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竹竿舞活动计划
竹竿舞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此活动以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围绕新课程的理念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对竹竿舞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创新、合作探究、加强交往、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的
运动参与:乐与跟小伙伴们进行各种方式的竹竿舞练习与游戏,表现出浓厚的活动兴趣
运动技能:学会不同方式的竹竿舞动作,掌握各种动作的节奏,并能跟着节奏进行连贯协调练习。
身体健康: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及良好的节奏感与下肢的弹跳性。
心理健康:能体验和简单描述自己在练习和游戏活动中克服困难,向往成功的心情,能与同伴一起大胆展示动作。社会适应:在练习中能够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团结互助,合作创编新动作。
三、教学内容
1.欣赏竹竿舞,了解竹竿舞的知识与民族特点 2.学习开开合合、开合开开合合两种步伐与节奏的动作 3.熟练跳竹竿舞
四、学情分析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颖的事物充满的了好奇,他们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内心向往成功,乐于展示、表现自己,并且能够较好的进行自我评价,竹竿舞是一项艺体相结合,极具趣味性与挑战性的项目,简单易学,具有表演的性质,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
五、活动时间:每周活动两次,熟练后利用课间操或课余活动时间
六、活动要求
1、轮流一部分同学跳,8-10人打竹。击竿同学为一边两人共拿两根竿,他们的间距为左右两人在同时分开时手能靠在一起。击打的节奏为“开开---合合、开---合----开---合”。
2、击竿同学做好准备后,过竿同学排成两列纵队,竹竿舞曲一响就开始打竹竿,接着跳的同学开始进场。
3、要求打竹竿的同学全部要同一。跳的同学要面向前方,跳的过程中要摆手势。
第二篇:竹竿舞活动计划
竹竿舞活动计划
一、教学内容
竹竿舞也叫跳竹竿,是佤族、黎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目前竹竿舞已在全国不少中小学悄然兴起,它既能丰富学校的体育活动内容,又能使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校本特色课程,我们将不断探讨学习,努力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品德、意志、情感以及与人合作、处事的生活态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小组创编,学习创编组合一。(3月份)
引导学生发挥个人创编思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创编组合排练。(3、4、5月份)
1、打竿及步法练习
2、跟音乐练习步法
3、队形及分组练习
4、舞蹈动作学习
5、完整编排练习
第三阶段:时间安排
星期二:六{1}班
星期三:六{2}班
星期四:六{3}班六{4}班
星期五:六{5}班六{6}班
第三篇:竹竿舞社团活动计划
竹竿舞社团活动计划
一、教学目的:
运动参与:乐与跟小伙伴们进行各种方式的竹竿舞练习与游戏,表现出浓厚的活动兴趣
运动技能:学会不同方式的竹竿舞动作,掌握各种动作的节奏,并能跟着节奏进行连贯协调练习。
身体健康: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及良好的节奏感与下肢的弹跳性。
心理健康:能体验和简单描述自己在练习和游戏活动中克服困难,向往成功的心情,能与同伴一起大胆展示动作。
社会适应:在练习中能够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团结互助,合作创编新动作。
二、教学内容简介:
1、欣赏竹竿舞,了解竹竿舞的知识与民族特点
2、学习开开合合、开合开开合合两种步伐与节奏的动作
3、学习并创编竹竿舞
三、学情分析:
小学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颖的事物充满的了好奇,他们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内心向往成功,乐于展示、表现自己,并且能够较好的进行自我评价,竹竿舞是一项艺体相结合,极具趣味性与挑战性的项目,简单易学,具有表演的性质,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
四、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五、活动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有一定的味趣性。
2.学生到规定的场地认真学习。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竹竿舞社团活动开展地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第四篇:竹竿舞论文
竹竿舞引入小学体育课堂的研究
钟俪华
苏燕鸿
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中,因地制宜地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可以丰富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为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还对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网上文献检索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发现:竹竿舞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娱乐性强,而且场地器材要求也不高,极易掌握和推广。但除了极少数中、小学将竹竿舞引入体育课堂外,全国各地开展的现状几乎是空白。本研究将竹竿舞引入我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堂,为寻求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之路提供参考。
竹竿舞又叫“跳竹竿”或“跳柴”。我国南方的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在丧葬仪式中用竹竿为道具而跳的一种舞蹈,以表现人鬼殊途,寄托哀思。而在海南黎族的竹竿舞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黎语叫“卡咯”。每当重大节日或新谷收获人们都要聚在一起跳竹竿,而且往往通宵达旦,场面豪迈洒脱,气氛热烈欢快,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在“竹竿舞”不但跳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而且被很多民族吸收并打上了各民族的文化烙印,曾被国外游客称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在广西许多少数民族村寨中也广为流传。跳竹竿舞时,先将两根长约5米的粗竹竿平行摆在平地上作为垫架,竿间距大约3—5米左右。在垫架上平行横放8根手腕粗细的竹竿,由8人分两组在两边握竿击节,每人左右手各握细竹竿一端,在锣鼓和音乐的伴奏下,握竿者按节奏敲击竹竿,竹竿在垫架上滑动离合,按照“开合、开合、开开合”和“开开合合、开开合合”的节奏,将两根竹竿分开或合拢。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和跳跃,而且要潇洒自如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与活动内容相关)。击竿者可时而蹲,时而坐,时而跪,时而站,使竹竿有高低变化。持竿者会随着节奏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之声,使场面表现出低沉或欢快的气氛。
由于竹竿舞项目到目前为止还主要存在于民间,内容形式比较简单,没有专门的教材。作为一个新兴尝试性项目,学校还没有大规模地开展此项目,也没有组织相应的比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前几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性很高,还创造出不少新玩法。但后几周随着学生对竹竿舞掌握的熟练程度的提高,而又挖掘不出新的玩法,他们的练习积极性明显降低,练习次数也随之递减,所以就造成了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两个数据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另外两个组的结果。
竹竿舞与羽毛球两个教学内容的结合,使传统的教学内容注入了鲜活的成分,在活跃和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多项身体素质。通过身体素质五项指标的分析也比较充分的挖掘了竹竿舞除了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的娱乐性外,更加明确它本身的运动效果,为进一步研究竹竿舞的锻炼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竹竿舞引入学校体育课堂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竹竿舞项目器械简单,对场地没有特殊要求,该项目搬进体育课堂,是完全可行的。
单纯的竹竿舞课能提高学生的心功能和下肢的弹跳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竹竿舞结合羽毛球课能在单一课型的基础上加大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在五项指标上除坐位体前屈外,其它四项练习前后均有显著提高,且体育学习兴趣提高显著;传统的羽毛球项目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但是在五项指标上提高不明显。
竹竿舞这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堂后,由于其内容简单,学生较容易掌握,单独成为一门课已表现出弊端,建议:减少竹竿舞的教学课时数,以每周一个学时为宜。
竹竿舞与羽毛球的教学结合改变了单一运动项目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好。建议:在进一步挖掘竹竿舞的运动功效后使之与其他更多的大学体育课程有机结合。从而能更好地展现竹竿舞这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独特魅力,更多层次地丰富大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
第五篇:竹竿舞说课稿
水城县第六届初中体育优质课
说课稿
授课教师:梁春秀
授课年级:八年级
课 题: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 所在单位:水城县木果镇木果中学
水城县第六届初中体育优质课
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模仿自学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及鉴赏能力,形成自信,自尊,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2001版七-九年级体育与健康全一册第九章健美操与舞蹈的延伸课程,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本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节奏轻快,学生容易接受,能为以后的再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使学生在本次课上了解竹竿舞基本动作的组成及创编,练习时体现当代中学生的青春朝气,并进一步体会体育运动练习的快乐及该项运动的艺术魅力,传承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求知欲和表现力特别强,思维活跃。对于学生来讲,随着知识的增长,思想能力和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本课结合学生特点,给学生创造灵活宽松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情感。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次课的内容及教材、学情分析,特制定本次课的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认识竹竿舞是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对竹竿舞的基本动作要领及方法有初步了解。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和练习,80%以上的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的学练中,75%以上的同学能基本掌握竹竿舞的基本动作要领,发展学生合作创编的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积极性,体会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间团结协作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运动乐趣的同时提高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竹竿舞基本动作的熟练掌握;配合打竿节奏,协调完成基本动作。教学难点:竹竿舞基本动作、队形的创编。
六、教学法
结合本次课实际情况,共使用了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纠错法、分组练习法、分组展示法等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课堂常规→热身→学习竹竿舞(打竿学练:开合开合开开合合;动作练习)→竹竿舞练习→分组练习、自主创编→分组展示→放松→总结→收器材→下课。
(一)开始部分
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并向老师报告,以对话的方式进入课堂常规,内容包括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次课内容及要求、强调安全问题、安排见习生等。
(二)准备部分
热身跑、身体拉伸。本次课把准备活动使用同心圆的队形进行热身,在不同音乐的背景下跟随老师完成相应动作进行热身,既烘托出热烈的氛围,又能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起到热身作用,达到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效果。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同时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三)、基本部分 1.学习组合,人人参与
学习教师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及打竿动作,教师完整动作示范,动作分解教学,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教师运用领做法,完整法,分解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习组合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加强学生动作的规范性。
2.小组学习,开拓创新
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带领下合作探究学习动作。学生在自学自练中逐渐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并解决问题,开拓创新,能够轻松完成任务的小组。
3.展示自我,激情飞扬
小组展示所学动作,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评价指导。4.快乐体育,放松身心
放松心情,跟随音乐及教师做些简单的达体舞松练习《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恢复身心。
(四)结束部分
集合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以表扬为主),收还器材。
八、课堂情感氛围
结合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情景,让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品尝到运动带来的快乐。
八、教学效果预计
预计整堂课的练习密度约为40%-50%,练习密度中等,平均心率100-120次/分
九、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音箱一个、竹竿32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