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竹竿舞
大梁王幼儿园民间游戏竹竿舞
吴珺
竹竿舞源于我国黎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体育活动,它利用竹竿有节奏地进行来回敲击,舞者在敲动的竹竿间轻快地来回穿梭舞蹈,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而且简单易学。竹竿舞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民间游戏之一,也是我园重点开展的一项民间游戏,它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并且需要打竹竿者和跳竹竿者的互相协作,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大班的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在开展竹竿舞活动时,主要采用团队配合的两种玩法:“并列竿跳”和“十字竿跳”。其中并列竿跳是最简单的玩法,它至少需要9人,准备三组,并列排齐,每组有两名幼儿面对面跪坐,相距1.5米——2米,二人双手分别各握一根竹竿,听音乐或者儿歌的节奏开始做分合敲击的动作。剩下的幼儿根据分合敲击的节奏,一个接着一个做跳进跳出的动作。在这一玩法中,幼儿根据“开合开开合”的口令一个接着一个的跳进跳出,一开始幼儿不是能很好的掌握节奏,跳竹竿的小朋友有的时候脚还会被竹竿夹掉鞋子,但他们不仅没有畏惧,反而觉得这个游戏很有趣,而打竹竿的小朋友则在打节奏的时候会逐步的变快,使跳竹竿的人一时很难适应。于是我先重新让小朋友一起蹲地学习敲竹竿的口令与节奏,由于多次的练习,幼儿很好的掌握了敲竹竿的技巧。跳竹竿的小朋友也因为打竹竿小朋友的节奏适当,经过多次的训练很好的完成了操练。再来说说竹竿舞中的“十字竿跳”,游戏需要8名幼儿,准备两组,每组有两名幼儿面对面跪坐,相距1.5米——2米,二人双手分别各握一根竹竿,成“十字”交叉,听音乐或者儿歌的节奏开始做分合敲击的动作。剩余四名幼儿,每人站在特定的方位,根据分合敲击的节奏顺时或者逆时的做跳进跳出的动作。只要掌握面朝的方向,按照音乐的节奏跳进跳出。随着幼儿对音乐节奏的熟悉,逐渐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来完成动作。由于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打,所以对于敲竹竿的小朋友有点难度。于是我们重点指导如何根据音乐的节奏敲竹竿。经过多次的训练,我们的幼儿很好的掌握了“十字竿跳”。
幼儿竹竿舞游戏,不仅能够开阔幼儿的视野,而且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能够享受美、创造美。幼儿通过对竹竿舞的学习,促进了幼儿自主创新、合作探究、加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第二篇:民间游戏竹竿舞
中班健康活动《民间游戏竹竿舞》教案
设计意图:
竹竿舞是来源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体育活动,它利用竹竿有节奏地进行来回敲击,舞者在敲动的竹竿间轻快地来回穿梭舞蹈,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而且简单易学,幼儿学习竹竿舞,不仅能够开阔幼儿的视野,而且使幼儿通过对竹竿舞的学习,促进了幼儿自主创新、合作探究、加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学习此舞蹈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活动目标:
1、了解跳竹竿的基本节奏和动作,发展弹跳能力、培养节奏韵 律感。
2、让幼儿体验竹竿舞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活动重点:
1、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能根据节奏开合竹竿;了解竹竿舞的基 本跳法。
2、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活动难点:
学习竹竿舞的基本跳法,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合拍。活动准备:
2.5米的竹竿20条、竹竿舞视频、游戏音乐。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讲竹竿舞的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2、认识竹竿舞的基本节奏。
(1)故事中野兽来了,发出怎样的脚步声?“咚哒!咚哒!咚
哒!咚咚哒!”
(2)苗族人们为了把野兽赶走,用竹竿敲打碰撞发出怎样的声 音?“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
(3)今天我们也用“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的节奏跳竹竿 舞,好不好?
二、初步练习,感知竹竿舞的基本节奏。
1、用手模拟竹竿节奏(开合--开合--开合--开开合)问:几个开 合?几个开开合?
2、原地练习脚步节奏(点缩--点缩--点缩--跳跳跳)问:几个点 缩?几个点点缩?
三、口号练习。
在静止竹竿上利用口号“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或者“点缩--点缩--点缩--跳跳跳”,练习竹竿舞节奏,进一步感知竹竿舞的节奏。
1、教师示范摆放竹竿。
2、学生在静止竹竿上练习基本节奏。
四、在开合的竹竿上尝试跳竹竿舞。
(当竹竿打开时,把脚点进竹竿里,当竹竿合起来时,把脚收回来,当竹竿开两下时,两脚按先后顺序跳过去。总之,竹竿的开合要和脚步进出相吻合)
五、在开合的竹竿上,配合音乐跳竹竿舞
1、教师在开合的竹竿上示范竹竿舞,配合音乐。
2、强调竹竿舞的节奏要求及注意事项:
(1)敲竹竿必须按照(开合--开合--开合--开开合)的节奏,节 奏明显,均匀轻敲,不能太用力,以免夹伤脚。如发现有同学摔倒,先等同学出来在重新开始。
(2)跳舞的同学必须按照(点缩--点缩--点缩--跳跳跳),排好队,不拥不挤,如不小心跳错步伐,可及时更正,不能在竹竿里面逗留。想再跳请到后面排队等候。
(3)竹竿与脚步吻合,配合音乐快慢进行(协调性、灵敏性、力量性、节奏性)
六、提高练习,大胆尝试,创编动作跳竹竿舞
1、教师示范创编动作,指导学生展示动作。
2、鼓励幼儿邀请伙伴创编动作跳竹竿舞,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
3、可分组比赛,评出最佳舞星,让学生加强交流。
七、放松运动
附: 竹竿舞故事
竹竿舞的起源是因为苗族人择山而居,常有野兽来袭。一天,人们听到“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的脚步声,原来是野兽来了,当时,人们没有没有先进的防御工具来对抗野兽,于是,聪明的苗族人就用竹竿来驱赶野兽,大家用很多很多的竹竿敲打碰撞,也发出“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的声音,比野兽的声音还要大,野兽害怕极了,仓皇逃走了。后来人们发现这是一项不错的体育锻炼项目。后来,参观苗寨的游客多了,为了让游客表情更贴近感受苗族人的生活,于是苗族人们加以对竹竿舞的调整和编排后,逐步演变成今天的竹竿舞。
第三篇:竹竿舞论文
竹竿舞引入小学体育课堂的研究
钟俪华
苏燕鸿
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中,因地制宜地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可以丰富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为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还对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网上文献检索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发现:竹竿舞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娱乐性强,而且场地器材要求也不高,极易掌握和推广。但除了极少数中、小学将竹竿舞引入体育课堂外,全国各地开展的现状几乎是空白。本研究将竹竿舞引入我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堂,为寻求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之路提供参考。
竹竿舞又叫“跳竹竿”或“跳柴”。我国南方的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在丧葬仪式中用竹竿为道具而跳的一种舞蹈,以表现人鬼殊途,寄托哀思。而在海南黎族的竹竿舞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黎语叫“卡咯”。每当重大节日或新谷收获人们都要聚在一起跳竹竿,而且往往通宵达旦,场面豪迈洒脱,气氛热烈欢快,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在“竹竿舞”不但跳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而且被很多民族吸收并打上了各民族的文化烙印,曾被国外游客称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在广西许多少数民族村寨中也广为流传。跳竹竿舞时,先将两根长约5米的粗竹竿平行摆在平地上作为垫架,竿间距大约3—5米左右。在垫架上平行横放8根手腕粗细的竹竿,由8人分两组在两边握竿击节,每人左右手各握细竹竿一端,在锣鼓和音乐的伴奏下,握竿者按节奏敲击竹竿,竹竿在垫架上滑动离合,按照“开合、开合、开开合”和“开开合合、开开合合”的节奏,将两根竹竿分开或合拢。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和跳跃,而且要潇洒自如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与活动内容相关)。击竿者可时而蹲,时而坐,时而跪,时而站,使竹竿有高低变化。持竿者会随着节奏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之声,使场面表现出低沉或欢快的气氛。
由于竹竿舞项目到目前为止还主要存在于民间,内容形式比较简单,没有专门的教材。作为一个新兴尝试性项目,学校还没有大规模地开展此项目,也没有组织相应的比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前几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性很高,还创造出不少新玩法。但后几周随着学生对竹竿舞掌握的熟练程度的提高,而又挖掘不出新的玩法,他们的练习积极性明显降低,练习次数也随之递减,所以就造成了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两个数据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另外两个组的结果。
竹竿舞与羽毛球两个教学内容的结合,使传统的教学内容注入了鲜活的成分,在活跃和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多项身体素质。通过身体素质五项指标的分析也比较充分的挖掘了竹竿舞除了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的娱乐性外,更加明确它本身的运动效果,为进一步研究竹竿舞的锻炼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竹竿舞引入学校体育课堂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竹竿舞项目器械简单,对场地没有特殊要求,该项目搬进体育课堂,是完全可行的。
单纯的竹竿舞课能提高学生的心功能和下肢的弹跳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竹竿舞结合羽毛球课能在单一课型的基础上加大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在五项指标上除坐位体前屈外,其它四项练习前后均有显著提高,且体育学习兴趣提高显著;传统的羽毛球项目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但是在五项指标上提高不明显。
竹竿舞这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堂后,由于其内容简单,学生较容易掌握,单独成为一门课已表现出弊端,建议:减少竹竿舞的教学课时数,以每周一个学时为宜。
竹竿舞与羽毛球的教学结合改变了单一运动项目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好。建议:在进一步挖掘竹竿舞的运动功效后使之与其他更多的大学体育课程有机结合。从而能更好地展现竹竿舞这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独特魅力,更多层次地丰富大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
第四篇:竹竿舞说课稿
水城县第六届初中体育优质课
说课稿
授课教师:梁春秀
授课年级:八年级
课 题: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 所在单位:水城县木果镇木果中学
水城县第六届初中体育优质课
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模仿自学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及鉴赏能力,形成自信,自尊,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2001版七-九年级体育与健康全一册第九章健美操与舞蹈的延伸课程,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本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节奏轻快,学生容易接受,能为以后的再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使学生在本次课上了解竹竿舞基本动作的组成及创编,练习时体现当代中学生的青春朝气,并进一步体会体育运动练习的快乐及该项运动的艺术魅力,传承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求知欲和表现力特别强,思维活跃。对于学生来讲,随着知识的增长,思想能力和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本课结合学生特点,给学生创造灵活宽松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情感。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次课的内容及教材、学情分析,特制定本次课的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认识竹竿舞是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对竹竿舞的基本动作要领及方法有初步了解。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和练习,80%以上的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的学练中,75%以上的同学能基本掌握竹竿舞的基本动作要领,发展学生合作创编的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积极性,体会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间团结协作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运动乐趣的同时提高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竹竿舞基本动作的熟练掌握;配合打竿节奏,协调完成基本动作。教学难点:竹竿舞基本动作、队形的创编。
六、教学法
结合本次课实际情况,共使用了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纠错法、分组练习法、分组展示法等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课堂常规→热身→学习竹竿舞(打竿学练:开合开合开开合合;动作练习)→竹竿舞练习→分组练习、自主创编→分组展示→放松→总结→收器材→下课。
(一)开始部分
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并向老师报告,以对话的方式进入课堂常规,内容包括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次课内容及要求、强调安全问题、安排见习生等。
(二)准备部分
热身跑、身体拉伸。本次课把准备活动使用同心圆的队形进行热身,在不同音乐的背景下跟随老师完成相应动作进行热身,既烘托出热烈的氛围,又能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起到热身作用,达到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效果。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同时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三)、基本部分 1.学习组合,人人参与
学习教师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及打竿动作,教师完整动作示范,动作分解教学,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教师运用领做法,完整法,分解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习组合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加强学生动作的规范性。
2.小组学习,开拓创新
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带领下合作探究学习动作。学生在自学自练中逐渐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并解决问题,开拓创新,能够轻松完成任务的小组。
3.展示自我,激情飞扬
小组展示所学动作,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评价指导。4.快乐体育,放松身心
放松心情,跟随音乐及教师做些简单的达体舞松练习《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恢复身心。
(四)结束部分
集合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以表扬为主),收还器材。
八、课堂情感氛围
结合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情景,让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品尝到运动带来的快乐。
八、教学效果预计
预计整堂课的练习密度约为40%-50%,练习密度中等,平均心率100-120次/分
九、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音箱一个、竹竿32根
第五篇:竹竿舞说课稿
竹竿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来自土门子镇中学的段少楠,我的说课的题目是《竹竿舞》,根据我微薄的教学经验来陈述我的这堂体育课。
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选自冀教版八年级教程,以跳竹竿为主教材,以“竹子的畅想”为主题,以体验黎族跳竹竿文化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我把本节课设置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大环节。
准备部分:体委整队快静齐,检查人数安排见习生,宣布本节课内容:搭火车游戏和学习竹竿舞;重点是学会竹竿的打法和跳法,难点是跳杆技巧和创新跳杆;800m的热身跑夯实体能基础,徒手操从头到脚顺序达到拉伸关节,防止运动损伤。情境导入:游戏——搭火车。
这个游戏导入课题,主要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游戏初步了解动作的节奏感和团队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竹竿舞,学会打杆和基本跳法。
通过跳竹竿的练习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发展学生的下肢弹跳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
基本部分: 首先利用教学资源来简单介绍竹竿舞。跳竹竿又叫竹竿舞发源于我国少数名族------黎族,是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被外国游客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娱乐活动,因其具有多人配合的特点,能够培养团队精神,深受广大运动者的喜爱。跳竹竿可以通过用控制竹竿动作的繁简和快慢而达到调节运动量的目的,而且能够促进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性、协调性都有显著作用。
通过图片展示并找学生配合,讲解并示范竹竿的打法和跳法,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的好奇心膨胀之时进行初步学习,原地徒手敲竹竿节奏练习,学习开开合合打法,接下来学习跳法,跳静止竹竿练习,让学生原地画线代替不动杆,在学习打法和跳法时教师采用分解教学,学生边模仿边观察,在直观动作影响下再练习,使学生逐渐体会动作要领。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展示。大部分同学基本掌握动作之后,小组形式进行跳动态竹竿练习。练习3—5分钟时学生对打法和节奏感有了更深的了解,此时我采用完整法教学进行巩固提高:升华内容,加深难度学习开合开合开开合的打跳法。经过初步学习和巩固提高两个阶段学生们对《竹竿舞》达到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在意识里有了新的花样,就进行到了小组创编练习。通过创编练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后小组评价:分组展示。“135”模式下的小组合作使得体育课上的评价也得心应手,6人一组的加分制度,小组长能够发挥出带头作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结束部分:放松是关键,伴随轻音乐闭目打太极起势动作,身心恢复一举两得。这一动作既能达到放松效果又能够使得学生放松心情投入文化课堂中去。本课小结,师问学生学到哪些东西当堂反馈,教师反思,体委组织回收器材,师生再见。课堂效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85%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动作,30%的练习密度使学生既出汗又心情愉悦,也达到了教师的预期效果,丰富的教学知识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由于我们的教学条件有限,我一直在努力的设计调动课堂气氛的课程,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使用的是竹竿标枪代替的跳杆,用废弃的长木代替了打杆,虽然没有打出美妙的的旋律,但是并没有影响到课堂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请专家、评委多多指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