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人与海》教学与关注社会问题
摘要:主要针对“80 后”学生设计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课堂教学环节,从分析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扩展到透过作品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生价值。关键词:教学海明威启发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离开我们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了。在课堂教学中,对“80 后”的学生讲授他的作品《老人与海》时,一方面要从历史的角度讲解这个伟大作家的离奇经历、辉煌成就,介绍他反映战争的作品,并注重发掘和领略他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要立足现实,引导学生学习这部作品反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从中学习关注社会问题,引发学生关注周围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首先,带领学生穿越历史时空去认识海明威和他的作品。讲授时注意围绕海明威是一位屡遭危险、历经磨难的作家展开,介绍他曾参加两次世界大战,三次负伤。其中一次,一发炮弹使他动了12次手术,从体内取出了237 块弹片,讲述他充满冒险和传奇的人生。
也正是由于罕见的人生经历,使他近乎本能地选择了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怎样面对困难,如何对待失败,能否超越死亡。推荐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并说明“硬汉形象”是海明威的美学与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而他的这种 人生观与价值观,最完整地体现在《老人与海》这部荣获1954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中,主人公桑提亚哥也因此成为“硬汉形象”的最高代表,从而导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首先介绍整部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这是一部描写人和大自然搏斗的小说,并且指出小说坚持了海明威的一贯主题:人在同外界势力搏斗中终归失败。但老渔夫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韧不拔。这给本书灰暗的主题抹上了几分明朗的色彩。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小说节选的章节,把归纳总结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为重点,通过学习认识到桑提亚哥在失败面前毫不气馁、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肯定了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的伟大。浩瀚的海洋,凶猛的马林鱼和凶恶的鲨鱼,恶劣的气候和多舛的命运,都没能把一个孤单而老迈的人征服。作家写出了他在对待失败问题时,观念上的胜利和作为“强者”、“硬汉”的悲剧性格。引领学生进入海明威的精神世界,认识和理解 作家精神层面里的矛盾与统一: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斗争,而这场斗争永远也不可能获胜。但是,人完全能够而且必须驾驭他自己,在不可知的人生的厄运中保持住自己的理性和风度,永远保持精神不败,这才是重要的。“硬汉”性格的实质,就在于此。在总结思想内容时注意给予当前“80 后”的学生一定的挫折教育,使这些生活相对优越的天之骄子对挫折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接着归纳艺术特色,重点从写实、简洁、象征、独白、反衬五个方 面展开归纳和讲解。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老人与海》虽然是一篇小说,但其人物形象和内容真实可信,归纳原因就在于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并没有将英雄形象神化,无论是从物质条件的具备上,还是从人与自然力量的对比上,他都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有和不可战胜的,他也能充分认识到对手的强大和斗争的困难,主人公桑提亚哥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老人,只是比普通人、平凡人更加的顽强、自信和执著。细节和语言描写上更是趋于写实,尤其是在接连的搏斗中老人的语言虽然很少,但突出表现了老人惊愕、不安和不屈,以及写到老人失败后,拖着疲倦的身子由岸边回到他的窝棚,路很近,可他不得不一连歇了五次。这些描写都真实地反映了斗争的艰苦,也正因为这样才更好地表现了主题。小说篇幅短小,情节单一,采用简洁明快的叙事手法,只在关键处设置一个重要转折———桑提亚哥战胜马林鱼后又陷入鲨鱼重围的情节逆转。但个人与大自然对抗这一主题,通过这个单一情节得到了集中渲染,符合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的“冰山原则”。小说的语言也极为简练,有电报式的特点,多一字就拖沓累赘,少一字又暧昧不明。例如小说结尾,只用一句话“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来对经历了一场恶战的老人的未来作了交代。故事简单,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作者借助象征手法突出主人公桑提亚哥,也就是人类的代表,渲染了人和自然互相斗争又相互依存的主题。无论是桑提亚哥还是他的对手,都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小说也因此带有了寓言化的特征。学生很自然地从桑提亚哥身上领略到人类意志与勇气的风采,也可以将顽强的大马林鱼看作是令人钦佩的对手,从贪婪的鲨鱼看到无聊的追逐者和不劳而获的掠夺者,以及从浩瀚的大海的形象意蕴中,悟出人类所应面对的大自然的考验与挑战。
为突出老人孤军奋战时的内心世界,作者采用了独白式的心理刻画。有时从老人口中说出,有时由作家自己交代。这类心理描写构成作品的主干。正是这些有声无声的独白,将人物在悲壮的拼搏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生动、完整地展示出来,同时也便于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结尾“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样的独白,就能很好地揭示题旨。作品中无论是大马林鱼还是鲨鱼都是凶猛而强悍的,不好对付。节选部分突出描写的是鲨鱼的凶残嗜杀和贪婪。但是写鱼是为了反衬人,意在表现孤身斗鲨鱼、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不退缩、不屈服而顽强斗争的老人的英雄性格,也就是硬汉性格。当星鲨出现的时候,主人公也惊得“呀”了一声,而且“他的手痛得不听使唤了”,但他仍然做好对付星鲨的准备,说“星鲨,来吧,星鲨”,表现了不畏强敌,敢于迎接挑战的斗争精神。正是运用了突出对立面的强大来反衬主人公的人物性格的不可战胜。讲解的最后要启发学生带着桑提亚哥穿越时空回到现代社会、现实生活,思考现实社会中的桑提亚哥现象和问题,探讨从桑提亚哥身上得到的启示,“80 后”的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进行讨论,诸如空巢老人问题、社会老龄化问题、社会养老问题、老年婚姻问题、孤寡老人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同年龄人的沟通问题、量力而行还是迎难而上的问题、装备问题(在校期间知识和能力的准备问题,生活中信息、技术和设备、工具的准备以及运用问题)、机遇与挑战的问题、能力与运气的问题、勇气与运气的问题、面对困难该用什么态度的问题„„讨论中,学生开始将视角转向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对人生的价值、意义的思考,很好地完成了对这部远隔半个世纪的经典小说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淳,刘建军.外国文学作品选[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2] 王秀娟,刘惠青.语文学习中审美情感的培养策略[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大学生,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先进知识和科技的特殊载体,不仅要掌握知识,敏感捕捉社会潮流大趋势,更重要的是有完善的人格,关心他人,关爱环境,关注社会,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式的变化,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呈现多元性和多变性,主动去关注社会问题并深入认识研究,也是当下乃至以后这个群体需要进行努力的方向。
调查目的
研究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可以为我们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动向,也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考。
调查方式
网上发放问卷和面对面询问等收集数据 引言
最近两周,我们组就“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现状”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调查,在郑州市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发放100份问卷,收回90份有效问卷,达到了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方面的基本信息。
调查分析
在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中,被调查者男女比例分别是46.7%和53.3%,比例基本均衡,充分反映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在关注社会问题频率上,如图1所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没有大学生不关注社会问题,并且经常关注社会问题的大学生占大多数,说明大学生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在大学 生群体中,有83.4%的大学 生是通过网络来了解社会问 题,而传统传媒则所占分量 很小,说明大学生更乐意通 过先进的传播技术了解事物
偶尔37%关注社会问题频率每天31%每天经常偶尔经常32%的发展,这对社会媒体传播媒介的透明性和实时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大学生依赖网络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而在为社会问题的解决付诸行动3%29%7%123461%之后的对于是否愿意为解决社会问题而付诸行动的回答中,89.9%的同学都愿意无偿为解决社会问题而付诸行动,但61.2%的同学感到受客观条件限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则说明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这些客观条件,尽量减少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空间去了解解决社会问题。绝大多数同学更加关注本国的时政,经济文化科学也在持续关注。在实际接触中,更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关注社会问题不仅是自己兴趣所在也不单单是对自己的就业有所帮助,更多的是对社会发展和自身成功处在统一的步伐上和对自身修养内涵的培养提高。
就整个调查过程来看,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社会都附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不是因为单纯只为自身发展才去关注社会问题。不仅如此,大学生对于社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看法,这也从一定程度说明当代大学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另一道未来的曙光。但是,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是足够的,但是比较缺乏一个可以近距离接触和改变的平台,这就对当前教育和社会潮流趋势提出更高的要求。附录1 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问卷
这次问卷调查我们想要了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现状,真诚希望您能认真填写以下内容,谢谢您的配合。
1.您的性别()A男
B女
2.您所在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关注社会问题的频率是()A每天
B经常
C偶尔
D没有 4.您关注社会问题的最经常的途径是()
A网络
B报刊
C电视
D广播
E.其他 5.您关注社会问题的目的是()A娱乐心情
B丰富课余生活了解社会动态
C拓展自己见闻提高看待事物的能力 D提高自身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6.您比较关注哪方面的社会问题()
A时政 B经济 C文化 D科学 E.其他 7.您比较关注的时政范围是()A中国 B外国
8.您认为关注这些热点问题对您的就业有多大影响()A很大 B一般 C很小 D没有
9.您认为大学生应该关注哪方面的社会问题()A时政要闻 B经济发展 C文化娱乐 D社会科学 E.其他 10.您是否愿意为解决社会问题而付诸行动()A我只是一个学生,好多事与我无关,懒得理会 B只有对自己有好处的才会参加
C很想参加,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D积极参与,并尽己所能
11.您认为大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对自身今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谢谢您的配合和支持,祝您心情愉快,身体健康!
第三篇:仑北群众最关注社会问题调查报告
仑北群众最关注社会问题调查报告
为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准确把握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社会问题,进而为今后五年,仑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家园提供决策依据,仑北区统计局会同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近日在全区联合开展大型民意调查。结果表明,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为当前最受关注社会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内容:仑北区在2006年和2009年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作过两次调查,主要是结合当时实际,共梳理出20个社会问题,以问卷形式供群众选择出其中最爱关注的问题。此次调查沿用前两次的思路,但对列举的20个问题作了个别改动,并将调查内容深化到关注问题的方面。比如“就业问题”,下设“就业机会”、“工资收入水平”、“就业培训”、“扶持政策”等选项供群众作进一步的选择,从而,掌握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中最受关注的方面,以便今后工作更有针对性。为了提高问卷设计质量,区委领导专门召集相关人员对问题的精选、包含的内容以及语言的表述等进行了细致讨论修改。
2、组织形式。调查通过四种形式进行。一是抽样调查。抽取30个社区(村)共600户,由区统计局组织调查员入户调查。二是拦截调查。在流动集中地设多个调查点,由志愿者队伍随机拦截调查。三是对全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代表以信函形式进行全面调查,分别由区委组织部、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组织实施。四是媒体调查。在区内网站和《仑北新区时刊》公布调查问卷,面向全社会调查,由区委宣传部组织实施。
3、样本有效性。此次调查是我区调查规模最大、调查对象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征求民意调查,共取得有效调查问卷1632份。其中,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425份,入户调查595份,拦截调查465份,媒体调查147份。样本中,社区居民1026人,占63%,农村居民597人,占37%;各类职业人群有较合理分布。由于有多个部门和单位分头把关,调查工作组织严密。与此同时,区统计局加强质量控制,及时跟踪调查活动,加大电话回访比例,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从问卷填写质量来看,绝大多数群众反映了真实想法,不少人留下了意见和建设,有的写信给区统计局,体现了本次调查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群众较高的参与热情。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最关注10个社会问题依次是,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就业问题、社会保障、住房问题、交通出行和党风政风。
1、最关注问题与前两次调查结果的比较。本次调查显示的前十大问题与前两次基本相同,但排序变化较大。其中,由于食品安全、物价水平、小区规划与设施配套和物业管理问题的凸现,公共安全、居民生活和住房问题的关注度上升
第四篇:市民最关注的社会问题调查报告
市民最关注的社会问题调查报告
为了各级党委、政府了解、研究、制定和解决市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和基础性数据;近日武侯区统计局采取科学的PPS抽样方法抽中了我区8个街道办事处10个社区的120户城镇住户进行了一次城镇住户专题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一、市民最关注的十大社会问题
此次调查共列出了包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就业问题、道路堵塞及道路规划、养老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安全、收入分配差距、社会治安、房价调控、药价管理、教育收费问题、物价、反腐倡廉、垄断行业乱收费、法制化建设、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节约等近20项当前市民关注的社会问题,涉及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武侯区市民关注问题前十位的排序如下:(见附表)
二、市民对部分社会问题的反映
1、对当前社会的收入差距问题:37.5%的市民认为当前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很严重,44.2%的市民认为比较来重,17.5%市民认为一般,0.8%的市民认为不严重或没问题.大多数市民认为政府亟需出台相关政策,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
2、对当前社会物价水平问题:34.2%的市民认为当前物价水平过高,54.2%认为物价偏高,只有11.6%的市民表示可以承受目前部分物价上涨的情况。
3、对于目前医患关系怎样这个问题,1.7%的市民认为目前医患关系和谐,60.0%的人认为医患关系一般,31.7%的人认为医患关系有点紧张,3.3%的认为医患关系很紧张,3.3%的回答不清楚或不知道。
4、对得了小病选择什么样的医院和对选择医疗服务满意度及选择医院首要考虑因素的问题:2.5%的人选择三级医院就诊,2.5%的人选择二级医院,26.7%的选择一级或社区医院,19.2%的选择小型诊所或医务室,47.5%的人选择药店买药,1.6%的人选择其它或不采取措施;24.8%对医疗服务满意,64.1%的选择一般,11.1%的选择不满意或不知道,对不满意的原因
5.8%的人认为是开大处方,虚开检查化验项目,0.8%的人认为是药价高,2.5%的人认为是就诊手续复杂,0.8%的人认为是服务态度不好,0.8%的人选择的是医疗技术不高;5.1%的人得小病选择医院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医疗水平高,12.7%的人首先考虑的是医疗安全问题,34.7%的人首先考虑的是医疗费用低的问题,3.4%的人考虑的是服务态度好,40.7%的人首先考虑的是离家近,1.7%的人首先考虑是医疗定点医院的问题,1.7%选择的是其它或不回答.5、对得了大病选择什么样的医院和对选择医疗服务满意度及选择医院的首要考虑因素的问题:59.2%的选择三级医院就诊,21.7%的选择二级医院,11.7%的选择一级或社区医院,1.7%的选择小型诊所或医务室,3.3%的人选择药店买药,2.4%的人选择其它或不采取措施;20.7%对医疗服务满意,62.1%选择一般,17.2%选择不满意或不清楚,对不满意的原因2.5%的人认为是开大处方,虚开检查化验项目,6.7%的人认为是药价高,3.3%的人认为是就诊手续复杂,2.5%的人认为是服务态度不好,0.8%的人选择的是医疗技术不高,0.8%认为医疗医疗设施不先进;47.9%的人得大病选择医院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医疗水平高,23.9%的人首先考虑的是医疗安全问题,8.5%的人首先考虑的是医疗费用低的问题,1.7%的人考虑的是服务态度好,2.6%的人首先考虑的是离家近,12.8%的人首先考虑是医疗定点医院的问题,2.6%选择的是其它或不回答。
6、对目前医疗支出的主要补偿方式:31.7%的人补偿方式是自费,0.8%的人的补偿方式是亲友资助,12.5%的人补偿方式是单位报销或公费医疗,52.5%的人补偿方式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选择商业保险、国家救济、其它补偿方式的都为0.8%。
7、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30.0%的市民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表示满意。认为一般的有50.0%,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占20.0%。
8、对当前社会的治安水平问题:2.5%的市民认为当前社会治安很好。27.5%认为较好,认为一般的占65.0%,表示差和很差的有5.0%。
9、对当前社会的环境污染问题:10.9%的市民认为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很严重,42.5%认为很严重,40.8%的认为一般,也有5.8%的市民认为不严重没问题。
10、在众多社会保障中,市民认为需要改进的的项目前五位如下表(见附表)
11、对过去五年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的问题:120户市民中,10.0%的市民认为提高很多,53.3%市民认为提高了一些,有32.5%的认为没变,也有4.2%的市民认为下降了一些。
12、对明年生活水平的预测问题:有19.2%的市民认为会提高,有49.2%的认为基本不变,,有31.6%的市民认为明年的生活水平会下降或不太清楚。
13、对日常生活中节能问题:94.2%的市民认为在生活中节约能源非常必要,只有0.8%认为没有必要,有5.0%的市民认为无所谓。
14、对自已生活是否满意的问题:5.0%的市民认为很满意,28.4%认为满意,63.3%认为一般,也有3.3%认为不满意。
三、市民希望政府解决的问题
通过专项调查,我们汇总和总结认为市民希望政府解决的问题是:
1、市民感受药费贵看病难,急盼政府加快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近几年国家连续20次降低药品价格,然而老百姓却感觉不太明显,要求“降低药费”的呼声依然高涨。“辛苦苦几十年,得了大病回从前”,这个段子反映了基层市民在医疗方面承受的痛苦和压力。市民们认为:政府的医疗改革要多想想基层老百姓,医院经营要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合理创收转变。他们急切地盼望政府加快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着力构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长效机制。
2、市民感受涨价之痛,急盼政府承担更多公共责任。近来多种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令低收入人群备感生活压力。物价的快速大幅上涨,不仅影响到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也给中等收入人群带来一种担忧,担心通货膨涨的日子就要来了。市民们认为,虽然正常情况下政府不应直接干预市场,但这个时候,政府应及时承担起公共责任。政府在调控时既要考虑到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副产品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又要考虑物价上涨带来城市中低收入者购买力下降,采取措施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3、市民感受房价上涨过快,急盼政府让百姓圆上“安居梦”。2006年4月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了“国六条”“九部委十五条”等调控措施,但这套“组合 拳”未能完全阻挡住房价的攀升。普通市民倾其所有,或者背负巨额贷款买房,加重了生活负担。有市民认为,目前房价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管理部门的行政作为不够得力,认为政府财政应转变对卖地拆迁的过多依赖,提升保障类住房供应比例,严格控制土地的用途、定价和管理。市民们急切地盼望政府采取积极措施,让低价房走向百姓,圆低收入家庭“安居梦”。
4、市民感受学费高上学难的问题有所改善,但仍急切盼望政府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因为读书难,读书贵的问题是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影响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强制推行义务教育、规范学校收费等措施在逐步解决。但由于涉及面大,需要配套的政策多,特别是财政对教育的支持难度较大,因此,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市民特别是一些低收入家庭和贫困家庭担心学费贵,自己的子女就学困难,对一些高校的收费望洋兴叹。所以仍然盼望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5、市民感受收入差距拉大,急盼政府加大调节力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市民收入也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但市民收入差距拉大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市民们期盼党和国家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化解分配不公,创造和谐社会。
第五篇: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摘要:社会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相生,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但同时因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收入分配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的社会规范、社会公平、公共安全等社会问题也相继出现,且日益突出,并由此产生了焦躁浮躁、公平正义感缺失、仇官仇富等相应的社会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心态与社会问题的分析研究,寻求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方法和途径。
主题词: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心态
一、当前社会问题概述
当前我国社会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就。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不均衡,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城市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社会现象较复杂,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与问题。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所碰到的社会问题,是由于社
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不良影响,社会进步发生障碍的社会现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古代社会也有社会问题,当然,许多内容与今天不一样。现在有当代的社会问题,未来,人类社会同样会有社会问题,只不过许多内容也会与今天不一样。我们今天面临的社会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的是在社会前进中新发生的,这些问题可归纳成五类:即社会规范问题;社会平等问题;社会组织问题;公共安全问题;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
二、相对应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党和政府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中。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积极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稳、思和。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因工作、学习、生活、前程、财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情绪,这种情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狭隘极端、迷茫失落等消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应准
确、有效地把握当前的社会心态,正视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类问题,缓解社会焦虑情绪,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一)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心态主流积极健康。同时,社会心态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社会心态中的焦虑感特征突出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心态上的突出特征之一就表现为焦虑。青年白领穿行在拥堵的地铁里,发愁买不起房子;大学生害怕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甘愿接受“零工资”的试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加剧,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
另外,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也加重了人们的焦虑感。防范不足反过来又使得事故及至风险频发,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焦虑。人们之所以会感到焦虑,是因为心中有担心、有牵挂、对未来缺乏信心和希望,当这些负面情绪充斥人们的内心和生活,势必难言幸福。换言之,焦虑和幸福感是成反比的,焦虑越多,幸福感就越少。如何破解焦虑,就成为政府和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2.弱势心理在社会各阶层滋生蔓延
2007年,某杂志社一位记者为写一篇《中国中产阶级调查》,一个月时间采访了50位他认为属于中产阶层的人,令
他困惑的是这些人几乎都不认同自己是中产阶层。与之相反,许多人都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甚至一些国家公务员也这样认为。近年来,其他机构的调查也有类似的结果。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成为“弱势群体”,但是,物价的上涨可以让人感觉“弱势”,动辄几百万元的房价使人倍感弱势,现代化、市场化、城市化的推进可以让人们时刻担心被社会甩出。今天我们所遇到的“弱势化”,也可称之“边缘化”现象,有其鲜明的特征。
一是弱势化往往是以骤变的形式发生的,这当然会造成人们很大的不适应感。二是经济社会方面的巨大反差造成了一些人的弱势化感觉。三是弱势有普及化、泛化的趋势。
3.社会心态中不公平感增强
2010年以来,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社会公平问题,各阶层各群体普遍对社会公平的诉求比较强烈,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前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也是培育健康国民心态的重要前提。社会公正则国民心态平和,心理平衡;社会不公则往往导致国民心态失衡,心气不顺。对此,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年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为什么不公平感似乎还增强了呢?社会公平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4.社会诚信缺失带来的心态变化不容乐观
近年来发生的曹操墓之争、三鹿“毒奶粉”事件、肯德基“秒杀门”、蒙牛“诽谤门”、唐骏“学历门”、张悟本及李天一事件等多领域造假丑闻频出。据商务部的统计,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在诚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不诚信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都有相应的表现:特别是在职业生活领域,敬业精神与诚实劳动在相当部分人中失去以往的崇高价值;在个人生活领域,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言而无信,还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假机构、假警察、假工商等假公务人员,甚至假新闻、假婚姻、假文凭、假考、假招聘、假唱等,这些不诚信社会现象的泛滥,使得社会信用正面临严峻的危机考验。
不诚信带给人民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接连发生的失信案例,民众一次次感觉通往诚信的大门越来越遥远,“诚信无用论”、“讲诚信吃亏”等消极的社会心态有所抬头。那么,我们到底要不要诚实守信呢?毋庸臵疑,这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国的诚信缺失与体制转轨有直接联系。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运行依靠权力维系,通过指令与计划建立经济秩序、配臵资源,不存在竞争,搞损人利己、假冒伪劣的空间很小。市场经济关系要靠契约维系,而遵守契约离不开诚实守信。这就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秩
序,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之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健全,因而弄虚作假,损人利己的空间和机会较多,失信行为容易发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法律体系的完善,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5.社会群体性不满情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近期,有关部门对网络舆论的专题调研发现,互联网热点话题比较容易集中在八个方面爆发,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涉“官”与涉“腐”以及涉“富”或贫富差距的话题。这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仇官仇富”心理,这种“双仇”的怨恨心理在网络上似乎成了一种主流民意。而近些年来,在群体性事件中,“非直接利益冲突”群体大量参与,借机泄愤的案例也经常发生。为什么社会中会出现这种群体性不满的心理呢?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容易产生过高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过低估价社会对自己回报的倾向。也就是说,不少人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怀有不同程度的“怀才不遇”的心态。一方面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有本事的,另一方面觉得社会没有给予自己应有的机会或没有从社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一正一反,加剧了心理不平衡,不满感油然而生。同时,人们习惯进行横向比较,不乐意进行纵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就是把自己的处境与同期发达国家的人作比较,或者是和身边那些近几年生活条件看起来比自己好的人作比较。本来,自身 的生活水平是提高的,但是一些人不愿意把自己的现在和自己的过去在纵向比较。看看自己周围不少原本条件和自己差不多甚至不如自己的人现在却发了财,过得比自己好,于是,内心产生了一种似乎别人的所得是对自己的剥夺的感受,进而产生诸如“仇富仇官”的怨恨心理。
6.社会存在比较普遍的浮躁心态
浮躁似乎成了现代国人的一种通病,各种人群都深受影响。想参加选美、选秀,一夜成名;想买彩票中奖,一夜暴富;嫁个有钱人,省去20年的奋斗,事实上,浮躁并非中国的专利,无论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以及如今的世界霸主美国,包括中国的台湾,都经历过浮躁。共通的一点是,社会“浮躁病”都是发作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阶段。
(二)如何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尽管社会心态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应理性的看到,它是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归根到底,社会心态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社会结构的失衡,它使人们缺乏一种应对社会变革,生活变化的从容心态,强化了对未来前景的不安全感。而培育健康的社会心理,需要正视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改变失衡现象。
1.做好社会心态的监测,掌握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
政府应当监测民众心态,及时掌握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作为宏观决策的依据,并且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目前,我国已有28个省(市)建立了自己的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还有一些科研机构也经常做一些社会心态调查。通过这类机构,及时对社会舆情进行汇集和分析,准确把握社会心态,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前提。
2.不断完善制度和社会建设
制度建设是培育社会心态长期性的、治本的策略。要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尽快完善民生保障;在社会多个层面上建立健全顺畅的沟通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分配体制和激励机制,缩小分化,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为民众提供平等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扩大社会中产阶级比例;增进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互信,互助和相互理解,致力社会各阶层的和谐与融合,深入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工作,构建社会心态调节网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核心价值体系入眼、入口、入心,成为国民的行为准则和毕生追求;做好对新媒体的科学管理,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引导人们理性看待社会热点问题。
3.坚持正面引导,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 心态问题的解决最终还要落到“心”上去,因此,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至关重要。政府针对社会结构变化导致部分群体归属感降低,企业改制、城市拆迁、贫富
差距拉开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心理失衡,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导致人们的心理负担过重等情况,要加强心理疏导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因素,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变“堵”、“禁”为“疏”、“导”,宣泄和释放人们的消极情绪,保持社会稳定。
同时,可以专门的心理卫生机构为龙头,由综合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学校及其他的社会组织开设的心理治疗机构和咨询中心等组成,建立心理卫生整体网络。社会心态的疏导离不开具体的操作性指导,在这方面有许多纯技术性、技巧性的知识及方法应该教给社会成员,如怎样克服认知不协调而造成的焦虑,怎样更快更好地适应多变的情境,怎样克服习惯性思维方式带来的惰性,如此等等。对此,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免费的心理咨询热线,和在社区、学校等场所举办一些免费的心理健康讲座等多种方式普及心理知识。
总之,社会心态是由国民的个人心态集合而成的。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中。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实加强修养,不断提高境界,在实践中磨练和完善自己,努力消除那些不符合健康社会心态的观念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