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教育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19-05-15 04:0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明思教育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明思教育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篇:明思教育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明思教育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除法

第一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内容:第1、2页

教学重点:笔算为重点。注意口算、估算、笔算的优化组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提供购书情境,引发除法计算的需要

1、新学期,我们拿到了很多新书。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介绍的正是小朋友和妈妈去买书的事。

光盘演示。请学生说说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售货员每20本打一包,小朋友在想,60本《科学天地》要打几包?)

用手势比画“20本打一包,一包一包……”学生因为清楚一共有60本,手势做到打第3包的时候就不再继续了。

师:我们通过做手势,很清楚可以打3包,那我们可以怎样把它写下来呢?

2、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60÷20

二、口算、估算、笔算优化组合,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口算(估计有很多学生都会直接口算出得数)

能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吗?

可能有的方法:(1)20×3=60,60÷20=3(2)6÷2=3,60÷20=3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3)这个算式可以表示60里面有几个20?60里面有3个20,那得数就应该是3。…… 指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像这道题,我们可以用刚才大家所说的方法进行口算,还可以笔算。

结合学生说的:6÷2=3,比较两题,特意写成60÷20=30,问:对吗?为什么?生:可以验算:30乘20等于600,说明这个得数是错的。

那比较两题,你能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像这样的变化,你还能写一个算式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600÷200=3,说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你还会继续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刚才我们考虑的是“加0”变算式,现在请你看“ 600÷200=”你能把它变得简单一些吗?

那如果是“400÷50=”呢?

结合学生回答,指出:只能同时去掉1个0,不能把0全部去掉。

……

2、笔算:

先完成:

学生尝试着在自备本上完成该竖式,个别板演。

讲评板演,着重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60里面有3个20,商是3,所以3应该写在商的个位上。)

强调:3写在不同的位置上,其大小是不同的,我们在写竖式的时候一定要对号入座,写清楚写规范。

验算:

写竖式的时候问:3应该写在哪个数字的下面?

指出:这样写,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单

3、指导写“答句”

指板书问:我们这个算式是解决了什么问题?

指出:这个算式是为解决问题而列而算,那完整的解题过程还要有一个回答。

把书上的得数填写完。并读一读。

指出:书上只要我们填写一个答案,但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要求根据问题把话写完整。这也是四年级解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要求。

4、完成试一试,进一步提高这部分计算的要求

现在请大家自己先尝试着完成书上第1页下面的2题试一试

注意这2题比刚才难一些,所以完成竖式后,还要继续想办法通过验算,检查自己算对了没有。

指名板演。

讲评板演题。(板演时是没有空格子的,所以更要注意商所在的位置。)

第1题:96里面最多有4个20,所以4要写在个位上。余数是16,符合比除数小的规定。

第2题:15除以30不够除,所以要考虑150里面有几个30,商5应该写在个位上。

检查验算过程,指出:通过验算我们可以及时知道自己做对了没有,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大家要养成这个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页上的题组练习

做完后,请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特点?

(注意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要求不宜过高,适当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再举例来说明,比如:4÷2=2,所以40÷20=2;或是100÷20=5,算是时候可以看成10÷2=5……)

这题应该为前面已经说过规律,再加上时间的关系,我就直接让学生很快地算,并交流得数。

2、完成第2题

允许学生一边写,一边小声地说:80里面有2个40,商2写在个位上…… 余数要比除数小……

完成后,全班交流答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利用我们新学的除法,我们还可以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1时=()分,2时=()分?你是怎么想的?3时呢?…… 那60分=()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80分呢?420分呢?

学生继续完成书上的第4题。

交流答案。

比较老师一开始出的题,说说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算?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4、(第6题)一共有73枚1元的硬币,把这些硬币换成10元一张的纸币,最多能换多少张?

你是想的呢?

如果都换成20元一张的纸币呢?

你还能提类似的问题吗?大家帮忙解答。

四、布置作业:

第2页第3、5题。

课后记

五、板书设计 60÷20=3(包)20×3=60

6÷2=3 60÷20=3

60÷20=3 竖式

答:60本数学天地要打3包。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二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第3、4页

教学重点:体会两位数除以整十数该怎样除?商写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的比较,初步概括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细心计算,认真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选取学生昨天作业中的错题,板书:

问,这题是错的,现在请大家说说错的理由。

1、80×80=6400 2、640里面有(8)个80

3、想64÷8=8 4、64÷80,不够商1,所以不能在竖式的4的上面商8;而是要看640除以80,商要写在个位上。

指出:做题的时候要多想一想,这样就可以减少错误。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情境图,知道该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

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新买来420本书,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可以分给几个班也就是考虑420里面有几个30,所以用除法。)

3、学习计算方法:

(1)估计:你能估计商大约是多少吗?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估?

(400里面有10个40,600里面有20个30,所以420里面应该有十几个30;

商在10~20之间……)

(2)笔算,先一起完成:

这题该怎么商?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先看42÷30,42里面有1个30,所以先商1)

着重探讨:1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继续完成下半部分的竖式。

(3)验算。请学生自己在本子验算一遍,看商是否正确

(4)比较:与复习题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指出:两题的除数都是整十数,但昨天学的商是一位数,今天学习的商是两位数。

你能通过这两题,发现什么时候商会是一位数?什么时候商会是两位数吗?

(这个问题是尝试性的,要求不宜过高。)

(5)答句,注意板书时要写完整的答句,读一读。

4、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2题,做完后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两题做一比较,自己有哪些发现?

全班交流:注意结合板演讲评,体会怎样除?商写的位置?

指名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该如何笔算。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第4页上的第1题

做完之后先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有没有什么错误,再把一些典型错误全班讲解。

2、找错(第2题)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这里例举的都是一些典型的错误,要让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错误以及正确的方法,避免同样的错误在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自己的作业中出现。)

第1题:除完了十位要除个位,个位上不够除要商0 第2题:十位上的减减错了

第3题:商的位置写错了

3、(第4题)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

问:宽应该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可能会有学生想90×4=360,所以宽是4,这也是可以的,但要在学生说完后,引导大家从乘除的关系来列式:360÷90=4

完成表格后,引导学生体会:面积长=宽)

观察这表,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体会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的意思: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方形长变化,宽也会随之变化;长比较大的时候宽就比较小……)

4、(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该题,完成后重点交流第2个问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注意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四、布置作业:

第4页第3题

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三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第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加强新旧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和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一些题目,使学生发现计算中的一些规律,提高认识能力。

教学过程:

补充: 1、72060 72080

学生独立练习,练习完了交流两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除数是整十数,除的时候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够除的,商写在十位上;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的,要看三位,商写在个位上。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或者一位数

2、□4050=□

注意:一个□里面只能填写一个数字,这题的意思是要使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百位上可以是哪几个数字?为什么?

□4050=□□

这题的意思是要使商是两位数,被除数的百位上可以是哪几个数字?为什么?

一、口算

2103 405 16040 35070 21030 40050 16080 72090

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口算完了,请学生一边检查自己是否算对,一边把上下两题作一比较,看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名回答。(第1组:除以3,先看21,除得的7写在十位上,得数是70;除以30,21不够除,要用210除以30,商写在个位上。两题被除数一样,除以3比较小得数比较大……

第2组:40里面有8个5,400里面有8个50,所以得数都是8;下面一题的被除数和除数分别都比上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面一题多一个0,但结果不变……

第3组:被除数一样,但除数正好是2倍,得数正好是一半;80也可以看成是402,所以得数是上一题的一半……

第4组:为了计算的方便,也可以分别把被除数和除数的1个0不看,这样算出来的得数是不变的……)

指出:掌握一些计算的技巧,可以使题目变得更简单,更容易计算。

二、先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再计算(第5页第2题)

分别要让学生说说商是怎样想到的,在交流的时候注意学生的反应,帮助学生掌握求商的方法。

三、先比一比,再口算

124 233 242 135 126 234 243

学生先独立计算,一边计算一边体会:上下两题哪题计算的时候感觉更容易?为什么?

全班交流:上面一题个位乘得的结果不要进位,而下面的要考虑进位问题,所以上面的题更为简单。

指出:口算的时候,要注意进位问题。

242 484 963 782 342 483 966 783

学生先独立计算,一边计算一边体会:上下两题哪题计算的时候感觉更容易?为什么?

全班交流:上面的题我们上学期就学习了,它是十位正好整除的,而下面的题十位除之后还有余数,余下来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所以比较麻烦。

师生分别选几题说说完整的口算方法。

四、先填表,再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第5页第6题)

先让学生计算、填表;再观察、比较,交流自己从这张表中发现了什么?

(初步体会: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一样的倍数,商不变。)

看具体情况,可以问:你能不能从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商没变的现象呢?

五、思考:某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每30秒转换一次,从下午5时到5时10分,这个信号灯转换了多少次?

读题后先理解“转换”的意思。

学生分组交流解答。全班交流。

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组织学生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想到该答案的。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六、布置作业:

第5页第3题

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四课时 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不要试商)

教学内容:第6页

教学重点:试商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正确地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成是某个整十数,较快地试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出示下面的除法题:(题略,商都是一位数的)

80÷40 240÷60 450÷90 90÷30 要求学生能看题后较快地说出商是几,能较熟练地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求商,并体会该类除法计算比较方便。

指出:我们前几节课学习的除法除数都是整十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问题情境,初步了解用除法解决该问题

光盘演示第6页的例题,看完后让学生说说该情境所提供的数学信息

(看书:这本书共192页,小明每天看32页,几天可以看完?)

怎么列式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为什么想到用除法?

(就是求192里面有几个32,所以用除法)

2、学习笔算

(1)估一估:观察该算式,发现了什么困难?

(除数不是整十数,计算的时候比较难)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请你先估计一下得数大约会是几?

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全班交流。(可能会有多种估计方法,但总体是一致的,那就是把除数看成整十数30;或者同时把被除数看成200。)

问:为什么这几种方法都想到了把32看成是30?而不是其他的整十数?

指出:要找最接近的整十数

(2)笔算:板演竖式(略)

刚才我们在估算的时候是把32看成30的,(在32的上面淡淡地写上30)这样很容易算出商是6(商6)

下面的计算你会了吗?请在书上把它写完整

注意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板书。

(3)验算。

当发现了大家的答案是不同的,促使学生想到验算的重要性。

继续验算,找到正确的解法;以及错误所在。

讲评。

板演完整的答句。

(4)继续演示:小强说:我每天看39页

你能提什么问题?列式?

试一试:192÷39

观察该算式,指名说一说,该题在试商的时候应该怎么想?为什么?

(39接近40,应该把39看成40来试商)

学生自己完成该题。全班交流检查

注意这题在答的时候的特殊性。指名说说。

(5)比较两题,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小结。

师生对答:师说一个两位数,要求学生很快地说出最接近它的整十数。

(6)试商的专项训练

第1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把除数看成是上面那个整十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说说试商的结果是几?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完成竖式。请4人板演。

检查竖式是否算得正确

小结:

除法计算,主要有哪几个步骤?

随学生回答板书:一商、二乘、三减

指出:今天继续学习的除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内容,谁能来分别说说试商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要把两位数的除数看成是某个最接近它的整十数。)

指出:严格来说,这样算出来的商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才把这个过程称之为“试商”。

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乘的是原来的除数,而不是两位数。)

三、布置作业:

第6页第2题

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五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第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方法,会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1、口算

28×2 3×26 16×4 48×2 3×19 12×5 27×3 4×24

此类口算亦是本学期初次要求学生掌握,所以时间要给的比较多,更着重于方法的掌握与计算的正确

也可指名说几题具体的口算过程

2、下面各题的积最接近哪个数?用线连一连

52×7 79×4 91×5 68×6 320

350 420 450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指出:乘法在估算的时候,一般也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两位数看成是一个整十数然后再乘的。

3、(第7页第5题)

和同桌一起,比一比上下两题的试商方法及结果有什么不同,再次体会四舍与五入。

全班交流。注意时间关系,只要学生说清楚:把除数看成几十?商是几?就可以了,后面具体的在这题中就不继续了。

4、先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99÷43 208÷38 868÷62 996÷83 727÷27 602÷57

以208÷38、868÷62两题为例,让学生意识到: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的时候,十位上够商,商就是两位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的时候,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商就是一位数。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继续完成其余各题的估

补充:□34÷76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几?其中最小是几?

要使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几?其中最大是几?

会不会出现商是三位数的情况?为什么?

5、(第7页第7题)读题后先完成:每天生产水泥多少吨?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继续把下表填写完整

填完表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产的水泥越多,需要的天数也越多)

6、学生独立完成:学校买来160盆花,放在大礼堂28盆,剩下的花分给22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几盆?

做完后,交流,要求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7、布置作业:

第7页第1题 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六课时 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四舍调商)

教学内容:第8、9页

教学重、难点:初商偏大要调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四舍法试商发现初商过大需要调商的探索过程,会用这种方法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2、让学生初步感受用试验、调整的办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认真的计算,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试商的结果是几?

210÷42 274÷29 450÷63 362÷48

2、出示一个学生的作业练习(用竖式呈现:69÷20=3……9)

让学生说说这题在计算中主要错误在哪里?

正确的过程应该是怎么样的?

(强调:乘要乘原来的除数,而不是整十数)

二、学习新知:

1、光盘演示第8页例题图

看图后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有34人,共借书272本,要求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

学生列式,指名说说该算式的意思。

2、试商

板书横式和除法竖式

结合复习,让学生说说该题的试商方法:

把34看成是30,272除以30商9

顺着学生的说法,共同继续完成竖式(学生做在自备本上)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估计:学生会很快地发现问题

组织讨论:9乘34得306,272比306小,说明了什么?

(每人借9本要306本,所以每人借书不满9本。)

(说明了试商偏大,实际的商应该稍微小一点……)

商9偏大了,那可以把9调整成几呢?

改成商8,学生继续完成除法竖式。

完成后,问:商8合适吗?

3、探讨小结: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试商,是把除数看成是接近它的某一个整十数,为什么这题也这么想,却会出现试商偏大的结果了呢?

学生讨论,再全班交流。

(试商的时候,把除数看小了,这样就可能出现商偏大的情况。)

当发现试商偏大的时候你该这么办?(板书:试商——调商)

大胆想象一下,试商最理想的是正好,可能会出现偏大,还可能出现什么?(偏小)

4、完成答句

三、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4题

1、根据试商情况,说出各题准确的商(题略)

先让学生观察竖式,明确相互县的问题,再分别说出准确的商

(注意表达的清晰到位,如第1题:把23看成20,4乘23得92,92比88小,说明商偏大了,可以改成商3。)

2、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先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并改正。再组织全班的交流

3、完成前面两题。

要求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做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试商与调商的过程,再次体会该方法。

指名板演,注意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出现了试商后偏大,需要调商(调小)的情况,请大家在作业中要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注意。

五、布置作业:

第3题剩下的第4题和第5题

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七课时 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五入调商)

教学内容:第9页例题~第10页想想做做

教学重点:初商偏小要调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五入法试商发现初商过小需要调商的探索过程,理解五入调商的算理,掌握算法,会用来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运用这种计算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2、让学生通过调商方法的比较加深对除法计算中试商、调商的认识,进一步感受除法计算中对商进行试验调商的策略。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进行计算的习惯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以竖式的初商形式出现以下各题,请学生看题后说说初商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调商后的结果?

92÷31、430÷62、204÷53、84÷24

小结:在试商的时候,有时会遇到初商偏大需要调小的情况。

板书:五入调商

二、学习新知

1、学生看懂例题图,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我们四年级二班有36人,共借书252本。)

提一个数学问题?

(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

2、列式:252÷36

指名说说这题的试商方法,学生自己完成该竖式

指名板演,注意可以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板演

讲评:做这道题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

(把36看成40,252除以40,试商的结果是6,6乘36等于216,252减216等于36,余数和除数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一样大了。)

问: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说明了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办?

(这次遇到的是商偏小了,需要调大一点。)

检查学生、自己的做对了吗?修改。

3、比较复习题与新授题,同桌讨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注意交流的时候有几点要说清楚:都需要调商,但具体调商的时候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试商情况,说出各题准确的商

先出现前两题,让学生通过对比,说说两题的联系

(这两题,初商相同,都需要调商,……)

再依次出现后两题,在请学生说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调商的过程及方法。

强化要根据“余数比除数小”的要求来判断是否需要调商。

2、先自己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全班交流。

小结:今天学习的需要调商的除法有什么特点?

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注意?

四、布置作业:

第10页第3、4题

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八课时 练习三(1)

教学内容:第11页第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题组练习的对比,强化口算方法,提高口算技能。

2、结合估算、笔算的练习,使学生明确需要调商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的调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56 144 372 363 906 564 742 3612 9015 5614 7437

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完成上面的口算题。

在交流的时候,请学生说说题组之间的联系。明确一个乘法算式一般相对应的有两个除法算式。根据这个关系,在算除法的时候,也可以从乘法的角度去考虑。

重点再说说最下一行的口算方法。

指出: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只能是一位数,想想这是为什么?

二、估算、笔算:

1、先估计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再计算(第3题,题略)

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说试商时自己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

并把该结果写在书上。

在说的基础上,在自备本上完成竖式的计算。

对比笔算与估算的结果,说说哪几题是需要调商的?注意说清楚较完整的计算过程。

注意:在估商的时候允许有不同的想法,但要说得出理由。

2、说出下面 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第7题)

先让学生自己说商是几位数,以及判断的理由。

3、估计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第8题)

指名说说估计的方法及结果。把它写在书上。

同桌合作,分上、下题完成笔算。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体验:什么时候商会偏大要调小?什么时候商会偏小要调大?

三、布置作业:

第2、4题

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九课时 练习三(2)

教学内容:完成第9~14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继续进行一些计算方面的练习,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技巧

2、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

1、口算:

15×5 90÷45 64÷4 84÷6 48÷16 12×7

6×16 60÷12 76÷2 5×14

91÷7

96÷24

给学生一定时间完成,交流时注意正确率,如果有典型的错误再说说口算的方法。

2、笔算(完成上面的4题)

指名板演,讲评时说清楚试商、调商的过程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第9题)要求学生读懂题目意思后,分别算出用各种交通工具各需要几小时?

结合讲评,让学生明白这样几个问题:

这类问题,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行程问题”。这类题有三个基本信息:路程、时间和速度。(结合题目中的信息,具体说说路程、时间、速度分别指的是什么?)

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都是求出其中的时间,用的是除法,这里有一个基本的方法:时间=路程÷速度,谁能举例来说明根据这个关系,还有哪些基本关系呢?

从算出的结果来看,你有什么发现?

(速度越快,需要的时间也就越少。)

根据这些速度数据的特点,你有没有其他算时间的巧办法么?

(比如说在算出骑自行车需要18小时后,发现公共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但需要的时间应该是反过来的3倍,也就是18÷3=6小时……)

(这个发现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给学生比较多的时间去发现、验证、应用等)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其他问题吗?

指出:最早我们想到用除法计算,是因为平均分。学到现在,我们的经验会告诉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也常会用到除法。比如说求几倍的问题,上面说到的求时间或速度的问题、单价或数量的问题等等,还有我们前面练习中遇到的根据面积和长求宽的问题等等。

2、完成第12题

学生读题,回忆上次我们讲到这类问题的时候是怎么想到用除法来计算的呢?

完成该题。交流。

3、对比练习(第14题)

读题后让学生先独立去解答。

交流时要请学生说清楚自己每步算的是什么?或者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算的?

建议:当题目不能一步解决的时候,最好是一步一步地分开了写清楚,且在前面有简单的提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自己解题的好习惯,而且也能使别人很清楚地看出你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

4、思考题:

可以先提示学生根据算式()÷27=26……18求出被除数是720,再根据720÷72求出正确的计算结果是10,从而解决问题。

三、布置作业:

该页剩下的练习。

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十课时 复习(1)

教学内容:第13页第1—7题

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方面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并联系有关习题,发现一些具体的计算规律,发展学生计算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过程:

1、口算:(第1题)

32040,指名说说这题口算时是怎么想的?

下面的题依次请学生说说口算方法或得数

2、比一比,算一算

14720,14721,14729

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这三题,做完后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发现

全班交流:

你们觉得哪题是最简单的?为什么?

(可能一:第一题最简单,因为可以直接试商

可能二:第二题最简单,因为它没余数)

先完成前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相同,除数很接近,商也很接近,区别只在余数。)

补充:14720○14721 ○里可以填“=”吗?为什么?

(学生可以从计算的结果来比:商一样,比余数;或是从“被除数一样,除数小的商比较大”的角度来比较。)

再看第3题:这题的除数更大,那商会怎么样呢?(更小了)

完成该题的笔算,与估算相比较。

3、刚才的题我们有自己的好方法来比较商的大小,那这题呢?(p.13第5题)

学生看完表格后,指名说说你看到的信息

指出:这里的人数都不一样,种数的棵数也不相同,那怎么比呢?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学生:分别算一算

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这些计算,交流、比较。

你有不计算就比的方法么?

(可能会有学生说:二班的人数是比较多的,但种的棵数是最少的,所以这个班每人种的棵数应该是最少的……)

4、算一算、比一比

96012,96034

观察这2个算式,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些什么联系么?

看见前面这题,你一般会用什么方法计算?(笔算)

一起完成竖式的计算,得出结果80

那后面这题你们一般会想到用什么方法算?(口算)

一起口算完成,也得出结果是80

问:34也就是12,那模仿后面这个算式,你还能写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

96043,96026,96062

依次用口算算一算,得数都是80 再问:能不能再写算式呢?

960322,也算一算,得出结果还是80

你觉得这样变来变去的,使你清楚了什么道理?有什么用呢?

完成第2组的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下面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第3组:还可以怎么变?比较36038和36083哪个更简单?

指出:所以我们做题的时候一般要根据具体的数据,选择更便于计算的变化。

5、先说出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估计可能是几?

老师举例:51125,估计的结果可以写成2□ 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然后再交流

注意22876可以估计成3或2

6、布置作业:第3、4题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十一课时 复习(2)

教学内容:第14页第8—10题及思考题;第15页的“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通过一些具体的解决实际问题,理清楚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及其解答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估算,说说商的最高位是哪一位,商几? 511÷25 576÷18 208÷68 228÷76 462÷34 414÷23

二、解决实际练习

1、第8题。指出:电的单位名称是“千瓦时”,自己在写单位名称的时候要注意了。

读懂表格,指名口述。

(1)问:要求他家去年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谁来说说自己的想解答想法?

学生回答后,再问:为什么是除以12?这里不是用4个数在加的么?为什么不是除以4呢?

通过回答,使学生明确:要求的是“每月”,那就应该除以全年的“12个月”

(2)再问:如果我这么问,仔细听,有什么不同?“平均每天用点多少度?”想一想该怎么解决?(只要说算式不说具体的得数。)

这问要让学生明白:现在是考虑全年的每天,应该除以全年的天数。

可能会有除以365和除以366两和答案

请学生想一想:今年是2005年,那去年是2004年,究竟全年有多少天呢?

(3)如果我真的只是把4个数加起来后除以4,那算出来的是什么问题呢?

(是平均每个季度的用电量)

对比3问,说说你觉得解答这类问题要注意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第9题。看图后,问:这类问题我们以前学习过,我们把它称之为什么问题?其中有哪几个基本的量?

(路程问题,时间、速度、路程)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摸底:分别请学生说说求其中某一个量的方法

读题目信息。先说说3段路程,再找找从家到学校用了13分

问:对应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和路程,你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她的速度是多少?)

列式84513。先估算,再完成。算出她的速度是65米/分

问:她用同样的速度,是怎样的速度?

这回要求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几分?这是求的时间,应该怎么求?

列式后先估算,再竖式计算。

继续解决:从学校到少年宫呢?

指出:解决这类问题,可以读题后先思考需要解决的是哪一个量,再去寻找需要的条件。

3、第10题。先复习这类问题的基本量及其中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重点理解“取同样的重量”是什么意思?分别请学生举例说明。

问:现在要算“平均每千克什锦糖的单价?”用刚才哪位同学的举例更利于计算呢?

(各取1千克)

想:12+10+20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怎么算单价呢?

“李老师带了140元钱,能买这样的什锦糖多少千克?”这个问题是求哪个量?怎么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思考题:

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再交流

交流的时候注意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比如左边的题,可先确定第一根横线下面的数肯定是46,那其他的数就很容易填写出来了。

四、阅读理解“你知道么?”

理解“同头无除商8、9”和“除数折半商4、5” 尝试用该方法试商,完成最下面的4题练习

五、布置作业

补充作业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16、17页

教学重点:理解三线、角的概念,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距离最短

教学难点:认识射线,体会射线的一边可以无限延长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法,会用尺画三线、角。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线

1、感受无限

出示夜景灯光图。

师:这是一张夜景图,夜景美在哪里?(灯光)

用手势表示其中的一束灯光,感受它有什么特点?(从一点出发,直直地向一个方向,无限地延长)

板书:无限

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光线吗?

你能不能借助尺子在纸上画一束这样的灯光?先在自己本子上画,然后请一个学生实物投影演示自己是怎么画的。

2、认识射线、直线

师:这样的线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的一种线——射线。(板书)

师:我们以前学过一种什么线?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一条线段,再量一下长度。

你能不能把这条线段画成我们刚才所认识的射线。你是怎样画的?(一生实物投影交流)

把画的线段的一端不动,把另一端无限地延长,就成了一条射线。那我把两端都延长呢?这样的线你认识吗?(直线)(板书)

3、小组交流三线异同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三种线,我们来找找看这三种线有什么异同点?

小组内交流讨论 据学生回答适当整理板书。

线段

两个端点

可以度量

射线

一个端点

不可度量

直线

没有端点

不可度量

4、辨认三线,加深印象

(1)练习,完成:想想做做1(说一下判断的理由)

(2)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一画三种不同的线。

二、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师:刚才老师请你自由的画线,现在同学们要按要求进行画线。

A、经过一个点画直线

B、经过两个点画直线

师:先画一个点,再经过这个点画直线。提问:怎么理解“经过这个点”?自己画线,再交流。(实物投影)

师:再画两个点,经过这两个点画直线。先理解“经过这两个点”?再自己画线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据生回答归纳: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经过两个点却只能画一条直线,这就是说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板)这个道理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运用。你能举例说明吗?

2、两点间的距离

(1)认识两点间的距离。

演示:我家住在人民北路,到新华书店我只要沿着一条人民路一直走就到了新华书店。可是呢,我有时要先到我家边上的小公园散一会儿步,然后再去新华书店,有时也走这样的一条路去。

师:这三条路哪条路最近?我们把这三条路用数学上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从具体情境抽象成的数学上的简洁的图示)

量一量验证一下。(打开书本量一下P17的想一想。那条曲线怎么量?)通过测量来验证刚才想的是有道理的。

师:连结A、B两点这里有几条线?一条折线,一条曲线,一条线段。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说明: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2)看图说出距离

幻灯出示每条路的长度。让学生说出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再回答书上想一想图上的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使生再次明确两点间的距离是指哪一段)

(3)自己在本子上画两个点,然后给你的同桌量一量你画的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再交换过来检验一下同桌量得是否正确?

三、认识角

角是我们以前就认识的一种图形,请大家一起自学书上的内容。

学后交流。

师:用今天学得的知识说说怎样就得到了一个角?

2、画角。请一生板演。

师:你认为角是一个怎样的图形?(角是由一点画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指着学生画的角的边,问:这两条是什么线?我还可以画下去吗?为什么?

通过自学,你还了解了角的哪些知识?(写法、读法、表示方法等)

联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里有角?

3、想想做做3

请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先是直角,再是锐角,最后是钝角)。

结合演示,明确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四、质疑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二课时 角的度量(1)

教学内容:第18、19页

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正确读懂内圈和外圈的数据 教学目标:

1、知道量角器是统一量角的工具,会正确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2、知道三角板上三个角的具体度数,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

3、锻炼学生的动手测量能力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的课上我们又认识了角,知道角按大小分,可以分成哪几类?

(直角、锐角、钝角)

结合画角,再提醒:角的边是射线

(先画一条边,在把尺放上去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如果向不同的方向画,可以分别得到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画另一条边,成一个钝角)

这个钝角有多大?谁能说一说。

(估计学生会说到它比直角大,或者说成它是一个直角加一个锐角„„)

指出:这种说法只能是大概地说出了这个角的大小,那我要比较精确地知道它的大小,应该怎么做呢?

二、认识量角器

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1、它是一个半圆

2、有很多的数。数一数:0、10、20、30„„180 有几个0~180?再指着数一数。

指出:有2个0~180,一个在外面,叫外圈,还有一个在里面,叫内圈

3、下面有一条平的线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指出:这条平的线,它分别都指着0,叫0刻度线

最中间的是一条竖的线与0刻度线相交,那个点叫中心点

4、在这个半圆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刻度

指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因为数据太多了,不能全部标出来,所以只标了整十数,每一小格就表示其中的1小份,即1

“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

5、看书,了解1度的角是怎么量出来的,有多大。

6、在量角器上,从右边起,依次找出0、20、90、135、180 的刻度线。再从左边起,依次找出这些度数的刻度线。

三、学习用量角器

1、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下面角的度数

注意看懂量的方法:中心点对准顶点,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要看清楚0在内还是在外,然后顺着看下去,看另一条边对准的刻度是多少

自己用量角器量一量,量完之后再转个角度试一试

两种方法测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条边。

所不同的是,一个看的是外圈另一个看的是内圈。)

如果有学生内外圈看错了,导致结果是100多度的话,可以问:谁有办法证明他的测量有问题?

(图上画的是一个锐角,应该小于90度。)

四、练习:

1、量出下面每个角的度数

注意巡视,指导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还要引导学生养成习惯,把测量的结果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以防止内外圈看错的现象。

也可以量还之后,再换一个角度再量,以数量测量的方法

2、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

可以引导学生先量一量其中直角的度数,记住直角是90 再依次量剩下的角。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在量第二块三角板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另两个角大小一样吗?再量得以验证。

全部数据出来之后,让学生算一算:每块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加起来,和是多少?

你发现了什么?

3、(习题3)下面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先估计一下,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你发现了什么?

(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只和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五、全课总结

说说你这课的收获,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三课时 角的度量(2)

教学内容: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测量

2、通过测量,多了解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区别“错误”与“误差”

1、画一个角,量一量,比如:在30 ~40 之间

指出:当发现这个角不是正好几十度的时候,就可能产生误差,像这个角,可以说成35 或是34、36,允许有

一、两度的误差,都能算对。但不能有太大的误差,比如明显觉得在30~40之间,却说成是四十几或是二十几度都是错误的。

还有一种错误是看成了140~150之间,写成了145。这种错误在于看错了内圈和外圈,可以用锐角或钝角来很快地判断

2、把刚才画的角改成一个三角形

指出:正如刚才所说,在测量的时候是允许有一两度的误差,那像这个三角形,如果每个角都有一两度的误差,在最后算三个角的总度数的时候就回有更大的误差,比如:35、50、90,加起来就是185。但我们上一节课已经知道三角形三个角加起来应该是180 的,这就不对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仔细再找一找,怎么会多出来了5,然后再调整,最后算得的结果只能是180。

二、正确测量:

1、判断下面的量法是否正确,并量出各角的度数(p.20第6题)

分别要求学生说出错误的地方,如:第1题点没对齐,第2题0刻度线没对齐,第3题另一条边没有对齐某条刻度线,第4题是正确的再说说每个角的正确的度数

2、大家动手量,分别指名说说量得的度数(p.20第4、5题)

3、生活中很多物品上也是有角,请大家找一找,量一量(p.20第7题)

适当补充:滑滑梯的角度是40度,这个角度更适合一个小朋友从上面滑下来。我们后面会带大家做实验,研究不同的度数对物体下滑各有什么影响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跷跷板上有两个角,这两个角加起来是多少度?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4、先估计队旗上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再量一量

指出:在测量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误差,但在制作的时候,它是有严格规定的,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三个角的度数:90、55、110。

5、经过纸上的2个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经过3个点中的每两个点画直线,最多可以化3条(画一画);

经过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呢?(学生动手试)

5个点呢?(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比如:每个点都会有4次机会,5个点就会有5个4次机会,但都重复了一次,所以可以用542=10来算

抽象:点子数(点子数-1)2=线数

用这个规律,算一算6个点的情况。

自己补充一题,算一算能画几条线。

交流。

6、介绍放风筝,让学生说说其中的道理。

简单介绍自己这次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看到的放风筝情况

三、测量并设疑

1、观察第21页第8题的四张图,你有什么发现?

(边都一样长,角越来越大,角也一样大„„)

动手量一量,说说每个图形的角各是多少度?

交流:正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度。

问:你还有别的方法验证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么?

(三角形三个角的总度数是180,1803=60)

正方形每个角是90度,五边形每个角的度数是110,六边形每个角是120 补充:把正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180+180=360,3604=90 说明通过计算,同样能得到每个角是90度

考考大家,用分割成三角形,再算一算的方法,我们会检查出后面的图形中有的角是有误差的。看谁爱动脑,课后可以试一试。

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四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角

教学内容:第23—24页

教学重点:会正确地按度数画角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目标:

1、利用活动角学习角的分类,认识分类的标准,掌握不同角的特征,发现各角大小之间的关系

2、按要求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总结出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3、在动手操作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活动角,认识各种角

和学生一起,做成一个活动角,感受活动角是可以活动的1、出示两条边完全重合的原始状态

指出:这也是一个角,想想这是为什么?(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如果我要你用度数来说它,你怎么说?(0)

画一画,感受它的特殊。

2、慢慢展开,问:现在它变成了什么角?

3、再展开,得到一几“直角”,问:现在它是什么角?

指出:直角只能是正好的90,多一度就变成了钝角,少一度又变成了锐角。所以不能只凭感觉,一定要测量,说说你准备怎么测量?

(用量角器或是三角板上的直角)

检查,并调整

4、继续展开,再问:现在得到的是什么角?(钝角)

把三种角依次重合,比一比,感受:直角比锐角大、钝角比直角大

5、再展开,想一想,我要得到一个很特殊的角,会是怎么样的呢?

(展开得平角。)

想一想,把它画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一直线中间加一个点)画一画,追问:它看上去有点怪怪的,谁能有好办法,把刚才的展开的过程画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出来?(在图上标上半圆的弧线)

这个角,你能用一个字来表示它的特点么?(平)

它的名字就叫平角

量一量,得到它是180

5、再展开,指出:再接下去,角的度数就超过了180,在我们小学阶段,大于180 的角一般是不研究的,但有一个特殊情况例外(边说边继续展开)

猜猜是什么情况?

(又回到了重合状态)

现在角的一条边绕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想一想,它画下来又会是什么样的?

(注意引导学生与0 的区别,画上箭头)

指板书问:这个角是怎么得到的?根据这个特点,给它起个名字?(周角)

(黑板上画了4个特殊的角,0、90、180、360)

分别请学生手手势来表示这些特殊的角,再次感受一下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6、根据它们的度数,你能否照这样子说一说:

()个()角=()个()角

二、画角

1、我们前面研究的是量角,你能否来画一个规定度数的角呢?比如说60 结合学生的说,规范画角的步骤:

先较随意地画一条边,画好其中的一个顶点;把量角器放上去,点和点对齐、边和边对齐,再找到60的刻度点,点上一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线的道理,连接两点。

要注意的地方:第2条边在画的时候不一定要全部画出来,一般只要画和第一条边差不多长就可以了。

2、画好的角,还要检查一下,可以还是用量角器,也可以用三角板上60 现成的那个角。动手再检查一下。

继续画30 的角、45 的角、90 的角,画好之后分别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检查一下。

三、完成练习

1、试一试:以下面的射线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分别画出40、70、135的角。

注意:这题的顶点是固定的,画完之后,请同桌帮忙检查。

2、下面各是什么角?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让学生分别把名称写在角的边上。

再从小到大排一排

3、下图中的角各是什么角?

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角吗?(引导学生回答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可以组成各种角)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几个特殊的角? 注意区别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

4、分一分、填一填

填完后,交流结果,并追问:这里有几个光杆司令,是什么?

指出: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只有一种情况,比如89度就变成了一个锐角,而91度又变成了一个钝角。所以它们三种情况都只有一个。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五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第25—27页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种线之间的关系;角的分类。更熟练地掌握有关画角和量角的方法。在一些具体动手操作活动中,灵活掌握有关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线:

1、出示书上的这张图,问:你能在下图中分别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吗?

在指的过程中,感受: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是有方向的补充:有端点的是什么?无限长的是什么?可度量的是什么?角的边是什么?

2、先在纸上画4个点,再经过每两点画一条直线。最多能画多少条?

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画的条数的?

(可以用数的方法,画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可以先外再内

也可以用算的方法,每个点都有同样的机会,比点子少1次——自己不能和自己连线,但都重复了一遍,所以还要除以2。)

自己给同桌出个类似的题,互相检查方法有没有掌握。

二、角的分类

完成第25页第3题

三、钟面上有关角的知识

1、出示一个钟面,想:分针转一圈,该角是一个什么角?多少度?

观察整个钟面,上面的12个数字其实也就是把360度平均分成了12份,那每一大格对应的角都是30度。

2、完成p.25第4题

下面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起各转动了多少分?形成的角各是什么角?分别是多少度?

注意让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要和上面一题有所区别

四、角的度量

1、完成p.26第7题,量出下面的角各是多少度?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2、完成p.27第8题,先把方位图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再量出北和西北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

问:如果不量,你能算出该角的度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任意找两个方向,说说它们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

3、复习并熟悉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

注意示范:把两块三角板上各一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拼成的角。

指出:这样的角拼不困难,但要有顺序地找,找全不是太容易,所以请大家多动动脑,想出自己的好办法。(可单独,也可合作)

全班的交流,注意好方法的介绍

4、思考(p.27的思考题)

下面每个图中的两个角相等吗?为什么?

(允许学生在量的基础上思考,再引导到用推理的方法。)

5、简单介绍丹顶鹤的飞行

五、折纸认识角

取一张任意的纸,先随意一折,第二折的时候要注意折痕的对齐。

这样得到了一个角,观察这个角,它是什么角?用三角板或量角器验证

继续折,得到一个新角,你知道这个角是多少度吗?

能不能还是用这个直角折出30度的角,想一想是怎么操作的?

完成书上的第26页第5、6题

六、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学习材料

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六课时 怎样滚得远

教学内容: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

教学准备:木板、尺、圆柱形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介绍活动要求:

1、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

说到“滚”,你想到了什么?(圆柱形物体)

书上要求我们利用木板搭建一个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用圆柱形物体在一定高度滚下来。

想一想: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

(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

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同一组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要采用同一的标准,如:在同一块地面上用同一个圆柱形物体,从同一个高度来进行。

2、具体操作方法:

介绍搭斜坡:用三角板上的某个角去搭成一定度数的斜坡,在这块板上可事先每10cm处做一个记号。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醒自己每次滚的高度都应该从同一初,二是可以把它作为一把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等

量距离:量的时候应该从木板的底部开始测量。如果圆柱形物体在滚动的时候遇到障碍物了,那该次实验就不能算了,所以要找比较开阔的地方。

3、选择具体地点:教室太小了,不适合做实验。下面有三种地面供选择:

水泥地、道板地、塑胶操场

想一想:这三种地面,哪一种更利于滚动?

指出:我们学校的水泥地,还有一个特点,能帮助我们计算,是什么呢?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边长都是120cm。这样,当物体滚动后,我们可以先直接数几块,再加或减相差的部分。)

4、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利于学习。

5、记录方面的要求:

书上29页,自己通过实验,完成书上的4份表格。

完整的数据得到后,思考:

比较每次得到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分组活动

三、全班的交流反馈:

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1)

教学内容:第30、31页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学习用综合算式解决

2、会正确解答乘加(减)混合运算,知道正确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

一般买东西的时候你会考虑哪几个问题?

(比如自己带了多少钱?东西的单价?准备购买的数量„„)

出示挂图:

看挂图:说说看上面告诉我们哪几个信息?

(让学生看图一一说说几样东西的单价)

二、认识“综合算式”

1、提问题: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来提个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一步计算的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解答后,:问:谁能提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呢?

比如: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2、解决:

请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写在自备本上

交流:(1)3×5=15元,15+20=35元

(2)3×5+20=35元

(3)20+3×5=35元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讲评:(1)说说第一种算法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说说第2个算式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

(3)再说说第3个算式的计算顺序

3、综合算式:比较这3个算式,它们有什么不同?

指出:第1个算式是一个算式解决一个问题,分两步来完成的,我们把它叫做分步列式。而后面的做法是把上面的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写的,我们叫它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在解答时,其实是有它的格式。

比如:3×5+20

(边说边板书计算格式,注意说清楚:先算什么,没算的移下来,2个“=”号要对齐„„)

这种等式叫递等式

最后别忘了单位名称和答

4、刚才我们用综合算式解决了一个问题,谁再能提一个可以用综合算式解决的问题呢?

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该问题,并请学生用综合算式完成解答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规范的地方,提醒大家。

可能用有学生提到类似于书上的问题,如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钱?

请学生解答后,与刚才的算式比一比。

两个算式在计算顺序上,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乘在前一个乘在后,但在计算的时候都是先算乘,再算加或减的)

指出:计算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太讲究“先来后到”,而是更注意“论资排辈”。乘法一遇到加或减,就要充老大,都是轮到它先算。

三、练习:

1、学生完成第1题,老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改错,要求学生能清楚地说问错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

3、算一算,比一比(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请几个报得数,注意如果有错的,帮助他检查是否是运算顺序出错了。

四、作业:

第31页第3、5题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二课时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2)

教学内容: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使学生掌握除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适当整理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清楚乘减是一级运算,加减是二级运算。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黑板上事先写好很多“5”,然后在学生面前分别加上一些运算顺序,得到不同的混合运算式题

具体如:

5+5-5

5-5+5

5+5+5 5×5×5

5÷5×5

5×5÷5 5×5+5

5×5-5

5+5×5

5-5×5

让学生看式题后,很快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分类:上面2行是一类,想想为什么把它们归成一类?

(都是先算前面一步。)

再分析为什么会都要先算前面的?

(引导学生发现:或者全是加或减,或是全是乘和除,它们是同级运算,算的时候就按照顺序先算前面的)

后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不是同级运算,有乘还有加(减))

在算的时候会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

最后一题:学生肯定会发现按照运算顺序不能算。指出:这题作为口算题是不合适的,减的时候要大数才能减小数

二、学习新知: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清楚问题:要算的是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怎么求?

(1支钢笔的钱加上1个订书机的钱)

板书:

=

注意“对号入座”,先可以填哪个数?(1个订书机的钱)

还有1支钢笔的钱怎么办?

(应该用算式:80÷10)

读一读完整的综合算式,并把它解答在自备本上。

指名板演,强调:有除有加先算除

问:解决这个问题有别的算式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用1个订书机的钱加上1支钢笔的钱)

学生根据上面的想法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

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地方不一样?(除法的位置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算的时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都是要先算除法)

2、完成试一试

用综合算式计算1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

3、揭示课题:

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混合运算,与上节课不同的地方是算式中有除有加(减),先算除。

三、完成想想做做

1、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指名说一说,特别是第2题,要注意学生说成6+24,如果有,要及时提醒学生“忠于”原来算式的先后顺序,不要随意调换

2、观察上下两题算式有什么特点,再依次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3题)

指出:在混合运算中,首先要根据运算符号判断出正确的运算顺序

3、先估计每组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再计算(第4题)

要让学生分别说说判断的理由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4、你能按要求写出算式并计算吗?(第5题)

要提醒学生再次认识“对号入座”

四、布置作业:

第33页第2、6题

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第三课时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1)

教学内容:第34、35页,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情境,能列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来解答。

2、让学生认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练习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6×30=180

200+180=380 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再练习:40×5=200

200+180=380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所能看到的数学信息?

指名说说该题的问题: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问:这是在求笔记本的数量,应该怎么想?

(笔记本的总价÷笔记本的单价)

板书:

÷

学生完成该算式。交流。

你的算式是怎么列的?是怎么想到要这么列的?

关键是要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白:先算剩下的钱,所以要加个括号。

2、试一试:这两道算式里都有括号,都要先算哪一步?

18×(36+24)

95-(74-50)

学生做完后,交流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完成想想做做1~5题

1、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明思教育 信心来自于—明思教育!小升初 中高考 个性化 课外辅导中心

(30+10)×11

280÷(5×14)

120÷(60÷15)

24×(86-56)

2、比一比、算一算:

90-40×2

350÷50+20

72÷12×3(90-40)×2

350÷(50+20)

72÷(12×3)

先观察一组一组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数都一样,符号也一样,差别在于有无括号

猜一猜:计算结果会一样吗?为什么?

算一算。交流各题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3、这个会议室长12米,宽8米,一共铺了384块地砖

平均每平方米铺了多少块地砖?

读题后分析问题,明白“要算每平方米铺多少块地砖就要用总的地砖数除以总的平方米数。”

列出综合算式,重点检查括号加了没有

四、布置作业:

第35页第2、4题

课后记

咨询热线:*** 上课地址:中联新村146-102 新乐苑28-1202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第二篇: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

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

课题: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苏教美术教案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苏教美术教案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苏教美术教案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4、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苏教美术教案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苏教美术教案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兰=?”“红+黄=?”“黄+兰=?”,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三、示范,并布置作业。

1、老师在黑板上的白纸上面用大排笔涂上相互重叠的三原色。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以及老师在用、调、涂色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注意水粉、水彩不同性能。不同的调色方法,并注意好环境卫生。

2、要求学生用水粉或水彩画或用色水流动的方法完成一幅魔幻的颜色图。

四、老师巡回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

3、注意卫生。

五、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

2、老师归纳讲解,巩固三原色的知识。今天我值日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时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物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教学难点:

能否通过回忆、观察,画出人物的基本动作。教具准备:

师:关于学生值日的有关资料,小朋友画的作品等制成的课件,颜料等。生:水彩笔、蜡笔、颜料、绘画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秩序,让学生自查用具的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录象引入新内容)

(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学校、班级中做过值日吗?

师:那好,今天我们也来看看小朋友在学校和班级中是怎么做值日的?(放映值日片段)(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分析:通过观看录象,请你说说你都做过哪些值日?(学校里的督导员,班级中的值日生。)值日时应做些什么事?(提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4)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用绘画形式,表现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板书课题:

8、今天我值日

三、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观察。

(1)、师:值日的方式多种多样,你想怎样表现值日情景?(学生分析讨论)(2)、师: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做做值日时的各种动作? 教师提示:(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做值日时的各种动态。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怎样用绘画形式表现值日情景?

(1)欣赏同龄人及艺术家的作品,启发学生想象。(出示电脑课件)

教师提示:你能用基本形概括出值日动作吗?你能说一说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吗?你能认一认它是用哪一种材料画的吗?(从夸张变形、色彩搭配、构图饱满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3、学生创作作业,教师辅导。辅导要点:

1、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2、组织画面时,只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主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来画。

四、展示作业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在你喜欢的作业上合适的位置贴上一个大星星。

3、教师简评。

五、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新颖的电脑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采用与众不同的创意与造型。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四、教学准备:纸盒、彩色纸、彩泥等材料,铅笔、彩笔、剪刀、胶水等到工具。

五、教学过程:

1.通过图片简介电脑的产生和发展。2.鼓励学生让它变模样,揭示课题。

3.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

4.引导并指生说造型特点,“它是什么样形状的,它象什么,这个电脑模型是运用什么方法设计的。”“这个模型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5.引导并指生说装饰形式,“它采用哪些装饰形式,仅仅用绘画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表现效果怎么样呢?”

6.师演示说明一种电脑模型的设计思路、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7.学生讨论,A、“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B、“还可以把电脑模型设计成什么样子?哪些东西能变成我们的设计资料。”C、“用什么材料什么形式来表现适合?” 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动物、植物及各种自然物,通过适合的方法运用适合的材料适合的表现形式做成新颖的电脑模型。

8.交流想法,“我想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设计什么样的电脑,它有什么特点。”

9.学生创作,要求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用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表现。

10.作品展评,展示作业在教室里,互相欣赏评价。分小组评出电脑模型设计奖,制作精美奖,装饰美观奖,综合创作奖。

11.收拾与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的整洁。12.课后拓展,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四上)112的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

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用表格

学具准备:

三张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家里有厨房吗?你们进过厨房吗?进去做什么?厨房里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2、我们来看看王华家厨房里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例1图)中午放学回家,王华发现妈妈正在厨房准备烙饼。(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师:“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观察、理解图中的内容。

(这一环节是通过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烙饼这一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教师提问:“妈妈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如果妈妈要烙2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小结:我们烙两张饼时,可以先同时烙饼的正面,用了3分钟;再同时烙饼的反面,用了3分钟这样烙两张饼就需要6分钟。

师:“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几张饼呢?” “要烙3张饼,锅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那3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

让学生用发的圆片烙一烙,同桌说说用了几分钟,是怎样烙的。(圆片的正、反面上分别写着正、反两字来代表饼的正、反面。)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生演示烙饼法。

师:谁愿意把你烙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上黑板动手烙,边烙边说)

让大家来比较:“这些烙法,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

得出结论:9分钟是烙3张饼所用的时间最短的,我们就把(烙3张饼所需时间最短的`)这种方法,叫快速烙饼法。(教师板书快速烙饼法)

教师用课件演示烙三张饼的方法并小结:先把饼1、饼2同时放进锅里,先烙饼1、饼2的正面,3分钟后,取出饼1,放入饼3,再同时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3分钟后,饼2烙好了,取出饼2,再放入饼1,再同时烙饼1和饼3的反面,又过了3分钟,饼1和饼3烙好了,这样烙3张饼就用了9分钟。

师:老师是用什么方法烙的?(也是用快速烙饼法)

师:使用这种方法时,你发现了什么?

(1、使用快速烙饼法,锅里面必须同时放2张饼。2、用的时间短。)

让学生用烙3张饼的快速烙饼法再烙一次,边烙边说给你的同桌听。

(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我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拓展延伸:

师:(出示表格,边说边点击表格)刚才烙2张饼时可以2张2张烙,所需时间是6分钟,烙3张饼时可以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所需时间是9分钟。想一想,如果烙4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

学生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5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需几分钟”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找到最佳方法。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6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需几分钟”

学生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7张饼、8张饼10张饼最少需几分钟?”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使学生找到最优方法,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这样过程逐步形成课件表格.饼数

2 3 4

同时烙两张饼 快速烙饼法 两张两张地烙

先烙两张,后三张用快速5 烙饼法

两张两张地烙

18 15

烙 饼 方 法

最少所需的时间(分)

6 9 12

7 8 9 10

21 24 27 30

4、探究规律。

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给学生启示:

1、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和烙饼所需要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不同烙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充分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1、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用快速烙饼法最节省时间。

得出结论: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饼数×3=所需最少的时间。)

教师:“谁能很快地说出烙11张饼用多长时间?烙15张饼呢?”

(通过拓展性的设问,既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也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高

课件出示114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现在美味餐厅的厨师也遇到了难题,餐厅里来了三位客人,每人点了两个菜,而餐厅里只有两位厨师,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才比较合理呢?”

1、引领理解题意。

2、全班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师:同学们回家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只手拿出一个溜溜球)

学生:溜溜球。

教师:想来玩玩吗?

学生:想。抽两个学生上台玩溜溜球。

教师:(问玩溜溜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溜溜球的绳子很有弹性,可以伸很长很长。

学生2:在玩的时候线总是直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溜溜球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

(板书课题)

[点评:玩具“溜溜球”与线段、直线和射线都有相通之处,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溜溜球”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思想,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新课

1.发现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溜溜球真顽皮,一跳就跳到了我们的纸上,(课件显示两个点)变成了两个点。你们能用一条直直的线把这两个点连在一起吗?

学生:能。

教师:但请注意,开动脑筋,尽量想出和别人不同的连法。请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连。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后交到讲台上。估计学生操作的结果大概有四种情况:图4 3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数学内容的抽象过程,体现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同学们连线的结果大概分为三类。我们先研究第1类。(拿出一张学生连成的线段放在视频展示合上)像这样连的同学请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教师:我们把它画到黑板上。(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从1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到第2个点。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课件出示图4?4:图4?4比较一下

教师:这4条线段中哪一条线最短?

学生:第①条线最短。

教师:对,在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很多线。但只有我们画出来的这条线最短。在数学上,这条线叫“线段”。

(板书:线段)线段两端的点叫“端点”。

(课件闪烁端点)

教师: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

学生:能。请一个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量。

教师:通过量,我们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我们接着看第2类。

(拿出学生画出的直线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直线画在黑板上)

教师: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两端延长后得到的。

教师:这条线段的两端还能延长吗?

学生 :能。

教师:对,还能延长。(课件再无限延长两端)这样无限延长后,就成了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

教师:教师刚才我们量出了线段的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吗?

学生:不能。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是无限长的。

教师:同学们开动脑筋一画,就画出了线段和直线。我们接着看第3类。看还画出了什么?

(拿出学生画出的两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射线画到黑板上)

教师:你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教师: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射线”。

(板书:射线)

教师: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线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点评:从学生探究出的表象出发分类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从一般到特殊,结构明显、层次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学生成为参与研究的主体,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快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第一课时认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

教材2-4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四、教具准备

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呈现一组图画,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数。

故宫占地70平方米;已有112000000平方米的“都 市森林

”环绕北京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可容纳100000人;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

提问:这些都 是老师找到的图片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教师提问:同学 们说的都很好,在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数据都 比较大,是我们学过过的,你们认识它们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二)探索新课

1、复习

(1) 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

(2) 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 读出下面各数

4958、3026、4005、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2、认识“十万”

出示一张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

提问:10张100元是多少元?20张呢?50张呢?100张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

提问: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是一百张,那么这一捆人民币是多少元?

收银元员一共收了9捆人民币,共是多少元?

提问: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计数器)

教师质疑: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3、认识“百万、千万、亿”

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

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三)课堂作业设计

1. 教材第3页第1题。

在进行练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拨珠时只在一个数位上拨,最好是我们今天学过的计数单位。

2. 教材第4页第2题。

教师要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注意指导学生手口要一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遇到进位问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千位满十,要向万位进一。

3. 教材第4页第3题和第4题。

教师可以补充数数的题目。例如: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五万数到一百零四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六千万数到一亿。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从四千六百万数到五千三百万。

4. 教材第4题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答案。如果有的学生完成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们拨一拨计数器,明确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四)思维训练

如果给你足够多的小木块,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这个数?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又正确又简便。

(五)课堂小结

老师提问: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你都记住了哪些计数单位? 一共有几个?

在这些计数单位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第二课时 人口普查(三个课时)

分课时一 读多位数

一. 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

教材第5~7页。

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 重点难点

1. 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五. 教学过程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体会“枚举”、“假设”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概括出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受到祖国优秀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明白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你们想看一看吗?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现在有一些鸡和兔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鸡和兔共有35个头,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生活中类似的问题非常多,这类问题应如何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为便于研究,我们先从简单的生活问题入手,请看下面问题。

●学校买来50张电影票,一部分是4元一张的学生票,一部分是6元一张的成人票,总票价是260元。两种票各买来了多少张?

【设计意图】以我国古代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激起探知这类问题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对于这个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请根据提示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温馨提示:

①用列举法怎样解决问题?

②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解答吗?

③如果把这些票都看成学生票或都看成成人票如何解答?

④回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经验,怎样用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自己根据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共同协商解决。

教师巡视,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同解法,同时参与小组的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好的方法,请把你的好办法同大家交流吧。

1.列举法。

可以有目的的先展示这种方法。(多媒体展示。)

学生票数(张)成人票数(张)钱数(元)

2525250

2426252

2327254

2228256

2129258

2030260

质疑:有50张票,是否有必要一一列举,你是如何列举的?

(引导学生通常先从总数的中间数列举。)

质疑:根据假设算出的钱数与实际总钱数不一样时,你是如何调整的?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确定调整方向、调整幅度。)

师强调:像咱们这样,采用列表的方法列举出来,并最终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列举法,也叫枚举法。(板书:枚举法)

2.假设法

(1)假设全是成人票:

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展示假设为成人票,学生试画的分析图。(图略)

②引导:上面的过程如果用算式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预设板演:

50×6=300(元)300-260=40(元)40÷(6-4)=20(张)

50-20=30(张)

③质疑:你这样做是如何想的?你是如何理解多出的40元的?根据多出的40元如何求出学生票和成人票的?

预设回答:

假设全是成人票,就50×6=300元,而实际花260元,这样就多出了300-260=40元。

而1张学生票看做成人票就比1张学生票多2元,学生票的张数就是40÷(6-4)=20张了,成人票就是50-20=30张。

(2)假设全是学生票:

如果假设成全是学生票该如何解答?(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独立解答,交流时重点说清推理思路。)

总结方法归纳抽象出这类问题的模型。

学生票数=(成人票价×总张数-总钱数)÷(成人票价-学生票价).

成人票数=(总钱数-学生票数×总张数)÷(成人票价-学生票价).

3、方程法: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了吗?

学生汇报列方程的方法。

(1)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成人票数+学生票数=50;成人钱数+学生钱数=260

元)

(2)根据等量关系列式:

设成人票有x张,则学生票有(50-x)张。

列方程为:6x+4(50-x)=260

(解略)

4.学生比较以上几种方法解题方法。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让学生结合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列举法:适合数据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是如果数字比较大,这样一一列举法就太麻烦了。

画图法:操作简单,比较直观。但数字大的时候,画图也是比较麻烦的。

假设法:适合所有的这类问题,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方程法:适用面广,便捷,容易理解。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我们探讨出了用枚举法、假设法、解方程的方法解决这种题。只不过列举法对于数据较大时比较麻烦。一般我们采用假设法和解方程的方法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适时的总结,引领学生归纳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及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回应开课时的问题。)

温馨提示:

A.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同桌讨论)。

B.然后自己解决,汇报交流。交流时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数学文化。

2.王丽有20张5元和2元的人民币,一共是82元。5元和2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处理方法:

①学生认真读题,引导学生对比“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分析数量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独立解答。

②小组内交流算法。

③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本题是“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进一步巩固“鸡兔同笼”问题的各种解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巩固练习:回应解决例题,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计算。然后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龟鹤问题、乘船问题、合作植树问题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感受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全课小结:

回顾总结,引发思考

本节课,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采用了几种策略,在这节课中,我发现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下课后相互交流一下,并尝试一下。

师总结:

这节课大家共同探究,解决了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问题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好多问题都可以归为一类问题,抽象出一个总的模型进行解决。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课题: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本教案选取的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繁忙的工地》,第一课时《角的.认识》。

本课时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学生准备:

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方法:

本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在活动中探索角的有关知识,但对于比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知识教师仍然加以引导和讲解。如周角和平角,学生仅从形状上就普遍认为周角是一个圆圈,平角就是一个半圆圈,而不去理解它作为角的实质,但这种实质的探索仅仅让学生利用活动角或同桌交流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教师在利用活动角示范的基础上进行了讲解,这样既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第一节 教学要点: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找一段挖掘机工作视频,放给学生看。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挖掘机工作示意: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2.小组汇报交流

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

3. 分类。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小组活动): 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

4.认识平角。

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吗? (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画平角): 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

5.认识周角。

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 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两生上台板演) 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三、回归生活

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2. 找出身边的各各种角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四、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会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反馈

1.漫谈自学收获: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有关中括号的视频,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交流要点: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顺序。)

2.预习单中的问题交流。

订正错题。这道题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看来同学们学得很不错。

二、疑难突破

那,在自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问)

师问: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引入中括号?也就是中括号到底用在哪儿?是否是只计算来用?

当然不是了,很多时候,咱们学习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的,那这节课,咱们就来体验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中括号

三、合作提升

1. 出示情境:面包8元/包,蛋黄派12元/包,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巧克力的单价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出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

小明带了80元,根据这个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买多少盒巧克力?)

2. 那个问题怎样解决?请你列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将学生的做法写在小板上,贴出来。分步正确的,综合错误的,综合正确的三种)

3. 交流

谁来说说你每步求的是什么?

辨析

80÷ (8+12)×2

80÷[(8+12)×2 ]

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是呀,第一种算式只套了一个小括号,这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们应该先算乘再算除,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小括号了,再不能套小括号,那样就乱了,为了避免混乱,所以就用一个中括号。

是呀,在已经有了小括号的'式子里,当再次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这时就需要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就出现了。

对比: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哪种算式书写更简洁?(综合算式)是呀,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发明中括号了,它既能改变运算顺序,同时可以使我们的书写更加简洁。

4. 引申

你会用中括号吗?来试一试吧。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一个中括号?

5. 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已经会运用中括号列出综合算式了,那接下来的几道问题应该都难不住大家。

(1)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4人。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72人。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明包了18个包子,小刚包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小洁包的比小明与小刚的和还多6个,小美包了20个包子。小洁包的个数是小美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6. 拓展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能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吗?和同桌说一说吧。

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们加大点儿难度。

象老师这样说

180÷4+2 ×3,我们可以说180与4的商加上2与3的积,和是多少?

180÷(4+2)×3,这道算式可以怎么说呢?

(180÷4+2)×3

180÷[(4+2)×3]

还是这四道算式,如果编成应用题,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呢?这个留作大家课后思考。

四、梳理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 )”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中括号“[ ]”。改变运算顺序的除了以前学习的小括号,今天学习的中括号,还可能有什么?大括号?同学们很善于联想。象这个就是大括号,你觉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会发现更多知识间的奥秘。

课堂检测

72÷[960÷(245-165)]

(960÷40-10)÷2

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走了14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钟?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直。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摆小棒活动。

请大家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

2.思考。

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怎样?相交。

3.板书。

平行和相交。

二、学习新知。

1.摆一摆,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

观察,这么多相交的图形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比较垂直与相交。

同桌讨论:垂直与相交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摆出垂直的`图形。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思考,通过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线吗?

让学生尝试折一折,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动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线,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吗?

5.我说你摆。

完成书本第22页第1题。

生活中的应用: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6.学习画垂线。

提问: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

学习自己尝试画垂直线。

展示汇报交流:为什么这样画?说说这样画的原因?

小结: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标出一点,画过这一点的垂线。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边说边演示。

同桌操作:直线外一点画互相垂直的线。反馈交流。

三、巩固练习。

书本上第23页小实验。

提问:去河边,怎么走最近呢?

小组合作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师提问:从O点到直线AB有多少种可能。

比较:在这么多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条是最近的?为什么?

四、小结

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

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87~88页)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温度的情境,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来帮助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温度计直观显现,就相当于一个竖直摆放的数轴,学生可比较容易的观察到零上与零下温度或正负数之间的差异。

学情分析:

学生经常从实际生活、电视中接触温度,对温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零上与零下的区别,在实际中怎样表示温度以及零下温度的比较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连一连、排一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掌握比较两个零下温度高低的方法。

3、通过小播报员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存在着较大差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资源利用:

电子白板课件 温度计 温度计示意图 一杯冰水 一杯温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首先,大家听老师描述两幅情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这两种情景,听完后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树上吵着,尽管街上的行人撑着太阳伞,尽管人们已经穿的短袖、短裤,尽管人们嘴里还吃着冰淇淋,可是额头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着。

情景二:寒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人们穿上了棉袄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还围上了厚实的围巾,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紧缩着脖子,瑟瑟发抖。

2.指名说感受。

3.引入课题:冷和热就是温度在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温度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 温度的表示方法

1.听一段视频播报,明确要求:用彩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西安、新疆这两地的气温。

2.播报:西安8℃至13 ℃;新疆-4℃至5℃。

3.教师巡视梳理学生的.表示方法。

4.展示、交流、比较几种表示方法,优化得出“+、-”。

①这个“-”在这里表示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

师引导生观察比较得出,用一个正负号就把零上和零下这两种相反

意思表达来,这就是数学所特有的简洁美!

②这里的“-”不是减号,叫负号,读作:零下1摄氏度或者负1摄氏度。那零上9摄氏度该怎么表示?(在5℃前写+号)这个+号在这里叫做正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5℃ -4℃ 正号 负号

③通常的5℃前面写不写“+”?

归纳出: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但负数前面的“-”不能省略。

谈谈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温度?

(1)冰箱门温度显示 ,认识温度单位:摄氏度 ℃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表示。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2)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8℃以下是低热,39℃以上是高热。39℃以上就有危险了。

认识温度计

人们是利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温度计)

小小的温度计竟能知冷知热,简直太神奇了,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它?(想)

(1)各种温度计,让生了解不同样式的温度计。(课件出示)

(2)投影出示常用的测量室温的温度计,让学生仔细观察,在温度计上都发现了什么?

(3)指名汇报

①温度的单位℃ ②红色液柱,会升高下降

③中间有个0刻度,上面是零上温度,下面是零下温度

④1小格就是1℃

⑤老师简介℉: 华氏度是17由德国人华伦海特制定的。华氏度和摄氏度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

(二) 练习读写温度

1.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出示课件)15℃、0℃、-15℃

2.同学们会看温度计了吗?(利用屏幕幕布功能依次出现三个温度计。)

指名依次先说出并写出三个温度计上所示的温度。

随机比较这三个温度,说说谁、谁最低。

(三)感知温度

1.出示温度计示意图

(1)指名让生分别读出零上和零下的一些读数。

(2)通过闭着眼睛试着说温度计上的读数这一活动,让生初步在头脑中建立温度计模型。

(3)教师给出以下温度,以0℃为基准,让生用手比划是零上温度↑或零下温度↓。

8℃ -5℃ 15℃ -15℃ -20℃

2.测温度

(1)出示两个杯子:一杯温水,一杯冰水混合物。

(2)先估计它们的温度,再用两个温度计同时测量两杯水的温度。

3.认识0℃

(1)问一名学生:你今天带了几支钢笔?(0支)

0什么意思?(表示没有)

那么0℃表示没有温度吗?

(2)指名谈谈对0℃的认识。

(3)小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任何物体都有温度。0摄氏度只是温度中的一个值,也是天气中零上和零下的分界点,在物理中表示冰的熔点。大于0度,冰开始融化为水,小于0度,水开始结冰。

科学家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读作: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4.用线把对应的温度连起来。(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

零上12摄氏度 零下10摄氏度 零摄氏度 零下16摄氏度

-10℃ +12℃ -16℃ 0℃

(1)先让生读出第一行的温度。

(2)指名汇报连线。

5. 读温度,使学生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大家刚才表现的都很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决定带大家到哈尔滨市的冰雪节看看。(课件出示)

哇!大家都为冰雕世界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感到震撼!

(1)那一天哈尔滨市的气温是多少呢?其他城市气温又如何呢?请看屏幕。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那一天几个主要城市的温度,谁能当一下播报员,把这天的天气情况向全班同学播报出来?(国家地图)

(2)让学生当小播报员播报。(利用白板的探照灯功能)

(3)通过比较部分南方和北方城市的气温,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

(1)出示我们当地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片,与合适的温度连线。使学生知道我们当地不同季节的气温情况。(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连线)

夏天短袖 毛衣外套 棉袄棉鞋(冰雪)

-8℃ 36℃ 19℃

2.比较-5℃与-20℃两个温度的高低。(出示教材88页练一练一的情境图)

指名交流汇报。

3.下表是天气预报给出的我国部分城市某日的气温。(课件出示)

(1)北京与沈阳哪个城市温度高?

(2)把这5个城市的气温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指名让学生排列)

< < < <

四、拓展延伸

指着板书:新疆气温5℃,最低气温-4℃,它的温差是多少?

(1)借助温度计示意图,让同桌讨论。(2)交流汇报。(3)归纳方法。

五、课堂小结

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六、作业布置

1.课后查资料搜集了解一些其他物体的温度。

(如:月球表面的温度、太阳表面的温度、一些金属的熔化温度等)

2.生活中除了有的温度带有“-”号,你还见过带“-”的数吗?

搜集一些下节课交流。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课 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案内容】

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 谈话导入

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

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

2002年12月

申办城市 波兰

弗洛兹瓦夫 俄罗斯

莫斯科 韩国

丽水 墨西哥

克雷塔鲁 中国

上海

所得票数 2 12 28 6 36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页统计图。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⒈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

⒉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1页。

【教学要求】

通过这次活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体现每做一次游戏,参加游戏各方赢的机会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赢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点难点】

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感知

1、游戏导入:

(1)每4人1小组,事先分好。

(2)明确活动要求: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到一个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如果摸到的黄球次数多,就算小玲赢。

提: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3)组织学生分小组摸一摸,并统计出结果。

(4)组织交流,指名说说每一组的活动统计情况。

提:与刚才的猜想的情况一样吗?通过游戏,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设计说明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垂线画法的实际应用,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画几何图形的基本技能。作图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怎样画长方形,还要让学生从长方形的特征出发,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画,注重学生对长方形本质特征的探究。

1.动手操作,自主画长方形。

用三角尺画长方形的方法教材中已经给出,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自己试画并经历试画的过程后,老师再示范画法,然后归纳总结画法,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

2.重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动手画出长方形并总结出长方形的画法和步骤,再让学生通过学过的方法归纳出画正方形的方法,然后画正方形。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三角尺

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铺垫孕伏,引入新课

1.复习。

师:过直线上一点画一条5厘米长的垂线段,并说一说画法与步骤。

(学生动手画,并汇报画法与步骤)

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预设生: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邻边互相垂直。正方形对边互相平行,四条边相等,邻边互相垂直。

2.揭题。

师:你能根据要求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画一条5厘米长的垂线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既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实践操作,建构模型

1.探究画长方形的方法。

(1)阅读理解,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4中的题目要求,并让学生完成对话框中的内容。

(知道长方形的长、宽,要画出这个长方形)

(2)分析画图方法,动手操作。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画长方形的方法并动手画长方形。

(3)回顾反思,掌握画长方形的方法。

画长方形的方法:

①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长;

②以画出的长的两个端点为垂足,向同一方向画两条长度都是8厘米且与这条长垂直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两条宽;

③把两条宽的另外两个端点连接起来,画出长方形的`另外一条长。

(4)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长方形的过程。

(5)学生在练习本上画长方形,教师巡视指导。

(6)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教材60页“做一做”1题。

2.探究画正方形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60页“做一做”2题,让学生独立尝试画正方形。

(2)提问: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结: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的方法相同,只是画图时要注意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长方形、正方形。通过实际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画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这样的活动设计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使学生掌握画图的基本技能。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画一个长12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

⊙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63页12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

画长方形的方法:

(1)画已知长度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长;

(2)以画出的长的两个端点为垂足,向同一方向画两条长度相等且与这条长垂直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两条宽;

(3)把两条宽的另外两个端点连接起来,画出长方形的另外一条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时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通园片、纸片、、、等。

五、活动设计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走进生活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王阿姨到小明家来了。(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上的图,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沏茶的各项工序图)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4、学生比较选择并选出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尽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那么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设计意图: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因此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例1和例2的顺序,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环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1、出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请王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学生回答后并共同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张、6张、8张、10张呢?

自主设计方案(自主设计方案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如果妈妈、王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B、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卡通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C、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D、学生比较并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E|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方法和最短时间。

F、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7张呢?9张呢?这里让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同时把表格填完整。

3、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也可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趣味。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王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王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烙饼的过程及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践,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烙3张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理解烙3张饼的过程,验证了学生的发现,提升了学生对烙3张饼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烙多张饼的方法,在组织交流中师生相互又调整了教学的节奏,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小伙伴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上述活动即是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也存在许多的不足,由于时间上的处理前段放长了一些,因此后面在小结时有些匆忙。没有让学生细心观察表格发现每多烙一张饼就多用3分钟这一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计算饼的张数只要乘3就是烙饼的最短时间的结论。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策略】

1.计算工具的介绍可以结合第25页的阅读材料进行,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算盘的介绍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学生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发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

3.介绍电子计算器时,重点在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计算,和存储键如何使用等重难点时可运用电脑课件进行实际的演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板书:算筹)

师: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算筹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体白板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就是老师手里的'这个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4.计算器:

师: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

生:计算器。

师: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学生介绍)

师:拿出你手中的计算器,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相同?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5.电子计算机:

师:接下来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生:电脑。微机。

师:电子计算机。(出示课件)

生看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各种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课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电子计算机,展示现代科技的发达。并引导学生,科技不会停滞,未来更先进的计算工具就等着你去发现,发明。

三、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拿出你们的计算器。你认识哪些功能键?他们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试试,琢磨琢磨。

生摸索,尝试各个键子的作用,发现了就说出来。

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全体学生学习。跟着老师的指示尝试。

师:还有date表示日期,老师刚才听见有的计算器有声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乐和声音吗?自己琢磨琢磨。

师:电脑展示各个功能键的名称。边出示,边讲解。

师:现在我们就来用你手中的计算器进行计算。尝试一道加法:4468+1792=

生进行操作。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输入过程。先输入4468,再输入加号,输入1792,再输入等号。

结果就出现了。(师可用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师:尝试减法、乘法、除法和小数计算。3-8925=126×39=312÷8=

6.34-4.7=

生进行操作,输入数据,并说出计算结果。

师:计算综合算式。复习运算顺序。当计算6396÷(520-438)时,怎么办?

生讨论方法。可以用纸记录下来,再接着算。可以……

师:我们来学习存储运算键的使用。M+表示存储数据,m-表示删除数据,mr表示提取数据。我们来尝试一下。输入520-438,算出结果,输入m+进行存储,然后输入6396÷,再输入mr进行提取,输入等号。

师:重新演示一遍,以巩固。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并找一名同学到电脑上来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过程。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练习应用: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那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1.闯关游戏:

(游戏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共闯两关,两关都过即为获胜。2、每关开始以老师口令为准。)

2.寻找方法速算:

25×4×8=13897×16×0=99+199=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课下同学们可以到网页中继续去了解计算器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m+存储m-删除mr提取

5.计算机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4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毛线的过程,知道线有直线与曲线之分。从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

2.在观察比较中掌握三种线的特征。

3.体验点与线,线与线,线与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难点:建立直线,射线。线段的模型。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

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读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

1. 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三、独立制图。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运用延伸

1.出示 北京地区20xx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 )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

五、课外拓展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改商”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教学难点

体验“改商”的过程,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老师出示板题)

二、新课学习

(一)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3.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4.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5.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A.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B.四年级学生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C.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先估计商是多少,然后尝试计算,并讨论商改小的原因。让学生在合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白改商的道理,这一知识点便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进一步由具体情境入手,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与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中发表各自的见解,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商大了,要改小;商小了,要改大。

让学生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会主动学习。

三、结论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三年级学生272名,四年级学生184名,五年级学生230名,小客车最多34人,大客车最多46人,三年级学生一共需要8辆小客车,四年级都做大客车。四年级需要几辆车?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训练。

2.通过本课的学习,用已学到的知识出一个应用题。

六、板书设计

秋游除数试商估算解题

第四篇: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

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二、教学过程: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1、谈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大家,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老师该怎么买?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你们能给老师想办法吗?

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三、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

1、六一儿童节那一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来请小朋友吃。(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呢?

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四)今天老师的收获可大了,知道了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还知道了要买的水果是哪一种。现在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师:这是大家都盼望着的节日。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每个小朋友。(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气球的图片)你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呢?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师:大家喜欢的颜色都不一样,那老师该怎么买呢?各种颜色的汽球分别要买多少呢?谁能给老师想想办法?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师:对,大家可以看书第94页,有三位同学正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收集数据。你们也想参加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师:看这就是大家完成的统计图。这“一条一条的”就是表示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4、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的收获可大了,我知道了不同颜色的气球要买几只,还知道了该买哪种水果。你们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1:学到了统计的方法。

生2:会画条形统计图。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

第五篇: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重难点: 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第2课,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实验,容量。⑴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 生:红色(蓝色)

⑵再出示两个杯子。(大小不同)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⑶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2: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出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⑴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用不同颜色区分)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⑵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的工具(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⑶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巩固练习。

第1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第2题,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第3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生1:用量杯或者量筒,准确量出同样多的水。

生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然后分别倒进水,使两个杯子液面高度相同。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知道了容量的概念和认识了测量工具,还知道了升和毫升分别是用字母“L”和“mL”表示。并学会了怎样读量杯和量筒的液体。)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

2、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 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验“升”和“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重点:

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 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00 mL的量筒和1000 mL的量杯以及水槽。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毫升和升分别用用字母“mL”和“L”表示,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他们。幻灯片演示,指名读一读。

二、学习新知。

1、师:升和毫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分组作个小实验。在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讨论、猜想。

2、在讨论、猜想的基础上,提出实验要求。⑴ 看清楚量筒的刻度。

⑵ 每次装入量筒的是100毫升而不是装满量筒,从水槽中取水。⑶ 记录倒入的次数和每次倒后量杯中的毫升数。⑷ 小心不要打碎仪器,也不要伤到自己。3、分组实验。

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4、汇报交流。

交流各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如果出现了情况,说明可能是倒的时候出现了失误,实验要认真严密。)在得出10次正好倒够1000毫升水的基础上,师介绍1000毫升也叫1升,并板书: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

三、巩固练习。出示练习题。

5升=()毫升

3升=()毫升 4000毫升=()升

8000毫升=()升 指名说答案并说思路。

四、综合应用。做练一练。

第1题,看图,先让学生了解“净含量”的含义,再读出各种容器中液体的净含量。还可以举出其他例子,丰富课程资源。

第2题,先让学生看清题意,了解两种包装的酱油容量及价钱,再回答这两个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单价不同的原因,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第二问学生可连加得出:4袋250毫升的酱油是1000毫升酱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便宜多少。

第3题,让学生认真读题,清楚题中有那些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思路。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除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及连乘的基础上安排的。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整数除法的单元。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及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本单元教育目标:

1、会口算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除法,会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说明结果的合理性。

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情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于数学方法来解决。

本单元共安排了12课时,其中除法安排了7课时,乘除混合安排了3课时,探索乐园安排1课时,综合应用1课时。

第一课时

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2、了解列表法,会计算简单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除法。3、在自主探索、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教学重点:

简单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除法。教学难点: 算法多样化。教学准备: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师:同学们,今天夏天我国的四川遭受了近百年来的大旱,田地的禾苗都旱死了,许多的农民都颗粒无收。得知这个情况后,许多人都自发的往灾区送去粮食。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了解图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1、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自主探索。

师:请同学们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2、交流个性化的算法。

学生自由发表不同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代表性的想法。生1:因为5×50=250 所以250÷50=5 师:这种算法非常好,又快又准确,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算的? 生:根据乘法口诀想到的。

师:像这种除数是整十数的,我们可以利用口诀直接计算得数,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生2:想25÷5=5所以250÷50=5 师:你真棒,巧妙地利用了商不变的性质求商。

师:同学们想法都很正确。我们的好朋友聪聪是这样想的。(如果学生提到类似聪聪的列法时,师要加以肯定,并板书。)

出示列表法。1辆 50袋 袋 2辆 100袋 3辆 150

4辆 200

5辆 250想1辆车运50袋,2辆车运150袋……5辆车运250袋。师:像聪聪这样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三、巩固练习。师:同学们都学会了这样的口算方法,老师这还有6道口算题,你们试着做一做吧!出示试一试。

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四、解决问题。做练一练的第1、2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做练一练的第3题。让学生计时比赛。做练一练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然后再做题。可以让学生在图上连线,也可以组织学生口答。

五、小结。

指名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估算和自主尝试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用整十数除三位数和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用整十数除三位数和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去年我国成功的发射了“神舟六号”飞船,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航天飞船,学校决定组织全校师生去参观航天博物馆。

出示文字和表格。

二、探索新知。⑴ 明确题意。

师:你从这段话和表格上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我们解决哪些数学问题?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指名回答。

师:你是怎样理解“每批参观的人数不得超过60人”和“至少要分几批参观”的意思? ⑵ 独立探究。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至少要分几批参观呢?

师:刚才同学们估计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那你们能用竖式计算吗? ⑶ 小组讨论。

商8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⑷全班交流,写出算式和答语。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白:523里面有8个60,还余43,所以8要写在商的个位上。师: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的算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我们估算的要分9批,为什么计算的结果是8批呢?(指名1人回答)

师:对,就像这位学生说得剩下的43人还要再组一批。那你就说说怎样写答吧。(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答: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

三、尝试应用。出示试一试。

师:如果全校师生每70人分成一个组,那么最多够分成几个组呢? 学生独立思考,用竖式计算,然后再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剩下的33人不够分成一个组,所以最多分成7组。

四、巩固练习。

第1、2题,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弄清题意后,让学生先估计一下,然后在计算。第3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关注计算的正确率。问题讨论:

这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亮亮和丫丫的答案,再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使学生理解:每20米1个间隔,先求出可以分成几个间隔,用除法计算。因为路的两端都要植树,所以植树棵数=间隔数+1。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不调商)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不调商)笔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接近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接近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愉快的暑假结束啦。假期里你们不但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而且身体也长高了是吗?这不,小明的妈妈就准备为小明买一双鞋。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一看小明在商场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二、自主探索。

1、解决问题(1)。

呈现情景图,让学生了解图中的信息。

师:我们现在就来帮小明妈妈算一算。(提出问题1)让学生先估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23接近20,可以把23看作20进行试商。让学生列式,并用上节课的知识试着用竖式计算。生自主探索计算。

交流算法时,重点使学生理解除数23接近20,把它看作20计算比较方便。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3的书写位置。(这里如果出现学生在竖式中把商3和20来相乘,教师要重点讲解。)

教师板书竖式计算。

2、解决问题(2)。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你们共同探索出了除数接近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那么,我们用这种笔算方法帮小明的妈妈解决第二个问题好吗?(提出问题2,生列出算式)

提问:把69看做几十试商比较合适,为什么?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来。(生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集体订正。

三、尝试应用。

师:你们表现的真棒,帮小明妈妈解决了问题。老师这里也有几个题,需要你们帮助算一算,你们愿意吗?

出示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三道题的除数各看做几十来试商,再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全班指导。

四、综合应用。做练一练。

第1、2题,是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按题目要求,先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问题讨论:

这是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给学生尽量多的交流机会。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帮小明的妈妈解决了鞋价问题,还掌握了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接近整十数)的方法。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这节课就到这里。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调商)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商一位数的除法。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试商、调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教学重点:

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的除法。教学难点: 调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希望工程吗?它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希望工程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它帮助了很多失学儿童,今年光明小学的同学响应希望工程的号召,向山区的小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二、讨论方案,学习新知。

师:这就是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捐书的情景,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1:我看到三个同学正在包裹图书。生2:他们捐赠的图书想通过邮局寄走。

生3:光明小学总共捐赠图书196本,多少本包一包,正好能包完呢? 师: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先来讨论第一个方案:

1、讨论方案(1)

先让学生计算,然后交流、讨论。

提问:如果每包10本、30本、40本、50本,可以吗?

小组内分工计算一下,把你的计算结果在小组中交流并共同探讨。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每包本数是整十数都有余数。

师:既然每包本数是整十数都行不通,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第二个方案。

2、讨论方案(2)

先让学生试着做一做,再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商9大了,改商8”是在调商。了解把接近整十数的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也会出现不合适的情况,所以需要调商。

如果学生做竖式计算有困难,教师可演示竖式计算过程,边演示边讨论: ①8为什么写在个位上。②商9大了,该怎么办? 师:这个方案还是不行,那我们一起来讨论第三个方案吧!

3、讨论方案(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试算。

交流算法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个代表,把这个竖式小组内演示一遍。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两道算式,你发现这样类型的题应该怎样计算了吗?

生:先把除数看作整十数,然后试商,商大了,要把商调小,商小了,要把商调大。

三、实践运用,巩固提高。做练一练。

第1题: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很快说出商,交流时,让学生重点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第2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第3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再填表格。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估计的商是几,再计算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

3、能把已有的知识和计算方法迁移到对新问题的探索中,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启发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运动? 我们一起去看看第17届世界杯的有关情况。

2、引出新知。

师:谁来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遇到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有32支球队参赛,平均每队有多少名运动员?

师: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736÷32

二、学习新知。

1、师:在计算之前,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这对保证计算正确是很重要的。使学生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除数,商一定是两位数。

2、让学生自己试着用竖式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生:写好竖式后,我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32除73够除,所以我在十位上试着商2,32乘2等于64,73减64等于9,再把个位上的6拉下来,在商的个位上商3,32乘3等于96,96减96等于0,所以最后得数是23。

如果学生说不出以上步骤,教师可板书演示竖式计算过程,边演示边讨论。①把32看作多少来试商。

②商2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③73减64的余数为9,接着该怎么办?

三、巩固新知。做试一试。

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练习,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312÷24

672÷84

79÷16 567÷27

752÷47

135÷28 提问:怎样判断商是几位数?

生:如果除数够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就是两位数,如果除数不够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就是一位数

师:说得非常好,你能很快计算出它们的结果吗? 给学生时间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结果。

三、实践提高。做练一练。

第1题:先看图,然后边提问题边计算。第2题: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第3题:可先让学生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第4题:引导学生读懂题中的信息和问题,理解“这辆车全部通过隧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车头进洞到车尾出洞,所以,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走的路程是隧道长加上汽车的长。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且商的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且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3、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且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难点: 商末尾的0。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这是一张有关港口的画面,你观察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看了工人们正在忙着运输。生2:春光公司一共要出口680吨粮食。

生3:我看到了许多箱子整齐地摆在码头上......

师:这些箱子就是运输业常用到的集装箱。它可以方便快捷地运输货物,你还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4:集装箱的种类有两种,有能装载22吨的,还有能装载17吨货物的。师: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春光粮油公司要出口680吨粮食,如果用装22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

二、学习新知。

师:你能很快说出该怎样列算式吗? 生:680÷22 师:非常好,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生:两位数,因为用除数22除被除数的前两位68够除,所以商是两位数。让学生试算。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个位上写0的道理。

如果学生做竖式有困难,教室可作为引导者示范竖式过程,边演示边讨论: ①3商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 ②22除20不够除,个位上不能上“1”怎么办?

师:结果出来了,30余20,30和20的单位各是什么呢?相同吗? 生:30的单位为“个”,20的单位为“吨”。师:究竟需要几个集装箱呢? 生:31个 师:为什么?

生:因为剩下的20吨也需要一个集装箱,所以总共需要31个集装箱。

三、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如果我们选择另一种集装箱,每个集装箱装载17吨,这回需要多少个呢?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全班交流。

四、实践练习。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这种竖式计算题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 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练一练第2题,读题,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已来农村的巨大变化。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提出倍数问题。

练一练第3题,先谈一谈有关避暑山庄的见闻,激发学生对祖国名胜古迹的热爱之情。讨论问题时,要让学生明白:要想知道几时可以到达,首先要求出路上行驶了几个小时。

练一练第4题,可先讨论一下要求平均每平方米收青菜多少千克,必须先求什么。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把除数看作几十五来试商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把除数看作几十五来试商的笔算方法。

2、能把除数接近几十五的数看作几十五来试商,并进行计算。

3、能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感受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能把除数接近几十五的数看作几十五来试商,并进行计算。教学具准备:书上的图片及写有练习的小黑板。板书设计:

把除数看作几十五来试商的笔算除法 160÷24=6……16(竖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谁了解猫头鹰?它有什么特点? 生: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知识。

师:既然猫头鹰是人类的朋友,那它遇到了困难我们就应该帮助它。老师叙述猫头鹰的难题:(有月亮)现在是夜里12点,再过160小时还会有月亮吗?

生:交流方法,讨论出是用160除以24。

师:我们如何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漂亮的情景图,提出猫头鹰的困难,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帮助别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计算方法。

1、讨论方法。

师:我们要想帮助猫头鹰首先要解决哪个问题?

生:讨论交流并说出再过160个小时是白天还是黑夜的问题。师:怎样计算出160个小时后是什么时刻? 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激发、引导学生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美丽的情景中学习本课的重点,体现新课表中的数学情景教学。)

2、交流方法。

师:引导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计算。生:利用两次调商的方法进行计算。

可以把24看作20来试商,结果商8大了; 可以把8改为7来试商,结果商还是大了。师:我们可以把24看作25来试商吗?

生:按照老师的引导进行试商,结果是商6余16 师:这回该知道再过160个小时是黑夜还是白天了吧?还会有月亮吗? 通过余数学生们都看出是下午4时,是白天,没有月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来尝试计算的过程,再进行交流,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彻底理解本课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练习。

1、试一试。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试做。

先自己试做,再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试商的。

2、练一练。(2、3题)

先让学生读题,了解题的大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结果。第4题,以比赛的形式完成。

第5题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先求什么,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主要目的是通过做题再次巩固加深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连除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两个算式改写成用一个连除算式的过程。

2、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连除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3、在自主解决问题和改写算式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运算中的合理性。教学重点:

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连除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教学难点:

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牛奶可以使我们身体强壮,下面我们就去看看王爷爷家的奶牛。

二、教学新课。

1、牛奶问题。(1)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试着解决问题。(2)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思路1:先算4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再算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思路2:先算1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多少奶,再算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3)结合交流情况,指导学生试着把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并计算。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的每步运算求的是什么。进而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

2、公文包问题。(1)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试着解决问题。(2)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思路1:先算一箱公文包多少钱,再算一个公文包多少钱。思路2:先算3箱一共有多少个公文包,再算一个公文包多少钱。(3)交流算法。

指导学生试着把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并计算。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的算法改写成一个算式时加小括号的道理。了解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做练一练。第1题,先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读题,弄清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解法1:960÷4÷3=80(袋)解法2:960÷3÷4=80(袋)

第3题,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两个题有什么异同,再解答。第4题,稍有难度,注意提醒学生统一质量单位。【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

乘除混合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

2、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会计算乘除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教学难点:

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指名说说最喜欢看什么书?

二、教学新课。

1、读书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位小朋友的读书情况。出示情景图。

(1)观察情景图,了解相关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解决问题。(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说解题思路)指导学生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并计算。

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中每步运算求的是什么。进而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做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使学生明白:在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三、巩固练习。做练一练。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其他练习题是文字叙述的简单问题,可先让学生了解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独立完成。

第十课时

乘除混合(带小括号)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过程。

2、理解乘除混合和带小括号的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式题,能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3、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式题,能解决简单应用问题。教学难点:

解决简单应用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指名说说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新课。电视机问题。

1、出示电视机厂的生产情况和问题(1)。

①让学生说说“照这样计算”的含义,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②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思路1:先算1天生产多少台,再算半个月生产多少台。

思路2:先算半个月里有几个3天,有5个3天就生产出5个108台。③结合交流情况,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第2种思路列综合算式时,因为要先算15÷3,所以需要加上小括号,即:108×(15÷3)。

2、出示问题(2)。

引导学生说一说题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交流时,如果学生写出带小括号的算式900÷(108÷3),要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为什么要给108÷3加小括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练一练的其他题,让学生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学生是否正确使用了小括号。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 探索乐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自主探索典型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思考并解决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能表达思考和解题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思考并解决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

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给书问题。

1、出示情景图。

提问:亮亮要给红红几本书?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交流解题方法。

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

教师重点指导丫丫的算法:把亮亮比红红多的本数除以2,就是亮亮应该给红红的本数。

二、还钱问题。

1、出示情景图。

观察情景图,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使学生理解售货员的话(你们俩的钱凑在一起正好能买两个)的意思,再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交流学生思考的方法和计算结果。

先求一个铅笔盒的价钱,再求红红应该给丫丫的钱。

列式为:(20+14)÷2=17(元),红红只带了14元钱,应该还给丫丫17-14=3(元)。

三、帽子和围巾的价钱。

1、出示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读懂题意,同桌合作解决问题。

2、交流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把两组物品中同样的东西去掉,先求出2条围巾的价钱,再求1条围巾的价钱。即:66-34=32(元)32÷2=16(元)。再根据2顶帽子和1条围巾的价钱是34元算出1顶帽子的价钱是9元。

四、手套和袜子的价钱。

可先让学生自己解答,再交流。重点使学生了解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

五、瓶和壶的容量。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发现图中的等量关系,再进行推算。由第一排和第二排比较,得知1壶=2瓶。由第一排和第三排比较,得出1瓶=2杯。

所以1瓶=2×200=400(毫升),1壶=2×400=800(毫升)。【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时

参观植物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参观植物园,经历小组合作,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租车方案、参观路线的过程。

2、能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合情合理的方案和路线,并能表达制定方案及路线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3、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培养学生合理安排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制定合理的方案和路线。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学校要组织我们参观植物园,你们高兴吗?外出参观我们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呢?

二、教学新课。

1、租车方案。

(1)交流组织师生外出参观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租车和相关的信息。

(2)提出问题(1),讨论一下各种车型最多能做多少名师生,然后交流,再计算结果。(3)提出问题(2)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把制定的方案写下来。

(4)交流各组制定的租车方案,说明自己制定的方案的合理性。(5)讨论“议一议”的内容。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道理即可。

①租3辆豪华大巴比较舒适,51×3=153,能坐下150人,还余3个座位。一共需要用600×3=1800(元)。

②都用48座的大巴车需要4辆,要用500×4=2000(元),花钱不是最少。原因是空座位太多。

2、参观路线。

(1)出示植物园主要景区分布图,说一说图中的信息。(2)提出分组参观和设计参观路线的要求。①按自己的兴趣分组。②参观时间是9点到11点半。(3)讨论“议一议”的内容。

使学生明确制定参观路线要考虑以下情况:

①行走需要的时间及速度。如果园区的路程比较远,那么路上用的时间多,玩的时间就相对少了。

②每个园区参观的时间。要根据内容合理安排。(4)小组合作制定参观路线。(5)交流各组制定的路线及对活动时间的安排。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线和角

本单元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的认识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及对线和角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包括直线、线段和射线,角的概念、角的度量和角的画法等内容。

本单元教育目标:

1、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2、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4、在探索线的特征、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及角的图形特征和大小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5、在操作、实验等探索性、挑战性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本单元共安排了7课时,其中认识“线“安排了3课时,认识“角”安排了3课时,探索乐园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线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按要求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3、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异同。教学难点:

对于直线、射线的长度理解。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直线和线段。

1、绷紧的弓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作线段。

指导学生通过课本中的情景图和教室里诸如黑板边缘的线段等的实物,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然后说明“绷紧的弓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作线段”。

教师示范画出一条线段图,并说明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限长度的,可以度量。

2、引导、启发学生想象:如果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会怎么样?鼓励学生用语言、动作描述出来。

然后指出:把一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无法度量。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启发学生想象:如果线段的一段无限延伸会怎么样? 说明: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学生讨论得出一条射线有且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是无限长的,无法度量。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4、观察教材上的插图,使学生了解探照灯射出的光线、太阳照射的光线,都可以近似的看作射线。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可以近似的看作线段或射线。

如:拉直的鞋带像线段、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像射线等。

5、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小组讨论,再交流。

不同点

相同点 点 线段 两个端点

线都是直的

射线 一个端

直线 没有端

二、做试一试。说出各条线的名称。

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线③是一条曲线,学生说不上来,教师要给予说明。

三、画线段。

1、复习线段的特点,提出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的要求,让同学自己试着画。

2、学生交流画线段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视情况进行指导和示范,并说明线段的表示方法。(先点一个点,把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这个点,用笔从0开始画到4,再点上一个点。画出的线段可以记作:AB=4厘米。)

四、练一练。

1、自己画一条线段,注明线段的长度。

(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学生画出的线段可能各不相同,教师要关注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

2、量一量下面线段的长。

(学生第一次接触类似的问题,首先让学生找出对应的线段,再自己测量)

3、下面分别给出了3个点、4个点和5个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之间画线段。

(由学生独立完成。答案分别为三角形、长方形和正五边形。注:①题目中相邻两个字很重要。②画图要规范,用直尺、铅笔作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看图讲故事、看图回答问题和测量活动中,感受在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会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并能应用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会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教学难点:

理解并能应用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

1、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

2、在讲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发生了什么数学问题,了解小狗走的路(直线)比主人走的路近。

二、看图回答问题。

1、先观察情景图,了解、交流图中的信息。(1)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

学生讨论,实际数一数,了解小明家到学校有3条路。(2)你估计小明去学校走哪条路?为什么?

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要给予肯定。但要使学生明白,走中间的直路比较近。

三、测量。

量一量,从A到B的三条线中,哪条最短?

1、先让同学估计一下,从A到B的三条线中,哪条最短,大约有多长,然后再实际测量。

2、交流测量结果,使学生在亲自动手测量中体会、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最后指出: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四、练一练。

1、(1)乘火车,从北京到广州的路程是2313千米。

(2)乘汽车,从北京到广州的路程是2529千米。

(3)乘飞机,从北京到广州的航程是1966千米。问:为什么乘坐三种交通工具所行的路(航)程不同? 组织学生读题,了解题中的信息,然后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2、观察图中大连与上海间的铁路线和水运线。哪条线长?为什么?

观察线路图,找出铁路线和水路线,再讨论。大连到上海的铁路线弯度大,水运线比较直,所以铁路线长,水路线短。

3、在A、B两点间画出三条线,并分别测量这三条线的长度。

让学生自己画,测量出长度后,再交流。熟记“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做实验和画直线的活动中经历认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过程。

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会经过一点或两点画直线。

3、积极参加试验和动手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

会经过一点或两点画直线。教学难点:

了解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教学过程:

一、小试验。

把一块木板固定在墙壁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1、提出试验问题,让学生猜一猜。

2、根据本班情况,学生分组试验或师生共同试验。

3、师生边试验边体会。

(1)在木板上钉一个钉子,无论钉在什么位置,木板都可以转动,不能固定。

(2)在木板上钉两个钉子,就可以将木板固定在墙壁一定的位置上。

(3)钉三个或更多的钉子,会增加木板的牢固程度,对木板的位置没有作用。

4、得出结论:把木板固定在墙壁上,用两个钉子就可以了。

二、画直线。(1)过一点画直线。(2)过两点画直线。

1、提出画直线的两个要求,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直线。

2、交流、展示画直线的过程和结果。

结合自己画的直线,讨论“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过两点呢?” 得出结论: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最后,教师指出: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数学上也叫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介绍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试一试。

要把下面的木板固定在墙上,请你在木板上画出钉子的位置。(引导学生在书上画一画,再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需要几个钉子。)

四、兔博士网站。

在测量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常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让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B、C两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直线测定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量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了。

本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测量比较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时采用的方法,可以在课后或活动课上让学生分组实际做一做。

【课后反思】

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物品中找角、认识角、认识量角器和测量角的过程。

2、认识角,会读、写角;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认识角,会读、写角;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演示动画“角的认识”。

2、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角。

二、引导探究。

1、初步认识角。

(1)演示课件“角的认识”。

(2)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认识”,演示角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法。(4)引导学生利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小钉子摆角。

2、联系实际,深入感知。

(1)提问:联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2)启发学生用纸折出或剪出一个角。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顶点和边,感受角,教师选择有代表的角贴在黑板上展示。

3、讨论尝试,比较大小。

(1)出示教材上的两个角,提出活动要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

(2)交流学生比较的方法。

4、认识量角器。

(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出示量角器的图片。

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半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结合图片,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

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教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

5、量角的方法。(1)自学教材第40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6、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角的测量方法:把量角器放在要测量的角的上面,角的顶点要与量角器的中心重合,角的一条边要与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角的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指的度数(外圈从左向右读,内圈从右向左读)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由学生试着测量,教师注意检查、指导学生的测量方法。

2、练一练。

第1题,测量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使学生知道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

第2题,如果学生测量时有困难,可以指导学生先将角的两条边延长后再测量。第3题,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测量后再交流。

【课后反思】

角的分类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认识平角、周角和角的关系的过程。

2、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和周角、平角、直角之间的关系;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的关系。

3、通过操作、观察、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对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建立各种角的关系。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折纸吗?今天我们就用纸来折出各种各样的角。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平角和周角。

(1)指导学生照书上的方法折一折。然后交流折纸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折成的是什么角,是怎样知道的。

(2)指导学生把刚才折成直角的纸打开,观察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

(3)按照上述方法指导学生认识周角。

2、认识直角、平角、周角的关系。

(1)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依据。

使学生知道:1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一个周角等于2个平角或4个直角;1个平角是180°,1个周角是360°。

(2)认识平角、周角。

教师拿出一把折扇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角,重点观察平角和周角。

3、认识角的关系。

(1)指导学生操作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角的变化,并说说各是什么角。

(2)教师示范,在学生再次认识各种角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小于90°的一类角和大于90°而小于180°的一类角,它们分别叫做锐角和钝角。

三、巩固练习。做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按要求排列,再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做。交流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画法的时间。第3题,先找出不同的锐角、直角、钝角,再测量它们的度数。

第4题,先观察、讨论每相邻两个角有什么关系,再利用平角是180°计算各角的度数。第5题,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折的时间。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四、质疑总结。

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教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角可分为五大类 直、平、周角最特殊,锐角小于九十度,钝角介于直、平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答。【课后反思】

角的画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的过程。

2、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30°、45°、60°、90°的角。

3、在画图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教学难点:

按指定度数正确画角。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预做准备。

1、把下面各角填入适当的括号内。

40° 135°

180°

91°

360°

90°

127°

锐角()

钝角()

直角()

平角()

周角()

2、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师:我们已经学过测量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1、教师明确研究任务:画一个40°的角。

2、利用活动角,渗透角的画法。

学生活动:(1)利用活动角和量角器,想办法摆一个40°的角。(2)同学之间互相利用量角器检验。

(3)请摆的比较准确的同学介绍摆角的方法。

(4)尝试摆不同的角。(按老师要求)

3、尝试画角。

教师要求:利用直尺和量角器画一个40°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检验)学生活动:(1)尝试并体验画一个40°的角。

(2)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3)请学生介绍准确画角的技巧。

三、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2、让学生质疑问难。

师:有什么问题需要请教大家或要提醒别人注意的问题?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用量角器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同桌互相检验。

2、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集体订正。)

提问: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30°角吗?(利用三角板的30°角)

3、用一副三角板画出15°、150°和165°角。(1)动手尝试(2)集体订正(3)合作交流 提问:你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五、发挥想象,培养创新。

1、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

45°

135°

75° 学生演示折角的方法

2、利用手里的学具画135°的角,看谁的画法最多?

(90°+45°、180°-45°、60°+30°+45°、用量角器、用三角板)

【课后反思】

探索乐园 教学目标: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发现图形中隐含规律的过程。了解图形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 发现图形的规律。探索规律(1)

指导学生先观察三个图中正方形的排列方式,找出规律(从排列的形状和正方形数的增加中都可以发现规律),然后选择图号(图②)填在横线上。

探索规律(2)

指导学生先数出每个图中分别有几条射线和几个角,把数的结果填在表中;再观察统计表并交流发现了什么规律。

射线条数的规律是,从左向右,逐个图形递增1条;角的规律是,1、2+1、3+2+1、4+3+2+1。射线的条数和角的总个数的关系是:有几条射线,角的总个数就从1加到几。

探索规律(3)

每个图中的线段条数与上图中角的个数排列规律类似。(有几个点,线段的总条数就从1加到几减1)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然后按规律接着画。

【课后反思】

四.计算器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认识算盘,知道算盘上各部分名称,会用算盘上的算珠表示数。

2、认识计算器,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计算。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4、通过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感受社会的进步和现代计算工具为人们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的科学探求精神。认识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经历了解计算工具演变的过程。

2、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知道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3、感受计算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科学探求精神。教学重、难点: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教学过程:

一、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计算器”这一课。我们先了解一下我国的劳动人民是怎样计数的。

引导学生自学49页

师:同学们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什么?

1、古代劳动人民用算筹计算。

2、然后逐渐发展为用珠算计算。

师:提到珠算同学们可以看一下51页的“知识窗”,初步了解一下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珠算是什么样的。

师: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什么?

1、珠算分为两种。一种是7珠算盘,一种是5珠算盘。

2、算盘结构分为“档”、“梁”、“框”;珠子分为“顶珠”、“上珠”、“下珠”、“底珠”。

3、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拨数,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挡表示0,可以任选一个档做个位。)

二、了解计算机。

师:是啊!正因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才使得我们的计算方式不断更新,才使得我们的社会不断进步!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计算机已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的应用十分广泛,导弹操控,人造卫星,航天飞机操控,医疗、气象、机器人、银行结算等等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下面我们看书的50页,了解一下计算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自学书50页。提问:

1、通过自学我们了解了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各个领域的运用,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计算机的知识?

2、你利用计算机做过哪些事情? 让学生讨论交流。

【课后反思】

使用计算器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计算器、学习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

2、了解计算器上常见功能键的名称,学会用计算器计算。

3、对计算器充满好奇心,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具准备:电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电子计算器。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化了的计算机——电子计算器。电子计算器具有运算快、操作简便、体积小等特点。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它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首先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我们手中的计算器。

(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计算器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on/off是开关机键;ce是删除键。+、-、×、÷、=键是四则运算键。

学生对计算器常用键了解之后,师随便报数,生按键。(提醒学生先开机,注意归位和小数的按法。)

师:看来同学们都熟练掌握了各个键的用途了,下面我们来做一道题。尝试计算: 5040+1073=6113 先让学生自己算,再交流。重点关注操作的步骤。

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为了正确输入数据和运算指令,每输入一个数据后必须迅速校对。让学生说一说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感受?(方便、快捷、准确)师:人们正在用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高效。

二、巩固练习。

师:好,下面咱们来做几道题,看看同学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

1、做53页“试一试”。

要求先用计算器计算,再试着用笔算一算。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尝试进行较大数目的加、减、乘、除计算。

2、指导学生做“练一练”。

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让学生讨论一下小强家这个月大约能剩余多少钱。首先说明这不是估算问题,而是一个生活经验问题。因为这个家庭除去以上主要支出外,还会有其他支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想法。

三、发展练习。

1、380+192+43=

816÷68×27= 师小结: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题目,可以从左往右依次按键。

2、675÷5-79=

385+36*19= 师提示:按四则运算顺序计算。

四、课外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老师也很高兴。同学们都上过信息技术课,电脑也称“计算机”,和计算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脑也具备计算器的功能。回家后或者上信息技术课时,同学们可以自己试试。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畅想一下,未来的计算器会是什么样的?

【课后反思】

探索乐园 教学目标:

1、经历用计算器自主探索、发现、交流数学运算规律的过程。

2、在探索计算规律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和归纳推理,了解一些运算中的特殊规律。

3、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激发学习数学和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教学难点:

有条理的思考和归纳推理。一.探索活动Ⅰ

1、教师说明这节课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计算中的一些规律,引起学生的兴趣。

2、师生共同认识给出的计算程序框图。

可采取教师口述要求和步骤,学生自己选数进行计算的方法。也可让学生在看懂框图的基础上,独立选数、计算。

3、交流学生选取的数和计算的结果。

通过多个同学、选不同数计算结果的一致性,使学生确信这种运算的规律。

4、任意选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一个最小的四位数,按上面的规律探索。

由学生独立进行,最终结果都是6174。

二、探索活动Ⅱ

1、读程序图,弄清选数、运算要求和程序,了解单数、双数的含义,由学生用计算器探索。教师提示: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观察每次的结果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再进行下一步。

2、交流探索的结果。

让学生确信,不管选什么数,只要按规定的程序计算,结果都得1。

3、提出问题(2),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次体验这种计算程序的神秘性和结果的一致性。教师结合“兔博士网站”中的内容,介绍著名的“角谷猜想”。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

三、探索活动Ⅲ

提出探索活动要求,任选一个进行探索。其中,“单数乘5加1”运算结果没有规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课后反思】

认识更大的数 本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况,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与同学进行交流。

3.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描述、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5.了解某些现象可以借助数字来描述,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经历认、读、写亿以内的数的过程。

2、认识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能读、写万以内的数。

3、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课前准备:一张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谁能说出一个万以内的数?并指出每个数字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目的。)

生:3578,3表示3个千,5表示5个百,7表示7个十,8表示8个一。

6954,6表示6个千,9表示9个百,5表示5个十,4表示4个一。

二、自主探索。

1、读亿以内的数。

(1)师:请同学们读出课本第56页的文字

(2)交流读数。(给学生自主尝试的机会,培养读书自学的习惯。)教师板书:17501读作一万七千五百零一

384402读作三十八万四千四百零二

2、认识亿以内的数位表。

观察亿以内的数位表,提问:它和以前学过的数位表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数位表中有个级、万级。

师:的确是这样的,我国记数时,习惯从右向左每四位为一级。这样分级就可以使我们在读、写一些比较大的数时,既方便又不容易出错。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位。

3、认识亿以内的数的组成。

(1)你能把17501写在数位表中吗?(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写数的机会)(2)交流学生写数情况。讨论每个数字的意义。

(3)写出其他三个数。交流写法。(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4、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让学生再读三副图下面的说明文字,说一说:这三件事情中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点?根据这几个数据有哪些想法?(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能力。)

(2)排序并讨论方法。

三、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1题,先自己读,再全班读。

练一练第2题,先读题,再让学生写数,然后全班交流。

练一练第3题,先读一读表格中的信息,接着再讨论问题(1)。引导学生通过销售量逐年增加,联想到关心体育事业的人越来越多等。再提出问题(2),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填入表中,最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整万数的改写 教学目标:

1、经历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的过程。

2、掌握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万”为单位表示数。

3、体会用“万”为单位表示事物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课前准备:香港、澳门区旗图片、模拟网络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吗? 学生答不出,教师介绍。

香港回归的时间: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的时间:1999年12月20日。师:请同学们看这两面旗。出示两幅旗的图片,介绍旗子的图案

师:这是我国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一方面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关心祖国、关心香港和澳门的感情。并自然引出人口问题。)

2、交流读书了解到的数据信息。

师:你们想了解一下这两个地区有多少人吗?请同学们翻开书第58页,自己读一读。师:把自己读书了解到的数据和有关信息交流一下。学生说出两个地区的人口数。香港:6780000人 澳门:440000人

师:这两个数据是我国2000年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统计的结果。(了解数据信息和有关问题,使学生知道数据的真实性。)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据,并写出来。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数,并写出来。教师在数据后面写上“读作”两字。请两个人板演。

师:来!一起检查一下,这两个同学写得对不对?(既是读写数的练习,更是下面数的改写的实践经验。)

2、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指出: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比较简便。并鼓励学生自己改写。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数,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个级都是0。生:是整万的数。

师:说得对。像这样个级都是0的数,我们把它叫整万的数。在实际生活和使用时,为了读写方便,人们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如,我们知道10000可以写成1万。(观察数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启发,在学生以有的知识背景下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己改写数的正确率。)

3、交流、检查学生改写的结果。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改写。6780000=678万

440000=44万

(交流改写时的想法,一方面分享、学习他人的方法和经验,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4、提出试一试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完成。7200000=720万

............

(在学生再次自主写数、改数和丰富的数据交流中,总结整万数的改写方法。使学生经历方法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改写方法。)

三、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1题,学生看图读文字,并写出横线上的数。

(感受大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用两种方式改写,巩固学生写数,改写数的知识。)练一练第2题,出示图片和相应的文字,要求学生读一读,再改写,最后订正,说说改写的方法。

(再次感受大数与生活的联系,巩固改写的方法)

四、网络学习。

利用模拟网络课件搜索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回家后,实际上网查一查。

(利用模拟课件,满足了解各省、市、自治区人口数的要求。启发学生课外网上学习。)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了解到了那些知识?

3、你还想了解什么?

【课后反思】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结合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的具体事例,经历把精确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精确数,理解四舍五入法的意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精确数改写成近似数。

3、了解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近似数。教学难点:准确地求出近似数。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除汉族外,其他的都是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民族叫少数民族吗?

中国人多数是汉族,所以把人数比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我们应该关心少数民族的同学及每一个人。你们想了解一些少数民族到底有多少人吗?(课件出示课本60页的四幅图)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思考: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四幅图,思考以下问题:

图中有几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各是多少?这个数是怎么得来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回族:8602978人 纳西族:278009人 壮族:15489630人 蒙古族:4806849人

这几个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都是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得到的真实数据。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精确数。

2、求近似数。

在实际生活中,还经常用近似数描述一些事物。你能把少数民族的人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吗?

让学生试着改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把你们改写的结果汇报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8602978≈860万

278009≈28万

学生说想法时,可能不完整,只要意思对即可。

(尝试改写近似数的过程,使同学们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有了初步的了解)

3、四舍五入法的意义。师:把一个精确数改写成一个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也就是把一个数按要求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时,要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如果不满5,就把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并加上“万”字;如果是5或比5大,把万后面的尾数舍去,向万位进1,最后加上“万”字,并用“≈”表示。

把壮族和蒙古族人数用近似数表示。

15489630≈1549万

4806849≈481万

学生改写后,让学生具体说一说改写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四舍五入法。

4、尝试练习。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61页四副图下面的数据,试着判断哪个是近似数,哪个是精确数。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2)把上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5、小结。

本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有哪些疑惑?

三、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1、判断。

(1)2105643=211万

(2)850000≈85万

(3)784999≈79万

(4)2198000≈220万

(让学生通过判断,分清什么情况用“=”,什么情况用“≈”,熟练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为单位的数。4512000、7898521、4510236、95000、154980、9825009

3、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47()690≈48万

665()987≈665万 4()6213≈45万 69()0123≈698万

(这几道题稍有难度,供学有余力的同学练习)

【课后反思】

认识一亿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一亿、体验一亿有多大的过程。

2、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等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知道10个一千万是一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亲身感受一亿的实际意义,培养初步的数感。教学重点: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教学难点:区分计数单位和数位。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大数,首先咱们先来数一数。

一、跟老师一起数 1、2、3、4……十个1是多少? 10、20、30、40……十个10是多少? 100、200、300、400……十个100是多少? 1000、2000、3000、4000……十个1000是多少? 1万、2万、3万、4万……十个1万是多少? 10万、20万、30万、40万……十个10万是多少? 100万、200万、300万、400万……十个100万是多少? 1000万、2000万、3000万、4000万……十个1000万是多少?

二、体验一亿 知道一亿有多大吗?

1如果一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从一数到一亿大约要多长时间? 生先猜测,再指导用计算器计算。(三年零二个月)

2如果一亿个人手拉着手(每人间隔1米)可以绕地球两圈半。

3一亿如此之大,可还有比一亿大的数。比如我国人口是13亿。全世界人口超过60亿,会写这两个数吗?(指名上黑板上写出这两个数)

师:像我们刚才说的这些数就给我们的数位顺序表增添了新的成员,从一亿开始我们还可以继续往下数。

1亿、2亿、3亿、4亿……十个一亿是十亿。10亿、20亿、30亿、40亿……十个10亿是一百亿。100亿、200亿、300亿、400亿……十个100亿是一千亿。

三、区分数位、计数单位。

1、师: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叫做计数单位。

启发学生思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在讨论的基础上,介绍十进率计数法。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打开书63页,让学生看定义。

指名读数位,计数单位的定义。对比着来理解、区分并记忆两者(多指名)

2、让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指名读,并熟记。提问:从右往左数,第五位是什么位?第九位呢? 百亿位是右起第几位?百万位呢?十亿位呢?

3、做试一试。

学生写完后,同桌先互相检查,再全班交流。

四、知识延伸。

让学生课下搜集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五、练习总结。做书上64页练一练。

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先读一读,再改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课后反思】

下载明思教育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明思教育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思品教案(上册)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 游戏里的规则 教学内容:教材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做游戏,帮助学生体验和了解规则的意义。 2.初步懂得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3.知道规则可以修改......

    四年级上册思品教案

    第一单元 有困难 我不怕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3、提高学生......

    四年级上册思品教案

    第一单元 有困难,我不怕 主题一 这点困难怕什么 教学目标: 1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2懂得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克服困难,战胜......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四年级(2)共有学生46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28人。这批孩子在上学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和及格率都不理想,有多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香春

    四年级(1)班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泾源三小苏香春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

    小学四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主题:合格食品鉴别方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食用油鉴别方法。 教学过程: (一) 食用油鉴别方法 一、气味:不同品种的食用油有其独特的气味,无酸......

    小学四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保护鼻子) 一、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观察鼻子,初步认识鼻子的作用,小学四年级健康教育教案。2、使学生了解鼻子、鼻黏膜的作用。3、提倡科学用鼻、护......

    小学四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预防近视 一、教学要求: 1、说明眼睛的作用,介绍晶状体的功能,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的成因和危害。 2、介绍怎样正确用眼,指导学生掌握预防近视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