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摘要
高中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还影响着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以及人文情怀,因此高中作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在的高中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不愿意写甚至不会写。针对此现状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作文;作文教学;策略
一 前 言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1]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语文作文的教育,作文是考试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作文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2013年10月22日的《北京日报》报道:2016年高考,语文由150分提高到180分。在高考中提高语文学科分值,是要加强人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充分体现母语的重要地位。同时,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对于国家而言,高考是一个时代与国家的重要支撑,而就我们个人而言,高考可以说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高考总分值是750分,而语文是180分,占了将近高考成绩的四分之一,而作文成绩是60分占了语文成绩的三分之一,作文题的分值最高,所以分量也就最重。
二 作文与作文教学
(一)作文的性质与作文教学意义
作文的性质 在《现代汉语大词典》的“作文”条目下有两条解释“指写文章;指学生的写作练习”,另外在苏立康编写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明确指出“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作性的言语活动,同时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从学校教育来看,它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作文的性质包括三个部分,其一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作文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其二作文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其三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中更是精炼地指出“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言语,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言语形式的转化”[3]。由此可见,作文就是要将内部的言语活动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是人的一种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2作文教学的意义
“教学”在《现代汉语词典》其中“教”为一声时是“教书”的含义,是“动词,是教学生学习功课”;其中“教”为四声是作名词用,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4]”。“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会作文,掌握这种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言语形式,可以更广泛更有效地进行交际和交流。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强而且极富创造性的练习,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就学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作文其一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其二是为了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其三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其四是为了巩固并提高从阅读课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5]如果说作文是将内部的言语活动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那么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究竟该如何用书面的形式将内部的言语表达出来。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根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写作部分第10条规定,“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
1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的定位 写作教学又叫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综合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6] 2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目标
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6] 3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与学生主体”这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6]
二、高中作文教学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现在的高中作文教学不论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习中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起的主导作用并不大甚至是没有。
1.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1)教师不够重视高中作文教学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作文教学即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作文训练,也不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付出并不一定会取得回报。所以很多教师宁愿在语音、字词、阅读中多下功夫,而不是在作文训练中,从而忽视了作文教学,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
(2)作文教学应试性较强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主要是针对高考,并不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应试性较强,导致学生的写作动力不足,把写作当做一种任务,从心理上就不愿写作、不想写作,认为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3)教学方法陈旧
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推陈出新,只是一味追求语言、方法和技巧,没办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较低。
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1)学生积累的素材较少
学生不会写首先就是表现在没有东西写,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这就是在平时没有去积累素材。素材获得的途径不应是单一的,应该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在教材中,第二是在课外阅读中,第三是在生活中等多个方面。在教材中的素材很好理解,是我们平时所用的课本中的一些知识,例如我们背诵的古诗词、文言文的直接引用还有一些小故事,但是课本中的素材都是大家所熟悉的,缺乏新意,吸引力不够。从生活中积累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学生积累的素材少就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没话说,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写的东西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性、缺乏真情实感。
(2)缺乏主动性
大部分学生在平时很少主动进行写作训练,只有当教师布置作业或者是考试时才去写作,学生写的少,对写作有很强的反感情绪。越不写越不会写,不会写就更加不会主动去写,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缺乏创造性
现在的学生的作文缺乏创造性,千篇一律,甚至有固定的模式,学生们按照模式进行模仿套用。一切围绕着高考转,在高考的影响下,学生的作文被束缚在固定的框架内。导致学生的作文缺乏独特性,立意平庸。
(4)缺乏对生活的感悟
现在的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就是学习,甚至一些家长为了让学生专心学习,会给学生准备好一切,告诉他们只要学习就行。学生的生活就是围绕着学习,缺乏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的机会。没有对生活的感悟,写出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很难写出出色的作文。
(二)影响高中作文教学的因素
1高考作文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影响
(1)高考作文命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影响 “高考改革一直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这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总原则,如果忽略它,则会让我们无法正面高考,也无法认同它的选拔价值。”[7] 高考作文命题可以说直接影响着高中作文教学,现在的高中作文教学的内容可以说是围绕着高考作文命题展开的。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几个阶段,高考作文命题的转变直接导致了高中作文教学内容的改变。高考考什么类型的作文,高中作文就训练什么类型的作文,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高考作文从命题作文这种规定题目较为刻板的类型过度到了现在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这种题目、文体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从某些方面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创造性,这是现在的话题作文的积极的影响。话题作文同时是一把双刃剑,话题作文可以“自选文体、自选题目、自选角度”,这也导致了教师不再针对某一种文体进行训练,学生不知道文体是什么,什么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都分不清楚,写出的作文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文体。高考作文命题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是在高考作文中消极的一面影响的更大。
(2)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影响
高中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是为了应对高考,学生们在高考作文中会去模仿固定的模式,模仿高考满分作文,学生在某种框架内进行写作,缺乏创造性。高考作文评价对高中作文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引导着高中作文教学的内容。
高考作文评价对作文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基础等级”下有6个细则:
A符合题意; B符合文体要求; C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D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E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F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发展等级”下有4个细则:
A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 B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C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D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8] 高考作文评价对作文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语言、内容、感情这些基础方面向意境深远、词句富有文采和创造性等方面进行发展,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是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高考作文评价的重要性,没有明确地指出高考作文评价对学生写作的意义,使高考作文评价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只强调“基础等级”,忽略“发展等级”,对学生的要求较低,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得到“基础分”就可以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不论是高考命题的改革还是高考评分标准的变化都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教师还是按照应试教育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以致于高中作文教学呈现出机械化、模式化的特点,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的爱上写作。
2社会环境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生考试需要考英语,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至少要有英语四级证书,人们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对自己母语的重视。母语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于自己民族母语的重视,也应该建立起类似英语四六级的评价机制,以此提高社会对写作教育的重视。“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课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9]
三、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写作,这不仅对学生的高考作文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为此,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1)鼓励学生大量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写出好文章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习,不能中途放弃。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好的文章,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国内、外的名著,还有中国古代的诗词等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另外还可以从文章中汲取营养,学习写作方法、词语的运用。在读的同时要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读不记、读过就忘了就相当于做白工,什么作用也不会有。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读和写两个字。北大中文系著名教授钱理群说:“强调要以读、写为重点是有道理的,这或许可能对改变日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切实际、过分繁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所以教师应该教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将文章中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日积月累为写作文做好语言和素材的准备,将摘录下来的东西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以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2)有效阅读
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较大,所以教师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也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现阶段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教材五本教材,“阅读鉴赏”部分主要按照时间顺序选取每一种文学体裁的代表性作品,提供了阅读鉴赏的范本。选修课程由五个系列组成:“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分别从各种文学体裁和语言文化常识选材,是对必修教材的很好的补充和扩展。教师应做到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密切结合,不能只是讲解必修教材,对于选修教材上的语文知识应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3)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在学生的教科书中有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对文章进行分析的同时更应该是从中挖掘出写作教学点,真正做到让写作与阅读达到完美的融合。在日常的课文分析中让学生对文中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段话进行仿写。仿写句子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写作手法,这样既可以达到每堂课都有一些写作练习,还可以巩固一堂课的基础知识。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写的是父亲的背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仿写,可以写自己父亲的背影,也可以写母亲的背影。
每堂课都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每一个月或者两个星期给学生找一篇往届的高考满分作文,让学生们阅读之后分析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出色的地方,分析一下为什么这篇作文可以得到满分,究竟是立意新颖呢?还是辞藻华丽呢?还是文章有创造性呢?分析之后让学生们针对这篇文章出色的几个地方进行仿写。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写作,同时还可以在未来的高考作文中有出色的表现。高考满分作文中仅开篇就有名言妙语式开篇、情景描写式开篇、比喻排比式开篇,另外还有结尾分为情景交融式结尾、名言诗句式结尾、比喻排比式结尾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可以进行仿写的地方。
(二)生活是写作的源头
写作要写出真情实感,这是我们常说的一件事,但是学生们在这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现在的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生活的重心就是围绕着学校、家庭、补课班,生活比较单调,但是这是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原因吗?“美,存在于生活之中;而对于美的发现,则要靠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生活中的某一个小细节进行更深的挖掘,可能就会从中发现闪光点。在生活中会有很多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这些都是学生写作文的素材。而作为教师就是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发现生活中别人看不到的事物,有自己的想法,有独特的视角。
(1)细心观察 观察是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以及其他一切感受,获得对客观世界、现实世界的认识,是对认知对象自觉、有目的地感知。观察是人们摄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首先教师应先树立起学生们的观察意识,鼓励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对有疑问的地方要多听、多看、多想,多问几个是什么,多想几个为什么,多思考几个怎么办,这样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达到观察的效果。大自然、社会、家庭、学校这些地方就是学生每天生活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会有很多的事情发生,学生要留心观察、体悟思考,最后整理出文章。
(2)关注社会
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关心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关心社会生活,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要引导学生广泛开阔眼界,了解自然,接触生活,认识新事物、新现象,努力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社会中所发生的事很多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对学生们的写作有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学生可能不看报纸、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但是绝对不会不上网,而网络正是学生了解社会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平台。教师应该去引导学生注意关注新闻网页、社会热点事件,对社会中的热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表评论。
(3)参加实践活动
相较于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关注社会的热点事件,让学生感触最深的还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所以参加实践活动是最容易让学生有想法,同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也是最深刻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
马克思主义唯物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能最终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应居于某一特定的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在家庭中的某一次大扫除、学校中的一次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等等。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社会热点事件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们了解社会中的人针对同一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去关注社会,同时还让他们自己参与其中,印象更加深刻,写出的文章才能够打动人。
(三)创新是写作的灵魂
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一说到写作就头疼,那就谈不到创新,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被动写到主动写最后达到喜欢写,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把它当做是一种任务、是一个负担。
适当的鼓励学生,在学生的作文取得进步时及时的给予学生夸奖与赞扬,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成就感,激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总是抓住学生哪写的不好,而是应该从学生的文章中找到闪光点,及时的给予鼓励。只是一味的告诉学生这写的不好,那写的不对,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惧怕的心理。
(2)鼓励“个性化”写作
创造性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创造力人皆有之”每一名学生是具有创造思维和创新潜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挖掘这种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理解文章,要求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不要人云亦云,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在立意方面应做到新颖、独树一帜,努力挖掘学生思想中新的思维火花。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联想力,引导学生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培养想象力,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3)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江泽民主席曾明确要求:“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票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10]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有良好的学习气氛是教师的责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中的《荆轲刺秦王》可以改编成情景剧,让学生自导自演,在加深理解的同时还会有很多的感受,让学生把这些感受写成文章。还可以让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结局进行改编,在荆轲刺死秦王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样就可以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让他们能够在思想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五 结 论
写作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素养好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高考成绩,所以高中作文教学在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的成败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影响着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高中作文教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爱好写作,喜欢写作。
第二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讨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讨
词汇学习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因此这就对于高中英语教师和英语课堂的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教授词汇,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教材开展词汇教学,如何在课堂上解决记单词的问题,而且使学生记忆单词轻松容易,乐在其中,没有心理负担,不再对单词“望而生畏”,切实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大家去探析的一个问题。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悉心研究摸索并尝试各种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现做一归纳,以期得到更多同仁有关词汇教学的灵感。
一、培养学生认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凡符合需要的事物都可能引起人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正是以学生对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既是过去学习的产物,也是促进今后学习的手段。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尽量为他们创设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唤起主体意识,发挥主动精神。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让他们的知识得到及时的使用和巩固,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亲其师,信其道”,引导学生逐步由“要笔者学”到“笔者要学”。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词汇教学的探究与尝试
(一)对于《高中英语标准》词汇表的单词,笔者强调完善词汇学习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词汇学习策略的指导。
1.重视词汇,稳抓预习。
首先,逐渐培养学生的课前及时预习词汇的良好习惯。对将要学到的单词、短语做到心中有数。在定目标、立计划的基础上,采用课代表轮值制,由学生自己负责,利用当天的晨读或早读课,通过录音机领读所要学习的单词、短语。运用录音机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学会对比,让学生重视单词、短语的正确发音。熟读单词发音后,笔者们鼓励学生采用读中写、写中读的方式,力求做到嘴、手脑耳并用,在读写中结合单词、短语的音标、构词法、词性的特点,加深记忆。在此基础上,学生实施自主测试。各人自由搭配,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完全自主、积极地完成单词的测试与评价。尽管这只是学习词汇的最原始阶段,但也是学习词汇必不可少的起始阶段。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让学生自己也意识到,简单的用中英文对照方法学习和记忆单词或者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虽然暂时强化记忆的效果比较好,但容易忘,也不利于对英语单词的理解、掌握与积累。笔者们必须找到一种深入学习词汇的有效途径。
2.强调理解,积极研讨。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强调理解性记忆,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学习词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使用工具书学习英语的意识。为此,笔者强调全班学生每人至少都要配备一本适合高中阶段的英汉双解词典。在词汇新授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性任务。如一节课利用工具书完成10-12个重要词汇的自助学习任务。起始阶段,教师教方法、示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所学词汇在课文中的具体意义,根据词汇表格所提供的单词词性与意义,利用词典,通过记笔记的方式,注意区别词性,注重词类转换,有重点、有选择性摘录好的例句,进一步了解所记忆的单词、短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做到词句章、不相离。教师要对重点词汇学习加以指导。自助式学习任务完成后,对笔记上词汇学习内容一定要加强理解与记忆。
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笔者发现班级的大部分学生不仅在课上,在课后也能运用此法,自己制定目标、安排计划、选定任务、监督自己完成学习性任务。一学期实践下来,笔者发现学生很能适应这种学法,而且学习词汇的效果明显,学生更能自主、积极地投入到词汇的学习活动中来。这种做法一改传统的那种教师罗列例句、学生抄写笔记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多重循环,巩固效果。
最后,尤其要注意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巩固与练习。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在练习中巩固记忆,在练习中学会应用。从而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二)对于课外词汇的积累,笔者带着学生一起尝试了些方法,主要是帮助学生积累课外阅读词汇以及听说词汇。
为了满足学生今后的学习需求,学生掌握的词汇不能仅限于要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3500个基本词汇,还要尽量多摄取一些有用的课外词汇,丰富并提高词汇量。
笔者在班上鼓励学生利用手边的英文资料,如英语周报,学英语杂志等等,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在课上利用一定时间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将阅读中所认为好的文章题材提供给其他同学,相互交流阅读经验,同时也给予一定的知道让学生熟知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构词法等来猜测生词,提取那些似曾相识的单词、短语,对于那些美文美句,建议学生摘录并加以模仿使用。
此外,还利用听力课的时间,制作专门听取词汇训练的小习题,充分利用文字音像网络信息资源,让他们听一段电影对白,或者一首好听的英文歌,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写出相关的词、短语或者精美的句子。这些做法,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逐渐意识到,词汇的学习不仅在于课堂,不仅仅在于课本。通过这些实践,笔者也感觉到,只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坚持进行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的策略,不断加强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观念的训练,不断努力探索,不断改善,定能找出更好的更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
第三篇:探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中文摘要
词汇在语言学习(特别是二语学习)和应用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培养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的基础,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词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言知识目标中的词汇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策略这一课题就呈现在每个英语教师面前,可以说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与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是休戚相关的。
Laufer(1992:2乃于1990年提出,学习者的词汇学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即直接词汇教学和附带学习。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习者个人可操纵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少西方学者主张加上独立发展策略这个途径。Oxford和Scarcella(1994)指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明确的词汇策略,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使用和优化词汇策略来扩大外语词汇量。Norbert Schmitt在《语言教学中的词汇》(2000)一书中介绍了词汇教学的若干策略,包括社会策略、决定策略等。
我国学者王笃勤在《英语教学策略论》(2002)对词汇教学策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究,提出了系统的词汇教学策略观,介绍了“课堂组织”、“课堂评估”、“学习激励”及“策略培养”等宏观教学原则和微观实施措施。
关于词汇教学,许多人研究如何教或如何学,两者互不相干,笔者旨在研究“如何教学生学”,即把研究教和研究学结合起来,解决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如何协调一致的矛盾问题。在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到传统的词汇教学缺乏理论性、系统性和实效性,需要大力改进。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摸索出一套在新课程环境下切实可行的词汇教学策略。
本文重点在于解决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如何协调一致的矛盾问题。侧重于教学策略,即“如何教学生学”。本文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出发,运用联想记忆、逆向、文体语用、文化及延伸策略,探讨了新课程环境下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词汇教学。联想策略首先包括横向联想和纵向联想。横向联想主要指提到某个词,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相关联想,其中包括近义联想和反义联想;纵向联想是指以某个词为词根,然后把所有的同根词联系起来。联想策略还包括近形联想和近音联想、一音多义以及一词多义。逆向策略是根据钟道隆教授首创的英语学习逆向法改编的一种以听写为基础的词汇教学策略。文体语用策略指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文体意识,使他们无论在口语表达方面还是在书面表达方面,都能根据不同的对象选用不同的词汇,确定不同的表达方式.文化策略是指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个词的字面意义,而且要教给他们该词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中英文化差异,并着手研究词汇的文化内涵,文化差异,将其运用在词汇教学中,形成词汇教学的文化策略。延伸策略是指把词汇学习从课内逐步引向课内外结合,并向课外延伸.具体措施有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进行词汇教学;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电视、录像;鼓励学生多参加英语角;加强英语报刊杂志等的阅读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接触使用词汇的机会,扩大、巩固词汇量。
本文列举了大量的词汇教学实例,希望对广大的中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有所启迪。
关键词:词汇 新课程标准 教学策略 学习策略
Abstract Vocabulary is undoubtedly important in English language study It'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5 skill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So it seem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us to adopt a scientific teaching strategy in vocabulary teaching.The new criterion of English cours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makes great demands on vocabulary in language studies.As a result, whether the problem of vocabulary can be solved or no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f the reform of English course.Laufer(1992:2' pointed out in 1990, language learners study vocabulary mainly in two ways: direct vocabulary study and additional study.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manageable factor of the learner himself on study.Many western scholars consider independent developing strategy an important part.Oxford and Scarcella think that the teacher should teach the students clear vocabulary skills to enlarge their vocabulary.Norbere(2000)introduces several strategies including social strategy, determination strategy etc.Chinese scholar Wang Duqin(2002)has made a profound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connotative and extensive meaning of vocabulary teaching.He puts up a systemic view on vocabulary teaching strategy such as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ppraisal, study incentive and strategy development etc.Many people only focus on how to teach or how to learn vocabulary.Yet the writer aims to study how to teach the students to learn.That is a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learning and studying strategy of vocabulary in daily life.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teaching, the writer thinks much has to be improved in the traditional vocabulary teaching which lacks theory, systems and effectiveness.As a result, the writer adopts a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suggests a series of teaching strategies in line with the New Criteria of English Course.This thesis focuses on teaching strategy, how to teach the students to learn.It starts from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vocabulary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adopts associative memorizing, reversive, stylistic and pragmatic strategies, cultural and extensive strategies, and attempts to find out how to teach vocabulary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in the new course environment.Associative strategy includes lateral and vertical association.The former means the teacher should teach the student to make associations when mentioning a certain word.Lateral association consists of synonym association and antonym association.Vertical association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all the words with the same root are connected.Associative strategy also includes association of words similar in form and pronunciation, etc.Reversive Strategy is based on the reversive way of English study sponsored by Zhong Daolong which emphasizes listening and writing.Pragmatic strategy pays much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tylistic awareness so that they can choose suitable word to refer to different items in different circumstances.Cultural strategy means the teacher should not only tell the students a word's literal meaning, but also the word'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The writer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in order that they may realize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During this process, she gradually forms her own cultural strategy in vocabulary teaching.Extensive strategy means a combination of in-class study with extra-curricular studies.It includes vocabulary teaching with the help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organizing students to see English movies, TV, videos;encouraging them to take part in English corner;reading more English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In this way, the students can develop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and get access to more words and enlarge vocabulary.Meanwhile, the writer uses a lot of vivid teaching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er viewpoints and hopes this thesis could be of some help for teachers to teac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s.Key words: vocabulary
new Criteria of English Course
Teaching strategy
目录
致谢·.............................................................................................................................i
第一章 绪论
1.1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词汇在语言学习(特别是二语学习)和应用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著名学者Wilkins指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词汇学专家McCarthy说得更干脆,一个学生学习第二语言,其语法无论学得多么好,语音无论掌握得多么漂亮,没有词汇来表达各种意义,语言交际就难以实现(张维友,2004: 1)。学习语言的人可以用短时间突击学会语法,而浩瀚的词汇却是用毕生精力也无法全部学会的。英国学者迈克尔·万斯特(Michael West)早就论述过,“学习语言的主要任务是习得词汇量,并在运用当中逐步熟练掌握,0Harmer同样指出:“如果把语言结构比作语言的骨架,那么词汇为语言提供了重要的器官和血肉。”C Harmer, 1991:153)e 张维友在他的论著《英语词汇学教程》里也阐明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特别是词汇学)的重要意义:对词汇归纳分类,增强词语释义和辨析能力,加深语言教学的深度,提高教学效果。这一理念也可同样适用于高中英语教学。
词汇学习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国内就高中生究竟应掌握多少个词汇有很多讨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已达成共识。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言知识目标八级词汇要求是:
1、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
2、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进行指称、描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3、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九级要求则更高:
1、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2、能根据交际话题、场合和人际关系等相关因素选择较为适当的词语进行交流或表达。< 2003 : 16-17)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策略这一课题就呈现在每个英语教师面前,可以说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与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是休戚相关的。
1.2国内外词汇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Laufer(Jin, 1992:27)于1990年提出,学习者的词汇学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即直接词汇教学和附带学习。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习者个人可操纵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少西方学者主张加上独立发展策略这个途径。Oxford和Scarcella(1994)指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明确的词汇策略,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使用和优化词汇策略来扩大外语词汇量。Norbert Schmitt在《语言教学中的词汇》(2000)一书中介绍了词汇教学的若干策略,包括社会策略、决定策略等。
虽然在外语教学领域,对于词汇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外语学习人数的空前大增,而外语词汇学习又成了很大部分学习者继续深入学习的主要障碍这一实际情况的出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重视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我国学者王笃勤在《英语教学策略论》(2002)对词汇教学策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究,提出了系统的词汇教学策略观,介绍了“课堂组织”、“课堂评估”、“学习激励”及“策略培养”等宏观教学原则和微观实施措施。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关于词汇教学,许多人研究如何教或如何学,两者互不相干,笔者旨在研究“如何教学生学”,即把研究教和研究学结合起来,解决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如何协调一致的矛盾问题。
本文重点在于解决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如何协调一致的矛盾问题。侧重于教学策略,即“如何教学生学”。本文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出发,运用联想记忆、逆向、文体语用、文化及延伸策略,探讨了新课程环境下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词汇教学。本文列举了大量的词汇教学实例,希望对广大的中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有所启迪。
本文的第二章系统地阐述了有关词汇教学方面的理论。其中包括策略和词汇教学策略,以及当前教育工作者在词汇教学策略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存在的不足。第三章将从高中生词汇学习现状的调查出发,分析传统的词汇教学的弊端以及它和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间的矛盾。第四章则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构建在新课程环境下的科学的词汇教学策略.其中包括联想记忆策略,逆向策略,语用文体策略,文化策略,延伸策略等。第五章结论部分将会探讨运用词汇教学策略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词汇教学与教师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等。
第二章理论综述为了探讨新课程环境下的词汇教学策略,就必须对策略和词汇教学策略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以及当前教育工作者在词汇教学策略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存的不足。本章将具体阐述策略和教学策略的定义,探讨和分析我国广大英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方面所做的研究,总结成果,分析不足,从而阐明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本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 策略及词汇教学策略
2.1.1策略的定义
策略原为军事用语。从语义学角度上说,策略指根据形式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英语中与策略相对的是tragedy,指计划和运用现有方法的艺术(the art of planning, of using existing means),含有手法(tactics)之义。比较各领域各民族文化对“策略”的使用,可见其共性:策略指计策、谋略、技术与艺术。(王笃勤,2002: 1)2.1.2策略与方法的区别
策略对于教育心理学工作者来说不是新鲜事物,但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却很陌生。他们常常把策略与方法混淆,这样就造成了对策略的重视程度的不足。策略与方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策略的概念比方法的概念更全面,涵盖的内容更丰富。从上面策略的定义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方法是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但策略绝不等于方法。学习策略包括对学习的认识以及学习采取的具体做法、步骤等,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抽象的,也有具体的。广义的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方法和技巧。在教学方面,关于策略与方法的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学习策略是指总的学习思路与方法,也可以指具体的活动或技巧;而学习方法则更多的体现于具体的活动或技巧。2.学习策略可能是外部行为,即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也可能是内部的心理活动,如内隐的思维过程;而学习方法指的是表现出来的具体操作程序。用教育心理学的专用名词来说就是学习策略中有元认识存在,而元认知不是学习方法的组成要素。3.学习策略对学习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例如记忆策略、组织策略;有的是间接的,如情感策略、社会策略。学习方法对学习的影响为直接影响。4.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有层次之别。学习方法的应用一般只有熟练程序的差异,从方法本身来说,专家与新手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同于学习策略有纵向层次之分。5.学习策略运用,有的可能意识到,有的可能意识不到。高水平的策略使用者,对策略使用已相当熟练,在运用过程中能意识到所用的策略。策略使用水平较低的新手,对策略的应用通常处于无意识状态。对于学习方法而言,无论专家还是新手,都处于有意识状态。2.1.3词汇教学策略及其研究
教学策略用来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续的实质性交流,指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用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熊川武,1997: 38)。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教学策略包括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它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当前,中国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导致多数高中学生词汇学习困难重重,词汇量成了英语学习的梗桔。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的自主性在外语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从而使得学习策略这一研究领域极为活跃。同时人们较之以前更加重视词汇在整个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对词汇的研究也逐步转移到研究学习者所运用的词汇学习策略和教师的教学策略上来。国外的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的共同目的是获知哪些策略对词汇学习更为有效,进而为提高整个外语学习的效果提供依据。国内也有不少学者也在这一领域进行探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相关研究一般都是在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中进行的。而对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的教学策略则涉猎很少,尤其是对词汇方面的研究就更是寥寥无几。而且这为数不多的研究有的是从某个单一的角度或层面展开的。福建师范大学林才回的《认知语言学及其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主要论述认知语言学所关注的基本范畴词、词语多义之间的深层联系、词语隐喻义以及认知语义学理论对当前词汇教学的启迪。有的主要侧重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的构建和词汇记忆方法(林才回,2005: 18)。骆永聪在其论文《中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策略探讨》中指出,高中学生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他们所使用的策略较为单一,偏于死记硬背。因此主张教给学生语言学家推崇的许多记忆手段和学习策略,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这些策略,而对教师的教学策略相对忽略(骆永聪,2005: 7)辽宁师范大学宫鼓在《高中英语词汇学习及教学策略的研究》中通过对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与教学中急待解决的两个矛盾,即语言能力及大学入学考试对词汇的要求与高中生现有词汇学习的矛盾和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如何协调一致的矛盾。结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大量实践,提出如何更好地将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与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机地结合,探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存矛盾的解决思路(宫鼓,2004: 8)。王颖的《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初探》研究了目前词汇教学的各种理论,分析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效果的策略,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并且注重教授词汇学习策略如:构词法教学,语篇词汇教学,不同文化差异的词汇教学,听说词汇学习法,尤其是词汇记忆策略的培养等(王颖,2004: 23)。他们都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词汇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但不够全面、系统,而且对新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词汇量要求分析研究得不够,没有充分把握新课程标准对词汇的量与质的要求的变化。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如何教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词汇,即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怎样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和记忆策略,以适应高考的需要,满足学生终生学习的需求,仍是一个巫待研究的问题。这也正是笔者着力研究,以期有所突破和创新的基点。
2.2词汇教学内容
词汇教学首先应考虑的问题,乃是词汇教学的内容问题。它是词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词汇教学策略构建的出发点。一般来说,词汇教学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词义由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别,从语义角度上来讲,一些词汇的含义就其内涵、外延而言在两种语言中不尽相同。词汇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让学生清楚所学单词的含义。一个单词的含义很多情况下是受上下文的制约的。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手段使学生了解语意和情景之间的关系。如: work on a novel写小说
work on a branch of a tree削树枝 work on the house建(修珊刷)房子 get rid of the rubbish清理垃圾
get rid of the uninvited visitor将不速之客赶走 get rid of the old 'I'V set处理旧电视机 a sharp knife锋利的小刀 a sharp increase剧增 a sharp push猛地一推
一些单词语意差别对非本族人来说非常令人感到迷惑,澄清这些概念同样是词汇教学的任务之一。如pretty, handsome, beautiful;rather, quite, very, fairly, pretty等等。
2.用法
词汇的用法包括词汇的搭配、短语、习语、风格、语域。不同的单词所使用的场合不同.就语域而言,词汇有正式、非正式、褒义、贬义、抽象与具体之分。如children为中性词,kids为非正式用词、offspring为正式用词。
3.词汇信息
词汇信息包括词类、词的前缀、后缀、词的拼写和发音。这是词的最基本信息,也是学习者应该掌握的最基本内容。
4.词法
词法指各类词的不同用法。如名词的可数与否,动词的及物与否,及物动词的扩展模式,迎接什么样的宾语,不定式还是动名词,能否接从句,能否接复合宾语等等。
教学的目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学应侧重学习技巧、学习策略的训练。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的同时,也应教给学生相应的词汇学习和记忆策略。
第三章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笔者在上一章阐述了对策略和词汇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当前教育研究工作者和广大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策略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存在的不足。仅仅了解这些是不够的,要解决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研究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研究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词汇量的要求以及该要求与高中生现有词汇量的矛盾。为此,笔者在其任教的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全面而详细地了解目前我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状况,其中包括学生的词汇量,词汇运用情况和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构建。
3.1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
新课程环境下,中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英语教师不再把英语教学只看成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而开始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在课堂中学得更活,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词汇教学方面,改革的步伐相对就小得多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教师对课文中生词的教学方法还是与十几年前相仿,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分三个环节:(1)新单词引入;(2)词汇、句型学习:(3)作业和检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就是听和记笔记。我们目前的词汇教学的效果不理想,经常是事倍功半,有时甚至是一遍遍的重复无效劳动,以笔者个人的看法,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孤立教词,消化不良。在整个的词汇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除了记笔记,极少积极参与,容易造成遗忘。
第二、接触甚少,吸收甚微。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之外,学生很少有机会再接触,对于学生来说,前学后忘就是很自然的。
第三、不够系统,边学边忘。学生缺乏基本的词汇学知识,所学的词汇零散,没有系统,容易遗忘。
第四、脱离文化,缺少应用。学生不理解词汇的文体语用意义,不懂得它的文化内涵,就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它。
第五、形式单一,缺乏兴趣。现行的词汇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乏味。教师不善于利用多媒体和多种媒介来进行词汇教学,而学生则更痛恨那些拼写单词或默写的检查方式,对词汇学习可以说很少有兴趣。
第六、只教知识,不教方法。教师的课堂传授无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词汇学习策略。
第四章词汇教学策略的构建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摸索出一套在新课程环境下切实可行的词汇教学策略。本文重点在于解决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如何协调一致的问题。侧重于教学策略,即“如何教学生学”。本文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出发,运用联想记忆、逆向、文体语用、文化及延伸策略,探讨了新课程环境下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词汇教学。
4.1联想记忆策略
联想就是建立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的联系。美国记忆大师哈利罗来因认为,记忆的基本规律,就是把新的信息和已知的事物进行联想,通过想象,联系得越新奇、生动、有趣,就越能记住。学习英语要善于联想,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不管想象多么古怪,只要有助于记忆的都可以采用。联想记忆策略还包括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构词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科学高效地记忆词汇。(钟道隆,2000:1钧 4.1.1横向联想和纵向联想 4.1.1.1横向联想
横向联想包括近义联想和反义联想,即根据词的语义关系,主要是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进行相关联想。因此,教师要首先教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的相关词法知识。
语义关系是指单词、句子等语言成分与非语言的现实世界间的关系,它涉及到存在于语言成分彼此间的关系。同义就是指意义的相同或相近。但一些语义学家认为没有真正的同义词,只是存在一种非严格意义上的同义现象,其存在基础是这样一个事实:许多词意义相近,这些词就被认为具有同义关系。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同义关系进行词汇教学,比如,教glance这个词时,要让学生联想到以下一些与look有关的词:stare, glare, glimpse, gaze, peek, peel, see, watch, view等。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词汇量,又可以增强他们的词汇辨异能力。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互助合作,展开联想、集思广益,从单词或词组意义的角度,学习并复习相关的词汇。例如,在教学apply这个词的时候,可联想到applicant, application,(electrical)appliances / apply to sb.for sth, apply to, apply A to B, apply oneself to等短语。在教学生invest...in„这个短语时,可同时进行be absorbed in, be buried in, be deep in, be wrapped up in, be drowned in,put one's heart into, be devoted to等短语的联想,这样学生不仅学得生动、活泼、扎实、牢固,形成永久性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学能力。
反义用来指意义的对立:意义相反的词就叫做反义词。反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正常而又自然的特点,而且对它可以进行相当准确的界定,以下就是一些不同的对立情形:互补性可以被看作是两个词之间存在的互不相容性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典型特征是:否定其中一个就意味着肯定另外一个。比如一个人如果是single(独身),那他就一定不是married(已婚)。同样的情形也适合于male(男性)和female(女性)、alive(活的)和dead(死的)。
分等级性是指能分出高低等级(即可以用more或者less来说明程度)的反义词,因为这些对立的词语之间往往还有一些中间形式。hot一cold old---young big---small在hot和cold之间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中间词语如hot/wanm/cool/cold,一个人可能既不old也不young,一个房间可能既不big也不small 还有一种非常不同的“对立”可见于一些体现关系倒置的成对反义词中这种反义称为关系对立。buy---sell husband---wife lend---borrow above---below teacher---pupil上面的above和below这一类涉及关系对立的词语可能具有可递性也就是说如果X above Y而Y又above Z的话,那么X也会above Z。还有些词语具有对称性。比如: cousin(Peter is Jane's cousin=Jane is Peter's cousin)meet(John met Linda=Linda met John)married(Bob is married to Mary== Mary is married to Bob)反义联想是指在教师在教授一个单词或短语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并学习它的反义词或词组,这样既有利于扩大词汇量,又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所学词汇的理解和记忆。这些反义词可以通过构词法来展现,例如:include-exclude;intensive一extensive;inferior--superior;minimum一maximum;increase一decrease;normal-abnormal等等.但更多的反义词并不是通过否定前缀来表现的,例如: absolute-relative;abstract-concrete;mental-physical;voluntary---reluctant;private--public等等。
4.1.1.2纵向联想
纵向联想是指以某个词为词根,然后把所有的同根词联系起来。因此要教给学生纵向联想的策略,就必须教给他们有关词素与词缀的相关知识。从表达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上说,词素是最小的单位,即不能再分的单位,再细分就会破坏原来的词汇或语法意义。词素是最小的意义单位。一个词可能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词素。例如: 1词素boy, desire 2词素boy+ ish, desir(e)+able 3词素boy + ish+ness 4词素gentle+man+li+ness 5词素un+ gentle+man+li+ness 超过5词素anti+dis+establish+went+ari+an+ism 词素包括自由词素和粘着词素。前者是指能够独立地构成单词的词素,例如:bed, tree, sing, dance。粘着词素是指必须与至少一个其它因素一起出现的词素,例如dogs中的一s, national中的一al等等,它们不能独立地构成词。这样,distempered一词中便有三个词素,即dis-, temper,和一ed,其中temper是自由词素,dis一和一ed两个都是粘着词素。
不是复合词的多词素词可分为词根和词缀。词根是词的基础形式,它是一个词去掉所有的词缀后所剩余的部分.在internationalism这一词中,去掉inter-,_a1和-ism以后,余下的部分便是词根nation。词缀是对那类只能附加于别的词素(比如词根)上使用的构词成分的总称,它当然属于粘着词素。词缀一般分为前缀和后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前缀主要有:un-, dis-, im-, in-, non-, mis-, re-, en-,tele一等。后缀相对多一些,名词后缀主要有:-tion,-er,-or,-ist,-ness,-ment,-ist,-ty等;动词后缀主要有一fy,-ify-en,-ise等:形容词后缀主要有一able,-al,一an,-ary,-ian,-ish,-ful,-less,-ive等:副词后缀主要有:-ly,-ward(s)等。
例如学生学 educate这个词,教师可通过词法教他们下列词汇: educate v教育 reeducate v再教育 educated adj受过教育的
non-educated adj没有受过教育的
educatable adj可教育的well-educated呵受过高等教育的 educative adj有教育意义的education n教育 educational adj教育的educationalist n教育家 educationally adv用教育方法educationese n教育界行话 educatability n可教育性educator n教育者 4.1.2近形联想与近音联想
英语中的许多单词拼写比较接近,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归纳,有利于学生的词汇学习和记忆。归纳和整理的方式很多,笔者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如下联系。请看下面两组词: aspect expect inspect respect prospect suspect compress depress express impress oppress repress suppress 拉T字根spect和pect的意思是to look or to see(看见)(刘毅,1999: 478)掌握了这一点,第一组的六个单词就很容易学和记了。这六个词的意义分别为:aspect外表,方面,方向;expect期望;inspect视察;respect尊重;prospect景色,希望,前途,勘探;suspect猜想,怀疑。拉T字根pressure的意思是press(压)(刘毅,1999: 416),记住了这一点,第二组的六个单词也很容易理解和记忆,compress压缩,镇压;depress使沮丧,使萧条;express表达,快递;impress使印象深刻,铭记,盖印;oppress压迫,压抑;repress镇压,抑制;suppress镇压,抑制,隐瞒,禁止出版。再看下面一组词:hunch lunch munch punch 这四个词的主要汉语意思分别是:使(背部)弯曲;午饭;津津有味地吃;打孔器,用拳猛击,如果把他们联想成“一个驼背正在津津有味地吃午饭,这时有人用打孔器猛击了他一下”,那么这四个单词就很容易记住,而且不容易混淆。再如:vacation vocation词义分别为“假期”和“职业”,按意义可联想成“在假期进行职业培训,’;commence commerce词义分别为“开始”和“商业贸易”,按意义可联想成“开始进行商业贸易”;immoral immortal词义分别为“不道德的”和“神仙”,按意义可联想成“不道 德的神仙。” 根据单词读音进行联想也非常简单可行,且科学有效,例如: slay意为“杀死”、“杀害”,可结合其发音记成用“死勒”的方式“杀死’、colonel意为“上校”,可结合其发音记成上校喜欢喝“可乐”;shudde:意为“发抖、战栗”,可结合其发音记成“吓得”“发抖”。值得提醒学生的是,这种联想策略之只对学生学习和记忆词汇有益,而不能根据汉语发音读单词,这样就会造成发音不准确。
4.1.3一音多义
英语和汉语一样,同音词多,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现象,有利于词汇教学和学生词汇量的扩大。请看下面两组词: altar圣坛一alter改变 council委员会一counsel提议
如果把第一组词联想成“改变圣坛”协商把第二组词联系成“向委员会提议气这些单词就非常容易理解和记忆了。同样下列各组词可分别做出相应串连: bough树枝一bow鞠躬:对着树枝鞠躬 foul邪恶的一fowl禽:邪恶的禽兽 loan贷款一lone孤独的:孤独的贷款人 miner矿工~inor未成年人:矿工大多是未成年人 pail桶一pale苍白的:提桶人脸色苍白(桶很重)pole柱一-poll投票:把投票结果写在柱子上 plain平原一,lane飞机:飞机飞过平原 4.1.4一词多义
不仅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意义,同一个词也会有一系列不同的意义,这便是一词多义。英语中许多词,特别是常用词,有多种含义,把他们串联起来,编成一个符合逻辑的短语或句子,有助于扩大学生词汇量,学会运用词汇,从真正意义上掌握这些词汇。例如,pen除了有钢笔的意思外,还有栅栏和雌天鹅的意思,如果把这三个意思串起来就是“用钢笔画一只关在栏里的雌天鹅”。下述各词可分别做出相应串连: Pacific(a心温和的;n太平洋):温和的太平洋 swallow(v吞下;n燕子):吞下燕子
patent(n专利权;}.1显然的,公开的):专利权显然是公开的 4.2逆向策略
4.2.1逆向策略的由来
英语学习逆向法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指挥学院钟道隆教授首创的。此法之所以叫做逆向法,是因为它逆传统的先读写,后听说的语言学习法,而从听着手,进行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从而使外语教学回归母语学习的轨迹,达到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同时这种方法还逆急躁浮躁,帮助学生树立长期刻苦学习的思想;逆凭空的强化和提高,主张打好基础后再强化和提高;逆为应试而学,着眼实际能力的提高;逆学习中的苦恼,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钟道隆,2001:3-6-3-12)逆向法的优点很多。例如: 1.帮助学习者立即检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写不出来的,肯定是听不懂的。逐词逐句听写,不会的单词、语音知识即可摆在纸上;2.帮助学习者自我鼓励。马上可以判明自己的学习成绩,对于难点反复听,使语音、语法、听力、口语同时进步;3.帮助学习者克服惰性。只要学习,注意力就得高度集中;4.帮助学习者戒除骄傲自满的。总有听不出来的新的东西摆在面前,怎么还能骄傲得起来;5.促使学习者不断去总结归纳。听写过程中零散的记录要不断地总结复习,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肯定要动脑子想办法把相关知识记住、用它们去拓展知识面。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会发现这些单词的内在逻辑关系,继而对字母和词根、词缀、构词法等进行探究。
4.2.2逆向策略理论基础
1.“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用逆向法提高听力的主要做法是“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这五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与互相渗透的,不能割裂。虽然“听、写、说、背、想”是针对听力提出的方法,但其基本精神也适合阅读等其他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于扩大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不可一词无来历,不可一词不讲究
在词汇学习上,逆向法的基本要求是“不可一词无来历,不可一词不讲究”,力求“词词懂,句句懂”。明确提出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个要求,就能彻底消除产生急躁和浮躁思想的基础,学习进度想快也快不起来.明确提出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个要求,就能全面暴露基础英语知识的不足,从而使学习者自觉地防止好高鹜远,下决心扎扎实实地从基础英语知识学起,而在逐词逐句抠的过程中,基础知识必须越来越熟练并进而达到“化”的地步。明确提出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个要求,学习者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自我鼓励,使英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良性循环,越学劲头越大。
4.2.3逆向策略实践与成效
笔者现在我市一重点高中任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词汇量很小,能够运用的积极词汇就更少了。大部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是片面的,肤浅的,而且不会运用,遗忘率高,因此,笔者决定把逆向法引入课堂,引入词汇教学,采用逆向策略进行词汇教学。即选择合适的材料,应用逆向法,按照“听、写、说、背、想”的五步流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以促进词汇教学,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笔者选择的材料是《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从Lesson 49开始,每一课学生都不预习,首先听写,老师一句话一句话地放录音,学生一句话一句话地听写,把他们所听到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单词连同标点符号都听写下来,刚开始的时候,困难较大,尤其是新单词的问题。以Lesson 49为例,这一课的新单词有spring mattress, gust, courtyard, smash, miraculously, glance, promptly等。解决这个问题的程序是,辨音、猜词、查词典,即学生把所听到的新单词的音标写下来,然后根据读音规则猜出这个单词的书写形式,再到词典中去查实,查实后写到句子中去,看是否通顺,这个过程很复杂,要求学生有非常扎实的语音基本功,但通过这种方法学
到的词汇学生也是不容易忘记的。在学生大致听写完后,让他们打开书核对答案,然后跟着复读机反复说、背,直至完全流利地背诵。“想”,即思考,贯穿于“听、写、说、背”每一个环节中,它是学生掌握单词、词组和语法的前提。这样,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产生了明显的效果。4.3文体语用策略
4.3.1文体意识的重要性
什么是文体意识?在口语表达方面,用中国的一句俗话说,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书面表达方面,文体意识则是根据读者、题材及行文的要求,确定文体特征。学习英语同样要注意这种文体意识,否则即使说的话没有语言上的错误,别人也会觉得话不得体。中国人学英语学了很多年,有的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对答如流,有的人在考试中得满分,但是一旦到现实生活中交流就失败,到了国外寸步难行,不得不重新开始学。
4.3.2中英文体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
英语的文体大致可分为五种:庄严文体,正式文体,中性文体,非正式文体和随意文体。庄严文体非常庄重、严肃,经过反复推敲,读者在理解之前需要先“解冻”。庄严文体多见于非常正式典雅的文学作品、法律文件、历史文献等。正式文体主要适用于正式场合。中性核心文体适应范围较广,适合大多数场合。非正式文体主要适用于非正式场合。随意文体主要用于关系比较亲近的朋友、熟人之间。(胡敏,2004:107)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场合就需要有不同的表达法。如apprehend, capture, arrest, catch, nab是同义词,都表示“把人抓住”,而apprehend属于书面语言,只限于非常正式的场合使用,例如法律文件;capture是中性偏正式文体,arrest是中性文体,法律上是正式逮捕的意思;catch是一般性用语,是非正式的抓住,适用的范围较大;nab是理语。中文同义词之间的文体判差别不如英语那么清楚,一般只有口语,中性和书面语三种。非常正式的词比较少,主要是口语和中性词,如:感觉一觉得,立刻一马上,星期一礼拜。中文词汇的使用范围比相应的英语词汇使用范围广。中文中的“干杯”一词可以用于多种场合,从朋友之间的小型聚会到正式的大型宴会都可以说。而英语中的bottoms up属于俗语。只适合于非正式场合,在十分熟悉的朋友之间说,而且有开玩笑的意思。一般场合最通用的是cheers。另外的表达法如:Here's to(Sam and his new job)!在正式的场合提议干杯的时候,可以这样说:I'd like to propose a toast to(your continued good health)!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必须学以致用。笔者在教学中就经常让学生用不同的问题表达不同场合下的同一意义。例如:笔者在教学中会让学生们利用不同的文体称赞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物,他们会自己编出下面的对话。非正式文体(lnformal)A: I adore your view.It's spectacular!B: I did get lucky in finding this place, didn't中性核心体〔Neutral)A: That color suits you very well.B: Why, thanks.正式文体(Formal)A: I really must express my admiration for an absolutely divine Thanksgiving dinner.My compliments to the chef!B: Really, Marty!You don't have to overdue it with the praises.4.4延伸策略
4.4.1运用多种媒介扩大学生词汇量
就课堂词汇教学来说,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我们的词汇教学的教学活动和练习形式较少,而且偏重记忆(而且多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方式),使很多学生产生畏难、厌学情绪。所以,如何创设更多有趣的课内外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活
动,让学生学得主动、愉快,是当前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促使学习者将知识、技能内隐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它需要一种恰当的教学策略。研究什么是教学策略以及如何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机地安排各种促进学习的教学事件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控,将会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笔者所在的学校有着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笔者充分利用它进行词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了学习时间,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电视、录像;鼓励学生多参加英语角,与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谈,让外籍教师把自己在中国亲身体会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告诉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丰富了学习形式,扩大了词汇量,使学生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此外,笔者也非常重视英语报刊杂志等的阅读,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最大量的接触语言材料,又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接触使用词汇的机会,扩大、巩固词汇量。把词汇学习从课内逐步引向课内外结合,并向课外延伸。笔者所在学校的高一年级使用了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文报价ens, 21}` Century),笔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栏目进行阅读,并把他们认为重要的有用的单词和短语记在专门的词汇收集本上,还鼓励他们把自己收集的词汇写在黑板上,与其他同学交流。
4.5.2培养学生的记忆策略
记忆是智慧之母,培根也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学英语若记不了大量的单词,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因此,记忆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记忆方法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的成败。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个小时内遗忘的速度最快。如果四至七天内不复现,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经常复现英语词汇,克服遗忘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记忆单词。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记忆策略作了一些探索。
1.瞬间记忆策略
教育心理学者研究“痕迹理论”所得出的结论指出:“凡是已经识记过的事物都有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间记忆储存时间很短,但在记忆过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稍经启发,就能引起联想和回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困此,在教新单词时,先向学生明确记忆指标,例如,在教新单词时,要求学生在一、二分钟内记熟所学的新单词,然后听写,也可以通过抢答或个别提问的方式由老师读单词,学生口头拼写,或是老师讲出单词中文意思,学生读出生词,反之,老师读单词,学生讲出中文意思等形式进行训练。学生为了达到要求,快速记忆,必然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朗读记诵,强力记忆的愿望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开始只有部分学生达到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本上每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即使成绩差的学生,瞬间记忆的效果也很好。这种训练,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信息接纳量,提高了记忆效果。
2.理解记忆策略
理解了的内容,就容易记住,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教单词时,把音、形、义同时教给学生,让学生对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所教的词在一定的情景中呈现,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把抽象概念的词放在短语、句子或课文中教,使学生对词的理解具体化。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学新,新旧知识联系以加深理解和记忆。通过归纳比较、前后联系,使学生对词组有了正确的理解,又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提高了记忆力。还可以通过同义词、反义词辨析,同音异形词、词类转换词比较归纳等方式,想方设法将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从而加深记忆痕迹,提高记忆效率。
3.语境策略
语境指语篇内部的上下文(co-text;linguistic con-text)。上下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词、短语、语句或篇章的前后关系,掌握它们的特定意义。在短语a hot temper中,hot指的是“急躁的”或“暴躁的”;而在hot news中,hot则有“最新的”意思。如果我们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一个句子:But she turned it down.孤立地去理解这个句子,我们会感到十分困难;如果看一看上文:Sam committed theft and was caught red-handed by Mary.Sam offered Mary$2000 to hush the matter up.(But she turned it down).那么我们自然会了解:在But she turned it dow”这句话中,she指的是Mary, it指的是“萨姆欲给玛丽2000美元以平息其行窃”一事。离开上下文,语言成分的特定意义就难以确定了。(秦秀白,2002: 13)0 词汇教学的语境策略即在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不教新单词,而是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中的相关信息猜测新单词的意义.在高中英语新教材第一册(上)Unit10的Reading “Are We Endangered?”中有这样两句话: Animals and plants must have a habitat or home, which is comfortable and clean, and where there is enough food and other resources.If the new species is too strong or uses too much of the resources in the habitat,some of the original species may become endangered.(刘兆义,2003: 66)笔者在上课前不教新单词,也不准学生预习,而是引导他们根据下文的“or home”推断出第一句话中的“habitat”一词和“home“是同义词,具有“家”、“生活环境”和“栖息地”的意思,然后根据上文的“new species”推断出第二句话中的“original”一词和“new”是反义词,具有“最初的”和“原始的”的意思。
词汇教学的语境策略还体现在教学生理解某个词义时,不应只注重词汇的某一具体意义,而应让他们既了解具体意义,又理解词的中心意义。实际上,掌握中心意义尤为重要。中心意义通常包含了所表达概念的本质特征,它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形成具有一定内涵的概念。掌握了词的中心意义就能勾勒出该词所指对象的基本语义概念,然后在具体的语境中,对该词的基本语义概念进行成分上的增减,最终形成该词的具体意义。相反,词的具体意义则受到所用语境的限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只将某个词的某种具体意义介绍给学生,那么,当该词出现在其他语境中时,学生就会感到手足无措,又得重新求助于词典,对新的词义进行理解记忆。这样学生往往只是逐个地、孤立地理解词义,这种机械式的理解,很少能考虑到几个词义之间的异同之处。通过这种方法理解词汇往往不能很透彻、深刻,故遗忘率较高。因此,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应把好词义这一关,这一关把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词汇记忆能否顺利进行。例如,学生只知道“film”有“电影”的意思,”develop”有“发展”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下面的句子: ①I spoilt a filin which he was develonine.②Since then, he has developed another bad habit.(Alexander, 2001:)4.构词法策略
词汇的“关系网”是很复杂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它可有不同的类型,比较常用的一种是“结构网”。在利用结构网进行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使用词根、词缀学习词汇。词根能决定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即中心意义。由某个特定的词根派生出来的词汇都带有近似词根含义的一般意义,而词缀往往与词根相结合,构成复合词。学生可根据词根含义及附加的词缀,猜测出复合词的比较确切的意义。由此可见,词根、词缀可将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和具体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无疑可降低词汇理解的难度。所以,用这种词汇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构词法,从狭义上讲,是指词形变异表示词汇关系的方法。它可以进一步划分成为合成(复合词)和派生(复合词)两类。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一个新的词。如:blackboard(黑板),newspaper(报纸》afternoon(下午),pencil-box(铅笔盒)。
1)复合名词
day+break—daybreak破晓(名+动)play +boy—playboy花花公子(动+名)wind +mill}indmill风车(名+名)2)复合动词
brain+wash— brainwash洗脑(名+动)baby+sit— baby-sit看护小孩(名+动)lip+read— lip-read唇读(名+动)3)复合形容词 heart + felt— heartfelt衷心的(名+动ed)duty+free—duty-free免税的(名+形)man + eating—man-eating吃人的(名+动ing)4)复合介词 in+to—into(到„)through +out—throughout(遍及)派生词是由词根加派生词缀构成的词,词根是派生词的基础,同一词根加不同的派生词缀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还可以表示不同的词的词性。与复合词不同,生词体现出来的是词干与词缀之间的关系。例如: un+conscious—unconscious(失去知觉的)nation +aI—national(民族的)nationalize + ation—nationalization(国有化)与表示数,人称,格的屈折变化不同,派生可以改变或不改变原来词的词性。比如: 1)词性改变
名~动length+en~lengthen使变长 un+horse~unhorse拉下马 dis+card—discard抛弃
名~形fool+lish一foolish愚蠢的 delight + ful一delightful欢乐的 speech + less~speechless无言的
名~形/副clock + wise~clockwise顺时针方向的 earth + ward~earthward向地球 动一名sing+er一singer歌手 inhabit +ant-inhabitant居民
动*形accept +able-acceptable可接受的 adore+able--adorable可爱的 形*名mean+ness-->meanness小气 形*动sweet+en--sweeten使变甜 形*副rapid+1y-->rapidly迅速的 2)词性不变
名*名non+smoker-->nonsmoke:不吸烟者 ex + president--->expresident前总统 book+let-->booklet小册子 动*动dis+obey一disobey不服从 un+do-->undo消除
形一形i1+ logical-.illogical不合逻辑的
第五章 结论
5.1运用词汇教学策略应该注意的问题
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联想记忆、逆向、文体语用、文化及延伸等词汇教学策略指导词汇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运用词汇教学策略时应注意和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词汇教学要认真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孤立地教学词汇是难以凑效的,只有在句子中,在一定的情景中,在听说读写的各项训练活动中教学词汇,才能实现词汇教学的真正目标,即表达与交际。
2、要认真处理好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的关系。从某种意义,某个学习阶段来说,语法教学固然重要,但强调语法教学的同时不能以牺牲词汇教学为代价,目前
教学中应摒弃那种过分强调语法,加大语法教学的难度而降低词汇要求的做法。
3、词汇教学要注重量的积累和质的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有效资源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同时要通过一定的口、笔头交际活动扩大积极词汇,减少消极词汇,提高中学生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
4、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集休备课的作用。通过教学研究活动让所有的教师认识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定词汇教学的目标,明确词汇教学的任务以达到以研助教,以教兴研的目的,并在集体备课中充分发扬民主,讨论如何实施词汇教学策略,将词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使词汇教学得到应有的重视
5.2词汇教学与教师教学策略的关系
词汇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在各种不同语境中的大量接触和运用才能取得的,决不可能仅仅靠一两次的讲解就可以熟练掌握。教师教过的并不等于学生学过,学生学过的也不等于学会,学生学会了也不等于学生会学。外语的真正掌握,事实上不是“学到”的,而是“用会”的,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是每位英语老师都知道的常识。但是当今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大部分只满足于“教过”,比较好一点的也只是“学过”,要真正达到“学会”和“会学”,没有大量的运用机会是无法做到的。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以落实词汇教学内容,加强词汇运用训练。因此,词汇教学策略是否可行,实施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词汇教学的成败。教师在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下,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语言运用机会,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词汇.不但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在听力、口语教学时,也要有意识引导学生的词汇习得。新课程环境下,高中英语的词汇量大大增加,而且对词汇应用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掌握相应词汇的音、形、义及其用法,还要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和词汇记忆策略,使之不仅能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要求应对自如,而且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3结论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石,在语言学习(特别是二语学习)和应用中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因而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是培养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的基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言知识目标中的词汇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的词汇量大大增加,而且对词汇应用的要求也大大提高。高中生不仅要掌握多达4500个左右的单词或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而且要能根据交际话题、场合和人际关系等相关因素选择较为适当的词语进行交流或表达,即要在语言情境中学习和掌握词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词汇教学。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以联想记忆、逆向、文体语用、文化及延伸等策略为核心的词汇教学策略,用之指导词汇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此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记忆策略,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和词汇学习技巧,并形成词汇学习和记忆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科学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扩大学生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语音、语法等其他方面的教学。
5.4词汇教学还需进一步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外语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已把目光投向了英语词汇教学这一块。随着新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词汇量要求的提高,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词汇仍是一个鱼待研究的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特别是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本文只是笔者在研究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其中有很多东西可能不够成熟,所提到的教学策略是否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还需加以检验,但是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引起更多的第一线的英语教师的兴趣,参加到词汇教学研究中来,一起探索实践。笔者相信,只要更多的教师教学实践中加强研究,不断探索,一定还会有更多更好的词汇教学策略和方法涌现出来,这块研究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
参考文献
Brown.h.Bouglas,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Jersey:1987.Harmer, Jeremy.Teaching Vocabulary: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Hatch Evelyn, Brown Cheryl.Vocabulary, Semantic and Language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Jin, Zhenshi.Eclectic Ways of English Vocabulary Instruction to Improve Reading Comprehension [J].Foreign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1992,(1).Alexander, L.G..New Concept English(Book2)[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Oxford, R.L.&Scarcella, R.C.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Learning among Adults: State of theArt in Vocabulary Instruction [J).System.1994, 22(2).Schmitt Norbert.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0.崔义平.英语词汇学习三维途径理念下的词汇教学模式[M].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一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89.宫鼓.高中英语词汇学习及教学策略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5).胡敏.这样学习英语最有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林才回.认知语言学及其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田.福倒币范大学学报.2005,(4).刘毅.英文字根字典[[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9.刘兆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骆永聪.中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策略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5).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汪榕培.英语词汇词学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王文斌.英语词化探析.中国外语【J].2005,(9).王颖.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4)熊川武.学习策略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张芳杰.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张维友.英语词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钟道隆.记忆的窍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钟道隆.逆向法巧学英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附 录
高中生词汇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你好!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情况。为了保
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代表性,请你如实填写以下的问题。你的宝贵意见将成为我们 的重要参考.你的回答仅作调研之用,绝对不会对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任何不良影响。
谢谢你的合作!姓名班级填写调查问卷日期
请回答下列问题,在所选答案后的口内画J0
1、你对高中教材中所学过的词汇习得情况如何(主要从单词读音、拼写、词义、理解方面考
虑)? 记住口基本记住口只记住一部分口没记住口
2、除了课本以外,你还通过哪些途径习得词汇? 字典口互联网口报纸口图书馆口杂志口广播口电视口 同步辅导书口
3、你在高中阶段有词汇学习目标或具体计划吗?如有,何时开始有的? 有口高一口高二口高三口没有口
4、你有自编的小词典或专门积累词汇的小册子吗? 有口没有口
5、你平时能抓住课文或单元中的重、难点词汇作归类、总结或对常用词作词义扩展吗? 能口基本能口不能口
6、你通常通过何种方法记忆和巩固所学词汇? 反复背单词表口根据句型记忆口归类比较记忆口构词法记忆口其它方法口
7、你觉得哪些词汇难记忆? 一词多义口不符合拼读规则的词口多音节词口形音相似词口 同形异音词口
8、记忆词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单词易写错口搭配易混淆口速度慢口遗忘快口
9、你认为自己掌握的词汇量能满足目前听说读写的训练要求吗? 能口基本能口不能口
第四篇: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纵观近年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有关区域地理内容的命题特点是:第一,高考试题特别是非选择题离不开区域,只有区域才有试题的背景和知识的载体,才能提供设计问题的素材。其次,高考命题不是因区域来设题,而是因设题需要来选择某个区域。换言之,区域并不作为问题的本身,即不考查区域的具体地理事实知识,而是考查区域地理事实和现象所隐含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以及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所以,高考区域地理逐渐淡化记忆知识的考查,更为强调事因综合分析和评价,强调描述和论证地理事象的能力。所以区域地理复习从高考的要求和能力目标出发,要结合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和规律来指导区域地理中区域特征分析,不断提高读图和综合分析能力才能掌握高考备考的主动权。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合理安排区域地理教学是每个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区域地理复习前的系统地理知识复习准备。
区域地理学就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的学科。区域地理说白了就是系统地理各要素在某一特定区域的组合、发展变化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所以学好区域地理的前提是要有较好的系统地理知识,这样才能形成区域地理的综合思维,所以在复习区域地理之前应该加强系统地理知识复习,特别是气候的分布、成因、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对气温、降水、河流流向、流速、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河流的相关知识等。学生有了扎实的系统地理知识,再去区域中综合,是思维培养中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由知识、技能的培养向综合分析的提升,此时复习区域地理省时间、见效快。
二、各种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及其相关基础知识的准备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范围内才能得以分析和解决,由于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强,所以系统地理知识离开了区域地理就好比“空中楼阁”。因此进入高二以后教师必须为学生
准备相关的地理事物分布图,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训练。让学生拿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每天定时定任务进行填图训练和记忆,周而复始,持之以恒。具体内容大致如下:
1、世界大洲大洋、大洲界线、重要岛屿、半岛、海峡等的分布;
2、世界各大地形区名称及分布,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
3、世界各气候类型区的分布;
4、世界洋流分布图;
5、世界板块分布图;
6、世界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区的分布;
7、世界重要国家及首都、各主要工业区、工业地带的分布;
8、中国省级行政区名称及首府的分布;
9、中国各地形区名称及分布,河流、湖泊的分布;
10、中国各种地理分界线;
11、中国各气候类型区的分布;
12、中国铁路、铁路枢纽、商业中心、国际航空中心、旅游胜地的分布;
13、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及能源工业的分布;
14、中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分布;
15、中国工业区、工业带及重要工业中心的分布等。
三、加强区域定位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位置特征的能力
1、区域图中的地理事物分布都反映出自身的位置特征,老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地理事物位置特征的能力。地理事物的位置特征包含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海陆位置、相邻区域、在高一级区域中的位置)。描述纬度位置特征时,可描述位于什么纬度之间,也可描述为主要位于高、中、低度或五带中的那一带,如果图中只有一条纬线,可描述为某纬线穿过该区域的什么部位。描述海陆位置时可描述为在某大陆的什么岸或是在某大陆的内部。描述相邻区域位置时可描述为在某地里事物在高一级区域中的什么方位,同时描述其相邻方位的地理事物。
2、强化主要经纬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的记忆,以主要经纬网为框架来构建区域的整体位置特征。世界地理经线主要以0°、30°E、60°E、90°E、120° 2
E、150°E、180°、120°W、90°W、60°W为主、纬线主要以赤道、南北回归线、30°N、40°N、60°N为主去记忆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中国地理主要记忆位于80°E、90°E、100°E、110°E、120°E、130°E、20°N、23°26′N、30°N、40°N、50°N构成的经纬网上的地理事物的位置。其他地理事物可依据和以上经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来判断,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3、让学生明白区域位置特征在分析和判一些地理现象中的作用。一般通过区域的纬度位置特征可判断该地区热量的丰富程度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离海远近来判断降水的差异,通过与相邻地区的位置关系可判断其经济发展的利弊条件。
四、注重地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门语言,地图成为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是最近几年地理高考的切入口和不变的主题,并使文科综合测试卷显得具有生机和活力。而区域地理中地图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因此,老师在广泛、熟练地运用地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同时,更需要要注重探求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意识
读图、用图意识是读图的原动力。只有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学生才会重视地理图像,在学习和练习中认真读图、用图。现在有很多学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题干中明明要求用图,他们却有图不用,凭空想象或凭记忆想当然得出答案。这些题目通常很简单,但是却造成不必要的丢分。给出这些答案的学生都是读图、用图意识不强的表现。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像图表材料,不让它们成为摆设。选取一些典型地理图像,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经常用图像来说明和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以图释文、以图释图、以图解题。2.培养学生提取地图信息的技巧
综合中学阶段地理知识来看,涉及到的地图系统重要包括:.经纬网地图;等值线地图;地理剖面图;.地理分布图;地理统计图;地理模式图、景观图片;地理关联图;无图考图。针对其不同的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方法
直观分析。在某些地理要素或地区较单一的图中,内容较浅显易见,可直接分析,阐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受不同地理要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地理现象。利用地图、统计图等,进行比较分析,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及其成因等。数量分析。在不同地区,就同一地理要素的分布状况,说明该要素在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过程分析。在同一地区,同一地理要素的时间或空间序列变化图上,认识该事物的演变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叠加分析。在同一地区,将不同要素的几幅图重叠,能更好地认识该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4.培养学生绘图、用图的习惯
在课堂中师生共同进行画图练习,边讲边画,能帮助学生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变化规律、形成原因、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直观的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减轻学生负担。鼓励学生经常用图,比如用图解题、图文转化、图图转化,不仅可能提高他们的解题速度、训练空间思维能力,还可以在他们脑子中形成相关知识的心理图像,从而提高读图析图速度。
五、注重区域综合思维的训练和引导
1、区域特征分析中注重抓主导因素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教学中要善于找出区域特征中最具本质的或最具特色的特征,并分析其与其他区域特征之间的联系。如西北地区最典型的区域特征是干旱,与干旱有联系的区域特征是该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该地区的工农业或城市人口主要沿水源较丰富的绿洲区和河流沿岸分布。又如云贵高原的的典型特征是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由此可推断出该地区地表崎岖、发展交通困难,地表水缺乏、耕地面积少,发展种植业困难。所以抓区域主要特征,注重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的分析是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2、区域发展和评价中注意渗透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西北地区草场广阔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工业,但由于降水较少,注意草场的建设和保护,防止超载放牧和土地沙化。矿产资源丰富可发展采矿业业,同时也要节约,防止浪费,以及采矿过程中防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3、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同时,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即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这一概念的巩固,对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重要作用。
总之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应该避免简单的对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重复和再现,而是应该运用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基本原理来统领区域地理教学。结合区域地理教材的特点,抓区域地理的主要特征和个要素之间的联系,重视区域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和差异性分析比较,重视地理空间定位和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把地理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构建区域地理知识的完整体系,形成分析区域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_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老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很多时候与“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模式”同义,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教学策略是一个总体概念,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主要体现为探究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活动教学策略等等。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学习教学策略
探究教学策略以其独特的思路和方法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架起厂一座桥梁,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探究教学策略的本质与特征(一)探究教学策略的本质含义
探究教学策略是20世纪中期,美国施瓦布教授在学科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所谓探究,我国《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探讨研究”,“探讨”就是探求知识、探求真理、探求事物的本质;“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教学策略就是把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引人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有效指导和学生之间相互有效启发下,凭借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积极参与教学,有效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以达到发展创新智能目的的系统决策活动。在探究教学策略中,教师是学生的不范者,教师凭借自身的经验和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指明探究目的,讲解重点问题,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明确探究方向,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力: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通过自主、独立的探索活动,有效感知和理解知识、构建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探究教学策略的特征
通过以上对探究教学策略本质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探究教学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探究教学策略的目的不是培养少数尖子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传统教学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仅重视知识的掌握,忽略科学方法的训练,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而探究教学则注重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主动学习、亲自动手、动脑,在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学习的结果;同时,探究教学又引导学生感受知识的过程,建立起对事物的新认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观察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学习结果的能力。除此以外,探究教学还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习惯。如在课堂
教学中,让学生公布探究结果。其他学生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引发新的问题,解决存在的矛盾,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谦虚谨慎、客观公正、敢于创新的精神。
2.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探究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土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探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从问题的提出、制定探究计划,到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得出结果、验证结论都渗透了学生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明确方向,点明问题关键,疏通思维障碍,避免在问题探索中走弯路。
3.重视全体参与,合作学习
探究教学策略提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方面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的进程中,教师应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的机会,并根据学生现有的探究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探究活动计划,实现个人探究目标。另一方面是指合作学习。探究教学常常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即分组制订工作计划,分组实践和调查,分组讨论、争论和综合意见。合作学习让学生懂得彼此尊重、理解和容忍,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听他人的意见与说服他人,形成合作研究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4.重视探究教学的评价
探究教学策略重视探究教学的评价,探究教学的评价对探究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地促使学生探究水平的发展。目前,有两种区别极大的评价方式叫可供选择:一种是普遍使用的、传统的量化评价程序;另—种是过程性评估程序与传统评价不同,评估是指为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明智的判断而确定、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它采用多种形式收集关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运用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信息。这种评估程序有两个优点:首先,它们一般是描述性的,而不是判断性的;其中提供了大量信息,教师和学生据此可知如何改进:其次,评估考虑到要了解学生的真实表现,所需信息远不止于知晓学生回答是否正
确。像理解力,就要从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广泛收集信息,而不能仅仅通过考试来进行。
具体而言,这种观念上的转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新思考评价与学习二者之间的关系,把它们看作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是强调评价的“真实性”。三是重视评价的有效性。在操作中要遵循六原则:即目的性原则、科学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原则、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相结合原则、评估与指导相结合原则、日常观察与系统评估相结合原则、教师评估与学生自我评估相结合原则。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策略(一)探究教学指导策略
探究教学指导策略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兴趣
问题情境设计是探究教学的关键。问题提出恰到好处,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起探究兴趣,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首先,教师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能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其次,设计提问。提问的目的是引起学生探究学习,所以要在学生有疑难的地方设问,同时设问不要太深也不要太浅,太深了学生无从回答,感到乏味,丧失信心,太浅了学生又厌倦,提不起兴趣,只有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设问,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提示性,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思考才有一个满意的结果。另外,设问
还要有序列性,所提出的问题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体现顺序性,层次性,使学生围绕某个问题,逐步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认识。
2.帮助学生学习教材和相关资料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依据,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学习、领悟教材的有关内容。对教材的学习,教师要把握教材内容的意图和目的,清楚教材讲什么,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哪些内容精讲、少讲,哪些可以提示性讲解,哪些让学生独立思考.以改变以往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书籍,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研究,全面掌握知识。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应注意:(1)所选材料要与重要的概念和原理有关,要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并且紧紧围绕它们来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2)材料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心理共鸣,激起探究的欲望,如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蕴含哲理的有趣故事、生动形象的录像等。3.解释问题,合作探究
教师在学生探讨学习教材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解释。解释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学生的解释,学生根据自己的归纳推理和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有关的概念、定义和问题,并与同学交流、沟通解释,倾听他人的解释,对他人的解释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其次教师给学生提供科学的定义、解释以及说明,以澄清学生理解中的错误。要注意的是,面对学生的疑点、难点,教师不要过早解释,而是综合大家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有四种类型:
(1)师生合作探究,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学习;(2)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即相邻同学各自发挥探究优势,围绕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
讨的学习;(3)以师师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教师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学习;(4)以全员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即抓住中心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集中解决难点的学习。在合作探究中要注意避免学习流于形式或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应起指导、调控的作用,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及时把探究转移到新的内容上。
4.总结评价,深入探究
探究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学生受学习经验、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对问题的理解都很正确,难免有失误和偏差。教师应及时予以总结评价,使学生对以往的学习有系统、深刻的认识。教师的评价要全面客观,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探究思想,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养成自觉探究的习惯,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在探究教学策略的运用中,我们应该有效地选择探究内容,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注意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还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得探究教学达到真正的目的。(二)主题探究策略
1.确定主题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因素设计拟订探究的主题。
2.任务驱动
教师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热情;教师指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角色,确定探究课题;教师鼓励学生组成探究学习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当然也可以独立完成任务。
3.拓展探究
学生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发,收集相关的信息;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分析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完成探究任务。
4.知识建构
学生根据分析整理得到的信息,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协作、交流和探讨,确立科学的观点,实现知识的建构。
5.制作、展示探究成果
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协助和配合下,把主题探究获得的有效信息整理、制作成各种形式的探究作品;学生通过适宜的途径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呈现给老师和同学。
6.学习评价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给出的评价表中列出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探究活动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填写评价表;小组互评,探究小组成员之间依据评价表中列出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小组成员的探究活动表现及成果进行互评,填写评价表;教师点评,教师依据评价表中列出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的探究活动表现及探究成果作出综合评价,填写评价表。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包括参与探究学习的态度、完成探究任务的情况、探究成果的质量、合作学习的情况、探究技能水平、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是评价的重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教学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在其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一、合作学习基本含义与特征(一)合作学习基本含义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形式。从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来看,目前的合作学习活动的形式其主要取向大致可以归结为二种:即师生合作互动、生生合作互动。
合作学习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虽然它不排斥班级教学,但它的根本特色还在于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展开。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通常采用异质分组,力求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使小组成员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当然,合作学习有时也采用同质小组来组织活动。
2.合作学习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
教学因素有静态与动态之分。其中动态因素主要是指教师(或教师群体)和学生(或学生群体)。合作学习要求所有的教学动态因素都应当保持互动,特别是合作性互动,由此推进教学过程。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是合作学习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之一。
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
所有的合作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而展开的。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和管理是合作学习所强调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4.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通常不以个人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可以把个人之间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二)合作学习的特征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有点像我们所讲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合作学习有三个重要概念,分别是:小组奖励、个人责任和成功的均等机会。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1.有明确的小组合作目标
大多数合作学习方法都确立某种形式的小组目标。如在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中,小组目标就是给予那些达到预定标准的小组以认可(如证书、奖励等)。
2.有明确的个人责任
个人责任通常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达成。一是以个人测验分数或其他评价分数的总和或平均分来作为小组分数;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任务分工,使每个学生就小组任务中的一个部分承担独立的责任。
3.成功的均等机会
合作学习的一个特色就是运用了一种确保所有学生有着均等的机会对小组作出贡献的计分方法。这些计分方法包括运用提高分数、公平竞争或使学习任务适合个人成绩水平等。
4.开展小组竞争
就是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即把小组间的竞争作为激励学生组内进行合作的手段。
5.任务专门化
把学习内容事先分割成片段的学习材料,分配给小组内各成员。由小组成员各自根据学习材料独立完成任务。
6.适应个人需要
大多数的合作学习所使用的都是集体定速的教学,但有两个方法例外,那就是TAI和CIRC,它们是适应学生的个人需要的教学方法。
TAI也是运用4人能力混合学习小组和对成绩优异者给予认可的办法来展开活动的,把合作学习与个别化教学融合在一起。CIRC是学生小组学习中最新的一种,主要用于阅读和写作教学。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一)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策略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2~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以下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
全班组成9个合作小组。首先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特差生、“调皮王”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1.一名得力的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要倾听组长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例如学生们给自己小组起的名称有: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何等的信心,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气魄!
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二)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新策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课堂组织合作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可能会事倍功半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成功的课堂合作学习应具有其相应的教学策略。
1.设置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情境主要有三种:
(1)竞争性的情境。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个人的目标与同伴的目标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即别人的成功意味着自己的失败,这是一种“利己损人”的学习情境。
(2)个体性的情境。即学生们朝各自既定的目标进行独立学习,而不必管其他人学得如何,这是一种“利己不利人也不损人”的学习情境。
(3)是合作性的情境。即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
在三种学习情境中,“合作学习”情景是最重要的。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小组成员的结合不可能绝对完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不协调情况随时可能出现,矛盾经常会发生。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例如,教师可以教育学生理解、宽容、欣赏别人,让他们明白“双赢”的道理,明白学会协作,是保证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不要轻易调换小组成员,也不要太多指责学生,对消极应付、兴趣不高、能力欠缺、不善合作的学生,要予以特别指导。如分配合适的工作,个别做思想工作,正面引导,适当批评,运用评价考核机制来约束等,同时还可以告诉他们学校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场所,要学会与大家合作,在合作中要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共同完成任务。
2.正确运用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合作的动机和愿望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这与传统教学评价把学生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是大有区别的。它是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但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可能比较薄弱,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心理,因而,教师在刚刚引入合作学习策略时要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内容。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课堂可能会带来比传统教学课堂更大的噪音,如果合作学习的课堂过于喧哗,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这样就很难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这时教师可采取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即建立一种以小组为基础的积极奖励制度和明确的期望。(三)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
个人自评是指学生个体对自己在课堂教学合作学习中的总体表现的自我反思。主要包括:学生个体以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学生个体与组内成员的合作、交流程度等。它是合作学习小组自评的基础。
小组自评也称小组自加工、小组反省等。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
教师评价:教师是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里的教师评价是针对合作学习的小组及小组中的学生个体,并以评价合作学习小组为主,以评价学生个体为辅。教师评价一般本着综合性、过程性、发展性的原则,以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参与作用。
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主要从外部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两者各有侧重。小组自评侧重于组内个体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价基于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通过他人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时行为表现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经过反复对照,使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当的行为得到纠正。这样就可使每位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以发展,能够朝着小组期望和教师期望的合作目标迈进。
(四)合作学习奖励策略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为了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需要定期进行小组测验。在每次测验结束后,应该计算小组得分,以便对得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一般来讲,把每人的成绩与他们自己以往获得的成绩相比来表示学业上的进步,这是公平的。因为这实质上是比较小组内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水平。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从而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开发他们的潜能。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策略
活动教学策略是活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动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实践化。活动教学关于教学目标、教学本质与教学过程的一系列主张对欧美现代教学体系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它对于我国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新一轮教学改革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活动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所谓活动教学,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具有两种存在形态:既是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教学形式。关于活动教学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界定:(一)活动教学是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
“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历史上诸多教育家关于“活动”与“发展”关系的论述以及当代心理学特别是皮亚杰和列昂捷夫等人关于活动中人的认识、思维、个性等形成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为活动教学的这一基本主张提供了充分的认识基础和理论依据。例如,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论及人的发展问题时就明确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皮亚杰在充分论证了个体的认识源白活动这一著名命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到“个体发展实际上就是练习,经验,对环境的作用等意义上的大量活动的产物”。列昂捷夫则在研究人的意识、智慧与活动的关系同时,对人的个性这一更为复杂的心理构成物的形成发展机制进行了提示,指出:“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二)活动教学是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的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
“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这段话对主动学习的价值作了相当生动的注解。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自己已有认识和经验的过程,而不是传统教学所认为的学生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主动学习具有三个方面特征:①它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在学习需要基础上;②它是在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操作、探索、加工、体验、变革的自主活动过程中实现和完成的,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学习者强烈的情绪体验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活动;③这类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产生过程的重演、再现、探索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基本的活动方法和认识能力等。
(三)活动教学是侧重以问题性、策略性、情感性、技能性等程序性为基本学习内容的教学
活动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必然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特征的活动教学是要受知识本身所制约的,因而是有特定的对象和适用范围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①。程序性知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个体性和活动性。它关心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促进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贮存于头脑中的原理、定律、法则等命题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贮存知识向探究知识,由缓慢地再现知识向创造性解决问题转化,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这类知识不可能单靠讲授、告诉的方式为学生所掌握,学习者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占有、内化这类知识。从知识的内在特性来看,程序性知识客观上要求必须以活动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内化。
(四)活动教学是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教学
活动教学关于“活动”与“发展”关系的基本主张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新型教学观奠定了合理的认识基础。这一教学观意味着活动教学不仅在认识上突出了能力培养和素质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它在实践中找到了促进学生能力及素质整体发展的基本途径——即学习者的主体实践活动。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的选择和追求上,历来重视知识的学习,而比较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状况表面上表现为一种认识的偏差,但深层上却反映出传统教学在实践中始终没有形成一套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机制,即没有从根本上确立活动在学生能力及素质发展中的应有地位。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观,是由活动教学的基本宗旨和实践特点规定的,它是活动教学对于教学价值、教学功能认识的集中概括。这一教学观表明,只有在丰富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中,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以及人格的独立和完善才是可能的和现实的。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策略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主要采用“活动一发现一发展”策略。这一策略是围绕一个活动主题而展开。活动的程序一般经历如下几个阶段:活动准备——活动开始——活动发展——活动升华——活动评价。基本操作如下:
(一)设置先行组织者
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内容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设置相应的先行组织,主要是使学生在进行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具体步骤: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收集材料——学生整理资料——做好活动准备。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之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去了解几种商品的价格的变化,根据价格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其变化原因的探究,从而为价值规律的学习做好铺垫。设置先行组织者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或调动学习兴趣,同时又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方向,目标相对明确,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创境激趣
思想政治课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正确的思想形成的行之有效方法是陶冶教育法。即通过情境的创设,发挥种种教育诱因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影响。在本阶段,教师先根据学生
实际的需要和认知能力,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材料,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如小品或新闻演播等。通过情境创设,一方面渲染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获得感性认识。具体步骤: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体验,激起兴趣。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们可以采用小品作为活动背景,由学生自愿参与表演反映从众心理、求异心理等消费心理(课前做好准备)的消费行为;通过表演创设一个消费情境,使其他人从表演中能指出不同行为所属的消费心理。(三)引思、探索、发现
布鲁纳认为主动探索发现的学习,不仅是能力增长的途径,也是学生道德——社会动机发展的基础。在学生产生兴趣、提出问题后,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引导,使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原因所在,挖掘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努力尝试解决问题。具体步骤:教师创境设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启发引思——学生探索求解。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由小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方案,鼓励学生从事发现的活动,主动探索、大胆提出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以求获得新知识。在激起了学习情绪后,教师提出问题:
“这些消费心理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现?你自己曾有过哪些消费心理”、“这样的消费心理好不好?说说你们的看法”等等,学生根据生活中所听、所看、所感畅所欲言,从而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样就引入了所要学习的中心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四)协作交流
通过协作小组的集体活动,激发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小组成员通过协作、讨论、交流,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民主精神,完善个性的发展。具体步骤: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学生讨论、协商——组内修正、完善观点。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协作(一般 4~6人一组),共同讨论研究问题;教师要旁听学生讨论,适当提出疑问诱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进行辩论、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
(五)评价总结
在这一环节中,各小组将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共同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并公正合理地以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肯定学习热情、研究态度、协作精神、自我评价意识以及指出不足等)。具体操作:各组学生交流观点、教师聆听——学生共同讨论、归纳、评价——教师总结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他们在各个环节上的表现进行评议,合理公正地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地方,但同时也要指出不足或偏激的地方。
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策略,科学性、主体性、整合性、体验性等原则应该体现在活动的各项环节与步骤中,以期取得促进认识、实现内化、指导行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