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级教育学学校手册
教育学练习册
教育学院教育系
2014年11月
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 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8 第三章
教育目的.................................................................................12 第四章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15 第五章
学生及其发展........................................................................17 第六章
教师..........................................................................................23 第七章
课程与课程开发....................................................................28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实施....................................................................32 第九章
学校德育.................................................................................35 第十章
教育研究方法........................................................................38 参考答案...................................................................................................39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我国古代最早比较系统的总结教育经验的论著是()。A.《学记》 养子使作善也。
A、《说文解字》
B、《诗经·小雅·蓼莪》 C、《论语》
D、《孟子·尽心上》
3、“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A、《尚书》
B、《左传》
C、《论语》
D、《孟子·尽心上》
4、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5、教育学分支学科大致可分为以()和以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A、总结经验
B、调查分析 C、科学实验
D、教育活动
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说文解字》
B、《学记》
C、《中庸》
D、《孟子》
7、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B.《论语》
C.《劝学》 D.《进学解》
2、汉代许慎()释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8、“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凯洛夫
9、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10、()认为教育的宗旨和学习目的是“存天理、灭人欲”。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孟子
11、被称为古希腊“三杰”的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A.昆体良
B.苏格拉底
C.卢梭
D.培根
12、()在教育史上首创对话式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A.昆体良
B.苏格拉底
C.卢梭
D.培根
13、《理想国》与18世纪法国思想家()的《爱弥儿》、20世纪杜威的《民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的三个里程碑》。A.昆体良
B.苏格拉底
C.卢梭
D.培根
14、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的教育家是()A.昆体良
B.苏格拉底
C.卢梭 D.柏拉图
15、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其作者是()
A.昆体良
B.苏格拉底
C.卢梭
D.培根
16、提出“原罪论”,认为儿童生来是邪恶的,所以主张体罚是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这位经院主义教育思想的奠基人是()A.昆体良
B.奥古斯丁
C.卢梭
D.培根 17、1623年英国()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了出来。
A.洛克
B.苏格拉底
C.卢梭
D.培根 18、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提出了在全国建 2
立“统一学制”的主张,使教学工作进行得“迅捷、愉快、彻底”。
A.赫尔巴特
B.苏格拉底
C.卢梭
D.夸美纽斯 19、1776年,()在讲课过程中首先使用“教育学”来论述教育。并审阅出版《论教育学》,成为由哲学家出版的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A.康德
B.苏格拉底
C.卢梭
D.夸美纽斯
20、()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要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从此引起了教育领域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在西方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夸美纽斯
21、使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学科的教育家是(),他提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所以教学带有教育性。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夸美纽斯
22、实验教育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A.古希腊
B.法
C.德
D.美
23、强调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从此宣告教育理论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24、提出教育应当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实质上是反对人的片面发展和畸形发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是()
A.全面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科学教育学
25、提出终身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A.皮亚杰
B.朗格朗
C.布鲁纳
D.赞可夫
26、在中国,译介了第一本完整的教育学著作,从此,被视为“教育学”在中国的始点的人物是()
罗振玉
B.康有为
C.王国维
D.蔡元培
27、()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主要标志。
A、康德
B、杜威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28、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
A、康德
B、杜威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29、泛智教育是()中阐述的思想。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诗》 C、《论共产主义》
D、《大教学论》
30、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63年出版了()一书,被西方教育界人士誉为“划时代的著作”。他主张:“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过程》
D、《学记》
31、世界教育名著《爱弥儿》,其作者为()。A、加里宁
B、卢梭
C、乌申斯基
D、马卡连柯
32、前苏联教育家()主编的《教育学》对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教育发生过重大影响。
A、凯洛夫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33、()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劝学》
34、英国哲学家洛克在()中提出了绅士教育思想。
A、《普通教育学》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3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尝试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建构了一个空前完整的课程体系。
A、伦理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美学
36、杨贤江(笔名李浩吾)的()(1930)是“一本在中国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A、《教育概论》
B、《新教育大纲》 C、《教育学大纲》
D、《教育学概论》
37、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3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3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卢梭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二、判断题
1、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习做事”(Learning to do)和“学习做人”(Learning to be)两大部分。()
2、福禄贝尔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改造”、“教育即生长”。()
3、元教育学是对教育学的自身反思。()
4、在中国古代,“教”与“育”同义。()
5、观察法从范围上分,有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6、教育学等同于教育科学或教育学科。()
三、名词解释
1、狭义的教育
2、教育学
3、“产婆术
四、辨析题
1、教育学与教育哲学
2、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3、教育学与元教育
五、简答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教育的基本类型是什么?
3、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有哪些? 课外自学与实践技能训练
阅读下列教育家、思想家关于教育的定义: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纳:教育是让孩子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年版)对‚教育‛重新定义为‚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赵伟 詹华如/文 摘自《北京教育》2003年第5期)
作为教育工作者,弄清楚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对于认清教育的本质、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责、找准前进的方向是大有好处的。请结合上面的论述,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
一、选择题
1.教育与世间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上帝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上帝的意志, 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上帝。这是()。
A.上帝起源说
B.生物学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关于教育起源的假说,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和英国的沛西.能。
A.利托尔诺
B.洛克
C.孟禄
D.卢梭
3、关于教育起源的假说,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A.利托尔诺
B.洛克
C.孟禄
D.卢梭
4.“终身教育”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的()正式提出来的。
A.保罗.朗格朗
B.桑代克
C.布鲁纳
D.赫尔巴特
5.影响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经济
B.社会文化
C.社会政治
D.社会道德
二、多项选择题
1、历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大致有()这几种观点。
A.生物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上帝起源论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有()。
A.形式社会化
B.内容实用化
C.权利平等化
D.方法简单化
3、学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社会政治嬗变
C.社会文化的积累
D.社会人口的增长
4、学校产生的意义主要有()。
A.促进了教育活动的专业化
B.推动了学科门类知识的发展
C.加速了人类创新知识和传播知识的能力
D.完善了学校制度
5、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有()。
A.生产性
B.普及性
C.多样性
D.科学性
6、特别强调学习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有()。
A.华生
B.斯金纳
C.班杜拉
D.格赛尔
7、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概括正确的是()。
A.教育能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
B.教育能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C.教育能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D.教育能“纯化”社会文化环境
8、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
C.推动社会成员转变观念
D.推动社会合理消费
9、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
A.维系社会政治稳定 B.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C.提高社会成员素质 D.提高社会成员觉悟
10.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
A.能够选择并传递文化
B.能够更新与创造文化
C.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D.建立文化消费机制
三、判断题
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的尝试”并提出了关于体育、德育和智育相互联系的意见。
()2、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问世。
()
3、著名演说家、古罗马修辞学教授昆体良在其《雄辩术原理》中第一个极详尽地研究了教学法,第一个详细论证和表述了教学论上的许多原则和规则。()
4、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系统地在大学讲授,始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5、苏联教育家凯洛夫1972年出版了其著作《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四、名词解释
1、人的发展
2、终身学习
五、简答题
1、原始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2、学校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6、简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7、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六、分析论述题
有人说,千百年来教师没有学教育学,教育仍然得法,照样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所以学不学教育学,对教师无关紧要。怎样认识和看待这种观点? 课外自学与实践技能训练
1、走访优秀教师,求教学习教育学的经验与感悟,并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2、阅读案例,体会具有教育理论素养的人与其他人在进行教育活动时的差别:
一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3、翻阅本册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堂中进行交流: ①你喜欢本书的哪些内容?最不喜欢本书的哪些内容? ②你希望增加哪些方面的内容?
③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是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
2、()是对我国教育目的社会性质的规定。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D、德智体全面发展
3、按照价值取向,可以将教育目的分为()教育目的和()教育目的。
A、一元化,多元化
B、指令性,指导性 C、传统,现代
D、个体本位,社会本位
4、()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途经。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D、德智体全面发展
5、()是我国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D、德智体全面发展
6、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A、孔德
B、卢梭
C、马斯洛
D、涂尔干
7、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二、判断题
1、教育目的探讨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是教育学的根本问题,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
2、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4、德、智、体、美、劳作为人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发展规律,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5、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目的相背离的,因而必须努力克服这种消极的社会现象。()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2、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3、简述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
4、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5、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五、分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文字,思考应树立怎样的教育目的观。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性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一个人表现自己的领域越狭窄,全体教师的关心越是局限在知识上,那么反而对知识越有害,人对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就就越冷淡,他的学习愿望就越低落。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许多领域中的一个领域。而偏偏在这个领域中,许多人会遇到巨大的困难和挫折。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里,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论述联合国阐述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第四章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教育制度的构成要素()。A、规则要素
B、物质要素 C、材料要素
D、组织要素
2、现代学校制度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A、双轨型
B、单轨型
C、三轨型
D、分支型
3、我国贯彻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没有贯彻实行。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1922年,在全国教育联合会的主持下,制定了新学制()。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壬戌学制主要仿照()建立。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7、我国现行的学制是()。
A、双轨型
B、单轨型
C、三轨型
D、分支型
8、我国学校教育从类型上可以分为哪两类()。A、初等教育 B、高等教育
C、普通教育
D、职业教育
9、我国教育政策的决策主体包括()。
A、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政府
D、企事业单位 10、1983年,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的“三个面向”指()。
A、面向实践
B、面向现代化
C、面向世界
D、面向未来
二、名词解释
1、学制
2、政策
3、教育政策
三、简答题
1.教育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哪几部分。2.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三种类型。3.简述教育政策具体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四、比较分析题
1、比较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2、比较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
第五章
学生及其发展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好与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决定的。”这种教育决定论出自于()。
A、洛克
B、卢梭
C、斯宾塞
D、马克思
2、()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A、主体因素
B、主观努力
C、环境
D、教育
3、“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手里,就会变坏了。”这句话出自()。
A、夸美纽斯
B、苏霍姆林斯基 C、加里宁
D、卢梭
4、儿童生来就有一种“盲目冲动的种子”,“处处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因此必须从小加以管理,让儿童养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这种观点出自()。
A、洛克
B、卢梭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5、儿童生来就是一块“空白的石板”,父母和教师可以在石板上书写任何东西,创作出他们所希望的人。这种观点出自著名哲学家()。
A、洛克
B、卢梭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6、在学生观的问题上,持有内生论观点的包括()。A、洛克
B、凯洛夫 C、杜威
D、赫尔巴特
7、教育中的“揠苗助长”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和顺序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8、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了人的发展的()。
A、整体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D、阶段性和顺序性
9、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包括()。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参与权
D、受保护权
E、受尊重权
10、学生的学习权主要有()。
A、学习条件保障权 B、学习自由权 C、公正评价权
D、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E、个性发展权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观出自()。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
二、判断题
1、一个人的成就的大小是由教育所决定的。()
2、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3、可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教育,即自我教育。()
5、学校教育的结束意味着学习的结束。()
6、试误法又称尝试错误法,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 18
所首倡。()
7、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
三、名词解释
1、学生观
2、外塑论
3、儿童中心论
4、内生论
四、辨析题
1、“学生是教师手中的黏土,全靠教师捏和塑”。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3、“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任意加以改变,使他们成为律师、医生……或者成为乞丐、盗贼。”
4、儿童是自然人。
5、学生的受教育权与学习权并无差别。
五、简答题
1、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2、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分析论述题
1、从经验的角度来说,有的人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不严格管教孩子就会变坏,而有的人则认为“树大自然直”,等到孩子长大了小时候的毛病就自己慢慢自己改正了。同样在学校中老师也有类似的相反观点,因此有的老师是铁腕式管理学生,而有的则是放任式管理,信奉“无为而治”。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正确?请用本章的有关理论试分析之。
2、结合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谈谈教育应如何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课外自学与实践技能训练
1、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利用本章的有关知识,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2、阅读下列文字,针对文中反映的观点谈谈应采取哪些教育措施?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它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想法的呢?即使说这种教育在它的目的的方面是合理的,然而当我看见那些不幸的孩子被臵于不可容忍的束缚之中,硬要他们像服苦役似的继续不断地工作,我怎么不感到愤慨,怎能不断定这种做法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欢乐的年岁是在哭泣、惩罚、恐吓和奴役中度过的。你们之所以折磨那可怜的孩子,是为了使他好;可是你们却不知道招来了死亡,在阴沉的环境中把它夺走了。谁知道有多少孩子由于父亲或教师过分地小心照料终于成了牺牲品?能够逃脱这种残酷的行为,可以说是很幸运的,孩子们在遭受了种种灾难以后,所得到的惟一好处是:在死亡的时候不至于对这个受尽苦楚的生命抱有惋惜的心情,因为他们在这一中遭到的尽是苦难。
人啊!为人要仁慈,这是你们的头一个天职:对任何身份、任何年龄的人,只要他不异于人类,你们对他都要仁慈。除了仁慈以外,你们还能找到什么美德呢?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 20
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像你们最初的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做父亲的,你们知不知道死神什么时候会夺去你们的孩子?你们决不要剥夺大自然给予他们的短暂的时间,否则你们将后悔不及的;一到他们能感受生的快乐,就让他们去享受;不管上帝在什么时候召唤他们,你们都不要使他们没有尝到生命的乐趣就死了。(卢梭《爱弥儿》)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对“教育教学”做了如下规定:
第三十四条: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十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臵,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 21 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三十七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从中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应怎样贯彻落实这些法律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试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5、阅读下面的文字,谈谈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2005年美国年度教师奖揭晓,获奖者卡姆拉斯说—— ‚我最想要感谢的是我的学生,他们是我热爱教学的原因。像所有的学生一样,我的学生也要实现他们的梦想,而我很荣幸,我有能力托起他们的梦想‛。
‚我们能够做到,让他们每一天的生活都有新的改观。‛ ‚没有什么快乐能够和这样的快乐相比——那就是,当一个学生骄傲地说:‘卡姆拉斯老师,现在我进步了!’‛
在白宫总统椭圆形办公室里,卡姆拉斯对布什总统说:‚教学是一项致力于所有儿童的平等和机会的承诺——这是对那些已掉队的孩子们也能拥有美好未来的一个郑重且庄严的许诺。‛
布什说:‚和所有的好教师一样,卡姆拉斯知道,当学校铃声响起时,他的学生的需要并没有结束。他深知这是一天的结束,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第六章
教师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我国师范教育开始的标志是()
A、科举制度的出现
B、南洋公学师范院的创办
C、癸卯学制的实施
D、京师大学专设师范馆的提出
2、正如()所说“学生们还处处模仿教师,所以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
A、夸美纽斯
B、乌申斯基
C、加里宁
D、凯洛夫
3、“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准备。”这句话说明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
A、性格温和 B、学而不厌 C、诲人不倦 D、严肃认真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公共性
D、模糊性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的特点。
A、人文性
B、持久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以下特殊权利()。
A、管理权
B、科学研究权
C、教育教学权
D、进修培训权
E、获取报酬待遇权
7、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A、教育科学知识
B、学科知识 C、学科教学知识
D、通识性知识
8、我国规定“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第一个法律性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E、《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9、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A、教师职前培养模式
B、教师上岗培训 C、教师继续教育
D、教师职业资格认证
10、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以下特征()。
A、示范性
B、自愿性
C、同一性
D、发展性
二、判断题
1、教师是办好学校的依靠力量。()
2、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效益首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水平。()
3、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4、教师享有继续教育的权利。()
三、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化
2、教师学习共同体
四、辨析题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两种类型的教师:一种专业水平较 24
高,知识丰富,但表达能力较差;另一种是专业知识水平虽然低,但能管的住学生,教学效果也不错。有人认为这两种类型的教师都应该是好老师,这种观点对吗?请运用有关教师素养的知识进行分析。
五、简答题
1、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2、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哪些?
3、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4、如何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六、分析论述题
结合你对教师职业的理解,谈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课外自学与实践技能训练
1、阅读下列文字:
教师要使别人获得真正的生活,就得发动别人去追求真、善、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天资和智力。认识了这一祟高的任务,教师就得首先开始自我修养。教师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不但要倾听真理,学习真理,而且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内心拥护的真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思想与意志紧密地联系起来,融为一体,这是教师的自我完善,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做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真正的人。
(1)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3)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去教育学生。(4)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5)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 25
现真理。(第斯多惠《德国教师的培养指南》(1835))
请你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教师的角度谈谈教师的使命及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标准与途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
3、下面是一位老师为一位中学生的作文写的评语,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
从你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你是读过《史记》的。这里我谈点自己读《史记》的体会供你参考。中国古文化向来文史不分。《史记》是文史并重的经典,篇篇值得细读,但我更看重的是《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彩的篇章,司马迁把项羽写活了,把一个失败者写成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这在‚胜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观念里是卓然不群的。可以说《项羽本纪》是中国文化的咏叹调,既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婉,又不乏‚黄钟毁弃,瓦缶雷鸣‛的怆然,具有永久的思想魅力。即便《史记》都散失了,惟《项羽本纪》留了下来,司 26
马迁的崇高历史地位也是不受影响的。由于有了《项羽本纪》的传世,才有了南宋时梧桐树下细雨中一代词人李清照那首脍炙人口的名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工,《山东教育》2003年第3、4期)
第七章
课程与课程开发
一、选择题
1、文本教材包括()。A、教科书
B、讲义
C、讲授提纲
D、图表和教学参考书。
2、校本课程的施行应该特别注意()。A、科目与科目之间的相互渗透
B、保正校本课程有立足的基础
C、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施行校本课程
D、重视并把握国家课程教材,配合现有教材。
3、以课程组织形式为标准,可将课程划分为()。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整合课程
D、社会课程
4、课程规划需要()。
A、确定课程目标
B、选择课程内容
C、进行课程组织
D、制订出课程计划或方案
5、广义的课程评价包括了()。A、教学评价
B、教师评价
C、学生学习成就评价
D、课程产品评价
6、泰勒原理的知识点是()。A、确定教育目
B、选择学习经验
C、组织学习经验
D、评价学习经验
7、悬空课程的概念首先是由()提出的。A、布鲁纳
B、杜威
C、赞科夫
D、艾斯纳
8、根据泰勒原理,教育目标的来源有()。A、学习者本身
B、当代校外生活
C、学科专家的建议
D、校长的建议
二、判断题
1、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不只是教材,还有课程标准等;同时,课程的表现形式也不只是文本,还有将规划好的课程加以实施和评价等各种实践形式。()
2、学科课程具有强制性,是国家和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同时,它也是课程大众化、民主化的表现,是所有受教育者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保证。()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建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省、地、县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4、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促进课程民主、凸显学校特色、促进教师发展、优化学生成长和深化家校协作等多重功能。()
三、名词解释
1、广义的课程 2,狭义的课程
3、课程标准
4、课程论
5、课程开发
6、课程规划与课程设计
7、课程评价
四、简答题
1、目前学者们对课程的典型理解有哪些?
2、课程资源分为哪几大类?
3、课程有哪些类型?
4、课程规划需要做哪些事情?
5、简述泰勒原理。
6、根据泰勒原理课程开发的步骤是怎样的?
7、简述奥利瓦公理。
8、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有哪些模式?
9、微型课程开发的策略有哪些?
10、行动规范的开发步骤是怎样的?
课外自学与实践技能训练
19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代表作《教育论》(1861)中这样论述学校的课程: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这是从所有各方面得来的结论。为了直接保全自己或是维护生命和健康,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为了那个叫做谋生的间接保全自己,有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为了正当地完成父母的职责,正确指导的是科学。为了解释过去和现在的国家生活,使每个公民能合理地调节他的行为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钥匙是科学。同样,为了各种艺术的完美创作和最高欣赏所需要的准备也是科学。而为了智慧、道德、宗教训练的目的,最有效的学习还是科学。……学习科学,从它的最广义看,是所有活动的最好准备。……在目前和在遥远的未来一样,人们去了解身体、心智、社会方面生活的科学,对调节他们的行为肯定地具有无法计算的价值;而他们应该了解一切其他科学作为生活的科学的入门。‛
我们的第一步显然应当是按照重要的程度把人类生活的几种主要活动加以分类。它们可以自然地排列成为:1.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3.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4.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制定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其依据是在人类活动分类的基础上所确定的一个合理的教育次序: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作父母的教育、准备作公民的教育以及准备各项文化活动的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生理学、解剖学;与生产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知识科目; 30
心理学、教育学;历史;有关文化和艺术的科目等。(斯宾塞《教育论》(1861))
至今又一个多世纪流走了,昔之教育与今之教育又不可同日而语,但科学教育的高度发达并没有使这个世界带来先人预设的安定与祥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便是明证。请你结合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谈你对斯宾塞提出的课程问题的认识。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实施
一、选择题、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的优点是()。A、形象性
B、具体性、直接性
D、真实性
2、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
A、生活展现的情境
B、图画再现的情境
C、实物演示的情境
D、音乐渲染和语言描述的情境
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A、课程方案的特征
B、教师的素质 C、学校的支持度
D、学校外部氛围
4、教学过程的本质主要有()。
A、特殊认识说
B、发展说
C、交往说
D、实践说
5、把“课程实施看成是课程方案的使用者和学校情境
之间的相互适应,认为不应该实现规定精确的实施程序让课程方案的使用者来遵循”。这是()。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创生取向
D、学生中心主义取向
6、有效的课程实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这些支持系统要素有()。
A、校长的工作
B、学校行政的工作
C、学校的支持系统
D、学校的环境和学生的学习
7、课程方案的特征有()。
A、课程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B、课程方案的明确性 C、课程方案的复杂性
D、课程方案的实用性
8、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的来源包括
()。
A、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B、直观教具的演示、参观或实验 C、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
D学生的再造想象以及社会生活实践
二、判断题
1、课程实施中必然涉及实施者的课程理念和个性化的工作,涉及对课程方案为主要调整、修改和补充。()
2、课程采用之后的实际执行行中,是由几方面的人员共同完成的,这些人员包括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其中,学校管理人员是主要的实施者。()
3、用最优的方式组织进行系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承是教学的基本任务。()
4、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学校最主要的工作。()
三、名词解释
1、教学
2、教学过程的本质
3、发现法
4、欣赏教学法
5、情境教学法
6、教学设计
7、陈述性知识
8、程序性知识
四、简答题
1、课程实施的含义是什么?
2、什么是课程实施取向?
3、为什么说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4、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的三种主要观点是怎样的?
5、教学过程基本环节有哪些?
6、教学过程的“三加六要素”论是怎样的?
7、对于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有哪几种观点?
8、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发展说是怎样的?
9、赞科夫的教学观是怎样的?
10、教学方法的含义特征是什么?
11、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2、运用讲授法有哪些基本要求?
1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14、教学设计过程的具体产物包括哪些?
15、教学设计的步骤是怎样的?
16、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7、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应当包含哪四个要素 ?
18、教学策略设计的内容有哪些? 19 教学内容设计要遵循哪些要求?
20、设计教学时间主要有哪几方面?
21、备课的四项工作是什么?
22、一节好课的基本指标有哪些?
23、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注意什么?
24、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什么?
四、论述题
1、论述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
2、为什么说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第九章
学校德育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德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是指()。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法制教育
2、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A、思想政治课
B、其它各科教学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3、关怀体谅德育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等创建的。
A、迪尔凯姆
B、柯尔伯格 C、麦克菲儿
D、拉思斯。
4、()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A、各科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社会活动
D、交往
5、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A、知
B、情
C、意
D、行
6、狭义的德育指的是()A.政治教育
B.法制教育
C.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
7、“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二、判断题
1、德育是各个社会共同的教育现象,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根植于社会经济关系之中,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而变革,具有社会历史性。()
2、德育过程呈现出多端性。因此,知、情、意、行都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开端。()
3、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是直线上升的。()
4、“灌输”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手段。()
5、学校是一方“净土”,应当把学生与现实的社会生活隔离开来。()
6、在德育过程中,要全面关心和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中的知、情、意、行,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四者相辅相成,全面而和谐地得到发展。()
三、名词解释
1、德育
2、德育模式
3、关怀体谅模式
4、道德意志
5、说理教育法
6、榜样示范法
7、情感陶冶法
8、实际锻炼法
四、简答题
1、简述学校德育的功能。
2、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4、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5、应用说理教育法的要求。
6、应用榜样示范法的要求。
五、论述题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广泛开发与利用德育资源?
第十章
教育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个案研究
2、叙事研究
3、行动研究
4、访谈法
5、观察法
二、简答题
1、教育研究方法的过程。
2、个案研究的类型。
3、行动研究的特点。
4、叙事研究的特点。
5、教育研究的类型。
6、研究报告的构成。
7、观察法的步骤。
参考答案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A
2、A
3、D
4、A
5、D
6、B
7、C
8、C
9、C
10、C
11、B
12、B
13、C
14、D
15、A
16、B
17、D
18、D
19、A 20、C
21、A
22、C
23、B
24、B
25、B
26、C
27、D
28、D
29、D 30、C
31、B
32、A
33、A
34、D
35、A
36、B
37、B
38、A
39、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名词解释
1、狭义的教育是指对年轻一代所进行的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与体力的活动。
2、教育学是研究培养人的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其涉及面包括根据什么来培养人(规律与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目标与规格)、用什么去培养人(内容与手段)、怎样培养人(原则与方法)等。
3、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首创了对话式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采用讨论问题的方式与他们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引导他 39
们依靠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形成正确认识。
四、辨析题
1、教育哲学是穷根究底的一门学科,它要从认识论、人性论角度追索教育活动的终极意义,说明教育“应该是什么”;教育学则是发现和探讨教育活动的各种原理、原则与方式、方法的一门学科,说明教育“是什么”。
2、教育科学是一个学科群,而教育学仅是这一群体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教育科学的构成要素是各门学科,如教育哲学、教育法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而教育学的基本要素是概念和范畴,如教育、教养、教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
3、教育学是解释教育中的一般问题的,元教育学是解释教育学自身的;教育学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中的一般规律,元教育学的任务是对既存的教育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论证;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而元教育学则是教育学的自身反思,其研究对象是知识形态的教育理论,即教育学理论形态的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研究。
五、简答题
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概括为: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从狭义上讲,教育者就是指专兼职教师。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他们把受教育者作为教的对象,以引领和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为目的,努力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充分和自由的发展。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从狭义上讲,受教育者是指学校中的学生。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也是检验教育效果的标准。
教育内容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经过选择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
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为了有效完成教育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包括教育者的教法(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实验和实践方法等)和受教育者的学法(接受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2、教育的基本类型包括:
(1)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4)学龄教育与成人教育
3、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有:
(1)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教育决策与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
(3)学习教育学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必要前提
(4)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成为好家长
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
1、A
2、A
3、C
4、A
5、C
二、多项选择
1、ABCD
2、ABCD
3、ABC
4、ABC
5、ABCD
6、ABC
7、ABC
8、ABC
9、AB
10、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名词解释
1、人的发展,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时,是指人的个体的发展,即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的身心变化,它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人的生理发展,一方面是指人的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另一方面是指体质的增强;人的心理发展,一方面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人的心理倾向或意向的发展。
2、终身学习:即“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综合”,它开始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五、简答题
1、原始教育的特征有:
①教育形式社会化 ②教育权利平等化 ③教育内容实用化 ④教育方法简单化
2、学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经济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②政治嬗变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
③文化积累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校产生的意义体现在: ①促进了教育活动的专业化发展 ②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专业人才 ③推动了学科门类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①生产性 ②普及性
③教育形式与手段的多样化 ④科学性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
②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③教育能够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5、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表现为:(1)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通过提升人的社会生活素质,使之更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和技能来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 ③推动社会成员转变观念,从而形成能够提升社会经济水平的现代社会观念和行为。
(2)教育的经济制约
①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与速度
②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的人才规格与教育结构
③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6、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表现为:(1)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②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2)教育的政治制约
①政治影响着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
②政治影响着社会对教育的资源分配及教育内资源分配 ③政治影响着教育的制度建设、教育行为和教育思维方式
7、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表现为:(1)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功能
②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
③教育具有更新与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现代教育还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教育的文化影响
①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内部的各种要素
②社会文化影响着社会成员对教育的态度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不定项选择题
1、C
2、A
3、D
4、B
5、C
6、BC
7、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个人本位论”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2、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社会本位论”
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来决定。
四、简答题
1、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3、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按照教育目的实现的过程分:
理想的目的——正式的目的——教师所领悟的目的——教育过程实际体现出来的目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目的
按照教育目的抽象—具体程度分: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各育目标(如智育目标、德育目标、体育目标等)——教学目标——课时目标。
4、简述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1)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哲学观念会影响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目的者固有的人性假设的影响。
教育目的既然是对培养对象的主观设计,与人格理想相联系。
(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5、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
它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调控着年轻一代的发展,保证受教育者能够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地成长。
(2)选择功能
教育目的选择功能集中体现在教育活动与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3)激励功能
教育活动中具体而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的教育目标,能更好地发挥其激励作用。
(4)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
6、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性(2)坚持培养劳动者(3)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五、分析论述题
1.在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多年来一直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严重背离了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二是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主要是知识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目的相背离的,因而必须努力克服这种消极的社会现象:(1)这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2)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3)中小学校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
2.论述联合国阐述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1)学会认知
(学习)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构建知识,也就是要学会继续学习的本领;注重培养学生认知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 46
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2)学会做事
既要学会实践,更要学会创造。要重视建造可供学生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者通过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实践,通过做事获得知识和能力。
(3)学会合作
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就要学会合作生活,合作学习,从过去的集中教学方式到个别学习方式,到现在提倡的协商学习(也称合作学习)。
(4)学会生存
学会生活、学会自身的发展。要重视发展性教学,“知识—能力—情操”三维课堂教学目标,不仅用于传授知识,还注重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培养。
第四章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D 2.ABD 3.B 4.A 5.D 6.A 7.D 8.CD
9.ABC
10.BCD
二、名词解释
1、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年龄、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衔接关系,是国家教育制度中最严密、最有效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2、政策: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目标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3、教育政策: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政 47
第二篇:副高级职称评定《教育学》
教育学
1、什么是教育?
答: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习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 答:(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省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3、什么是教育目的? 答: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4、教育目的的作用什么? 答:(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
5、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答: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1)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2)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3)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6、我国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什么? 答:《学记》。
7、我国教育的目的基本点是什么? 答:(1)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8、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
9、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2)教育具有继承性;(3)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10、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
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的关系。
11、学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的是否正确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2、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变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3、学制建立的依据是什么?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什么学制?
答:学制建立的依据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状况、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等。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14、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那些条件? 答:(1)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2)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3)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4)创设适宜的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5)注重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5、广义的课程指什么?狭义的课程指什么? 答: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16、什么是教育思想?
答: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
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17、什么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有哪些特点? 答: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程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是:(1)以“班“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能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3)便于学生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4)能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5)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常规,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6)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18、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
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19、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1)萌芽阶段;(2)形成阶段;(3)科学教育学阶段。
20、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21、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生产性;(2)普及性;(3)非生产性;(4)双轨制。
22、简述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答: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约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长的重要条件;(2)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有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3)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23、简述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答;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24、简述教育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答: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着教育发展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局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4)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25、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6、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1)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2)呵护儿童健康;(3)着力增强动手能力;(4)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27、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1)重视青春期教育;(2)丰富精神生活;(3)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28、青年期教育主要应注意那几个方面? 答:(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和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2)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29、“个人全面发展“包含那三个层次的目标? 答:(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弥补旧式分工对工人所造成的缺陷,减轻资本对工人,尤其是对童工有体力智力方面的摧残;(2)在处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作为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逐步
削除私有制,消灭旧的分工,推动社会发展,向“个人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日益逼近;(3)到共产主义社会,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观念中“个人全面发展”和现实中的“个人全面发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30、素质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答:素质的基本属性有:相对稳定性、内在性和整体性。
31、什么是素质教育? 答: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32、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33、简述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答:(1)注重思想先导,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2)改革监测评价,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3)抓好常规管理,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机制;(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34、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 答:(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景熏陶;(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35、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知识的传授者;(2)课堂纪律的管理者;(3)班集体的领导者;(4)心理健康的维护者;(5)父母的代理者。
36、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答:(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3)劳动过程的创造性;(4)劳动方式的个体性;(5)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37、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五对矛盾是什么? 答:(1)主观的成熟体验与客观的相对不成熟的矛盾;(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3)强烈的活动需要与能力发展的不同步的矛盾;(4)旺盛的求知欲与识别能力较低的矛盾;(5)性意识的萌芽、成 熟和道德法制观念薄弱的矛盾。
38、简述儿童发展的规律。
答:儿童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表现出如下五种普遍特点:(1)顺序性,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2)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3)阶段性,指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4)个别差异性,是指每一具儿童的身心发展方面的差异性,来源于个体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39、简述学生主体性的内涵以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答: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即主体性具有的几个基本结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过程中尊
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的基本的原则时:(1)要尊重儿童的感受;(2)要尊重儿童的选择;(3)要鼓励学生的创造。
40、简述我国中小学应遵循基本教育原则、答:(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启发性原则;(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系统性与循序渐进原则;(6)直观性原则。
41、什么是教学方法?
答: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42、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教授、提问、讨论、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发;(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
43、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答:(1)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来选择;(2)根据学科和教材特点来选择;(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来选择;(4)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来选择;(5)根据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来选择。
44、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2)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3)讲授的语言要有条理型、简练性、启发性、生动性、语音、语调要有和谐性;(4)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45、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技巧;(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
46、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3)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4)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
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47、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答:(1)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好;(2)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3)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4)语言规范、板书整洁;(5)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6)师生双方积极性高。
48、教师应如何备课? 答:(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49、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1)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3)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舆论。
50、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答:(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引导学生学好功课;(3)组织好课外活动,指导课余生活;(4)组织学生劳动;(5)指导团队会工作,协调班内外教育力量;(6)处理班级日常工作;(7)抓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51、什么是班主任工作的原则?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是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决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协调办主任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规律和特点的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有: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
52、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答:(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学生集体的建立要打基础,基础打得好坏,决定着是否能建成良好的集体;(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集体的特征首先是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明确的鼓舞人心的奋斗
目标好像是粘合剂,它能把全体成员心连心地紧紧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良好的集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干部的水平,因为他们是集体的领导核心,是群众的带头人;(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学生集体是否形成了健康的舆论,这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5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色组成部分是什么?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它们各自有自身的基本任务,不能相互代替,但有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其中,德育是实施德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教育内 容。
54、什么是德育? 答: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5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答: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56、我国学校教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1)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2)知行统一原则;(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相结合的原则;(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6)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7、老师指导学生自我教育应进行那几方面的工作? 答:(1)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2)自我评价;(3)道德情感体验;(4)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品德。
58、德育的内容包括哪些?德育的实质是什么? 答: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德育的实质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
59、德育方法除说理教育法外还有哪些?
答:还有实际锻炼、示范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评价法等五种方法。
60、德育中品德评价法有哪几种方式?
答: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操行评定。
61、怎样理解“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答:(1)德育过程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4)德育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对学生的盲目自由发展;(5)德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62、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答:(1)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性质;(2)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深度和广度;(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针对性和有效性。
6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64、为什么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答:(1)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思想体系指导下,受一定哲学观点所支配;(2)各门科学知识本身具有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所学的科学知识中受到思想品质教育,而且还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作风以及思想道德中获得思想品质教育。66、什么是美育?
答:美育是掌握审美只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
育。
67、简述美誉的任务。答:(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68、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2)受教育者时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3)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4)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69、学生的主体性和客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学生主体性表现在: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学生客观性表现在:向师性、依赖性、可塑性。70、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什么? 答: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忠诚人民
的教育事业。
71、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答:命令-服从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参与型。7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和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考试。
73、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可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小学常见的显形课程有哪几类?隐性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答:中小学常见的显性课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隐性课程的特点是:隐蔽性、全程性、非预期性。
74、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答: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1)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2)认识对象间接性和概括性;(3)认识方式的简洁性和高效性。75、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答: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三大类:群众
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其中小许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的特点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内容上的广泛性、组织上的自愿性。
76、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包括哪些?
答: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自愿性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77、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明确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2)知识性与趣味性;(3)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4)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当地条件。78、教学辅助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作业、参观、讲座、辅导。79、什么是教育机制? 答:教育机制是指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快速反应的能力。80、孔子对我国教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主要有三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81、什么是启发性原则? 答: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性,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2、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83、学校文化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84、教育科研分哪几类?教师个人应怎样选择教育科目?
答:从范围分,教育科研有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从性质分教育科研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来说,教师应选择个人力量就能承担的、微观的、以应用为主的教育研究课题。
85、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教育测量的功能有:(1)教育测量时改进教学的良好工具;(2)教育测量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3)教育测量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
86、什么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答: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对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四项:测定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和导向功能。87、教育评价的原则是什么?教育评价一般从哪些方面来进行? 答:教育评价的原则有: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教育评价一般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学校办学的水平评价、德育工作的评价、教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
88、教育评价分为哪几类? 答:教育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按评价的方式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89、联系实际谈谈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教育举措。答:(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顺序性,教育工作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推开;(2)个体身心发展
具有阶段性和稳定性,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育举措的针对性;(3)个体身心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个别差异性,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应注意因材施教;(4)个体身心发展还有可变性和非均横性,教育者要及时跟上对象的发展变化,抓住成熟期、关键期,适时而教。
90、结合人生阶段与教育,谈谈你对终身教育的理解。
答:终身教育制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它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一生都可以受用的学习技能。在终身教育制度下,成人教育的地位得到全面的提升,学生的需要会得到更多地满足,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考试失败与成功的概念将失去意义。教育对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意义,终身教育正好能够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教育要求,从童年期到老年期,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优势与劣势。为了使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生活的有意义,当然就需要在每一个阶段都接受相应的教育。另外,当前人类正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终身教育、终身制学习无疑
有助于我们接受这些挑战。
91、结合实际论述作为21世纪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素养 答:(1)思想政治素质:政治思想素养包含了职业道德素养,其中后者包括: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2)教师的职能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精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结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造能力、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92、结合实际简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答:(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2)发扬民主,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3)控制情绪,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93、什么是个人本位论? 答: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
94、怎么理解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答:(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循序性,循序渐进的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内容和方法上应该有所不同;(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95、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答:(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96、简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答:(1)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时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2)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3)各类型、各科目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4)从课程目标来说,三者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全力
形成一个整体。
97、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
98、课程目标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时限性,即课程目标要同特定的教育阶段相互联系,不是对所有教育阶段预期结果的笼统规定;(2)具体性,即课程目标要详细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3)预期性,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结果是预期性,不是实际的结果,是学生发展状态的理想性规划;(4)操作性,即课程目标明确的,可以付诸实现,不是一般性的规划。
99、教学计划的构成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有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
100、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强制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法,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具有强制性。(2)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3)基础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类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101、教科书的作用是什么? 答:(1)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3)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等。
102、课程评价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经历哪些步骤?
答:课程评价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如下:(1)评价概念是否合适;(2)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3)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课程评价要经历的步骤如下:(1)把焦点集中在所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材料;(5)报告结果。
103、什么是教育任务?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什么?
答: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只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有:(1)教育目的;(2)学生年龄特征;(3)学科的特性;(4)教学的时空条件。104、普通学校教学任务主要有哪些?
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注意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05、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答:(1)学校教育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对个体发展起引导作用;(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时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是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106、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如何?
答: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时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107、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10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答:(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109、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答:(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3)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
110、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规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创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
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指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111、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有何区别?
答: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创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112、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答:(1)综合性,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3)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113、杜威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与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有何区别? 答:从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增长“的著名论断。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教育就是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围绕儿童的兴趣、需要等进行组织,让儿童成为活动主体,处于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他主张让儿童从实际参与的活动中学习,即“做中学”,教育就要不断的调动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比较起来,杜威的儿童发展观在注重儿童作为主体的地位同时,更强调环境条件,尤其是教育情况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设计教育活动,尽量去除教育过程中各种脱离生活、脱离儿童的内容与形式,及其可能对儿童发展产生阻碍的各种因素,让儿童的发展更适合其个性需求、更贴近社会生活。
114、简述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
答:所谓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存
和生活发生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环境对人的身心法真的影响表现在:(1)环境是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3)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
115、论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性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
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个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要注意个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一是统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4)人的身心的发展的互补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只机体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教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是每一个学生
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116、论述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答: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其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和各种因素。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及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修改的功能。
117、如何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要接受教育,一切的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同时也是学习同时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特性。学生的客体地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
提,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118、论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发展的不平衡性: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时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和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其中生理成熟以性机能的成熟为标志,而心里成熟以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形成为标志。这两方面的成熟是不同步的,一般来说,生理成熟要早于心理成熟。另外,学生发展的速度在整个发展进程中也不是匀速前进的,而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的发展状态,体现出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统一。(2)发展的顺序性:学生身心发展是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展开的。如身体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见到四周、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发展按照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顺序发展。(3)发展的阶段性: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顺序性必然导致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阶段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跨入到另一阶段。而在不同发展阶段,尽管学生都表现出个体差异,但还有许多共同的特
征。这些特征构成了某一年龄阶段学生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年龄特征。(4)发展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除了共同的年龄特征外,还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造成。
119.论述师生关系的类型和各自特点。答:(1)专制型。这一类型是以命令、权威、服从、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教师对学生不够热爱和尊重,常使用权为何强制手段管理学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甚至苛刻。学生对教师缺乏了解,表面畏服,背后抗拒,处于被动地位。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沟通合作用,关系疏远,甚至紧张和对立。(2)放任型。这一类是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对工作不负责,对学生也缺乏感情,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学生对教师也持有无所谓的态度,消极对待教师的要求。师生之间交往甚少,交流有限,既缺少相互期望和帮助、也无明显的冲突和对抗,关系冷淡。(3)民主型。这种类型是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热爱、关心、尊
重和信任学生,既利用权威,又用自己的学识、才能和品德去教育学生。学生理解和尊重教师,师生之间交往较多,互相支持配合,关系融洽、密切。120、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哪些特征。答:(1)民主平等。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市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虽然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在科学真理面前,师生之间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并不意味着削弱权威,反而还会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和主导作用的发挥。民主平等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2)尊师爱生。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师德规范,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反映,它能使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负责。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就会失去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就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的成效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
且,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它能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3)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及其教育目的,才能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学生,是自己的知识和教育能得以发挥和发展;学生只有了解教师和教师职业特点,才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获得自己的知识,促进智能和品德的发展。所以,师生双方时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教学相长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篇:学校教育学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1.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程2.加速个体发展的社会化进程3.发展人的主体性、个性化功能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1.客观真实性原则2.整体系统性原则3.辩证发展性原则4.正面教育性原则5.知性一致原则6.尊重平等原则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定位1.教师应是一个引导者和设计者2.礁石影视自己为一个诚恳的合作者和学习者3.教师应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教师专业发展策略1.学习:实现自我超越2.实践:改善心智模式3.培训:建立共同愿景4.合作:整体团队智慧5.研究:学会系统思考网络教研的特征1.全员参与、人人平等2.资源集中、优势共享3.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理论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学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么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新课改的基本特征1.强调课程的发展功能2.实现课程设计的整合性3.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4.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1.确立校本教育宗旨2.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队伍3.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4.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5.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1.倡导多元的教学目标2.强调整合的课程内容3.提倡构建的知识学习4.倡导互动的教学活动5.主动自助探究的学习方式6.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7.强调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三维目标”的基本内涵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校教学的特点1.学校教学是具有明确目的的教学2.学校教学是具有周密计划的教学3.学校教学是基于预成课程的教学4.学校教学是高速度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变化技能的意义因为呆板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是不受欢迎的。课堂教学也需要多种多样的变化方式,如语言的变化、动作的变化、师生交流变化等,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评价一堂课的注意事项1.教学态度:主要有多教材深入研究,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希望,师生之间是朋友式的关系,在教学中贯彻教育性原则,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等。2.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转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诱导学生合作探究与自主探究学习,深入生活,体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组织安排:关键看教师对教学组织的时效性、自然融合性和可调节性,是否善于组织教学活动,能否驾驭课堂教学。4.教学语言:评价时善于抓住“准确、清晰、有效、有序、幽默、语感、技巧”等方面来参照5.教学板书:要求:简要工整、布局合理、条理清晰6.教态:应亲和、自然、庄重、不矫揉造作,贴近学生的认可形象7.学科专业技能: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更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是教师综合组织的检验。8.应变能力9.教学媒体10.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的特殊性首先,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其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再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德智体美靠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总之,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以求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活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内容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3.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4.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的基本素养1.完善的情感智力和品质(1.赋予职业神圣的意义2.心中要有爱3.做自律的榜样4.有热心和幽默感)2.全面完善的知识结构3.灵活实际的教训能力(1.教师课堂管理能力2.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3.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4.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4.教学机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启发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循序渐近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巩固性原则中小学教师挖掘课程内容1.强调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2.确定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3.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5.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6.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场馆资源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8.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1.语言智力2.数理逻辑智力3.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交往智力7.内省智力8.自然学家的智力1.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们树立新的教学目标2.教师应树立新的学习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的心理条件1.智力因素与学习(观察力学习、记忆力与学习、想象力与学习、思维力与学习、注意力与学习)2.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与学习、以至于学习、性格与学习)3.多元智力因素与学习(汉迪的多元智力理论、波斯特尔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小学教学评价的特点1.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的教学评价2.强化教师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3.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强化定性评价4.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与创造性的评价教师课程向学生课程的转化。1.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管理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自主建构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3.问题探究学习
角色定位1.教师应是一个引导者和设计者2.礁石影视自己为一个诚恳的合作者和学习者3.教师应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教师专业发展策略1.学习:实现自我超越2.实践:改善心智模式3.培训:建立共同愿景4.合作:整体团队智慧5.研究:学会系统思考网络教研的特征1.全员参与、人人平等2.资源集中、优势共享3.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理论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学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么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新课改的基本特征1.强调课程的发展功能2.实现课程设计的整合性3.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4.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1.确立校本教育宗旨2.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队伍3.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4.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5.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1.倡导多元的教学目标2.强调整合的课程内容3.提倡构建的知识学习4.倡导互动的教学活动5.主动自助探究的学习方式6.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7.强调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三维目标”的基本内涵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校教学的特点1.学校教学是具有明确目的的教学2.学校教学是具有周密计划的教学3.学校教学是基于预成课程的教学4.学校教学是高速度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变化技能的意义因为呆板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是不受欢迎的。课堂教学也需要多种多样的变化方式,如语言的变化、动作的变化、师生交流变化等,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评价一堂课的注意事项1.教学态度:主要有多教材深入研究,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希望,师生之间是朋友式的关系,在教学中贯彻教育性原则,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等。2.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转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诱导学生合作探究与自主探究学习,深入生活,体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组织安排:关键看教师对教学组织的时效性、自然融合性和可调节性,是否善于组织教学活动,能否驾驭课堂教学。4.教学语言:评价时善于抓住“准确、清晰、有效、有序、幽默、语感、技巧”等方面来参照5.教学板书:要求:简要工整、布局合理、条理清晰6.教态:应亲和、自然、庄重、不矫揉造作,贴近学生的认可形象7.学科专业技能: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更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是教师综合组织的检验。8.应变能力9.教学媒体10.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的特殊性首先,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其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再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德智体美靠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总之,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以求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活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内容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3.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4.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的基本素养1.完善的情感智力和品质(1.赋予职业神圣的意义2.心中要有爱3.做自律的榜样4.有热心和幽默感)2.全面完善的知识结构3.灵活实际的教训能力(1.教师课堂管理能力2.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3.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4.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4.教学机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启发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循序渐近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巩固性原则中小学教师挖掘课程内容1.强调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2.确定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3.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5.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6.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场馆资源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8.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1.语言智力2.数理逻辑智力3.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交往智力7.内省智力8.自然学家的智力1.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们树立新的教学目标2.教师应树立新的学习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的心理条件1.智力因素与学习(观察力学习、记忆力与学习、想象力与学习、思维力与学习、注意力与学习)2.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与学习、以至于学习、性格与学习)3.多元智力因素与学习(汉迪的多元智力理论、波斯特尔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小学教学评价的特点1.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的教学评价2.强化教师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3.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强化定性评价4.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与创造性的评价教师课程向学生课程的转化。1.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管理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自主建构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3.问题探究学习
角色定位1.教师应是一个引导者和设计者2.礁石影视自己为一个诚恳的合作者和学习者3.教师应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教师专业发展策略1.学习:实现自我超越2.实践:改善心智模式3.培训:建立共同愿景4.合作:整体团队智慧5.研究:学会系统思考网络教研的特征1.全员参与、人人平等2.资源集中、优势共享3.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理论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学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么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新课改的基本特征1.强调课程的发展功能2.实现课程设计的整合性3.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4.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1.确立校本教育宗旨2.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队伍3.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4.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5.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1.倡导多元的教学目标2.强调整合的课程内容3.提倡构建的知识学习4.倡导互动的教学活动5.主动自助探究的学习方式6.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7.强调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三维目标”的基本内涵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校教学的特点1.学校教学是具有明确目的的教学2.学校教学是具有周密计划的教学3.学校教学是基于预成课程的教学4.学校教学是高速度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变化技能的意义因为呆板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是不受欢迎的。课堂教学也需要多种多样的变化方式,如语言的变化、动作的变化、师生交流变化等,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评价一堂课的注意事项1.教学态度:主要有多教材深入研究,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希望,师生之间是朋友式的关系,在教学中贯彻教育性原则,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等。2.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转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诱导学生合作探究与自主探究学习,深入生活,体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组织安排:关键看教师对教学组织的时效性、自然融合性和可调节性,是否善于组织教学活动,能否驾驭课堂教学。4.教学语言:评价时善于抓住“准确、清晰、有效、有序、幽默、语感、技巧”等方面来参照5.教学板书:要求:简要工整、布局合理、条理清晰6.教态:应亲和、自然、庄重、不矫揉造作,贴近学生的认可形象7.学科专业技能: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更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是教师综合组织的检验。8.应变能力9.教学媒体10.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的特殊性首先,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其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再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德智体美靠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总之,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以求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活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内容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3.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4.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的基本素养1.完善的情感智力和品质(1.赋予职业神圣的意义2.心中要有爱3.做自律的榜样4.有热心和幽默感)2.全面完善的知识结构3.灵活实际的教训能力(1.教师课堂管理能力2.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3.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4.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4.教学机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启发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循序渐近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巩固性原则中小学教师挖掘课程内容1.强调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2.确定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3.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5.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6.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场馆资源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8.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1.语言智力2.数理逻辑智力3.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交往智力7.内省智力8.自然学家的智力1.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们树立新的教学目标2.教师应树立新的学习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的心理条件1.智力因素与学习(观察力学习、记忆力与学习、想象力与学习、思维力与学习、注意力与学习)2.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与学习、以至于学习、性格与学习)3.多元智力因素与学习(汉迪的多元智力理论、波斯特尔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小学教学评价的特点1.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的教学评价2.强化教师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3.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强化定性评价4.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与创造性的评价教师课程向学生课程的转化。1.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管理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自主建构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3.问题探究学习
角色定位1.教师应是一个引导者和设计者2.礁石影视自己为一个诚恳的合作者和学习者3.教师应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教师专业发展策略1.学习:实现自我超越2.实践:改善心智模式3.培训:建立共同愿景4.合作:整体团队智慧5.研究:学会系统思考网络教研的特征1.全员参与、人人平等2.资源集中、优势共享3.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理论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学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么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新课改的基本特征1.强调课程的发展功能2.实现课程设计的整合性3.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4.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1.确立校本教育宗旨2.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队伍3.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4.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5.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1.倡导多元的教学目标2.强调整合的课程内容3.提倡构建的知识学习4.倡导互动的教学活动5.主动自助探究的学习方式6.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7.强调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三维目标”的基本内涵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校教学的特点1.学校教学是具有明确目的的教学2.学校教学是具有周密计划的教学3.学校教学是基于预成课程的教学4.学校教学是高速度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变化技能的意义因为呆板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是不受欢迎的。课堂教学也需要多种多样的变化方式,如语言的变化、动作的变化、师生交流变化等,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评价一堂课的注意事项1.教学态度:主要有多教材深入研究,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希望,师生之间是朋友式的关系,在教学中贯彻教育性原则,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等。2.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转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诱导学生合作探究与自主探究学习,深入生活,体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组织安排:关键看教师对教学组织的时效性、自然融合性和可调节性,是否善于组织教学活动,能否驾驭课堂教学。4.教学语言:评价时善于抓住“准确、清晰、有效、有序、幽默、语感、技巧”等方面来参照5.教学板书:要求:简要工整、布局合理、条理清晰6.教态:应亲和、自然、庄重、不矫揉造作,贴近学生的认可形象7.学科专业技能: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更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是教师综合组织的检验。8.应变能力9.教学媒体10.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的特殊性首先,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其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再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德智体美靠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总之,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以求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活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内容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3.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4.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的基本素养1.完善的情感智力和品质(1.赋予职业神圣的意义2.心中要有爱3.做自律的榜样4.有热心和幽默感)2.全面完善的知识结构3.灵活实际的教训能力(1.教师课堂管理能力2.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3.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4.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4.教学机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启发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循序渐近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巩固性原则中小学教师挖掘课程内容1.强调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2.确定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3.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5.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6.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场馆资源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8.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1.语言智力2.数理逻辑智力3.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交往智力7.内省智力8.自然学家的智力1.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们树立新的教学目标2.教师应树立新的学习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的心理条件1.智力因素与学习(观察力学习、记忆力与学习、想象力与学习、思维力与学习、注意力与学习)2.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与学习、以至于学习、性格与学习)3.多元智力因素与学习(汉迪的多元智力理论、波斯特尔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小学教学评价的特点1.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的教学评价2.强化教师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3.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强化定性评价4.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与创造性的评价教师课程向学生课程的转化。1.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管理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自主建构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3.问题探究学习
第四篇:现代学校教育学
1.2.3.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以门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产生发展①教育学的萌芽阶段②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③教育学的多样
化发展阶段④教育学的深化发展阶段
4.学习现代学校教育学的意义?
答:①有利于揭开师范生的现代教育理念;
②有利于塑造师范生教室职业的专业理想;
③有利于帮助师范生形成专业人格;
④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5.学习现代学校教育学的方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教育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统计法。
6.关于教育产生的观点: ①生物起源论②心理起源论③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院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①壬寅癸卯学制②壬子癸丑学制③壬戌学制。
9.教育本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
标的培训人德社会活动。
10.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㈠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①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现代教育
内容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综合化②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现代教育手段智能化和高科技化。
11.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①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途径②教育是发展科学
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③现代教育是提高社会整体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11.基础教育的主要特点:①教育程度的基础性②教育内容的全面性③教育对象的全民
性。
1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①德育②智育③体育④美育⑤劳动技术教育。
13.现代师生的专业素质:⑴先进的教育理念①心的教育观③心的教育活动观⑵良好的职业道德①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团结协作精神④良好的道德修养⑶科学文化素质①广播的文化基础知识②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③全面的教育科学知识⑷教育能力素质①教育设计与数学实施的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教育评价能力⑤教育研究能力⑥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⑸专业心理素质①积极乐观的情绪②豁达开朗的心胸③坚忍不拔的毅力。
14.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①民主平等②尊师爱生③教学相长④对话合作。
15.课程:从揭示定义对象的本质属性出发,利用属加种差的方法对事物或现象进行定
义。
16.人们对课程本质的认识主要的观点:①知识观②经验观③活动观④计划管。
17.课程理论流派:⑴经验主义课程论①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②课程的组织应心
理学化⑵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⑶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⑷存在主义课程论⑸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18.现代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程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动交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19.我国教育理论界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的认识,主要由以下观点:①特殊认识说
②发展说③双边活动说④认识——发展说⑤多重本质说⑥认识实践说
20.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以课程为中介,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实现教学、发
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21.现代教学过程的特点:①间接性②教育性③发展性④周期性⑤整体性⑥独特性
22.接收式教学的基本阶段:①准备阶段②感知阶段③理解阶段④巩固阶段⑤运用阶段
23.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的积极性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中东地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班级授课制: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班,教师分别规定时间、地
点,根据统一的教材和要求,分科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5.完整的教学活动是由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查于评
价等环节组成。
26.上课应努力做到①教学目的明确②教学内容正确③教学方法恰当④教学结构紧凑
⑤师生积极性高⑥教学效果显著
27.讲授法:是指教室通过口头言语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
28.发现教学法是一种从亲少年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发展探究性
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9.教学评价的意义?
答:①教学评价是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
②教学评价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③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规律教学和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动力
④教学评价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实现发展目标的有效手段
30.教学评价的依据①要依据教育方针②要依据课程标准③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31.德育过程:是教师将社会主义的思想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品德的过程。
32.德育过程的规律:①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②学生品德
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③学生品德是在其品德内部矛盾斗争中形成的④学生品德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
33.现代德育的基本方法⑴语言说理①讲解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阅读指导法⑵形象
感染①参观法②示范法⑶实际训练①常规训练法②活动锻炼法⑷品德评价①奖励法②惩罚法③评比法④操行评定
34.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包括:①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②建立有效的班级教
育秩序③建立管理指挥系统④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第五篇:《学校教育学》复习范围
陕西师范大学学校教育学复习参考
名词解释 1.5.6.7.2.复式教学143
4.教师反思49 15.课堂教学126 16.目标模式67 17.校本课程78 18.学习风格185 19.学校教育3
20.学校教育学4 21.隐性课程74 22.整合课程73 23.学生伤害事故
班级授课制1403.合作性学习教学9410.教育案例53 教学评价202 11.教育法律救济306 教学设计131 12.教育叙事55
13.教育学3
14.课程设计65
8.教学相长33 9.教育2
简答题
1.班主任如何全面开展班级管理?277
2.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128 3.简述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125 4.低效能学校病态特征有哪些?225 5.简述多尔的后现代课程标准。65 6.简述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225 7.简述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角色定位。35 8.简述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44 9.简述教师专业的成长阶段。44 10.简述教师专业的特征。43
11.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47 15.简述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27
16.简述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305
17.简述哲学取向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11 1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课程内容?83 19.课堂教学的原则有哪些?127 20.如何挖掘课程内容?83
21.试述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特征。120
22.试述你将如何在以后的从教生涯中充当一个合格的好教师。23.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87 24.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31 25.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有哪些?181
26.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147
27.一位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39 论述题
1.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特点。91 2.结合班主任工作谈谈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277 3.结合当下实际情况谈一谈如何实施新课程。90
4.结合教学实践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37 5.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51 6.试述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117 7.试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116 8.试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呈现出的特点。91 9.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方面有哪些功能?18
12.简述课程设计中泰勒原理的内容。67 13.简述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79 14.简述学生自我管理的价值。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