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我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理解
工作几年以来,我感受到:孩子们非常喜爱自由选择游戏的活动时间,因此区域活动也成为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游戏时间。然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因此,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正是以游戏为主要元素的活动形式,能够充分的满足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需求,也能够满足幼儿合作游戏的愿望。这也符合《纲要》中所提到的:“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简介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作为一线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各个时期的不同需求来及时增设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环境创设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幼儿的自主活动。《纲要》中强调要通过空间、设施、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活动与探索。
根据以上相关的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可谓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在现实的工作当中,很多园所和班级都没有重视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应用。据我观察和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活动区形同虚设,没有充分的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老师们都非常的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因为,集体教学活动能够最大化时间的价值运用。的确如此,这也是因为幼儿园需要集体教学活动的原因。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活动设计,孩子们能够更加有目的、更加系统的习得更多的经验,增强幼儿的全方面的技能。以我以前所带班级为例: 那时,我们班幼儿,每天早上早餐之后是孩子们最快心和快乐的时间。因为这个时间里,孩子们会进入活动区内自由选择游戏。但是,短短的15分钟之后,孩子们不得不依依不舍的离开活动区,入厕盥洗为集体教学活动做准备。作为新手教师的我,认为活动区并没有意义。只不过幼儿园要求创设,便有了这个活动区存在。每天孩子们简简单单的玩上15分钟而已,让我也觉得实在是浪费教室的空间、浪费资源、浪费老师的精力。
很多园所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们为了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大大的压缩幼儿的区域活动时间。有的班级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而像我们班,即使开展了15分钟,但是还是有部分孩子由于吃饭速度过慢、来园时间较晚,因此几乎没有进过活动区。
因此,活动区成为了摆设。
二、创设活动区,教师成为主体,幼儿参与不足。
活动区是孩子们的世界,很少有老师会真正的让孩子主动、积极的参与创设。每个活动区,80%以上都是教师创设的。(也大量存在100%由教师创设的情况)幼儿参与的内容仅仅是一些老师要求的作品之类的成品。幼儿参与的过程没有自主性,一切都是教师主观的设想,幼儿只不过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罢了。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尤其是新的学期到来,幼儿开学的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忙得老师焦头烂额。在创设活动区时,参考了网上的、书上的各种优秀范本,教师直接照做即可。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是否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的特点。
因此,在这样的状态下创设的活动区,教师成为了创设的主体,幼儿仅仅成为傀儡,按照教师的意愿去完成任务。在活动区时间,孩子们也丧失了一定的兴趣,因为对于孩子而言,活动区也许并不是他们喜欢的内容。
三、活动区更新不及时,教师指导不到位。
我认为,活动区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材料和引导。
材料的投放应当根据幼儿的意愿与需要,而且要充分满足幼儿不同时期的需求。教师的引导是保证幼儿有目的、有秩序、有规则、有创造游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之前,我们班也存在这两个问题。幼儿区域活动时间,教师忙着指导幼儿进餐、收拾进餐的场地,有时还得兼顾接待家长和幼儿。工作的安排不到位,人员之间的配合不得体,因此教师的引导就完全被忽略了。幼儿在活动区自由自在的游戏,大部分的材料幼儿不懂得如何操作、如何使用。因此,活动区的材料损失很大。孩子们有时会抢玩具、有时会发生争吵„„完全扭曲了区域活动的意义。
此外,尤其在后半学期里,孩子们就充分表现出对活动区失去了兴趣。因为,这么长时间,孩子们每天都进行着同样的事情,玩着同样的玩具。一者没有教师引导,二者没有新的材料,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在工作中不断的反思、反省。针对上述问题,修正了我对区域活动的理解,并且开始着手实施。
在新的一学期开始之际,我们调整了思路,三位老师决定重视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上学期,我们班在六一儿童节童话剧展演当中表演了《金色的房子》,孩子们充分体现出对童话故事与童话剧表演的积极兴趣与热情。在学期末,我们和孩子共同选择了新的童话剧《白雪公主》。
《经典童话剧课程》是我们街道口幼儿园丽岛分园的园所特色,每年我们幼儿园在五月份都会开展与童话剧相关的主题活动,并且在“庆六一”时举行盛大的《童话剧展演》。但是,我们认为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对孩子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经过园领导的批准,我们将班级的环境创设为以《白雪公主》为主题元素的区域活动布置。
汲取以往的经验,我们这次环境的创设只将大的框架布置出来,很多细节的内容均留给了孩子们。
新学期开始之后,孩子们开开心心的回到幼儿园。我们立即开展了班级环境创建的活动,为了充分的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我们让孩子各抒己见,表达出对活动区环境的期望。在一周时间里,和孩子们共同创设了班级环境。
活动区的材料投放,我们同样征求了孩子们的建议。由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限,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诸多的材料内容供孩子们选择。在与孩子们探讨和商量之后,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活动区的材料投放。
在这次环境创设当中,很多环境的部分都是由孩子们自由、自主的制作,虽然没有教师制作的精美,但是孩子们因此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每天来到幼儿园都会拉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告诉他们自己做的手工制品、自己绘画的主题墙饰。家长朋友们在这次环境布置的过程中也功不可没,孩子们与家长进行了多次的亲子活动,不断地更新了班级的环境。
我们不但引导幼儿进行了环境创设,同时也调动了家长创设的积极性,孩子们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与快乐。
我相信,这样的活动区孩子们一定是非常感兴趣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本学期,我们每天早上保证孩子们20分钟以上的区域活动时间,而且每周二、三、四下午都有区域活动时间的安排。初期,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合作,如何遵守规则,如何制定规则,如何使用器械与材料。我们三位老师在活动区时间各有分工,始终保持至少有一位以上教师在活动区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仅通过第一个月的努力,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够非常自主、自由的选择游戏、合作游戏。在活动区内,我们更加注重半成品的投放,而且断的进行更新。女孩子们非常喜欢美工区的半成品,她们会运用不同的组合和方式进行手工制作和绘画。男孩子更喜欢科学操作区,利用区域当中的马达、电池、电灯泡、鸡蛋壳、种子等材料进行科学实验。很多孩子能够持续两周时间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
看到孩子们能够有序、自主的进行区域活动,班级三位老师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实际上,当孩子们能够自主游戏的时候,教师更多也只能充当扮演、协作的角色了。在主题活动中,我们都会观察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是什么,并且会及时的增加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孩子们都会感到无比的新奇,始终保持着对活动区的热爱。
奇妙的是,孩子们从来没有这样爱上幼儿园。一些天天迟到的孩子,也因此早早的来到幼儿园;一些进餐速度很慢的孩子,也为此提高了进餐的注意力;一些不爱惜玩具的孩子,受到了大家的指责;更多的孩子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专注„„
到今天为止,已经有近三个月的时间。孩子们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无论是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还是孩子们的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区域活动,一些平时集体教学活动表现平平的孩子也逐渐显露出自己的实力出来。当来园参观的老师走进我们班级,孩子们会很有礼貌的主动打招呼,并且会主动地邀请客人老师参加他们的茶餐厅活动。可爱的孩子们还拉着老师来到“医院”给他们看病„„
角色区让孩子们丰富了生活的经验;表演区让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大方;科学区让孩子们养成了非常好的操作习惯,更对科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建构区让孩子们充分的发挥想象与创造,美丽的长江大桥和楚河汉界,是孩子们累累硕果;美工区让孩子们学会了动手动脑,自主创作;益智区让孩子们学会了各种棋类游戏的规则,一些孩子通过同伴之间的学习,习得了棋类游戏的玩法„„
区域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区域活动的愉悦性、宽松的氛围、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材料,这些都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规律。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什么,根据自己的能力,意愿,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游戏中带来的快乐和成功。幼儿不仅在游戏中获得了快乐,并且获得了经验,得到了满足,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在活动中,教师有计划的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条件,通过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在游戏中得到快乐。使幼儿能主动探索,积极实践,从而达到促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的目的。
这次尝试,仅仅只是一个初期的实践阶段。其中还存在若干的问题。例如: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这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及时的帮助幼儿,给予引导。
实质上,区域活动还有更多可挖掘的价值。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挥家长的作用,充实班级活动区的建设。我们将会在幼儿自由、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分时期的重点引导幼儿个别区域活动的游戏。逐步开展创造性游戏活动和规则性游戏,让幼儿在老师有目的、系统、科学的引导下进行区域活动游戏。
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老师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而区域活动的开展,实质上并非是巨大耗费教师精力的工作,相反,区域活动有效的开展能够事半功倍的发展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不仅如此,孩子们也更加喜爱幼儿园、喜爱老师、喜欢幼儿园的一切!因此,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教育途径,值得每一位老师去关注、探索与研究!
第二篇:谈幼儿园小班活动区域布置
对幼儿来讲,大多数接受教育的范围是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环境的布置,或是游戏中获得的,根据《纲要》指出: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很大,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应有良好的环境,凡是可以让孩子接触的物质和人都是他们的环境,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很大,要给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要有游戏的环境,艺术的环境,审美的环境,图画的环境。新世纪对皮亚杰理论的再认识,更主张教育要适合不同逻辑发展,教育要着眼于儿童自身的活动,以同化为主的游戏活动是儿童学习的根本,在此基础上,依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激发和形成儿童目前还未完善或不存在的心理机能,此理论是以师生互动为框架的主体结构,倡导一种尊重个体差异,关怀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而活动区教育正是此理论框架上,新兴发展起来的。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孩子们通过不同的小组游戏,能充分发展动手、动脑的能力。区角活动也是孩子们自由的活动,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然后进入不同的区角进行游戏。这些活动老师除了一些必要的指导外没有过多的干预,所以孩子们能在活动中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玩起来也更加的快乐
一,规划整体布置
所谓幼儿活动区,也称游戏区域,学习区域,或兴趣中心,指在活动室中教师清晰地划分出不同材料和不同活动类型的区域,即幼儿所有活动的范围,包括室内活动,室外活动,专业教室活动等等一系列幼儿所活动的场所。本次研究着重对小班教室各区域的布置,物品的摆放,各区域间的相邻作研究。活动区的创设是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的,一般需提供娃娃家等角色游戏区域、积木区、图书区、益智操作区、美工区、科学区等。随幼儿年龄的增长,教师对各区的指导侧重点应有所变化。例如,对小班幼儿提供自然科学区主要是为了给幼儿提供观察场地、机会,并不作为活动的重点;教师对小班游戏的指导更多侧重于娃娃家、积木区等,着重激发幼儿良好情绪,能积极投入活动。
在创设区域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结合本班的教育目标,幼儿人数,确而定。室内应该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的思想,将幼儿优秀的作品粘贴在墙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主色调以亮丽的为主;图案选幼儿喜爱的动物造型或形状,富有儿童情趣;室内整体应统一协调,给人以统一的感觉,每个区域尽量分开,但又紧密联系;部分区域可根据单元目标或任务设计环境的布置,将教学与环境融合;区域的设计应富有想象力,给幼儿发挥想象的空间;可根据各个季节对环境进行改善,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节日到来时,将喜庆的氛围带入环境中,或是教育性的知识融入环境,这样幼儿更容易记住;在环境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认知,例如礼貌用语等,从小培养;最重要的一点,教室的布置应有幼儿参与的全过程,发挥幼儿在环境中的作用。
首先,在确定活动区域时,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幼儿的年龄特点
首先小班幼儿好玩,好动,这时教师更应该以幼儿为主,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环境的布置多让幼儿动手,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起到了将教育融入环境的效果。小班幼儿情绪较为突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可以保持持久和集中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这点,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探索,培养幼儿的思维。
例如,第一周先开放1-2个活动区,使幼儿认识该区的玩具材料,尝试玩法,并学习收放整理,同时结合活动的开展,建立初步规则;第二周进一步熟悉巩固一周提供的活动,同时再增加一种新的活动提供新经验……,逐步地到幼儿对各个活动区主意材料玩法、游戏规则等都有所了解,这时,就可以全面展开区域活动了。
三,活动区
角色区科学区美工区文化区建构区益智区语言区
应注意: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教师可根据各年龄班的幼儿能力特点,研究玩具、材料的玩法、为各年龄班配置必要的适宜的玩具材料、小班幼儿年龄小,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对一些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玩具材料特别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在小班的活动区中,尽量要投放新的成品玩具材料,而到了中大班,幼儿已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它可以将一件物品作为多种用途,如一块方形泡沫可作石头、包子、香皂等等。动手能力也逐步提高,这时、在材料数量的投放上,应随年龄的增长,从种类少数量多,过渡到种类多、数量少。比如在小班益智操作区提供的材料应体积较大,同类材料数量较多、地毯的提供能够便于幼儿的活动操作。同时又使幼儿感到轻松舒适,有益激发良好情绪。
第三篇:谈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创设
谈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创设
嘉兴市宏兴幼儿园 郁华
为贯彻《纲要》精神,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发展,适合其兴趣、认知水平,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宽松的环境,而区域活动的开展正是迎合了幼儿发展的需要,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入活动区,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以往,幼儿的美术活动通常是在课堂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集体活动教学往往更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提出统一的教学目标,让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忽视幼儿间的能力差异。使幼儿在被动地模仿和服从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
《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保护幼儿对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二年以来,我们通过对本班幼儿美术区域的创设和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在转变以往教师示范或教师命题的基础下幼儿进行活动,使更多幼儿喜欢上了美术活动,更在其操作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丰富的材料增强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对周围的事物和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以往单一的美术材料往往使幼儿学得较为乏味,也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而美术区域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体验到了丰富的生活材料所带来的快乐。如:我们为幼儿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有:纸、笔、油画棒、颜料等;纸工、泥工工具有:剪刀、浆糊、橡皮泥、牙签、抹布等;还可投放一些辅助工具如:棉签、石头、各种纸、布;废旧材料如: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用于自创作品。当幼儿在操作时,他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使用,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活动中,我们不会因为“卫生”而收起了颜料盒;因为幼儿的“乱张贴”而藏起了浆糊。相反,我们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件工作衣、在美术区中铺设桌布、并布置创意空间主题墙。在具体操作中,让幼儿自己制定计划,让幼儿始终处于开放、自由的状态进行创作活动。
由于美术区域中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幼儿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选择,尽情发挥。因此,幼儿创作的作品可谓是千姿百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在“鱼”的主题表现中,有的幼儿会用“蜡笔”在纸上进行丰富的构画,有的幼儿会先用橡皮泥捏出鱼或用纸剪出鱼,然后再进行描绘。在幼儿与材料的作用中,幼儿们新奇的构思与大胆的表现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不仅画得形态各异,表情、动作都非常生动、有趣。从中,增强了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创作兴趣。
二、“主题”形式的开展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又要避免幼儿表现形式多、杂而无主线的情况。因此,以“主题”形式开展,较为适宜。
主题活动的时间,我们通常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不定期更换。主题活动的内容,我们善于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好的美术表现题材,还根据幼儿最热门的“话题”来确立主题,如:“蓝猫”、“天线宝宝”、“弹珠警察”、“奥特曼”等。另外,我们还尝试结合家乡风情为幼儿创设主题,如:“水乡嘉兴”、“南湖****”、“古运河畔”、“船”等,使活动形式充分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在自创主题“船”活动中,我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船。为了提升幼儿经验,我设计了综合活动:各种各样的船,让幼儿在了解船的基本特征后,用各种废物制作“船”。就在幼儿们热火朝天地动手操作时,我发现欣欣却坐在那一动也不动。于是我走到她身边问她:“你为什么不做呀?”“我不会!”“那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啊!” 马冯琪主动地来到了欣欣身边开始操作,可我发现欣欣只是在一边看着,并没有真正动手参与。由于时间关系,教学内容只好告一段落,我把船投放到了美术区中。下午,我意外地发现了美术区中的欣欣,她正独自用二个牙膏盒在创造一艘游艇呢,一会看看,一会又笑笑,正沉浸在喜悦中。课堂中毫无兴趣的她,此时竟然如此陶醉?
主题活动的内容与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相联系,充分调动了幼儿内在的活动动机;主题活动的形式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使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三、适当的介入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材料,也需要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美术区域中,我们投放了各种不同题材的工艺美术品,如:贝雕、名画、工艺盘等,这些作品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最有帮助。可是幼儿对于作品的欣赏往往仅凭自己的喜好判断,无法理解作品深刻的意境。此时,我们就必须适当介入,以开放性的言语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研究画法;启发幼儿对比思考、展开联想;诱发幼儿的艺术直觉和创造潜能。让幼儿在充满艺术的环境中,扩展思维的广度;感受不同表现方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得到参与艺术、体验艺术并获得审美愉悦的机会;也提高了欣赏技能、提升了审美概念。
四、作品的价值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对于幼儿的活动,教师应给予充分关注,并做出合理评价。记得有一次,我看到源源完成了一幅蛋壳贴画后,大声表扬了他:“源源贴的小鸟真漂亮!”没想到幼儿们都笑了起来,一头雾水的我只好“请教”作品的主人。“老师,我贴的是飞机,这是机翼……”他指着我“心中的翅膀”告诉我。我明白了,不是“眼光”出的问题,而是“理解”出的问题。鼓励幼儿参与自评、互评等形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解释与说明,明确幼儿的创作意图。就这样,幼儿的自评成了我们对其评价的基础。
对幼儿所创造的作品更要珍惜,可以作为游戏材料投放到其它区角中;也可通过展览或装订成册的形式展示,吸引幼儿与家长的关注,增强幼儿的创作积极性;还可以将其布置到活动室内,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感和教师对其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五、自由的组合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由于幼儿间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比较接近,孩子最容易从同伴之间获得学习,产生灵感。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们自由组合、搭配,一幅出色作品的完成往往是几个好伙伴合作的产物。一次,在观察中我发现平时老爱打闹的嘉嘉和奇奇居然成了好朋友,他们正一个人负责剪纸,一个人负责粘贴,在完成一幅漂亮的“海底世界”呢!看他们配合地这么默契,使我深刻体验到了美术区域活动是培养交往、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教师。通过对幼儿美术区域活动二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明确了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更新了理念。对幼儿所表现出的一些“有创意的行为”易于接受,激励幼儿产生奇思妙想,也为我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将努力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艺术活动真正成为放飞幼儿思维的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活动区的创设、利用与活动指导》 冯晓霞著
3、《对美术教学的意见》 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四篇:谈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几点做法
谈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几点做法
开展户外区域活动的背景 户外区域活动是利用户外环境来进行区域活动,在户外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比较大,互相间的干扰很少。让幼儿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充分发展自己的长处和个性,获取更多的成功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户外有更多的材料可以成为幼儿的“玩伴”,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更重要的是,利用户外区域,并利用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
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世界,户外区域活动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就是将我们的教育意图渗透于游戏当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开展户外区域活动,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至尾都是在“玩”,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玩中张开想象的翅膀……的教育目标无形地渗透到游戏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由主动地学习。以我园的“小商店”为例,今年春天,我搜集了许多纸盒到幼儿园做教具,孩子们立刻被花花绿绿的盒子吸引了,他们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谈论这些作用不同的盒子,许多小朋友竟然利用这些纸盒玩起了购物游戏,看着孩子们如此投入,我提议说“咱们也开个小商店吧”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随后的几天,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有孩子带“商品”入园,整个游戏环境的准备过程,都成了为孩子们游戏与学习的过程,从户外地点的选定到区域环境的设计,每一件商品的摆放,都由孩子们亲自动手。孩子们在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提供之中,在快乐的游戏当中,购物知识和规则的遵守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实现和巩固。总之,只有遵循孩子认知特点及兴趣的户外活动才是最真实有效的活动。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户外区域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下面是我们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参与活动提供充足的材料保障。
1、师幼共同搜集活动材料。
没有充足的材料是无法正常开展活动的,活动一开始师幼开始搜集各种材料,原来被随意丢弃的瓶子、纸盒、易拉罐、蛋壳、泡沫、各种种子壳等废旧物品都成了我们的宝贝,用搜集到的物品做成游戏用品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开心的事,这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搜集废旧物的兴趣。同时我们将环保教育渗透于自编的一些儿歌、故事、童话中,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2、户外活动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不同的材料。
幼儿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我们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来选择投放到各户外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并根据幼儿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设计活动内容。易拉罐倍受孩子们喜欢,小班孩子年龄小,喜欢玩比较简单而且反复进行的游戏,我们就将易拉罐排成一排,让孩子们当保龄球打,或者把它们当作障碍物,让孩子们练习绕曲线跑;对于中班孩子,我们把易拉罐捆成捆做成梅花桩,让孩子在上面玩运水、运米等持物走平衡的活动;大班孩子喜欢玩有趣味、有难度、有挑战性的游戏,易拉罐做成的小高跷则变成孩子们的至爱……
第五篇:谈幼儿园区域讲评活动的有效性
谈幼儿园区域讲评活动的有效性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一幼儿园 林晖燕
摘要:区域讲评活动往往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往往是流于形式地草草了事,对其有效性的追问值得我们深思。有效的区域讲评活动应该是艺术的、互动的、策略的、动态的,能有效地促进幼儿间的交流学习,帮助幼儿获取经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推动幼儿区域活动的发展。要提高区域讲评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应明确自己在区域讲评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从讲评内容的摘取和讲评方法的运用上去研究区域讲评活动,使讲评活动发挥其最佳的教育效能。
关键词:区域活动 讲评 有效性
区域后的讲评活动(在集体中进行),是区域指导策略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区域活动形式的完善。)对幼儿进行区域活动具有指向性作用,但是,区域讲评活动往往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往往是流于形式地草草了事,对其有效性的追问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区域讲评活动才是有效的呢?笔者认为,有效的区域讲评活动应该是艺术的、互动的、策略的、动态的,能有效地促进幼儿间的交流学习,帮助幼儿获取经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推动幼儿区域活动的发展。要提高区域讲评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应明确自己在区域讲评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从讲评内容的摘取和讲评方法的运用上去研究区域讲评活动,使讲评活动发挥其最佳的教育效能。
一、明确教师在区域讲评活动中的职能,是有效讲评的前提
在区域讲评活动中,教师的职能不在于评判,而在于激励、诊断、导向、提升经验、促进幼儿同伴间的交流与学习等。在讲评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引领者,应关注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所做的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所获得的经验。注重抓取幼儿在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即时地设计提问,灵活、弹性地组织并引导讲评活动展开和深入,有效引发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智慧,对幼儿的讨论和交流起到引领、支持、整理、提升的核心作用。如:在上述的讲评案例中,几个孩子对自己的活动作出了好与不好的评价,但到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其他幼儿却不甚明白,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这几个孩子自己来展示、分析、评价自己的活动,并引发其他幼儿参与这些讨论和评价,鼓励他们拓展思维,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等,随机、灵活地促使幼儿与人、事、物(材料、环境)交流、互动,进而促使区域活动各个要素不断优化、组合与协调,从而有效地推动和促进幼儿区域活动的发展。如:对于案例中幼儿1的回答,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们是怎么玩轨道的?为什么会玩得很开心?”以让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他们或因解决问题、或因想象创造、或因相互合作所体验的快乐。
二、精选有价值的区域讲评活动内容,是有效讲评的关键
区域讲评活动教育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讲评内容的摘取和展开。提高区域讲评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提高区域讲评内容的价值性,选取有较高价值的讲评内容。讲评内容评什么?选什么内容进行讲评?这或许是很多教师困惑的问题。事实上,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各种信息都可以成为讲评活动的内容: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等。但这些内容并不是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有相同的价值表现,每次的讲评活动都应有侧重点,这些侧重点的确定有赖于教师在区域活动过程中通过细心观察、即时判断、精心筛选。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了某些值得推广的创造性表现;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了某些认知障碍;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的操作误区;当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交往水平的点滴进步等,这些都是有价值的区域讲评内容。如:在上述案例中,幼儿2说在表演区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那么,她是怎样打扮自己的?用了什么材料?用了哪些装饰方法?这些都是可以抓取为讲评活动的内容,使之在幼儿集体中推广,促进幼儿共享经验。幼儿4觉得自己今天玩得不太好,在动手区玩包装礼盒游戏,可是老散开,没有成功。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包装礼盒老散开?这其中是否存在着什么操作误区?其他的幼儿是否也遇到类似的情况?这些问题也是有价值的区域讲评内容。教师可以让幼儿4把这些问题进一步讲出来,并引导其他幼儿共同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点带面地帮助幼儿解决操作活动中的认知障碍,促进区域评价的深入和发展。
三、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区域讲评方法,是有效讲评的保证
区域讲评方法多种多样,有操作验证式,展现作品式法、讨论式、经验迁移法、问题支架法等。对这些讲评方法的理解、把握及灵活的运用能保证区域讲评活动的有效性。这些讲评方法的运用应针对于不同的教育时机,各种方法的使用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交替进行。
(一)运用作品展示法引导幼儿分享与交流 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了某一有价值的操作亮点或有创造性的表现时,教师可以运用展示法将幼儿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在集体中展示,或请幼儿自己来展示富有创意的操作,引导幼儿互相介绍、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提建议,促使幼儿在展示中体验成功,在相互的交流和学习中进一步提升操作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同时从同伴的交流讲述中获得信息,产生新的想法,拓展新的操作经验,使同伴间的互动、交流、学习积极而有效。如:在上述案例中,可以请幼儿2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装扮,让其他幼儿一起来欣赏和学习,他是怎样装扮自己的?哪些材料的运用特别巧妙?哪些方法的运用值得学习?再启发幼儿进一步想一想: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哪些方法来装扮自己?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拓展思路,提升经验。
(二)运用操作验证法引导幼儿走出操作误区
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了操作的误区,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运用操作验证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问题,找出操作误区,并围绕当前问题巧妙设问,让幼儿在思维的碰撞中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幼儿扫清探索道路上的认知障碍,走出操作误区。如:在上述案例中,可以请幼儿4在集体中操作自己包装礼盒的过程,教师请其他幼儿一起来观察,从中找出礼盒老散开的原因,启发幼儿围绕这些原因思考解决的办法,然后进一步请幼儿再次操作、验证这些方法的可行性,从而帮助幼儿走出操作误区。这样的评价方法具体、直观,能为幼儿提供直观的评价内容,让幼儿评之有物,也能激发幼儿评价的热情。
(三)运用问题支架法引领幼儿探索思路
当区域中投放了新材料,幼儿由于缺乏经验或因思维上的局限等出现盲目操作新材料,使活动难以展开时,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支架法进行评价,以引导幼儿发现新材料的特征,为幼儿对新材料的探索提供一个支架,帮助幼儿明确探索的方向,引领幼儿的探索思路。如:在上述案例中,幼儿5提出了关于动手区幼儿玩拧螺丝新材料的一些消极现象:有的拿起来当枪使,有的拿起螺帽在地上滚。这是由于幼儿对新材料的玩法缺乏了解导致的盲目操作,教师可以这样为幼儿提供问题支架:大家看看,拧螺丝的新玩具中都有哪些材料?(螺丝、螺帽、有孔的塑料棒等)这些材料都是什么样的?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也看过这些材料?大人们是怎样用这些材料的呢?这些问题能引领幼儿将拧螺丝的新材料与生活经验建立起联系,从而发现这些新材料的使用方法,并通过自己的尝试,初步学习新的材料的操作技能。这样的评价能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努力寻找操作新材料的办法,丰富了区域评价的内容。同时,也使幼儿意识到认真参与评价能帮助解决自己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转变幼儿对参与区域评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