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鉴赏分类鉴赏及规范答题
诗歌鉴赏分类鉴赏及规范答题 菩萨蛮 李白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①“空”是徒劳之义,((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何作用。)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吗?为什么?(1)同意。(2)“寒”字明写江山此夜寒冷,更是诗人心理感受:寒冷、寂寞、孤独。(3)一个“寒”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与友人离别后自己心情的沉重与冷寂。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古人评诗时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诗中最简练传神的一个字。有人认为,诗中的“独”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此说法吗?为什么? 答(1)同意,“独”字是诗歌的诗眼。(2)“独”是孤独之意。(3)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诗中的独夜舟、一沙鸥都是诗人命运的写照。4 除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第三句采用侧面虚写的写法。(明手法)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阐运用)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析效果)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本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 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滁洲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明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阐运用)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析效果)
(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7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6分)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
描摹诗歌图景 概括意境特点 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摩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秦川① 李 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②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回家途中写的诗。②五陵:指长安城郊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
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景物的特点不尽相同诗人在诗中是想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试作简述。
前四句描写的景象明净、壮丽,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索、寒冷。(第一步)诗人以“乐景”衬“哀景”,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第二步),表现了作者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心情。(第三步)
提示:充分利用题干信息,“前四句后四句写景不尽相同”,告诉我们描述景物方向)。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王 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②。
注:①东皋:在诗人的家乡附近。皋:水边高地。②采薇: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武王克殷,二人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草而食,及饥且死而作采薇歌。其词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诗的中间两联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薄暮中所见景物,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的心情如何? 中间两联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薄暮中所见景物(利用题干信息),有远景(“树树”、“山山”),有近景(特写:“牧人驱犊”、“猎马带禽”,有色(“秋色”),有光(“落晖”),有静态(山和树),有动态(“驱犊返”、“带禽归”),描绘出一幅山乡田园秋景图,(第一步)渲染一派和平安谧的气氛。(第二步)“无相识”、“怀采薇”(利用原诗句)透露出诗人无聊、感伤的心情。(第三步)9 春行即兴 李华
•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1这首诗分别描写了宜阳城外春草茂盛、山间小溪静静流淌、路边芳树花自飘零、林间鸟鸣声声四幅画面(图景画面)2表面上看,描绘的是一派宜人的景色,但 “花自落”和 “鸟空啼”却让人感受到荒芜、冷清的意境。(氛围)3抒发了作者伤春、凄凉之情。(感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清幽明净)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雄浑壮阔)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凄凉冷落)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凄苦悲凉)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夕南亭怀辛大》 •(清爽幽静)
•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万俟咏《山驿》 •(萧瑟凄凉)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旷远孤寂)10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上联远景,下联近景;上联景物阔大,下联景物较突出、较具体。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令人赏心悦目。(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答案】
(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2 分析下诗的人物形象。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
(步骤2)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步骤3)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第二篇: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这几年的诗歌鉴赏题,依据考点,它的问题设置主要有这几种类型:意象意境型、表达技巧型、语言特色型、炼字型、情感主旨型、评价型、比较评价型等。
一、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景物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描摹出主要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案或图景后,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炼的话概括,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如:
画 堂 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提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回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的景象,(步骤一)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残春图。(步骤二)表现了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步骤三)
二、表达技巧型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6)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赏析角度及常用名词:(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对比映衬、象征、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答题步骤:
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
3、析效果,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例如:
醉落魄
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提问: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回答:主要运用了烘托(衬托)的手法。(步骤一)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步骤二)来烘托鹰的形象。(步骤三)
三、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如: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多用口语,(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句)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简析某字在某句中的表达效果。联系全诗,赏析某字的表达效果(妙处、作用)。某字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答题步骤:
1、找字。(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词、拟声词、表色彩的词语)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情境,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如:
过 香 积 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提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回答:“诗眼”分别是“咽”“冷”。(步骤一)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二)“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步骤三)
五、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
1、写什么,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怎样写,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此点一定要结合诗句本身灵活运用,因为在此类型题的考查中也许所选诗歌并未涉及技巧的考查)
3、为何写,抒发什么情感,或反映什么社会现实、表现什么情趣、寄托什么情怀等。
例如:
南 柯 子
王 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提问: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回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此诗在此处并未运用表达技巧,故可省略步骤二)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步骤三)
六、评价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只是前六类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例如: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提问: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回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七、比较评价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例如
越中 览 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环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鹄飞。
石 头 城 刘禹锡
山围古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提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回答: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手法,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鹄”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自形成对比,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
不同点:《越中览古》由历史典故发轫,由昔向今延伸,侧重状昔日的繁华,引渡到现实情景,勾勒出一幅动态画面;《石头城》从今往昔推移,反方向运作,侧重描绘今之荒凉,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
以上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关于诗歌鉴赏答题类型的一些总结,因为诗歌鉴赏术语的积累已经不属于解题步骤,在此没有讲解。而本文所写的也只是诗歌鉴赏过程中的一部分,希望可以帮助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使其表述的更清晰严谨。
总之,我们千万不要忽视答题步骤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更希望在今后的诗歌鉴赏中力求做到紧扣问题,回归诗歌;运用术语,适当展开;明确步骤,表述严密;自圆其说,大胆做题!
第三篇:诗歌鉴赏答题教案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教案1
【教材分析】
《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情分析】
诗歌鉴赏是大多数学生觉得无从下手的题,同时也是中考的必考题,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应着重讲解此类题的答题方法、答题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指明一个方向,能够较快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炼字型鉴赏题目的答题方法,学会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掌握诗歌炼字型和人物形象型题的解答方法
3、情感目标:从诗歌鉴赏中体会古代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炼字”的相关知识、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比较熟悉贾岛“推敲”的故事。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这实际上是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一个典型。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是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因此,注意诗歌语言的炼字,就成为鉴赏诗歌语言的一大切入点。
二、考点把握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分析看来,诗词鉴赏题的设题范围呈“课内课外平分秋色”之势。题型多为对诗人情感的把握与对佳句的赏析。
三、答题技巧
(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情感的抒发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就是要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古诗词中流露出来的情感、观点或态度进行客观地分析评价。
题目形式:①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③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应对策略:
(1)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
(2)弄清诗句含意,特别是“诗眼”的含义。
(3)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
(4)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
(二)鉴赏语言特色
诗词的语言具有精练性、生动性、准确性、形象性的特点。具体到某一首诗词,其语言风格不外乎以下几种:朴素、绮丽、清新、沉郁、豪放、活泼、直白、含蓄、婉约、恬淡等。
1、品味炼字型
题目形式:
①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③“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④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2、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①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②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③从某句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3、分析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绮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时:①要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诗歌的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意象意境
诗词中所绘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题目形式:①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②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四)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手段”,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艺术构思等。
题目形式:
①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②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③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
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它包括: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
(4)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
①要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分析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习题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传统式的教育,习惯性的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只负责听,然而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导致他们厌恶这门学科。因此,我们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而不是教师直接灌入知识,这样会大大的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更大的积极性去学习。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教案2
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这几年的诗歌鉴赏题,依据考点,它的问题设置主要有这几种类型:意象意境型、表达技巧型、语言特色型、炼字型、情感主旨型、评价型、比较评价型等。
一、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景物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描摹出主要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案或图景后,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炼的话概括,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如: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提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回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的景象,(步骤一)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残春图。(步骤二)表现了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步骤三)
二、表达技巧型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 (6)用典。此外还有设
问、反问、反语等。
赏析角度及常用名词:(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对比映衬、象征、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答题步骤:
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
3、析效果,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例如:
醉落魄
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提问: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回答:主要运用了烘托(衬托)的手法。(步骤一)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步骤二)来烘托鹰的形象。(步骤三)
三、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如: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多用口语,(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句)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简析某字在某句中的表达效果。联系全诗,赏析某字的表达效果(妙处、作用)。某字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答题步骤:
1、找字。(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词、拟声词、表色彩的词语)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情境,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如: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提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回答:“诗眼”分别是“咽”“冷”。(步骤一)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二)“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第四篇: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总结篇)
总结篇古代诗歌鉴赏之规范答题
古诗鉴赏的各种题型及答题技巧(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要求:1.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步骤一),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步骤二),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要求: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句 的艺术手法。答: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1)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步骤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步骤3)。
三、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要求: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步骤:(1)用
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答: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步骤1);如“堂上燕”“水中鸥”,意象浅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步骤2)。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心境(步骤3)。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或: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要求:1.解释该字含义(准确,结合诗句);2.结合诗句描述景象(具体,展开联想);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答:“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步骤2);“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步骤2),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步骤3)。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要求:1.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2.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山行即事 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③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á):戏耍,玩弄。 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步骤1);在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步骤2)。
六、判断观点型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我认为(),原因是()(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答: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七、对比鉴赏型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题眼);2.对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分析,分条做答。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木芙蓉 吕本中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描述了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严寒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耐寒(1分)拟人(1分)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答:《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象)。
八、分析主旨型
提问方式:
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解答提示:诗言志,即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词句子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社会意义相联系。 答题要点(步骤):①分析诗句具体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采桑子 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
答: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美景,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步骤1)。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步骤2)。
九、分析句意型
提问方式: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步骤):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1.绿绮:古代名琴。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濬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步骤1)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2)
诗歌专业术语小结
一、语言风格
平淡、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二、思想内容
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抒情可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描写可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
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
表现方法有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相结合、情与理的结合、欲抑先扬、欲扬先抑、铺排、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
一些常用的辞格有比喻、讽喻、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委婉、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四、诗歌的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郊寒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壮爱国等。
此外词还有婉约、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分。总的来说,诗词曲的特征分别是“诗庄”“词媚”“曲俗”。
五、篇章结构
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详细得当,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1.怎样鉴赏古诗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主要表现为意象或意境,它或者是物,或者是人,或者是完整的场景,更多的时候是把物和人、景和情融合在一起。分析诗歌形象即指分析这些“象”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分析它的象征意义。如郑思肖的《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品格,象征了抒情主人公高洁的情怀。
再如2003年北京春季考题列出了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然后要求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这就需要我们对诗中雁的形象有正确的理解:雁是候鸟,春秋迁徒,它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所以鉴赏古诗的形象就是抓取“象”的基本特征,既而指出它的人文意义。2.怎样鉴赏古诗的语言?
主要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分析:音韵的流动,练字的技巧,语言的风格等。
鉴赏音韵的流动主要指古诗的平仄和押韵。
评析练字技巧就是指出用字的独特之处和它的表达效果。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月夜的幽静;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以拟人格形象地表现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古诗语言风格丰富多样,主要有平淡、质朴、自然、轻灵、飘逸、雅正、通俗、风趣、幽默、奔放、含蓄、蕴藉等。3.怎样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比较多样,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比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比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对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双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反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从表达方式来看,有写景、状物、叙事、议论、抒情、言志、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借景抒精、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典、象征等。
鉴赏时,应抓住技巧运用的主要特点作答,如上面所举郑思肖《寒菊》诗,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自己如菊的情怀。
古诗鉴赏口诀
内容
自古诗歌常写景,景情相生第一种。边塞生活多磨难,惜别伤怀遥思念。怀古咏史吊前贤,壮志难酬空自怜。目睹耳闻收眼帘,即事感怀时世惨。
羁旅情怀备煎熬,行役戍边心日劳。
古诗鉴赏口诀
形象
天生我材必有用,洒脱豪放显个性。泪沾青衫忧民怨,推己及人见一斑。相见时难别亦难,儿女情长泪涟涟。山村风光隐田园,胜友欢聚乐忘返。
不拘一格重抖擞,良才难得信难求。
古诗鉴赏口诀
情感
桃花潭水深千尺,离愁别绪话情丝。桥边红药悲黍离,物是人非叹惋惜。佳节思乡身为客,明月千里归渐迫。春风骀荡明日花,怀古凭吊寄天涯。商女不知亡国恨,讽喻时政热肠人。但使龙城飞将在,报国情怀入梦来。
玉壶冰心送亲友,临行壮别一壶酒。
古诗鉴赏口诀
语言
质朴又平实,天然去雕饰。白描真且深,平易又近人。隽永出灵气,悟性托含蓄。诗画境开阔,生动自生色。
色彩多绚丽,变幻生飘逸。
古诗鉴赏口诀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分得清,叙描议论与抒情。记叙方式不单一,事后必然有余情。景物描写切注意,借景托物常寓情。具体方式咀嚼细,比喻比拟和象征,夸张衬托和借代,抑扬关系虚实生。寓褒于贬明秋毫,言此意彼擒故纵。互文关系巧拼合,曲笔逆笔龙点睛。含蓄美来多变幻,羚羊挂角迹难寻。化景为情转隐晦,透视窥探断肠衷。托物起兴套双关,语浅情深隽味永。旁敲侧击弦外音,空谷传响哀乐鸣。讽咏时事用曲笔,史实连线促精警。以小见大旨意远,见微知著诉衷情。欲言又止多伤感,欲说还休痛思痛。
眷恋伤感郁心头,黯然收笔胜有声。
古诗鉴赏口诀
风格
江山代有才人出,星河灿烂出巨匠。豪放高唱须铁板,婉约妙龄来浅唱。屈原绚丽与沉雄,三曹慷慨兼顺畅。渊明寄情山与水,恬淡自适心内旷。子昂愤激兼慷慨,李白飘逸又顺畅。王维恬然又含蓄,诗中有画有暗香。浩然恬静又浑健,语淡情浓蕴味长。杜甫沉郁又顿挫,乐天流丽又顺畅。商隐典丽寓幽婉,杜牧明丽加俊爽。苏轼豪放又旷达,弃疾深沉又豪放。柳永伤感又缠绵,陆游流畅又雄放。清照凄婉多清丽,姜夔崎拔注感伤。致远清俊又酣畅,汉卿泼辣又清爽。景臣新奇出辛辣,养浩警僻又深广。
小结:同学们若能熟练掌握以上模式,并且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在读懂全诗的基础上,根据试题要求,就能抓住要点准确答题,尽量避免失分。祝你成功远航!
第五篇:诗歌分类鉴赏2
诗歌分类鉴赏
(二):咏史怀古诗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我们鉴赏时,必须掌握几把“钥匙”:
首先,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下面这首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
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
只要熟悉当时的历史,我们就能明白,这里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末三句用了两个典故。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
【赏析】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他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我们知道,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若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这不就是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颜事仇的缺乏骨气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运吗!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不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吗?这当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读者自己去联想了。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然而妙就妙在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吗!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是十分巧妙的。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你不信么?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呢!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绝!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小令是“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作者进行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莩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力敌千钧,内涵丰富,感情悲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恶,精譬警策,振聋发聩,闪耀着高度人民性的光彩。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
再者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作开篇三句,突兀而起,将壮阔大江的实景和千古英雄人物的种种历史虚象融成一片,铺开赤壁怀古的背景。引出具体对象后,又宕开一笔,以三个短句描写出气势雄浑的赤壁山水图,极力渲染江山之胜,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心潮为之激荡。词人由此顺势而下,以如椽大笔挥写了歇拍两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面收束上文,概括出地杰人灵,一面承上启下,引出怀古核心部分。过片四句,以艺术的夸张跳出历史的真实,先将指挥赤壁之战的主帅周瑜安排在燕尔新婚之际,以侧面衬托青年英雄的光彩照人,再着力正面刻画主人公的儒雅从容、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画龙点睛般勾画出昔日威武雄壮的赤壁大战。“樯橹灰飞烟灭”六字,精练而形象地将“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火烧赤壁的决定性场面画出,令人击节赞赏。此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
千里,写尽了大江东去的气魄,赤壁的雄奇,英雄的从容,景象壮阔,气势磅礴,纵写古今,遥念英雄,慷慨昂扬,豪放旷达,不愧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