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上《我的信念》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是七年级语文新教材所选精品,反映人生为主题。这伟大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她的乐趣完全在科学本身,她志趣高洁,不图名利,但求自由与宁静,把全部精力投入心爱的科学事业中去,她认为要成就一番事业,目标必须始终如一,要坚忍不拔,满怀信心,勤奋工作。
【知识目标】
1、掌握“鞭策、脐带、奢望、蹂躏、猝然长逝、问心无愧等词语。
2、整体把握“献身”精神。
【能力目标】
1、学会从不同层面进行梳理与把握。
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德育目标】
1、学习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人格美。
【教学策略】
本节课学习的是居里夫的的《我的信念》,它的内容比较杂,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再进行一番梳理,经过梳理,井然有序,才便于把握,就可融会贯通。梳理的方法教师明确:第一步是概括要点。(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就行)每二步是分析归纳,第三步是整理排列。
【重点】
抓住文中各段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梳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难点】
体会文中表现作者的人格美。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895年与皮埃尔结婚。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他共接受过于个国家24次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1934年7月4日,这位英国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二、导语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阅读《我的信念》,就是阅读居里夫人的灵魂,可以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来自怎样伟大的心灵。
三、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固执
鞭策
盛名
报酬
奢望
蹂躏
呵责
懊恼
沉醉
猝然长逝
四、默读课文,找出各段中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梳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五、张挂居夫人的画像,让学生面对居里夫人,阅读居里夫人,营造课堂气氛,利于熏陶感染
六、梳理与把握
梳理的方法,第一步是概括要点,第二步是分析归纳,第三步是整理排列,概括要点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就行。
1、引导学生梳理
讨论并归纳:
坚忍不拔
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
信心沉醉于科学之美
勤奋
目标
探讨真理
献身科学
环境自由
安静安静
时间
不谋利
自由工作
克制目标
坚忍不拔
信心
科学之美勤奋努力
2、通过归纳:我们可以看到一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灵,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品格魅力:献身科学,追求真理;专心致志,坚忍不拔;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温和沉静,兴趣多样。
七、问题探究
1、默读质疑:
默读时遇到不大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默读后提出疑难问题。
⑴ “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居里夫人所以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在概是因为这种力量是难以明确表述的。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因素。是对真理的探讨,科学的魅力,献身科学的使命感。
⑵、“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孤独”指单身一人,独租了间小阁楼,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潜心学业,在大学阶段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是美好快乐的。
2、探究质疑: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与“梦想家”是什么意思?
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居里夫人是肯定的。因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他们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从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笔财富,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3、探究质疑:“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世界的优美”不是只自然景色的优美。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优美是只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研究物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4、质疑:
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这样的心态?
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象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儿一样。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5、体验与反思:
阅读了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阅读了居里夫人的灵魂,了解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品质和为科学研究献身的精神,请联系自身,谈体会。
八、小结
本文为我们展示了一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灵,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品质和人格魅力:献身科学追求真理;专心致志坚忍不拔;甘于寂寞淡薄名利;温和沉静兴趣多样等。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科学研究最需要的是现身精神,把探讨真理当作自己的天职,此外,科学工作需要自由、宁静和时间、坚忍不拔、勤奋努力。
第二篇: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上《论语十则》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上《论语十则》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论语》十则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此设计突出文言文教学特点,用做知识积累卡的形式化老师的琐碎讲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变老师灌输为学生能力训练,为零碎的文言知识搭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教学步骤:
一、从孔子入选世界文化名人开始说起,导入课文。
二、结合书下注释,介绍作家作品。学生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一:
作家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三、认读课文,落实字音。
1.朗读课文,标记需要注意的字音。
2.听读课文,校正字音。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二:
生字词:矣(yǐ)愠(yùn)弘(hóng)柏(bǎi)罔(wǎng)殆(dài)诲(huì)
多音字:论(lún)语
三省(xǐng)吾身 不亦乐(lè)乎 传(chuán)不习乎 任重(zhòng)而道远 曾(zēng)参(shēn)
通假字:①不亦说乎
“说”同“悦”,读yuè,愉快。②由,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读rǔ,你。②是知也 “知”通“智”,读zhì,聪明,智慧。
3.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析读课文,落实词意句意。
1.对照书下注释,分“则”朗读课文,弄懂各则大意。不懂的词句,同学间讨论解答。
2.做知识分类积累卡三:
重点词意(参照课后练习一)
难句翻译(根据自己理解的情况来定)
成语: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不亦乐乎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概括各则大意。做知识分类积累卡三:
关于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关于求知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关于修身做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交流做卡感受,总结经验。
六、背诵全文。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诵读是最古老、最朴实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文言文的方式。学习《论语》这样语言简练、含义深远的文章,就该是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读出书声朗朗的课堂新气象。
教学步骤:
一、由“半部《论语》治天下”之事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导入,交代学法。
二、听读,体味。
1.听读第一遍,标记字音。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听读第二遍,标记节奏:句内的节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结合文意揣摩练读,要读得节奏鲜明。
3.听读第三遍,标记轻重:哪些词语要重读,哪些词语要轻读。
4.听读第四遍,听气韵。
学生模仿读,体味读,自由地读。
三、表演读、诵。
要摇头晃脑地读,要动容地读,要气韵畅达地读,要陶醉地吟诵。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本设计为故事穿插法。《论语》涉及的人、事很多,在教读过程中若尽可能结合学习的内容,穿插有关故事,对初识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对保护文言文阅读兴趣也会大有作用。
教学步骤:
一、由曲阜朝圣之举和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一事导入。
二、介绍孔子和《论语》。
三、对照注释逐则翻译,理解大意,不好翻译和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共同探究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可补充说话背景,可穿插相关故事,可引用《论语》中相近的观点,也可要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谈认识。
四、记诵全文。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①孔子及《论语》简介见教师用书。
②《论语》的几个“最”:
《论语》共20篇,492章,是《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在我国,它最早提出教学要“因材施教”,采用“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是现存的最早全部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书中记录的孔子对《诗经》的评论,是我国最早的文艺批评。
2.课文扩读材料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综合性学习指导】不纯净的语文现象,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题目自拟。
写法指导:①选准切入点。一般来说,切入点要小一点、新一点,要用别人之所未用的角度和材料,以求文章在“实”和“新”上有过人之处。②充分利用手头资料。写记叙文,要侧重于生动描写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文现象;写议论文,要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③注重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可根据所选语言现象的特点和自己文章的主题来设计作文风格,要善于化用鲜活的生活语言。
四、活动评价。活动评价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合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活动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
漫游语文世界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要求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对“生活处处有语文”有切己的认识。
2.要能够具体生动地讲述自己的见闻,能根据搜集来的素材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写出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的作文。
二、活动策划
课前明确活动目的、活动安排。完成选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进行搜集和调查、小组合作编册等工作。
课中主要用于交流活动感受、活动成果、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指导。课后总结和评价。
三、活动指导
1.明确活动目的、活动整体安排。主题:漫游语文世界/目的:在生活中学语文/整体安排(见策划)
2.选题。按照教科书提供的材料,或师生共同罗列生活中常见的语文现象若干,请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一题。
3.分组。根据选题或调查途径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推选出各小组召集人。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时间表及活动具体方略,小组要进行细分工,成员之间注意联络合作。特殊情况可单独一人进行调查。
4.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调查活动。对搜集的材料做好选材取舍,科学分类,精当说明(点评),整齐誊抄,汇编成册、冠名,使之成为集体劳动智慧的结晶。
5.课堂交流:成果展示。各小组召集人向全班口头汇报活动情况,“推销”小组成果。
体验交流。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具体生动地口头陈述活动见闻。
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对生活中语文现象的思考。
6.作文。两类作文题,任选一题:
①结合这次语文调查的经历,以“从生活中学语文”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针对这次调查中发现的
第三篇: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上《论语十则》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上《论语十则》集体备课优秀教案《论语》十则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此设计突出文言文教学特点,用做知识积累卡的形式化老师的琐碎讲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变老师灌输为学生能力训练,为零碎的文言知识搭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教学步骤:
一、从孔子入选世界文化名人开始说起,导入课文。
二、结合书下注释,介绍作家作品。学生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一:作家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三、认读课文,落实字音。
1.朗读课文,标记需要注意的字音。
2.听读课文,校正字音。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二:
生字词:矣(yǐ)愠(yùn)弘(hóng)柏(bǎi)罔(wǎng)殆(dài)诲(huì)
多音字:论(lún)语三省(xǐng)吾身 不亦乐(lè)乎 传(chuán)不习乎 任重(zhòng)而道远 曾(zēng)参(shēn)
通假字:①不亦说乎“说”同“悦”,读yuè,愉快。②由,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读rǔ,你。②是知也 “知”通“智”,读zhì,聪明,智慧。
3.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析读课文,落实词意句意。
1.对照书下注释,分“则”朗读课文,弄懂各则大意。不懂的词句,同学间讨论解答。
2.做知识分类积累卡三:
重点词意(参照课后练习一)
难句翻译(根据自己理解的情况来定)
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不亦乐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概括各则大意。做知识分类积累卡三:
关于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关于求知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关于修身做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交流做卡感受,总结经验。
六、背诵全文。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诵读是最古老、最朴实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文言文的方式。学习《论语》这样语言简练、含义深远的文章,就该是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读出书声朗朗的课堂新气象。
教学步骤:
一、由“半部《论语》治天下”之事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导入,交代学法。
二、听读,体味。
1.听读第一遍,标记字音。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听读第二遍,标记节奏:句内的节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结合文意揣摩练读,要读得节奏鲜明。
3.听读第三遍,标记轻重:哪些词语要重读,哪些词语要轻读。
4.听读第四遍,听气韵。
学生模仿读,体味读,自由地读。
三、表演读、诵。
要摇头晃脑地读,要动容地读,要气韵畅达地读,要陶醉地吟诵。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本设计为故事穿插法。《论语》涉及的人、事很多,在教读过程中若尽可能结合学习的内容,穿插有关故事,对初识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对保护文言文阅读兴趣也会大有作用。
教学步骤:
一、由曲阜朝圣之举和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一事导入。
二、介绍孔子和《论语》。
三、对照注释逐则翻译,理解大意,不好翻译和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共同探究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可补充说话背景,可穿插相关故事,可引用《论语》中相近的观点,也可要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谈认识。
四、记诵全文。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①孔子及《论语》简介见教师用书。
②《论语》的几个“最”:
《论语》共20篇,492章,是《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在我国,它最早提出教学要“因材施教”,采用“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是现存的最早全部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书中记录的孔子对《诗经》的评论,是我国最早的文艺批评。
2.课文扩读材料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综合性学习指导】不纯净的语文现象,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题目自拟。写法指导:①选准切入点。一般来说,切入点要小一点、新一点,要用别人之所未用的角度和材料,以求文章在“实”和“新”上有过人之处。②充分利用手头资料。写记叙文,要侧重于生动描写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文现象;写议论文,要有理有据地陈
述自己的观点。③注重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可根据所选语言现象的特点和自己文章的主题来设计作文风格,要善于化用鲜活的生活语言。
四、活动评价。活动评价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合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活动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漫游语文世界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要求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对“生活处处有语文”有切己的认识。
2.要能够具体生动地讲述自己的见闻,能根据搜集来的素材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写出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的作文。
二、活动策划
课前明确活动目的、活动安排。完成选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进行搜集和调查、小组合作编册等工作。
课中主要用于交流活动感受、活动成果、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指导。课后总结和评价。
三、活动指导
1.明确活动目的、活动整体安排。主题:漫游语文世界/目的:在生活中学语文/整体安排(见策划)
2.选题。按照教科书提供的材料,或师生共同罗列生活中常见的语文现象若干,请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一题。
3.分组。根据选题或调查途径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推选出各小组召集人。以小
组为单位制定活动时间表及活动具体方略,小组要进行细分工,成员之间注意联络合作。特殊情况可单独一人进行调查。
4.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调查活动。对搜集的材料做好选材取舍,科学分类,精当说明(点评),整齐誊抄,汇编成册、冠名,使之成为集体劳动智慧的结晶。
5.课堂交流:成果展示。各小组召集人向全班口头汇报活动情况,“推销”小组成果。
体验交流。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具体生动地口头陈述活动见闻。
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对生活中语文现象的思考。
6.作文。两类作文题,任选一题:
①结合这次语文调查的经历,以“从生活中学语文”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②针对这次调查中发现的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紫藤萝瀑布》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4、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诵读法、讲析法、讨论法,由浅入深,由形象感知到理性思考,把握文章内容。
2.知识与技能目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在如画的紫藤萝画面前,作者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
2.诵读课文,整体把握
3.品读语言、感悟生命(花的形象、哲理句子)4..写作启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听一段文字,了解一下所学课文的背景故事。(宗璞《哭小弟》片段,师深情诵读。)
“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
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不是他了,已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
你到哪里去了,小弟!” 同学们,这里面的“我”就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宗璞,是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发表过小说《弦上的梦》、《三生石》等许多优秀作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散文佳作《紫藤萝瀑布》(板书课题,投影:紫藤萝花瀑、宗璞像)
这篇散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弟弟,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总工程师,正当盛年,事业蒸蒸日上,却不幸身患绝症,生命即将失去。带着焦虑和悲痛,姐姐独自徘徊在初夏的庭院,在一棵盛开的紫藤萝花面前,她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淡紫色如瀑布般的藤萝闪烁着生命的光辉,仿佛在向她倾诉着什么!
二、整体把握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感受文中形象语言和作者情感,并思考以下问题:
1.听准下列字音:迸、溅、挑逗、穗、绽、琼、伫、凝、傍、伶仃、虬、酿 2.圈画出下列词语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3.全文紧紧围绕什么来写的?(紫藤萝花)
4.作者不仅写了眼前的花,还写了以前的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繁盛——稀落、伶仃)
5.作者看花时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呢?(疑虑、痛楚——宁静喜悦——振奋)
6.情随花变,作者藉着紫藤萝花的形象想和我们探讨怎样的话题呢?(生命)
(二)、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师板书:花的形象——生命的感悟)
三、品读赏析
(一)有人说这篇散文语言含蓄、精美如画、感情深沉如歌。的确,我们阅读时如入画境,那么,作者是怎样细致描画花的形象的呢?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呢?请同学们动情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美点。(学生自由读,后单个诵读、品析。)师点拨: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3.“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拟人化,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二)1.作者流连花前,往昔之花与眼前之花产生强烈对比,带给她强烈的精神震撼,对生命的感悟自然倾泻而出,同学们,请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段,细细品读,说说感受。作者想要抒发怎样的生活感悟?
(生自由诵读,讨论)师生合作:(投影问题)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花曾遭不幸,但现在是这样的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身患绝症而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
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要热爱生活。(生齐读主旨段)
2.联系生活,说说对这一主旨的理解。
小结:同学们,生命如花,虽无人欣赏,仍绚烂开放,虽历尽磨难,仍顽强不息。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热爱生活,好好生活啊!(投影这段话)
四、写作启发
这篇散文,作者将生命的感悟很好地融入到对花的描写中,借花的形象抒发人生感悟,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借景抒情或是托物言志。怎样才能写好这类文章呢?
1.写景与抒情二着怎样摆才好? 2.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细腻? 3.景物怎样写才会生动、亲切? 4.观察景物怎样才能有所感悟?(学生说说由这篇文章带来的启发)
1.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重要饱含感情,后加以精炼的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才能写出好文章。
2.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都要细细观察。3.对景物要有感情。
4.多思多读,学会感悟,学会提炼精辟语句。(教师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布置作业:
针对喜爱的一种花木,写一篇300字左右托物言志散文。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 宗璞
花的形象——生命感悟
借景抒情
第五篇:9、《我的信念》集体备课教案
9、我的信念
课型:自读 时间:2010年9月21日 中心发言人:钟小妹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读音及其意思,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3,体会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培养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的能力;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镭是谁发明出来的吗?没错,就是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那么,居里夫人的人格又是如何的呢?阅读《我的信念》,就是阅读居里夫人的灵魂,可以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来自怎样伟大的心灵。现在,我们进入学习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这一课。
二、作者简介:
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三、朗读课文
1、字词解释:
执着:文中指坚持不懈
鞭策:用鞭和策赶马。比喻督促。盛名:很大的名望
报酬:做一定的事得到一定的答谢。奢望:过高的希望 猝然长逝:突然死亡
问心无愧:比喻做事对得起所有人,心中不感到惭愧
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二、解题:信念的含义:(可提问生,)
(1)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和侵害。呵责:呵斥 懊恼:十分的烦恼 沉醉:对一件事很沉迷 迷醉:十分沉醉于一件事(2)对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赖的一种思想状态
三、梳理和把握,引导学生梳理:
(一)要引导学生学习梳理——经过梳理,井然有序,才便于掌握。梳理要从不同层面进行,要分析归纳。
(二)要特别把握“献身”二字。献身精神,是全文核心,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把握了这一点,才能融会贯通。
【梳理的方法:第一步是概括要点,第二步是分析归纳,第三步整理排列,概括要点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就行】
①坚忍不拔、信心、勤奋、目标、探讨真理、献身科学、安静、不谋利、自由、克制、科学之美 ②归纳为三个方面:宗旨、环境和工作
四、问题研究:结合课后练习题一,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如果课时不够,可挑选来讲解)
1,作者认为“人类也需要梦想家”,“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明确:特征: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感想自由发言)
2,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态。
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犹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里面,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儿一样,这反映了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3.“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完成的决心,对真理的渴求,科学魅力的吸引】
这堂课我们感受了居里夫人坚忍不拔,抛弃财富,献身科学等伟大的人格。让我们在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中,以此为楷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六、作业:摘抄
课后练习二:找出课文中可以视为格言或警句的话,并抄在笔记本上。
七、板书
宗旨:探讨真理,不图钱财,沉醉科学。
我的信念:环境:保持安静,追求自由、珍惜时间。总结:献身科学 工作:目标始终如
一、要有信心、坚持不拔、勤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