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导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研究,提出在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进行教学,并提出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些方法,高职院校导游专业教学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在毕业之后有效就业,有效创业。
一、导游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
从目前学者、行业需求以及旅游者的角度来看,尽管在对导游职业能力的表述上不尽相同,但是其核心内容有很大的相似性,归纳起来,作者认为导游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形象
导游职业形象除导游的外部形象特征外,还应包括导游的心理素养。具体涵盖仪表礼仪、诚实守信、爱国、敬业、爱岗、健壮的体魄和心理调节能力等。这是导游入职的基本条件,也是今后导游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
(二)沟通协调能力
导游的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与旅游活动的参与各方打交道,比如与游客、与酒店、餐饮等接待单位之间、与司机或交通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等,协调好各方关系,保证客人能够游览好、生活好。
(三)带团能力
带团能力是导游的核心能力,也叫业务能力。导游在带团过程中所要做的具体工作包括:游客接送、景点讲解、食宿安排、生活照料、购物指导等。这些工作内容要求导游专业的学生要熟悉导游的规范操纵做流程操、能够进行导游词的创作与讲解、设计安排旅游线路、懂得问题与事故的处理等。
(四)社会活动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主要是从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性、延续性的角度出发的。主要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耐苦耐挫能力、业务谈判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以及其他能促进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导游专业学生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在就业时显现良好的竞争力,在职业的发展上也会后劲十足。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课程设置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展开
首先,按照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进行分析,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结构比例。把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心理素质等目标结合起来。同时,利用丰富的选修课,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开拓学生的视野。比如开设:茶艺、客源国概况、民俗文化、服务与礼仪等选修课程。其次,应增加核心主干课程的课时量,比如导游业务、河北旅游、模拟导游、旅行社实务等,这些课程可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让学生可直接上岗。最后,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与导游资格证考试要求相衔接,以导游资格考试推动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实施项目化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在导游专业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游客的旅游活动进行项目分解,创设不同的任务单元。这样从每一任务单元一开始,就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老师则是充当咨询、指导与答疑解惑的作用。伴随每一个独立的项目的完成,都能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去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是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三)建立完善的实训体系
一方面实训是培养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特别是导游员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等很难在理论教学中的能力,只有在真实情境中反复训练与体验才能形成。因此,导游专业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不同的实训目标和任务,由浅入深渐进式地开展实践操作活动。第一、二 学期,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由教师、本地优秀导游对学生进行旅游行业发展状况、导游岗位的介绍,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到旅游企业、景点实地参观考察,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导游的工作内容、工作状况,对导游岗位有更直观深刻地了解和感知,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3、4学期,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实景实训,特别是在导游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的教学中,通过真实情景模拟和当地旅游景点实景锻炼,学生自己分小组,反复演练,互相评价,教师指导与评价,使学生的职业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导游词写作能力、讲解能力等职业能力得到深入训练,迅速提升。另外,在第四、五学期,安排学生轮流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为半年,实习期间安排经验丰富的旅游业从业人士为学生当导师。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得到极强的锻炼,带团能力得到巩固与加强,能够独立带团。第六学期开始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学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以就业为前提开始工作模式,教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最终形成:“职业认知实训+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实景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实训体系。
(四)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与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传统的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加大过程考核与评价,将能力考核融入到过程考核当中,把理论知识考核与职业能力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在课程的考核内容方面,可以根据课程的能力标准,设计职业能力测试部分、基本技能测试部分,比如在导游业务课程中可以设计导游词创作、景点讲解、带团技能、沟通协调等,最终形成“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实际操作”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另外,在能力考核评价过程中,学生最终成绩由学生互评、小组内部评价、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
当然,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教学的方式外,还需要其他相关环节的配合,比如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展示和发展学生的特长;暑期的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另外,导游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与导游职业形象相关的能力,还需要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引导。
(作者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唐德贵
【摘要】: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本文浅析了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优势,并探讨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教学大纲综合职业能力
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2008年教育部职成教司修订并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大纲”明确了中职语文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综合职业能力是时代对中职学生的需要
人的职业活动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方法能力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方法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对方法能力的要求是科学的思维模式,强调方法的逻辑性、合理性。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例如与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以及认真、细心、诚实、可靠等等。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社会能力的要求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行为的规范性。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以外,对促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以及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它不仅是指与所从事的某一特定职业有密切关系的综合能力,还包括适合各类职业的综合能力。综合职业能使学生积极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不断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是市场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化大生产的进程加快,各种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个人只承担某一工作中的些小环节而已。不少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技能要求并不高,很多具体的技能要求由用人单位在学生上岗前进行短期培训即可解决。但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却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转岗能力、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交流表达、心理承受力等却有更高的要求。
2、是实现中职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时常听到中职学生抱怨就业太难、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没有用、单位人际关系复杂呆不下去了、不能发挥个性特长、上班不好耍经常闹辞职、干某工作没有前途等。就业难、对口就业更难、单位管理严格规范这正是目前所有中职学生就业面临的现状,不能正确应对这种现状也正是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欠缺的普遍表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现代人必须具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不正是综合职业能力吗?中职学生要实现就业和发展,就必须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学生就业、发展的“秘密武器”。
3、是改革现行中职语文现状的需要
目前,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开设语文课浪费时间,大量削减语文课。有人片面解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的指导思想,认为中职学生只要学好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能很好地就业,当然也有部分学校为了减少办学成本,拼命压缩教学时间,于是大量削减包括语文课在内的“无足轻重的文化课”,语文课成了“浪费时间、没有收益”的冤大头。
误区二:语文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工具。有人认为中职的语文就应该为专业课服务,把语文看成是相应专业课的附属学科,这样实际上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定性为纯粹的一门工具学科。对这种做法,倪文锦教授是反对的,倪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说:“许多同志都强调语文与职业或专业对应,失之机械,可能会闹笑话。如果搞钢铁的来个钢铁语文、搞纺织的来个纺织语文、搞汽车的来个汽车语文„„那就异化了。”
误区三:恢复语文尊崇的学科地位。抱这种思想老师还使用普高或对口高考的思维来期待语文课,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向学生讲授字、词、句、段、篇、标点、写作等语文知识,试图完整呈现语文的知识结构,企图恢复语文科的“老大”地位,全然不顾中职的特色和社会需求,只想把语文教成纯而又纯的浪漫学科。
对中职语文的种种误解,中职语文呼唤改革。国家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课程的任务明确规定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明确了要以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二、发挥中职语文优势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包括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称为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在国外也叫关键能力。方法能力包含了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与决策、获取与利用信息、学习掌握新技术、革新创造和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则包含了组织协调、交流合作、适应转换、批评与自我批评、口头与书面表达、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贵任感等。综合职业能力的特点在于综合而不是单一。
中职语文学科特点是综合性和基础性,其学科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中职语文学科涉及内容十分广泛,语言文字、表达交流、逻辑思维、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美学哲学、伦理道德、理想信仰、人文精神等。中职语文的综合性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比其他学科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其次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确立培养目标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确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结合语文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的获取和筛选能力、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等。
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思维能力,因此应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思维能力影响着个人对问题的分析、决策和判断。良好的思维能立具有独立性、灵敏性和敏捷性、逻辑性、全面性、创造性等特性。
结合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语言与思维关系紧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严谨的语言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捷径。当今社会各种知识浩如烟海,新知识不断涌现。因此,培养学生快速获取并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教会学生根据需要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中获取信息;教会学生使用图书馆、工具书;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教会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技巧;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浏览的阅读方式和各种阅读方法;教会学生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手段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并使之成为习惯。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个体只有融入到集体中才能更好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首先,培养学生说普通话能力和习惯,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通行证;其次,让学生学会介绍、交谈、演讲、即席发言的方法和技能,做到说话是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第三,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能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第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自信、大方的风度,教会学生能根据交际场合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有人对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的认识不够,因此往往不够重视,成为教学的盲区,或者轻描淡写或者置若罔闻,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的教学难度大,效果不明显。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突出对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训练。
本着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素质的原则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要成为中职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
2、夯实基础
近几年不论是在普通高中还是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中都弥漫着一种比较偏颇的看法,那就是认为语文教学要削弱知识,强化能力。强化能力没有错,但是能力的形成与知识是有关系的,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空谈强化能力好比无源之水,无本这木。知识是通过学习、交流等活动所获得的信息的积累,而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讲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永远不会过时。语文这一门成熟的学科其知识是丰富而全面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全部系统地讲授,本着“实用、够用”、“必要、必需”的原则选择相应知识进进行教学。很难想象一个学生连相应应用文知识不了解的情况下能写出规范的应用文。
传授基础知识基础性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地完成。当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才可能形成相应能力,所谓“死去活来”。
3、改革教学形式
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能力培养目标,努力谋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结合教学内容,可推行分组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等形式,让学生成为活动课堂的主角,使学生在活动教学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不越庖代厨,但要对活动课精心组织,充分准备。
分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教学中不只把学生个体作为对象,而要关注个体所在的小组或集体作为对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这样可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情境教学。可采用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手段。
拓展、整合教材内容,融入职教元素,开展模拟教学。中职语文教学要结合职业活动展开教学。如组织学生模拟应聘、写求职自荐书、模拟打商务电话,创设情境开展接待、洽谈、协商等口语交际活动。
4、涵养人文精神
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个性的是个人良好素质的综合体现。中职语文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乐观、积极向上、阳光可爱的学生,使学生成为“既属于社会、又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人”。语文的“人文性”承载着许许多多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要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现语文文本的人文关怀。重视地域文化及个人文化,重视个人潜能及人格尊严。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另外还应注意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注意选用与学生的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
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涵养,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谭移民、钱景舫.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J].沈阳:职业技术教育,2001.2、方经文.请关注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年第4期.3、刘永康.语文创新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唐燕平.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2期.7、刘琳.语文“情境教学”的现实与理想[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7.
第三篇: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
一、架构岗证互通的课堂教学模式
财会专业的学生要更好的就业和发展,在具备基本素质和能力同时,还应该获得一定的数量资格从业证书,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学生的职业证书。同时,根据工作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该把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证书的考核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好的将会计从业证书培训和考核纳入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开设与会计专业从业资格证书相关的培训课程,更加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考取有机融合,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让学习目标非常明确,更为重要的是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方法,学生在完成学习计划任务以后,不仅掌握了知识,获得的能力,更获得了未来从事相关职业的最为重要的证书。学生具备了毕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及其他方面的重要证书,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未来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也拓展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能够将专业理论基本知识教学与学生岗位特点、职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顶岗实习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凭证,更多的企业愿意提供实习岗位,也让更多企业选择这些学生进入企业进一步发展,成为公司的重要人才。
二、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培养职业技能
要想真正地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在学好理论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的基地,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应用和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熟悉行业相关流程,去感知职业岗位特点,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高职财会专业教学必须注重实习基地建设。首先,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构建学校自己的实训基地,购置适合学生从事财会专业所需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增加设备的科技含金量,能够让实训设备和和企业发展保持一致让学生更好地利用校内实习设备熟悉最仪器设备,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把学生的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通过较为先进而又完善的实验仪器设备,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其二,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联系更多的校外企业,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建立长久的实习培训关系,让学生到相关的企顶岗实习,依靠企业的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熟悉工作环境,感知工作氛围,更加全面的了解未来职业的工作特点,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同时引进财务主管、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聘请这些他们成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能力成为当前高职财会教学的重点,高职财会专业必须构建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展示的舞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第四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 罗乃侃
[摘要]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社会的需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浅析了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可行性,探讨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适应社会需要而具备的综合适应能力,它包括公共通用能力、专业岗位能力、自学转岗能力和创新能力等。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中职语文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的应用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大力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中职学生能积极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不断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综合职业能力是市场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化大生产的进程加快,各种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个人只承担某一工作中的一些小环节而1 已。不少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技能要求并不高,但是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却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转岗能力、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交流表达、心理承受力等却有更高的要求。
(二)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现代人必须具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能力,而这四种能力正是综合职业能力的体现。中职学生要实现就业和发展,就必须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综合职业能力是改革中职语文现状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中职语文课的运行一直陷于尴尬境地。一是语文课在国家课程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一些职业学校教学实践中,常被任意剥减课时,降低评价标准。二是语文课不断努力与专业课建立对接关系,以“服务专业课”为宗旨,结果又陷入语文主体精神的缺失困境,弄得语文课成了“四不象”。三是语文课虽然竭尽全力进行改革,在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是很少深入触及到语文课程生成及运行的中心内容,课改还十分滞后,较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可行性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它极强的应用性和工具性,使学生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解决工作、学习、生活问题,较高的语文基本素质和较强的语文基础能2 力,可以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职业能力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它丰富的人文性,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坚实基础。这对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职业心理的健康发展、职业品质和职业兴趣的养成都是大有裨益的。语文与职业素质的内在联系,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担负着极为重要而特殊的任务,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还必须围绕“职业”,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观,以培养大批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为己任。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现实条件下值得职教语文教师探索的新课题。
三、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围绕语文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也是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从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做起。
1.字词句段训练。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词汇积累不多,许多人识字组词有困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训练。对字词的积累,笔者常用错别字改错竞赛、成语接龙比赛、填字组词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兴趣,让枯燥的训练成为轻松有益的体验。句段训练方面,笔者则加强开放式的句段仿写练习,很受学生欢迎。这种句段练习比起单纯地讲解句子逻3 辑、修辞等更吸引人,不仅让学生积累了词汇,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2.口语交际训练。首先是与学生做朋友,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千方百计开启所有学生的“金口”。其次笔者在选择说话内容上,由熟悉到陌生,由浅显到深刻;在选择说话场合上,由小到大,由轻松到严肃;在表现形式上,从自我介绍到情景对话,从美文朗读到课本剧表演,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说话的信心。再次是积极创设课堂交际情境,切实关注学生个体语言的展示。如采用讲故事、即兴演讲、朗诵、情境复述、讨论、辩论、答记者问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经过不断强化课堂教学双向互动,收效良好,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快提高。
3.阅读训练。阅读能力为职业人的素质打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没有阅读能力的人,他几乎很难与他人沟通,他对外界信息的再加工能力也较弱。所以,中职语文课应分梯度,分层次地传授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使他们理解文章的字词句含义,理解文章句段的重要信息,并能筛选、提取、整合、输出各种相关的重要信息。
4.写作训练。在中职学生看来,写作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交上来的作文,只是老师催逼胡乱涂鸦而成,学生痛苦,老师烦心。怎么让师生都能摆脱苦海呢?笔者曾尝试用分层写作的方式来缓解此困境,收到了一定效果。这种分层写作方式主要从分层写作要求入手,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梯度要求,比如对机电、电子、汽修、数控等专4 业班,注重作文的书写工整,遣词造句通顺合理,表情达意有一定中心,字数要求略有降低,对于写作特别有困难者,各方面指标均再降低,这样随着他们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作文要求逐渐提升。对会计、文秘、学前教育等专业班,注重作文中心内容明确,有一定思想,并具有一定文采,能真实抒写内心世界的体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当然,对于能力稍差者,灵活调整训练要求。
(二)结合专业实际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要结合所教专业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一是吸收现有教材中与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资源,比如部分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如学前教育专业侧重教育教学的个案分析,活动设计,方案操行评语撰写,音乐、舞蹈的简单评析等;计算机专业的侧重仿宋体的书写与考核,计算机专业的侧重网页制作,动漫设计的解说等;机械专业的侧重产品加工程序说明,图纸设计说明,产品特性解说等;会计、电子商务专业侧重销售合同、产品营销、广告设计、财务报告等。这样,灵活机动的教学让学生教有所学,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发掘专业技术“项目课程”教学现场或社会实践的语文资源。这是建构在专业技术“项目课程”的基础上,与专业技术“项目”教学程序同步进行。如计算机专业的“电子邮件”项目的专业技术教学训练,激发出如下语文课程资源:1.电子邮箱申请及邮件发送解说,培养分析整合信息能力、口头表达与书5 面表达能力;2.电子邮件内容书写,培养书信书写能力与交流能力;3.现代通讯方式(电子邮件、QQ、电话、书信、手机短信)调查,培养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统计表的制作与填写,调查报告的文字表述及合作交流协调能力。4.“电子邮件”项目学习的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促进反思,学会总结,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三)在模拟职业情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是社会和企业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有调查报告表明:企业需要的不是混口饭吃的人力,而是人才。企业关注的是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技巧、技术。中职学校作为中职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应保证学生从学校向职业人的顺利转变。中职语文教学由于其工具性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复杂社会所需要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正确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教学,以活动进课堂,更能体现与实现以素养带技能的目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应该具有语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特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语文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迈出传统课堂,通过活动实践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进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美和生活美,学习语文规律,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一是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坚持每节课前让学生“体面”地站在讲台上进行“三分钟说话”,说话的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可谓是生生做到“我的说话我做主”。甚至6 是早间新闻联播、字谜、IQ题、讲故事等等都进入了语文课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把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同时,既锻炼学生的胆量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在教师适当点评下,激起学生信心。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说话仪态、应变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是与专业相结合,创设模拟职业情景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在计算机专业讲授学写《求职信》一课时,笔者就直接把学生带进了微机室,在巧妙地讲解求职信的特点、格式和写作技巧后,就直接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和他们面前的电脑,下课铃声响了,每个人都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电子版求职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上《应聘》一课时,直接把教室的桌椅由面向讲台排放变成了四周围一圈的模式。按照提前布置的任务驱动项目,学生自己准备好材料,四个大组分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两类角色,合作探究,集体讨论,最后得出最佳应聘方案。教师的角色巧妙地转移到了学生之中,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三是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开展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课堂不应该是教学的唯一阵地,语文教学也要“走出去”。图书馆、企业、电影院、广播、网络、演讲会、辩论赛、校园文体节等等都能成为语文教学的资源。连接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习空间,深入学生自己的生活,把阅读回答问题这种单一的互动形式改变成课内外手脑并用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把辩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等活动,贯穿于课堂7 内外的始终,使小课堂通向大世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肖峰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王尚文主编,吴克强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学语文教学法》钱威 徐越化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职语文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周建华,《机械职业教育》,2005.10。
5.《论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廖芳,《广西轻工业》,2009.8。
第五篇: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音乐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如:听、唱、奏、欣赏、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在浓郁的艺术气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一、在节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节奏教学是音乐的灵魂,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在教学中,教师把日常生活和语言中所体验到的节奏引导到音乐种,通过拍击实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
针对二年级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利用学生喜爱游戏的特性,选择有趣味性、学生广泛喜爱的游戏,把音乐知识技能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充分自由表现自己的主角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例如:学习《大鹿》一课时,课前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了一个头饰分别代表“大鹿”、“小兔”、“大象”、“小鸟”、“狐狸”等。请几位同学架起一座房子,大鹿站在房子里,教师分别按先后弹奏小兔、大象等的旋律,弹到谁,谁就学做自己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走到大鹿门前、用木鱼的敲击声作为敲门声(不同的动物敲门声的轻重、强弱都不同),在进门前还得过一关,大鹿在门内大打一个节奏,要求门外的小动物变换其中一个小节节奏,打一个新的节奏才能进门。每一个小动物打的节奏尽量不要重复,等所有的小动物都进了门,大家才能一起欢快地唱《大鹿》这首歌。全体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活动中学会听辩旋律,又能自立创造出新的节奏,也能控制好强弱,还能玩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在整个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去感受音乐。这样,才能把音乐所反映的内容变为实际的音乐音响,并通过感知和体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听、想、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教学中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把动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去感受、体会和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内涵。如欣赏《森吉德玛》时,让学生随音乐进行表演,当听到欢快的旋律时,学蒙古少年做骑马的动作,当听到优美抒情的旋律时,模仿蒙古小姑娘做应肩、耸肩、挤奶等的动作。通过表演,乐曲的情绪、速度很容易地被学生掌握。
三、在歌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教学是重头戏。在歌曲教学中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打击乐器,即可以起到辅助伴奏歌曲的动作,又可以在伴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如《我是小骑兵》的教学,可加上骑马、瞄准、行军礼动作,以舞代词,让学生边读边演,一切都在愉快的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培养了乐感美感,而且也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如《看龙船》这首歌曲,宛如一幅画,绘声绘色地再现了端阳节竟渡龙舟的热烈场面。在教唱时,先准备好打击乐器,一部分学生边唱边做划船的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按歌曲节奏敲击锣鼓进行伴奏。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边伴奏。这样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场面和意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歌曲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去创造,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去妙用。总之,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很多,在教学中只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探索恰当的教学途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