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体育与德育相互渗透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5 04:1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体育与德育相互渗透课题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体育与德育相互渗透课题结题报告》。

第一篇:学体育与德育相互渗透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体育与德育相互渗透课题结题报告

丁召艳

一、研究背景: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体育活动中的德育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心理活动、道德品质倾向极易显露,为育人提供了较之其他学科更多更直接的机会。体育学科所特有的育人特点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进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研究,找准体育促进德育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 :

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道德水平的提高,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包括三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才,发展什么样的学校体育,这不仅是体育的课题,也是德育的课题。体育与德育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不代替的。体育运动以它的丰富多彩吸引着学生,并结合各种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能从各个方面实现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的培养。德育统帅着体育,促进体育的发展,因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体育锻炼思想,在学习、锻炼中才能体现出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使体育锻炼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通过研究,使学生明确体育活动与自身道德水平提高的密切关系,培养在体育活动中关注自身道德水平发展的意识,通过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不断增强体能,培养兴趣,形成习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

根据我校体育课的研究计划,体育组制定了关于人格教育——自信心培养的子课题,其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组织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课题组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并作成果汇报。(3)总结阶段:课题组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进行成果鉴定。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主要以行为研究法为主,辅以案例研究法、经验归纳法、以及分工协作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内容: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结合自己所教年级各自制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结合各年级段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制定出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各位研究教师要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体现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点从大到小进行研究:心里素质、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合作精神、自主意识等。关注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际作用,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所谓适时就是电动机问题,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信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同学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五、主要研究成果 :

提高了学校体育课中的德育水平。使学校体育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健全了学生的人格素养。随着学校德育科研的深入,德育水平的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日益显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行为习惯改进,人格素养日益健全。完善了学校的人格教育模式。坚持以生为本,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经过坚持不懈的积着眼于学生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人格教育模式。优化了班集体建设。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改善了原有的体育误区,提高了德育渗透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体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我们体育教师不仅要钻研业务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更要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质等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第二篇:德育渗透结题报告

襄阳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高峰完全小学课题组

2011年6月――2013年7月,我校进行了市级科研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的实践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特作如下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探索用于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活动和行为的理论,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拓宽教师的德育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健全法制意识,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开放式的德育渗透教学模式,丰富课内外德育形式和内涵,使课内外教学充满德育氛围,并构建充满“人格魅力的课堂”。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种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发展的德育渗透的教学方式,积累成功经验和案例,使之更广泛地普及提供借鉴。

二、研究的目标

阶段:(2011.4----2011.5)(2)实验准备阶段:(2011.6----2011.7)(3)课题实施阶段:(2011.8---2012.12)(4)结题鉴定阶段:(2013.1—2013.7)

六、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资料检索、网络搜索进行本课题支持性论证研究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师生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认知冲 突,分析其成因及对策,3、互动研究法:以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互动为研究主体,针对 存在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断完善教与 学的行为。

4、个案研究法:以典型的课题研究模式为依托,以创新的理念,探索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学科案例的收集、展 示、分析、研究和概括,验证课题研究假设,总结提炼规律性的东西。5.教育叙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德 育渗透的技巧与行动研究。

七、预期成果 完成时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间 负责人

《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 研究》 开题报告 《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 阶 阶段性计划集》 段 《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 成 阶段性总结集》 果 《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 文集 课例集》 《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 文集 论文集》 最 终 成 果 研究成果集 校本教材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201305 秦明尚 文集 文集 201303 201304 幸大荣 秦明尚 201212 冯泽知 201212 李翠 研究报告 201212 幸大荣 研究报告 201106 幸大荣 研究报告 201105 秦明尚

八、保障措施 1.本课题所在学校历来重视教育科研,校领导班子更是教科研的先行 者,学校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将给予物质及人事上的支持,学校将邀请学术 专家和特级教师来校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学校还定期组 织研讨活动,开放课堂,吸收评价,为课题研究提供交流平台。

2.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南漳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倾力支持,站在全学科的角 度审视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的发展,实现育人为本,培养更多具有 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人才,教研室的指导与参与是本课题研究的有力保证。3.本课题的研究将得到充分时间的保障,学校每周日举行教师教研活动 以提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素质,课题组成员每月一次工作交流会以确保 研究的方向和进度,保证本课题的有效实施。

九、研究成果

1、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环境育人。从本校实际出发,先后投 入资金1多万元,对校园环境建设进

进行改造。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校园内随处可见各种有教育意 义的警示标语牌,宣传柜窗。优良的校园文化,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学生 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迈 上新的台阶。2012年2月我校被县教育局授予《书香校园示范学校》。

2、透过学科德育渗透,真正将“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做到了实处。把 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很多时候,在各科教学中,德育学科渗透有了“润物 细无声”的效果。使德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德育的途径呈现出了多样化,生 活化,生动性等特点。2012 年 6 月我校被镇政府授予《德育教育先进单位》 奖牌。

3、充分利用德育的各种途径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 接受教育,陶冶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规范的日常行为,提 高了学生自理、自学、自治、自律、自强的能力。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 的形成。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促进了学校其他的工作的开展,校文艺 队在全镇2012年庆“六一”活动中荣获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学校荣获《优

秀组织奖》奖牌。

4、学科德育渗透推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学校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 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形成齐抓共管态势。在 各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让更多的老师关心、指导 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使了学生文明习惯 的养成。由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 此各科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班。2012年春期末水平测试全 校有五门学科在全镇同级同科中名列第一。

5、推动了学校德育科研工作的展开。本学期,我校以县教育局关于德 育工作的精神为指针,以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为发展点,以实 施德育日常工作全程管理为重点,全面提高我校的德育工作水平。通过落 实德育建设,构建良好的德育体系和扎实的德育科研实践,我们收到了良 好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学生的德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了有机 渗透,进一步加强了德育科学研究,使学校德育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2012 年 7 月学校 荣获镇党委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奖牌。


第三篇: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华土木

春晖中学是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创办的一所历史名校。经老校长毕生倡导“自动、自由、自治、自律”的人格教育,强调学生“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己”,主张“凡学校皆当以陶冶人格为主”,人格教育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高尚品性和优良道德的教育。春晖先贤以天下为己任,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品德培养。汲取历代春晖名师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精华,一种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学生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德育模式应运而生了。

二、理论依据

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指标都处在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这种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期望方向发展完善。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2、“双主体”理念。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逐步做到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择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最终将社会认识、情感、行为内化为个体认识、情感、行为。

3、生活德育的理念。我们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品德,改善、提升社会道德的,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同样,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于虚空、无效。因此,在学校德育中,要把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

4、活动理论。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从德育活动来说,一方面,通过德育活动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德育活动让学生将已有的道德认识外显为道德行为,两种过程不断交替,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基于这一理论,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活动中的互动合作与内心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

三、课题方案

(一)课题组人员组成与分析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课题组由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兼政教处主任葛洪金老师任组长、由校团委书记兼政教处副主任华土木老师、校政教处副主任、负责学生会工作的薛安全老师,校团委副书记陈小祥、负责各年段的年段长倪瑞祥、何大江、张建平为核心组。并得到经亨颐教育思想研究专家张彬教授、周恩来生前卫士高振普将军、邓颖超生前秘书赵炜女士、周恩来侄孙周国镇教授的指导,在总课题负责人潘守理校长的主持之下进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各处室、各班主任、全体教师、及广大学生的支持和响应。并得到了上虞市教体局、上虞团市委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二)研究目标、德育内涵、及过程方法

1、研究目标:

⑴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探索并构建适应新世纪德育工作要求,符合中学生成长规律的学校德育途径及操作模式。

⑵通过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校德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素养的培养,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道德人格追求的最高目标。

⑶通过研究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师德育观念更新与德育创新能力提高,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并努力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研究过程及方法

根据学校人格教育总课题的研究计划,人格教育德育子课题的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3)总结阶段(2002.12—2003.3):课题组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进行成果鉴定。人格教育德育子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行为研究法为主,辅以案例研究法、经验归纳法、理论演绎法以及分工协作研究等方法。

四、实施过程:

(一)开展“知周学周”活动,实施理想人格激励教育的探索。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志于道”先于“据于德”,提示了人性提升的价值根基与方向在于“道”。没有“道”的“德”是肤浅的。信仰不仅是支撑人生大厦的顶梁柱;它对道德人格的构建有论证、聚合、与升华的作用。周恩来总理的崇高人格魅力,源于他坚定的共产主义政治信仰。自2000年3月开始,学校开始用周恩来同志的崇高人格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新探索。

用周恩来的理想人格激励学生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具体形象理想教育。这是以具体人物的所作所为的外部特征为自己追求的理想。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了周恩来所处的时代背景,熟悉了周总理的生平,为他的革命事迹所感动,激发了敬佩、仰慕之情。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敲开了中学生的理想之门。第二,综合形象理想教育。这是与具体形象相联系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初步概括性的理想。这一阶段要非常重视学生进行严格的自我修养,重视学生学习周恩来的品格,逐渐形成笼统的理想,在个别的场合能把理想和现实联系起来。第三,概括性理想教育。使学生能清晰地意识到人生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崇高目标的理想。他们逐渐认识到在周恩来的人格特征中,蕴含着真正共产主义者的整体人格美。通过这一阶段的教育活动为我们春晖学子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用周恩来的理想人格激励学生的具体做法是紧紧抓住知事、明理、动情、导行四个环节。首先通过播放周恩来系列影视片,组织读书活动,组织学生赴绍参观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举办“知周、学周”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周恩来精神。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撰写影评和读后感、出刊编报、召开主题班会、讲恩来故事及演讲比赛等形式,使之上升到“明理”、“动情”阶段,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周恩来同志爱憎分明的政治人格、公而忘私的道德人格、坚忍不拔的心理人格、聪慧高超的智能人格、崇高新颖的审美人格。并不断汲取周恩来同志伟大的人格力量,把周恩来的理想人格内化到自身的精神世界中去,最后外显为 “为中华之崛起”的实际行动。同学们自发成立了环境保护协会、校园文明岗,自觉开展“扶贫济因送温暖、敬老助残献爱心”活动,积极争做奉献标兵、创新能手和百名优秀学子。春晖园内,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比、学、赶、帮,蔚然成风。

随着“知周学周”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全校各班的热烈响应,掀起了一个争创“周恩来班”、“周恩来团支部”的热潮,三个年级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高一争创活动全面铺开,高二命名“周恩来班”,高三命名“周恩来团支部”。各班的争创活动做到五个结合:即与形势教育相结合、与日常教育相结合、与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与班团活动相结合、与校史校情教育相结合。高二(2)班在借争创之机,结合学校的“四自校风”,提出了“静、净、勤、竟、劲”的“五字班风”,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高二(8)班的在争创过程中提出了“近、进、比、学、化”“五大行动”:近——走近周恩来,了解周恩来;进——初步体悟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比——自我教育阶段;学——争创“周恩来班、周恩来团支部”;化——把学中所得内化为个体的人格内涵。这样的计划贴近学生实际,符合认知规律,能有效地指导工作实践。争创活动的成效正越来越多的外显为全校师生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育人的具体行动,无私奉献的爱心行动。

(二)开展淬砺教育,引导学生自我磨练。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主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早期春晖就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曾在春晖兼舍务主任的匡互生先生,他经常以一句“吃得菜根,百事可做”教导学生。到五、六十年代已形成了肩挑铺盖米袋,脚穿草鞋布履、长途跋涉来校上学的“草鞋精神”、“霉干菜精神”。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为更好推进学校的人格教育,潘守理校长提出了淬砺教育的思想,就是要根据时代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青少年进行自我锻炼和刻苦磨练,它具有主体性,一定的强迫性,实践性的特点。

吃苦耐劳教育是实施淬砺教育的必要准备。每届高一学生到校,学校即对他们进行“知我春晖,爱我春晖”的始业专题教育,其重要内容之一便是通过组织参观校史陈列室和校内十大德育基地,开设专题讲座,收看校情专题片,学习了解春晖先贤的“草鞋精神”、“霉干菜精神”,培养学生的春晖情结。为了使学生对春晖的学习环境、生活条件、办学特色有更强烈的认同,我们以多渠道,多方式地与结对扶贫学校——泰顺四中、岭南乡中加强联系,组织学生或参观访问,或结对助学,或相互座谈,以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意识。

半军事化管理是实施淬砺教育的重要途径。春晖是一所全寄宿学校,学校建立健全了寄宿生管理的系列制度,包括老师的值日制度,规范晚自习管理、节假日学生管理制度等,实行寄宿生管理班组化、学生参与民主化、自理化。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教育:从起床要求到熄灯就寝,从作息安排到三餐落实,从打扫整理寝室到个人洗衣叠被,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自立、自治”能力。近年来,学校又把建设健康、高雅的“宿舍文化”作为学校工作的大事来抓。组织了寝室美化大赛,开展了寝室联谊活动,并每月评比星级文明寝室,每学期推出示范寝室,每学年评比共青示范寝室。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守时惜时,互助合作,团结友爱,乐群容忍,创新争先的品格。

劳动教育是实施淬砺教育的主要载体。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视为“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早期的春晖,生活是艰苦的,名师硕彦们在授课之余,经常带领学生参加田间劳动,把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融入了他们的教育改革实践中。现在,各方面的条件变好了,学生们已经不再用锄头挑着铺盖走进校门。但是,劳动教育的传统不仅没有丢掉,反而不断地深化。学校校把加强劳动教育作为实施淬砺教育的主要载体。“清晨即起,洒扫庭除”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学生承担250多亩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学校一直保留着十块学农基地,每星期安排每班一节劳动课学生进行花木栽培或蔬菜种植。学校还把校办厂的扣丝车间、校内畜牧场等作为学生学工学农基地,学生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参加劳动。学生在生产劳动中品尝了艰辛,磨练了意志,净化了灵魂,逐渐养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

第四篇: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吉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研究机制》子课题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与对策》结题报告

正阳小学课题组

吉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研究机制》子课题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与对策》结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2006DY125课题类别:德育课题

课题负责人:姜玉侠副校长绿园区正阳小学

主要成员:王淑荣孙桂荣孔祥云杨国忠栾晓薇

孙丽娟王淑娟冯丽娟赵洪霞高智慧

刘玉涛曹丽娟王慧梅张娇崔影辉

张舒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校是对未年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场所。我校特别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培养,强调运用文化视野道德理念和科学方法来进行管理,营造校园和谐的道德氛围,在浓厚、多彩朝气蓬勃、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熏陶下,使学生们能个性完美、人格健全。

一、营造科学的道德教育氛围

我校一直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综合素质少年儿童作为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一是领导重视,全体行政人员积极参与。学校自从申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后,学校相继成立了以德育副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少先队大队部为实施平台,以班主任、任课教师为实施者,通过先培训教师,让教师在思想上得到重视,行动上有所依据。让教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领导、教师通过学习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各年级组还出了宣传栏,每位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也相应的得到提高,人人争当贯彻实行《意见》的模范,学校党总支行政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师德规范及相关法纪法规,老师的思想得到净化,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她们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个学生,影响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气氛健康成长,全面自由的发展,她们在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真可谓:“毓英桑梓,劳苦功高”。二是狠抓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优良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情感道德的熏陶。走进教学区,一阵浓郁的环境文化的气氛迎面而现,大厅高悬着校训,在每一个楼层都设计了不同的橱窗,多角度、多层面地向学生渗透积极向上的思想,墙壁上悬挂着既有学生又有教师的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日常行为规范评比栏》则记录着全校24个班级一周来的在纪律、卫生等,争优创先进步足迹,这里留下了他们为集体挥洒汗水,这也是集体荣誉感培养的舞台。它时刻激励着每一位学生比学赶帮,积极向上,为集体争光。学校橱窗的宣传窗

常常更新,它传递着校园新的亮点,折射出师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学校精心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科学育人情境,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探索知识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摇篮,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增进了教师加强对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识,使整个教育过程中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发挥德育教育的主体作用

德育行为制度是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的行为系统的规范。其目的是使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成为内在的人格品质,我校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出发,制定了具体制度,从而制约学生,使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分级分块的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并在以下制度上进行完善和创新。

1、坚持升旗制度。每周一定为固定的升旗日,由行为规范优秀的班级体担任升旗班,青年教师进行有主题的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更是由学生准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是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最好契机。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形成教育目标层次性,学校制定了《各年级学生养成教育质量目标实施方案》以学校育人目标为总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的特点,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分阶段的进行运行和落实。

3、健全逐层逐级的评价体系,以及奖励机制,政教处逐期进行学风、行为、习惯活动、班级文化特色进行评比。通过班级的达标情况监测,督促学生在各方面逐渐改变并日趋达到完美,让学生们逐渐的自我约束自己,日臻完善自己。

4、营造班级文化特色。良好的教育氛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班班有特色,班班创特色。体现一种文化关怀和一种人文情怀,让学生在悄然无声的教育中沉淀自己,最终达到教育目的。每个班级的布置都凝聚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彰显了学生的风貌。

三、抓课堂教学,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

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德育的学科渗透,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有机地统一于教学之中,使德育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抓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在全面落实小学德育教学大纲,开齐开全小学思想品德课,配备专职教师的基础上,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开设好法制课,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针对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学校实际,让学校聘请的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为了让孩子们深受教育,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了各种主题系列活动,要求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同时广泛进行实践,从而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觉悟,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1、在未成年人中积极开展拒绝邪教崇尚科学的活动,学校举行了千人签字仪式,让学生从小就爱科学、讲科学,不让迷信思想侵入未成年人的大脑,并开展故事大赛,科学进步的思想根植于孩子的心田,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

2、学校聘请校外辅导员上法制课,对未成年人进行交通法规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并通过电视教学片、录像等让学生直觉感受懂法、知法的重要性,使他们从小遵纪守法,自觉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3、学校还和“星星泉教育基地”共建,组织学生到基地体验,了解消防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火对人民和财产的危害,火灾对生产、生活造成的经济损失。另外学校还组织家长、学生与基地共同宣传安全防火与自救的知识,达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共赢。

4、对学生广泛进行安全法律常识教育,使他们有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针对一些安全隐患经过实际演练,提醒学生重视并加强保护的能力。做到从小做到知法懂法,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5、学校还经常开展讲故事、演讲、征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及口语交际的培养。在绿园区迎奥运演讲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全国作文大赛上,获三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6、学校开展了体验教育。走进我们的教学楼,走廊里绿意盎然,这些绿色都出自于可爱的学生们,是他们捡拾的饮料瓶、废报纸一点一点来装点这个美丽的校园。母亲节、元旦同学们手里拿的自制贺卡,送上一份节日的祝福。而且让他们亲自去家长工作的摊位、工作的场所,感受一天的工作,并调查一天的收入,使他们真正懂得了做生意的辛苦,赚钱不容易,今后一定要厉行节约,决不浪费。

7、关爱他人,奉献爱心。学校通过调查了解特殊情况的同学,除学校对此给予帮助同时,也号召全全体同学伸出友爱之手,除日常的帮助,还在每年的“

六、一”与他们“一起分享我的快乐”活动,让爱在他们心中流淌。今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后,为灾区孩子过“特殊的生日”活动、、、、、、都让孩子感受到奉献的快乐。

五、家庭、社会、学校联动式教育

1、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实施教育育人的共赢。除了必开的家长会,还不定期的与家长座谈,了解家长的愿望,每月的思想道德评价表,沟通了学校与家长的关系,让他们时刻了解孩子的成长。另外,重大活动我们都邀请家长参与,了解学校每一点进步。让家长们参

与学校的管理之中。向家长推荐优秀家教方法,推荐值得孩子们看的电影、电视节目,指导和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水平。

2、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实践体会。

正阳小学地处正阳街道办事处,学校紧邻街道办,周围都是居民小区,我们成立了“社区护绿小队”专门清楚绿化带里的杂草,花坛里的花的看护,小区里的白色垃圾清除。“楼道清扫小队”,定期到所承包的楼道清扫卫生,清除野广告。“爱老敬老小队”,由学区内的同学调查小区的孤寡老人,帮助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散步。通过社区小队的工作,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也改善了学校与居民的关系。

六、反思问题带今后进步

当然,在研究工作中,我们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制约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需要对班主任进行有效地管理、培训以及指导,由于对区德育工作计划以及要点的掌握比较缺乏灵活性,造成对班主任的管理、培训以及指导力度不够,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方法比较欠缺或者说认识比较模糊,重视程度也有所差异。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题融入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才能将我们的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工作中对课题的研究力度不够,德育教育的线索不明确,造成教育效果差别较大,德育教育方向不集中的现象,对学校课题的研究而言是很大的损失。

人文教育、有效教育是我们多提倡的,学校开展的活动要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人文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达到学生活动的目的,应该说很多时候我们的活动目的性,教育性、人文性以及时效性都是很强的,但也存在活动效果比较差的情况,对学生而言,活动意义不大。

加强和改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在以前的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6——2007年:

1、获国家《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行实验》子课题先进实验校

2、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校》

3、获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4、获市依法治校先进校

5、获“迎奥运,爱祖国”知识答卷全国组织奖

6、获长春市第七届青少年艺术大赛最佳组织奖

2008年:

1、被评为“吉林省科技教育示范校”

2、获绿园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3、荣获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4、获绿园区学生篮球赛第五名

5、长春市课改示范校

6、长春市科技教育示范校

7、长春市航模比赛一等奖

8、吉林省第十六届科技艺术大赛获市级优秀组织单位

新闻报道:

1、环保主题活动“善待地球—从身边小事做起”在4月19日、4月24日的《吉林日报》、4月20日的《长春日报》上给予报道,在吉林电视台“新闻参考”栏目中播出。

2、我校师生为来自灾区的孩子过“特殊的生日”,《吉林日报》、《绿园之声》分别给予报道。

3、在“2008年长春市科技活动周”期间,长春市副市长钱龙生、市科协副主席邢文和绿园区领导参加了我校科普图书和科普教学仪器赠送仪式,长春电视台给予报道。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勇于开拓创新,注重工作实效,进一步将关心教育未成年人的工作落到实处。

第五篇:语文德育渗透,结题报告

篇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2013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们进行了科研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教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我们的课题已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语文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在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语文教学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二)德育渗透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通过借助载体、建构氛围熏陶、引导教育对象,使之接受有关思想、观点、作风、行为,实现教育意图的教育形式。

三、理论依据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德育教育也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寓德育于语文学科教学中要强调运用以下三种渗透原则。一是有意渗透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针对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确立本学科德育目标体系,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科目标,具体明确;课时目标,落实到位。

二是有序渗透原则: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德育内容结构的序列性和完整性,对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以求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做到德育进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楚;德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是有机渗透原则:找准渗透点,选择教学的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德育,做到知识与德育水乳交融,避免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本课题通过研究,积极探索德育渗透之道。让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既不只停留在具体内容上,也不搞形式,而是辩证的,按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进行德育渗透。

(二)研究内容:

1.现状研究。主要是调查研究语文学科教学中是否根据自身学科特点渗透了德育因素,存在哪些具体问题,以便针对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思想教育目标与任务,从而落实到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

2.对策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应从如下方面考虑:

(1)转变观念,提高教育工作者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2)建立课堂德育渗透体系和实施网络,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的、完整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结构和氛围。

(3)完善语文学科每章节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

4.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五、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以本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品质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中,将针对学生作连续的跟踪调查,以观察和分析加强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二)理论研究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人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问题,逐步形成对被调研对象的教育对策。

(三)行动研究法。由于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模式,它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了个体或群体与专家或团体的密切结合。因此,行动研究法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开展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指导,具体到本课题就是要求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要掌握“制度计划、收集信息、观察与反思”的基本研究方法。

六、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将在各个学科进行,以分学科实验为基础,形成学科综合实验。本课题研究为期两年,实验将分成以下三个阶段完成: 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为准备阶段;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为实施阶段; 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为总结验收阶段;

在2013年4月总结出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以供评价和推广。

七、研究成效

通过德育渗透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语言熏陶法。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三峡的雄壮,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二)讲授分析法。

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如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师可通过对地震中父亲和儿子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儿子的坚强与勇敢。

(三)解疑答难法。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

(四)榜样启迪法。

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如数理化教学中,每讲到一个公式定理的概念时,可以简单介绍这些公式,定理的发明人的事迹,启迪学生热爱科篇二: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科德育渗透结题报告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我校承担,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改变过去过于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将德育寓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在和平发展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针对教育的这种现状,《朝阳市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的科研课题实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契机。我校把2011年定为“德育科研年”,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研究,在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上下功夫,切实加强研究课题的过程管理,并且扎实做好对日常工作的管理。

学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以文科组组长、理科组组长、班主任等为组员的学科德育渗透实验小组。实验小组成员有,中学高级教师一人,中学中级教师五人。学校成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以及课题实验小组,从2011年5月起开始进行实验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全新的理念,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正确处理以教学为中心和以德育为核心的工作关系,体现在各门课程中,就是将德育与知识的传授有机融为一体。《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各科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因此优化学科渗透德育,提高学科渗透德育的质量,也是实施新课程方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校根据实际选用了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物理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美术学科为试点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研究,探讨德育与育人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切实研究了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方法与途径,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意性原则,也就是认识到位,时时刻刻的进行德育研究、渗透,积极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渗透德育。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机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及其要求,与德育的内容和要求自然地、恰当好处地“结合”,把德育内容“随风潜入夜”,让德育对象“润物细无声”。

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序性原则,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系统地安排渗透德育的内容,避免出现交叉、重复、零乱。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度性原则,各学科教师并没有牵强附会,把“文化课”上成“德育课”,而是灵活多样。

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效性原则,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学校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努力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一)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陶冶于洗礼,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各学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次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我们实验教师都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渗透,创设适合学生接受的情境,再辅之合理的点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达到德育教育的成效。

董志杰老师能够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创设德育渗透的情境,并根据课文中包含的德育因素的不同性质、特点和本校拥有的各项教学设备,截取有关电影、电视剧片段补充课文内容,并且在每篇课文中的标题中点拨渗透、在作者简介中点拨渗透、在时代背影中点拨渗透、在课前预习前,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在课文讲解中一一渗透显现,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白金侠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感悟语言、积累词语、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进行德育教育。在写作中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外延伸中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与各种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孙瑞清老师在蒙古语文教学中,通过蒙古族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了解,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特别是我们朝阳著名蒙古族作家尹湛纳西事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王忠平老师在教学中抓住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教育学生有正确的评价。

(二)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渗透德育教育。试验教师课前集体备课,共同研究,互相探讨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生物教师王英婷、柴亚娟在教学前,教材的每一章、每一单元、每一节课,都共同研究、挖掘德育因素。她们根据生物课本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的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特点,教育学生主动适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学会多种本领,增强耐挫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心里。

物理教师李占云、王玉华德育渗透灵活生动。例如,古人发明的火药却添进了帝国主义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鉴定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里,受到较好的效果。

(三)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

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科德育渗透的研究,学校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

1、每学期初,对全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集中组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以及《八荣八耻》和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细则》,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我们在各班抽查学生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对班主任考核的一项内容。

2、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的国旗下演讲,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文明,鞭鞑丑恶”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举办庆祝“五四”学生爱国远动九十周年,学校团委举办“弘扬五四精神、唱响青春活力”校园歌手大奖赛。“庆五四闪亮青春”校园书画展。“珍惜青春、与时俱进”五四校园征文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4、改进校园文化环境,在走廊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如“良好习惯、美好人生”、“漫步轻声、右行礼让”、“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等让环境感化人。提高学生分清是非、美丑、善恶和辨别真假的能力。

5、举办“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扎实搞好民族精神传承教育。九月二十八日为弘扬民族精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旋律,学校团委举办唱响红色,宣扬红色的高潮红歌大合唱比赛。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热忱,促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

6、以社会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让广大学生了解建国六十周年的变化,在国庆节当天,号召全体学生观看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聆听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7、加强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班团会、班主任会、班级活动课,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8、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学校联系册、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电访等形式,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及表现,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9、学校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子女教育和管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也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10、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校园广播、政治课、班团会、校会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四)、研究成果和结论 课题实验的两年中,课题组的每一位老师通过学习、研究、探索、总结,大胆进行课题实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几大成果。

(1)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与推广实验,打开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全校各学科掀起了渗透德育的热潮

(2)通过该实验课题的展开,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了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提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使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不再在校园内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师生间和谐亲密的师生情。

(3)通过该课题的深入研究,学校内学生严重的违纪现象不见了,校园内学生和睦相处,学生爱护校园环境,创造校园良好的学习氛围。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学生能够做到进入楼里自觉排队,上下楼梯自觉排队。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得到了改善,自觉学习的学生多了,形成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学习风气。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感悟到,这一课题的实验对老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塑造。课题组成员在实验中,注重经验的积累,把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写成教学论文,供全校教师学习交流,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如:白金侠《浅谈语文学科德育教育渗透几点体会》、柴亚娟《浅谈初中生生物教学德育渗透》、董志杰《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德育渗透》、李占云《关于在中学无力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问题探讨》梁凤莲《浅谈语文学科德育教育渗透几点体会》、王晓兰《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王英婷《生物学中的德育渗透特点王玉华初中无力在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索》、张丽《谈中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张玉珍《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等多篇论文。在此期间,白永祥获得朝阳市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喀左县优秀团干部、获得国家级优秀课一节;优秀团队辅导员、南哨镇优秀教师、获得市优秀课一节、县优秀课一节;白金侠获得辽宁省优秀课一节;刘景学、王玉华、王春荣分别获得市优秀课一节;孙瑞清获得市优秀课一节、在喀左县“民族团结杯”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王忠平荣获县级优秀课一节、县级优秀论文一篇,课题的实施,促进了课题组教师专业的迅速成长。(4)实验班级八年一班和八年四班不仅在文明礼仪和思想教育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而且在学习方面也得到提高,八年一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14237分,本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16958分,提高了19%,上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52.6%,本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63.94%,提高了21.5%,上学期期中考试优秀率为22.4%,本学期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33.94%,提高了51.51%。八年四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14136分,本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16985分,提高了20.1%,上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57%,本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65.07%,提高了15.2%,上学期期中考试优秀率为18.7%,本学期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26.32%,提高了40.7%。

(三)学生的德育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于2009年5月和2010年5月对学生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形式,只要求被调查对象按规定如实填写。本次共下发问卷70份问卷采用封闭式,每道题目均有几种答案供学生选择,要求每题必答并独立完成;请你仔细阅读并回答每一个题。在调查对象方面我们针对七年级的学生。在调查内容方面,问卷分别从填写方法、人生价值、日常行为、父母影响、亲情关系、法制素质等方面设计了46个题目。现从中挑选了几个典型问题,进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和判别是非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的传道授业中,将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渗透较好的融合在一起,能起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德育渗透为课堂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学生借此翱翔与知识的天空。通过问卷更使我们坚定了信心,让德育渗透走进学生的内心,并在前进的道路上时时总结、时时创新。“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来”。

3、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

通过课题研究,我校的德育干部、班主任和参研教师都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提高了德育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学篇三:纳雍县新房中学德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纳雍县新房中学德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 陈光灿 联系电话:*** 邮编:553303 所在单位: 贵州省纳雍县新房中学

参与人员: 语文组教师(朱家林 尚经胜 陈勇 张军 刘俊 陈光灿 任志成朱春菊 王春林)

结题形式: 结题报告

【关键词】 语文 学科德育渗透艺术 研究

【内容摘要】 初中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背景,研究方法步骤,研究的成果及存在问题,增强学科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结题报告 背景:

2011年3月,在原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申请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和谐重点课题——小学阶段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8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7年的小学教师的我,调入新房中学,我组织的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贵州省重点课题——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研究,在我县,从事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几乎为零,通过学习与了解,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既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又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大的战略转移,是自我学习,自我内化,不断成长的自助餐,对于我们这个研究集体来说,是“面对实际问题,展开具体行动,推动教育发展”的扎实探究,虽然我们是摸着石子走路,有以前的大课题研究为基础,倡导的是“以小问题锲入,小步子推进,小环节切入,小集体进行研究,研究小问题,凸显大世界,让学生得到大发展,推动学校教育大进步”的小型研究;立足于“低起点、严要求、有重点、大进步,有拓展”的“草根”研究行径。

联系个人学科教学的实际,初中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的的艺术策略,是众多初中语文教师十分棘手的问题,在对前人的德育渗透艺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挖掘地方校本资源和班级资源,发现学生的潜能,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入拓展,把学生的价值感、使命感唤醒,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会他们做人,不断自主创新,实现“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目标。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学生要有“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初中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一步提高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基本能力,养成学好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贵州省教育厅厅厅长霍健康指出,学校要坚持德育为主,安全第一,质量为先,这是对学校工作重心的精辟论述,语文教学的目的以语文智育的要求为主干,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但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的任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课程标准道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应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与一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应该如何重视重视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的现状与问题,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使广大学生切实打好语文基础,得到全面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呢? 第一、把握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艺术。这既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应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教书育人;但现状却往往是老师对一篇课文详细分析,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学生却左耳进右耳出,没有收到德育的实效。众所周知,德育的渗透应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须以课文为主要载体,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懂得语文的学习和运用与生活的关系,懂得读和听事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写和说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懂得增强理解、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必要条件。其主要原因是老师未能真正的打动学生的心,未能将课本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未能做到 真正的渗透。

第二、从心理入手让学生得到发展。我们要了解和掌握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状况,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最容易变化,也最容易接受教育的阶段,教师只有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德育渗透融成完整的有机体,才能让学生的感情和灵魂得到升华,才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养成完美和谐的人格。意义:教育旨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德育渗透,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探索提高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研究过程和方法:

中学语文德语的渗透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理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征和中学生的心理规律,依据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原则,通过本班课内课外的各种语文活动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的创造能力诱导出来,把学生的价值感、使命感唤醒,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处理并解决问题。

1、本课题以原七年级

(二)班学生为实验对象,一直到达九年级毕业。

2、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分析法、。

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迫切需要中华传统道德教育;(2)、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和方法研究;(3)、德育渗透艺术的实效检验。主要措施:

1、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教研计划,突出实际研究。

2、教师本人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确定自己要自学的新课程改革的书籍,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确立自己的学期教学主要活动及目标。、3、每周至少要上一次能够凸显德育渗透艺术的课。

4、加强自我反思,对教学设计进行多次修改完善。

5、提高自己的多媒体教学及运用水平。

6、定期进行观察记录,记录各种个别案例; 写好教学反思、教育叙事。

7、通过调查、谈话等方式了解德育渗透的效果,分析原因,找出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进行再实践。

8、总结归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的形式和方法。研究结果与成效:

写到这里,我很内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上本人的主观原因,我对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学习还不够深入、深刻,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有时还存在把前人的好的做法生搬硬套到自己的课堂上的情况,但收效甚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基本能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熟悉教材,但对教材的延伸和拓展还不够;再次,在对待学生上,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估计不足,部分学科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因“才”施教。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班同学基本上能适应我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对德育渗透这一块大家还是比较认同的,也得到了一部分家长的认同。二是初一学生刚入校,在行为习惯上有一些不好的方面,我能结合课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适时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使一部分孩子逐渐摆脱了不良习惯,但成果还有待继续观察和保持。三是在尊敬师长和与人相处方面,我们的孩子能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传统道德文化的学习自觉的应用于学习和生活当中,在这个方面各类学生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四是我本人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及课题研究水平都急需提高和完善,要多抽时间,多读书,多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终身学习这一目标。始终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学科中渗透德育的艺术水平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目标之一。成果:

1、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2、教学设计及课件

3、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

存在的困难:1】不能很好的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起来,要增强对教育教学新理念的认识。

2】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情境都需要教师作出即时的反应,教师的每一个行动必须是 充满智慧又是不假思索的。教育的情境通常不允许教师停下来进行反思、分析情况,仔细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决定最佳的行动方案,然后付诸行动。要对自己进行重新认识,查缺补漏。3】教师教学习惯和学生学习习惯需要改善。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对习惯有过精彩而精辟的描述:如果抽象地讲,就是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个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的积累增长、极限突破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端重复的结果。4】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尤其是德育的实效性很难检验。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的很辛苦,都不能称之为有效地教学。改进方法: 1】教育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程教学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当好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将教育理论和理念贯穿或体现于教学活动中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个性修养、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等。2】要想在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中做出正确的恰当的行动和反应,教师与学生相处时要相互关爱,爱是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爱和关心、希望和信任、责任感是教育生活不可缺少的。教师要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和过失,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救其失,避其败,在与学生的对话合作沟通中,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更加有效。

3】将运用成功的教学模式变成教师的习惯,将常规管理变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的成长有一个适应期成长期和超越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积累中才能形成习惯,实现质飞跃。初中学生大都十三四岁,这是好玩好乱得年龄,自制力较差,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要让他们尽快的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必须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4】为了达到有效教学,使德育渗透有实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兴趣,需要,理想,责任感,团队活动等;再次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言语习惯等;第三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灵,找准德育渗透的切入点,抓住时机,以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学的主动,生动,灵动,让学少的生命充满生机和活力,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形成自身持久的情感内驱力,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有效课堂—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解读》 《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 《魏书生的课堂教学艺术》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评析》 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解说》

下载学体育与德育相互渗透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体育与德育相互渗透课题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5篇)

    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市级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目标调整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合集)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们这个56个民族的大家庭里,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41%,分......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初稿)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草案) -------------2016年5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要求现代的德育必须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教育理......

    德育课题军训结题报告

    《新生军训在职业学校德育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探究》结题报告 本课题组 内容提要:为了适应中职教育的新要求,在京津冀一体化,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的大形势下,加快职业教育改革的......

    小学体育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体育课题结题报告 《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朱志辉 江西省萍乡市麻田中心学校 麻田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六年学制,是江西省摔跤......

    体育,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体育课题结题报告 《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朱志辉 江西省萍乡市麻田中心学校 麻田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六年学制,是江西省摔跤......

    和谐德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 兴仁县城关三小“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研究” 结 题 报 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精选5篇)

    作者:华土木 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