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去年的树教案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冬天即将来临,鸟儿要飞回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春天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的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好朋友树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作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
本文文质兼美,情深意浓,赞美了高尚的、令人感动的友情。整篇童话故事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语,仅使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同时也在对鸟儿寻找树木时的语言描写,反映出“朋友之间要信守承诺”这一个主题。选择这篇课文进行教学展示,主要是因为这篇童话故事显浅易懂,没有纷繁复杂的头绪,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适合进行朗读指导。这样的课文,也是尝试新教学理念和新教学方法的好素材。
近几年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形势大家都应该很清楚,总结为四个字“返璞归真”,所谓的返璞归真,是摒弃语文教学当中一些无效的环节,减少搞花架子,杜绝表面“热热闹闹”而实际效果不佳的课堂教学。国内的展示课和公开课一下子似乎从“喧闹”回归到“平静”,但通过大量的听课和观摩,你可能会发现其实现在很多的课,是打着“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的旗帜,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课堂平静了,花架子不见了,填鸭子的又回来了。课堂上,很多所谓实效,又变成了填和灌,然后就是“烤”,结果这几年刚刚培养出来的那一丁点儿灵性,一丁点儿学习的兴趣,也随着教育改革的摇摆而泯灭了。
作为教育者,应该是研究者,应该是思想者,更应该是一个有独立教学观念的艺术家。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喊“语文教学回归本色”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冷静想过,什么是语文的本色,或者说,对于我这个个体,我这个班级,我自己的语文本色是什么?班级的语文本色是什么?难道语文课堂上仅仅只能存在听说读写吗?不是的,语文课堂更应该是个性化的课堂。热闹也好,平实也罢,关键的,是在效果。今天的课堂教学,我是围绕着“如何让全体学生兴趣盎然地在课堂教学中学有所得”这个研究主题来开展本课教学设计的。
从学习动机的角度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第一要素,任何的学习,没有了兴趣,将是无源之木。因此,在课堂上,我首先精心设计了很多能调动学生兴趣的环节,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通过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学习童话故事的基本方法“角色代入学习法”,就是在学习童话故事的时候,将自己看做文中的角色,用他们的角度去读课文,体会他们的心情。这样的做法,可以保持孩子在童话故事学习过程当中的亲身体验感。为了营造这样的童话故事学习氛围,因此,我以小鸟写的三篇短小的日记作为引子,在一开始进行教学之前,先让孩子化作小鸟来读一读,并说说感受。这一做法,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文中的角色,这是一种心理暗示,接下来的学习,学生讲这样的暗示下投入到故事的学习和体会当中。一下子,学生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接着,我没有立刻进行课文学习,而是让学生回顾这个童话故事的大致内容。这样做,是考虑到学生学习整体性的问题。四年级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有单元整体观和课文整体观,而如何让这个环节更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这里,我采用了表格的形式,而这个表格不用填,而是说。这个说有三个层次:先是利用优秀学生对浅易问题竞争回答的心理来补充表格,再运用同位互助的方式去扶持中下生,最后用全班朗读的方法来梳理巩固。这三次练习费时不长,却有两大效果: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浅入深地帮助中下生掌握这一内容,从而给予了学生“我能学会”的学习自信心。二是让全班同学都有练说的机会,让“说”这一语文学习任务在教学初段已经得到第一次落实。在回顾后,我用简单的话讲述了故事的起因,引出了“小鸟怎样寻找大树?”这一个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小问题,甚至可以忽略,但我把握住这个教学点,以句式练习替代常规提问,学生通过填词语,增加了自己的词语积累能力。而作为教师,我相机引导了孩子们边填边读,读出填写的那个词语的味道,其实,这就是最基本的“读练结合指导”,这又是“读”的体现。这种做法,好处是“润物无声”,孩子们甚至没有发现自己已经进行了扩充句子的训练,而仅仅是回答了一个问题,模仿小鸟读了一个句子罢了。这样的做法,更有利于不让孩子因为课堂中的练习而割裂了课文学习的情感完整性。
在学生充分地练习后,我和孩子直接进入了课文三次询问的学习。由于三次对话的内容和形式变化不大,如果一直讲下去,很容易会变成“串讲”,因此,我决定采用“学一带二”的方法。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小鸟的第一次询问,这次问,问的是树根。我请孩子们通过先“找一着,找出文中对话的内容;接着想一想,小鸟当时的心情;学一学,把自己当成小鸟和树根,模仿一下他们是怎样一问一答的;最后再想一想,小鸟为什么要这样问呢?树根又为什么要这样答呢?”
当孩子在自学之后,我让他们进行朗读和感受的汇报,重点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小鸟因为不见了大树而感到焦急和奇怪的心情并进行朗读表达,同时,也引导学生体会树根因为大树被砍倒运走而流露出的那种切肤之痛。在全体学生有一定的感悟后,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模仿演读,这样做,孩子的个体选择性被尊重了,更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
由于这是指导部分,在朗读指导后,我让孩子们回过头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学的?这样就能让孩子通过回忆,梳理出这种文段的学习方法来,从而举一反三,运用到接下来的两次询问的学习当中。
在学生运用学法进行自学之后,我让学生进行汇报。因为小鸟询问语气的变化最能体现小鸟心情的变化,因此第二次询问,我采用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对比的方法,让孩子们听出“第二次询问要比第一次焦急”这个结果,而门的冷漠却是通过引导孩子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得知的,这门的冷漠和小鸟的焦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我抛出了一句总结:“大门的冷漠是因为运进来锯掉的是木头,而对于小鸟来说,锯掉的是你最好的朋友”。点睛的一句话,文章的主题“友情”二字立刻凸现出来。接着,我用男女生分角色演读的方式,将这一对比清晰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
对于小鸟第三次询问,我更是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三次小鸟询问的对比上。通过让孩子读这三次询问,体会一次比一次着急的语气,深化了“友情”的主题,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小鸟的着急仅仅是友情吗?其实里面还包含了小鸟对大树的承诺。而学生通过朗读,更能具体细致地体会到这一情感。而小女孩的回答,则是透露出了它对大树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被小鸟坚持承诺的行为而感动。
学到这里,文章主题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里。接下来,是要引导孩子们体会小鸟是如何信守承诺的时候了,在这里,我请孩子们一起读课文的余下部分,然后让他们提出对这一个部分的疑问。孩子们很快发现了,文中有两个地方写法似乎重复了。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个教育的时机,让孩子们通过把握文中小鸟的情感来想想这两处是否一样,并通过两个仿佛看到的对比,让孩子们感受到两个看到所包孕的情感是有差别的。并进一步感受到小鸟对大树的深厚情感。最后,我以名言做总结,点明这个童话故事所隐含的有益启示。
课文学到这里,按照常规的教学设计,本来就可以让孩子们练说练写了。但我在挖掘教材的时候意识到,“友情”是双方面的,文中主线写的是鸟对树的“友情”,难道“树”对鸟的友情就不重要了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多天,通过研读教材,我发现,树对鸟的友情,其实是文章的一条“暗线”,也是新美南吉留下给读者的一方宁静而宽广的想象余地。于是,我通过首尾呼应的方法,适时地给出了大树的日记。孩子们听着则日记的时候,听的泪眼朦胧了,我想,这一篇日记带来的不仅是听说读写,而更重要的是孩子们那一片真挚的关爱之心。在日记里,也透露了环境保护的主题。有这样的铺垫,孩子们可说的内容就从“友情”“承诺”这两个单向的维度转向了立体,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对文中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甚至是作者。显而易见,这样的课堂已经成为了孩子们主导学习的天地。
在教学结束后,我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刚才和孩子们经历了一次真切的情感体验,和孩子们一起去思考“友情”“承诺”,我发现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不仅是在上课积极学习的同学,作为授课者,我也同样得到了很大的启迪。故事说得好:“教学相长。”没有孩子的学,教师的教又有什么意思呢?没有兴趣盎然的课堂,就没有兴趣盎然的学生,就不会因所谓的进步而怦然心动,继而不断求索的老师。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堂要回顾本色,首先要看重学生的学习效果,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在课堂上呈现的教学特征也不同。正如我常说的那一句:“为什么一定要做样子不好而对人有实在用途的落花生,而不做既外表美丽而同样对人有实在用途的桃子石榴呢?”我认为,中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呼唤的,应该是精彩与扎实并重的课堂!!
第二篇:〈树〉教案
诗情画意——树
一、课程类型:造型·表现
二、教学对象:初一年级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树的结构及几种中国画的造型表现。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中国画中树的几种基本画法,提高学生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③情感目标: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体验用笔的情趣,感受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意境。
四、教学重点:认识树的基本结构,学会集中树的基本造型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笔墨体现各种不同造型的树。
五、教具:多媒体设备、画册、墨、宣纸、碟子
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碟子
六、教学过程
1、导入:在平时生活中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树
中国画中树的表现形式,与现实生活中的树进行对比。
引出本课的主题,怎样画树。
2、①提问:树有很多种类,但其组成部分是一样的,那么大家知道树有几个组
成部分么?
小结:
(树干、树枝、树叶、树根)
②那么要画一棵树,大家知道先画什么后什么吗?学生回答(树干、树枝、树叶)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分别动手来画一画
Ⅰ.画树干(临摹书本16页)
Ⅱ.画好树干,让我们来练习一下树枝,树枝有很多种,有向上生长的和向下生长的, 可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鹿角法”和“蟹爪法”)
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临摹书17页,展示《芥子园画谱》49页,画的时候注意用墨的浓淡)Ⅲ.画了树干,树枝,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树叶的表现方法。
(让学生描绘树叶的各种形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叶和夹叶)
点染法:胡椒法、梅花点与鼠足点、松叶点、介字点与个字点 双勾法:三角形、圆形、菱形
Ⅳ.展示山水画作品,说明树有远近之分,在表现上也是不同的,如松树的画法(书17)(学生可动手画一画)
展示《芥子园画谱87-90页》
3、回过头来再看一下现实中的树与国画中的树。
我们动手画树之前,大家知道首先要干什么吗?(学生回答)
小结:深入观察树的结构,要多想想,在脑海中构思好要画的基本构图。(中国画的精髓就是笔随意走,一气呵成。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印象动手画一棵或几棵组成的树。(注意要先思考,再动笔)(在学生画的过程中进行指导、点评)
4、总结:创作一幅作品时思考很重要,也就是注意观察,做到多想想、多画,可见想比画更重要,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树。
5、作业: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树的生长规律及特点,可作一些记录。
第三篇:那树 教案
那树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王鼎钧及其创作情况。
2、理解、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二)、能力目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运用默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那些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树悲惨命运的片断,在语言品味中把握文章主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品格及命运。
2、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深层含义,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激愤的情感。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着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有那么一棵树,他又经历着怎样的命运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那树的命运。
一 作者介绍 王鼎钧,台湾著名散文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等。二 语知归类 ①生字注音
佝偻gāu láu
倒坍tōn
荫庇yìn bì
屹立yì
踝骨huái
虬须qiú
十字镐gǎo
周道如砥dǐ ②词语积累
佝偻:脊背向前弯曲。倒坍:倒塌。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紊乱:杂乱,纷乱。
虬须: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
周道如砥:这里是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三 整体感知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那棵树的故事?
(课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四 课文分析
1、文中树的命运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在不同的阶段,大树的外型特点和自然环境有了怎样的变化?
第一部分:早期的大树。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特殊的生活环境(2)、奇特的容貌(3)、对人类有功德。早期的大树是自然之树。
第二部分:近期的大树。作者着眼于“矛盾冲突”,写了两方面的矛盾:(1)、大树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冲突。(2)、大树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近期的大树是临死之树。
第三部分:现时的大树。这部分着重写了四件事:(1)、醉汉驾车出事;(2)、电锯锯倒树身;(3)、清道妇讲述蚂蚁国故事;(4)、挖树根、平路面。现时的大树是悲壮之树。
五 研读赏析
1、找出文中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并体味语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人类文明飞速发展,而自然界的生命却生长缓慢,自然界的各种物种在人类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称。暗示着古树的悲惨命运。)
2、找出文中伐木工人砍伐大树的语句,并体味其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于是这一天来了„„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表现了作者的愤恨之情。)
3、作者写了蚂蚁搬家一事有什么用意?那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动物都充满爱心,反衬出人类的无情。表达了作者的愤恨、悲哀之情。)六 布置作业
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
第四篇:《那树》教案
《那树》教案设计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二中 孙立群
教学设想
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很少人再去寻找身边悄然消失的东西。但是这些消失的东西往往是我们发展的时候忽略或破坏掉的美的东西。一方净土,一片森林,在人类发展的巨斧下默默隐退,剩下的是自然独自的慨叹。如何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进行了探讨,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注意到身边的变化和用心倾听自然的呼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在教学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从感知老树的形象入手,品析文中含蓄而深沉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体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文章含蓄、深沉的语言风格,体悟字词间流露的情感。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悟文章的主旨。4.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教学重难点
1.了解树的生命历程,通过树的形象、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2.揣摩语言的特点,学习从字里行间分析形象,把握主题的方法。3.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自然遭到破坏的有关素材。
2.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课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简单的调查,小组交流。教师课前准备
根据有关材料截取一段有关树木被砍伐、特写的年轮的片段。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每当我们看到参天的大树被砍伐,成群的野羊被追杀,大批的鸟儿被迫迁移„„我们是否想到生活在自然界里的任何生物都有情感,他们也有痛苦,也有感情,也有生存的权利,但是人们往往在发展自己的文明的时候忽略了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使自然成为发展的牺牲品。即使是一颗老树也难逃人类的伤害。你是否听到有隐约的呻吟,是那树„„(用情景创设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解说的同时播放有关影音片断)
文学常识和人物背景介绍:
1.王鼎钧,台湾散文家。山东临沂人。他的创作很广,有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影评很多。
2.作品:《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小说《单身汉的体温》《透视》《王鼎钧自选集》《钟》。
整体感知课文:
1.全体快速浏览,用笔划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以及在浏览的过程中发现的不容易读的长句子和优美的词句。
学生用3分钟完成。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结组,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可以采取你小组内认可的形式。完成下面任务:
(1)结合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意。字词处理:认读并记忆字型。
倒塌 佝偻 踝骨 默契 紊乱 虬须 周道如砥 引颈受戮 星临万户(2)找出老树生命的几个阶段,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做好记录。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作者在这部分写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这是粗看时的容貌;它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这是细看时的容貌。大树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此情此景远离现代文明。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对肆虐的台风屹立不动,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成为生命界蔑视和抗击台风的榜样;有人到树身的洞里插一炷香,祈求平安,获得心理安慰;在炎热的夏天,它撑开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给行人阴凉和清静,给鸟儿栖身之所;在夜晚,给情侣们以温馨的感觉;它还“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扩张着荫庇的面积,滋润着周围更多的泥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之,大树状貌不凡,实为世间珍奇之物,又代表着一种古老的田园风光,一种平和、安详的精神;大树通人性、讲人情,不见其利己,只见其利他,为人类造福。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在这一部分里,可以看出现代文明对大树生存的负面影响,造成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难以调和的矛盾。首先写了大树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冲突。高压线、公寓、公路、公共汽车、计程车„„接踵而来,大树领地古老的田园风光一去不复返了,大树自身也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也就是说人们竟然质疑大树存在的必要性。其次写了大树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作者假定大树有感觉、知觉,有灵魂、性情,所以引发大树的深刻自省。大树一方面明知早晚面临引颈受戮的命运,另一方面又不可能迁徙逃亡,只能“效死”于泥土,“绿着生,绿着死”。但即使这样,大树仍默默地作贡献,在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包围之下,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底下,它仍在雨后显出葱茏滴翠,绿得深沉;在比猫步还轻的毛毛细雨中,酝酿着诗意,“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豁达、忍辱负重的胸怀。
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束):描写现时的大树。此前是对大树的一般性叙述;到了这一部分,文章转为具体描写,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恨之情。这是全文写作重心所在,大致写了四件事:一是醉汉驾车出事,二是电锯锯倒树身,三是清道妇讲述蚂蚁国故事,四是挖树根、平路面。这几件事本身具有隐含的倾向性、思想性。首先,这几件事似是前后相关联,有顺承关系,但是后三件事竟由醉汉驾车生祸这一事而来,显得颇为滑稽、不合情理,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批判态度。其次,电锯锯倒一棵亲近人类善待人类的大树,有违仁义之心,“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这样的描写真惨不忍睹;借清道妇之口讲述蚂蚁国大搬家,“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充满悲壮的气氛,从动物王国里也看出恻隐之心。动物王国的恻隐之心也是作者的恻隐之心。此情此景,不须特意点明,读者即可明了其中的意蕴。
4.小组推荐朗读好的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思考:(1)文中描写的老树的形象有哪些句子?用笔划出来。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树有什么品格,最终遭到了什么样的命运?
(3)结合我们课下找到的有关资料,谈谈文中老树的命运和我们找到的资料中自然生物的命运有什么异同?
学生读文,学生讨论回答以上的问题。总结:
这一课,我们就着老树的一生命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了解到老树不同寻常的一生,在课下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老树有如此的命运呢?在头脑中连成一段话,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前一课回顾
老树的命运如何?可以结合书上的句子表达你的看法。全文分析探讨:
1.老树在三个生命历程中,有不同的形象找出来,比较分析一下。明确:
第一阶段,“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象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象生铁铸久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浮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浮脉。”“千掌千指托住阳光”。
第二阶段,“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第三阶段,“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日光月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那么一棵树。”
2.(1)结合课文,大家探讨一下,老树在不同时期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2)它的消失,仅仅是因为酒后驾驶者的死亡吗?如果不是说说你的理由?你可以从那些语句找到依据?
学生讨论,做好发言记录。明确:
(1)三个不同时期表现的形式不同,但是,从始至终,老树表现的都是默默的奉献,和对人们的恩泽,同时也有无奈和忍辱负重的情感。在文中,作者把老树当作有感情,有思想的人,面对,人类的破坏无可奈何。作者并借助近似与内心活动的文字表现老树的思想:““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它至死都赋予人们绿的生机。
(2)老树的消失,甚至被遗忘,并不仅仅是一个酒后驾驶者的死亡所表现的那么简单。它的消失是一个必然,在此之前已经有了预示:高压线、公寓、公路、公共汽车、计程车„„接踵而来,大树领地古老的田园风光一去不复返了,大树自身也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也就是说人们竟然质疑大树存在的必要性。我们看到了一个喧嚣的世界,没有了大树生存的空间,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使得人们开始厌恶大树的存在,其实是对纯自然的东西的一种破坏,和对环境的虐待。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包围之下,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底下,它仍在雨后显出葱茏滴翠,绿得深沉;在比猫步还轻的毛毛细雨中,酝酿着诗意,“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人们已无视它的存在,觉得是一种负担,这种单方面发展而忽视自然不正确的认识,将在未来的文明发展中出现更为严重的矛盾。所有的事例证明,大树的消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只有人们解决了文明发展与自然相调和的问题之后才能更好的使大树物尽其用。
3.生总结作者借用大树要表达什么样的主旨? 明确:
总的说来,作者似在表达一种思想或感受,那就是大树命运引发了他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的命意表面看简单,其实有一定的复杂性。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正如课本里的有关资料所说:“文明砍伐了丛林,却盖起不见天日的大厦;文明驱走毒蛇猛兽,却制造市虎;文明消灭瘴疠瘟疫,却散布原子尘;文明消灭了人体内的寄生虫,却代之以有害的色素和防腐剂„„”这显然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质疑,可以作为我们理解课文主题的一个重要参考。如此一来,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作者反对人类文明,主张回到过去田园生活时代。实际上作者的头脑并不简单地执著于一条思想路线,而是辩证地看待事理,也就是说,他对人类文明的两面性看得深透。且看他在上面引用的同一篇文章中的话:“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握紧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不,我们决不后悔,人类的幼苗不再大批大批的死于肺炎和猩红热,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类可以在一天走完从前一生也走不完的路,立业四海,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类可以一小时做完从前十年也做不完的工作,从各方面改善生活,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看来作者只是反对文明发展的负面影响,对文明进步主要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拓展探讨: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 正方:发展也要与自然协调统一 反方:发展就要毁坏自然
让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认识到:自然永远是人类发展的航母,破坏了自然就等于失去人类生存的基础,要发展也要调和与自然的关系。
课外延伸:
播放多媒体:大树被砍倒,只剩下一个个的树墩,放慢镜头,特写年轮。也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制作大树伤心的样子。同时配音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最大的群体上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森林被吞噬„„假如你是一棵树,目睹着你的“兄弟姐妹”不断的倒下,你面对人类有什么话要说。)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引导。
课外推荐:可网上查询或资料,阅读文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何祚庥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第五篇:儿童诗教案 树
课题:
教学目标:
1、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2、通过品读赏析,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3、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赏析,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作文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样子,一棵树有一棵树的样子。他们有的静静地站着,有的伸长脖子像远处张望。让我们走进树林,去看看树在干什么,听一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吧?
二、快快乐乐读童诗
树林
一棵、两棵、三棵……
好多棵树,有的在玩一二三木头人,有的模仿电线杆,有的被妈妈罚站,有的摆好姿势在照相 不动,不动,大家专心地——不动!三、七嘴八舌说童诗
树林里有很多树,他们在玩什么呢?
读了这首诗,我们不仅会心一笑,诗人的观察是多么细致啊!你瞧,在诗人的笔下,树有了各种样子:有的在玩木头人,有的被发展,有的在照相,多么有趣啊!
读了这样的诗句,我们就感觉那一棵棵树好像站在我们眼前,那一棵棵树好像是一个个孩子,让我们感觉好像小树在说话,小树在思考,小树有表情,小树有想法。于是,整个树林就变得好玩起来,有趣起来。
那么在你的眼里,小树在干什么呢?
看风景,还是比赛长高,或者是做游戏呢?发挥你的想象力,和你的同伴说一说喔,看谁说得又好玩又有趣。
四、轻轻松松玩童诗
树在做什么呢?你能填一填吗?看看谁填得最有创意喔!
一棵、两棵、三棵……
好多棵树,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摆()不动,不动,大家专心地——不动!
填好之后读一读,你觉得你填得怎么样?你给自己打()颗星。
五、创意摩天轮
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样子,你心目中的树会是什么样子呢?请你画一画。
看着你画的树,叶子是绿绿的的,枝条神展开来了,你觉得像什么呢?是蚂蚁的游乐场,还是树叶的教室,或者又是什么呢?
如果你是一棵树,你希望身边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我们来读一读梁世荣的树吧!
树 梁世荣 如果我是一棵树
妈妈再不会责骂我弄脏衣服了 小麻雀会柔顺地在我臂上
挂一串音符 顽皮的蝴蝶啊 悄悄滑一线尘光 松鼠则在我身上左右跳跃
编一网树阴
嘻!还有可恶的啄木鸟 用他的尖嘴咯咯向我搔痒
读一读这首诗,你是不是觉得做一棵树很好玩?小麻雀啊,蝴蝶啊,松鼠啊,啄木鸟啊,他们都会在我的身上快乐地游戏。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做一棵树还有哪些乐趣? 春天的时候,可以听鸟的唱歌;秋天的时候,换上五彩的衣服;冬天的时候,缩着脖子,打着寒战,听着北风,说着笑话……
还有,蚂蚁来探险,雨点来玩滑滑梯,风儿来赛跑……
小结:
树是不是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写一写树吧!
成果展示方式:
儿童展示创作的儿童诗并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