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师说课
谈幼儿园的“说课”
一、“说课”的含义和特点
说课通常被定义为:“在一定的场合下,教师依据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等,分析教学任务,陈述教学目标,讲说教学方案,然后让听者评说,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的教学研究形式。”
从这一定义出发,笔者认为,幼儿园的“说课”,应是指执教老师在一定场合说说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其内容涉及活动内容的分析、活动目标的确定、或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其对以上诸项所作的分析。“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属于活动准备的一部分,这与活动后的反思总结有所不同。它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地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重在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重在分析:“说课”不仅要摆过程,还要说道理,要对教案作出分析。
“说课”和“教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教学概念,但二者有着极其紧密的相互联系,也存在许多共同点。有些教师往往分不清“说课”和“教案”的区别,甚至有的教师把教案拿来读一遍,就以为是“说课”,这是不正确的。
从目的上讲,“说课”和“教案”都是为了上好一节教学活动。“说课”和“教案”都要求教师要掌握和吃透活动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都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并根据活动内容,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内容上讲,“说课”和“教案”都离不开活动内容,但它们的侧重点却截然不同。“教案”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实施过程的安排和某种教学手段的实现,而“说课”则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施的理论依据的说明,“说课”要求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上阐述对某一教学目标安排的理由
从对象上讲,“说课”和“教案”截然不同。“说课”的听众主要为教育工作者,它带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性质,对教师的理论要求较高;而“教案”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它要求教师能通俗易懂地向幼儿传递知识,不需要教师向幼儿讲解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二、“说课”的意义与作用
1、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上几节课,再请几个人评评课。上课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活动内容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笔者阅读过很多教师的备课本,从总体上看教师的备课都是很认真的。但她们都只是简单地备怎样教,很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备。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导致了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3、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指导不到位等问题,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方面,说课不仅要回答“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阐明“为什么要这样教”,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它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有说又有评,特别是课后的说评结合,围绕活动怎样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怎样提高教学效益,各抒已见,相互交流,不仅锻炼了参与者说与评的能力,而且促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提高,这在无形中也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说课” 的内容和要求
关于说课的内容,目前有“四说”(说大纲内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五说”(大纲、内容、教法、学法、练习)等。笔者认为,幼儿园“说课”的内容和要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分析活动内容、分析幼儿。
内容是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深入细致地分析内容、把握内容是设计好每一节活动的基础,是教师能够驾驭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必须根据《纲要》的要求,分析内容选择的意图、内容的前后联系、内容的重点、难点、能力点、情感态度教育点,以及学习类型、前次概念与新知的联系、自己的个性见解等。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分析幼儿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关键,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增长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就要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结构、各种能力水平、思维品质、品德状况等方面作出详细的分析,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目的。
2、说明活动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活动目标的基本思路。
活动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确立活动目标,要根据《纲要》、所选内容、幼儿学习的特点及发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建立目标体系:
(1)确立情感态度目标:即通过学习,幼儿所应养成的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观。
(2)确立能力目标:即通过学习,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如能力、意志、性格、体力的发展上要达到一个什么标准。一般而言,能力是由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构成的,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3)确立知识、技能目标:即通过学习,幼儿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达到一个什么标准,是掌握还是理解、知道等等。
活动目标制约着活动设计的方向,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活动目标,以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说明实现活动目标的进程、步骤、组织,目标实现程度的检测等方面的基本思路。
3、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
一般来说,教学重点是活动内容知识结构中带有共性的知识和概括性强的知识,教学重点除知识重点外,还包括能力和情感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那些比较抽象、离生活较远或过程比较复杂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常见的教学难点有三种:一种是与教学重点相同的教学难点,即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一种是教学难点并不是重点,但与重点有着直接关系;一种
是与重点无关或没有直接关系的教学难点。确定教学难点要依据内容知识体系、幼儿认知能力以及教学条件等,并要具体分析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
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体现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投入精力最大、付出劳动最多的方面,也是教师的教学深度和教学水平的标志。因此教师在说课时,必须有重点地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基本策略,也就是要从知识结构、教学要素的优化、内容的选择和思维训练、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反馈信息的处理和强化等方面去说明突出重点的步骤、方法和形式。
4、说明优化教学过程结构的设想。
所谓教学过程,就是那些引起教学活动系统状态变化的诸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说明构思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指导思想;说明教与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的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说明典型教学环节的价值取向及其理论依据;说明教学程序的设计及其合理性;说明教学媒体的选择及如何对幼儿进行学法指导。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自身因素与情境因素,如分析幼儿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及对学习该内容的可接受性,分析幼儿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对该内容的适应性,分析可能产生的差异。这是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剖析的过程,主要考查我们对学法的关注和探索。在这里,教师、幼儿、内容、教学条件是教学系统本身比较稳定的基本要素,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等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因此,在说课时,首先要说明教学过程运行中怎样处理好教师、幼儿、内容的关系,在哪些关键性问题和环节上体现以教师为主体,在哪些环节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做到教师的主导与幼儿的主动性的最佳结合,知识结构的内在规律和幼儿认识规律的最佳结合,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最佳结合,同时做到最佳状态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调控等。其次,教师要说明怎样组织好教学过程,通过导入、组织教学、游戏、反馈强化、结束等控制手段和语言、提问、演示讲解、指导等基本技能,促进教学过程有序地发展。
5、说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使用。
说出根据活动内容、幼儿实际、教学条件等选择设计的教学方法。这是说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主要考查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选择。如果我们对传
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讲练结合法等以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发现法、主题探究法、方案教学法(瑞吉欧)、上海二期课改经验、单元教学法、整合课程等都有一定的理解,并清楚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制约因素、特点、选择标准等,则完全可以在自己的个人教学观念之下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结合。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动作体系,它有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可补偿性等特点。教师在说课时要说明选择某种教学方法或综合运用几种教学方法的根据、作用、适用度等,阐明其价值性。因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是教法和学法同步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还要说明怎样教会幼儿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在当前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入教学领域的情况下,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从传统的手段发展到了电化教育。在教学手段上,由单一媒体的教学转变为采用现代化手段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说课时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幼儿特点出发,说明使用教学媒体的有机性、适度性、以及电教软件编制的构想等基本想法和这些媒体的使用价值。
6、说明教学效果的预测
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的归宿和体现。教学效果的预测,既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期望,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自我把握程度。教师在说课时,要对幼儿的认知、智力开发、能力发展、思想品德的养成、身心发展等方面作出具体的、可能的预测,说出教学评价、反馈与调节的措施及构想。这一点,是以反馈调控为手段,力求反馈全面(兼顾全体)、及时,并且要有多种应变的调控措施。
总之,说课一定要要以内容分析和幼儿状况分析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根本方向,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结构,选择教学方法,科学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说明其基本的教学思路,并提出按照教学思路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案,说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新意。
四、“说课”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内容分析正确、透彻。说课中,教师不仅要从微观上弄清弄懂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本节活动内容在本领域、本年龄段的地位、作用及其本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说课中教师要从幼儿学习本活动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分层次地、客观、准确地分析学情,为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纲要》要求、活动内容和幼儿实际。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目标、发展智能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其确定都要与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并要有切实可行的落实途径。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标,符合活动类型特点和领域特点,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可行性强。说课中,教师既要说清本节活动的总体构想以及依据,又要说清具体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关于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的构想及其依据,使教法设计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展示其对某节活动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在说课中对内容的分析应以各领域基础理论为指导,对学情的分析则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教法的设计应以教学论和教学法为指导,力求所说内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注意到对教法本身的探索、积累与运用,而忽略了将其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因而淡化、浅化了教学实践的功能。说课中,教师应尽量把自己的每一个教法设计上升到教育、教学、理论高度并接受其检验。
(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在说课中,既要避免空谈理论,脱离实际,“放之四海而皆准”;又要避免只谈做法不谈依据;还要避免为增加理论色彩而张冠
李戴,理论与实际不一致不吻合。要做到理论切合实际,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
3、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大体上,说课可用于检查、研究、评价、示范等多种目的。一般来说,检查性说课主要用于领导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研究性说课主要用于通行之间切磋教法;评价性说课主要用于教学评比、竞赛活动;示范性说课则是为了给教师树立说课的样板,供其学习、参考。在开展说课活动前,首先要明确目的,也就是将要开展的是哪一类型的说课活动,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针对性强。这主要是针对检查性、研究性两种说课活动而言。检查性说课一般来说主要针对以下问题: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研能力;研究性说课应主要针对承上启下的活动、难度较大的活动、结构复杂的活动以及教师之间意见分歧较大的活动等。只有加强了说课的针对性,才便于说课人和评说人的准备以及对问题的集中研究与解决。
(3)准备充分。说课前说课人、评说人都围绕本次说课活动的目的进行系统的准备,认真钻研《纲要》和活动内容,分析学情,做到有的放矢。说课人还要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
(4)评说准确。评说要科学准确,指导性强。说课人说完之后,参加评说的人员要积极发言,抓住教学理论上的重大问题和教学中带有倾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评说。主持人还应该将已达成的共识和仍存在分歧的问题分别予以归纳总结,以便在教学中贯彻执行或今后继续进行研究。
4、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是备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
学风格,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诚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1)把握要求,容量适当。把握好程度份量,是上好一节活动的基本要求之一。要处理好提高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的要求、容量的关系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单位活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步子应该迈实,对活动内容应能基本掌握。实际上,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可能“速成”。教师的素养体现在对教学活动中程度、份量的“度”的准确把握上。
(2)立足于“活动”,寓技于“活动”。说课的侧重点主要是在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上。说课不同于教学基本功比赛,不同于教学技能表演,它必须立足于“活动”本身。
(3)掌握详略,突出重点。说课时,应在全面介绍情况的基础上,紧紧抓住那些教师较为关心、渴望了解的重点问题,展示出解决和处理问题的办法,以充分发挥说课的交流作用。
(4)避免空乏,力求实在。既要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又要有落实的措施,使人看得清,抓得住,发挥好说课的交流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说课”这一全新的教研形式正悄然兴起,其综合反映教师素质、教师教育理论水平、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优越性日益显现。我们希望能通过“说课”这一形式,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师资队伍的培养,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雨中乐
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而孩子们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们不妨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二、幼儿情况分析:
小班孩子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孩子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孩子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三、活动目标设计:
1、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受雨声、下雨时的景象,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培养幼儿对雨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然现象的关注。
四、设计思路:
《纲要》在教育与发展之间坚持了“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所以设计整个活动时,我注重强调将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在支持中进行有效引导。活动中,我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感官,去看雨、听雨、接雨、踩雨,启发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充分感受、表达,实现师幼互动。
五、活动准备:
1、选择一个雨天开展活动。(但雨不能太大)因为在真实的情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孩子更能真切和更无拘无束地去观察、感受、表达。
2、一些接雨的器具:如盆、碗等(可以是不同材质做的)。
3、每个孩子准备一套雨具:一双雨鞋、伞或雨披。
六、活动过程:
1、看雨。首先,我让孩子站在走廊上,直接导入课题:“看,外面下着什么?”“雨落来时象什么?”这时,孩子可利用眼睛观察到的及平时积累的下雨经验展开想象,如:象线、象珠子等等。
2、听雨。“雨落下时有什么声音呢?让我们仔细听一听!”孩子对声音是比较敏感的,根据已有经验,他们会很快作出回答“滴答、滴答”教师这时便可启发孩子仔细倾听分辨下大雨和小雨时有不同的声音,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如:大雨是哗啦拉、下小雨是淅沥里;雨落在窗户上是叮叮当当、落在树叶上是沙沙沙沙的等等。这样就从不同的角度让孩子有意识地去倾听,发展了孩子的听觉,也不致于使答案是唯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
3、接雨。“让我们用手去接一下雨,会有什么感觉?”幼儿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湿湿的、凉凉的”。同时,教师可质疑:“雨接在手里会很快掉到地上,谁有好办法不让雨跑掉吗?”这时,孩子就会去找各种接雨的器具尝试,在肯定孩子成功的同时又可结合着让孩子倾听雨落在不同材质的器具上又有不同的声音。
4、踩雨。最后一个环节我会让孩子撑起雨伞(披上雨衣),穿上雨鞋去充分感受雨、拥抱雨。他们一定会兴奋地去踩水坑、抛接雨,从而进一步满足孩子对雨的好奇、好动,将活动推向高潮,让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篇:幼儿教师说课
《蔬菜好吃有营养》说课稿
《蔬菜好吃有营养》是我园围绕《新世纪主体探究活动》开展的综合主题教育“蔬菜营养好”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众所周知,蔬菜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一种食物。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蔬菜随处可见,它们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几种来。如:常见的番茄、土豆、黄瓜、白菜、辣椒等。虽然他们知道的不少,但对蔬菜的食用部分及其营养对人身体的好处不是很了解。因此通过观察.讨论.猜谜.制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蔬菜特性的同时,知道蔬菜的营养价值使幼儿对蔬菜有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蔬菜的喜爱,激发幼儿爱吃蔬菜的情感,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我觉得选择本次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必要性。又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通过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3)、蔬菜好吃有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活动重点:通过猜谜、多媒体课件、游戏体验及品尝蔬菜沙拉,让幼儿能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
活动难点: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明确蔬菜好吃有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在活动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幼儿猜谜、动手操作、分类、制作等活动,在看一看、摆一摆、玩一玩、尝一尝等幼儿自主参与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3、活动准备:《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依据《纲要》我做如下三方面的准备。
(1)学具准备:、胡萝卜、黄瓜、白菜、土豆、花菜等实物若干、蔬菜宝宝图片数量与幼儿相等
(2)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
(3)教具准备:展示各种蔬菜的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教师与孩子的交互主体性,采取相互尊重、协商、交流、共同构建的方式,并共同学习与成长。采用的教法有:
1、情景创设法:利用卡通飞飞这个幼儿喜欢的动画形象,将幼儿引入到活动中,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起孩子探索的欲望。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演示法:教师在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植物的生长有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观察指导法:此教学方法是针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四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找朋友扮演蔬菜娃娃,共同体验分类的快乐。由于我利用了轻松、活泼、诙谐的音乐,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对蔬菜进行归类,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可爱的蔬菜形象。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玩一玩、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蔬菜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个环节操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幼儿对蔬菜进行分类,引导幼儿按蔬菜的是食用部分进行分类。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蔬菜的食用部分有更深的印象,我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利用了轻松、活泼、诙谐的音乐,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蔬菜分类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猜谜游戏——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制作延伸
(一)设置情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情境:小飞飞来和小朋友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最喜欢的小飞飞和蔬菜宝宝来做客,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最喜欢的小飞飞和一群蔬菜宝宝来做客了。
2、幼儿观看各种蔬菜图片或实物: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蔬菜宝宝?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这些蔬菜中,可以吃的部分是什么?
3、出示一副完整的植物生长图,知道植物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组成。
以上我为幼儿创设了语言情境和物质(蔬菜)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蔬菜特征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飞飞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猜谜游戏(课件演示法):逐一出示各种蔬菜宝宝,通过猜谜游戏了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样。
1、红漆桶,地下埋,绿的叶子顶上栽,切开红漆桶,清凉可口好小菜.(胡萝卜)说一说胡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师告诉小朋友胡萝卜还有“土人参”之说。因为胡萝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吃胡萝卜可以补充维生素。
提问:
(1)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2)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2、猜谜语:瘦长的身材,翠绿的皮肤,全身是疙瘩,丑了自己美了别人。(黄瓜)那我们应该吃黄瓜的哪一部分?(果实)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番茄.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豆荚)。
3、看图中是什么蔬菜?(白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菠菜、油菜)
4、提问:这是什么 ?(土豆也叫洋芋或马铃薯)。土豆发了芽时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围的肉削干净,才可以吃。我们吃它的茎。
5、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三)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体健康,能使我们长得更高更快更聪明,因此。平时不能挑食。
(四)游戏体验:分类游戏:《找朋友》
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蔬菜宝宝,让幼儿根据蔬菜的特征找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蔬菜娃娃是吃什么部分的,然后听音乐去找朋友。
利用轻松、活泼、诙谐的音乐,让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对蔬菜进行归类,并能自由地、夸张地表现可爱的蔬菜宝宝形象。
(五)品尝交流:《蔬菜沙拉》:
教师出示用番茄.黄瓜.红萝卜做的沙拉,请幼儿品尝,交流《蔬菜沙拉》的制作方法。让幼儿吃吃讲讲,在兴奋的状态之中,逐步意识到多吃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不挑食,让身体吸收更多营养,使身体长得更捧。
(六)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蔬菜沙拉,巩固对蔬菜的认识。活动结束,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蔬菜产生兴趣。小朋友知道了蔬菜还有很多吃法,使幼儿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教师通过制作蔬菜沙拉,引发幼儿创作欲望,使审美心理得到愉悦,进而为孩子有意愿投入下一个非正规性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的活动。
《香蕉香蕉变变变》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综合活动《香蕉香蕉变变变》,这个活动是我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小班上册中“好吃的水果”这一主题,自己创设的与主题紧紧相扣的、与幼儿生活又密不可分的、即培养了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与环保意识的一个综合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这个活动我是以水果中的一种——香蕉为主体,之所以选它,因为它是水果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孩子们又比较熟悉的,实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且融入游戏,又有幼儿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香蕉的独特外型、与众不同的吃法及与众不同的口味,这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他们喜欢直观的、真实存在的东西,需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3、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幼儿对吃的、玩的东西很感兴趣。为此,我们常常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巧妙地将教育目标蕴含其中,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发展。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表达交流,又有亲身体验的部分。目标为: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2)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语言领域、科学领域及社会、健康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的想象和表达为主,主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交流、感知香蕉从“整体——>部分 ——>没有”的渐变过程。
对于突破重点所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注重多观察多实践,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事物的渐变过程
5、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
1)香蕉若干(多于幼儿人数);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3)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做。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直观法
这里使用的是演示法,通过演示变换实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香蕉有它独特的外型特征,又好吃,又易剥,对小班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特有的外型又能给孩子们不断想象的空间;结合教师的变换操作及幼儿的亲身体验,动静结合,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
儿的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易于记忆,从而是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2、谈话法
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3、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以一根游戏主线——“香蕉香蕉变变变”贯穿始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既能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又能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丰富想象力,并帮助幼儿巩固想象结果。
4、操作体验法
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体验活动:第一次是请幼儿拿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要是让幼儿探索香蕉的外型特征,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想象结果;第二次是让幼儿吃香蕉,幼儿在剥一剥、尝一尝、看一看,说一说中获得感知,初步了解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
此外,我还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了启发联想法,赏识激励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方式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发挥想象、大胆表述及表现。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体验法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在活动中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去体验自己或别人的想象结果。
3、尝试法
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环节后半部分我鼓励幼儿用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在分享活动中,我又充分给予幼儿尝试自己剥香蕉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说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这一部分是为了引起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一开始,我就出示一个方纸盒,用神秘的语气提出问题:“小朋友,这个盒子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它的样子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后才能吃,你们猜猜是什么?”问题中表示香蕉特征的语句,如: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后才能吃。教师在表述时语速要慢,咬字要清晰,这样才能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并结合以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有意识地猜出老师问题的答案。然后,我再从盒子里把香蕉拿出来,展示给他们看,肯定他们,给予他们自信和鼓励,既吸引了他们的视线,又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我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一开始,我就抓住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开始提问:“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香蕉,它会变魔术,你们信不信!” 这样一说,孩子们肯定会觉得很新奇,不管他们信不信,我接着就已经开始变了,很自然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你们看!香蕉开始变了,变变变——(教师轻轻地把香蕉往下弯),你们看它这样像什么?”孩子们结合以又经验发挥想象并大胆表达,也许有的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教师可以运用启发联想法,引导幼儿去想象,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允许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香蕉在这一环节当中有三种变化,教师在每种变化后,都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想象和表达时间。在最后一种变化后(即香蕉竖起来时),教师加入了师生互动:“请你们跟老师一起打电话吧!”。最后,还给了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香蕉除了可以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作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这样,孩子们就全都动起来了,他们自己想,自己做,还可以学别人说,学别人做,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
结束部分
这一环节是一个分享过程。首先我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这里幼儿尝试自己剥开香蕉皮,对动手能力较差的,不会剥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帮助。然后让幼儿观察、想象剥开的香蕉像什么?最后和幼儿一起分享:“下面请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废纸篓。活动结束。
此次活动内容体现了直接兴趣性,根基性,活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活动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原理,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实践中接受。
第三篇:幼儿教师面试说课技巧
幼儿教师面试说课技巧
在目前的说课面试中,一般给说者20分钟时间的准备,然后在10分钟内进行阐述。在20分
钟里,要准备一篇完美的说课稿是不太可能的,有些教师刚刚分析完教材,写好教学目标,时间就到了。这里我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稍作整理,总结了一些技巧性的东西,供需要的教师参考。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这些只能作为面试前的应急,不能把它当作“说课”的模板,否则有悖于“说课”的真正价值。要真正提高“说课”的能力,必须在实践中历练,在历练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结累。
(1)要在说课前准备好各领域基本课型的框架。包括目标框架、理论框架。
(2)说者要合理安排好20分钟。一般2-3分钟内要把目标确定下来,然后重点去考虑教学设计的框架,重难点突破的策略,并以纲要的形式写下来,不要一字一句去写。
(3)说课时整体要流畅,不要作报告似的,有许多个“123”,环节间的过渡要自然,过渡语言可事先准备好。比如,教材分析后,要确定目标了,可以这样说“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为使幼儿感受……,我为本次活动确定了两个目标,旨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作积极的引导”;说好目标可接着说:“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个教学活动重难点的处理”;“为顺利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将做好以下准备”等等。同时尽量避免师问、估计生答,师又问,估计生又答……,这种流水帐式的说法。
(4)因为面试中的说课均是课前的预案,不是课后的反思性说课,想象的空间较大,所以你可以将课堂设计得精美一些。当然说课时应体现落实计划的可能性、有效性和监控性,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纸上谈兵”,所以难以准备的教具、学具,难以组织的环节等要尽量避免。
下面具体谈谈“说课”前可准备的框架:
什么是说课?通俗地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的基本框架:说教材→说目标→说重难点→说准备→说流程→说亮点
语言领域:(散文诗、童话诗、诗歌、故事)
1.说教材:分析教材的教育价值(语言、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寓意,有什么教育意义)散文诗等一般都具有朴素明朗的口语文体,深入浅出的诗性深度,浅出易懂的道理。散文诗等都具有“诗情画意、短小精悍、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精炼,寓意深刻含蓄”的特点,往往运用拟人、夸张、比喻等手法向我们展示或揭示一个……过程、画面或道理。对于诗歌,教师应关注作者在声、形、色等方面的描写,以及是否具有光感、动感等,语言是否富有韵律节奏的美感,因为这些描写,会使诗歌更加具体形象生动,相关词语就会成为教学的重点或难点。
2.说目标:(认知、情感、能力三维目标)参考目标:
A.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语言,体验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B.感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学习用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C.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像,激发幼儿亲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D.学习仿编诗歌,体验创作的乐趣。
E.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表现主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重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分析:通过前期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帮助幼儿梳理知识,从中理解作品内容,感受其优美的意境和语言。难点: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分析:因为中大班幼儿虽然有了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理解和想象力也比较丰富,但只停留在散文诗的内容上,对其丰富内涵的理解还比较缺乏,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就成了活动的难点所在。
4. 说准备: 知识准备
分析: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丰富自己的感性经验,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丰富自己的感性经验,使得幼儿在活动中能得以充分的理解、体验,在与同伴的讨论交流中,能自主、大胆、快乐地表达。物质准备
分析:物质材料是实现目标的载体,提供这些物质材料旨在让每个幼
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活动提供条件。
5.语言活动基本流程参考:(重要环节的教学方法、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完整欣赏(多媒体、背景音乐、示范朗诵)→分段欣赏(教师提问)→幼儿学习朗诵→仿编→活动延伸
各环节设计意图:
多媒体运用的优势:多媒体运用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把教师难以讲解说清、无法直接感知、抽象难懂的知识,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生动地告诉幼儿,给予幼儿更为具体、真实的体验。同时多媒体具有鲜艳的色彩和动感,形象生动直观,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背景音乐:教师选取优美、抒情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来引出或衬托诗歌,可以营造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
整体欣赏:旨在让幼儿对散文诗的整体有所了解。
教师的提问:诗歌内容较精炼,思维跨度也比较大,因此需要教师运用启发性的提问,通过提问的层层推进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有关句式。
幼儿学习朗诵:旨在让幼儿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和优美语言。学习用优美或自豪等的声音来朗诵诗歌。
仿编:旨在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联系实际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
科学领域
1.参考目标:
A.通过观察、比较、探究,使幼儿……(了解某一种物理现象。例:沉浮--了解物体的沉浮与其材质、大小的关系;溶解--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弹性--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物体的下落--发现物体都有自然下落的现象;滚动--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等)B.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大胆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C.通过操作,让幼儿尝试、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D.学习大胆地记录和描述自己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2.重难点: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给予幼儿正确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所以往往将观察探究某一物理现象作为活动的重点。
3.活动准备同语言领域
4.基本流程参考:
提出问题并讨论→猜测记录互交流→实验观察及比较→表达交流共分享→活动延伸
提出问题并讨论:
设计意图:旨在鼓励幼儿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分享相关的感受,同时教师通过倾听了解幼儿对“……”的认知程度,发现幼儿在这项探究中存在的盲区或误区,以便思考自己预设方案有何需要调整的地方。
猜测记录互交流:
设计意图:猜想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旨在激发幼儿大胆的设想和猜测,并学习初步的记录方法,同时引发更多的幼儿参与陈述,引导幼儿听听看看,了解同伴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实验观察及比较: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幼儿认真实验,仔细观察,一一验证自己的猜测,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幼儿学习获得事实依据和实证的材料,学习客观地描述事物。
表达交流共分享:
设计意图:观察记录是集体交流的媒介和载体。旨在鼓励幼儿大胆地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一方面幼儿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倾听别人,并通过回顾、反思和比较,改变自己初始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归纳零碎的经验,从而获得新的经验,或从新的角度去认识事物。
活动延伸: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旨在鼓励幼儿继续探索本课题的相关特征。
第四篇:幼儿教师说课的基本要求
幼儿教师说课的基本要求
一、说课的内涵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说课就是全面阐述和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再简单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教师在说的过程中不仅要将教学方案说出来,更要将隐含于教学方案后面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具体依据说出来。由显说隐、由隐论显。
二、说课的基本格式 说课的基本框架
一、说教材
二、说目标
三、说准备
四、说流程
五、说亮点或特色
(一)说教材:分析教材。题目、来源,即从何而来、为何而选(主要渗透设计意图)
说教材:说教材内容就是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它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说清楚此次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
(二)说目标:如何确定目标——情感、认知、能力。目标贵在挖掘。挖掘的前提是对教材的分析。目标的评价重点在是否明确、是否具体、是否可检。与此同时,要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原因或突破的方法。
(三)说准备: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活动准备是为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四)说流程:这一环节往往是拉大说课距离的环节。要点是什么?怎么说才是流畅的?受听的?
一般要说清“总共有几大环节”“各环节的主要目标”。分环节讲清“教什么”、“怎样教”——如何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保证重点难点的突破、如何保证所有孩子最大限度地达成目标。这要从“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训练帮助幼儿在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获得提高”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几方面说。
(五)说特色与亮点: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重点要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如何突破。因此在对自己设计课程中的思维活动进行审视后,要突出说明自身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最与众不同的,要多角度挖掘。
三、说课的原则:
1、反思性原则
2、生成性原则
3、关注幼儿发展原则
4、创新性原则
四、说课的技巧
说课整个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有听众,你能否调动听众的情绪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说课的成败。所以在说课准备、说课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1、课前说课是课前的预案,想像空间圈较大,所以说课设计要根据对内容的理解,给自己的说课赋于一些基本思想。
2、因说课准备时间较紧,在课前可先准备好各领域课程的框架,使目标心中有数。重点去考虑教学设计的框架,以提纲的形式写下来,特别要记下幼儿的特点,问题和需要以及教育对策,遇到不熟悉的教材要仔佃分析教材的价值与内涵,教材与幼儿发展的关系,然后再确定目标。
3、说课整体要流畅,不作报告式,流水式的介绍,流程中许多分环节的介绍过度要自然。
4、说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将说课说得很细,因为说课只是教学预案。要多谈谈幼儿在学习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和教师的教学策略。
5、说课要自信。富有激情和个性的说课才能感染听众,但同时也要针对自身注重扬长避短。
第五篇:幼儿教师说课的基本要求
《幼儿教师说课的基本要求》是一篇幼儿园说课稿技巧,适合幼儿园教师使用,说课要自信。富有激情和个性的说课才能感染听众,但同时也要针对自身注重扬长避短。
一、讲课的内涵。
讲座是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讲课是全面阐述和完善教育设计的过程。简而言之,有必要说明教什么、教什么、教什么。教师在说话的过程中不仅要说教育方案,还要说教育方案后面隐藏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具体依据。从显示中隐藏起来,从隐藏起来。
二、讲课的基本格式。
讲课的基本框架。
一、说教材二、说目标三、说准备。
四、说流程五、说亮点或特色。
(1)教材:分析教材。主题、来源,即从哪里来,为什么选择(主要渗透设计意图)
教材:教材内容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征,表明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育中的地位。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说明这次活动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
(二)目标:如何确定目标-感情、认知、能力。目标正在挖掘。挖掘的前提是教材的分析。目标的评价重点是是否明确、具体、能否检查。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原因或突破。
(3)准备: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监护人的工作、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玩具、教具等资料包括幼儿用书、教育挂图等)。活动筹备是为了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发展的,所以活动筹备一定要适应幼儿的能力、兴趣、需求等。
(4)流程:这个环节往往是扩大课程距离的环节。重点是什么?你怎么说是流畅的?你被听到了吗?
一般来说,“总共有几个环节”“各环节的主要目标”。分阶段说明“教什么”“教什么”——如何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如何保证重点难点的突破,如何保证所有孩子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这要从“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来突破教育的重要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训练幼儿在感情、认知、能力等方面提高”、“为什么这样教育”这一点上说。
(5)特色和亮点:讲义的核心是讲义,重点是为什么这样教,教育的重点和教育的难点是如何突破的。因此,在审视自己设计课程的思维活动后,必须强调说明自己的教育风格和特色。最不同的是多角度挖掘。
三、讲义原则:
1、反思性原则2、生成性原则3、关注幼儿发展原则4、创新性原则。
四、讲课的技巧。
讲课整个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有听众,能否调动听众的感情和思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讲课的成败。因此,在准备准备和课程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1、课前讲课是课前预案,想象空间很大,所以讲课设计要根据对内容的理解,给自己的讲课带来基本思想。
2、因为上课准备时间很紧,所以上课前可以准备各个领域的课程框架,让目标心里有数。重点考虑教育设计的框架,以大纲的形式写作,特别要记住幼儿的特点、问题和需求和教育对策,遇到不熟悉的教材,要仔细分析教材的价值和内涵,确定教材和幼儿发展的关系。
3、课程整体流畅,不报告,流水式介绍,流程中多个部分的介绍过于自然。
4、讲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对面地讲课。因为讲课只是教育计划。谈谈幼儿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教师的教育战略。
5、讲课要有信心。热情和个性化的课程可以感染听众,但同时也要重视自己避免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