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有生命和无生命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
【活动来源】
日常观察发现幼儿对动植物兴趣浓厚,有玩弄小动物或采摘树叶的现象。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都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但小朋友却没有真正深入地了解过它们。因此,我采用幼儿感兴趣的形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初步了解并区分生活中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从而培养他们探索的精神和爱护生命的意识。【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有了一定的发展,喜欢实验,探索活动,对动植物等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培养幼儿的观察习惯。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萌发幼儿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目标特点】
1、可操作性。
2、教育性。【教学准备】
背景音乐、公园教具、各类头饰、两个分类牌、老师各年龄段的照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生命物体和无生命物体的区别。难点:让幼儿树立保护生命,热爱环境的意识。【教学方法】1、2、3、游戏法 演示法 归纳法
【教学过程】
本次科学教育活动流程主要分为三部分:(1)导入新课:
教师带动幼儿跳《兔子舞》,再引出兔子是有生命物体。这环节,初步培养了幼儿对有生命物体的兴趣。(2)讲授新课:
a.渗透“有生命”与“无生命”两词,引发幼儿进行探索与分类的欲望。教师亮出公园教具,组织幼儿对教具上物体进行分类。
b.根据分类结果,引导幼儿说出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的特征。c.教师进行小结:有生命的物体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升华主题:
教师在多媒体播照片,教育幼儿生命只有一次,要保护生命。【课堂练习】
1.进行游戏“我们来找家”。在活动室内布置两个分类牌:分别是有生命物体和无生命物体。幼儿根据自己所扮演的物体找到相应的位置。
2.运用保护生命歌谣加深幼儿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活动反思】 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我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实物着手,并逐步过渡到能摆脱实物,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孩子们从中找到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本次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蒙氏教案-有生命与无生命
活动名称:有生命与无生命(科学)
教具构成: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卡片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能分辨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卡片
间接目的: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过程:
(一)开始部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项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工作。
(二)教学部分
1、把卡片拿出散放在工作毯上。
2、分别摆出字卡:有生命的、无生命的,指出字卡上的字读三遍,让孩子认识汉字。
3、拿出卡片进行分类,有生命的卡片放在有生命的字卡下面,无生命的卡片放在无生命字卡下面。
4、依次把字卡排序号后,进行错误控制。
5、看字卡和卡片的边是否是同一颜色的。
6、向小朋友介绍,有生命的有哪些物体,无生命的有哪些物体。、7、从最下面的字卡开始收,先收卡片,再收字卡,最后用皮筋把卡片捆好。
(三)结束部分:我的工作做好了,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变化与延伸:能把食物按有生命与无生命分类
适用年龄:3岁以上
错误控制:教具本身
吸引力:教具本身
成果:能清楚分开有生命与无生命
第三篇:幼儿园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有生命和无生命
幼儿园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有生命和无生命
【活动前评析】
户外活动时,幼儿对滑梯下的一只蝙蝠产生了兴趣,并且发现幼儿对许多的小虫子兴趣浓厚;而对院中的小树、常青树却不知爱护,经常采树叶,摇晃小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都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但小朋友却没有真正深入地了解过它们。因此,我们采用幼儿感兴趣的形式,通过形象直观的方法,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初步了解并区分生活中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爱护生命, 结合本月主题活动《感官总动员》我设计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的录像。
2、若干小贴纸标志: 哭脸和笑脸
3、活动前布置户外活动场地,放置相关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如:各种昆虫、花草等。
【活动过程实录】
1、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观察,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
(1) 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组是无生命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图片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2) 渗透“有生命”与“无生命”两词,引发幼儿进行探索与分类的欲望。
2、教师讲解用图标分类方法,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标志, 笑脸 代表有生命,哭脸 代表无生命,将有生命的物体粘贴上笑脸,无生命的物体粘贴上哭脸。
(2)组织幼儿在户外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进行分类、粘贴标志。孩子们在户外尽情的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为其粘贴标志户外的小草、大树、毛毛虫被粘贴上了小笑脸,滑梯、秋千、垃圾桶被粘贴上了小哭脸。
3、共同讨论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及其概念。
(1)共同探讨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根据幼儿的分类结果,引导幼儿分别说出寻找到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的特征。
(2)教师进行小结:有生命的物体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带幼儿一起检查分类结果,并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4、教育幼儿保护生命,热爱环境。
(1)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应如何爱护有生命的动植物?
(2)带领幼儿将大自然的动物放生。
5、延伸活动:看幻灯片。感知巩固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作者:河北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河北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小一班苏淑巧)
第四篇: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神奇的力 郭 艳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活动准备:
各种纸球、沙包、矿泉水瓶、药瓶、塑料袋、报纸、松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扔东西的游戏。”(2)游戏要求:每次选择一种物品进行尝试,看谁发现的问题多。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最后结果是什么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实践要求:幼儿每次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比较物体下落的速度。
(2)选择你认为落地速度快的物体
(3)你发现什么东西落得快,什么东西落得慢?
3、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知道物体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那是因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还发现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
4、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5、延伸活动:观看人在太空的录象
《神奇的力》教学活动的反思 郭 艳
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怎样让幼儿去理解吸引力呢?我选择了游戏活动——扔东西,通过游戏的层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设计的活动延伸实验:如何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意欲将正规科学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活动(区域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孩子的积极思考引发孩子再次实践探索的兴趣,从而萌发幼儿爱科学的积极情感。
在实施中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多了一份观察和思考,并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思路。在预设活动中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使用记录表,但考虑幼儿缺乏基本的经验而选择了让幼儿自己选取实践中他认为落地速度比较快的物体,可结果和我意料恰恰相反,除了报纸和塑料袋都被孩子选择了,所以我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将快慢的相对性及时的引进教学活动,既丰富了孩子的认知,也实现了自己教学活动穿新鞋走老路的突破。我觉得在实施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材料考虑还不够细致周到,还可以丰富一些材料:如各种糖纸、包装纸、羽毛、雪花片、手绢、纸杯、吸管、橡皮泥、气球等
2、在孩子游戏时很多孩子都会第一时间把他的发现告诉我,可是在集体交流中一些幼儿就不是很积极主动,对于这种现象我想有孩子个性的原因,也有我们平时的锻炼引导原因。因为集体活动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所以以后我可以尝试设一个同伴交流的环节,让他们相互交流,分组选择代表进行发言,这样既鼓励了幼儿的交流又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3、虽然在活动中我努力的要求自己做支持者和引导者,相对以往的教学活动我说的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孩子的实验、孩子的总结,但在总结的时候我还是出现了急于替代的现象。
回想以往自己的教学活动,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尝试,虽然每次实施中都会自问“为什么就没有人家上海老师的那份从容和自信”,但是每次也能在实施中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也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我想观摩教学活动就是我们一线教师成长的引路人,它能让我们不断的成熟,所以我们要珍惜每次成长的机会!对其它教学活动的感悟:
第一、我觉得这种新形式的听课活动,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听棵模式,老师能带着期待的情感,积极的思想去听课。
第二、7节教学展示活动的选材都来源于生活,体现了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都是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是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再次实践操作的好素材。第三、教学活动设计的精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记得刚开始整合课程的时候我们的观摩活动象拼盘,什么都有就叫综合活动,而现在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老师的教学重点,又能深刻的领悟到学科融合的恰倒好处
第四、教学活动的准备简单而有实效性。在我们以往的观摩活动中也曾出现过很多的形式性材料、花哨性课件。而本次活动的材料投放是值得我们大家借鉴的。材料并不是越新奇越好,重要的是要有实效性和操作性。以上是我个人对于两天来听课活动的一些反思,也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进行指正,也希望老师对于我的教学活动多提指导性意见。
第五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雷和闪电
朱思彦
活动目标:
1.感知雷和闪电现象,对自然现象感兴趣。2.简单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知道雷雨天怎样保护自己。3.能够看图了解并完整的表述避雷的方法。
活动准备:视频、雷电产生的动画演示、图片(室内避雷、室外避雷)。
知识准备:知道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见过闪电和打雷吗?
二、出示图片,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
1、教师:为什么会有打雷和闪电?
小结介绍:雷雨常尝会在夏季发生。因为夏天空气急剧上冲,使得云朵里带有许多的电。当云和云碰撞时,就会发生打雷和闪电的现象。
2、请幼儿想一想,在刚刚观看的视频里,你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见打雷?
小结: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告诉幼儿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传播得要快,因此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
三、观看图片,交流保护自己的方法。
1、说说雷雨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2、看图说说:下雨打雷了,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做?这样做安全吗?
⑴雷雨时,在家里的小朋友关上电视对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雷雨时,要把家中的电源切断,最好不要使用任何电器。因为电线受雷击后,很容易把强大的电流传到电器上,使电视机、电脑等电器发生爆炸或烧起来,造成危险。
⑵雷雨时,不能在哪里躲雨?为什么?
教师小结:雷雨时,不能在空旷的地方停留,更不能玩地上的积水,还不能在大树下躲雨,也不能在高压线附件走动。因为水、木、铁都会导电。
⑶雷电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 教师小结:雷电会击中人或动物,还会引起火灾。因此现在人们在高楼上装有避雷针,使雷电不会击中高楼。
(4)雷电会给人带来哪些好处呢?
教师小结:人类可以用雷电发电等好处。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七日 宜昌市国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