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柳永苏轼词两首复习课教案
高一下期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复习课
息县二高:夏长欢
一、复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四首词
2、掌握诗歌的写景手法、抒情手法,并能够学以致用,学会迁移。
二、课前检测: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___________。
3、骤雨初歇。_______,_____兰舟催发。
4、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
5、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7、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
9、雄姿英发,_______,谈笑间,_____。
10、_________,谁怕? _____________。
三、存异:体味不同词风
自学指导1:柳永词婉约,苏轼词豪放。请结合诗句自由讨论3分钟,谈谈你的理解(任选一种风格)
四、求同:辨析相同手法
自学指导2:大声品读 《望海潮》《雨霖铃》《赤壁怀古》《定**》中写景诗句,小组讨论两首不同的词景物描写运用的相同手法?5分钟后请小组展示成果。
***考点补充提示:景物描写常用的手法:
1、景物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侧面描写,以动衬静,点面结合,2、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
明确:写景的角度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听觉、触觉、视觉)《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听觉、视觉)《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听觉、视觉)
动静结合 《望海潮》: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赤壁怀古》: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虚实结合 《雨霖铃》:
离别前—勾勒环境: 寒蝉、长亭、骤雨 实写 离别时—描写情态: 执手、泪眼、凝噎 离别后
念去去:烟波、暮霭、楚天
酒醒何处:杨柳、晓风、残月 虚写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赤壁怀古》上片实写:赤鼻矶之景。下篇虚写:遥想公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周瑜的神态和动作想象
***考点补充:虚实结合
1、实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2、虚写: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联想:由此及彼
3、如何判断虚实结合:抓住由实到虚的过渡词,虚写的暗示词语。
迁移拓展
一、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这首诗从那几个角度来写景的?2: 景物描写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视觉、听觉、触觉。凉月一“凉”字从触觉写出作者对天气的感受。“越中山色”是诗人欣赏的美景,弯月垂柳尽收眼底。桃花雨和“鲤鱼来上滩”是听到的声音。2:①动静结合。
前两句静景: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挂柳湾”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后两句动景:。“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副宁静清秀的兰溪山水图,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
动静结合的答题规范
第一步:动景+结合诗句分析(2分)第二步:静景+结合诗句分析(2分)
第三步:动静结合+对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2分)
迁移拓展二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前两句从那些角度描绘一幅怎样图画?(2)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视觉、嗅觉、触觉、江楼送别图:橘柚飘香的秋天,我与友人在江楼饮酒话别,江风夹着秋雨吹入友人远去的小舟。
2:前两句实写:我在橘柚香飘香的江楼与朋友分别,目送朋友乘舟远去。
后两句虚写:“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不直接写自己对对方的思念,而是遥想朋友离别后的情景:想你远在潇湘的明月之下,听着凄清的猿啼,也倍加思念我吧?
虚实结合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虚实结合的答题规范
第一步:实写+结合诗句分析(2分)第二步:虚写+结合诗句分析(2分)
第三步:虚实结合+对情感表达的作用(2分)
五、辨析抒情技巧
自学指导3:小组讨论《雨霖铃》思考词人是如何表达依依惜别、念念不舍的离愁别绪的?时间是3分钟
***考点补充:诗人常见的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明确: 直抒胸臆:
上片: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寓情于景: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通过写最具离别特征的意象“杨柳”表现离愁,通过写晓风之凉、月亮之残表现凄凉冷落之感。
难点辨析:
1、借景抒情与
2、寓情于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总结:
借景抒情:有直接的景有直接的情。寓情于景:只有景物,感情不直接写出,但是隐含在诗中
难点辨析: 衬托和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 《绝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总结: 衬托:景物与情感一致(乐-优美景物)反衬:景物与情感不一致(悲-优美景物)
迁移拓展三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问题: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清晨雨后空气分外清新,离别的客舍边的柳树分外干净翠绿,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可是朋友却要离开了,诗人有的是依依惜别的伤感惆怅。以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朋友离去的伤感和不舍,更写出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迁移拓展四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题: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后两句?
寓情于景:本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自学指导4:指出下列诗句中的表现手法。看谁答的又快又准。
1、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怀古》
2、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赤壁怀古》
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 明确:
1、借代
2、侧面描写
3、双关
难点突破:借代
借代:本体不出现,用相关实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一般是局部代整体,特征代事物。
1:对面来了个红领巾(局部代整体)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局部代整体)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局部代整体 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特征代事物)
迁移拓展五
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问题: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个“雨”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简要分析。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夜雨”落在梧桐、芭蕉上的声音,使人想见滴滴答答的夜雨。
迁移拓展六
淡黄柳 姜夔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①。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寒食:即寒食节,宋时有郊游踏青的习俗。
1、上片末句运用了怎样修辞方法? 借代,比喻
六、当堂训练
《夏夜宿表兄话旧》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请分点回答。(5分)(2)本诗在景物描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1:与表兄久别重逢的愉悦畅快;2:回忆往昔乡书不达、故交零落的凄凉; 3:想到明朝又要分别的忧愁。(2)虚实结合(1分); 第一联实写:从视觉、味觉等角度描述诗人与表兄在夏夜庭院中重逢畅饮所见的夜合花开、细雨蒙蒙的景象(2分);
第四联虚写:设想与表兄离别后将面对的孤舟离别、亲友在桥边搭起青帐饯别的场景。(2分)
虚实结合抒发诗人久别重逢的喜悦,离别惆怅(1分)
第二篇:《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写景的妙处;感受词中凄凉孤寂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飘零凄苦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词画结合,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体会这两首词艺术上的妙处和作者惆怅伤感、真切诚挚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教学重点 1.体会《望海潮》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组合展现杭州人物之盛和风光之美的。2.分析《雨霖铃》如何做到融情于景,景情交融的。
教学难点:以画入词,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望海潮
一、导入新课:我们常说,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和唐诗、元曲一样,代表着一种难于企及的高度和不可再现的辉煌。可有多少人知道,词曾经只是一种边缘文学,被称为“诗余”,即诗的陪衬和补充,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被正统文坛所重视,仅仅活跃在民间,难登文学大雅之堂。它能在宋代兴盛并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靠的是广大文人的大力推动和参与。可以这么说,没有文人的参与就没有宋词的辉煌,而反过来宋词的辉煌也成就了一大批文人,使他们因写词而扬名。在那个时代的词坛,俊杰辈出,星光璀璨,有很多名字,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仍然光芒四射,深入人心。那么,你对那个朝代的词人又了解多少呢?你能说出几个宋代词人的名字来吗?
二、推进新课
1、【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姜夔、柳永、秦观、张先、、欧阳修、晏殊、贺铸、、岳飞、范仲淹、周邦彦。
问:在宋代这么多词作家中谁是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明确:柳永。
2、简介作者(多媒体课件展示): 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
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历,以及他的博学多才,妙解音律,使这位“浅斟低唱”“怪胆狂情”的浪子,成为致力于词作的“才子词人”。由于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生活、妓女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役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此外,也有一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等作品,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
柳永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新的开拓,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靡盛,而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著有《乐章集》,其词中名篇有《雨霖铃》《凤栖梧》《八声甘州》《望海潮》等。柳永生平散见张宗木肃《词林纪事》和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等。
3、了解词牌及相关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不仅有亲身的观赏和体会,而且对杭州还怀有极其深厚的热爱之情。柳永写此词是献给杭州地方长官的,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在艺术上几乎超过了前人所有歌颂杭州的诗词。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对杭州垂涎三尺,因而更加膨胀起他侵吞南宋的野心。宋谢驿有一 首诗写道:“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这虽是传说,并不一定可信,但杭州的优美迷人及柳永的深厚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赏析诗歌
(一)、学生齐读《望海潮》,(幻灯片展示诵读节奏)
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二)思考:
1、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那么作者笔下的杭州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一个太平盛世下的繁华大都市,富庶、美丽;人民生活安定、祥和。
2、作者是通过哪些角度去描写、去表现杭州的富庶、美丽、安定、祥和的?(学生讨论)预设:1)上阕重点写杭州环境的美丽和经济的繁荣;下阕重点写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用精练的语言对整首词的内容作了一个准确的概括。但太过精练的概括很难让我们深入地品味作者文字的精妙。)
2)上阕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总说,写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东南一边的繁华都会。然后开始详细地描绘。“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一句,“参差”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十万极言人口之多,这一句表现出整个杭州的规模和城市风貌。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的是杭州风景。“云树绕堤沙”写在钱塘江堤上,绿树环抱,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怒涛”写江潮来势之猛。“卷霜雪”可媲美苏轼的“卷起千堆雪”,“霜雪”二字,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之森森寒气。“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表现了江潮的气势。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一句极写杭州的繁华。“市列珠玑”写市场上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户盈罗绮”写市民家家披罗着锦。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为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州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杭州富民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都市极度繁华和穷奢极欲的一面。
师点评:上面的几种分析把上阕作了个详尽的分析。让我们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一个清晰准确的把握:上阕从“烟柳画桥”到“竞豪奢”三句,分别对杭州的规模、市貌,杭州的风景以及杭州的繁华这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绘。但他们对第一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分析得不够透彻。这一句虽是总说,才寥寥十三个字,但还是从不同角度对杭州进行了高度概括,大家能不能也详细分析一下?
明确:第一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对杭州的总体介绍,“东南形胜”之“东南”点出它的地理位置,“胜”言其风景之美;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社会条件优越,字字铿锵有力;“钱塘自古繁华”中的钱塘,即杭州,这一句强调它具有长期繁华的历史。所以这第一句就从三方面对杭州进行了概述:(1)“形胜”的地理条件;(2)“都会”的社会条件;(3)“繁华”的历史传统。
进一步分析:后面的三句是从三方面对杭州进行了具体的描绘。第一句也从三方面对杭州进行了高度概括。那么这第一句和后面的三句到底有怎样的联系?
明确:是总分的关系,而且一一照应。“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进行铺展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进行铺展描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就“繁华”进一步地铺展。
3、分析下阕,看看在下阕作者又是怎样表现杭州的?我们请另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预设:下阕先重点描写西湖,然后写了杭州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师启发点评:能不能具体一点,哪些文字是描写西湖的?哪些文字是描写人民安定、祥和的生活的? 明确:1)“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写西湖之美的。“重湖”,是指西湖中的里湖和外湖。“叠巘”,是指西湖周围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光山色之美,词人用“清嘉”二字作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西湖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景物。“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短短八个字就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景象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2)接下来两句是表现杭州人民安乐、祥和的生活的。“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很工稳,情韵亦很悠扬。“泛夜”“弄晴”,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一个“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歌的采菱女娃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千骑拥高牙”点出了人物身份。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显赫声势。接下来从两个方面写官员的乐趣,“乘醉听箫鼓”写饮宴之乐,不仅尽兴而醉,醉了还要听音乐;“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不仅赏山玩水,赏玩之余还要吟咏诗篇。既衬出了山水之美,也写出了官员的儒雅风流。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可见不仅百姓安居乐业,官员也雅致潇洒。
思考:这几句先写了西湖之美,然后写了人民生活之乐,那写西湖之美和写人民生活之乐两者间有什么联系呢?作者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
明确:写西湖之美是为了表现杭州人民安乐、祥和的生活,以美景映衬美好生活。
4、品味名句、关注细节 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明确:“三秋”即指秋天,是从时间着眼的,“十里”则是从空间着眼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加上“泛夜”“弄晴”的互文见义,说明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任何天气,西湖都是美的,在美丽的西湖之畔生活的人民,无论百姓还是官员,都是快乐、幸福的。柳永的这首词,无论自然美景还是社会风貌,都写得精致而传神。
思考:
1、试从诗歌的艺术角度去分析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成功?
1)用字,极其精练传神。这首词能用短短的几十个字描绘出杭州的自然美景和社会风貌,最妙在它的用字,极其精练传神。比如,“东南形胜”一个“胜”字就精练地点出了杭州地势之美,风景之异;“参差十万人家”一句中,一个“参差”就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近高低、错落有致的景象;“云树绕堤沙”一个“绕”字,不仅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也写出了绿树繁茂浓密的特点。
2)结构方面很值得称道。像上阕,先总后分,很有条理;下阕先写景,又用美景映衬美好的生活,自然而精妙。故整首词的结构严谨匀称,情景浑然一体。实在是妙。
3)数词用的最妙: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数字组成的词组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有的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一种豪放的风格。
4)豪放风格:柳永的这首词非同一般。柳永本是婉约派代表人物,以婉约词闻名,但这首词大开大阖、波澜起伏、写景壮伟、声调激越,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其豪放之气,甚至可与苏轼一比,绝对是大手笔。
2、“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写西湖还是写人民生活的?此句是否游离于主题之外? 明确:既不是写西湖,也不是写人民生活的。但没有游离于主题之外。
柳永写这首词是献给杭州地方长官的,这一句应该是专门写给这位长官的。注释说“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池”指代朝廷,它的意思应该是说,希望长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画出来,等日后升迁,去朝廷做官时,可以把它拿出来,献与朝廷,并夸示于同僚。它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升迁的美好祝愿。所以这句是不仅没有游离于主题之外,恰恰相反,它点明了全词的主题和写作目的,非常重要。因为作为一篇投赠之作,投赠的写作目的对全词的艺术性已经造成了影响,既然柳永写这首词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长官的召见和赏识,那么他就必然会在词中对长官进行夸耀和奉承,这就使本词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破坏了整首词的艺术性。
四、课堂小结:对于一篇作品,我们不仅要懂得品读其妙处,还要能够找出它的不足,这样才能鉴别吸收,不断进步。当然,话说回来,这首词虽然因为要达到投赠的目的而伤害了艺术的完美性,但总的来看,又有谁能把投赠之作写得如此精妙?其音律之协调,情致之婉转,铺叙之晓畅,写景之传神,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无愧为绝世佳作。所以,即便白璧微瑕,无碍其千古传世。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全词,做好对《雨霖铃》的预习。
第二课时 雨霖铃
一、导入新课:【检查《望海潮》的背诵情况】
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苏轼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就是一种极高的评价。今天我们学习的柳永最负盛名的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就是这样一个作品,既是一首绝好的词,又是一幅优美的画。(板书课题、作者)
二、推进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一)词牌和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1.词牌介绍: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入蜀,至斜口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制此曲。白居易《长恨歌》云“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指此事。
2.写作背景:柳永仕途失意,四处漂泊。这首词就是他离开汴京、前往浙江时的作品。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二)听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并发挥你的想象,感受“词中之画”。(多媒体播放示范朗读)
(三)学生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作者的离愁别恨(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节奏)
三、理清思路
(一)、在听读的过程中,你有无发挥自己的想象?在你的想象中,你有无看到“词中之画”?能把你想象的画面描述一下吗?(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1、画面1:刚下过雨的傍晚,京城门外的帐篷下,一男一女举杯对饮,桌上摆满美酒珍馐,但两人都郁郁寡欢,情绪低落,停杯投箸不能食,四目相对,忧伤难言。
2、画面2:岸边,一男一女手拉着手,依依不舍,总不肯放开,而一边船上的船夫不停地催促,说要出发了,要出发了。但两人还是不肯松手,泪眼相看,无语凝噎。
3、画面3:深秋的夜晚,孤舟在江,晓风轻拂,酒醉刚醒的诗人在舟中怅然四顾,似乎想找回刚刚在梦里看见的情人,但他什么都没看见,只看到天边一轮残月照着江面,岸边的杨柳在凌晨的秋风中瑟瑟摇颤,诗人感慨唏嘘,悲伤难已。
(二)、大家读的都是同一首词,为什么会看到三个不同的画面呢?这三个画面有什么联系?是表达同一个中心主题还是互不相关?
明确:是相互联系的。都是表达“伤离别”这个主题。第一个画面是离别前的饯别,第二个画面是离别时的不舍,第三个画面是离别后的想象。
这一说不仅阐释了三幅画之间的关系,也理清了全词的思路:上阕写的是离别前和离别时的情形,下阕写的是离别后的情形。
为什么说第三个画面是离别后的想象呢? 明确:
1、从文字上可以看出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意是:“今晚酒醒之后我会在何处呢?也许是泊舟杨柳岸边,晨风习习,天空挂着一钩残月。”此处是设问,自问自答,“今宵”还未到,“酒醒何处”谁也不知道,但作者却自己作出了回答,可见是作者自己的想象。
2、还有一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也可以看出来,“此去经年”意为“这一去经年累月”,“应是”即“应该是”,显然都是对别后的推测而不是已发生的事实。
小结:上阕是实写,下阕是虚写。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三幅真正的《雨霖铃》图(多媒体展示),并请为之拟恰当的标题。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别前、别时、别后。(没有诗意,配不上画,没有突出“伤离别”的主题。)
明确: “都门帐饮”“执手相看”“晓风残月”。
理由:第一:都要四字短语,以求形式上的整齐。第二,都用原词中的词句为题,保持统一,原汁原味,又有诗意,也让人一看就明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这些标题能够精妙地概括这三幅画。第一幅画,内容是“离别之前”,因为古人有饯别的习惯,所以取“都门帐饮”最好不过,一看就知道这是“离别之前”,而画中两人罢箸停杯,怅然相对的表情又突出了饯别的“无绪”。这样“伤离别”的主题就出来了。第二幅画的是离别之时。取名为“执手相看”自有其妙。“执手相看”而不是“执手相诉”,这是无声的分别。本已是愁苦不堪的恋人,生离死别,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只是执手互相凝视,千言万语、千般思虑愁苦都包含在两双含情的泪眼里。虽是无言,却又“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离别之伤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三幅表现的是“离别之后”,这个不用多加解释,“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用上一个“晓风残月”,配上图画,谁都明白想表达什么情感了。即使只取“晓风残月”也不影响表意,因为画中 的杨柳是最显眼的。且“杨柳岸,晓风残月”构设了一个非常美而又带着忧郁伤感的意境,带着孤寂清冷的气息,令人神往不已,这么有诗意的名字,配这画最好不过了。
四【深入探讨】
1、刚刚通过品味《雨霖铃》的画境之美,我们大致了解了全词的内容,理清了它的思路,初步感受了作者深沉的感情。但是,仅仅品味它的画境之美是不够的,因为有一些东西,包括一些承载了作者感情,对表达主题非常重要的意象都是画不出来的,比如“寒蝉”“晓风”等。所以要更深入地赏析作品,体会情感,我们还要注意品味词中的意象,包括那些画不出的景和物。现在大家想想,三幅画中,都有哪些景和物是对表达感情很有用,我们在品词时要特别注意的?
明确:第一幅画中有“长亭”“寒蝉”;第二幅画有“兰舟”“船夫”“千里烟波”“暮霭”“楚天阔”;第三幅画有“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意象都是非常重要的。
2、为什么说它们重要,能不能分析一下这些意象在词中的作用?下面我先介绍一下这些意象在古代的蕴意和内涵,然后请同学来具体分析一下它们在本词中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
长亭: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庾信《哀江南赋》中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句,李白在他的一首《菩萨蛮》中,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名句。
杨柳:寄别之物,因其枝条柔嫩,有“缠缠绵绵到天涯”之柔情,且“柳”谐音“留”,故常用来表达惜别怀远之意。《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句。李白有诗云:“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晓风:凌晨的凉风。因为前面已交代“冷落清秋节”,故此处指深秋的凌晨清冷令人微带寒意的风。在古人眼中,风也是最能触动离愁别恨的事物。曹植《七哀》有“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明确:
1、第一幅画中需要认真品味的意象:寒蝉,长亭。我觉得“寒蝉”这个意象用得极好。在我们的印象中蝉总是在炎热的盛夏鸣叫,很难把它跟“寒”联系在一起,历来文人笔下的蝉声也嘈杂热闹,可在柳永的笔下为何如此凄寒?这一“寒”字含义丰富。第一,它指蝉本身觉得寒,故曰“寒蝉”;第二,这一“寒”字也点明了当时的天气和季节,已是寒意袭人,不是盛夏而是清秋;第三,作者非蝉,怎么知道蝉“寒”呢?其实寒的不是蝉,而是人的心境。这一“寒”指的就是诗人心境的凄寒,所以,这一“寒蝉”用得极妙,一开篇就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息,突出了“伤离别”的主题。至于“长亭”,从注释可知,古人常在长亭送别,此处用长亭,既交代了地点,又暗寓离愁别绪,也有其妙。
2、第二幅画的意象:兰舟。“兰舟”是对船的美称,并非是一定要用香木兰做的船。用兰舟可以告诉读者,作者走的是水路。另外,在词中“兰舟”其实指的是驾船的人,即船夫。它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催”字上,本来“骤雨初歇”,该是上船启程的时候了,这时候船夫告知将要开船也再正常不过了,但在作者听来,却是声声催心,直让两人肝肠寸断,船夫不解作者此时的心意啊!一个“催”字传神地写出了这一对恋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把离别之伤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千里烟波”“暮霭”“楚天阔”对表达情感也极为重要,因为诗人是乘舟而去,由水路而别。“千里”极言路程的遥远;“楚天阔”,一个“阔”字极言楚天的广阔辽远,可是路程越远,楚天越阔,重逢的希望就越渺茫,越让人伤感。“暮霭”是说暮色中的楚天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可其实作者的离愁别恨比这暮霭还要深、还要浓;“烟波”,云雾如烟般笼罩的江面,既写出了江面的环境,又写出这对恋人重聚的希望渺茫。离别之情都融在这些景物中了。
3、第三幅画的意象:“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包含了三个意象,都是表达离情的典型意象。“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作者酒醒后看到的景象。词人情丝不断,愁绪难遣,只好借酒浇愁,可是“借酒浇愁愁更愁”,酒后醒来却又偏偏看到岸边的杨柳,天边的残月。见柳而不能留,月缺而不圆,使作者不禁黯然神伤,这时晨风习习,自然更觉寒意袭骨,凄凉悲伤。这三个意象组成的意境旷远深沉,让人心伤而神往。
小结: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我们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感触和理解,现在我们再一次走进这让人神伤的离别,充满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好好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五、分析了词中意象,品味了作者情感,相信大家都已在诗词的纯美艺术王国里游了一趟,现在,我们来概括一下这首词的艺术特点。(学生讨论)
1、描写的虚实相生。这首词上阕叙述别情别景,下阕设想别后相思,词的上阕写临别的情景,是实写;下阕写别后的想象,是虚写。或实景传虚,或虚景实写,既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又拓展了作品的艺术境界,虚实相生,相得益彰。
2、情景交融、。词中写了不少景物,都是承载着作者深沉的感情的,或融情入景,或因情见景,都是以冷落凄清的秋景来渲染衬托难以割舍的离情,感情真切诚挚,情调哀怨伤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师小结:概括得很好,但不够全面,除了上面两个特点之外,还有以下几点,不妨一起留意。(多媒体课件展示):
1.铺叙与点染紧密结合。运用白描手法层层铺叙,是本词的突出特点,无论是别前、别时、别后的场景氛围,还是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形容曲尽,刻画具体;柳永还将绘画中的点染手法运用于词中,既大笔挥洒,反复渲染,又精细入微,婉转自如。
2.章法谨严,层次分明。此词在结构上,是以时间发展为序依次写别前、别时、别后,同时也通过铺叙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地揭示了人物的感情变化,首尾连贯,层次清晰,全篇的组织结构非常自然,如行云流水,全然看不出连接的痕迹,充分显示了作者驾驭长调的杰出才能。
3.雅俗兼备的语言艺术。本篇的语言自然流畅,雅俗兼备。“执手相看泪眼”等语,浅近俚俗,当和民间俗曲同调;而“今宵酒醒何处”二句,清雅俊逸,堪与文人雅词比肩,因此被称为“古今俊语”,后人也常用之来指代柳词的风格。此词体现了柳词俗不伤雅,雅不避俗,雅俗共赏的语言特色。
以上特点中的情景交融,古诗词中极为普遍,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如何理解情境交融,王国维曾有精辟的解释,他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即物我已经合二为一了。我们不妨用他的另一句精辟之言作为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一切景语皆情语”,细细品之,当对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
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雨霖铃》,做好对《苏轼词二首》的预习。2.对比下列两首送别诗,看看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与探究
《雨霖铃》是一篇抒写离别之伤的名篇。送(离)别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大类别,数量繁多。比如,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其中就有很多名垂千古之作;宋代也有不少像《雨霖铃》一样抒写离别的优秀词作。古人送(离)别的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在诗(词)人被迫背井离乡时,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词),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研究离别诗(词),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可以提高诗词鉴赏水平,并且对我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古代的人情风俗都很有帮助。
以“中国古代送(离)别诗词研究”为主题,自己查找资料,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800字。
第三篇: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
教学目标:
1、默写
2、《望海潮》如何描绘景色,《雨霖铃》写景的不同 学习过程
一、默写 《望海潮》,《雨霖铃》
二、赏析
《望海潮》如何描绘景色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 江南都市生活图景)
2、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二、1、默写《雨霖铃》
《雨霖铃》上阕下阕写景的不同
1、上阕下阕写景有什么不同?
2、哪一句是标志句?
3、找出借景抒情与直接抒情的例句。
注意:虚写的三种情况
(1)神鬼传说梦境,例“风为衣兮云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2)未来之境,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已逝之景,例“雕栏玉砌应犹在”“遥想公瑾当年-------”
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冬十月,唐王朝官军破贼于洛阳。次年春,杜甫正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忽听官兵捷报,诗人欣喜若狂,写下这首生平唯一的一首欢快的诗。
它前两联写实。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泻千里啊!
假如没有这两句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诗”,关键之一在于虚实妙合!虚写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苏轼词两首
一、默写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樽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http://music.guqu.net/shilangsong/11937.html
《定**》
定**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想象一下,在某个早晨是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连连。怪天公不作美,这是游玩的兴致全无,可是有一人却与众不同。别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却听着雨打竹叶声,哼着小曲,慢慢的走着。同行的人一定都笑他疯癫。
然而,别人笑‘痴’,谁解其中味啊。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
上片,写遇雨后的情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响声,你不要感到扫兴。如果你把它当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不妨“吟啸且徐行”了。可见“莫听”两字,到出了苏轼的心境。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人们都说,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如何才能善于发现呢?不妨学学苏轼。我们多数人都被外界的各种不顺心的事手烦恼,整天抱怨老天不公,有用吗?没用。可能当你抱怨后,却来个“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时人们又要说。真是 天意弄人呢?是吗?我说你这么认为就应该好好像苏轼学习了。不要被客观存在所牵绕。不妨去学着欣赏,大不了就像学看一幕悲剧一样,其实悲剧的人生才有价值。
生活条件不好。“竹杖芒鞋轻胜马”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才旷达吗。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朝廷不给我兼济天下的机会。“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初入庐山》诗)也涂个清净逍遥,说到底。谁不想,逍遥自在的生活呢。我觉得这才是人追求的最终生活境界。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有这样一种解释:“:“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表示能够顶得住辛苦的生活)。”(胡云翼《宋词选》)。我到不这么觉得,我觉得是:我没有什么身外之物,下雨也只要有一蓑衣就行了,管你三七二十一。燕子很轻盈才能飞的很敏捷。风筝很轻,才能飞的很高。人只有不被声明荣誉所累才能,领悟人生真谛。
下片是写,天转晴了。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的春风把酒吹醒了,有点冷,冷吗。“山头斜照却相迎”不冷了吧。这个转,转出了味道:当你被外在的困境所困绕时,如果一味的抱怨,可能到顺境时,你也不能把握了。你应该时刻记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天晴后,回头看看“萧瑟处”,刚才还是大雨,现在已经天晴了,大自然就是这样,月圆了就缺,缺了有圆,反复循环。雨后便是天晴,天晴后便是下雨。如此循环,难道不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吗?佛说“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你心静如湖水,全不在意外在事物的得失时,你便可以领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快乐了。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官场黑暗。被贬不知道有没有被升的机会,要想“也无风雨也无晴”,只有“归去”了。(照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二、《念奴娇
赤壁怀古》
有人评价这首词“即景生情,缘事谈理”(因自然现象和所经历的事情,表达思想感情,阐发人生哲理)。请就此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双关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叫双关。
石中立是宋朝的一个员外郎,他跟几个朋友到御花园里去看狮子。共中一人慨叹说:“这只狮子,朝廷每天喂它肉吃,我们这些做官的,还不如狮子哩!”石中立说:“当然,我们的官衔是员外郎(谐音“园外狼”),怎么能跟御花园里的狮子比呢?
“员外郎”同“园外狼”谐音,既说的是员外郎,又说的是园外狼,与园中狮形成对比,幽默、戏谑、饶有趣味。
这种利用词语的谐音关系(音同或者近)构成的双关叫谐音双关。
猴子死后去见阎王,请求来世做人。
阎王说:“你要做人,必须把身上的毛都拨掉。”就叫小鬼过来,给他拔毛。才拨一根,猴子就痛得大叫大嚷起来。阎王说:“看你,一毛不拔,怎能做人呢?”
这则笑话假托一个寓言故事,讽刺极端吝啬自私的人,他们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结尾发出了“怎能做人呢”的犀利质问。
“一毛不拔”字面意义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引申义是形容极其吝啬自私。这则笑话兼有两种意义:表面上假托阎王责骂猴子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实际上是用来讽刺极其吝啬自私的人。
这种借助词语的多义关系构成的双关叫语义双关。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耍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宝玉听了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的丫环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儿。黛玉因含笑问她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 雪雁遣:“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了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比奚落,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一阵罢了。(《红楼梦》第八回)
黛玉对雪雁说的一段话,“你”表面上指雪雁,实际指宝玉;“他”表面上指紫鹃,实际上指宝钗,是一语双关。但和前文说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不同,而是利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人物之间各自不同的关系,指着秃子骂瞎子。这种指桑骂槐式的双关,可以叫影射双关。
据说,清代文人金圣叹临刑前赠给儿子一副对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从字面上看,“莲子”“梨儿”指结的两种果实,而金圣叹的两个儿子的乳名就叫 “莲子”“梨儿”。“莲子”与“怜子”同音,“梨儿”与“离儿”同音,临刑之际写这副对联,寄托了爱怜子女的凄苦悲痛的心情。这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双关”。
双关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方式。恰当地使用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一箭双雕之妙。有时幽默诙谐,饶有风趣;有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一、双关的类型
双关一般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一)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意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它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即所用词与深层次的词不仅读音相同而且形体也相同。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中的“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2)同音不同形的谐音双关。这种谐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如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3)隐语谐音双关。这种音的深层含义是指一种不能明言的事件或人物命运等。这种双关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第五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诗中的“林”中挂的“玉带”,“雪”中埋金簪,加上前面两句诗,暗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4)曲解谐音,即通过谐音使词的意义扩大,一音多词。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鸿”谐“红”故能与“白”相对。再如“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中“楠”谐“男”,才能与“母”相对。
(二)语意双关: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再如“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另外,这种修辞在广告词中也经常出现。如“xx矿泉水,让你口服心服”。再如“xx皮鞋,足以自豪的皮鞋”。
二、双关的意义
(1)在古诗词,特别是民歌之中,运用谐音双关来,贴切地表达男女间的爱情,既生动又活泼,形成一种特殊风格。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即“情”义。
(2)通过谐音能起一种隐语的作用。如《史记·淮阴侯列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中“背”暗示韩信应起兵造反。
(3)利用谐音达到讽刺和幽默的效果。如歇后语“骑着墙头看书——夹(加)墙(强)学习”即能起到鼓励作用,亦能达到幽默的效果,真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把握好“双关”这种修辞,既能在平时的说话写作中起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功效,亦能在新闻记者书籍时挖掘句子的深层内涵。再举几个例子:
语音双关。利用同音或近音的条件而构成的双关。例如:
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②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红楼梦》)
③再如有一个人专心致意为社会服务,政治上懂得少一些,但是两年把导弹搞出来了,对国家很有贡献;另外一个人,天天谈政治,搞了五年也没有把导弹搞出来。你投票赞成哪一个人?我投票赞成第一个人。第二个人只好请他去当政治教员,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捣蛋”。(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④如今要强借房租一年,所以百姓们都把“崇祯”读做“重征”。(姚雪垠《李自成》)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丞相做事业,专靠黄菜叶。一朝秋风起,干鳖!
例①“晴”与“情”谐音;例②“雪”与“薛”谐音,指薛宝钗,“林”指林黛玉;例③“捣蛋”同“导弹”谐音;例④“重征”同“崇祯”谐音。例⑤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例⑥表面上指黄菜叶,实指丞相所信用的三个坏人:黄敬夫、蔡彦文、叶得新。
语意双关。就是利用词的多义现象,构成表里两层意思。如:
①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毛泽东《七律?送瘟神》)
②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③我得去!凭我这身板,赤手空拳也干个够本!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的听妈妈的话啊!”(王愿坚《党费》)
④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
⑤她们的死,不过像无边的人海里添几粒盐,虽然使扯谈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是不久还是淡、淡、淡。
⑥周繁漪: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
例①“瘟君”既指血吸虫,又指社会上的害人虫;例②“夜”实指黑暗统治,“路”实指革命征途;例③“听妈妈的话”实指听党的话;例④“露出了他们的马脚”实指露出了匪徒们的破绽;例⑤“淡”实指平淡;例⑥周繁漪指的是“风暴”的比喻义,即激发的矛盾,生死的搏斗。
这种语意双关,有明暗双重意义,明的是表面的意义,暗的是内藏的意义,说话的人本意是在暗藏的意义上。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一、双关的类型
双关一般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一)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意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它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即所用词与深层次的词不仅读音相同而且形体也相同。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中的“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2)同音不同形的谐音双关。这种谐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如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3)隐语谐音双关。这种音的深层含义是指一种不能明言的事件或人物命运等。这种双关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第五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诗中的“林”中挂的“玉带”,“雪”中埋金簪,加上前面两句诗,暗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4)曲解谐音,即通过谐音使词的意义扩大,一音多词。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鸿”谐“红”故能与“白”相对。再如“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中“楠”谐“男”,才能与“母”相对。
(二)语意双关: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再如“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另外,这种修辞在广告词中也经常出现。如“xx矿泉水,让你口服心服”。再如“xx皮鞋,足以自豪的皮鞋”。
二、双关的意义
(1)在古诗词,特别是民歌之中,运用谐音双关来,贴切地表达男女间的爱情,既生动又活泼,形成一种特殊风格。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即“情”义。
(2)通过谐音能起一种隐语的作用。如《史记·淮阴侯列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中“背”暗示韩信应起兵造反。
(3)利用谐音达到讽刺和幽默的效果。如歇后语“骑着墙头看书——夹(加)墙(强)学习”即能起到鼓励作用,亦能达到幽默的效果,真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把握好“双关”这种修辞,既能在平时的说话写作中起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功效,亦能在新闻记者书籍时挖掘句子的深层内涵。再举几个例子:
语音双关。利用同音或近音的条件而构成的双关。例如: 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②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红楼梦》)
③再如有一个人专心致意为社会服务,政治上懂得少一些,但是两年把导弹搞出来了,对国家很有贡献;另外一个人,天天谈政治,搞了五年也没有把导弹搞出来。你投票赞成哪一个人?我投票赞成第一个人。第二个人只好请他去当政治教员,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捣蛋”。(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④如今要强借房租一年,所以百姓们都把“崇祯”读做“重征”。(姚雪垠《李自成》)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丞相做事业,专靠黄菜叶。一朝秋风起,干鳖!
例①“晴”与“情”谐音;例②“雪”与“薛”谐音,指薛宝钗,“林”指林黛玉;例③“捣蛋”同“导弹”谐音;例④“重征”同“崇祯”谐音。例⑤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例⑥表面上指黄菜叶,实指丞相所信用的三个坏人:黄敬夫、蔡彦文、叶得新。
语意双关。就是利用词的多义现象,构成表里两层意思。如:
①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毛泽东《七律?送瘟神》)
②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③我得去!凭我这身板,赤手空拳也干个够本!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的听妈妈的话啊!”(王愿坚《党费》)
④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
⑤她们的死,不过像无边的人海里添几粒盐,虽然使扯谈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是不久还是淡、淡、淡。
⑥周繁漪: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
例①“瘟君”既指血吸虫,又指社会上的害人虫;例②“夜”实指黑暗统治,“路”实指革命征途;例③“听妈妈的话”实指听党的话;例④“露出了他们的马脚”实指露出了匪徒们的破绽;例⑤“淡”实指平淡;例⑥周繁漪指的是“风暴”的比喻义,即激发的矛盾,生死的搏斗。这种语意双关,有明暗双重意义,明的是表面的意义,暗的是内藏的意义,说话的人本意是在暗藏的意义上。
1、我们还是当朋友好了>>其实你还是有多余的利用价值
2、我想我真的不适合你>> 我根本就不喜欢你。
3、天气好冷喔,手都快结冰了>> 快牵我的手吧,大木头!
4、我觉得我需要更多一点的空间 >>我不太想看到你啦!
5、其实你人很好 >>我不想跟你在一起。
6、你人真的很好 >>我真的不想跟你在一起。
7、你人真的真的很好....真的 >>猪头,离我远一点。
8、我暂时不想交男朋友 >>闪边啦!你还不到我心中帅哥标准的一半。
9、我不想伤害我们之间的友谊 >>我们之间也永远只会有友谊。
10、你这样让我感到很尴尬 >>我无法强迫自己说我不想说的答案。
11、我的心中牵挂着一个人>> 那个人是我特地虚设用来挡像你这种人的。
12、朋友才是长久的,不是吗>> 想当我男朋友,自己不照照镜子。
13、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说>>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嘛!别做白日梦啦。
14、我不适合当个情人 >>废话,没有人会适合当你情人的啦。
15、你给我个时间考虑 >>没给我时间,我怎么跑得掉....
16、我们不可能在一起的 >>虽然理由很烂,不过挡你绰绰有余啦。
17、我们的距离太远了 >>当个朋友就不错了,还想有别的。
18、你的条件真的很好 >>你的条件真的还没好到我想要的地步。
19、可是...这样好怪..真的很怪 >>你这丑八怪..怪成这样还想吃天鹅肉?
20、我觉得男女之间是真的有纯友谊的 >>对,没错,我和你之间就真的只可能有纯友谊。
21、坐机车可以呀,骑机车很方便的 >>穷小子,没汽车还敢来接送我。
22、但你的温柔我会铭记在心的 >>情圣!光温柔是没用的,还需要钱钱..
23、其实我一直没有勇气接受你 >>看到你差点吓死..哪里还有勇气?
24、你真可爱 >>你真幼稚。
25、你真的很可爱 >>你真的很幼稚。
26、你真的是超级可爱耶 >>猪头!不要像小朋友一样黏啦!
27、遇到你,总会让我重温童年的快乐 >>感觉就像阿姨遇到小弟弟一样。
28、我觉得你很乖耶 >>穿得俗不拉基的,一看就知道跟你出去不好玩。
29、我们应该给彼此一点缓冲时间 >>给你时间滚!你再不走,我真的会翻脸!
30、上次迟到真的很不好意思 >>先迟到给你看,下次我绝对不会到!
31、别人都说你条件不错耶 >>我从来没这样认为过。
32、如果我们早一点认识就好了>> 说不定你会早点觉悟。
33、别急嘛,我们可以先作朋友 >>我可以趁这个时候找男朋友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和子由寒食》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您可以访问本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关于寒食节的诗句、古诗》相关的文章。
第四篇:《柳永词二首》《苏轼词两首》同步基础训练
《柳永词二首》《苏轼词两首》同步基础训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参差(cēn)
堤沙(dī)
天堑(zàn)
珠玑(jī)....B.罗绮(qǐ)
豪奢(shē)
叠巘(yǎn)
羌管(qiāng)
....C.钓叟(sǒu)
千骑(jì)
骤雨(zhòu)都会(doū)....D.凝噎(yē)
暮霭(ǎi)
那堪(kān)
寒蜩(chóu)
....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故垒 B.吟萧 C.赤壁 D.公瑾 料陗 萧瑟 芒鞋 狼狈 浪淘尽 一蓑烟雨任平生 何仿 纶巾 雄姿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樽还酌江月 樯橹灰飞烟灭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同行皆狼狈 ..
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华发:花白的头发
狼狈:形容处境困窘、难堪。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D.回首向来萧瑟处 ..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
..B.参差十万人家 ..C.此去经年 ..
形胜:地理形势美好优越
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经年:年复一年
D.便纵有千种风情
风情:风流情怀 ..
5.对下列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C.今宵/酒醒/何处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下列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词有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标题。B.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C.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D.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7.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即“人们传说是”,言下之意,这里的赤壁不一定就是当年三国时周喻败曹操的赤壁。)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周瑜一代武将的勃勃英姿。)
C.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余独不觉”与“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坦荡胸襟。)
D.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8.填空
柳永,原名_______,字景庄,后改名_______,字_______,因排行第七,又称_______,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_______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大中祥符元年,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柳永暮年及第,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_______。
苏轼,字子瞻,号_________,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_______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_________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______、其弟____并称“三苏”。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描写杭州“繁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雨霖铃》的词眼所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动多种象征离愁的意象来想象别后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霖铃》中与“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戏曲语)表意相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报潮。”(刘克庄《长相思》)表意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海潮》中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江山如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赤壁之战中周喻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中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旨趣相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________________’;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坡为之叹服。
二、文本研习
11.阅读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然后回答问题。
(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了杭州郊外壮伟美景,请具体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评论家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炼。”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用词造句也很有特色,请具体说说用词上的显著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然后回答问题。(1)这首词是怎样有层次地写离情别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称道,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然后回答问题。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词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试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苏轼《定**》,然后回答问题。
(1)“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A、天堑qiàn,C、都会dū,D、寒蜩tiáo).
2、D(A、料峭,B、吟啸,何妨,C、一尊还酹江月)
3、D(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4、D(形容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
5、D(“便纵有”三字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A(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7、B(“羽扇纶巾”代指周瑜,“樯橹”代指曹操水军,周瑜在词中是儒将的形象。)
8、三变
柳永
耆卿
柳七
婉约派
柳屯田
东坡居士 黄庭坚 辛弃疾 苏询
苏辙
9、(1)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留恋处兰舟催发。(4)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0、(1)乱石穿空,惊涛拍崖,卷起千堆雪。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江东去。
11、(1)写杭州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有波澜壮阔之气势。
(2)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句式,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所以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
(3)这首词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组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12、(1)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
(2)“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跟恋人分手。“无绪”,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3)这几句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13、(1)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2)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 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3)①虚实结合。想象周瑜当年风华正茂,建立不朽功业,再转回现实中来,写出了自己的悲叹和旷达。②衬托。用“小乔初嫁”正面衬托周瑜的年轻风流,用周瑜的年轻有为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
14、(1)拟人。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喜悦之情。
(2)感悟: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性格: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第五篇:柳永词两首
《柳永词二首》教学设计2
作者: 加入日期:07-09-10
教学目标:
1.体会大量使用偶句的所谓赋体笔法的特点。
2.理解“春愁”的含义,理解“伫倚危楼”、“对酒当歌”的抒情涵义。教学重点:
1.春愁的表达方式。2.曲婉而深挚的抒情。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蝶恋花》。教学流程:
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柳永,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
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
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
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乐章集》。
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对照注解,理解文本大意。2.强调以下词语的含义: ⑴伫:久立。⑵危楼:高楼。
⑶黯黯: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⑷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⑸强乐还无味:又。⑹消得:值得。
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提示:“草色烟光残照里”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凄美、感 伤的黄昏春望图,借景抒情,表现了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提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本词的画龙点睛之笔,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
无悔的隐秘:为了她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腻 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3.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 提示:独倚危楼,时已黄昏却久久不忍离去,借酒浇愁,对酒当歌,却无法排遣无边的春愁,孤单凄凉,相思满怀。
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背诵《蝶恋花》讨论: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示: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
“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上阙写登楼伫望情景,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
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笔意婉约含蓄。下阙先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最后才揭明“春愁”原来就是“相思”,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终不悔”。全
词曲径通幽,曲折达意,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完成课后练习一、三题。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望海潮》。教学流程:
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
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此词的创作年代也可据此定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这也是《乐章集》中所能考订的作年最早的
一首词。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
柳永能铺陈其繁华。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
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2.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⑴形胜:地理形势重要。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⑶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⑷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
⑸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⑹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3.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提示: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
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
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背诵《望海潮》,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
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就运用了“点染” 的手法,请加以说明。提示: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
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
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段绘景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