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中国龙》说课稿 没修改
《中国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我是吉林省白城市海明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师刘文晶。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六册第十课《中国龙》(课件出示)。
本课是以“欣赏〃评述”为主,融“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于一体的一节美术课。本课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的良好契机。
龙曾经是原始人崇拜的图腾,寓意着幸福,吉祥,威武。现在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材中收取了部分龙的图案。通过学生认龙,画龙,做龙,让学生走进龙文化,感悟中国龙的昂扬精神。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中所提出:“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总目标。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课件出示)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龙文化、理解龙的造型特点,欣赏有关龙的艺术品,并以合作的形式共同创作一条龙的形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概括、想象、夸张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合作与创新引导,使学生体会龙的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学生只有了解了龙的特点,体会了龙的精神。才能进行创作。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抓住龙的特点,集体创作一条龙。
教学难点是:大胆夸张、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在创作中表现出龙的精神、气势,抓住龙的特点、造型及动态。
三年级学生能用口头或书画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以合作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研究。因为龙的形象复杂,所以本课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因此采用集体创作一条龙的形式,以降低学习难度。
为了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课件出示)设疑法、欣赏法、启发引导法、互动探索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欣赏、讨论、互动等一系列主体活动中,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在欣赏交流中建构,在解决问题中总结方法。
在导入环节中,我首先播放舞龙的场景。(课件播放)并让他们谈一谈感受。这样从生活引入,直奔主题。让学生对龙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认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导出课题《中国龙》。(板书)
教学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美术活动为主线,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1.自主探究,拓展思维。
因为龙是中国人造就的理想化动物形象,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它身上具有很多动物的特征。在教学中我用课件出示龙和几种动物的形象,让学生仔细观察研究,龙的哪些地方与这些动物相似呢?(课件出示)学生抢着回答:“它的角像鹿,身体像蛇,尾巴像鱼„„从而找出龙的代表特征。我做总结比如:“角似鹿、身似蛇、鳞似鱼、爪似鹰等等”。
2.欣赏评述,感受认知。
伴随音乐欣赏,观察比较不同时期龙形的变化,(课件出示图片)从距今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玉猪龙,到唐代云龙纹葵花镜,再到明,清时期的金冠,龙袍。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龙文化的久远。
3.讨论交流,探索总结。
课标强调让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4.审美表现,自由创作。
本课的练习要求是:让学生用布、纸等材料共同制作一条龙,因此我引导学生研究分析龙头、龙身、龙尾(板书)结构特点。一条有精神的龙,龙头是关键。(板书:画龙)我向学生介绍民间画龙的诀窍:昂首、张口、露齿、睁眼。(课件出示)在明确了龙的造型特点之后,我出示一些学生制作龙和舞龙的图片,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然后把学生按能力分组,分别制作龙头、龙身、龙尾。在这一过程中只有互相配合,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体会龙的精神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创作时播放背景音乐《龙的传人》在音乐的旋律中体会龙的精神、龙的力量。
评价阶段,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并享受成功的乐趣。
板书是教学过程的浓缩,是教材知识重点的呈现。我根据教学设计了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的板书。
在课堂教学中,我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让不同的孩子在美术学科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纵观整节课。我力求在教学、教法上有所突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同时在集体活动中,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第二篇: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6课《立体贺卡》说课稿 没修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立体贺卡》,本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册第16课的内容。下面我就将我对这一课的粗浅理解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说教材
《立体贺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让学生能迅速地把知识技能转换成生活实践的一节课。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贺卡设计的基本要求;学会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不断尝试与创新,并学会把知识技能转变为生活实践。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恩、审美等情趣。
二、说教法
这节课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任务驱动法、合作法、演示法。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可以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对教师给出的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此来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教师还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适时地引用“演示法”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三、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的学法有:小组协作法和自主探究法。“小组协作法”是本课主要学习方法,按照“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协作操练”的步骤进行探究。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团结协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媒体运用
教学ppt课件,用来帮助顺利进入本课构建的学习情境当中,便于发挥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给学生一个展示独特创造能力的平台。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老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新年快要到了,你有没有小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呢?“礼物”引发了学生的联想:有学生很快就会想到“贺卡”,我又问:买到的贺卡完全表达我们对朋友的祝福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经过这样的一问一答,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之上。老师接着说:我今天准备了一些漂亮的贺卡送给所有同学,并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同时用课件展示贺卡,在同学们兴趣盎然的欣赏完贺年卡后,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呢”。通过问题很自然地引出我们今天的课题《立体贺卡》。
2、任务驱动,探索新知。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此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和三个任务,由问题引出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看完课件展示的贺年卡后,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问题
1、老师制作的贺年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与分析后,有同学总结出这些贺年卡的相同点是由文字和图片组成。不同的特点是有的贺卡(睡到)“横着放”,有的贺卡是(站到)“立着放”。此时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贺卡”的一般要求:不管什么贺卡,都有文字、图画、背景登记本元素。
任务
1、决定你的贺卡到底是“站到”还是“睡到”。这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贺卡的需求,根据需求设置纸张的大小.用形象的“站到”和“睡到”能让学生一下就明白我应该选“横向”还是“纵向”呢?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在设计制作贺卡时,首先要确定贺卡的纸张大小和方向,因为它决定了贺卡的风格。当然这只是制作贺卡的第一步,下一步该做什么呢?引出问题二。
问题
2、怎样设置卡片的造型? 基本的造型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但让贺卡立起来,还得老师重点指导。
任务
2、请同学们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对照课本,完成立体贺卡的主体造型,教师及时地请各小组反馈探究的结果,肯定掌握正确方法的小组,对知识方法掌握不充分的小组,教师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演示,展示正确的操作步骤。在学生探索的过程当中,老师对各小组进行针对性指导,此时,老师也可以请一名操作熟练的同学上来完整演示一下方法步骤,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展现作品,及时评价
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带者激情同老师一起探讨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完成了一份精美的贺卡。我通过多媒体展现部分学生的作品,并问他的好朋友喜不喜欢这幅作品,为什么喜欢,请他评价一下作品。及时地展现了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展现中相互评价,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既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
4、思维延伸,乐趣无穷
在同学们看完大家的作品后,很多同学觉得意犹未尽,有的同学对自己的贺卡不是十分满意,有同学说“我的贺卡还可以做得更漂亮,更能表达我的心意”。所以我布置了一道拓展实践题,“给自己的父母亲制作一张感恩卡,以表达对父母亲多年的养育之恩感谢”,结合生活实践,实现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也对学生进行感恩的教育。
第三篇: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我的书包》说课稿 没修改
我的书包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10册第7课《我的书包》。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让学生了解产品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继而体会设计的乐趣。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生活物品制作基础上,学习书包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本课的知识储备和连贯性在本册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新课标提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设计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生活环境,但动手能力还较弱。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学会观察、分析书包各部分的材质、结构与功能,设计既实用又美观的书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研究、对比与观察等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分析书包的材质、结构和色彩搭配等要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养成观察身边人与物的习惯,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需求,设计一款实用美观的书包。
难点是:运用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解决现有书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紧扣新课标,在本节课我将以引导者的身份,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教法学法的灵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示范法、展示评价法。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本节课我运用了两种学法:一是探究性学习法,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二是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准备课件,单肩包,学生准备:铅笔、水彩笔、图画本
下面我将说一下重点部分:
三、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李沧区“多元化评价,健身、益智、多彩童年”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本课我共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一则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天价书包”,看完视频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不会选择这样的书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选择书包的看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从实用、经济等角度考虑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同时我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我的书包》
第二环节:新授知识
(解决知识目标,攻克重难点,为后期创作积累经验)
1:情境交流
教师创设包店开张的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为新学期选购自己喜欢的书包。课件中播放各种不同款式的包,让学生欣赏选择。以这种有趣的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书包的兴趣。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款包作为书包,它的优点在哪里?我将引导学生发现书包与别的包之间的不同,小组互相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书包的结构与功能,从而解决了本课的知识目标。2:探索发现
这一环节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看一看,咱们班同学的书包,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书包都是双肩带,型号大小基本一样。我再提问,为什么我们的选择都是双肩带的书包,而不选择单肩挎包?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书包,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单肩包,让学生分别背上体验感受,小组间对比、讨论得出结论,这是因为双肩包使重量分布均衡,而单肩包受力不均衡不利于学生身体骨骼的发育;书包太小太大,都不合适。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书包的内部结构及分配的。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探索实践,主动学习,了解书包,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探索发现书包设计的奥妙,攻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深入积累
我出示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背书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年龄、性别的不同,选择的书包颜色、样式也有不同。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层层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视觉艺术积累,促进后期的设计创作。
第三环节:创作实践
教师让学生欣赏书本16、17页学生作品,并示范设计图的绘制方法。提问学生对自己现在的书包满意吗?在使用中遇到过困难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进行书包设计,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醒学生设计图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环节:展示评价
本环节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书包自我评价,同学之间又进行互评、最后是教师进行点评。评价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指出问题所在。对积极行为及时进行表扬。
设计意图:有效评价不仅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艺术源于生活,同学们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设计改造身边的事物。
四、板书设计
(题目)
实用 美观
以人为本
第四篇:小学美术五年级《中国龙》教案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中国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学习,简单了解中国龙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知道龙的各部位取自哪些动物原型,有什么象征意义。能讲出龙各部位的原型以及象征意义,以及对中国龙精神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代龙在造型上的变化。在认识龙的各部位象征意义时,可以展示各种动物的原型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悟中国龙的民族精神和象征意义,技法学生身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与使用感。
教学重点:观察欣赏龙的造型,了解并讲述中国龙的历史及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龙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播放歌曲,请同学猜出歌曲的名字,并板书《中国龙》
二、新授
1、龙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龙的形象最初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周代开始,龙的主要部分才基本确定下来;汉代开始,龙逐渐与皇权联系在一起。
提问:总结龙的发展历史。
商周——秦汉:夔龙期,抽象、简洁,多为单足。
秦汉——隋唐:应龙期,矫健,多有翼。
唐宋——明清:黄龙旗,华丽,皇权的象征。
2、龙的形象:龙是以鱼、鳄、蛇、鹰、马等动物组合。小结:龙是这个民间神话中象征勇猛和权力的神物。龙的形象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3、龙的姿态:因为龙是诞生在人们的想象世界的,所以,她有强大的本领和变化多端的姿态。龙多为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唱的神物。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以行云布雨为天职,以人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安居乐业为理想。
4、探究《九龙壁》上龙的姿态,它在干什么? 腾飞、盘踞、戏珠、喷火、飞降。降雨、镇妖、驱灾。
5、龙的精神
提问:你能说一说与龙有关的节日么?(看课件)元宵节、二月
二、端午节,并对此相应的解释。
小结: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在中国民间,龙始终象征着吉祥、幸福、威武
三、艺术实践 请同学和老师一起完成黑板上龙相关的创作。
四、总结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龙的形象。龙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希望我们的同学都成一条真龙,为祖国、社会都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人美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三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靠垫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教学重难点: 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实用以外的审美和文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实物导入
1.课前师生准备一组靠垫实物,发到各组。研究:用途、形状、色彩、图案。
2.学生观察、触摸、分析、回答。二.师生研讨学习活动
1、布置学生研究、分析教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
2、设计靠垫用社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
3、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采用哪种骨式?
学生活动: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一、学生回忆学习内容,说收获.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多姿多彩的靠垫
教学目标: 能用对称式或自己喜欢的纹样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
教学重难点: 靠垫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二.新课: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价: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五、小组拓展:如何实施自己设计的靠垫作品?选择什么材料?拍照、保存资料。把作业布置成小型的展览,可选择教室或楼道墙壁充分展示。
第十四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日用品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用品摆放在桌面上来。
二、引入新课:
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 出示课题:生活用品的联想
三、新授课:
1、提出问题:“联想”这个词怎么解释?学生(理解“联想”的含义是: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2、展示用勺子装饰成的小人。提出问题:这个小作者是怎样通 联想完成这件小装饰品的?
3、分组讨论:
(1)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教学目标: 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思考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 二.新课: 1.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2.书上的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装饰的? 3.他们的美术作品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4.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讲给大家。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三、学生作业:
1认真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2大胆地展开联想;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使其成为一件可观赏的小饰物。
五、展示学生作业:组织交流。
第十五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教学目标: 创新思维与创作的关系。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象创新表现。
教学重难点: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排好学习小组——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1、分析课题,针对课题,针对题目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内容?
2、教师引导发言:“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学生听讲。
3、组织小组讨论:谈一谈你的现在,想象一下将来。小组交流:现在——将来。大胆想象,可以幻想未来的自己。
三、小结: 让学生用文字的形式将讨论内容写下来.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目标: 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表现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教学重难点: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读自己上节课的作业,导入 二.新课:
1、“将来”意味着什么?将来是未知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2、书中学生的作品是怎样表现“将来”的?
3、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的“将来”的?交流构思,相互启发。
三、艺术实践:
1、分析构图方法,了解不同的构图方法。
2、辅导学生完成作品。
3、展示任务才靠图片。
四、展示作业:组织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讲解自己的作业。
五、作品评价:作品的创新表现在哪儿?
第十六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能通过仔细的观察会议,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
教学重难点: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图片。1.展示自带照片,讲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2.比赛:谁说出家庭成员生日多。3.介绍动物家庭的感人故事。
二、表演: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孩子。
内容:
1、三人离很远。
2、三人搂在一起笑的很开心。(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人物间的距离,他们的眼神,动作等在画面中的作用。)
三、小结: 通过本结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 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的表演,你想到什么?
二、新课:
1、认识新材料:吹塑纸(是一种轻质的发泡材料,结构疏松的,很容易在表面划出痕迹)。2.教师演示:
(1)在已画好稿的的吹塑纸上覆盖黑卡纸或白纸,将纸张固定好,以免错位。
(2)教师掀开纸的一边用笔蘸色在吹塑纸上填色。提问:还记得这种表现方法叫什么吗?(对印)
(3)怎样才能像书中作品那样对印出清晰的轮廓?
三、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2、欣赏一组表现人或动物间亲情场面的图片
四、作业步骤:1构思2制版(用软铅笔或一次性筷子刻板,没有把握同学可以先用铅笔画稿)3对印(颜色先前后深)
五、自主创作:引导学生,巡视辅导
六、展示评价:将画与图比较:在哪方面对照片进行了在创作,效果怎样?
第十七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泥玩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中国民间泥玩具,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泥玩具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民间泥玩具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民间玩具实物,引入课题。
2、出示课题
二、欣赏泥玩具(注:所有图片欣赏玩具都通过电脑及大屏幕进行展示,部分比较小的实物玩具通过视频展示台欣赏)
1、导言: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泥土是我们周围最不起眼的东西,但千百年来,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却用它雕塑出许许多多造型优美、形象可爱的艺术品。
三、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泥玩具
教学目标: 在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认识、感受中国民间泥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教学过程:
一、欣赏《彩色羊》《大叫鸡》《花小狗》《娃娃鱼》《麒麟送子》 小组讨论:
①问: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②问: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 有什么特点?(玩具,样子很可爱)③问:它们主要用了哪些颜色?(红、黑、黄、绿、蓝)
二、艺术实践:模仿民间泥玩具的造型特点和色彩,创作一个可爱的泥玩具。教师指导创作。
三、小结:同学们,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手创造了这么多好看又有趣的民间玩具,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美的享受和欢乐。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十八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漂浮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1: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作业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2、游戏2: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他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1、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轻,中间有空气,)
2、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海面上?(形状的改变,空气)
三、信息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组织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有趣的关于漂浮的资料在组际或班级中进行交流。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漂浮
教学目标: 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教学重难点: 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
二、新课: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三、探索实践: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四、展示评价:利用水盆、鱼缸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的展评环境。
五、课后拓展:漂浮只在水中吗?(空气、水银等)
第十九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神奇的画笔(一)教学目标:
1、感受电脑绘画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由于运用了数字化技术而产生的独特而神奇的绘画处理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处理工具进行绘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电脑绘画的“笔”与普通的绘画中的笔的本质区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欣赏图片导入
二、新课: 欣赏美术作品:
1)赏相同表现内容但表现手法不同的美术作品,认识不同的美术表现方法对美术作品的影响,引出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之出。2)感受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性。
3)借助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艺术创作的求异思维,引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三、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神奇的画笔(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绘画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画面中合理地运用画笔工具表现形象和自己独特的构思。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新课: 发展过程:
1)分析与讲解: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效果。2)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体验电脑画笔工具的特色。
三、艺术实践,布置作业:
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电脑绘画笔工具特点的感受、体验、认识,考虑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发挥他们的“神奇”作用。
2)根据自己的创意,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创作。作业完成后 学生互评、互欣赏。
第二十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分辨阴刻和阳刻,学习这两种方法,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仿制作品中。
教学重难点: 剪纸阳刻、阴刻、混合刻的方法,剪纸图案的设计、制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赏回忆。(课件出示)A欣赏团花,回忆纹样种类。B欣赏吉祥图案(剪纸),回忆剪纸的寓意。
2、欣赏分析。(课件出示)剪纸的表现手法有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阳刻和阴刻。请仔细看看、想想,剪纸中的这两种手法分别是什么样?你能从中找出来吗?这两种表现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认为应该怎样应用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二)教学目标: 感受民间剪纸的质朴、单纯,体会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阴刻的技法和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二、展示你收集一些剪纸。回家寻找自己喜欢的剪纸资料。
三、你能说说,你看了这些剪纸后有什么感受吗?小结:剪纸的特点是质朴、单纯、平面化、遮挡关系少。
你能仿照或自己创造一件剪纸吗?
A你准备用什么颜色的纸来制作?用什么色的纸作底色?
B想一想要用什么图案来设计剪纸?个别回答。小组交流,讨论。仿制或创造。构思、设计。
C使用哪些纹样?主要运用那种技法?
D想一想,剪纸能运用在什么地方?(剪纸有什么作用?)你准备把剪纸运用到哪里?(做成什么形式?)
四、交流与互助: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怎样解决的?谁还有办法?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演示)创造与表现。
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作业。下次交。记录,准备下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