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活动案例(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4:4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典诵读活动案例(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典诵读活动案例(共)》。

第一篇:经典诵读活动案例(共)

《读李杜诗篇 品唐诗古韵》活动案例

王江泾镇实验学校 陈祝君

【设计意图】九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较多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对其诗作的风格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具体的对比阅读还没有展开,所了解的知识呈松散的状态。所以有必要在九年级阶段对诗歌的风格进行归纳总结,并有效地穿插高中的内容,做好初高中衔接。【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李白、杜甫的诗歌;

2.通过个人诵读、小组诵读、集体诵读的品读李杜诗篇; 3.通过对比诵读的方式了解李白诗的飘逸及杜甫诗的沉郁;

4.领略古典文化的魅力,提升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活动对象】九年级(6)班

【活动准备】寻找初中教材中出现的李杜诗篇;寻找适合朗诵的背景音乐;朗诵的同学进行朗诵训练。准备时间为两周。【活动过程】

(活动课开始前播放歌曲《读唐诗》,主持人在音乐声中入场。)主持人开场白

男主持人:一曲优美的《读唐诗》,让我们漫步在唐诗的画卷里。女主持人:一曲优美的《读唐诗》,让我们沉醉在唐诗的意境中。男主持人:中国是诗的国度,如果说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顶皇冠,那么唐诗便是那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女主持人:在唐诗的天空里,有一对双子星座,他们一个以飘逸见长,一个以沉郁著称。他们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主持人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纵然时光已越千年,那些美言妙句依旧琅琅上口。同学们,请以耳为媒,以心为应,共同聆听那历久弥新的李杜诗篇!

【第一篇章】飘逸与沉郁 自然皆天成

男主持人:一个以“仙风道骨”自许。女主持人:一个以“少陵野老”自称。男主持人:一个“豪放飘逸”,尽显慷慨之气。女主持人:一个“沉郁顿挫”,写尽民间疮痍。

男主持人:下面来聆听一首由九(6)班吴章峰同学带来的朗诵《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女主持人:李白不愧为诗仙,随手挥写而无不入妙,具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男主持人:下面请听由九(6)班男生们带来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女主持人:谢谢男同学们的精彩朗诵。李白的《将进酒》气势恢宏,一开篇就有一股壮阔雄放的宇宙之气排闼而来,令人惊心动魄。

男主持人:李白的诗作,常常能让人领略到他蕴含在骨子里、回荡在血液中的自信与豪气。

女主持人:刚才领略了诗仙的“飘逸”,下面我们看看诗圣如何以 “笔底沧浪”写尽“民间疮痍”的?下面我们来细细聆听由九(6)班刘颍俐同学带来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男主持人:诗圣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下面我们再听一首其忧国忧民之作《兵车行》,下面有请九(6)班的女生们。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男主持人:杜甫与李白一样,怀有远大抱负,但十载长安,历尽辛酸,让人可敬可佩,可歌可叹。女主持人:他的诗作词意沉郁,音节悲壮,写尽征夫与亲人离别的悲苦之状。

男主持人:通过几首诗作,我们感受到了诗仙和诗圣的魅力,一个来自云端,一个来自人间,一个是仙苑奇葩,一个是民间奇人。一个以“飘逸”见长,一个以“沉郁”著称,“飘逸”也好,“沉郁”也罢,皆自然天成!

【第二篇章】清浊两壶酒 各抒不同情

女主持人: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人京.原以为可以一展抱负。但唐玄宗只是让他供奉翰林.以便在酒酣耳热之时用以点缀升平。李白极为失望.加上权贵臣戚的嫉恨谗毁.李白终被“赐金放还”(744)。

男主持人:然而,李白毕竟是李白.倔强又自信.他决不愿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积极用世的态度,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自信.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女主持人:一杯 “清酒”,尽显其不驯人格.其磊落襟怀。男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石梓宸同学给大家带来诗歌朗诵《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女主持人:大历二年(767),杜甫时年已五十五岁,作者在湖北夔州长江之滨,登高望远,见秋气萧森肃杀,江边空旷寂寥。于是乎,地远时惨,羁旅暮齿,衰疾孤寂,颓唐失意……

男主持人:一起涌上心来并入诗句— — “潦倒新停浊酒杯”。“浊酒”之中.我们“饮”出了诗人长久积淀的人生悲哀的涩味.百年易过、壮志成空的苦味,以及历经丧乱的艰难时事的愁味。

女主持人:“浊酒”之中,映现出在无边落叶下、滚滚长江边,一位身心交瘁、忧患深重的干瘪瘦小的老人形象。

男主持人:下面我们欣赏由张雨婷同学带来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三篇章】读李杜诗篇 品唐诗古韵

女主持人:一个被尊为“诗仙”。男主持人:一个被尊为“诗圣”。女主持人:一个代表着浪漫主义。男主持人:一个代表着现实主义。女主持人:他们在古典诗歌史上影响深远。男主持人: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各有所长,风格迥异。

女主持人:李白长于七绝,夸张大胆、想象奇特、清新自然、天然浑成, 体现了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

男主持人:杜甫尤善七律,取典型人和事, 呈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寓主观于客观, 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浸透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李白和杜甫的精美诗篇吧,让我们再度品味那份“飘逸”和“沉郁”。

(具体诗歌略)具体诗名如下: 李白的诗作: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送友人(青山横北郭)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杜甫的诗作: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望岳(岱宗夫如何)春望(国破山河在)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羌村三首(之三)(群鸡正乱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由男女生轮流朗诵的形式)

【第四篇章】 尾声

女主持人:同学们,李杜诗篇万口传,唐诗像清泉一样在我们心中流淌。今天的活动即将接近尾声了,但这不是结束,而是一种开始。

男主持人:相信今天的活动给大家开启了一扇美妙的诗门,希望以后同学读唐诗、诵唐诗、背唐诗。多诵读想像李杜这样的大家的诗作。下面请让我们一起学唱《读唐诗》,再度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

(《读唐诗》音乐响起,同学们一起唱《读唐诗》 《读唐诗》: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像祖先在向我诉说。

【活动成效】

活动课共用了两个课时,学生在活动中表现踊跃,而且是全员参与,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对李杜的诗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积累诗歌的兴趣。本次活动在一个班级开展后,并在全年级推广,得到了较好的反响。【活动反思】

活动课堂氛围活跃,但活动内容还是稍显单一,尤其是学生诵读环节形式稍显单调,其实可以穿插教师朗诵。学生诵读水平还有待提高,准备还稍显仓促,以致有些朗诵效果还不是很好。

第二篇:经典诵读案例《渔歌子》

松滋市实验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

《渔歌子》教学案例

【教学构想】

(一)文本解读

《渔歌子》是松滋市实验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第十二课,这首词传唱悠远。作者是唐代词人张志和。他既是词人,亦是画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称赞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所以,他的笔下是诗情画意:雨中青山、空中白鹭、两岸桃花、水中渔舟、青笠绿蓑„„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雨垂钓图”。画面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渔歌子》一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淡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词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核心价值观目标:

体会这首词中描绘的宁静恬淡的美景,感受作者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情怀,体会作者高远淡泊的志趣。

(三)设计思路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仅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更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在指导学习这首古词时要弱化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设计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再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最后出示张松龄写的《和答弟志和于赋歌》这首词,进行比对读,让学生更能走近张志和,读懂《渔歌子》。

【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一、读出词中“画”,感悟“悠然自得”的渔翁。

1、我们也学过一些古词,你会背诵哪些? 生背诵《忆江南》《清平月乐.村居》

知道它们的词牌是什么吗?相同的词牌每一句的形式和字数也就一样,词和古诗不一样,句子有长也有短,也叫长短句。

2、复习以前学过的诗词 指导背诵《小儿垂钓》《江雪》

师:蓬头稚子的钓钩钓起的是满心的期待与快乐,柳宗元的钓钩钓起的是满江的凄清与孤寂,唐朝词人张志和的钓钩钓起的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渔歌子》。

3、读通读顺词

(1)词牌“渔歌子”中的“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不读轻声,齐读。(2)按照自读要求来读这首词。(出示自读要求)

第一遍,不读错字,口齿清楚;第二遍,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第三遍,试着读出词的韵味。在读中理解孩子们没见过的“箬笠”“蓑衣”

师:嗯,口齿清楚、字正腔圆。这首词中有两个词不太常见,你读得很准。一个是—— 生:“箬笠”。

师:请你把这个词带到句子中领着同学们读一遍。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知道“箬笠”是什么吗?

生:这两个字都是竹字头,应该是竹子做成的„„(犹豫,说不出来了)师:你很会观察。这两个字和“竹子”有关,是竹子编成的。生:“箬笠”就是竹子编的帽子,用来挡雨和阳光。师:很好。“箬笠”就是竹子编的竹帽,斗笠。师:还有一个词,他读得也很准—— 生:蓑衣。

课件出示“箬笠”“蓑衣”图片

4、抓词“眼”赏析词句,感悟诗境。(1)抓词“眼”,找景物

师:同学们,一首诗有一首诗的诗眼,一首词有一首词的词眼。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一个关键的词吗? 生:不须归。

师:“不须归”是什么意思? 生:不必回去。

师:不必回去,不愿意回去。张志和为什么不愿意回去? 生:因为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把他迷住了。

师:拿出你的笔,找一找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把它圈出来。师:圈了哪些景物?

生: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2)理解词句的意思,用积累的语言描绘画面

师:一共是九种景物。景物很美,你能把这美丽的画面告诉大家吗? 生:高大雄伟的西塞山前,一群群白鹭展翅飞翔。

师:我听出来了,你把这句词读懂了。但是要注意,南方的山清奇俊秀,用高大不是太合适,明白了?

师:谁还能来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西塞山? 生:连绵起伏的西塞山。师:让我们看到了山的形态。生:翠色欲流的西塞山。师:让我们看到了山的颜色。生:云雾飘渺的西塞山。师:诗情画意。

师:白鹭呢?什么样的白鹭? 生:自由翱翔的白鹭。

师:让我们看到了白露的动态。真棒,你让画面动起来了。师:还能加点声音吗? 生:欢叫的白鹭。生:引吭高歌的白鹭。

师:谁能把这个句子连起来说一说。(生犹豫)把你们刚才说的用进去。生:在云雾飘渺的西塞山前,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着。生:在翠色欲流的西塞山前,一只只白鹭在翱翔。师:你的描述啊让我想起了杜甫《绝句》中的一句诗——一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出示句子)杜甫笔下的白鹭是在什么地方飞? 生:青天上。师:对,晴朗的天空。

师:那西塞山前的白鹭又是在什么环境中飞? 生:(略有迟疑)在斜风细雨中。师:雨中的西塞山是什么样的?

生:诗情画意的西塞山前,一群群白鹭在展翅高飞。师:再加上声音。

生:在细雨中,西塞山宛如披上了一层薄纱。山前,有一群群引吭高歌的白鹭在飞翔。师:你的描述让这句诗变成了一幅画,老师把这幅画送给你。

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也把其他的景物说具体,加上颜色、动作、声音,让这幅画更丰富、更多彩?同位之间交流交流。生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一说。

生:清澈见底的流水里桃花婀娜多姿„„ 师:别急,重新说。

生:清澈见底的流水岸边桃花婀娜多姿„„ 师:注意语序,先说花吧,什么样的花? 生:婀娜多姿的花。师:怎么样?

生:婀娜多姿的花在清澈见底的小溪旁盛开着。师:接着说。

生:水里养着肥美的鳜鱼。师:好的,把它连起来说。

生:婀娜多姿的花在清澈见底的小溪旁盛开着,水里养着肥美的鳜鱼。师:这就说清楚了。还有谁来说?

生:火红的桃花映着碧绿的流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水中,肥美的鳜鱼正悠闲地游来游去。

师:她的描述让我想到了白居易的一句词——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出示图画)这是你描绘出来的画面。师:还有吗?接着往下说。生:思考。

师:还有什么美的画面?

生:在细细的雨中,吹拂的风中,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夫在垂钓,不愿意回家。生:一艘小船上,一个渔夫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闲地垂钓。师:我喜欢你“悠闲自得”这个词,你怎么就从景物中读出了一个悠闲的人呢? 生:箬笠、蓑衣这两样事物„„

师:这两样事物带有渔翁的代表性,你就读出了一个—— 生:悠闲自得的渔翁。(3)把景物连成一副多彩的画

师:简单的27个字、9个景物被同学们读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生:在如诗如画的西塞山前,有几只引吭高歌的白鹭正展翅飞翔。火红的桃花映着潺潺的流水,清澈的水中,肥美的鳜鱼自由自在地游着。一位渔翁正披着绿色的蓑衣、带着青色的斗笠在斜风细雨中悠闲地垂钓,乐而忘归。师:你能用一个词形容这幅画吗?生用四字词语回答 师: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谁来读一读。生配乐读,齐读。

二、读出钓中“情”,感悟“淡泊名利”的渔翁

1、理解“不须归”的字面意思 生读完后,师(接):归去吧!生:不须归。师:张志和,归去吧!生:不——须——归——

师:张志和仅仅是因为留恋这里的景色而不愿意归去吗? 生:因为这里的鳜鱼很肥美。

师:呵呵,张志和还没钓到鲜美的鳜鱼舍不得走,是吗?

2、领悟“不须归”含着的意思

师:课前有没有收集关于张志和的资料?结合他的生平说一说。

生:我查了资料,张志和是唐朝的大诗人和大词人,自号“烟波钓徒”,他的是多写隐居时的悠闲生活。

师:这位同学说了,他的诗多描写隐居生活,他为什么要隐居呢?

生:张志和当过官,后来被朝廷贬官了。他无心朝政,也不贪图名利,一心一意当名老百姓,在太湖边隐居。

师:从他的生平中,我们又读到了一个淡泊名利的张志和。师: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感受词中渔翁的形象。生:齐读。

四、读出钓之“蕴”,感悟“心志平和”的渔翁。

师介绍: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

(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下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且须还。生:(齐读)不须归。

师:(指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

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官场不适合我,我还是做个自由自在的渔翁更好。

生4:我本无意做高官,奈何官服身上穿,嗨,还是皇上给取的名好,志和志和,心志平和!师: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来,知音们,让我们读出张志和的心声。生齐读

师:每一个与翁友梅一个渔翁的经历。想一想,今天我们是怎样了解张志和词中的渔翁的?我们用了什么方法? 生:先读。

师:对,读出词的节奏,读出词的韵味。还有吗? 生:想象。

师:把这首词读成了一幅—— 生:画。

师:一幅优美的画卷。还有吗? 生:理解它的意思。

师:理解意思,想象画面,还有吗? 生:通过背景了解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心情。

师:真好,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他的心情。大家用这种方法你来走进下面几首诗中渔翁的内心世界。出示古诗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鱼 翁

柳宗元

鱼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题秋江独钓图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悠远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展示了一幅色彩艳丽、动静结合的美丽画卷。“诗言志、词传情”,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喜爱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怎样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时,我把“能用自己的话表述整首词的大体意思;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那么采用何种方法促使目标达到最优化呢?我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探究和实施:

1、反复诵读,层层递进。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悟情悟境,在诵读中欣赏抒情。诵读是诗词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标。初读时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击掌踏歌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感悟词境后的美读,要求层层深入,学生在游戏中、在赏画时入情入境,熟读成诵。

2、感悟词境,授之以渔。诗词教学中,把握诗词的意境是个重难点。不讲,学生不得要领;讲得多了,自然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在此环节中,我紧抓住词的第一句“西塞山前白鹭飞”,通过想象阅读——“什么样的西塞山?什么样的白鹭?什么颜色?让画面动起来!让我们听到声音!”引导学生把景物一步一步说具体;通过比较阅读——杜甫《绝句》中“一行白鹭上青天”与“西塞山前白鹭飞”里的白鹭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西塞山“云雾缭绕”、“山色空蒙”的特点,使学生明白赏词也应该像阅读一样要联系前后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这种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描述其他景物,自然是水到渠成。

3、拓展延伸,走近渔翁。在教学中,我将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出示,孩子们很快就能读懂,在了解了哥哥的想法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个淡泊名利,心志平和的张志和,对于这首词的学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鉴于上述的认识,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经典诵读活动。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对丰富民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

我们班就在学校倡导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开展了阅读儒家经典书籍《论语》的课外阅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论语的活动成果,包括论语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方法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论语”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韵对歌。

每天早晨,孩子们一来到学校,就让他们手不释卷,接受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 常吟清词愈馨香”的无穷乐趣。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诵读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将《论语》诵读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每天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一条《论语》,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论语。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论语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

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提倡每个孩子在课间以论语背诵比赛为游戏,提倡每个孩子睡觉前背诵一条论语等等。

5、组织论语诵读会,每月评选诵读小明星。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每月从已经背诵的论语中精选20条,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配乐朗诵,浅吟低唱,编演小品)在举行论语诵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每月评选出诵读小明星,让他们向全班学生介绍诵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心得体会,使其他学生借鉴他们的优点,为论语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动力。

6、开展假期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每逢假期都会为孩子们组织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上学期的寒假主题就以本次特色语文行动研究相结合,以各年组子课题内容为指导,制定了相应的诵读学习计划。我们年级组的主题为“研读经典怡情养性,吟诵诗文悟道修心”。我们提出了读书倡议,给孩子们拟定了论语学习内容,还引导学生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学习计划。

7、家庭亲子背诵活动

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取得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让孩子们读好书,继承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实际上也是给青少年以精神支柱。诵读古代经典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诗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

第四篇: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赠汪伦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赠汪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做预习的时候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这位诗人的作品了,你们还记得是哪一首吗?(静夜思)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首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瞻仰这位大诗仙的风采: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喜欢喝酒,喜欢醉时写诗,后人尊称他为“诗仙”。据统计,李白生平作诗一共1010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

你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这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诗仙李白的生活,去看看诗人的一段传奇友谊是怎样得来的。

二、听范读,引入新文

首先,我们一起来用耳朵来感受一下诗人这篇作品。

三、复习生字、正音、读词

1.带拼音读(指名2-3位读)2.去拼音读(开火车读)

3.读词语(指名领读、小中大三声读)

四、初读诗句,找生词理解

1.自由读诗,将不理解的词语画记下来。2.翻阅工具书,解决疑惑。

五、情感导入、理解诗句

桃花潭位于我国安徽省的泾县,汪伦就是泾县人,他为人忠厚,十分喜爱李白的诗句。为了能见到李白,汪伦煞费苦心地想了一个办法请李白来家中做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发生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观看影片之前,请大家读读这个问题——汪伦为了见到李白用了什么办法?带着这个问题用心地观看影片。

汪伦为了见到李白用了什么办法?汪伦为什么要这样煞费苦心见到李白呢?前面我们介绍汪伦时,说他十分喜爱李白的诗句,但当他看到李白的诗句里充满了伤心失落悲惨颓废的语句时,他的心情怎么样呢?(指名说)现在谁能说说看,汪伦为什么要这样煞费苦心见到李白呢?——他请李白来家中做客,就是为了开导李白,鼓励李白振作起来。(指名说)

全诗中,能表达汪伦这一番情谊的诗,是哪一句?(指名说)你能带着这番浓浓的情谊将这句话读读看吗?(指名3-4位读)

桃花潭水在微风中轻轻荡漾,李白跟汪伦这对好朋友也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船即将驶离岸边。此时出现了一副怎样的情景,请用课文中的诗句来回答。(指名回答)那谁又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看?(指名回答)

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卷,汪伦的送别使人感动,不仅感动了李白,也感动了我们。李白有感而发,将心中对汪伦的感激之情化为诗句,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读到的这首诗。同学们,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打动在座每位同学跟老师的心,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将这份深过千尺的情谊传唱。请一位同学领诵。下面,配上音乐,让我们释放自己的情感,关上书,在脑海里回想送别的场景,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六、课外拓展

离别的时候,汪伦跟李白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请同学们大胆的想象,然后举手来说说。请两位同学来表扬一下这依依惜别的画面。

《满江红》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有感情吟颂《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2、结合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3、通过与《小重山》的比较进一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前置预习】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1、教师激情导题。

曾经有一位申明大义的母亲,曾经有一位赤胆忠心的儿子;母亲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儿子对母亲唯一的承诺会聚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无人不晓。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他,了解他,亲身感受他的伟大情怀。(板书题目、作者)

2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三、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生字词,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进入词的境界。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自己诵读体会词人的感情,从中受到感染。

3、几个学生说出读后的感悟,大家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读出气势,营造氛围。

4、用两个问题梳理全文,分析作品。

问题:①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说出理由。

②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 ③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理清思路,了解情感。

②《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③“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5、学生根据以上理解接着朗读――体味本词意思,找出几位学生到讲台上试读,其他同学体会,进一步理解把握岳飞的感情

四、开展小组活动,深入体会作者内心世界,依据文本进行再造。

1、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完成本词的自我阅读体会和讨论,要求每小组按照该词的意境描述画面,可用各种形式(如散文性语言、画画、小品等)来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3、抽取几个小组进行现场展示。(要求学生推荐代表进行解说或展示,并上交文字说明)

五、教师点拨:

岳飞这首《满江红》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

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

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

“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

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

“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

“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

“壮志”二句是“以 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

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五、最后在学生中选取一位诵读尽量做到“岳飞再世”把感情推向高潮

战争时期、国家危难时刻,需要像岳飞这样赤胆忠心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国家民族才有希望。其实和平时期又何曾不是这样?2008年的中国同样遇到了困难,8.0级地震突袭四川,国家有难了,关键时刻,怎么办?21世纪的青年勇敢的站出来了,21世纪的“岳飞”一个个走向了四川。中国有了他们怎能不腾飞!

六、比较阅读《满江红》与《小重山》从而掌握豪放词的特点

投影《小重山》:

小重山(南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林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问题:

学生说出两首词的异同,从哪儿看出的,自由发言。明确:

都是表达岳飞的抗金报国的壮怀。但是风格不同:《满江红》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满江红》以壮怀激烈而著称,慷慨激昂,英雄气色横溢,是其早年之作。《小重山》则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表达抗金报国的心志,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的风格。<满江红》豪放十足,《小重山》则婉约有加。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词

2、搜集整理学过的爱国诗词

八、最后欣赏歌曲《满江红》,结束全文。

九、板书设计 满江红

上阕:壮志难酬的豪情

精忠

建功立业的急情

报国

下阕:对金的深仇大恨 还我河山

报国的赤诚之心 怀古伤己

《忆江南》的片段(一):

(多媒体出示古诗内容)

师:古典诗词语言精美,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欣赏。那么你认为这首词哪里写得好?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写得好。江南处处是美景,诗人抓住江花、江水这一江南美景,让我们看到了江南的又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

师:请你读出这种意境。(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现在我们来想像一下,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开,红日普照,使鲜艳的红花红得更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

师:好一个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啊!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生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到这开满鲜花的江边走走。(配乐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看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图片)

生:我看到了江边盛开着大片大片的红花,太阳出来了,朝霞满天,映照得花儿更加红艳,那红艳光彩夺目,胜过燃烧的火;再看那一江的春水,碧绿如蓝草,就像晶莹的翡翠。

师:多美啊!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声情并茂地诵读)师:你怎么读得这么好啊? 生:因为我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我想像中的画面。

师:很好,想像画面朗读,声情并茂,让听众也和你产生了共鸣。这就读出情,读出了味。

这就是诗的语言的品味。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把诵读、想像融汇其中,进人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忆江南》教学片段二: 师:诗人感慨:“能不忆江南?”这是什么句式? 生:反问句。师请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生:(读)能不忆江南? 师:从这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诗人不能不忆的极度思念之情。

师:请你读出不能不忆之情。生:(读)能不忆江南? 生: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无限的眷恋!师:请你读无限的眷恋!生:(读)能不忆江南?(深情地)生:我还体会到了诗人的赞叹之情。

师:请你赞叹!生:(读)能不忆江南!(强烈地)师:在思念中赞叹!在赞叹中思念!师:我听出诗人的赞扬之意。还可以怎么读? 生:江南好!(小声叹)师:我听出诗人的向往之情。就这样可以大声赞,可以小声叹。把诗人的赞扬之意和向往之情尽寓其中!

不同的感悟,就有不同的诵读;不同的诵读,就表达出不同的感悟。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深入品味语言的内涵、韵味、美感。以读来检验对诗的语言的理解,做到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第五篇: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明集一小

孙月梅

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鉴于上述的认识,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经典诵读活动。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对丰富民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

我们班就在学校倡导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开展了阅读古诗的课外阅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论语的活动成果,包括论语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方法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论语”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常用的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指黑板,学生全体齐读。也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韵对歌。

每天早晨,孩子们一来到学校,就让他们手不释卷,接受古诗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 常吟清词愈馨香”的无穷乐趣。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诵读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将古诗诵读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每天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一首古诗,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古诗。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提倡每个孩子在课间以论语背诵比赛为游戏,提倡每个孩子睡觉前背诵一条论语等等。

5、成立读书小组。要求由学生自由组队,力求兴趣相近,取长互补,并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背诵,组长起带头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实施,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6、组织古诗诵读会,每月评选诵读小明星。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每月从已经背诵的古诗中精选5首,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配乐朗诵,浅吟低唱,编演小品)在举行古诗诵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每月评选出诵读小明星,让他们向全班学生介绍诵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心得体会,使其他学生借鉴他们的优点,为古诗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动力。

7、将古诗诵读列入期末考核内容之一,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学习成果,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8、开展假期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每逢假期都会为孩子们组织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上学期的寒假主题就以本次特色语文行动研究相结合,以各年组子课题内容为指导,制定了相应的诵读学习计划。我们年级组的主题为“研读经典怡情养性,吟诵诗文悟道修心”。我们提出了读书倡议,给孩子们拟定了论语学习内容,还引导学生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学习计划。

9、家庭亲子背诵活动

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取得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我们三年级开展论语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在学生的身上发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这段时间的背诵,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诵,这给了人们学语文的自信心。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师领读、生领读、组长检查、加盖小印章、师签名),这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让孩子们读好书,继承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实际上也是给青少年以精神支柱。诵读古代经典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所重视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融会在古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襟怀、操守等优秀的人文精神,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诗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

下载经典诵读活动案例(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典诵读活动案例(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字经”诵读活动主持稿(共5则)

    “三字经”诵读活动主持稿 开始语: (女)敬爱的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开益卷与经典同行修行修德修成谦谦君子 (女)沐书香同名著为伴读史读文读出代代天骄 (男)钟屋小......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0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

    《中华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中华经典诵读》教学案例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朗诵古典诗文是一种有......

    经典诵读的教学案例

    经典诵读的教学案例 语言素养体现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积累、实践诸多方面。对诗的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许多老师都指点学生自己看注释、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的......

    经典诵读的教学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我与广告“零距离” 八公桥一中:段周格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开拓学习资源的意识,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的思考,对文化......

    诵读活动方案

    《弟子规》及百科知识竞赛实施方案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礼仪传统,大力推进我专业部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培育和丰富学校德育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

    诵读活动方案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充分......

    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牙哈牙哈学校2018-2019年第一学期开展国语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自治区南疆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推进会精神,大力提高我校的国语教学水平,进一步增强读书活动的实效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