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5 04:4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篇: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立足课堂、重在养成;依托学情、探究展示---学期经验交流稿

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 葛君

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一直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断努力改善我们的教学,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两级分化现象,认为高中语文学习无从下手的惧怕心理仍然令人担忧。而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剖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现象,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针对语文课堂存在的一些“低效”现象进行了梳理,发现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关注不够,特别的初高中衔接阶段的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还未摸透,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就开始按部就班,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开展新课的教学,以自己的愿望将学生引入预先设计的“圈套”中,很少考虑学生的情绪和感受。教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习的种种弊病暴露无遗,于是责怪声此起彼伏,怨声载道,有怨前段教师教的不扎实的,有怪学生学习习惯差的„„其实,笔者认为,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分析不够,才导致师生间出现格格不入的局面。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呢?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了解学生的经验水平,把握教学起点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我们知道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是构成新知识、新智慧的生长点,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联系中学教材,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课前也可深入班级,通过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起点,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如:在教授《沁园春•长沙》前,我和学生进行谈话交流,了解到学生在初中学过《沁园春•雪》,学生们大都对毛泽东的诗词有很大的兴趣。那么在课堂上我以《沁园春•雪》复习回顾进行导入,设置“我心中的毛泽东”这一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的认识,让他们在交流互动中,发散自己的思维,而在这其中教师只需进行适当的点拨、归纳和提炼。这样不仅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感受到了自主探究后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品质,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统称为学习品质,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激励、调控作用的角度,可将学习品质划分为勤奋、好胜、沉稳、归因、调适等五大因素群每个因素群中的一个核心的特征,分别是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意志、学习情绪、学习动机等。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发现我们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信心不足。大部分学生没能从中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自我否定现象严重,遇到学习上的困难首先想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逃避,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的表现。还有部分学生放弃学习已久学习态度不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失调,叛逆心理使他们和老师、家长对抗。因此如何做好学生的入学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重拾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高中语文学习重在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养成,而这一点恰恰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努力学习才能逐渐实现。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许多同学都认为高中语文不好提分,认为考试内容与课本的知识关联性小,因此出现厌学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与初中不同,高中语文学习重在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我们的课本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工具。其次,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必修二古文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的背诵篇目更是让学生头晕眼花,部分学生觉得枯燥不已,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因此,我把古文单元的最后一课,同时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游褒禅山记》放手交给学生去讲。首先我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下发到各小组,然后由小组长统一安排本组成员的任务,两天的准备时间,最后课上分组汇报。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都大大的提高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顺利完成的老师布置的任务,加深了对课文所说的“学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正视学生的认知差异,落实练习分层

一个老师选择三尺讲台的时候,必须做好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将终身面对差异。而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使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以分层教学为突破口,优化教学策略,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实现减负和增效的双赢,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而分层教学中尤其要改变以往的命令式、强制性、一刀切的作业模式。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让优秀生“吃好”,又要设法让学困生“吃饱”,既满足优秀生喜欢接受挑战的愿望,又兼顾学困生学习信心的培养,让他们也能凭着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如在一次周记检查中,我发现有部分同学有雷同现象,把他们叫来谈话才知道,这些同学很少有练笔的习惯,因此对于这种没有题目范围的周记实在是无话可说,只能从网上或者其他同学那里抄袭来应付老师。针对这样的情况,再布置周记时,我设置了三类要求:A 没有范围的随笔B有题目的小作文C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最后一种是针对那些基础特别薄弱的同学,按照句—段—篇这样的模式进行训练。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性的练习,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训练、提高。这样有意识的进行分层训练,不但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减少了弄虚作假的现象,而且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了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的。因此,教师要立足学情,舍得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前的掌握情况、在课堂的反应情况、在课后作业的反馈情况,思考相应的对策,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的达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想境界。

第二篇:依据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依据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其中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常是教师教学疏忽的一个地方,需要我们多加揣摩,多利用。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3.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第三篇:关注学情 研究考试 提高复习有效性

关注学情 研究考试 提高复习有效性

主讲:王振涛 时间:2011年5月2日

一、初三教学现状分析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学校领导都把抓好初三毕业班复习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在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毕业班工作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2)深入教学第一线,有为数不少的学校领导亲自担任初三毕业班教学任务;(3)根据学校毕业班教育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班工作策略;(4)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毕业班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齐抓共管,以确保毕业班工作顺利开展。

(二)教师投入,状态良好

研训部各科研训员通过对初三年级的听课调研并结合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和3月份月考的情况分析来看,我区初三毕业班教师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初三复习教学中。通过组织区级层面的研训活动及参加校级层面的备课组教研活动,我们认为,绝大部分的初三教师都比较认真地研读并熟悉各科“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能就中考的一些基本考点和要求结合练习加以训练。

可以这么说,到目前为止,初三各科基本上都进入了复习阶段,即使是新授课,也能在教学中渗透复习意识、考试意识。具体表现是——在复习课、习题课和讲评课中,力求做到“切入口小一些;讲解透一些;练习精一些;分析到位一些”,力争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学的重点放在落实基础,促进能力的提升上。

但是,从听课调研及近阶段学生的考试情况来看,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存在随意拔高要求的现象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中,应围绕“基本要求”中提出的考点和要求,安排复习内容,但一些学校,包括一些农村学校,依然有部分教师拔高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脱离学生实际情况,过分追求拓展、拓宽与拓深的现象,以致脱离教材、脱离学情、脱离考情,舍本逐末。这样做,导致学生学得苦,做得累,而复习效率低下。问题二:教学过程缺乏精细化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推进过程中过分强调教案程式化,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反应,未能通过灵活的应变调整课堂教学节奏;课堂教学中核心训练环节设计还不够精细、到位,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有走过场的现象,导致“双基”的落实和训练不到位。问题三:讲练时间分配缺乏科学性

复习课上,老师生怕自己讲得少,没讲清楚,而大量占用课堂教学时间,以为自己讲得面面俱到,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导致学生体验、思考、实践的机会明显不足。有时甚至一节课全是老师在炒冷饭,学生在坐冷板凳。关键地方的点拨显得空洞而乏力,致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问题四:存在过度追求教学形式的现象

从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完成,两者之间的适切性不足,适宜度不够,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低。教师往往安排较多的课堂教学环节,但对于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却不够明确,环节的完成有走过场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譬如:课堂导入仅仅吸引学生兴趣还不行,还应当能够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又如,随意安排小组讨论,忽视对小组活动开展的有效指导,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

问题五:没有关注全体学生,存在“不作为”现象

有些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不高,导致不能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有的则缺少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沉闷;有相当多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把眼光习惯性地落到前几排学生身上,发言的任务也只给一些比较好的学生身上,而为数不少的学生则表情冷漠,“枯坐”在教室里,甚至游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之外,长此以往将造成“学困生”更差,“临界生”慢慢变成了“学困生”。

问题六:作业布置及训练设计缺乏针对性

教师作业布置随意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作业无法起到巩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有些老师习惯使用教辅资料,毫无选择地照搬照用现成的练习卷,练习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的现象还是存在。

二、有关“冲刺阶段”教学建议

(一)教研组/备课组层面重点工作:

(1)关注学情,统筹安排,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①以课改为导向,以因材施教为重点,稳步落实教学计划。课程改革使中考命题“悄悄变脸”。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整体考查三维目标。试题减少了需要机械记忆的资料、定义等内容的孤立考察,把“是什么”、“为什么”的描述性知识与“怎么办”、“怎样探究、学习”的程序性、策略性知识综合起来考查,从而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

2、考查学科学习价值。中考中有的题目比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解释、说明自然和社会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题目,十分明确地给教师一个信息:要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重视知识中所蕴涵的思想、观点、方法等内容,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3、试题具有探究性开放性。中考命题注意设计富有操作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有关知识提出探究思路,通过分析、归纳和推理,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阐述自己的看法,或得出问题的结论。

基于此,初三全体教师脑中要有课程改革;眼中要有全体学生;心中要有明确目标,充分关注学情,统筹安排最后两个月的教学,力争做到“计划在心、教学在手、责任在肩”。教研组、备课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冲刺阶段”的复习计划和目标,优化总复习过程,把握总复习方向,明确总复习目标,精心设计总复习过程,使复习目标有计划、有层次、有措施、分阶段地得到落实,从而提高总复习的效益。计划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严格认真地执行与及时反馈与调整!

②了解学生应考的“常见病症状”,对症下药,有效指导。随着中考复习的深入,影响考生成绩提高的弊病也会逐渐暴露出来。症状主要有:

1、喜欢钻偏题难题。

2、题目做得越多越好。

3、不注意知识系统化。

4、不注重抓学科体系重点。

5、或“躺倒不干”,或“一味苦干”,缺乏巧干的意识与能力。

6、不善于总结归纳。

7、学习计划不合理。

8、根据个人喜好下工夫。

9、旧错屡犯,成绩难提高。

10、患得患失,考前心态失衡。

基于此,教师要全面而细化地了解每位学生,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及时纠偏。在复习方面,作为教师要实现“有效备考”的目标,需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1、“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与《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的关系。

2、知识理解与解题的关系。

3、重点知识与一般知识的关系。

4、难题与基础之间的关系。

5、学科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新授课与复习课的关系,把握复习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一步一步地夯实基础知识,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毕业班教学需要“用力”但更需要要教师“用心”!通过用心教学,使学生学得扎实、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研究考试,加强针对性训练,注意合理控制复习难度。①认真研究《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删减的内容千万不要再捡回来,降低要求的内容千万不要再提高。不仅如此,各校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特别要关注学科成绩不平衡的学生,加大补缺补差的力度,选择难度适宜的训练题进行训练,千万不要一味去追求难题,但也要避免反复机械地做过易过浅的题目,对广大学业成绩中等的学生要强化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目的训练。

②精选复习题目,不搞题海战术。教师要下“题海”、“书海”精选题目和复习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训练,把学生从“题海”和复习资料的海洋中解放出来,让学生通过做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的题目,获得训练效益的最大化效果。

③教师不能满堂灌,要给学生自主复习的空间,根据自身的学习现状,建构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也要把课改理念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坚持教师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自主梳理知识、自主交流相结合的复习教学模式。

④最好的练习卷是中考卷。建议教师在自己认真仔细研究近几年中考试卷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多次地做中考试卷来“零距离”感受试卷命题导向与意图,熟练掌握评分标准,找到自己解题时的薄弱点与疏忽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中考卷反复做,做反复,也许能让绝大多数的学生理解中考,感悟中考,走近中考。

⑤注意审题训练,踩准得分点。审题产生偏差、不到位现象是历届考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背景、考查方向、情境设计、答题要点与技巧,要注意准确、全面地看懂题干所包涵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尤其是解剖中考试题的答案把握信息处理三个层面:筛选提取、归纳组合、引申转换。通过这些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答题准确率。

⑥定期进行模拟考试,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以平常心态面对中考。通过模拟考试,及时反馈情况,能够让学生对中考有一个“仿真意义”上的了解,能够对如何合理分配考试时间、调整心理状态、应对答题时的突发问题等有一个全方位的体验与准备。

⑦因材施教,能够使“临界生”成为教学效益提升的“增长点”。教学质量是靠一节课一节课上出来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哺育。最后冲刺阶段,对“临界生”,我们要加大关注的力度。具体做法是习题要精选、数量要适度、批改要及时、讲评要认真。力求做到“课课达标”(每一节课教学目标要清晰、要有达成度),“生生过关”(关注全体学生,尤其关注“临界生”,力求每位学生学有所获),堂堂清、段段清,以打攻坚战的决心,努力是“临界生”成为教学效益提升的“增长点”。

(二)学科中心组层面重点工作:

(1)加强对一些薄弱学校的听课调研,针对现状,提出建议。(2)发挥中心组老师的骨干辐射作用,送教上门、服务指导。(3)继续提供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专题复习资料。

(三)研训部初三5门学科研训员重点工作:(1)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2)继续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毕业班复习指导。

(3)以“智力服务”为宗旨,借助“外脑”,及时为基层学校提供准确的中考信息,进一步加强对中考命题的研究,为基层教研组提供有指导性的建议。

(4)主动、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

提升中考质量,整合各方力量,齐心协力是关键。中考不是“一个人、一个组、一个年级、一所学校”的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整合各方力量,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评价,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发挥群体智慧,群策群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第四篇:立足学情分析,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立足学情分析,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关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

李艳萍

说起“三国”,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久盛不衰的话题,由于评书、电视剧、电影、百家讲坛、民间传说等多方面的推广普及,“三国”人物与“三国”故事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三国鼎立》是人教版教材《历史》第一册第18课,主要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东汉末年,各地官僚、军阀为扩张实力、争夺地盘而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于这节同学们耳熟能详、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的新课,该如何讲授呢?

首先,我在进行本课设计时确立了以曹操的主要活动为中心,通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介绍曹操在政治、军事方面的相关活动,他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围绕中心人物曹操设计了曹操是奸还是雄的问题,通过历史教学,从而肯定历史人物对历史的杰出贡献和推动作用,使学生对曹操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还原曹操的本来面目和历史的真相,不能简单的以“好人”、“坏人”来评价历史人物。

本课的第一目“曹操统一北方”,为了使学生了解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我摘取了曹操的《蒿里行》和《晋书·食货志》两段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后,问:“这些材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如果你生活在这个时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这个设问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对当时白骨累累、荒凉凋敝的北方地区的社会现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刻地感受到东汉末年频繁的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悲痛与苦难,同时为后面讨论曹操统一北方的历史意义埋下伏笔。让学生“神入”历史,对历史进行积极的体验、想象,而不是没有产生任何触动认为那些只是已经过去的事。

“官渡之战”是曹操崛起、统一北方的重要战争,曹操过人的智谋、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是这场战争以少胜多的关键,堪称典范。在对曹操和袁绍简要介绍后,从政治背景、地盘、兵力和周边环境四个方面对二人的实力进行了对比,学生很容易看出曹操在这些方面都明显处于劣势。由此提出问题:“如果曹操想要改变自己的劣势地位?他应该怎么办?”虽然课文中对曹操的政策有所涉及,但是不够系统完整,初一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待提升,要想一下子回答出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学生小组内部开始了交流讨论,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曹操的军队比袁绍的少,但是他的纪律严明,望梅止渴就讲的是他严于律己的故事。”我抓住时机,及时给以鼓励,“你说得非常好,打仗兵不在多而在精。曹操在军事上多谋善断,治军严明,这是他扭转军事劣势的一步棋。那么政治方面他该怎么做呢?”

受到了鼓舞,有的同学说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弥补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我给予了肯定,转而又问:“曹操的地盘是战乱的重灾区,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粮食紧缺;为了保障军粮供给,曹操又是怎么做的呢?”

有人试探地回答“必须要种地!”“要恢复生产!”“让四处流亡的百姓都回来!” “是的,曹操组织军队和老百姓进行屯田。屯田就是开垦田地,没收流亡地主的土地,招募流亡的农民进行耕种,这些人称之为屯田客,免除徭役和兵役。使用官牛的,收货物按四六分成,自备耕牛的,收货物按五五分成。从此北方的农业逐渐恢复、好转。”

在我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曹操扭转劣势的措施的这段内容是不用经过师生讨论,直接给出答案的,因为我很担心初一学生答不上来。可是在我稍加启发之后,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很快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课堂设问必须要有思维价值,这种“问”的深浅程度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最合适的问题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也就是说,这类问题在教科书上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但通过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是可以回答的。它往往要求学生在大范围的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加以分析、归纳、比较才能解决。很明显,经过思考讨论、交流碰撞后,学生由此生成新的知识,他们对历史的认知体会将会更深刻。

其次由于学生已经了解很多的三国人物和故事,所以在讲述赤壁之战时,设计学生讲故事环节,在学生讲述完之后,我会告诉他们“草船借箭、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盗书、黄盖的苦肉计、曹操败走华容道”等是小说演义为了增加生动看点而杜撰的情节,是一种艺术加工,“连环计、火烧赤壁、曹操败走华容道”是史书上确有记载的,应指出不能把小说演义等同于历史。

第三,学生对三国历史的认识集中在两点上:“英雄”、“动荡”。初一学生对于历史问题认识能力还不高,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不能看到分裂中其实蕴含着统一的因素,虽然局势动荡,社会依然在进步、发展,在讲述从东汉末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解释了历史演变的过程;阐述了相对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的局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是历史的进步,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最终与本单元主题“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合”相扣、契合。

备课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取得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必修课,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学生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工作效果对于备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新课程明确指出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做好准备。所以要求每位教师无论从教学的设计,还是从教学的实施和评价,一切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因此,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我精心设计教案,认真研究我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发展水平,听取了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因此我在进行本课设计时围绕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曹操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确立了以曹操的主要活动为中心,还原了历史的真相,使学生既深刻、全面的认识了曹操,又了解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认识到了分裂中蕴含着统一的因素,而统一正是中华民族的主流。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就可以按计划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进程。学生也就可以在这样的基本框架内去学习和体验。这些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构成了整个成长历程的总和。然而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却没有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师很随意,想怎样上就怎样上;学生也很随意,玩得开心就很满意。经常会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课上成一节或是枯燥无味的文化课,或是乱成一气的游戏课。我们说,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要的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基本条件、认知结构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教师角色定位

在有效性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就必须为自己正确定位,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1、角色转换

我们以前的课堂只需要“传授”,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照本宣科”,一句一句的教,不照顾个别特殊的学生,对学生“一刀切”、“齐步走”。然而这样的课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由“传授者”向“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2、方式转换

传统的教学几乎是“口耳相传”,教师往往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由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而学生则是完全地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课堂也出现了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教师一人“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这样就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加强调控

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明确自己的任务导向,把课堂教学组织好,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师应该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实际内容的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的速度、难度及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学行为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老师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地关系到每位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发展。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运用各种教学行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5、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信息技术应用自如的技能,而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策略。

(二)、学生角色定位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3、学习策略

(1)、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倡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学习方法。

下载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张江平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学生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

    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朱宁 “关注教”是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主要表现,它“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

    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已经越来越成为各位教师教学研究的中心。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

    如何运用学情分析提高教学有效性

    - 1 - 义马市第二初级中学中干培训[学情分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中层干部远程跨区研修笔记体会]义马市第二初级中学------毛长明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时初中物理教研组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校教育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从客观上要求老师建立新的理念,有效地改进教学行......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杨乃表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