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买菜》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4:0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6、《买菜》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6、《买菜》教学设计》。

第一篇:6、《买菜》教学设计

第6课时:《买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课堂讲授法。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买菜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1、估算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一共需要多少钱?

2、讨论如何核对售货员收的钱对不对的问题。

1.25+2.41=()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向学生强调两个数的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3、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二、试一试

分析题意得出:爸爸的身高=亮亮的身高+凳子的高度-0.05米 列式为爸爸的身高=1.45+0.4-0.05

1.4 5 +

0.4------------

1.8 5 -

0.0 5------------1.8 0

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首先帮助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课堂练习:第12页 练一练1、2、3、4、6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买菜

两个小数相加减的时候,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1.4 5 +

0.4

------------

1.8 5 -

0.0 5------------1.8 0

第二篇:买菜教学设计

买菜教学设计

买菜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在扮演角色的游戏过程中,感受身体活动的快乐,乐意参与学习和表演儿歌的活动。

活动准备教具:鸡、鱼、菜若干,篮子。

教学过程

一、游戏《买菜》

1.出示篮子

提问:这是什么?我们能用它干什么?

2.游戏

(1)陪妈妈去买菜

教师:我来做妈妈,谁愿做我的.小乖乖?(请一位幼儿)

教师一手提篮,一手携着幼儿,边走边说:

“小乖乖,上菜场,陪妈妈,去买菜。”

(2)选菜

教师:菜场到了,小乖乖买什么菜?

我和小乖乖选了什么菜呀?(鸡呀、鱼呀、大青菜)

(3)抬菜

教师:这么多菜怎么拿回去呀?

我们一起用两只手抬,哎唷哎唷抬回来。

二、欣赏和学习儿歌

1.朗诵

教师:买菜的游戏真有趣,我把买菜的事编了一首儿歌,名字叫《买菜》。

2.听录音,边拍节奏。

3.跟着录音学念一遍。

4.分组练习,请幼儿分成两组,先后随妈妈去买菜,同时念儿歌。

三、练习巩固儿歌

1.如果妈妈去上班,家里还有哪些人可以去买菜?

2.请个别幼儿扮演奶奶、爷爷找乖乖去买菜。

3.请男孩做爸爸,女孩做乖乖一起去买菜。

四、结束部分

教师:买了这么多菜,放到娃娃家给娃娃做好吃的哟。

儿歌:小兔买菜

小兔子去买菜,

卖白菜给爷爷。

卖萝卜给奶奶,

爷爷夸他好宝宝。

奶奶说他好乖乖,

小兔小兔你真乖。

买菜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元、10元人民币,学习钱币的兑换。

2、尝试迁移兑换经验,运用符号表示兑换结果。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元、5元、10元的纸币各一张,幼儿玩具纸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1元、5元、10元纸币。

1、观察1元人民币。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2、比较和观察5元、10元纸币。你们看,这些又是多少钱?上面有什么?﹙数字﹚还有什么字?﹙元﹚。

3、辨别三种纸币。逐张出示纸币,让幼儿观察纸币。

二、学习1元、5元、10元的兑换。

小朋友,这是1元,5个1元是多少钱?和这张5元一样多吗?(把5个1元放在一只手中,另一只手举起一张5元问幼儿,使他们知道它们是一样多。)10个1元是多少?(同时一张一张地拿10个1元)10个1元和这张10元一样多吗?(一样多)10元钱是几个5元?5元是几个1元?(拿不同面值的纸币让幼儿数一数,了解几种不同兑法。)三、尝试迁移兑换经验,运用符号标示兑换结果。

1、出示挂图,讲述画面的含义。

玲玲和妈妈买菜,她需要兑换一些钱币,要把10元的分别兑成1元、5元的纸币,请小朋友把兑换到的纸币圈出来。然后在右边圈出与左边硬币相同数量的纸币。

交流兑换结果,同伴间互相检查。

四、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小朋友上课很认真,特别棒,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奖励小朋友,可我只有一张10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5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几张5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五、活动延伸。

1、在幼儿认识人民币面值时,教师应从钱币上的数字上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钱币。

2、本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利用其他时间(活动角、下午活动等)再认幼儿玩凑钱的游戏,巩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结合我班对于气味的已有生活经验,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目标既有科常方面的认知经验、方法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但不缺乏领域特质。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在找一找、闻一闻中,让幼儿初步感知鼻子可以闻气味;在闻一闻、说一说环节中,让幼儿在探索中知道鼻子可以分辨不同的气味;在最后一环节涂一涂、闻一闻中,知道保护自己的小手。因是小班幼儿,所以在设计教案中,融入了较多生活元素,既有预防甲流的知识,也有冬季保护小手的方法。在提问上,考虑到年龄特征,大多数体访问设计成了封闭式和半封闭式,有二个是开放式提问,有利于幼儿的回答。在整个活动中,也考虑到动静交替,请幼儿把笑脸贴在喜欢的气味下,加入了他们的互动。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但若在下次活动中,能完善材料的选择,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会更好。

买菜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发现的眼睛来观察生活,并尝试学习用绘画或绘画与手工结合的综合方法来表现买菜的主题情景。

2.运用美术造型语言,表现出主体突出、构图合理、画面饱满、色彩鲜艳或和谐的画面效果;巧妙利用适宜的废旧材料塑造生动的蔬菜或家禽。

3.在互助的美术学习中体验合作创作的积极情绪,在看、说、做的过程中提升美的感知、发现、创造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绘画与手工综合的形式,创作以“买菜”为主题的作品,表现出菜场浓郁的生活气息。

难点:巧妙运用生活中废旧物品的肌理、形状等特征来表现蔬菜、家禽。

三、教学用具

示范制作的用具、盘扣、毽子上的彩色鸡毛、课前参观菜场拍摄的照片(电子稿即可)或者速写,铅笔、彩色笔、剪刀、彩纸、废旧材料、彩色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菜场里的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猜猜是哪里?

学生猜想回答,教师小结:菜场可是个热闹的地方,你有没有跟妈妈去过菜场?你看到那里有什么?(鸡鸭鱼肉、蔬菜水果、接踵而至的顾客、拥挤的摊位等)听到有什么?闻到什么?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去菜场体验时拍的照片或观察后画的默写画。说说你拍的情景,说说你对菜场的印象?你去菜场做了什么?发现哪些有趣的事?

学生思考后积极回答,教师肯定学生发言。从而引出课题——《买菜》

环节二:互动探究,交流探讨

1.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范作图例。你对哪一个最感兴趣?哪幅作品最精彩?精彩在何处?

学生欣赏范作图例,学生讨论后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小结:

(1)形式美:如《买菜》和速写作品;

(2)材料丰富:纸工《菜场》、《鱼市》;

(3)画面美:如《菜场》、《买菜》,构图饱满、丰富;

(4)速写:《称菜》、《卖菜人》;

(5)色彩美:《跟着妈妈去买菜》、《鱼市》,底色鲜艳,主体色彩和谐。

2.欣赏作品,仔细看看它用到了哪些材料来巧妙表现?为什么这样选择?

学生思考回答:

(1)麻袋块面——盛放青菜的口袋;

(2)剪下的`草编块——堆放辣椒的草垫;

(3)毽子上的彩色鸡毛——粘贴成禽类的羽毛,如漂亮的大公鸡;

(4)布质中式盘扣——青菜叶子;

(5)在牛皮纸上画上网格——卖家禽的小笼子;

(6)剪下的水彩画——遮阳伞面;

(7)彩色的卡纸底板——漂亮的底色;

(8)剪下的小人——立体的画面……

3.还用了哪些巧妙的方法来表现?

(1)蔬菜的制作:用橡皮泥捏小番茄、茄子、辣椒;用皱纹纸卷捏胡萝卜。

(2)生活中的替代物:以丝线绳盘的扣子代替青菜、丝带小花表示花菜……

(3)剪下的作品。

(4)在已画好人物、摊位等的画面上,添加蔬菜等组合成一幅画面。

4.绘画或制作时,表现的视角一样吗?

学生思考总结:

(1)有俯视的角度——《买菜》、《菜场》;

(2)有平视的角度——《称菜》、《鱼市》;

(3)正侧面的角度——《称菜》……

环节三:构思创作,实践练习

生活就是有滋有味的画面,你能否原汁原味地表现呢?为你即将创作的作品好好构思一下吧。你打算表现什么内容呢?学生讨论回答。可以是买菜卖菜的特写镜头,也可以是菜场喧闹拥挤的场景。

学生创作,要求:

1.大胆想象,选择绘画或绘画和手工结合的方法创作一幅买菜的场景,主体突出,构图合理,画面饱满,色彩鲜艳和谐。

2.能巧妙地运用合适的废旧材料表现出生动的画面内容。

3.一定要有买菜的情节或卖菜人和买菜人的互动。

学生尝试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五: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一)小结作业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从构图、色彩、画面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给予及时反馈与总结,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知识拓展

1.有时间有机会可以带上速写本到菜场去画画写生,画完速写还可以买回一些菜,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

2.课后收集更多废旧材料在下一节课的练习中呈现出不一样的作品。

通过收集媒材资料,培养学生养成善观察、能发散性联想的习惯。

买菜教学设计4

一、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是我们中班“秋天的画报”主题下的一个教学活动。买菜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事,放学回家后大人去菜场买菜都会带着孩子,孩子们对买菜这种活动已经耳濡目染,耳熟能详了,平时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也会扮演成人进行买菜活动,所以对菜场里的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让幼儿进行音乐活动《买菜》。孩子们既可以在熟悉的背景下学习新的音乐技能,选择的内容又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为生活所服务,何乐而不为呢?

二、活动简析

(一)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表现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初步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说唱风格。

2.用看图谱的方法,理解记忆歌词,学习用说唱的风格有节奏地表达菜名。

3.尝试根据生活经验为歌曲创编新歌词,享受创编新歌词所带来的愉悦情绪!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歌曲节奏图谱、音乐磁带、歌曲创编图谱若干张。

知识铺垫:参观过菜场,知道一些蔬菜的名字。

(三)活动过程:

环节一利用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兴趣。引发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以此引出课题。

环节二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学习辨认节奏图谱,记忆歌词内容。初次听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活泼、欢快”的音乐性质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让孩子感知到音乐性质以后,对于后面如何把握歌曲风格,探讨、交流有节奏的演唱,都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借助活动图谱的作用,孩子能够很容易理解歌词,记忆歌词,对歌曲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歌曲图谱对于孩子了解整首歌曲内容,把握歌曲节奏节拍等,都起到一个统领全局的作用。

环节三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学习演唱歌曲,唱出歌曲中活泼、欢快的音乐特点。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部分,借助歌曲图谱的节奏型区分、借助教师的清唱示范以及重点乐句的重点练唱,孩子在反复的练习中,很容易掌握这样一个难点部分。所以解决说唱标识以后,整个歌曲图谱对于孩子来说,已经没有了疑问,很容易理解整张歌曲图谱,也很容易根据歌曲图谱完整地唱出整首歌曲。

环节四鼓励孩子有感情演唱歌曲,并用集体唱、小组唱等多种形式复习演唱歌曲。这一环节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歌曲唱得好不好听,有没有听觉美感,都在这一环节中得以体现。为了让孩子能够唱出歌曲中“活泼、欢快”的风格特征,教师在帮助孩子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自己欢快的清唱示范、借助录音机活泼的歌唱示范,给予孩子一种美的听觉享受,从而激发出孩子自身感受美、表现美的活动激情。

环节五引导孩子根据歌曲创编图谱,补充创编新歌词。借助简笔画的标识作用,孩子能够很容易看懂新图谱,也愿意一起来创编新的歌曲内容。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帮助孩子集体记录创编内容,能够跟随孩子的思路,把孩子想到的内容很快、很方便地记录下来。整个创编过程显得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就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教师的饱满的热情带动下,孩子情绪活跃,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如在再次感受歌曲性质,学习有感情演唱中,孩子受教师清唱示范、录音机中完美嗓音的熏陶,演唱出来的'歌曲,带着明显的“欢快活泼”的说唱感觉,很多孩子都沉浸在自己所营造的美的享受中。结束部分的创编活动,也是孩子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很多孩子不满足于创编教材原来设计意图的创编菜场中的菜,而是把创编的范围扩大,而且创编构思还特别有趣,创编目的性非常强。如大家提出“要创编超市的东西”、“要创编水果一类的……”。说明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归类能力,在创编实际过程中,孩子还会判断这一个内容是不是属于计划创编的一类的,探讨、交流的积极性还非常高,整个活动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还达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后效。

买菜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小数(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明确并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的实际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观察、表达、归纳的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分析及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有过《小数初步认识》单元的学习经验,结合实际情境对小数(主要是一位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学生对小数并不陌生,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此外,学生还有大量的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经验。由于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材中主要结合买菜情境,让学生先估计再计算,在理解算理时呈现三种方式,从已有的元角分的直观理解到面积模型,再抽象到位值制的作用,用竖式来计算。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点对齐这一算理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难点: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活动1: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元?

【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加法的简单估算,体会估算的方法,启发学生感悟估计结果的合理范围,在3元与5元之间,培养学生的数感。】

活动过程:

1、出示教材中笑笑买菜的主题图,让学生寻找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2、揭示笑笑的问题:买1把油菜和1把芹菜菜大约要付多少元?

3、学生自主估算。问: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汇报时,教师追问:比3元多,比5元少是什么意思?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由元角分的关系,抽象到小数面积模型,最后抽象到一般意义下的竖式展现,从具体到抽象的三种学生可能用到的方法。充分展示计算的'策略,由算法的多样到算法的优化,更好的突破了探索小数加法计算方法这一教学重点。】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2: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

活动过程:

1、生尝试计算。

2、展示学生多样的计算策略。

方法一:借助元角分上进行计算。

方法二:借助面积模型进行计算。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比较以上三种算法,它们有什么联系,你更喜欢哪种?说说理由。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应注意什么?怎样让相同数位对齐?

1.25

+2.41

3.66

学生说算法,尤其让学生进一步明晰各个数位上的数值。5个加1个0.01是6个0.01,2个0.1加4个0.1是6个0.1,个位上是1加2得3。

教师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从低位起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活动目的是灵活展示学生的计算策略,让学生充分体验感知算法多样化。】

活动3、用减法是怎样计算?

【活动目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交流讨论中进一步掌握小数点对齐的算法,实现知识的自然迁移。】

1、刚才是用求和的方法来检验付3.66元对不对的问题,还有其它思路吗?

2、学生独立列式完成。

3、展示学生算法。

3.66-1.25=

方法一:借助元角分来进行计算。

3元-1元=2元

0.66元-0.25元=0.41元

3.66元-1.25元=2.41元

方法二:借助面积模型进行计算。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问:怎样计算小数减法,两位小数减法与两位小数加法计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进一步优化算法,引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4、用竖式计算。

1.25+0.74=2.76-2.1=

后一道题是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这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是很容易混淆。可能有两种算法,有一种可能把6与1对齐进行计算。

2.762.76

-2.1-2.1

0.662.55

讨论:两道竖式有什么不同?哪种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计算小数加减法,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这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联系面积直观模型与竖式中不同数位的数值。百分位上的6表示6个0.01,减数中十分位上的1表示1个0.1,表示的意义不同,不能相减,只有相同的意义的数才能相加减,小数点对齐才能把相同数位上对齐。

问: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计算小数加减地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

三、反馈练习,应用新知

创设闯关的练习情境。

第一关:理解问题我能行(练一练第1、2题)

【设计意图是设计与问题串相匹配的练习,层层深入有针对性。进一步有效巩固所学知识,落实教学目标。】

第二关:计算算理我能说(练一练第4题)

四、反思总结,整理新知;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与同伴说一说。

五、课堂作业,巩固新知;

第三关:解决问题我最棒(练一练第5、6题)

买菜教学设计6

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设计背景是结合我班对于气味的已有生活经验,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既有科常方面的认知经验、方法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但不缺乏领域特质。

活动目标

1. 分辨几种经常接触的不同气味,体验鼻子真有用。

2. 愿意说说自己闻到的气味。

重点难点

重点:分辨几种经常接触的不同气味,体验鼻子真有用。

难点:愿意说说自己闻到的气味。

活动准备

1. 一次性杯子(分别装有白开水、白醋、果汁、中药);2. 护手霜;3. 每位幼儿一个笑脸。

活动过程

一、闻一闻、找一找

1. 出示瓶子,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

②杯子里装了什么?

2. 找一找,学习闻气味的正确方法(幼儿闻气味)

提问:①你们都闻到了什么气味?

②我们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白醋和白开水?

小结:我们的鼻子真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气味,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二、闻一闻、说一说

1. 闻气味贴笑脸(出示笑脸)

提问:①这是什么?

②笑脸表示什么?

(幼儿闻气味,把笑脸贴在喜欢的气味前)

2. 说一说闻到的气味

3. 提问:

①小朋友,哪里的笑脸比较多?

②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气味?它闻起来怎么样?

③小朋友想一想,你以前还闻到过什么东西也有这种气味?

④为什么喜欢这种气味的小朋友不多呢?

小结:我们的鼻子可以分辨两种不同的气味。

三、闻一闻、抹一抹

提问:①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

②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③冬天为什么要涂护手霜?(请幼儿洗手涂护手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结合我班对于气味的.已有生活经验,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目标既有科常方面的认知经验、方法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但不缺乏领域特质。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在找一找、闻一闻中,让幼儿初步感知鼻子可以闻气味;在闻一闻、说一说环节中,让幼儿在探索中知道鼻子可以分辨不同的气味;在最后一环节涂一涂、闻一闻中,知道保护自己的小手。因是小班幼儿,所以在设计教案中,融入了较多生活元素,既有预防甲流的知识,也有冬季保护小手的方法。在提问上,考虑到年龄特征,大多数体访问设计成了封闭式和半封闭式,有二个是开放式提问,有利于幼儿的回答。在整个活动中,也考虑到动静交替,请幼儿把笑脸贴在喜欢的气味下,加入了他们的互动。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但若在下次活动中,能完善材料的选择,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会更好。

第三篇:湘教版一年级音乐《买菜》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

《买

菜》

湖南文艺出版社一年级上册

安宁市八街小学

王晓洁

2012年9月15日

课题:《买菜》

教学内容:湖南文艺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六课歌表演《买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用优美、自然圆润的声音和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买菜》,能体验数板和反复记号在歌曲中的运用。

(2)通过歌表演《买菜》,让学生进步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获得切身感受。(3)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能用不同的动作和声音来表现歌曲的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教师示范演示、讲解分析以及学生演唱演练、听赏体验,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反复体验,感受歌曲,从而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的快乐,激发一种积极向上和爱劳动、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流畅的演唱《买菜》,感受并体现劳动时的乐趣。(2)唱出歌曲愉悦、兴奋、焦急的情绪变化。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投入的进行歌表演,注意动作的协调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卡片、头饰、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和家人一起买菜的过程,并说说有些什么菜?

二、听赏感知、学习新课

1、观察图谱、提炼歌词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兰跟着奶奶去了菜市场,奶奶买了什么呢?(多媒体)

请学生看图说出。

师:鸡蛋是怎样? 青菜是?你们能用这种节奏把菜说出来吗? “XX XX | X X”教师带领一齐读

师:鸡蛋圆溜溜呀!并把四种物品全部读出来。然后让学生找出歌里的其它蔬菜

按这个节奏读一读:“X X X X | X X X” 念:

“萝卜、黄瓜、西红柿 ” 请学生按照上面的读法读出 “蚕豆、毛豆、小碗豆” 最后把两行连起来读一读,加深学生的记忆。

师:篮子里装这么多菜,会发生什么事情?奶奶累了,师做动作,哎呀呀哎呀呀,拿也拿不了,哎。

(3)教师带领学生完整的念出歌词(板书:课题《买菜》)

2、师范唱歌曲。

3、学唱歌词,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开心、神气的情绪演唱。①学生随音乐用La哼唱,并跟着音乐动一动。②教师一句一句教唱。③鼓励学生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歌词,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唱。

④请小朋友来为歌曲伴奏,看谁耳朵最灵,敲的最好,其余小朋友边唱边跟着节奏动起来!

⑤碰铃还是按照原来的节奏敲起来!铃鼓在数板的时候加进去,按这样的节奏来敲一敲“X X | XX X”

4、歌表演:师:小朋友的进步真大,唱得真好,你会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吗? 师:请一些同学来试一试。

(1)、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中的各种菜的形状。

(2)、请学生为歌词编动作。

(3)、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三、创编歌词

1、把在教学过程中奖给表现好的同学手中的蔬菜卡片把顺序站好,让学生来模仿歌曲中的蔬菜那样说一说,如:土豆圆溜溜呀、番茄红彤彤呀„„(师板书)

2、齐读创编菜名内容

3、教师伴奏学生齐唱创编的歌曲

四、评价总结

第四篇:教学设计6

Unit 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一、明确目标(to know the aims)

1,Master the important phrases and words and language goal.2,To go through the Reading passage.3,Do exercises and revise the language points.4,Check in groups and correct them with the help of your classmates.5,Correct the mistakes in your mind and exercise them again.二、课前复习单词检查

recite the words and their right forms for five minutes again and write them.1,过去常干某事 /习惯于干某事

2,使害怕,使恐惧(v.)(adj.)

非常害怕的3,入睡

4咀嚼,嚼

5,聊天,闲谈

6,每日的,日常的 7,die(n.)/(adj.)

8,造成,使发生 9,有耐心的,忍耐的/病人

10,最后,终于

11,决定(v.)(n.)

做决定,下决心

12,令某人惊奇的是

13,正,恰恰 14,即使,尽管

15,对…感到自豪 16,注意干某事

17,放弃干某事 18,浪费,滥用

三、语法再现

1,She used to wear glasses.(变为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并回答)

四、自主复习

Read from Section A to the reading for ten minutes the phrases.五、检测效果

(一)短语互译

1,be really quiet

2,弹钢琴

3,have long hair

4,是游泳队的一员

5,与某人聊天

6,有时间干….7,日常生活

8,紧张的,有压力 9,担心

10带某人去某地

11,一个十五的男孩

12,a recent conversation with 13,没有钱干某事

14,陷入…的麻烦

15,做一个很困难的决定

16,cause a lot of trouble 17,对….感到自豪

18,最好的一个学生 19,对…..感觉良好

20,在他爸爸的死之后 21,感到孤独、寂寞

22,对….感兴趣

23,即使

24,支付他孩子的教育费 25,某人花费时间干某事

(二)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1,Rose ______ ______(过去常常)______(留)straight hair.2,Most boy students _____ ______ _____(对…感兴趣)basketball.3,____ you _____ _____ ____(仍然害怕)the dark ?

4,She used to ____ ____ ______ ______(带他儿子)the concert.5,Don’t _____ _____(担心)the tests ,study hard.6,Although he failed in the test ,he never ___ _____ ____(放弃学习).7,My life ____ ______(改变)a lot in the past few years.8,I used to spend time _____ _____(玩游戏)with my friends.9,____ ____ ____(看起来)Yu Mei has changed a lot.10,I realized that since my father _________(死),I have been ____ ____ ___ __(害怕独自一人).11,That boy often stays at home _____(独自),but he doesn’t feel ____(孤独).12,I go to sleep ___ my bedroom light ______.(卧室的灯开着)(三、)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My ________(day)life is different and I used to like different things.2,Taking lots of grammar notes is _______(help).3,She used to _____(walk)to school ,but now she is used to _______(ride)a bike to school.4,His father ________ three years ago ,after his father’s _____,his life has changed.(die).5,Are you _____(pride)of your parents ? 6,We are all _____(surprise)to see the beautiful sights.7,My _____(big)problem is that she is too busy.8,You used to be ____(real)shy ,didn’t you ? 9,His ______(mother)love changed his life.10,This is a thief.We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更加注意)him.11,It took me five hours _______(finish)my homework.12,She seems _________(come)from another world.六、重点处理

Correct the answers and work in groups.Write down sth you don’t understand to the teacher.First let the students solve them ,then the teacher points out or makes a further explanation.七、专项训练

1,He used to ______(sleep)late ,but now he is used to(get)up early.2,Don’t ____ ______ ___(担心)Tom , he is no longer a child.3,He used to be afraid of ___________(be alone).He felt ___(孤独)。

4,You must pay _____ ______ _______ others much..(留心多帮助别人)5,She often spends time _______(play)with her daughter.

第五篇:6教学设计

Unit 5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SectionB 2a-2c

Boshan Middle School

Zhang Wei

教材分析

Section B 对出行交通方式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语境更加复杂,2a-2c是阅读教学部分,介绍了一个偏远乡村孩子上学的故事,这一题材展现了偏远地区孩子上学的艰辛,目的是为了唤醒城市孩子上学的关注,同时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Teaching Objecties: 1.To learn new words: go on a ropeway,cross the river,an 11-year-old boy,come true ,between...and……

2.Understand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article by the reading tips and retell the article

3.Try to treasure the pres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steps:

♥StepⅠ.Warm-up and Lead-in Free talk: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 take/ride….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It’s …..kilometers

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 get to school? It takes …….minutes.T:Just now, you talked about how you and how your friend get to school.I think it’s easy for you right?

How about him?(看图片)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and lead to some phrases :

go on a ropeway, cross the river, be afraid of , an 11-year-old boy 设计意图:阅读前,先教一些较难的单词、词组或有碍课文意思的单词、词组(留一部分生词让学生在阅读中猜测),而后介绍一些跟阅读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然后根据文章标题、插图或利用简笔画等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这样,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大意及词组的运用就有了初步的印象。

♥StepⅡ.Reading

1.Skimming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underline the answers.快速读短文,画出答案(p29 2b)

1).Is he afraid of the ropeway?

2).Does he like his school and his teacher?

T:Although(虽然)it’s difficult to cross the river on a ropeway, he is not afraid and loves his school.So he is great!Do you think so? Why ? Why do the students in the village go on a ropeway to school?

2.Scanning Read again and underline the answers.再读课文,画出答案 1.Why do the students in the village go on a ropeway to school? There is a ver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re is n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What’s the students and the villagers’ dream(梦想)? Describe the pictures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Let’s talk: Do you think their dream can come true?

How? Maybe the project hope can help them to make their dream come true.3.Listen and repeat, read in groups

4.Fill in the blanks 完成短文,每空限填一词。

For the students in the __________, it’s difficult to get to school.There is a very big _________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village.There is no__________ and the river runs too quickly.So they go on a __________ to cross the river.It is not easy, but Liangliang , an ___________ boy, he is not __________.Many of the students and villagers never leave the village.It is their __________ to have a bridge.We hope(希望)their dream can _________ ________.设计意图:阅读时,以细节阅读为核心,合理分析课文的性质和结构特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设计问题时先易后难,先理解后拓展,先浅后深,兼顾差生和优生的原则。通过听读而后朗读,解决问题,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整体结构已有了大致了解,已经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StepⅢ.Make a story chain in the groups.Look at the picture and describe the pictures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Then practice in the group.♥StepⅣ Watch a vedio on the way to school

Have students treasure the present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设计意图:阅读后,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短文填空,故事接龙,让学生对文章再一步的巩固加深,从而对后面的笔头输出做好铺垫。同时让同学们观看微课,关于偏远山区孩子上学的艰辛,让同学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的学习环境。

♥StepⅤ Write an email to your friend tell him how you get to school.根据下列问题的提示给你的朋友写一封邮件,告诉他/她你是如何上学.1.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2.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3.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et to school?

4.How do the students in the village get to school? 根据屏幕上提供的问题,给你的朋友系写一封邮件。Dear ______,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Do you walk or ride a bike?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ut the students in the village, it’s difficult to get to school.The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y want to have a bridge.We hope(希望)their dream can come true!_________

设计意图:写作部分:结合本单元的主题,让学生给朋友写一封邮件,告诉他们自己是怎么上学的,山区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以及我们对他们的美好祝愿!开头结尾的提示已经给出,给学生降低了难度,让学生体验三段式作文的写法。♥StepⅥ Summary ♥StepⅦ Homework

下载6、《买菜》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6、《买菜》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买菜》教学反思

    《买菜》教学反思 《买菜》教学反思1 艺术活动《买菜》是主题活动《香香的蔬菜》中的一个活动内容。活动的导入部分,我以谈话的形式和幼儿说说跟家人一起买菜的经过。为幼儿......

    《买菜》教学反思

    《买菜》教学反思 《买菜》教学反思1 《买菜》是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课中的一首歌表演的歌曲。对于一年级刚入校不久的小朋友,这节课的教学说实话,开始我没有什么把握,特别是......

    《买菜》教学反思

    《买菜》教学反思 李双双 买菜,是小朋友们都经历过的事情,《买菜》这首歌曲让孩子们更感自然,有趣。由于先前经验的铺垫,会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更投入更积极。这是一首歌词中带......

    买菜教学反思

    买菜对与大班幼儿来说一点也不陌生,离园后大人去菜场买菜都会带着孩子,孩子们对买菜这种活动已经耳熟能详了。在本次的音乐活动“买菜”公开课中,我也创设了一个菜市场,让幼儿去......

    四年级数学下册《买菜》教学设计5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题:买菜 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三个部分:一是估算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大约要付多少钱?”,安排这一情境的目的是让......

    湘教版一年级音乐《买菜》教学设计5篇

    第六课《买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湖南文艺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六课歌表演《买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用优美、自然圆润的声音和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买菜》,能体......

    6雪教学设计

    《雪》公开课教案 闽侯县实验中学 黄文洲 时间:2009年3月 日 地点:八年级(11)班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4、学习......

    写字教学设计6

    《左右结构的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要求写得正确、匀称、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3、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