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外国幼儿美术教育(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4:3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章 外国幼儿美术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章 外国幼儿美术教育》。

第一篇:第七章 外国幼儿美术教育

第七章 外国幼儿美术教育

教学要点:发达国家的幼儿美术教育优秀理念,中外早期教育的差异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外国美术教育发展状况

二、国外儿童的艺术成长氛围

(一)成人对儿童艺术作品的关注

(二)教育者注重对视觉艺术的培养

(三)教育者注重儿童艺术情感的创作方式

三、发达国家的幼儿美术教育优秀理念

(一)教学过程是想象力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是激发兴趣的过程

四、中外早期教育的差异

教学重点:学习外国幼儿美术教育优秀理念

教学难点:找出中、外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异同点并加以分析 教学建议:

1、结合实际分析外国幼儿美术教育对你的美术教学有什么启示? 2、如何吸收外来优秀的幼儿美术教育经验?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基础理论、实践探索、他山之石、拓展阅读、专家侃点、在线交流、案例分析、作品欣赏。

第一节 外国美术教育发展状况

http://gz.fjedu.gov.cn/meishu/ShowArticle.asp?ArticleID=3868 外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包含着实践与理论认识两部分,作为人类美术教育史的一份宝贵财富,其理论认识尤其值得我们珍视。对美术教育发表理论认识的人,多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们的理论认识丰富和深化了美术教育思想,对美术教育的实践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西方美术教育较为显化的时代,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古希腊时期的雅典教育被后人称为“自由育”或“完全教育”。这是一种对人进行全面教育的理想式教育。美育,在当时称为缪斯教育,是以希腊神话中司文艺、美术、音乐和诗歌的女神命名的。古希腊雕塑、绘画和建筑艺术的兴盛繁荣与这种教育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一般学校并不将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专才的教育。儿童在7至14岁时就可进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为阅读、书法、算术和图画。

(二)古罗马时期人们对美术教育的态度与古希腊人大致相仿。著名哲学家盖伦在言及绘画与雕塑时就对其所具有的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性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一方面想利用它们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又棘手于它们具有体力活动的性质。因此,他含糊其辞地说:“如果人们愿意,人们也可以将它看作自由学科。”

(三)中世纪的美术教育。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美术教育重视培养人的素质,陶冶人的精神不同,中世纪的美术教育几乎只是一种纯技艺性的工匠教育。当时的画家除了以个人身份服务于公侯外,其余均需加入同业公会,而且只有被公会证明为较优秀的画师才能开业授徒,雇佣流动工匠。学徒们在画坊从师学艺,目的仅仅是为了掌握某种技巧,以谋生路,学习的方式极为偏隘和机械。

(四)文艺复兴时期,单纯的画坊学习已不适合时代要求,为了弥补画坊训练之不足,人们开始采用一些新的学习方式,如临摹名家作品和画模特。

阿尔伯蒂、达·芬奇、丢勒这些全才式的杰出美术家,不但使美术的地位得以极大提高,而且赋予美术智力性和科学性,为美术教育开拓了新的境界。阿尔伯蒂、达·芬奇等对解剖、透视和明暗造型知识的卓越研究,为美术教育的飞跃性发展奠定了技法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基础。

文艺复兴不仅提高了美术家的地位,导致了专业美术教育的新形式——美术学院的出现,也使人们在人文精神的感召下,重新承续了在中世纪中断了的全面教育的思想传统,主张在学校通过美育全面发展儿童的身心。

有“近代教育之父”之称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育论》中阐述的教育思想,为普通美术教育的开展作了铺垫。夸美纽斯在大学时代就钻研了古代思想家和人文主义者的著作,深得其精髓。他主张对学生实施一种“周全的教育”,即从道德、知识、身体和艺术等方面去发展学生。他要求通过艺术教育,发展人的首创精神,培养其艺术才能。对美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他十分推崇,认为美术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诱发他们内在动因进行主动的学习,以绘画这种直观的方法作为教育手段,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一切儿童都有一种要画图画的天生欲望,这种练习就可以给他们欢乐,他们的想象就可以从这种感觉的双重动作得到激发。”对美术学习,他提出应当从实践中学习,要从雕刻去学习雕刻,从画图去学习画图。他主张艺术要摹仿自然,要获得摹仿能力,教学就必须循序渐进。此外,夸美纽斯还最早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提“泛智论”,设计了学校教育体系并拟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划分了不同的教育阶段,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创立了班级上课制,并相应制定了学期、学年和假期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不仅开启了近代学校教育的新纪元,而且为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的出现,提供了时空框架。

法国著名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要尊重人的自然本性,“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他指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他所倡导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对以后的一些美术教育思想和流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18世纪初,欧洲的一些新式学校开始将美术课列入课程表中,到19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美国以及俄国普遍在普通学校设置了图画课程。东方的日本则在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大量输入西方文化和教育制度,1872年8月日本文部省正式颁布了日本近代第一个新学制,规定图画为小学14门必修课程之一。

在工业革命以前,“艺术”与“技术”是一种统一的存在,工业革命后,由于大量的生产机器的介入,最终使“艺术”与“技术”一分为二。“艺术”只为精神而存在,与人的实际生活不相干,高于象牙塔之中;“技术”则只是推进工业发展的手段,难入“艺术”的门庭。包豪斯的学者们洞悉了将“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将艺术手工业的艺术性与机械生产的机能性相结合。他们创设了工业设计系统,完成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包豪斯教育将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纳入自己的范围。然而其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将现代美术诸流派的基本原理编成体系,促使了“视觉语言”以及造型语法的产生,形成了20世纪人类共同的视觉国际语言,包豪斯的教育观念和造型理论对普通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六)从30年代初起,德国包豪斯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给美国的中学美术教育输入了新的血液。一些来自包豪斯的教师带来的观念对美术教学课程计划的影响日渐增强。这些影响包括对艺术中技术因素的兴趣、对设计元素的关心、对材料的实验态度,并促进人们越来越关心对艺术的多种感觉方式,激发人们将审美态度与环境相结合。其具体结果是摄影术和照片的运用增多,材料的运用更广泛,而且建筑也被接受为美术教学计划的一个固定内容。

(七)19世纪初,科学心理学逐渐成熟,其对神经系统和感官生理心理现象的研究成果,被引入美术教育领域。19世纪末,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出现了儿童研究的热潮,许多研究成果也相继问世,如1887年意大利的里奇出版了《儿童的美术》;1885年法国的儿童心理学者贝雷出版了《美术与诗》,强调幼儿期美术活动的重要性;1895年英国心理学家沙利出版了《幼儿期的研究》;法国学者柳克于1913年和1927年相继出版了《某一个儿童的描绘》与《儿童的绘画》两本儿童美术教育名著;1955年美国学者诺达费时20余年完成了对200余张儿童绘画的分析,出版了《儿童画的发展过程》。在这场儿童研究运动中,人们通过观察分析儿童绘画作品中造型和色彩的特点,来研究儿童的成长过程和心理特点,揭示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甚至用来解释人类艺术发生学的问题以及现代美术所表现出的种种特征。

(八)当今世界,美术作为一门基本课程在普通学校中所具有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具有美育和智育等一般教育学意义的美术教育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美术课的地位迅速提高,基本课时数得以保障并有增加的趋势,如日本从小学到高二的美术课均为每周2课时。法国国民议会于1987年12月17日投票通过了《艺术教育法》,其中规定美术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小学每周1课时,初中为2课时,高中为定向培养,重理科者选修美术,重文科者必修美术。同时,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向现代工业文明迈进的发展中国家,美术教育也普遍受到重视。现代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也逐渐发展,趋向多样化。比如,美国中小学的美术课就已不单纯是绘画训练,而包括了雕塑、陶瓷、编织、金属工艺、摄影、美术史、美术批评等教学内容。

第二节 国外儿童的艺术成长氛围

一、成人对儿童艺术作品的关注

对儿童作品的分析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透视儿童心灵的一种手段,从中了解儿童对什么感兴趣,知道些什么,是怎么想的,人们对儿童艺术进行研究,把它看作是儿童情感生活或个性发展的表达方式。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的学者利用儿童素描和油画方式上的明显变化,把它们作为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基础。最近,国外研究人员研究:儿童以什么样的方式理解艺术?艺术家怎样创作艺术?艺术作品是如何判断、估价的?

1、特别小的幼儿,甚至在2岁前喜欢用各种可以获得的方式进行印记制作,这种有节奏的肌肉运动体验,加上儿童可以看到自己行为的结果,增强了儿童绘画的信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活动能力得到了发展,这时他们能够在艺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了。

2、儿童发展了个人的符号系统后,有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尽管他们表达的大部分内容对他人来讲仍不易理解。的确,二、三岁的儿童还不会像成人那样理解艺术,他们并不关心艺术品的制作,而是经常就一个绘画概念直接进行素描或油画,但在随后的图像中又可能转而表示出第二个或第三个概念。他们在画素描、油画或泥塑时经常会自言自语或唱歌。

3、儿童长大了,到了上学前或幼儿园的年龄,他们的艺术作品更容易辨认了,也比较容易解释了,尤其是在他们的语言技能增加后,他们可以解释自己所画的图像,说明自己的兴趣和目的。儿童创造符号能力的发展,扩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些符号表示人、动物和事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于是增加了有知识的成人对儿童艺术作品意义理解的可能性。

4、正式上学前,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儿童经常把他们生活中那些情感上对他们的比较重要的事情联系起来,进行探讨。如:同父母的关系,同兄弟姐妹的关系,家里的宠物甚至一些幻想中的人物等,都经常会在儿童的素描、油画和泥塑中被描绘和探讨。儿童经常能够把他们想象、幻想、现实的世界同他们的艺术创作联系起来,有时他们对现实世界各个方面如何动作的理解也可以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看到,如当他们画家庭成员从事各种活动时;当他们画动物、小汽车或飞机时;当他们涉及个人的害怕或志向时。

二、教育者注重对视觉艺术的培养

近几年,国外艺术教育工作者愈发关注儿童艺术作品中视觉文化的影响,在当今电子和数字包围的环境中,实际上所有的儿童都有过看适合他们年龄和兴趣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广告的经历。他们可以逛购物中心,可以玩视频游戏,可以看电影,可以上网,还可以接触到其他的视觉文化。传统观点认为,视觉艺术对儿童艺术发展的自然过程是起消极干扰作用的,但今天,与传统观点恰恰相反,艺术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儿童总是从他们的视觉环境中学习。儿童从别的孩子那里,从成人艺术家的作品中,从他们每日的视觉文化中看到了一些概念和图像,并把它们借用过来。

如今,国外艺术教师不但没有忽略这些影响,反而把视觉文化中的问题、概念和形象纳入到了综合艺术课程,使之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

因为幼儿所具有的天真质朴的能力,可以无拘束地用各种方法将他们的情感生活画出来,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成人会对他们的艺术作品一直如此的感兴趣。儿童时期倾向于画他们生活中的人和事——既有悲伤的,也有喜悦的,这似乎是儿童从世间各个方面展现出的一种非常自然、非常健康的活动。经验丰富的艺术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点,当他们帮助儿童扩大对艺术世界的理解时,就会鼓励儿童这份天然的兴趣。

三、教育者注重儿童艺术情感的创作方式

一些国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艺术很感兴趣,把它作为理解儿童心灵和情感的一扇窗户,特别是那些情感上可能受到伤害,或经历了某种精神创作的儿童。这类儿童创作的素描、油画和雕塑主题以及他们在作品中描绘自己和他人的方法,甚至他们用艺术材料进行创作的方式等,有时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有关他们情感生活的线索。这一方面也正是艺术治疗师最关注的。

表现这方面例子的作品可以在那些避难儿童的绘画中看到,这些儿童来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恐惧和暴力。后来,这些儿童移民到了北美,进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学校。同样,那些经历了个人创作的儿童,有时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也会聚集在这些话题上。儿童用这种安全、无威胁的,他们可以控制的媒介,通过描述创作性事件这一过程,为他们自己找到某种弥合心灵创作的办法。儿童通过艺术描绘把握他们所认识世界的能力,并由此应对棘手的生活情形的能力,正是艺术疗法的源泉,许多艺术教育工作者在他们为幼儿制定的教育方案中强调了艺术的这种作用。然而,不管教育方案中怎么强调,如果教师忽略了或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儿童艺术创作中的这份天然兴趣,那么他们将是很不明智的,因为儿童身上的这种天然兴趣是他们所具有的,无处不在的一种特征。

试图通过分析特殊儿童的艺术作品并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解释,这并不是艺术教师的工作。但得到这方面知识将帮助艺术教师注意到与特殊儿童标准相比之间那种巨大的差异。那些寻常的艺术作品可以成为线索,艺术教师可以与学校里的其他教师,学校顾问和学校心理咨询师一同分享,这种信息能使校方为每个儿童提供最好的教育机会。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幼儿美术教育优秀理念

一、教学过程是想象力开发的过程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一所“想象幼儿园”,其特色就是培育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在手工室里,孩子们使用特制的小型刨子、锯子切割着不同形状的小木块,并涂上颜料,最终制成一套积木;在缝纫室里,孩子们包括男童也学着穿针引线,为玩具熊或者洋娃娃缝制自行设计的新衣;在烹饪室,孩子们试着用最普通的瓜菜,做出美味的家常菜。奥地利人的早期教育理念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是发展想象力的最好途径。

耐人寻味的是,在当今电脑时代,这所幼儿园却并不开设电脑课,甚至也不鼓励孩子多看电视。该幼儿园的管理者认为,学龄前的幼儿不宜学电脑,也不宜多看电视,而应参与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以发展想象力。担任一家超级大公司经理的皮特·尼兹幼年时上过这家幼儿园,后来考上哈佛大学。他认为,正是幼儿园里培养的丰富想象力,使其在工作和创造时都游刃有余。他还说了一句至理名言:如果你在幼儿时期编织过袜子或自制过玩具,那么长大后也有充分的自信来设计宇宙飞船。

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把想象力看得重于既定的知识接受。

二、教学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教学过程不单是传授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表面看来,教师的过度指导节省了幼儿的学习时间,较快地实现教学目的。然而,省略探索过程其代价是剥夺了幼儿发展自我开发能力的机会。教师美术课堂中的美好“设计”,在减少幼儿经历错误的同时,也减少了他们了解、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力的机会,以及减少了综合能力训练的机会。

三、教学过程是激发兴趣的过程

西方人视教育的成功标志为培养了孩子的自信以及符合自己潜质的兴趣。西方国家在幼儿教育方面有着共同的教育理念,即对幼儿少教技能是为了给想象留有余地,给创造力和潜在才华得更大发展留有余地。譬如在澳大利亚,教师在幼儿从事艺术活动之前,一般不会给幼儿提供模仿的范例,只提供各种活动所需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在幼儿进行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很少发出指令,也很少干涉,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需要去选择材料、使用材料;教师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幼儿艺术活动的过程上,不要求幼儿把艺术品创作得完美无瑕,而是尽力使幼儿体会到参与活动的无穷乐趣。澳大利亚的早期教育理念是,幼儿艺术教育的过程首先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开发的过程,因而应注重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发展幼儿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中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想象力。

重视教学的情趣性以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学普遍重视的一个教学准则。同样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也不例外,在培养幼儿美术教育的绘画兴趣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让自己动脑、在动手中动脑,教学生活化、内容生动有趣、气氛活跃。

第四节 中外早期教育的差异 江苏省国画院举办了一场中日儿童画交流展,画展中的两国儿童画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显示出较大差异。日本孩子的画面从题材、画风、构图、色彩等方面来看都显得很自由,而中国孩子的画面则显示出一种固定的模式,即教过的痕迹特别重,画面根本看不出孩子自己的风格。这种问题显然不仅仅出在我国儿童美术教育上,其根源还是在我国传统的早期美术教育上的与国外早期美术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育目的的差异。德国人认为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的注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包括绘画语言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日本人认为美术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培养儿童热爱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情操,努力发掘每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日本的儿童美术教学内容很少介绍作画和制作的必要知识,而是让孩子们在自由想象中去创造。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儿童美术教育,其主要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美术技能的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塑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及性的美术教育中,透过美育而获得具有全面协调能力的人。他们更强调个性的发展与形成,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证了美术教育以至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也促使孩子从小注重求新、求异、讲究创意。我国早期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除了讲究智力和艺术才能的发展外,我国美术教育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发达国家的美术教育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能力,我国美术教育重视发展学生的绘画基本技能。我们是为了掌握美术技巧而学美术,人家是以美术为工具来开发孩子的表现力、想象力和穿凿力。有人对北京16所幼儿园的308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认为儿童的智育活动中首先应该培养的:观察力40.33%;好奇心16.72%;注意力13.77%,只有9.1%的人认为最应培养的是想象力,10.1%的认为创造力更重要。

二、教育观念的差异。中外早期美术教育观念差异在于是强调美术技能重要还是强调自我表现重要。中国的早期教育强调美术技能重要,要把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放在首位。中国的教师认为幼儿什么都不懂,什么能力都不具备,而要通过观察来学习一切,并从中发展各种能力。外国的早期教育强调自我表现重要。他们则认为幼儿具有天然的想象力,这是成人没有而幼儿独有的能力,因而是极为珍贵的,不仅需要特意保护,还要深入开发。中国人认为手把手地教孩子,可以使孩子很快学会比较难的动作或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一种技巧或一种技能。比如,美国人认为,孩子应该自己去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成人手把手地教孩子,使孩子不可能自己领会完成这项任务的方法,也不可能从中有所领悟。中国人认为技能学得越多、越快,孩子就越聪明;而美国人认为亲身经历越多、体验越丰富,孩子就越聪明。中国的教育注重的实际能学习,而美国的教育注重的事务性开发,即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

三、教育方法的差异。在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模式是“示范+模仿”,即在幼儿自己进行艺术活动之前,先由老师进行示范,给幼儿提供模仿对象。因为这种教育模式重在模仿,所以幼儿所完成的艺术品以及所进行的艺术活动,普遍缺乏童稚的审美直觉,显示出明显的模式化、成人化特征。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观念是,不应该过早地告诉孩子某一种既定的标准,否则会使孩子的思维缺乏弹性而定型化。因而,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多采用“引导+发现”模式,教师以增加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信心为重,鼓励幼儿自己去体验,自己去领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由于教师总是接纳孩子们所有的艺术创作方式,并欣赏孩子们的一切艺术作品,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由思维、自由联想,提高幼儿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能力。美国幼儿园的孩子所作的项目制作是五花八门的:用100根吃完的冰棍棒,搭起一个小房子,有门窗和栅栏;用100张彩色的巧克力糖纸,按不同颜色贴成一幅自己的画像;用100辆不同款式的玩具汽车,摆在“100”这个数字约有变形而形成的“高速公路”上,表示的是百车大赛,这种项目制作显然有利于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并展现儿童天然的创意。

四、教育评价标准的差异。我国教师评价幼儿艺术活动和幼儿艺术品优劣的标准,主要是看幼儿是否掌握了教师所教给的知识与技能,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即仅仅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基本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显而易见,这样的美术教育及评价标准,是完全无视儿童本身拥有审美意识的前提下,把成人的审美标准先入为主地灌输给孩子,并迫使儿童不断地否定自己的想法,同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感受以适应成人既定的标准,最终导致儿童在刻意模仿中逐渐丧失了个性化的感受能力和独特的观察视角,也丧失了儿童天然的想象力和原创性。中国人习惯于将正确的方法早早教给孩子,让孩子不会走弯路,外国人习惯推迟讲述正确标准的时间,让孩子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中国人认为幼儿能比同龄人更多更早地懂得成人世界里的东西就是聪明的表现。中国人视教育的成功标志是,发展了孩子的智力以及在即使不感兴趣的学习领域里也能刻苦用功的毅力。西方人认为幼儿拥有异于成人的思维和想象是最珍贵最值得珍惜的特种才智,他们视教育的成功标志为培养了孩子的自信以及符合自己潜质的兴趣。

五、教育效果的差异。我国的早期教育更注重的是培养艺术技能和熟练技巧。在这种教育下,幼儿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得到了较好发展。但正是单一的技巧性训练抑制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使我们的孩子在技能培训中过早地被定型化了,致使他们只能模仿而难以走向创造。国外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力与评价能力,强调个性发展与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协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服务社会三者统一。

相比之下,中外早期美术教育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随着社会进步和中外教育交流的不断发展,中外早期教育不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正在酝酿这一场从观念到实际操作层面的深刻变革。有人曾在北京进行了有关儿童早期社会化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中国的早期教育观已趋同于美国人的观念,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意识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共识。从目前各国教育发展的状况看,东西方教育正出现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趋势。

当然,毫无疑问的是,每个社会仍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主流。尤其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时,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往往会演变成外来文化被本土化的过程。不难发现,近几年来,随着大量接受西方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在教育观念上已有了多方面的变革,然而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仍然以传统为主流,遂使学来的新观念仅仅流于形式而没有形成本质上的变化。譬如,幼儿教师虽然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多参加动手操作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等,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但是由于主题绘画多于意愿绘画,模仿性手工多于自主创造性手工,因而以培养孩子模仿意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仍然起主导作用,致使那些以“创造教育”为初衷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原有的目的。

总的来看,教育方法的变革似乎是滞后于教育观念的变革,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传统的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力,即我们常常实现与本土文化而曲解、误解、肢解来自外部的文化观念,其实际结果是以西方文化的形式来表达东方文化的内容。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在任何社会的任何领域都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新旧文化的交叉融合发生在早期社会化领域里则意义极为深远,因为变化了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必然影响到新生一代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人格结构。由于早期社会化过程正是社会文化上一代传至下一代的过程,因而早期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变迁必然带来最根本性质的国民性变迁乃至社会变迁。

实践探索

通过对《中日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探索我国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的可能途径。

中日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www.xiexiebang.com 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网

(一)理论研究比较

在教育发展纲要颁布后的今天,幼儿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我们的关注。而幼儿美术教育在其中则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学龄前儿童品质的发展,自然创造力的表达,社会价值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个性与自我尊重的人格形成,提供一个非同寻常的机会与条件。但是,也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幼儿美术教育时常只是一种摆设,甚至于仅仅被当作课外活动而已,似乎只有数学、阅读这类课程才是教育的根本,那么国外的情况如何?

日本在1876年就开创了自己最早的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虽然比西方晚了39年,但是日本变异性文化的特点,促使日本不断地借鉴西方的模式,通过一百多年来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笔者在此想就其与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况作一些比较研究,以探讨我国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的可能途径。

就幼儿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研究而言,日本采纳的是一种内在引导和外在传授的教育思想。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这种适应具体地表现在外在和内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而所谓的内在化和外在化,只有用综合的方式加以推动引导,儿童才能得到均衡的健康发展。

所谓外在教育领域,是指环绕在幼儿周围的外部世界。它具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外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习惯等等。因为成人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无论是制定教学计划,还是进行教学评估都很容易,传授给幼儿往往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这些外在教育内容,在被孩子们接纳为个人经验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充分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幼儿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秩序和法则,更是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这样外在教育就深刻影响了幼儿内在世界的形成。

感性、洞察力、想象力、欲望等等正是这个性化世界和形象思维领域的内容。在这个内在世界里,无论传授还是评价都是困难的,而引导也许是一种更为适当的方式。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幼儿的作品,感受幼儿的欲望和感表,方能窥探其心灵世界的秘密。不管是幼儿的绘画塑造,还是造型性游戏活动,都可以说是完全以这个内在化世界为中心的活动。

就中国的情况而论,幼儿美术教育文革后才开始注重“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这类课题的教学理论研究。89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开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注重教育过程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重视了对游戏理论的研究。但是,我国在感性教育领域,尚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在化特点及其在幼教中的重要地位与功能尚缺乏应有的了解和重视。其表现在:

1.在整体上尚缺乏对幼教美术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尽管美术教育在幼教中处于主要地位,但是我国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只开设幼儿的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课程,就是没有美术教育的理论课程,幼师系统也同样如此没有美术教育的一席之地,这种状况造成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理论薄弱,难以指导教学实践,把握幼儿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

2.正因为以上的原因,少数研究者认为幼儿绘画是一种特殊的理性活动,即一种把感性形象和具有一般共性的概念融合在一个统一的认识性陈述中的理性活动。因此得出教学指导和评估要用理性分析和计量的方法来进行,根本忽略了主观情感的作用和内在引导的重要原则与指导方式,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二)教学法比较

就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法来说,日本教育界认为孩子们的绘画表现,制作手工物品的造型能力反映了幼儿不断成长的过程,并作为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鲜明地反映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但是这并不意味对知识技能、欣赏习惯等等外在传授的忽视。以为在造型活动上,对于感情、感觉、形象思维、想象的世界,教师是无法教授的,只能采取引导的方式。倘若说培养能够不断推进的话,那么指的是与知识、技能、欣赏习惯等有关的范围。

日本的这种教学法可能是受了我国传统的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宣传自性是佛,莫向外求,主张依靠本体的能力达到开悟成佛。禅宗的法师崇尚引导,他们往往通过讲述公案等旁敲侧击的方式使人开悟,有时甚至在无语的境界中让弟子感悟道的存在。例如日本传统的能乐大师世阿弥,在他的修道品位思想中就推崇自证自悟的学习方法。世阿弥套用了佛教中所谓的“色即是空”的观念来形容这一方法。所谓“色”是指凭借感觉捕捉到有形技能的存在,而“空”则是指依靠自悟自证的方法印验无形的客观规律。为了具体剖析日本的这种教学方法,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探讨:

1.在教学指导原则上,日本十分重视幼儿造型表现过程中的三个环节,即形象思维、技能运作和传达内心活动的环节。具体地来讲: 首先“人是根据形象思维行动的生物”,因此形象思维决定了人们造型表现的意图,意味着教师在指导上,必须使幼儿鲜明地浮现出这个形象,而后才根据形象进行描绘。

其次,即使形象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并不等于孩子已将它移到了画面上去。孩子必须借助于各种造型语言,材料工具将它转化为绘画或雕塑。例如依靠画纸、彩色铅笔、颜料和绘画材料的共同配合,在二维空间的画面上表现出三维立体的图式。因而孩子必须学习如何使用彩色铅笔、如何调配色彩,如何组织画面的构成等形式语言,否则绘画就不能“物化”为表现媒介。因此,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活动,在技巧和方法上给予指导。技能指导仍然依赖于现场直观的教学和掌握的成功经验。但是如果教师过于强调技术指导,而孩子们又没有热情,那么表现活动将不再成为孩子满心欢喜期待的东西。因而技能运作环节的指导关键在于让孩子明确绘画技巧和制作技术,通过反复地实践与改进,达到掌握各种表现方法及其步骤程序。

第三,幼儿的造型活动同时具有本能的表示和主观的表现的特征。正如婴儿的啼哭是本能的表示,演员的哭泣则是主观有意识的表现那样,后者表现含有传达个人情绪意识的意图,而前者几乎是由本能控制的。无论在幼儿的涂鸦期,还是前图式期,以及象征期的绘画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本能表示和主观表现的因素。孩子将绘画作为一种与外界沟通的语言,他们把自己看到的事物,思考的内容通过绘画表现传达给观众,接受者观赏之后内心产生感受,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孩子,幼儿从而确认了对自我的认识,并感受到表现的喜悦。因此对幼儿的这种内心传达,日本的学者认为在指导上要采取亲切和蔼的态度。从幼儿的角度来阅读理解儿童们在绘画中所传达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传达的心灵沟通与共鸣,就能鼓励和激发幼儿新的表现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创造力和陶冶情操的目标。

2.在教学指导的要点上,日本着重以下四个方面:

(1)从游戏来看,主要以幼儿自由描绘为主,提供必要的与幼儿心身发育相适应的题材;

(2)根据故事来表现的题材,则不拘泥于真实,让孩子在自由愉快的表现中,选择造型单纯、组合容的内容;

(3)从生活体验中引发的表现,在开始构思阶段,就要使形象思维明确化,并把它与自己准备的有关材料和工具、表现手法联系起来。要求表现的内容能被他人接受,并且有相同感受的理解;

(4)经由观察萌发的表现,重点是突出有关对象物的具体感觉。采用何种观察方法,什么时候来画、画什么、怎么画,这些都是指导教学的关键所在。

就中国幼儿教学法而论,认为幼儿的绘画包括观察、想象和表现三个过程。观察是绘画的基本和前提;想象是幼儿把观察到的对象融进自己的认识、情感、重新加工的过程;表现则是孩子把经过想象后的事物用造型手法表达出来。此外,在教学指导原则上有以下特点:

(1)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通过幼教实践,探索教与学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又有可行性和操作性。(2)突出了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激发、诱导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使孩子们在造型表现的实际操作中发展各种能力,萌发多方面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把学前时期基本活动的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突出幼教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4)强调充分运用生活四周的各种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调利用乡土材料,由教师发动幼儿一起制作玩具、学具和教具。这样既有利于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又符合我国的国情,继承和发扬因地制宜、勤俭办园的优良传统。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则注重以下几方面:

(1)着重发挥范画应有的作用,并注意启发性的示范和讲解,用后及时收回范画。

(2)重视美工教学与生活、节日、游戏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紧密配合。

(3)在教学中,要求幼儿坐姿、握笔姿势正确、重视作业常规的训练。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示范和范画经常出现成人化的偏差。例如所谓“简笔画”,它原本是成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程式表现,将它作为范画和教材,无疑是在禁锢、扼杀儿童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情感表现。但是这种有违于启发引导儿童观察表现事物,阻碍幼儿认识事物和情感表达,并违背教育规律的教材,竟然会被定为电视教材、获教育图书奖而盛行一时,可见科学的教学指导尚待确立。此外,当年陈之佛先生反对的“大人们常常以自己的趣味加之于儿童,常常以临摹画为唯一的教画的方法。”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一些儿童画大赛,均以临摹像某家某派程式为能事,背离了美术教育的本质功能,干扰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健全发展。

(三)教学内容比较

就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而论,日本是根据幼儿绘画发展的不同时期来展开教学内容。

在2—3岁时,采用在物体表面着色;将纸蒙在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上用铅笔拓印;拼贴布贴画;用粘土或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等,都属于造型性游戏的教学内容。

在4—5岁时,则运用寓知识于兴趣之中的游戏方法,通过阅读小故事根据体会作画,依据孩子的生活体验来描绘使自己感动的事物,通过各种角度观察对象,并描绘出自己的感觉。

在5—6岁时,则转变为采用不同纸质或不同形状的纸进行游戏表现,加深幼儿对材料和形状的认识,按照自己的构思故事作画,扩展游戏范围,并以此作为表达的题材,描绘自己热衷欣赏的事物。

总之,日本选择内容注重幼儿绘画要体现其游戏与生活,从而引发幼儿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可以说这种安排还具有指导幼儿生活和精神治疗的功能。就中国选择的内容来说,主要是围绕着认识、情感和表达,这三个幼儿美术活动的要素而展开。知识化、艺术化和游戏化是其特点所在,具体而言:

(1)3—4岁时,绘画内容大多安排为添画,将不同的线条与形状,形状与形状等编排成不同的单元,泥工、折纸课题则着力于基本方法的学习。

(2)4—5岁时,主要以观察、表现、制作生活中的动物、蔬菜、食品等内容。将知觉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作为课题编排的内在目的。力求通过美工教育促进幼儿空间思维的发展,丰富幼儿的绘画语言。

(3)5—6岁时,课题内容是与季节特征紧密联系的人物、植物、动物、日常生活用品等系列。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四)以上我们就中日两国幼儿美术教育从理论、教学法和教学内容三方面进行了对照,找出了差距与问题。现试将其比较研究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在理论研究比较方面,日本借助于对幼儿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即从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想象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发展来探讨儿童美术教育的课题——外在传授和内在引导的理论构想。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儿童艺术教育“零点计划”主任茄德纳博士所认定的“教师的任务基本上是为自然出现的那些发展提供支持,对来自儿童的积极性做出赞许和同情的反应。然后,在童年中期和后期就需要给予更多的积极干预:在学习某种艺术技能和技术时应给予更多的训练指导。”日本的理论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是卓有成效的。而我国则由于幼教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又缺乏从美术教育这一感性教育的角度来进行理论探讨,使得目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入并结合教学实际,以适应当前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

2.就教学法比较来说,日本首先是把提高幼儿的表现欲望放在首位,其次注重应势利导的原则,把握造型性游戏的内涵,其三则是不断选择适应幼儿心智成长的教学方式。我国则注重利用乡土教材来丰富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很有特色。但是因某些临摹示范和简笔画的不当作法,冲击了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客观上不利于幼儿潜力发挥。

3.就教学内容比较而言,日本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有绘画、摹写、拼贴、堆积和手工制作等,其中包括集体制作和节日活动制作,还有幼儿的鉴赏活动,这些内容安排还充分考虑到与幼儿发展的各阶段相适应。

相对来说中国的教学内容范围小一些,尚缺乏更多的造型性游戏的内容来充实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运作特点,特别是还需要按幼儿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科学地选择适当的内容。例如,在幼儿园小班阶段侧重于游戏化,而从中班到大班时,偏重于知识化和艺术化的教学内容,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如何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日本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幼教师资都受过大专以上的教育,因而幼教美术理论研究机构都设在教育大学美术系或者综合性大学教育系的美术专业,这就保障了幼儿美术教育基础理论和教学法的研究以及师资的专业素质。相反我国目前幼师几乎是中专教育,仅有极少数的师大教育系有学前专业,另有一所大专幼师,这些学校鲜有进行美术教育的理论研究,虽然开设有各种学科的教学法课程,其中却没有美术教学法。师资层次低,幼教人员难以从事理论研究。此外幼教美术作为交叉学科,需要美术界的介入。日本现代有许多象山本鼎、岸田刘生等这样的著名画家涉及幼儿美术教育领域。而我国以前尚有丰子恺和陈之佛等前辈画家著书立论关心儿童美术教育,现今画家则往往因视为小儿科,而鲜有涉足来支持幼儿美术教育的建设。另外,我国幼教体制教师以中级职称封顶,客观上也不利于提高幼教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倘若能在这些方面进行改革,并重视幼教美术事业,方能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

他山之石

1.这是一部 外国孩子进行美术活动 的录像,从他们的美术创作中,您能找出中外美术教育的差异?能说说您观后的一点感想吗?

视频《外国孩子进行美术活动》

2.作者用简短的文字,大量的图片,向我们介绍了“美国某学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美术作品展览”,透过一幅幅生动、充满活力与创造的美术作品,我们是否应该找出自我的差距?

阅读《美国某学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美术作品展览》

拓展阅读

一、涂鸦是儿童绘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基础阶段。在孩子涂鸦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不懂得如何进行引导,使孩子更好地学习绘画。日本儿童美术教育家鸟居昭美向我们介绍了“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的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获益。

阅读《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

拓展阅读

(一)涂鸦是儿童绘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基础阶段。在孩子涂鸦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不懂得如何进行引导,使孩子更好地学习绘画。日本儿童美术教育家鸟居昭美向我们介绍了“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的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获益。

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

日本育儿专家鸟居昭美著,<<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一、3-4岁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

1、孩子在3-4岁,涂鸦开始了向人类独特表现力的画逐步转化的阶段,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阶段;

2、孩子开始给自己的涂鸦赋予始终如一的解释,不会因为大人的诱导而改变;

3、孩子在画之前就已经确定了要画什么才开始动手的;虽然涂出的仍然是大圆,小圆,纵线条,横线条,但线条更加自如流畅,在这些大人看不出什么的涂鸦里却已经包含了孩子要表现的一个有情节的故事;

4、比如说孩子画了一个大圆,说是爸爸,再画了一个圆,说是妈妈,再画一个更大的圆,当做家,并且还要讲述这个家里发生的事情,如“爸爸妈妈吵了架,妈妈哭了”等;

5、当孩子画出满是圆的画时,请大人不要不高兴,而应该由衷地赞扬他,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听听孩子所表达的故事吧;

6、孩子3岁半以后,开始画人的头部(由点,横线和圆组成),这是孩子涂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7、大人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作品横加指责,说他没有画耳朵,没有画手和脚,也千万不要教他怎样画人像,大人要做的,是要多听听孩子讲那些涂鸦所包含的充满了想象力的内容;

8、孩子在3-4岁阶段,用线条(圆,点,线条)讲故事,是孩子自己表达自己感受的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涂鸦时期;

9、从孩子3岁开始,在孩子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是可以交流的,因此会画出大圆圈里面套着两个小圆圈,说是可爱的蟑螂,充满了温暖的在大人看来似乎可笑的友情;

10、不要让孩子在大人买的涂色图形上涂色, 虽然孩子会涂满色,但是这会限制孩子的自我表现力。专家观点小结:

3-4岁孩子的涂鸦特点:

1、一开始就赋予意义地画;

2、向作为人的“表现”的画的转变期。大人对3-4岁孩子涂鸦的态度:

1、还不能教孩子画形状,不要教孩子画人的脸,汽车,洋娃娃等;

2、如果已经教了形状,要马上停止教形状,让孩子回到3岁孩子的画圆时期,由大人给他画3岁孩子画的那种圆,可以使他对大圆和小圆线条加以区别,并且一边与孩子谈经历过的事,一边把圆和线条比做各种各样的东西给他看;

3、多听听孩子用许多的圆和线所涂的鸦的内容。3-4岁孩子的绘画工具准备:

1、不要给孩子好几种颜色,只给他一种他喜欢的颜色,最多不超过三种颜色;

2、除了粗的彩色笔外,还要给他签字笔,圆珠笔,蜡笔(蜡质多,较硬的),铅笔(3B-6B)等,但注意安全;

3、纸用图画本或是记笔记的纸。

二、4-5岁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

1、孩子一般在4岁左右(早一点儿的是3岁半左右),开始画从头上长出手脚的“头足人”,这是孩子自己创造的形状,也有的孩子会自己画出有头、身子、在身子上有两脚的人以及其它的自己创造的形状;

2、大人不要因为看不顺眼孩子自己画的这种形状而教孩子如何画标准的人的形状或其它标准的形状;

3、孩子的这种涂鸦,表达了他们自己的真实认识,以及将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的乐趣,所以大人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4、这个时期,如果教孩子:画是这么画的,就会剥夺孩子认知乐趣,甚至会阻碍他逐步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

5、孩子在4-5岁时,会以内心的真实为基础,根据语言在脑海里产生想象,并把这种情景画出来;

6、印象深刻的东西会画得很大.比如妈妈喜欢唠叨,孩子也感觉到了,会画一个嘴巴很大很大的头足人表现妈妈;

7、孩子在4-5岁期间,会在一张画纸上反复画同一形状或不同的形状;

8、孩子4岁半到5岁左右,会逐步发展为把家里和外面,船里和船外面,用四方形围起来,画有一定的整体感;

9、孩子从4岁开始(到7岁),涂鸦时会把不同时间发生的事都画在同一张画上;

10、孩子罗列的形状大人看起来画面杂乱无章,但是在孩子心里,它代表一个个有情节的故事,大人要主动倾听并一起享受孩子的乐趣;

11、虽然4-5的孩子开始画形状,但是把要画的东西放在孩子眼前让他写生,是绝对不宜的,8岁以前,儿童涂鸦的特征不是一边观察一边画,而是把自己感受到的“真实”如实地画出来,孩子写生要等到9岁左右。专家观点小结:

4-5岁孩子的涂鸦特点:

1、终于会画出自己的形状了;

2、涂鸦中除了头足人,还会出现画了头,躯干,双腿的人;

3、涂鸦如同商品说明一样,涂出的是杂乱摆放的各种自己创造的形状。大人对4-5岁孩子涂鸦的态度:

1、不要教孩子画形状;

2、不要让孩子对着物品写生;

3、多听听孩子叙述他所涂的鸦的内容;

4、如果孩子总是画同一类型的画,要带孩子增加生活体验,当孩子生活体验增多,朋友增多,能尽情地玩儿,他的画也能自然地发展。4-5岁孩子的绘画工具准备:

1、原则上用一种颜色,如果孩子想用几种颜色,可以控制在六种颜色以内;

2、除了粗的彩色笔外,还要给他签字笔,圆珠笔,蜡笔(蜡质多,较硬的),铅笔(3B-6B)等,但注意安全;

3、纸用图画本或是记笔记的纸。

三、5-6岁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

1、继续用笔画出自己创造的形状,比4-5岁阶段更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2、涂鸦开始关注事物间的关系,如不仅知道人,衣服,还知道人穿衣服,因此会画出穿了衣服的人;

3、虽然如此,他们画的还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自己知道的东西由于不感兴趣,也不会画出来.如知道人有耳朵,但对耳朵不感兴趣,就不会画出来;

4、只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依自己知道的(深刻印象及愉快想象),而不是看到的样子(客观地临摩)画出来,这是儿童(从4岁开始,一直持续到9岁)涂鸦的一个典型特征;

5、孩子在5岁半开始,会画出基底线来表示关系,如画一条水平线表示地面;画一条横线把地面与海分开,表示二维世界;

6、基底线使孩子在5-6岁的时候从前一阶段(4-5岁)的无序的罗列画向有序列的画转变;

7、孩子5-6岁的涂鸦开始表现系列性的关系,由于是按照二维性有顺序地排列画面的,画面的整体性更强,并出现了透视画法.如画老鹰追逐小鸟,会把小鸟,蝴蝶,蜻蜓等被追逐者序列地表现出来;画楼房,各楼层人以及楼梯,家具都会画出来,好像墙是透明的一样;

8、即使是像商品目录似的看起来比较乱的画,也有了一个统一的主题,不再是以前(4-5岁)的那种多主题的画了;

9、孩子在5-6岁是想象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可以根据大人讲述的故事进行想象并把它画出来,也喜欢画“我理想中的...”,“我喜欢的...”等充满想象力的主题,这种充满想象力的画画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

10、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一生想象力最发达的时期,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凭空想象”画出的画,孩子就是通过画这种画来发展无限的想象力的。专家观点小结:

5-6岁孩子的涂鸦特点:

1、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原封不动地画出来,而是只把感兴趣的画出来;

2、开始有了把事物程度化的“基底线”;

3、能把听到的事情所留下的印象画出来(用想象力画)。大人对5-6岁孩子涂鸦的态度:

1、不要教孩子画形状,孩子自己会画;

2、不要让孩子对着物品写生;

3、不要说孩子的形状画的丑;

4、多听听孩子的画里所表现的关系,在2-5岁半以前,对孩子的画,可以简单地问:“这是什么?”并加以肯定就行了,但是从5岁半开始,就要问“谁在什么地方?”“正在做什么?”;

5、为了让孩子画出有许多内容的画(不是总是一种类型的画),就要努力使孩子的生活丰富一些。

5-6岁孩子的绘画工具准备:

1、这是孩子喜欢分别用颜色涂抹的时期,请给他十二色一套的绘画用具(彩色笔,水彩笔)或蜡笔;

2、蜡笔应选蜡质多,较硬的蜡笔,不宜用粉蜡笔;

3、如果孩子喜欢一种颜色画,也可以只画一种色;

4、纸用与绘画工具相配套的纸。

四、6-7岁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

1、孩子基底线的使用已经自如,画面的秩序感更强;

2、这种基底线,可用水上的线条、地上的线条、山的线条、公路两旁的线条、家里一楼与二楼地板的线条,餐桌的线条等来表示;

3、孩子沿着基底线并列地画,所以画面出现了秩序,这当然也是孩子对世界秩序性认识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

4、听了故事后根据想象画的画比前一阶段(5-6岁)表现更加丰富;用透视画法画的画表现得也更细致;

5、画画的时候具有坚强的毅力和诚实性,如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用两三天的时间细致地完成一幅画;

6、画的画仍然是自己所把握的“真实”和自然的感受;

7、画面图形的表达能力更强,开始能够自己画出更象物体本身的形状了,出现了把事物抽象画出其大致模样的能力,这是向成人的画过渡的萌芽。专家观点小结:

6-7岁孩子的涂鸦特点:

1、只把感兴趣的“真实”表达出来的本领更强;

2、基底线的使用更自如;

3、开始出现把具体的事物抽象化画出模样的能力。大人对6-7岁孩子涂鸦的态度:

1、不要教孩子画形状,孩子自己会画;

2、不要让孩子对着物品写生;

3、不要评价孩子作品;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倾听上:“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儿?”

4、不要老让孩子看电视,不鼓励孩子画漫画人物(漫画人物也是一种大人创造的形状,孩子的漫画人物画得好也只是模仿得好);

5、鼓励孩子以快乐的生活为主题画;多给孩子讲故事,鼓励孩子画一画大人讲的故事。

6-7岁孩子的绘画工具准备(与5-6岁的孩子要求相同):

1、这是孩子喜欢分别用颜色涂抹的时期,请给他十二色一套的绘画用具(彩色笔,水彩笔)或蜡笔;

2、蜡笔应选蜡质多,较硬的蜡笔,不宜用粉蜡笔;

3、如果孩子喜欢一种颜色画,也可以只画一种色;

4、纸用与绘画工具相配套的纸。

二、请阅读下面文章,让我们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之现状,找找它们之间的区别。

阅读《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

拓展阅读

(二)请阅读下面文章,让我们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之现状,找找它们之间的区别。

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

ttp://hi.baidu.com/%BA%C0%BA%C0%BB%AD%CA%D2/blog/

由于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保守思想的束缚,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被视为“副课”。在期末考试来临时,甚至连最后的“阵地”也丢失了,被语、数等考试性科目“占领”。这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弊端。素质教育的兴起,使美术教育有了抬头之日,但是人们衡量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老师的好坏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打开国门,走到国外去看外国的教育观念、模式、方法。从中得到启示,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远远不够。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外国的美术教育,反思一下我们的传统教育,找找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美国的“DBAE”多元化艺术教育。

21世纪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的教育也随着发生变化。90年代初,美国推出了“DBAE”全面综合性美术教育。它对美术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研究,认为美术教育内容包括美术创作、美学、美术评论和美术史,提出了美术要向多元化发展。美国很早就提出了创造性,要求思维的创新,因此他们会获得科学上一项又一项的突破。

反思一下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注重知识、技能的积累与机械化训练,使学生成了艺术的“奴隶”。从中感受不到美,只是教师在唯心地说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而已,使原本就赋有艺术灵性的孩子们在机械化的技能训练中渐渐扼杀了天性,约束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导致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小学生没有幼儿园的孩子们感兴趣,初中生没有小学生感兴趣,高中生没有初中生感兴趣,形成了恶性循环。从美国的“DBAE”中我们知道了美术教育不单是简单的绘画、手工制作,而是与广义的美术教育内涵相联系的,虽然小学美术与成人美术有很多不同,但是我们的孩子是很有潜力的,不要小看少儿美术的挖掘潜力,它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二、欧洲的普及化艺术教育

在欧洲艺术教育不单是学校老师的事,它不再是副科,而是全民都在进行,课余时间课外都在进行。校内、校外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在他们的美术课堂上,只要在统一的大纲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根据学校、老师、学生的特点自己设计教学内容。而学生呢,可以在教室里随意走动,整个课堂是那样和谐自由。他们重视的不是个别能为学校夺得绘画大赛名次的几个学生,而是全体学生,并不注重他们绘画的结果,而是注重他们在这次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自己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注重的是整个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的艺术美,真正从心理上释放他们全部的想象和情感。

课堂美术教学只是美术教育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课外兴趣活动,或有老师家长带领,或三三两两自发性的进行一些美术活动。比如:一些广场一到假日就会挤满了艺术爱好者,他们自觉地在这里寻找美、体验美、创造美、感受美这一美的过程。将这里的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自然地融为一体,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再如:在欧洲的梵蒂冈、卢浮宫、佛罗伦萨等美术馆里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参观者、摄影者、绘画学习者,参观的人员从幼儿到老年均有,他们可随意拍摄下喜欢的作品,回家细细体味,也可以在展览馆的绘画室里把看过的感受直接画出来,在这里到处可见人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而在我们中国,由于经济、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美术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馆、美术馆较少,就算有里面的规定很多,大多数不许拍摄,使人们的兴趣减少,来参观的人只是少数的处于艺术阶层的所谓圈里人罢了,而不是全民化的一种普及化的艺术教育,缺乏浓厚的艺术学习氛围。特别是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中国的人口多也是一个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把美术与其他学科分割开来,使其孤立。配备的老师大多是兼教语文、数学,大多把精力花在语、数的教学上,对美术教育花的时间较少,无心研究美术教育。

三、日本的个性化艺术教育

日本飞速发展的经济与它先进的教育相关,日本提倡个性化艺术教育,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小学个性化教育要以儿童个性的差异为基础,发展各俱独特性的个性,从小培养。教师在课堂注重不同学生不同对待,这样同样的一堂课,每个学生虽然都上同一个内容,但是各自的感触、体验不同,那创造的作品就会显现他自己独特的个性,时间一长老师看到画就能想到谁。其实这种教育是否源自我国古代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为什么我们中国教育界没有很好地把它贯彻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去呢?

反思我们的艺术教育,不是我们不努力,这其中有许多局限性,比如班级人数众多,最少的一个班人数也要达到56人,我想这在国外至少是发达国家少见的,因为我们经济上还是不够富裕的,据2001-2002统计,我国小学每班人数在46-60人以上的班级要占全国的80%,对这样的班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对于美术成绩平平的学生老师更是很少关注了。都说中国的孩子乖巧,中国人有尊师重教的美德,但很多人误解了这个意思,老师不管说什么都是对的,太顺从,缺乏自己的个性。

【上一页】【返回目录】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一则趣闻》

摘自:晓明著,《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7.6

请您根据这《一则趣闻》分析:中国儿童美术教育与外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区别。

讲的是怎样教孩子画苹果的故事。

美国孩子画苹果,教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孩子拿一个作画;日本孩子画苹果,老师高举一个鲜果,让孩子观瞻一番,然后作画去;中国孩子画苹果,是由老师先画一个,交代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

结果呢?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最像苹果,日本孩子笔下的苹果像鸭梨,而美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或像南瓜,或如葫芦。分析:

可以看出,中外早期美术教育观念差异在于是强调美术技能重要还是强调自我表现重要。中国的早期教育强调美术技能重要,要把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放在首位,认为手把手地教孩子,可以使孩子很快学会比较难的动作或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一种技巧或一种技能。

美国人认为,孩子应该自己去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成人手把手地教孩子,使孩子不可能自己领会完成这项任务的方法,也不可能从中有所领悟。

中国孩子的共性多一些,而外国孩子相对的独立性要强一点。中国孩子善于抓住表达题材、形式的多样性,绘画技能技巧较高,追求视觉化效果。而外国孩子则比较随心所欲,很少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可以很充分地表达内心的自我,流露真实的思想感情,技能技巧则不如中国孩子,画面构成更是信马由缰。

相比之下,中外早期美术教育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随着社会进步和中外教育交流的不断发展,中外早期教育不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正在酝酿这一场从观念到实际操作层面的深刻变革。

案例分析二

请您根据这一案例分析:中外教育的“传统美术教学”与“快乐式”教学的区别。

在公园草坪上,中外儿童顶着炎炎烈日进行美术PK。参加这项创作的多为俄罗斯女孩,有的女孩干脆把鞋子脱了,直接踩在画布上面;整个场面热火朝天,非常自由。画卷那边的中国小朋友也不甘示弱,埋头苦画。一会儿功夫,风格差异就显现出来——俄罗斯孩子色彩运用大胆,想像力丰富,有表达两国人民友好的国旗,也有椰林海岛的宜人风光。相比较之下,中国小朋友则画得更有章法,色彩多选用蓝、绿等夏日看起来清爽含蓄的颜色,画面整体布局井然有序,而且造型具象。

分析: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画出漂亮的画,或者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而是要引导孩子提高对美的认识、追求、探索以及感悟,让孩子在体验他们的学习、社会生活的同时,领悟生命的价值。其实美术教育更应该是审美教育,应该注重对儿童审美的启发,提高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然而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许多美术老师依然沿用着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注重临摹,强调表达具象的东西,在完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画的同时,却忽略了“画外之间,弦外之间”本末倒置。

国外是用什么法宝让孩子们想像力膨胀,审美水平攀升?国外每个美术馆都有儿童教育部门,定期为孩子进行艺术讲座,从远古美术史开始到艺术品收藏,涉及的方面之多足以令中国的美术馆望其项背。将最前卫的艺术与儿童审美教育近距离接触,通过这样的接触,儿童了解到艺术家是如何以艺术的方式来看待社会、人生以及展现想像力,在那种自由、快乐的氛围中,孩子们往往能够自由地表达自我。

在线交流

请在教学讨论平台上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结合实际分析外国幼儿美术教育对你的幼儿美术教学有什么启示?

2、如何吸收外来优秀的幼儿美术教育经验?

作品欣赏

请欣赏以下国家的美术教育,希望能给您一些启发。

1、澳大利亚儿童美术教育

2、波兰儿童美术教育

3、韩国儿童美术教育

4、日本儿童美术教育

5、土耳其儿童美术教育

6、西班牙现代儿童美术教育

7、希腊儿童美术教育

澳大利亚儿童美术教育

《早期教育.美术》 2009.4 胡雨心

澳大利亚的艺术教育是从小抓起。他们上美术课时老师会先和他们玩一阵子,比如用随手可得的造型各异,够彩鲜艳明快的积木、气球、拼图„„充分调动起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老师在潜移默化中灌输图形和颜色的知识及进行美的熏陶。孩子们学学玩玩,乐在其中。

澳洲的居民有的是原住民,有的是欧洲或亚洲移民。孩子们画画的同时,老师也将一些本国的历史文化渗透进教学里。一次游戏中,老师把一面面大镜子搬进课堂,提议小朋友边捉迷藏边观察彼此,头发、皮肤、眼睛„同是澳洲人,有的是黄发,有的是黑发,有的是白皮肤,有的是黄皮肤„„但大家一起玩时都那么开心。今天就来画画我,把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画出来。游戏、观察、思考、到最后下笔。孩子在这个过程里已完成了预热。整个过程有趣,且对画画帮助很大。

孩子梦想中的童话世界永远充满奇幻的色彩。玩气球就能将他们带到了这样一个奇异之地。那儿有森林、房屋、有花有鸟、还有一个可爱的我。我在放飞着气球,放飞着希望。

《闪光的气球》杰克6岁

《我》雷欧5岁

嗨!l我叫雷欧。有着亚洲血统的雷欧正向你招手问好呢!老师和雷欧一起选了一张深色色纸,他大胆勾画自己欢呼时的形象,然后挑了土黄画肤色,背景色采用玫红,画面和谐统一。

肖恩斯特是个典型的欧洲移民家庭的孩子。看他白白的皮肤、蓝蓝的眼睛、还有那羞涩的表情„„一看就是个话不多、挺惹人爱的孩子。风和日丽的日子,肖恩牵着爸妈的手去散步。看这美满的一家子,与恬静的大自然是那么和谐的交融在一起。

《散步》 肖恩斯特6岁

波兰儿童美术教育

《早期教育美术》 2009.1

波兰教师注意萌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激励孩子大胆尝试。他们会安排各种饶有兴趣的活动,同时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与交往能力。

波兰教育普遍重视儿童的艺术兴趣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剧院、艺术博物馆、音乐厅是波兰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在那里年轻的父母们带着儿女,兴致勃勃地前往观看,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孩子们观看时聚精会神,认真细致,他们一点也不是在凑热闹,而是津津有味地欣赏。年轻的父母会俯身对孩子指点、讲解,而各个博物馆对小观众都是免费的。不管他们能否理解,那远不是最主要的,至少他们的投入是真诚的,而投入是平常循循善诱与渗透熏陶的结果。

《小公主》 金发飘飘的小女孩宛若公主般站立树旁,长袖摇戈,多像画像里的美丽女王。整幅画色彩素净清丽。裙子上的花纹描绘细致,别有味道。

《圣诞愿望》

油画棒描绘点点雪花,飘落在大片蓝紫色的水粉色上,和屋内温暖的圣诞树、圣诞老人形成和谐色调,欢快喜庆。

《牵手》

手牵手我们今晚去看戏。穿上最华丽的礼服,再化点妆。啊!夜色也更美了。

《绿世界》

青青田边草,悠悠百花香。一片明亮的绿,呈现出欢快的春的气息。

《静物》

使用拓印法,让画面产生如同木刻般的效果。以素色为主,肌理感强,相当清新,雅致。

《有趣的故事》

美术馆里看到一幅油画,讲了个有趣的故事。孩子大胆将它改成一张线描画。线条肯定,泼辣。

韩国儿童画赏析 《早期教育.美术》 2007.5

韩国在儿童美术教育中,非常正视儿童作为创造性主体的真实存在。儿童美术创作是出自本性需要和生命最根本的动力,绘画是儿童心灵的图像符号,是生命成长的需要。儿童通过绘画来达到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表达着人之初最天真最无邪的情感。

《海边 》 李相洁 韩国

《狮舞》 朴贤美 韩国

《在公园》 Hwa_rang,Park 韩国

《雨日 》 Ha-min,lee 韩国

《春夏秋冬》 孙正娥 韩国

《家庭旅行 》黄胜太 韩国

《海底冒险 》 姜珠敬 韩国

《风信舞 》 车少贤 韩国

日本现代儿童美术教育

《早期教育.美术》2008.10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

在日本幼儿园,老师经常带孩子们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参观、欣赏品位较高的美术作品,提升美感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有了高起点,孩子才会慢慢锻炼出犀利的眼光,分得出作品的优劣。有时老师也会常常给孩子们放上一段乐曲,让他们在不同旋律的引领下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土耳其儿童美术教育

胡怡闻,《早期教育美术》2009.2期。

土耳其、埃及、以色列等国通常被称为“中东地区”。由于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连接处,土耳其的儿童美术教育尤其有特色。

有一次,我在一所学校看到,孩子们在改装成舞台的教室里尽情地唱歌、吹奏、舞蹈。有非洲热情奔放的舞蹈、阿拉伯的传统长笛,还有欧洲风格的儿童合唱。异国民俗在这里碰撞、融合,孩子们有了更多元的艺术灵感。然后,教师又介绍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传统节目,舞蛇、各种器皿组合的打击乐等。既开阔了眼界,又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接下来孩子们自由选择油画棒、水粉、有色纸、绒纸等多种材料作画。从下面一引些小朋友的画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特点以及自由表达的童真心灵。

《农作》梅(6岁)

炎热太阳下的农作也是中东地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生活化地把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出来。

《吹笛女孩》萨拉(6岁)

吹笛的萨拉多陶醉啊!被美妙的音乐围绕,萨拉在笛声中两眼发光,面如红苹果。老师鼓励、这个欧洲小女孩把自己吹奏民族乐器的样子画下来。瞧,多么传神啊!

《雀跃》裘恩(6岁)

非洲男孩在激动的鼓点敲击中兴奋不已!他们挥动着双臂,大喊大叫,欢喜雀跃。全画洋溢着浓浓的狂野之风,自由宣泄,让孩子最真实地画出了自己。

西班牙现代儿童美术教育

《早期教育.美术》2009.1

西班牙是个热情的国度,每年有大量的外国游客会在那里逗留。如何发展本国儿童美术教育的特色,让孩子从小亲近美、感知美,是西班牙美术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巴塞罗那、马德里是旅游中心城区。那儿的几所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更具开放性、自由性,教师启发式的教育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他们展示图片、讲述故事、播放音乐,还鼓励儿童以表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生活,然后让他们大胆画下来。我们从这些画中充分感受到这种轻松的学习气氛。

海滨别墅 诺拉(女)

诺拉的父亲经营着一幢海滨别墅,那是蓝天白云下一处绝美的度假胜地。那天上课老师请诺拉带来一组别墅照片,小朋友争相传阅。老师又展示了不少风景画片,鼓励诺拉把它画出来。在随性的笔触里,老师帮助诺拉用了些肌理处理,模糊了墙面,画面更生动,更丰富了。

醉酒的男人 琼(女)

这天一到幼儿园,琼就讲起了她昨晚的所见。爸爸约了几个朋友来家喝酒,几大瓶过后,几个人都醉了,躺在地上的,趴在桌上的,姿态滑稽可爱。小朋友听得不过瘾,都嚷嚷要琼画一画。老师先鼓励他们把平时睡觉的姿态表演表演,让琼有个感受,琼在黄色纸上用水粉和油画棒同时上色,后又在油画棒上刮出刮痕,斑斑驳驳,若隐若现。

《房子》梅里(女)

梅里的这幅“房子”,用笔更随性、率真。洋洋洒洒大笔一挥,明快亮丽的红黄绿蓝跃然纸上,单纯、干净。显现出儿童画的大气、真诚。

希腊儿童美术教育

胡怡闻,《早期教育美术》2009.3

希腊小朋友天真活泼,希腊教育方式自由宽松。希腊老师上课生动有趣,趣味性而非机械性的教学更容易引发孩子的兴趣和表现欲,充分地鼓励和有机地引导则会焕发出他们内心对美的渴求。

老师会在美术课上带孩子去树木中和鸟儿玩耍,也会围绕一个故事,如《阿拉伯飞毯的故事》,带孩子进入《一千零一夜》的美丽传说,还会在夏天和孩子一同来到爱琴海边享受阳光。有趣的课堂内容、丰富的背景知识,让孩子们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艺术星空里遨游。

第二篇: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幼儿美术教育还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特征,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

1、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开发智力:

画画需要眼、脑、手并用,通过观察、思考、然后画在纸上。可以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具像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很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

2、培养孩子的耐性:

众所周知,孩子的智力水平差别不大,但在学校有的学生学习不好,有的差(中学更突出)。原因是习惯的差异。有的孩子好动,精力不集中,导致成绩下降。学美术可以锻炼孩子的耐性,让他静下心来画出想画的东西,不但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坐得住得习惯。

3、给孩子一个有益活动得空间(指小学生):

周末和节假日,家长没时间管孩子,孩子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几个孩子约在一起,一旦进了网吧,后果不堪设想(新闻媒体报道过很多)、学美术不但可以学到专业知识,也可以在一个良好得环境里得到放松和调节

4、通过涂涂画画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培养内在气质,开发智力潜能。发展个人情趣爱好。促进身心情感的健康发展。培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审美能力。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篇: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什么是美术教育:美术为艺术的一种,美术与其他艺术相区别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观,静止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和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

2、关于美术的特殊的形式 A造型性;利用事物的空间特征来表达意义。B同时性,美术形象是静止的,不是在时间中构成的,不像有些艺术形式具有联系性,继时性的特点。

3、美术的种类:1 绘画 2雕塑 3 工艺美术 4 建筑艺术

4、什么是幼儿美术:幼儿美术指的是2,6,7岁的学前儿童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和欣赏活动,幼儿美术作品表现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审美追求。

5、美术活动队幼儿发展的意义:

美术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实践,需要幼儿全身心投入,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到情感的发展,自己动手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形象,这是内外相互作用的完整过程,幼儿需要发挥他们的全部心理能力和热情,以此获得发展。

6、形式与意味的关系,1)再现性,纯心理的再现和以艺术媒介进行再现2)内在情感的外部呈现3)艺术符号表现人的情感。

7、美术活动,1)美术欣赏2)美术创造A平面造型【绘画,剪贴】b立体造型【泥工,纸工,自制玩具】

8、【 大题】幼儿美术创造中的心理因素

(一)感知【1,美术形象来源于视觉经验。2知觉里的强弱影响作品的效果

(二)情绪,情感【1,幼儿在感知的时候,关于对象的认识会与之随之产生的情感 2情

绪,情感的强度应该是适中的】

(三)意象【1,意象是比感知更概括,抽象,能反映事物内在意义的心理映象。2心理意

象的生成和接通是实现实现美术创造的关键。3,人在幼年时期,意象是极为活跃】

(四)再现【再现是运用一定的媒介创造与物体结构相同的结构等同物。2 结构等同物自

己看书上的例子。3 幼儿进行艺术表现时,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式样是他们再现水平的标志,也决定作品的表现力】

9、动作活动

1)一般活动【动作活动指那些主动的动作活动,动作连接了主体和客体】

2)艺术创造中的动作活动【过程;外物—感知—意象—再现概念—创造性活动—作品】

10、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及特点

(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阶段与特征【涂鸦阶段 1,未分化的涂鸦(1.5--2)2 控制

涂鸦(2—2.5)3 圆形涂鸦(2.5-3)4命名涂鸦(3-3.5)

(二)象征期(3.5-5)1动作上;已经能用手腕和手指画画 2造型上,用简单的几何图形

表现事物 3色彩上,能辨认各种颜色,对色彩喜好,涂色有朝向

(三)图式期(5-7)1 造型上,喜欢用线条作画2色彩上。按照固有色上色

11、特殊表现

1)拟人化,2)透明画,幼儿忽视透视关系3)展开式,采取由中心向四周或上展开的画法

4)夸张法

12、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

1)无目的活动期(2-4)【1 特点,没有明确的表达意图 2泥塑,不能有目的的作出形象

3剪纸,纸和剪刀不能配合 4做法 成人应提供手工活动机会】

2)基本形状期(4-5)【1,特点,逐渐呈现有意图的尝试 2泥塑,能作出简单的结合体,3

剪纸,双手配合剪曲线,4 制法,作出立体造型5做法 正确的引导幼儿进行手工】

13、学前儿童欣赏美术能力的发展

1)儿童对作品的理解是在表面上的,不理理解深刻的含义。

2)经过引导,儿童能够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审美特征

3)喜欢感知熟悉的事物,色彩明快和令人愉悦的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1知道画了些什么

2色彩偏好,3对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偏爱】

1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总目标,《纲要》幼儿艺术领域目标

A 能初步感受环境,发现美

B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C和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15、学前儿童的美术分类目标

A 认知目标【1,知道和认识工具,材料,2 能够讲述画面的不同的表达特征

B情感目标【1用美术语言表达想法 2能够欣赏作品3 积极投入创作4 产生共鸣】

C技能目标,【1,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2 按要求作画 3 初步按一定规律装饰作品 4 初步感受作品的形式 5 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

D创造目标【1,根据意愿自由创作2 能有自己创新的作品 3 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想法4 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 5 独特的观点评价作品】

16、【论述题】

学前教育儿童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一,小班【绘画】

1)情感:愿意参加,大胆作画

2)认知。【1初步认识工具材料,握笔正确,姿势正确。2学会辨认基本颜色,并知道名称学会辨别各种线条以及他们的变化】

3)技能【1学会使用蜡笔等工具进行涂染2 能画出基本的几种线条3能用简单线条,几何

图形等要求自由描绘物体】

4)创造;引导儿童在涂抹过程中把画画中初步学会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各种图式

二 小班【手工】

1)情感:通过泥塑,撕纸等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

2)认知,初步熟悉基本工具材料

3)技能,【1掌握泥工团圆,搓长,压扁的技能。2 其他手工的运用】

4)创造 能大胆地运用印章,纸团,木块在纸上压印

1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取向

(一)行为目标

1、含义:陈述学习行为变化的结果。

2、组成:

1)能观察到的行为表现的条件。

2)外显的美术行为表现

3)行为表现的公认的具体内涵

3、优点:有利于儿童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展开性目标

1、含义:陈述儿童学习行为变化的特点。

2、优点:注重行为进展的过程

(三)表现性目标:

1、含义:陈述儿童参与活动后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

2、优点:有利于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

18、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制定基本要求

㈠要着眼于幼儿发展

含义:

⒈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美术发展水平⒉把促进儿童的发展作为落脚点

㈡目标内容要有系统性

含义:

⒈内容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情感、技能的整合;

⒉在方向上与总目标、分类目标、年龄目标及单元目标一致;

⒊要对美术学科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4.每个活动目标要注意与其他活动目标的整合㈢目标制定的角度要统一

含义:指一个活动中目标内容都从教师角度或幼儿角度出发。

㈣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

含义:目标的表述要具体、可操作性

引导幼儿用彩泥进行手工,再组合成自己设计的人物

引导幼儿学习用彩色纸、小棒等辅助材料装饰自己塑造的人物

引导幼儿在观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塑造出自己喜欢的人物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

一、选择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的原则

㈠整合性原则

含义:美术领域的不同方面的内容其他领域的内容

㈡适应性原则

含义:一是以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二是以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

㈢系统性原则

含义: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二,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

是教师引导儿童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㈠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与使用

1、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蜡笔、油画棒、水彩笔、颜料、纸

2、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拓印、吹画、水墨画

㈡绘画的形式语言

1、线条: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的变化。

线条的形态:直线、曲线、折线

线条的变化:垂直、平行、交叉

2、形状: 基本几何图形、组合、自然图形

3、色彩: ⑴、色彩的色相(2)色彩的明度(3)色彩的彩度

⑵色彩的表现性:1 象征性 2装饰性

⑶色彩,运用:随类附色、主体色和背景色,色彩的装饰、色彩的情感

4、构图: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零乱式构图: 并列式构图: 散点式构图: 遮挡式构图 】形成主题与背景:所有形象与主题有关

19、学前儿童手工的教育内容

⑴工具:剪刀、泥工板、切片刀、胶水等

⑵材料:点状:沙子、纽扣、种子等

线状:绳子、线、吸管、树枝等

面状:纸、布、树叶等

块状:泥、萝卜、纸盒等

㈡手工的基本技法

1、泥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团圆:两手配合来回团成球状物。

搓长:前后搓动成园柱形。

压扁:将长条或球形物拍压。

捏:用拇指和食指捏泥。

挖、分泥、镶嵌

2、纸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⑴折:对边折、对角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四角向中心折、组合折

⑵剪:目测剪、沿线剪、折叠剪

撕:目测撕、沿线撕、折叠撕

粘贴:反面涂胶

⑶废旧材料的制作

串连:从物体的中间穿过;

弯曲:将纸卷曲

连接:用浆糊等将物体连接

三、幼儿欣赏的教育内容

㈠欣赏对象及内容

1、绘画作品:

1)工具材料:水彩、水粉等

2)题材内容:人物画、动物画、风景画

3)存在形式:年画、连环画、宣传画

⒉雕塑作品

⒊工艺美术作品【 实用性,陈设性,民间工艺,⒋建筑艺术5纪念性、6民族性、7桥梁】

⒌儿童作品。同年龄孩子有童趣的作品。⒍自然景物。如:花草树木⒎周围环境 6欣赏知识与技能

1、形式分析:造型、色彩、构图,1)造型:物体的构图方式。

2)色彩:认色对色彩的喜好;均匀涂色

3)构图:形象在画面上所占位置。

2、2主题分析

3、对作品的联想

4、对作品的表达

5、对作品的背景知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0、目前美术教育趋势--多元的美术教育

1)用多种表现方式进行美术教学

2)用多种材料,特别是废旧材料进行美术教学

3)从不同的角度教授技能技巧

4)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和欣赏美术作品

5)以美术为核心,尽可能围绕更多的综合性内容

6)以孩子为核心,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知识性内容

(一)正规的美术教育

可以通过幼儿园课程中与美术有关的学科或领域进行,也可以通过课程设置中的其他各学科或领域进行。

1)幼儿园美术学科或领域:绘画、手工、美术欣赏

2)其他学科或领域的美术活动:

指渗透在语言、科学、社会、健康等学或领域的美术活动。

(二)非正规的美术教育

1)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活动:引发幼儿互动2)美术角和美术室:3)随机的美术指导:自由时间美术教学的方法

㈠讲授法:用语言描述、说明、解释

1、讲述:描述对象

2、讲解:解释概念、原理

要求:

1)讲授内容: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 2)启发性:生动又有感情

3)语言符合年龄特点4)体态语言与讲解结合㈡谈话法:教师提出问题并要求幼儿回答。

使用:提高幼儿注意力、启迪思维。

要求:

1)要围绕目标进行提问,问题明确、具体、启发性;多用开放性问题。

2)问题的艺术性:问题简明、能理解、有时间思考;

㈢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为探究问题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作用: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式:全班、小组

要求:

1)做好准备:问题有吸引力,有知识准备; 2)教师要启发幼儿讨论; 3)教师要进行小结。

㈣演示法:教师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示范绘画、制作过程。分类:1)有准备演示

2)即兴演示)

步骤: 1)分步 2)分段3)整体

要求:1)做好准备:2)演示选择恰当时机3)要和讲解有机地结合㈤观察法:启发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及空间关系。

分类:1)直接观察 2)间接观察式

要求:

1)目的明确:事先了解观察内容

2)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游戏、语言吸引

3)方法多样:先观察后讲解、先讲解后观察、边观察边讲解

㈥练习法:各种形式的绘画、制作等练习

分类:1)模仿练习2)创造练

要求:

1)提出练习要求 2)指导有目的性 3)方法多样化

(七)情境法:教师根据美术教育的需要为幼儿创造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

要求:

1)新颖性:形式新颖 2)创设的内容要实用 3)方法要有启发性

(八)尝试法:让幼儿对某一学习任务经过几次错误的尝试后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要求:

1)设置情2)尝试练习; 3)探索讨论 4)讲解指导:普遍性问题—提供讲解;难题—点拨;具体问题—个别指导。

(九)情景法 :教师以情景创设为主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情景,让幼儿表现对主题的感受。

要求:游戏性

22、家庭美术教育

㈠特点

1、随机性: 不受外界因素的限制

2、长期性:在家庭中长期存在3、个别性:儿童对美术需求、水平、个性特点不同

㈡方法

1、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要素;

3、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

4、正确对待儿童的美术学习。

23、社会美术教育

㈠美术馆、博物馆美术教育

㈡多种社会办学形式中的美术教育

第四篇: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帮助幼儿学会观察事物,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会评价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结构、什么布局的物体最美观,欣赏优美的事物,并且学会表现美、创造美的技能技巧,比如构思、定位、绘图与涂色的技巧,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训练幼儿的观察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幼儿认真的品质,还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赶快让宝贝学习美术吧。

第五篇:幼儿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1)美术的概念和种类;(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3)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理解:;(1)幼儿各年龄班美术教育的目标:小班、中班、大;(2)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发展幼儿细致的;(2)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

和平电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美术的概念和种类。(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3)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理解:

(1)幼儿各年龄班美术教育的目标: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2)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2)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2)教学难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常用方法;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在美术绘画方法中主要运用“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3)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艺术的门类包括戏曲、舞蹈、音乐、美术,以及电影、电视广播等艺术。他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那么美术 1 在我们身边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

(1)美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时时处处都有美术,它在社会

中应用广泛。例如:建筑、工商业、服装、居室设计等都离不开美术。A:日用品(例茶杯、壶、炊具、餐具)的造型审美。B:机械制造专业,机械零、部件图的绘制、识读,零、部件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标准,实用,还应美观好看,(尤其是外部表面的零、部件)。C:交通工具:汽车等色彩与外观审美。D:商品包装外观 E:广告业的装饰装潢。都需要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2)对审美水平的提高、性情的陶冶、情绪情感的引导、形象思 维的训练、感知能力的促进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一)美术的概念。

作品展示与分析:教材插图: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一幅是西 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 《人投鸟一石子》。旨在向同学们展示美术的魅力,使同学们对“美术”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1、先简单介绍画家的情况后,请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意

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的探讨引入学生的视线,让他们说说对画中一些颜色和线条的感受。

2、在你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美术作品?

3、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有可无。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1)启发学生了解画家运用的是一种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2)如:油画、壁画、浮雕、陶瓷玉石雕刻等等。

(3)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

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美术是指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视的、静止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生活理想和美好追求。

(二)美术的种类 美术主要包括: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2 从工具材料绘画可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绘画可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形式分,绘画可分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最有影响的画种;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可分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胚体上,把多余部分删掉、挖凿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连接、构成所需要的形体。

从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圆雕、浮雕。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是指那些摆设、欣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以审美为其的首要价值。

4、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建物的统称。

建筑艺术:指按照没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三)学前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研究的有关论述

1、法国儿童画研究者吕凯把儿童绘画分为四个阶段:(1)偶然的写实阶段:又称涂鸦期(2)不完全的写实阶段(3)知的写实阶段(4)视的写实阶段

2、心理学家柏特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七个时期:(1)搔笔(2岁—6岁)a、无目的的线画b、有目的的线画c、模仿的线画d、局限的线画

(2)线画(4岁)

(3)记叙的象征主义(5岁—6岁)3(4)记叙的写实主义(7岁—8岁)

(5)视觉的写实(9岁—10岁)(6)压抑(11岁—14岁)(7)艺术的复活(15岁)

3、哥仙修泰纳把儿童画分为五个阶段:(1)错画期(1岁—3岁)(2)图式期

(3)对线及形发生感情的时期(4)想表现得象实物的时期(5)正确地表现形状的时期

4、布莱德拉把“错画”和“空想的象征表现时期”亦即儿童画渐具绘画的形象时期以后,分为三个时期:

(1)概念画时期(2)用线表现画的时期(3)以颜色构成空间画的时期

5、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错画期(2岁—4岁)(2)前图式期(4岁—7岁)(3)图式期(7岁—9岁)(4)写实初期(9岁—12岁)(5)拟写实时期(12岁—14岁)

6、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1)涂鸦期(1岁—2岁)(2)象征期(2岁—3岁)(3)定型期(3岁—7岁)(4)写实期(7岁以后)(四)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作品展示与分析:(1)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是在用色,笔调方面比较凌乱、抽象;把从外面看不到的而里面有的东西也画出来;有的画桌子把四条腿都画上而且一样长;给花画上眼睛;人的胳膊会很长很长等等。

(2)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发展,决定着幼儿在画画时采取的方法。先画哪里,后画哪里,怎么画?每个小朋友会各有不同。幼儿认为物 4 体大小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重视程度来确定的。比如,画骑自行车人的腿要比不骑车人的腿要长,因为,腿要用劲。画踢毽子人的腿要比不踢的腿要长,画晾衣服人的胳臂,是根据需要画多长能够着晾衣绳就画多长,不是按正常人的比例去画的。

1、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

(1)涂鸦期(2—3岁左右)属于无目的地乱笔画。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常常是五个手指头抓着笔(如粉笔、蜡笔等较粗易抓住的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些杂乱的线条,这是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无明确的作画意图。涂鸦后期,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

(2)象征期(3~4岁左右)象征期是在涂鸦期基础上的进步。其特点是乱线条略有减少,开始有了简单的、不太明确的构思,偶尔也能有意识地画出一个类似某种东西的图像,但这些图像与事物实体没有直接的关系,仅仅是简单的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往往会遗漏部分特征,没有整体感,结构有时不合理。从色彩上看,此阶段的幼儿画面上颜色的种类通常达到3—4种以上。他们喜欢在每种物像上都涂上颜色,并开始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如树叶是绿色、树干是棕色。

(3)形象期(5—6岁左右)形象期是幼儿开始真正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描绘周围事物和表现自我经验的时期,也是幼儿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在造型、色彩、构图方面较之象征期有了明显的发展。从造型上看,能用较为流畅、熟练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试图将部分与部分融合为整体,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其结构较合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基本正确。从色彩上看,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注意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随着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的提高,他们在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涂色,而且能不涂出轮廊线。从空间构图上看,这时的幼儿画中形象丰富,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不能把握住分寸。我们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地提供不同条件,给予恰当的指导,促使幼儿的绘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

2、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1)拟人化。指幼儿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们以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的绘画现象。幼儿把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赋予整个世界,使之生命化。5 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和它们更亲近,对它们易于理解;(2)“透明”画;(3)展开式;(4)夸张法;(5)基底线;

3、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1)要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2)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丰富的操作工具和材料可以;(3)大班幼儿多用素描、水粉等工具材料:为了让幼;小班:报纸撕贴纸盒画〈机器人〉手掌拓印〈春天的色;中班:海棉蘸色画〈

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和它们更亲近,对它们易于理解和交流。

(2)“透明”画。指幼儿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来,虽然是重叠的两物,但画面上还是互不遮挡,全然不考虑透视的绘画现象。这种透明式的画法,宛如幼儿的视线像X光一样穿透任何东西,所以也称为“X光的画法”。

(3)展开式。又称异方向同存式或视点游走式。指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绘画现象。也即画中的人物、事物由中心向四周或上下或左右展开的画法。

(4)夸张法。指幼儿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而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他没注意到的地方却加以忽视和遗漏的绘画现象。幼儿的“夸张”法实际上是他们画其所注意、所关心的事物、忽略了其他部分的“顾此失彼”的做法,是对事物的相互关系缺乏比较和认识的表现,是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在绘画领域中的表现。

(5)基底线。幼儿往往在画纸的底部画出一条长长的线条作为地面的标志,把整个画面分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所有地面上的物体都在基底线上排列成一排,表示这些物体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注意:幼儿阶段是不需要“绘画技法”的,幼儿有自己 “无师自通” 的学习方式和“天生”的创造能力和条件。我们成人特别是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自然“天赋”,重视利用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去教育儿童,别干“统一”画法,抹杀孩子个性的傻事。

3、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起幼儿的操作欲望,引起绘画的兴趣 工具的种类:有油画棒、蜡笔、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毛笔、油画笔、棉签、彩色粉笔、印章、水墨、水粉等。材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创造的中介和桥梁。生活中的材料更易引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激起创作的灵感。如:树叶、线、纸、海绵、瓶盖、玻璃球、等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发展水平不一样,在运用同一性质的材料时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不相同的。

(1)要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工具简便易操作,材料是身边熟悉有趣的,其实孩子们的小手就是一种简便、有趣的绘画工具,有趣的手指画经过掌心、手指肚的变化,再用彩笔添上一些辅助的成分,进行简单的装饰,孩子们更是兴趣十足。

(2)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丰富的操作工具和材料可以激发幼儿主动 6 探索的愿望。彩色水笔是孩子最爱用,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绘画工具。许多幼儿总喜欢在手、脸、桌、椅上画,这些多彩的圈圈、线线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满足和快感。油画棒又短又粗,便于掌握绘画方法,是中班幼儿首选的绘画工具。他们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让幼儿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幼儿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幼儿自己作品的特色来。

(3)大班幼儿多用素描、水粉等工具材料: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的掌握水粉画的色彩、色调、构图的布局,以及怎样握笔、添笔、运笔的基本技能掌握。我们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

小班:报纸撕贴纸盒画〈机器人〉手掌拓印〈春天的色彩〉 毛线拖印〈风筝〉棉花、布料拼贴〈帆船〉。

中班:海棉蘸色画〈春天的梦〉 沥粉画〈艺术盘〉 纸盒装饰立体画〈脸谱〉 报纸立体画〈水果娃娃〉 大班:硬纸壳宣纸立体画〈魔法面具〉 卵石彩绘〈动物园〉 塑料瓶彩绘 玩偶之家〉 口罩彩绘〈我的大嘴〉

四、幼儿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幼儿绘画教学的方法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绘画教育目标,在绘画活动中具体运用的方法。方法使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绘画的效果。结合案例分析各方法: 观察法含义:是指启发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事物间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等,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方法。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分析:

1、观察时,可以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及用动作模仿等。如绘画“调皮的小猴”,教师不仅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参观,还可以在参观后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猴子调皮的各种表情、姿态等,这样更能激起幼儿创作的欲望。又如泥工活动“刺猬”,教师除了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外形特征,还可请幼儿轻轻触摸刺猬的刺,加深感受,获得更深刻的印象。

2、观察被看作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没有观察就谈不上分析。如“节日的街道”欣赏活动,幼儿通过视听器官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节日的热闹与喜庆。但这种气氛是从何而来的呢?必须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如远处的天空飘着彩色汽球,周围的树枝上挂满了灯笼,广场中间摆放着鲜花,四周插着彩旗等等,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理解热闹与喜庆,产生审美的愉悦体验。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和与幼儿的交流,找出幼儿的兴趣点。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从幼儿 7 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现实世界的运动感、力度感、节奏感以及和谐感等,形成幼儿对这些特征的敏锐的选择能力,防止幼儿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或者走马观花,使幼儿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范例演示法含义:范例是指用来向幼儿演示的直观教具,如图片、模型、画册、教具、实物以及教师画或做好的样品等。范例的运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表现对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细节,也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对范例的要求:(1)形象明确、清晰,能够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篇幅要大一些,使全班幼儿都能看清楚。(2)富于美感,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情感。(3)描画方法和制作方法易于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在绘制程度上是大多数幼儿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在使用范例中应注意的是:(1)要对范例有明确的使用目的。(2运用范例要和示范、讲解相结合,因为幼儿不仅看范例,还难以知道它的绘制过程。(3)有时,范例应有一定的数量,能从各个角度反映事物,启发幼儿的思路也为其创造性地表现事物提供借鉴和参照。(4)正确处理好运用范例和创造表现的关系。范例是为幼儿学习提供的参照物,而不能机械划一地作为统一的范本,要求幼儿画和做的范例有所不同。

(5)要掌握好出示范例的时间。一般在交待课题后才出示范例,在上课前可以用白布或白纸将它们遮盖好。(6)范例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使用,在教师的影响下,幼儿的观察力越强,表象积累越丰富,技巧越熟练,他们的创造性就越强,而范例的地位就越小。相反,美术活动中创造的成分越少,利用范例的机会就越多。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幼儿亲自观察,丰富感情,提供想象和创造,补之以适应得范例,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创造才能提供条件。演示:是教师或幼儿把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显示出来,使幼儿对步骤方法有所了解,以利于他们再直接模仿的条件下更好地掌握技巧。演示要求:动作熟练连贯、节奏速度适中、线条清晰流畅、想象准确优美。种类:分步演示、连续演示、局部演示、对比演示、反复演示、归类演示。游戏练习法含义:游戏练习法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愉快、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美术技能,把视觉形象改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分析:游戏练习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它的使用是 8 灵活多样的,游戏性的命题、游戏化的练习方式、对美术成果的游戏性处理以及美术活动中游戏性材料的使用等,都可以把美术和游戏结合起来。如“吹泡泡”、“煮元宵”等游戏化的命题,能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如“装饰背心”,每不幼儿穿上纸做的背心,用水粉颜料在其他小朋友背上画。这种绘画方式的变化,使得幼儿学习的兴致很高。有时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运用谜语的趣味性,增加游戏的成分,巩固绘画的技能。如教师出一些简单的谜语,让幼儿把谜面简单迅速地画下来。如“星星点点朵儿小,黄色小花缀细条,不要嫌它不火红,春天一来它报到。”(迎春花)。另外,喷洒画、泡泡画、滚画、印章画中牙刷、吸管、玻璃球、各种水果做成的印章,这些材料本身就给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激励了他们参加美术活动的热情。语言指导法含义:语言指导法是指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教师要运用积极、有效的语言,培养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善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内容:(1)用和蔼可亲的语言,营造幼儿创造的氛围(2)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3)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信心(4)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发幼儿创造动机。分析: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当我把蜜蜂比作“蜜蜂宝宝”时,幼儿会让它们害羞、哭泣,和蝴蝶、蜜蜂做游戏等。当我把花儿比作“花姐姐”时,幼儿会把它们比作花房子,给“蜜蜂宝宝”遮风挡雨。在想幼儿讲述创造意图时,将讲述的语言精简成以动词、名词为主的句子,并将动词、名词以象声词、叠声词的形式出现,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

(五)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 目的和目标的关系: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

1、心理层次的目标

分为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三大类。

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培养学前儿童丰富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美术教育的审美情感目标: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学前儿童对形式和内容及其风格的体验。

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美术教育的审美创造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创造力。9 美术的核心在于创造。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创造主要培养儿童通过美术操作活动体验美的模式,懂得表现自我,表现生命。

年龄层次的目标

⑴3岁—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⑵4岁—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⑶5岁—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具有特点: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3岁—6岁年龄幼儿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2、充分的考虑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幼儿自身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为单元目标和具体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四)幼儿园儿童绘画造型的基础练习

1、线的练习

线是点运动所造成的轨迹,是一切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也是幼儿从涂鸦开始进入绘画世界的途径。

线的构成练习,通常以直线和曲线为主。儿童最原始的,用以表现思想的图画是从线开始的

2、线条的内容

表现线的力度和方向的直线与曲线 重力线和悬浮线 旋转、重叠的线 生长和构造形成的线

3、形的感觉

形状是由点、线、面积、体积等要素组成的。

(1)圆和圆的组合;(2)方形和长方形;(3)部分与部分的组合和融合;

4、色彩的感觉;色彩是造型艺术重要表现手段之一;(1)基本色训练: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先从认识原色;蓝开始;(2)认识间色:绿、橙、紫;(3)认识无彩色:黑、白、灰;(4)学会辨别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年龄稍大的;会调色时,在纯色中加一点白色或黑色,就可以使颜色;(5)背景色和主题色;(6

(1)圆和圆的组合(2)方形和长方形

(3)部分与部分的组合和融合

4、色彩的感觉

色彩是造型艺术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形状与色彩的结合对于创造绘画是必需的。

(1)基本色训练: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先从认识原色红、黄、蓝开始

(2)认识间色:绿、橙、紫。(3)认识无彩色:黑、白、灰。

(4)学会辨别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年龄稍大的儿童学 会调色时,在纯色中加一点白色或黑色,就可以使颜色变浅或变深(5)背景色和主题色(6)用色彩表达自然界(7)色彩的情感(8)色彩的装饰

5、材料的体验

由于每种材料都有其不同的特性,会给儿童带来兴趣和快乐,也是激励儿童创造性的手段之一

一是视觉的材料感练习,一是触感的材料感练习(1)手指画:(2)吹画(3)蜡笔画(4)彩色铅笔画(5)彩色水笔画(6)水色画(7)水粉画(8)水墨画

6、装饰与美化

⑴线的游戏:用一根曲线像散步似的,由画面的某一点开始,顺着手的运动方向,自由的转动,组合成一幅曲折交叉的形态。⑵线和色的自由分割:用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的排列与组合自 11 由分割画面,利用其互相间所产生的和谐与美的效果,给视觉产生美的感受。

⑶方形的结合:方形有长方和正方之分。它们都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⑷三角形的组合:三角形三根直线所围成的一个形态。当三角形的底边与画面的水平线成水平时,具有稳固的感觉。

⑸圆形的组合:圆形是由曲线组成的一种基本形态。它的空间具有充实、圆满及向外扩张的感觉。

⑹图案装饰:运用简单的图案花纹,如点、圈、线(直线、曲线、折线、水波线)、几何图形、民族传统花纹,在不同的纸形上装饰。⑺日常用品装饰: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中的工艺品。

(五)幼儿园不同年龄儿童绘画的各种呈现

一、小班

1、线的产生:线条是儿童画中最基本的陈分,线条也是人们用来表现二度空间最简单的式样

2、圆的世界:圆形产生于手的旋转运动,就像胳膊围绕着肩旋转形成的圆形轨迹一样,圆没有方向、没有棱角、是最简单的视觉样式。鲁道夫认为:当儿童处于圆形式为主的阶段时,他还根本不能分辨形状。因此,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圆圈并不代表圆形性,而是代表某个具体事物的性质。

3、二维空间的影响:从儿童最初的画面来看,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基本上是通过二维空间形式出现的。没有前后、上下、远近之分,不能区分物体的立体性。而常常是一个用轮廓线包围着的物体的表层面,正、侧面混杂在一起。

4、教育的作用:

(1)儿童绘画的发展是与儿童认知发展同步进行的

(2)儿童对形状轮廓的掌握,是按照儿童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前进的(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4)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对形象轮廓知觉掌握的规律,设计各种课题

5、形象轮廓线的发展:

(1)阳光放射式样发出的光线往往是由直线构成的

(2)以平面为主的表现方式是小班儿童的主要特征,但必须加 12 强培养空间观念,这方面泥工、积木、结构游戏对加强三维空间概念是最适宜的手段

(3)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能加强儿童对物体的印象

二、中班(4岁—5岁)

符号性表象能力的发展是这个时期儿童画的重大特征:

线条:线条仍然是这个时期儿童中最基本的成分,直线和横线是他们普遍运用的,用它画出人、树木、房屋等各种物体。

形状:儿童把握的是事物的粗略结构特征,以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空间。一方面力图反映他自己所注意到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添加了自己内心的主观图式。

大小、方向:儿童通过视觉已经能够区分别大小,但在儿童的画面中,大小的准确性程度却很低。中班儿童,已经注意到在组合一个整体时的大小比例关系。

色彩:早期儿童的发展,形状先于色彩。4岁儿童开始对颜色发生兴趣,他们会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选择,不再使用单色画。黄、绿、棕、紫、黑等颜色是这个时期儿童最常选用的 想象和情感:色彩和形状的每一种运用,都是用来创造意象 教育的影响:中班儿童画是在以儿童为主体,积极鼓励儿童主动地探索和创造的环境中产生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种形体,都来自于儿童直觉的感知、观察和想象,是他们的探索发现的结果。

三、大班(5岁—6岁)

1、用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各个方面:阿恩海姆所说,用轮廓线表现事物适合人类心理状态的最简单的和最习惯的表现技巧,儿童画的空间是通过二度平面表示出来的。

2、基底线的突破—空间表现之一:用纸的底部或者划上一条底线作为地平线,在地平线上一字排列着物体,这种使用基底线的作画方式,是早期儿童画的特征之一。

3、深度关系—空间表现之二:随着儿童认识事物和观察力的扩大,儿童对画面的处理更深入细致。儿童不仅画出物体的表面特征,还希望解剖内部,于是出现了“透明画法”。

4、构图:比较幼儿园中班来说,大班年龄的儿童更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不仅从内容上,画面组织合乎逻辑,具有一定含义,物体之间有相互联系,从形式上也更讲究画面的平衡、对称和统一。

5、色彩:儿童使色彩的范围扩大了。经常用的有:红、橙、13 黄、绿、蓝、黑、褚、紫等。喜爱运用装饰性色彩,则是这个时期儿童的又一特色。在选择用色时,儿童为了使色彩鲜明,自发的运用冷暖、对比色。活波开朗属于强型孩子,使用色彩明快的颜色较多;胆怯、反应迟钝的孩子在使用色彩上杂乱,举棋不定,喜欢用中性色彩;自信,有主见的孩子喜欢用对比色表示强烈的情感。

6、情感、兴趣、想象:这个时期儿童的泛灵理论思想,即把事物视为有生命、有意向的一种倾向,在绘画中有明显的表现。儿童所以喜欢绘画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因为它的艺术表现,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

7、教育的影响:大班儿童画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在教室正确的指导下,儿童有可能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四、课堂小结:

利用范例图片回顾复习所学知识。本课作为全书的重要章节之 一,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美术教育,美术的相关知识、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绘画工具和材料以及幼儿美术常用方法。其中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从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和幼儿绘画的特殊表现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认知特点理解有限,所以只有了解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及特殊表现,才能进行美术指导。幼儿教育指导方法从观察法、范例演示法、游戏练习法和语言指导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组织教学活动时选择和使用哪些教学方法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来决定,还有考虑活动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幼儿年龄特点等。

五、布置作业:

1、选择几幅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2、观摩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分析教师在活动中是如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下载第七章 外国幼儿美术教育(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章 外国幼儿美术教育(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美术教育基本知识

    1.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包括绘画、 手工、美术欣赏三大部分。 2.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阶段包括无目的的活动阶段、基本形状阶段、样式化阶段。 3.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

    幼儿美术教育5篇

    美术教育 名词解释: 1、 学前儿童美术:0~7岁的幼儿所从事的美术造型活动和欣赏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进行的活动。 2、 区别率:在知觉上,某一物体的特征没有区别开来,就会被简单的形......

    《幼儿美术教育》重点

    《幼儿美术教育》 一、填空 1、从精神层面,将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和伦理等并列。 2、从艺术活动过程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多幼儿对美术活动抱有很大的兴趣,教师要因势利导,以促进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美术教育主要包......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那一双稚嫩的手下绘出的点和线,是幼儿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成功的教育实践认为,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能力可塑性......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摘要】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那一双稚嫩的手下绘出的点和线,是幼儿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成功的教育实践认为,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能力可塑性最佳的时......

    外国幼儿教育史

    福建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外国幼儿教育史》试卷 年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20分) 1、最早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人是。 2、夸美纽斯,是世界教育史上第......

    如何做好幼儿美术教育

    如何做好幼儿美术教育 作为幼儿教师,教孩子绘画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在绘画中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打好美术知识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