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科学实施家庭教育

时间:2019-05-15 04:2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科学实施家庭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科学实施家庭教育》。

第一篇: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科学实施家庭教育

2012年下学期三年级家函课教案之二——

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科学实施家庭教育

慈利县零阳镇第一完小

吴愈才

各位家长:大家好!

上节课,我们一起分析了三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与知识储备特点,了解了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原则、方法。课后,我跟踪、回访了部分家长,大家都觉得,比较一、二年级,进入到三年级这个转折时期,孩子知识面宽了,活动范围广了,但也随之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行为表现。对此,有不少的家长时常感到很迷茫,甚至无可奈何,以致在教育过程中,常常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教育效果很糟糕。

今天这节课,我想就孩子们带普遍性的几种不良表现,与大家一起来探讨、交流,面对“七岁八岁狗也嫌”的这些孩子,我们该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科学施教。

一、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

孩子进入到一些特定年龄阶段特别是青春期后,具有很强的叛逆性。诚如专家们所言:小孩子十三、五,天天气鼓鼓。调查显示,这一现象表现在当今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身上,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进入特定年龄阶段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自以为长大了,翅膀硬了能展翅飞翔了;知识面丰富了,事事都应当做得主了,因此他们便不再百分百听父母 的话,相反会常常“你说东门头子,他说西门搂子”,父子(女)之间,母子(女)之间的沟通出现了一定的障碍,家庭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矛盾有时会十分激烈。

面对这些问题,家长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认真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而沿用上辈父母们“老子是老子娘是娘,老子要你怎样你就必须这样”的育子理念,一味地讲求家长的权威,对孩子施以“针尖对麦芒”的命令式的教育,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因此,这个阶段对他们的施教,作为家长最需要的就是爱和耐心,其具体方法与原则如下:

1.尽量不接招——这就是所谓的“有火不接火”。面对孩子的种种叛逆行为,家长切忌直接说“不”。因为这个“不”字将直接激发起孩子的叛逆心,你不让我怎样,我非要怎样。而如果家长“不接招”,孩子首先的反应将变成疑惑,这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孩子说要染金发,如果你说“不行,没门”!只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反抗心理,觉得父母无法沟通,不理解自己。第二天他可能真的会去染个头发来给你瞧瞧,看你能怎么样。而如果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可以啊,我觉得你染金色头发也挺漂亮的。”就会首先引起孩子的疑惑:“妈妈怎么这样说啊!”进而开启沟通的大门。

2.巧妙化解——用孩子的价值推动他。孩子有时候会十分地钦佩同学中的打架、偷窃等不良行为。如此没有是非观念,是不是有一天孩子也会去这样做呢?其实,这样的问题是可以巧妙化 解的。孩子并非没有是非观念,只是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会显得特别欣赏那些有自我能力的人,这是他们走向独立和成熟的需要。家长可以因势利导,在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孩子感受自己的能力,比如鼓励孩子说“其实你也很有组织策划能力的”,再让孩子亲自策划一次家庭集体出游活动等等,然后对孩子的能力及时予以肯定,再引导孩子去体会那些被伤害的同学的心情,就达到教育的目的了。”

3.认识孩子叛逆是带有共性的,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并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多与孩子多交流。孩子与你谈有兴趣的话题,你要认真倾听,“装着”不如孩子懂得多,并不时给予鼓励,以满足孩子的自尊性。

4.家长要多陪同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游戏、体育活动,在共同娱乐中加深感情交流。

5.家长无论多忙都不要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现在独生子女,物质上丰裕,但精神孤单,加上学习压力大,父母应成为孩子的“减压器”。

6.家长要遵循平等、尊重、信任的原则多与孩子沟通。对于不同意见,要学会倾听孩子意见,再提出个人的主张。

7.家长要做尊老爱幼的榜样。对于子女的不恭敬态度,冷静分析,适时指正,学会宽容。

总之,家庭教育应该把孩子当人,让孩子做人,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最终使孩子成人。

二、孩子不守诺言怎么办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自觉遵守约定,不信守诺言,实际上就是一种坏习惯。这一现象表现在当今独生子身上,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出现这一现象固然有孩子主观上的问题,但客观上也存在着后天环境影响,教育引导方法不当等方面的问题。两相比较,后者是主要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信守诺言,遵守约定的好习惯。但一个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或通过一件事两件事就能养成的。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大教家孔子也曾这样说道:“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帮助孩子养成信守诺言的好习惯,应科学运用以下原则与方法:

1.坚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孩子的榜样。不要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就可以忽视对孩子的诺言,孩子会因此对父母失去信心,对周围的人也失去信心。父母一定要遵守平时对孩子说过的话,在孩子眼中,父母遵守诺言是对自己爱和关怀的表现(家长要常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不妨读读古代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长者,对朋友,抑或是对孩子,处处时时都要守信守约,如果遇到不能预见的情况,出现了失信失约的现象,要及时向对方说明原因,表示歉意,争取谅解。如果父母不懂得珍惜孩子对自己的这种信任,对孩子总是随口承诺,却不兑现,或者答应了没有考虑清楚的事情,而让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最终不仅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也会使孩子养成不信守诺言的坏习惯。家长的言行表率作用直接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家长要牢记,有些时候不是孩子不愿意做,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掌 握好方式方法。

2.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段制定约定和规则。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对学龄初期的儿童,其约定与规则一是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二是不要逼迫孩子许诺,当孩子觉得承担了许许多多的承诺,实在无法兑现的时候,他反而会把那些诺言看得不再重要。所以妈妈让孩子意识到:承诺即责任,不能轻易地许诺;三是切忌过多、过于复杂,更不要制定孩子不容易遵守的约定规则。简单易守的约定规则执行起来会让孩子感到遵守约定,信守承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能给他们以自信与愉悦。约定和规则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可逐步增加约定、规则的内容与难度,久而久之就会帮助孩子逐渐形成一种习惯。

3.坚持持之以恒,反复体验,密切配合的原则。家长要多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进行反复的行为体验。面对孩子的反弹、反抗,家长既不要急躁,显得手足无措,轻易放弃,也不要姑息迁就,给孩子例外,开绿灯,而应坚定目标,密切配合,耐心地给孩子讲清道理,引导孩子认识危害,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要知道,坚定的原则会给孩子安全感,摇摆不定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4.坚持热情鼓励与适度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家长每当发现孩子遵守约定,信守诺言的表现后,都应立即给予表扬和肯定,以示鼓励,不断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失信爽约行为,家长也可以给予适度的惩罚,令其品尝行为后果。家长 开动脑筋,给孩子实施自然的逻辑后果,可帮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让其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懂得更不守诺言和约定、规则,就会承担不愉快的后果,比如受到处罚,这对于帮助孩子建立行为准则养成信守诺言的好习惯至关重要。

5.主动亲近孩子。家长尤其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根据不时出现的新情况定位自己的角色,放下架子主动地、经常地去亲近孩子,耐心听取孩子表达的意见,并以平等的方式适时地把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孩子,在平等、和谐的家教氛围中,帮助孩子去伪存真,引导孩子自觉追求真、善、美。

6.适当运用惩罚的原则(国外流行的“自作自受”法)。当孩子不遵守诺言的时候,父母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孩子用亲身体验体会到不守信用对自己的伤害。

我们要始终信奉这样的教育格言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其人。

三、孩子不听话,家长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不听话,大人有时真是没有办法,跟她说不听,劝也不行,根本不理你,照旧我行我素,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真让人生气。有时气愤之下真想揍她一顿,解解气!但这样做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或许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大人应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呢?

首先应当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以他们的心理看待问题。在孩子们眼里,他们的世界是纯真的,许多大 人不可理解的、觉得很没意思的事情都能给他们带来不少开心与快乐。回想自己的童年,不也时常玩些不着调、重复百变也乐此不疲的游戏吗(比如收集一些瓶瓶罐罐在沙土边玩过家家有木有)?其实只要注意安全,有快乐的过程,即使一时将衣服弄脏了,家里弄乱了,大人也不要一味地责怪与制止。

其次要多与孩子沟通,与孩子平等对话,了解孩子的意思与想法。父母在孩子的眼里,既是威严的又是亲切的。威严指的是要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矩,遇事讲究原则,不能盲目地宠着孩子,这方面更多的要求父母要以身所则,树立好的榜样。亲切更多地要求大人要像朋友一样对待孩子,要平等地与孩子对话,与之交流时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当一位忠实的听众,适时正确地引导。亲切地交流还能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感情,久而久之,孩子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会更加信任你,愿意与你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家长也能从中及时掌握孩子的成长动态。

好的心态能带来好的情绪,假如你的孩子很顽皮,爱淘气,不听话,请大人们不要急着给孩子“扣帽子”,试着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弄清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之后再下定论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三,家长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不会控制情绪,是因为我们自身的修为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

佛学讲究持戒,有三戒之说。持戒既是学佛、修炼的底线、根基,也应当是我们做人修炼的底线和根基。佛陀圆寂前的伟大教诲是“以戒为师”。佛法三学为“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 生慧。戒即戒律,精勤持戒,让心不被境转。心持戒很重要。定者,不动也,外不被迁,内不随念转,即心不为任何善恶好坏等顺逆环境所打动。慧者,智慧也,般若也。世间出世间之智慧。用般若智慧处事圆融无碍。

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戒行精严,律风大畅,学生丰子恺记述,大师坐藤椅前一定要摇摇藤椅,怕椅子缝里有虫子,坐上椅子会伤生,摇摇椅子让虫子逃生。

三戒即指戒嗔戒贪戒痴: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佛家有所谓“贪、痴、嗔”三念:

1.贪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又以贪与爱为同体异名。《俱舍论》卷十六中说:“于他财物,恶欲名贪。”通俗地说,对于名、利,对于财物,对于外界一切可欲之物,甚至对于由五蕴和合之众生之体,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欲望,都可称为贪。《成唯识论》卷六中则说:“云何为贪?于有、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有”和“有具”是指三界众生以及众生赖以生存的各种条件。并认为贪着这种心理能障碍无贪,并且因其执 着于由五蕴和合的众生之体,导致生命处于不断的生死轮回中,长受三界流转之苦,所以说以生苦为业。佛教认为,贪是佛教修行的大敌,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将贪列为根本烦恼之一,并将贪与嗔、痴等一起作为有害众生修行的“三毒”。小乘有部以贪为“不定地法”之一,大乘唯识学派则以此为“烦恼法”之一。《俱舍论》依贪著对象区别,将贪分为四种: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供奉贪。《瑜伽师地论》中则分为事贪、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等。

2.嗔(chen)又作嗔怒、嗔恚(hui)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表现为生气、气愤、愤怒、埋怨、责怪、看什么都不顺眼等情绪状态。《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 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3.痴 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唯识论》卷六中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说:“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痴既为一切烦恼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烦恼之一。而且它是随顺其他诸根本烦恼共同起着作用。《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又将随烦恼中覆、诳、谄、昏沉、妄念、散乱、不正知等作为痴的具体表现。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无明,断灭痴愚。

各位家长,请务必牢记,教育孩子最需要的是耐心,是智慧;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以阳光心态善待我们的孩子。唯其此,我们的孩子才会是阳光的孩子!

第二篇: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法 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法 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黔西三小家长学校培训有感(三年级4班学生王敦越家长王孟章)

2012年11月16日下午,参加了黔西县第三小学每个学期期中的家长学校培训,此次培训三小邀请了退休的老教师柴桂华老师为与会的家长们进行培训,培训主题为《家庭教育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培训,我受益匪浅,认识了在家庭教育中的很多误区,帮我解决了家庭教育中的种种困扰。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对人的知识要求越来越全面。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的教育由过去的单一靠学校进行书本教育方式转向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一起共同参与的综合一体教育,而在上述三种教育平台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培养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许多家长也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教育的重要性,但作为我们家长,很多时候感觉到自己的家庭教育很失败,是方式方法不对?还是孩子难教育?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扰,有时甚感力不从心。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善于合作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等。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最长,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特别强,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往往成为孩子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所以家庭教育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着特殊的极为-1-

重要的作用。

要想正确掌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我们还应该对家庭教育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现在家庭教育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父母包办代替,过分娇惯、重孩子学业成绩,轻品德教育、亲子关系淡漠,疏于对孩子的关怀、家庭原因导致教育环境恶化、家长教育过程中言行不一等,这些种种问题都会对孩子成长教育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正确掌握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方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要以身作则,注意检查和督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加强家校合作等。正确的教育观念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特别是对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认识会产生深远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对孩子最直观的教育方式,父母的言行能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定要自觉做到以身作则;习惯不是一会儿就有的,也得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要注意检查和督促,必要时可采取强制,强化一段时间,好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让他们经历过布满“泥泞”的学习之路才能锤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经得起考验的能力,让他飞得更高更远;主动配合学校加强教育,与教师沟通交流经验,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和老师交流,使家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并认真作好子女在家的行为训练,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

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则拥有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也为国家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需要家庭教育应在这方面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三篇: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很多夫妻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感情不和,最终走向离婚的道路,夫妻离婚孩子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从小只能跟随父亲或者母亲生活。对于单亲家庭而言,教育孩子是最棘手的问题,下面小编来和大家分享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欢迎阅读~

1、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单亲家长们和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成了生活的唯一希望。家长对孩子的生活亲力亲为,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甚至采取各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生怕孩子出问题。这样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独自去体验生活。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就不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简单粗暴不可取

有的单亲家长教育孩子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打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恐惧不安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逐渐会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孩子因害怕惩罚而逃避家长,不愿意回家,这样很容易被坏人骗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切忌简单粗暴,要学会正确引导。

3、让孩子定期和父亲(母亲)见面


家长要合理安排时间,定期让孩子和父亲(母亲)见面,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双方的爱。

4、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

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偏见,导致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学会主动与人交流,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性格。

5、学会倾听


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讲满10分钟,不管对错,先不要批评他,让孩子确信你在倾听。然后,你闭上眼睛整个回想一遍,再和孩子交流。孩子在感情、就业等问题上,和你不一致很正常,让孩子说出他自己的理由,如果交流没有效果,可以搁置几天再尝试。家长要学会寻求外界的帮助,无论是自己的朋友,还是心理咨询师,都能帮助你更好地克服家庭障碍。

6、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

父母离婚后,孩子会失去安全感。所以,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即使父母离婚了,他也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非常重要。让他感受到即使他只和父亲或母亲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比较有难度。和离异的人合作,你可能很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怨迁移到孩子身上。

7、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家长往往更加宠爱孩子,什么事情都迁就孩子,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瞧不起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父母。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是很危险的,家长切记不要这样做~

END

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爱变得叛逆,因此,单亲家长教育好孩子变得尤为重要。以上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你get了吗?

第四篇:正确面对孩子的缺点与错误

正确面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孩子每天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于是,可能就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家长: 一种是对孩子过于宽容,想着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缺点。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预期,孩子的问题可能越来越多,甚至到了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让家长措手不及。

另一种是对孩子非常严厉,要求孩子能够纠正所有的缺点和错误。这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孩子顺从家长,事事都按照家长的意识办,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变得做是被动,没有主见,缺乏创造力。二是到了反抗期,开始奋力反抗家长,当出现离家出走这样极端的事情后,家长也变得不知所措。

尽管上述不良结果并不一定必然发生,但也需要尽力避免。如何才能避免上述不良现象,并能很好地纠正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让孩子健康成长?

首先,我们要区分缺点和错误:

从现象和所造成的后果来看,两者并没有区别。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发生的频率,缺点就是经常犯的相同错误,那么,错误相对于缺点来说,发生频率低,或者刚开始发生。

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我们要尽量纠正孩子的缺点,以便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但对所犯的错误应该尽量采取宽容的态度,这对一个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学习出了课本的学习外,就是实践的学习。在实践中,孩子会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目标,尝试着各种方法,有些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有些方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就会产生错误。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也就等于是不允许孩子在尝试中学习。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有很好的学习成绩,但不具备很好的工作能力。因为,在工作当中很多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经验,更多靠的是实践当中的摸索。

我们中国人教育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让孩子不能犯错误,认为犯错误是由于孩子没有学好。一些孩子为了弄明白一些事理,进行探求时弄坏了东西,比如把东西搞得乱七八糟,有的调皮的孩子会作出许多出格的事情,家长往往轻则教训一通,重则甚至打骂。受到打击或忽视的孩子,渐渐地学会了只是按照别人的意志做事的习惯。另一方面,我们总是用标准化的教育来教育孩子,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学相同的东西,孩子企图学习不一样的东西,或者脑子里有不一样的想法,不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同,孩子每次做出与家长的意愿背道而驰的行为时,家长都要强烈反对,孩子就会有很大的挫败感。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孩子创造能力的丧失。家长要意识到,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而且是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在错误中不断思考,这比开始就做对事更能有助于脑部运动。

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家长对孩子每次考试都要求孩子追求100分,即使达不到,那也是目标。当我们惩罚没有获得高分的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恐惧失败,而不愿意尝试任何有风险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尽管可能因为学习成绩突出,而得到比较安稳的工作,但很难成就大业。

要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探索的能力,家长除了少数带有危险性或者破坏性的行为需要马上制止时,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他不会做的事情。不要干涉孩子的内心世界,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和别人有不同想法是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因标新立异而兴奋。

其次,我们要区分道德和能力:

人类社会是群居的社会,群居的社会需要对个人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这种约束不仅是为了社会当中去他人,也是为了个人。因为,没有道德约束的人,就不能和社会其他人进行有效的交往,最终伤害的是自己。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孩子遵守道德和法律,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这部分的教育主要通过的是灌输方式,因而也不鼓励尝试错误,违反道德和法律就应该纠正。

相比之下,我们对孩子学校学习的关心应该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在宽松的环境中,让孩子自己明白道理,学习不是接受知识,而是创造知识,创造知识是比接受知识更有趣的事情。事实上,孩子由本身思考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必然比由他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得更深,更能得到充分应用。

作为老师和家长甚至要鼓励孩子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即使是错的,也要允许他有一个认识过程。在无拘无束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是对孩子创造精神的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孩子的想法有可取之处,就不要过多地批评、指责孩子,也不要用我们现成的经验来指导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从骨子里就不会因别人的判断来影响自己的判断。

第三,要用同理心对待孩子的问题:

有的时候,孩子会做出很多出格事情,从现象来看,是有问题的。但要想解决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仅仅是想消除症状,那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比如,孩子放学后,跑到网吧上网,根本就没有想着学习的事情。一些家长等孩子回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勒令以后不准晚归,不准上网。这种处理方式过于急躁,孩子不但没有体会到家长的爱心,反而对家长产生了抵触情绪,相比之下,家长能够尽量压住怒气,认真研究为什么孩子会对上网感兴趣,而对学习没有兴趣,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是因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压着他,让他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而在玩游戏的时候,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当我们用这种同理心去认识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改变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而不再是指责孩子。我们把“让孩子发挥最大的潜能”作为孩子学习的目标,而不是“获得好的成绩”作为目标,给孩子选择一个让它可以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或者为孩子选择一个职业,能够通过努力能够取得一定成就,那么,孩子的兴趣自然就会转移。孩子对家长的要求为也就不会产生抵触心理。

宽容并不是对孩子不能批评,不能对孩子进行约束,而是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由于能力不足导致结果不佳的时候,我们应该重点考察孩子做事的过程,如果孩子的做事过程是好的,所出的问题是在他能力范围之外的,我们不仅不要批评孩子,甚至还应鼓励孩子。相反,如果结果是好的,而过程非常有问题,我们照样要批评孩子,这是因为,好个过程可以给一生带来好的结果,而差的过程只能偶尔给孩子带来短暂的好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提高能力,也就会避免问题的发生。

第四,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耐心:

我们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家长们往往为此头痛不已,时常会发牢骚。

“这孩子性格太内向了,见了生人就躲。”

“这孩子老是丢三落四,这么说都不管用。”

“这孩子总是性子很急,稍一不顺心就发脾气。”

„„

其实,对孩子来说,只有不想克服的缺点,没有克服不了的缺点。如何理解这句话?我们要想克服孩子的缺点,必然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无论对孩子来说,还是对家长来说,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做了一些事情,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其它事情,那么,我们之所以对孩子的缺点听之任之,就在于我们认为我们现在正在让孩子所作的事情比克服孩子的缺点更加重要。溺爱孩子的家长会对孩子看过多的电视束手无策,但如果孩子爬到阳台上往下看,无论孩子的要求多么强烈,家长一定有办法制止。这说起来还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而不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

究竟应该如何来安排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这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导向。首先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是,究竟是培养孩子的优点重要,还是克服孩子的缺点重要?很多名人在总结成败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结论:成功是由于某个优点,失败是由于某个缺点。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首先要克服失败,才能最终达到成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因为缺乏突出的优点,而是因为致命的缺点。这是很多名人在学校学习成绩并不突出,而在学校学习成绩突出的人成名的比例并不高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均衡发展的角度,克服缺点比培养有点更加重要。麦当劳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餐饮企业,不是因为它有很多优点,而是因为人们很难找到它的缺点。一个人也是如此,那些能够呼风唤雨的政治家、企业家往往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长,而是在他们身上有比别人更少的缺点。

为什么会出现家长们忽视对自己的孩子缺点的克服?这和我们对孩子的考核标准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总是用学习成绩来衡量我们的教育成果,而不是设法让孩子取得谋生的本领,我们就会忽视对缺点的克服。另外,这也和我们家长的虚荣心有一定的关系,培养一个优点可以让孩子为家长争得更多的面子,考试的第一,拿到大奖对会让家长有面子。但克服孩子的缺点,直接的效果小得多。家长可以通过回避的方法,来避免暴露孩子的缺点。比如,孩子不爱说话,说错话,就总是帮孩子说话。这样,家长就自然会把重点放在培养优点上,而忽视了缺点。至于说不知道如何克服缺点,那只是一种借口。当我们意识到,克服孩子的某些缺点和考上重点学校一样重要,我们自然就会有办法。

有一点是值得家长们欣慰的,那就是克服一个缺点要比培养一个优点容易得多,可能所需要的精力是一比十的关系。然而,一个人的缺点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一个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可能是十比一的关系,这是因为,一个人会对坏事更加敏感,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一个孩子走上工作岗位,由于是一个好学校毕业的,他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但是,因为从小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习惯,上班经常迟到,开会忘带资料,他很快就会失去晋升的机会。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孩子,仅仅是因为不善于主动与别;人交谈,而不知道公司某个重要岗位内部招人的信息,错失了很好地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上学时积累的那点优势很快就消耗殆尽。类似的故事不断地在发生着。究其原因,就是当初我们作家长的不认为那是一个问题,我们总是叫孩子起床,而不是让孩子自己起床;孩子不善言谈,我们总是在为孩子打圆场。这些缺点就渐渐地固定下来。而本来克服这些缺点所要花的时间,连比学好一门功课所花时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我们就是不愿意去做。

第五,要结合正确的方法:

对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达到最大效果。并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首先了解问题的本质,然后对症下药。为此,我们可以把孩子的问题分成这样几类,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由于态度问题所导致的问题。比如学习不积极,喜欢上网等。对于这一类的问题,首先应该更多地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鼓励不仅是语言和物质上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为孩子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让孩子能够通过努力达成这个目标,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其次就是把生活的压力直接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必须要努力,才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为此,孩子不能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孩子想要得到的东西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同时,要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社会实践。

二、由于能力不足所引起的问题。有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好,表面上觉得孩子不够努力,但实际上是因为孩子能力不足。即使孩子出现玩游戏等现象,我们也不能就因此断定孩子就是态度的问题。如果孩子非常贪玩,但仅仅和好同学差了10分,我们可以说是态度问题。但如果很贪玩,但学习成绩差了30分以上,我们就不能说是态度问题。很可能不好的学习态度是差距太大的结果,因为孩子对好成绩已经绝望。根本的原因孩子还是能力不足。对于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三、由于习惯难改所产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对孩子来说道理非常简单,孩子也完全明白应该怎样做,但就是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做,这就说明这些问题是习惯造成的,或者孩子认为没有什么不好,根本就不想改。对于这类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处罚,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体罚是最有效的办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同的问题一定要用相应不同的方法,错用方法不仅不能达到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比如,我们想用体罚的方法解决能力问题,那将没有任何效果,用体罚解决态度问题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孩子反而会自暴自弃。同样,我们用讲道理的方法去解决习惯问题,基本上也不会有效果,因为孩子很多道理明白得很。用鼓励的方法也不会产生处罚所能产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五篇: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三岁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励表扬。例如:妈妈看见孩子摔跤了,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可以马上说:“宝宝真勇敢,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也不哭。”本来孩子也许会哭,可听了妈妈对他的鼓励,也许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也不会哭鼻子了。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被表扬的愿望,这就要求家长的表扬鼓 励要适当,不能给孩子乱戴“高帽子”,让孩

子对其行为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这样,逐渐他就会认为表扬是应该的,不表扬就什么也不肯干,甚至会发生为了表扬而养成做假或讨好的行为。表扬主要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等。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适当的表扬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如: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等,同时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比如:目光注视(以冷峻的目光较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距离控制(逼近或远离孩子)、轻微的惩罚(拿走孩子喜爱的物品),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三、注意环境的作用。

在孩子生活的早期阶段,固有认识和行为习惯比较少,因此要培养孩子建立新的、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就比较容易。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资料都表明: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或多或少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孟母择邻而居,历代被传为教子佳话。

其次,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学习的直接范例,有效地影响着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总之,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下载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科学实施家庭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科学实施家庭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正确对孩子实施数学启蒙教育

    怎样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教育? 孩子的数学启蒙教育越早开始越好,如生活中的饮食、水果、用品,居家环境中的楼梯、格子地板等,都是教导孩子数学的好教材,只要你愿意做个教育的有心......

    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缺点与错误

    正确面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龙门中心小学 任园琴 孩子每天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于是,可能就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家长: 一种是对孩子过于宽容,想着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缺......

    幼儿园学前班提示:不良的家庭教育会导致孩子自卑

    同一起跑线幼儿园学前班提示:不良的家庭教育会导致孩子自卑 同一起跑线作为北京成立时间最早,自编教材最为完善,最专业的婴幼儿早教机构,在教育儿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特......

    孩子比赛输了,父母该如何教孩子正确面对5篇

    孩子比赛输了,父母该如何教孩子正确面对跆拳道、围棋、乒乓球……这些运动能使孩子变得强健,对掌握礼仪也有帮助,也许父母们是这么想的吧?所以现在联系这些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但......

    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小编整理)

    孩子的日常行为的养成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

    教育笔记: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抓脸行为(5篇)

    教育笔记: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抓脸行为 教育笔记: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抓脸行为 有一天幼儿在玩玩具,突然俊俊跑过来告诉我,辉辉把他的脸给抓了,我就把两位小朋友都叫过来,了解了一......

    韩爱丽 家庭教育讲座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五篇材料)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 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温宿镇第六小学 韩爱丽 2014年7月2日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 温宿镇第六小学 韩爱丽 一、授课对象和人数: 学校五、六年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