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策略初探(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1:0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策略初探(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策略初探(本站推荐)》。

第一篇:新课标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策略初探(本站推荐)

新课标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打破了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框架,实现了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根本性转变,这是新课改中高中政治实现质的飞跃的集中体现和标志。《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认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当我们以这一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就会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思维,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克服这种偏差呢?

一、突出教学的自主性和情感性。

学习过程是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传统的教学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政治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政治教师应自觉地适应这一转变,营造独具灵性的生命课堂。

1.充分尊重、信任和关爱学生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学生才能解放思想,大胆质疑,才能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思想会更活跃,心灵沟通与交流会更深入。因此,教育呼唤平等意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良好的隐性课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时它比显性课程更为有力。笔者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五课的“劳动和就业”这一课时时,先以谈心交流的方式,请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的状况,谈谈对就业的真实感受。班上有位男生,爸妈外出打工,一人长期在校学习、生活。家里负担重,生活艰苦。当这位学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时,许多学生替他担心,害怕他的观点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时,老师却以同情心予以接纳,并对这位学生产生这样的感受予以理解,然后引出国家采取各项措施促进劳动就业为等问题,从大处着眼进行引导与对话,使学生明确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利用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与对话,并加以理性引导,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矫正与升华。实践证明,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实现共同发展。

2.创设情境,以境促情,实现情感共鸣。

课堂教学不仅是认识的过程,还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认识与情感体验就如同两道主线贯穿政治课教学的始终。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灌输原理的渠道,更是情感体验的场所。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主动地创设一定的情境,优化教学环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以适应教学过程中认知的需要。如在教学中,学生对某一观点分歧较大时,教师可以组织讨论,通过发扬民主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多种观点思想发生碰撞,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功效;在进行有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内容教学时,教师可选播电影、电视等影像资料或制作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的画面感染学生,烘托气氛;在讲授国际关系问题等理论时,教师可把富有典型意义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背景,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的政治学理论加以分析探讨,各抒己见,增强政治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进行哲学内容的讲授时,教师可以从身边的事例或有趣的故事导入,深入浅出,使学生在真实的事例中,或在诙谐有趣的故事中领悟出哲学原理的内涵。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充满情感体验的课堂是教学双方互动、建立平等和谐关系的最好的催化剂,学生不仅学会了接受,获得了情感体验,而且还学会了合作、沟通、表达,把知识的学习与情感体验统一了起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需要以良好的行为和美的情趣去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创造一个美的情感空间,使学生得到熏陶。教师只有带着积极的情感去教,才能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才能使其精神振奋,充满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使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真挚的爱,去燃起学生心灵的火花,鼓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优秀的个人魅力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产生无穷的精神力量。

3.注重方法,在促进学生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产生于教学目标,又服务于教学目标。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调整,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如采用基于案例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的方法等,倡导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比如“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等,这无疑给我们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指导。

二、突出教学的生活性和实践性。

思想政治课程涉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它们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课堂教学应回归生活,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与体验,在实践中探究、感悟和内化。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因为“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以生活为源头活水的课程资源观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断改进的政治教材虽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教材永远是滞后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生活素材的选择应是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需要的结合点,它不仅包括时事生活,也包括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置于无限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做到“小课堂”与“大社会”密切结合。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三课的“树立正确消费观”时,可以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攀比现象和不恰当的消费行为,引导学生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践行科学消费、节约消费、绿色消费。

让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使思想政治课逐步走向生活化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大趋势。政治教师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对待生活,用生活的气息感染课堂,用实践的真谛引导学生,营造具有动感的充满生机的政治课堂。

三、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营造动感课堂

信息技术由于可以综合处理和同时传递声音、文字、图像等各种信息,形成一种全新的更易于接受的处理信息的载体,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性质的课堂教学方式,告别了粉笔、黑板,实现了视、听、形、声结合的现代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如何做呢?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

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加进更多的直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形象生动、看得见、摸得到的感性材料便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而现代信息技术正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迅速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内心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的学习。如:在讲述《征税与纳税》一课中,用摄像机将美丽的校园各处的景色收入到课堂中,配以适当的音乐和解说词。随着镜头的推进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时刻,导入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是税收收入,而我们美丽的校园建设就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财政能够得以支出主要就是税收的功劳,然后进入税收的讲解。

2、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由于政治课的理论性强,如果仅用语言来表达,那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将违反税法的行为时,可以利用学生追星的心态,在网络中搜集名人的偷税资料和正当纳税的资料,将名人的图片也搜集进来。让学生从直观中就能记住违反税法的行为,以及处理办法。并不失时机的教育学生应当遵纪守法。

3、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我们都知道政治学科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直观性这个优点,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学生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图表以及汇报研究成果;学生利用虚拟技术模拟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等。充分挖掘学生在实践生活中体验,对开阔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有较大的帮助。

总之,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政治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突出教学的情感性、自主性、生活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生命课堂,才能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生机,更加亮丽。

第二篇: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初探

楚门中学 谢华锋

【内容摘要】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已开始,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要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佳,迫切需要提高教学效益。本文从课前精心备课、课堂上师生互动、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做到有效教学。【关键词】有效 互动 反思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问题。有效主要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政治课长期得不到重视,特别理科政治是非高考科目,学生更不愿意学,教学效果欠佳。因此,要求政治教师在平时要切实地把有效教学的理念贯彻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感悟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扩大课堂教学效益,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前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什么叫备课,顾名思义,备课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成功地上好课。备什么,怎样备,这是每一个教师在备课前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政治教师怎样备课呢?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政治教师还是担任着德育和升学的双重工作,有些教师要么从来不备课,上课的时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学生没有积极性、目的性,学习效果差,要么三句话不离本行,一上课就大谈特谈高考。这当然是由一定的客观条件造成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政治教师必须要备好课,而且备课要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我认为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材的价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原理、观点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政治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研究教材还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新时政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生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时政热点,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3、按新课程标准,备好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课堂上跃跃欲势,逆反心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课堂上师生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主战场,因为有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课堂上的有效才是最终的有效,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摒弃他们或隐或显的情感及精神上的漠然,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生命,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之一;同时,教学情境的设置也是一种教学刺激,它可以诱发理想行为,比如导入新课、重难点突破、学生得到锻炼、落实思想教育落脚点等。在讲财政的巨大作用是,可导入如下情境: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全世界关注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峻龙、聂海胜安全返回,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神舟六号载人飞行成功致电祝贺。吴邦国、贾庆林、黄菊、吴官正等领导人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返回实况。吴邦国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贺电。我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与成功,一方面离不开这些航天英雄,也离不开这些英雄背后众多无名英雄的多年艰苦奋斗,另一方面,此次神舟六号飞天任务耗资9亿元人民币,全部由国家财政投入。表明在我国航天科技的巨大成功背后,有国家公共财政投入的支撑,这些巨额的资金来源则又是多年社会的财政积累,所以社会公众的贡献同样是我国航天飞船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问题探究:(1)中央政府承担了神舟六号研究开发的全部资金,属于国家财政的哪项支出?有什么意义?(2)你还能举出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例子吗?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明属于科教文卫支出,反映财政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从而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班上的六个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他们中的小张同学过生日,他们五个准备怎么庆祝他的生日。这五个同学有的说要送给他一个90元钱的大蛋糕,有的准备送给他一支钢笔,小张本人也表示要花上个四五百块钱好好请请他的这几个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让班上的其他同学对他们各自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消费行为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然后我及时地将课本上本节的知识点播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了知识,又让6位同学得到了感悟:怎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达到了言传身教和结果。

总之,学生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情境,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那种“说教”教学方式,而要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只有运用多种合理的形式,创设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他们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的学生,既要重视他们的认知需求,更要重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需求,以每位同学获得新知识、产生新体验为目标。

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如何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呢?

首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要想有所听,就得让学生有所说,那就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尽管思想政治课讲授的是相当严肃的内容,但教师也应该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反映和心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想学生之所想。例如,在讲授高二《思想政治》教材第一课“意识的反作用”知识点时,前面已讲过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的观点,可是我们造房子时却是先有设计图后有房子,这是不是等于说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呢?于是在一部分学生心中就会产生疑惑。如果教师不去及时了解并排除学生的这些疑惑,就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话,教师讲自己的,学生学自己的,师生没有教学互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麻木和丧失。其次,要求教师耐心而善断。教师必须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不能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力图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的轨道中。要注意倾听学生说的内容,善于发掘学生所说内容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允许学生的迟疑和犹豫,允许学生发表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甚至是你备课时未曾考虑到的疑点。例如,讲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学生就提到“种蛋得蛋”。即使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际的想法,也不要简单否定,而是要肯定其合理部分。有了老师的鼓励和喝彩,学生怎会不进步呢?

再次,要求教师察言观色,捕捉情绪。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知到行的转化中起着中介作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师生双方若能心意相通,则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会影响到知识的传授。因此,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细心地引导。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不断地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策略就是写本课教后小结,就一节课的内容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经验,力求独到而实用;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要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点滴细节反思,切忌“好大喜功”,笼统反思,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这一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好形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参考文献】

1、备课要备三个实际 http://zzz.zjqzez.com/

2、吴作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怎样备好课

http://www.xiexiebang.com

3、刘焱 《构建政治课有效课堂的思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6--

5、6

4、朱淑君 《善于倾听—政治教师的必备素质》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6--2

第三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_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老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很多时候与“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模式”同义,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教学策略是一个总体概念,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主要体现为探究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活动教学策略等等。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学习教学策略

探究教学策略以其独特的思路和方法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架起厂一座桥梁,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探究教学策略的本质与特征(一)探究教学策略的本质含义

探究教学策略是20世纪中期,美国施瓦布教授在学科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所谓探究,我国《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探讨研究”,“探讨”就是探求知识、探求真理、探求事物的本质;“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教学策略就是把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引人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有效指导和学生之间相互有效启发下,凭借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积极参与教学,有效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以达到发展创新智能目的的系统决策活动。在探究教学策略中,教师是学生的不范者,教师凭借自身的经验和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指明探究目的,讲解重点问题,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明确探究方向,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力: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通过自主、独立的探索活动,有效感知和理解知识、构建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探究教学策略的特征

通过以上对探究教学策略本质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探究教学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探究教学策略的目的不是培养少数尖子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传统教学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仅重视知识的掌握,忽略科学方法的训练,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而探究教学则注重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主动学习、亲自动手、动脑,在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学习的结果;同时,探究教学又引导学生感受知识的过程,建立起对事物的新认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观察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学习结果的能力。除此以外,探究教学还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习惯。如在课堂

教学中,让学生公布探究结果。其他学生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引发新的问题,解决存在的矛盾,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谦虚谨慎、客观公正、敢于创新的精神。

2.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探究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土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探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从问题的提出、制定探究计划,到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得出结果、验证结论都渗透了学生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明确方向,点明问题关键,疏通思维障碍,避免在问题探索中走弯路。

3.重视全体参与,合作学习

探究教学策略提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方面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的进程中,教师应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的机会,并根据学生现有的探究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探究活动计划,实现个人探究目标。另一方面是指合作学习。探究教学常常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即分组制订工作计划,分组实践和调查,分组讨论、争论和综合意见。合作学习让学生懂得彼此尊重、理解和容忍,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听他人的意见与说服他人,形成合作研究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4.重视探究教学的评价

探究教学策略重视探究教学的评价,探究教学的评价对探究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地促使学生探究水平的发展。目前,有两种区别极大的评价方式叫可供选择:一种是普遍使用的、传统的量化评价程序;另—种是过程性评估程序与传统评价不同,评估是指为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明智的判断而确定、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它采用多种形式收集关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运用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信息。这种评估程序有两个优点:首先,它们一般是描述性的,而不是判断性的;其中提供了大量信息,教师和学生据此可知如何改进:其次,评估考虑到要了解学生的真实表现,所需信息远不止于知晓学生回答是否正

确。像理解力,就要从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广泛收集信息,而不能仅仅通过考试来进行。

具体而言,这种观念上的转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新思考评价与学习二者之间的关系,把它们看作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是强调评价的“真实性”。三是重视评价的有效性。在操作中要遵循六原则:即目的性原则、科学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原则、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相结合原则、评估与指导相结合原则、日常观察与系统评估相结合原则、教师评估与学生自我评估相结合原则。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策略(一)探究教学指导策略

探究教学指导策略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兴趣

问题情境设计是探究教学的关键。问题提出恰到好处,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起探究兴趣,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首先,教师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能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其次,设计提问。提问的目的是引起学生探究学习,所以要在学生有疑难的地方设问,同时设问不要太深也不要太浅,太深了学生无从回答,感到乏味,丧失信心,太浅了学生又厌倦,提不起兴趣,只有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设问,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提示性,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思考才有一个满意的结果。另外,设问

还要有序列性,所提出的问题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体现顺序性,层次性,使学生围绕某个问题,逐步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认识。

2.帮助学生学习教材和相关资料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依据,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学习、领悟教材的有关内容。对教材的学习,教师要把握教材内容的意图和目的,清楚教材讲什么,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哪些内容精讲、少讲,哪些可以提示性讲解,哪些让学生独立思考.以改变以往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书籍,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研究,全面掌握知识。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应注意:(1)所选材料要与重要的概念和原理有关,要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并且紧紧围绕它们来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2)材料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心理共鸣,激起探究的欲望,如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蕴含哲理的有趣故事、生动形象的录像等。3.解释问题,合作探究

教师在学生探讨学习教材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解释。解释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学生的解释,学生根据自己的归纳推理和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有关的概念、定义和问题,并与同学交流、沟通解释,倾听他人的解释,对他人的解释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其次教师给学生提供科学的定义、解释以及说明,以澄清学生理解中的错误。要注意的是,面对学生的疑点、难点,教师不要过早解释,而是综合大家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有四种类型:

(1)师生合作探究,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学习;(2)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即相邻同学各自发挥探究优势,围绕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

讨的学习;(3)以师师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教师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学习;(4)以全员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即抓住中心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集中解决难点的学习。在合作探究中要注意避免学习流于形式或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应起指导、调控的作用,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及时把探究转移到新的内容上。

4.总结评价,深入探究

探究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学生受学习经验、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对问题的理解都很正确,难免有失误和偏差。教师应及时予以总结评价,使学生对以往的学习有系统、深刻的认识。教师的评价要全面客观,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探究思想,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养成自觉探究的习惯,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在探究教学策略的运用中,我们应该有效地选择探究内容,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注意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还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得探究教学达到真正的目的。(二)主题探究策略

1.确定主题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因素设计拟订探究的主题。

2.任务驱动

教师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热情;教师指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角色,确定探究课题;教师鼓励学生组成探究学习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当然也可以独立完成任务。

3.拓展探究

学生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发,收集相关的信息;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分析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完成探究任务。

4.知识建构

学生根据分析整理得到的信息,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协作、交流和探讨,确立科学的观点,实现知识的建构。

5.制作、展示探究成果

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协助和配合下,把主题探究获得的有效信息整理、制作成各种形式的探究作品;学生通过适宜的途径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呈现给老师和同学。

6.学习评价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给出的评价表中列出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探究活动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填写评价表;小组互评,探究小组成员之间依据评价表中列出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小组成员的探究活动表现及成果进行互评,填写评价表;教师点评,教师依据评价表中列出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的探究活动表现及探究成果作出综合评价,填写评价表。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包括参与探究学习的态度、完成探究任务的情况、探究成果的质量、合作学习的情况、探究技能水平、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是评价的重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教学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在其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一、合作学习基本含义与特征(一)合作学习基本含义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形式。从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来看,目前的合作学习活动的形式其主要取向大致可以归结为二种:即师生合作互动、生生合作互动。

合作学习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虽然它不排斥班级教学,但它的根本特色还在于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展开。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通常采用异质分组,力求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使小组成员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当然,合作学习有时也采用同质小组来组织活动。

2.合作学习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

教学因素有静态与动态之分。其中动态因素主要是指教师(或教师群体)和学生(或学生群体)。合作学习要求所有的教学动态因素都应当保持互动,特别是合作性互动,由此推进教学过程。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是合作学习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之一。

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

所有的合作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而展开的。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和管理是合作学习所强调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4.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通常不以个人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可以把个人之间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二)合作学习的特征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有点像我们所讲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合作学习有三个重要概念,分别是:小组奖励、个人责任和成功的均等机会。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1.有明确的小组合作目标

大多数合作学习方法都确立某种形式的小组目标。如在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中,小组目标就是给予那些达到预定标准的小组以认可(如证书、奖励等)。

2.有明确的个人责任

个人责任通常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达成。一是以个人测验分数或其他评价分数的总和或平均分来作为小组分数;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任务分工,使每个学生就小组任务中的一个部分承担独立的责任。

3.成功的均等机会

合作学习的一个特色就是运用了一种确保所有学生有着均等的机会对小组作出贡献的计分方法。这些计分方法包括运用提高分数、公平竞争或使学习任务适合个人成绩水平等。

4.开展小组竞争

就是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即把小组间的竞争作为激励学生组内进行合作的手段。

5.任务专门化

把学习内容事先分割成片段的学习材料,分配给小组内各成员。由小组成员各自根据学习材料独立完成任务。

6.适应个人需要

大多数的合作学习所使用的都是集体定速的教学,但有两个方法例外,那就是TAI和CIRC,它们是适应学生的个人需要的教学方法。

TAI也是运用4人能力混合学习小组和对成绩优异者给予认可的办法来展开活动的,把合作学习与个别化教学融合在一起。CIRC是学生小组学习中最新的一种,主要用于阅读和写作教学。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一)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策略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2~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以下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

全班组成9个合作小组。首先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特差生、“调皮王”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1.一名得力的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要倾听组长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例如学生们给自己小组起的名称有: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何等的信心,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气魄!

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二)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新策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课堂组织合作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可能会事倍功半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成功的课堂合作学习应具有其相应的教学策略。

1.设置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情境主要有三种:

(1)竞争性的情境。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个人的目标与同伴的目标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即别人的成功意味着自己的失败,这是一种“利己损人”的学习情境。

(2)个体性的情境。即学生们朝各自既定的目标进行独立学习,而不必管其他人学得如何,这是一种“利己不利人也不损人”的学习情境。

(3)是合作性的情境。即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

在三种学习情境中,“合作学习”情景是最重要的。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小组成员的结合不可能绝对完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不协调情况随时可能出现,矛盾经常会发生。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例如,教师可以教育学生理解、宽容、欣赏别人,让他们明白“双赢”的道理,明白学会协作,是保证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不要轻易调换小组成员,也不要太多指责学生,对消极应付、兴趣不高、能力欠缺、不善合作的学生,要予以特别指导。如分配合适的工作,个别做思想工作,正面引导,适当批评,运用评价考核机制来约束等,同时还可以告诉他们学校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场所,要学会与大家合作,在合作中要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共同完成任务。

2.正确运用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合作的动机和愿望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这与传统教学评价把学生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是大有区别的。它是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但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可能比较薄弱,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心理,因而,教师在刚刚引入合作学习策略时要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内容。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课堂可能会带来比传统教学课堂更大的噪音,如果合作学习的课堂过于喧哗,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这样就很难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这时教师可采取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即建立一种以小组为基础的积极奖励制度和明确的期望。(三)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

个人自评是指学生个体对自己在课堂教学合作学习中的总体表现的自我反思。主要包括:学生个体以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学生个体与组内成员的合作、交流程度等。它是合作学习小组自评的基础。

小组自评也称小组自加工、小组反省等。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

教师评价:教师是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里的教师评价是针对合作学习的小组及小组中的学生个体,并以评价合作学习小组为主,以评价学生个体为辅。教师评价一般本着综合性、过程性、发展性的原则,以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参与作用。

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主要从外部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两者各有侧重。小组自评侧重于组内个体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价基于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通过他人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时行为表现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经过反复对照,使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当的行为得到纠正。这样就可使每位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以发展,能够朝着小组期望和教师期望的合作目标迈进。

(四)合作学习奖励策略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为了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需要定期进行小组测验。在每次测验结束后,应该计算小组得分,以便对得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一般来讲,把每人的成绩与他们自己以往获得的成绩相比来表示学业上的进步,这是公平的。因为这实质上是比较小组内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水平。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从而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开发他们的潜能。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策略

活动教学策略是活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动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实践化。活动教学关于教学目标、教学本质与教学过程的一系列主张对欧美现代教学体系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它对于我国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新一轮教学改革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活动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所谓活动教学,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具有两种存在形态:既是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教学形式。关于活动教学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界定:(一)活动教学是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

“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历史上诸多教育家关于“活动”与“发展”关系的论述以及当代心理学特别是皮亚杰和列昂捷夫等人关于活动中人的认识、思维、个性等形成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为活动教学的这一基本主张提供了充分的认识基础和理论依据。例如,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论及人的发展问题时就明确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皮亚杰在充分论证了个体的认识源白活动这一著名命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到“个体发展实际上就是练习,经验,对环境的作用等意义上的大量活动的产物”。列昂捷夫则在研究人的意识、智慧与活动的关系同时,对人的个性这一更为复杂的心理构成物的形成发展机制进行了提示,指出:“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二)活动教学是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的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

“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这段话对主动学习的价值作了相当生动的注解。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自己已有认识和经验的过程,而不是传统教学所认为的学生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主动学习具有三个方面特征:①它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在学习需要基础上;②它是在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操作、探索、加工、体验、变革的自主活动过程中实现和完成的,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学习者强烈的情绪体验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活动;③这类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产生过程的重演、再现、探索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基本的活动方法和认识能力等。

(三)活动教学是侧重以问题性、策略性、情感性、技能性等程序性为基本学习内容的教学

活动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必然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特征的活动教学是要受知识本身所制约的,因而是有特定的对象和适用范围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①。程序性知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个体性和活动性。它关心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促进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贮存于头脑中的原理、定律、法则等命题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贮存知识向探究知识,由缓慢地再现知识向创造性解决问题转化,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这类知识不可能单靠讲授、告诉的方式为学生所掌握,学习者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占有、内化这类知识。从知识的内在特性来看,程序性知识客观上要求必须以活动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内化。

(四)活动教学是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教学

活动教学关于“活动”与“发展”关系的基本主张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新型教学观奠定了合理的认识基础。这一教学观意味着活动教学不仅在认识上突出了能力培养和素质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它在实践中找到了促进学生能力及素质整体发展的基本途径——即学习者的主体实践活动。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的选择和追求上,历来重视知识的学习,而比较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状况表面上表现为一种认识的偏差,但深层上却反映出传统教学在实践中始终没有形成一套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机制,即没有从根本上确立活动在学生能力及素质发展中的应有地位。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观,是由活动教学的基本宗旨和实践特点规定的,它是活动教学对于教学价值、教学功能认识的集中概括。这一教学观表明,只有在丰富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中,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以及人格的独立和完善才是可能的和现实的。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策略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主要采用“活动一发现一发展”策略。这一策略是围绕一个活动主题而展开。活动的程序一般经历如下几个阶段:活动准备——活动开始——活动发展——活动升华——活动评价。基本操作如下:

(一)设置先行组织者

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内容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设置相应的先行组织,主要是使学生在进行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具体步骤: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收集材料——学生整理资料——做好活动准备。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之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去了解几种商品的价格的变化,根据价格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其变化原因的探究,从而为价值规律的学习做好铺垫。设置先行组织者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或调动学习兴趣,同时又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方向,目标相对明确,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创境激趣

思想政治课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正确的思想形成的行之有效方法是陶冶教育法。即通过情境的创设,发挥种种教育诱因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影响。在本阶段,教师先根据学生

实际的需要和认知能力,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材料,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如小品或新闻演播等。通过情境创设,一方面渲染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获得感性认识。具体步骤: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体验,激起兴趣。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们可以采用小品作为活动背景,由学生自愿参与表演反映从众心理、求异心理等消费心理(课前做好准备)的消费行为;通过表演创设一个消费情境,使其他人从表演中能指出不同行为所属的消费心理。(三)引思、探索、发现

布鲁纳认为主动探索发现的学习,不仅是能力增长的途径,也是学生道德——社会动机发展的基础。在学生产生兴趣、提出问题后,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引导,使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原因所在,挖掘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努力尝试解决问题。具体步骤:教师创境设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启发引思——学生探索求解。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由小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方案,鼓励学生从事发现的活动,主动探索、大胆提出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以求获得新知识。在激起了学习情绪后,教师提出问题:

“这些消费心理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现?你自己曾有过哪些消费心理”、“这样的消费心理好不好?说说你们的看法”等等,学生根据生活中所听、所看、所感畅所欲言,从而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样就引入了所要学习的中心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四)协作交流

通过协作小组的集体活动,激发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小组成员通过协作、讨论、交流,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民主精神,完善个性的发展。具体步骤: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学生讨论、协商——组内修正、完善观点。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协作(一般 4~6人一组),共同讨论研究问题;教师要旁听学生讨论,适当提出疑问诱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进行辩论、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

(五)评价总结

在这一环节中,各小组将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共同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并公正合理地以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肯定学习热情、研究态度、协作精神、自我评价意识以及指出不足等)。具体操作:各组学生交流观点、教师聆听——学生共同讨论、归纳、评价——教师总结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他们在各个环节上的表现进行评议,合理公正地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地方,但同时也要指出不足或偏激的地方。

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策略,科学性、主体性、整合性、体验性等原则应该体现在活动的各项环节与步骤中,以期取得促进认识、实现内化、指导行动的效果

第四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变化

新课改已经融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1.教师难予适应新课改

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动表现出来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的教师的素质以及素养与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存在 “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纯粹是为合作而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虑合作的时机。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对于此话理解有误差,致使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看到学生在探究,而探究出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却无法考证,这种探究,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数学游戏而已,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2.学生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啪,啪,啪,表扬他!”“嘿,嘿,你真棒!”的表扬声。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3.课堂教学方式较陈旧

在数学学习中,有的教师,直接将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思考,学生没有目标,讨论研究很长时间,却得不出什么结论,致使不少学生将数学学习与游戏等同起来,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打着课改的幌子,走的是过去“放羊式”的教学路子。而与之相反的是,不少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思考不出结果,于是小心翼翼地看到,学生稍有困难马上进行指导,看似启发学生思考,实则是将生动活泼的探索过程变成了变相地灌输,学生成了教师手中的木偶,新课改只是给“教案剧”增加了一个美丽的外包装。

三、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更新观念、改变教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1)备课:变备教材为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解决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论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如何培养学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首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制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其次,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2.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养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2)要鼓励学生多说。首先,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3.教学互动,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是使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彼此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

4.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式同时结合新的有效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创造出更生动的情境。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得教师的重视。我们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适于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认知活动。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第五篇: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 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 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 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 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 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 从我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 也产生了一些不解与反思。反思之一: 课堂教学流行的用语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 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主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 就会发现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如: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堂上, 教师言罢, 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 场面极为热闹, 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 “你

学懂了什么。”教师话落,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场面热烈感人。“你想学哪一段, 就先学哪一段。”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 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 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 “你真棒!”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 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 , 夭折了一个“爱迪生”。孰不知, 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反思之二: 课堂的学习方式1.“自主”与“自流”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 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 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 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 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 , 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 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 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2.合作学习主观随意“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 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 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 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

二、探索——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 笔者认为: 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 —引

导—— —培养—— —实践”的教学策略, 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实施策略如下……1.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激发兴趣教学中,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 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 精心设置, 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例如我在教学课文《鲸》时, 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 然后叫学生议论, 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 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 “鲸字有鱼旁, 但鲸不是鱼。”有的说: “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 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 我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 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 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 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 , 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引导自由阅读, 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 自由表达,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 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 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 首先抛论文格式出趣味性浓的问题: “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们听, 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 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这些

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教学操作办法如下: 1.学生自由朗读。2.自读自说, 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什么办法。3.教师指导两读: 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 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关心、喜爱)4.大家练习, 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 表演动作)如此引导、熏陶, 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 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 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 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什么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 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 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3.培养审美情趣, 熏陶道德情操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 体味美, 弘扬美, 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在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渲染教学氛围, 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我在教学中有如体会: 1.因势利导, 善于点拨。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2.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 作者的生花之笔, 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 饱含丰富的情感。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努力推行自己的“激发—— —引导—— —培养—— —实践”的教学策略, 取得良好的成效。当然, 课堂教学

策略将是我们永远讨论的话题。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下载新课标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策略初探(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策略初探(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从事新课程的教学已经好几年。在这几年中,我所面对的大都是农村初中学生。教学过程中发现至少有以下几类学生是我从来没有教过的:一、公务......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 王华萍 宋玉琴 摘要:一线的高中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处理好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充......

    小学数学论文: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定稿]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论文摘要:新课改,我们遇到很多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在具体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将采取那些相应的教学策......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展现了新的概念,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策略设计与创新(大全5篇)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策略设计与创新 河源市龙川县实验中学 魏谨 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系统的政治课学科体系,科学......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浅谈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浅谈 摘 要: 词汇是英语学科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师生均应重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应该在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探讨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逐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变得生动活泼。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教师滥用信息技术,内容繁杂毫无选择,教学重点内容......

    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改革理念,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创新和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大的平台。但是在实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