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高中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一.教学计划
各科教师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制订每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对学生、教科书等情况的分析;学期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改进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业务学习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如测验、课外活动、竞赛、讲座等;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等。语文科教师还要有每学期的作文教学计划。
二.备课
备好课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必须认真做好这一工作。
1。集体备课
(1)同一年级、同一学科,两人以上的必须设立备课组。备课组须加强集体备课,原则上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要做好记录,学期中和学期末交教学处存档。
(2)集体单元备课要做到五统一:统一进度、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实验、统一单元练习、统一测验。
(3)课时备课要做到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注:基础不同的班级,个人备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难度和要求可有所不同。
2.个人备课
备课内容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与需求;研究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点、渗透德育、美育的因素;预测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应对策略,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使用);进行作业练习、板书设计;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实验课前要预做实验。
重点备学生,要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可能的难点以及造成学习障碍的因素。
三.教案
1.教师上课前必须写好教案,没有教案或未写好教案上课属于失职行为。2.教案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内容包括:课题、课型、授课日期、教案序号、重点难点、学习目标(三维)、教具、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项目。
3.教案的主要内容应是如何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旨在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课堂环节。要有学生活动的设计安排。
4.教案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四.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狠抓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1.课前应认真检查教案、教具或实验仪器的准备情况,充分做好上课准备,保证情绪饱满、自信、有激情。
2.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学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上课不得迟
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拖堂。3.教师应提前2分钟站在教室门口,督促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及时报告班主任。
4.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5.教师要在备课方面舍得花气力,以减少学生的无效学习时间,提高授课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证课内完成教学任务,严禁“课内损失课外补”。不经教学处批准,不得擅自加课和停课,不得利用自习时间讲课。
6.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实效。防止题海战术,防止老师包办,加强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实际体验,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7.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注意及时反馈、及时补偿矫正,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获得成功感,以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漏,造成学习上的分化。
8.讲课要有激情、有鼓动性、有感染力;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要使教室每个位置的学生都能听清;板书要规范、条理、清晰、布局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教师要注意语言、行为文明,教态亲切、自然、大方,仪表端正,衣着得体。
9.维持课堂秩序、维护课堂纪律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和能力,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由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
10.重视教学卫生,注意纠正学生坐、写姿势,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11.课后及时写教学后记,分析课堂教学的成与败、得与失,强化校本研究,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12.提倡教师自编教材,为有兴趣的学生开设选修课。自编教材要经教学处或指定的部门审批通过后,才能为学生开课。
五、作业布置与批改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1.布置作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作业布置要适量,难易适中,有针对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一般课堂作业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作业内容可灵活多样、可根据学生实际,分类、分层布置。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2.要适度控制课外作业的总量,一般情况,单科课外作业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语文的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篇,小作文两周一次;数学每课一次作业;外语每周不得少于四次作业;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原则上每课一次作业;其它学科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布置课外作业。
3.老师要有作业批改记录,要记录每次批改的日期、序号,要记录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批改要及时,作业批改要有日期、序号、批阅语,要保持一定比例的面批。不得出现只写一个“查、阅”等不负责任的现象。教师批改作业要注意示范性,书写要工整,标点要准确,符号要规范。作文的眉批、总批评语要得体,指示要具体,富于激励和指导作用。
批改记录和学生作业中日期、序号要一致。
4.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按时、规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应督促每位学生及时上交作业,如学生拖欠或不做作业,教师又没及时发现或没有采取补做措施,追究该教师的责任。
5.鼓励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可适当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置或不批改作业,实行改革实验的教师应将改革方案报学部批准备案,期末写出实验效果报告。
6.年级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教学处每学期检查二次作业批改情况,每学期不定期抽查若干次,并将结果公布。学部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学科优秀作业展评活动。
7.提倡学生建立“错题本”,尖子生可建立“典型题本”。
六、辅导
1.早读课时间,语文和英语科教师应提出明确的早读任务,指导学生阅读,完成规定的阅读或背诵任务。
2.自习课时间,教师不能离开办公室,随时对来办公室问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有辅导任务的教师要去教室解答学生问题。
3.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课内辅导,更要课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
4.集体辅导要有计划。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教班级的学生,按不同特点,统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总体认识和具体辅导办法,制订辅导计划。
5.辅导要有针对性,应该个别辅导的不能集体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布置提高性作业,向其推介课外补充读物,让其参加兴趣小组等办法,激励兴趣,发扬特长;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以及因请假、旷课而影响了学业的学生,可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
6.解答学生问题要耐心,百问不厌,诲人不倦,面对学生的不正确的询问或过于间单的问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辅导要讲究效益、方式、策略,避免占用学生过多时间,搞疲劳战。如放学后不要留学生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时间不宜过长等。
七、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包括: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竞赛培训、课外科技活动、文体代表队活动等。
2.教师要负责各活动小组的组织和指导,每个活动组由备课组或者教研组确定辅导教师,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辅导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
3.教研组制定奥赛培训计划,加强奥赛训练与辅导。
4.活动内容健康有益,形式多样,尽量为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以扩大知识面,加强学科间交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学部教学处根据各科活动小组计划统一安排活动地点和时间,并定期检查。
八、教学评价
1.考试从内容上分为课堂检测、单元考试、模块考试;从时间上分为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从形式上分为过程考试、终结性考试。2.教师编制试题要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参考高考要求,要注意发挥考试的评价性功能,要通过考试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效果。使考试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促进老师提高的作用。
3.试题切忌出偏题、怪题,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要注意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在新情景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教师要按要求,及时、客观地评阅试卷,并在试卷上标出学生出错的地方。订正完试题后,要针对共性的问题,及时再次出题进行变式训练,以保证学生真正掌握。
5.能从考试中寻找问题,要对尖子生、边缘生、偏科生、学困生采取得利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学会学习,提高成绩。
九、教研活动
1.教研活动要以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研究教材教法、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开展校本教研,树立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科研的意识。
2.把校本教研的重心放在教学实践的层面上,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人人进行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也可以几个人共同研究一个课题),教研教改要有课题、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
3.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新聘教师、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汇报课;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示范课或观摩课。其它教师每学期至少一节公开课。
4.教研组活动每周一次,每次活动必须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每学期组织至少一个研究主题,确保每次活动有明确的内容,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5.教师听、评课次数复核学校要求,必须有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
6.有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计划,积极进行教学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的撰写。
7.根据自己原有的基础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篇:数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数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科的教学特点,以及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结合本地实际,为使本镇数学科稳步上升,特制定小学数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一、计划制订
学期开始,根据任课实际制订好学科计划、复习计划、以利于按计划进行教学工作。
二、备课
1、备学生。了解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掌握本班学生知识面现状,以便在教学上随机应变。
2、备教材
(1)、把握课程标准。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掌握小学小学数学总的目标要求,以及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要求。
(2)、认真钻研教材。任课老师要通读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及该册教材在学科课程实施中的地位与作用,联系和区别,充分了解该册的重难易点章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加强科学性教学过程,杜绝教学进度流于形式上的不良倾向。
(3)、精心设计教案。首先“读懂,读透”本册教学教材,“读懂”不是看教学参考资料,而要在教材中遇到问题,在通过教学参考资料解决。其次,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和利用老师已有经验,结合新课程标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关键。要求新任数学课教师详备教案,经验丰富数学教师也要有一定详细教案章节。
(4)、提倡超前备课。教师可适当超前几天备课,在真正上课前再次熟悉教材和研究教案。
(5)、备课管理。以个人钻研为主,同时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各数学教师每学期要参与两次以上集体备课,以便取长补短。坚决杜绝照抄照搬教案,参考资料的不良现象。
三、上课
1、数学教学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树立正确教育思想,结合学生年龄段兴趣学习教学特点,改进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及有条件进行电化教学手段。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多方面信息刺激,调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参与指导者,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产生,发展的研究过程,加强学法指导,并做到给学生上课有动有静的课堂气氛。
3、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学会独立思考,互相交往,大胆参与,学会倾听及尊重他人。
4、教学语言。根据情况,能完全普及的要用普通话教学,反之白话与普通话结合,逐步适应普通话教学过渡。
5、教师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必须按课程表上课,不随意调课;课堂上不得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得抽烟、上课时间不能擅自离开课堂;上课把握好课堂秩序,不能在课堂上挖苦、讽刺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注意教师形象、仪表、言谈举止要为学生作出表率。
四、作业、注意科学性
1、作业设学校作业、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2、作业设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有实效、力避重复性的练习,要与实际教学进度内容紧扣,注意练习题的灵活性、开放性和训练性。力求做有质量作业。
3、学校作业分量要有度,难易结合,作业形式不准单一,要多样,至少要有三题以上,课堂做有要随做随评讲,杜绝只做不评讲现象。根据学生年级性特点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4、作业要严格要求,强调格式,书写清洁。每次作业写清楚时间,练习序号以及习题号,题号与作业内容要求学生用直线条分开。
5、课外作业批改要及时,按题批改,要学会珍惜学生作业成果。小学一至三年级尽量用质量化“评语”评改,小学四至六年级可用量化“等级”与质化的“评语”相结合。作业中错误应找出原因,让学生及时改正,必要的给予辅导。批改学生作业要有批改记录,记录要有典型错误分析。本学期老师批改学生作业,小学一至三年级次数必须有60次以上,小学四至六年级,教材中每个练习要有2次以上,总次数也不能少于50次。
五、辅导适合实际情况
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任数学科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尖子生,而对学困生也要热情关心,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加强辅导。尖子生、学困生辅导要有辅导记录,并开展学生之间互教工学活动,有效提高整体学生数学知识水平。
六、复习、测验与评价
1、要重视经常性和阶段性的复习与检测,巩固所学知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和小结,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2、试题要有科学性,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实际,注重基础性、综合性、生活性、开放性和激励性。
3、对每单元学习内容要及时复习、检测、评卷并做好质量分析。
4、学会尊重学生学习成果,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重视考察学生数学思维过程,适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评价,评价时要多样化。
七、听课、评课
1、要根据任教教学教师自身优缺点,多参与听课、评课,提高任课教师数学教学技能,利用别人长处,改变自己的不足。
2、听课要注重精华,记录要注意科学性,杜绝流于形式的现象。
3、每学期数学教师听课不能少于15节,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教师到邻校听课,促进数学教学质量提高。
4、评课要按实际,勇于提出自己观点,这样才有利于数学教研提高,杜绝流于形式的评议。
第三篇:初中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初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机制,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学常规管理的有序化、规范化是学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有力支撑。为使初中学校教学管理走上更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特制订《长寿区初中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一、教学常规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一)基本任务。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科学、高效、和谐的教学秩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研究并组织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挥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课程、教材、实验室、教研组、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学生学习规范等教学制度和基本建设的管理。
(三)主要环节。
1、教学准备, 2.课堂教学 , 3.作业批改辅导, 4.教学评价, 5.教学研究,6.工作总结, 7.行政管理指导。
二、教学常规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责任,科学管理
(二)遵循规律,夯实措施
(三)强化研训,主动发展
(四)潜心管理,形成合力
三、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几大环节:
(一)课前准备
1、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依据。(2)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经全组教师讨论通过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制定计划前,学校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备课
(1)备课要求: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备好每一节课。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五有”即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A、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编写教案。
B、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重点问题提交教研组讨论。
C、思改教案:教师把集体讨论的内容加以消化整理,在此基础上修改个人备课方案,提前写出完整的分课时教案,要求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选择和过程设计恰当,作业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力争做到思想教育、“双基”训练、能力培养三统一。
(2)编写教案
A、教案的内容:教学目标要求(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方式(含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法和学法指导;板书设计;有作业设计;教学反思或后记(总结本课或本单元教学的得失)。B、撰写教案:教案要分课时、按上述八方面的要求撰写。教案不能过于简单(教学程序在150字以内的不算教案),不许用旧教案,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复习课、练习课、习题讲评课都要有教案。C、检查教案:学校要完善教案检查制度,教案检查采取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检查结果要实行定性评价,查后在末一节处注明检查结果,并盖教导处专用章。教案的质量主要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以及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恰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讲练结合,精讲精练。
(二)课堂教学
1、上课前,要复读一遍教案,进一步熟悉教案并作教前修改。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和增减课时。做到在上课铃响前到达教室门口,巡视学生的准备情况,上课铃响进入教室,师生问好后开始上课,不准迟到,也不能拖课。
3、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要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及时反馈、及时补偿,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获得成功感,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5、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要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尽量少用集体回答的方式。凡是有实验、操作任务的学科,要保质保量完成示范、实验操作任务。
6、在课堂上,师生一律使用普通话,语言精炼、准确、生动,语调和节奏有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不写错别字;教师要举止文明,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大方,不准在教室内抽烟。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严禁酒后上课。教师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7、做到“六严禁”: 一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能无故剥夺学生上课学习的机会;二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三严禁教师上课时接打电话;四严禁教师在课堂内做与本堂课无关的事及擅自离开课堂;五严禁综合学科课堂教学放任自流,应加强安全教育,防止事故发生。六严禁带着个人情绪进课堂。
8、活动课要纳入课堂教学,其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实际,并相对稳定;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符合以学生为主,教、学、做相结合的原则。
9、要加强课堂管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注意纠正学生坐、写姿势,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要按时上、下课。
10、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查找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其原因,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整合。学校每学期必须有详细听课计划与课堂教学检查评估方案,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要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至少有一篇800字以上有一定深度的教学反思,在校内或网上交流,并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三)作业与辅导
1、作业:(1)布置作业要明确目的性、计划性和层次性,作业要紧扣课堂教学或单元教学的内容,有利于加强双基,扩充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杜绝惩罚性作业。严禁随意性、杜绝大量重复和机械地抄写,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2)作业内容,教师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精选,既有基础知识又有基本技能的训练,避免机械重复性的作业。(3)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准确、规范。错题要有纠正,典型错例要有记录,并在课上讲解。(4)认真及时填写作业批改反馈单,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对学生抄袭作业,迟交作业或不交作业现象要严加管教。(5)提倡面批、面改,使学生知道错在那里和为什么会错。(6)作业批改要有批注日期、等级和激励性评语。(7)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并将结果公布。学校每学年可以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学科优秀作业展评。
2、辅导:(1)辅导要有计划。各班要分别建立学优生和学困生花名册,认真做好学优生的跟踪培养和学困生的帮扶工作。要做好辅导记录。(2)辅导对象要有所侧重。(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3)辅导要讲究效益,要做到热心、耐心并且有信心,避免疲劳战。放学后不能留学生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时间不宜过长。
(四)教学评价
1、学生发展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及时记录学生发展变化情况。
2、加强考试管理。各年级组应由教导处安排组织统一考试。平时考核,可由年级组长负责,随堂组织小考,杜绝随意性的考试。
3、主要课程每单元学完后都要有单元测验,及时检查教与学的效果;期末参加区统一组织的测评考试,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试题、统一评卷,并作好质量分析。
4、试卷以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出题依据,既要考虑基础知识又要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的份量和难度要适当。
5、考试要严肃认真,要教育学生遵守考试纪律,严禁舞弊。
6、按统一的标准阅卷评分,批阅后要认真分析每张试卷,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讲评,并写好试卷质量分析,作好补救工作。
7、期末成绩的评定,不能只注重对最终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含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也应成为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应严格按5:3:2进行评定,即期末考试成绩占50%,期中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含小考、课堂提问、作业、实验及平时表现等)占20%。
8、教师发展评价,学校每期对教师进行一次考核评价,按学校综合评价考核评价方案进行评价。
(五)教学研究工作
1、每个教研组每周不少于1小时的教研活动时间,教研活动要做到“四定”:即定专题、定内容、定时间、定主讲老师。教研活动应人人参与,学校定期进行专题性的研讨课、示范课、汇报课、展示课,听课教师要认真听课、认真评议,执教教师要认真准备、实践、总结。每次教研活动要有记录。不允许教师拒绝参加教研活动或拒绝接受教研任务的行为,教导处要精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项教学、教研竞赛评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2、各学科教研组要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市、区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要积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和共同研讨,及时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促进同伴共同成长。
3、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加校本研训活动。要保证研训的时间,每学期教师集中研训的时间不少于80课时,个人自学时间不少于100课时。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要读一本教改专著,每两周要写一篇读书笔记。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上一节研究课或示范课,写一篇相关的说课材料及教案(有条件的教师可提供自制的教学软件)。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在校内或网上交流并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市、区级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要有一篇教学论文获得市级以上优秀论文奖或在市级以上教育杂志上发表。高级教师每年至少要指导一、二级教师上好一节研究课。
4、开展以校为本的校本研训,以教学案例研究为主。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研究教材教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重点研讨课程实验中教师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在案例研究中要把学习、设计、行动、反思贯穿始终。
5、要求教师积极参加说课、公开课或研究课,每期深入课堂听课,校长主任带头听课。校长每学期不少于30节,分管教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每学期不少于40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不少于25节,其余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课老师应认真做好记录,简单记下教学过程并写出评课意见。
6、学校领导不定期参加各组的教研、教学研讨活动。
(六)工作总结
根据教学计划开展的各项工作,期末要写好各类工作总结:每位教师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班主任要写好班级工作总结,教研组长要写好教研组工作总结。
(七)行政管理
1、学校行政领导要努力做到深入一个班,联系一个组,指导一个年级,管好一条线。坚持好随堂听课与评课。
2、学校教导处每学期组织教学常规检查四次,第一和第四次为全面检查,中间两次为分学段抽查。全面检查或分学段抽查,都要在教师自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教师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学校要以教师综合评价成绩作为评选先进、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在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施中,必须端正教育思想,将教学思想的确立与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结果的评价统一起来;必须实行民主管理,强化激励机制,注重发挥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施,进一步促使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实现教学管理的正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第四篇:咸阳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咸阳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一、备课
1、认真学习钻研课程标准。备课时要依据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及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注重教材整合和学科之间的整合。
2、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教师要做到超前备课,一般以超前一周为宜。集体备课可在备课组或教研组内采取讨论、说课等形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根据教学内容在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环节设置等方面可先形成共案,再根据具体学情形成个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3、制定三类教学计划。各科教师应按教学要求及时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教案)计划,并严格按照课时分配备课。教案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方法,要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严格按课时备课,每节课时教案的首页必须注明上课时间。教案应有教学内容背景材料,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课时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教具、学具和清楚完整的教学过程,有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切合实际的学法指导、简明合理的板书设计及优选适量的作业布置。教案详略要切合实际,不搞一刀切。教龄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及第一轮上新年级课或上新编教材的教师应写好详案。中老年教师写简案,但必须做到教案环节齐全,书写工整。积极推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课前应熟悉教案,做到没有教案不进教室,教案不熟悉不上讲台。
4、精细备课内容。备课时,必须解决好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问题,教学环节设置中要有学生活动安排、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教后反思记录,课时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力戒形式主义,禁止机械照抄照搬教材、教参、旧教案。
5、重视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必须及时反思。反思记录切忌空洞的客套话,要实实在在地反思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思内容主要包括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或不足之处、捕捉瞬间灵感、珍视学生见解等。
二、上课
6、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建立与学生积极互动,立足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观,处理好教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质疑、探究,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快乐学习。教师要规范教学行为,一要做到按课表上课,不擅自调课、改课、请人代课或缺课。二要坚持候课,上课前1分钟,提前到教室门口准备上课。下课不拖堂,课中不吸烟,不接打电话,不离开教室(或室外课现场)。无特殊情况,不坐着讲课。三要仪表端庄。做到精神饱满,衣着整洁得体,不得穿奇装异服或过于前卫服装进教室。四要语言文明。用普通话教学,音量、语速适中,表述清楚。不讲不文明的话,不讲有违党和国家政策的话,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论。五要精心组织课堂。室外体育课或活动课要按照规定流程和要求进行,精心安排,有效组织,确保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和活动。注意做好安全应急工作,确保教学和活动安全。六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做到教态亲切,具有亲和力;语言亲切,具有吸引力;行为亲切,具有感召力;幽默风趣,具有凝聚力。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讲课语速要有轻重缓急,板书要规范工整,布局合理。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要树立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研讨中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习惯,夯实基础。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人格,建立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7、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与难点。要向学生介绍教学目标和基本任务,将教学目标问题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8、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主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还要尽力关照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按照“低起点、重方法、实反馈”的课堂教学要求,使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收获。
9、活用教学方法。教师必须从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主体性要求出发,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全过程,不脱离学生的原有基础,坚持求实思想,扬长避短地活用教学方法。要恰当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0、积极开展互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努力实现人人参与,多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相结合,论(讨沦)、演(演示)、作(操作)、板(板书)相统一。课堂讨论、角色表演等教学活动要注重教学实效,力戒形式上的热热闹闹,真正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1、重视提问讨论。课堂提问要做到难易结合,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都有成功感。提问和讨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紧密联系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尽量具体化,做到数量、质量和形式的统一。避免集体群答式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12、强化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保证和检测学生知识获取率的有效途径。课堂练习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练习内容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难点。教师要随堂对练习答案作出评析。
13、加强实验教学。教师必须把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列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学计划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实验装备的效益,开足开齐各类实验。每次学生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写出实验报告,教师要及时评阅。坚持开展小学科学、劳技和中学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核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考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4、强力推进特长学科教学。相关学科教师要重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学,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要按国家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建立适合各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课程落实。
15、注重课堂评价。课堂中,教师要多角度、多渠道发现不同学生的亮点,及时进行适当点评和肯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课堂评价要多元,宜多使用肯定、赏识性语言。
16、树立良好教学形象。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针对性、准确性、科学性和感染力,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上课要有激情,富有亲和力,教态大方自然,衣着得体,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三、辅导
17、课外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自习课时间应尽量由学生支配,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需要进行辅导。辅导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在选择辅导内容、确定辅导对象、采取辅导方法上都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对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教师辅导要做到热心、耐心、有信心。严禁收费补课和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与经济负担。
18、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科优等生。各科任课教师应扩展学有余力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科拔尖人才。
19、关心学困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科任教师要与班主任加强沟通联系,开展个别辅导,使学困生尽可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步伐。20、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经常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合作,随时沟通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表现情况,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和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
21、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教会他们正确面对挫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学习人际交流,逐步走向人格完整。
22、加强学科课外辅导。各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培养以及跨学科知识辅导讲座等,不断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作业
23、科学合理设计作业。课外作业布置量要适当,时间要控制,符合有关规定。各科作业既要有一定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选择和设计,注意作业的典型性和启发性。难易合理搭配,切忌单纯抄写、反复机械训练,对不同程度学生要有不同要求。提倡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分层设计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业设计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过程与终端相结合。
24、作业形式多样。既要有书面作业,又要有口头作业;既要有动脑思考的,也要有动手操作的,突出知识在综合实践中的应用,体现趣味性、新颖性、多样性。
25、教育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和消极对待作业的学生,教师要查明原因,正确引导,切忌简单粗暴。
26、认真及时批阅作业。作业批阅要及时认真,按要求布置的正式作业要全批全改,家庭作业可根据情况采用重点批改、当面批改、师生共同批改等形式。对补交或重做的作业,教师应在下次作业批阅时予以检查。批阅中对学生改正难度大的作业,由学生自己改正,教师予以更正。对特殊学生,教师应经常书写评语。更多使用鼓励性评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
27、重视作业讲评。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记录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比较典型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详细记录,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做好作业讲评,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五、评价
28、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重点考察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评价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开放化。既要评价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全面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要完善教师评价学生的机制,又要建立学生自评、互评机制,促进学生在自评与他评的共同作用下健康成长。既要重视评价结论,又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29、评价的形式要求。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办法进行。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做出评价,鼓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逐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等记录方式,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力求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考试应包括笔试、口试、技能考核。特别是要加强英语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中小学理科实验技能测试、计算机操作能力测试和身体素质测试。
30、科学命题。试题结构要合理,面向大多数学生。命题要有启发性、创造性。试题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既要考查教材内容,又要考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的创造性。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杜绝偏题、怪题。
31、认真分析、总结评价结果。评价结束后,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要不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纵向比较,明确努力的方向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义务教育阶段,取消分数制,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六、学法指导
32、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心灵感悟。指导学生运用操作、活动、实践、考察、调查、探索、经历等方式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形成独立人格,使学习过程成为一项富有个性的过程。
33、培养和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学习过程应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问题来引导学习,通过学习来发现问题,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4、学习指导多样化。学习指导可采用系统传授式、示范式、专题讨论式、学科渗透式、学习诊断式、迁移式、问题式、经验交流式等形式,不断提高指导效果。
35、认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要求,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教育科研
36、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注意总结教学经验,深入探索教育规律。每学期至少撰写两篇教学工作总结或论文。学校将其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37、树立科研意识。教师应该坚持立足校本,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并及时记录。活动记录要详实、资料要齐备。学校领导要参加分包教研组或所教学科教研组的活动。
38、加强课题研究。每个教师都要有教研课题。课题要经各级教研管理部门审查立项,规范管理。课题研究要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步骤,研究过程要扎实有序,按时结题,接受批准立项部门的验收。
39、开展听评课活动。每学期每个教师至少上好一次公开课,即新教师的汇报课、中年教师的研讨课、学校领导及学科带头人等的示范课。要求教师参与听课并进行评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每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教龄不足五年者不少于20节,校长、教导主任听课不得少于30节。
40、定期开展赛教活动。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赛教活动,鼓励教师人人参与,加强相互交流,互相探讨,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必须遵循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按照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开展教学活动。为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检查、评价教学工作有据,我们根据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及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课程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和我市实际,制定《邛崃市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一、备课
备课就是教师在课前所做得准备工作,即教师充分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样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内容科学、办法适当的教学方法(写出教案)。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搜集备课信息——设计教学方案——写出教案。
(一)钻研《2011版课程标准》
备课,先从读课程标准开始。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
(二)备教材。《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千重要,万重要,把握教材最重要。
1、研读整册教材、单元导读和单元(组)课文和语文天地。研读整册教材的年段特点及教学要求,把握单元结构,进行单元分析、整合,确定单元教学计划。
2、备课前读课文。教师研读教材应边读、边想、边画,把读、想、画、问、写结合起来,抓住教材中的关键字、词、句,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寻找并确立教材的知识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重点、难点)、兴奋点(情感共鸣点、生活切入点)、创新点(质疑问难点、拓展发挥点)。
3、研读课题。在研究教材中,为了较快地把握教材的中心和实质,以及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可以采取深究课题或抓住课题中的关键字、词的方法。
4、钻研“小资料”和“金钥匙”。教材中常有指导思路、方法的“金钥匙”与课文有关的学习小资料,它既是帮助教师正确使用教材、突出重点、发散难点的教法指导,又是启发学生分析思考掌握知识要领的学法指导。
5、领会揣摩插图。教材为什么要设置插图?它的作用是什么?教师要用心领会揣摩插图的用意,发挥插图的作用。
6、钻研课后问题。教师对课后问题的难易度做到心中有数,它是教师进行课内训练的基本标准。
(三)备课程资源。教师应走进资源丰富的现代课程,将自己的角色由书本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综合开发者、利用者,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课程资源包括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典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那么,怎样开发课程资源?
(1)教学参考书的学习利用。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是教师教学中的三件法宝,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①先钻研教材,后看教师用书。②教师用书贵在参考,既要发挥它的参考作用,又不要受它束缚,要进行整合。③把教师用书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创造。
(2)报刊资料的学习利用。全国的教育教学报刊很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它的专业性强,具有可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是教师备课和业务进修的“源头”“活水”。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借鉴有关资料。教师备课时可在网上选取所需资料,精心编排,有的可以直接下载优秀教案,然后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修改使用。优秀的课例和教学经验的学习、欣赏、比较、借鉴和运用,对教学和业务的提高很有帮助。
(4)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它不仅是知识宝库,还是思维宝库。把生活教学贯穿到日常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素养。
(四)备学生(了解学生,以学定教)教师要上好课,既要钻研教材,有必须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目中有人,让课堂具有目的性、针对性。所以,备课必须要备学生。
1、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
(1)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生活背景。(2)学习时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障碍。(3)学生对本课的兴趣。(4)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
(5)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期望和建议。
2、教师了解学生的方法和途径。
(1)平时课外观察。
(2)课堂发言。(3)批改作业。(4)辅导。(5)座谈调查。(6)检测与分析。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是教学的预谋和筹划。它具有以下特点:(1)规划性。课题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作一个规划,如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
(2)前瞻性。在做教学总体设计时,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的行为可能引起的反应,依据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借助于想象拟出操作蓝图。
(3)创造性。教学设计者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去设计独特的具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所以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一)教案编写的内容
(1)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2)教学目标:应体现三维目标、具体、准确、弹性。
(3)教学重点、难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困难或障碍。(4)教学准备:搜集资料、教学用具、课件制作等。(5)教学过程:教学的步骤及活动内容和方法。
(6)板书设计:体现文章的特点、思路、结构,主旨、写作方法等。(7)课程资源:课内外的拓展、运用。
(8)教学后记:每教学完一课,对教学有价值的内容作记载和反思。
(二)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3)三维目标的体现。
2、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1)课时目标明确。(2)目标具体,体现操作性。(3)体现三维目标与文本的训练点的结合。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重点是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重组、加工、包装的艺术处理过程,一增强教学内容的情趣性、生活性,化解教学内容的难度,使内容更趋于合理,使教育教学之功能得以充分实现。教师组织处理教材就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1)注意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2)教师要注重传授新知识,精心处理重难点。
(3)师生共同合作、探究、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对新知识的掌握。(4)读、学、写、做相结合,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课内。(5)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