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函数基本性质典型习题课教案大全
函数基本性质典型习题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
2、能灵活运用函数单调性、奇偶性解部分中等难度题目 教学重点:能用函数单调性、奇偶性解部分中等难度题目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如何判断一个函数的单调性?步骤是什么?
2、如何求一个函数的最值?
3、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如何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步骤是什么?
4、奇函数、偶函数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二、典例析评
例
1、设函数f(x)是R上的偶函数,在区间(-,0)上递增,且有f(8)-f(3a2-2a)0求a的取值范围。
解:f(8)-f(3a2-2a)0
f(8)f(3a2-2a)
又函数f(x)在R上的偶函数,在区间(-,0)上递增
2-83a-2a8
得a-或a2
43评:根据题意和偶函数的定义大致画出函数f(x)的图像,然后再解不等式
例
2、证明函数f(x)xax(a0)在(0,a)上是减函数,在(a,)上是增函数.证明:任取x1,x2(0,a),令x1x2,则
f(x1)-f(x2)(x1aaaa)-(x2)(x1-x2)(-)x1x2x1x2a)x1x2a0 x1x
2=(x1-x2)(1-
0x1x2a
x1-x201-
(x1-x2)(1-a)>0
即f(x1)f(x2)x1x2ax
故函数f(x)x
(a0)在(0,a)上是减函数 同理:函数f(x)在(a,)上是增函数
例
3、已知函数f(x),g(x)在R上是减函数,求证函数 f(g(x))在R上也是增函数。
证明:任取x1,x2R,令x1x2
g(x)在R上是减函数
g(x1)g(x2)
又f(x)在R上是减函数
f(g(x1))f(g(x2))
函数f(g(x))在R上也是增函数
评:定义法是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常用方法,对于复合函数求单调性就有“同增异减” 变式:
1、已知函数f(x),g(x)在R上都是增函数,求证函数f(g(x))在R上也是增函数。
2、已知函数f(x)在R上是减函数,g(x)在R上都是增函数,求证函数f(g(x))在R上是减函数。
3、已知函数f(x)在R上是增函数,g(x)在R上都是减函数,求证函数f(g(x))在R上是减函数。
例
4、已知函数f(x),g(x)都是奇函数,则f(x)g(x)是什么函数?
解:f(x)是奇函数
f(-x)-f(x)
同理:g(-x)-g(x)
f(-x)g(-x)f(x)g(x)故f(x)g(x)是偶函数
例
5、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g(x)是偶函数,则f(x)g(x)是什么函数? 解:略
例
6、已知函数f(x),g(x)都是偶函数,则f(x)g(x)是什么函数? 解:略
三、课堂练习
1、已知f(x)ax2bx3ab是R上的偶函数,且定义域为[a-1,2a],则ab
<1>
3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x2(1)f(x)
(2)f(x)1-x2x2-1
2-x2
(3)f(x)x1x-
1(4)f(x)xx[-1, 4]
参考答案:(1)奇函数;(2)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3)偶函数(4)非奇非偶函数 评: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然后判断f(-x)是否与-f(x)相等或是否互为相反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复习了函数的基本性质的概念 ②用定义法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或奇偶性以及解题步骤
五、课后作业
第二篇:必修一 函数的基本性质 教案
必修一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教案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引入
观察如下函数图象,说说它们的图象是单调上升,还是单调下降,有没有最大值或最小值。P27
2、研究函数单调性
函数图象的单调上升或是单调下降,我们统称为这是函数的单调性。那么我们怎样研究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首先,研究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的单调性。P27 如图所示
由图,可观察到函数f(x)=x的图象由左到右是上升的;而函数f(x)=x的图象在对称轴左侧是下降的,在对称轴右侧是上升的。所说的图象“上升”或“下降”反映的就是函数的单调性,那么,如何描述函数图象的“上升”“下降”呢?
以二次函数f(x)=x为例,结合图象,不难发现,图象在对称轴左侧是“下降”的,也就是在区间(-,0
222内,随着x的增大,相应的f(x)(即y值)反而减小;相反地,在对称轴的右侧图象是“上升”的,也就是在区间0,内,随着x的增大,相应的f(x)(即y值)也随着增大。
那么该如何去描述“在区间0,随着x的增大,相应的f(x)(即y值)也随着增大”? 内,描述如下:在区间0,任取两个x1,x2,并且x1x2,得到f(x1)=x1,f(x2)=x2,内,22有f(x1) 23、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任取的两个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 相反地,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任取的两个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这时区间D就叫单调减区间。 4、例题 P29 例1 例2 巩固练习 P32 练习1,2,3,4 1、已知函数f(x)=2x-mx+3,当x2,时是增函数,当x,2时是减函数,则f(1)等于() A.-3 B.13 C.7 D.含有m的变量 22、如果函数f(x)=ax+2x-3在区间(-∞,4)上是单调递增的,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2__________. 5、函数的最值 再次观察P27 图1.3-2两个图象,我们发现函数f(x)=x的图象上有一个最低点(0,0),即对于任意的xR,都有f(x)f(0)。当一个函数的图象有最低点时,我们就说函数f(x)有最小值,这时的f(0)就是函数的最小值。那么f(x)=x有最低点吗?有最小值吗? 同样地,当一个函数的图象有最高点(a,b),也就是在定义域内,任意的一个x,都有 2f(x)f(a),就说函数f(x)有最大值,这时的f(a)就是函数的最大值。 6、例题 P30 例3 例4 巩固练习: P32 练习5 1.3.2 奇偶性 1、观察P33 两图,讨论以下问题:(1)两函数图象关于什么对称? (2)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 发现两个函数的图象都关于y轴对称。那么,如何利用函数解析式描述这两函数图象的这个特征呢? 从函数值对应表可以看到,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相等。 例如:对于函数f(x)=x,有: f(-3)=9=f(3); f(-2)=9=f(2); f(-1)=9=f(1)。 也就是,对于函数f(x)=x定义域R内任意的一个x,都有f(-x)=(-x)=x=f(x)。这时我们称函数f(x)=x为偶函数。 2、偶函数定义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问:例如:P34,图1.3-8 两个函数也都是偶函数,它们的函数图象都关于什么对称? 所以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3、观察P34,图1.3-9 两函数f(x)=x和f(x)=222221的图象,并完成下面两个函数值的对应表,你能x发现这两函数图象关于什么对称?两函数值对应表又是怎样体现这一特征的? 发现,两函数的图象都关于原点对称,由函数值对应表发现,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相应的函数值f(x)也是一对相反数。 例如:对于函数f(x)=x,有: f(-3)=-3=-f(3); f(-2)=-2=-f(2); f(-1)=-1=-f(1)。 也就是,对于函数f(x)=x定义域R内任意一个x,都有f(-x)=-x=-f(x),这时我们称函数f(x)=x为奇函数。 4、奇函数定义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 思考:若奇函数定义域中有0,则其图象必过原点,即f(0)=0。这句话对吗? 5、利用奇偶函数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 P35 例5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小结:要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函数定义域必须是成对的相反数也,也就是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然后根据f(-x)=f(x)或f(-x)=-f(x)来判断其奇偶性。 练习:P36 练习1 6、利用函数奇偶性比较函数值大小 如图,给出了偶函数y=f(x)的局部图象,试比较f(1)与f(3)的大小。 7、利用函数奇偶性求函数解析式 (-,) 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13x),求: (1)f(8); (2)当x<0时,f(x)的解析式。 8、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利用 平行线的性质习题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2、会应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3、区别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重点: 1、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2、会应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难点:区别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一、自学指导: 1.平行线的性质是什么? 2.平行线的判定是什么? 3.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特点是什么? 二、尝试练习: 1.如图1,a∥b,a、b被c所截,得到∠1=∠2的依据是()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3)2.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b、c、d,若a∥b,a⊥c,b⊥d,则直线c、d的位置关系为()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 D.无法确定 3.如图2,AB∥CD,那么() A.∠1=∠4 B.∠1=∠3 C.∠2=∠3 D.∠1=∠5 4.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各式不一定正确的是()A.∠1+∠2=180° B.∠2+∠3=180° C.∠3+∠4=180° D.∠2+∠4=180° 三、当堂检测: 1.如图4,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 A.30° B.60° C.90° D.120° (4)(5)2.如图5,AB∥EF,BC∥DE,则∠E+∠B的度数为________. 3.如图,AB∥CD,AE、DF分别是∠BAD、∠CDA的角平分线,AE与DF平行吗?•为什么? 四、综合创新: 8.(综合题)如图,已知∠AMB=∠EBF,∠BCN=∠BDE,求证:∠CAF=∠AFD. 9.(应用题)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问∠C是多少度?说明你的理由. 10.(创新题)(1)如图,若AB∥DE,∠B=135°,∠D=145°,你能求出∠C的度数吗? (2)在AB∥DE的条件下,你能得出∠B、∠C、∠D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是: ①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注重学生的自己分析,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②尽量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使用规范性的几何语言。 2、我觉得不足的地方有: ①自身对课程内容的讲解时缺乏灵活性; ②逻辑语言的表述有时还不够明确,引导学生时,语言不够到位; ③师生之间的互动配合默契程度还需加强; 习题课集体备课教案 第 4周第 4课时2013年 3月 14日年级 七 主备人 李春花 附:习题及讲解 一、基础过关: 1.如图1,a∥b,a、b被c所截,得到∠1=∠2的依据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3) 2.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b、c、d,若a∥b,a⊥c,b⊥d,则直线c、d的位置关系为() 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相交D.无法确定 3.如图2,AB∥CD,那么() A.∠1=∠4B.∠1=∠3C.∠2=∠3D.∠1=∠ 54.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各式不一定正确的是() A.∠1+∠2=180°B.∠2+∠3=180° C.∠3+∠4=180°D.∠2+∠4=180° 5.如图4,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 A.30°B.60°C.90°D.120° (4)(5) 6.如图5,AB∥EF,BC∥DE,则∠E+∠B的度数为________ . 7.如图,AB∥CD,AE、DF分别是∠BAD、∠CDA的角平分线,AE与DF平行吗?•为什么? 二、综合创新: 8.(综合题)如图,已知∠AMB=∠EBF,∠BCN=∠BDE,求证: ∠CAF=∠AFD. 9.(应用题)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问∠C是多少度?说明你的理由. 10.(创新题)(1)如图,若AB∥DE,∠B=135°,∠D=145°,你能求出∠C的度数吗? (2)在AB∥DE的条件下,你能得出∠B、∠C、∠D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 答案: 1.A2.B3.D4.D5.B 6.180°点拨:∵AB∥EF,∴∠B=∠CFG. ∵BC∥DE,∴∠E+∠BFE=180°. ∵∠GFC=∠BFE,∴∠B+∠E=180°. 7.解:平行. ∵AB∥CD,∴∠BAD=∠CD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E、DF分别是∠BAD、∠CDA的平分线,∴∠EAD=11∠BAD,∠FDA=∠CDA. 2 2∴∠EAD=∠FDA. ∴AE∥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证明:∵∠AMB=∠DMN,又∠ENF=∠AMB,∴∠DMN=∠ENF,∴BD∥CE.∴∠BDE+∠DEC=180°. 又∠BDE=∠BCN,∴∠BCN+∠CED=180°,∴BC∥DE,∴∠CAF=∠AFD. 点拨:本题重点是考查两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9.解:∠C=150°. 理由:如答图,过点B作BE∥AD,则∠ABE=∠A=12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BE=∠ABC-∠ABE=150°-120°=30°. ∵BE∥AD,CF∥AD,∴BE∥CF(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C+∠CB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180°-∠CBE=180°-30°=150°. 10.解:(1)如答图5-3-2,过点C作CF∥AB,则∠1=180°-∠B=180°-135°=45°(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F∥AB,DE∥AB,∴CF∥DE(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180°-∠D=180°-145°=35°(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CD=∠1+∠2=45°+35°=80°. (2)∠B+∠C+∠D=360°. 理由:如答图5-3-2过点C作CF∥AB,得∠B+∠1=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F∥AB,DE∥AB,∴CF∥DE(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D+∠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1+∠2+∠D=360°. 即∠B+∠BCD+∠D=360°.点拨:辅助线CF是联系AB与DE的纽带.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是: ①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注重学生的自己分析,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②尽量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使用规范性的几何语言。 2、我觉得不足的地方有: ①自身对课程内容的讲解时缺乏灵活性; ②逻辑语言的表述有时还不够明确,引导学生时,语言不够到位; ③师生之间的互动配合默契程度还需加强;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3)能够熟练应用定义判断数在某区间上的的单调性.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3.教学用具 投影仪等.4.标签 数学,函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观察下列各个函数的图象,并说说它们分别反映了相应函数的哪些变化规律: 随x的增大,y的值有什么变化? 2 能否看出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3 函数图象是否具有某种对称性? 2.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观察其变化规律: 1.f(x)= x 从左至右图象上升还是下降______? 2 在区间____________ 上,随着x的增大,f(x)的值随着 ________ . 2.f(x)=-2x+1 从左至右图象上升还是下降______? 2 在区间____________ 上,随着x的增大,f(x)的值随着 ________ . 3.f(x)= x2 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f(x)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 ________ . 2 在区间____________ 上,f(x)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 ________ . 二、新课教学 (一)函数单调性定义 1.增函数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思考:仿照增函数的定义说出减函数的定义.(学生活动)注意: 1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必须是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y=f(x)的单调区间: 3.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步骤 利用定义证明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任取x1,x2∈D,且x1 作差 f(x1)-f(x2); 3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4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5下结论(即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一、新课教学 (一)函数单调性定义 1.增函数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思考:仿照增函数的定义说出减函数的定义.(学生活动)注意: 1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必须是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y=f(x)的单调区间: 3.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步骤 利用定义证明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1任取x1,x2∈D,且x1 2作差f(x1)-f(x2); 3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4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5下结论(即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二)典型例题 例1.(教材P34例1)根据函数图象说明函数的单调性. 解:(略) 巩固练习:课本P38练习第1、2题 例2.(教材P34例2)根据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解:(略)巩固练习: 1课本P38练习第3题; 2证明函数在(1,+∞)上为增函数. 例3.借助计算机作出函数y =-x2 +2 | x | + 3的图象并指出它的的单调区间. 解:(略) 思考: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1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2它在定义域I上的单调性怎样?证明你的结论. 说明:本例可利用几何画板、函数图象生成软件等作出函数图象. 一、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函数的单调性一般是先根据图象判断,再利用定义证明.画函数图象通常借助计算机,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必须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的证明一般分五步: 取值→作差→变形→定号→下结论 二、作业布置 1. 书面作业:课本P45习题1.3(A组)第1-5题. 2. 提高作业: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增函数,f(xy)=f(x)+f(y),1求f(0)、f(1)的值; 2若f(3)=1,求不等式f(x)+f(x-2)>1的解集. 课堂小结 1、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2、函数的单调性一般是先根据图象判断,再利用定义证明.画函数图象通常借助计算机,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必须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的证明一般分五步: 取值→作差→变形→定号→下结论 课后习题 作业布置 1. 书面作业:课本P45习题1.3(A组)第1-5题. 2. 提高作业: 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增函数,f(xy)=f(x)+f(y),(1)求f(0)、f(1)的值; (2)若f(3)=1,求不等式f(x)+f(x-2)>1的解集. 板书 略第三篇:平行线的性质习题课教案
第四篇:平行线的性质习题课教案
第五篇: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