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5 04:2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浅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由rosch建立起来的原型范畴理论在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对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得到了推广。本文将结合词汇学习、翻译、写作三个方面分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经典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 英语教学 1 范畴理论 1.1 经典范畴理论

经典范畴理论是由亚里士多德主张并建构起来的。经典范畴理论将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组元素集合起来,称为范畴。当时的范畴理论用二分法来决定一个范畴内组成成分的特征,即具备某一特征或不具备:具备条件则属于该范畴,反之,若不具备这一特征条件就不属于该范畴。因此,范畴的界线是清晰明确的。

from the time of aristotle to the later work of wittgenstein, categories were thought be well understood and unproblematic.they were assumed to be abstract containers, with things either inside or outside the category.things were assumed to be in the same category if and only if they had certain properties in common.and the properties they had in common were taken as defining the category.(从亚里士多德到后来维特根斯坦作品时期,人们认为他们很好地理解了范畴,对范畴是没有疑问的。范畴被认为是抽象的容器,事物或是在范畴之内,或是

在范畴之外。当且仅当事物有某些共同特征的时候,它们被归为同一范畴。这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被当做这一范畴的定义。)然而经典范畴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事物的范畴界线并非总是明确、绝对的,有很大的主观性。正如王寅(2006: 99)在《认知语言学》一书中所说,“当运用经典理论来解释更多的现象,特别是自然范畴、社会现象时,常显得无能为力,因为大部分范畴不具有二分性,而是建立在原型之上的,它们具有家族相似性、边界模糊性等特征。” 1.2 原型范畴理论

在维特根斯坦之前,人们一直理所当然地接受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但后来人们发现经典理论仅限于猜想,不是经验研究的结果,于是重新认识并发展了范畴理论,逐步建立起原型范畴理论。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通过对game的研究,论述了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成员与边缘成员区别以及隶属度,并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原理(王寅,2006: 100)。该原理将范畴内的成员比作家族成员的特征:家族成员的容貌或多或少都有些相似之处,但每个人的相似点和相似程度又各不相同。一个家庭的容貌彼此存在着差异和相似之处,但每个成员不会拥有全部的相似特征,也不会出现两个成员的特征完全相同的情况。

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原理,它不仅在哲学界引起重大反响,也大大地影响了社会学界、语言学界、心理学界等,使得一些学者将其发展为“原型范畴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最早系统地对范畴理论进行了研究。她在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实验确定范畴成员的隶属度,对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rosch首先通过对颜色的研究,证明同一范畴内的成员地位是不同的,进而又将这一观点扩大到更广的范围,提出了“原型”这一概念。原型理论将范畴中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最佳样本”,即原型成员放在范畴中心,非代表性成员则根据偏离代表性程度放在边缘位置。

2.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 2.1 原型范畴理论与词汇的学习2.1.1 多义词

英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对二语学习者也产生了很大的困扰。辨认词的原型意义,以例词帮助学生了解词义的扩展模式,可以降低词汇记忆的难度。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词的意义是不能完全用一组语义特征来说明的,词或概念是以典型即最佳实例的形式储存在人的头脑中的(唐明凤,2008)。同一个词的不同含义可以理解为一个范畴内的不同成员,典型意义即该范畴的原型,其他成员则根据其与原型的相似度处于偏离中心的某个位置上。2.1.2 语音象征

经典的结构主义认为音位只能用来区别语义,其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词义是约定俗成的。但我们必须承认,语言单位并非总是完

全适合结构化的模式,除拟声词外,“一些类似音位的单位可能会与某些可定义的意义联系起来”(palmer, 1996: 280)。实际上,语音象征很早就有人关注。whorf(1956: 75)已经注意到英语单词中,诸如flash、flicker、clash、click、clack、crash、lick和lash等,都能被分解为有意义的小块,而且英语中的指示性小品词the、this、there、than等等,具有共同的th(赵忠德、王平,2008)。

2.2 原型范畴理论与翻译

翻译中常常会遇到找不到精确对应词的问题。在词义范畴内,使用原型词以寻找译文与源语直间粗略对应词的方法,常被口译者采用。

此外,在翻译实践中,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也表现在语域的选择上。译者必须在了解源语的原型读者的同时,确定译语的原型读者。原文的读者面向的读者群体因年龄、性别、身份、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而不同,但在读者范畴内,有具有代表性的“原型读者”。2.3 范畴理论与写作

在写作选词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第一反应词”,这种词大多比较宽泛,缺乏生动性、具体性,实验证明,学生如果想把作文写的形象生动、有趣,并对读者有吸引力,就要尽可能地使用一些较低层次范畴的词汇,以使语言表达具体和恰当(徐金英、马晓丽,2012)。3 结束语

原型范畴理论填补了经典范畴理论在释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并在英语教学和学习的许多方面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应用原型范畴理论,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参考文献:

[1]lakoff, g.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2]palmer, g.b.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 inguistics.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6.[3]whorf, b.l.& carroll, j.b.(eds.)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 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56.[4]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唐明凤,“原型理论及词义扩展模式在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4月:166-168。[6]徐金英、马晓丽,“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研究综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4月:172-173。

[7]赵忠德、王平,“音系分析中的认知方法”。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10期:8-11。

第二篇: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每个人都拥有至少八种智能因素,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他们的每一种智能都有可能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各种智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小学英语教学 尝试 实践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研究,人的智能是以组合的方式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能力。他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具有至少八种不同的智能即言语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和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在每一个智能区域,每个人不可能拥有一模一样,长短相同的智能,每个人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各种智能的结合体。人的心智,恰如每个人的个性或者说每个人手指头上的指纹一样大相径庭,各具特征,截然不同。也就是说一个可能不会阅读的人,会由于故事讲得很棒或具有大量的口语词汇而具有较高的水平的口头言语能力。同样有些人善长于音乐,而对数学逻辑显得反应有些迟钝。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发、充实的指导,那么他们的智能将发展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其实大多数人是有可能将任何一种智能发展到令人满意的水平的。可是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家长、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如在小学阶段,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语文、数学的学习情况,本来有些孩子言语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就具有优势,再加上后天有目的的栽培,理所当然这两种智能就会脱颖而出。结果使得这些孩子成为出类拔萃。而那些言语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稍弱的孩子就遭殃了,他们被定格为“差生”,受家长、老师、同学的歧视,语数成绩的不理想,使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挫伤,“差生”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发现不了自己的优点,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长此以往,结果是令人担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说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局限于教师教会学生学会读课本中的英语单词或句子,而是通过英语课堂这媒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引导他们积极 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孩子们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我国公民素质的重要性已为全社会认同,浙江省教育厅下文(浙教基101号文件)全省小学开设英语课,这对于浙江省的广大小学生来说无疑是福音。作为初入小学英语教坛的我不免有些担忧和紧张,担忧的是小学英语教学会不会也像语文课、数学课一样有“差生”甚至更多。紧张是的我能胜任吗?我担心所以我要学习,2002年暑假,我有机会到北京参加全国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培训会上,一位外籍教授指导我们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现在本人执教的是我校一、二年级的五个小班,两个年级使用的是两套不同的教材,一年级学生学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起点的PEP教材,二年级学生学的是外研社的一年级起点的《新标准英语》。对于低段学生,如何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同样从孩子一进校门就开始发展他们的各种智能也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尝试着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低段学生,发展他们的言语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的可操作性要强一些。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也主要是考虑活动是否符合自己的学生。所以大多活动是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等。而对于发展学生们的自然观察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内省智能涉及不多,我是期望在以后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逐渐实施。以下是我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实践过的一些活动。

一.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言语智能

言语智能指的是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其核心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基于小学英语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和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以下一些教学活动。

1.Say it!Bingo Bingo游戏对广大英语教师来说是很熟悉的一项活动,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欢,它面向全体学生,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学生的活动积极性高涨,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与技能。Bingo游戏在数字、字母和一些词汇的教学时用得比较常见并且易操作。如为了巩固1—10十 个数字时,只要学生画出九个格子,在格子里随意写上九个数字,不重复。然后教师打乱顺序读出这些数字,此时,学生必须认真听,把听到数字用笔打个叉,谁的三个叉在一条线上时,就喊“Bingo”并读出自己的3个数字加以证明。练习字母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当然用于操练单词也未尝不可,然而我教授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让他们认读单词似乎要求太高了。因此,在教颜色的词汇时,也是采用Bingo游戏,为了节约课堂上的时间,我让小朋友利用课余时间,画九个格子,在格子里涂上九种不同的颜色见,然后上课时做这个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连一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小朋友都举起小手争着说。显然,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起来也轻松容易。另一方面还培养了他 们的审美能力,因为他们在做表格、涂色的过程中会互相比较,都希望自己做的是最好的,同时无形中小朋友们的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

还有操作更简单的Bingo游戏,只要孩子们准备9张或16张卡片摆在桌上见,游戏规则和前面的一样。这种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在课余的时候玩。通过活动,他们的听说能力得到了发展,听说的内容可以是词汇也可以是句子,那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英语基础等。

2.Say it Memory 教师把准备好的图或课件给小朋友看几秒钟后,让他们凭记忆说出图中的人或物,看谁说得多。如我在教PEP教材第一册复习单元时,就利用教材里的一幅彩图。先是教师问:What’s in the picture?请学生凭记忆说出自己看到的东西,接着我又充分利用这幅图让学生凭记忆说出What colour is the crayon/pen? 这样的操作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自然地呈现了新知识,a little red book, a big blue book.如果只是让孩子们Look and find,可能他们的积极性就没那么高了,因为对孩子们来说找这些学习用品还是比较容易的。寻找的过程中,我们的英语教室可热闹了,到处是 “me” “Let me try.” 的声音,他们玩得可开心啦,学习气氛的高涨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现在的小学英语教材都是图文并茂,色彩绚丽,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些现有的教学资源,并要充分挖掘教材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资料、也可以是我们身边随时都有的东西,如超市的广告纸、礼品包装纸等。我们可以经常采用Say it Memory这种游戏来培养学生们的语言智能。

3.How Many Can You Name?

语言能力的培养要靠词汇的不断积累,在教学中我每隔三周左右搞一次比赛(组与组或男生与女生),看图或课件比一比谁说得多。如,在复习PEP教材第一册的第四单元时,我从网上搜集了许多有关动物的图片,有monkey, rabbit, cat, dog, panda, mouse, bear ,squirral, elephant, bird, pig, duck, tiger, zebra, deer, chick,snake, sheep, goat, fox, wolf, cow, ox, hippo and lion.我把学生分成几组,比一比哪组说得多,学生们很轻松地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见识了更多的动物和学到了好多课外的英语词汇。因为其中tiger, zebra, deer, chick, snake, sheep, goat, fox, wolf, cow, ox, hippo and lion不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于课外的这些词汇,学生们不一定能全部掌握,但是他们至少会学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动物的单词,如有些小朋友很容易就学会了hippo一词,尽管该动物在我们的教材中不常见。活动之后现在我们班的好多学生已经掌握了上面的大部分词汇。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使他们养成了课前自觉预习的好习惯。好胜心强、爱表现是孩子们共同的特性,所以他们会很认真的去查找相关的资料,预习等。

4.Alphabetical Order 教师准备一只球,参加游戏的人围坐成一圈,一位学生当主持人,站在中央,主持人把球滚出去,接着说出一个字母(例如m),球滚到谁那儿谁就接住,立刻按字母次序说出这个字母所紧接的一个字母(例如n),然后把球抛回给主持人,如果主持人抛出球后,说出两个字母(例如m, n),那么接球人就必须说出接的两个字母(例如o, p)。主持人可 以任意说出一个到三个字母,接球人要注意听清楚。游戏照这样做下去,谁说错了,谁就表演一个节目。因为我的学生只学了字母,所以游戏的局限性较大。

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字母卡片,让他们做Team Spelling的游戏。教师课前准备两套卡片分给组员,听裁判口令开始拼,看哪组拼得既对又快。也可以做Unscramble words 的游戏,把一些单词的字母打乱顺序让他们排成正确的并说出来,比赛形式可以多样化,那样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5.Storytelling 讲故事是最古老、最生动的语言技巧之一,实际上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运用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解释事件过程,能够愉悦、鼓舞和激励听众,因此,其效果往往是最佳的。小学英语教学主张在情景中学,情景中用,故事情景往往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学习语言创造条件,通过表情、手势、实物、情景等使学生明白句子的意思和使用场合,能把语言和它表达的情境直接联系起来,看到情景就能脱口而出。总之故事教学对孩子们学英语很有帮助。由于低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故事教学还只是处于机械地模仿阶段。今后本人试图通过努力让故事教学成为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的亮点。

二.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逻辑—数理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指的是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进、思维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进等,其核心是运用逻辑,推理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意义上,逻辑—数理思维常常局限于数学课和科学课上,但是这种智能中有些成分是贯穿于整个课程中的,它也能影响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为了培养学生逻辑—数理智能,我结合现行教材尝试着做过以下一些活动: 1.Cards in Order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我往往准备两套反面写着数字的卡片。具体活动步骤如下:①教师出示卡片请全班学生认读,并不时给他们看后面的数字。②然后依次把卡片反面朝外贴在黑板上。③教师先翻出1张。④请学生找出另一张,同时提醒学生必须说英语,看谁说得既对又多。假如近阶段教了字母,可以在卡片反面用字母替代数字,这样真是一举多得,既巩固单词,又复习了数字和字母。这种活动,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也可以采用听音排卡片的方式来进行,通过这些活动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认识科学,运用科学,教给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Thumbs up / Thumbs Down PEP教材第一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关于学习用品的单词,其中有几个词发音有一定的难度,如eraser、crayon、sharpener、school,针对难点和重点,我设计了易操作,效果佳的活动,具体步骤如下:在黑板上贴相关的词卡: pen, pencil, eraser, ruler, sharpener, crayon, school, bag。教师竖起大拇指说:pencil,学生说pen,教师说:ruler,学生说:eraser,当大拇指向下时,教师说:eraser,学生说:ruler。此活动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

3.What’s Missing? 教具是一套卡片(课件),活动步骤是请学生依次读卡片,然后抽掉其中一张问:What’s missing?要求学生说出教师刚才拿掉的那张卡片。如果教具是课件,我先展示给学生的是有好多图片的画面,再点击鼠标,会有一张图片消失,请学生说出消失的那张是什么。此活动设计不是非常新颖,也较常见,可对低年级小学生学英语还是相当有效的,由于引导得当,尽管孩子们的年龄偏小,可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却很强,所以每次活动能使孩子觉得既开心有收获。他们的逻辑——数理智能也在不知不觉中的到了发展,只是一时间见效不很明显。我的感受是孩子们做这种活动的兴趣并不随着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而是不段要求我增加难度,尤其是二年级学生。

4.Code Writing 本人执教的二年级学生刚学完了26个字母,开始接受一些简单的单词了,由于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实际,要求他们单独写单词还是显得有些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从《剑桥小学英语》第二册底第三单元中得到了启发,在教《新标准英语》有关服装的词汇时,为了帮助孩子们激起写单词的乐趣,专门设计了一张画有几种服装的作业纸,每张图下面有符号,请学生根据符号写出单词。我给26个字母各配符号,如下图: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 ▢ ▣ ▼ ▽ ▤ ▥ ▦ ▧ ▨ ▾ ▿ ◀ ◁ ▩ P Q R S T U V W X Y Z ▪ ◂ ▫ ▬ ■ ▓ ╬ ╣ ╤ ┪ ╇

请学生根据上面的符号写出单词,如:

▬▾▧▫■ ▼▫▽▬▬ ▨□▣▾▽■ ▬▦▧▫■

另一种是以密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26个字母如下图: ADBECFJMPKNQLORTSUVXWYZ G H I再给出一些符号请学生写出单词如:

三. Visual / Spati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在大脑中想象、创造与物体、概念和设计的交换能力。它包括对一些物体空间的理解,也包括对色彩、图形等的描述,它影响着视觉和其他活动。空间分析能力也会同样强烈地影响着许多其他活动,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视觉——空间智能,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尝试过以下游戏:

1.Before and after 在黑板上画 ← → 两个标志,教师指 ← 并说“five”学生应说出前一个数字“four”,当教师说:“March”,学生应说L:“February”,指 → 时,学生们应说出相应的后一个词,也可以用卡片贴在黑板上。视觉的刺激,能促进各种能力的发展。

2.Draw it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派1名代表到讲台前,让学生看一眼讲台上的卡片(两组不同的卡片),并在黑板上画出来,然后下面的组员来猜,如这位代表觉得有难度,其他组员可以帮助,直到画好、猜对。另一种形式给两组同样的一张卡,各组的每位成员到前面看一眼卡片,画一笔,看哪组画的像、画的美。活动之后,我发觉虽然孩子们的语言基础单薄,可他们的画画能力也并不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想象的。当然也有些孩子这方面偏弱,通过这种活动,他的能力会有所发展。

四. Musical / Rhythm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力

音乐——节奏智力指的是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帮助学生借助音乐智能来学习其他学科内容。

儿歌、歌曲、打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找出所教内容的核心,把它变为一种能吟唱,能打拍子,有节奏的形式,让孩子们念一念、拍一拍,如我做过的这样一些活动:

1.Let’s sing

“妇女节”前夕,我教学生唱“Happy Women’s Day”这首歌,曲调是选用学生熟悉的PEP教材第一单元“Happy Teacher’s Day”这首歌曲调。歌词如下: 1 1 1 ∣7 1 2 ∣ 5 2 2 2 ∣ 1 2 3 ∣ • • •

Hel-lo Hap-py Women’s Day!Hel-lo Hap-py Women’s ∣ 5 5 5 5 ∣ 4 4 6 ∣ 5 5 3 2 ∣ 1 1 1 ∣

Hel-lo Hel-lo Mu----m Hap-py Hap-py Women’s Day!在劳动节、中秋节、儿童节、国庆节到来时我都采用上面这首歌的曲调来教孩子们唱唱学学,他们都很喜欢学,并且觉得越学越容易,越编越有趣。由于是低年级学生,所以我们的这类活动只是停留在改写歌词,随着这些孩子年级的增高,我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他们编简单英语歌曲的能力。

2.Let’s chant 在教《新标准英语》第三册第十一模块时,其中涉及到语法has 和have,为了不使孩子们过早地被复杂的语法所困绕,我帮助孩子们通过简单的吟唱来操练词汇及句型。

如 kite kite I have got a kite.Car car He has got a car.Puppet puppet She has got a puppet.Computer computer We have got a computer.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习词汇,在说说唱唱中区分has 和have的不同用法,词汇与句型相结合,体现了活动教学的习得性原则。同样熟悉的节奏容易激起孩子们学英语的兴趣,又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音乐——节奏智能的发展。五. Bodily /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指的是人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表现为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美国教育杜威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做中学”的思想。如在教学sports时,请一些学生上台来表演或做一些动作,其他学生猜,课堂上我还经常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做一些TPR活动来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如:

1.Let’s do 教师在黑板上贴上7-8卡片,请同样数量学生站在卡片前,大家一起拍手并数数:one,two,three,four,第一、二两下数:one,two,第三下说自己卡片上的内容,第四下说人家卡片上的内容,接下去第四下被指到的人先说,同样的拍第三下说自己的卡片,第四下说别人的卡片。如有学生说错,那该学生就到第一个位置去,大家都后退一个位置,那么后面的卡片就换成了新主人,此活动看起来不怎么难,可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也是有挑战性的。通过说一说、动一动、玩一玩,孩子们较好地完成该活动的主要任务。

2.Teacher Says Please 该活动请学生听清教师的指令做动作,如:T: Stand up, please.学生不可以站起来,如:T: Teacher says, stand up please.这时学生应该站起来,否则要被罚下场的。此活动既有助于孩子们复习旧知,又能促进他们的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我校的一年级学生已接触过以下动词:carry, show, open, close, touch, clap, snap, wave, cross, shake, stamp, climb, jump, walk, ran, hop, hunt, fly.通过听听做做,我班的好多学生模仿动物真是模仿得惟妙惟肖。3.Mime it!Relay 《新标准英语》第三册第六模块的主题是weekend activities.让二年级的小朋友学play the flute, play the trumpet, wash clothes, do homework 等短语也是有难度的,我是这样操作的:①请学生listen and do,学生听磁带做动作,并要评出优秀表演着。②部分学生到前面做动作,其他的学生猜,对于表演得好的和能用英语猜中的都有奖。③学生做pair work来练习,活动面广量大,整个过程学生都觉得很开心。还有在进行story 教学时,我也是比较注重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现在我的学生大部分都很喜欢表演,尽管有很多表演的不怎么样,有些是冲着教师的奖品来的,不管怎么样,我觉得他们能参与就是进步,不管进步的大小。

六.Naturalist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能

加德纳认为,自然观察者智力是人类在早期生存竞争过程中形成的,在过去人类进化过程中显然是很有价值的,如狩猎、采集和种植等。现在的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或学校里,缺少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其实很多孩子都非常想了解动物或自然现象。也就是说自然观察者智力是学生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在我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朝着发展孩子们的自然观察智能方面所做过的活动有:

1.What is the difference? 给出一组词,请学生找出不同范畴的,如:cat, dog, hat, mouse, rabbit。学生应该知道hat 不是同一范畴的。

2.Look at the picture quickly.给出两张类似的图,请学生说出这两张图的不同之处,比一比谁说得多,谁说得快。七.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指的是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个人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做练习。如,在教学交通工具时,我先让学生做pair work,互问: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然后作了调查有多少学生是坐轿车来上学的,有多少是坐黄包车的,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能发展孩子们的人际交往智能,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与人合作,怎样能取得对方对自己的信任,有意识地培养和开发这种智能,有利于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八.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内省智能

自我内省智力指的是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较好地意识和评价自己的动机、情绪和个性等,并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由于本人执教的是低段学生,课堂上实施自我内省智能的发展有一定的难度,我试图在以后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的切身体会是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很有用的。近期我们还不能明显地看到实施多元智能理论后孩子们各种能力发展的状况,因为它 需要时间、需要我们不断尝试、不断改进小学英语教学中方法、手段等。最重要的是多元智能理论让使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不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是帮助我看到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能。实施过程中我也有很多的不解和困惑,我会借助更多的多元智能理论资料来继续尝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多元智能。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陈杰琦 埃米勒•艾斯贝格 编 《多元智能理论与儿童学习活动》 郑方顺主编 《英语课内外活动手册》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 《人教小学英语(第六册)》备课学习资料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 2004 《课堂中的多元智能》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张莺主编 《小学英语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卢利 李晓 “论多元智能的评价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评价的启示”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10期

夏惠贤著 《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学》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何敏 李季湄 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

第三篇: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在学习教育学课程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多元智能理论,对这一理论非常感兴趣,希望能有机会对这一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

2、接触英语教研工作1年多的时间,对《英语课程标准》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研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说基础教育的英语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局限于教师教会学生学会读课本中的英语单词或句子,而是通过英语课堂这媒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们们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基于这样的一个教育目标,如果能把多元智能这一理论,适当的运用于基础英语教育过程当中,应该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加德纳指出,所有正常人都拥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视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是以不同的方式及不同的组合形式而表现出来,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同时他还认为人的智力不断受到先天与后天的影响,学校教育不止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智力的发展。多元智力理论特别强调人类智力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以致用。以发展为轴心的多元智力课程强调教师对学生多元智力的了解,以不同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的机会。

2、新课程理念

以《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新课标》当中同样体现着加德纳关于多元智力的理论,《新课标》强调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角色要转变,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学生不断向上攀登。因此,我认为教师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与更多的时间放在设计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活动上,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发展多元智能的机会,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3、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 的学习过程,使学生 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三、课题的研究背景

1、多元智能的创始人加德纳,依据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指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对于一个学生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让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取得成就感而竭尽所能。”该理论倡导的教育理念已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近二十年来,其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有大量的著作出版。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有许多专家、教授专门研究多元智能理论与实践,许多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广泛运用此理论,直至成为多元智能学校。

2、多元智能理论二十世纪末传入中国,立即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该类课题的研究在全国的国际研讨会也召开多次,并且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亲自参加。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加入到多元智能的研究队伍中。现在,已经有很多幼儿园、学校加入到研究的行列中,目前,多元智能理论也已经引起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关注,并且已经开展了诸多方面的研究。

四、研究目标及意义

1、研究的预期目标

(1)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探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

(2)探索“多元智能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确立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均衡的发展机会。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2、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把多元智能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通过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进行多元化的英语教学设计,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布置多元化的英语作业,给予多元化的评价等,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其他智能领域,从而实现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

五、研究内容

1、研究制定多元化的三维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要求,对小学英语各年级课堂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研究,从而制定英语教学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2、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为课堂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对发现教学优势和改进教学方法有很大帮助。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多元智能一视同仁,把多种智能领域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学生的智能强项,以智能强项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3、研究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学习的兴趣、方法、习惯的评价。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运用英语学习的档案袋评价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坚持全面评价,注重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不断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方法及实施步骤

1、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广泛收集、查阅、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筛选和借鉴关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目前本地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小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现状,通过分析,找出造成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原因,能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3.行动研究法:通过实施不同教学策略、多元评价学生,不断反思、修正,以取得最佳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法:研究个案,分析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分析与研讨,撰写总结和经验报告,使研究更具系统化、理论化。

6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个案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2、课题实施的大体步骤

第一阶段 先期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 文献综述阶段 第三阶段 调查研究阶段 第四阶段 总结汇报阶段

第四篇:TPR理论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TPR理论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标的贯彻实施,当前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入荼的进行。许多外语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都被引入小学英语课堂,并发挥着各自巨大的作用。TPR理论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旨在向广大小学英语教师介绍TPR理论,并从TPR理论简介、TPR的优势与局限性、TPR的过程和特点以及TPR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对TPR理论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阐释和剖析。

[关键词] TPR理论 新课标 小学英语教学

“记忆不只是大脑的事,人全身的反应活动将大大促进记忆。”-----James J.Asher

大家可能见过这样的画面:一位年轻的妈妈对她怀里抱着的一岁左右的婴儿说,“宝贝,看看爸爸,看看爸爸!”,小婴儿慢慢转过头来用眼睛去寻找他的爸爸。年轻的爸爸开心地叫了起来,“他在看我,他有看我呢!”,眼睛里充满了兴奋和喜悦。这是一幅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画面,其中却蕴含着一个非常深刻的语言学问题。这么小的孩子,还没学会说话,却似乎已经开始理解成人的语言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是不是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存在一个能够自然而然掌握语言的程序呢?全身反应教学法(TPR)正是建立在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理论。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身反应教学法”,就是指一种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听力理解,又强调全身反应的外语教学理论。它建立在“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存在一个能够自然而然掌握语言的程序”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由加州心理学家 James J.Asher在长达30年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颇有成效的外语教学理论。1)TPR理论简介:

TPR的理念,来源于Dr.Asher对婴儿母语学习过程的观察。正如上述为大家所熟悉的画面,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却已经开始理解成人的语言,能用身体反应回应父母的语言指令,这说明,在“言语表达(speaking)”之前,婴儿已经将成人语言内化(internalize)为自身的一部分了。在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中,Dr.Asher发现,每个婴儿在说话之前,都会经历一个较长的“听力理解(listening comprehension)”阶段。当婴儿觉得准备充足后,他才选择用语言去表达。世界上没有一个婴儿是先会“说”,然后才会“听”的,这一现象说明婴儿在学习母语时,“听力理解”先于“言语表达”。如果能将这种理念巧妙地运用到外语教学中,做到“听力理解”先于“言语表达”,外语教学也肯定能够取得成功。

其次,语言学实验表明,“听力理解”和“言语表达”是由大脑的不同部位控制的。“听力理解”由左脑控制,而“言语表达”由右脑控制。在传统的外语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边听边跟读,学生的左右脑同时作用,易造成“大脑超载(brain overload)”,导致反应迟钝,知识记忆不牢固等不良后果。Dr.Asher认为,为了避免大脑超载,可以不要求学生边听边跟读,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调动作,用他们的“全身反应(physical response)”去反馈、去强化、去记忆他所听到的内容,从而促进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再次,Dr.Asher认为,传统的外语课堂,气氛紧张,充满焦虑,这种气氛对外语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他倡议创设一种“无压力(stress-free)”的学习氛围,要求教师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和理解目标语言。同时,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进而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Dr.Asher和他的TPR理论,曾经在世界上500多所大、中、小学的外语课堂上演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开创了一块成人和孩子学习外语的新天地。

2)TPR的优势与局限性

TPR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TPR与儿童的言语发展(languag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儿童的言语发展(languag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是儿童从言语获得到基本完善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既是连续的,又可划分为阶段,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1)3岁前是言语获得时期,即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获得的时期。(2)3—6岁为完整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即儿童的口头言语不断复杂化,初步掌握言语交际能力的时期。(3)7—18岁言语提高和完善的时期,即儿童的言语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提高,发生质的变化,逐步达到完善的时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对语法结构形式的掌握也不断提高,语法结构意识逐渐形成。TPR理论认为,儿童时期掌握一门语言,言语和表达能力是随着“听力理解”产生的。当“听力理解”获得的信息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儿童就能自然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出,“TPR”理论符合儿童的言语发展规律。②TPR与新课标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应运而生。英语课程目标确立了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的思想,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以上我们对TPR的简单介绍,我们不难看到,新课标的要求与TPR理论有不少相似之处。TPR外语教学法最成功的一点,莫过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听力理解”到“全身反应”,每个学生不论基础的好与坏、智商的高或低,都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理解另一门语言的快乐。他们自己说:“Hey, 原来学一门外语并不难!我能明白她说的话,我感觉棒极了!”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树立了学习语言的自信心。其次,TPR注重“无压力”的学习气氛,重视全身反应,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第三,TPR重视营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并学会运用英语去做事情。TPR理论与新课标的不谋而合,这也正是TPR的优势所在。

当然,TPR作为一种教学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它适用于较为具体、形象、直观的内容,对于较为抽象或隐晦的内容,比较难于运用。因此,TPR理论特别适用于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当语言学习越来越深入时,它就逐渐失去其优越性。

目前,TPR的含义已经渐渐的被拓广了,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technique),既强调“听力输入(auditory input)”,又重视“全身反应(physical response)”,代表的是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学习中的协调运作,与其它的教学手段一起分工协作,被大、中、小学的教师运用在各种各样的外语课堂上。

3)TPR的过程和特点:

①TPR的特点:重视“听力理解”,重视“全身反应”,重视营造“无压力”的学习氛围。根据这三个中心内容,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根据班级的大小、学生年龄大小、学生英语程度的高低和课程的特点,营造贴近生活的学习环境,创造不同形式的TPR系列指令,并加以灵活运用,努力让学生“动”起来。② 使用TPR的基本要求是:

No.1 发展学生的听力理解,然后再要求学生口头表达。

No.2 教师在发出指令、请学生执行指令的过程中,介绍新词汇。No.3 让学生用动作说明他们的理解程度。No.4 允许学生在作好准备的情况下开口发言。③TPR的过程:

Step 1: 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Step 2: 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请学生跟着做。

Step 3: 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请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Step 4: 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Step 5: 请一位学生说出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执行指令。④需要注意的事项:

No.1 具体操作时,注意让学生用“全身反应”去强化语言的学习和记忆,避免让学生边听边跟读。

No.2 教师要注意变化指令的顺序,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听力理解”方面,而不是单纯记忆机械性的动作。4)TPR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以上对TPR教学法的介绍,我们知道TPR理论特别适用于外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擅长于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小学生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不愿意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听讲,正是TPR理论最佳的适用群体。在课堂活动中让孩子通过跑、跳、做游戏等“全身反应”,在“动”中学,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儿童学习情绪主动,注意力持久。因此,TPR理论对于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想以我在教学中运用TPR的具体实例,和大家一道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TPR。我就以广州市小学英语教科书三年级下册Unit 11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Unit11的课文内容是一段Sally一家三口关于整理房间的对话;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生词against,corner, shelf;以及句型Put „ In/on/under/against...的意义和用法。课文原文如下: Mother: Put the table against the wall.Sally: Which wall? Mother: That one.Sally: There’s a chair here, Mum.Mother: Put it in the corner.Sally: This corner? Mother: Yes.Father: Let’s put the bed by the window.Sally: OK.Sally: Oh, there are so many books on the floor.Father: Put these books on the shelf.And put those books under the bed.Sally: Good idea!

Father: Look!On the ceiling!Mother: Yeeee!

Sally: It’s a spider.Yuck!

这一课,因为课文内容祈使句居多,可操作性强,我设计教学时就决定着重采取TPR的程序来激活课堂气氛和学生兴趣。按照课文情境,我事先在教室一角布置了一个简单的卧室,里面摆放着一张小床,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个书架和一些书等等,营造出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

在做教学设计时,我根据上述TPR的五个STEP,设计出以下5 条指令和相应的示范动作。

①Put the table against the wall.②Put the chair in the corner.③Put the bed by the window.④Put these books on the shelf.⑤Put those books under the bed.在上课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这五条指令。在遇到生词时,我就用手势演示,让学生们理解生词against,corner, shelf的意义,并熟悉它们发音。我要求学生反复地听,并且边听边观察。在多次演示之后,我请了几个学生上台来到我设计的“卧室”中做示范动作,进行师生互动。然后,我请学生起来复述指令,并上台完成动作。最后,请一位学生说出指令,其余学生执行指令,完成语言的输出,进行生生互动。最后,我将上述指令编成一个朗朗上口的“Let’s chant”,并用小鼓为他们伴奏,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愉快的学习。

这堂课,学生们表现出了以往在英语课上少有的热情,学生们不论基础的好与坏、智商的高或低,都踊跃地举着手要求参与进来。我也被学生们的情绪所感染了,师生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这一切都让我切实感受到了TPR的优势和魅力。在下一堂巩固课中,我对这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很清晰地记得课文中上述5条指令,并相当一部分还可以举一反三应用到其它的一些简单的生活情境中。对比之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跟读、讲解、操练、巩固等程序,仍是这些学生,与这一课大致相同难度和数量的句型,一堂课下来真正能理解并正确运用的学生大约只有50%至60%。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大的一个飞跃。

综上所述,“TPR”理论符合儿童的言语发展规律,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TPR技能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英语教师必需具备的素质之一。使用TPR后,你会发现课堂活动的参与面广了,课堂活动不再只是为基础好的学生的设计,而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相信你一定也会深受感染,带领你的学生向语言学习的高峰不断攀登。参考书目:

1.H.D.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Berty Segal Cook,“What is TPR?” 3.《心理学大辞典》

4.鲍承模,“美国中小学“英语为第二语言”现代教学法简介”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五篇:语块理论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块理论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语块是真实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语言现象。作为一种兼具形式与功能性质的语言构件,适合并促进英语教学。

关键词:语块,中职英语,语块教学 一.引言

在中等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笔者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由于词汇量不足或对词汇的用法掌握不够全面,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英语阅读材料。也不能用英语和别人进行交流,更谈不上用英语写文章。因此,词汇教学无疑应成为职高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除了学词的发音,拼写,意义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句中,段落中乃至语篇中的运用,进而将之运用于交际。

Pawley和Syder指出,困扰二语学习者有两大问题,即如何获得接近本族语的流利性和接近本族语的选词功能。因此,语言学家提出了“预制语块理论”,这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阐述了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近来计算研究表明语块(language chunks)作为一种兼具形式与功能性质的语言构件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单位。使用语块来学习如何生成,理解,分析新的语言会从根本上解决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质量及如何达到准确和流利的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的问题。在外语教学中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教学前景。二.语块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语块的概念分析和分类

1975年Becker对语块进行了研究。后人从多个角度和侧重点对类似的语言现象进行了分析。虽然采用不同的术语,如“词汇语块”“词汇化句干”等等,但他们所关注的现象是相似的,即语言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约定俗成性,被当成一个整体使用的结构,这里被统称为语块。如“in this way”,“thank you”,“nice meeting you”。语块理论认为,语块通常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复合词(complex words)和聚合词(polywords);搭配(words partnerships);惯用语(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frames and heands)。

由以上分类可见,语块是长度不等的语言块,存在于词汇和句法之间,是同时兼有词汇和句法的特征的半固定结构。Nattinger&Decarrico认为语块是形式与功能的合成体,具有语境下的特定功能和语用成分,是语言交际的主体。⑴ 一方面,语块具有语法成分结构,是介于词法和句法之间的语义单位,对其形式的记忆和认识是属于语法能力。另一方面,作为交际的主体它们附带着语境中的特定功能,具有语用成分,对其相关语境功能的认识属于语用能力。⑵人们每天接触的语言环境是常规的,相对固定的形式在话语中频繁使用,功能也固定下来,因此语块的功能与形式具有不可分性。

(二)语块理论逐渐形成的过程

1.语言主要由语块组成

心理语言学研究证实,语块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必要过程。研究者发现,人们在语言处理过程中往往会交替使用两种编码方式:一种为“规则性”(rule-based),即以语法为基础;另一种为“范例型”(instance-based)这种方式则是强调以一定的范例即语块为基础。Peters也认为,有两种语言学习方式同时并存:“格式塔式”(the gestalt approach)和“以单词为单位的分析性学习”(the analystic one-word-at-a-time approach)。“格式塔式”强调学习的整体性,即以语块为单位来学习语言。所以说,语块学习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主要形式,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语块是在语言学习及输出时可随时采用的整体记忆板块,它本身可作为组句的基本原料。语块在一定的修改及组合后,可组成更大的语言单位或是直接完成一定的交际目的。虽然语法规则具有更大的生成能力,可生成无限的句子,但是实际生活中人们使用语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语块,即对大脑中以整体形式存储的语块进行一定的替换,加工,组合形式符合语境的恰当表达,从而实现交际的目的。所以Nattinger和Decarrico认为:语言习得的模式是在可预测的语境中使用大量不经分析的词汇板块。⑶ 2.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的语法

语块理论认为,语块即表语义,也表结构,本身就含有语法信息,不存在某些语法现象属于“语法”范畴的情况。学习者只要利用这些语块就是以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听懂或说出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句子。Lewis认为“语言不是通过学习单个的音,结构及其组合学会的,而是通过提高整体使用短语,而无需理解其组成部分。”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人们是通过运用形式和语法来解释意义。其实事实正好相反:我们习得词法和语法来理解意义,语块才是语言习得的中心问题。在Lewis看来,它是创造性规则建构过程的基础,构成了学习者对语言的语法形成自我假设的数据来源。语言知识的获得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扩大学生的语块,搭配能力和有效掌握最基本词汇和语言结构而实现的。Lewis把语言看成是由“语法化的词汇”构成,从另一侧面说明了语块和语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语块学习对语法功能,特别是语法运用能力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提高作用。但必须避免传统语法教学纯形式教学的弊端,把形式意义和使用结合在一起,通过交互方式使学生获得灵活使用语法结构的“语法技能”。3.语块的生成性

语块理论主张,并非只有语法才具有独一无二的生成性,语块也具备生成功能,即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块构成形式,能大量生成若干同类结构,比如在after结构中可以加上很多表示时间的名词或词组,如day,week,moment,long time 等,生成含义不同但共享同一句法结构的许多短语,由此可见,一个语块能生成一批具有相同构造,同样功能的语块。学生们只要记住一个语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可以掌握一个语块群,极大地扩大词汇量。二.语块理论教学优势

(一)有利于词汇的学习

1.易于习得词汇。使用语块能够很好的降低语言习得的难度,把语块作为一个整体,在语言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较高的频率可以确保语块自然不断地得到循环。另外,语块依附于语境,具有与语境相连的情景意义,这样就产生了联想记忆促进语言学习。2.易于记忆词汇搭配。词汇搭配是词汇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学生语言运用的错误往往就是由于对词汇搭配认识不够。一些习惯搭配,不能乱用。例如 heavy rain,(大雨),heavy与rain搭配,但big不能与rain搭配。英语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名词最典型的词汇搭配。学习生词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词的搭配,组合来记生词,使生词拥有牢固的附着点,从而使已有的记忆组块扩大并建立新的语块。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特别关注词的搭配,通过组织一些小组竞赛,词汇搭配接龙等课堂游戏巩固学习。例如 take 一词,学生举出如下搭配 take advice;接受意见,take pills;服用药片,take a nap;睡午觉,take the sun;晒太阳。总的说来,由于这些固定的搭配往往可以作为整体来记忆,从而不仅有助于对词汇的记忆,而且便于在语言中表达使用。3.易于使用词汇。Sperber和Wilson曾经指出:“所有人都尽可能地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信息加工。”语块在语言中的高频出现和语境依附的特征使学习者产生“形式—语境—功能”的联想,从而以整体形式习得,以独立单位储存。学生无需了解内在构成成分无需进行句法规则分析。省时,省力,作用大。是降低语言使用门槛的有效途径。

(二)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克服母语负迁移

1.提高语言的流利度争强学生信心。Nattinger&Decarrio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流利度不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存储了多少生成语法规则,而在于存储了多少预制语块。教学实践表明,语言流利性会极大地争强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信心,同时也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Ellis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范例的过程。流利表达的基础是说话者记忆中存储的,以往经历过的大量的言语范例,流利表达的实现是范例经过语境编码后作为整体单位使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流利表达不是快速使用或组织规则的结果而是语块存储的多少决定,依赖于大脑对它们的快速提取,是语块使得人们能流利地表达自我。2.保证语言的地道性。语块教学不仅有助于语言的流利性,也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语言的地道性。很多人学了多年英语,但所造出的句子符合语法正确性却不被本族语者所接受。究其原因就是对本族语者常用且熟悉的搭配与结构不了解。语块教学给学生展示了语言的真实面貌和本族语者的语言习惯,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本族语者的连词能力。此外,语块大都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生成的语言单位,使用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注意语法结构,可以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性从而避免语言错误。Lewis指出“语言不是由传统语法和词汇构成的,而常常是由多词的,预制的语块构成的Nattinger&Decarrie认为:“一种语言的正确使用就是对这些语块进行选择,然后将这些语块串联起来的过程。”

4.提高交际的得体性。交际策略语块,指交际者引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为克服由于语言能力不足引起的交际困难的语块能力。这样,学生面对交际就不会表现出不知所措。在储备了大量不同功能,不同话题的语块后,交际时缓解了临时组装语句的压力,维持交际的顺利进行。每个语块都有语用功能,大脑中存储了表示同一功能的语块,这些语块以语义场的形式存在,提取使用时,根据交际语境交际对象等具体情况选取最合适的语块。这样,语块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用功能,提高交际的得体性,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出现语用失误。

(三)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中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每学期90-96学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中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根据这一教学目的,中职英语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语块理论从语言学这一全新的角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笔者在教学中选取课文中的一些语块,用学生课堂和作业中常见的错误加以替代,要求学生改回原来的用词。训练学生掌握单词的拼写,用法及搭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课文中查找和学习重要语块的能力。

语块学习有助于提高语法能力。语块也可成为学习者开始领会语言模式,语法和那些传统上称之为“语法”的语言特点的原始数据。如具有建议和忠告语用功能的语块“I would/should ”在表达时可整体提取,反过来,学习者通过分析可以领会语块中包含虚拟语气的用法。

(四)指导学生辨认语块加强学生对语块的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语块在英语教学中作用。笔者首先向学生们讲解了语块的分类并要求他们在课文中对话中寻找语块,让学生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了解语块的语用功能,加深对语块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词汇。笔者对学生们造句中的语言错误予以纠正,讲解学生们没有找到的或不熟悉的语块。每学完一单元就对本单元的语块进行复习力求巩固。总之,英语教师应该以语块理论为指导树立语块意识,并根据中职教学的实际情况发挥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学生对语块的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立非,张大凤 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 外语与外语教学 【2】 杨玉晨

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外语界

【3】 丁言仁,戚炎 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相关性研究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4】 周 艳

正确认识语块促进英语教学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 【5】 陈平文 试析语块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基础教育研究 2008,1

下载浅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全美琴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英语教学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今天,计算机技术广泛应......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前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今年来,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教师通过处理......

    电子白板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白板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口北高级中学 王静 内容摘要:如今,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运用电子白板辅助英语教学已 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简要谈谈英语教学引......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English Teaching 单 位 准格尔旗第一中学 科 目 英语 姓 名 于淼电 话 *** 2013年4月15日 目......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沧县张官屯中学刘俊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被广泛使用,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笔者在多年......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头站乡明德小学王胜明 现在已进入21世纪的网络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广大教师们的青睐,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越来越多,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前......

    电子白板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白板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宝塔区第二中学 张燕 【内容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及其广泛运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电子白......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对“未来教育”做过如此的描述:未来教育等于电脑加人脑加网络。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