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女儿的诵读教案》2
《我女儿的诵读教案》(第2辑)(1)《老子》三则
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1](第九章)
②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第二十四章)
③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六十四章)
【注释】[1]“持而盈之”四句: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保长久。已:停止。揣(chuí):同锤,击打。遗:招致。咎:灾祸。[2]这句是说,自逞己见的,反而不得自明;自以为是的,反而不得彰显;自我夸耀的,反而不得见功;自我矜恃的,反而不得长久。伐:夸耀。矜:居功自夸,骄傲。
《读点经典》(第2辑)(2)《论语》二则
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②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资治通鉴》一则([宋]司马光)
夫德者,人之所严[1];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
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2]。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周纪一)
【注释】[1]严:敬。[2]蔽:受蒙蔽。
《读点经典》(第2辑)(3)《论语》一则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1]。”(《公冶长》)
【注释】[1]于:从。予:指宰予,字子我,孔子门生。与:语气词。改是:改变了这种做法,是:代词,指从听其言即信其行,改为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这段话与孔子批评宰予昼寝(白天睡觉)有关。宰予尝对孔子自称勤学,今乃昼寝,是言与行相违,故孔子批评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并因此总结说,我过去判断人,(以为言行相副),所以是听其言即信其行。现在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待言行相副,然后再相信他)。就从宰予(昼寝)这里改变这种做法吧。事实上,宰予并非惰学之人,孔子是借批评他来教育别人。
《读点经典》(第2辑)
(4)《孟子》二则
①(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1]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
②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2]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离娄上》)
【注释】[1]辞让:谦让。[2]“自暴者”四句:暴:显示,昭示。弃:放弃,抛弃。这四句是说,自已(用言语)显示出粗鲁无礼的人,不应该与他讲话;自己(用行为)表现出不行仁义的人,不应该与他合作。
《读点经典》(第2辑)(5)官箴一则 [宋]吕本中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仕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已,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
《读点经典》(第2辑)(6)现代语录二则
①对头脑正常的人说来,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的一个人。(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②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暮气沉沉的人强。(列宁《给伊•瓦•巴布什金》)
《读点经典》(第2辑)(7)步出夏门行(其四)[三国]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1]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2]
老骥伏枥[3],志在千里; 烈士[4]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5] 养怡[6]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题】曹操(155-220),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诗人,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本诗借助神龟、腾蛇、老骥,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注释】[1]竟,终了,完毕。此处特指死亡。[2]腾蛇,传说中能驾雾飞行的龙类动物。意为能乘雾升天的腾蛇终会死去,变成尘土。[3]骥(jì),千里马。枥(lì),马槽。[4]烈士,怀有壮志雄心,希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5]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满。缩,亏。但,只。[6]养怡,指保持身心的愉快健康。
《读点经典》(第2辑)(8)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1]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4]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5],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 【解题】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本诗写世路艰难,充满了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结尾处忽开异境,表现了冲决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精神。
【注释】[1]此句极言美酒佳肴的珍贵。羞:同“馐”。直:同“值”。[2]筯(zhù):同“箸”,筷子。拔剑击柱:心无所着落而生发的举动。茫然:渺茫而无着落貌。[3]“欲渡”两句用冰塞黄河、雪满太行比喻人生道路的不平坦。[4]“闲来”二句:上句用姜尚于磻(pán)溪钓鱼遇周文王之典,下句用伊尹见商汤前梦见自己乘舟经过日月之典故,表达了成就功名事业的信心。姜尚,即姜太公,为周文王的得力谋臣。文王死,辅佐周武王灭商。伊尹:商汤的辅臣,曾助汤灭夏。[5]岐:通“歧”。歧路,即岔路。[6]长风二句:比喻宏大的抱负得以施展。
《读点经典》(第2辑)(9)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解题】颜真卿(709-785),唐代杰出书法家,以“颜体”著称。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国公,人称“颜鲁公”,被叛乱的李希烈缢死。书山有路勤为径,进学之路当是如此。若到白首之时,则悔之晚矣。
《读点经典》(第2辑)(10)楹联集锦: ①四海升平,翠幄雍容探六籍;
万几清暇,瑶编披览惜三余[1]。(明•张居正题北京文华殿联)
【注释】[1]瑶编:书籍的美称。三余:三国学者董遇有“读书三余”说,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在勉励学子抓紧冬日农闲季节、夜间及阴雨天读书学习。②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 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规模。(吴玉章教子联)
第二篇:诵读教案2 《跷跷板》
晨诵教案
《跷跷板》 教学目标:
1、熟读这首诗歌,感受诗中的寓意;
2、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用动听的声音来迎接新的一天吧!,齐读开启诗: 每一天的阳光是新的
每一天的我也是新的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新诗,出示
跷跷板
跷跷板,板翘翘; 一头低,一头高。你(们)一翘,笑哈哈; 你(们)一翘,笑哈哈; 我(们)一翘,哈哈笑。翘呀翘,翘呀翘: 你(们)高——我(们)低 你(们)低——我(们)高
二、熟读全诗
1、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生自由朗读(不认识的字师指导)
2、能读下来的举手,请放声朗读一遍。
3、谁想为大家读一读?指名朗读。师适时指导让学生读准确。男女生分读。
4、齐读
5、加动作读,表演读。
三、读中娱乐
跷跷板是孩子们的娱乐,一头高一头低让学生爱上阅读。
《梳子》
教学目标:
1、熟读这首诗歌,感受诗中的寓意。
2、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
3、让学生触摸到爱心。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用动听的声音来迎接新的一天吧!,齐读开启诗:
每一天的阳光是新的 每一天的我也是新的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新诗,出示 妈妈用梳子 梳着我的头发 我也用梳子 梳着妈妈的头发 风是树的梳子 梳着树的头发 船是海的梳子 梳着海的头发
《过山车》
教学目标:
1、熟读这首诗歌,感受诗中的寓意
2、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问句、答句的趣味。
3、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梳了自己的头发,看到神奇的小梳子,那就是我们的爱心,今天让我们去天上逛一次,坐上过山车,大家准备好了吗?出示《过山车》
过山车
上天了,入地了,腾云了,驾雾了,过山车,下山了,我变成,流星了。
1、自由读。
2、配音乐诵读。
3、领读,小组赛读。
4、范读。
5、分角色诵读。
6、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7、赛一赛:谁记得最快。
第三篇:经典诵读2教案
1、雪花飞舞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冬天的景色。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描写冬天景物的古诗。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雪给大自然装扮成粉妆玉砌的世界,山上看不见鸟影,路上看不到人的脚印。唐代诗人·柳宗元就写了一首描写冬天景色的诗。我们来学习一下。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釣寒江雪。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冬天的诗句。
2、名句诵读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诗句、名人名言、谚语),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人文修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布置学生广泛搜集诵读古诗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是文化大国,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诗文名句。
二、名句接诵
岁月悠悠,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例: a.明月松间照,________。b.江碧鸟逾白,________。c.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d.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e.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f.水南水北重重柳,________。
三、自由诵读 1.直接诵读
中华民族璀璨的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阐明人生哲理的,有吟咏深厚情谊的,有陶冶高尚情操的,它们深得人们喜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文。(只要说得恰当均可。)
2、联想诵读
四、小结活动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无数的优美诗篇给人以美的享用受,情感的熏陶。希望同学们今后更要多读多记,在生活中恰当运用。
3、三字经
活动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句三字经。
2、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说过三字经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部分。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二、初读经文,整体感知
1、自己朗读,画出不认识的字。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
4、学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5、指名读,余生评价。
三、细读经文,理解感悟
1、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3、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四、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3、评选出优秀的背诵者。
五、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其他三字经。
4、珍惜时间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蕴涵的意味,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课前准备:搜集珍惜时间的古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要趁着大好时机抓紧时间学习,不要荒废了学业,虚度时光。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 《长歌行》。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背诵古诗。
2、说说这首诗的作者和诗的大意。
3、分小组讨论从这首诗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4、教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人生的短暂,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认真刻苦地去学文化,成有用之才。
5、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上是如何珍惜时间的。
6、背诵另一首珍惜时间的古诗《明日歌》,然后仿照《明日歌》写古诗,改成一首表示要珍惜今天的诗歌,题目是《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多。我生待今日,万事成蹉跎。”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搜集珍惜时间的诗句
5、畅游诗海
活动目标:
1、诵读已学过的近30首古诗。通过一系列兴趣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兴趣。
2、体会古诗词用词的奇妙之处,激发研究古诗词的兴趣。活动准备:
小组比赛成绩表(纸)、白板笔两支(红蓝)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堂。
同学们,我们已经会背近30首古诗,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诗的海洋〉去畅游一番,好不好?
二、畅游诗乐园
1、看谁反应快
规则: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给出一组古诗词共10首,本组的同学在1分钟内要根据题目背诵出古诗,每背出一首得10分,若全部背出加20分。要求小组成员每人至少背一首。
2、配画诵诗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画面,有感情地吟诵古诗。②组织学生评价:谁朗诵的最好听,为什么? ③评出诵读得最好的一个同学领诵古诗。
3、你说我猜
给出学过的古诗词题目或诗人的名字或诗句。每小组派两名代表到台前,并根据本组同学的叙述猜词句。每组答题时间1分钟。每答对一道题得10分。
4、四季漫游
学生根据给出的画面猜出是哪个季节?然后说出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
5、评出冠军队。
四、课堂小结
古诗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节奏优美,更重要的是诗中所蕴涵的道理,给我们以启迪。
6、古诗联读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兴趣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兴趣。
2、体会古诗词用词的奇妙之处,激发研究古诗词的兴趣。课前准备:搜集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揭题导入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五千年文明的象征。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留下了数不尽的瑰丽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灿烂的古诗文化。
二、分类诵读
1、四季风情
春夏秋冬,四季风情,多少诗人为之倾倒,将它歌颂,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请同学们分别吟诵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句。
2、数字接龙 一、二、三、四、五„„
十、百、千、万这枯燥的数字在诗人笔下却神奇无比,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分别吟诵含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些数字的诗句。
3、名句接诵
岁月悠悠,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诗文名句。例:
a.牧童骑黄牛,________。b.少壮不努力,________。c.明日复明日,________。d.夕阳无限好,________。e.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f.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
三、自由诵读 1.直接诵读
中华民族璀璨的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阐明人生哲理的,有吟咏深厚情谊的,有陶冶高尚情操的,它们深得人们喜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文。
2、联想诵读
面对青山绿水,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你会联想到那些古诗文节。
第四篇:经典诵读教案2
《三字经》
(一)教案
皇庄小学
肖东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难点: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与名言推荐。
1、课前演讲《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2、演讲评分
3、名言推荐。
二、导入。师:“常回家看看”不仅道出了作者的心声,而且还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那就是对家的重视。《三字经》里也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今天,让我们再次学习《三字经》,再次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
1、提出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诵,并简要阐述喜欢的理由。
2、背诵《三字经》片段并简要陈述理由。
四、要求学生谈谈学习《三字经》后的收获。
1、提出要求: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学生1: “先成人再成材”,这句话说出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和“孙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们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多交良师益友,努力学习。学了《三字经》,我还知道: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连动物也不如。学生2:《三字经》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这句话就是:“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劳就有功效,嬉戏是没有益处的,应该警惕自己,时时勤勉用功。读了这句话,我懂得了凡是勤恳学习的人,一定会有进步。如果怠惰嬉戏,不但没有益处,而且还会有损害,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学生3:“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启示。如果一个人不学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因为不懂礼的话,就会容易说错话,如果懂得礼节,大家便乐意和你为友,并且尊敬你。我们现在求学,常常与老师亲近,要学老师良好的言行,功课上有疑问要请教老师,不要和老师疏远。对于和你志同道合的同学,要与他们和乐相初。
五、拓展阅读,并让学生尝试写《三字经》。
1、与《新三字经》作比较,请学生找出《三字经》的创作手法。归纳:①巧用典故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③注意内容结构的层次感
2、要求学生模仿所学内容,根据小学生道德规范,写《新三字经》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并推荐一名学生把所写的内容写在大黑板上。3)全班交流、评析。
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课后第三题,可读读要写的字。
2.你认为哪些字难记?说说怎样记住它们。3.先写4个独体字,注意要写得匀称。4.再写左右结构的字。“孙”是左右同宽的字。5.接着写上下结构的字。“华”字 “一”要稳,“炎”字上小下大。6.“远”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辶”的捺要写平。
七、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三字经》是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课前我积极准备,查阅了一些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力争课堂教学上有一定的突破;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从什么是《三字经》引入,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品德教育,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启发学生:每个父母为了儿女能够成才,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第三,在课堂上使用配乐朗读不仅活跃了气氛,更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和古典文化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轻松的背下所学内容,得到教育。此外,查找资料是中年级学生应该培养的能力,以查找自己喜欢的关于学习的内容为依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起,使学生的新知识有了扩展,还使学生对旧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总之,本次课堂上,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他们能很快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会初步背诵,教学目的达到,课堂效果良好,但还出现一些问题,因为现在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许多的知识,课堂上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出现各种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灵活的课堂教育机智,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第五篇:致女儿的信教案2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秦皇岛是海港区海阳镇中学
高秋华
教学(习)设想:
《致女儿的信》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其内容是与正值花季的女儿进行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全文以朴实的语言向女儿昭示了爱情的真谛。教读本文,首先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本文的真谛,了解人类纯真的感情----“爱情”;第二,在学生了解文本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爱情教育,以审慎的态度对待“爱情”;第三,积累有关名家对爱情的论述的名言与诗句,以期提高学生的古文化积淀。教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搜集处理文本信息的能力
②积累名家关于“爱情”的名言与警句 过程与方法: ①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习)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习)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设备 课前预习与指导:
① 扫除学习障碍,初识文本把握文本内涵(主题).②查找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常识
③了解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搜集有关爱情的相关名言与诗句.如《孔雀东南飞》、《梁祝》、《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神雕侠侣》、《红楼梦》、苏轼《江城子》、白居易 《长恨歌》、《诗经·周南》等等 教学(习)过程:
一、阅读与整体把握
1、组织导入:
提问:你的父母给你讲过爱情吗? 生:回答
你如何看待爱情。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爱情 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无论何时,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何为爱情?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或许能够了解爱情的真谛。
2、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
①内容初探
本文作者为回答14岁女儿关于“什么是爱情”的询问而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作者以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对爱情是什么进行阐述,给女儿以深刻的启示。﹙设计意图:旨在对预习情况进行了解,扫除理解的障碍﹚
3、1)整体把握:
学生诵读全文,结合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提出存疑之处。教师预设:
①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类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哪三种信息?这三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② 通过故事的叙述,你能用课文提供的相关信息来阐述什么是“爱情”? 2)师生互动共同探讨上述问题 学生以组为单位探讨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与明确:
教师预设:①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三种信息“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与默契,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这三者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②展示多媒体信息:故事中有“爱情”寓意的句子
„„在上帝创造世界时,他就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Page 44) 万物生存、繁衍、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Page 47)﹙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研讨文本的前提下,结合教师的引导,进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整体把握文本﹚
二、语言品析
1、教师示范、预设如下:
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理解指导:此句包含人生哲理,可以多角度理解。而就本文而言,在于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创造幸福。
2、学生自己提出值得欣赏与品味的语句畅谈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于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深入理解课文的语言,培养学生语言品析能力 ﹚
三、延展与拓宽
1、积累: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以上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学生展示搜集的相关信息
爱情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对方提高,同时也提高自己。惟有那因为爱而变得思想明澈双手矫健的人才算爱情。-----车尔尼雪夫斯基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以上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三、结课与寄语
“爱情”是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万物生存繁衍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但爱情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我们紧记:青春不是恋爱的季节,走过多雨的今天,迎接灿烂的明天!
课后随笔
本教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文本为依据,深刻挖掘文本的内含,让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于情感态度方面接受教育。学生也能够在充分预习筹备的情况下融入课堂,简述自己的理解。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感受,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成为阅读的主人。
再有,本案例课程能够环节清晰,循序渐进“初读初解--整体把握与研读---精读品析与探究---延展与拓宽”每一环节都使学生可感可知,层次清楚。
此外,整个案例也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的平等中的首席作用也有相当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