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04:0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青铜峡市四小

王文霞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在本文中既包括师生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间的互动。通过观察、比较,我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师生互动存在着许多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吻合的现象,指出并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解决的策略,对于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

目前课堂教学中,大家普遍采用的是教师个体与学生集体、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据有关调查发现,在 87%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仅为 13.5%。而事实上,许多国外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2、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活动,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相互交流,行为方式的相互借鉴等等。由于现代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舍不得花时间与学生交换情感,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态度、情感、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因此,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缺乏心灵的相互碰撞,感情的相互交融,行为的相互帮助和借鉴等。

3、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目前课堂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深层次的探究,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教学像一条潺潺溪流单线条行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滚。这对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4、互动作用失衡,多“ 控制— — —服从” 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在现代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 控制— — —服从 ” 影响,教师常常成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而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实际上,在“ 人与人” 的交往活动中,交往双方的活动应是交互性的,而非对立性的,教师应成为普通一员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而不应该成为“ 控制— — —服从” 的单向型互动关系。

二、解决互动问题的策略

1、建立现代教学观

(1)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对话的教学本质观。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应是“ 人— — —物” 关系,而应是“ 我— — —你” 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更是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 学习共同体” ,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2)建立有序变通、动态生成性的教学过程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随着交互活动不断地进行,课堂将会发生不断地变化和意外。现代知识观认为,教材、教案等一切文本的意义都具有不确定性,师生皆可对之进行不同的诠释与解读,进行不断的界定与再界定。因此,我们追求的教学过程,不再是永远的平衡,而是失衡后的再平衡;不再是一味的有序,而应该是无序中的有序。教学过程还其本来面目,应该是多元变通、动态生成性的过程。

2、加强有利于互动的教学设计

(1)设计“ 大问题” 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所谓“ 大问题” ,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以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作策略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它可以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做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做一蹴即就的答复和验证。当教师把“ 大问题” 和发散性问题抛给学生时,就如把学生投掷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大胆思考,求异思维,扩大互动的空间,满足互动的需求。

(2)设计带有启发性的、较难层次的互动内容,增加互动的深度。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是浅层次的互动,而缺乏深层次的互动。这对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不利的。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多动脑筋,设计带有启发性的、深层次的问题,增加互动的深度。

(3)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我们在设计互动合作的学习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位置来设计互动活动。低年级学生组织能力、自控能力较差,适宜于设计同桌间、前后桌之间的两人合作学习活动。如:协作操作活动,角色游戏活动,互说思考过程活动,互查作业,互提问题。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学生个体间发生互动,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学习、模仿和感情,提供相互借鉴的机会。高年级学生适宜于设计多人小组学习活动,增大互动领域和空间。在设计多人合作学习活动时,要兼顾组与组之间的互动影响,教师与小组的影响,小组对成员个人的影响,以此开发多种互动渠道。

(4)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产生“ 触类旁通” 之感或“ 触一发而动全身” 之现象,感情上也容易发生沟通。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外,还应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并让学生把它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成为信息发布源,让学生在充满信息交流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和信息,发生互动,增加互动内容。

3、开展有利于增进情谊的交往互动 遵照现代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现代教学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发生认知互动,而且要发生情谊互动。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情谊交流,要和学生交朋友,换思想,达到情感交融;要善于察言观色,发现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和他们交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进行学习和活动。只要这样,师生之间必能亲密无间,无话不说,无事不助,学生必能听从老师的教导,学好功课,发展品质,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4、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 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发生互动,同时又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所以,他们应该提高教学敏感性,利用课堂中的一切有利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创造机制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互动。捕捉 并重组课堂信息,引发互动。

5、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很重要,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1)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的习惯;(2)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3)培养学生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只有学生的这些习惯和能力培养好了,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二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邮编:211100)黄秀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师生互动”因此而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点话题。

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教与学的关系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现实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怎样的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克服这些问题的对策,建立新课程所期盼的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教学更有效,这无疑是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关键、最敏感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改善课堂教学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的界定

“互动”从狭义来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

数学教学中师生间的讨论与交流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交流.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颇为重视互动,但是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互动.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应是教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观念,主动地进行建构的过程. 2.理论支撑

现代教学观。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人类交往活动中更特殊的一种。因此,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形式。(2)内容。(3)深度。(4)互动作用失衡度。2.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成因。3.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设计

(1)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本质和内涵,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堂教学设计。2.研究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06年4月下旬—5月上旬)

完善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2)实施阶段(2006年5月中旬——2006年10月)

第一阶段(2006年5月中旬——2006年8月)开始实施课题:

2006年5月——6月:A)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教师的问卷为《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主要内容及对教学的影响》,学生的问卷为《影响师生(有效)互动的相关因素》;B)深入课堂,调查研究;C)与老师交流;D)与学生交流;E)请专家指点。

2006年7月——8月:A)整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B)初步提出应对策略。

第二阶段(2006年9月——10月)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A)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课题总结报告;B)整理课堂教学案例。

第三阶段(2006年11月)上交课题研究成果。

A)市教科所的安排上交课题研究成果;B)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向全校老师汇报课题研究感想;C)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认识的研究 1.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标准》提出的课程总体目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 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其次是数学的思考、问题的解决,最后才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知识技能是实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载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因而师生互动显示也它的无穷魅力,它更能积极引导学生“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 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2)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就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想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就得要求“当事人”处于“平等的网络”中,都作为主体而存在,没有权威,只有来自各个领域的不同的声音。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互动中,是一个学习者,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知识和经验的指导者,也是一个学生学习的激励者与促进者。

另一方面,《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让学生充当“主人”。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宰着”、“指挥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的启发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3)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师生的有效互动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的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同学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 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4)有利于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师生的有效互动往往是从“(引发)问题”开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又在“(解决)问题”结束,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师生的有效互动使得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可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这样新知识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使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成为有效的知识。对于每一个学习主体,没有互动就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2.师生互动的内容的特征(1)探究性

师生的有效互动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话题”,“话题”是师生互动的“媒介”,话题的展开决不仅仅是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因为课堂中的很多“一问一答”都是在“主体——客体”的关系状态下进行的,学生是被动的,而真正的话题应该是能引起“当事人”共同兴趣、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决的话题,好的话题是促进互动向深度发展的动力。因此,“话题”的探究性就能激发学生的互动,并且可使互动不断深入,使学生保持着长久的互动热情。(2)开放性

为了能使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不同的同学都能获得的发展,这就要求互动的话题具有开放性。

(3)生成性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因为教学不再仅仅是“预设“,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知识,包括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的产生的知识。而且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的比重有加大的趋势,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创生”、“动态生成”、“改造”了课程。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的研究

1.互动按照事先设计的路线推进,忽视了“动态生成”。

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甚至只是“观众”与“听众”。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的思维只能按照老师机预定的轨迹运转,整个教学是一个封闭的、机械的、缺乏活力的过程。2.互动的形式上是热热闹闹,忽视了互动的价值。

有的数学课热热闹闹,温度骤升,学生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等到下课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管他有无必要,先来个讨论;见课堂冷了场,也来个同桌互说;一个问题不管有否探究的价值,四人小组先合作了再说。新课标 的确提出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殊不知,合作交流也是需要教师教给方法,提出建议,合理分工,讲求实效的,光搭起了虚架子是不行的。

3.互动更多的是语言上,忽视了互动应该是多元的。

互动应该是多元的,不仅包括语言、行为的交流,还包括心理的交互. 问卷调查中学生说“课堂上可用眼神交流;课后可用留言条的方式;在作业里‚聊天‛等,有的学生甚至还提议利用‚网络、电话、短信、信件;家访‚等。

有的学者按照师生互动的内容把互动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促进形成,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等等。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于是,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

4.互动是在部分学生中进行的,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 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师生互动的对策的研究

1.树立学生意识,即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依据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教学互动过程,在师生互动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枯燥的知识赋有情趣和意义。这还包括教师要确立好自己的角色,学生期盼的是“教师的角色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是朋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问题的探求者和学习者‛、‚多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 心声,多了解学生的心理,与学生成为朋友‛。(这些是问卷调查中学生的心声)。

2.创设有利于激发师生互动的情境,注重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 5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在理解、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突出地表现为两点:一是选择更好的、更切合所教班级学生的教学材料(比如,如果课本中使用了城市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景,农村的学生不熟悉,那么教师应当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相应的材料);二是把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富有实效的教学活动。

数学教材应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

在“师生互动”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老师常常担心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深度不够,多是浅层次的互动,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回答是“主要在于互动的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

3.改变提问方式,激发学生互动的动力。

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即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展开互动,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矛盾论我们知道,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得以发生、发展的。让学生产生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矛盾中掌握知识、升华理念。整个教学过程,应该在不断解决问题、不断产生新问题中进行,最后还能给学生留下问题,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课。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尽力激发学生更多地使用探究性对话。在很多课堂当中,两种类型的师生对话占据着主导位置,它们分别是探究性对话和形成性对话。当教师运用探究性对话时,他们并没有就某一问题下最后结论,而是承认自己并不知道所有的答案。这种探究性对话的特征就是较多的试探性的语言和较少确定性的语气。探究性对话是通过迂回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这表现在教师面对学生时似乎犹豫不决,难以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评价。而形成性对话却遵循的是从他(她)启发、提问,然后学生回应、作答,最后他(她)再加以评价,这往往暗示了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权威性,这样会在“含蓄地贬低学生的知识、贬低学生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

对此,学生也有他们的见解,‚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改变一些教学方式,让同学的思维更灵活,也让课堂气氛更活跃一些。幽默风趣些‛。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和应用数学。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4.充分利用师生互动中的生成性资源,还课堂教学的真面目。新课堂,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情感,将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激发个体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每一节课其实都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这段历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谱写的,它不是教师一个人事先就能写成的。因此说它是“相互交往,动态生成”的。预设,只是教师课前的准备、设想,当学生的思想、行为与我们的预设发生了冲突,甚至有了碰撞,教师就再也不能一味地自顾自走下去,要知道,此时此刻你应该和学生一路同行。

5.加强师生互动的评价,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对师生互动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 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如

● 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 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 ● 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 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

● 能否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问题; ● 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 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 ● 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

● 能否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 能否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 能否体会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 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值得强调的是,多为学生创造快乐和成功。在问卷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分组学习,我们小组经过一番讨论,终于得出了结论,后来,我们组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此时,我的心中很甜,不仅仅因为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更因为我尝到了合作的快乐”。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快乐和成功会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马斯洛的心理层次学说指出:每个人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在课堂上就表现为对鼓励、快乐和成功的热切盼望,这是人之天性。但是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这一份天性却得不到最起码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苛刻和单一,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虽然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换来的不是自己所想要的鼓励、快乐和成功,而是永无止境的讽刺、挖苦的失败。在课堂上对学生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打击;多一份微笑,少一份怒气;多一份表扬,少一份谩骂,让学生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6.给予强有力的指导,引导他们积极互动。

首先,要给他们心理上的支持。有的学生坦言‘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除非问题简单,自己早就会了,才敢发表观点)怕出现错误,丢面子’、‘意见与他人不同,不好意思说’、‘有时想与老师交流,但没有勇气,害怕说错了,有时也由于没有与老师沟通惯’、‘有一次老师让我回答一个问题,我在心里是明白的,可一说出来就不对了’。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真正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比如,当组织全班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以鼓励和具体的帮助,使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有的学生在问卷中坦言“不善于表达个人的观点,在互动的过程中不会提出新的问题‛、‚不善于积极发言,不勇于积极发言‛。并向同伴提出‚多表达自己的意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多和他人交流合作,放开胆子,勇于向老师提问。‛所以引导他们学会耐心倾听别人的见解,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我们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断要渗透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吴永军主编《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案例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2)杨九俊、吴永军主编《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通识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3)傅道春编著《新课程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4)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 教育研究 2001年第4期,P36~54(5)黄忠敬 《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7期

(6)余艳 译《反思课堂交流——亚洲案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

第三篇:师生互动的问题及策略

大班容量下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有三种形式:即教师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最为关键。我们曾做过多种尝试,但任未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不得不陷入反思,为什么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一、多师生问答,少生生见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积极挖掘学生与课本内容,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使生动的课堂教学留于形式,形式大于内容。结果终于过程,使学生失去了大量交流的机会,学生剩下的火花也因没有摩擦,没有碰撞而黯然无色,教学效果就会大折打扣,令人惋惜。

二、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目前课堂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深层次的探究,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教学像一条潺潺溪流单线条行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气潮落,波浪翻滚。这对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三、多教师表演,少学生支配。

学生只是唯一服从的单向型互动,课堂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学生的控制——服从——影响,教师常常成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而学生处于弱势地位。

四、多知识传授,少能力培养

教师因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课堂上趋向于知识接受,自身弱化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师生的互动显得苍白无力。

要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就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和任务,要重新认识教师中的任务和角色,并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孔子说过:“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消除师生之间的恐惧心理,学生才敢畅所欲言。

二、捕捉并重组课堂信息,调整互动内容

互动只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着教师为实施自己的“教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漠视学生课

堂的现象。往往在教师的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出了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掠过一丝情感的变化,如果我们教师善于把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出来,加以重新组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发深刻的认同,广泛的共鸣,给下面的课堂带来一场精彩。

三、采用多向交流与合作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是情感上的沟通,是内容上的领会,是合作中的默契。这种交流,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还可以在教师和班级之间进行。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间可以是力排众议,也可以是异口同声。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增进友谊,培养自己高尚的情趣。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策略的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背景

英语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随着世界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英语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研究目的、意义

小学英语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其互动教学的意义就更加突出,因此课堂中师生互动对于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从我国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发展看,仍存在重视不足,师生互动未落实到实处,老师过多地在课堂上灌输应试知识,成绩主导着课堂,导致课堂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就小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更好地为课堂、为教学服务。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因教学关系而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是师生间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互动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是在一定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研究对象:本校五年级(3)班学生

二、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分析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2.探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 3.探究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实践案例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2.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探讨及对策 3.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实践案例的探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查阅有关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文献资料、上网查询,为本课题下一步研究做基础和铺垫。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或者与学生座谈,了解、分析师生互动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归类,并找出原因,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3.案例分析法:通过课堂教学,收集典型案例,并及时进行案例分析,及时调整研究行为,并使阶段研究成果更加科学。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中对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开展及时归纳和总结,最后对教学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进行理论提高和升华,使之变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方法,最终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6年6月—8月)

1.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方向,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课题的研究确定方向。

2.查阅网络、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为课题研究准备书籍,请专家指导,设计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报告,在徐州市教育信息网建立个人课题博客。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6年5月)

1.通过访谈交流或调查问卷的方式,面对面的与部分学生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提高英语课堂兴趣与参与度的想法和建议。

2.利用实验及经验总结法,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的引导、从而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效果反馈。

3.通过具体的研究过程,阅读相关书籍资料,及时撰写读书心得,总结教育经验等。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7年6月-7月)1.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改进汇编教学案例。

2.整理材料,归纳、总结,撰写论文,完成结题报告。

四、研究的成果

(一)隐性的精神成果

1.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成因

(1)老师过多地在课堂上灌输应试知识,成绩主导着课堂,导致课堂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师生互动形式单一。(3)教师对教材的过度依赖。

(4)师生互动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导致教学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5)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过少。

2.探寻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1)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2)利用歌曲或说唱,激发学生兴趣。

(3)创设合理的、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4)巧用游戏活动,复习巩固旧知。(5)实行梯度教学法,多关注后进生。

(6)及时给予反馈,多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3.本人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对今后的教学生涯大有裨益。

(二)显性的物质成果

形成论文2篇,教育案例1篇,教育故事1篇,读书心得4篇等。

五、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通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笔者了解了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了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在此过程中,笔者收获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有不足之处需要反思。1.结论

(1)老师过多地在课堂上灌输应试知识,成绩主导着课堂,导致课堂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师生互动形式单一。教师对教材的过度依赖。师生互动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导致教学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3)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互动。

(4)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利用歌曲或说唱,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合理的、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巧用游戏活动,复习巩固旧知。2.思考(1)教师不能只关注成绩,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2)教师应该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后进生的转化。(3)教师要不断学习,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置有梯度的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丰富的、生动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推进,课堂上呈现出许多富有人性化的教学互动。“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惯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影响较深,“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是我国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引起注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师生互动 存在问题 策略研究

师生互动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人际交往形式,更是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小学中的师生互动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互动中进行的,表明师生互动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一切交互作用与影响,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是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自我的手段。下面,本文简要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适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改善师生互动的教学现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互动方式单调,互动主体单一。在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往往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显得尤为明显。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的主动接受与内化,更不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长此以往,抑制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课堂教学活动效率。此外,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几乎没有,不能充分利用合作与竞争的力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进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互动内容没有深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课文中已有答案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只需照着朗读就行。这样的师生互动方式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对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有着积极意义,实际上则是波澜不惊,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亦不会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整个课堂难免沉闷与枯燥。

3.互动评价方式过于单

一、宽泛。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评价方式依然沿用传统教育评价模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口头鼓励表扬方式为主,喜欢使用诸如“你说得很对”、“你真棒”、“你读得很有感情”之类的评价术语,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内容单一,而且对学生而言只是一种广泛的表扬与夸奖,难以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研究

1.贯彻现代教育教学观,增强教学对话性与灵活性。教学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活动,这个活动理应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只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新挑战与要求,要建立起“学习共同体”,摒弃教师权威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对话,营造相互理解、接纳,共同进步与学习的教学氛围。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教师除了采用一问一答的提出方式,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讲故事或听故事的环节中不仅获得相关知识,同时学到做人道理,增强教学活动的灵活性。

2.注重引用开放性互动话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选用的互动话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启发性与开放性,有益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掌握,加深互动内容的深度,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提出诸如“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此类问题。例如,执教《青蛙看海》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青蛙想要去看海”、“如果它想要去看海,它应当怎么做”、“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看海的愿望”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能从课文中直接得出答案,需要学生对课文进行一定概括与理解。这种互动话题有一定深度,不仅有益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益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真正意义上活跃课堂氛围,营造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问题的最终答案,最后获得能力提升与自我发展进步,达到师生互动的教学目的。

3.注重互动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彰显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如果教师不对学生加以引导与指导,很多学生会忽略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或者掩盖自己的真实学习过程。小学生意志力本来就不坚定,即使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会随波逐流、人与亦云,或者即使有疑问也会因为教师的权威性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不与大家讨论。于是,原本产生思维碰撞的机会就错过了,原本愉快的情感交流机会就丧失了。因此,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同学生共同创建班级课堂制度及评价模式:如鼓励大胆发言的、奖励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批评嘲笑别人错误的等,让每位学生都能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愿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大胆实施学习计划与策略,促进师生与生生之间更深刻与广泛的互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评价方式,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并给出不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结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手段也应当与时俱进,紧跟新课程教**流,目前师生互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加深互动话题内容的深度,丰富互动评价模式,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杜永强.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2.[2]李吓琴.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3]张丽杰.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4]刘伟军.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63.

下载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对策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对策 内容摘要:“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凸现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师生互动是师生......

    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案例

    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案例 ——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5 Section A1a 教学内容: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目标: 1. 会用英语发出邀请: Can you come to my......

    课堂师生互动小游戏流程及效果介绍

    友情贴贴贴 一、设计理念: 同学们升入高中后进入新的班集体,面对新的面孔,新的声音,难免会些许不适应,所以新同学之间正常交往都需要一段适应期,互相之间如果缺乏必要的了解与沟通......

    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存在问题:《信访条例》贯彻实施以来,我县信访工作按《信访条例》的规定健康有序的开展,但同时我们出应看到存在的问题:1、信访工作秩序和办理程序,尤其......

    宿舍存在问题及对策

    宿舍存在问题及对策一、通过这几个月我的观察,发现在宿舍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不按时作息。上网、大扑克下棋、玩游戏机的现象屡屡发生,缺乏充足的睡眠保障,......

    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过于追求外在的东西而忽略精神内涵。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有些企业从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的墙上......

    学生会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生会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1. 人员流失,我想任何一个社团都不能避免这个问题。然而为什么会有干事突然间就不出现了,突然间就不来开例会了呢? 2. 部长团以及干事......

    课堂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课堂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摘要:多媒体教学作为当今重要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之一,有着与传统教学手段截然不同的特点和优越性。但是随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多媒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