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是干嘛的?--兼谈我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时间:2019-05-13 22:5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工作是干嘛的?--兼谈我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工作是干嘛的?--兼谈我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第一篇:社会工作是干嘛的?--兼谈我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社会工作是干什么?-我所理解的社会工作

每次遇到非社工专业的同学,他们总是先问:你是哪个专业的?当我回答说:“社会工作的”他们会接着问:“社会工作是干嘛的啊?”我想,这样的场景对于很多社工专业的同学来说都不陌生。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即使我们接受了一年到四年时间不等的社会工作教育,也很难对这个问题做一个简单而准确的回应!对于此,作为一个学习了社会工作专业四年多的学生,作为一个即将去南大继续攻读社会工作专业的准研究生,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写点东西,让大家稍微了解一下社会工作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存在?等等问题。因为自己的学识所限,理解的角度和立场等诸多原因,其中一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请各位多多包涵,大家批判地阅读吧!

因为是作为一篇普及性的文章,考虑一个没有接触过社会工作的人所可能接受和理解的程度,所以我尽量少用一些专业术语!此外,对于任何一个学科或者专业的介绍性的文章,篇幅都不可能太少,所以这篇文章可能是我所写作的文章中篇幅最大的一篇,如果你没有耐心阅读下去的话,那么可以直接翻到下面,因为我会在文章的结尾尝试着做一点总结性的论述!(说句题外话,不知道是我个人的原因,还是我们教育体制下的产物,我在读书或者阅读文献的时候,总是想急切地看到作者的结论,而忽视作者在做结论之前所提供的材料和逻辑的论述过程!这一点可能引起我个人的反思。)

首先,让我们从一个假设开始:如果不出意外,我们每个人都会慢慢地成长,从婴儿成长成儿童,然后度过青春期,长大成人,慢慢进入中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老人,度过最后的剩余时光,直至死亡。人的这一生差不多都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而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完成与该阶段相对应的人生任务,例如:婴儿要学会讲话,行走,自己穿衣,吃饭;青春期,我们要完成学业,学习着尝试扮演成年人的角色;成年人要就业,成家,养育孩子等等。这些任务是主要是由一个社会中的叫做文化的东西所规定的,必须完成,如果我们无法在某个阶段无法完成某个任务,那么这将影响我们以后下个阶段的发展,甚至影响整个生命历程。例如:如果我们在婴儿期无法养成基本的自我生活照顾的能力,那么我们在青春期的学习任务就会受到影响,就会产生各种问题。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问题与生命任务紧密相关的!以前有这样一个新闻,一个学生考上了大学,然后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完成婴儿期生活自理能力,导致青春期学业任务无法完成,导致了退学的问题的出现!出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这时候社会工作就出现了,社会工作就是要去协助这些无法顺利完成生命任务的人或家庭,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生命任务,解决可能产生问题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实现生活的顺利与幸福!

除此而外,存在这样一个假设:因为生活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只要生活继续,几乎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与自己预期不符的X事件,这些事件的产生会让我们的生活陷入一种不顺利不稳定的甚至冲突的状态,如果我们将这些X事件视作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天天都是在处于遭遇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中。有些问题是我们自己可以解决的,例如:早上去食堂买饭,发现饭卡没带,可以用现金付,可以回宿舍拿饭卡等方法去解决。有些问题是我们可以通过求助家人,亲戚,好朋友,小伙伴们(这些群体在社会学上被称作初级群体,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百度下!)解决的,例如:去无锡玩,突然发现钱包丢了,可以向自己在无锡的小伙伴求救!这样问题也就解决了!有些也可以通过向政府,行业协会等正式组织寻求帮助,例如:钱包丢了,可以找警察报警,虽然不一定能找回来!但是有些问题可能是无法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解决的,例如:突然听到某个亲人去世的消息,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特别是自己亲人死亡的时候,都会遭遇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冲击,有些人能够承受这样巨大的冲击,但是有些人就没法承受这样的冲击,而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他们会茶不思,睡不眠,情绪抑郁低落,严重的甚至会去自杀!那么这个时候,该是我们社会工作闪亮出场的时候了,社会工作可以协助服务对象认识,感受,理解死亡,去接受亲人死亡的现实,认识到即使亲人去世,自己仍应该努力去生活,享受自己生命中每一个宝贵的片刻,然后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继续勇敢幸福地生活下去!或许你会问:这不是心理医生做的事情吗?对了,忘了告诉你,社会工作也可以做心理医生这一块的工作。在我们本科阶段,会有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等重要课程的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完全可以在本科学业结束以后,去往心理学方向发展)在南大,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心理学系,这两个系是在一个学院的,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紧密相关,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的社会工作者可能是需要具有良好心理学知识基础的专业从业者(听到这里,是不是感觉社会工作有点高大上的感觉呢?)此外,必须指出的是虽然与心理学相关,但是与心理学所关注的焦点不同的是,社会工作除了关注服务对象(社会工作中将需要社会工作协助的对象叫做服务对象,在早期,也被称作案主!)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也会关注外在的社会环境对服务对象的影响,因为她的知识结构中除了来自心理学的知识,还有来自社会学的知识。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社会工作的主干知识主要有社会学和心理学,当然还有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翻阅王思斌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社会工作导论》其中对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有比较好的简单介绍!)说到这里,是不是感觉社会工作更加高大上了呢?

以上其实我是从“危机介入理论”来讲社会工作的作用的。在社会工作中,危机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成长性危机,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完成自己的生命任务而产生的危机;第二种是情境性危机,也叫突发性危机,是人在生活中因为突发性的事件而陷入情境性的危机之中!社会工作协助遭遇危机的服务对象,解决危机,增强其面对危机的能力,抵御生活的压力,成功地走出危机的境地!以上是从危机或者问题的视角去论述社会工作的!接下来,我将试着从需求的视角去论述社会工作!

需求是什么?需求就是你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长大了,要找男(女)朋友了,毕业了要找个工作,适婚年龄的时候要结婚,丈母娘要求你有房有车,出人头地,干出一番事业,让别人尊重你,敬仰你,自己的音乐才能得到完全的发挥......这些都是你的需求,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很有可能出现问题哦!渴了,没有水喝,你会死;饿了,没有吃的,你会死;困了一直不让你睡觉,你也会死;呀,好可怕,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死!因为这些需求是基本的需求,美国有个人叫马斯洛(虽然对于需求分类的理论比较多,但是我个人老马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最实用,也是最简单的,可以帮助我们去分析很多问题!特别是与人类行为相关的问题),也把这个需求叫做生理需求,除了生理需求呢,这哥们还把其他的需求依次划分为: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安全需求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和家庭安全;社会需求包括对友情、爱情和性亲密的需求,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和被他人尊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马斯洛认为,尊重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使人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除了对于需求层次的划分外,需求层次理论还包括这样一个观点:人们只有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相对减弱了。由上可见,需求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人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这真是难以想象的问题!厦门的“BRT的陈水总案”,最近愈演愈烈的恐怖袭击,各地的强拆强迁......一个社会最恐怖的地方不是黑暗,而是让失去了希望,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需求的满足与一定的社会资源相联系,需求的满足需要一定的社会资源作为基础,根据经济学的原理,社会资源在一点意义上总是相对稀缺的,如何让相对的社会资源最大化地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这又是社会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优化社会资源的分配,高效率地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

我认为,需求,任务,问题,危机等等,这些都是从微观的层次(或者说是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论述的,如果将需求与社会资源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则可以进入一种宏观的层次(或者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论述!

社会资源在进入社会工作语境中,则可以自动转化为社会福利资源,而社会福利(我认为社会福利是指一切有助于社会成员实现幸福的条件,这些条件与社会资源相关)是与社会问题(我认为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影响社会正常运行,影响了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幸福,需要动用社会力量去解决的问题)直接相关的。社会福利与社会问题的知识也是社会工作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讲,围绕着“预防,缓解,解决社会问题”所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人类追求“更好的社会”理想的努力之一。从社会福利制度的视角来看,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要去研究社会问题,分析造成社会问题的原因,根据实际的情况和现有的社会福利资源,去“研发”(我觉得社会工作的创造性在于根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研究问题解决的新方式,开发新的服务项目)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特定人群的需求,将社会福利资源有效率地公平地输送到社会成员手中。举个例子: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执行30多年来,造就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由于现代社会的风险属性和独生子女家庭的脆弱性,大量的独生子女在25岁之前失去生命,造成了大量的失独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失独家庭面临最紧迫,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中国目前养老模式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子女是父母年老时最重要的养老资源,而失独家庭在失去子女的情况下,他们往往成为养老的“特困人群”。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就是一个社会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社会工作可以在初级群体,社区,社会,国家政府等层面开展工作。针对失独家庭看病的需求,社会工作在初级群体层面,那么可以联系他的某个愿意帮忙的亲戚定期带他去看病;在出台社区层面,可以建立定期专家驻点社区医疗机构对失独家庭老人进行医疗服务;在社会层面,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针对失独家庭开辟“绿色就医通道”,使失独家庭老人看病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国家政府层面,可以对失独家庭老人提供定期的免费体检服务,出台关于失独家庭老人医疗需求的相关条例或者政策。以上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其实社会工作可以做的地方还是很多。

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讲完了,我觉得任何一个专业或者学科都要考虑到其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讲述一个专业或者学科,能让我们了解她的过去,把握她的现在,更能够最大可能地去把握她未来的发展方向。(这里只是讲社会工作的历史只包括作为社会工作的前身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历史的视角,将分为西方和国内两个方面来讲: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与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的产生紧密相关,工业革命,既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是作为一种应对社会问题的方法和努力出现,也是为了满足不断分化群体的需求出现。社会工作从早期的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这个法案是社会福利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方案)到贫民窟的“友善访问员”(富裕家庭的妇女定期去贫民窟去访问,给予物质援助或者家庭理财和就业方面的咨询与帮助)、英国伦敦的慈善组织会社(在伦敦成立一个慈善救济会社来统一领导该地区的慈善救济事业,避免慈善资源的浪费,提高利用效率),英美的社区睦邻运动(志愿者居住在社区内,与社区成员共同努力,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社区内的资源,开展相关服务,满足社区需求,提高社区的生活品质!),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志愿服务在早期服务对象从个人到家庭,逐渐衍生到作为生活共同体的社区;服务的内容从简单的个人或家庭济贫到在社区开展针对性的社区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服务的性质从缓解与解决到预防,缓解,解决,提高。这些变化说明社会工作目的是为了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满足其需要,挖掘其潜力,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其与外在环境的适应性平衡。以上只是作为专业社会工作前身的志愿性服务的简单介绍。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工作专业化是一个特别大的主题,写一系列著作来讨论这个问题也是可以,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单地谈一下。)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主要由专业知识,高等教育,专业协会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前两者紧密相连。西方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整理和提炼需要讲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物,玛丽.里士满,是一位美国女性社会工作者,她可以被称为社会工作专业的“祖师爷”,(连祖师爷都是女的,这也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社会工作者大多是女性。)以她为代表的社会工作者出版了一系列的社会工作著作,奠定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的基础。根据顾东辉老师编写的《社会工作概论》所认定的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标准,其中之一就是“经过大学的教育”,西方社会工作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早,从早期的纽约慈善学院六周培训课程到后来的两年制学历教育,再到后来的学士,硕士,博士等完整的教育体系,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国外,社会工作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院存在的,这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社会工作在这些国家的地位!1955年美国成立“全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1969年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社会工作协会的成立对于一个国家社会工作发展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社会工作专业的成熟。(某些国家除外。)

以上就是对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的简单介绍,接下来将简单介绍国内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现在谈社会工作的历史主要谈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社会工作的发展,其实在1952年院系调整之前,我国有些高校(南大的前身金陵大学和中央大学)就有社会工作专业的存在,但是院系调整以后,有些被冠上所谓“资本主义学科的”社会学,社会工作,法学等等都从高校中剔除了!我们去探寻改革开放的社会工作的再出发,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工作现在的发展困境也是很有帮助的!

随着小平同志在祖国的南疆画了一个圈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应对社会问题的有效方式,在西方社会得到实践检验的,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而被重新引入中国大陆。在引入之初,政府考虑发展社会工作的最大因素就是减轻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负担,有助于政府轻装上阵进行经济建设,进行现代化的建设!这也就导致了社会工作的发展一开始的初衷就是为了减轻政府的负担而存在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为了轻装上阵,暂时性地牺牲民众的一些福利是可以理解的(不幸的是政府总是希望民众为了国家去奉献与牺牲,结果是民众的生活水平愈发下降,这是历史的吊诡之处,也是我们民族悲哀的地方),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政府现在是掌握最大福利资源的主体,但是由于体制的弊端,福利分配陷入低效率与不公平的困境,这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强势群体霸占着最优最好的福利资源,弱势群体无法接收到福利资源,连生存都是问题。这个时候,是不是政府应该将一定的社会福利资源交出来,让社会工作或者其他的社会组织去分配资源,政府,公众,新闻媒体,去行使监督社会工作分配福利资源的职权,这样会不会比由所谓的事业单位去执行福利职能更好些呢?在一点意义上讲,社会工作的破局(或者更大意义上,中国发展的破局是需要解决好政府的问题)需要政府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把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交给社会工作去做!

一方面是每天全国大约培养一万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必须承认,我们目前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是存在问题的,这既有社会工作专业自身的原因,也与整个高等教育体制有关),另一方面是社会工作组织无法留住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困境。对于此,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但是,做起来很难!如何有一天,社会工作能像医生,律师,老师那样能被大众熟知,社会工作也就算发展到一定层次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需要去谈一下,那就是价值(价值问题可能往往是从哲学层面去探讨这个问题,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谈价值是比较虚的,但是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去探讨一下的!)。价值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与灵魂,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围绕着价值就有了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专业范围内对于人,专业,社会等的目标偏好和价值选择,它带有某种倾向性),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则是社会工作价值观在行为规范层面的东西,它指导着社会工作者以符合社会工作价值要求的行为去进行专业服务)!可以说,没有社会工作价值,也就没有社会工作存在的意义。社会工作的价值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更好的社会”,关注人的尊严与价值,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关注社会福利分配的效率......这些是社会工作最有魅力的地方,也是社会工作存在最有意义的基础。

以上只是从一定宏观微观,社会问题与社会福利,历史等角度去谈一下。接下来再回到现实的角度,从社会工作的分类角度去简单介绍一下社会工作,希望能与以上的论述,有新的揭示。

分类必然有一定的标准,社会工作的分类也是这样,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从工作方法角度来分,可以将社会工作分为微观社会工作与宏观社会工作,微观社会工作包括个案工作(服务对象是个人或者家庭),小组共组(将有共同问题或相似需求的人群组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提供服务),宏观社会工作包括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等一系列的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其中社区工作和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又被称为直接工作,社会行政和社会政策又被称为间接工作。从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生理角度)来说,可以是儿童社会工作,亲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从服务的场所(指社会工作实施的场所)又可以分为,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个人觉得生理角度和服务场所结合起来,是比较完整的对于社会工作内容的涵盖。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需要做一个总结了,微观(人类行为与心理学),以上从宏观(社会问题与社会福利),历史(国内外社会工作发展历程),价值(社会工作的核心与灵魂),社会工作工作分类(现实的表现)等角度大致地谈了一下社会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能够感受社会工作的不同的东西。通过不同的角度,我尽可能将社会工作进行一个全景式的描述,但是在一篇8000多字的文章中,由我这个即将本科毕业的学生去试图完成这样一个任务,我觉得我是完全做不到的,所以,其中必然会遗漏一些重要的内容,可能有些内容还是需要推敲的。但是可能自己身上还是有股子倔强,还是有些不自量力地去写了一下,固然以后重头再看这篇文章,会发现现在自己的视野是多么的狭窄,逻辑是多么的混乱,思维是多么的陈旧,但是在毕业的时候,完成这样一篇文章,对我来说也是一件蛮有意义的事情,相较于我水的不行的毕业论文,我更愿意把这篇文章当作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业的成果总结!

接下来回到文章的题目《社会工作是干什么?--我所理解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干什么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用一个比喻来作答,我们知道医生是帮人看病的,病人有问题,医生诊断,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去治疗疾病,使病人重新获得健康,幸福地生活下去。我所理解的社会工作是给社会看病的,是解决社会所遇到的问题,让社会能够健康地运行下去。任何社会都存在问题,只要社会存在问题,社会工作就有存在必要。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理由去乐观的估计,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工作将因为其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这是我的愿景,也是许多善良的人共同的期望。因为,我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应该是相同的,不是吗?

第二篇:我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我眼中的社会工作

——读《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和

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工作的发展》后的几点收获

《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这篇文章王思斌教授发表于1995年,《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工作的发展》这篇文章由王思斌教授和阮曾媛琪教授联合发表于2009年。对比分析来看,两篇文章属于统一“体系”,后一篇文章解释和回答了前一篇文章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综合来看,两篇文章基本概括了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不得不承认王教授的思想真的非常具有前瞻性。以下是我读过两篇文章后的几点个人感受:

一、我的第一感觉便是: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环境似乎没有实质性的好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领域便出现了本土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并存的局面,但就宏观而言,专业社会工作除了在个别地区(如上海、深圳)有较好的发展以外,并没有更多的亮点。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一文中,王教授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取向中提到了“政府与社会责任共担”以及“现有社会行政人员价值观念的‘重塑’”这两点,并且在《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工作的发展》一文中介绍了新时期下这两点取向的发展情况:

关于政府与社会责任共担:在《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工作的发展》中,作者详细地分析了我国专业社会工作面对的结构性张力以及其嵌入式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官僚体制并没有在新纪元里断绝,现今,不论是行政官僚体制内部还是民众都对政府有着依赖情绪,对于专业社会工作几乎全中国都处于“民智未开”的阶段,加上现行人事制度对专业社会工作的排斥(即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以及NGO/NPO发展缓慢,综合起来构成了专业社工的结构性张力,那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社工如何发展?作者给出了答案:嵌入式发展(而且是弱嵌入的),即行政性社工占主导地位,专业社工处于相对辅助的地位。可以说王教授在15年后给“政府与社会责任共担”这一发展取向作出了一个“阶段性结果评估”吧,在我看来这个“评估”便是:政府和社会没有做到责任共担,就目前而言政府依然是承担责任的主力军。当然这一预期是长期性的,短短十几年就想达到“共担”的目标也是不现实的。

关于现有社会行政人员价值观念的“重塑”:关于这一点,我似乎读出了王教授对我国行政人员价值观现状的失落之感。在《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中王教授提到“但现实表明,这种精神和意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大大强化,乃至‘再塑’”,此处的精神和意识指的是一些干部已经具有的“孺子牛”精神和公仆意识。可以说在九十年代时我国干部队伍中还是有一些闪光点,所以王教授便用了“还需要大大强化,乃至‘再塑’”,但在《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工作的发展》一文中我找不到一处作者对我国干部队伍的肯定之词,并且文章中运用了大量文字分析当前的社会问题和“本土社会工作”,有种无奈。

二、关于“中体西用”与“移植变换”: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中,关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的问题王教授分析得出了“中体西用”与“移植变换”两条基本思路(其中的逻辑推演非常精彩),并最终将本土化的讨论归于如何看待本土社会工作经验的问题上来,并提出了两点当时的当务之急:我国社会工作的经验是什么,其知识体系是什么。但当时这两个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如何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在当时没有定论。但在《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工作的发展》一文中,作者提到了现阶段我国专业社会工作正在进行 “移植变换”,从行文上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种本土化方式也是十分认同的。即学界一般认为我国本土社会工作的经验并不丰富,对现实是会来说基本上是不适用、不够用的,所以才会采用“移植变换”方式,从历史角度客观分析,我国社会工作的经验确实不多,更没有形成我国系统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所以在进行我国社会工作建设的工作中,多多汲取国外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三、“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如何与相应的社会工作岗位相配套?

这是我一直关心的问题,“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一国家层面的决议,固然让我们这些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感到欣慰,但仔细斟酌一番,这一人才队伍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就拿我们学校社会

工作专业的学长学姐为例,有多少社工毕业生是真正选择了从事社会工作的有关工作?截止到2009年,我国共有224所大学开设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每年全国的社会工作毕业生的基业就业情况如何?仅仅从理论层面分析得出到2020年我国一共需要300万社会工作者的结论是否就能等同于我国到2020年我国需培养出300万社工人才?这也不禁让我想到了我国上一轮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制度将退休职工推向社会,企业不再承担退休职工的福利服务职能,使他们的保障服务受到不利影响”,那我们设想一下社会服务领域,将来是否会出现政府不断弱化自己承担的公共服务责任并将责任交给社会工作者承担,但缓慢发育的社会并不能像政府希望的那样很好的将责任主体过渡到社会工作者身上的情况呢?我想非常有可能,主要原因便是:“官僚体制强大”、“群众意识淡薄”。谁承担公共服务责任也就意味着谁拥有一份“如何提供公共服务”的权利,官员愿意放手吗?放在西方国家那很好说,放在中国,很难很难。说到群众意识,那就让我更没信心了,谁知道社会工作?谁愿意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王教授和曾教授也提在专业社会工作面对的结构性张力中提到这两点。

所以,在我看来,“85后”这一代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基本都是“炮灰”,想在专业社会工作的领域很好发展的机会不是没有,但比较少。但以长远情况也许不同。

四、如何理解“政府希望社会工作既承担社会服务职能,也承担社会管理职能”?

作者在《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工作的发展》中提到“政府希望社会工作既承担社会服务职能,也承担社会管理职能。而学者们则认为社会工作不应该承担不适当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职能”,政府如何给社会工作者定位?纳入公务员编制吗?我也认为社会工作者应该秉承自己的原则,如果承担社会管理职能,那社会工作者的心态也会变化,不利于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五、我国社会工作的模式如何选择?

英国政府现仍雇佣了全国90%的社会工作者,显而易见,在英国是政府在社会福利服务方面承担着更多责任;而在崇尚自由主义的美国,社会工作最为发达。中国目前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可以说是英美模式的综合——本土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的互构性演变。中国采用一贯的“中庸”之风,其目的也很显然,就是想发挥两种模式各自的优势,以促进我国社会福利服务事业的长足进步,但两种模式的劣势会不会在某个时间点同时显现呢?这种模式究竟是不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呢?有待实践的检验。

我从王教授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非常讲究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的大学者,善于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角度分析问题,我会更多的去读他的文章,多多学习,多多思考。

我国本土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的特点比较

第三篇:我对社会工作的看法

再谈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有三个基本前提:无论任何人都十分重要;人在互动中会产生个人、家庭、社区等方面的问题;某种社会工作方法可以舒缓上述问题从而改善个人的生活。社会工作由: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干预项目组成。

认真感受社会工作的基本前提和组成要素,我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工作这个职业对社工的要求。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无论任何人都十分重要这个前提。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他们都是平等的,都同等地重要。但在着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地位高,富裕的人似乎比别人更重要,这是十分错误的观点!因为人在互动中会产生个人、家庭、社区等方面的问题,作为社工,必须心思细腻,了解服务对象遇到问题的源头,从根本上帮助服务对象缓解问题!某种社会工作方法可以舒缓上述问题从而改善个人的生活,也就是说,社工不是万能的,他们并不能帮助服务对象完全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只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缓解服务对象所遇到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所以,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社工,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社工专业知识,清楚认识社工在社会上的作用,并竖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服务对象解决问题。

根据《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章第一节中提到,社会工作的诸多定义都涉及几个要素:

1、工作对象(服务对象、案主或当事人)

2、服务提供者

3、目标

4、手段。对于工作对象,弱势人士是社会工作的最初对象和核心对象。这要求我们有比别人更加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去关怀社会中相对弱势的认识。据我所知,学校附近有一个麻风病村,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就会组织社工系的同学去探访。在那村子里面住的都是一些患过麻风病的老人。如果我们没有那种博大的胸怀,又怎么能拿出真心去探访这些年迈的老人呢?所以,我们要掌握社会工作这几个要素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做一个助人自助的社工!

上面说谈到的观点,都是在我读书以后得到的心得体会。但其实,上大学已经三个月了,与社工一班的同学相处了也有3个多月的时间了。早在开学初的各种自我介绍中,我就了解到,我们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是被志愿到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的,很多人本来报的都是经管法类的专业,大概只有3个同学是自愿来的。而我,就是那三分之一。如果问我为什么想来读社会工作,这个也很难讲得清。简单地说,就是我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帮助到别人,我希望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快乐。社工“助人自助”的理念感染了我,做一名社工,帮助别人,从而使自己也能得到帮助。即使是上学3个多月,老师已经把很多关于社工的专业知识,一切理念告诉我们。但是仍然有很多同学不能接受社工这个专业,从他们口中得知,他们认为社工这个职业的收入十分的不乐观,不能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保障,更不能让他们赚大钱,让他们壮志难酬。听了他们的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人到底是为什么而活?难道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金钱,为了功成名就?一定要那么功利吗?就不能多为别人着想?我承认,社工的薪酬的确是没有从事金融累行业的人多,社工在中国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当官的高。但是做社工,却能得到许多物质所不能替代的快乐!做社工,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别人的人生经历,得到更多的体会,使我们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

这次,是我第二次真真正正地谈社会工作。和第一次一样,我对社会工作还是那么地热爱。虽然我知道,我对社会工作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刻,很多东西都需要我去学习。但是我相信,凭着我对这个职业热情,我相信我会把心中的那团火继续燃烧,成为我大学四年学习的动力,为我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工!

第四篇:我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我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在上《社会工作概论》之前,我以为社会工作就是单纯的志愿者的相关的工作。而且在第一节课上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对社会工作不了解,甚至有学生认为这是和就业前景相关的课。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社会工作的基本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

其实,社会工作算是一个舶来品。现在我们常说加强“社会工作”,但此“社会工作”非彼社会工作。专业性的社会工作一词是由英文social work翻译过来的,social的基本含义是“社会的”或“社会性的”,它与营利的、经济性的、利己的含义相对应。自英美等国走上现代化道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贫困、失业、犯罪和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为回应这些问题,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英美等发达国家从慈善救济开始,逐渐发展起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的职业活动,这就是社会工作。一个世纪以来,社会工作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得到了较快发展,并成为一种国际性职业。

经过上百年的实践发展,社会工作形成了两个鲜明特点:第一,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专业活动。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尽管各国概念上有差异,但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一种专业服务、一种助人方法、一种助人的过程等理念是一致的。第二,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经过近几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我国学界普遍将社会工作的内涵概括为: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社会工作与群众工作,社工与义工,不能混为一谈

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如果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能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但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看,社会工作与群众工作都有较大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首先定位不同。社会工作强调的是通过专业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福利发展,从而提升社会整体的和谐度;群众工作有社会工作的特性,但更注重的是思想政治功能,通过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从而凝聚整个社会的向心力。

其次是对象不同。社会工作以有需要解决困难或相关问题的个人、家庭或社区为主要服务对象,对象有一定特定范围;群众工作对象则比较广泛,可以是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社会大众。

第三是过程不同。社会工作要求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主要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种手法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强调有系统的制度设计和目标管理,以及工作程序的计划性、有效性;群众工作方式虽然多样,却主要是依靠政治资源,以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结合做好事实事给群众以实惠,经验性的工作方法居多,缺乏有效的程序和制度设计。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单纯的群众工作效力有所下降。然而,两者有区别,但目标是一致的。相对而言,更加注重实效性、程序性和现实针对性的专业社会工作是群众工作的一种具体形式,是群众工作丰富和发展的高级形式。

如前文所述,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专业活动,专业的社工是一种职业,就像律师、医生、会计师等职业一样,有专门的制度安排和薪酬体系。义工,即志愿者,是指以自身知识、技能等自愿、无偿服务社会和帮助他人的个人,通常是志愿服务组织招募或自行开展志愿服务,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现在的我认为,社会工作是一门值得尊重的行业,社会工作者是一个可爱可敬的群体。不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组成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去竞争、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每一个个体的需要并非都能如他/她所愿:有的人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尊重,甚至歧视;有的人连自己基本物质生存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这些情况在工业革命爆发后的资本主义时代尤其突出,于是,社会中的一些人,想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状况。他们认为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平等地自由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我们的社会应该是一个能满足人人需求的社会。他们便秉承着这样的理念而辛勤工作着,从那时到现今,从未停歇。他们,就是社会工作者!你说,这样的群体,难道不可爱、不可敬吗?

其次,社会工作是一门职业。社会工作者并非无私奉献,他们是在“助人自助” ﹑使帮扶对象能够追求到自身幸福的过程中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有着自己的专业理论体系,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与守则,有自己工作的方法技术,有自己的专业文化,这是一门同其它行业平等且独特的职业。

再者,社会工作者必须有一定的专业理论为行动导向,并处理好实现自身价值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社工们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残酷的现实,肯定会与社工建立能满足人人需求的社会的良好愿望相冲突,社工们一定要学会应对这样的落差。也许在工作过程中还会出现成就感不强的现象,这就在考验着每一位社工的工作动力和热情。具体到工作中,社工们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将工作的方法技术熟练运用,严格遵守职业守则。

以上便是我对社会工作的认识。由于刚兴起,人们都对社会工作不太了解,基本上没有“有困难,找社工”的意识,中国的社工们还肩负有宣扬社会工作理念的使命。

总之,中国的社会工作事业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对社会工作的感想(范文模版)

我的感想

进行了一周的社会实践工作,本人感想颇多。

(一)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

原来都只是从书中,电影中知晓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的活动。实习过后也终于体会到了助人的真正含义,其中不免也有些无奈和遗憾。也深深体会到了帮助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五天的实习或多或少让我对社会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体会,感悟。我觉得社会工作不同于别的专业,他比较广泛也需要很多的技巧知识,但这些技巧又不具备太多的技术含量,也不需要太深入的去挖掘,根底也比较浅。普通的人只要学了一样能很容易掌握。

居委会的站长,主任,阿姨们虽然没有学过社会工作专业,但她们通过亲身实践与案例的参与,懂得的知识远远比我们多,懂得的理论与运用理论,技巧的能力远远比专业更专业。

这让我觉得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缺乏了专业的深度和根基,把它作为大学的一门专业投入四年时间去学是不是有点浪费了呢?社会工作是职业,是实践性的职业,只要开设专门的培训班培训相关的人员足以。

(二)宣传工作的体会

我们在宣传社会工作活动时更是深有体会,也发现了几个特有味道的现象;

① 我们宣传的对象全是中老年人,因为年轻人几乎对此不感

兴趣,也不想知道。

② 中老年的大爷大妈根本一点也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什么是社工,我们解释一番后他们索性直接把社工和义工,志愿者画上了等号,更不会去相信自己如果请个社工帮自己解决了问题居然不用掏钱。

③ 有的人不相信社工能为他们解决什么实质性的问题,认为社工就像某些甚至大多数的政府官员一样,拿着皇粮俸禄,纳税人的钱却不为老百姓办实事。在办公室里喝着茶,看着报纸,耍着电脑度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直到退休又能领到更多的皇粮俸禄。

这几点让我认识到了开展社会工作的艰难,也足以深知国家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没有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得不说是一种失职。有些百姓就直接向我们痛诉政府的无作为,做无为,没有替老百姓办好实事。社工就是政府的雇员,政府是雇主如果雇主都得不到百姓的认可,他们还会去认可,信任雇员吗?这也不得不说是社会工作难以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这次实习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让我真正明白了对一个事物的了解不是从书上就能搞定的,要去真真正正的融入到实际生活当中,参与其中。只有这样得到的认识才是最真实,最有权威最实际的。

社会工作的开展,不是政府,社工,群众的单方面的工作。他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很好的去开展,落实。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社会共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社工能真正的融入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中去。一遇到问题首先找社工的思想能在百姓脑中根深蒂固。

唐瑜

社会-2011

下载社会工作是干嘛的?--兼谈我对社会工作的理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工作是干嘛的?--兼谈我对社会工作的理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西南财经大学2010级社会工作 学科导论论文 鲁永泽 2010/11/20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摘要 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学科自1987年恢复重建以来,在教育及其理论研究方面有了长足......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 社会工作通俗讲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他的主体是社会,主要目标是服务社会上的人。它帮助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

    我与社会工作行政

    我与社会工作行政 NGO在社会工作行政中促进社会福利社会化重要性周利华社工10-1201005001517内容摘要:社会工作行政是指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框架中,利用管......

    我的社会工作观

    我的社会工作观 什么是社会工作?一个至今我都没法准确解释清楚的问题。但,也许我可以阐述一些自己的看法。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单一的个人社会工作,也即微观角度和大的社会层面......

    我眼中的社会工作

    我眼中的社会工作 本科四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学习都偏重于理论,实务涉及得不多,所以来到复旦,来到上海,这个可以说是中国社工发展的源头的地方。研究生一年的学习,实务经验也不断累......

    我为什么选择社会工作

    我为什么选择社会工作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在学院: 专业年级: 中国·大庆 2013年10月 我为什么选择社会工作 事情还应从2010年6月份说起,回到高考填报志愿的那一刻。我清楚的记......

    第十一课 什么是宏观社会工作

    第十一课 什么是宏观社会工作 宏观经济工作是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和在社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的层面和全球水平层面做社会变革。让我们更详细的看下这个定义。 解......

    我眼中的社会工作(含五篇)

    我眼中的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近年新兴起的一个行业,当我跟亲友说,我打算做社工时,他们都惊讶地问这是什么工作?可能会让人第一联想到的,就是义工,但是确切来说,社会工作与义工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