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教学简案

时间:2019-05-15 04:1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教学简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教学简案》。

第一篇: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教学简案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理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

课前同学通过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学习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摇滚歌手崔健的《不是我不明白》(演示导言)“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自从中国步入近代。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及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完这课后,我们将会很明白,这世界为什么变化快。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变化原因:

(1)鸦片战争打破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2)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

(3)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当时人们崇尚新礼仪、追求新风尚。

2、表现:衣、食、住、风俗(1)衣(服饰): 1)特点:

①样式变化不大,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②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

③是手工产品,历代服饰既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2)变化:

①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

②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青睐。

③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式裙子。(2)食:

1)传统饮食——中餐 2)变化:西餐

【合作探究】中西餐饮食文化有什么区别?(3)住:

1)原因:受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使、领馆区建筑式样的影响 2)特点:传统民居和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的出现 3)代表:北京四合院、圆明园(4)风俗:短发易服、废止缠足

①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 ②辛亥革命前后:

③民国时期:

④近代社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近代城市生活之中,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着旧式的生产和生活习俗,处于落后、封建的状态。

小结: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哪些演变?原因是什么?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1)原因:人民当家作主是建国后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社会风尚的主流。(2)表现: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①许多生活必需品都凭票证供应,定量供应(计划经济的特征)

【合作探究】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证呢?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呢?

②政府下令取缔了卖淫嫖娼、贩毒吸毒等丑恶现象;

③改革封建婚姻制度,提倡婚姻自主,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妇女,提高了妇女的地位。④朴实而又带有革命色彩的衣着:

2、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1)原因: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2)表现:

①服饰:颜色由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②饮食:

●经济体制改革后,粮食产量增高,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取消实行了几十年的票证。

●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饮食多样化。

③住房:人民的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普通平房→简易楼房→90年代以后国家启动安居工程;保障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福利。

④社会风俗: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五一”“十一”长假,成为人们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黄金周。

●休闲方式多样化:休闲度假、郊区游、出境游以及娱乐健身等逐步成为市民生活的新内容,体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

●新的社会时尚:关心自己、关爱他人、关注社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等社会风尚,正在逐步形成。

小结: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哪些演变?原因是什么?

★课堂小结:(略)

★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福建巡抚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2)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

(1)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实例分析,体会到我们所享受的现代社会生活,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陶冶热爱科学的情操,增强国际意识,为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做好准备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由此导入新课。

一、铁路与公路:

1、古代传统交通运输工具:

(1)特征:因地而异、路途遥远

(2)表现:

①南方——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②北方——旱路:以乘坐马车为主;③平民百姓外出:步行。

2、近现代铁路交通运输业:(1)近代铁路交通的起步:

1)19世纪70年代,外商修淞沪铁路; 2)19世纪80年代,清府修唐胥铁路; 3)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交通的发展:

1)在“一五”期间——宝成铁路; 2)“二五”期间——兰新铁路; 3)到“九五” ——京九铁路全线通车。4)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3)机车制造有进展:

1)近代中国:使用从国外进口的蒸汽机车;

2)新中国成立后:国产“解放”型蒸汽机车→第一台内燃机车(1958年)→第一台电力“韶山”号机车(1958年)

3)改革开放以来: ①2003年,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在上海投入商业营运;②1997~2007年全国铁路六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的效率。③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3、公路交通的发展:

(1)近代: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

1)原因: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等;

2)表现:

①20世纪初: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汽车;②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一些公路,发展受限制。(2)新中国成立后:公路运输发展快

①建立汽车制造厂:②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③黄河、长江等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④偏远山区也通了汽车: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近代:起步

1)原因: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的开展。2)表现:

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②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3)作用: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2)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萎缩、改制

2、航空:

(1)近代:序幕

①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②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2)新中国成立后:

①成立初期:乘飞机有限制,民航发展有限

②改革开放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四种交通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优缺点各是什么?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1、近代电讯业的变迁:(1)电报:

①丹麦电报公司在上海建立电报机房②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③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

(2)电话:

①上海招商局开通第一部电话:②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③清政府在南京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2、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的发展:

①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②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③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3、通讯事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

①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②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课堂小结:(略)★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各种媒介在产生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样,通过辨证地认识、分析这些媒介,就能使它们为我所用,为社会造福,从而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用于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难点:如何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由此导入新课。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近代报刊业的起步:(1)外国在华办报:(19世纪中期前后)1)代表:

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②《中国丛报》(1832年):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外文刊物③《万国公报》(1868年):当时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报刊④《申报》(1872年):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2)内容:介绍中国、时事述评、传播西方宗教与文化、侵略中国喉舌等;(2)国人自办报纸:(19世纪70年代起)1)代表:《昭文新报》(1873年):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

2)内容:

①初期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②戊戌变法前后,多反映社会思潮,宣传维新思想;(主要报纸:《时务报》、《国闻报》等)③辛亥革命前,革命派与维新派展开论战;(主要报纸:《民报》)④新文化运动时期,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主要报纸:《新青年》)

3)作用: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中共领导下报刊的繁荣:

(1)20世纪前期:中共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2)建国后: ①《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②《光明日报》、《文汇报》等综合性报刊: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3)改革开放后:

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3、报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⑴基本职能:报道新闻、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舆论监督。⑵主要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1)基本线索:

①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②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③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一批蜚声中外的进步电影;④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⑤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涌现出一批著名导演和演员,许多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2)主要代表:

①中国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影片:《定军山》(1905年),标志中国电影的诞生②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③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1935年获奖)④率先吹响抗战号角的影片:《风云儿女》(1935年)

2、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

(1)电视的出现:

1)标志: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特点:①普及率低:局限于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只有少数人拥有电视;

②节目单调。(2)电视的普及: 1)原因:

①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②科技的进步;③国家政策的支持。2)特征:电视作为信息媒介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表现:

①观众人数增多:②电视品质提高:③节目内容丰富多彩:

4)影响:

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②开阔了人们的视野;③增加了信息量,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和发展:

(1)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风靡全球。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到2006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1.23亿。

2、网络的优势:

【合作探究】互联网相对于报纸、广播和电视三种媒介而言,都具有哪些优势? ①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②集声、像、文字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③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便于沟通;④使人们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3、互联网的影响:

(1)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如网上购物、网络学习、电子信箱、个人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2)但也使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加上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影响身心健康。

【合作探究】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作为四大传媒各有什么特点?

★课堂小结:(略)★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篇: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报刊和书籍的内容代表了中国20世纪历史前进新方向的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国闻报》 D.《新青年》

3.鸦片战争中,中国一些有识之士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政治制度.振兴中华 B.经济制度.御侮强国

C.军事技术.抵抗外侮 D.印刷技术.传播西学

5.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C.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D.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6.下列言论属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也” B.“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C.“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 D.“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1.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中国近代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能够反映这一历史观点的历史事件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7.维新变法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

B.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时斗争策略的需要

C.维新派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时就有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 D.维新变法中建立并保留下来的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的宣传和活动的中心

8.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9.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

4.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的“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中华民族资本主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10.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兴民权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

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成

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11.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 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 《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12.“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 ①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③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陈独秀指出:“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

上实在是做不到。”为此,他当时致力于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A.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军事斗争 B.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

C.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D.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14.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1916年,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提倡马克思主义 16.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7.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 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退出时代舞台

18.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

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19.以下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人物有

①魏源 ②康有为 ③孙中山 ④张謇 ⑤毛泽东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

20.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 ③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④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22.毛泽东总结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新民主主义论》

23.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24.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

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科学发展”和“邓小平理论”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二.材料题(共3小题,26题16分,27题12分,28题22分,合计50分)

26.(16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请回答: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D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⑴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4分)实践结果有何共同点?(2分)?

⑵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4分)

⑶D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4分)⑷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后人哪些启迪?(4分)

26.(1)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B资产阶级思想(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2分)

(2)西方之路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4分)(言之有理即可)

(3)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

(4)以天下为己任;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4分)(言之有理即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27.(12分)中西思想文化交相辉映,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材料一 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

材料二 张之洞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梁启超评价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为当时维新派的‘流行语’,举国以为‘至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中西文化交流加速的主要原因。(4分)

(2)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西方思想主要有哪些?在此基础上,中国产生了哪些进步思想?(4分)

(3)据材料三,在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上,张之洞和梁启超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有何进步性。(4分)

27.(1)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4分)(3)西方思想:民主、自由、民权、进化论、议会、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2分)

进步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等。(2分)

(4)进步性:“中体西用”是一种含有变革图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弊端,认识到西学有其合理之处,有弥补中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国传统义化不足的价值与作用,主张以儒家文化精神为主体,吸收外来文化,重新建构民族文化。(4分)

28.(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

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2分)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部宪法?(2分)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4分)材料五与材料三.四相比有何变化?(2分)综合材料三.四.五,谈谈你对党章修改的认识。(2分)

28.(22分)(1)民权主义。(2分)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2分)

(2)变化: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4分)

原因:孙中山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中共和共产国际的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帮助。(4分)

(3)共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都是党和人民在实践基础上集体智慧的结晶;都讲求实事求是。(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变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写进党章。(2分)认识:党章的修改反映了党与时俱进的进步性。(2分)

必修三第五单元检测一参考答案:xcz 1-10 DDCBC ADCBB 11-20 DBBCC DCADB 21-25 CCBBC 26.(16分)(1)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B资产阶级思想(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2分)结果:失败,其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2分)

(2)西方之路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 动。(4分)(言之有理即可)

(3)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4)以天下为己任;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4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2分)(1)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4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分)

(3)西方思想:民主、自由、民权、进化论、议会、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2分)

进步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等。(2分)

(4)进步性:“中体西用”是一种含有变革图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弊端,认识到西学有其合理之处,有弥补中国传统义化不足的价值与作用,主张以儒家文化精神为主体,吸收外来文化,重新建构民族文化。(4分)

28.(22分)(1)民权主义。(2分)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2分)

(2)变化: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4分)

原因:孙中山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4分)

(3)共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都是党和人民在实践基础上集体智慧的结晶;都讲求实事求是。(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变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写进党章。(2分)认识:党章的修改反映了党与时俱进的进步性。(2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三篇: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编号:5 编制者:王秀娟 使用时间:09年2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重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 旧课复习:

 新课学习――先预习,再学习,后巩固

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学习要求:列举中国古代金属冶炼技术的主要成就)

1、青铜冶炼:(1)青铜时代:(2)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2、冶铁业和炼钢业:(1)主要成就:(2)钢铁应用的影响

(3)冶炼燃料的变化(按时间顺序列举)

二、纺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1)按时间顺序列举中国古代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2)汉代的中外贸易之路被称为“丝绸之路”说明了什么?

2、棉纺织业:

(1)棉纺织业何时在中国内地兴起?黄道婆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2)棉纺织业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陶瓷制造业地(根据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1、制陶业:了解中国古代制陶业的主要成就

2、制瓷业:按时间顺序列举中国古代陶瓷业的主要成就,概括每个阶段的特点(1)东汉南朝时期:

(2)唐代:

(3)宋代:

(4)元以后:

四、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

1、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有哪些方式?

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有何特点?其长期存在对我车古代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3、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是怎样产生的?在发展过程中其经营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经历了一个由官营手工业为主到私营手工业为主的变化过程。你认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巩固练习

1、我国古代用煤冶铁的时代出现在()

A 春秋

B 战国

C 西汉

D 唐朝

2、我国古代从何时起获得“丝国”的称号()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汉代

3、元代黄道婆革新的技术是()

A 丝织技术

B 麻织技术

C 毛织技术

D 棉纺织技术

4、古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始于()A 战国

B 汉代

C 南北朝

D 唐朝

5、士农工商并称为国家的“四民”始于()

A 西周B 春秋战国

C 秦汉

D 南北朝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

曲礼》 材料二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管子 小匡》 材料三

(豪强)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千余人。

——《汉书 盐铁论 复古》 请回答:上述三则材料各反映了什么问题?

 反思总结

附答案:选择:CDDDD 材料题: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官营手工业内部分工细致;材料二反映了战国时期齐国官营手工业具有技术人才的优势,且工匠们在一起相互促进提高;材料三反映了汉代一度出现私营手工业发展的局面。

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编号:6 编制者:刘金花

使用时间:09年2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5 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 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 重点:商业发展的特点  难点:重农抑商  旧课复习:

 新课学习――先预习,再学习,后巩固

一、商业的发展:

1、思考:与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1)商朝时期:(2)周朝:

(3)春秋战国时期:

(4)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5)宋代:(6)元代:

(7)明清时期商业的新特点有哪些?

二、城市的繁荣

1、商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如何?

2、自周秦迄唐代城市的特点有哪些?

3、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宋代城市有哪些特点?

4、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情况如何?

5、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

三、“重农抑商”

1、王朝政策与商业的重要性

2、重农抑商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不同时期商业政策的变化: 商周时期: 战国: 汉朝:

中唐以来:

明清时期:

4、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 巩固练习:

1、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是在()

A 西周B 春秋战国

C 西汉

D 唐朝

2、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包括()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 烟草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下列关于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周到唐代的市与居民区分开

B 县城以下禁止设置市的规定在唐朝被打破 C 宋朝的市取消了时间的限制 D 明清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

4、自战国至明清,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然而,某一朝代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这一朝代是()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5、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③避免了逃避生产劳动的现象 ④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 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商鞅、晁错所处的时代背景,从目的和结果两方面评述两人的重农主张。

 反思总结

附答案:选择:BABBB 材料题:(1)商鞅处于战国兼并战争时代,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驱使。这是赢得兼并战争的保证。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晁错处于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时期,主张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基本生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恢复社会经济。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

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编号:7 编制者:葛美玉 使用时间:09年3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 课程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知识重点:重农抑商、海禁、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 旧课复习:

 新课学习――先预习,再学习,后巩固

一、近代前夜的发展

(一)传统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简单了解)

1、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明清国力强盛

(二)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的时间和地点:

2、原因:

3、含义:(从中概括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三个要素)

4、萌芽的典型表现:

5、阻碍萌芽发展的因素(1)

(2)

(3)

(4)

二、近代前夜的危机

1、危机的原因(结合教材和课后阅读与思考)

2、危机的表现: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明清农业发展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 水稻的种植南北比较普遍

B 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C 粮食产量减少,经济作物增多 D 耕地面积日益缩小

2、明清时期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 造成货币制度的变化

B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C 促进了城镇集市的发展

D 促成了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 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制瓷业中出项很细的技术分工

D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4、体现江西景德镇制瓷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史实是()

A 官办手工工场

B 民间小手工作坊

C 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的民营劳动组合 D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5、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 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 反思总结

答案:BDDCD

第四篇:人教必修三历史期中总结

期中考试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

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 ②非攻 ③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大一统 ;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 ③“致良知” 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 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1)经世致用思想: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2)君主专制的批判: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一)天文学

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③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④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二)数学: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

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

(三)四大农书:

①南北朝《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四)医学:

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③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

(五)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

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文艺

一、书法艺术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 《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5、宋代:山水画兴起;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 木刻版画、年画等

三、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

3、汉赋:司马相如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两宋:南戏

3、元代: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4、清代:京剧

第五篇: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八下社会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1627年,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等人先后发动了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其中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于1644年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女真族崛起,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雍正、康熙、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我国历史上新的高峰。其中,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明朝中期,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

明朝中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后来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了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

清朝时期,修建承德避暑山庄体现了怀柔政策。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我国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采取了三种措施:册封**和**;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土司制度,到了清朝雍正

大小和卓将军

玉米、甘薯出超地位。、徽商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对高度膨胀的皇权进行深刻的批判,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明清小说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被誉为“四大名著”。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新剧种是京剧,昆曲被称为“百戏之师,百戏之祖”,被列为世界人类非遗。

明末医生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翻译了《几何原本》;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石灰岩地貌。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推行了一系列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另设立了三司。在中央,废除了丞相,撤销了中书省,权分六部;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还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以监视臣民;还设立廷杖制度,以加强皇帝权威。

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国家大事全凭皇帝裁决。

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仍占主体,虽然出现工商皆本的新概念,但统治者坚持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乾隆帝时期,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其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庆元二中

下载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教学简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教学简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语文四下第五单元练习题

    第五单元练习题班别: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fēixiánɡshùnjiānliúchànɡduōzīduōcǎiquánlìbīnfēnzhènhànkēkēbànbànzāotàyǒuxiànhúxiànhuāfány......

    人教语文四上第五单元练习题

    第五单元练习题班别: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pánxuánchénɡzhuānjiànɡézītàibùyītúnbīnɡbǎolěidǎzhànɡchónɡshānjùnlǐnɡfúshǒuzhìhuìɡōnɡdi......

    (第3稿) 人教必修2演讲辞单元设计

    演讲辞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三附中沈瑛一.单元结构说明:1、 演讲辞的定义及特点:演讲辞(演讲词),俗称演说辞、演讲稿、讲话稿,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高一历史必修2教后感

    高一历史必修2教后感 一、成功与喜悦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学感触。 (1)必修2的经济史教学中我感到最大的一点收获是:虽然老师讲课的时候不好讲,但是......

    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小结

    潼南一中学案2014级历史必修(3) 第2单元小结编写(廖斌) 审订(廖斌) 审签( ) 姓名( ) 班别学号( )评价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知识结构〗 〖单元测评〗 一、选择......

    (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时 分 秒 秒 的 认 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3题。 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教......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园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园地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一、我会填(28分) 1.6只鸡放进5个鸡笼,至少有只鸡要放进同一个鸡笼里。 2.在367个1996年出生的儿......

    pep 人教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let’s eat》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考虑到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所以本课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上完本堂课后,总体感觉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