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有效地实现育人目标[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4:4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有效地实现育人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有效地实现育人目标》。

第一篇:浅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有效地实现育人目标

浅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有效地实现育人目标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偏重于学生的智育,而对德育则有所忽视,致使一些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是非、善恶不分,信誉、责任意识不强等,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现阶段要重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思想品德课做为一门德育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一个人成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发挥其教育功能,有效实现育人目标,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感悟,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作为思品课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起带头表率作用。教育家孔子说过:“言教为后,身教为先”。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活生生的立在学生面前,他的言语谈吐、为人处事、衣着打扮、举手投足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校有个教师,平时很爱打扮,经常做头发、洗面膜,衣服基本上也是一天一换,班上的学生也跟着开始爱打扮起来。可见,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我身体不大好,常常带病坚持上课,我班上的学生就很少因为一点小病痛来请假,真应了那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

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行为,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学生”。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已的言行,它对学生有导向作用。当前社会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如“彭宇案”、“许云鹤案”等碰磁行为,并引起网络热议:“还要不要助人为乐”,“助人为乐的成本太高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理性认识,不要让这种不良思潮影响、改变学生。教师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遭遇不顺,或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也不要在学生面前发牢骚,甚至发泄不良情绪,要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教师,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二、作为思品课教师,要关注当前国内外大事,让时政教育走进课堂。思品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我们的教材却不能经常更新,因而必然导致教材内容滞后、过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符合时代的、新颖的内容。

由于我们学校处在农村偏远地区,各方面条件不好,学校征订的报纸很少,学生查阅资料又不方便,他们了解当前时事的主要渠道就是看电视,但由于课业负担较重,周末才有时间看看电视,而这对于国内外大事的了解和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时政内容的欠缺只能通过我们教师来补上。

作为思品课教师一定要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平时能自觉的观看每天的新闻联播,查看当天报纸,搜集、积累时政内容,做到胸有成竹。由于时政内容的丰富性与新颖性,每每与学生分析交流都能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因此,我在上思品课前,先与学生分享当天的时政要闻,一方面有助于养成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及培养爱国情操;另一方面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进入学习状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巧妙结合时政内容加以评述,使思品课更生动、更具活力,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时事知识细水长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他们逐渐养成了关心时事的习惯,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作为思品课教师,要学会随时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来教育学生。在思品课教学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即使你教得十分卖力,讲得滔滔不绝,学生也只会听得昏昏欲睡,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要让思品课课堂活起来,我们教师要多运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来教育学生,让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

我在讲授七年级(下)“防患于未然”这一章节时,我让学生列举自己或身边犯错的事例。他们列举了班上两个同学参与赌博,因为输钱而偷同学大米的事件。我与学生一起分析,赌博是一种恶习,一旦沾染,将好逸恶劳。而偷米则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引出古语:“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赌博、偷米虽小,如果不加以改正,就有可能像课文中的小陈一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进而谆谆劝诫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末然。这个事件很真实,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就能听得进去,并接受了教育。后来这两位同学请同学帮助监督,终于改掉了赌博的恶习,偷窃行为再也没有发生。

又如,在讲授八年级(上)“难报三春晖”时,我请同学们列举一些我们班上同学孝敬父母的事迹,他们列举了一位同学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较为贫困,这位同学非常懂事,从不在母亲面前要这要那,上学回家总是帮助母亲干这干那,每到周未就帮母亲放羊。而还有一些同学好吃好穿,却还经常跟父母闹脾气。通过两种鲜活现象的对照,使同学们明白应该怎样孝敬交母。

四、作为思品课教师,要特别注重树立典型人物为榜样。

菲尔丁说过:“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孩子心中”,学生可以从榜样身上汲取自己所需的精神和能量。榜样的经历对学生的启发根植于心中,对他们的未来成长发挥着指向标的作用。有人说过,预测一个少年的未来,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最喜欢的人是谁,我觉得很有道理。

我在讲授七年级(下)第五课“挫折面前也从容”时,列举了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例子-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在研究白炽灯灯丝的实验中,失败了上千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终于发现了钨丝,使夜晚变得更加明亮。在发明蓄电池过程中,也同样失败了无数次,但他说“自己每失败一次,便离成功更近一次”。他的勤奋、乐观、执着以及“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名言,都给那些有上进心的学生以莫大的影响,并以此做为人生的座右铭。

我班上有个男生,不爱学习,但他非常喜爱许嵩的歌,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我利用这个契机,给他讲述了许嵩的成才经历。许嵩在读医科大学时,一边学习,一边抽出时间学习唱歌、创作歌曲作品,读书和爱好两不误。成名后,仍然坚持完成学业。许嵩的事迹对这位同学触动很大,后来这位同学在爱好音乐的同时,努力学习,进步很大。可见,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不断地在学生面前立起人物榜样,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

五、作为思品课教师,要充分用好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来勉励、劝诫学生。初中思品课摘录了众多的名言警句,而且绝大部分都以黑体字突出显示,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名言警句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提炼的经验教训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精练、优美、警策等特点,闪现着中华文化的魅力,它比其它语言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

思品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用好名言警句,名言警句用的好,能起到很好的励志和劝诫等作用。如在讲授七年级(上)第二课“学习新天地”时引用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的这句诗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同学们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好好把握,不要虚度光阴而空留遗恨。又如在七年级(上)第三课“珍爱生命”导言中引用了保尔的名言:“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结合当前一些中学生十分脆弱,遇到一点挫折就轻生的现状,与保尔多少次在死亡的边缘中挣扎,并依靠顽强的意志战胜死神进行鲜明的对比,再次发出呼吁:“珍爱我们的生命”,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挫折,都不要放弃生命。再如八年级(上)第十课“诚信是金”中引用了古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告诉我们讲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说话算话、诚实守信的人。

在初中思品课中,像这种对学生进行励志、劝诫的名言警句还有很多,它们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实践中牢牢把握“育人”宗旨,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第二篇: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摘要: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使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之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因此,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中得以焕发。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体验与创造,使他们能更好的懂得生活、理解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让思想品德课因为生活化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能力 兴趣 情景 生活化

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观察生活,积累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入手,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既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下面,我就谈一下一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一、开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例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的投入道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我知我家》一课时,先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蕴含的意思。初中学生对自己的名字的来历是熟悉的,对同学的名字是好奇的。一听介绍名字,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发言介绍自己的名字。在介绍自己和听别人介绍的过程中,他们深深感受到了父母和家人的爱。

在此基础上,我导入新课:“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那么,什么是家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框的内容:我知我家。”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另外,导入新课运用一些同学们所熟悉的生活中经常讨论的新闻事例导入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课中——创设情景生活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组织一些让学生多看、多做,多参与的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无形中淡化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去体验,去感受。例如在学习“两代人的对话”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举一些近来和父母发生的冲突,然后寻出一个有代表性的(同学们中普遍发生过的)讨论一下解决此类冲突的方法,再把这个冲突及解决的办法用小品的方式进行表演。学生们在表演中展示了很多很实用的沟通方法。就这样,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情景,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去与父母沟通,架起理解的桥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现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使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特别可信。

三、课外——将理论应用于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突出课堂明理,课外导行。而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思想政治课的活力。有时候,我要求同学们把课堂上所明白的道理以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学《难报三春晖》时,学生在课堂上明确了应该怎样去孝敬父母,为了让同学们知行统一,我个同学们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根据本科所学的指示回去制定一份孝敬父母的计划,按照这份计划落实到行动,并要求家长在一周后把他们的表现记录在成长档案袋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扩展了知识技能,提升了生活经验。有时候我也有目的的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收

集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法不可违》一课时,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发生在周围的违法案例,调查一下这些案例中的违法者分别受到了什么处罚。并让学生写出通过收集调查这些案例你有什么感受。通过正阳的调查活动,学生知道了只要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的情节轻重不同,所收的处罚也不同等道理,为学好本节课奠定了基础。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有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有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此外,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条件。这里主要讲的是教师与学生有同等的地位,可以象朋友似的聊天,展开平等对话。和谐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洽,相处得十分愉快。三者合一,就是要创设一个师生关系融洽,平等对话的新时代课堂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此时学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产生灵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例如在教学《严也是一种爱》一课时,为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和父母交往的烦恼,我先把自己的烦恼说给他们听:“这几天,老师遇见了一件烦心的事,赶上四年级的女儿作业写的潦草,我让她重做一遍,他居然说她班里有好多同学写得还不如他呢,我一边举例告诉他书写潦草的坏处一遍要求她认真书写,直到看见她重做。没想到我刚回身,就听她在背后说了一句:‘真烦人’。而且这句话近来还经常挂在嘴边。你们近来和父母的交往遇到过烦心事吗?”一下子,学生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大家纷纷发言说出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烦心事。八年级的学生,他们与父母之间的烦心事了不是那么简单了,有的在家里和父母简直要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时候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的时候你们和父母也是这种感觉吗?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会发展到格格不入的地步?我们应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适时地进行引导,有时代表家长和他们交谈,让他们去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逐步体会到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对他们的严实际上正是出于他们的爱。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的、放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使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之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因此,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中得以焕发。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体验与创造,使他们能更好的懂得生活、理解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让思想品德课因为生活化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篇: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思想品德》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一改以往那种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知识(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一是挖掘、整合生活素材,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新教材体系在编写上以生活为主线,增加了生活实际和时代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和时效性,通俗易懂,内容形象生动。课程知识生活化,客观上,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然而,生活是经常变化、发展的,有些教材内容中的生活事例,离学生现在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滞后性强,证明力弱。如果教学中,不适当加以改变、整合,不仅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例如:在讲《合理消费》时,结合实际,以学生的手机为例,应该怎样消费。学生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有些平时不怎么爱开口的学生也要求自己说一说。在课堂教学时,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代替教材中的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的事例,更易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更易理解教材的理论观点。

二是课程内容要紧贴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课程内容要在知识、思想上、心理上与学生的经验储备、个性特点和思维水平相适应。因而,只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才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帮助学生化知为行。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筛选生活事例,不注意贴近学生的发展水平来选择材料;而用成年人的生活来取代学生的生活,这样,无法让学生获得有效的生活体验,也难以使课程知识内化。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班上的五个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他们中的小张同学过生日,他们五个准备怎么庆祝他的生日。这五个同学有的说要送给他一个90元钱的大蛋糕,有的准备送给他一支钢笔,小张本人也表示要花上个四五百块钱好好请他的这几个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让班上的其他同学对他们各自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消费行为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然后我及时地将本节的知识点拨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人地理解了知识,又让同学们得到了感悟:怎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这样的事例,学生能看得见,有亲切感,且接近了其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生活。

三是创设多元、个性化的生活情境。人们的生活也随着时代发展而日益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人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彩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课程内容回归学生多元化的生活中去,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定格学校内这一狭隘的范围。通过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能促使学生学习进步、努力发展,还能促使学生情感丰富,个性完善,兴趣多样;能在多元化生活体验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办事。如果教学内容创设的生活情境局限,或割裂和肢解学生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生活,这既难于使学生学习生活有滋有味,兴趣素然,又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发动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农村、市场等进行调查、访问、拓展视野,定期邀请专家作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生活,开拓了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课程内容要有个性化。我们的生活不仅呈现日益多样还凸出个性化发展。因而,创设的生活场景和形式应丰富多彩,针对每个班的情况,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教学生活事例不能雷同化,单一化,娱乐化,故事化等,它可以采用各种各样呈现个性化的形式。在材料应用方式上多姿多彩,在材料内容选择上多种多样,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热情。如学生生活中的某一侧面,便于课堂中运用,教师总是采用这种生活情景;某一教师选择了一则好的材料或事例,其他教师也纷纷采用这种形式。一种形式、一种活动,一旦形成模式就易僵化,成为一种固定不变的道路,从而失去生机和活力。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创设出多样化的教学生活背景,从而模拟生活,再现生活,用学生熟悉的、有本校特色的生活素材来替换和改造教学内容,将书本知识还原为生活背景,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第四篇: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源自中考备战

当我看了新教材《思想品德》的内容后,深深地被其内容所吸引: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一改以往那种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为什么要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本人结合近一年来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是为了满足如下三个需要:

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一个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同时推进的过程,而这些目标的形成离不开人的生活经验的融入和生活实践的锻炼、体验和陶冶。因此,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次,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人的发展是理性认识不断深化和感性认识不断丰富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理性知识即课本理论知识是学生的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的正确性、深刻性以及它的存在价值,只有在学生的自我生活实践中真正转化为直接感受时,才能使学生去深刻认识,去真正接受,从而促进学生对理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同时,从人的认识规律和认知特点来看,感性认识又是理性认识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形成直接经验,再通过教学过程加以归纳和升华,形成理性知识,从而不断促进课程目标生成和发展。

再次,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就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帮助学生学习做有责任的公民,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家庭、国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应社会,并学会过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然而由于受社会竞争和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家长让孩子到学校读书只强调学习成绩,考高分和进重点中学是一些家长、学生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追求目标 ,“闭门苦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缺少对生活的学习和实践,一些学生虽有满腹的书本知识,但个人生活不能自理,面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束手无策的状况并不少见。生活是千变万化的,生活是纷繁复杂的,风霜雨雪都是锻炼,生活中的滋味不是在书本中、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完全体验到的,正如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学生也应该在生活中学会生活。思想品德课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才能更好理解我们所教的生活道理,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才能真正学会生活。

明确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本人结合自己近一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仅供同仁们参考,并请不吝赐教。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导入生活化。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即新课导入生活化。以“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一课为例,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陈红演唱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孝敬父母的感受,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他们各自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让学生来评评谁最孝敬父母。经我这样一动员,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述说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孝敬父母,惟恐自己落后。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此时学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产生灵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要达到上述目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

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样以“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一课为例,当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后,师生之间就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该如何去孝敬父母”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各自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在做的,从中体会孝敬父母的真实感受。在学生谈的过程中,我也从中穿插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会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子女应尽的责任。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我还组织几名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表演亲身体会此中的感受,使他们更深地认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体会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教育子女的艰辛。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贴近生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因此,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我在教学“两代人的对话” 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精选电影《九香》中母亲含辛茹苦疼爱孩子的镜头,配上满文君的歌曲《懂你》,让学生反复看、反复听,尽管我不说话,但学生的思维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一直在感动,在沉思,将平时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怀一幕幕在头脑中闪现。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因为受到感染而百感交集,感动、幸福、激动、愧疚„„各种心情交织在一起。平时自己对父母的不服、不理解、不满甚至叛逆都随之烟消云散。紧接着我让学生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与父母进行沟通,学生们说了很多很实用的沟通方法。就这样,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去与父母沟通,从而尽到孝敬父母的责任。

四、运用生活化的活动,内化学生行为,使课堂走向生活——教学活动生活化。

思想品德新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习。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礼仪展风采”一课为例,我依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宗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明理,在明理的基础上践行。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活动: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三军仪仗队在接受检阅时的录象,让他们欣赏仪仗队的飒爽英姿。然后让学生根据他们所观看的,叫几名学生上来学一下,让他们体验一下礼仪的风采。接着联系学校生活中的实际,作为中学生该以怎样的礼仪来展示我们的风采。随后让学生分组表演如何站、立、行、笑,让他们评价一下谁最能体现我们中学生的风采。然后再进一步推广,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在生活的各个领域,礼仪都有不同的要求。接着我就让几名学生上来表演在家中如何接待客人,通过表演,让学生明确待客的礼仪要求,并进一步让他们明白礼仪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特别

可信。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分析课文得出要点,充其量能把它记住就不错了,此两者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让学生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得到感受、体验,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两者相得益彰,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以“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为例,我在教学这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做了一个社会调查:让学生去调查社会上经常上网的人,调查他们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上网。然后让学生根据调查采访的资料,写一篇《我们如何对待上网》的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实际调查采访,使他们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更清醒地认识了上网的利与弊,从而也明确自己今后该如何去上网,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自己所用。这样处理教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别人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第五篇:生活化让品德课教学更有味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品德与生活(社会)·

“生活化”让品德课教学更“有味”

江苏省兴化市下圩中心校 江海华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这就要求品德课教学应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让学生体验到“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也就是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一、看一看,让学生学会了解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自己的独特兴趣和心理表现的世界,他们有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与特点。品德课教学要从学生能感受到的多彩的、活生生的生活出发,来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加深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感受村民选举》一课,我就与我们学校的所在地——全球“500佳”河横村的选举活动相结合,带领学生到选举现场去看一看,与村民、村干部交谈,采访候选人,了解相关的选举程序和法律依据,至始至终参与全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现代人所必备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这是一个公平、公正、民主、平等社会的基础。

二、辩一辩,让学生学会思考生活。

辩论是典型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动眼阅读把握教材内容,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因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创造出十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在辩论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在教《我来做市长》一课中,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是“管好公共事务人人有责”,反方的观点是“公共事务既然有公务员在负责,我们参与是多余的”,学生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展开辩论,通过讲道理、摆事实等环节的较量,从而得出正方观点是正确的,使学生明白公共事务虽然是由公务员负责的,但我们有权利和义务随时进行监督,提意见,提建议,献言献策,甚至还可以直接加入到某些具体的公共事务管理中。

三、演一演,让学生学会展现生活。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品德与生活(社会)·

借助情境的创设展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对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品德课教学中让学生演一演,就是要求他们在头脑中把图文上的内容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真正的主观感受。教学《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一课“消防练兵”环节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消防队员”、“逃生居民”,开展一次消防演示模拟活动。并准备了一些如灭火器、担架、绳索等安全道具,学生根据所担任的角色演示自己是如何进行救护、自救和互救的,在演中说,在说中演。通过直观的情境演示更好地展现生活中的安全现实问题,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技能,提高安全生活能力,养成相应的安全生活行为习惯。

四、试一试,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应该亲自去尝一尝。品德课教学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尝试和实践,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和感受现实世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逛商场》一课时,课前我就要求学生到自己家附近的超市或商场去观察、体验,看看物品是如何分类摆放的,然后再买些生活和学习用品,看看是怎样付款的,了解购物时应注意的细节和方法,为新课教学时学生汇报打好基础。学完本课时,再让学生去进行一次购物,巩固所学“买东西的学问”、“做个文明小顾客”、和“我有那些权利”的购物知识,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感受、实践交流、形成能力。

五、写一写,让学生学会描述生活。

品德课教学中,在学生经过学习文本,再通过实践、体验和感悟后,让学生拿起笔写一写,这不仅是学生情感的倾诉需求,也是生活视野和生活内涵的开拓,对学生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也大有益处。在教学《家乡的变化》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全球500佳”——绿色食品基地“河横村”去开展社会调查、搜集信息、现场采访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一篇观后感《河横的明天更辉煌》,用自己的笔描述幸福和谐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品德与生活(社会)·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下载浅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有效地实现育人目标[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有效地实现育人目标[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向阳中学任倩 思想品德课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学生兴致、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街亭镇中赵磊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学会合理消费》教学案例 湖北省天门市干驿初级中学 李洪祥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生活 摘要: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核心理念......

    案例课堂讨论,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更生动有趣

    案例课堂讨论,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更生动有趣 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课堂的教学中,运用案例课堂讨论能使思想品德课生活化课堂更生动有趣起。那么如何让丰富多彩的案例......

    更有效地让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

    更有效地让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对于学生来说预习是......

    010 “对话”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

    “对话”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 余荣国 教育只有自觉地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才能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者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

    让情感化教学走进思想品德课

    让情感化教学走进思想品德课 张声壮 长岛县第一实验学校让情感化教学走进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思......

    如何设计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课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仿佛是前进路途上的指路灯,有它的闪烁与指引,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一个关注教学目标的老师,他的课堂必是一个高效的课堂,必是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