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笔者多次深入农村小学听了口语交际课,对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深感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下面就存在的问题谈谈应对策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忽视“交互应对”的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与原教学大纲的“听话、说话”最大的不同就是具有多向互动特征,它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口语交际的训练实质上是真实交际的演练,它关注的是互动中的语言学习和反思,而不是单纯的口语训练。但有的教师没有真正把握口语交际课程的“过程互动性”,忽略了“应对”能力的培养。如《奇妙的动物世界》(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案例。老师先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看图说动物。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动物的习性,最后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整节课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人说一句,那人说一句等单向言语输出的形式练习说话。没有交互应对,口语交际的实施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如何让学生互动交际,调动互动的积极性呢?
⒈活用教材,挖掘交际内容
人教版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在语文园地,教材提供的仅仅是一个话题。虽然教材安排的话题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城乡学生生活阅历或环境、知识经验不同,有些话题可能贴近了城市学生,却难免远离了农村学生。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充分挖掘新教材中所隐含的交际元素,铺设交际的“点”,充分调动学生互动交际的积极性。
如在上《奇妙的动物世界》这课时,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铺设四个交际的“点”:一是听“乡村发现”招聘动物解说员的广告;二是参加动物解说员的竞聘;三是合作互动,竞猜动物;四是推荐评选最佳解说员。再如:在上《我们的小制作》(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郊外采集各种各样的落叶,用不同的叶片贴成画,然后以“我是农家小画家”为主题设计“自荐贴画”“小组推荐贴画”“评选优秀作品”“获奖感言和记者访谈”等教学环节。以上案例,教师都对原有的话题进行了必要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这些设计看似与话题主旨关联不大,属“无中生有”的内容,但它却是源于话题又不拘泥于话题的大胆尝试。交际过程不露痕迹,课堂上出现了真实的、生活化的交互应对场面。
总之,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好材料,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看老师们能否把握住机会,活用教材,培养学生“交互应对”的能力。
⒉创设情境,营造交际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根据口语交际的这个特性,我们尽可能地给每一个“话题”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良好氛围中主动交际。具体方法有:
(1)利用直观手段再现情境。如在上《春天的发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到田野搜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新发现,用图片、实物、标本或文字形式整理好,然后带进教室。师生们在“浓浓的春意”中愉快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运用表演模拟情境。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和情境,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亲身经历过的。师生可以通过表演,模拟再现教材的口语交际情境。表演模拟情境越真实,越贴近生活实际,口语交际的氛围就越浓。例如在《我们的小制作》里,当学生们在组内进行小制作介绍时,教师扮成一位驼背的老奶奶,问:“小朋友,你们在干什么?”学生们说:“我们在搞小制作,说小制作。”老奶奶说:“奶奶年纪大了眼花耳聋,你们说话声音大点儿。”孩子们马上为老奶奶搬来凳子,一个个争着为老奶奶介绍自己的小制作。通过表演模拟,学生兴趣盎然参与交际,教师同时引导学生说话与说话时的礼仪有机融合。
(3)设置情节创设情境。设置情节时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自己生活中必须要去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不知不觉地敞开心扉,打开话闸。如在教学《夸家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课,一位教师设置了四个生活化情节:①你的家乡在哪里?告诉你的好朋友。②老师也想去你们家乡看看,谁来夸夸家乡美。③请为听课老师介绍家乡的特产。④外地游客来你家乡玩,请你当好小导游。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学生学以致用,把学习到的本领付诸实践,口语交际真正落到了实处。从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学生从“单一”到“互动”、从“不善于应对”到“善于应对”的发展轨迹。
二、忽视“规范语言”的口语交际课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规范性。由于地区条件的限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很多农村学生惯用方言、语感不强,有的表达断断续续,话也说不完整,更有的由于理解能力较差而答非所问。例如:把“他先走”说成“他走先”。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口语交际中加以纠正,多下功夫。
⒈示范引路,规范语言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运用语言的阶段,教师的引导示范尤为重要。每当遇到学生语言不规范、表达不清等情况时,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或采用以生助说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保护有益的小动物》(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片段。在学生互相讨论喜欢的有益小动物时,老师让学生选择下列句式交流:A: “我特别喜欢 ______。B:我特别喜欢______ ______和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我都喜欢。有了句式的示范铺路,学生讨论交流时就能做到语言规范,条理清楚。
⒉评议结合,发展语言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评议,如语句是否准确、完整。当学生语言受阻时,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引导,并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如教学《奇妙的动物世界》时,有个学生说:“壁虎的尾巴断了还能自己长出来,我觉得这种动物太奇妙了。”老师说:“谁能帮助他把话说准确?”一个学生说:“我觉得他有个词语说得不恰当,应改为这种动物太奇特了。”老师说:“你听得真仔细,请刚才那位同学再准确地说一说,好吗?”教师亲切的语调,和蔼的态度,学生恰到好处的评议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和谐、温馨的交际“场”。在这样的“场”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言语表现的灵活性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忽视“全体学生”的口语交际课
在口语交际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好表现的学生乐于侃侃而谈,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缄默无语”的角色。如何解决这种课堂上“几个学生撑门面、大多数学生当配角”的现象呢?
⒈拓宽交际路经,丰富互动形式
我们知道构成口语交际活动有四个要素:一是交际的主体;二是交际的对象;三是交际的环境;四是交际的媒介(口头语言)。其中,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之间的互动过程就是交际的路径。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要丰富交际形式,开辟多条交际路径。如上例《夸家乡》一案中,学生在多回合、多情境中、多角色进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路径较宽而通畅。课堂上出现了多条口语交际路径:我的好友←→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上课老师、学生个体←→听课老师、学生个体←→外地游客、采访导游←→采访游客……学生以各种不同身份的角色在多条交际路径与不同对象进行口语交际。生生、师生、群体互动,场内场外融为一体,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全部蕴涵其中了。
丰富互动形式,是扩大参与面,提高口语交际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互动形式主要有:(1)师生互动。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主动地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2)生生互动。如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用说、问、评、议、比、演等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3)群体之间互动。通过小组与小组、团队与团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及参与意识与交往能力。
⒉承担具体任务,达到人人参与
在进入口语交际活动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次交际活动前都要布置明确的交际任务,活动目标明晰,螺旋上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体现教学的效率意识。如上例《奇妙的动物世界》一课,老师在安排“合作互动,竞猜动物”教学环节之前就明确各组成员任务:组内讨论交流,选出代表介绍小动物(介绍动物的样子、习性、本领)。其他小组的同学听介绍猜动物。还要评一评哪组完成的最好。这样,人人都有交际的具体任务,人人都能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达到“一个都不能少”教学效果。
四、忽视“交际习惯”的口语交际课
在一些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声音过小,说话扭捏,表情别扭;有的喜欢抖动身体,绞着衣角说话;有的眼神游离,目中无人;有的缺乏尊重意识,不善倾听,爱插嘴。部分教师对学生这些不良交际习惯和交际态度,熟视无睹,不予理睬和矫正。这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积极应对这种情况。
⒈善于引导,培养交际习惯
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家长素质的影响,使小学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交际习惯。教师要在恰当处提示有关方法与要求,点拨语言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上的偏差,善意地提醒学生:听对方说话时注意力集中,边听边注意观察对方,对发言者的的表情、手势等给予高度关注,并能从中获得信息。交际双方在谈话时,表情要自然、放松,不东张西望,不伸舌头,不做鬼脸,不绞衣角,要注意眼神的交流。产生感情共鸣时,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接受、赞同。还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并辅以体态语,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上面提到的那些交际要求,要通过师生评议,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交际行为中去。如评一评声音是否响亮,举止是否大方,表情是否自然,交际方式是否文明、礼貌等等。在听懂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听出一些要点,加进自己的思考,同时要听出优点与错误。如一位老师教学《我们的小制作》时,一个孩子绘声绘色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评议:“呀!她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发现她的优点了吗?”稍后,一些孩子真诚地发表意见。说“:老师,她是是按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泥人的。”“她接连用了几个表示颜色的词,如黑乎乎、红扑扑、金灿灿。”“我认为她介绍泥人时声音太小,我没太听清楚。”老师进一步引导问:“你同意他的评价吗?请你再大声地说一遍好吗?”这时,教师又提醒:赞美的话可当面说,受表扬的人也要有所表示。一时间,气氛热烈起来,一方说:“你的声音比上次响亮多了。”一方回答:“谢谢你的鼓励,你也说得挺大声的。”在你来我往中,听者发现了他人的闪光点,为自己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说者备受鼓舞,增强了表达的自信。同时,还促进了学生之间“文明和谐”的人际交往。这样学生就有意识地去仔细听,认真想,大胆评了。
⒉乐于赏识,提高交际技能
一是用言语赏识。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把相信人人能成功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如看到学生忘了说什么时,教师可耐心地说:“别着急,慢慢说”;当学生疙疙瘩瘩说不清楚时,教师可说:“老师听明白了,我再帮你说一说”;当学生发言胆怯时,教师可说:“你讲得很棒,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让同学们学习学习?”这样才让学生有表达自信心。也可抓住善听的孩子“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你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真了不起!”“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二是荣誉赏识。如评选“最佳表现奖”、“最佳金话筒奖”、“最佳倾听奖”等。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当然更多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随时随地进行的,老师亲切友善的微笑、赞许鼓励的目光、轻柔疼爱的抚摸都是对孩子们最好的奖赏。
口语交际课是新课型,牵涉到许多认识上和技能及操作上的问题,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认清其实质,才能摸索、总结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农村口语交际的教学对策,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责任编辑:李湘蓉)
第二篇: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长期以来,尤其是农村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生识字、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教学因为不属于书面考试范围而备受冷落和忽视,造成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2007年10月,我们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渭源县抽取了20个教学班,60余名语文教师和800余名1-5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中可见一斑。
一、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1、认识不到位,口语交际教学随意性强
有23.6%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可有可无,这与提高学生成绩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根本不开设口语交际课。在被调查的20个教学班中,虽然有11个班在课程表中设置了口语交际课,但课时经常被识字、阅读、写作课挤占,教学随意性很强。
2、口语不规范、不流畅
农村小学生说话时常常受方言的严重影响(据调查有37.4%的小学生从来没有讲过普通话),口语交际具有即时性特点,方言影响了口语交际的规范和流畅程度。
3、心理障碍影响着小学生的口语交际
在调查中发现约16.59%的小学生跟老师说话时感到“很紧张”,约37.07%的小学生当众讲话时“不知说什么好”,约3.51%的小学生在老师提问时“害怕得不希望叫到自己”。还有的学生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但进入校园则一言不发或很少说话,缺乏与教师、同学之间的沟通,存在“怕说”的心理障碍。
4、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1、强化素质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的认识
在影响学生和教育过程中的众多因素中,教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正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借助正确的方法、手段,教导学生积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紧扣农村特色,多管齐下,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课本口语交际专题训练——授之以渔
口语交际是一种互动的动态言语实践活动,必定需要语言方面的知识、交际方面的技巧、思维的灵活,这使交际能随交际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我们可充分利用课本口语交际专题训练,教给学生以方法,授之以渔精心设计每一次口语交际专题训练,认真指导,注重教给方法。一般做法是:
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营造氛围;
二、提供形象可感的交际范例,教师相机引导,渗透方法与技巧;
三、学生分组尝试实践;
四、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2)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得来全不费工夫 课堂教学是师生主动探究的互动过程,是口语交际训练的最佳途径。我们在教学时,必须认真挖掘教学中可用于口语交际的因素和时机,精心设计,让学生动起来,扎实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教学《跳水》时,我这样设计:让学生分别扮演船长、水手、孩子,表演孩子被救起以后的情景进行口语交际。扮演船长的学生就像一位严厉的父亲边安慰孩子边耐心地教育扮演孩子的学生;扮演孩子的学生真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在父亲面前先是低头不语,尔后是小声认错;扮演水手的学生,先是忙着救孩子,后来是相互埋怨,争着给船长道歉。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孩子情绪高昂,主动进入交际角色,自然愉快地交际。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效果肯定不错。只要我们有强化口语交际训练意识,认真挖掘,精心设计,也同样可达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的境界,使学科间巧妙地融合。
(3)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双赢的选择
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要思考、动手,还要合作、交流。这里孕育着诸多口语交际的时机和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口语交际的时机和因素。抓住这一有利因素,边指导学生实践边要求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如指导学生制作贺卡,先让学生说说:贺卡送给谁,为什么?怎么制作的?在制作好后,又利用互送贺卡的有利时机,要求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这样既教会学生制作贺卡,又强化了口语交际训练。尤其农村小学生参加的农业生产活动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场景。
(4)利用特殊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失时机
在生活中,有许多诸如开家长会、过生日、教师节„„类似的特殊情景。教师应抓住这不可多得的特殊情景,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在特别的日子里,特别的气氛中,当然会主动地进行交际。如:同学过生日,作为好朋友,当然会主动地表示祝福。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友谊,同时又强化了口语交际训练。
(5)利用家庭生活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拓展的途径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拓展的途径之一。但是学生在交际时,教师无法亲临指导。这就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教师,督促孩子进行口语交际。为了保证口语交际训练的落实,我们采取了积极鼓励、联系卡监督的办法。要求家长依据孩子在家进行口语交际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教师则每周检查一次,根据进行交际的次数给予奖励,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对语文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上述这些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在自由、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有意识地逐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篇: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设置口语交际课,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待人处事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思考一些对策:?
1.现象?
1.1 口语不规范,口语习惯不良,常常“出言不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口语是最主要的交流手段,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交流的效果。农村小学生由于在口语交际时常受方言或“口头禅”影响,将不规范方言掺杂其中,有的甚至常“出言不逊”。如“抽(吸)烟”,说成“吃烟”,“喝酒”说成“吃酒”。?
“错了,错了,真恶力!”“放屁„„你妈„„”等,这些都是在农村小学课堂上或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不逊评价”。?
1.2 口语交流缺乏激情,流畅度欠佳,没有条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说话,发言大胆,声音响亮,但进入高年级 后,课堂上举起的一只只小手慢慢少了,口语交际能力也逐渐趋向两极分化。课堂成了几个活跃分子“挑梁唱戏”的舞台,大多数学生“金口难开”,乐于作陪听。久而久之,口语表达得不到训练指导,所以一旦要用口语表达时,就显得“站立不安”拘谨胆怯,神情紧张,不仅缺乏激情,声音不响亮,而且说话内容不完整,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不规范,不流畅,许多话词不达意。?
1.3 即兴表达能力弱,非要“深思熟虑”不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接收了表达信息之后,一定要反复练习,说上几遍之后,才能在众人面前表达陈述,属于“准备型”的口语交际,即兴口语能力弱,农村不学生还缺少用形象生动的口头词语和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辅助手段来增强表达效果。?
1.4 在口语交际中不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表现在学生态度不认真,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短,易分散,常常一边一边做小动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农村小学生家长都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赚钱,孩子平时与祖辈生活的时间较长,这些生活的空间相对比较狭窄,接收信息能力较弱,见识短浅,文化素质低,聊起来你一句我一句,话题漫无边际,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倾听的修养。?
2.对策?
2.1 加强校本培训,转变观念。
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观念的转变,务必关注以下两点:一是口语交际教学对孩子们成长的主要性;二是口语交际教学实施“我能行”。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要达成这两点,最好的途径是抓好校本培训:充分发挥学校口语交际能力强的教师以及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较先进的教师作用,实现传、帮、带。
1、专题学习。以口语交际为专题,收集,整理资料,包括新课标解读,理论探讨。课例赏析,反思交流等等,加强对这些资料的理解。
2、经验交流。充分利用这些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讨论,在交流中实现对新理念的进一步理解。
3、反思总结。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自己的策略,进而转变观念。?
2.2 用活教材,激发交际愿望。?
2.2.1 用活生活教材。
口语交际是日常的生活交际,是现代生活必备的生活技能。农村小学生拥有得天独厚的口语交际资源,如幽静的旧野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千姿百态的虫鱼鸟兽,古老淳朴的风土人情,优美的自然景观„„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如下河摸鱼,捉螃蟹,上山采野花、野果„„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积累,逐步增强口语交际的意识,为“学会生存”奠定基础,可谓一举两得。?
2.2.2 用活书本教材。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首先,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与别人进行交际的愿望;其次,教师教学时应融口语交际的训练于识字写字课,阅读课和作文课中。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教师要很好地活用这一源泉,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服务,对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拓展和延伸。长此以往,一定能朝着人人交际,人人会交际的目标迈进。?
2.2.3 丰富校园生活,生成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养成,说到底在于多实践,敢实践,善于实践。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引路人,都应该担负起丰富校园生活,提供实践机会的责任。?
2.2.3.1 推广普通话,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但是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其口语交际是与泛滥的方言抗争着说的,心理自然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因此,在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仍是项长期的,重要的而又艰巨的任务。?
2.2.3.2 创设民主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交际。农村小学生进行“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训练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师应有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激发鼓励的教学语言。在口语交际中,教师要注意创设交际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尽可能地回归常态,还原生活。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指责。另外,还要尊重语言的多样性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增强课堂学习的开放性,不苛求唯一答案。?
2.2.3.3 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乐于交际。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训练为主,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主要形式。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对课外的拓展。如“每日一讲”“谈天说地”“读书报告”“生活报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长和学生互动”等多种训练途径,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使他们敢说,愿说。?
2.2.4 联系生活实际,加强指导。
学生在生活中学语言,在生活中用语言,口语交际才有了活水源头。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
2.2.4.1 交际心理指导。农村小学生普遍“怕羞”,“怕说不好”或善于和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怕说”导致“少说”因而“不会说”。教师采用实例,演示法,自身感受传达等方法,并组织“买(卖)菜”,“收废品”、“营业员”。?
“导游”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际的胆量。特别要关注“开口难”的学生,千方百计让他们消除“怕”字,大胆与别人交流沟通,战胜自我,取得进步。?
2.2.4.2 交际行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行为:坐正、站直、昂首、挺胸,眼睛注视对方;认真倾听,边听边想,有不理解的地方虚心向别人请教;说话声音响亮,让对方听清楚明白;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述,有不同的意见要用商量的语气;神情大方,不卑不亢。对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品质等。教师应相机恰到好处地指导。?
2.3.4.3 交际口语指导。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如:“对不起,请问„„”“我认为„„”等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正确区分方言词与口语词,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口语规范性与简约性的关系,把握语言的特定指向,把话说得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准确性与模糊性的关系。?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能贴近生活,立足校本,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就一定能得到有效改变,学生的“现代公民必备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一定能不断地得到加强。
?收稿日期:2011-07-19
第四篇: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
四会市石狗镇红坳小学 钟瑞珍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与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列的语文能力之一,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农村小学的交际环境、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都制约了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成了教学的难点。得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去提高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实现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农村小学语文老师也清楚地意识到口语交际课的重要性,然而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老师们却束手无策,或是老师轻描淡写,或是学生寥寥数语,导致农村小学的孩子不会说,说话经常出现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现象;不敢说,他们思维较慢,注意力容易转移,不善于表达自己,不愿意与人说话;说不好,学生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抓不住重点,离题万里,漫无边际,不善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要说的内容,话语连贯性差,缺乏条理性。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从五个方面来浅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整合教材挖掘资源,找话题。
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同时,选择生活中的话题,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各地区都有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找准找好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的话题。例如,现在的农村,家中基本就是老人和孩子,由于代沟的存在,孩子很少与祖辈进行双向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学中,我们应多关心留守儿童,多和他们交谈,经常让他们和父母通电话。可在课堂上模拟与远方父母通话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农村学生虽然见识少,阅读量少,与别人沟通联系的机会也少,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温驯的鸡鸭牛羊、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可以到山林捕捉昆虫,到小溪里捕鱼捞虾,到村外捉迷藏,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师要利用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设计相关的口语训练活动。例如: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落叶,把不同的叶片贴成书签或贺卡,然后练说为什么制作贺卡?准备寄给谁?为什么给他寄?„„春天到了,让学生到山间田野里去,搜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整理好,编成小册子,在班上交流,使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听和说的能力。由于学生有了细心的观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因而交流时学习兴趣浓厚,有了想听要说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教给方法,培养习惯。平时开展口语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不侧重于教学生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来限制学生,束缚学生的思维,而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构建一个轻松的表达氛围。只有让学生轻松自然步入教学指向的交际情境中,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师生之间除构成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会构成交际关系。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达到此目标,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倾听”。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告诉学生“听什么”“为什么要听”“怎样听”,只有听清楚、听明白
了,才能逐步理解对方说话的要义。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表达”,要训练学生如何把要讲的话表达清楚,如何迅速地打动听者,如何让听者迅速把握要义。因此,在平时的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严格地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际时的良好习惯。
三、口语训练阅读写作,巧结合
口语交际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游离于语文阅读、写作之外的课程,而是和阅读、写作相依相附,互相贯通。将口语交际课作为写作的素材,引导学生说中练读,说中练写,也是一举多得。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1.口语交际与阅读
阅读大量的书籍,能丰富一个人的知识。而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也将随之提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一些好的词汇、句子以及表达方式,从而避免学生在说话时出现不知如何表达的现象。从书中学到的一些充满风趣性和幽默感的语言,如俗语、歇后语还可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学生从课外书中看到的古今中外的故事,神奇的生物世界,广袤星空的奥秘等等,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想与其他一些同学分享读书的收获。此时,他们得把书中看到的内容复述出来,说给其他人听。这样就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当他的这种分享赢得其他同学的认可与敬佩,甚至是老师的赞许时,又会成为一种动力反过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通过课堂阅读和平时阅读,做好摘记,既为口语交际打下基础,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能通过阅读,自然而然地感受文章的言语形式,体会语句字里行间的意蕴,不断地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训练。
2.口语交际与写作
口语交际训练又如何辅助写作呢?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需从简入繁,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需从口头训练开始。口头习作的方法很多,比如课前五分钟,每位同学轮流进行即兴口头习作的方法,都被许多老师所使用,效果也不错。这种训练就是力求在课堂上专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不仅将自己感兴趣的轶闻趣事、科学常识,甚至是内心感受等内容流利地进行口头表达,他们还把这些作为写作的素材,巧妙地融进平时的习作中,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还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这种专门训练,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说话本身,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锻炼,感情得到陶冶,使他们在训练说话的过程中养成有条理地想问题的良好习惯,话能说好了,也就能写出像样的文章来了。
其实教材在编排时已经考虑到了口语交际对写作的辅助作用,只是我们没能好好利用罢了。课本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我们都能看见口语交际与习作编排在一起,细读其内容也不难发现,二者的关系也是相当紧密的。口语交际的训练往往为习作的展开铺平了道路。因此,习作前的口语交际训练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与别人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放飞心灵;更为可取的是,学生们的思想互动,教师巧妙的点拨,是口头语言落实到书面语言的催化剂,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四、关注生活,多练习
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手段,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积极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巧用新闻媒介进行交际训练
训练口语交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与他人沟通交往,而交往时自然离不开热议社会生活中的新闻事件、热点问题、优秀剧目、文艺演出等等。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介,了解当时的各种新闻事件与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此外,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片、电影、电视剧,甚至是流行歌曲、明星,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
好题材。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说说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储备,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2.在课外活动之后进行交际训练
在学校经常组织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活动的兴奋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很浓,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3.在突发事件后进行交际训练
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我班学生在走廊栏杆边撑手跳跃,老师批评时还极力为自己辩解,说不会有什么危险。我就引导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表明看法。这既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五、评价激励增强信心,促发展
农村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语言环境的制约,加上认识外面世界机会少,自信心普遍缺乏。这要求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多运用“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说得真棒”、“你听得真认真”这样激励的语言,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每个学生交际的信心,欣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成就感,从而看到自身的价值,提高了对口语交际课的兴趣。在课堂交际训练中,对于表达能力和欲望强的学生,对他们的发言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训练过程中,也难免有答非所问的学生,必然引起同学们的嘲笑,无形中给他们内心世界带来创伤。出现这种情形时,教师要及时挺身而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唤起交际欲望,并在交际中注意观察,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多加鼓励,树立交际的信心,积极地接受交际训练。
总之,口语交际是人人必需掌握的工具,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我们老师应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创设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颖东区袁寨镇临颍小学:张 芳
摘 要: 目前,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信息传递的落后,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却相对很匮乏。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本文将从农村小学的学生入手,展开口语交际教学问题与策略的探讨。首先,应让农村的教育者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再者,展现当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环境因素、学生自身发展因素等方面分析相关原因。最后,根据农村特有的环境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以帮助农村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形成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农村; 口语交际; 策略
21世纪是个崭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下的合格公民,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广博的文化知识,更要具备高超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灵活、幽默的听说和为人处事的综合性的能力,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最直接、最感性的方式和手段。目前,我国已意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并且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从小抓起。小学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发现“说”的能力在四种能力中还是最差,尤其反映在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的口语教学中。下面将结合自己的体会及所见所闻来分析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来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
“文本于语”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的祖先是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这“复杂的声音”据估计便是最初的口头语言,而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发表意见”便是最初的口语交际。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进化,人类以一颗智慧的大脑创造了文字,能把口语记录下来,才有了书面语言及其交际。同样,每个人的言语发展过程也是“文本于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随后便跟着他人咿呀学语,以后随着入学识字才逐渐学会了书面语言。因此,我们总结出,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学习的整体系统中处于一种先导的奠基地位。
当前,《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仅包括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还包括适应实际生活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过程、方法,落实知识和能力的三维目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必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提升语文的整体功能。可见,口语交际教学既显性地独立存在,又隐性的渗透与其他类型的教学之中,与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
口语交际能力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处理主体与语言关系的能力,我们将之称为语言能力;处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能力,我们将之称为口头语境适应能力。大而细之,语言能力又包括语音能力、词汇能力、语法能力;口头语境适应能力包括口头语篇能力、体态语能力、策略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一种教学方式。
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学习口语交际,并形成相关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概括如下:
1、激发作用
即创设逼真的情境,引出诱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情趣。言为心声,学生就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发表心声必然饱含着他们的真情实感和兴趣,必然能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共鸣。这样为了能让别人入耳、动心,自然会激发学生乐于交际,增加口语交际的兴趣。
2、细化作用
即通过具体化的方式再现场景、再现口语交际过程,使得学生口语交际的学习生活化、情境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导着口语教学,而口语教学又通过细化,形象地体现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导向作用
即借用情境、话题等折射特定的内容,突出关注的焦点,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进行思维定向。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言语则是思维的反映。同时,内容、焦点又规范和引导着言语和思维。口语交际教学的导向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特定的交际背景与话题,使交际的双方心灵互动、畅所欲言。
二、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
虽然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编排图文并茂、自成一体,预存空间大,便于因地制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内容对生活在农村的儿童来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他们无法就这些内容去交际、无话可说。怎么办呢?作为教育者若拘泥于教材,就教材静态的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必然使口语交际走入死胡同。现实中似乎农村的教师也明白这一点,于是他们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一些口语交际的内容,但是往往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只注重趣味性而忽视了真实性和实用性。
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有的老师喜欢以动物为话题来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可是农村的小学生对有些动物并不熟悉,特别是珍稀动物,他们连见都没见过怎么可能去进行正常的口语交际呢?这样,口语交际则演变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成为了听众。再者,多媒体如今在广大农村小学中是个新奇的事物,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上口语交际课的兴趣而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可是,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没有足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很难在虚拟的情境中发表真情实感,而往往只是看图说话,缺乏真实性。
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发展于生活。生活的空间有多大,口语交际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话情境,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口语交际教学。
(二)课堂教学处于单向活动,缺乏互动性
口语交际绝非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其核心是交际,其特点是活动。只有实现了互动,口语交际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在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然而,口语交际在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课堂中却成了一项单向活动。
1、教师的单向活动
小学的儿童生活经验积累少,正是处于积极吸收、习得地初级阶段,内部言语不足,使他们不能自由畅通的表达,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再加上农村的生活环境,大多数农村孩子都较内向,不善表达。因此,有些教师缺乏耐心,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利,把口语交际课变成了教师的单向演说课,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
2、学生的单向活动
农村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则似乎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常把口语交际教学看成学生的单向活动,甚至把整个课堂都教给学生,而教师自己则成为了观众。例如,一节说植物口语交际课,其教师的教学设计操作程序分为如下阶段:①让学生收及相关植物的图片或卡片②学生拿着卡片进行口语表达③抢答植物名称竞赛④学生相互评价[4]。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说话训练都以学生个体的单向交流为主,即使有一些表面看似双向的交流,例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由于学生的语言都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互。没有互动和合作,也就不存在口语交际。
(三)口语交际局限于少数人,缺乏整体性
口语交际活动应是全班每位学生的事,可是在真正的交流过程中却呈现了几个学生撑场面,大多数学生当陪客的现象,使得口语交际变得似乎专为善于或勇于交际的学生开设的训练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传统教学长期注重书面语言能力,而忽视了口头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使得许多学生只会写而不会表达②某些学生不愿说,或想说而由于不自信而不敢说③教师缺乏口语交际教学的专业技能,让部分学生牵着走,影响了其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口语交际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农村,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口语交际往往只局限于专门开设的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上,而缺乏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例如,课堂上仅仅是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按照教学计划去操作教学程序,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有些教师则把口语交际教学看成一门独立的课,缺乏与其他相关教学及活动的联系、渗透。例如,口语交际教学缺乏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及课外语文活动的渗透。
三、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分析
自古以来,从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到今天的高考、硕士生、博士生考试等等都采取应试考试而很少涉及到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考察。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农村的经济、文化等发展明显的远远落后于城市,呈现“城乡分化”的现象,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农村这种现象非常险峻。长期以来,农村这种发展的落后使人们的见识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在农村的小学,即使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一切教育政策依然围着“考试”转。社会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仍以学生的成绩,参加各项竞赛的获奖情况为硬指标,这一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身有体会。大学是个言语自由、张扬个性、展示风采的地方,我们发现大多数来自城市的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大多都能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能,而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却很难施展,原因在于他们某方面的天分从刚踏进学校大门时就被农村的教育所扼杀掉了。农村孩子较城市孩子相比显得内向、不爱说话或显得有些自卑。目前。随着素质教育大旗的挥展,城市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改变,基本能与时俱进,然而农村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教育理念仍处更新的萌芽阶段。
2、家庭环境的分析
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小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平均家庭的收入也都较低,再加上子女较多,农村家庭很难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然而家长们自己饱受没知识、没文化的痛苦,他们强烈的意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想方设法的挣钱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在此情况下,有些父母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甚至有些父母则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而自己外出打工„„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少,甚至有的孩子与父母一年才能相聚一次。幼小的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和保护,这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可能因此了形成他们内向、胆小、不爱说话的性格。另外,他们平时与外界的交流也相对较少,缺少了口语表达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使他们缺乏口语表达的勇气和信心,这必然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学校环境的分析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较大,学校的教学目标、学校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方法等等都影响着口语交际教学的顺利开展。2000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我国中小学纷纷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将原小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初中大纲中的“听话训练、说话训练”,高中大纲中的“说话能力”统一改为“口语交际”。注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提法的改变,更是认识的变化。可是,对于落后的农村,由于经济的落后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即使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也很难在实践中做出新的行动。
⑴学校管理方式的分析
农村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管理方式很难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即使采取了新的名词,但由于长时期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管理方式依旧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农村学校的管理方式非常死板,政治色彩很浓,校长、管理人员具有绝对的权威,学校很难形成民主、公平、平等的和谐环境,这种过分严肃的环境不利于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很难在这种环境中大胆、自由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甚至出现有些孩子怕上学、怕见到校长和学校领导的现象。
⑵教师因素的分析
小学,教师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最大。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世界一片空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启蒙老师对他们来说就是开启他们人生大门的第一人,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常言道“三岁定八岁,八岁定终身”说的就是早期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①教师的思想认识。作为初等教育的师范生,我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小学实习过,一句教师的评语充分说明了认识的差异:同样的小学三年级教师,城市的教师在报告单上写到“你平时虽然好动、调皮,但我发现你的口语表达能力很强,希望你发扬优点,改进缺点。”而农村的教师写到“能说善道不是坏事,但希望你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的大多数教师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意培养,甚至把它看成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有时为了应付考试还将口语交际课挪为它用。②教师的教学技巧。口语交际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要想让学生敢于交际、乐于交际,必修掌握一定的技巧。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资金的缺乏,教师很难有机会接受专门的职业培训,很难把握新课改下口语交际教学的真谛,很难协调口语教学的各个环节,结果搞得农村的口语交际教学似是而非,学生、教师双方都失去了伤口语交际课的兴趣。与此同时,城市中的教师由于受到先进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培养人才的多元智力理论上。再者,城市中的师资力量很强大,这使得教师们有条件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专业训练。
同时,农村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师道尊严”、“一言堂”等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只注重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还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存在语言表达的心理障碍。据调查:80%—90%的青年学生对上台讲话感到困扰和恐惧。
(二)学生自身因素的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语言能力学习和形成的初级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这一阶段是培养他们良好语言习惯和兴趣的黄金阶段,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性别或性格的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着差异。例如,一般女孩子发育比男孩子早,女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性格开朗、外向的孩子乐于开口说话,而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则无法主动与别人交际,也不善于与别人交际。这些先天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口语交际教学顺利开展。
四、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可以说一切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则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是打开语言闸门的一把金钥匙。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展开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活动若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从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该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语言来自生活,生活又离不开语言,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力,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自然会加强。
1、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
言语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特别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言语。因此,在硬件设施很匮乏的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二年级的口语交际《秋游》教学,教师先展示多幅秋景图片,再用语言描绘图中的场景“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田野里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多美的秋天啊!你们想去秋游吗?(想)我们到哪儿去,去干什么呢?”这种语言描述既能快速建学生带入情境中,又能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让学生参与故事的表演,既能创设一个大的语言环境,又能让学生直接的进行换位思考,揣摩自己在充当角色后应当说什么?怎么说?例如,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小动物,而且在农村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养过动物,因此,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课堂上就可让学生扮演他们所喜欢的或熟悉的动物,让他们融入角色中去创设性的进行动物间的口语交际,发散思维,丰富语言。
3、通过活动创设情境
我们可以创设性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模拟或实际的活动,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课余时间把一些社会交际情境搬入校园。比如,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或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样的模拟活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生活情景,易于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口语表达的兴趣。
口语交际教学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对组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不能讲讲知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也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互相说说就完事了。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努力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二)注重双向互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它是听与说双向互动、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听和说的相加。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力求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双向互动”。互动的方式很多,其中较为基本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外互动。
1、师生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决不是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互动,也不是只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范围内。师生互动应重在引导、规范语言,对学生的言语加以合理指导、修正。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师生之间应平等互动,积极主动地展开口语交际,让教师成为口语交际活动的指导者,让学生成为口语交际活动的真正主体。
例如《买橡皮》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扮演营业员阿姨角色,学生当小顾客,让学生亲身感受买东西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以及应使用的文明礼貌用语。
2、生生互动
面向全体、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教学形式。生生互动,让学生在问、说、评、议等的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教师可以组织同桌或小组之间互议,然后全班再说再议。例如,“小猴借笔”这个话题,材料中有明确的文字提示: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笔的?小熊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教学时,教师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和小熊猫,形成生生互动的口语交流氛围。同时,教师应在互动的过程中关注那些不善言谈交流的学生,并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应争取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开口说话,不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
3、课外互动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迅速达到,短短的40分钟课堂教学只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一个平台,而生活才是口语交际的大舞台。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互动,联系生活、触发互动,拓展体验、延伸互动;应让学生与家长、伙伴、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生活是个大课堂,口语交际教学应扩大互动的范围,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中,有些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或看上去并不能够双向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特别留意、认真钻研、精心设计,让学生在交际中互动起来。同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有信心、有勇气、有主见、谈吐文雅等文明态度、语言修养及心理素质。
(三)开发农村课程资源,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改之后,对“口语交际”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进行了合理、系统的编排,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话题。这些话题在农村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根本无法开展。比如,《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字吗》农村低年级的大多数学生对电脑并不了解,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的话题无疑让学生无话可说,甚至会丧失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1、活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的资源
新的口语交际教材中,每单元都编排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话题,如《有趣的游戏》《我该怎们办》《我的伙伴》等等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同时,教材中也涉及到一些农村儿童无法谈起的话题。《标准》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丰富的语言课程资源,引诱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身处农村的学校可以立足于农村生活,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结合起来。例如,三年级的口语交际教材中有《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的话题,这对农村孩子来说很难身临其境的谈起。农村孩子一般没有经济条件过生日,即使有条件也没有过生日的习惯,所以更别提请同学吃饭了。我们可根据农村的当地资源把话题转变一下,比如,让学生讨论农村的封建迷信好不好或就一些婚庆、丧事大办宴席现象展开讨论。
2、积极主动,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是一项特殊的言语活动,一个单独个体是无法交际的,它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交流。然而,一节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单靠这定时教学是达不到《标准》的要求的。2000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关于“口语交际”的条目如下:
(1)认真听别人说话,听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复述基本内容。
(2)学说普通话,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鉴于大纲的要求,农村小学的教师在合理开发农村特有课程资源的同时,应调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引导小学生在课内、课外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训练,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加强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古人说得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口语交际教学课是农村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渠道,但是课程时间有限,仅靠短短的40分钟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这就要求教师必修以课堂教学为主,加强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灵活合理的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利用课间活动
对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在学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教师应重视这种教学资源,记得毕业实习期间,因学院临时通知要毕业电子摄像,所以我们在事先没向学生交待的情况下一整天没去实习学校,结果第二天早读课一下,我们班的学生便向我围了过来。他们叽叽喳喳的说开了,其中有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女学生说:“管老师,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呀?我们还以为你不教我们了呢!我一天都在想你。”又一个学生问:“管老师电子摄像是什么啊?好玩吗?”„„一个个都那么热情,我不禁意识到课间活动也是练习口语的好时机。
引导课间交际,教师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他们在交际时尽量做到流利、有条理、基本准确,从而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便在不自觉中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质量。
2、利用学校活动
学校里经常会组织一些有意义活动,例如:演讲比赛、艺术节活动、班队活动、运动会„„小学生都乐于参加这些活动,并且活动之后都有“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教师可趁此佳机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印象最深刻的事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时自然兴趣盎然,并且有话可说。同时,教师应加以合理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充满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敢说、爱说了,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3、利用日常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和锻炼。真实的生活内容最能激起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生活中的人接触交流,吸取他们的多彩语言以丰富学生自己内在的交际语言。同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布置口语交际作业,例如,请小朋友把今天的故事回家后说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听,让他们学以致用,在社会、家庭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认清其实质,才能把农村口语教学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开明出版社,2003.[3]王明.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2003.[4]余文森,吴刚平.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周立群,庞车养.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6]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7]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8]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0]管丽丽.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策略.小学教研,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