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时间:2019-05-12 19:0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课时)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整数部分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一

数字表示 … … … … … … … … 10000 1000 100 10 1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

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2、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13、1亿有多大?

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第二、三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

(1课时)复习目标: 复习内容过程:

A、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从大单位变到小单位,乘以进率。

从小单位变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4、国土面积(中国、省、市、区等)、海洋面积等特别大的面积适合用平方千米。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

广场、校园等稍大土地面积适合用公顷。如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4();

操场、教室等较小的面积适合用平方米。如一个教室的面积约60();

5、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正方形面积 = 边长 × 边长 B、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小结: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角。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记做1°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3、角的分类:

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4、画角步骤:

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②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课时)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1:

3、笔算乘法2:

4、笔算乘法3:

5、行程问题:

小结:在上面的例题中,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160千米/时。普通列车的速度可以写成106千米/时。

“小林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就是说小林每分钟走60米。” 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6、积的变化规律:

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7、乘法估算: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垂直与平行:

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图一:“直线A和直线B是平行线;直线A的平行线是直线B” ②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图二:“直线A和直线B相互垂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点C是垂足。”

2、画垂线:

① 例一: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 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靠近直线上的点,然后用笔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就可以了。

② 例二: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

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另一条边靠近直线外的点,然后用笔沿这条边画直线就可以了。

③ 例三: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所画线段哪个最短?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即“点A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点A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10厘米”

3、画平行线:

① 例一:怎样画平行线?

答: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来画平行线,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线,再把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这时沿直尺平移三角尺,再画一条直线就可以了。

② 例二: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些线段的长度特点? 小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③ 例三:怎样画出一条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提示: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因此可以用画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画。

小结: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线段端点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再过另一个点也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连接两个端点就可以了。

4、平行四边形:

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5、梯形:

小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它不具有稳定性。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2、估算除法:

3、笔算除法:

例一: 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别给几个班?

例二: 有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例三:(1)售货员给顾客21本书,顾客付了84元,那一本书多少元?

(2)我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书,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例四: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让你,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小结:可以把除数看做和它接近的整十来试商!

例五:(1)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呢?

例五:(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在哪一位上面; 2、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不同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数;

除数是一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1 位数,如果前1 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两位数;

4、商的变化规律:

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第六单元

【统计】

【你寄过贺卡吗?】

培养查找、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的问题。正确解决因贺卡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从数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和策略。

1、烙饼类问题策略:

在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的情况下:

①烙3张饼: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反面。

②烙多张饼: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个2个的烙,最后3张饼按上面的最优方法烙,最节省时间。

2、沏茶类问题策略:首先要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也就是说哪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虑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3、排队论问题策略: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事情做起,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

4、“田忌赛马”问题策略: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三场两胜,田忌胜出。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整数部分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一

数字表示 … … … … … … … … 10000 1000 100 10 1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7、表示物体个数:1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2、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13、1亿有多大?

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小结: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角。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记做1°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3、角的分类:

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4、画角步骤:

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②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3、笔算乘法

4、笔算乘法

5、行程问题

小结:在上面的例题中,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160千米/时。普通列车的速度可以写成106千米/时。

“小林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就是说小林每分钟走60米。”

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6、积的变化规律:

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7、乘法估算: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垂直与平行:

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图一:“直线A和直线B是平行线;直线A的平行线是直线B”

②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图二:“直线A和直线B相互垂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点C是垂足。”

2、画垂线:

例一: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

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靠近直线上的点,然后用笔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就可以了。

例二: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

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另一条边靠近直线外的点,然后用笔沿这条边画直线就可以了。

例三: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所画线段哪个最短?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即“点A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点A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10厘米”

3、画平行线:

例一:怎样画平行线?

答: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来画平行线,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线,再把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这时沿直尺平移三角尺,再画一条直线就可以了。

例二: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些线段的长度特点?

小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例三:怎样画出一条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提示: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因此可以用画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画。

小结: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线段端点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再过另一个点也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连接两个端点就可以了。

4、平行四边形:

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5、梯形:

小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它不具有稳定性。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2、估算除法:

3、笔算除法:

例一:

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别给几个班?

例二:

有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例三:(1)售货员给顾客21本书,顾客付了84元,那一本书多少元?

(2)我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书,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例四: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小结:可以把除数看做和它接近的整十来试商!

例五:(1)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呢?

例六:(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

1、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在哪一位上面;

2、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不同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数;

除数是一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1

位数,如果前1

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两位数;

4、商的变化规律:

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第六单元

【统计】

【你寄过贺卡吗?】

培养查找、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的问题。正确解决因贺卡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从数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和策略。

1、烙饼类问题策略:

在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的情况下:

①烙3张饼: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反面。

②烙多张饼: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个2个的烙,最后3张饼按上面的最优方法烙,最节省时间。

2、沏茶类问题策略:首先要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也就是说哪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虑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3、排队论问题策略: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事情做起,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

4、“田忌赛马”问题策略: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三场两胜,田忌胜出。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综合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集中编排,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再如,把“角的度量”“平行和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中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做一简要说明。

1.“多位数的认识”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多位数的认识”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对于数的认识,重点仍然是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包括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等。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相比,在本册教材开始出现数级的概念,利用不同数级上数的读写方法的一致性,使学生了解数的读、写的一般方法,更突出规律性,更强调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而迁移类推的依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四舍五入”法在本册教材中也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2.“乘法和除法”的复习。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整数乘、除法的范围只限于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整数笔算乘、除法的最后阶段。本单元把乘法和除法的知识集中复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是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并使学生会利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本册教材涉及“空间与图形”的一共有两部分内容: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其中,角的度量是基础,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就要有角的度量知识;而平行的概念又是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这些几何概念紧密相扣,很难脱离其他概念来单独认识某个概念。因此,教材上把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复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些几何概念的本质。例如,可以从数学化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统计”的复习。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作用,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既可看出每组样本中不同类数据的差异,也可以看出不同组样本的数据差异,还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可分5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等,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复习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既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如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本学期所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进行综合复习。

下面就每一部分内容复习时需注意的的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1.复习“多位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利用数位顺序表,复习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等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然后复习读数法则,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读,再完成总复习第1题。接着复习写数方法,也是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写,再完成总复习第2题。最后复习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在此之前,先复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完成总复习第3、4题。

2.复习“乘法和除法”时,先复习乘、除法口算,可以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和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正确、快速。例如,学生在前面学习60÷20时,对于为什么可以利用6÷2进行口算的原理并不很清楚,学完了商不变原理以后,就理解得更透彻了。结合这两部分内容的复习,完成总复习第5、8题。接下来复习笔算乘、除法,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进行乘、除法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如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应注意什么,除法试商、调商的原则是什么,等等,然后再完成总复习第6、7题。在做第7题时,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阐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最后复习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包含乘、除法估算的内容,要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二是要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口算、笔算、估算方法,使三种计算方法互为促进。在此基础上,完成总复习第9、10题。

3.复习“空间与图形”时,要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示把各种图形的关系画出来,使学生看得更直观、清晰。再完成总复习第11、12题。

4.复习“统计”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结合总复习第13题让学生分析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统计图传达的其他信息,如本题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让学生思考原因、对策,把统计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会统计的功能。

5.关于练习二十一中一些习题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4题是关于乘、除法验算的题目,有利于学生对乘、除法互逆关系有更深的理解。学生的验算方法可以多样化,例如,可以用交换因数的方法来验算乘法,也可用积除以其中一个因数的方法来验算;除法的验算既可以用被除数除以商的方法验算,也可以用商乘除数的方法验算。

第5题也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关系的题目。从表面上看是乘法运算,实际上是运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加以解决。

第6题,学生的估算策略可以多样化,教学时应让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如294×3可以估算成300×3,也可以估算成290×3。

第9、10、11题是实际操作的题目,让学生在画角、画平行四边形、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基本的作图方法,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在解题时也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如第11题,只要保证两条折痕与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距离相等,都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

第120页下面的思考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河内塔问题渗透的是一种化归的思想。最简单的河内塔问题是把两颗珠子按照教材上的规则进行转移,方法如下:

第一步:把1号杆上的小珠子移到2号杆。

第二步:把1号杆上的大珠子移到3号杆。

第三步:把2号杆上的小珠子移到3号杆。

在上面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把1号杆当作“起始站“,把2号杆当作“中间站”,把3号杆当作“目标站”的话,就是先把小珠子从“起始站”移到“中间站”,把大珠子从“起始站”移到“目标站”,再把小珠子从“中间站”移到“目标站”。

当珠子的数量变成3个时,可以把上面的2颗珠子看成“连体珠”,所以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它“整体”移到2号杆上,但因为每次只能移一个珠子,所以要先把3号杆作为“中间站”……整个步骤如下:

第一步:把最上面的珠子移到3号杆。

第二步:把中间的珠子移到2号杆。

第三步:把最上面的珠子从3号杆移到2号杆。(此时上面两颗珠子相当于“整体”移到2号杆。)

第四步:把最下面的珠子移到3号杆。

第五步:把最上面的珠子从2号杆移到1号杆。

第六步:把中间的珠子从2号杆移到3号杆。

第七步:把最上面的珠子从1号杆移到3号杆。

随着珠子的数量增加,这个过程会变得比较复杂,但从原理上讲,都可以转化成两颗珠子的情况。我们可以把最大那颗珠子以上的其他珠子看成“一颗”“连体小珠子”,这颗“连体小珠子”又可以看成是由一个大珠子和新的“连体小珠子”组成的……这样一直下去,最后就可以化归为两颗珠子的移动。在这个过程中,1、2、3号杆作为“起始站”“中间站”“目标站”的状态是动态变化的。

第四篇: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

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二、教学过程: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1、谈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大家,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老师该怎么买?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你们能给老师想办法吗?

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三、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

1、六一儿童节那一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来请小朋友吃。(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呢?

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四)今天老师的收获可大了,知道了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还知道了要买的水果是哪一种。现在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师:这是大家都盼望着的节日。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每个小朋友。(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气球的图片)你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呢?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师:大家喜欢的颜色都不一样,那老师该怎么买呢?各种颜色的汽球分别要买多少呢?谁能给老师想想办法?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师:对,大家可以看书第94页,有三位同学正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收集数据。你们也想参加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师:看这就是大家完成的统计图。这“一条一条的”就是表示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4、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的收获可大了,我知道了不同颜色的气球要买几只,还知道了该买哪种水果。你们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1:学到了统计的方法。

生2:会画条形统计图。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宋晓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集中编排,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再如,把“角的度量”“平行和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中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做一简要说明。1.“多位数的认识”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多位数的认识”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对于数的认识,重点仍然是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包括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等。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相比,在本册教材开始出现数级的概念,利用不同数级上数的读写方法的一致性,使学生了解数的读、写的一般方法,更突出规律性,更强调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而迁移类推的依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四舍五入”法在本册教材中也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2.“乘法和除法”的复习。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整数乘、除法的范围只限于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整数笔算乘、除法的最后阶段。本单元把乘法和除法的知识集中复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是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并使学生会利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本册教材涉及“空间与图形”的一共有两部分内容: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其中,角的度量是基础,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就要有角的度量知识;而平行的概念又是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这些几何概念紧密相扣,很难脱离其他概念来单独认识某个概念。因此,教材上把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复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些几何概念的本质。例如,可以从数学化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统计”的复习。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作用,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既可看出每组样本中不同类数据的差异,也可以看出不同组样本的数据差异,还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可分5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等,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复习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既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如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本学期所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进行综合复习。

下面就每一部分内容复习时需注意的的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1.复习“多位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利用数位顺序表,复习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等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然后复习读数法则,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读,再完成总复习第1题。接着复习写数方法,也是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写,再完成总复习第2题。最后复习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在此之前,先复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完成总复习第3、4题。2.复习“乘法和除法”时,先复习乘、除法口算,可以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和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正确、快速。例如,学生在前面学习60÷20时,对于为什么可以利用6÷2进行口算的原理并不很清楚,学完了商不变原理以后,就理解得更透彻了。结合这两部分内容的复习,完成总复习第5、8题。接下来复习笔算乘、除法,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进行乘、除法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如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应注意什么,除法试商、调商的原则是什么,等等,然后再完成总复习第6、7题。在做第7题时,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阐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最后复习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包含乘、除法估算的内容,要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二是要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口算、笔算、估算方法,使三种计算方法互为促进。在此基础上,完成总复习第9、10题。

3.复习“空间与图形”时,要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示把各种图形的关系画出来,使学生看得更直观、清晰。再完成总复习第11、12题。

4.复习“统计”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结合总复习第13题让学生分析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统计图传达的其他信息,如本题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让学生思考原因、对策,把统计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会统计的功能。

第一课时: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课题 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课型 复习课 教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学 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目 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标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 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难点 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 题卡 教 学 过 程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学生看书,小组 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合作进行归纳 整理归纳所学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知识,构建知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识结构,掌握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和理解知识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交流汇报补充 的联系。

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把计数单位按一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定的顺序排列起 难?你最容易出错? 来,它们所在的。

二、复习知识点 位置,叫做数位

1、复习数位顺序表 所学的数位有个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位、十位、百位、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千位、万位、十 关系? 万位、百万位、10个一万是十万 千万位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所学的计数单位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有:个、十、百、复习数位顺序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千、万、十万、表等有关知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百万、千万;计识,使学生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数单位与数位的一步掌握数的计数法。字面的区别是没基本概念

4)自然数的认识 有“位”字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四位一分级,分 7、8、9、10、11……都是自然数,为个级、万级、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亿级

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 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 的还是有限的? 最小的自然数是

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教 学 过 程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2、从高位读起,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一级一级往下

三、练习内容 读。②读亿级或掌握读写数的1、读出下面各数。万级的数,先按方法、改写和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照个级的读法省略的方法及7000700070 读,再在后面加比大小的方法 700300009 26740020000 上一个“亿”字或 315400000 50708000000 “万”字。③数中

2、写出下面各数 间有一个0或连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续有几个0,都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只读一个零;每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级末尾的零都不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读。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 先写亿级,再写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万级,最后写个 325600000000 48000000000 级,哪一位上一

5、求近似数 个单位也没有,使学生能正确1)16483520 9528641 就在那一位上写地读写大数,799000 380800 8396000 0 掌握改写和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3、万位、亿位后略的方法。进2)2709546312 983536478 面的4个0、8个一步培养学生89970804758 0省略掉,换成的数感(省略亿后面的尾数)“万“或“亿”字,6、比大小 四舍五入法。是 1650010 ○16500100 350020 ○ 舍还是入,要看 530020 省略的尾数部分 2509200○2509000 6309607 ○ 的最高位是小于 670630 5还是等于5或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大于5 写出九位数。1)最大的数 2)最小

4、位数不同,位 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数多的数就大,读出一个0的数 位数相同,左起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第一位的数大的 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哪个数就大;如

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果左起第一位上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3

第二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

课题 复习乘法和除法 课型 复习课 教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学 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目 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标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 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 题卡 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互相检查

独立比大小,全班订正结果

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教 学 过 程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学生看书,小 进行整理和复习。组合作进行整理归纳所学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归纳 知识,构建知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 识结构,掌握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和理解知识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 的联系。况? 交流汇报补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充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

难?你最容易出错? 口算整十数。

二、复习知识点 除商是一位

1、复习口算 数的口算,可 直接说结果。从除法意义通过练习,使2700÷30= 180÷60= 360÷40= 上想得数,也学生掌握口算240÷60= = 800÷40= 420÷60 可用乘法去和估算的方法 54÷3= 60÷30= 250÷50= 想,算后要验 130×5= 2×380= 150×6= 18×3= 算一下,验算 23×4= 7×13= 460×2= 7×50= 时可以用乘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法来验算

2、复习估算

522÷70≈ 710÷92≈ 543÷90≈ 一位数与几 350÷68≈ 455÷70≈ 678÷80≈ 百几十相乘,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先乘0前面的59×103 ≈ 720×12≈ 315×72≈ 数,再在乘积408×18 ≈ 209×29≈ 的后面添上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一个0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两位数除法15×39=585 792÷24=33 的估算,一般150×39= 396÷12= 是把两位数15×390= 1584÷48= 看作与它比

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教 学 过 程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商的变化规律

4、复习笔算 在除法里,被除数、1)948÷38= 2496÷47= 除数同时扩大(或缩 4325÷48= 3276÷84= 小)相同的倍数,商通过复习,2)245×27 = 530×48= 不变 使学生掌 509×50= 802×37=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握笔算乘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不变,另一个因数乘除法的计法是什么?(或除以)几,积也算方法,能

5、解决问题 要乘(或除以)几。正确熟练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从被除数的高位数的计算。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起,先看被除数的前 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两位;如果前两位比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除数小,就要看前三 路程÷时间=速度 位;除到被除数的哪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一位,商就写在那一培养学生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分析问题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必须比除数小 和解决问3)总复习9、10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题的能力。四.总结: 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乘另一个乘数,得数获? 的末尾和个位对齐;

五、作业;

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练习二十一4——8 的数去乘另一个乘 数,得数的末尾和十

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订正结果

第三课时:空间与图形

课题 空间与图形 课型 复习课 教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学 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目 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标 过程与方法: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 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 题卡 教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

程 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行归纳

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 整理归纳所学知

图形 识,构建知识结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交流汇报补充 构,掌握和理解知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识间的联系。

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同桌画线段,互相检查。

容?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组的交流情况?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在黑板上。边。角的符号用“∠”表使学生掌握角的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示。有关知识,培养学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1平角=2个直角 生画图的能力 容易出错? 1周角=2个平角=4个

二、复习知识点 直角。

1、复习角的度量 学生用三角板拼角

1)什么叫射线、直线、用量角器画角,互相检

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查。教 学 过 程

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段,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使学生明确每个出题进行判断。相平行。图形的概念,弄清1)什么叫角,角的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图形间的联系与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区别,掌握各种图什么没关系? 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形的特征。

2)用量角器量角的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方法是什么? 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叫做垂足。

用三角板拼角 学生举例说明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3)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4)画指定度数的角。

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画垂线,互相检查。

垂线,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使学生掌握画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垂线和平行线垂线,形。的方法。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只 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边形叫做梯形。

高。学生画高

三、练习内容: 通过练习,培

第四课时:统计

课题 统计 课型 复习课 教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学 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目 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标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难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具 题卡 教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学生看书,小组

1、出示角:学生量出观察图,独立完成后集养的空间观念角的度数。体订正 和作图的能

2、出示图,计算角的力。度数

3、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5、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9——10题

理和复习。合作进行归纳

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整理归纳所学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 知识,构建知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交流汇报补充 识结构,掌握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 和理解知识间

况? 的联系。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知识点 只是形式不同,1、统计 当数据的种类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不多,但是每类 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数据又比较大会绘制复式条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时,用横向统计形统计图,培

2、总复习13题 图表示更方便。养学生分析问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题和解决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绘制统计图并的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

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

尾数求近似数。巩固所学的知60400 9024700 24950000 识,提高学生695200 38000200 305076000 同位两人互说读写数和计算

1、写出下面各数 互查 的能力。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4、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独立写数,互相 127×63 3276÷84 74×59 检查。

5、估算

297×3 789×4 5392÷9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6、1)125的40倍是多少?

教 学 过 程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独立完成后订正。

是多少? 通过练习,提高 4)884是34的多少倍? 学生综合运用7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 知识解决问题

度、180度、360度 的能力。

8、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动手操作,展示作

平行四边形吗? 品

9、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

行四边形吗?

10、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 培养学生解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问题的能力。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 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 少只船? 读题分析后,列式四.总结: 计算,全班订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正。题??

五、作业;

综合练习试卷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数学上册 大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大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 【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标,紧扣......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秦兵马俑教案(定稿)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8个,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思考,联系课文内容领会本文主旨。......

    人教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

    2017年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语文素养测试试卷满分100分时量80分钟题次一二三四五六总分等级得分一、字词积累(共23分)1.认读词语,读音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叮咛(dīn......

    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执教:鲁巷小学:石文彬 教学内容:本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 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3、通过词语......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Module1-3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一. 单词 1.lost迷路 11.read---reading 2.where 哪里 12do—doing 3.write---writing 13 kid 小孩4 .take—taking 14. ca......

    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学生调研 课堂再现 以下是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课前所做的学生调研。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贯穿在整个小......

    2017小学四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doc

    小学四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61页总复习第1-5题,《课堂练习》第81页总复习第1-3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