文化误区和落地

时间:2019-05-12 12:1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误区和落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误区和落地》。

第一篇:文化误区和落地

不少企业走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政治化、表象化、空泛化、趋同化、文体化、僵化。只有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机制体系,包括企业文化导向机制、调适机制、凝聚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辐射机制,才能走出误区,使企业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这一认识已越来越被现代企业所认同,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却走进了误区。对此,必须高度重视,不断探索,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机制体系,以保证企业文化建设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一、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

(一)企业文化政治化

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建立起了好的企业文化,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片面强调政治学习而忽视企业价值的塑造,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党委或党支部的事,这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应该承认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确存在着联系,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载体,好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有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但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甚至以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表象化

一些企业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是在脱离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情况卞总结的一套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由于这些理念或精神根本不被认可,因此这种企业文化实际上成为一种脱离企业实际的空谈,虽然对于外部环境的不知情者可能会起到一时的“包装”功效,但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纯属一个漂亮的“花瓶”,其作用可想而知。还有少数企业更加表象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就是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厂房设备的造型优美,等等。

(三)企业文化空泛化

有的企业,你走进大门就会发现从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是”、“拼搏”、“奉献”等。这本无可非议,但它是否能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能否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能否真正起到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有本企业的特色,恐怕连企业的决策者本身都说不清楚。

(四)企业文化趋同化

企业文化的旋风使很多企业认识到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于是一些企业也赶时髦,在企业内部大搞企业文化建设,它们或者借鉴别的企业的文化理念,或者照搬成功企业的CI策划,如此一来,使得很多企业文化千篇一律,缺乏个性,重视表述文字的工整,忽略企业特性的表达。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或加上拼搏这些词语来概括。应当说这些词语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就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标准件的组合,也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

(五)企业文化文体化

某企业在一次与外商洽谈时,谈及企业文化时说:“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建设企业文化,这些年我们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成立了很多兴趣小组,比如足球、篮球、音乐小组等。”结果是:洽谈不成功!原因就是该企业误解了企业文化的含义,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唱歌、跳舞、打球等。客观来说,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但这些可能是部分文体爱好者的事情,不能靠此去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和留住人才,因为企业毕竟不是专业文体团体,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

(六)企业文化僵化

有的企业以为企业文化一经建立便可长治久安,忽视了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文化

进行“创新”,从而使对企业发展本来起积极作用的文化变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实际上,企业文化同样有好与不好之分,当一种企业文化由于惰性而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时,它可能会扼杀企业的创造精神,从而排斥外来的人才加盟和企业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企业文化机制体系构建

系统观的整体效应,要求我们对企业文化应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两个层面纵深把握。企业文化机制体系的构建能确保企业持续、稳定、高效地运作与发展。

(一)构建企业文化导向机制

企业文化导向机制是指企业的价值观对企业领导和职工个体行为以及企业的整体行为有导向作用的机制。主要表现在:

1.确立企业行为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共识的企业价值观,不但能引导企业领导努力去改善管理行为,而且能使职工在其导向下自觉地矫正自己的行为,使其与企业目标一致。

2.确定企业的行动目标。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给出了企业行为近期和长期的目标,通过统一思想认识与激励员工责任与荣誉感,来防止人心涣散、企业乏力的不利局面出现。

3.确定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中抽象的最高目标、宗旨、价值观,只有具体化为一些行为规范与规章制度,才能让职工明晓企业对其日常行为的期望,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

(二)构建企业文化调适机制

企业文化调适机制是指为职工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功用、能力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心理调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从文化视角帮助职工突破传统心理定势,使其更加理性地面对社会转型与改革,从而形成良好、健康、积极适宜的心态。

2.人际调适。其基本内容是对企业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关系的调整与适应。它可通过目标一致化、认识接近化、动作协调化、相互信任化等途径来实现。

3.环境调适。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谐的心理环境、人际关系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不仅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还能最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在搞好厂区厂房美化的同时,还应举办些经常性的有实效的文体活动。

4.文化氛围调适。企业上下要洋溢挥发出一种蓬勃进取、健康文明、务真求实的气氛,积极营造和谐发展的环境。

(三)构建企业文化凝聚机制

企业文化凝聚机制是指把企业的职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心协力,为实现共同目标和理想,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奋力拼搏、开拓前进的一种观念、行为和文化氛围。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企业目标为企业确立凝聚点。事物凝聚要有一个极核,以使其系统内的子因素向其聚拢。企业的极核即是企业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及其直接体现的企业目标。科学、合理的企业目标是一种凝聚化了的企业未来行为

2.团队意识的不断强化为企业提供凝聚力。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和管理中生长发育起来的企业团队意识,能使职工行为发生良性趋同,迸发强大聚合力。

3.共同理想的不断强化为企业提供凝聚剂。成为企业职工精神支柱的企业共同理想,能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将企业命运与个人命运挂钩,在无形中能激发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铸就一种同舟共济态势和向心力。

(四)构建企业文化约束机制

企业文化约束机制是指通过一种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应做到:

1.制度文化的约束。含有警告、违纪、违章和违法处分的硬性制度是企业约束机制中最

重要的层面。健全、完善的制度能使职工行为更趋合理化、科学化。

2.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软约束。企业的伦理之一便是指包括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等的职业道德。企业应根据实际提出可供本企业职工参加和规范的职业道德。

3.社会公德的约束。以团结友爱、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为内容的社会公德也应成为企业职工的一种素质。职工的外在言行,不仅是其自身素质,也更是企业文化底蕴的折射,它关系到企业被社会大众的认同感。

(五)构建企业文化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激励机制是指企业文化以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满足职工精神需要,从而使其振奋精神,奋发向上,为国家也为自己的利益奉献能力和智慧的机制。

1.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企业除以奖金、分红等经济形式调动职工积极性外,还要以更高的精神层面培养、激励职工形成“共存亡”意识、“集体”观念和“忠诚”、“创新”等精神。

2.参与激励。倡导企业对职工的信任,重视企业民主和职工参与,让职工自己掌握工作主动性,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其主人翁责任感。

3.教育激励。通过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与业务水平,通过管理者与职工建立双向沟通体制,端正工作态度,引导员工追求高层次需求。

4.关怀激励。管理者应与下层保持密切接触,与广大员工对话交流,疏导困难,注人人情味的感情投资,从而激发职工活力,努力为本企业贡献力量。

5.榜样激励。从企业内部,从职工身边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会以近距离的思想言行来有效拉动职工向其靠拢、学习。

(六)构建企业文化辐射机制

企业文化辐射机制是指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或为社会大文化做贡献的机制。

1.“软件”—企业精神、价值、哲学、伦理道德规范的辐射。一些具有高度时代精神,又鲜明地体现个性特色,并在企业发展中起到良好作用的企业文化要素,常常会被人们欣赏、认同和接纳,并产生广泛影响。

2.产品的辐射。企业把创新、拼搏、优质、艰苦创业等优秀思想和文化精神凝结在产品中,影响消费者和其他企业,使得他们通过使用或检验产品,而对该企业形成一定的文化认识或美誉度,因为产品是企业文化的脉搏。

3.人员的辐射。职工的素质和形象是企业文化的主要载体,外界据此可感知企业文化内蕴,并做出或褒或贬的评价。企业应形成一个以领导牵头、企业为中心、职工为媒介、面向社会的企业文化辐射网。

4.宣传—公关、广告的辐射。一是通过公关活动,将企业的经营理念、活动识别、视觉识别等传播给大众,为大众所熟知;二是采取多种切实有效形式,如电视、广播、报刊,宣传企业精神、价值观、产品等,使企业文化广泛地向社会辐射,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总之,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形式,其特点是将企业的“硬”管理和“软”管理结合起来。面对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机制体系,这是一个动态的有机过程,必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以促使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二篇:浅谈集团文化的落地

集团公司文化落地的探讨

粤连电厂有限公司陈伟球

集团公司的管理模式是企业多元化发展到一定规模水平的必然选择,这个阶段的集团管理基本处于文化管理的探索阶段,管理者希望通过文化管理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2010年粤电集团公司下发了《粤电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卓越之道”的企业文化正在悄悄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当中。如何真正将文化在下属各单位中落地生根,用文化的力量影响和激励员工敬业爱岗,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能力,是当前集团文化落地的关键,本人联系广东粤电,广东移动等集团公司的做法,谈谈对文化落地的理解。

一、以粤电为例,看“一主多元”母子文化

粤电下属企业有不同的特点:从2001年成立至今,集团公司实施“以电为主、相关多元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加快煤炭、航运等电力上游资源项目的拓展力度,实现了能源多元化、利润多元化,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集团”,随着公司“一主多元”战略的全面铺开,企业文化建设也不可避免地走“一主多元”的发展战略,这符合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需要,也可以更好地发挥文化在企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将集团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切实转化为下属各单位的管理实践,渗透融合于各单位的管理层和管理制度中是文化落地的关

1键。在文化落地过程中,各单位必须将其与企业的管理实际和发展要求相结合,通过不同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业务流程、工作程序中去体现这些理念。这体现出来的差距就是“多元“的文化基础。

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集团文化落地的战略应该是“一主多元”:下属各单位,以“卓越之道”文化为内核,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为引领,立足于母子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立足于文化与战略的有效互动,开展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建设,促进集团公司的和谐发展。

二、集团文化落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少企业的文化如同浮萍一样,叶子碧绿十分好看,但是没有根,一有狂风暴雨,浮萍就会随波逐流,一飘千里。也有不少管理者把文化理解为公司对外宣传的“名片”,文化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是企业形象对外光环的一部分。把企业文化过于简单化,以形成几句时髦口号、制作几个标识、旗帜,甚至写个厂歌等就片面认为是企业文化,不仅没有特色,更没有和管理相融合。形神不统一,有外型没内涵,无法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这些都暴露了在企业文化及其建设方面存在的肤浅、片面、不求甚解和附庸风雅。综合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形式主义,贴在墙上,挂在嘴上,未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存在“两张皮”;二是投机理念,短期化,一阵风;三是“他人原则”,针对下属,不针对管理者;四是有心无力,缺乏落地的载体;五是自我循环,未能与时俱进。企业文化要真正落地,就必须首先从思想意识上首先解决以上的问题,并纠正管理者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错误认识。

三、集团文化落地的探讨

下面,本人联系参观广东移动通讯公司、连州发电厂文化建设经验,对集团文化在下属单位的落地进行探讨:

(一)、围绕集团文化体系,各下属单位必须对制度体系进行建设和完善

下属各单位在文化落地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要针对集团的文化体系,实现企业文化与各下属单位管理制度的无缝对接和深度融合。将企业理念,价值观、经营管理方针具体化,显性化,使得文化有实在的载体,最终影响员工的意识和行为。连州发电厂在近年来,突出将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企业文化落实在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中,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规范职工各种良好的行为。比如该厂制定的《连州发电厂效益工资考核标准》里面的规定,无不体现了粤电“专业”、“高效”的核心价值观,体现连电务实的“简单之道”,把富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固定为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制度,对员工进行有意识的约束,持续一段时间,约束就会变成一种自觉,达到文化“入髓”的效果。

(二)、注重核心团队的文化修炼,打造一流的管理团队 广东移动分公司在集团提出“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全

新企业文化体系之后,注重对核心团队的文化修炼。有个小典故就是: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每月都通过网络向员工发布一次致辞,与员工交流工作和学习心得,畅谈对移动信息化的认识和体会,给员工进行一次次的观念洗礼与思想动员。而下属单位的“一把手”也效仿这种沟通方式,这样,提高了移动公司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和在员工当中的威望。这是企业管理者践行文化的体现之一。核心团队的文化修炼方式很多,在许多国有的企业来说,目前已经开展的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提拔任用管理;提高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等也是加强核心团队的文化修炼的重要途径。

(三)、注重对员工的文化熏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员工是企业的第一文化资源,要想推动企业的发展,真正成为一流企业,提高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就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把员工的心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因此,在文化落地的过程中,注重对员工的文化熏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重点。

广东移动公司注重在员工队伍中加强“企业发展为了谁,企业发展我受益”、当好主人、岗位成才、敬业奉献的宣传教育,强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意识。他们认为:只有员工的职业发展与公司发展相一致,对企业及其文化的认可度才会更高。实践证明:员工在公司能获得归属感、成就感,主观上就更愿意在公司长期发展,自觉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同甘共苦,企业才“一天

平均一个亿,全年收入突破365亿元”的辉煌业绩。

连州发电厂为使得企业文化生动形象、易于感受,该厂采取理念故事化、信念人格化、规范案例化等手段,使文化“入脑”、“入心”、“见行”。连电在近年的管理工作中,组织编辑《身边的楷模》、《那段难忘的日子》、《员工风采》等书籍;大力开展“月度最佳员工”评选活动等,通过员工身边好人好事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将特色文化有针对性地转化为员工日常工作行为的表现,从行为要求来引导理念、价值观的认同。

总之,使企业文化成为员工的信念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不是靠喊喊口号或单纯的宣传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树立典型,让员工感受到身边浓厚的文化气氛,以引领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自发实践企业文化建设。

(四)、加强对宣贯的引导和考评,多种载体开展落地工作 文化建设牵涉面广,不仅需要企业每位员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多种载体开展,形成推进合力。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宣贯氛围,提高宣贯的效果。在连州发电厂,为培育“专业、高效、协同、诚信”的核心价值观。连电组织了“全体员工封闭式分批军训”、“团队拓展训练”、“大型征文活动”、“企业文化演讲比赛”等载体,利用宣传海报、墙报、《连电通讯》、手机短信等形式进行宣贯,取得明显效果。

在集团公司文化宣贯的过程中,为激发各下属单位的宣贯积极性,应该制定必要的考评制度,对工作突出的进行奖励,对落

后的要进行批评。

企业如舟,文化似水。企业文化建设对集团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开展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大纲宣贯工作,团结和激励全体员工凝心聚力、艰苦奋斗,迎接更为严峻的挑战,引导全体员工在企业使命、愿景、生产经营和合作沟通等方面达成共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队伍的执行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第三篇:企业文化落地(9)--让文化落地

让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被广泛承认。多数管理者都知道企业文化与组织业绩之间的关系,并且认同要达到组织的新目标,文化应该首先做出变革。但在没有现成模式可循的情况下,企业推行的文化改革实践,却很可能蜕变成为与公司业绩毫无关系、不着边际的“演出”活动。

比如在不少企业中,所谓的公司文化不过只是老板带领员工呼喊一些听上去慷慨激昂的口号。

企业到底该如何将难以把握的文化从虚的、可有可无的企业附属物,变为可通过绩效考评、人事惯例、组织结构等塑造文化的工具,来强烈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继而影响公司最终业绩的实在事物?

要改变企业的行为,实现新的战略目标,除了单刀直入宣扬企业的信念和行为规范外,企业还应该学会通过影响文化的因素来改变文化的特征,做到“以迂为直”,让文化真正“落地”。在这一问题上,南方李锦记公司的做法足以提供一些借鉴。

“思利及人”

从2002年开始,南方李锦记公司开始大力推崇“思利及人”的文化价值观,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文化革命”。

“思利及人”是一个极富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事实上,南方李锦记的母公司,以酱料生产闻名于华人世界的李锦记集团,一直以来以传播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养生文化为宗旨,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传统文化烙印。李锦记几代以来一直坚守家族企业的定位,其100多年的经营过程中,渗透着一些看似与冷酷的现代商业文明格格不入的中国式温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李锦记有一个供应商,已经与之合作了一百多年,历经整整三代人。对一个像李锦记这种规模的大公司来说,与一个供应商维持了如此长久的合作关系,即便他们以往的合作再成功,也是很难想象的,而李锦记一直没有改弦易辙,除了用华人基于私人关系的商业文化来解释,显然也缺少其他更充分的理由。

这种深层的传统气质,是“思利及人”在李锦记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土壤。李惠森在谈到思利及人的渊源时说,自己小时候,有人将珍藏多年的一幅字画送给了父亲李文达,其中一句“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引发了李文达的共鸣,尤其是“作事惟思利及人”,李文达认为这句话与家族多年来的处世经商之道非常契合,因此便将“思利及人”四个字单独装裱起来挂在办公室。从此之后,这句话便成为李锦记家族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当李惠森成为南方李锦记的主事者之后,便对之作了前所未有的阐发与传播,使这句话几乎成为南方李锦记的标志。

何谓“思利及人”?抛开复杂的语义解释,南方李锦记以一个简单的小细节让人感受到这个口号的内在意义。出门在外,接到上司的电话是公司职员们都习以为常的事,更习惯的是上司一般都会直入主题,“你现在在哪里?”“事情进展如何”等等。但这不是南方李锦记的员工们所习惯的方式,不管是来自上司还是其他同事的电话,一般都会首先问:“你现在方不方便?”“打扰你吗?”等等。

这就是李锦记“思利及人”的内涵:做事要从对方的立场出发,首先考虑到对方的利益,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简言之,为己为人,为人为己。李惠森对此作出的进一步解释是:人活着总是希望为自己争取利益,但是非常现实的是,这个利益不会自己走来,它的获得是有条件的,比如商人要赚钱,就必须先满足顾客的需求,让顾客获得好处;教师要成功,就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和学有所用;而在生活中,只有当你给别人带来好处的时候,你自己才能“得利”。

这种思维方式其实就是客户价值的逻辑。在现代商业世界,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合作已经成为最常见的行为方式,而要保证合作顺利,每个人、每个组织如果都能抛弃自身私利优先的做法,先考虑别人的利益,才可能促成双赢的合作关系。因此,“只有让别人当冠军,自己才能当冠军”,是李惠森向南方李锦记公司上下注入的核心理念。

然而,提一个口号也就是张一张嘴的事,如何保证它不成为一张空头支票?尤其是像“只有让别人当冠军,自己才能当冠军”这样的话,在利字为先的商业社会,看上去简直有悖人性常理。在公司中力求表现,力争上游,是每个职场人士的本能反应,你如何在一个公司中建立起这种“反人性”的公司文化?

化繁为简:简单标准的价值观传递

南方李锦记刚开始价值观传递的工作时,主要方式就是由李惠森和其它几位主要管理人员,利用会议或其它机会和其它同事分享,但后来他们发现,这样做的效果有限。领导人如果不讲,就根本没人提起这个话题,而且由于没有标准说法,听过的人也各有各的理解。这样一来,企业文化就变成了少数几个领导人口中的专业名词,与公司日常机制基本不发生联系。

之后,李惠森决定建立一个企业文化的传播系统,李惠森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应该简单而容易传播。在这种认知基础上,李惠森与管理层最后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将“思利及人”的核心归纳为几个要素,而且一定要用简单、通俗、直白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要做到“三年级学生都能看懂”。经过多次讨论,他们提出了“思利及人”的三要素:换位思考、关注对方感受和直升机思维(意即站在高处看问题,有全局观)。

这个以“简单、标准”为基本特征的传播系统的建立,大大增强了“思利及人”价值观的传播有效性。事实上,几乎所有得到了成功传递的价值观和理念,其传播所遵循的都是这种原则:简单易懂,直达人心。2007年,李惠森甚至以“思利及人”为主题出版了一本著作《思利及人的力量》,这本书不仅仅对思利及人的内涵做了最为系统的阐释,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将思利及人包含的那些“空中”原则,放在极其日常和生活化的环境中来解读,使员工和读者能够借助最浅显的表达形式来得到对价值观的透彻了解,对价值观的有效传递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据说,一些从南方李锦记离职后自创咨询公司的员工,都会将这本书当作自己授课的教材。

就像其他重视企业文化构建的企业一样,南方李锦记也将向新进员工传达企业文化视为重要事务。在新员工培训期间,关于这家公司的文化,领导人一般会花整整五个小时来讲理论,然后才是通过团队建设和拓展活动等将文化变成行动。在南方李锦记,传播企业文化不是某个部门独有的职责,而是整个公司所有部门的使命。专业的HR部门只负责搭建一个平台,做一些基础的工具性工作,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各个部门经理都去做的,可以说,虽然有全职的HR,但每个部门经理都是兼职的HR经理。

每个部门都有一个“文化大使”,这是部门中的一个虚拟职务,专门关注企业文化的实施情况。他们主要负责定期组织部门聚会与其他分享活动,在这种聚会上,员工的困惑在会前以匿名的方式释放出来,然后在会上由大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方案。每个季度,公司都会有文化大使的培训会议,由HR部门负责组织。文化大使都由部门中的员工自己推选,就像学生时代选一个班长或生活委员那样。这份工作没有额外的物质好处,但很多员工都很乐意在工余时间做,他们都认为,这份工作等于一门实践课程,给员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多种才能、为公司做贡献的机制,可以令公司看到自己在专业之外的组织能力,得到更多的事业机会。

以迂为直:“及人”才能“得利”

文化的顺利传播尚不能保证文化的健康“落地”。要令一种价值观真正渗入企业的血管之中,制度和流程的架构是不可少的保障。

考核一个管理者,对其业务成绩的考核固然重要,但在南方李锦记,还有一个衡量指标也在考核之列,那就是“点将分”??比如李惠森要考核一个副总裁,就不会单纯看他本人的业绩,还要看他所管辖的部门总监的业绩:如果这个副总裁自己的业绩做到了90分,下属却只有50分,那他的“点将分”就很低;如果他自己的业绩做到80分,下属却高达90分,那他的“点将分”就很高,也证明他在这个职位上表现得极为出色。由上而下,每一级的管理者对下属做考核时都要打出“点将分”,在这个循环中,作为总裁的李惠森本人也是被考核的对象,李锦记集团的家族委员会每年也会根据其下属的表现对其做出考评。

除了“点将分”之外,还有一个“教练指数”也是管理层绩效考核的特殊工具。如果说前者是上司对下属的考核工具,后者就是下属对上司的评分。李惠森常说,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体育教练的心态和技巧,比如提前做好战略部署、从容迎战、激发团队力量等等。每个员工都应该将自己看成一个教练,教练是通过运动员的胜利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胜利,只有运动员赢,教练才能赢。下属对上司“教练指数”的打分,事实上就是对其团队组织管理能力的评价。

“点将分”和“教练指数”的考核机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激发管理者发挥出自己的团队的潜能,通过“及人”而“得利”。考核分数体现了一个管理者对所辖组织的真正管理能力,只有组织的整体表现好,才能最终证明其管理的成功。南方李锦记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在管理层中的“落地”情况,每个经理人每年的年头报告中,都要包括“思利及人”的分数目标,从中层到高层,每年的考评指标里面有20%与企业文化相关。那些只重视自己的个人表现,习惯于命令式领导方式的高管,往往在南方李锦记感觉格格不入,如果不做调整,最后都会挂冠而去。

此外,“轮流做主持”也是贯彻“让别人当冠军”理念的一种有效做法。在公司的很多会议中,无论是部门内的例会,针对某一项目而成立的跨部门虚拟小组会议,还是公司内部的“汇集会”(一种跨部门人员进行定期的信息交流沟通的会议),都会让与会人员“轮流做主持”。这种形式最早来源于李锦记集团的家族会议,最近两年在南方李锦记公司也得到贯彻。每次会议由不同的人来做主持,对员工来说,意味着多了一个成长平台,从会议参加者到会议主持人,期间的角色转变,引发换位思考,将会对建立更有效的协作机制、培养和巩固合作文化发挥深远的影响。

除了相对硬性的制度和流程架构,一些极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也体现和巩固了其“思利及人”的核心价值观。比如“爽指数”管理方式就是南方李锦记用来关注员工心理感受的一个温度计,一个工具。如果指数分低,就表示员工的状况需要引起公司的关注,指数分高,则意味着员工的工作状态比较愉悦。尽管这种指数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代表了员工在某一时段内的主观判断,从横向指标上有时可能并不具备太大意义,但是如果放到纵向指标上来看,则较真实和动态地反映了员工的心理状况,公司能否及时将员工由“不爽”变成“爽”,对整体工作绩效影响很大。

精神指数、健康指数和压力指数也是公司关注的指标之一,比如每个季度公司都要召开一些常规会议,有些会议持续好几天,议程很满,与会者都很疲劳,往往会还没开到一半,效率就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人会让大家报一下精神指数,如果比较低,就考虑调整会议议程,在会议中安排一些游戏、体育等活动,释放大家的精神压力,保证再次开会时都能有一个好的吸收状态。

第四篇:文化落地,从转变观念开始

文化落地,从转变观念开始

企业文化不是用来束之高阁的,而必须落到企业生产经营这片土壤上,从而“落地生根”,但文化在落地中,除了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显化于物之外,更要从转变观念开始,只有正确的转变观念,才有务实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人本文化视觉下的观念转变

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依靠员工、尊重员工,做到以员工为主体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落地,则关键在于员工是否认知、认同,是否言行一致,但无论是文化的认知认同,还是言行一致,都是一个通过文化的整合提升从而积极塑造和改变员工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的过程,只有尽可能地实现员工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的统一性,企业文化建设才是富有效率而具有成效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转变观念,也是一个以人本文化的视觉来思考的问题。

1.从假设到实证。企业在文化建设中,通过调研、诊断、或借助外力,或以我为主,提炼提升企业的文化理念,在文化理念未通过宣贯“落地生根”时,都是一种假设,假设这样的文化理念是符合企业自身特殊性,是可以被广大员工接受的。科学的假设可以通过文化的宣贯“落地生根”,从而实现文化理念从假设到实证的转变,也是将企业决策层的文化理念转变为员工的文化理念与行为规范,从而将“企业家的文化”升华为“企业文化”的过程。但理念的假设并不必然成为实证,在文化理念的宣贯中,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有可能被束之高阁,无法落地,这是因为文化理念的提出并不一定就是适合企业的,对此,需要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理念,进行积极的修正、完善与提升。

行业的文化建设同样经历文化理念从假设到实证的过程,行业文化架构体系的提出以及各单位在行业文化架构体系指导下提炼的企业精神文化被员工的认知不等同于文化的落地,在将行业架构体系以及企业精神文化理念上墙、做口号的同时,企业更需要以一种强有力的力量推动文化理念从假设走向实证。事实上,员工认知所感受的企业文化与在实践中践行文化理念的感知可能是存在极大差别的。员工认知以及员工知行合一,是员工对自身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自身的要求。以员工为本,尊重员工在文化认知、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中的客观感受,完善反馈渠道建设,强化文化运行与沟通机制,都是文化理念从假设到实证所必须的。从假设到实证是行业在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中,坚持人本原则,转变员工观念,树立正确而适合的企业文化思维与习惯的过程。

2.系统变革与有机变革相结合。企业所提倡的文化理念是传承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的,是一个积极的辩证扬弃过程,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基因,吸收适合的外来文化因子,都包含着创新与改变,基于这样的文化创新与改变,企业的制度、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都有可能发生改变,直接体现的是企业可能发生系统的变革、有机的变革。系统的变革在于领导者的强有力推动,有机变革则可以有效地调动广大员工的活力,把两者结合,是文化落地中必须要坚持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而又科学有效。

行业在第四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会上,提出了“文化审计”的概念,这是一个文化固化于制的过程,但在“文化审计”中,企业在文化理念倡导下发生的创新与改变,必须坚持

系统变革与有机变革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强调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坚持,另一方面,注重调动员工的活力,确保文化在固化于制的过程中,首先真正转变员工的观念,把文化的自觉与他觉结合起来,推动文化的落地。

二、企业文化是为了改进绩效,而不是取悦员工

行业的文化建设必须跳出为文化而文化的局限,以大文化的视觉看待行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即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改进企业的绩效,提升管理的效率,而不是仅仅为了取悦员工。

管理的人性化而不是管理的任性化。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的管理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文化的落地,转变员工的观念同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但企业在人性化管理的同时,必须明确避免管理的任性化。就文化落地中的观念转变问题来看,转变员工的观念,使之适合企业文化理念所倡导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所适用的方式笼统地区分包括了激励与约束两种方式,在坚持人性化管理原则的前提下,企业更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制度要求,以约束的方式确保员工转变观念,这是人本文化视觉下,企业积极改变员工观念与行为习惯的有效补充方式。

行业的文化建设在高歌猛进的态势下,员工队伍素质的提升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企业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对行业的文化建设进行消化提升的过程。行业的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依靠员工,但员工必须强化自身的学习,提升技能,强化素质,以高素质、高技能助推行业的发展。当前,部分行业员工对文化的认知并未统一思想,在行动上也就难于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对此,行业必须明确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观念的转变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我们不强调以一种不合理的蛮力推动,但并不代表企业放弃以对员工约束的方式推动企业文化。管理中,对于不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即使他能带来高绩效,但企业并不应以其为豪,也不能以过分的容忍来对其妥协,而应该主张企业文化的统一,尤其在烟草行业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的要求,对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标准更高,对行业的形象要求更好,员工不转变观念,不提升素质,就不能适应行业文化建设的要求,不适应行业改革发展与履行专卖体制下社会责任的要求,因此,行业必须通过考核、奖惩、晋升等方式促进员工观念的转变,做“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的积极实践者。

2.美丽的企业文化,务实的企业文化。行业的文化建设注重从中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时代精神、行业文化中吸收优秀的文化基因,以美丽的文化来激发员工对文化的认同,形成了个性十足、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但行业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的建设原则,尊重企业文化建设规律,打造务实的企业文化。两者的结合是企业文化是否具备持久生命力,是否能有效引导员工、助推企业发展的关键。

文化在落地中,要能真正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就必须保证所倡导的、所提出的文化理念假设是美丽而务实的,从而达到有效激励与约束的作用。文化之于管理,要紧密结合,就必须能真正解决问题,能真正指导员工,能积极改变企业绩效,能让员工看到美好的愿景与希望,这是积极促进员工改变观念的重要前提。对此,行业在文化建设中,各单位应当在美丽与务实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点,文化要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不可一味地追求“美”、“玄”,一味地取悦员工,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践意义,而必须以科学的假设,有效的方式,积极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改进员工的绩效,确保文化的“落地生根”。

三、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只有好奇心、新鲜感

南京中脉科技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全员参与,以人为本,但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只是因为员工的好奇心与新鲜感。在行业当前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下,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必须被激发,只有真正地提升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发挥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创造力,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以人为本。

我们强调文化在落地中,需要员工转变观念。只有首先从员工转变观念开始,文化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显化于物,并最终统摄于魂。转变观念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企业与员工互动,需要员工积极主动作为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只有让员工广泛地参与,高质量地参与,持久地参与,才能在文化建设中,把文化的自觉与他觉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文化整合,塑造与改变员工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这样的过程,只有员工的好奇心与新鲜感,显然难于保证!

第五篇:教导落地文化转训心得

教导落地文化转训心得

泰昆2014年文化落地转训,为期一天的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公司的确让我们 员工学到了许多东西,通过领导的培训。首先给我体会到公司从上到下,大家都很有激情。

首先,导师给我们讲了一天课,开始讲到了‘宝宝文化’大家按年龄的大小排出大宝,二宝等。还有鹰王,四大委员,后面讲到了工作状态的1.1。下午的企业文化PK以及灯塔,其中灯塔是休息时;要求拒绝与一切宝宝教导员小天使说话目光交汇等,否则要扣分。在这一环节我们大多数人都做到了要求,有个别人没有做到。后来导师说这就是你平常的工作状态,明知道要求,确不能坚持。我明白了我以后要坚持原则坚守承诺。

随后我们还有三欣会和感恩父母的专题活动,在三欣会上要求我们欣赏自己,欣赏同事,欣赏公司。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但别人指出我身上的优点时我会感到非常高兴,因此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会感恩,这是做人做事的基点。感谢父母给予我健康的身体,感恩父母养育我25年、我将会用我的一生来回报我的父母。

孵化中心-陆伟

14年3月23

下载文化误区和落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误区和落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念文化落地重在体验[5篇模版]

    理念文化落地重在体验近段时间,落地成了中隧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最抢眼的词。相对于视觉文化、行为文化,理念文化落地是核心。如何使理念文化在全体员工得到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

    申论:让幸福落地 让文化生根

    申论范文:让幸福落地 让文化生根 : http://kc.offcn.com/general/178/17773/ 幸福指数,幸福感,幸福城市„„,无论是在政府的政策文件里,还是在媒体的报道中,或者在群众的口中,幸福......

    做好落实,让文化切实落地

    做好落实,让新奥文化切实落地近日读了陈春花《[总裁话题]+集团总裁张叶生:发扬5·18精神,激发员工活力和创造力》,感触最深的不仅在于新奥对企业文化的文字表达,更多在于管理运......

    缪宏亮-让文化落地成为文明

    让文化落地成为文明 ——浅谈学校文化的积淀与提升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缪宏亮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共有和共享的信念,可以将学校组织的内部力量统一......

    镇农耕文化专场落地活动方案

    XX镇农耕文化专场落地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同时也是XX启动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年度,在共建美好新生活的当下,作为XX市......

    装备制造厂努力推动德文化落地

    汽车装备制造厂努力推动德文化落地“德”文化要求我们要自觉自愿地做正确的事情。那么我们首先让员工认知、认同我们的企业文化,就必须让职工清楚或者真切感受 到我们要做的......

    浅议内控合规文化的内涵及落地

    浅议内控合规文化的内涵及落地 在商业银行业务中,人的因素是最大的变数。为了更好的进行风险识别、计量和管理,商业银行不厌其烦的对各项业务设置严格的制度和程序。但是,不管......

    执行文化:从造势到落地(5篇材料)

    执行文化:从造势到落地 上世纪末,一场企业文化运动在我国企业勃然兴起,人们开始看到它对在市场中拼命挣扎的企业意味着什么!文化造势是这个时期的特色。尽管企业文化已被我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