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时间:2019-05-15 04:4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篇:国家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国家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三稿)

机械类专用适用

一、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基本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1、绪论

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它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对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有所了解。

2、机构结构的基本知识

了解机构的组成要素,能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能正确设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了解平面机构组成原洹。了解空间机构及机器人机构的基本结构知识。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了解机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能对简单基本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力分析。4、常用机构及其设计

熟悉常用机构的结构、特点和应用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对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和传力性能有明确概念。能按已知连杆三位置、两连架杆三对应位置、行程速比系数等要求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对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其选择原则,机构压力角等有明确概念。掌握盘形凸廓线的设计方法和确定基本尺寸的主要原则。

对齿轮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性质、齿轮基本参数及其啮合特性有明确概念。掌握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轮传动的基本尺寸计算。了解定位齿轮的概念。了解其它类型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尺寸计算。

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应用。能计算轮系的传动化。了解轮系设计的基本问题。

了解机构组合的基本知识。5、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创新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内容和方法。了解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评价准则。6、机械系统动力学

对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有明确概念。掌握建立机械运动方程式的方法。了解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原理。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近似计算方法。掌握刚性转子静平衡、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平面机构震动力的平衡原理。

三、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机构结构、运动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实验时数不少于4。实验内容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根据条件适当选取。1、机构几何参数的测定与运动简图的绘制。

例如:机构运动简图和示意图的绘制,渐开线齿轮基本参数的测定,盘形凸轮廓线的测量等。2、用实验方法进行机构尺度综合

例如:平面低副机构的实验法综合等。3、机械运动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例如:运动构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测定等。4、机械动力学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例如:机械效率测定,机械速度波飞轮调速测试。刚性转子不平衡量的测定,平面机构机座的平衡等。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按照一个简单机械系统的给定功能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拟定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并对其中的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加深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绘制工程图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要求绘制适量图纸、编制计算机程序和撰写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时间不应少于1.5周。设计成绩单独评分,另设学分。

五、几点说明

1、上述《教学基本要求》是本科机械类专业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各校可结合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充内容和提高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2、对于进行机构分析和设计时选用图解或是解析的方法,本要求未作具体规定,可根据各校的情况和工程实用性原则自行确定,提倡使用解析方法。

3、积极提倡在教学中采用电教片、CAD、CAI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以提高课时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

4、提倡开设能反映现代测试技术和由学生自行构思实验方案的实验项目。

第二篇: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且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系。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化学知识。食品工程原理以食品加工单元操作为主要对象,研究食品物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动量、能量、质量的传递与守恒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加工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工艺计算,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食品工程生产实际相结合,着重培养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工业生产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0.绪论

(基本内容)

1)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 三种传递过程及其物理量的守恒 2)本课程的研究方法、学习要求 3)物理量的量纲与单位换算(可选内容)

食品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 1.流体流动

(基本内容)

1)流体静力学: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2)流体流动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连续性方程式,机械能守恒----伯努利方程式,动量守恒及其与机械能守恒之间的关系;

3)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雷诺实验与流体流动类型,直圆管内流体的流速分布,流动边界层;

4)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沿程阻力,局部阻力; 5)简单管路的计算

6)流量测量:测速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可选内容)

非牛顿流体的流动阻力; 复杂管路(并联/分支)的计算; 2.流体输送

(基本内容)

1)液体输送机械:离心泵;其他类型泵(容积泵、浓浆泵、磁力驱动泵); 2)气体输送机械:离心式风机,鼓风机和压缩机,真空泵及真空管路; 3)流体输送设备的种类特点及选型(可选内容)

流体输送设备的能耗及节能措施; 3.搅拌与混合

(基本内容)

1)液体混合的基本理论:混合物的混合程度,过程对混合程度的要求,混合机理; 2)液体搅拌:搅拌器的分类及选型,搅拌器的功率; 3)气液混合及粉体混合:气液混合,粉体混合;(可选内容)

均质:均质机理,均质效应与影响因素,均质操作方式; 4.非均相物系分离

(基本内容)

1)颗粒与颗粒床层的特性:单个颗粒的特性,颗粒床层的特性; 2)流体通过固定床层的压降:物理模型,流体压降的数学模型; 3)过滤:基本概念,过滤基本方程,过滤计算,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4)颗粒的沉降:重力沉降,离心沉降;

(可选内容)

固体流态化:流态化的概念与特征,流化床的工作质量,气力输送简介; 5.传热

(基本内容)

1)传热的基本概念:传热过程的应用,传热的基本方式;

2)热传导:傅里叶定律和热导率,平壁的稳态导热,圆筒壁的稳态导热;

3)对流传热:对流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影响传热膜系数的因素,对流传热过程的量纲分析,无相变流体的传热膜系数,液体沸腾与蒸汽冷凝;

4)传热过程计算:传热速率方程,传热平均温差,总传热系数,壁温计算; 5)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和选型,传热过程的强化;

(可选内容)热辐射;

非稳态传热; 6.蒸发与结晶

(基本内容)

1)蒸发的基本概念:蒸发过程的基本概念,食品物料蒸发的特点,温差损失; 2)单效蒸发:单效蒸发的计算,蒸发器的生产强度;

3)多效蒸发:多效蒸发的操作流程,多效蒸发和单效蒸发的比较,提高生蒸汽经济性的其他措施;

4)蒸发设备:蒸发器,其他辅助设备;

5)结晶:结晶原理,结晶方法与设备,结晶操作的基本计算;

(可选内容)多效蒸发的计算; 7.吸收

(基本内容)

1)气液平衡关系:亨利定律,吸收剂的选择;

2)传质基础:分子扩散,对流传质,传质设备简介;

3)传质系数与速率方程:相际传质理论,吸收速率方程式;

4)吸收塔的计算: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吸收剂的用量,填料层高度计算;(可选内容)

其他吸收过程简介:高浓度气体吸收,非等温吸收,多组分吸收,化学吸收,解吸; 8.蒸馏

(基本内容)

1)双组分溶液的汽液相平衡:理想物系的汽液相平衡,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非理想物系的汽液相平衡;

2)蒸馏与精馏原理: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精馏原理与流程;

3)双组分连续精馏过程的数学描述:全塔物料衡算,理论板与恒摩尔流假定,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4)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理论塔板数的计算,进料热状态对精馏过程的影响,回流比的影响及其选择,实际板数与板效率,理论塔板数的简捷求解;

(可选内容)

反应精馏与分子蒸馏:反应精馏,分子蒸馏; 9.萃取与浸提

(基本内容)

1)液-液萃取的传质基础:三角形相图,杠杆规则,萃取剂的选择;

2)萃取流程及其计算:单级萃取,多级错流接触萃取,多级逆流接触萃取

3)液-液萃取设备:液-液传质设备类型与构造,液-液传质设备中流体流动与传质特性,萃取设备的选型;

4)浸提:浸提的传质机理,浸提操作计算,浸提设备;(可选内容)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简介:超临界流体的性质,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超临界流体萃取在食品工程中应用;

10.食品低温技术

(基本内容)

1)物料冷冻的技术原理:制冷基本概念,制冷循环及其计算,食品的冻结过程,食品冷冻与冷藏;

速冻流程和装置;

2)冷冻浓缩:冷冻浓缩的相平衡,冰晶-浓缩液的分离,冷冻浓缩装置;

(可选内容)

3)流化床速冻:食品物料的流态化速冻原理,流态化速冻过程中的传热,流态化 11.干燥(基本内容)1)湿空气的性质:湿空气的状态参数,湿空气的焓湿图及初步应用; 2)干燥过程的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空气通过干燥器的焓变;

3)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物料中的水分,干燥速率曲线,干燥过程的传质机理,干燥时间的计算;

4)干燥设备:对流式干燥器,非对流式干燥器,干燥器的选择和设计

(可选内容)喷雾干燥:液滴的雾化,干燥室内液滴的传热与传质,喷雾干燥器的基本设计计算; 12.膜分离

(基本内容)

1)概述:分离膜及膜组件,膜分离过程主要类型,膜分离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 2)微滤与超滤,过程特征和膜,过程的数学模型,微滤与超滤操作流程; 3)反渗透:反渗透原理,反渗透过程的数学模型,反渗透设备;(可选内容)

电渗析:电渗析原理及装置,电渗析过程的传递理论,电渗析操作计算;

(二)实践教学部分

1.熟悉食品加工各类典型单元操作设备(如离心泵、换热器、过滤装置、蒸发器、萃取设备、干燥设备、膜分离设备等)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并掌握其操作要领;能针对这些设备开展有关的性能测试实验。

2.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实验和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正确选择检测仪器仪表和实验装置,开展相关的性能测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能够准确读取并记录实验数据,如实撰写实验报告,具有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并能提出改进措施。

4.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5.提供一种食品加工单元操作(如传热、干燥、蒸发、萃取等)的设计条件,可自行完成方案分析、理论计算以及设备的初步设计。

三、说明

1.“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高等学校本科有关专业学生学习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达到合格标准的最低要求,是学校组织本课程教学(制定教学大纲、计划,编写教材等)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

2.“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论教学部分中的基本内容为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

3.“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只是提出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可选内容,对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学校可以自主安排。亦可补充认为必要的亦或新的内容,或者按教学内容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以利于进行各种教学改革的尝试,形成各校的特色。

4.课程学时建议 理论教学72~80学时。

实践教学32~48学时(其中实验12~16学时)。

5.在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与课外练习等教学环节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工程观点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思考题或习题。

第三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规范[推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规范

1.内容要求

(1)绘制正确的机构简图。

(2)使用正确的技术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和校核。

(3)进行逻辑清晰、层次完整、语言流畅的说明和论述。

(4)使用必要的CAD/CAE技术进行数值分析或模拟。

2.字数要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15000字,相关图幅可作为正文插图或正文后附图。

说明书每页按850字折算;纸张为A4纸,21cm×29.7cm;页面边距设置为上3cm、下2 cm、左4 cm、右2 cm;左侧装订。

3.格式要求(按装订顺序。指导教师评价表、答辩评价表与课程设计说明书直接装订在一起。)

(1)封面页:格式见1—封面。

(2)签名页:格式见2——签名页。

(3)目录页:格式见3——目录。

(4)正文部分:格式见4——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正文格式。

(5)参考文献:格式见5——参考文献。

(6)个人总结:格式见6——个人总结。

(7)附录、附图页(必要时):格式见7——说明书附录、附图。

(8)指导教师评价表:格式见8——指导教师评价表。

(9)答辩评价表:格式见9——答辩评价表。

4.质量要求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质量要求参见“指导教师评价表”和“答辩评价表”。

(2)指导教师质量评价分值小于48分,为课程设计质量不及格;答辩质量评价分值小于12分,为答辩不及格。课程设计质量不及格的或答辩不及格的,不予课程设计修改和二次答辩,须重修课程设计并参加下届学生的课程设计。

(3)须有必要的CAD/CAE技术应用。

第四篇: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基本内容后提供一个较完整的从事机械设计初步实践的机会。要求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将所学的机械基础理论运用于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通过机械传动方案总体设计,机构分析和综合,进一步巩固掌握课堂教学知识,并结合实际得到工程设计方面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资料,提高绘图、运算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

希望大家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按照课程设计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踏实完成。现将相关事宜说明如下:

1.课程设计设计选题见课程设计任务书。

2.设计课题共14题,每5人一组,按照学号顺序排列,如学号1、2、3、4、5,完成任务书中的任务书(1)中的设计题目。另学号71,72完成(1),(2)设计题目。

3.课程设计具体内容要求见设计任务书。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相关图纸、说明书(设计说明书不少于20页,统一使用A4白纸,手写,不得使用电子版)。

4.课程设计的最终成绩按照课程成绩评分表的相关标准评定。

5.时间安排:18周-19周为课程设计时间;上交截止时间19周周日(6月23日);答辩采取自愿原则,20周按照拟答辩人数安排答辩时间。

6.最终上交材料:

(1)图纸(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

(2)设计任务书(装订顺序:设计说明书封页→设计说明书正文→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系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封底))。

7.参考资料:机械原理课程教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等。

8.课程设计指导时间安排:临近考试,指导不安排集体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和老师联系具体指导时间。

另:最终课程设计材料上交以班级为单位,学委负责收集,整理好(按学号排列,小号在上)一起上交。

指导老师:余晶晶2012/6/7

第五篇:流体机械原理课程安排(定稿)

《流体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

1)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2)建筑工程与人居环境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材:徐忠,离心压缩机原理(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李超俊,余文龙,轴流压缩机原理与气动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参考书:朱报祯,郭涛,离心压缩机,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常鸿寿,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A Whitfield, N.C.Baines.Design of radial Turbomachines, New York:

Longman Scientific & Technical, 1996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流体机械原理》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流体机械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上述相关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讲授离心式和轴流式压缩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气体在压缩机中流动的基本方程和基本概念,能量损失的机理及分析,叶轮和固定元件,压缩机的流动相似,压缩机的性能曲线与调节,压缩机热力设计等。另外,将实际气体和三元流动基础作为机动或选学内容。

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第二个层次是引导学生学到具体专业知识背后具有共性的东西:即正确的思维方法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高层次是启发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并懂得创新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标新立异,应能够脚踏实地地从小的改进做起。

二、课程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学时:

第一章 气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和基本概念(10学时)

第一节 速度三角形、欧拉方程 第二节 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

第三节 气体压缩过程,压缩功,级总耗功和总功率 第四节 级中气体状态参数变化。级效率

第五节 流量和流量系数,能量头和能里头系数。第二章 级中能量损失(4学时)

第一节 摩擦损失,分离损失

第二节 二次流损失,尾迹损失 第三节 Re数与M数对流动损失的影响

第四节 级性能曲线,密封的工作原理

第五节 内漏气损失及轮阻损失系数的计算 附 实验:离心压缩机级性能试验 第三章 叶 轮(4学时)

第一节 叶轮分类,叶轮典型结构比较

第二节 周速系数计算,叶道中粘气体速度分布

第三节 叶轮中气体流动特点及主要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第四节 半开式与混流式叶轮 第四章 固定元件(4学时)

第一节 吸气室

第二节 无叶扩压器,叶片扩压器 第三节 弯道,回流器,蜗壳 第五章 相似理论及基应用(6学时)

第一节 流动相似的基础知识,透平压缩机的相似条件

第二节 相似理论的应用 第三节 相似模化设计 第四节 性能换算

第六章 离心压缩机性能曲线与调节(6学时)

第一节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级数对性能的影响

第二节 压缩机与管网联合工作,喘振

第三节 离心压缩机的串联与并联

第三节 离心压缩机调节 第七章 实际气体

第一节 实际气体的P-V-T关系,实际混合体的混合法则。

第二节 实际气体的热力学性质

第三节 实际气体的热力学过程 第八章 三元流动基础 共计课内34学时,试验2学时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及辅助教学环节:

第一章:气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

1、掌握欧拉方程二种形式。物理意义,适用条件

2、掌握级(包括叶轮)及固定元件中的能量方程及伯努利方程式的不同形式和物理意义。

3、不同效率定义。及物理意义

4、静参数和滞止参数,沿流道的变化规律,能熟练地运用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等计算级中各主要截面上的气功与热力参数。

5、流量系数。能量头系数的概念,轴向涡概念。辅助教学环节:

(1)看离心压缩机模型,增加对离心压缩机中元件的观性认识。(2)轴向涡小试验

(3)习题及思考题,以及小测验,解答

第二章:级中能量损失

教学要求:

(1)、了解级中气体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流动损失:摩擦、分离、二次流及尾迹损失产生的机理。

(2)、Recr.Men,Mmax的基本概念

(3)掌握离心压缩机级性能试验(Qin-.Qin-pot Qin-Ni)(4)旋转脱离,喘振。滞止流量的概念。

(5)一般梳齿密封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漏气及轮阻损失方法。辅助教学环节:

(1)级学生看离心压缩机叶轮中内部流场的实测图片(2)习题及思考题 第三章:叶轮 教学要求:

(1)掌握反作用度与滑移系数的概念

(2)使学生对不同型式叶轮在作功能力(hth).效率及工况范围之间有一个辩认来选择叶轮的型式。同时对各种型式叶轮的特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3)了解叶轮的进口截面。出口截面气流的运动规律,初步了解叶道中无粘气体的速度分布规律。

(4)了解周速系数的概念。掌握周速系数的计算 辅助教学环节:

(1)看各种样本,扩大对离心压缩机以及各种不同型式的叶轮的观性认识(2)看叶轮模型以及解叶轮型式和结构参数(3)作习题及思考题 第四章:固定元件 教学要求:

(1)掌握气体在固定元件、吸气室、扩压器(无叶、有叶)弯道,回流器及蜗 壳中的气流运动规律。

(2)流道型线或结构尺寸变化时对气体流动损失的影响。辅助教学环节 作习题及思考题; 第五章:相似理论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

(1)理解何为流动相似。相似准则。(决定性相似准则,和非决定性相似准则)(2)掌握离心压缩机相似条件(重点在K=K`,Mu=Mu´).(3)掌握如何应用相似理解决C.C设计及试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相似模化设计,满足相似条件下性能换算,不满足相似条件下,似性能换算)。辅助教学环节 思考题和习题

第六章: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和调节 教学要求;

(1)级数、转数对压缩机性能曲线的影响

(2)压缩机与管网联合工作的平衡工况眯与变工况的概念(3)离心压缩机串、并联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4)离心压缩机的喘振与防止(5)离心压缩机的变工况调节原理 辅助教学环节 思考题及习题 第七章、实际气体 教学要求;

(1)实际气全的P-U、T关系与理想气体

状态方程偏离的原因。对比态原理,实际混合气体的混合法则。

(2)实际气体的I,s.Cp与理想气体的I,s.Cp主要差异。(3)实际气体的热力学过程与理想气体的异同。(4)实际气体热力过程的计算 辅助环节: 思考题

透平压缩机原理教学大纲(轴流式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与对象

本课程系流体机械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题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轴流式压缩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热力空气动力设计计算方法,为今后完成毕业设 4 计及从事压缩机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轴流压缩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轴流压缩机各特性参数对级性能的影响

3、了解轴流压缩机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以工程热力学,机械原理,理论力学,流体力学为基础的专业技术课。并与离心式压缩机配合进行,为以后选修课相衔接,为这方面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二、主要内容:

第一章 概述

1、分类

2、轴流式压缩机典型产品结构

3、轴流式压缩机发展概况 第二章 热力学基础

1、气体状态方程式

2、稳定流动的能量方程式

3、热力学第一定律方程式

4、伯努利方程式

5、混合气体、湿空气 第三章 气体动力学基础

1、连续性方程式

2、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3、涡度

4、速度环理

5、动量方程与动量矩方程

6、气动力函数

7、相似理论 第四章 基元级

1、概述

2、流量、流量系数

3、能量头、能量头系数

4、反应度与预扭

5、气体绕流叶栅的气动力方程

6、基元级的效率

第五章 叶栅设计及实验数据

1、翼型及叶栅参数

2、按孤立翼型吹风实验数据方法设计叶栅

3、按平面叶栅吹风实验数据方法设计叶栅

4、按平面叶栅吹风数据的翼叶造型

5、叶栅中的损失

6、马赫数和雷诺数的限制

7、叶栅负荷或扩压变限制

8、超音速叶栅

第六章 级的理论—简化三元流动设计

1、径向平衡方程式

2、等环理级

3、等环理级设计中的某些问题

4、等反应度等值功的级

5、等am的级

6、强迫涡流级

7、一般设计规律

第七章 多级压缩机设计计算(平面叶栅法)

1、通流部分形式

2、多级压缩机工作特点

3、主要参数选择

4、亚音速轴流式压缩机气动力计算(平面叶栅法)第八章 多级压缩机设计计算(模拟级法)

1、轴流式压缩机气流相似条件

2、单级模型试验数据简介

3、某些结构参数对压缩机特性的影响

4、亚音速轴流式压缩机级模型法计算 第九章 轴流式压缩机特性

1、轴流式压缩机特性线

2、压缩机的不稳定工况—阻塞、旋转失速和喘震

3、多级轴流式压缩机的喘震及防止方法

4、轴流式压缩机的通用特性线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各章内容的重点及深广度 第一章 概述

重点为轴流式压缩机在国民经济的作用。共筒图、压缩机分类 第二章 热力学基础

复习热力学应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三章 气体动力学基础

复习气体动力学应用到的一些方程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 基元级

重点为基元级的概念、各特性参数的意义。不同反应度级(=0:5,=1:0)的比较,叶栅举力产生的机理。

第五章 叶栅设计及实验数据

重点为叶栅实验的正常特性线及额定特性线的来由及应用,气流参数与叶栅几何参数的关系,叶栅损失的物理现象。

第六章 级的理论—筒化三元流动设计

重点为怎样简化三元流动。为何要保证径向平衡,几种典型流型的特点。特别是等环。等反庆度及等am 级。流型与几何制造型的关系。

第七章 多级压缩机设计计算(平面叶栅法)

重点为多级压缩机工作特点。通流部分形式。平面叶栅法计算的特点及主要步骤。

第八章 多级压缩机设计计算法(模拟级法)

重点为模型的设计方法特点及某些结构参数对级特性的影响 第九章 轴流压缩机特性

重点为压缩机变工况特性、阻塞、旋转失速和喘震的物理现象及防喘震方法。

三、学时数安排: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离心式压缩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离心式压缩机课程设计是动力机械工程系流体机械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

2学时

2学时(自学为主)2学时(自学为主)3学时 3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总计20学时,试验2学时

程,在完成离心式压缩机原理课程教学基础上,本课程进一步讲述离心式压缩机的热力设计(内容包括压缩机分段。段最佳压力比的分配。设计参数的整理。主要气动参数及几何尺寸的确定,方案设计,逐渐详细计算及流道图的绘制等)。同时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一台离心式压缩机的热力与气动设计说算并绘制流道图。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离心式压缩机的一般计算方法。、了解设计过程。通过方案设计,和逐级计算使学生对压缩机参数选择。参数匹配。参数迭代计算法等有一定认识。从而巩固。加深了已学的透平压缩机原理基础。所以离心式压缩机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分的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极为重要的环节。

二、课程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学时 第一部分。以讲课方式(课内6学时)

第一节:中间冷却与分类

第二节:热力设计

第三节:气动参数和主要几何尺寸的确定原则 第二部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36学时)

第一阶段:由设计任务书整理设计参数,作方案设计作方案比较(12学时)

第二阶段:逐渐计算(16学时)

第三阶段:画制流道示意图(4学时)

第四阶段:整理课程设计计算书。写心得体会(4学时)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及辅助教学环节

第一部分:课内教学的要求:

第一节:(1)要求学生认识中间冷却次数与节省功的辨证关系从而正确理解和掌握最佳分段数的确定。

(2)要求学生了解最佳压力的分配原则。计算方法。通过最终设计。使学生体会到压力分配要综合分析单从总耗功最小原则考虑是不全面的。第一节:要求

(1)掌握方案设计中主要参数的选择及调整

(pot 2A Do/D2.D1/D2.1A.冲角1。等确定原则,与做功能力,与损失的关系。

(2)叶轮进口部分的设计,轮壳直径d的确定。(3)主要气动参数Mw1.Mc2 W1/W2的控制与调整。(4)扩压器、弯道、回流器的设计。(5)蜗壳型线的设计; 第二部分:(学生作课程设计)要求:(1)按设计任务书整理设计参数

(2)完成方案计算

以表形式作方案比较。拖出合理的方案。并讲出该方案的特点。(组织一次全班讨论。由优秀学生发言。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作总结)。

(3)完成逐级计算。并要说明逐级计算结果气功,热力参数的合理性。

(4)按比例画制流道示意图

(5)写出设计计算书,合同图纸及总结设计中的心德体会及意见交教师审阅。

下载国家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透平机械原理》课程学习辅导材料

    透平机械原理 汽轮机的级:将高温、高压蒸汽所具有的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基本单元,主要是由一列喷嘴叶栅和一列动叶栅组成。 反动度:蒸汽在动叶通道内膨胀时的理想焓降与蒸汽在整......

    量子力学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附件2 量子力学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名称: 量子力学 适应专业: 物理学 课程类型: 3 (1通识教育课、2学科大类基础课、3专业基础课、4专业课、5专业方向课、6其它 ) 授课类型:1 (1......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1) 判断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热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 (2) 掌握热力学基本定律在多组分体系、相平衡、化学平衡及电化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机械类专业适用) 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过程......

    食品安全性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食品安全性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食品安全性课程是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食品科学和......

    ProE软件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ProE软件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利用Pro/E软件的机构仿真分析功能分析平面连杆机构的传动角、死点位置和急回特性。借此说明,将Pro/E的机构仿真分析功能应用于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牛头刨床的设计 机构位置编号:11 3 方案号:II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年 月 日 目录 一、前言………………………………………………1 二、概......

    机械原理教案

    课程教案 (按章编写)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 年级、学年、学期:2010级,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教材:《机械原理》,邹慧君 张春林 李杞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