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 第一单元 艺术(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4:5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 第一单元 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 第一单元 艺术》。

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 第一单元 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2009-05-16 13:50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单元总目标:

1、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以及人类对生命活力的向往、热爱和艺术表现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3、通过对作品的研讨与解释,使学生初步懂得,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4、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涵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

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学生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除了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情外,还应让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传闻轶事进行综合探索,在此基础上联系其他学科(音乐、文学、影视等)进行综合探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这一理论去欣赏美术作品。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本里的美术作品,创设气氛,触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欣赏的是一些中外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的风格丰富多样,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足迹,凝聚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美的追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新课学习。

师:艺术是否包括美术?在自然界里,是先有艺术,还是先有生命?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否有生命?

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了解艺术是否有生命,就得从远古时代的艺术作品去欣赏。在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距今一万多年前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教师展示课件《野牛》,让学生欣赏作品中的形象。)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解这幅作品的创作年代及发现过程,然后让学生对作品的情节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原始人为什么要在墙壁上画一头健壮的野牛?野牛是否有生命力?

学生进行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讨论明确:健壮的野牛富于生命力,原始人在洞窟中进行艺术活动有着更为严肃的目的,这种活动是一种祈求狩猎串收的“仪式”,他们相信画在洞窟壁上的野牛有一天会变成活的猎获品,或者希望下一次行猎的时候会取得成功。

教师展示课件《稷神崇拜图》,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始人要在岩石上刻上植物人面形?原始人刻的植物人面形是否有生命?

教师接着展示课件——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造亚当》,通过交代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这幅作品。教师简要介绍中世纪美术的基本特征和艺术精神,再让学生描述作品的内容,讨论作者描绘的

“亚当”是人还是神?是否有生命力?

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教师的引导,最后理解作者是借助于对基督教传说的题材——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亚当”的描绘,表现出画家对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人获得生命力的渴望。

教师又用课件展示了意大利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请学生谈谈作品表现的内容,理解维纳斯的象征性,即维纳斯同样也具有生命活力。

接下来,让学生比较原始社会和中世纪的美术作品在表现对象和思想内涵上的区别,教师用课件展示:

原始社会美术—表现对象:动物植物—思想内涵:对动、植物的信仰。

中世纪的美术—表现对象:人的生命—思想内涵:对生命价值的赞美。教师小结: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不论是原始洞窟中的野牛,还是传说与神话中的人或神,大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形象,这些形象都具有深刻的含义。

三、发展阶段。

师: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和艺术活动能否离开自然而单独存在?

生:不可以,离开了自然一切就不存在。

师: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生命与自然有什么关系?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依次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红蓼白鹅图》、《溪山行旅图》、《擒兔图》,教师围绕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表现形式、方法、内容、特色、意境进行描述。

再用课件,让学生依次欣赏外国绘画作品《孟特方丹的回忆》、《神奈窜川浪图》、《运草》,同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对风景画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让学生比较各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课本所举的美术作品中,哪些形象属于有生命的物种形象?

2.哪些形象是与生命有关的自然形象? 3.这些有生命的形象生活在哪里? 4.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哪里? 5.物种的生命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 教师展示课件:

有生命的物种形象——动物、植物、人。自然形象——山、水、天空。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艺术形象来源于——客观自然。

教师小结:自然与人的生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自然就没有生命的存在。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家园、精神的慰藉。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同时,自然又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四、深化阶段。

师:动物、植物和人类都是有生命的,又都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和自然应该是和谐相融的。那么生命与自然是如何相融的呢?让我们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来体会。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炼丹台》,先介绍作者的生平,然后让学生思考:这幅作品采用什么形式表现?作者登上黄山炼丹台有什么感受?“人疑世外仙”是什么意思? 通过欣赏和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画面中的情景交融,即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这也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意境。

2、展示课件,欣赏风景画《岩石的静观》,从作品的主要景物、特色、意境等方面,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即把顽强的生命力、坚毅的性格与岩石联系在一起。

3、展示课件,欣赏外国风景画《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请学生思考并讨论:作品描绘的内容是什么?画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与自然景物有什么区别?体现出画家的什么情趣?风景画与山水画在表现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山水画——寄物抒情,物我合一;风景画——借助色彩揭示主观世界。

4、展示课件,依次欣赏中国花鸟画《玉兰黄鹂》、《群虾》《雨点》,看看作者如何通过花鸟画作品,把生命与自然融合起来。教师简单介绍花鸟画和“工笔”、“写意”两种绘画形式。

让学生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讨论:花鸟画表现的对象是否有生命?是否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为什么?花鸟画的特点是什么?画家通过什么方法使自然与生命和谐交融?

5、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家的艺术创作是不是一种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命活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是丰富自身审美经验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6、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画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人到自然中,把自己的感受与自然联系起来,就会使生命与自然和谐相融。教师小结:通过以上作品的欣赏,大家明白了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的审美对象,生命与自然通过审美创造和欣赏达到和谐统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是艺术家永恒关注的主题。

五、课后拓展。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认识,从网上查找资料,谈谈如何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如何保护生命?为什么说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是艺术家普遍关注的主题?

教学反思

本课需要教师在理论上的引导和讲解比较多,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点进行高度的概括,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为了能让学生很快地接受这些复杂的理论,我首先以多媒体课件播放世界名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接着以人类童年时代和中世纪的艺术作品进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原始人从事艺术活动的真正目的,引起了学生对原始艺术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原始艺术表现的对象进行审美体验。中世纪的艺术是借神话题材赞美人的生命,洋溢着浓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必须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在讲解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深入讨论,从而明白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进行艺术创作也离不开自然的道理。让学生体验感悟生命与自然在美术作品里是怎样和谐相融的,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围绕课本中提出的问题主动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领悟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的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拓展教学的内容。例如,让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出如何保护自然与生命的问题。同时,力争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探索,拓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一、单元目标

(1)从古今中外优秀绘画作品中,感受各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和自然现象

(2)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学生能对绘画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和美感特征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

(3)通过对本单元绘画作品的欣赏,加深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认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与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围绕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这个主题展开,改变了以往绘画欣赏以学科,画种,时代或地域划分内容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课程综合性的特点,提出了从多角度认识欣赏艺术作品的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建议

教师可根据本单元美术欣赏教学主题,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在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教学的同时,贯穿审美教育的主线,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美感特征的同时,简要穿插介绍作品常识。学习活动可多样化,体现师生互动交往,教学活动应尽可能直观生动,采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因此,教师课前应对教材作认真学习理解,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设计和准备,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本单元教学,可用二课时完成。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对作品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

2、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理解和欣赏。

难点:多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

五、课前准备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课件制作 学生:课前有关作品资料的收集和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5分钟)

通过作品数幅(投影、幻灯或图片)展示充满生命活力的绘画作品。学生思考讨论:作品中主要描绘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言:

教师点评并引入本单元学习课题:

(1)绘画作品形象丰富,相当一部分为充满生命力的形象。(2)生命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对作品的基本认识(15分钟)

1、观赏作品数幅,你是否能对作品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2、学生讨论:

3、学生对作品描述发言。

4、教师讲评,并作个人发言。

(1)重点描述作品形象中生命的活动及与自然融洽的关系。(2)适当提示作品的构图,艺术风格等所传达的效果。

(三)活动三:分析与研究、生命与自然的关系(22分钟)请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研究问题:

1、联系生物学科所学知识,说说作品中描绘了哪些物种?与生命物种,生命活动相关的自然形象是什么?

学生分析思考、讨论研究: 学生发言:

教师发言(结合作品回放及局部观赏)。

2、问题:

(1)作品中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2)作者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增强效果,产生美感的? 学生讨论研究: 学生发表见解:

教师发言:重点对《孟特芳丹的回忆》作补充发言。

3、研究思考:

(1)联系作品思考:自然对生命活动有哪些作用?(2)如何保护自然,促进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四)作业要求:(2分钟)

1、选择课本中第2-3页作品一幅,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2、试写一点对《孟特芳丹的回忆》一画的感悟。(五)学习活动小结:(1分钟)

第二课时

(一)简要回顾讲评前一课美术欣赏学生作业(由学生讲读)引入本课。

(二)活动三:讨论与解释、作者的感情与艺术创造。

1、作者感情的体会(10分钟)欣赏作品(课本第4页,可作增补)。

将课本作品与内容相似的内容其它绘画作品作比较。

讨论解释:(1)为什么类似的内容,不同作者的作品,风格不同?

(2)课本作品分别体现出何种感情?

学生讨论,并试对比作出解释。

教师发言:感情因素对作品的影响,肯定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感情的解释的理解。

2、艺术创造的理解:(12分钟)研究问题:(1)艺术是什么?

(2)优秀美术作品是否就是客观形象的再现?为什么? 观赏一组自然形象图片,再与相似内容的绘画作品作比较。试找出艺术形象与自然形象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发言: 教师适当提示:

艺术形象源于生活,但比生活更高,更典型,这是艺术创造的特征。

再请学生联系作品数幅,谈谈对艺术创造的理解。(三)活动四:体验与评价、创作与审美

1、创作活动的体验:(10分钟)

通过观赏课本作品和增补作品思考:是否是作者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活动?

体会方法:

(1)学生亲自实践作品局部与体会感受。(2)教师师范作品局部加强感受。(3)请有绘画经验的学生谈感受。

2、审美体验与评价:(10分钟)

结合本单元内容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师生互谈感受: 作业要求:

选择作品一幅,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能力写感受,大胆发表见解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所表现的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教学难点: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师准备教具:课本所选作品图片、作品简介、画家生平简介 课堂学习:

1、引导阶段:美术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生动的艺术形象,不论是原始洞窟壁画中的野牛,还是神话传说中的人或神;不论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还是各种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大多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

2、欣赏与评述:

(1)、分别查找和收集课本所选的有关画家和作品的学习资料,进行阅读和摘录。

(2)、选择数幅作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3、作品简介:

《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公元前15000-前12000年,西班牙,作品发现于1879年,这些画是先勾线后涂色,以赭红与黑色为主,所画的各种动物形象非常写实而传神。画中野牛挺起双角,有着厚厚的胸脯,坚实的背部,细瘦的腿似乎在抖动,非常生动的表现了野牛的生命活力与威严气势。

《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波提切利,波提切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他运用15世纪的新画法,改变了中世纪绘画的装饰风格,创造出一种富于线条韵律、严谨精致的绘画风格,所作宗教画及神话题材的寓意画大都富有诗意和生活气息。

《红寥白鹅图》(北宋)赵佶,赵佶,北宋皇帝(徽宗),书画家。绘画重视写生,工笔花鸟,以精工逼真著称。本作品画风精致严谨,章法布局十分考究,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和审美意境。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范宽画山水师法自然,笔法雄健,开创当时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之一。本画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描绘峻峰大岭,飞瀑云腾,山顶林木茂盛,山凹寺宇隐现,全图气势十分雄伟壮观。此图用笔雄健浑成,墨法厚重,深得“山之骨法”。

《群虾》(现代)齐白石,湖南湘潭人,出身贫苦,当过木匠,工余时自学绘画。27岁拜师学书画,继而学诗、篆刻。60岁后定居北京,艺术也日趋成熟。他突出的贡献是将质朴天真的劳动人民的情感与传统的文人画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他的绘画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虾是齐白石喜爱的题材之一,精确的体态,透明的身躯,以及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都被表现的栩栩如生。之所以能达到这种境界,和他长期观察、摸索以及数度的艺术提炼、简化的工夫不可分,所以他才在画上有“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的题记。

4、资料交流:

把收集的资料按小组总结,每组派一名代表把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大家。

5、分析与研究:

(1)所举作品中哪些形象属于有生命的物种形象?(2)这些物种正处于哪种生命活动之中?(3)哪些是与物种生命活相关的自然形象?

(4)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条件有什么依存关系? 小组交流,派代表总结发言

6、讨论与解释:

结合所选作品进行探究性的讨论与解释:(1)美术家是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去表现生命与关注自然的?

(2)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不是表现了自然法则下的生命活动和审美情趣?

7、体验与评价:

(1)美术家的艺术创作是不是一种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命活动?

(2)你能不能体会到,对审美对象——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是丰富自身审美经验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

一、单元目标

(1)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感受春天,理解春天,加深对第一单元内容的理解。

(2)通过观赏,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进行大胆的想象,构思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学习有关造型与色彩的技能技巧与表现形式,并用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去表现春天。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春天的畅想属于造型表现的领域,要塑造好某个对象应根植于对表现对象很好的理解。所以我按这样的思路来设计这个单元的内容:理解、感受春天(畅想)—表现春天(表现什么)—怎样表现(表现方法)—完成作品。这个单元选了很多描绘春天的画面来帮助学生了解春天。其中有古今中外画家的绘画作品,又有描绘春天的摄影作品、雕塑作品,还有学生的佳作。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从其他途径例如音乐,影像资料等方面去帮助学生感受春天,感受生命和自然,从而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大胆表现。在表现时先引导学生很好地设计表现内容,然后教给他们相应的技能技巧和表现形式。关于技能技巧我们可以这些作品中获得,让学生分析,老师再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此外,在这单元内容上承接上个单元很好地体现了上个单元的主题。

所以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应围绕春天这个主题,组织引导学生更好的去感受生命与自然之间和谐交融的关系,体会画者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关系以及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并且能在画中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理解、感受春天,加深对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关系的理解。

(2)有关造型知识、色彩知识。

(3)用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去表现春天。

难点:色彩方面知识,怎样用色彩表现春天。特别是利用色彩和抽象的表现形式相结合来表现春天。

四、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感受春光,了解春天。通过书本资料及学生自行收集的各项有关春天的资料来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很好地了解被画对象,引起想画春天的冲动。最后介绍自己的创作设想。

第二课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份课时。第一课时讲解色彩基本原理及春天色彩的主要特点,学习用色彩表现春天,可在上堂课设想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讲解造型的有关知识,造型和色彩在作品中的地位及表现形式和创作形式。用学过的知识继续完善自己的创作草稿。第三课春天的畅想一课时,这课以学生练习为主,用前阶段学过的知识完成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展示作品,相互欣赏点评。

春天的畅想──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

一、教 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二、教学课时:二课时

三、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四、学生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知识面已有所拓展,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技能技巧表现能力。通过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学习,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自然之美,认识到了表现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已经成为了艺术家普遍的永恒主题。本课主题是围绕春天展开畅想,同时也是对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的认识与体会。在这样的主题中,学生们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如:过春节、迎新春、春游、植树等,在其它学科中也学过许多有关春的诗词、散文、春联、歌舞、音曲等等,每个学生从这些经历中所获得的和要释放的是不同的感想与收获,对春天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领会与理解。但大多数学生知识形成了抽象思维,还不能把这些对春天的感受与文学、音乐作品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春天的形式与手法也较为单一,在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时,往往知识一翻而过,很少去思考、体会其中的意境和传达的信息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五、教学理念

基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考虑,本课教学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尽可能地使课堂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主体性。课堂设计以师生双边活动和自我感悟、发现为主,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和合作交流提供机会,尊重每位学生的感受,赞赏每位学生欣赏作品时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他们创设一个能够抒发自己对春天、生活、大自然无限热爱的舞台。

本课教学充分借助和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结合、借鉴大量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图片、flash动画、文学、音乐作品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延伸、拓宽和重组,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贴近生活、富有趣味。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参加探索发现,从而体验过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享受快乐。

六、教材分析

《春天的畅想》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单元,是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延续与拓展,同时也是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的开始与铺垫。本单元共分二个教学活动,《感受春光了解春天》为活动一,又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通过让学生看、听、想、赛等教学活动,对美术作品自主欣赏学习,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并结合自身感受和收集的资料积极参与“赛诗会”,既能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作出自己的评述,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表达能力,为下节课的创作打好基础。第二课时,让学生在了解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后,继续“赛歌”、“赛成语”、“赛散文”,运用大胆的想象和联想,进行构思创作,培养学生绘面创作的表现能力,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与热爱,激发学生描绘美好春天的欲望。

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和联想,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同时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绘画创作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意识,感受成功的体验。

八、教学重点: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间的关系。

九、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以讨论与合作、比赛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通过对艺术家的作品与审美价值的了解、探究和体验,理解不同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十、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音像资料、图片、音乐)

2.网站信息: 3.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课,在课前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等途径收集、摘录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与诗词;中外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摄影图片及歌曲等。

十一、教学方式

1.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比赛、交流)

2.第二课时:造型与表现(欣赏、比赛、联想、构思、起稿、展示)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师:燕子报喜,青蛙鸣春,不经意间,当我们看到一簇新绿,春天已经悄然而至。春天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的季节,更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季节。浩浩的春风,濛濛的春雨,一起掀开了春天的帷幕,无限的春色一起涌向大地。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荒芜苍凉的土地因春风的吹拂而有了绿意,无数弱小的生命在春风中破土而出,百草吐绿,百花争艳,百鸟欢鸣。春为岁首,它孕育着生机,萌生着希望。下面,让我们首先伴随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一起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吧!(板书课题)

课件展示:散文《春》的朗诵录音、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 2.分组讨论,阐述春天的特点与美感: 问题(1):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的信息?春天到了,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生(1):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春柳叶绿、百花盛开„„ 生(2):春游、写生、植树„„

问题(2):能否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春天的感受?

生(1):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暖,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

生(2):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妆师,把花草树木、峰峦田野,都装点得生机盎然,莲蓬勃勃。

问题(3):结合课件和自己收集中的诗歌、图片、音乐谈谈春天给人一种怎样的美感?

生(1):春天嫩绿的小草清新可爱。树上的桃花像火、杏花像霞、梨花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星星、像眼睛,层次分明,参差错落,给人一中轻盈、舒适、均称、和谐的美。

生(2):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蝴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乐而舒畅,给人一种愉悦的美。

生(3):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美。

生(4):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与遐想,给人一种意境之美。

3.探究、分析春天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形式 问题(1):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祥和的春节,在一年一度传统的春节中,有哪些风俗习惯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课件展示:春节时的民俗、生活图片、民乐合奏《春节序曲》 问题(2):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时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呢?春天象征着什么呢?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风俗习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们总是把春天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用春天来比喻新的开始和美好的青春。比如形容新生事物蓬勃萌发为“雨后春笋”,形容医道高明为“妙手回春”;用“春风化雨”、“如沐春风”来称颂师长或长辈的谆谆教诲;用“春晖”来比喻母爱的温暖、光明、博大、无私„„

问题(3):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生:春联、绘画、音乐、雕塑、歌曲„„(二)发展认知阶段

1.欣赏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及其相互关系: A、欣赏国画《春》(现代)王成喜

课件展示:摄影《梅花》与国画《梅花》、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的书法与朗诵录音。

师:“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通过对比以上两组图片,谈谈画家为什么要用梅花来表现春天,传递春的信息?是怎样把自然美和生命活动联系起来的? 生:梅花是春天的使者,有不畏严寒的精神值得赞颂,画家通过颂红梅傲雪迎春的高尚品格和画梅花来赞美人的品格,把这种生命具有的精神用自然物表现出来,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师:“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一探春光。其它的百花也不甘示弱纷纷赶来向春姑娘报道。大自然为我们创造的春天可以说是个百花园,生机盎然。大家现在可以一边欣赏一组花卉图片一边构思:如果让你们用这些花卉为题材表现春天,你准备怎样表现呢?

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天花卉的摄影图片和门德尔松的钢琴曲《春之歌》

板书: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

B、课件展示:摄影风景图片《漓江》与画家白雪石几幅国画作品《漓江春》、《漓江春早》等

问题:同样是表现桂林山水的题材,自然美与艺术美有何不同?什么是艺术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又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板书:艺术美──艺术作品呈现的美。二者关系──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

2.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的不同特色和特点: A、欣赏墨彩画《溪》和国画《初春》

课件展示:摄影图片《春柳》与国画《溪》、《初春》、童声音乐《春》 师:“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冬雪消融,小溪潺流,碧绿清澈,在微风的吹拂下漾起道道波纹,嫩柳生机萌动,这一切都传递着春的消息。湖滨春柳吐绿,鱼民在美好的春光里忙忙碌碌,鱼舟来来往往,一片繁荣景象。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呀!今天,同学们也是有备而来,收集了不少有关春天的诗词,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几轮以“春”为主题的“赛诗会”,抒发一下自己对春天的感受!现在进行第一轮,主题为“春柳”。

备课资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树春风干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师:具象表现与意象表现各有什么特点? B、欣赏国画《梅石溪凫图》(宋)马远

课件展示:Flash动画《梅石溪凫图》、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朗诵录音和解析

教学设计:Flash动画演示梅花怒放、群鸭戏水场景,点击梅花、群鸭局部放大,对比摄影梅花、鸭子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感受文学与艺术不同的特点。

课件展示:一组自然界蜂蝶、小鸟、昆虫迎春、闹春的摄影图片和音乐《鸟鸣》、女生合唱《春游》(第二轮赛诗主题“春趣”)备课资料:双飞燕子几时同?夹岸桃花蘸水开。/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C、欣赏国画《春雨江南图》(现代)李可染

师:每逢看到春雨,农民伯伯总是说:“春雨贵如油”!我们要说,春雨美如画!在不知不觉中,春雨染红了桃杏,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苗!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极富诗意的世界!而江南的雨景,无论是在画家的画中,还是在诗人的笔下,都别有一番情趣,意境深邃幽远。宛如苏轼《望江南》词意“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写照。现在,我们进行第三轮赛诗,主题为“春雨”“江南”。

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雨的摄影图片、杜甫《春夜喜雨》朗诵录音和背景音乐《春游》

备课资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两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春来阶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

D、欣赏雕塑《春风》(现代)张德峰

课件展示:雕塑《春风》、音乐《望春风》、艾青散文《春姑娘》的朗诵录音

师:散文中描写的“春风”与雕塑《春风》表现的春风有何不同? 生:散文是以“春风”写“春风”,雕塑《春风》则是将无形春风、春天有形化、具体化,刻画成三位青春少女,像春姑娘一样飘然而至,似乎看得见、摸得着,但也同样充满了美妙的诗意感受。下面,我们进行最后一轮赛诗,主题就是“春风”。

备课资料: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小楼一夜听春风,深巷明朝卖杏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有哪些不同特色和特点? 生:造型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具有视觉感受,文学作品只是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但两者都具有意境,能够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表现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

3.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欧美风景画表现春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特点: 课件展示:油画《花开的果园》(法国)毕沙罗、油画《白桦林》(俄罗斯)列维坦和国画《游春图》(隋)展子虔、国画《早春图》(北宋)郭熙

问题(1):油画《花开的果园》是通过什么形式、描绘什么来表现春天的?主要借画来赞美什么?

问题(2):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欧美风景画在表现春天时,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特点?

4.造型表现与色彩表现春天的不同特点:

课件展示: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爵士乐》和春天色彩构成 师:画丽的色彩是如何呈现出来的?

教学设计:分析春天的色彩,通过运用春天的色块置换,将《百老汇爵士乐》演变成春的乐章。

(三)结束延趣、课堂小结阶段

师:在课的最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聆听来自春天的声音,让我们用心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课件展示: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或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 课后作业:继续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成语、散文、歌曲等素材,并结合自身感受和收集的素材进行创作构思。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课件展示:Flash动画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第一乐章(二)发展认知阶段

师:在上节课,同学们举行了“赛诗会”,可以说是如火如荼,异彩纷呈,每组同学都发挥的相当出色。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比赛,希望能够让大家尽显风采,一决高低。主题只有一个字“春”。

1.赛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北国之春》、《渴望春天》、《春水流》、《春去春又回》、《春夏秋冬》、《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春泥》„„

2.赛成语:春风得意、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满面春风、妙手回春、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意盎然、春风拂面„„

3.赛春联:瑞雪染腊梅,白里透红一两点/和风拂杨柳,动中有静四五技

残雪逢春寒冰解/江山添翠芳草生草长莺飞春意闹/山欢水笑彩云归

寒就梅花传腊去/暖从燕子带春来朝旭放晴山亦笑/春风解冻水能音

春风得意挑花醉/时雨宜人柳色新春风送暖燕剪柳/飞雪迎春蝶恋花 春风吹过阳光绿/山曲唱来稻谷香碧海金波朝旭日/春风银网耀朱鳞

点点轻舟腾巨浪/陈陈渔歌卷春风人面如花朵朵笑/春风似洒陈陈香

山在绽蕾朵朵美/春笋出土节节高渔歌唱平千倾浪/螺号唤醒万字春

千峰苍翠吐春意/万亩碧波浴朝晖青春有限宜珍惜/事业无穷务奋勤

4.赛散文:《春的消息》

是微微南来的风?是小溪淌过冰凌?是田野消融的残雪?是窗外鸟儿的啼鸣?春,悄然而至,柳树的腰柔了,泥土的背松了,阳坡的脸暖了,草儿的叶绿了„„

(三)认知巩固阶段

l.课件展示:一组画家描绘的有关春天的作品背景音乐《湖上春来水沉碧》

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收集的素材,尝试根据“比赛”中的一首诗、一篇散文、一句成语、一对春联以及一首乐曲画出春的意境。3.作业要求:只画初稿,不上色彩,重在构思、构图;可以分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课件展示:图片集锦和背景音乐《春野》

5.作业展评:请学生谈构思,讲创意,并与其他同学互评,交流感受,共同进步。

(四)课堂小结阶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感受了春光,畅想了春天,同时也放飞了理想与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看!春天已经来了,春风已经吹遍了大自然的每个角落,无边无际的绿色生命都在春风中开始绽放,奏起了美妙动听的乐章。我们不仅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把握青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去追求、去创造。因为这是春天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只有这样,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更美好,未来才更辉煌。下课!

课后作业:预习下一课《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了解有关春天的色彩,收集有关春天的活动、色彩资料,完善构思、构图。

十二、课后反思 人教版《春天的畅想》内容亲切、自然,与大自然联系紧密,学生们普遍比较喜爱,也容易接受,而且在教学上非常注重学科整和,增添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为了顺利实施本课,教师除了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论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和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个人的修养水平。

1.本课教学通过借助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采用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运用大量表现春天的图片、音乐、文学作品和制作FLash动画创设情景,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领悟到表现春天的多种手法,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

2.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对比、讨论、比赛的形式,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让文学、音乐、民俗等多学科知识在本课中得到渗透,师生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延伸,感情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3.此外,适时、适宜、适合的对学生予以最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也相当重要。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会有闪光点,就看我们如何去挖掘、去点亮、去捕捉、唤醒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东西。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然而然地将心中所想的最美好的感觉通过情感流露出来,才会在课堂上不时进出精彩的发言,展现出可爱的动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本课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而且特别关注学生在欣赏、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身欣赏水平、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同学间的情感也能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

一、教 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学习领域:研讨与实践

四、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基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考虑,本课教学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尽可能地使课堂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主体性。本课主题是围绕春天展开畅想和色彩基本知识的学习,通过让学生看、听、想、赛、练等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对春天的认识和了解色彩基本知识,激发学生描绘美好春天的欲望。

五、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认识三原色、三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的色彩特征和关系。

2、能够了解和感受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提高学生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3、从色彩特性寻找春天的主要色彩,运用抽象色彩练习的形式体会色彩,特别是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六、教材分析:

1、本课重点:学习相关的色彩知识,了解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所产生的色彩效果。从色彩特性寻找春天的主要色彩。

2、本课重点:运用色彩造型为主表现春天,表达自己的感受,完善自己的创作构思。

七、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表达春天的图片,以色彩为主表现春天的造型艺术作品,能够演示色彩知识的资料

学生:画笔、水、水彩或水粉颜料、稿纸、收集相关材料

八、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设教学情境,导入课题。

1、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来聆听下面的声音。(播放春天的信息的音乐)然后提问:

(1)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2)作者是用什么形式表示春天的?

2、再请同学们朗读下面的诗句。(出示有关春天的诗句)然后提问:(1)这些作者又是用什么形式表达春天?

(2)同学们,想一想,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一下春天?(音乐、诗歌、舞蹈、美术等)

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美术中的绘画形式来表现春天。而画画离不开色彩,我们先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

(二)发展阶段 色彩的基本知识

1、光与色的关系,A、有光才有色,无光便无色。例如: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清任何颜色。B、不同的光线可使同一事物呈现不同颜色。

例如:同样的景物早、中、晚的不同光线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C、相同的光线可使相同颜色但不同质感的事物呈现不同。颜色。

例如:同样是绿色的玻璃、金属、木板、瓷器等物品在阳光下会呈现不同的绿色。

2、色彩的三要素

A、色相——也就是色彩的样貌, 每种色彩的名称即是色彩的色相。B、明度——即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有黑、白、灰之分。

C、纯度——即色彩的纯净程度。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纯度越低色彩越灰暗。

3、三原色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是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4、间色和原色之间相混调配。

布置学生尝试原色之间相混调配,同时提出问题——调配后的色彩变化?理解原色调配的色相环。

5、尝试色相与色相之间的对比。

对比色——色相性质相反,光度明暗悬殊的两种颜色。A、明度对比。B、纯度对比。C、最强对比——互补色。

6、相邻色——在色相环中邻近的色相。利用色相环学习认识相邻色。

(三)认识巩固阶段、从色彩特性的角度比较春天的主要色彩与夏、秋、冬主要色彩的不同特点。

2、欣赏:运用造型为主表现春天和以运用色彩为主表现春天的不同观察角度。

3、欣赏、讲解:抽象艺术作品与色彩的关系。

(四)作业

回想一下你们所经历过的、见过的、学习过的春天有那些主要色彩,结合今天所学的色彩知识。请大家把它填在格子里!注意事项:

1、选择你需要的色彩,讨论色彩调配。

2、要放开大胆地作画,注意安全和环境卫生。

(五)展示评价

1、结合学生练习讲解色彩运用方面的优缺点。

2、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修改练习,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六)课堂小结

春是四季之首,是生命的开始,是一年中最美的一个季节。就如现在的同学们,你们在也是一个春天——生命的春天。所不同的是:自然界的春天可以循环再来,而生命中的春天却只有一次。希望同学们能象欣赏美好的春天一样珍视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不让她虚度。同时也能象爱惜自己的春天一样去爱惜大自然中的春天,爱惜春天中的每一个生命。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充满希望的季节。同学们正值人生的春天,希望的春天,请同学们好好把握,创造属于自己的春天。

(七)课后拓展

1、结合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和练习,修改自己的创作搞

2、根据已修改的创作搞收集新的素材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

一、色彩的基本知识

1、光与色的关系

2、色彩的三要素

3、三原色

4、间色和原色之间相混调配。

5、尝试色相与色相之间的对比。

6、相邻色、从色彩特性的角度比较春天的主要色彩与夏、秋、冬主要色彩的不同特点。

8、欣赏:运用造型为主表现春天和以运用色彩为主表现春天的不同观察角度。

9、欣赏、讲解:抽象艺术作品与色彩的关系

二、用春天的主要色彩填充图

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

课题:感受春光了春天 课时:1课时 领域:造型、表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作品欣赏与评析,理解自然美艺术美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畅想春天,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并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评析不同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的不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热爱。并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美、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学生能以讨论与合作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描与春天的图片资料、与春天相关的录音带。板书设计纸条。

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笔、草稿纸。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分组竞赛法。

五.教学流程设计:

1、组织教学:按常规。

2、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

1、设教学情境,导入课题。

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来聆听下面的声音。(播放有关于春天的信息声音及音乐的录音)然后提问:(1)同学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2)判断这些声音应该是哪个季节的声音并说出理由。采取学生自由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根据学生回答导入课题。

(设计目的:用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声音再分析回答问题的方式导入课题,可以在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2、刚才我们聆听了春的声音,现在让我们走下座位,把目光投向窗外,亲眼去看一看春天,观察哪些征候或现象传达了春的信息。(学生观察)(设计目的:让学生走下座位观察,可以通过适当的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竞赛。以组为单位用语言去描绘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用学生的掌声作标准评出优胜组。

(设计目的:通过竞争式的语言描绘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分组竞赛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的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二)发展阶段:

1、布置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作品进行赏析,同时将问题布置到各组,要求根据赏析集体讨论后回答。

(1)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2)结合作品回答不同的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有什么不同?

(3)运用大胆的想象和联想,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4)通过学习,总结自然美、艺术美的不同与联系。

肯定学生的回答与表现。讲解自然美与艺术美。(板书自然美与艺术美)。(设计目的:让学生独立赏析作品,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示此图片(见板书设计),命名为《春》。要求学生大胆的联想,用颜色填充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春的颜色。填充好后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做以适当的讲解说明。(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在学生练习中将有关的色彩知识进行简要讲解)

(设计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堂小结:

春是四季之首,是生命的开始,是一年中最美的一个季节。就如现在的同学们,你们在也是一个春天——生命的春天。所不同的是:自然界的春天可以循环再来,而生命中的春天却只有一次。希望同学们能象欣赏美好的春天一样珍视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不让她虚度。同时也能象爱惜自己的春天一样去爱惜大自然中的春天,爱惜春天中的每一个生命。

(四)课后拓展:

布置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绘画春天收集素材。课后回忆:

课题:春天的畅想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春天的景色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运用绘画、剪纸、书法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方法。

3.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重点,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景象及对以春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赏评。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表现春天。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学具准备:绘画工具,书法工具等。教学步骤

一、导言

引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学生观看电脑画面,感受春天。

2.学生叙述春天的景象,概括春天的景象特点。

3.赏评表现春天的作品: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评述,教师点评。(1)颐和园之春(2)放飞我们的理想(3)放飞(4)春天的早晨(5)郊原之春

4.学生分组讨论;你能用什么形式表现你心中的春天? 5.学生表演:

(1)用诗歌诵春天(2)用舞蹈表现春天(3)用歌曲歌唱春天(4)用对联书写春天(5)用画笔描绘春天

三、学生作业

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春天。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作业展示 1.选优秀作业:(1)学生自评(2)学生互评(3)教师点评

2.同桌之间互评作业等形式。

五、教师总结,教师总评本课活动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进行思想教育。

第二课时,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和构图练习认识,认识造型与色彩在造型艺术作品中的地位。

2.重点学习相关色彩知识,了解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所产生的色彩效果。

3.运用抽象色彩练习的形式体会色彩,特别是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课堂学习:

一、复习旧课

选出上节课的课后作业中描写春天丰富多彩的色彩的作品进行朗读展示,了解学生用文字描述的春天的色彩印象。

二、讲解色彩知识

色彩的存在形式: 有光就有色彩,无光就无色——光的重要性。1.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混合出全部色彩,而自身不能被别的色彩混合成的三种色。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2.间色:又称二次色,由两种原色相混而成。颜料的间色是:红+蓝――紫。紫和黄为补色关系。蓝+黄――绿。绿和红为补色关系。红+黄――橙。橙和蓝为补色关系。补色关系,等等。

4.相邻色:在色相环中邻近的色相,叫相邻色,也叫类似色。

三、分析作品的构图和构思

构思与构图:指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及其诉诸形式的活动。构思包括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取舍,创作意念的酝酿和确定,题材的选取和提炼,另外,还包括了对表现形式的选择,以及对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的预想。构图在美术创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的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构图是艺术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

四、作业:参照课本学习色彩构成 对比色关系 相邻色关系 补色关系

第三课时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

导入新课 :用上节课学习的色彩知识和构思与构图知识将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试着进行构图

一、讲解相应的造型艺术技能技巧知识

彩色铅笔的特点:色彩清淡 油画棒的特点:色彩鲜艳 彩色水笔的特点 :构线效果较好

一、步骤分析

1.确定要画哪一种画(国画,装饰画,风景画等)。2.用铅笔在画纸上画出草图。

3.注意主体物体在画面上的位置,所占比例关系等。4.主体色彩的确定(暖色调为主或冷色调为主)。

二、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4.引导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针对书上的色彩组合,进行小组讨论。

(2)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用了哪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

2.感受与想象。

(1)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讨论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都是春天景象的代表,是春天的象征。

(2)看: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3.思考与表现。(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看书上的色彩组合,或以课件展示色彩,让学生自由选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2)课件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尝试表现:按自己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如:用哪些主要颜色来表现春天?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

4.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

6.作业展示,互评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的作业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

(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7.课后延伸。

(1)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里欣赏美丽的春天。春天的色彩 教材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万树萌绿、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人们穿上轻便漂亮的春装,迎着温馨的春风领略着生机勃勃的春意。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去观察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了解和感受春天的色彩美。本课旨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天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情趣,学生乐学,兴趣浓厚。

设计理念:

1.课程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音乐、文学、舞蹈、自然及朗诵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2.在指导学生用春天的色彩表达自己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从发现美、表现美到创造美和追求美的能力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课堂设计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造型表现带来的乐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愉悦性、审美性。

4.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和多极性,以鼓励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能够了解和感受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2)情感性目标:感受利用各种媒材,大胆表现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别能力。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和记忆色彩,能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

教学资源:

(1)教师:电脑设备、各种颜色彩纸、工具材料、板刷。

(2)学生:彩笔、各色彩纸、水粉色、有关春天色彩的图片材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看一看)

⑴教师说: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你可以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春天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原有的自然界的体验产生回忆 启发学生的想象)⑵教师说: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教师用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

(3)教师说: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观察、体验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建立在民主、自由与浓厚兴趣的学习氛围中是对生活回忆的推进,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并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二、主动交流,启思联想,(想一想)

(1)教师说: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一下春天。(教师启发学生除了绘画方法还可以通过音乐、诗歌、舞蹈等多种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春天,体现学科的综合性,让学生体验、感受艺术表现的多元性。)

(2)教师:可以用你的歌声唱出来,也可以把自己听到的有关春天的故事讲给大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它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这一环节是对学生体验、理解、感悟后的一个检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感受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三、观察联想,合作探究。(说一说)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春天景色的画面,(新疆自然风光)并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教师说:你发现春天都有哪些色彩,主要是以什么颜色为主?(通过观察,学生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讨论、探究春天的色彩)

2.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有粉红色、桃红色、黄色、绿色、湖蓝色等,主要以绿色为主。教师用色块粘贴在黑板上。)

3.教师出示课题:春天的色彩

四、欣赏感受,拓展思维(赏一赏)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用不同方法表现的春天的色彩。

(1)展示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现的春天的画面。你感觉它像什么?(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绘画作品中“线”的艺术魅力,)

(2)展示用不同形状的点,表现的春天的色彩。你看到了什么?猜猜看,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绘画作品中“点”的艺术魅力,了解其表现方法,还可以用我们的双手来做画。)

(3)展示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块,表现的春天的画面。你能想到什么,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绘画作品中“面”的艺术魅力,了解其表现方法,用排刷画出来的色块。)

2.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绘画作品中点、线、面是美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有了它们,我们的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想一想,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春天的色彩。(让学生讨论,怎样利用现在课桌上的材料来表现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想到的方法。(教师给予随机性评价,以鼓励为主。)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不同表现方法呈现出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中基本元素的感受、认识与理解,进而能够主动进行探索、创新。

五、愉快表现,合作做画。(画一画)

1.教师:今天,我们四人小组共同合作,根据你们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创新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教师随机展示有闪光点,有创新的作业,对能共同参与,愉快表现的小组进行表扬)

六、成功展示,教学评价。(评一评)

1.学生展示作业,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以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为主。)

2.教师说: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的画面最美丽。

(1)你认为他们的画哪里最有意思,为什么?

(2)你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吗?(3)你们喜欢自己的作品吗?(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成功展示自我,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七、课堂延伸,集体参与。(动一动)

1.教师说: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用这张绘有春天颜色的纸做什么呢?(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教师并用绘有春天颜色的纸剪成漂亮的拉画,装扮自己。)

2.学生共同合作用春天的色彩来装扮同学,并展示给大家看!(体会个人和集体力量,享受成功的喜悦。)

3.教师放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学生伴随着音乐自由律动。

4.教师:大自然给予我们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她呢?(渗透保护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这一大段,设计分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并与他人主动参与、共同合作,有助于突破重难点。并将思想教育巧妙渗透,激发学生们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评价:主要采取互评、自评,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

1.对造型表现活动是否感兴趣,并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2.能否把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大胆地表达出来。

3.能否说出春天的色彩有哪些,与他人共同合作,用春天的色彩表现出春天的特点。

4.能否用春天的色彩把自己或同学装扮起来,并能感受到成

《春天的畅想》

一 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借助大自然赋予春的气息,调动学生内心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教材是作为出发点,作为素材来呈现的。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开发,丰富,使用教材。如:注重学科整合。以播放影视资料春天的生活景色为课堂引入,引发学生的生活情感和体验;而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们享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文学作品的朗诵,又让学生们领悟到春天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以“欣赏、启发——联想、情感输入——交流——拓展”为展开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式。(1)通过直观欣赏展开艺术思维,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等交流方式获取更多的艺术营养。(2)提供表现参与的机会,创设展开丰富联想的空间,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

二 学习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这一时期的知识面更为扩展,思维由童话式幻想转向理性、科学的幻想和想象。教材“春天的畅想”主要围绕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和不同表现方式而展开。在这样的题材中,学生的许多生活经验和个人情感及爱好都能释放出来,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感想和收获,个人情感也得到升华。因此,以这种教材内容编排作为培养学生美好情感,使之获得再创造能力的载体,恰当且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 第一单元 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4 08:16:48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文章由<免费教育文稿网>收集。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单元总目标:

1、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以及人类对生命活力的向往、热爱和艺术表现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3、通过对作品的研讨与解释,使学生初步懂得,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4、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涵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 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学生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除了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情外,还应让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传闻轶事进行综合探索,在此基础上联系其他学科(音乐、文学、影视等)进行综合探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这一理论去欣赏美术作品。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本里的美术作品,创设气氛,触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欣赏的是一些中外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的风格丰富多样,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足迹,凝聚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美的追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新课学习。

师:艺术是否包括美术?在自然界里,是先有艺术,还是先有生命?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否有生命?

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了解艺术是否有生命,就得从远古时代的艺术作品去欣赏。在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距今一万多年前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教师展示课件《野牛》,让学生欣赏作品中的形象。)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解这幅作品的创作年代及发现过程,然后让学生对作品的情节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原始人为什么要在墙壁上画一头健壮的野牛?野牛是否有生命力?

学生进行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讨论明确:健壮的野牛富于生命力,原始人在洞窟中进行艺术活动有着更为严肃的目的,这种活动是一种祈求狩猎串收的“仪式”,他们相信画在洞窟壁上的野牛有一天会变成活的猎获品,或者希望下一次行猎的时候会取得成功。

教师展示课件《稷神崇拜图》,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始人要在岩石上刻上植物人面形?原始人刻的植物人面形是否有生命?

讨论后得出结论:山水画——寄物抒情,物我合一;风景画——借助色彩揭示主观世界。

4、展示课件,依次欣赏中国花鸟画《玉兰黄鹂》、《群虾》《雨点》,看看作者如何通过花鸟画作品,把生命与自然融合起来。教师简单介绍花鸟画和“工笔”、“写意”两种绘画形式。让学生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讨论:花鸟画表现的对象是否有生命?是否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为什么?花鸟画的特点是什么?画家通过什么方法使自然与生命和谐交融?

5、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家的艺术创作是不是一种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命活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是丰富自身审美经验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6、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画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人到自然中,把自己的感受与自然联系起来,就会使生命与自然和谐相融。教师小结:通过以上作品的欣赏,大家明白了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的审美对象,生命与自然通过审美创造和欣赏达到和谐统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是艺术家永恒关注的主题。

五、课后拓展。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认识,从网上查找资料,谈谈如何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如何保护生命?为什么说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是艺术家普遍关注的主题?

教学反思

本课需要教师在理论上的引导和讲解比较多,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点进行高度的概括,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为了能让学生很快地接受这些复杂的理论,我首先以多媒体课件播放世界名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接着以人类童年时代和中世纪的艺术作品进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原始人从事艺术活动的真正目的,引起了学生对原始艺术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原始艺术表现的对象进行审美体验。中世纪的艺术是借神话题材赞美人的生命,洋溢着浓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必须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在讲解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深入讨论,从而明白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进行艺术创作也离不开自然的道理。让学生体验感悟生命与自然在美术作品里是怎样和谐相融的,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围绕课本中提出的问题主动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领悟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的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拓展教学的内容。例如,让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出如何保护自然与生命的问题。同时,力争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探索,拓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讨论后得出结论:山水画——寄物抒情,物我合一;风景画——借助色彩揭示主观世界。

4、展示课件,依次欣赏中国花鸟画《玉兰黄鹂》、《群虾》《雨点》,看看作者如何通过花鸟画作品,把生命与自然融合起来。教师简单介绍花鸟画和“工笔”、“写意”两种绘画形式。让学生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讨论:花鸟画表现的对象是否有生命?是否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为什么?花鸟画的特点是什么?画家通过什么方法使自然与生命和谐交融?

5、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家的艺术创作是不是一种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命活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是丰富自身审美经验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6、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画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人到自然中,把自己的感受与自然联系起来,就会使生命与自然和谐相融。教师小结:通过以上作品的欣赏,大家明白了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的审美对象,生命与自然通过审美创造和欣赏达到和谐统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是艺术家永恒关注的主题。

五、课后拓展。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认识,从网上查找资料,谈谈如何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如何保护生命?为什么说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是艺术家普遍关注的主题?

教学反思

本课需要教师在理论上的引导和讲解比较多,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点进行高度的概括,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为了能让学生很快地接受这些复杂的理论,我首先以多媒体课件播放世界名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接着以人类童年时代和中世纪的艺术作品进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原始人从事艺术活动的真正目的,引起了学生对原始艺术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原始艺术表现的对象进行审美体验。中世纪的艺术是借神话题材赞美人的生命,洋溢着浓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必须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在讲解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深入讨论,从而明白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进行艺术创作也离不开自然的道理。让学生体验感悟生命与自然在美术作品里是怎样和谐相融的,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围绕课本中提出的问题主动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领悟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的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拓展教学的内容。例如,让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出如何保护自然与生命的问题。同时,力争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探索,拓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第三篇: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一、盛唐女性的生活

捣练图

第1 课时

第1周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 2课时

第2周

三、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3课时

第3周

四、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4 课时

第4 周

五、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5课时

第5 周

六、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6 课时

第6 周

七、单色版画

第 7 课时

第 7 周

八、单色版画

第 8 课时

第 8 周

九、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第 9 课时

第 9 周

十、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第10课时

第10周

十一、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第11课时

第11周

十二、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第12课时

第12周

十三、策划出游活动

第13课时

第13周

十四、策划出游活动

(二)第14课时

第14周十五、旗帜与标志

第15课时

第15周

十六、帽子和文化衫

第16课时

第16周十七、袋和包

第17课时

第17周

十八、出游活动综合展示

第18课时

第18周 课

第课时

第 1 周星期 一

月日

课题

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教学 目的 认知目标: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比等手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西方绘画的体现出的不同的审美特征。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人们的审美观具有时代性。环保目标:通过对唐代仕女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历史、文化特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问 教

法:比较、学生自主学习【组织教学】组织纪律,稳定情绪。新学期的开场白。【引入新课】从哪一段历史开始用到了照片?(明清时期,注:照相技术产生于18世纪)。那么在此之前,你们的教材都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当时的历史场景的呢?(绘画形式)在照相技术还没有发明之前,绘画成为记载历史的主要方式。而这当中,又以人物画发展得最早,可追溯到史前的岩画和陶绘。那么,人物画发展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成熟了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的第一面,看看这件作品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人物?猜猜她们都在做什么?(学生发言)【讲授新课】

一、作品的时代和背景 作品创作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张萱,是盛唐时期的著名画家。盛唐时期: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1.<提问>作者所处时代和作品表现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2.那个时代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跟现在有什么区别?应该怎样加强人民的环保意识?

二、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作品的内容:此画描绘的是宫中妇女制作丝绢的劳动场面。“练”是丝织品的一种。练织时质硬,必须煮过、漂白,再用杵捣,才能柔软洁白。作品中总共有十二个人物,或长或幼,或站或坐,神情姿态各异。作品根据劳动工序分为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分别描绘三个场面的人物动作和神态。作品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分析作品中运用到的造型语言及其特点 主要的 艺术语言 线条 色彩

点 简洁、有力、细致 艳丽、鲜明、准确

三、作品的艺术特点

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盛唐时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艺术语言 线条简洁有力,色彩艳丽鲜明

人物形象 体态丰满,姿势优雅,服装华丽

作品内容 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妇女

四、盛唐时期的文化特点(学生自主学习部分)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盛唐时期的一些文化特点。比如: 服饰文化:盛唐女服——穿襦裙、披帛的妇女。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不时飘舞,十分美观。图中妇女为成年妇女,都穿短襦,肩上搭有披帛。从衣袖的窄小、襦腰的上系及襦裙的纹样来看,都是典型的盛唐样式。

审美标准:女子以胖为美。【课堂小结】课后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次重点

难点

次 重 点

重点

难点

作业 临摹捣练图局部

板 书 设 计 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1、分析作品《捣练图》,掌握盛唐时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2、把握盛唐时期的历史、文化艺术的特征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课时

第周星期 一

月日

课题

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 目的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环保目标: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欣赏

讨论 分析

分析

总结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 生活 ”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①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更加使人们联想到虾的生活环境—水,当今水资源的污染问题。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

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实例。

提示1:实例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曲、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

提示2:学生展示时,可出示实物,也可出示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还可进行语言或肢体上的表演

(五)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结合课件讲述名家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论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毛泽东

2、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3、映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六)结束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起享受美吧!

重点

次 重 点

重点

难点

作业 写一篇相关主题的小评论

板 书 设 计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课时

第 3 周星期 一

月日

课题 三: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象的表达

教学

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提高学生对立体形态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法,客观忠实的表达物体。

3、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视角或真实的感受描绘物体,使其手绘立体图象有个性且极具想象力。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展示

展示

(一)引入

教师提问:我们放眼望去,在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中,完全正对一个平面的机会多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我们见到的决大多数形体都不会正面对着你,它的各个部位离观察者都有远近之分。

(二)新授

1、教师展示一个正方形卡纸,让它正对大家,提问:这是什么形状?教师再将这张纸的上面望后倾斜,直至它成水平状态。并要求学生通过四幅连续的手绘线条图象将上述过程表达出来。展示部分学生练习,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

2、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一个平面到空间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我们显示生活中各种立体形都可以看成是平面形变化组合而来的。

课件展示各种图形要求学生把它们与构成它们的基本形连线。

3、立体图象表达有三种方法:

(1)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较为直观的真实地再现各种立体形体一般要符合透视规律。

透视变化在表达立体图象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近大远小。学生举生活中近大远小的实例1-2个。

展示一组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图象,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何异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空间中的立体形,如果有一组平行线条与我们记录对象的画面平行我们就把这一组平行线的方向看成是不变的,其它方向上的平行线好象都有指向远处的一点,我们把这种称为平行透视。

空间中的立体形,如果没有一组平行线与我们记录对象的画面平行各个方向上的平行线都指向各自在远处的消点。我们把这种透视称为成角透视。

(2)、结构分析的方法

展示一组工业产品图纸和结构素描照片,教师提问:这种表达立体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展示一组图片(包含儿童画、中国古代绘画和一些现代线描作品)要求学生尝试回答部分作品的作者是出于怎样的思考才这样画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以上图片中的作者能将自己的理解通过线条的形式表现出来,我相信我门大家面对一个立体形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也一定能大胆地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自己所面对的立体形象表达出来。

4、知识拓展:

翻一翻其他学科的课本,看看有哪些是利用手绘线条来表达立体形象的?这些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互相讨论。

次 重 点

重点

作业 选择一种立体图象的表达方法画一件物品

板 书 设 计 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象的表达 立体图象表达有三种方法:

(1)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2)、结构分析的方法(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4课时

第4 周星期 一

月日

课题 四: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象的表达

教学

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提高学生对立体形态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法,客观忠实的表达物体。

3、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视角或真实的感受描绘物体,使其手绘立体图象有个性且极具想象力。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讲评 提问

讲述

(一)引入

检查上节课作业完成情况

(二)复习

立体图象表达有三种方法:

(1)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较为直观的真实地再现各种立体形体一般要符合透视规律。

透视变化在表达立体图象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近大远小。

空间中的立体形,如果有一组平行线条与我们记录对象的画面平行我们就把这一组平行线的方向看成是不变的,其它方向上的平行线好象都有指向远处的一点,我们把这种称为平行透视。

空间中的立体形,如果没有一组平行线与我们记录对象的画面平行各个方向上的平行线都指向各自在远处的消点。我们把这种透视称为成角透视。

(2)、结构分析的方法

(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三)练习次重 点 重点

作业 选择一种立体图象的表达方法画一件物品

板 书 设 计 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象的表达 立体图象表达有三种方法:

(1)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2)、结构分析的方法(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课时

第 5 周星期 一

月日

课题 五: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教学 目的 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初步了解绘画过程中景物之间的层次关系,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罗丹语)。环保目标: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探讨

展示

写生

1、风景画欣赏导入。老师:同学们好,老师近日画了一张风景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学生(齐声):想。(老师展示风景画:画中都分远、中、近三种景)(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提问:古代的风景和现在的风景有什么区别?当今的环境都受到污染,还美吗?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2、师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间的表达。老师: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里边都有些什么,都在哪里?(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初步意识到三度空间中上下、左右、前后的表现形式。)(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学生:我也想画出这么美的画,可是我能行吗?(及类似的话)老师:当然能行!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但发现后还要想办法把它用我们的画笔描绘下来。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画出美丽的景色好吗? 学生(齐声):好。

3、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老师:那么,通过刚才的欣赏,谁说一下我们该如何描绘景物的上下、左右、远近呢?(学生开始分小组边议论边发言,各抒己见。)(接下来,教师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拿出来与全体学生共同进行探讨总结。)(各小组相互取长补短,一起完善物象空间表达的表达方法。)(最后,老师将探讨结果板书到黑板。同时,每种表达方法各拿出一幅作品让学生欣赏。)学生看作品,进一步系统的了解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

4、老师总结本科教学内容。老师:今天,大家的表现太棒了,我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边总结边板书,并给与一定的补充。进行小结。)室外课: 1、堂内传递本科目标,激发学生兴趣。老师:我们先来看几张画,看看画的都是哪里。(老师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学生(边欣赏边发言):太美了!(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学生(边议论边发言):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此时,学生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2、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老师组织、协调。(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3、课堂内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学生分组出示优秀作品,自我评析,共同欣赏。)(老师组织、协调并进行总结。)

十、教学反思: 校园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兴趣高涨,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绘画积极性高,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课堂教学,课课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具有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物形象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难点

次 重 点

重点

作业 风景写生

板 书 设 计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间

上下、左右—————二度空间

1、前后遮挡表现法

(大多数写生作品)前后、远近

2、平摆是表现法

(一些装饰画)

下边近、上边远

3、透视的表现法

(《最后的晚餐》)

近大远小

4、移动式的表现法

(《清明上河图》)

视域广阔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课时

第6周星期 一

17日

课题 六: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教学 目的 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初步了解绘画过程中景物之间的层次关系,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罗丹语)。环保目标: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评讲

1、讲评。检查上节课的作业,进行评讲

2、复习

总结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

室外课:

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老师组织、协调。

重点

作业 风景写生

板 书 设 计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7课时

第 7周星期 一

24日

课题 七:单色版画

教学 目的 ①了解凸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简单凸版画的制版与印刷的技法。②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出简单的单色凸版画作品。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欣赏

示范

提问

总结 一)检查分组情况,用品的准备情况;检查多媒体课件的播放 二)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王老师带了两幅画,大家喜欢吗?这是我最近画的,很想把它送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我这个想法能实现吗/大家等不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学生:复印出来。做成版画印出来。(略)我应该选用什么材料能既方便又快捷的制作版呢?学生:纸、吹塑纸...这个办法非常好,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现在让我们一起在这节美术课中学习单色版画的制作。

(板书,单色版画制作)

(二)讲授新知,欣赏版画作品

1、版画的分类:(1)根据不同的制版与印刷方式分类,可分为凸版画、凹版画、平版画、孔版画(2)根据不同的制版材料分类:可分为木版画、纸版画、铜版画、石版画、铝版画、丝网版画等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单色版画凸板

2、凸版画的起源 欣赏图片《金刚经》扉页说法图 中国人发明的凸版印刷术,是从中国古代拓印绘画发展而来的。隋代中国人开始利用雕版凸版印刷书籍,唐代出现了雕刻版的版画插图。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一幅雕刻版印刷版画插图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金刚经扉页画说法图(现藏大英博物馆),当时的木刻版画技法已达到成熟阶段。宋庆历一年(公元1041年)毕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中国的书籍印刷与插图业推向新纪元。石版画、铜版画等一直沿用木版画的技法。

3、欣赏纸版画、吹塑纸版画的范例 这里有几张版画,大家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版的?是的,它们是用我们手中的材料,卡纸和吹塑纸来制版,印刷出来的。现在我请同学讲一下你知道的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4、演示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纸版画制作的工具,材料简便,各种质地、各种厚薄的纸张都可以用,工具也以剪刀为主,通过剪贴、撕贴就可以印制版画,效果也很好,纸版画最常用,最基本的技法是拼贴法,是用纸版剪下物体各部分的外形后,再进行叠贴或平贴,使版画产生凹凸不平的层次而成为可以印制的底版。

(板书:拼贴法)

譬如制作一棵大树的图样,要做成纸版面,就应该先画出稿样,再剪出树干、树枝、树叶,再拼贴起来拓印就可以了。

(利用投影仪出示图例):

同学们想一想,这样拼贴后的版面是靠什么来表现物体的轮廓线 的?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由于纸版拼贴后就有了高低层次,树叶和树枝部分 拓印时就分开了,纸版画主要就是用这种方法来造型的,由于剪贴或 撕贴出来的大多是面状的,简洁明快,黑白灰分明,轮廓线有虚有实,具有纸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对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并讲出其中的一些道理)教师再次强调制作步骤与技法,指出单色纸版画造型方式力求概 括、提炼,但要画出应有的体积和空间的联系。

七、布置课堂作业: 将你事先准备的画稿,运用你手中准备的材料,利用小组协作的形式制成单色凸版画。

要求:构图中黑白灰组合合理,或有简洁的颜色关系。

八、课堂辅导:

辅导时应注意方法,要多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在制作 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九、展示评价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讲解创作想法,并进行自评,根据小组创作过程总结不足和成功。教师总评,对学生表现出的闪光点给以鼓励。对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

次 重 点

重点

作业 制作单色凸版画

板 书 设 计 单色版画

1、版画的分类:

2、凸版画的起源

3、演示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 后记 单色凸版画的制作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对于初次接触单色凸版画的学生独立完成纸版画在时间上很困难,所以,我在课程的设计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使学生施展自己的长处,减小操作过程中的难度,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在集体合作中完成作品的乐趣。

第8课时

第8周星期 一

月 31日

课题 八:单色版画

(二)教学 目的 ①了解凸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简单凸版画的制版与印刷的技法。②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出简单的单色凸版画作品。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评讲

1、讲评。检查上节课的作业,进行评讲

2、复习

凸版画的制版与印刷的技法

3、动手设计制出简单的单色凸版画作品。

重点

作业 制作单色凸版画

板 书 设 计 单色版画

(二)1、演示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9课时

第9周星期 一

月 7日

课题 九: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教学 目的

1、学习纸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与构成立体的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具有三度空间的纸雕塑作品。通过设计与制作纸雕塑作品,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体会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

2、关注现代生活中的设计,体验创造的乐趣,提高对形象的艺术概况力,锻炼立体思维的能力。

------------------

d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示范

提问

小结

提问

小结

1.导入课题:

出示城市现代雕塑与纸雕塑图片,进行对比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2分钟)

2.技法讲解:(1)组合法:

教师演示——马的制作(可用课件),学生认真观察。(5分钟)教师设问:马的哪些部位采用了折、弯曲、切、挖? 学生答:马身、马腿、马尾都采用了折、弯曲,马脖子、马头采用切、挖,折、曲手法。教师设问:马的哪些部位是点、哪些部位是面、哪些部位是线?学生答:马尾、马鬃是线,马尾部的圈、马的眼睛、嘴是点,其它的是面。

教师演示组合的顺序。

教师总结:造型特点:造型富有扩张力。点线面的组合相得益彰。整体效果强烈,比较适合作为环境雕塑。

技法的应用:马的前后两个原形,既表现了马强壮的体形,也增加了造型的重量感。尾巴体现了线与点的巧妙组合,富有韵律感。马头主要表现眼睛与鼻孔,省略了其 他部分,造型概括简练。(3分钟)

(2)折叠法: 教师演示——鹰的制作(可用课件),学生认真观察。(4分钟)教师设问: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学生答:采用了切、挖、卷曲、折叠法。

教师总结

造型特点:用简练的手法表现了鹰的气势。运用了折纸的方法,造型在具象的表现中体现出抽象的意味。中国少儿美术联盟Uh!M技法的运用:用一张开数纸对折,按图纸剪折。按此方法还可以创造很多动物造型。(1分钟)

教学评价

(1)是否理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中国少儿美术联盟

(2)是否基本掌握了纸立体的构成方法,能否利用构成因素设计制作一个有三度空间的富有情趣的纸雕塑作品。

(3)是否通过纸雕塑的制作,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2.评价方法

(1)看同学能否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作业中体现概括与装饰的特点。

------------------

(2)看作业是否具有立体感。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即使制作技法比较幼稚,只要体现了纸的立体造型、有创意都应鼓励。

(3)看学生在制作中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在研讨中敢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能说出自己的创意。

重点

作业 制作纸雕塑作品

板 书 设 计 纸雕塑 技法:(1)

组合法(2)

折叠法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10课时

第10周星期 一

月 14日

课题 十: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教学 目的

1、通过挂饰、泥塑、风筝、剪纸、面具、刺绣、织锦七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民间美术特有的美感,增强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色彩搭配是构成民间美术热烈、质朴、纯真、自由的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2、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及风格。

3、使学生初步认识民间生活的环境、状态以及老百姓的追求与信仰,同时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4、通过欣赏使学生充分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并能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方法,设计一个具有乡土风格的纪念品,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欣赏

分析

提问

小结

提问

总结(一)组织教学(二)新课导入

1、出示古诗配画

请学生欣赏一首古诗《村居》,然后提问,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

师:这首古诗中的纸鸢,是什么意思?

生:鸢,鸟名,俗称“鹞鹰”,纸鸢,指鸢形风筝。师:你放过风筝吗?你能为这首古诗作一个解说吗?

生:(略)

师:你知道风筝的起源吗?在古代风筝是用来作什么的?

生: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墨翟,古代风筝用于军事测量、传递消息。

教师小结:放风筝是一项有益健康的娱乐活动。

2、出示风筝图片

请学生欣赏风筝图片,并分析色彩特点。

3、出示图片,风筝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什么是民间美术呢?

民间美术指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

5、出示图片

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很多,我们选择几个代表作品来欣赏一下,好吗?

6、出示年画图片

请学生欣赏年画作品,然后提问,学生分小组讨论、抢答。

师:你知道年画是怎么产生的吗?

生:农历新年时张贴的画,故称年画。

师:年画表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神话、故事、传说和现实中美好事物。

7、出示剪纸图片,请学生欣赏并说出表现内容。

8、出示布老虎图片

请学生比较生活中的虎和布老虎的色彩差异,由此了解民间美术的大胆用色,不拘泥于物象的色彩关系,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

9、出示文字

学生欣赏了以上几种民间美术,一起来讨论一下,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到底有哪些特点呢?然后教师小结:民间美术的色彩饱满、艳丽、多用纯原色、强对比的方法。

10、出示图片

请学生欣赏图片,结合南北方地域特征、风土人情,试分析南、北方的民间艺术风格。

然后教师小结:北方的民间艺术风格热烈、质朴

南方的民间艺术风格朴素、雅致

11、出示剪辑影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大家想知道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吧!

请学生欣赏影片,并从中了解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真是多彩多姿,民间艺术热烈、质朴、纯真、自由的艺术特征。

12、出示

让我们也来做一回民间小艺人,请你运用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具有乡土风格的纪念品,好吗?

13、大家想不想看看同龄艺人的作品?

请学生欣赏作品

14、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制作乡土风格的纪念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做面具、剪纸、画年画等。

15、学生作品展评:

请各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并能简单说出创作的构思、意图,也可小组互评,制作中教师可用照相机拍摄作品,建立教学资料。

16、教师小结并结束本课

难点 重点

作业 制作单色凸版画

板 书 设 计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1、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及风格

2、设计一个具有乡土风格的纪念品,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11课时

第11周星期 一

月 21日

课题 十一: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教学 目的

1、引导学生欣赏商品包装的图片或实物,使学生感受到色彩搭配对于商品包装的重要性。

2、通过帮助学生就“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规律”展开调查、分析、研究,使学生理解色彩搭配和商品属性之间的关系、色彩搭配和人们审美取向之间的关系。

3、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练习,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具体的色彩搭配方法。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分析

总结

实践

评价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题

1、出示一瓶没有包装的瓶装饮料。同学们我带来了一瓶饮料,从外观上你知道它是什么口味的吗?如果把它摆在商场中你会购买吗?为什么?引入课题《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三)复习色彩知识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色彩知识

1、色彩三要素:色相

色彩的纯度

色彩的明度

2、色彩的冷暖

3、色彩的对比

(四)欣赏、分析。

1、展示学生带来的商品包装,请学生讲解商标的特点,优缺点。(1)、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的重要性?(2)、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的基本要求?(3)、展示不同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2、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探究成果,并补充个人意见。

(五)实践探索 个别指导 请各组成员拿出自己的茶杯,品尝老师带来的饮料,根据自己的感受及自己对该商品的了解设计一款有特色的色彩包装。可以采用平涂、剪贴等方法,并写出创作思路。

(六)展示评价 根据学生展示,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宣传奖。

次 重 点

重点

难点

作业 设计一款有特色的色彩包装

板 书 设 计 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1、色彩知识

2、商标的特点

3、设计一款有特色的色彩包装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 12 课时

第12周星期 一

28日

课题 十二: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教学 目的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使教师与学生摆脱了传统思维、审美、技巧和评价方式的禁锢,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进入了全新的美术课堂,美术课程不再狭隘地界定为临摹、仿画,而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在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信息化教学设施介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学习手段的提升而提高。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练 命题创作:XXX的春夏秋冬 例如:我外婆家的春夏秋冬,小树的春夏秋冬,圆明园遗址的春夏秋冬等。1.命题创作思路 春去秋来,我们身边的世界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绿意盎然的春天,火热的炎炎夏日,金黄色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天,每个季节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色彩感受,这就为我们以“XXX的春夏秋冬”为命题的电脑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意素材。2.学生创作活动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照或是固定的相对独立的景物(房屋、树木等),用选择/剪切命令将主体部分截取下来,作为前景。学生从资料库中调选符合春夏秋冬色彩情境的风景图片,分别充当主体的背景,这时,作业就大致完成了。但是,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前景和背景的关系,让整个画面协调一致,还可以增加一些画面情趣,如在冬天的景色中用画笔工具点缀银白色雪花,达到漫天飞雪的效果,人物的发须、衣帽,房屋的屋顶、烟囱等处都可用雪花装点,使拼合后的画面更加真实自然、融为一体。最后,将四幅画面粘贴在一个新建文件中,键入自拟主题文字。

重点

作业 用电脑创造一幅作品

板书 设计 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1.命题创作思路 2.创作活动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13课时

第13周星期 一

5月 5日

课题 十三:策划出游活动

教学 目的

1、在于通过对一次模拟出游活动的策划,使学生提高策划的整体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应用相关的其他美术知识综合起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这些综合知识包括:插图艺术、美术字设计、版式设计、造型设计,平面设计、手绘线条表达、色彩搭配知识等。在跨学科的知识运用上也有体现,如:策划书中的旅游或出游倡议书、旅游日程安排策划书中涉及到的其他学科有:文学写作知识、自然常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等相关知识。

2、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完成,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分析问题,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式的美术活动中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帮助,克服困难。旨在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与人合作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引导

总结

实践

1、教学思想 本节课目标:策划出游的内容与方法,制定策划草案。

一、组织教学:

二、出示图片引出课题,观看教学光盘。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引入:“让我们放飞心情一起去游玩,好不好?”,我们做一次心情旅游——模拟出游活动。启发模拟情境:我们来做出游组织者或做一回小小旅行社吧!大家任选一种给起个名字好吗? 出示课题:策划一次出游活动—在幻想中旅游 用谈话的形式和学生交流旅游的感受,和学生一起探讨出游策划包括哪些内容?引发学生讨论(10分钟)

三、讲新课:(师生互动)策划的含义: 出游策划包括哪些内容: 策划书:A、备忘录;B、倡议书(号召令、旅游广告);C、出游具体安排及特色简介; 提出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各小组分工、合作讨论,尽量在策划当中发挥成员的优势,使策划具有丰富性、新颖性、组织工作既严密又科学。

四、教师小结: 根据学生的策划方案引导学生质疑,引发争论与思考。教师提示:关于环保问题、旅游文化特点、旅游的正面意义、旅游特产、旅游产品的开发等社会问题引发学生反思。教师鼓励学生活跃的参与课堂教学气氛。“我真的被今天的热烈气氛所感染了!我很激动!”的激励学生的话做本课结束语。布置下节课学生需要课下搜集关于旅游的参考图片资料。本节教学目标:用美术形式绘制策划方案——旅游倡议书、旅游日程安排策划书

重点

作业 绘制策划方案——旅游倡议书、旅游日程安排策划书

板 书 设 计 策划出游活动

1、策划一次出游活动—在幻想中旅游

2、出游策划包括哪些内容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14课时

第14周星期 一

月12日

课题 十四:策划出游活动

(二)教学 目的

1、在于通过对一次模拟出游活动的策划,使学生提高策划的整体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应用相关的其他美术知识综合起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这些综合知识包括:插图艺术、美术字设计、版式设计、造型设计,平面设计、手绘线条表达、色彩搭配知识等。在跨学科的知识运用上也有体现,如:策划书中的旅游或出游倡议书、旅游日程安排策划书中涉及到的其他学科有:文学写作知识、自然常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等相关知识。

2、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完成,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分析问题,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式的美术活动中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帮助,克服困难。旨在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与人合作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引导

总结

实践 本节教学目标:用美术形式绘制策划方案——旅游倡议书、旅游日程安排策划书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搜集的图片资料

二、学习策划的有关知识:观看课件范例 提问:关于发起出游活动倡议书应涉及哪些内容?;作为旅行社的一个旅游广告应怎样写? 教师总结:作用是发起人的号召与动员,文字语言要生动有力,具有吸引力,具有煽动性。提问:为了给出行者一个具体的旅游建议,可以拟定一个具体的出游计划——日程安排策划书,大家讨论怎样设计?有哪些内容? 教师小结:具体安排是给出行者一个具体的建议获周到的服务。同时也可借此介绍旅游点的特点、文化特色(旅游中安排的有特色的活动、游戏、表演)、当地特产、可收集的旅游物品、旅游地的地理条件、出行所需准备的物品,旅游地为游客准备的旅游设施、旅游服务项目等都可以策划到具体旅游内容中。

三、作业要求:

1、每组完成倡议书、旅游具体安排策划书两张作业。

2、策划书的技能要求:除文字符合写作要求外,不能有错字、病句等整个画面要用美术的形式表达。如:A运用版面编排知识,设计出美观、清晰、有特色的策划书。B运用插图、手绘线条表现、等美术知识进行策划图的绘制。3、用手绘线条、淡彩形式绘制备忘录。力求画面新颖、版式清晰、视觉传达尽量准确、富有个性化。

四、评价与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展示、评价、教师总评。评出内容丰富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艺术奖。最佳合作奖等奖项。讨论:

1、为本组的活动起名;

2、以往旅游经验及感受;

3、本次旅游性质、内容;

4、学生根据经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商量,统一意见拿出个性化的策划方案,书写成文字草案,各组派代表发布自己的策划草案。

5、学生其他各组对发言方质疑,讨论相关问题如:时间、季节、旅游地点吸引指数、特色、旅游的过程安排和理性、服务特点、环境保护等。6、学生学习具体方法和必要的美术知识技能。展开讨论。

1、结合自己的社 会经验。

2、可根据自己的出游经历和社会上的旅游广告介绍展开联想进行讨论。

3、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倡议书、日程安排策划书的绘制。

4、学生用搜集的图片信息动手创作,分工完成绘制图文并茂的“策划书”“号召令” “备忘录”作业。学生互评: A学生各组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策划书。并讲解说明创作意图,主要特点。自我评价,(打分)B各组讨论进行他评。(打分)有学生代表算出平均分。课后反思:

1、激发学生对出游活动的兴趣。

2、使学生了解策划知识。3启发学生个性化的创新思路。

4、美术课的特点就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本节课教师活动1/3时间,学生活动2/3时间,从这种结构,就可看出学生活动和自由支配时间占了较大的比例,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兴趣,扩展他们的思维。5、使学生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能进行无限的联想和创作,在教学活动交织融合,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搭建合作与创新的舞台,使学生得到美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6、评价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仅从学习技能方面,而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评价学生参与教学、学习主动性、合作性、创新性、即学习的态度等因素。美育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重点

作业 每组完成倡议书、旅游具体安排策划书两张作业。

板 书 设 计 策划出游活动

3、策划一次出游活动—在幻想中旅游

4、出游策划包括哪些内容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15课时

第15周星期 一

5月 19日

课题 十五:旗帜与标志

教学 目的 ①

了解旗帜和标志是旅游团整体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旗帜和标志的设计方法。

②设计应体现旅行团特点的旗帜和标志。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欣赏

讨论

小结

讲述

欣赏

实践

展示 总结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 课前播放课件展示祖国名胜古迹图片,配以中华民族音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大家伴着轻松的音乐作课前准备。

二、创设情趣,激情导入: 在我们祖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那秀丽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无时无刻不牵引着来自海内外观光的游客的目光,令人神往。在座的同学们是不是被为眼前的景色所吸引,很想去游览一番!五一黄金周已临近,我想也许在座的有些同学的父母已经定好出游计划,打算放松一下心情,休整一下身心。(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旅行社的旗子和标志)这是在旅行团中经常看到这样一面旗帜,哪个同学能告诉我它是做什么用的?大家看看我这面旗子它向大家传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让大家分析它们的功能和效果,引出课题《旅行团的旗帜与标志》

三、欣赏对比,讲授新知

(一)旗帜和标志是一种视觉语言。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他们一方面展示团队形象,另一方面便于识别。下面让我们欣赏一些旗帜和标志设计作品,想一想他们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1、欣赏课件各类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让学生归纳旅行团旗帜和标志的特点,色彩搭配如何?

2、小组讨论,学生归纳陈述

3、老师简单归纳,引导学生对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与历史、地理、人文文化背景关系的认知。了解色彩对比的一些原理,从而认识标志艺术(1)表现形式简练

(2)传达信息明确

(3)艺术形象独特美观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件和实物投影仪呈现旅游名胜、古迹的资料和不同的旗帜与标志设计作品,并作形象方面的比较。学生浏览鉴赏,教师作背景、特色介绍。

教师结合旅游名胜古迹的特色介绍旗帜外形设计、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旗帜外形设计基础知识:基本形与基本形组合;标志设计的含义; 标志的构成形式分类; 标志的造型要素与构成形式; 标志设计的要求。

1、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

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标志可以看出,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1)、标志的种类 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标志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些种类?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标志的类别繁多,使用广泛。例如:用于国家标志的国徽、国旗。用于团体标志的共青团团徽,团旗,少先队的星星火炬。用于商品上标志称商标,如李宁牌商标、奥迪轿车标志;用于各行业、机关等职能部门的专业标志,如公路局的标志、中国铁路的标志、公安机关的标志、红十字的卫生标志等;用于会议上标志,如奥运会标志,我国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用于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称交通标志;指示人们注意安全的安全标志;标明街道的路标等。此外,标志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多样化,如体育运动标志、电视台标志、网站标志等等。(2)标志的构成形式教师结合课件讲解。a、颜色构成的标志。我国在生产和交通安全的颜色标志为红(静止、停的意思)、黄(警告、注意的意思)、蓝(指令、遵守的意思)、绿(安全通行的意思)、如铁路用黄和黑标明注意、警告、危险的安全标志,用红和白作为公路交通标志,用红、黄、绿灯指挥车辆行驶的标志等。b、文字构成的标志。如永久牌自行车标志、可口可乐标志、第一汽车制造厂标志等等。c、图形构成的标志。如奥运五环标志,党徽标志、韩日世界杯标志、农业银行标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标志等等。d、文字和图形相结合构成的标志。例如:运用中国古钱和“中”字构成的中国银行标志、中国铁路的“工人”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等等。(3)、标志的构思与创意。结合课件欣赏中外优秀标志作品的构思与创意。如奥运会标志、北京奥申委会徽、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等。a、奥运五环标志。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5个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是黄、绿环。整个造形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奥林匹克标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所有国家和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主题。同时也象征着五大洲的人民团结起来,为创造光明的世界而努力。b、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四、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

1、选题。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内容及要表达的信息;

2、构思。怎样突出标志设计的特征,用什么手法来表现。

3、构图。可多画几幅草图,反复思考,寻找简练、概括的形象,明确地表达信息;也可采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4、定稿。选择最理想的设计定稿。

5、着色。设色单纯、醍目,或用对比色彩。一般只用一两种颜色,防止杂乱影响效果。

五、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假设旅行团)设计制作各个团队旅行时的旗帜和标志。要求:要充分发挥想像力,设计出造型独特、体现出个性的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六、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怎样将语言概括地用符号来表现,怎样表达得明确,又有独特的形象。发现有独特设计的作业可以展示给大家,以便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七、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评出最佳创意小组、最佳合作小组并给与奖励

八、课堂小结:展示设计较好的作业,巩固标志设计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知识内容。可让学生以谈设计的构思过程来说明。

九、结束语: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之源,也是艺术进步、求新、求变的不竭动力,在这节课中我真正感受到我们在座的同学思想中闪着光辉的创新之火,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不懈的探索将会使它汇集成新一代创造动力,绽放光芒。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精心关注生活,设计生活,必定会获得丰硕的收获!

重点

难点

作业 设计制作各个团队旅行时的旗帜和标志。

板 书 设 计 旗帜与标志

1、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

2、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

教学 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尝试,我感触很深,本课是新课标中集欣赏评价、制作体验于一体的课程。要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使学生掌握旗帜和标志的设计方法难度很大,既要真正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必须要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然而在这节课当中的师生接触少相互比较陌生,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前我利用谈话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做好铺垫。课堂中我运用引导、启发鼓励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小组配合得很好,作品也很精彩。展示作品的同时,设计思路的阐述,也是本节美术课的要达到的一个能力目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扩宽了学生艺术视野。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艺术情境,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的兴趣,缩短了师生距离,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力求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在优美的民间音乐伴奏下,让学生欣赏到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标志作品,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这也是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并且通过网络我们也获得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为师生共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我也查阅了大量的关于标志与旗帜的资料,学习到以前没有学会的知识。可以说,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进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学生,提高最快的是老师。国画家李可染说过:我们的艺术要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我要说的是,我们的艺术教育,也要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吸取经验教训,不求做得最好,力求做得更好,让美术课最大限度地发挥美育作用。

第 16课时

第16周星期 一

月 26日

课题 十六:帽子和文化衫

教学 目的

1、外形与内部图形的设计;色彩的合理搭配;对空间与结构的认识;材料的合理运用。

2、用简单的材料设计制作一顶帽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帽子和文化衫的设计,让学生更加认识自我,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4、了解几种简便易行的文化衫制作方法。

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美化生活的兴趣,良好的审美观。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引导

欣 赏 总结

一、组织教学

二、授课过程 引言:在我们策划出游的时候很多学生提出,为了加强团队形象,体现自己的特点和精神风貌,建议统一服装和帽子。现在市场上的帽子虽然品种繁多但总不能体现我们的特点,如何才能展现具有个性特点的文化衫和帽子呢?如何才能摆脱千人一面的现象呢?(回答:自己动手设计文化衫和帽子)这节课我们自己来设计帽子和出游的文化衫。

1、启发学生:在设计文化衫和帽子是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1)

主题是什么?(2)

运用什么图案?(3)

帽子才用什么造型、材料?(4)

如何搭配色彩? 2、请学生讲述文化衫带给自己的感受,从中能够体会到什么样的文化品位?

(1)、图案设计展示图例并分析

(2)、文字设计展示图例并分析

(3)、色彩设计展示图例并分析

三、制作方法介绍:

(一)、硬纸板印刷。制作要点:用刀片裁切硬纸板,使得纸板的边缘整齐。步骤:

1、将硬纸板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并用硬纸折成印纽贴在硬纸板上;

2、用毛笔在硬纸板上涂上颜料,颜料要涂得厚一些,保证印出来的形状更完整;

3、在文化衫两层中间垫入硬纸板,将印均匀用力地改在文化衫上。

(二)、塑料胶袋印刷。

制作要点:胶带可以是橡胶胶带,塑料胶带或半透明塑料胶带均可。

步骤:

1、选定要印制的图案,在文化衫两层中间垫入硬纸板,将想要留出空白的部分用胶带封帖;

2、用毛笔在直接在文化衫上涂上颜料;

3、待颜料干后,轻轻揭去贴在文化衫上的胶带。

(三)、用绳子印刷。(制作乐趣在于无法想象做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

制作要点:掌握拍摔的方法。

步骤:

1、将绳子剪成适当的长短,并沾满足够的颜料;

2、将涂好颜料的绳子用力摔打在文化衫上,然后小心的拿开;

3、重复步骤二,就可以形成各种形状的花纹。

(四)、用其他各种材料印刷

制作要点:留心身边的物品,能发现大量用于印刷图案的材料。

步骤:

1、将各种蔬菜切口,做成印章;

2、用及时贴剪成各种形状造型;

3、在纸板上贴上减好的绳子或缠绕上绳子,做成印章。

(五)、用纺织染料或丙烯色直接绘画。

制作要点:在文化衫中间垫上硬纸板,以防止颜料渗透过去,颜色不要太厚,但是要饱和。

步骤:

1、将颜色倒入干净的调色盘中,加入适当的稀释剂,(纺织染料需要特制的稀释剂,丙烯色用清水即可);

2、用毛笔沾满颜色,小心在文化衫上涂画;

3、不需要绘画的地方可以适当作些必要的遮挡。

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化衫的制作,有条件的学校适当播放轻松优美的背景音乐。

五、学生作品欣赏:教师将比较突出的学生请他们将作品穿在身上在课堂上展示并拍照给全年级的同学展示,请同学互相学习。

六、课堂小结: 请同学总结归纳帽子、文化衫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体会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带来的乐趣。

重点

难点

作业 设计一款帽子和文化衫

板 书 设 计 帽子和文化衫

1、制作方法介绍:

2、用其他各种材料印刷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17课时

第 17周星期 一

2日

课题 十七:袋和包

教学 目的

1、通过对不同风格不同造型色彩的中国少数民族手袋和背包的收集整理,分析、欣赏,了解其设计的特色、用途,进而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

2、了解包与袋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少数民族背包与手袋与该民族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的关系,偿试将民族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了解美术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欣赏

总结

一、新课导入:

教师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手袋、背包的造型开始,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出游用手袋和背包为切人点,通过对手袋、背包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制作、欣赏等展示活动,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产品设计艺术的探究欲望与动力。

二、作品欣赏:教师用电子演示文稿制作的课件展示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类手袋、背包及中国少数民族图案、文样及民俗生活场景。

三、学习新内容:

1、中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家园的文化,袋包是其文化特色的一个展现。

2、学会比较学会欣赏,提高审美趣味学习了解关于袋与包的基本知识。

3、欣赏袋与包在造型设计方面的特色

4、锻炼学生收集、整理、概括信息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5、请各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少数民族的袋与包的资料(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各组派代表展示1-2种袋与包的款式,并回答问题(约5-6组)①这款袋和包属于中国哪个少数民族?关于这个少数民族你有多少了解;(民族历史,居住点生活习俗等)②这款袋或包运用了什么制作方法采用了什么材料?③它的造型有何特色?④你认为从这款

包或袋设计制作上可以体现这个少数民族哪些特色?

教师总结概括少数民族背包与手袋的特色:材料:多用天然材料如竹、木、动物皮、麻、草、丝、棉线等多属本地易找到的材料。制作工艺:手工制作、颇具个性、不适合批量生产。造型:变化多端、简洁实用

6、课件或实物展示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类手袋、背包中国图样及民俗生活场景。

四、教师活动:

1、布置学生去图书馆、上网或去旧货市场、古玩城参观查找关于中国少数民族背包和手袋的资料,用照片、图片或手绘图象形式记录下来。

2、欣赏课本资料,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图片回答问题①这些手袋和背包都适合在那些场合使用;②它们的外形颜色各有什么特点适合什么年龄身份的人使用;③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都有什么优缺点。

3、请各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少数民族的袋与包的资料(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各组派代表展示1-2种袋与包的款式,并回答问题(约5-6组)①这款袋和包属于中国哪个少数民族?关于这个少数民族你有多少了解;(民族历史,居住点生活习俗等)②这款袋或包运用了什么制作方法采用了什么材料?③它的造型有何特色?④你认为从这款包或袋设计制作上可以体现这个少数民族哪些特色?

4、教师总结概括少数民族背包与手袋的特色:材料:多用天然材料如竹、木、动物皮、麻、草、丝、棉线等多属本地易找到的材料。制作工艺:手工制作、颇具个性、不适合批量生产。造型:变化多端、简洁实用。

5、课件或实物展示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类手袋、背包中国图样及民俗生活场景。

五、学生活动:

1、学生课下找到后分组进行汇总,选择有特色的包和袋,标注包的制作年代、所属民族、所用材料及制作工艺特色。

2、学生分析、比较设计的种类功能。

3、分组代表回答问题其他组成员对各组进行评价打分。

4、各组代表展发言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后或发表不同见解,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活跃。

5、对比课本中现代生活的袋和包请同学说一说从造型、色彩、设计方面都有何差异?你对少数民族手袋或背包有何改进意见。

重点

难点

作业 设计一个袋或包

板书 设计 十七:袋和包

1、袋与包的基本知识

2、包在造型设计方面的特色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 18 课时

第 18周星期 一

6月 9日

课题 十八:出游活动综合展示

教学 目的 1.展示设计知识、版式设计知识、色彩设计知识、运用材料与设计内容结合的协调与变化。2.学生整体设计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学会用别人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评价,促进交流。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展示 讲解

展示

实践

一、组织教学

二、出示图片引出展示设计的方法,观看教学光盘,同时提出问题:展示设计有哪些方法?如何进行展示内容的选择?版面设计的原路有哪些?标题、文字插图的位置如何安排?色彩搭配与内容如何协调?教师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三、布置作业,作业要求: 1、以图文并茂的小报形式记录出游策划中的有意义的事。2、简单布置出游活动中本组的作品。3、完成总结讲演稿。

四、学生展示总结教师请各组代表到教室前展示自己的作业,一名学生代表讲演并作总结。其它组评价是要找出可学习与借鉴的优点,要求学生在提出建议是要用他人易于接受的方法,例如:“我想.......你们看如何?”,“如果能够.......那样会更完美”等容易使对方接受的语气。

五、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总结中的值得学习的部分,和应进行改进的地方。评出本次总结与展示过程中合作最佳的小组;总结最全面的小组;展示设计最优创意的小组;肯定他人优点最突出的小组;巧妙提出建议的小组;总结本次活动学生的表现,和活动对学生及后的影响。美术表达方式在一个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一、学生回答问题:―1、——————。2、——————。3、——————。4、——————。5、——————。各组把自己认为应注意的问题以文字形式记下来。

五、学生实践:1、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布置作品展示、小报设计制作、书写总结发言稿。学生展示并总结:各组在他组进行总结时进行记笔记,找出值得学习的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可根据处有总结活动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1、引导学生对一个活动结束后进行归纳性的总结,学会布置作品的展示方法。2、培养学生考虑整体展示的各种因素,提高学生整体归纳能力。3、注重学生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4、培养学生学会评价与接受他人评价的学习态度。5、使学生在总结展示过程中充分体验美术表达形式表现自我、培养稳定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重点

作业 出游活动综合展示

板 书 设 计 十八:出游活动综合展示 1、以图文并茂的小报形式记录出游策划中的有意义的事。2、简单布置出游活动中本组的作品。3、完成总结讲演稿。

教学 后记 良 好

第四篇:七年级政治下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教案

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

第一课 生命最宝贵

教学目的:(1)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树立新的生态道德观、自然观,善待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 人的生命是独特的 教学方法: 分析、讲授法 课时安排:计划用2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多彩的生命世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地球上有了绿树鲜花的摇曳,有了鸟的歌声、兽的吼声,才有了生机,而有了人类之后,人类更是用智慧与双手创造了地球上的一个个奇迹。套用恩格斯的话说: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界(地球)是因生命而精彩,而在生命创造的精彩中,人类的生命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要珍爱所有生命,更要珍爱我们人类的生命。

板书课题:

一、多彩的生命世界(板书)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多彩的生命世界(板书)活动一: 看一看(书上的图片)高原因为有了鹿群、海底有了动植物才有了活力,才有了生机 活动二: 搜集与交流

课前我们让大家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生命实体的照片,大家都通过各种途径收集

许多很有意义的图片,我们大家一起共同欣赏、研究一下,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大家注意仔细观察一下我们

边的多彩的生命世界.(图片展示,师简单介绍)活动三: 说一说

通过观察这些多姿多彩的图片,大家一定感叹这些生命的伟大与可贵,自然界因为有了生命才多姿

彩,你们心中的生命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简述)板书小标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板书)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

1、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活动四: 读一读(书本P4:小鱼的故事)学生简单阅读小故事: 师分析:故事主要人物:“男士”、“小男孩”

他们对待浅水洼中危在旦夕的小鱼的态度:(1)无所谓(2)很“在乎” 思考:到底怎样对待这些脆弱的生命呢?谁的态度更值得我们肯定呢?(学生回答)师: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是生命世界的一部分,正是人类和其他众多的生命才构成了一个共存共荣的生命大系统。因此,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抱有感激之心,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其他生命。(板书)

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的,友好的。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对大自然的征服其实就是对我们家园的侵略和掠夺。所以,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从小养成保

用心

爱心

专心

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觉悟及道德习惯。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板书)它体现了一种境界、一种文明。

板书: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体现了一种境界、一种文明 活动五: 做一做:(教材P5页)

思考:从点滴小事做起,我们应怎样爱护环境、保护生命的多样性?

写一则公益广告用语,警示人们善待其他生命。(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并检查完成情况)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师:生命是多彩的,但生命又是独特的,请大家思考一下:人与动植物相比有哪些独特的本领?

生:(学生的答案可能会丰富多样,如人能用语言表达、交流思想,人能制造生产工具并利用工具改造世界,人类创造了许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教师引导(如金字塔、大城市建筑群、航天飞机等),以加深学生印象。)

师:从金字塔、万里长城、蒸汽机、计算机、航天飞机„„来看,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无不体现出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在这个地球上还有哪一种生命能如此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生:只有我们人类!。师:(进一步引导)那么人类之所以能如此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归根到底在于什么呢?教师出示漫画——“苹果树下的牛顿”。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看漫画,并设问假设苹果打在了猴子头上,猴子会想到什么? 生:(猴子想到的是可以美餐一顿了,把苹果吃掉。)

师进一步引导:但苹果落在牛顿头上,牛顿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苹果之所以会落地是因为地球有一种引力,从而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出人类最聪明、最具智慧(板书)。

正如恩格斯所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这也正是人类生命独特性的突出表现。

(1)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板书)师:人的自然性其实已不仅仅简单地是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生物的自然属性,而是社会化了的自然属性。因此,认识人类与其他生命的区别,应主要认识其社会性。①人类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板书)人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进行生产劳动,进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并不断推动社会的前进。这种创造力是其他生命所不具备的。只有人类才有如此巨大的创造力。

②人类有思想、有智慧。(板书)有意识地能动的改造世界是人类特有的本领,因为有思想、充满智慧,人类才有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才有科学、教育、文艺等方面的发展,才能思考未来,才会关心社会、关注世界。

(2)认识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板书)

师: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也各有不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7页对话)

①生理:容貌②心理:性格、兴趣 ③社会价值:理想、价值 活动六:说一说——独特的自我:(教材P7页图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8页:我就是我)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干世界,生命丰富多彩,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生命都以独特的方式生活,每一个生命都因有独特的价值而存在,世界也因你、因我而精彩。愿大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用你独一无二的智慧去构划未来,用心

爱心

专心

用你独一无二的双手去开创未来。

(四)课后作业

1、为什么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怎样理解人的生命具有的独特性。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与其他生命不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一些学生对人与动物的共同点仍认识不请.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教学目的:(1)懂得生命的珍贵,知道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方法,知道常用的一些应急电话。

(2)学会判断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发展学生的 交流、合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模仿、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生存能力教育(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个生命都会给许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每一条生命都是珍贵的。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

板书标题

一、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二)讲授新课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生命,人生的一切无从谈起,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必须有生命这个基本载体。只有有了生命,你才能享受权利、履行义务,才能奉献他人和社会。

活动一:读一读 想一想(P8)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什么呼喊“生命之火万岁”?

(生命、健康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学生讨论回答后阅读教材P8页最后一段教材)

板书: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

活动二:看一看 谈一谈(P9)(体会生命的欢乐、美好)

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生活中的快乐与幸福、体会生命的美好。(指导学生看图,讨论回答问题)

板书:生命充满了无限的欢乐。

当然,生命中也会有一些烦恼、困难和痛苦,这是正常的。欢乐和痛苦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生活。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

板书: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和乐,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活动三:算一算,想一想(教材P9页)(讨论回答)

板书:生命是短暂的、不可重复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讨论:人生命的可贵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当点拨)资料: 生命的价值

2、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板书)(1)学会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师: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大家对相关法律了解多少?

(引导学生学习相关链接的法律知识)

因此,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明确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用心

爱心

专心

(2)增强自我保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页第一段)

板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无论遇到怎样的危机和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存的希望

①威胁生命的因素

活动四: 画一画 说一说 威胁我们生命的因素就像一个个青面獠牙的魔鬼,那么,你认为这个魔鬼最可能是什么?请用绘画的形式把它表示出来,并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它。

(学生独立思考并画出威胁生命的“魔鬼”。之后上台展示并讲述为什么认为它是最有可能威胁生命的因素。用画魔鬼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学生的讲述挖掘学生身上的教学资源,通过其切身感受体会生命确实要面对许多威胁。)

活动五: 读一读,谈一谈(P11 亚伦.拉斯顿的故事)

分析:拉斯顿在面临如此困境时,要保全生命,惟一可行的办法:自行截肢。想一想:这时,拉斯顿的心情如何?如果你是拉斯顿,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为什么?(阅读、分析、思考,体会在两难情境中作出选择的艰难,学会倾听他人不同的意见,体验人生中遇到意外时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的困难和坚强。充分挖掘教材,进一步体会求生意志的意义,在活动中使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的主题得到内化。)活动六: 谈感受

拉斯顿的经历也许非常特殊,但的确求生的意志常常会创造生命的奇迹。我们身边或许就有这样的奇迹。请把你知道的事例与你同组的伙伴分享。然后,请把你们组最感人的故事与其他组的伙伴分享。

师 听了生命奇迹的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谈他们从生活中了解到的或从网络中查找到的事例,然后谈体会。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或他们查找的事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求生意志的重要性。)

当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有求生的意志,也要有求生的方法。②学会求生的方法(学生讨论)出现地震时的情况,发生火灾时的情况,遭遇持刀抢劫的紧急情况,家中煤气泄露的紧急情况„„

我们该怎么办呢?(指导学生讨论回答)(阅读教材P12页—相关链接:生活中的自我保护)

社会生活安全常识

在你外出时,最好能做到下列几点:

告诉父母自己去哪里,大约何时回来,与谁在一起,联系方法是什么。尽可能结伴而行。

单独外出要走灯光明亮的大道,不抄近道,不走小路。

夜晚单独外出,要带手电筒等物品,万一被袭击,可用手电照射歹徒面部。不搭乘陌生人的顺路车。

乘公共汽车,尽量靠近司机和售票员。

3、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是无可取代的,是受法律保护的。因此,我们在珍惜保护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板书: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三)课堂小结

用心

爱心

专心

本课的最后,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冬天里父亲砍掉了一棵枯树,但到了春天却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圃 嫩绿的新芽。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树叶掉得精光,光秃秃的杖子不断往地上落,一点活力也没有。现在才知道,它确实还活着。孩子,不要忘了这个教训,不论处于任何状态,决不要在事先就得出消极的结论。耐心等待,冬天会过去,春天会到来。所以我们应该——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四)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了解威胁生命的因素,掌握一些社会安全知识.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气氛活跃.第二课 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命的价值,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2.认识青春的美好,珍惜青春年华,激发创造有意义人生的热情。教学重点: 1.“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2.“让青春更美丽” 教学难点:

1、“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 2.“创造使人充实,使人高尚,使人快乐” 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辩论、讲授法 课时安排:计划用2课时授完

第二课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热爱生活 从点滴做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第二课 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2)导入语:(见教材P13页标题下引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这段名言既强调生命的宝贵性、不可重复性,更强调人应该提升生命的价值,不可碌碌无为度人生。这段名言催人奋进,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

我们应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呢?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

(二)讲授新课

一、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

1、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人的价值也是这样。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不是指他对自身有什么意义,而是指他的存在和活动能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他人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所以说,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对他人、社会的奉献之中。

板书: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1)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活动一:

读一读,想一想——阅读教材P13—14页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王选、庄玉荣他们的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王选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为民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他从中也赢得了社会的的尊重,他的人生价值就是通过这种创造和奉献来体现的;而庄玉荣则是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美化、净化了城市,在给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的同时她的劳动也得到了社会的的承认,从而来实现了

用心

爱心

专心

她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由此可见。一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创造和奉献。

①创造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

读一读 说一说——阅读教材P14页方框内材料,说一说:

雷锋、孔繁森他们在奉献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快乐和幸福)

(学生阅读教材P14—15页材料,从中体会奉献的快乐)教师总结:(见教材P14页正文最后一段)②创造和奉献使人充实,使人高尚,使人快乐 思考讨论:

①为什么创造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

(因为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之中。人类要吃穿住行,社会要发展,这就需要人们有所贡献,否则,人类将难以生存,社会将难以发展。真正懂得珍爱生命价值的人在享受生活的给予的同时,更会积极地为他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②辩一辩: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贡献还是在于索取?(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归纳。)教师总结: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为的,创造和奉献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准(板书)。如果离开了它来谈社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就像离开了源泉去谈论流水,离开了树去谈树枝和树叶一样。)

板书: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为的 创造和奉献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准

活动二:

阅读漫画 思考讨论:

①谁来说说这组漫画分别画的是什么?他们这是一种什么行为?(„„他们这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②这些平凡的小事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吗?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河,不积小德何以致大德呢!这些虽然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这些小事闪现着奉献的光彩,体现着人生的价值。)

③这组漫画告诉我们了什么呢?或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命的价值要靠行动实现,需从消失做起。)板书:生命的价值要靠行动实现,要从消失做起

2、生命的价值要靠行动实现

(1)从日常生活的点滴消失做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活动三:

做一做(教材P16页上):

为使生命更有意义,自己在下列环境中应该怎样做?

在家中: 在学校里:

(抽查学生做的情况后,指导阅读教材P16页第一段。)

读一读(教材P16页),思考讨论:

①你对第一、二个同学的言论有何评价?

(第一、二个同学虽有爱心,但不从现在做起,难以让父母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②女同学为什么会赢得雷鸣般的掌声?

(女同学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让父母感到快乐和幸福。)

教师总结:生命价值的实现,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他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在社会上:

带来快乐和幸福,为社会做出贡献。

活动四:

读一读,辩一辩(阅读教材P16—17页材料)

有人说,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也有人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创造人生价值。谈一谈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分工不同、个人的条件不同,人们往往会处于不同的工作岗位。正由于各个不同岗位的人们的共同努力,才能满足社会千差万别的需要。平凡的工作岗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重要基础。)

板书: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重要基础

(2)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重要基础

说一说,填一填(见教材P17页下)(指导学生讨论回答。)

①说说你身边熟悉的人的人生价值是怎样实现的?(父母、老师等)

②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先填后说)

(三)课堂小结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上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的工作岗位?点点滴滴、丝丝屡屡、粒粒颗颗,汇聚起来,灌溉的是良田万顷,照亮的是锦绣中华哺育的是新的生命。我们不要轻看了自己这一点、一丝、一粒,而应该从一点、一丝、一粒的奉献做起。

(四)课后作业

2、王选、庄玉荣他们的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的?

3、怎样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4、为什么说“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

{五}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懂得奉献与创造是人生价值的标准,要从现实做起,干好本职工作.课堂上学生讨论十分热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课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迈好青春的第一步 教学过程:

(一)情景预设

(1)教师朗诵散文诗——献给中国 5000 万中学生

(二)板书课题;迈好青春第一步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青春—花样年华

活动一:感悟“青春的美好”

(1)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歌词——青春多美好

(2)指导读图——青春的风采(指导学生从多侧面认识体会青春的美好)(3)讲师朗读散文——青春的风采

想一想:为什么说青春是美好的?

(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青春时节,朝气蓬勃,斗志昂扬,是充满激情活力的美好时光。)活动二:

(1)读一度,想一想——(阅读教材P18页杨乐的事迹,讨论回答问题)杨乐在中学时代的立志和奋斗与后来事业上的成功有何联系?

用心

爱心

专心

(杨乐青少年时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加强积累与积淀,从而在数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青少年时节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是成才立业的关键时期;青春,是充满激情活力的美好时光。)

(2)名篇名段欣赏——阅读散文“为青春喝彩”(教材P19页)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文采飞扬的散文。它由衷地赞地抒发了热爱青春、珍惜青春的美好情感!从中无不感受到青春的美好!

二、让青春更美好

怎么样迈好青春的第一步,让青春更美丽呢?

活动三: 议一议——从小确立远大的理想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何意义? 说一说——自己的理想追求是什么?(以上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青春时节,朝气蓬勃,斗志昂扬,是充满激情活力的美好时光。

历史上的大多数名人、伟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伟大事业,这与他们从小立志是分不开的!

(介绍教材P19页材料)

活动三:读一读,说一说(阅读教材P20页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① “三位建筑工人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一个人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就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板书)

(1)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是灯塔;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是风帆;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撑,是支点。青少年要早立志,立志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一个没有树立远大理想的人,很难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当然立志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并树立远大的志向,同时还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板书)

(2)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②今天的学习与创造生命的价值有没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

(青春是美丽的,也是易逝的,要不辜负美好的青春,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就必须珍惜时光。)

③今天的学习与创造生命的价值有没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

(自身素质提高是创造人生价值的需要,提升自身的价值,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今天我们努力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懈的人生追求的体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创造人生价值。)(板书)

(3)要努力充实自己

读一读,说一说(阅读教材P21页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④这份材料说明了什么?(说明人生的价值靠行动实现,需从现在做起)

⑤对我们来说,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锻炼、每一次活动;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努力做有益他人、社会的事,让我们生命的每一天都添上亮丽的色彩。)(板书)

(4)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五)课后作业

(1)为什么说青春是美好的?

(2)从小确立远大的理想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何意义?

(3)我们来说,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六)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懂得怎样使青春美好,认识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意义.用心

爱心

专心

但一些学生没有处理好理想的阶段性目标.第二单元 走进新的学习环境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新的学习环境,自觉融入新的集体,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2.能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完整的自我形象。3.能够正确行使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4.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能力

1.增强自我管理、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生活适应能力。2.初步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3.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4.转变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知识

1.了解自己学习环境的变化,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2.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三课 不一样的环境 不一样的“我” 重点难点分析

1.“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融入新的班集体”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辩论、讲授法。课时安排:计划用3课时授完。

第三课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新生活 新起点”。教学活动过程:

(一)情景预设

1、导入新课

想一想:(1)请同学们想一想,当你们开学第一天报到注册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我是一名中学生了!)

(2)紧接着,你在校园里转了转,面对周围的一切,此时你又是什么感觉?

(新学校,新环境,新同学、新集体,新课程、新任务,周围的一切给了我们全新的感受,给了我们新的憧憬。)

2、板书: 第三课 不一样的环境 不一样的“我”

教师讲述:

面对新的生活,我们是否能够积极适应改变了的环境?是否能够尽快融入新的班集体?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发展自我?这是摆在每一位同学面前的生活考卷,它需要我们用头脑和行动来作答。站在新的起点,让我们携手共进,快乐成长,共同度过这美好的中学时光吧!

(二)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新生活 新起点

一、中学生活新感受

1、进入新环境的激动、兴奋 活动一:填一填,做一做:

(1)填写新学校、新生活的有关情况

用心

爱心

专心

(2)阅读教材P27页第一段。

(3)做一做:说说你对“新生活”都有哪些新感受? 教师讲述:

环境、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影响一个人心态感受的变化。

同学们在面对新环境、新生活的欣喜兴奋之余,或多或少还会产生一些担忧吧!

2、面对新环境的担忧

说一说:面对新的学习生活自己有哪些困惑和担忧?(结合教材P27页中间的材料。)

板书关键词: 同学 老师——友好相处? 压力大 迅速适应? 教师讲述:

面对这些困惑担忧,我们该怎么办呢?畏缩逃避、无所谓、还是迎难而上?请同学们看下面“相关链接”的内容。

相关链接:(见教材P28页)

二、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1、是调整心态,适应环境

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活动二:读一读(见教材P28页): 想一想 :自己对新的学习生活有没有不适应的地方?如果有,你是怎样调节的? 教师讲述:

面对这些不适应,如果我们不及时进行调整,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就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那么,应该怎样调整呢?

想一想:面对新的环境,当我们感到某些不适应时,应该怎样调整呢?(学生阅读教材P28页正文,思考讨论回答。)教师讲述:

面对新的环境,我们首先要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当你感到某些不适应时,就要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心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调节,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2、是确立新的追求目标 读一读,说一说:(见教材P29页材料)

从这位世界冠军的成功秘诀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

材料介绍了日本著名马拉松长跑世界冠军山田本——不断确立新目标,不断创造新成绩的事迹。

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树立目标,并且要学会把目标分解开来,一步步地实现。

板书:目标是方向,也是动力。确立新的目标,是我们在新环境中成长的需要。

生活好比旅行,目标就是旅行的线路,失去了线路,只好停止前进。可见确立目标对我们刚进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怎样确立前进的目标呢?

我们在确定目标时应该注意:目标的确立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不能过高或过低;目标的确立要全面,应使自己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目标的确立还要有层次,实现的过程要循序渐进等等。

下面我们就来试着给自己制定初中阶段的新目标吧!

做一做:(见教材P29页)

3、加强自我管理

上小学的时候,由于我们年龄小,很多事都是由父母帮我们做的。比如,早上起床是父母叫我们、上学由父母接送、学习用具、生活用品都是由父母为我们操心。现在我们进入了中学阶段,开始了中学的学习生活,那么中学生活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用心

爱心

专心

活动三:看一看,想一想:(学生看教材中的两幅漫画,讨论回答问题)

中学生活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学生讨论回答)

(中学生活要求我们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教师讲述:

这两幅漫画向我们介绍中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情景,一幅是生活方面的,一幅是学习方面的。我们要学习这两位同学,学会自我管理。

中学生活要求我们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自我管理,即心理上克服依赖性、学习上做到自主、生活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

想一想,说一说: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自我管理呢?

(自我管理,要求我们:在学习上做到自主,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生活上做到自理、自立,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学习生活的节奏,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做一做;自我管理——计划与行动

在生活上: 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到自理、自立,克服依赖心理,尽可能少让父母为我们操心 ;

在学习上: 自觉、自主,学会动脑、动手,探索、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 ;

其他方面: 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严格要求自己等。

(三)本课知识点(让学生在书上划出下列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

1、制定我在初中阶段的新目标。

2、怎样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怎样融入新的集体,做好集体的主人?

(五)教学后记::学生回答比较热烈,但未能抓住要点,大多讲生活上的自理,没有更多的从自律、心理上去思考。

第三课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新集体 新面貌”。教学活动过程:

(一)情景预设(1)导入新课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走进了新的班级体,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家”。新的家给了我们新的感觉!(2)板书:

(二)新集体 新面貌

(二)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读图(教材P30页):这四幅图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班集体带给个人快乐、温暖、力量等。

1、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乐园

想一想:你心目中理想的班集体是什么样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良好的班级体,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严明的纪律和融洽的同学关系,有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议一议:良好的班级体对个人成长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良好的班级体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有利于我们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于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陶冶情操,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读一读:(见教材P31页)

材料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集体温暖中获得新生的中学生黄小曼的真实案例,用活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生的实例告诉我们,集体对个人成长所起的作用。正如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其才能的手段。”

2、融入新的班集体

活动二: 读图,议一议:①在新的集体生活中,上述同学的言行合适吗?(指导学生讨论回答)

②作为新班集体的一员,怎样融入新的集体,做好集体的主人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2—33页内容,讨论回答。)(1)我们要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阅读教材(P32页内容)

想一想:怎样才能建立起淳朴、融洽的同学关系?(指导学生讨论回答—)做一做:(见教材P32页)

(2)要遵守班级体的纪律和有关规定

纪律是集体利益的可靠保证。因此,遵守班集体的纪律和有关规定是融入集体的重要表现。

(3)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努力为班级体添光彩

读一读:——“爱管闲事大侠”的自述

想一想:你对文中的“我”是如何看待的?他的所作所为体现的是什么?

(文中的“我”的行为是一种主人翁意识的体现;他的所作所为,为集体增添了光彩。)

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是集体的主人,我们该向“管闲事大侠”学习,树立主人翁意识,认真完成班级体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参与班级体的各项活动。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努力为集体添光彩。

议一议:(见教材P33页)(指导学生讨论回答。)

(三)本课知识点(让学生在书上划出下列知识点)(1)良好的班级体是我们成长的乐园。

(2)良好的班级体,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严明的纪律和融洽的同学关系,有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3)良好的班级体,有利于我们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于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陶冶情操,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发展。

(4)融入集体,要求我们要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要遵守班级体的纪律和有关规定;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努力为班集体添光彩。

(5)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如果我们能做到主动、热情、真诚,能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学间的竞争与合作,就能建立起淳朴、融洽的同学关系,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班级氛围,和同学一起在集体中快乐地成长。

(6)纪律是集体利益的可靠保证。遵守班集体的纪律和有关规定是融入集体的重要表现。

(7)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努力为集体添光彩。

(四)课后作业

1、你认为良好的班级体是怎样的?

2、良好的班级体对个人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3、我们年个个秒毫 怎样融入新的班级体,做好集体的主人呢?

{五}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对集体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但一些学生对如何在集体中与同学相处仍较含糊.第三课 第三课时(总第7课时)——新自我 新认识。教学活动过程: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情景预设

(1)板书课题:

(三)新自我 新认识(2)情景导入:(教师朗读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乔丹的“自我认识”,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想一想:从乔丹的话中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讲述:

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得最好;人是发展变化的,今天的你看上去好像很完美,但明天的你就可能显出缺点来。

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古人就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呀!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人贵有自知之明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者所不明。”古人一再告戒我们,人无完人,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可见正确认识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活动一:读一读(见教材P35页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李小双成功的经历说明了什么?(李小双之所以能够敲开成功的大门,就在于他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思考讨论回答:

①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即使伟人、名人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长处,也有短处。)

②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呢?(见教材P35页正文)相关链接:学生阅读寓言——“自以为是鹰的穴鸟”

想一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了什么?(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过高评价自己的危害。)

二、描绘清晰完整的“我”

1、正确评价自己的基本方法

(1)要学会掌握全面看问题的方法(学生阅读教材P36页第一段)

活动二:看一看,说一说——这两名同学对自己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阅读教材P36页第一段)

(这两名同学的对话反映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两种表现:一是自负,二是自卑。前一个同学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缺点。这样就会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不四进取;而后饿同学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就会灰心丧气,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要想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要正视自己,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

(2)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生阅读教材P36页第二段)

说一说:自己同意“3岁看大,7岁看老”这一观点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6页第二段后回答问题)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观点是错误的。用静止的僵死的观点看问题是错误的,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发展的观点也是看问题的基本方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

我们要真正做到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还要知道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活动三:阅读情景对话——

说一说:这些同学是通过哪些途径认识和评价自己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这三名同学分别通过自我观察、与他人对比、以及别人的评价等途径,得出了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①自我观察 板书:自我评价的途径 — ②与他人对比

③别人的评价

教师讲述:

对别人的态度和评价应冷静、客观地分析,做到既尊重事实,又善于听取和采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唐太宗李世民总结历史,得出了警世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当然,自我认识和评价的方法和途径还有一些,例如成长记录、自我测验、在集体中认识定位等等。

活动四:做一做——自我评价测试(见教材P37页,指导学生按教材的要求完成。)

(三)本课知识点(让学生在书上划出下列知识点)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2)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呢?):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明己之长,知己之短,才能确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才能挖掘自身的潜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从而塑造一个崭新的自我。

(3)正确评价自己的基本方法:

①要学会掌握全面看问题的方法;②学会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4)了解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

①自我观察法 ②与他人对比法 ③别人的评价

(5)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呢?(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明己之长,知己之短,才能确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才能挖掘自身的潜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从而塑造一个崭新的自我。

(四)课后作业

1、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有何重要性和必要性?

2、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各是什么?

(五)教学后记: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懂得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课堂上学生能评价自己,但不全面,有的害怕其他同学嘲笑而不敢说,须要教师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四课 知识让人生亮丽

教学方法:本课内容采用分析讨论法、阅读法、自主探讨学习法以及讲授法等。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三课时授完,每框用一课时。

第四课第一课时(总第八课时)——“学习—成才的阶梯” 教学活动过程:

(一)情景预设

1、导入新课

社会总是在发展的,社会中的个人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发展,人生的价值也才能在个人的发展中得以实现。正如引言中所说的“生活像一首歌,只有学习才会识谱哼唱;人生像一本书,只有学习才能成就辉煌。学习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学习是成才的阶梯。

用心

爱心

专心

板书:

一、学习——成才的阶梯

(二)讲授新课

学习——成才的阶梯“ 想一想: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这个标题是怎么理解的?或着说这个标题告诉我们了什么?

(标题告诉我们,学习对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活动一:结合自己学习的体会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讨论学习对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想一想,说一说:

学习对一个人生存和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指导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同学们依据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谈了学习的重要性,谈的很好。归纳起 来,学习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

2、学习可以增长才干; 3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讨论学习在这三方面的重要性。

1、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 活动一:(见教材P38页)(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回答思考题)

材料展示的是一篇《居里夫人传》的读后感。想一想:读后感中的“我”,为什么“内心总是涌动着报国的热情。”?为什么“无论再多风雨,我也能选择坚强。”为什么“我终于知道,怎样才能避免在生活中迷失方向。”?

(是因为居里夫人的勤奋和刻苦,深深地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从而提高了我的品德修养。)说一说:你读过哪些好书?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教师讲述: 人的高尚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青少年的心灵就好像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需要用知识的刻刀来精心雕琢。而学习可以使我们明辨是非美丑,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品德。

当然,读书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学习不仅仅是看书,看书对人的帮助也是多方面的。这则材料用事实告诉我们,学习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从一个侧面讲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学习可以增长才干。”

2、学习可以增长才干

活动二:结合自己的体会与同学们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完成)

做一做:通过学习,我获得了哪方面的知识。记一记:培根“名言”(教材P39页)

板书: 学习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教师:学习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板书)读一读:(教材P39页材料)和相关链接(教材P40页)。

想一想:“读一读”和“相关链接”的材料说明了什么?(知识的价值)

3、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活动三:“人类知识更新的速度”(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讨论问题)想一想:在今天的信息时背景下,我们怎样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关链接:(教材P41页)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学习对一个人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总之,学习是成才

用心

爱心

专心 的阶梯。

(四)课后作业

{五}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表达了对学习的看法,但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没有用,须加以指导.第四课 第二课时(总第九课时)——“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活动过程:

(一)情景预设(1)导入:

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P41页材料,思考讨论问题)思考讨论:

结合陈章良的事例,谈谈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对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陈章良之所以能够为国家做出如此重大的贡献,就在于陈章良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了实现这个前提;假如陈章良的 受教育权利无法实现,他也就无法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他就是有心想为国家做出较大贡献,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见受教育权利对个人的发展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正因为教育对国家、民族,对个人的发展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家非常重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板书:

二、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二)讲授新课

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师讲述:

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受教育既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有时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相关链接:(见教材P42页:学生阅读链接的材料)

怎样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呢?(1)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学生阅读教材P41页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思考讨论:

①我国宪法四十六条的规定首先说明了什么?(说明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赋予公民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②那么,什么是受教育的权利?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 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

③我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有哪些权利?(见教材P42页相关链接部分)

④我国采取哪些措施保证这一权利的实现?

(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国家采取了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一系列措施,特别是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法律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可靠保障;物质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物质基础;师资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重要条件。)

⑤为什么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教材P42页正文)

(教育能为人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受教育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用心

爱心

专心

是每个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因此,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讨论:①为什么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指导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讲述:

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教育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且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因此,从国家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又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议一议:②如果公民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对国家和个人会产生什么影响?

2、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刚才的讨论,我们解决了观念问题——知道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接下来,我们就要解决行为问题。教育,无论作为我们的一项权利还是一项义务,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都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那么,怎样将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化为现实的行动呢? 活动二:(学生阅读教材P43页材料,思考讨论问题)

教材讲述的是西部失学少年马燕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执著追求受教育的权利,以致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最终得以重返校园的真实事件。

想一想: ①马燕是怎样珍惜和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当马燕的受教育权利难以实现时,她积极争取,决不放弃;当马燕的受教育权利得到实现时,她下定决心,努力学习。)教师讲述:

马燕的行为就是在以实际行动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他用自己艰苦的努力实现了使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的权利。她的行动既实现了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又履行了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1)坚持使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 ②什么是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

相关链接:什么是“义务教育”?(见教材P44页)

(我国的义务教育包括初等<小学>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共九年,所以又称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依据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教育。

活动三:搜集与交流(指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最后总结。)教师总结:

目前,不能完成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有两种情况:一是青少年受教育权被侵犯,难以继续学业,如:父母不履行供子女上学受教育的责任、学校随意开除学生、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等;二是青少年不愿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厌学、逃学、中途辍学等。

③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④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做呢?

(遵守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2)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自己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问题。)

①我们应怎样做全面发展的中学生呢?(见教材P44页)

用心

爱心

专心

活动四:读一读:全面发展的好榜样

做一做:你打算怎样争做全面发展的中学身个的(见教材P44页—45页)(3)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积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读一读:(教材P45页材料)想一想:

①哈佛大学校长的演讲告诉我们了什么呢?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青年一代在学习上应该努力的方向。)

教师: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5页)思考讨论问题。

②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未来社会的合格劳动者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等。)

③要达到这些要求,我们该怎么做呢?(必须在完成义务教育 的基础上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漫画:

思考回答:

漫画为我们展示的是什么?

(展示了新时代人们追求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活动五:做一做(教材P46页)(指导学生认真完成)

反省自己学习的态度和表现,看看是否符合法律的要求,谈谈自己的打算,并对自己将来的学业做出规划。

(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本课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

1、谈谈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对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2、怎样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我们怎样以实际行动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六)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了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力同时又是义务,知道怎样以实际行动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第四课第三课时(总第十课时)——“学会学习” 教学活动过程:

一、情景预设(1)导入:“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是 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的雅克•德洛尔的一段话。他还指出:“学会学习,转变学习方式是作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2)板书框题:

(三)学会学习

二、讲授新课

1、转变学习方式

(1)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式 活动一:(见教材P46页)阅读材料思考讨论。

议一议:“我们”为什么会赢得胜利 ?(材料主要体现了合作学习,也渗透了探究学习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善于转变学习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所以我们取得了胜利。)

想一想: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示 ?(说明学习方法对成功是致 管重要的,告诉我们转变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习不是只停留在书面知识上,而是要主动、积极地探究,并且 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彼此之间的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交 流中撞击出成功的火花。

(2)转变成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怎样转变(学生先阅读教材,在进行活动)

所谓学习方式,是指人们在观察事物、理解事物做出反应时所具有的独特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感情上和生理上所产生的种种反应的总和。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如前例材料)

活动二:交流——

说一说:在平时的学习中,自己采用了哪些 学习方式?对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相关链接:几中常用的学习方式(见教材P47页)

2、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1)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活动三:读一读,想一想——

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不要金子,而要点金术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讲述)教师讲述:

活动四:出主意,想办法:(P48页)

想一想:◇ 这两位同学的问题出在哪儿?

◇ 请帮助两位同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两名同学一个是学习方法不对路,一个是盲目学习他人的方法)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并说明好的学习方法的标准:符合认识规律、符合自己个性特点。这两

位同学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活动五: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生阅读情景材料,按要求讨论回答)

要求: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分学科进行总结,并征求一下同学和老师的意见。教师讲述: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是不是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很容易 地搞好自己的学习呢?

(3)再好的方法也离不开勤奋和努力

有些学生总是想找一种一劳永逸的学习方法,不愿付出自己的汗水。学习没有真正的捷径。读一读:(教材P50页材料)

想一想:这份材料告诉我们了什么?

教师讲述:教材提供了哈尔滨男孩董志成如何学习的案例,这里面包含了好的学习态度、方式、方法和习惯等诸多方

面。在这里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一些好的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等,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学习没有捷径,学习的奥秘就是:端正的学习态度,自强不息、刻苦好学的学习精

用心

爱心

专心

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板书: 态度 + 精神 +习惯 + 方法 = 效果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六:比一比 说一说(教材P50页)

◇ 以上哪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 自己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它给自己 的学习带来了什么好处? 教师讲述:

三、课堂小结

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联系紧密,可以说后两者是前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化。从学习方式的转变到学习方法的选择,再到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由一般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面对信息时代我们应该转变学习方式,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四、课后作业

1、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法?

2、“再好的学习方法也离不开勤奋和努力”(辨析观点)

3、你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哪些不好的习惯?你打算怎样改正?

六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课堂上学生 主动说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探究了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影响.第三单元 相逢是首歌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尊重、宽容、诚信、与人为善等是交往的品德。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和同学、朋友建立发展真正的友谊;友爱同学,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情。

2.进一步树立尊师观念、民主平等观念;尊敬老师,激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能 力】

1.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学会与同学、朋友正确地交往与沟通,提高与同学、朋友交往的能力。

2.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增进师生情感;学会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的能力。

【知 识】

1.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现象及危害。

2.懂得同学友情在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朋友正确交往的方式。

3.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懂得学生应该热爱尊敬老师;知道学生应怎样与老师交往与沟通。

4.知道礼貌是交往的必要前提。第五课 友情伴我行

教学重点:“让友谊之树常青”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慎交友”以及“交友要坚持原则”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方式上采用:(1)采用情境教学方式。(2)采用案例教学方式。(3)采用亲身体验教学方式。

用心

爱心

专心

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为主,以讲解为辅,重在引导。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和图片,也要辅以适当的多媒体手段。运用有利于教学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课时安排:计划用2课时授完

第五课 第一课时(总第11课时)——播种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利用教材引言部分导入本课的教学)

友情是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 拥有一种博大的力量。

可见,友情是财富,生活离不开友情,人人需要友情!

那么,我们如何建立和发展真挚的友情呢?

板书框题:

(一)播种友情

(二)讲授新课

1、生活需要友情

活动一:问卷调查——你有知心朋友吗?(见教材P57页)想一想:如果你是被调查着,你会怎样回答呢? 议一议:从这份调查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友情是每个人渴求的一种心理需要,更是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生活中离不开朋友,人人离不开友情——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朋友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培根。

这一切都说明“生活需要友情”。(板书)

(1)生活需要友情(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P57一段。)

板书: 生活离不开朋友 人生离不开友情(2)友情的作用

活动二:阅读材料(教材P58页)

想一想:在学习上,自己曾经得到过朋友的帮助吗?

材料讲述了肖雨、沈冰和刘旭“三人组合”,在学习中增进了友情,友情又促进了学习的事例。

同学们的经历和材料中的事例告诉我们:友情有助于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更快地进步和发展。

板书:友情有助于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更快地进步和发展

①友情有助于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更快地进步和发展 活动三:读图——说一说

◇自己最知心的朋友是

他(她)对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帮助是 教师讲述:

通过读图以及自己亲身的经历,我们认识,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在取得成绩或获得成功时;当出现缺点和犯了错误时 „„ 是友情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使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欢乐(板书)。

②友情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使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欢乐

读一读:(见教材59页)(学生阅读,教师讲述)教师讲述:

材料叙述了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邓稼先和杨振宁,两人从中学、大学、留美学习期间

用心

爱心

专心

乃至工作后,生活中互相关心,学术上共同探讨、切磋,特别是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坦诚相见,相互砥砺的事例。通过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友情,进一步告诉我们同学、朋友之间不仅是学习合作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更是人生道路上的挚友。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马克思的名言也说明了友情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

2、克服闭锁心理 积极寻找朋友(1)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

活动四: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教材P59页)

议一议:(引导:许娜的苦恼对她的正常发展有影响吗?这种苦恼发展下去会有什么危害呢?)

许娜应该怎样摆脱苦恼?

教师讲述:(按教材讲述)(学生阅读教材)

活动五:读一读 辨一辨(教材P60页)

自己有下列现象吗》如果有,请努力想办法慢慢克服。(2)积极与同朋友交往 教师讲述:

仅仅渴求友情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积极寻求友情,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这就要求我们要消除闭锁心理,开放自我,主动与同学、朋友沟通、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活动六:读图、探讨(教材P60页)

A— 读图:感受“活泼开朗的中学生”;

B— 探讨:体会——在下列情况下,自己应该怎样做呢?

想一想:如何获得更多的友情与朋友呢?(如何与同学、朋友积极交往?)(3)慎交朋友 教师讲述:

一个人交的朋友如何,对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与正直、诚实守信、见多识广的朋友交往,不仅能坦诚相待,理解宽容,还能凭借其独特的见识及时指出自己品行、认识上的缺点与不足,对自己的学习、发展提出诚恳的劝告,帮助自己上进。相反,交上一个坏朋友,就会受到坏的影响,对自己的成长不利。因此,在积极寻求友情、热心交友的过程中,一定要慎交友,切不可随随便便,良莠不分。

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交友?(交友应遵循什么原则?)

(在交友时,我们要努力做到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设问:什么是益友、诤友、损友? 相关链接:(见教材P60页)

(三)作业

1、为什么说生活需要友情?

2、我们应如何与同学、朋友积极交往?

3、“近朱着赤,近墨着黑”的古训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四}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交情是生活必不可少的,明确交情的作用,但对怎样进行交往仍较含糊.第五课第二课时(总第12课时)——让友谊之树常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同学、朋友、友情的重要性!友情是我们健康成长中

用心

爱心

专心

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生活离不开朋友,人生离不开友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交朋友、和同学、朋友建立友情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怎样交朋友,怎样建立友情!

二、讲授新课 板书框题:

(二)让友谊之树常青

1、平等•尊重•真诚” 活动一:(材料P61页)阅读讨论:

说一说:自己愿意与上述哪些同学交朋友?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从中应体会到:与同学、朋友交往,首先要做到平等、尊重、真诚(板书)。

(1)交友三原则

板书:平等、尊重、真诚

想一想:为什么要做到平等、尊重、真诚?应该怎样做到平等、尊重、真诚呢?

(2)怎样做到平等、尊重、真诚(教材P62页)

板书:平等相待 彼此尊重——尊重朋友自尊心 以诚相待 以心相交

2、理解宽容

活动二:

想一想——如果与到下列下列情况,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1)要理解宽容(学生阅读教材,细心体会,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

朋友相处,难免出现分歧、摩擦、争执等。但如果我们理解、宽容朋友,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他人,对他人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友谊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绚丽!

读一读: ——宽容(见教材63页)

(2)要坚持原则(教师按教材讲述,板书重点词)

板书: 原则 理解、宽容 真正的友谊

活动三:我该怎么办?(见教材P63页)

请为这个故事续写可能的结尾: 小方 „„

参考结尾:小方这次不答应他的要求,说:“那可不好,考试成绩不能作弊,我相信你会考好的。“在小方的帮助和鼓励下,小袁考出了好成绩。他们不仅是学习上的好伙伴,更是生活中的好朋友。

3、关爱 • 帮助 活动四:

想一想: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么做?(指导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讲述)教师讲述:

在人的一生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任何人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都需要来自同学、朋友的关爱和帮助。

想一想:当同学、朋友遇到困难和不幸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教师讲述:

我们应该毫不由于地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给予热情的帮助,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幸灾乐祸。如果只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才想到别人,而在平时不主动帮助、关心、支持他人,就很难寻求到知心朋友,发展真挚的友情。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活动五:读一读。

想一想:材料中的郑冬伟、郑晓晨和俞伟之间的友情是怎样日益加深的? 教师讲述:

用心

爱心

专心

材料提供了郑冬伟、郑晓晨帮助身有残疾的俞伟,克服各种困难,顽强学习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同学、朋友之间用无私的帮助和真挚的友情浇灌友谊之树的感人事迹,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好榜样。

三、课堂小结:

人生离不开朋友,人生离不开友情。让我们牢记马克思的名言——“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浇灌、原则去护理。”用“平等、尊重、真诚”去呵护友谊之树,去建立友谊、发展友情吧!

四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了交友的原则,案例分析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第六课 师爱助我成长

教学重点:“师爱浓浓”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我与老师交朋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为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应努力做到:(1)采用情境教学方式。(2)采用案例教学方式。(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4)采用亲身体验教学方式。(5)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课时安排:计划用3课时授完

第六课第一课时(总第13课时)——“我爱我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利用教材引言部分导入本课的教学)

(二)讲授新课

板书框题:

一、我爱我师

1、师爱浓浓

活动一:读图(教材P65页)

议一议:老师给予我们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

(启发提问:老师从哪些方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从学习、做人、老师工作的特点三方面,体现老师给予我们的爱。)(学生讨论)

(教师结合材料讲述)

(1)从学习的角度讲,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P66页)

读一读:(见教材P66页)(教师可结合材料讲述)

(2)从做人的角度讲,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P66页)读一读:(见教材P66—67页)

(3)从老师工作特点的角度讲,老师的爱是伟大无私的(P67页)名人名言:

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夸美纽斯 读一读:(见教材P67页)

2、热爱尊敬老师

前国家主席李先念说:“尊师重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1)全社会都应尊重老师(教材P68页)(2)学生应怎样尊敬老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应怎样尊敬老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板书 教师总结:

①尊重老师的劳动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生讨论:尊重老师的劳动,我们应该做到哪些方面?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咳后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制定学习计划,认真复习等。注意——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或者交头接耳、做小动作,作业马马虎虎等行为,都是对老师劳动不尊重的表现。)

②听从老师的教诲

想一想:为什么要听从老师的教诲?(教材P69页)③对老师要有礼貌

活动二:议一议,说一说(教材P69)

下列要求自己是否做到了,对老师有礼貌还应该做到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强调如下)

(三)课堂小结

老师的爱是伟大、无私的!老师应该受到社会、学生的尊敬。尊敬老师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以实际行动尊敬老师,关心体谅老师。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所能感受到的最大尊重或满足之一,就是学生专心听讲和守纪律,教师所能感受到的最大伤害之一也正是学生不专心听讲和不守纪律。因此,尊重老师不仅要在日常交往中,更要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听讲、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努力达到教师的要求,这些都是尊重老师的表现。

((四)课后作业

1、老师从哪些方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

2、学生应怎样尊敬老师?

{五}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老师的爱是伟大无私的,懂得怎样以实际行动报答老师.课堂上学生自动检讨平时对老师的不敬,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六课第二、三课时(总第14、15课时)——“我与老师交朋友”;“走进生活”;“我在成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①老师从哪些方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见教材P66—67页)

②学生应怎样尊敬老师?(见教材P68—69页)

(二)讲授新课

板书框题:

一、我与老师交朋友

1、主动与老师交流交往

活动一:情境体验——“师生恳谈会”

说一说:“师生恳谈会”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板书)教师小结:

新型师生关系应是一种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民主平等的关系。老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良师更是朋友。

(1)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学生阅读教材:P70页第一段。)活动二:议一议,说一说

上述做法可能产生怎样的结果,说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板书)

(2))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交往

想一想:为什么要主动与老师沟通?(见教材P70页)读一读:(见教材P71页)

用心

爱心

专心

想一想:“我”怎样和老师成了为好朋友的?

(我学会、并能主动与老师交流交往,从而和老师建立起了和谐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2、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1)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活动三:读一读,议一议(教材P71页材料)

议一议:自己在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发生矛盾时,是如何处理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按教材内容简述。)(2)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

生活中与老师产生一些误解或矛盾是难免的,作为学生要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误解或矛盾的方法和技巧。即,用恰当的方式解除相互间的误解或矛盾,师生关系才会更融洽。

那么什么是“恰当的方式“呢 ? 活动四:“你会怎么做?”(材料见教材P72页)

(找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材料,让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我会:„„。)教师小结:

任何人一生中都可能犯这样活那样的错误,老师也不例外。当发现老师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可以而且应该给老师指出来,这也是爱老师的表现,但在给老师指出错误时,态度要诚恳,方式要恰当。

3、走进生活

(1)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活动五:读一读,说一说

①谢涛在交友中存在什么问题? ②告诉谢涛今后应该怎么做?

(谢涛在交友中违背了交友应遵循的原则——“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在和朋友相处中失去了原则。因此,只讲“哥们义气”,不讲原则,使他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谢涛今后应该吸取教训,交友要讲原则,在讲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友谊。)(2)活动在线

①交流与同学、朋友发生争吵时,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或其他方式来化解矛盾,从中学会与同学、朋友交往的正确做法,提高处理与同学、朋友之间矛盾的能力。

(创设此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宽容的重要性,学会换位思考或用其他方式化解矛盾,提高处理与同学、朋友之间矛盾的能力,以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教师之道同学们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的做法。)

②利用休息时间为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或为老师制作一张贺卡,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增进师生感情。

(创设这一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增进师生感情。)

4、我在成长

(1)对真挚友情的认识有什么新变化?

(设计这一问题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人需要友情,生活离不开友情,建立和发展真挚的友情。)

(2)过去世怎样与同学、朋友交往的?今后将怎样与同学交、朋友交往?

(设计这一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明确与同学、朋友交往的方法技巧以及应坚持的原则,让友谊之树常青。)

(3)简要回顾自己升入初中以来与同学、老师相处的情况,并谈谈今后的打算。

用心

爱心

专心

(设计这一问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进一步感受友情和师爱的重要,以激发关心同学、朋友,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与同学、朋友、老师友好相处。)(4)还有什么困惑或问题?(5)我还希望

(6)倾听他人的心声

(“还有什么困惑或问题”、“我还希望”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在与同学、朋友、老师交往方面,自己还有哪些困惑和问题。为了自己的成长进步,还希望做点什么,有什么要求。“倾听他人的心声”的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同学、老师、家长的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在与同学、朋友、老师交往方面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扬长避短,再接再厉。)

(三)作业

1、怎样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2、交友的原则是什么?

(四)教学后记:通过学习,懂得学生与老师交友的原因及方法.但对老师的错误仍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须下一节课加与指导.第四单元 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

第七课 做自尊自信的人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行动赢得自尊”和“扬起自信的风帆”。教学难点:“自尊无价”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方式上采用:(1)采用情境教学方式。(2)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方式。(3)采用亲身体验教学方式等。

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为主,以讲解为辅,重在引导。运用有利于教学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课时安排:计划用2课时授完

第七课 第一课时(总第15课时)——做人要自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见教材引言部分)

由此可见,自尊、自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做自尊自信的人。

2、板书课题: 第七课 做自尊自信的人

(二)讲授新课: 板书:

一、做人要自尊

1、自尊无价

在家里,父母们常常告诫孩子要有自尊心;在学校,老师们常常教育学生要自尊、自爱;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人们议论,说某人自尊心太强等等。可见,自尊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尊呢?

活动一:读一读,议一议(见教材P77页材料)议一议:①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吗? ②描述一下自己在哪些场合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教师总结:

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合爱护;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想一想:自尊都有哪些表现?

用心

爱心

专心

(①表现为自我尊重合自我爱护; ②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待。)

以上我们认识了自尊,直到了自尊的具体表现。那么自尊对一个人来说究竟有哪些意义呢!

2、拥有自尊的重要意义

(1)自尊的人积极向上

活动二:读一读,议一议(教材P78页材料--1)议一议:徐悲鸿勤奋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 教师总结:

徐悲鸿是一个有着强烈自尊心的人,为了维护祖国和个人的尊严,他发奋学习,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这个材料告诉我们:自尊的人积极向上。自尊是促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有着强烈自尊心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会勤奋努力,不断地充实发展自己,积极进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2)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

“自尊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我尊重。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尊重,就谈不上尊重他人,更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说:“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

想一想:为什么只有自我尊重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呢?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尊重,就既谈不上尊重他人,更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这句话里面所包含的意思是,一个不自尊的人,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就不会约束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形象,也就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同时,一个不自尊的人,也认识不到自尊对于人的重要性,不会尊重别人,而不尊重别人的人是不可能赢得他人尊重的。

读一读,议一议(详见教材P78页材料)

讨论回答:为什么“拿破仑并没有怪罪布里昂,反而称赞道:‘问得好!’”?

(因为拿破仑看出布里昂是一个自尊的人,因此布里昂赢得了拿破仑的尊重,受到了称赞。)

(3)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活动三:读一读,想一想(详见教材P79页材料)想一想:你为孙天帅感到遗憾吗?

教师讲述:

教材选用了河南打工仔孙天帅面对企业外方老板的淫威,拒不下跪、愤然离厂的感人事例来作为引领。在这个事例中,面对企业外方老板的淫威,有的工人跪下了,而孙天帅却宁肯失去工作也不下跪,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尊与不自尊的人能否维护自己的尊严一目了然。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自尊的人有强烈的荣辱观,懂得自爱、自强,能时刻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相反,不自尊的人,即使别人有侮辱自己的言行,也不能以正确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板书:

二、用行动赢得自尊

1、维护人格,不损国格

活动四:读一读,议一议(详见教材P79页材料)

①朱自清的行动说明了什么?

(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宁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做有损人格和国格的事。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用心

爱心

专心

②自己还知道哪些用实际行动问护人格和国家、民族尊严的事例?讲给大家听。教师讲述:(详见教材P79页教材)

2、发展自我,赢得尊重

活动五:读一读,议一议(见教材P80页材料1、2。)议一议:

①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说一说当时的感受。

(一个人要赢得他人尊重,就要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②为真正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自己打算怎样做?(阅读材料2后讨论回答)

(要通过自己的执著追求、勤奋学习,努力在各方面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3、尊重他人,获得尊重

活动六:读图,想一想(见教材P80页材料3)想一想:

①他们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吗?

②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呢?(尊重他人有哪些要求?)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对他人有礼貌,不做伤害他人自尊心的事;要欣赏他人,善待他人,从内心接纳他人。)

(三)课堂小结

自尊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自尊表现为自我尊重合自我爱护。自尊的人积极向上;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怎样才能赢得自尊呢? 自尊需要我们用行动来赢得。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维护人格,不损国格;发展自我,赢得尊重;尊重他人,获得尊重。

(四)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自尊,明确拥有自尊的意义,但如何才能获得自尊却把握不好.第七课第二课时(总第16课时)——“成功需自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即是人失败的原因。”

可见,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必须要有自信。

2、板书框题:

(一)成功需要自信

(二)讲授新课:

一、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活动一:不要小瞧自己,相信自己能行(详见教材P81页材料)想一想:

①材料中女生成功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自信使人勇敢)

②为什么说“自信使人勇敢”?

(充满自信的人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面对挑战时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机会来临时,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它,从而成就事业,取得成功。)

1、自信使人勇敢

相关链接:(详见教材P81页材料)

想一想:这一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英国女科学家弗兰克林因不自信而错过了重大的科学发现的事例,从反面说明自信的重要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2、自信能使人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自强不息 活动二:困难面前的华罗庚

议一议: ①困难面前的华罗庚是怎样做的?

②当你遇到困难时,是怎样对待的?

3、自信能使人发挥自己的潜能

活动三:体会杨扬获胜后的喜悦

想一想:杨扬的成功除了自身所具备的实力外,还得益于什么?

(每一个人都具有相当大的潜能。如何才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相信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是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自信是潜藏在心中的“巨人”,我们要成功,就要赶快唤醒它!西方有一句谚语,是说一个人的成绩永远也不会超出他对自己的估价,讲的也是同一个道理。)

相关链接:“我能行”

板书:

(二)扬起自信的风帆

1、发现自我优势,找到自信的的‘支点’

活动四:欣赏自己(详见教材P83页材料)(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教师讲述: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天生我材必有用,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发现这些优势,就能找到了自信的“支点”。如果一个人总是以为自己“一无是处”,处处不如别人,那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自信的人的。

怎样找到这些优势(‘支点’)呢? 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而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缺点和劣势,这样才能增强自信心。读一读:(详见教材P84页材料)

大仲马自所以能从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成长为法国著名作家,就在于他找到了自身的优势,并一点点放大自己的优势,从而树立了自信。没有当初的自信,就没有后来的法国著名文学家大仲马。

2、尝试成功的喜悦

如果在一个人的经历中全是失败的记录,这个人是不可能自信的。一个人成功的机会越多,就越能获得自信。

活动五:成功与自信(详见教材P84页材料)

①找出自己2 — 3次成功的生活经历。

②这些成功对帮助自己树立自信又什么关系?

(按教材P85页内容讲述)

3、正视不足,变弱为强

一个人找到自己的优势才能自信,而缺点和不足却恰恰影响自信心的建立,因此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正视,并想办法加以弥补,使之变弱为强,才能树立起真正的自信。

活动六;读一读,想一想(详见教材P85页材料)

王立德自信来自于哪里? 教师讲述:

中学生王立从小就有说话结巴的毛病,影响了自己的自信心。当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决定通过加强锻炼来改掉它。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不放过任何能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尤其是通过演讲比赛的成功克服了口吃的毛病,使自己的自信心大增。

相反,如果对自己的不足只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而不加弥补的话,只能使自己更加自卑,失去自信。

用心

爱心

专心

4、克服自卑心理

有自卑心理的人,不相信自己,看不起自己,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越是自卑越容易失败,越失败越没信心。树立自信必须克服自卑。

想一想:

我们该如何克服自卑呢?

相关链接: 克服自卑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

(三)课堂小结

(按板书小结本课知识点及主要内容。)

(四)课后作业

1、为什么说“自信使人勇敢”?

2、我们该如何克服自卑呢?

{五}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认识成功需要自信,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克服它,认识自卑的危害懂得如何克服自卑.第八课 走自立自强之路 教学重点:本课的两个项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描绘自强人生”,都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少年需自立”和“人生当自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方式上采用:(1)“自主阅读、感悟”的教学方式;(2)案例分析教学方式;(3)采用亲身体验教学方式等;(4)分析对比的教学方式等。

课时安排:计划用2课时授完

第八课第一课时(总第17课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生朗读教材引言部分后教师导入本课的教学)

1、导入语:

在每个人面前都有两条生活的道路供你选择,“依赖、自弃”和“自立自强”这两条不同的生活道路所带来的不同结果。一条看起来是最舒适的生活道路,到头来却一事无成;另一条是漫长而崎岖的路,路上荆棘丛生,有无数的激流险滩,迎来的却是一片光明。应该走哪条路一目了然。我们新世纪的青少年,前进的路上是激烈的竞争,充满了挑战,要选择的路只能是自立自强。

2、板书框题: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讲授新课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少年需自立

(1)什么自立

活动一:读漫画,想一想:

①漫画中的几个同学在做什么?这表明了什么?(表明他们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②生活中你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请举例说明。

教师讲述: 刚才我们通过漫画形象地感知了什么是自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说一说:你对自立时怎样认识的?(指导学生讨论回答)

(自立就意味着要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着要离开父母、老师的庇护,自主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活。)

想一想:

你对“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是如

何理解的?(前者是自立的人,后者是靠人的人;靠人的人不算好汉,自立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汉。)

自立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2)自立的意义 第一:自立的过程是我们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锻炼和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读一读:“吃苦夏令营”(教材P87页)(指名学生朗读材料,其它学生思考问题)想一想:中学学生小军从夏令营回来后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这一变化,形象地说明了自立对提高生活能力和心理品质的作用。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讲述:(见教材P87页第二段教材。“再走向自立的过程中,„„,融入社会。”)

第二:自立才能走向自强。

活动二:读一读,议一议(见教材P87页材料)(指名学生朗读材料,其它学生思考问题)

议一议:自立对自己的成长起了怎样的作用? 教师讲述:何小贤成长的过程就是他从自立走向自强之路的过程。可见,自立才能走向自强。

想一想:为什么自立才能走向自强?(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教师总结:

①只有自立,才能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强的精神,选择自强之路;

②„„才能适应自立社会的要求,不断增强自己的本领,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个强者。

活动三:“我在进步”——感受自立的作用(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后进行交流。)

以上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自立以及自立的意义和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怎样才能走向自立的问题,因为自立与依赖是对立的,所以要走向自立,就要告别依赖。

2、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要克服依赖性 活动四:“自立协议”(指名学生朗读材料,其它学生思考问题。)

想一想:

①从郝丁的经历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郝丁的经历告诉我们了:自立就要克服依赖性的道理。)

②为什么自立就要克服依赖性呢?(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教材P89页第一段。)

(2)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 读一读:(指名学生朗读材料,其它学生思考问题。)

想一想:材料选取了小龙在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侧面,小龙的成长过程说明了什么?

(说明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这个真实的事例中,小龙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自主地做出决定,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

(因为一个人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做出决定,既包括日常的学习、工作以及怎

用心

爱心

专心

样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也包括在遇到重大问题时的抉择。能否独立地做出决定,是一个人是否做到了自立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独立地做决定,并不意味着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一意孤行,相反,他人的意见是我们自主决定的重要参考。)

活动五:请帮他出主意。(指导学生讨论回答。)(3)积极锻炼,提高自立能力

一个人要真正地走向自立,除了要具备自立的意识外,自立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缺少了自立的能力,即使有了不依赖他人、走向自立的意识,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提高自立的能力是走向自立的重要途径。自立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活动六:“自立生活的基本能力有—— ” 议一议:以上这些能力要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得?

(只能是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在生活中反复锻炼。)

相关链接:(见教材P90页材料。指名学生朗读材料,其他学生讨论回答。)想一想:“相关链接”中大学生和“小车夫”的对话及大学生认识上前后的变化表明了什么?我们从中应受到什么启示?

(既表现了“小车夫”的自立意识,又让人感觉到大学生从中所受的教育。这个事例启示我们要积极投身实践,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

(三)课堂小结(教师可按板书小结本课要点。)

(四)课堂练习

1、我的判断与选择:(投影)

2、自立自强——我的目标与计划(完成图表)

{五}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什么是自立,怎样才能自立,但学生对怎样自立分歧叫多,须课后加以指导.第八课第二课时(总第18课时)——“描绘自强人生” 教学过程:

一、板书框题:“描绘自强人生”

二、讲授新课

1、人生当自强

(1)自强者不怕困难,积极进取(—从自强精神对一个人人生之路的影响的角度,来阐述自强的意义)

活动一:(见教材P91页)(指名学生朗读材料)想一想:

①在赖晨光走过的生活道路上,始终坚持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②只要自己不倒下,就没谁能打败你,这种精神对陈宁的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

(“只要自己不倒下,就没有谁能打败你。”这正是自强精神的体现,就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他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不断地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并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积极进取;哪怕是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阻力和艰难险阻,也能凭借坚强的意志去克服,不达目的不罢休。)

③自己的进取目标是什么?当遇到前进道路上的阻力的时候,是怎样克服的?

(学生讨论回答后,集体朗读课文这一段。)想一想:

①自强者都有哪些表现?

②自强精神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用心

爱心

专心

活动二:“大眼睛”姑娘苏明娟

(指名学生朗读材料,其他学生思考问题。)说一说:

①苏明娟的行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自己身上具有苏明娟的这种精神吗? 对自己起到了什么作用?

(2)自强不息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成的民族精神(自强精神对国家、民族的作用)

(学生朗读教材P92页第二段。)

一个人需要自强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需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链接:“划粥充饥 ”。(学生集体朗读材料)

纵观历史,自强不息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2、走自强之路

(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 活动三:“网上长城”的故事(指名学生朗读材料)议一议,说一说:

在走向自强的道路上,正确的人生目标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结合材料说明)

教师讲述:

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挫折。有了正确的目标,就会找到正确的方向,困难和挫折就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赵蕊蕊正是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立志成为世界上最棒的拦网手,中国的“网上长城”,才能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才能经受住多次伤病的考验,才能使自己的扣球和拦网技术日臻成熟,最终成为世界著名运动员。

为人生的目标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

(2)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活动四:丘吉尔的故事(指名学生朗读材料)

想一想:从丘吉尔的成功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教师讲述:

材料讲述了丘吉尔克服自己的弱点,发奋练习,成为著名演说家的事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要自强,必须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学生朗读教材)说一说:

①自己有过战胜自己的弱点获得进步的事例吗?

②自己身上还存在哪些明显的弱点?打算怎样去做? 教师讲述:

古人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要自强,必须战胜自我,超越自我。(3)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活动五:“神童”的故事 想一想:“神童”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一个人走向自强的过程,就是不断磨砺自己的过程。在不断的磨砺中,我们经风雨、见世面,走向自强。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锻炼自己。

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本课知识框架。

用心

爱心

专心

四、教学后记:本课主要是使学生懂得自强的表现和作用;我充分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来教学,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白了道理,避免了空洞理论说教,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起来津津有味,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

教学重点:

1、人生难免有挫折和挫折的积极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2、战胜挫折的途径和方法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挫折是把双刃剑”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方式上采用:(1)“自主阅读、感悟”的教学方式;(2)案例分析教学方式;(3)采用亲身体验教学方式等;(4)分析对比的教学方式等。

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为主,以讲解为辅,重在引导。运用有利于教学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3课时授完。

第九课第一课时(总第19课时)——“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朗读教材引言部分后教师导入本课的教学)

2、板书标题:“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二、讲授新课

1、人生难免有挫折(1)什么是挫折 活动一:“挫折就在我们身边” 议一议:

自己有过以上类似的挫折经历吗?

自己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挫折是什么?当时的感受如何?

教师讲述:

生活中不知是阳光明媚,也会有风风雨雨。事实告诉我们,挫折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都会遇到挫折。什么是挫折呢?

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的期待和希望,为了实现它,都要做出种种努力。当由于受到多种阻碍和干扰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便是遇到了挫折。

相关链接:“关于挫折”(见教材P96页材料)活动二:读一读,议一议

想一想:

他们遇到的挫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生活中有从来也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吗? 教师讲述:

伟人和名人会经历挫折,普通人也会经历挫折———因为导致挫折的因素太多,人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而不遭遇挫折。(板书标题)

(2)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学生朗读教材)相关链接:“造成挫折的原因”

2、挫折是把双刃剑

用心

爱心

专心

活动三:“挫折具有两面性”

议一议:

搜集有关资料,以“挫折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为题进行辩论。教师讲述: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挫折具有两面性。

挫折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们的愿望难以实现,使人急躁、烦闷、不安 挫折能磨炼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激发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两 面性者 挫折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会失去生活的信心

教师讲述:

从挫折本身来看,挫折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们的愿望难以实现,使人急躁、烦闷、不安。挫折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会失去生活的信心。挫折对强者来说又是一件好事。挫折能磨炼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激发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吃一堑,长一智”,使人变得更聪明。从此意义上说,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学生朗读教材——P98页)

读一读:(见教材P98页)想一想:材料说明了什么?

(很形象地说明了挫折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告诉我们:“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活动四:做一做——按要求填写下表:

回顾自己所经历的挫折,说说当时的感受,总结经历挫折的收获 经历的挫折 当时的反应 战胜挫折后的收获

三、课堂小结

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我们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吃一堑,长一智”,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生活的风风雨雨锻炼着我们,风风雨雨中我们在成长着!

四、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习学生认识到挫折是难免的.挫折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消极的作用.课堂上学生自觉思考,分析问题,对本课知识理解较好.第九课第二课时(总第20课时)——“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活动一:自己在挫折面前属于哪一种人

2、板书标题:“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

二、讲授新课

1、直面挫折,不畏不惧

活动二:田甜的故事(见教材P99页材料)

想一想:

田甜在挫折面前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 如果向挫折屈服,她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在挫折面前,如果胆怯、懦弱,经不起考验,向挫折屈服,其结果只能是被挫折所压倒,在生活中将会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失去了奋斗的激情。如果挫而不折,愈挫愈勇,勇敢地去战胜挫折,在生活中将会不断进取,在不断获得的成功中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

教师讲述:

材料讲述了残疾少女田甜不向命运低头,勇敢面对厄运的真实故事。材料中的田

用心

爱心

专心

甜在挫折面前不畏不惧,不胆怯、不懦弱,不向挫折屈服,最终战胜了厄运、战胜了自己,成了生活中的强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挫折,要具有不畏挫折的精神,从精神上战胜挫折。

活动三:“小小交流”

以自己所经历的一次挫折为例,谈谈自己对待挫折的态度及产生的结果。

2、冷静分析,从容应对

活动四:面对这些情况应怎么办? 想一想:面对这些情况应怎么办? 教师讲述:

因为造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选准突破口,采取合适的对策,才能战胜挫折。,在分析时也要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振奋精神,鼓起战胜挫折的勇气,树立信心,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P102页材料:

想一想:

依据“三段式”方法,想一想上述这些“挫折感”应怎样克服?

3、自我疏导,自我排解

(按教材讲述后展开活动)

活动五: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用过的自我疏导的方法。(见教材P102页材料)教师讲述:

当我们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一味地自责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一块绊脚石。面对挫折,我们要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

4、主动寻求帮助

活动六:读一读(教材P102页材料)

当凭自己的力量难以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阅读教材列举的材料,思考问题)

教师讲述: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当遇到挫折时,寻求他人的帮助是很有必要的。遇到挫折时不要闷在心里,应该找个朋友倾诉,或者告诉家长和老师,请求他们的帮助。我们要认识到“主动寻求帮助”,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限于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看问题的角度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对问题产生片面的认识,甚至钻了牛角尖而不能自拔,这时,老师、家长或朋友的一席话,就可能会使人产生茅塞顿开的感觉,对我们战胜挫折是十分有益的。

5、积极进取,探索创新

活动七:他是怎样看待挫折和失败的?(学生阅读教材P103页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庄纳恩﹒恩克对挫折的认识,对其最终战胜挫折、取得成功起到了怎么样的作用? 教师讲述:

科学家庄纳恩•恩克经历 200 次的失败发现小儿麻痹症疫苗后与他人的对话,展现了他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积极进行科学探索的可贵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质,揭示了他取得成功的奥秘。

科学家庄纳恩•恩克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我们要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挫而不折,不断前进;要突破习惯性思维障碍,积极寻找新方法、新途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取得成功。

三、课堂小结

我们正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失败和挫折将与我们终生相伴,需要具备积极进

用心

爱心

专心

取的精神和探索创新的热情。只有具备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才能把其当成进取过程中的迂回和曲折,从而避免消极的心理。面对新事物,充满探索创新的热情,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造,积极寻找新答案、新途径,才能求新求变,不断创新,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取得成功。

四、教学后记:本课主要学习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我主要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懂得了遇到挫折应采取的态度,明白只有具备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

第十课 宝剑锋从磨砺出 教学重点难点:

1.“在生活中磨炼自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方式上采用:(1)“自主阅读、感悟”的教学方式;(2)案例分析教学方式;(3)采用亲身体验教学方式等;(4)分析对比的教学方式等。

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为主,以讲解为辅,重在引导。运用有利于教学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2课时授完。

第十课第一课时(总第21课时)——“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在人生的征途上有无数的成功者,他们或许走过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但仔细看他们留下的每一个脚印,上面都清晰地写着两个字——坚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踏上成功之路,要从磨练坚强意志开始,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2、板书标题:“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二、讲授新课

1、坚强意志是重要的心理品质 情景活动一:(见教材P104页材料)

※ 许光达的坚强意志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教师讲述: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意志坚强的人,就是凭着坚强的意志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挫折,走向成功的。

想一想:

具有坚强意志的人具备哪些优秀意志品质? 情景活动二:哪些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上述行为中哪些是坚强意志的表现?

自己的哪些行为体现了坚强意志品质?举例说明。

2、我们选择坚强

情景活动三:她们靠什么实现了共同目标?

※ 王军霞她们靠什么实现了共同目标?(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教师讲述:

王军霞跟随马俊仁教练开始长跑训练时面临着种种艰苦环境和不利局面。她们为什

用心

爱心

专心

么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训练呢?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国争光,证明我们中国人也能行!”王军霞和队友们靠坚强意志刻苦训练,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了光。

为什么有了坚强的意志就能有这样的行动呢?(板书标题)(1)坚强的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

※ 为什么说“坚强的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

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能自觉地为达到预定目标而行动,并能使人自觉制止违背目标的行动,抵制住各种不良诱惑,甚至不惜忍受巨大的痛苦和牺牲。我们每天都面临着正确与错误、应该与不应该、放弃与坚持等方面的选择。如果具备了坚强的意志,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保证自己人生目标的实现。

情景活动四:议一议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缺乏坚强意志的危害,更深刻地理解坚强意志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而有些不该做的事反而作了?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教师讲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同学管不住自己、抵制不了不良诱惑,这是缺乏坚强意志的表现。

(2)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情景活动五:(见教材P106页)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必须以坚强的意志作为保证,才能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走向成功之路的道理。)

教师讲述:(教师可按教材讲述)

(3)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 情景活动六:(见教材P107页)

自己有哪些好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坚强的意志,只有具备了坚强的意志,自觉约束自己,长期坚持不懈,才能逐步养成。)

(学生讨论回答后,朗读教材。)

三、课堂小结

(教师按板书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

《资源与学案》P57——58页——“我的新知识”:

五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坚强意志对成功的作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十分活跃,也说了许多所见所闻,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第十课第二课时(总第22课时)——“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想一想:

※ 为什么说“坚强的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见教材P105-107页)

2、板书框题:

(二)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二、讲授新课:

“在生活中磨炼自己”,怎样磨练自己呢!磨练意志都有哪些方法呢?

用心

爱心

专心

1、确立明确的目标

情景活动一:人生目标畅谈

(活动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谈目标的同时,感受有了明确的目标的意义。)学习目标: 工作目标:

意志目标:

„„(学生讨论后教师提出问题。)

想一想:

※ 为什么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教师讲述:

人因为有了目标,才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缺乏目标,人生就会迷失方向,缺乏前进的动力,并会很轻易地被打倒。同时,人生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磨砺意志的过程。

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够专注、执著于自己的目标,坚持数年、数十年甚至一辈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读一读:(见教材P108页材料。)教师讲述:

材料介绍了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为今后艰苦的革命事业而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事例。毛泽东自所以能够自觉地磨练意志,就是因为他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即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2、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

(学生阅读教材P109页第一段后,进入情景活动。)

情景活动二:“体操王子”李宁的故事(见教材P109页。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或大问题。)想一想:

※ 李宁的做法对我们磨练意志又和启发?(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教师讲述: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有意义的事自己不感兴趣,但要强迫自己去做好,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正是是磨炼意志的好机会。

试一试:选择一件自己以前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坚持去做。

3、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学生阅读教材。)想一想:

※ 怎样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学生讨论回答。)读一读:朱光潜的故事

4、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学生阅读教材后进入情景活动。)情景活动三:读一读,议一议(见教材P110页)※ 针对以上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想一想:为什么要坚持从小事做起?

(①从小事做起,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②从小事做起,会增强磨砺意志的信心和决心。)

情景活动四:从今天起这样去做(见教材P111页材料)

每天坚持帮父母做一些家务。按时完成当天的作业。

练习一种技能,从不间断。天天写日记。教师讲述:

这些事虽小,但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也是对意志的一种磨练。

用心

爱心

专心

相关链接:(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问题)

想一想:

※ 这个材料告诉我们了什么?(从中我们受到了什么启示?)教师讲述:

这个材料告诉我们:从小事做起对磨练意志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磨练意志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意义。)

三、课堂小结

(教师可按板书小结本节课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

教师指名学生完成“我的判断与选择”1——5题;(投影)

五、课后作业

完成学习指导部分练习题。

六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了锻炼自己的方法.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但个别学生对仍不重视从日常生活上锻炼自己的意志.须个别引导.用心

爱心

专心 41

第五篇:沪教版八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1

沪教版八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1

第一单元

社会——滋养艺术的沃土

主题构思: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唯物主义的艺术观。组建这一单元,旨在使学生更进一步从感性上认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

艺术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的角度是多方面的,本单元选取几个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几个主题:如:

艺术的历史性——从社会的重大变革中产生艺术,并对社会历史有推动作用

艺术的社会性——劳动创造了社会,人们在劳动中得到艺术创作的灵感,这是古而有之的;

艺术的民族性——人民生活、休养生息在广袤、滋润的土地上,万古流淌的大河大江便是民族生存的摇篮,并形成了民族的性格,这一切都能从所选的艺术作品中得以表现。

本单元选材有以下特点:

(1)、经典性:如芬兰颂、长征组歌等

(2)、时代性:如七子之歌、长江之歌等。

(3)、相关性:如伏尔加河、洗衣歌等。

以上这些作品不是纯描绘性的音乐,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于提高初二的学生的理解力、鉴赏力十分有助。

须说明:上册中所列“生活——创造艺术的源泉”单元,其实根据艺术理论,社会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为组建单元,进行分开但选材上是有所侧重的,立意也稍有不同。

第一课

历史的画卷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音乐及其它艺术作品是产生于社会的,艺术能生动地反映历史的面貌,带有历史的印痕,并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从而对艺术的本质有更深的认识。

2、通过听赏《芬兰颂》等反映重大历史变革的作品,使学生领略音乐及艺术作品的恢宏气势,体会其庄重、激越的情绪特征,知道主题的发展手法及表现的内容。

3、通过演唱歌曲《七子之歌》,增强爱国热情,并能用清晰,柔和及高亢的声音唱出歌曲的对比,表达情绪。

4、通过创造与拓展活动,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优秀的艺术作品,了解一些反映历史面貌的作品,体会艺术作品的历史性特征,学会简单的舞蹈造型。

5、初步了解交响乐、交响诗、组歌、及西贝柳斯生平。

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

一、音乐长廊:

(一)欣赏:《芬兰颂》

、内容介绍:

芬兰颂由西贝柳斯作曲。十九世纪末,帝俄企图使芬兰俄罗斯化:特别是1899年发出的帝国文告,使芬兰的自主名存实亡,因而大大的激怒了芬兰人民。当时因芬兰报刊被迫陆续停刊,爱国人士则通过为报纸筹募基金来表示维护民族独立。1899年11月4日在赫尔辛基瑞典大戏院举行的募款游艺会中,主要节目是图画剧《芬兰的觉醒》,由作者配乐,剧中的终曲就成为后来的音诗《芬兰颂》,于1900年7月2日在巴黎博览会上以《祖国》的曲名演出。而在国内,最初则称为《苏奥米》(纯粹芬兰语种名称),但因帝俄禁止任何能激发爱国思想的作品演出,所以1904年芬兰爆发大规模罢工运动,作者在沿海各省城指挥此曲。演出时,仍不得不改为《即兴曲》。1905年,莱比锡的勃拉伊特肯普夫、翁特、海尔特尔出版社会以《祖国》的名义将这部作品正式出版。1917年芬兰独立,此曲被称为《国民颂歌》,才得以传遍祖国各地。乐曲结构以变奏曲写法为基础。开头是引子,半音进行的动机在铜管乐器和大鼓的背景上发展,仿佛祖国在危难中,人心动荡不安。后面木管乐器出现安静抒情,但以略显悲伤的对咏式主题,酷似芬兰民间旋律,它象征芬兰人民在艰难的环境下生活,但渐渐的觉醒起来。到中庸的快板处,铜管乐器急促的节奏及半音的音调逐渐发展,仿佛人民爱国的浪潮汹涌澎湃。到了快板部分,低音乐器的固定音型,则写祖国的召唤,而对圣咏主题的变体,仿佛是描写芬兰人民在祖国的危难中步调一致,投入斗争的行列。到轻而柔和的地方,木管和第一小提琴奏出完整的圣咏主题,这是芬兰人民对祖国的祈祷和赞美。后面对圣咏的主题和祖国召唤的音调为基础,不断变奏发展,使我们感到被压迫人怕力量是不可抗拒的。著名指挥家奥曼蒂曾征得作者本人的同意,在演出时加入合唱,使乐曲进入高潮时格外辉煌。(摘自《音乐欣赏手册》)

乐曲由若干性格突出的主题动机及其展开构成。一开始铜管合奏在行板速度上有力地显示的动机,粗犷、强烈、沉重,被称为“苦难的动机”,表现了受压迫的人民及其蕴藏的反抗力量。这一动机显示时,定音鼓不断地用颤音增强悲剧性的气氛。接着出现的木管、弦乐相互呼应的对答旋律,(1=bA4/4

2---

—7-1-1-2-7-1---

--0

7---1-2-

-6-7-5-6-4-5---4-2-3•

沉郁而迟缓,表现了芬兰人民的压抑情绪和威武不屈的毅力,具有较强的戏剧性。

乐曲转入中庸的快板速度时,铜管奏出的号召动机紧张而兴奋。(1=bA

4/4

003

3333

03)这一动机的嘹亮声响与苦难动机交织在一起展开一段之后从低声部响起的另一个号召斗争的动机,坚定而有力(1=bA4/4

671

6367

636

7163)

紧接着木管显示充满必胜信念的斗争动机(1=bA4/4

05

6•13023

3123)

这一动机辉煌华丽,德国音乐评论家滕岑贝格称之为“庆典动机”,具有凯旋进行曲的特点和色彩。它和号召斗争的动机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斗争场面。

这段音乐反复一遍后,乐曲出现颂歌主题(1=bA4/4

4--3

02

3--

4--

02

3---3

6--3

4--

3--1

2-

03

3---

2-

01

---)这支如歌的旋律后来曾由诗人维科•歌斯肯尼埃米(1885-不详)填上歌词,成为合唱曲《芬兰颂歌》而流传全国。

这一颂歌重复两遍之后,两个号召动机和“庆典动机”重新再现,使乐曲的情绪再次高涨,并在铜管激昂的凯旋声中强而有力地终曲。演奏时间8分钟。(摘自《外国名曲欣赏词典》)

2、教学建议

(1)因作品篇幅不太长,尽可能地欣赏全曲,但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

(2)欣赏交响曲,记忆主题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将作品的主要主题事先编辑录制好,以供学生初听。有条件的,可制作成有交互效果的多媒体。

(3)、引导学生用历史课上所学知识来帮助理解此曲,这样既可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4)、思考题答案参考

形象

号召

歌颂

斗争

苦难

主题

情绪

紧张、坚定有力

庄重

气势磅礴

沉重

(二)歌唱:《七子之歌》

、歌曲分析

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风月》中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歌,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不禁潸然泪下,并把它看作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教授,著名的爱国学者和诗人闻一多。

那是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几年前就开始的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七子之歌》的全文是: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

七子自怨自艾

冀以回其母心

诗人作

凯风

以愍之

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

先后丧失之土地

失养于祖国

受虐于异类

臆其悲哀之情

盖有甚于

凯风

之七子

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

为作歌各一章

以抒其孤苦亡告

眷怀祖国之哀枕

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国疆崩丧

积日既久

国人视之漠然

不见夫法兰西这Alsacelorraine耶

精诚所至

金石能开

诚如斯

中华

七子

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七子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与大连)。

(例)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

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

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这篇组诗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其序辞中Alsace

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塞和约后归还。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孩子,哭诉他们受尽民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就在写完《七子之歌》后不到两个月,闻一多怀着早日投身到报效祖国的行列中去的理想,提前结束了留学生活,于当年5月启程回国。6月1日乘船到达上海,然而,刚刚踏上祖国土地的闻一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街头未干的斑斑血迹。两天前这里刚刚发生了帝国主义屠杀我示威群众的“五卅惨案”。被失望乃至绝望笼罩着的闻一多愤然北上,在北京见到了也是从美国回来不久的《现代评论》编辑杨振声。相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同样的激愤使他们走到一起,闻一多决定把原准备投送《大江杂志》的《七子之歌》及《醒啊》、《爱国的心》等几首诗作提前给《现代评论》发表。1925年7月4日出版的《现代评论》第2卷第30期刊登了《七子之歌》。11月25日出版的《大江季刊》第1卷第2期也发表了这首诗,闻一多对诗中个别词句又作了一些修改。

此时正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因此,七子之歌》一问世就引起强烈共鸣,一位署名吴嚷的青年读后,将其推荐在《清华周刊》第30卷第11、12合刊上转载,并撰写附识说:“读出师表不感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不孝,古人言之屡矣,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读陈情时,因未有如是之感动也,今录出聊使读者下沥情之泪,毋忘七子之哀呼而已。

但是,由于这篇组诗不在闻一多的两部著名诗集《红烛》、《死水》之中,也没有收入《闻一多全集》,因此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并不为人们所熟悉。直到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活动中,有人提起了这组作于七十多年前的诗篇,当年4月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曾刊登1947级校友施巩秋题为《重温七子歌思念闻一多》的,随着澳门回归祖国日子的临近,第一节就诗咏澳门的《七子之歌》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正式成立后,本报于1998年5月15日在文艺副刊《水木清华》上刊登了《七子之歌》的香港、九龙、澳门、台湾四节。

998年初,大型电视片《澳门岁月》的总编导在一次偶然翻阅闻一多诗刊集时,也发现了《七子之歌》,即请祖籍广东中山的作曲家李海鹰为之谱曲,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的诗句,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了曲子,他将潮汕民歌的特色融入其中,并从配器上也有意贴近闻一多生活的年代,编导又选中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年仅七岁半的容韵琳小朋友担任领唱,她以夹带着浓重澳门乡音的普通话演唱,与曲调设计浑然一体,后来《澳门岁月》的总编导感慨地说:“主题歌词选用闻一多的诗是我们成功的首要因素和关键。”

歌曲为宫调式,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犹如童谣,柔和而忧郁地向“母亲”诉说思念之情,第二乐段转向高亢,犹如沉闷的情绪在瞬间爆发,动人肺腑地声声呼唤:“我要回来,母亲。”最后从:“你可知……。”用再现第一乐段的主题动机,作为歌曲的尾声,用重复的手法,表现“弃儿”要回归的殷切期望。用五声调式写成的旋律,有着浓郁的中国音乐特征。

2、教学建议

(1)歌曲多次出现”XX•” 的切分节奏及强起与弱起的结合,须唱准这些地方的时值及强弱。

(2)B段音域较高,应避免大喊大叫。

(3)二声部的演唱可视情况而定,若有困难,可用乐器先将和声吹奏熟练再进行合唱。

(4)歌曲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可在唱此歌的同时,播放有关澳门的纪录片作引导,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

(5)歌曲词曲搭配基本为一字一音,因此适用中速,营造怀念的氛围。

二、艺术天地

(一)音乐与诗歌:《告别》、《过雪山草地》

、内容介绍《长征组歌》

晨耕、生茂、唐诃、遇秋根据肖华所作组诗谱曲的声乐组歌。题为《长征》,又题《红军不怕远征难》,完成于1965年。同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在首都纪念“八一”建军节的音乐会上隆重公演,受到各界的好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历史性事件。作为长征参加者的肖华,对此深有感受。他为纪念长征胜利三十周年,抱病写作,历时半年以上,完成了十二首构思已久的诗篇。这些诗,以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格律严谨、节奏铿锵而脍灸人口。作曲家择其十首谱成组歌,把十个不同的战斗生活画面环环相扣地结合在一起,把各地区的民间音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音调和谐地融汇在一起,把通俗的音乐语言与丰富的音乐构思巧妙地编织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伟大长征的壮阔图景,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塑造了革命军队的光辉形象,使组歌成为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

第一首:《告别》(混声合唱)由三个部分组成。悲壮深沉的乐队引子后,是由两个乐段构成的混声合唱,先是舒缓深情的慷慨悲歌,后是急速昂奋的先进形象。中段的女声二部合唱,以江西采茶戏风格的根据地民歌音调,倾吐军民惜别之情。第三部分的混声合唱,拉宽了节奏,加强了和声,表现了人们对于“革命一定要胜利”的坚定信心。第六首:《过雪山草地》(男高音领唱与合唱)二段体结构。这里运用复调手法,表现“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思想境界。(摘自《音乐欣赏手册》)

2、教学建议

(1)用师生互动的方法简单回顾红军长征的历史

(2)学着录音中的旁白语气,朗诵一下两首歌的歌词,并从歌词的语感引导到歌曲的情感,体验音乐与诗歌互相映衬的关系。

(3)欣赏时尽量用影像片,让学生观赏到此作的音乐表演及舞台效果,以更好的理解音乐的内涵。

(二)、音乐与影视:《密西西比河》

、内容介绍

汤姆叔叔的小屋(美国、意大利、南斯拉夫合拍故事片)这部根据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斯陀夫人的小说改编的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老黑奴汤姆的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美国白人奴隶主对黑奴的残酷压迫和黑人为自身解放而进行的斗争。影片音乐带有强烈的黑人音乐特点,尤其是插曲《密西西比河》,对揭示影片的主题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汤姆叔叔和黑奴们戴着锁链,步履沉重的登上了沿密西西比河南去的轮船,同羊群、货物挤在一起在黑人贩子李格里的皮鞭逼迫下,唱起了这首深沉悲伤的歌。

3•3

6•6

6•

5•5

3•5

6-

密西

西比

河啊

饱经

6•6

•1

2•

•1

7-

密西

西比

河啊

饱经

•3

5•3

3•

5•4

4-

在我 心中

燃起

炽热

的怀

3•2

•6

6---

分别

以后

你知

我悲

这是一首典型的美国黑人歌曲,带有勃鲁斯歌调的色彩,以降三级和降七级的特征,具有压抑悲伤的情感。这首歌由四个规整的乐句组成,速度偏慢而略带凝滞,并频繁地运用附点和切分节奏表现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情绪,使人感受到黑人在沉重压迫下的痛苦心情,歌曲主要运用暗淡的小调式来表现这种痛苦的感情,然而在第三乐句中,却在歌曲的高音区出现了以大调主和弦135构成的旋律,使压抑低沉的旋律显露出一种潜在的刚强和力量。紧接着通过勃鲁斯式的降三级音的出现再转入小调式,结束于愁绪不尽的痛苦情感之中。在影片中,这首歌配合画面出现了四次,每次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印象。(摘自《音乐欣赏手册》)

2、教学建议

(1)

利用课内或课外时间,观赏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

(2)

让学生介绍一下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

(3)让学生说说主题歌是如何反映历史、时代背景,如何烘托影片人物心理,以使音乐,历史、影视达到三位一体。

三、创造与拓展

题一

、内容介绍

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雪时。作者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十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此,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些人吗?别的解释是错误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10月7日,毛书此诗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2、活动建议

(1)用该诗词谱写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有表情地进行朗诵,并把朗诵与歌曲作比较,体会音乐的作用。

(2)、利用山水画进行情景上的烘托。

(3)、将诗词内容所涉及的时代与伟人写诗时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以更好的触摸历史的脉博。

题二

、参考答案

《大刀进行曲》

王莘

俄法战争时期

《英雄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

法国大革命时期

《一八一二序曲》

贝多芬

抗日战争时期

《歌唱祖国》

麦新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活动建议

可由教师再选些其它作品听辩,也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听赏。

题三

活动建议:这是一个创作题,也是对本课学习的一次总结与反馈。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长征组歌》的背景与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编。为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与生理特点,可以用表演形式,也可以用口述的方式进行“策划”与设计。交流方式除集体表演外,还可用互相交流,并进行等第评价和语言评价。

题四

、内容介绍

《共青团员之歌》由伽里契作词,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曲,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译配。创作于前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的1947年,是话剧《路途的起点》插曲。歌曲把人们带入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中,“万众一心保卫国家”道出了人们憎恨战争,绝不向敌人屈服,保卫家园,热爱和平的心声。

2、教学建议

(1)小调是前苏联歌曲的风格特征,但丝毫不影响歌曲的阳刚气,演唱者可通过

2/4及4/4节拍特点,八分附点节奏及行军速度唱出歌曲的精神面貌。

(2)了解一些前苏联历史或看一些反映前苏联革命的战争片以理解歌曲的内涵,把握歌曲情调。

(3)采用“自学,交流”的方法学习。

四、艺术小辞典

交响乐,交响诗

组歌

西贝柳斯

、交响乐,交响乐又称交响音乐,原是从欧洲传入的一种音乐形式;广义地说,可以包括大型管弦乐队在交响音乐会上演奏的所有器乐作品。从音乐发展史的角度着眼,交响乐一词的运用总是广义的。至于交响乐一词,最初的用法也比较混乱,同样难于说清它的来龙去脉。从字源上看,交响乐的希腊原文仅是“一起”(syn)“发出声音”(phone)的意思,中世纪时则指两个音的和谐结合,包括早期对位性声乐或器乐作品,或某些乐器(如风笛和手摇风琴)上若干个音的和谐结合。十六世纪末,在戏剧(包括歌剧和神剧)作品中插入的任何器乐合奏段落,都叫做交响乐,那时候,交响乐或序曲等词汇是可以换用的。同今天的概念相近的交响乐,是在音乐风格的变换、即巴洛克风格日趋衰落和古典风格蓬勃兴起的这一交替之中产生的。那是在十七、十八世纪,symphonia同sonata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互相影响。广义地说,交响曲也就是用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交响曲是交响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是交响音乐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交响音乐会上常上演曲目还有交响诗、交响组曲、协奏曲等,所以现在倾向于把这些体裁都归入交响音乐的范畴,即把交响乐一词广义地用于交响音乐会演奏的所有器乐作品。(摘自《音乐欣赏入门》)

2、交响诗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又称音诗,属于标题音乐范畴。由作曲家李斯特首创这一体裁。形式上不拘一格,并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常以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广泛运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另有交响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体裁,均相似。著名的交响诗有李斯特的《前奏曲》、《塔索》,德彪西的《牧神午后》、《海》,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等;我国的交响诗有辛沪光的《嘎达梅林》和施咏康的《黄鹤的故事》等。

组歌

由若干首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快板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曲目内容、整体规模和演出形式与大合唱相似。注重情节的发展与主题的贯穿,各段具有独立的意义。较之大合唱,组歌的音乐形式更灵活,通常以合唱为主。它是我国音乐创作中常用的体裁。

西贝柳斯简介

西贝柳斯(jeansibelius,1865—1957)芬兰作曲家、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出生在一个外科医生家中,初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1889年毕业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1889—1891年间赴柏林、维也纳进修。著有一百多部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而获得世界的公认。但1930年后中断了创作。自1950年起在赫尔辛基举办了一年一谍报国际音乐联欢节——西贝柳斯音乐周。其代表作有广为流传的交响诗《芬兰颂》、七部交响曲、交响传奇曲四首(包括著名的《土奥涅拉的天鹅》)、小提琴协奏曲、交响诗《萨加》(即《冰洲古史》)、《忧郁圆舞曲》(戏剧配乐的一章)、弦乐四重奏《内心之声》,以及为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此外还作有大量的歌曲、钢琴曲等。

课时建议

三课时

内容安排(供参考)

第一教时

听赏《芬兰颂》,初步学唱《七子之歌》

第二教时

欣赏《艺术天地》内容

继续学唱《七子之歌》编歌舞

第三教时

拓展与创造活动

第二课

劳动的礼赞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伟大的,它创造了社会,造就了多种人才,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源泉。同时也是产生艺术的源泉,从而产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通过欣赏《战台风》、《潜海姑娘》、《洗衣歌》等,认识到音乐与其它艺术总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劳动的喜悦,而这种情感是通过音乐语言、肢体语言等艺术手法来反映的,从而使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感人的力量。

3通过唱、奏《邮递马车》以及《幸福在哪里》,体会歌曲乐观的情绪,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及吹奏。

4通过创造与拓展,使学生接触更多作品,使学生认识音乐就在生活中间,培养乐于交流的学习精神。

5认识电吉它、电声乐器,熟悉歌舞体裁。

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

一音乐长廊

(一)欣赏《战台风》

内容介绍

《战台风》(筝独奏曲)由王昌元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情绪而创作。乐曲除引子外,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以快速强烈的节奏,表现码头生气勃勃、热烈欢腾的劳动景象。第二部分左右手在筝码两侧反向刮奏,以及扣摇(即在右手拇指摇的同时,左手拇、食指紧夹筝弦,在筝码与右手触弦点之间,先左后右,往返动)的技法,模拟台风的呼啸。第三部分通过旋律节奏由疏到密,左手伴奏由简至蘩,以及音区变化等变奏手法,造成逐渐紧张的音响效果,使人联想到工人们与台风激烈奋战的场面。第四部分以宽广清新的旋律,抒发工人们胜利的豪情。最后,是再现部分。乐曲启气势磅礴,形象鲜明。曾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摘自《音乐欣赏手册》)

2教学建议:

(1)乐曲虽名为“战台风”,实际描写了风前、风中、风后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从疏密有致的节奏。快慢交替的速度,强弱变化的力度等音乐要素对乐曲有个完整而准确的领会。

(2)粗浅地了解一点古筝的演奏方法,了解演奏技巧及对乐曲表现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实观方法,由老师或同学演奏多种技巧进行示范。

(3)可配合一组画面进行情景欣赏,或在听音乐的同时进行情景的想象与叙述。

(4)思考题答案参考:参阅教材分析

(二)歌唱《邮递马车》

歌曲分析:

《邮递马车》(日)由日本歌手冈本敦郎在1952年唱开。这首大调式的歌曲由展开性的三个乐段联合而成。旋律富有朝气、情绪欢快。在期待着好消息的牧场年轻人听来,每天来一趟的邮递马车的马蹄声是多么清脆悦耳,于是充满希望的嘹亮歌声油然而起。歌曲中“啦啦啦”的衬词段落活泼、快乐,像年轻人跳动着的心那样起伏不停。在日本已传唱三十年的这首歌曲,从七十年代起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曲作者古关裕而是日本著名作曲家,1909年生于福岛,1929年得英国国际作曲家协会应征作品奖,1953获广播文化奖。

2教法建议:

(1)歌曲乐段之间、乐句之间的松紧对比很明显,松的地方须唱得舒展,紧的地方须唱得轻巧短促,以使歌曲显出一种活泼生气。

(2)歌曲从齐唱、对唱到合唱,很有层次与条理,在进到对唱部分时,两个声部连接紧凑不拖沓。

(3)演唱时要注意fa、si及节奏变化音的音准。

(4)“啦啦”段要突出每小节的强拍,且密集处要吐字灵活清晰.。

(5)此曲可用歌表演形式进行演唱。

二艺术天地:

(一)音乐与影视:《潜海姑娘》

内容介绍:

《潜海姑娘》(记录片)王立平曲。影片反映我国第一代女潜水员,在南方奇丽的海底世界紧张愉快的劳动生活。是一部散文式的抒情小品。影片始终贯穿着优美抒情而富于色彩性的音乐。音乐主题:是一个带有南国色彩的纯五声音阶旋律,影片中以多种乐器在不同调性和不同配器上,结合不同背景反复出现,既表现了潜海姑娘青春健美的形象和崇高的内心世界,也反映出海底的美丽景致。为了使音乐富与变化,还穿插了一些色彩性和描写性的段落,特别是:追海龟“一段,分别给海兔子、大海龟和潜海姑娘以疏散中不同的音乐形式。按画面长度交替出现,表现一场很富有风趣和富于戏剧性的追逐战,造成了一个小的高潮。作者采用了小编制乐队的配器写法法,除了使用钢片琴、铝板琴、木鱼、手风琴等外,还采用电吉它来演奏潜海姑娘音乐主题,给人一种清澈透亮的海底世界的联想和恬静舒展的感觉,使得主题音乐更加鲜明和个性化。该曲又名《种海菜》。(选自《音乐欣赏手册》)

2教学建议:

(1)听赏该曲时,教师可想法找影片资料给学生观看,也可根据音乐寻找一些描写海底世界的记录片资料,配合欣赏。

(2)原曲在电影中是以电吉它的音色出现的,故应鼓励会吉它的同学当众表演一下,也可用电子琴模拟。

(3)该曲的音色具有幻想色彩,鼓励学生想象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也可用想象画表达乐曲内涵。

(二)音乐与舞蹈:《洗衣歌》

内容介绍:

《洗衣歌》李俊琛词,罗念一曲。作于1964年。是舞蹈《洗衣歌》的主题曲。它的创作酝酿过程达十多年之久。在解放x藏“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战斗中,在砸碎封建枷锁,实现民主改革的日子里,在边疆自卫反击的战场上……解放军和藏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些难忘的岁月,感受深切,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形式表现它,一次拉萨人民拥军活动,为部队拆洗衣被,作者从这动人的场面中得到了创作的启示。编舞者在提纲里写下了“是谁帮咱翻了身?是谁帮咱得解放?是谁帮咱修公路?……架桥梁、收青稞、盖新房……?这些平易通俗但又深含情谊的话语,拨动了曲作者的心弦,他就以此为歌词,谱成了深受军民喜爱的《洗衣歌》。这首歌吸取了昌都民歌、巴塘民歌《江作林令》等藏族民间朴实健康的音调为素材,既保留了风格,又有所创造。曲调起伏跌宕,充满欢乐与激情。作者还从雅鲁藏布江一带民歌中归纳出一种八个音级,两个五声音阶混合的调式,使音乐的色彩更加浓郁清新,藏族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这首分节歌只用了八个音,然而丝毫不觉单调。“出打出打”,“阿拉黑司”等藏语劳动呼号嵌在歌舞中,使它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歌舞情节为:勤劳可爱的藏族姑娘到河边取水时,见解放军炊事组长正在洗衣服,便由小卓嘎假装扭了脚将班长支开,等到其他姑娘兴高采烈地将衣服都洗完后,班长方知受骗,但他也将计就计,悄悄将姑娘们的水桶装满水后挑回村庄,姑娘们发现后连鞋都来不及穿,欢笑着赤脚直追,留下小卓嘎一个人抱着同伴们洗军衣脱下的靴子边喊边追……

2教学建议:

(1)这是一个有情节的歌舞,但教学重点还是应使学生认识音乐和舞蹈是如何丝丝相扣的,故教师不要停留在内容的介绍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观看舞蹈,用视听器官去感知舞蹈这一艺术特征。

(2)x藏舞是大家比较熟悉并热爱的一种少数民族舞,可让会舞蹈的同学当众表演或做几个代表性动作,如“弦子”、“踢踏”等,同时让全班一起跟跳。

(3)可做一个有趣的试验:先听没有舞的歌。再看没有歌的舞,让学生明白歌舞唇齿相依关系,认识学音乐在表现舞蹈的风格情绪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创造与拓展:

题一

1、答案

《我为祖国献石油》-----石油工人

《美丽的心灵》-----------清洁工人

《拉网小调》--------------渔民

《森林铁匠》---------------铁匠

《勘探队员之歌》-----------勘探队员

2、活动建议:

可让学生跟着音响哼唱。

题二

活动建议:、先把歌曲唱熟,再试奏曲子,会键盘和声的最好自配和声伴奏,不会者则选择一些打击乐器进行节奏伴奏。

2、为突出劳动的热烈气氛,建议多人分工进行唱、奏、舞合作。如:旋律与和声由两人或两组人吹奏,其它人唱或跳,既减小难度,又使人人参与。

3、根据乐器种类自由选择c或F。

题三

活动建议:、让学生知道:艺术作品既包括音乐、戏剧,也包括绘画作品和手工艺作品等等。还可以拍摄一些反映劳动场面的照片,短电视片,可以情景剧形式当众表演,同时展示作品。

2、作品若为短片或表演,最好配上音乐,以突出学科的听觉特征。

四、艺术小辞典:

传统乐器和电声乐器“

传统乐器是不依靠电子技术而获得的、具有乐器本身独一无二的音色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二胡、笛子等。二十世纪中下叶,反映以电子技术获取各种音源,再经各种数据处理,模拟各种乐器的声音的乐器相继出现,它们就是电子琴和电子合成器。与真正的传统乐器相比,它们有很大的可变性与可选性。电子合成器具有模拟各种乐队整体效果的立体表现力。电子琴与电子合成器的出现,历史性地改变了一种乐器只具有一种音色的传统概念,也划时代地创造了一件乐器能取代一个乐队的奇迹。电子琴与电子合成器不但能模拟各种乐器,还能演奏出传统乐器无法奏出的更高或更低音区。电子琴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电子音乐有震荡器与发声器取得声源。震荡器产生单频率声波,发声器产生复合声波和不同音色。电子音乐囊括了全部声波频率,正像白色光包含全部光波频率咿呀不管,故电子琴能模仿出人类制作的传统乐器。

课时建议

三课时

内容安排(供参考)

第一教时

学唱《邮递马车》《创造与拓展》题一的听辨

第二教时

听赏《战台风》吹奏《幸福在哪里》

第三教时《艺术天地》内容

创作活动

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 第一单元 艺术(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 第一单元 艺术(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科版小学艺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

    四 年 级 下 册 美 术教 案 2012年春季 执教者:王媛 第一单元小溪江河大海 课题一滴水成溪 教学目标: 1、发现和感受大自然中小水滴的可爱和小溪清澈透亮、蜿蜒曲折、缓缓流......

    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美术

    第1课: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时间:年月日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美 术 教 案 课题 敦煌莫高窟 课时 1 总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第一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一、 敦煌莫高窟第1 课时第1周二、 艺术与科学 第 2课时第2周三、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第 3课时 第3周 四、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第 4 课时第4 周......

    人美版一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船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感知和对信息的捕捉,实践研究性的学习过程。 会用有特性的形构成不同用途、不同特点运动状态的船,表达个性。 在探究性学习和儿童艺术表现过程......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美术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形式分析——体例 • 新版教材的体例(形式)上基本保留原有框架,同时做了以下改变: • 1.每册前增加一段°写给同学的话; • 2.以大单元的形......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美术作品造型的基本要素(2课时) 1、教学目的 1、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一课 美术概说 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3.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