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运用成语熟语
正确运用成语熟语
误用一:色彩不分,褒贬失当
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耿耿:形容有心事。指对过去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不能忘怀,总是心存疑虑,担忧或不满。
前赴后继:形容英勇战斗,勇往直前的精神。褒义词。
无所不为: 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对。胸无城府: 是比喻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是褒义词
“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一天不如一天。含贬义,可用“心力交瘁”。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显然是贬义,将“凭匹夫之勇”改为“单枪匹马”。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贬义词,可改为“纷至沓来
“东窗事发”指罪行暴露,贬义,来指正面人物不当。
“煊赫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声名或气势很盛”,多用于贬义。这里与语境不合。特殊情况
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很好的讽刺作用
误用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地迁移。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 自己上了当,一无所得。惨淡经营: 苦费精力去做事。
大方之家: 见识广博学有专长的人。
再做冯妇: 《孟子.尽心下》所说,冯妇竟然是一个善于打虎的晋国勇士。成语表示人重又干起旧行业来。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诛心之论: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认定罪行,也指揭穿动机的批评或深刻的理论
尾大不掉: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 对簿公堂:原指被告在公堂上受审,现也指原告,被告双方在法庭上对质
奇文共赏:原指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在也指一言不发。
“危言危行” 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正直的意思。五风十雨”——每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
得意忘言”,指领会了深妙的义理,表达它的语言就可忘掉了。泛指领会精神实质比实现既定目标更重要
“人心不古”,“ 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认为古风淳朴。人的心地不如古人那样淳朴。“屡试不爽”,“爽”指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文中误把“不爽”理解为“不成功”。
不足为训 ”训:法则。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错误”不可能成为“法则”。一文不名”是指一文钱没有。“名”,拥有的意思
不刊之论”,“刊”,削除,改正。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误用三:不明语源,不知本义
古稀: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之年
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涨价了。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是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而不是说眼中没有整体、全局
“下里巴人”本来是指古代楚国的一种通俗的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相对。
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比较地。“强”,振奋,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大体能使人满意。(出自《后汉书·吴汉传》)
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 别无长物(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在劫难逃(某种灾祸不可避免)
如数家珍(喻对所讲事情十分熟悉)
不同凡响(比喻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多指文章或言谈议论)石破天惊(形容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舐犊情深(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误用四:对象误用,搭配不当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二三岁不指男子
锒铛入狱”适用于有罪的人,不用于革命工作者。“劳燕分飞”适用的对象是夫妻或者情侣两个人。
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可改为“不期而遇”。
天作之合”是祝颂夫妻姻缘美满的。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不能用于“答案”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用来指成绩误用,可改为“参差不齐”。
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与“发生率”不搭配 不可开交”指无法摆脱或结束,与“好”不搭配。无出其右: 没有超过他的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
误用五: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
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敝帚自珍:指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不能用于说别人。
鼎力相助”只能用于敬称对方,希望对方给予帮
助,不能用来说自己。
“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
以第三人称叙述。绵薄之力: 谦辞,指自己 微弱的能力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一般用于夸奖别人,不宜用于自夸。
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自己请求时的客气话)常用谦辞:
抛砖引玉、狗尾续貂、忝列门墙(比喻自己位列别人中间使余者受辱)
犬马之劳、雕虫小技、贻笑大方、才疏学浅
一孔之见 :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信笔涂鸦:没有多加考虑的随意写画
误用六: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自食其果”指自己犯了罪,自己承担责任,罪有应得。此处言重了,应换语义较轻的“自作自受”。狼狈为奸”适用的范围是两个人,应用“朋比为奸”(形容坏人结成集团干坏事),因为句中是指一伙人。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指对一些重大事件的看法。在句中显得程度较重,宜改用“了如指掌”。“日理万机”,的意思是指一天内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一般指君主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与处理繁多的政务。大词小用。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
误用七:词义重合
“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所以放在这里后面接着“谈论着”是不恰当的,改为“兴致勃勃”比较好。
安居乐业”的意思是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只能说“人民安居乐业 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类似错误搭配 一场南柯一梦” “好象如芒在背” “二者相差悬殊” “目前的当务之急” “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海内外闻名遐迩” “责无旁贷的责任”
“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等。
误用八:不合语境,前后矛盾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语境不合,原文是内容与主题无关。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与句意不符。
左右为难:左也难,右也难,两边为难。形容处于某种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 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愧,此处不合语境。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全神贯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此成语一般用于看、听、操作等,不能用于谈话。忍痛割爱”,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罪不容诛”意为“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足以抵罪”,与后一句相矛盾。
罚不当罪”指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用在这里符合语境。绝无仅有”,形容极其少有。不是绝对没有 时态上的错误搭配
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 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 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 问题发现了就应防微杜渐 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
误用九 不合习惯句式
等量齐观: 等:相同;量:估量;评价;齐:一样。不顾事物的区别;作同等看待。多含否定意味;或用在否定句里。一般作谓语。惟妙惟肖”,惟:语气助词,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自然界的事物不能修饰
栩栩如生”用于本来没有生命的东西,不能用于有生命的东西。
不谋而合”指主张、意见、计划等相同,一般在句中作谓语。不约而同”多指具体行动相同,一般在句中作状语。类似词语举例 善罢甘休”“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等量齐观”“吹灰之力”等都只能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望洋兴叹”“望尘莫及”等则只能用在肯定句中。“神通广大”“五体投地”“寿终正寝”“衣冠楚楚”“洗耳恭听”“沐猴而冠”“冠冕堂皇”“呜呼哀哉”“一命呜呼”等词语多用于诙谐讽刺句中。
误用十:形近词、音近词、近义词混用
“一挥而就” 应为“一蹴而就”。一挥而就:智绘画、书法和写文章,一动笔很快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才智聪颖。就:成。应为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耸人听闻”是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表示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应用“骇人听闻”。
不胫而走”意思是没有退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不翼而飞”意思是没有翅膀却会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这里应该用“不翼而飞”。
一挥而就”是形容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了。从句子的语境看显然宜改为“一蹴而就”。
意近词语的区分
1、侃侃而谈”和“夸夸其谈”这两个成语都形容说话多,但两者感情色彩不同,前者是褒义,后者是贬义。
2、“何足挂齿”、“不足挂齿”:都有“不值一提”之义,但“何足挂齿”一般用于反诘句,而 “不足挂齿”则不限。
3、“ 一语道破”“一语中的”:都有“说话简洁,抓住了本质”的意思,但前者能带宾语,后者不能带宾语。
4、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众望)信服。孚:使人信服。
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
5、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然:对。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6、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名:占有。
不值一文:不值一个钱。没有什么价值。
7、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8、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不至:①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②形容凡能做到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9、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二者都有“耳听眼看”的意思。但前者强调亲自看到亲自听到,突出其真实性。后者则强调经常看到听到并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的影响。
10、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蔚为壮观:形容自然界雄伟的景象或自然景象雄伟
十一、有多重含义的成语注意其词义
灯红酒绿: 形容骄奢淫逸的生活,也形容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
想入非非: 佛教指想入玄妙虚幻的境界,今指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此类成语 无所不至
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按图索骥: 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也比喻教条办事,不知变通。瞻前顾后:
做事谨慎,考虑周密;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呼风唤雨:
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来形容坏人的煽动 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或知己难寻;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遒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的背面;也比喻文学作品立意深刻或刻画人物极有功底。洋洋洒洒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风平浪静
形容江河湖海安稳宁静的景象,也比喻平静无事或事情平息,恢复平静局面。
第二篇:正确运用成语说课稿
“课内比较学“活动说课案
说课内容: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
课型:复习课 主讲教师:代燕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语言文字应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考命题者看得很重的一部分。全国课标卷、辽宁卷、安徽卷等相关卷中取消了包括字音、字形、标点等考点,甚至连词语的客观选择也取消了,但保留除语病辨析之外的另一个重点——成语。我们年级语文一轮复习中,词语和成语成为两个词汇教学的要点。
湖北卷2009——2011年的第3题考查便是词语(实词、虚词)和成语的杂合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成语的分量更为重要,难度也更大。
教材中较为详细的讲述了熟语的概念及分类,也在“技法指导”中举例说明了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及简易的判断方法,并在课后设置了6道练习题。
《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在阶段目标中也表述:“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二、学情分析:
我们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中梳理探究部分——《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中已认识过成语的来源及结构等知识,也明白成语考查的语音、字形和意义辨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同学们整理学过的汉语成语,不仅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巡礼。
同时,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所以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整理和积累知识的能力。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相关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新课标理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警句。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的信息,有历史、有寓言、有故事、有哲理、有智慧。成语大多是四字语,但几乎包括了汉语所有构词造句的方法。成语也往往都是声律协畅琅琅上口的。表达与交流时用上几个成语,往往能够一以当十,传神写照。因而,积累成语能够给正处于语言发展期的儿童以多方面的好处。古今中外有许多精彩的名言警句,有的是先哲的语录,有的是民间的创造,它们都闪烁着哲理和智慧,千百年来给人们丰富的启迪。积累名言警句,无论对于学语言、学文化、学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去引导学生积累,都是很有意义的。
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理解成语的意义,学会辨析易混淆成语;
2、过程与方法: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提高题目的准确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成语这一祖国语言文化现象的热爱和重视程度。
教学重难点设计为:
1、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2、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3、练习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四、教法学法(一)、教学方法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是课堂的主导,而不是课堂的主体。而且,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1、概念归纳法
阅读课本归纳熟语、成语、歇后语、谚语、惯用语的概念及区别。
2、范例引导法。
相关的成语误用情况分别举例,学生心中有数。
3、探究式教学法。
设置疑难情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的步骤,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进行了设疑讨论,重点是高考题的分析。
(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把教学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制成课件,利于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法,利于突破重点、难点,利用演示课件代替板书,能节省时间,又可展示教材所没有的补充材料,扩大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节奏,体现教改的新理念。
(三)学法辅导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强调思考、理解、归纳、迁移的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始终注意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解疑,发表个人观点。拓展延伸,做好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考纲回顾: 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三)、学生阅读教材,理清熟语概念及成语类型的特点。◇◆
(四)、复习成语设误的几种类型。
1、望文生义,内涵意义不清
成语的重要特点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单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
举例:望其项背、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久假不归、细大不捐、石破天惊、危言危行、文不加点。
2、谦敬不分,主客尊卑颠倒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举例:鼎力相助、蓬荜生辉、虚怀若谷、不耻下问、抛砖引玉、忝列门墙,敬谢不敏: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3、语境不合,搭配违背功能 范围大小不清导致问题出现,忽视语境。有些成语及词语必须要用否定搭配,有些成语不能做某一成分或者不能带宾语。
举例:设身处地、身临其境、指手画脚、司空见惯,“望其项背”用在否定句中,“难以望其项背”“不能望其项背”。
4、张冠李戴,适用对象不明
5、褒贬不分,感情色彩混淆
6、多义成语,警惕多义选错
7、重复赘余,注意表达结构
8、逻辑不符,重视成语来源
◇◆
(四)、依据高考,寻找规律——————核心部分,增强学生信心。■
(五)、复习策略
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2、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
2)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 3)褒贬色彩不同的
4)弄清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
(六)、积累的四大途径
(七)、小结
六、板书设计:
1、归纳熟语(成语)概念及特点
2、成语误用类型。
3、高考体验
3、复习策略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
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学理念:
成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使文章如何写得更好的法宝,为达“九年一贯”中充分培养学生对信息“搜寻、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以提高学习成效,并提升自我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讲,练,评和学生的不断反思,达到多数学生能熟练使用成语的目标。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加强积累成语,增强语境意识,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体会成语的妙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加强积累成语,增强语境意识 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
对策一:加强积累
对策二:利用具体语境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加强积累成语,增强语境意识,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体会成语的妙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运用成语故事导入:闻鸡起舞,鸡鸣狗盗等等
(二)成语运用的几大误区 知识归纳
成语误用有以下几种情况: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对象不当、不合情景、误解词义、重复用语、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等。
1、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语素意义,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辨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而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这个成语的词义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辨析:“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把“降价的烽火”理解为“火中取栗”的“火”显然是望文生义。而且“火中取栗”也带有贬义,用在本句不合适。
2、误用褒贬
因为平时使用不够规范或没有搞清楚成语的来龙去脉,往往容易把褒义词语当作贬义词语,把贬义词语当成褒义词语,造成判断或使用错误。
例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辨析: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本句对“新上任的领导”有所褒扬,故“处心积虑”的运用,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2: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辨析:“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它不是贬义词,所以在这个句子中使用正确。例3: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辨析:“雨后春笋”是褒义词,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厂大量出现,所以这个成语属于褒词贬用的错误类型。
3、对象不当
有些成语的使用必须适合特定的对象,有的专指人,有的专指物,有的专指景,等等。在复习时要善于记住典故,辨清对象。
例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辨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轮”:高大。“奂”:众多。这个成语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例2: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辨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它与前面的主语“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无从搭配,属于用错对象。
例3: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辨析:“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它所述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本句用来指刊物不恰当,属于对象用错。
4、不合情境
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情境,比如气氛有严肃紧张、庄严肃穆或轻松愉快等不同,比如地方有局促狭小或宽敞明亮等区别„„成语的使用如果没有照顾到这些,就容易犯不合语境的错误。
例1: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辨析:句中的“安步当车”,是慢慢行走、就当着坐车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抢险形势很紧急,抢险队员不可能有“安步当车”的闲情逸致。因而,成语与语境出现矛盾,“安步当车”使用不当。
例2: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辨析:“车水马龙”是说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辆很多,来往不绝。而句中所叙述的摊前不过几米或十几米,无法形成车如水、马如龙的壮观景象,所以不合语句中的情境。
5、用错谦辞
例: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辨析:“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自述,不能用于他人,否则于人不敬,因此本句犯了用错谦词的错误。另外,“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一句中,“居室”和“蓬荜”意义相同,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就此而论,又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删去“蓬荜”才正确。6.重复用语
例: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辨析:“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加强积累成语,增强语境意识,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体会成语的妙用 教学步骤:
一、由复习导入
二、做练习卷 试卷见后面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加强积累成语,增强语境意识,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体会成语的妙用 教学步骤
一、分析试卷中重点出错的地方
二、有主次的分析试卷 分析点见后面附的试卷中
第四篇:熟语运用“八项注意”
熟语运用“八项注意”
一、望文生义
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生活。因此,此错误类型是生活常见的,也是高考常考的。如:
例
1、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全国卷Ⅰ)
“拍手称快”意思是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该句意思是“为节目叫好”。
例
2、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全国卷Ⅱ)
“不足为训”的意思是不能当作效法的经典或法则。该句误用为“不足以拿来教训”的意思。
例3: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安徽卷)“不容分说”不是“不用说,肯定是”的意思,而是“不容许别人讲话就直接做某事”。
二、褒贬误用
成语中,有些是有感彩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要分辨出这些成语的褒贬色彩,否则就会产生误用现象。如:
例4: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安徽卷)“巧立名目”指“定出许多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是个贬义词,不能运用于该句的“光彩事业”。
例5: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作了周密安派,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广东卷)
“无所不至”多含贬义,多指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和句中的“关心”感彩刚相反。
例6: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年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重庆卷)
“睚眦必报”是个贬义词,意思指极小的仇恨也要报复,这里所用的感彩刚好相反了。
例7: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江苏卷)
“品头论足”是贬义词,用到该句明显属于褒贬不当。
三、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是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如:
例8: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若人居环境。(山东卷)
“潜移默化”所用的对象是人的思想性格,而该句的对象是人气、环境,因此属于对象用错致误。例9: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湖北卷)
“绘声绘色”所形容的对象是文艺或作品,而该句却用于话剧表演,明显用错对象。例10: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辽宁卷)“珠圆玉润”形容的对象是歌声优美或文字的流畅,不形容人的穿戴。
例11: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江苏卷)
“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受到一样,一般用于代别人向对方表示感激和谢意。
四、不合语境
成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到与语境的和谐,不能不合惯用句式,不能不合情合理。如果成语与其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不恰当。
例12: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广东卷)
“不堪设想”指预料的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该句强调说“这种做法是不要得的”,不符合该句的语境。
例13: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广东卷)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熟语比喻人多力量大的意思,而该句只强调向别人请教,与该句的语境不符合。
五、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和其他成语在字型、读音较为相近,或者说有相同的语素,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混淆而出现误用。如:
例14: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浙江卷)“不胜其烦”是不能忍受烦琐的事物,这里应该改为“不厌其烦”。
例15: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全国卷Ⅰ)
“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受失败,含惋惜之意,而该句成败未定。这里应和“成败与否”形近混淆了。
六、不明典故
有些成语是有典故或来源的,如果我们不明白典故的含义的话,使用此类成语时就容易产生误用。例16: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浙江卷)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个成语是涉及到一个典故,传说人中最武勇的是吕布,马中最好的是赤兔马,比喻人才出众,了解了此典故,就可以判断此例是误用。
例17: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安徽卷)“洛阳纸贵”有一个典故: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该句指的是著作出版热卖,正好符合此成语的意思,此成语用于这,正好!
七、前后矛盾
有些成语,就其本身的意义来看尽管准确,但还要看它在整个句子中和其他词语或分句表意是否矛盾。
例18: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四川卷)
“熟视无睹”针对的是多次看到某现象漠不关心,句子里才“一次”,前后矛盾。
例19: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浙江卷)
“宛然在目”是仿佛在眼前,是一种回忆。而句子已说一切就在眼前,所以属于前后矛盾。
八、词义用错
成语是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的含义也相对固定。因此,成语在使用时要求也较高,如果句子和成语所表达的意思有出入,我们称其为“词义用错”。
例20: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重庆卷)
“投桃报李”的意思指他送我桃子,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赠东西,而从该句看,有“报答”的意思,用“投桃报李”是不能表达的。
例21: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全国卷Ⅰ)
“一念之差”常指因一时疏忽或考虑不周引起严重后果,而本句却是“变废为宝”的巧妙之举,用“一念之差”来表达,词义用错了。
第五篇:成语熟语_中考
中考成语俗语
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比喻不应满足已有的成绩,仍需继续努力,不断攀登高峰。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原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获得成功。
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就。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4、独木不成林
本义指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十年的时间可以把小树苗种植成一棵大树,一辈子的任用才能使培育出的一个人才发挥作用。比喻:培养教育一个人才,靠学生自己努力,培养要经过老、中、少三代人的参与才能将一人培养成功,比喻培养人才过程。
7、书到用时方恨少
比喻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读的书太少。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惊慌失措。
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生存方式、地理气候、思想观念、人文历史、为人处事等方面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
9、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材。
1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冻三尺,不是一天的寒冷可以凝成的。形容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多指严重的情况),是经过日积月累而逐渐形成的。
11、吃一堑,长一智
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是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道理。
12、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有顾虑,敢作敢为。也比喻缺少经验,不知危险,做事鲁莽。
13、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14、磨刀不误砍柴工
比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15、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16、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17、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常用于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1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障: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
19、众人拾柴火焰高
众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2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的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词语表
注音
卑鄙 奔丧 笨拙 比较 庇护 参差 巢穴 称职 惩罚
嗤笑 处理 戳穿 猝然 逮捕 单薄 胆怯 提防 订正
踱步 绯红 氛围 分泌 俘虏 符合 负载 附和 干涸
怪癖 寒噤 和煦 滑稽 黄晕 机械 畸形 汲水 脊梁
揭露 诘责 拮据 解剖 尽量 颈椎 静谧 倔强 魁梧
褴褛 联袂 镂空 勉强 脑髓 鸟瞰 虐待 瞥见 祈祷
强迫 翘首 惬意 倾斜 霎时 琐屑 剔除 湍急 颓唐
妥帖 惘然 膝盖 狭隘 相处 星宿 修葺 殉职 应和
游弋 允许 酝酿 暂时 憎恶 赈灾 脂肪 执拗 伫立
贮藏 追溯 败兴 字帖 自诩 恣睢 刹那 狭隘 模样
颠簸 自诩 哽咽 栖息 襁褓 狡黠 真谛 字帖 仍然
折本 着落 脸颊 贫瘠 吮吸 颁发
惩恶扬善 断壁残垣 高屋建瓴 功亏一篑 骇人听闻
迥然不同
脍炙人口 茅塞顿开 毛遂自荐 破釜沉舟
杞人忧天 牵强附会 随声附和 万籁俱寂 鲜为人知
杳无消息 贻笑大方 载歌载舞 中流砥柱 谆谆教诲
字形
安详 奔驰 毕竟 辨别 辩论 布局 恻隐 崇尚 穿戴
怠慢 端详 干燥 隔阂 关照 观照 涣散 艰苦 检索 鉴赏 竞赛 竟然 开辟 考查 考察 恳切 联袂 笼罩 履行 秘诀 秘密 僻静 屏蔽 歧途 审查 试验 犀利
屹立 隐蔽 迎合 元宵 云霄 真谛 争辩 伫立 贮藏 跋山涉水 班门弄斧 变本加厉 变幻莫测 不可救药 不屑置辩 惩恶扬善 高瞻远瞩 各行其是 根深蒂固 焕然一新 坚定不移 斤斤计较 滥竽充数 历历在目 两全其美 满载而归 明察秋毫 名列前茅 莫名其妙 杞人忧天 气冲霄汉 忍俊不禁 声色俱厉 势不两立 首屈一指 首当其冲 谈笑风生 推陈出新 完璧归赵 妄自菲薄 唯利是图
息息相关 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 心驰神往 星罗棋布 悬梁刺股 言简意赅 一筹莫展 贻笑大方
异曲同工 再接再厉 载歌载舞 张灯结彩 郑重其事 专心致志
走投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