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执行文化:从造势到落地
执行文化:从造势到落地
上世纪末,一场企业文化运动在我国企业勃然兴起,人们开始看到它对在市场中拼命挣扎的企业意味着什么!文化造势是这个时期的特色。尽管企业文化已被我们越来越多的公司所认同,但企业不同程度的实践,带来了对企业文化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定位。
从《致加西亚的信》到《执行》
xx年,我国企业界对企业文化的再次深入反思,是由两本书引发的,一本是《致加西亚的信》,另一本是《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
阿尔伯特·哈勃德的《致加西亚的信》写于100多年前,这本用时仅一小时写就的小册子,却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图书的第六名。以至于美国总统
乔治·布什惊叹:“这本书太可怕了,他把一切都说了。”
严格地讲,《致加西亚的信》讲的是美国总统与罗文之间的一段故事,它与企业文化几乎毫无关联,但是在罗文身上体现出的那一种精神:勤奋、坚韧、忠诚、服从和信用,恰恰涵盖了企业文化的精髓,也正是我们企业冀求和渴望的文化特征。布什的话或许反映出企业领导的共同心声:“那些不需要人监督而且具有坚毅和正直品格的人正是能改变世界的人!”甚至我们有的老板已经将企业文化由“以人为本”换成了“学习罗文好榜样”。有的老板则收回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而向员工强力推荐《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毕竟是一个典型而生动的故事,中国企业家还需要理性思考,于是《执行》又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实际上,《执行》是一本关于企业战略实施的论著,是“一位伟大的实践者和一位出色的理论家共同讲述的关
于如何将战略转化为企业运营实践的商业故事”,而企业文化只是其理论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尤其吸引中国企业家眼球的是本书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执行文化。正如作者之一拉里所言:“我目前在霍尼维尔的工作是要在这个组织中重新建立起一种它已经失去了的执行文化。”在这一点上,它与《致加西亚的信》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相互诠释,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对于已经相当长时期迷茫于如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来讲,这两本书来得太及时了,它指出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有问题的实质。没错,我们的企业缺少的就是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我们企业文化中缺少的正是罗文上校所具备的精神。我们的企业文化之所以不优秀,缺失的就是执行文化。这两本书确实把我们的企业文化“从5万英尺的高空带回到现实的世界”,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由此开始落地、做实。
企业文化的关键在执行
企业文化的源头来自于企业家在经营管理实践中的深层次思考。企业家在思考过程中,构建了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它通过一定的方式传达出去,为员工所接受,并在将其贯彻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过程中,体现于员工的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实质。
实践——假设——验证——实践,这就是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生成机理和作用机理。提出企业文化的假设固然重要,验证这种假设并付诸于实践更重要。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弘扬过程,其本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理念复
第二篇:文化落地,从转变观念开始
文化落地,从转变观念开始
企业文化不是用来束之高阁的,而必须落到企业生产经营这片土壤上,从而“落地生根”,但文化在落地中,除了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显化于物之外,更要从转变观念开始,只有正确的转变观念,才有务实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人本文化视觉下的观念转变
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依靠员工、尊重员工,做到以员工为主体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落地,则关键在于员工是否认知、认同,是否言行一致,但无论是文化的认知认同,还是言行一致,都是一个通过文化的整合提升从而积极塑造和改变员工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的过程,只有尽可能地实现员工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的统一性,企业文化建设才是富有效率而具有成效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转变观念,也是一个以人本文化的视觉来思考的问题。
1.从假设到实证。企业在文化建设中,通过调研、诊断、或借助外力,或以我为主,提炼提升企业的文化理念,在文化理念未通过宣贯“落地生根”时,都是一种假设,假设这样的文化理念是符合企业自身特殊性,是可以被广大员工接受的。科学的假设可以通过文化的宣贯“落地生根”,从而实现文化理念从假设到实证的转变,也是将企业决策层的文化理念转变为员工的文化理念与行为规范,从而将“企业家的文化”升华为“企业文化”的过程。但理念的假设并不必然成为实证,在文化理念的宣贯中,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有可能被束之高阁,无法落地,这是因为文化理念的提出并不一定就是适合企业的,对此,需要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理念,进行积极的修正、完善与提升。
行业的文化建设同样经历文化理念从假设到实证的过程,行业文化架构体系的提出以及各单位在行业文化架构体系指导下提炼的企业精神文化被员工的认知不等同于文化的落地,在将行业架构体系以及企业精神文化理念上墙、做口号的同时,企业更需要以一种强有力的力量推动文化理念从假设走向实证。事实上,员工认知所感受的企业文化与在实践中践行文化理念的感知可能是存在极大差别的。员工认知以及员工知行合一,是员工对自身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自身的要求。以员工为本,尊重员工在文化认知、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中的客观感受,完善反馈渠道建设,强化文化运行与沟通机制,都是文化理念从假设到实证所必须的。从假设到实证是行业在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中,坚持人本原则,转变员工观念,树立正确而适合的企业文化思维与习惯的过程。
2.系统变革与有机变革相结合。企业所提倡的文化理念是传承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的,是一个积极的辩证扬弃过程,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基因,吸收适合的外来文化因子,都包含着创新与改变,基于这样的文化创新与改变,企业的制度、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都有可能发生改变,直接体现的是企业可能发生系统的变革、有机的变革。系统的变革在于领导者的强有力推动,有机变革则可以有效地调动广大员工的活力,把两者结合,是文化落地中必须要坚持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而又科学有效。
行业在第四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会上,提出了“文化审计”的概念,这是一个文化固化于制的过程,但在“文化审计”中,企业在文化理念倡导下发生的创新与改变,必须坚持
系统变革与有机变革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强调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坚持,另一方面,注重调动员工的活力,确保文化在固化于制的过程中,首先真正转变员工的观念,把文化的自觉与他觉结合起来,推动文化的落地。
二、企业文化是为了改进绩效,而不是取悦员工
行业的文化建设必须跳出为文化而文化的局限,以大文化的视觉看待行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即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改进企业的绩效,提升管理的效率,而不是仅仅为了取悦员工。
管理的人性化而不是管理的任性化。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的管理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文化的落地,转变员工的观念同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但企业在人性化管理的同时,必须明确避免管理的任性化。就文化落地中的观念转变问题来看,转变员工的观念,使之适合企业文化理念所倡导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所适用的方式笼统地区分包括了激励与约束两种方式,在坚持人性化管理原则的前提下,企业更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制度要求,以约束的方式确保员工转变观念,这是人本文化视觉下,企业积极改变员工观念与行为习惯的有效补充方式。
行业的文化建设在高歌猛进的态势下,员工队伍素质的提升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企业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对行业的文化建设进行消化提升的过程。行业的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依靠员工,但员工必须强化自身的学习,提升技能,强化素质,以高素质、高技能助推行业的发展。当前,部分行业员工对文化的认知并未统一思想,在行动上也就难于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对此,行业必须明确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观念的转变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我们不强调以一种不合理的蛮力推动,但并不代表企业放弃以对员工约束的方式推动企业文化。管理中,对于不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即使他能带来高绩效,但企业并不应以其为豪,也不能以过分的容忍来对其妥协,而应该主张企业文化的统一,尤其在烟草行业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的要求,对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标准更高,对行业的形象要求更好,员工不转变观念,不提升素质,就不能适应行业文化建设的要求,不适应行业改革发展与履行专卖体制下社会责任的要求,因此,行业必须通过考核、奖惩、晋升等方式促进员工观念的转变,做“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的积极实践者。
2.美丽的企业文化,务实的企业文化。行业的文化建设注重从中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时代精神、行业文化中吸收优秀的文化基因,以美丽的文化来激发员工对文化的认同,形成了个性十足、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但行业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的建设原则,尊重企业文化建设规律,打造务实的企业文化。两者的结合是企业文化是否具备持久生命力,是否能有效引导员工、助推企业发展的关键。
文化在落地中,要能真正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就必须保证所倡导的、所提出的文化理念假设是美丽而务实的,从而达到有效激励与约束的作用。文化之于管理,要紧密结合,就必须能真正解决问题,能真正指导员工,能积极改变企业绩效,能让员工看到美好的愿景与希望,这是积极促进员工改变观念的重要前提。对此,行业在文化建设中,各单位应当在美丽与务实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点,文化要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不可一味地追求“美”、“玄”,一味地取悦员工,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践意义,而必须以科学的假设,有效的方式,积极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改进员工的绩效,确保文化的“落地生根”。
三、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只有好奇心、新鲜感
南京中脉科技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全员参与,以人为本,但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只是因为员工的好奇心与新鲜感。在行业当前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下,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必须被激发,只有真正地提升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发挥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创造力,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以人为本。
我们强调文化在落地中,需要员工转变观念。只有首先从员工转变观念开始,文化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显化于物,并最终统摄于魂。转变观念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企业与员工互动,需要员工积极主动作为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只有让员工广泛地参与,高质量地参与,持久地参与,才能在文化建设中,把文化的自觉与他觉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文化整合,塑造与改变员工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这样的过程,只有员工的好奇心与新鲜感,显然难于保证!
第三篇:从呱呱落地到蹒跚学步[推荐]
从呱呱落地到蹒跚学步,从风华正茂到老态龙钟,每个人都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每个人也都曾在十字街头徘徊过,在黑暗中哭泣过。那是否又有人在徘徊时呐喊过,在哭泣时微笑过?
我们每个残疾学员都有这个经历!为了不让家长和亲人操心,我们常常带着泪水微笑!在课堂上,他们用残缺的手,甚至无手抱笔绘画,我们要付出比常人百倍和千倍的努力!忍着泪水,面带微笑去应接生命的挑战!
看似矛盾的词语恰是最完美的组合。如果说泪水是灰色天空中飘洒的雨丝,微笑则是雨过天晴后的彩虹;如果说泪水是浩瀚大海中汹涌的波涛,微笑则是浪尖上怒绽的花朵;如果说泪水是漫漫长夜中冰冷的月光,微笑则是乡下闪着黄晕的灯火。
相信大家对2009感动中国人物朱邦月并不陌生。妻子和儿子深受病魔的折磨,以至于生活不能自理。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他的肩上。然而,幸运之神似乎并未对他们一家人有所眷顾。苦难在一次如恶魔般向一家人扑来。朱邦月不幸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一条腿,这对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如晴天霹雳一般。也许他曾因无尽的苦难而沮丧过,哭泣过。但他却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微笑着面对家里人。无论心中有多少心酸,家人们看到的总是他微笑的面容。因为他知道这个家需要有人来操持,有人来鼓励。
微笑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在无形之中为人们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它有时又是一张巨大的保护伞,将无尽的苦难挡在外面,使它烟消云散,化为美丽的朝霞,逸散出希望的气息。
汶川地震用灾难的乌云掩盖了人们的视野。死神的利剑在头顶划过,震耳欲聋的鸣嚎震碎了无数幸福的家庭,也从此在人们的心中埋下了阴影。坚强的生命在残垣断壁中挣扎着,怒放着,期待着黎明的到来。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废墟中的人们并未丧失信心,而是竭尽全力的冲破黑暗,微笑着迎接着希望的曙光。
哭泣并不是无能的代名词,也并不是对苦难的示弱,微笑着面对才是真理。在挫折面前,我们可以选择哭泣,但不要刻意地去压制。只有坦然的面对,微笑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才能克服生活中的种种不幸。
还记得奥斯维辛集中营吗?有一位20多岁的姑娘在面对死亡时并没有显露出惧色,相反的是,在众多恐惧的表情中,唯有她温和的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她从容的面对着死神,镇定自若。是什么力量使她如此的安之若素?是微笑。
流泪时的微笑是直面惨淡的人生的乐观,是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从容,是在苦难面前永不言败的坚
韧。我们选择哭泣,同时又何不接纳微笑呢?
第四篇:战略如何落地执行?
企业为什么要建立战略执行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或民营企业战略执行研究所王瑾秀 你的企业是否也正面临着如下的困惑?
企业战略很明确,但执行不到位;
管理流程和文件很完备,但与实际操作脱节;
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同;
中高管理层忙于事务,缺乏管理和经营思维;
人岗匹配度不高,优秀人才留不住;
公司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统一的战略、战略执行管控体系; 企业的战略目标到了年底总结时总不能如愿达成;
„„
到底是什么让100%的战略变成了永远无望的目标?
我们尝试着用当代最伟大的战略管理工具之一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检测后发现,当战略制定后,很多企业的战略仅成为少数高管的规划,或者只是墙上挂挂的口号,员工并不真正了解战略的内涵,而用于检测战略达成度的绩效管理又演变成了奖优罚懒的考核工具,致使员工越来越关注短期目标,本部门目标,个人指标,而忽视了组织这艘大船的方向。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战略管理工具
如果我们对平衡计分卡的认知还停留在绩效考核的层面,那么我么就大大低
估了这个管理工具的作用。多年的理论演变和实践表明,平衡计分卡已经具有了战略管理(制定并分解目标)、战略沟通(战略地图描述战略)、战略执行(战略性行动方案)和战略评估(关键绩效指标和目标检测)四大职能。
战略执行是一个系统工程
企业需要在财务与非财务、长期与短期、内部与外部、结果驱动间找到平衡,和谐发展。因此,它给我们的启发是:
决不能仅仅关注短期目标而忽视长期的定位;
决不能仅仅关注财务的指标而忽视非财务的、不可量化但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无形资产;
决不能仅仅关注内部的产品质量和管理优化,更要关注外部瞬息万变的市场
和客户价值的变化, 决不能仅仅关注影响企业盈利的结果,更要关注驱动结果达成的过程。(如图)
平衡计分卡的伟大作用还在于它强调了目标的纵向分解,也关注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有效地解决了各自为政、跨部门沟通障碍等问题。经营部门会去思考如何提升自身能力,进而驱动流程的优化,是客户的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财务目标;管理服务部门会思考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内部客户的满意
度来协同经营部门达成外部客户的价值诉求,从而间接地驱动企业的财务目标。如图:
战略地图——战略需要持续的沟通
实践中我们发现,无论战略目标多么远大,但是无法描述的就无法衡量,无法衡量的就无法管理,无法管理的注定无法执行到位。
平衡计分卡运用战略地图将战略变成了可以描述的语言。在一张战略地图上,简洁清晰地描述了企业长期、短期的目标,诠释了目标和驱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企业发展的基石定格在团队成长和组织准备度上。如图:
让战略成为持续的流程
战略是动态的,执行是持续的。战略执行不是一场运动,也不是一个口号,不要期望一个外部的咨询团队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问题,而要从上到下,全员参与、持续执行。一般来说,企业以一个财务年为周期,战略执行要经历以下
流程,周而复始。如图:
在“点”上用力,固然也可以起到作用,尤其是短期就能够看到效果,但是,缺乏系统的修复和完善,作用就只能是局部的,短暂的。
这很像我们去看中医,你头疼,就希望医生马上让你药到病除。而好的医生往往不急于开药方,而是望、闻、问、切,找到真正头疼的根源,然后系统地调理。这样的疗效可能会慢一点,过程会长一点,但却是既指标又治本的,最关键的是,过程中慢慢地你也增长了“治未病”的意识,甚至也学会了自我的调理,这是其他“短、平、快”的猛药所不可替代的。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无论你的企业处在什么行业,处于什么生命周期,战略执行都是永恒的话题,而平衡计分卡战略执行体系是最有效、最能持久的。所以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说“这是75年来最伟大的管理工具”。
第五篇:从市场一线培训到实战落地
如何使市场一线的培训有效落地到实战工作中去
文章来源:王陆鸣原创文章
企业高薪外聘营销专家来讲课,讲完后总觉得“讲的挺好,也很对,课堂氛围也很活跃,可是好象没多大用?” 总觉得理论性太强,对业务实战没有指导作用,听课时候挺“热闹”,听完课后再翻翻笔记--哎!想得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却还是没有结果。
这正是一直以来困扰企业领导们“培训是否有必要”的症结所在--培训到底有没有效?那么什么是有效的培训?员工希望得到的最佳培训往往是,今天听完课明天就可以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去。企业希望得到的最佳培训往往是,能很快在市场上有所回报。
于是,能否让学员尽快学以致用,对他们的实际工作形成指导,就成了衡量培训--尤其是营销培训效果的重点指标。
这种心态听起来有点急功近利,但其实正是企业需求所在,销售本身就是 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行为,销售培训的对象也是一线拼杀的战士而非学者,所以针对销售人员,好的营销培训效果应该是能让他们迅速吸收,能尽快运用于实践,让他们明白自己以前为什么错,错在那里,学会以后怎样用正确方法解决问题,少做错事,每个动作怎么规范的去做,每句话怎么说,提高效率。
如何使市场一线的培训达到实战指导的效果呢?有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本站文章均为王陆鸣先生原创,未经王陆鸣先生许可,谢绝转载
一.销售技能培训要贴近渠道销售人员实际工作场景,要注重把理念宣导落实到具体的动作分解。
尤其是对销售过程中的的具体工作事项,培训师在设置培训教材时一定要注意,尽可能抛开传统营销理论对自己的束缚,针对一个问题要考虑员工做这项工作从头至尾的整个过程。紧扣员工的实际工作场景、工作步骤以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以此为框架,然后填充内容,使培训教材和实际工作情况完全结合起来,借鉴英语培训中“情景对话”的实战风格。
另外,要注意,要尽可能把理论教育变成动作分解,把“应该做什么”变成“怎样去做”,教会学员“抬起腿、向前伸、向下踩,OK!这就叫迈了一步!”这种傻瓜式的动作分解培训会大大增强学员的积极性和吸收效果。
举例说明:
有关营业员工作技能的培训,业务人员的工作场景及步骤大致如下:
店面广告的规范张贴刺激客户→客户进门规范的服务礼仪→客户落座后的需求询问技巧→倾听客户的话→套餐推荐→异议处理→业务办理
依据以上内容、教材设置的建议思路如下:
首先应该给员工一点理论教育:
1、建立正确的观念:正确的看待营业员个人角色定位,明确营业员的工作目标,阐述服务质量与企业利润及个人的直接关系,使营业员在观念上认同,观念的改变是行为与习惯改变的首要.2、给出营业厅服务营销的整体思路,分析客户购买的心理及行为模型,使营业员懂得应从客户的 购买心理与行为过程有的放矢的采取的行动便是我们营业厅的工作重点,便是我们需要提高的技能.如果到这里就结束,员工只接受了泛泛的理论教育,听着很有意思,但是大多还是不知道针对每一个过程如何去做,如何刺激顾客购买欲望,如何建立顾客进门的良好第一印象建立信任,如何挖掘客户的需求,如何技巧的介绍产品吸引顾客购买,客户异议的处理,客户投诉的处理,业务办理流程的规范所以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把理论教育向下延伸变成实战场景教育并落实到动作分解:
1、教给营业员刺激顾客进门的横幅怎么写怎么挂,根据店面的位置设计多大的尺寸的海报,张贴在哪里,X广告架与一拉宝的摆放,营业厅内海报的张贴,单页的摆放„„„才可以逐一落实对以上指标的评估。
2、知不等于行,人的思维有惯性,做起来有惰性,服务礼仪规范主要目的是建立客户良好印象,提高信任度有利与有效的沟通,顾客进门常用的四个规范形体语言,10种礼貌用语,17项营业前台常用的服务用语.49个营业服务过程的规范处理方法,从逻辑上讲解,理解认同为什么这么做,培训现场模拟训练,告知与之相关的管理考核制度,必须要这么做,逐步落实到动作。
3、营业员明白挖掘客户的需求很重要,是成功销售的关键,那怎么发现需求,怎么去发问呢,问对方问题的话术技巧,如果一讲技巧营业员就会用到套餐需求的发问上,他就可以做培训师了,要为他们设计顾客需求发问的必问4句话.教给他说,现场模拟演练.4、一问一答,我们不能要求每个顾客都是语言表达的高手,这就必须要求营业员是沟通中的倾听高手,教给他们同理心的倾听顾客需求的技巧,倾听的四个步骤。总结实践中不同类型顾客,不同顾客消费特点现场演练判顾客需求.5、OK!现在客户需求确立了,现在就是的根据客户的需求与消费特点有的放矢介绍适合客户的套餐产品,一阐述产品的给客户带来的利益,怎么说;二介绍套餐的特点说明带来利益的原因怎么说;三与竞争对手比或与客户以前使用的套餐比,优点在哪里.怎么说.假设几种状态编成话术让营业员去演练.6、抓住了客户的需求,按客户需求有的放矢技巧的介绍套餐,客户就一定会购买吗?ON!客户可能还会提出一些疑问与异议和借口,怎么解除客户的疑虑,要教会营业员分析找准客户的疑虑点,并且教会他们用话术技巧回答客户的疑虑,把客户经常提出的几类异议问题,例如,信号不好,计费不准确等等编成话术台词示例演练.7、业务的办理,严格按系统要求,规范流程,配合标准的服务礼仪去执行,晓之以理,讲解其中的厉害关系,示之依法,执法必严,公司的针对性的考核挂钩的奖惩,利用模拟系统操练,熟练的掌握规范的操作流程.8、“亡羊补牢”,注重“残局破解”,日常营业厅工作,最使我们营业人员头疼的就是不满顾客的投诉,往往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投诉的升级,不仅造成客户的流失,还会使营业人员产生无形的职业压力.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损害企业的美誉度,针对此类问题,一是教会营业员从心理学的角度善用同理心去分析理解顾客的行为,能迅速查找不满投诉的客观根源与顾客的心理需求,不仅仅是就事论事处理事情,而是要先处理的心情,再处理事情;二是现场处理不满顾客投诉的六步法技 巧的实战训练.就这样,从建立正确观念到具备整体思路,这仅仅是简单的理论灌输,接下来把理论变成标准,标准细化为动作,动作再延伸到评估工具、进一步细化为动作流程,乃至重点难点解决方案示例,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培训内容才会更贴近实际工作内容、更易于吸收,从而更有实战效果。空洞的理论教育才算落实到了实处。
二、管理技能、素质教育培训要避免空洞,尽可能具体化。
渠道营销培训除了上述针对具体问题的业务操作专题培训以外,还有一类偏重于素质教育的课题。如:谈判技巧、管理技能、企业文化、时间管理等。旨在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职业素质。
对企业而言专题营销培训是针对性解决实战问题,素质教育是给整个团队全面营养,而后者尤其对大中型企业十分重要不可偏废。
素质教育的课题本身比较“空”,但这并不是培训师泛泛而谈、背书本的借口,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改变学员对事务的态度和 思想方法,但让学员领会这些态度、思想方法的最佳途径决不是大谈理论。所以素质教育同样应该、也可以尽可能的落实到动作分解。
举例说明:
区域经理的培训:与其告诉他管理如何重要,管理有哪些先进理念,有多少种理论流派,让他越发觉得管理神秘浩瀚,不知从何处下手。不如花几天时间告诉他一个成熟的经理是怎样做事,平时最容易碰到哪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如何解决,告诉他一个区域经理每周、每天、每月的例行事务,演示给他“市场部经理典型的一天”的动作流程,让他学会用那些制度和表单监控下属,以及如何识别下属的虚假、慌报行为;如何有效地检核下属.时间管理的培训:与其大谈时间管理理念,不如告诉学员,哪些不良习惯在浪费时间,养成那些好习惯可以节省时间、用什么样的话术来推掉不必要的约会,怎样归类整理自己办公上的文件避免混乱,怎样记读书笔记避免遗忘,怎
样记工作日记、写工作计划等等。
谈判技能的培训:与其泛泛 而谈的讲谈判的心理准备和谈判的六种基本模式,不如分渠道讲解,告诉业务人员面对合作厅代理点、三无点、便利店等不同的客户常常要进行哪些谈判,客户会提出怎样的异议和借口,对常见的借口用哪些话术回答。
三、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与培训技巧提升培训的效果,达到实战目的。
外聘的职业培训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善用多种培训技巧,课堂气氛热烈,寓教于乐,但是理论太强,共性的东西多,甚至牵强附会,对实际业务指导太弱,.而企业内部讲师培训虽然讲的都是我们实际操作中的业务问题,但是教学方法生硬古板单一,大多照本宣科,最多是做一个PPT,我念着,你看着,知道了.至于学员有没有学习兴趣,认同了吗?理解了吗?会操作吗?能按正确的方法做对事情吗?能现场解决问题吗?就不得而知了.只有把外聘职业培训师的讲课技巧与内训师的实战性结合起来才会相得益彰,达到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从成人的学习的感性认知与学习效果比较有以下的规律:
我们所读的可以达到10%的培训效果;听到的20%;看图片50%,看影片看陈列 品看示范到现场看达到50%;参与讨论刻意制造发表机会学员思考说出的70%, 角色扮演模拟实战真实的去做可以达到90%.再从上面营业员工作技能的培训举例说明:
1、用故事讲解与提问学员亲身经历的方式讲解客户购买过程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启发学员移情体验自己的客户从广告刺激进入营业厅直至购买的整个过程中购买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引申营业厅的工作重点,抛出整体课程的主题大纲.2、渠道的广告宣传布置的培训:搜集错误布置的幻灯片图片示例,提问错误之处,并让学员讨论正确的悬挂张贴的方法与创新上台发表,然后图片示范正确的布置规范,并从传播学的理论角度结合实战案例讲解,使之理解且认同,并告知今后渠道检查考核中以此为准,执法必严.3、营业员的规范礼仪培训:营业员标准服务礼仪的形体规范,其中包括服装/仪容/化妆/站姿/坐姿/行姿/手势.用观看教学片的培训方式,观看期间,让优秀学员上台一一示范,然后全体学员现场演练;营业员标准服务礼仪的语言规范: 包括10种礼貌用语,17项营业前台常用的服务用语.49个营业服务过程的规范处理方法,从逻辑上讲解,让学员理解认同为什么这么做,然后让学员现场角色互换模拟演练.老师现场抽检训练效果,培训结束纳入考试内容.并告知今后渠道检查考核中以此为准,执法必严.4、营业员明白挖掘客户的需求的提问技巧培训:结合生活中学员喜闻乐见的案例故事讲解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发问技巧,然后抛出以设计好的客户入网需求发问必问4句台词,学员现场角色互换模拟演练.5、产品推荐技巧培训:运用案例故事讲解“利、特、优”产品介绍法,然后小组讨论,用此技巧把当前主推产品编成话术台词,学习小组逐一上台发表,老师
归纳总结, 学员现场角色互换模拟演练.6、不满顾客的投诉处理技巧培训: 运用行业案例故事讲解,从心理学与行为学的角度分析顾客投诉的原因,理解处理投诉的关键要素是什么,然后观看情景剧,讲解同理心的话术技巧与处理投诉的六步法技巧.7、业务办理培训:网上实战模拟系统演练.8、考试巩固培训成果:一全体学员现场实战模拟考试,从顾客进入营业厅直至业务办理完毕离开的标准化服务全过程.二笔试.四、发挥一线主管的培训职能,岗位培训规范行为成习惯行为
上面我们提到外聘讲师实战性不强,那末如果内部讲师按照以上培训理念,培训方法与培训技巧培训学员是否能够达到实战目的,从而达到行为的长期转变,而成为规范化的习惯行为呢?
来公司前我就是咨询公司的专业讲师,经过在公司三年的进一步实践与锻炼,不谦虚的讲基本达到了职业讲师的水准。特别是近一年来我在渠道管理岗位工作通过调研观察,分析顾客与一线员工的心理行为,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运用以上理念方法设计了课程,对各层级渠道营销服务人员进行了轮训,培训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可后来培训效果跟踪发现,培训的效果只能持续20天左右的时间,个别甚至更短的时间,原因在哪里呢?
分析后发现,一场实战技能培训到底能解决哪些问题呢?一是观念的转变,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提升你的意愿,这就是解惑,通俗的讲也叫洗脑。二是方法转变,教你怎么做,按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这是授业。三是行为转变,现场模拟实战场景去做一遍。然后迁移行为到实战工作中去。做完这三个内容,培训工作好像已经完成。但我们忽视了人的惰性难以克服已养成的***惯,而惯性的继续老的行为,从而使我们培训的新方法技能及科学规范不能执行,我们要求的是员工不仅一段时间做到,而是长期行为的转变,习惯性的,甚至条件反射性的按科学规范的方法去执行。这就是最后一个培训阶段也是最重要的培训阶段 ——新习惯的养成。
那如何能够做到新习惯的转变呢?习惯的转变,需要一定时间内反复的强化训练,训练仿佛是运动员与军人的专用名词,他们一个动作可能重复上千次,甚至上万次,行为学家研究得出,一个行为反复重复21天便可养成习惯,重复90天便可成为终身的习惯,外部与内部专业培训师分身乏术是难以做到这种反复训练的,解决这一问题的责任就落在了一线的主管身上。
一线主管的属于是督导型管理者,需要具备以下三种能力:专业能力:理念、技巧、工具、熟练;管理能力:计划、组织、检查、控制;领导能力:激励、培训、授权、带人。员工行为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训练需要一线主管在熟练的业务的基础上,第一是随时随地的督导纠偏,这叫做是日常行为控制。第二便是要发挥培训与带人的领导能力,反复的针对某种方法技能或科学规范行为强化训练,可利用早会,周会的时间运用各种训练方法、培训技巧去重复进行培训,直至成为新的习惯。
说起培训技巧,一线主管可能会认为我们又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技巧的训练怎么会有职业培训师的水平,其实这里面没有什么神秘与不可学习,不可运用的东西,如果让你讲不同类型课程,不同专业的内容,再去运用不同的培训技巧,对一个一线主管来说当然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只针对你的岗位,你的专业,单一培训内容,有效的运用几种适合的培训技巧就不是一件难事了.也就是说这可以让专业的内训师结合培训内容与现场实际,做成一块,一块的培训模版,我给它取个名字叫“傻瓜培训模版”。只要熟知培训内容,会开早会,能做到在公众面前清晰表达的人都能做一名合格的岗位内训师。
此外可建立一支培训督导队伍,他们的作用一是督导跟踪评估培训效果,巡查一线主管的行为习惯的训练落实。二是设计实战课程,设计“傻瓜培训模版”。三是巡回宣讲高难度的培训课程。四是现场督察纠偏一些非规范流程,非规范行为。
结 束 语
从理论上讲,培训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员工的观念,思想的改变潜移默化改善其行为,提高团队战斗力。所以真正成熟的企业培训不仅仅是教员工在市场销售和日常管理工作,现炒现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还要建立从员工入职启蒙(认识企业组织部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乃至在职培训(商务礼仪、营销/管理技能、素质教育)。以及各个职级的晋升培训等系列内容。这种从入门起就跟踪实施的全面培训本身就可以大大增强企业凝聚力,培训体系一旦成熟之后就会良性运转,源源不断的为企业打造优秀员工。
但是,纯粹潜移默化的素质教育对我们企业而言,需要循序渐进的一个较长时间,面对当前激烈的而无情的市场竞争,时不我待,等不起。
实战培训,从理论宣导到动作分解,话术台词运用,到新习惯的养成对我们企业培训而言是迫切需求,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