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时间:2019-05-15 13:5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第一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王子玲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了解化学基本知识、提高化学素养的主渠道。教师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在教学中我们该怎样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呢?研究表明,从可能性上看,任何一个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但并非任何一个有智力的人都能发挥出创造力,即并不具备有现实的创造力,也就是说创造力犹如人的智力中的宝藏,需要进行开采和挖掘。由此可见学生创造力的提高需要我们去训练和培养。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谈点粗浅认识。

一.掌握学生学习特点,提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针对性。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记忆型,这类学生主要通过记忆来学习,听、读、看、记为其学习的主要手段。记忆型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如许多初中阶段很优秀的学生,到高中后成绩下滑到一般,是何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这些学生在学习时被动地接受知识,很注意老师的结论,但不善于探索,不敢大胆质疑,缺乏创新意识,一般不敢“出格”,在低年级教材内容浅显易学的情况下显示了他们的优势,而随着年级升高与教材内容的加深,需要创造性解决问题时则暴露出很不适应的弱点。因此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创造性意识的训练,特别是发散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要教育他们克服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给他们开创主动探索知识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对教师的结论不能仅停留在记忆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认真分析,深入钻研把知识化为己有,使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知识学得死,学得再多也没有用,所以在学习时必须考虑到能对所学概念进行归类吗?对于所学的原理能自己举例吗?对相同、相通、相似的事物能用所学的理论来加以区分、解释与说明吗?还有哪些不同的见解以及能提出新的问题吗?等等,使学生经常想想这类问题就能逐渐养成善于自我探索,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并逐渐由记忆型向创造型转化。另一类是创造型,这些学生是通过思考进行学习,有较强的学习效率意识。创造型学习的学生成绩一般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他们在学习中善于质疑,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善于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寻求多种方案解决问题的习惯,思路比较开阔,对问题钻的较深,解决问题的方法较多。但有时存在问题处理不果断,在多种方案面前举棋不定,甚至认死理,爱钻牛角尖的现象。因此对他们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同时,更应着重加强集中思维训练。如对他们的善思、好问、爱向老师质疑问难的情况,教师不能有厌烦情绪,相反应当积极鼓励这种精神,即使对那些爱钻牛角尖的学生也不能压制他们的探索热情,而要善于引导他们从钻研问题的误区走到正确探索问题的途径中。

二、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科技创造发明史上,凡是做出辉煌成就与突出贡献的伟人,他们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也都有着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与好奇心。由此可见,创造力同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是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必然联系可表示为:兴趣是创造力的原动力与维持力,好奇心理是创造力的推动力与激发力。学生的学习与兴趣更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对不感兴趣的那一门学科,就

是拚命学也不可能学好;相反对感兴趣的内容学得又快又好。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认识到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需要教师自身的影响、启发和诱导,采用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创造激发兴趣的良好情景。如教学中的实验特别是探索性的实验,其内容充满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创造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做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时,将钠投入乙醇时,学生观察到钠投入的瞬间沉于试管的底部,但很快又浮至了上面。有学生很快就联想到钠与水的反应,并开始讨论原因何在?有的想到了密度问题,有的想到了产生的气体在推动着钠向上浮动,有的则想到了类似鱼漂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是多么的活跃,加以引导和讨论,不是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吗?在课堂演示实践中,要留有“空白”、“开发区”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他们的创造实践能力。例如在做“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时,提出只给大家一根铜丝和酒精灯,能否完成实验?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方案,解释原理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实践,领略“创新”成功的滋味。

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单凭教师干巴巴地讲解和平铺直叙,学生往往无兴趣,感到枯燥乏味,难学难记,如果将其设计成一个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真正达到了愿学、乐学。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系统地掌握知识,而且更要着眼于学生的会学和善思。因为实现教育任务最可靠的方法是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使学生的聪明智慧用在创造性学习上。为此,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使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例如教师在备课设计教学程序时,都要把功夫下在引导思路和学法上。教学程序的设计不应该受固定模式的限制,要具有开放性,要根据不同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设计。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设计出有梯度、有较高思考价值、富有启发性、有深度和较大思维空间的新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不同梯度的问题,重在让学生都有成就感,激发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用“对不对”、“是不是”的简单问题提问的旧习惯,避免学生齐答的场面,精心探索提问的内容、方式,要锤炼设问语言和激励评价语言的艺术性。要热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的答案,特别要高度评价有创意的学生,对于答错的学生要引导慢慢思考,自主发现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教学程序的安排要以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如分小组讨论,反馈意见后针对性挑选学生进行辨析,同桌相互交流等等。教师的每一个安排都要落到实处,更要关注不爱说话及后排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力争营造团结互助、轻松愉快、全员参与的课堂气氛。另外探究性学习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通过设计问题、创设探究情景、提供必要的动手操作和思维操作的工具,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评价”的思维习惯,在提出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开展探究活动、完成研究成果、展示分享研究成果各个环节,教师要起到

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探究性学习,何况传授式教学在班级授课体制下无疑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所以我们必须明确讲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思考,认真研究“为什么讲、讲什么、如何讲、讲多深多浅”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现探究性学习与传授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的融合,实现有效教学。

2.多让学生提问题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也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一条措施。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有些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研究,认为学生提不出恰当的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要求,耽误讲课的时间。诚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恰当的,有时甚至是荒唐错误的,但是他们只要提出了问题,说明他们动过一番脑筋进行了思考,已向理解迈进了一步,况且提出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性的火花,不可能提出的问题都是错误的。所以对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应给予鼓励,并积极支持学生多提问题,每一节课都尽量给学生创造提问题的机会,即使在教学任务较紧的情况下,教师也应给学生腾一方质疑问难的天地,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和锻炼。

3.多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归纳、综合是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不仅是科学家发明的手段,也是创造性学习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只要善于发现、归纳、总结规律,就会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并且综合的对象越多,范围越广,见解也就愈普遍、愈深刻。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在新授课学习某些新概念、原理时,最好不要上来就讲,也不要把一切都讲完,而要让学生结合旧知识先去自学,去自我探究和总结规律。化学教科书是经过专家精心编写,广大教师学生使用、修订、再修订的知识宝库。教师应该重视发挥课本功能,要教育学生学会读书。

提倡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读书的好习惯,这就迈出了主动学习的第一步,课前预习读书可以在开学前的假期中,也可以在前天晚上或上课前。学生必然要独立思考发现其中要探究的新问题,上课时心中有数,明确新课知识中的疑点、难点、重点,激发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激情。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做好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书更加体现现代化教学理念,新教科书的结构、内容设计、图文更富有新意,更有利于吸引学生,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看彩图、看边图、认真分析运用图表等。同时也要认真落实教科书中的讨论、阅读、研究性学习等各部分内容等。

教材中很多概念、原理都可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前提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不仅能检查自己是否真正理解,而且还可以帮助其他学生更好地理解,把知识真正化为己有,与此同时还锻炼了归纳、总结的能力。再如习题课或复习课上,有的教师习惯于上来就讲,然后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着练,或者把正确答案完全将出来,让学生记住就行了,把能力要求降低到记忆的层次。而有经验的教师则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钻研,然后再启发、引导和点拨,重点讲解,这种讲解针对性强,多数已是水到渠成了,这不仅克服了教师的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现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总结的能力,进而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二篇: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论文

摘要:学生的学习目的、意志与兴趣,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根据这个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愿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创造性学习能力激发兴趣主体参与

本世纪初,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趋激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也不断加大。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这个时代对教育的迫切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传承文明、播撒智慧,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的贡献。

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深切的体会到,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呢?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目的、意志与兴趣,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机,在多数情况下,直接动机更能推动学生去学习,教师要根据这个特点,随时启发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愿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兴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这里着重谈以下几点:

1、导入激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能使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例如《安塞腰鼓》一课,可做如下导入设计:

同学们:你们看过赛龙舟吗?那么你们又有没有看过安塞腰鼓?现在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去领略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吧!

这里以学生熟悉的赛龙舟导入不熟悉的安塞腰鼓,使学生有尽快阅读课文的欲望。

2、故事激趣:叙述性较强的课文,采用故事激趣能使学生尽快地了解课文的故事梗概,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人物分析,赏析文章,作好铺垫。例如《守财奴》《陈奂生上城》《我的叔叔于勒》等课文都可选用这种方法。

3、表演激趣:表演是学生极感兴趣的事。教学过程中,把易于角色扮演,故事性较强,表演难度不大的课文由学生自主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在无限兴趣之中掌握课文内容。例如《皇帝的新装》,课前让学生按不同的角色,分别扮演皇帝、大臣、骗子、小孩、老百姓。使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

4、竞赛激趣:课堂上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赛的形式来活跃气氛,增加兴趣。特别在教说话训练课时,采用这些方法,让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如让学生进行“这就是我”说话训练时,先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让同学们在小组中介绍自己。然后由各小组推荐几位同学在全班作自我推荐或自我介绍,看谁最能说出新意,说出个性。

5、媒体激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已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加强直观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思维力,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如教《看云识天气》可让学生观看“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资料片,然后请学生熟读第1段,尽情想象蓝天白云的奇妙变化,最后让学生模仿写一段话,并请同学们做出评价。

二、营造气氛

1、民主气氛:学生的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作风必须民主,课堂氛围要相对宽松自由,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即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让学生有自己读书,自己寻找答案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读有所创。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同学生一道质疑答题,相互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见解、感受,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哪怕只是一点,都应给予肯定表扬。

2、讨论气氛:语文课堂上多进行讨论,能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温馨、竞争的学习氛围,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积极思维,相互启发,智力得以开发,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增强。教师要参与学生讨论,并适时给予帮助,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探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信息的交流和流动中,产生碰撞和置换,不断进发出智慧的火花和实现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实践证明,讨论方式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彻底扭转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状况有益方式。

三、激励措施

1、鼓励质疑:不断地质疑问难,并挑起争辩,创设一种思考的情境,改变学生在课堂通常有的那种松驰的心理,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活跃的状态,“迫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且把思维的触觉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特别是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见解,改变学生总是跟着教师和教材转,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局面,使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

2、激励表扬:激励教育的实质,就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妪力。教师要及时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激励、鼓励、表扬。“说得真好”“太精彩了”“你一定会成功”……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信心增强了,积极性也会随之调动起来。一次表扬胜过千次批评。物品轰动学习较差的学生,注意设计一些浅显的题目,让他们回答,只要回答出来,就立即给予表扬、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浓厚了。

3、享受成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发现的欢乐。布鲁纳提倡用“发现法”来学习,他认为学习的方法是“发现”,或者是探索。他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未知晓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法”的基本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创造能力,运用发现法进行语文教学,分析课文时,不是用传统的“老三段”的分析方法(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而是尽力引导学生探讨理解分析课文的途径,也就是说尽力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的过程,并对学生的“发现成果”做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享受发现的欢乐,从而激起强烈的参与欲。

四、应重视的问题

1、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成为有创造性教学能力的人

首先,转变观念,确立学生主体观。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学生观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是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解所教的内容之外,还增大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追求卓越和专业成熟,他们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师生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境。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开手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其次,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优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要求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拓展学科以外的广博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不仅“专”而且“广”。更要明确教师知识结构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了学科教法知识的应用上来,转移到了研究学生的学法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用全新的视角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善教学艺术,提高育人能力。

再次,教师要做一个有情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感情麻木、上课毫无激情、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的老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的情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教师应用他充满的感情,飞扬的激情,感染学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最后,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有素养的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中知识、智力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有差距;允许学生参与程度的快慢不一。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既要让先进生吃饱,又要让学困生吃好。要特别关爱学困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例如提问,设计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也可根据他们各自的特长,让他们有机会动手,动口。如有的学生擅长朗读,可以让他多朗读;有的学生擅长表演,可以让他参加课本剧的表演;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多让他上黑板练习……总之,尽量挖掘他们的长处,多给他们的长处,多给他们机会,每个学生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有所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有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人

(1)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想让学生感兴趣就要研究学生的特点。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信息、观念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从“自我”出发的,是以展示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为目的的,他们非常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认同,个性、表现欲非常强烈,凡是具有自我肯定性质的工作都乐于去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创设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让他们得到他人的认可,那么,他们就会“我要学”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学,独立探讨,猎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知识的情感,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把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的活动,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有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征求学生的意见,喜欢怎样上,不喜欢怎样上,教师根据此对教案作适当调整。还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里,把讲台让给学生(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料,充分的研读课文,自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并借登台之机解答他人的疑难,让他们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踊跃发言。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和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把课堂教学过程扩大到社会实践中,沟通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把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开发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事实证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挖掘、总结,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气、活力,我们的语文就会成为学生愿学、乐学、会学的语文,我们的学生就会成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2、吉尔福特《创造性才能》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教育部2001年6月7日

第三篇: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美国人拉玛说过:“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造性思维,势必会在竞争中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收益颇丰。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可使学生积极地探索。学生有对所学知识达到入迷的程度,才会产生灵感,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渴望和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的激发状态,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巧用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改变过去把作文当成是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如:为了写好一种植物,上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的镜头,再播放了场里的情况,大家所见的植物多不胜数,听着解说员的解说,对那些珍稀植物真好奇极了,唤起了学生想方设法要弄清该植物和把看到的告之于众的欲望,激发了写作的兴趣。又如:写表扬稿前,我把事先录制好的有关同学们热心帮助别人,拾金不昧,为同学、老人送温暖等的感人场面重现在大家的面前,同学心中除了有敬佩之意,不约而同地表示要写一份表扬稿表扬一下这些身边的好榜样。可见,巧妙地使用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欲望。如:在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中,我们录制了学生篮球比赛的全过程,并编辑、剪接好配上字幕制成软件,上课时学生在各自的计算机屏幕上自由观察动态画面,主动地接受信息,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比赛的全过程中,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更清楚无遗,场内、场外热闹气氛,同学们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激起了写作愿望。当学生写作时要重点描写某位运动员,可以单击按键与该运动员有关的画面又重新出现在眼前,便于更细致地观察写出逼真的场面。

二、倡导批判精神,激活学生创新的潜能

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之一。创造性思维的生命力在于怀疑和批判。没有怀疑和批判就不会有创造。创造型人才就是有怀疑和批判精神、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多向思维,这种思维苗头,虽然稚嫩,却颇具生命力,不可轻易否认与扼杀,对于其中蕴含的怀疑批判精神应予以倡导。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把握时机,引导学生不要“迷信”前人既成的定势,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敢于评判前人的得失。这样,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只有对所要写的对象、对写作活动本身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的看法,作文才不致于落入窠臼。

怎样把握时机呢?教师要千方百计使学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前人的感受作对比,使他们在头脑里产生激烈的碰撞,然后接纳一个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主张,把它“外化”出来,作文自然有其创造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从选材来看,异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又如:写《我们的学校》,要求通过对学校人、事、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学校的美。大多数学生只会写校园的景色美、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等等。如果采取“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抓住学校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我每接新班时,就给学生强调:先学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判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评出优秀习作让学生评赏,与自已的作文比较。对带有共性错误提出来让大家分析、比较,总结出教训,拟定修改方案。然后,重点指导学生独立分析自已的作文,综合同学、老师意见,学习运用人家作文优点,改出高质量的作文。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凭借想象,拓宽学生创新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品质,通俗地说,就是引导、鼓励孩子们想得远些,想得快些,想得与自己过去不一样,想得与别人不一样;因此需要给孩子一个宽阔的思维空间。所谓思维空间的“宽阔”,就是可以随意地想,甚至可以想入非非,想错了也无妨,不受约束,没有规定,不需剪裁,让儿童的思维活动都在无拘无束中自由自在地进行。

优化的情境,本身的美感,意境的广远,情感的驱动,则是最适宜儿童想天说地的宽阔的思维空间,都会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想象,神往。凭借想象,孩子同样可以“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例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后,为了加深孩子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关爱,体验今天生活的幸福,我让孩子们写了《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的想象性作文。当孩子们说到希望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什么时候来到我们中间时,一个个马上联想到他们觉得特别美好的日子:“我希望她在除夕之夜来”,“我想让她在我过生日那天来”,“最好在八月中秋来,”;于是又想到“六一儿童节来,我们一起欢度节日”,“在我们春游的时候来,让她和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当讨论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们怎么接待她时,孩子们更是动情了,有说“如果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来,我给她穿上新棉袄,新皮靴”“节日里来,我要送她一份精美的礼品”“我要把她当作妹妹,和她一起去上学”„„真情的交融,培养起孩子善良美好的情感,在孩子们真心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关爱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时,想象的翅膀也随之展开了,他们求异的思维品质也得到发展。

有一次,我让学生看完杂技表演后写一篇日记,大部分同学是写杂技表演的过程,千篇一律,于是我就启发:“看了这场表演,难道你的内心没有一种冲动,没有什么幻想?础,还可以写什么文章呢?”听到这个奇怪的问题,学生们有的互相对视,有的窃笑。看来他们中有不好意思发表“幼稚想法”的人,我赶紧鼓励道:“你想到了什么就尽管说出来,有自己想法的同学才是最有创造性的人。”过了一会儿,一学生缓缓站起:“能不能以《假如我会变魔术》为题来写我的心愿——为受灾人民变衣服和食品,让他们免受饥饿和寒冷的威胁?”“奇妙的想法!可贵的爱心!你的思维真活跃,真了不起!”此后,学生互相从别人的思维中受到启发。尤其是《我愿做“小丑”》,写“小丑”将苦闷藏于胸,把欢乐带给人们的精神,思路新颖,立意深刻,与众不同。

四 .冲破定势,插上学生思维的翅膀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变换角度,学会多向立意,多方选材,力争写出富有创新性的文章。例如:以《我的家》为题,可进行如下发散性立意:(1)家是你流浪在外最想念的地方,是你碰到挫折最觉得温暖的地方;(2)家是快乐时的安乐窝,痛苦时的避难所;(3)家是地球上最安全的所在,为我们遮挡着风风雨雨;(4)家是一座不须戴面具的舞台,每个人都可以在此自由表演;(5)家是喜怒哀乐的储藏室,当你失去它,才知道它的可爱。再如以《朋友》为例,从体裁上可以写记事、写人、抒情散文、小议论文、诗歌等,选材料的时候,可以从时间、空间、含义三方面来写,如:时间上,可写以前的朋友,也可写现在的朋友。或年轻的朋友或年老的朋友。从空间看可写乡村的朋友,也可写城镇的朋友。从含义看可写写有生命的朋友,也可以没有生命的朋友。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五、感受审美愉悦,培育学生创新的土壤

审美感受的愉悦,影响着儿童的想象、联想、情感及行为动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中,美,无处不显示出一种积极的驱动,无处不产生对儿童智慧的启迪,对儿童心灵的润泽。情境教学、情境教育之所以能受到孩子的欢迎,逐渐走向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美”的恩赐。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美去熏陶、感染学生的幼小心灵,进而在学生获得美感的过程中,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动力。就拿教学《荷花》一课来说,上课时,我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幅画,满池塘的荷花盛开着,老师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到荷花池边,学生仿佛真的闻到了荷花的清香,看到碧绿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以及那藏在荷花里的小莲蓬。课文的描写伴随着学生的视觉所得,与他们在生活中曾经获得的荷花的图画、真实的荷塘都联系在一起,很自然地产生审美意象。孩子们纷纷用最美的词句去描述荷花、荷叶„„在移情的作用下,伴随着一段充满幻想的音乐旋律,在“现在你们就是一朵荷花了”的提示下,他们深情地美美地描述着:“站在荷花池边,我久久地看着荷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这“仿佛”就把他所获得的荷花美的内心的体验,通过语言把它表达出来,甚至下了课许多孩子还挤到我身边,争先恐后地表述他(她)成为荷花的想象中的画面和感受。如果在纯客观的分析下,老师以一串串提问,让学生回答,大概只有照本宣科的机械答语,不会有这种创造美的冲动和生动语言的表述。当学生随着情境的连续,学生置身于作家创作时那个情境中,老师的提示、描述:“我们仿佛来到„„”“我们仿佛看见了„„”“我们仿佛听到了„„”“现在你们就是课文中的×××”这些推动性的语言,让学生在获得真切感知的同时,也进入了想象的情境中了。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知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依据学科本身规律,找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突破口,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的目的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和学生之间,最主要是通过教材这个载体来实现交流、对话,让学生获得知识。教学时我们不妨就地取“材”,从教材中挖掘出可以用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素材,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目的。

1.引导联想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想与想象,描写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教学课文第六、七自然段时,可让学生跟随作者想象的翅膀,走入“严寒酷暑”,感受文本的内在意蕴。可以抓住“这是一株神奇的树”这一线索,先让学生个别读,想象画面;然后集体读,边读边想象;最后,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反复朗读品味,要突出“年复一年„„”“经历过„„”“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等句子,想象青海高原柳树的生命力之顽强,读出柳树的“神奇”。

2.学会质疑

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是成人所撰写的。学生与成人在社会经验、生活经历上肯定存在差距;况且大部分的课文与学生所处的时代不同,学生在学习时难免存在疑惑;再者,教材里的文章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因此,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课文,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如,教学《灰椋鸟》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文章中有几个句子:“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意思明明是非常肯定的,在这里为什么要用问号呢?我马上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这几个带问号的句子,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探求答案。这样,他们明白了反问句的用法,是用疑问的语气来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义,不用回答,起到强调的作用。这样促使学生在深思中获取结果,加深认识。

3.描摹形象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多姿多彩的人、物、景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并利用丰富多彩的形象,让学生用心、用情并用笔画出来。在作画时,要求学生融入自己合情合理的想象。这样,经过由文字到图画的迁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维的能力。课文《燕子》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灿烂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河面上、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及自己的理解,把燕子在天空中、河面上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在电线上休息的文静优雅的情景用笔画出来。这样课文所描写的燕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图画里流露出小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的基础是想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想象作文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1.口头作文

教学时,教师要用心引导学生打开想象宝库,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一座很大的潜在的想象资源。如让学生口头编童话、编寓言,把古诗编成一篇篇美文等。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具有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非常接近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把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变成一篇美文。这样不但让学生感悟古诗语言的自然质朴,诗意浓郁,意境高远,也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书面作文

(1)注意作文题目的选择。教师给作文题目让学生习作时,要给出能够让学生产生想象的题目,并切合学生的实际,比如,《假如我是„„》、《长大以后的我》、《河流的诉说》、《奇妙的„„》等。

(2)伴随着音乐进行习作。听着动人的旋律,学生习作时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一种情境,自由自在地遐想,放飞自己想象翅膀。随着音乐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时而驰骋在大海边,时而驰骋在高山上,时而驰骋在田野里,时而驰骋在乡村中„„

(3)改写、续写课文。可以把诗歌改成散文,也可以把优美的散文改成诗歌,还可以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等。有些文章虽然已结束,但意味犹存,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加以想象并进行续写。如教学《云雀的心愿》第十五自然段 “这也是妈妈的心愿。到时候,我跟你们一起去”时,可让学生以《云雀的春天》为题,描绘明年春天云雀畅游沙漠的情景。凡此种种,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责编 韦 雄)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学习的状态下解出来。作为教师,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种种教学方式,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近期的国培研修中,我校语文教师,在网上学习的同时,以“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为主题,在年轻坊主李海婷老师和教研组长张翠燕老师的组织下,结合自身和学校实际,边学习边研讨,边实践。现将自己线下研修后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这一主题的体会、收获进行梳理,以期与同仁们共享。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走路。

“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这段话就充分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主动介入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好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要。首先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自身能力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其次,给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就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俄国作家杜勃罗留波夫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要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老师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参与、主动思维的个性。教师不但要善于提问,还要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善问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样学生就学着自己走路,而且越走越顺。

二、老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动脑。

怎样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动脑?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比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的优秀内容引到语文课堂中等。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有序的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

有数据统计,许多成名人士,在学校时大多并非是一流的学生,甚至是根本不起眼的落后学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甚至是落后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这就是依靠了他们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就是源自于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从小就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重要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灵活性,打破课堂教学多年形成的有害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学生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予鼓励、赞扬。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老师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培育,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引导、乐于树立远大理想。这些都需要依靠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完成。

三、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

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就要求有教学的新理念,老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相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四、培养习惯,从抓差生入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最重要一点应从抓差生入手,学生刚入学,每一个人的知识层面不同,各自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老师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中的要求也应该不同。老师要从刚进入中学就开始,作为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起点。由于个人能力存在差异性,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慢慢来培养其习惯。这时老师教学中要求慢,求稳,不能求快,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习惯,刚开始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是不讲求格式,也不要求中心集中、至于哪些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更不用提了。刚开始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自主写两段、三段就可以。主要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心情。因为这是自主学习的开始,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要让学生克服这种开头难的现象。学生克服了这种习作的恐惧心理,就为以后自主习作的习惯培养起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这阶段,老师对学生要有耐心,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信心才有自主学习的冲动。老师对学生其余的知识学习要求也要相应降低台阶,为各种类型的学生设下不同的知识台阶,这样学生都可以攀得上。这样看起来很慢,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自动地转动来了,比起原来有的停,有的转,还是有进步了。经过一、两个月慢而不快的自主训练后,学生的脑筋也开始动起来了,最差的学生也适应了这种习惯,当差生有了进步,其他学生就更在预料之中。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老师要持之以恒,学生要循序渐进。只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下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们常常会发现:为什么同样的一节内容,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老师讲授而效果......

    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推荐五篇]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语文的能力 涧河小学毕会荣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这个时代对教育的迫切要求。在这种背......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音乐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如:听、唱、奏、欣赏、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摘 要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培养学生审美观点、从而提高民族优秀文化审美的情感和能力。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和认......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

    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开题报告 吉林省大安市联合乡中学 李红珠 王晶 肖吉彦 王俊厶一、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 1.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 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袁庄初中 杨爱群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