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桥梁说课

时间:2019-05-15 04:4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桥梁说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桥梁说课》。

第一篇:建桥梁说课

《建桥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建桥梁》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本单元有四节课,第一课《折形状》、第二课《搭支架》、第三课《建桥梁》,第四课《造房子》。我所说的是第三课,是在学生学习前两课,认识了形状结构与承受力的关系基础上的实践活动。通过建桥梁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形状、结构与承受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到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教给学生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本课在第二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科学知识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等组成。

2、了解掌握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分类方法。

3、知道拱桥承受力最大,是最结实的一种桥。

4、知道桥梁的承重力和桥梁的形状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与快乐。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建设桥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说教材重难点

本课教学内容是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因此制定本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 知道拱形桥、吊桥、梁桥的承受力大小不同。难点 探究三种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的实质归根到底在于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为此我主要选择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直观式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分组实验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充分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感受获得。

2、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各种研究实践活动进行比较分类,使学生参与知识的

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更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说学法

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体会,互相合作、互相讨论,积极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观察,分组操作,讨论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本课时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二)学习新知,实验探究;

(三)引申联想,课下实践。具体阐述如下:

(一)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温故而知新,及时复习旧的知识,也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

科学课程的内容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这样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因此本课开课时,老师就提问:你能说一说你小时候建的桥梁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并让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各种桥梁的资料;并按自定的标准为这些桥梁分类。

适时板书:平板桥、拱桥、吊桥。并出示三种桥梁的分类及代表建筑。

(二)学习新知,实验探究。

1、课前预习展示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导入,交流已有知识储备,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引起学生对桥梁话题的关心,起到“聚焦”作用,同时又了解了学生对桥梁的认识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为桥梁的分类做好了准备。)

(学生按自己的标准分,老师不加以限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挖掘出学生更多的潜能,老师及时鼓励可使学生更加自信。)

2、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桥。

播放有关桥梁分类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形成感观。(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资料,针对性更强)

3、欣赏国内外名,教师讲解桥的历史,进行德育教育。

4、实验探究桥梁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

1)猜想是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教师,学生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们考虑到学生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特点。学生常常用独特到,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不可能说出绝对正确的结论,因此,通过猜想我们允许学生出错,耐心倾听学生的每句话,即使学生说得不着边际,也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力求真正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形成个人猜想记录,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但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先让学生建桥梁。

各组学生拿出自己预习时做好的桥梁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多媒体展示要注意的事项。

小组代表汇报分工情况,介绍记录单。

(科学课的活动就像是做游戏一样,要有规则,就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去做。在小组合作验证三种桥承受力的大小前,先明确实验要干什么——验证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思考桥墩间的距离、重物如何添加?然后明确活动的要求和分工,学生的活动会更有序、有效。同时,实验记录是学生各自在探究活动中思维过程的印迹。鼓励学生做好真实的记录,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行为习惯。)根据各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拱桥承受力最强,吊桥次之,梁桥最差。

(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凌乱、模糊的认识更加清晰化。)

(三)引申联想,课下实践。

多媒体出示建瓜皮桥步骤,布置课下实践作业。

(一堂课的结束不应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终止,而应该是加强、应用知识的开端和延伸,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带着新问题出课堂,给学生留下“悬念”把课堂上引发的科学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让他们体会到科学的无穷奥妙,从而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和积极主动的探究行为。)

(四)课堂小结,升华题旨。

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今天的桥梁比古代的桥梁如何?说明什么呢?

2、在本节课除了学到了文化知识外,你还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呢?受到了哪 些启发呢?

(通过课堂小结,既让学生总体上把握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还让学生总 结了学习方法,以及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五)限时作业,检测巩固。

通过课堂效果检测,能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不足之处及时补救,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第3课时

一、课题 :

3、建桥梁

二、教学内容:

教材P22-23桥梁的分类,不同桥梁承受力不同

三、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2、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4、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5、能自定标准将桥梁分类。

四、教学重点:

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教学难点:

建“瓜皮桥”。

五、教学材料:

学生准备:硬纸板、粗绳、筷子、书、透明胶、重物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桥梁的信息、多媒体课件、钩码

六、课前预习活动设计:

1、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桥梁,收集桥梁的图片。

2、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的桥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七、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1、复习折形状,搭支架的相关知识。

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增加承受力;三角形支架最稳固,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三角形的数量,使支架更稳固。(以谈话方式进行,学生回答)

2、根据复习的旧知,引入课题,并由学生小时候建桥谈起。(教师出示课题)学习新知,实验探究。

(一)课前预习展示

1、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课前预习的成果,并尝试回答一下问题: 1)你知道的桥梁有哪些? 2)桥梁有哪两部分组成? 3)你怎样给桥梁分类呢?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总结桥的组成及分类。强调分类标准不同,桥的分类就不同。

(二)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桥。

1、根据问题观看视频。

2、学生举手回答相关问题。

3、让学生根据图片给桥分类

(三)欣赏国内外名,教师讲解桥的历史,进行德育教育。设计各种形状的桥梁

1、谈话:给你两个木块做桥墩,以及一张白纸两根绳子,你们能设计出几种桥梁?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4、教师据生回答,将三种形状画在黑板上。

(四)实验探究桥梁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

1、出示书上的三种桥梁图,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你认为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为什么?

2、学生讨论、猜测。

3、教师讲述实验要求及建桥注意事项。

4、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比较其承受力。

5、学生汇报结果。

6、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实验结论。引申联想,课下实践。

1、布置学生课下使用瓜皮,建造承受力大的桥梁。

2、教师多媒体出示建瓜皮桥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课堂小结,升华题旨。

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今天的桥梁比古代的桥梁如何?说明什么呢?

2、在本节课除了学到了文化知识外,你还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呢?受到了哪 些启发呢?

限时作业,检测巩固。

当堂完成限时作业,师生共同矫正。

专家点评:

听了潘老师的这节课,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真的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既学知识,又学方法,还学做人。在我看来,他一下几个方面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1、“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贴近儿童生活的科学课程才是最真实的,最有活力的,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建桥梁》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桥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孩子们的身边,随着人类的生活节奏加快,各种桥梁已架设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而由桥梁引出的种种问题正是学生心中的困惑,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接受新知识,如何让他们在探索实践中发现事物的特点,掌握事物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这正是我这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理念下的课堂效果。

2、《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所以《建桥梁》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就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动手动脑,在主动探究中知识得到了内化,兴趣得

到了升华。

3、《建桥梁》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先进的理念作为指导,让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寓教于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课程就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

4、在教学中还根据学生实际,根据县教科研中心有关课堂教学“三环节”的要求,做了部分调整,收到不错的效果。比如这本应当2课时的课,合并成一课时来完成,容量较大。在课堂教学中各小组要建桥梁并比较其承受力,如果按教材要求,在当堂完成建桥的任务,再比较承受力。可能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组就会完不成任务。潘老师提前布置,把建桥梁的任务放在了课下,让学生提前预习,小组合作在课下完成;这样各组学生都能发挥积极性,课下认真完成建桥任务,在课上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桥梁承受力的探究,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另外,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课时时令较早,家里买西瓜的较少,把建西瓜桥放在课下,让学生有条件了再实施,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也节省了课上时间,不至于让老师对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提心吊胆,还能给家庭节省开支,达到节约目的,可以说是一功三得。

5、另外在实验探究后能根据学生出现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分析原因。潘老师并没有因为老师们听课而进行“表演”,而是实实在在上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可能都和预想的答案一致,也会出现各种问题。他在课堂巡视时,在实验后总结中,对结果和结论不一致的小组给予肯定,然后又找出问题,让学生能够接受,更进一步刺激他们科学探究决心和信心。

当然人无完人,再好的课堂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在本堂课中,潘老师课堂教态还需留意,讲课时来回走动过多,一些附加的肢体动作要精简;语言还需修炼,说话应当更清晰些。

第二篇:建桥梁说课

《建桥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下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建桥梁》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本单元有四节课,第一课《折形状》、第二课《搭支架》、第三课《建桥梁》,第四课《造房子》。我所说的是第三课,是在学生学习前两课,认识了形状结构与承受力的关系基础上的实践活动。通过建桥梁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形状、结构与承受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到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教给学生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本课在第二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科学知识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等组成。

2、了解掌握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分类方法。

3、知道拱桥承受力最大,是最结实的一种桥。

4、知道桥梁的承重力和桥梁的形状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与快乐。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建设桥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说教材重难点

本课教学内容是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因此制定本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 知道拱形桥、吊桥、平板桥的承受力大小不同。难点 探究三种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的实质归根到底在于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为此我主要选择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直观式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分组实验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充分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感受获得。

2、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各种研究实践活动进行比较分类,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更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说学法

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体会,互相合作、互相讨论,积极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观察,分组操作,讨论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本课时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预习检测,情景导入;

(二)学习新知,实验探究;

(三)引申联想,课下实践。具体阐述如下:

(一)预习检测,情景导入。

科学课程的内容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这样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因此本课开课时,我就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回顾。从而让知识更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并让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各种桥梁的资料;并按自定的标准为这些桥梁分类。

适时板书:平板桥、拱桥、吊桥。并出示三种桥梁的分类及代表建筑。

(二)学习新知,实验探究。

1、课前预习展示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导入,交流已有知识储备,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引起学生对桥梁话题的关心,起到“聚焦”作用,同时又了解了学生对桥梁的认识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为桥梁的分类做好了准备。)

(学生按自己的标准分,老师不加以限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挖掘出学生更多的潜能,老师及时鼓励可使学生更加自信。)

2、观看图片,进一步了解桥。

教师在播放图片时,让学生回答是什么类别的桥,从而进一步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测。

3、当播放到垮塌的桥时,我没有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因为在此不适合对小学生讲。只是对桥的承受力来进行引导。让学生造一座坚固的桥。从而引出下面的实验。

4、实验探究桥梁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

1)猜想是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教师,学生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们考虑到学生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特点。学生常常用独特到,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不可能说出绝对正确的结论,因此,通过猜想我们允许学生出错,耐心倾听学生的每句话,即使学生说得不着边际,也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力求真正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

除此之外,我们还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形成个人猜想记录,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但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先让学生建桥梁。

各组学生拿出自己预习时做好的桥梁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多媒体展示要注意的事项。

小组代表汇报分工情况,介绍记录单。

(科学课的活动就像是做游戏一样,要有规则,就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去做。在小组合作验证三种桥承受力的大小前,先明确实验要干什么——验证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思考桥墩间的距离、重物如何添加?然后明确活动的要求和分工,学生的活动会更有序、有效。同时,实验记录是学生各自在探究活动中思维过程的印迹。鼓励学生做好真实的记录,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行为习惯。)根据各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拱桥承受力最强,吊桥次之,平板桥最差。

(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凌乱、模糊的认识更加清晰化。)

(三)引申联想,课下实践。

多媒体出示建瓜皮桥步骤,布置课下实践作业。

(一堂课的结束不应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终止,而应该是加强、应用知识的开端和延伸,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带着新问题出课堂,给学生留下“悬念”把课堂上引发的科学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

科学精神,又让他们体会到科学的无穷奥妙,从而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和积极主动的探究行为。)

(四)课堂小结,升华题旨。

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今天的桥梁比古代的桥梁如何?说明什么呢?

2、在本节课除了学到了文化知识外,你还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呢?受到了哪 些启发呢?

(通过课堂小结,既让学生总体上把握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还让学生总 结了学习方法,以及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五)限时作业,检测巩固。

通过课堂效果检测,能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不足之处及时补救,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第3课时

一、课题 :

3、建桥梁

二、教学内容:

教材P22-23桥梁的分类,不同桥梁承受力不同

三、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2、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4、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5、能自定标准将桥梁分类。

四、教学重点:

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教学难点: 建“瓜皮桥”。

五、教学材料:

学生准备:硬纸板、粗绳、筷子、书、透明胶、重物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桥梁的信息、多媒体课件、钩码

六、课前预习活动设计:

1、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桥梁,收集桥梁的图片。

2、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的桥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七、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1、复习折形状,搭支架的相关知识。

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增加承受力;三角形支架最稳固,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三角形的数量,使支架更稳固。(以谈话方式进行,学生回答)

2、根据复习的旧知,引入课题,并由学生小时候建桥谈起。(教师出示课题)学习新知,实验探究。

(一)课前预习展示

1、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课前预习的成果,并尝试回答一下问题: 1)你知道的桥梁有哪些? 2)桥梁有哪两部分组成? 3)你怎样给桥梁分类呢?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总结桥的组成及分类。强调分类标准不同,桥的分类就不同。

(二)观看图片,进一步了解桥。

1、根据问题观看桥。

2、学生举手回答相关问题。

3、让学生根据图片给桥分类

(三)欣赏国内外名,教师讲解桥的历史,进行德育教育。设计各种形状的桥梁

1、谈话:给你两个木块做桥墩,以及一张白纸两根绳子,你们能设计出几种

桥梁?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4、教师据生回答,将三种形状画在黑板上。

(四)实验探究桥梁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

1、出示书上的三种桥梁图,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你认为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为什么?

2、学生讨论、猜测。

3、教师讲述实验要求及建桥注意事项。

4、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比较其承受力。

5、学生汇报结果。

6、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实验结论。引申联想,课下实践。

1、布置学生课下使用瓜皮,建造承受力大的桥梁。

2、教师多媒体出示建瓜皮桥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课堂小结,升华题旨。

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今天的桥梁比古代的桥梁如何?说明什么呢?

2、在本节课除了学到了文化知识外,你还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呢?受到了哪 些启发呢?

限时作业,检测巩固。

当堂完成限时作业,师生共同矫正。

第三篇:建桥梁教案

建桥梁

扬中市油坊中心小学 姚久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不同形状的桥梁;

2.能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桥梁的承受力进行研究。知识与技能: 1.知道桥梁的基本组成:桥面、桥墩等;

2.了解常见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3.知道桥梁的承受力与桥的形状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桥梁搭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3.欣赏各种桥梁,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各样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的承受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教学难点:研究桥梁的承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盒子2块、纸若干张、小刀、硬币若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打一种建筑)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桥梁。

3.教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桥梁?在电影或电视里见过的也可以说一说。4.学生回答。

5.教师:同学们能说出这么多桥,很好,说明我们平时留心看了。我们就应该这样,养成平时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二、新授:

(一)认识桥的分类

1.出示一组平板桥的图片,观察发现平板桥的特征。①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一组桥梁图片。请仔细观察,这些桥在形状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学生观察回答。

③小结:我们把这一类桥梁称为平板桥。(板书:平板桥)2.出示图片,发现拱桥的特征,重点介绍赵州桥。①提问:这些桥在形状上又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②学生观察回答。

③小结:我们把这一类桥梁称为拱桥。(板书:拱桥)

④教师讲述:说到拱桥,我们不得不提起赵州桥,赵州桥是我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⑤观看赵州桥的视频录像。5出示图片,发现吊桥的特征。

①谁能发现这些桥在形状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②学生观察回答。

③小结:我们把这一类桥梁称为吊桥。(板书:吊桥)

6.小结:桥的大小、形状千差万别,但只有三种基本的形状:平板桥、拱桥、吊桥。

(二)探究桥的承受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1.学生大胆猜测平板桥、拱桥、吊桥的承受力的大小。

①教师(指着板书)提问:平板桥、拱桥、吊桥,你们认为哪座桥的承受力最大?板书:承受力

②学生猜测。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么想?你的理由是什么?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不管什么桥基本上都是由桥面、桥墩组成。①为了比较出平板桥、拱桥、吊桥承受力的大小,我们首先来建桥梁。(板书:建)

②同学们,我们以前有没有建过桥梁呀?今天,我们就像真正的桥梁工程师那样来建桥梁。工程师要建桥梁,首先必须弄清楚桥梁的基本结构。你认为不管是平板桥、拱桥、吊桥,基本上由哪几部分组成? ③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讨论。

④教师小结:不管是什么桥基本上都是由桥面、桥墩组成。(板书:桥面、桥墩)3.讨论:

①为了实验的公平,我们在建三座桥梁时(对比实验时)哪些条件必须相同? ②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5.交流实验方案。

①刚才,我们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桥梁建设方案。

②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我们在建三座桥梁时(对比实验时)哪些条件必须相同?学生回答。

③教师追问:桥面怎么相同?(桥面的材料、厚度、宽度、长度等都必须相同)

教师讲述:老师给每组同学们准备了相同的A4纸,一共有4张,为什么要有4张呢?一张做平板桥,上面系有细线的做-----吊桥,剩下的两张一张做拱桥的拱形结构,一张做拱桥的桥面。④桥墩怎么相同?我们是用两个盒子做桥墩的。⑤引导讨论:桥墩的高度、宽度以及桥墩之间的距离都必须相同。(为了便于同学们实验,我们统一规定桥墩之间的距离为10厘米,同学们实验前用尺量一量)

⑥怎样来比较三座桥梁的承受力?学生回答。

⑦这节课老师给每个组的同学准备了30枚一元的硬币,我们往桥梁上放硬币来比较三座桥梁的承受力大小。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个小纸杯,把纸杯放在桥梁中间,放硬币时应注意什么?能不能往纸杯里扔硬币?能不能几枚硬币一起放?如果放了6枚,桥梁塌了,桥梁的承受力应该算几枚? 6.学生回答。

7.分组实验,注意分工明确,先预测,再做实验,完成老师发给你的表格,学生分组实验.8.交流汇报实验结果.9.教师小结.三、巩固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科学技术在建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桥塌事件很多,如:重庆虹桥垮塌事故、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等,但是赵洲桥历经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雨却不倒,这就说明它的做工精致,分毫不差,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今天,我给大家提供的材料比较少,如果回家后可以用其他的材料,你还能设计出其它承重能力更好的桥吗?

第四篇:桥梁课总结

古代桥梁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古代桥梁:赵州桥,广济桥,洛阳桥,卢沟桥,宝带桥 建筑材料:石料

古代桥梁贡献:(1)开创近代筏形基础的开端(2)种蛎固基法:桥下养殖大量牡蛎以巩固桥基(特点:外 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

(3)浮运架梁法:重数吨大石板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

赵州桥:采用圆弧拱形式;采用敞肩拱,具有优异的技术性能;单孔跨度之大是我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

近代桥梁:津浦铁路济南铁路桥(德国人),京汉铁路郑州铁路桥(比利时人),兰州市黄河桥(德国人),英国人建滦州滦河桥,俄国人建松花江桥,美国人建 蚌埠淮河大桥 杭州钱塘江大桥:茅以升

建桥困难及解决办法:,(1)打桩:1440根木桩,41m 厚泥沙 ——采用“射水法”和喷泥法(2)承台施工:水流湍急——采用“沉箱法”(3)钢梁架设—— 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1)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水势不仅受上游山洪暴发之影响,还受下游海潮涨落的制约;(2)若遇台风袭击,江面常逞汹涌翻腾之势。江底流沙厚达41m,变迁莫测。} 地位:我国第一座现代大型桥梁,由我国工程师自行设计并监造,建成了一座基础深达 47.8m的双层公铁两用桥,这是旧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的一 项重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现代桥梁: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第一座长江大桥,公铁两用桥,地位:第一次采用大型管柱基础和管柱钻孔施工方法。是五十年代中 国桥梁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中苏友好的结晶,为中国现代桥梁 工程技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兴建以及桥梁深水基础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京长江大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施工,使用国产高强钢材;上层公路,下层双线铁路 现状:阻碍长江黄金水道的畅通;交通拥挤;设施破坏严重

解决措施:彻底维修;改造以增加通行能力(去掉人行道,加宽桥面,使现有的4车道改造

成6车道;双层八车道;双层十车道、人行道下移);炸桥。

桥梁组成与分类:

主要组成:桥梁承受车辆或作用的桥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它们要通过承受作用的计算与

分析,是桥梁结构安全性的保证。(桥跨结构,支座系统,桥墩和桥台,墩台基础)

桥跨结构:线路中断时跨越障碍的主要承载结构 支座系统:支承上部结构并传递荷载与桥梁墩、台上,应保证上 部结构在荷载、温度变化或其他因素作用下所预计的位移功能 桥墩和桥台: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载和车辆等活载传至地基的建 筑物。(桥台还与路堤衔接,抵御路堤土压力,防止路堤填土的滑坡和坍落)墩台基础:保证桥梁墩台安全并将荷载传至地基的结构部分(确 保安全的关键,常需水下施工,问题复杂)附属设施(桥面构造):直接与桥梁服务功能有关的部件。(桥面铺装(行车道铺装),排

水防水系统,栏杆(防撞栏杆),伸缩缝,灯光照明)

桥梁类型: 按跨度:特大桥(>1000),大桥(100-1000),中桥(30-100),小桥(8-30),涵洞

按受力:梁式桥,拱形桥,斜拉桥,悬索桥  受力:拉、压、弯三种基本受力 

构件:梁式、拱式、悬吊式、各种组合  现代桥梁: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材料更坚固

分析:受力特点、建桥材料、适用跨度、施工条件等

(1).梁桥:使用最广泛

受力特点:在竖直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

建筑材料:抗弯能力强的材料(木、石、钢、钢筋砼、预应力砼)连续梁,简支梁,悬臂梁

(2).拱式桥:

受力:竖直荷载作用下,承重结构(拱肋或拱圈)主要承受压力; 支座既承受竖直力,又

承受水平推力 

建筑材料:抗压能力强的圬工材料和钢筋砼

(3).悬索桥(例:墨西拿海峡大桥)

悬索桥是桥面支承在主索(大缆,主缆,主要 承重结构)上的桥。悬索是柔性的,悬索的截面只承受拉力。 主要承重构件: 大缆、桥塔、锚碇

 悬索桥优势: 优势一: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大缆具有非常合理的受力形

式; 优势二:在构件设计方面,主要承重构件在截面扩充和承载能力方面所 遇到的困难则较小; 优势三:在材料用量和截面设计

方面,加劲梁不是主要承重构件,其截 面积不随跨度增大而增加;优势四:在施工方面,悬索桥的施工总是先架设大缆。这样大缆就是现 成的悬吊式脚手架

(4).斜拉桥:

主要组成:主梁,斜拉索,桥塔

悬索桥国内外最大跨径 桥名 主跨(m)主梁 桥址 年份

明石海峡大桥 1991 钢桁梁 日本 1998 舟山西堠门大桥 1650 分离双箱 中国浙江 2005 大贝尔特东桥 1624 钢箱梁 丹麦 1998

李舜臣大桥 1545 钢箱梁 韩国 2012

润扬长江大桥南汊桥 1490 钢箱梁 中国江苏 2005

南京长江四桥 1418 钢箱梁 中国江苏 2012

恒比尔桥 1410 钢箱梁 英国 1981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 1385 钢箱梁 中国江苏 1999

青马大桥 1377 异型钢桁梁 中国香港 1997

哈当厄大桥 1310 钢箱梁 挪威 2013 斜拉桥国内外最大跨径 桥名 主跨(m)主梁 桥址 年份

俄罗斯岛大桥 1104 钢箱梁 俄罗斯 2012

苏通大桥 1088 钢箱梁 中国江苏 2008 昂船洲大桥 1018 混合梁 中国香港 2009

鄂东长江大桥 926 混合梁 中国湖北 2010

多多罗桥(Tatara)890 混合梁 日本 1999

诺曼底桥(Normandy)856 混合梁 法国 1995

江西九江二桥 818 混合梁 中国江西 2013

荆岳长沙大桥 816 钢箱梁 中国湖北 2010

仁川大桥 800 钢箱梁 韩国 2009

厦漳大桥北汊桥 780 钢箱梁 中国福建 2013

黄浦江上的桥梁:

拱桥:松浦大桥,卢浦大桥(全钢结构主桥,世界上首座完全采用焊接工艺

连接的大型拱桥,在设计上融入斜拉桥、拱桥和悬索桥三种不同类型桥梁设计工艺,世界上单座桥梁建造中施工工艺最复杂、用钢量最多的大桥)

斜拉桥:南浦大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斜拉桥,李国豪倡导,林元培设

计,南浦大桥由于采用了同济大学桥梁人的多项成果,成为了我国桥梁自主建设的里程碑,揭开中国桥梁建设新时代的大幕),杨浦大桥(林元培设计),徐浦大桥

梁桥:奉浦大桥

跨江大桥(江苏省)

斜拉桥:苏通大桥,润扬大桥(北汊桥:钢箱梁斜拉桥)

悬索桥:江阴大桥(主跨1385m,我国首座跨径超千米的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梁),润扬大桥(南汊桥:钢箱梁悬索桥)

桥: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国际桥梁界:看一个国家桥梁水平,就得看其悬索桥的水平,而显 示其技术先进的标志是跨度

跨海大桥:(例: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斜拉桥),日本濑户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

跨海大桥特点:(1)、横跨海峡、海湾等的桥梁;(2)、跨度较长,几千米至几十千米不等;(3)、对技术要求较高,是顶尖桥梁技术的体现

跨海大桥建桥困难:(1)冻融循环、含盐量高、环保要求高、通航航空双重限制(胶州湾);(2)大风多、潮流急、冲刷深、腐蚀强;(3)技术(无规范)设计(无蓝本)施工(无装备)管理(无经验);(4)地震

跨海大桥防腐技术:以熔结环氧涂层为主、辅以牺牲阳 极的阴极保护联合防腐蚀方案

为何跨海大桥多为曲线?

(1)美学方面的考虑,桥梁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2)海水流向的考虑,让墩台的走向尽量顺着水流的方向,避免墩台常年受水流以及水流中夹带的杂物、浮冰等物体的不停冲击(3)行车安全的考虑

山区桥梁特点:设计、施工、管理面临挑战 ; 桥梁规模大、难度大;高差大-桥高;跨河跨谷一跨跨江

第五篇:说课~-~

一、说课的基本内容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一)说教材(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说课程标准

说明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总体要求,教材的编写如何体现课标要求。2.说教材分析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加工:说明教材编写的意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生长点、对教材的删减增补等。3.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清晰、具体、全面、适当 4.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材示例1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第二课时的说课稿

 1 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次说课内容为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本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表现为三个方面:①细胞呼吸对于细胞的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正常生活。这也是细胞呼吸的本质。②在教材及高考中的地位:从考查的角度看,多围绕呼吸作用的过程展开,通过考查这一生理过程生成的产物,限制细胞呼吸的条件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从近年来的高考题看,这部分的题目设计多趋向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如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及其生理的考查,简答题占有相当的比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③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本节课内容涉及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有氧呼吸过程图等,通过学生绘图、“看图说话”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解读图解即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本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学好细胞呼吸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充分体现本模块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指导思想。2 教材处理

实际教学中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提前到第三章的“细胞器”一节学习,本节课要求学生上黑板自绘线粒体结构简图,说出其的结构和功能。3 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呼吸作用有了一些很肤浅的了解,通过上节课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认识到细胞呼吸有两种方式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一定很渴望更深入地了解细胞呼吸的知识,而且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围绕实例学习细胞呼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是比较高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4 教学目标

 4.1 认知目标 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②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③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2 能力目标 ①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细胞

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②通过让学生分析课本中相关的图文资料,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理;③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识记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②通过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5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说教材示例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尽管经典文学受到快餐文化的冲击,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依然给经典文学留有很大的空间,保留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章节。教材第三、四册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水浒传》第十回,写了林冲因恶了高太尉,屡遭陷害,被刺配到沧州接管草料场时,在山神庙里避风雪意外识破陆虞候等人的诡计,怒不可遏,杀死奸贼,离开沧州投东而去的故事。这篇课文编排在第五册“小说的鉴赏”单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阅读要求,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明清时代小说的总体特点: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除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外,可以在语文的人文性上下功夫,像陈丹青教授说的那样,把语文当作学问、当作道德。因此,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细心研读课文,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表现林冲性格变化的写作方法。能力目标是通过比较改编的电视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原著的不同,培养学生潜心阅读古典文学的习惯。情感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感恩,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根据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比较改编的电视剧与原著在表现林冲性格的细节处理上的不同,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变化的作用。

(二)说教法

实质: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要求: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符合学科及教学内容特点;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课改新理念;追求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说教法示例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说课稿 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将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法: 

1〃讲授法 该法有利于教师将基础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讨论法 该法能发挥教材中事例和“议一议”的作用,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谈话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启发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善于提问,对学生加以引导、点拨和归纳,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师生双边的情感交流。

4〃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教法示例2高中数学“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设计

依据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椭圆、双曲线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尝试了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因此完全可以用类比的方法,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但如何做到“实质性”探究,不流于形式,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理解数学本质,挖掘“本原性“问题,才能驾驭真正的“探究”。如在本节课的“XOY”坐标系的建立中,原点的选取就是核心和本原性问题,必须抓住这一 “探索”契机。

(三)说学法

实质:如何体现“授之以渔”,即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操作、学会观察、学会记忆等,亦即学会学习。

要求: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及其原因;说清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格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说明准备创设何种教学环境和条件。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效学习。说学法示例1“钠”的教学说课稿设计

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化学,才能真正认清事物的本质,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这正是我选择实验教学法的依据之一。但是高一学生普遍有“做实验,看热闹”的不良倾向,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有选择地观察和进行有意注意,使学生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正确性,培养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思考,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对化学现象溯本求源的强烈

愿望,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钠的存在和用途时,使学生明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存在和用途”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如结合的性质来理解记忆钠的存在和用途,逐步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效果,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各科的学习。

 说学法示例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

 本课内容多,文字表达的理论性较强,而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有限,如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其主体地位,就会流于枯燥、单调和乏味,为此,拟采用以下几种导学方法:  1.概括分析法:如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时,引导学生从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等方面入手,进行概括,掌握多角度看问题的分析方法。 2.比较归纳法:如学习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比较时,引导学生找出比较点,运用所学知识,从性质、任务(措施)、结果、作用等归纳得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引导自学法: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自行归纳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教学中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理解有关的材料,训练学生自我设计问题,解答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旨。

(四)说程序

实质:教学过程的安排及其理由

要求:说出课堂教学的的整体思路 和环节,一般包括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学新知、练习巩固、检查反馈几个阶段;说出教材教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如何合理地处理教材,运用哪些教学手段,如何安排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说出每个教学环节、层次、步骤的的设想、安排及其依据和预期效果;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关键点的方法和理由;说出练习设计和板书设计的意图、目的和依据。 说程序示例1《再别康桥》说课稿

(一)准备阶段: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课,做好PPT课件。找到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黄磊扮演的徐志摩在作别康桥时的朗诵片断。同时找到《再别康桥》的英文版朗诵和原文,并尽可能多的找有关徐志摩的创作情况和本诗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材料。在课前两天布置学生预习该课,让他们能主动地去查找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课文。先设置三个问题:诗歌的感情基调怎么样?从诗歌的开始到结束,这种感情有否发生变化?如果有,是怎么变化的?并播放黄磊朗诵的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

2、作者、作品介绍。听完学生的回答,老师加以引导,对作者徐志摩的经历、思想和创作情况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进行补充式介绍(因为课前已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康桥情结”。这样同学们能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等有一种宏观上的了解,便于接下来诗歌的整体赏析。

3、双语教学运用。介绍完作者及背景之后,我并不急于整体鉴赏诗歌,而是花两三分钟时间插入英文版的《再别康桥》。主要原因是学生看了视频朗诵版的《再别康桥》以及听完作者介绍后,对英国的风情和诗人的“康桥情结”必会产生浓厚兴趣,这时及时听一下英语的朗诵,相信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4、整体鉴赏《再别康桥》

(1)朗诵全诗:让学生体会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2)鉴赏《再别康桥》

①宏观上明确: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从每一诗节入手,我带着学生一起分析诗歌每一节的内容大意。

 ②微观上,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在幻灯片上列举中国古代离别诗的意象,让同学们了解意象的叠印才使得诗歌充满美感。然后由我分节朗诵诗歌,让学生找出每一诗节的意象。(这里主要是发挥了我个人的朗诵特长,便于课堂教学)

 分组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讨论3分钟,然后请同学回答

和我总结5分钟)

③从诗歌的形式入手:介绍“三美”

介绍“新月派”这个诗派,重点是把闻一多先生的“三美”理论进行分析。我认为在“三美”中,绘画美最难,因此我重点分析本诗的绘画美,而其余二美则有学生自己分析回答,我只加以引导和总结 

4、小结本文

5、课文知识点的训练

别小看这两分钟两道题目的练习,其实这不仅是一个趁热打铁的过程,更是我本堂课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也给了同学们一次查漏补缺的机会,使他们能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新学的知识点。

6、知识拓展(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的布置,主要是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点和思维能力。因此我布置了三道题目: ①背诵课文,这是就课文而课文的“美感教育”; ②古今中外离别诗歌意象的查找,这是对课文意象学习的再延伸; ③对徐志摩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对比赏析,主要是对学生从意象和形式上赏析诗歌的再巩固。

7、再次播放黄磊演唱的歌曲《再别康桥》

在歌声中结束这一课。

二、说课的若干策略

(一)充分展示教育理论功底 

(二)适当运用语言表达艺术 1.尽量采用叙述性语言

2.语言要准确、具体、简练 3.语速适当 4.音调适中

(三)着装得体,表情大方

(四)说案要完备,不能遗漏板块

(五)准备一个提示性的纲要

三、上课须注意的问题 

(一)“上课”是模拟课堂教学 

(二)课前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1.熟悉教学内容 2.熟知教学方法

(三)注重特长展示(说或写)

(四)杜绝科学性错误

(五)教案做到前“详”后“简”

下载建桥梁说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桥梁说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课

    什么叫说课 那么,什么叫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

    说课

    说 课 一、什么叫说课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

    说课

    说课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

    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初中《_______......

    说课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

    说课

    教师招考班内资料 说课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所说课的课题是《 》。下面我将对本课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 说教材 1. 说教材所处地位与作用 《 》是()版()教材中......

    说课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 单元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

    说课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一、说教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短文两篇》里的一则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