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劳技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初中开设劳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设计”、“劳动”等劳技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劳技课教学中究竟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做创新型教师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紧跟教师的步伐学一步走一步,以学会结果为教学目标。是典型的以教代学,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既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又忽视学生充分的体验与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为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育思想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唯有更新教育观念,适应素质教育下学生学习的要求才能更地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转变教学观念同,教师就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科技创新活动的导演,改变以往教学的封闭性,变给学生以“鱼”为授学生以“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转变教学观念还要表现在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这样才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汲取广泛的知识充实自己,创新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做到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知识充实自己,这种知识的学习也应包括本学科以外的,教师的视野开阔了,思路打开了,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主导性,教学上才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才能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巧妙设疑,激发求知创新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机制。因此,在劳技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设疑、巧于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疑进,要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其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用另一种方法解释,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激发其创新潜能。教师的设疑可以是在原有知识上的升华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也可以在学习新知过程中进行设疑,带领学生进入探求知识的乐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解疑”的“火候”,在学生充分动脑动手、燃起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后予以启迪,逐渐培养学生爱思考和勤学好问的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在教小木盒的拉手操作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看到的拉手的类型,想一想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种拉手。结果有几十种风格各异的拉手作品出现:有的简洁、巧妙,有的做工精致、结构合理。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设计制作,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了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个性的品质。再如,《粉笔雕刻》这节课,可以事先雕刻一些比较别致、优美的作品(如花、鸟、鱼、虫等)。先让学生欣赏这些优美的粉笔雕刻,学生欣赏完毕后,自会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花瓣是怎么雕出来的?”“小鸟的头怎么雕出来的?”等等。学生敢于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内心有了探究学习的欲望。这时,就可以把雕刻的基本方法、要点向学生交代清楚,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粉笔,想象设计一个造型(可以不仅仅限于课本中小白兔造型)。在学生想象设计时,教师还要注意不能作硬性规定,要让学生多自由发挥想象,并鼓励学生敢于展示个性,标新立异,追求成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品尝到学习乐趣与成功喜悦,才会有信心去追求更多的成功,创新能力才会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
另外,教师要善于借助原型(或原型的挂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索。例如:在教学《铅丝童车造型》一课时,在学生做好一个“铅丝童车造型”后,教师要进行多角度的引导,先拿出几辆童车让学生从形状的角度去思考,去动手做做。再让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思考,去试试上色,找出色彩搭配方面的最佳组合,达到最佳效果。最后让学生从另外的角度去摸索,去探求,获得新创举。
三、合理拓展,增强兴趣
劳技课教学中要注意适时拓展性学习。拓展性学习能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深度与广度加以延伸,给学生学习的线索和主线,满足其兴趣的要求。劳技课堂教学作品完成与给予评价后,教师适时设计拓展延伸的环节。但拓展一定要合理、有效,要让学生带着无限兴趣和悬念走出教室,进入课外延伸研究阵地,要能体现出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如《涤纶彩球》一课,可以让学生尝试扇形卷贴、正方形的卷贴,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彩球,可以尝试用其他方法制作彩球;《鞭炮结》一课,可以让学生利用鞭炮的编织方法创编各种造型:小鹿、鱼虾、手链、卡通人物等;《小蒸架》一课,可以对小蒸架加以创新,做一个“小小设计师”;《泥丸贴网》可以让学生更广泛、创新地使用排贴泥丸的方法;《翻盖垃圾桶》可以让学生发现优点与不足后,尝试制作更适用、更有创意的垃圾桶,有效的学习延伸,不但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筹措欲望,且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对于促进其成长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用积极的鼓励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在劳技课中我们要注重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只有尝试到成功,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劳技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尝试多为学生创造展示交流的舞台。在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学生开展系列的成果展览,让学生展示,进行自我解说介绍作品,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获得技术理念的提升,在成果展览中进行成功体验。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而在交流的平台上,必然产生评价,分出好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尽量多给予积极、鼓励性的评价,用星星之火,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进一步创造成功的信心。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善于观察学生,寻找课堂的兴奋点,多用鼓励性话语启发诱导,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他们在学习交流中点滴的思维成果,恰当的鼓励、积极的评价都足以引起他们探求结果的兴趣。
五、注重课外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经常会开设第二课堂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借助这一活动,大力开展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渠道,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给予运用和实践;只有通过这样的兴趣小组活动,才能使学生自由反复地实践,达到激发灵感、开发思维、培养创造力的目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比如,初中学生大多喜欢航模飞机和风筝的制作和放飞,但多数学生缺乏制作技巧和飞行知识,只能做成而不能调准,往往飞不高、飞不稳。就此,可以对一批历次比赛中飞得较好的“小行家”进行培训提高,而后让他们在班中进行操作演示。同学们得到启迪后,在制作中都能注意两翅的对称性和平衡性、头尾的轻重比例等关键,各自想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当学生在杆升机飞行的成功性上取得一些成绩后,就可以因势利导,在如何提高飞机的留空时间上,再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在征集小制作、小发明的作品中,除了细致观察、分类选择外,重点应放在对每件作品的辅导和指点上,引导学生去粗取精,使作品重放光彩。因为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毕竟是粗糙的、不完美的,很多都属于一般性的题材制作,有的题材较好,但做工不精巧或不能体现其科学性,应主要通过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为了选优,轻易放弃一般作品,而应力求提升每一件作品的质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再开发的机会。
总之,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把其好动、好奇、表现欲强、求知欲强、喜欢成功等特点融汇到教学之中,激发其学习兴趣,抓住劳动实践这一关键环节,让他们在劳动技术课上有听、有看、有说、有干,使学生愿上劳技课,乐学劳动知识和技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成为具有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有用人才,实现开设劳动技术课的宗旨和要求。
《浅谈在劳技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 者 单 位 鞠树文
宝泉岭农场学校
第二篇:论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通道一中陆春秀
内容提要:本文围绕着初中劳技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问题,展开了教学改革尝试。提出了“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多元评价”等创新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实践,证明这些教法是行之有效切的。从而端正了学生的劳动态度,提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劳动技术创新教学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多元评价创新思维创造能力
一、观点与问题
观点:一位伟人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复合人才,应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使学生成为“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所以,劳动与技术课教学必须要求我们,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内容结合起来,运用“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达到目的。
问题: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师生中形成了追求升学、追求分数的不良传统和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支配和被支配、控制和被控制的就范式教育。学生在这种教育程式下,难免会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人才问题上出现的“第十名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这样的教学显然是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能力低下,不适应时代需求。劳动 1
与技术教育课的教学现状,更是不尽人意,好多学校的劳技课程出现缺开或少开现象,特别到了初三(九年级),劳技课程早已被移用于其它学科教学(名存实亡),更谈不上利用劳技课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我在劳技课教学实践中,对劳技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及改革尝试,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二、方法与实践
1、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劳技创新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灌输某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代学,重知识、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教师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实践,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例如:初中九年级(试用)劳技课本《电子与电工》,其中的第二章第一节“电阻的识别和检测”一节,是学生学习电子制作技术的开始,其中理论知识及电阻器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是基础中的基础,多用表的使用更是学生技能必须掌握的内容,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经常用到。为此,我打破常规,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线,设计了“认识电阻——辨析电阻——检测电阻”的三步创新学教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实效。
具体过程是,从“认识电阻”出发,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处理信
息的主观能动能力,通过“辨别电阻”让学生去接触电阻器,与电阻器面对面,辨别清楚什么是定值电阻,什么是可变电阻,什么是金属膜电阻,什么是碳膜电阻等各式各样电阻。通过“检测电阻”加深同学们对电阻的认识,以及学会准确记录数据,正确掌握测量方法,加深学生对误差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通过多用表检测电阻的实际动手操作,养成对科学检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创设问题情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机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所以在教学中,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激发创新潜能。
例如:在七年级教材中《粉笔雕刻》这节课,本人花了好多时间,事先雕刻了一些比较别致、优美的作品(如小兔、小牛、小猫、小猪等)。开始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这些优美的粉笔雕刻,学生欣赏完毕后,他们自会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老师,小白兔的头是怎么雕出来的?” “老师,小猪的腿怎么这么像呀,是怎样雕出来的?”等等。学生敢于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内心有了探究学习的欲望。这时我就把雕刻的基本方法、要点向学生交代清楚,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粉笔,想象设计一个造型,而不是局限于课本中小白兔造型。学生在想象设计中,教师要注意并鼓励学生敢于展示个性,标新立异,追求成功。同样,在学生雕刻成小动物的上色问题上,也不能作硬性规定。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着上自己喜爱的颜色。我在讲评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并给予肯定的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品尝到学习乐趣与成功喜悦,才会有信心去追求更多的成功。他
们的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
3、提倡自主学习,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就意味着要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我们必须要把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如果我们把每件事都手把手地教学生,那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发现学习、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又如何培养?只有在课堂内,提倡自主学习,留给学生“自由”,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七年级课本《手工制作》中的“风筝制作”一节课的教学中,从“提倡自主学习”出发,精心设计了“了解风筝”——“放飞风筝”——“制作风筝”——“设计新风筝”的四步的教学模式,收效良好。具体做法是:通过“了解风筝”,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借助“放飞风筝”,使学生回归自然,激发兴趣。同时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学会调节风筝重心及拉线角度等技术;动手“制作风筝”,使学生学会画线、折叠、定位,扎线、剪纸、粘贴等基本手工技能,让学生感受劳动的愉快,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在“设计新风筝”的活动中,加强了科学、自然、美工等知识的整合运用,开拓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在小组讨论设计新型风筝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维更加开放,设计出各种更新颖、更先进、更科学的新型风筝。如:气球带动风筝、滑翔风筝、遥控风筝等等。同学们的这些想象、设计就是创新。如果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就照老师的样子去做,那么这些新的造型就无从谈起。但这种想象、设计,要有一个前提,即一定要具有观赏性,实用性,科学性。
4、精心安排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创造素质
有一位科学家曾经指出:“创造源于实践。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需
要实践,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更需要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能力的土壤”。技术操作实践活动是劳技课的生命。劳动方法的掌握及技能、能力的提高,则更离不开实践。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分析,形成观察能力。教师要在学生观察活动中做必要的启发,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有些问题教师口授几次不能解决,学生往往经过实际操作,很快就掌握了。而技能情感的形成,要在战胜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经受失败和考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后才逐渐形成的。这就需要我们精编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创造素质。
例如:我在《自行车脚蹬的拆装》一节课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环节的,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发给他们一个脚蹬,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第一步要求学生两人一起把脚蹬全部解体,观察零部件的构造、作用和组合;第二步要求学生正确安装操作,学生很快完成了拆卸,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学生往往出现各种问题,有的把脚蹬碗装反,碗内钢球过多或过少(正确是11粒),轴挡与脚蹬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过小造成旷动或卡死现象等等毛病。这时,我就巡回辅导,指正学生学会,使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脚蹬拆装的技术,提升了学生的创造素质。
5、开展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培养每一个同学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生怕在提问或作答时出现差错,被同学取笑。此时,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寻找课堂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个个聪明,创造力人人都有。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个小小思想火花,用意会的微笑、赞许的目光等身
体语言,给予肯定。即使有些是错误的想法、回答,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让创新的学习气氛充满整个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活跃思维与创造欲望。激励评价的方式有:可以用口头表扬,作业加分,发奖状,评选小能手等各种形式,对学生的参与及时给予肯定,也可以经常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包括虽然有缺点但有创意的作品)。
例如:初一年级的一位女同学,平时作业不怎么优秀,粉笔雕刻作品也不出众,但是在一次插花的构思创意中,用一枝白色百合花和一枝红色的玫瑰花,创意了一个很好的意境,我就及时表扬了他的创新精神。从此以后,他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在几次插花竞赛中他都表现出了很新的创意,作品也很具有欣赏价值。所以说,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在学习的路上他们适当的激励,保护他们的奇思妙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总之,在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自己的职业心理;要承认学生兴趣、性格的多样性与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性学教活动,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出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第三篇:劳技课
劳技课《十字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刺绣的历史意义及它的起源、文化,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十字绣的编制原理,能看懂操作示意图,以及走针路线。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技术思维、技术应用、技术创新等技术素质。
【过程与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引导进入学习情境,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精神,培养经济意识、审美意识、环保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有情感体验,以及劳动态度,观念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掌握十字绣的技法和窍门。强调过程性学习的态度与体验。教学难点:针法学习。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十字绣的完成作品。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3.学生准备刺绣工具。教学方法:
1.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引导进入学习情境,完成学习任务。3.传递资料信息,使学生了解十字绣的文化与功能。教学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增加过程意识,不仅要重视教学的结果,更要注重教学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已有经验以及个别差异。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以及个别差异。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都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
教学设计意图:
十字绣是初中劳技教材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展学生技术思维、技术应用、技术创新等技术素质。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教学步骤:
一、事例引课——设置情境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一张白纸可以绘出美丽的世界,那一块白布可以做些什么呢?在大家看看桌上的材料后,应该可以猜出个大概了吧。请大家先来看看老师的几幅作品。展示十字绣图片(小组传阅,部分贴在黑板上),现在大家知道我们今天所要实践的到底是什么呢?(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是十字绣,它是刺绣的一种。同学们知道十字绣的起源吗?
2、介绍十字绣的历史来源:
很多人都认为十字绣是起源于国外的,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念,十字绣的真正起源是在中国。在唐宋时期,对外贸易频繁,十字绣因为技法简单,绣出来的作品色彩逼真,华贵大方,传入了欧洲社会。因为欧洲人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所以为了更简单的学习十字绣,又对十字绣的材料——针、布、线一一改良,成为了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十字绣。(图片展示)
3、介绍十字绣的经济价值:
随着当今社会的的文化交流,西方很多富有价值的东西流传了进来,并被我们所接受,十字绣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一幅80*80cm的十字绣作品,价值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运用到十字绣呢?
十字绣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床单、被套、手机链、钥匙扣、水杯、靠垫、服饰等生活用品(图片展示)[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及十字绣成品图片,引发学生对十字绣历史的认识及想创作十字绣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看了这么多如此美丽的十字绣,许多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十字绣是如此美丽,如此有诱惑力,到底难不难绣呢?答案是:不难。如果你会缝纽扣的话,那你就会绣制十字绣了,你只需花一点点时间、一点点的耐心,再加上一点点用心,就能完成一幅令你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与惊奇的十字绣的作品了。
1、十字绣的含义——多媒体展示:放大十字绣。
(让学生了解十字绣是缝纫中的一种针法。是用针和线代替画笔和颜色做画,创造美的一种活动,是根据织物的经纬纹理,挑绣“十字”字形的针法而组成图案,所以它又被称为“北京挑花”)
2、了解十字绣需要的工具。
3、学习十字绣的基本技法:
(1)针法:全针、半针、1/4针、1/2针(2)走针顺序
(3)图纸识读(以小熊觉觉为例),认识线标、针法、主图符号和线板。a.颜色符号表明不同针法 b.颜色线号表明不同针法
4、教师讲解、演示十字绣绣制过程:
(1)在画稿上找出中心点(上下箭头与左右箭头相交点);(2)在方格布上找出中心点作记号;(3)按图纸选择相应彩线,穿针后并成两股;(4)在记号处的反面起针刺绣;(5)压线方向要一致.(6)收针
(7)勾边
(8)整理
(9)清洁
5、注意事项: 1)压线要一致;2)起针、收针不能打结,线头要压在其它绣线中;3)抽线用力均匀,线迹平整.6、学生参考多媒体中针法步骤,自己动手做一做。在此之前,老师提出要求:在实践的过程中尽量线不打结。(动手、分组,绣两个一横排。)
7、教师巡回指导,总结同学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起针?(开始)如何绣制?(针法)如何收针?(结束)互帮互助,解决问题——(1)如何起针?
因为十字绣的线基本上都是两股一绣,也有四股绣的,所以它的针孔要比普通的大上许多,就是为了同学们穿针引线方便一些。(两股指的就是两根的意思)全针针法介绍——十字交叉,十字绣的一个特点(请学生动手摸一下)就是——起针或结束时均不要打结。
起针:在确定的绣制位置,从绣布的背面进针,正面出针拉线至背面线头留有1cm左右。正面斜线入针,背面拔针拉线后从出针孔的垂直方向的上孔或下孔入针,正面出针,拉线时要注意将起针的线头埋入背面线迹中。根据十字的个数以此类推。简单地说,是在绣布上用“/”及“”交叉组合成十字,这样多个的针法即组成了十字绣图。会这个针法即可以应付大部分图纸。(教师边演示边讲解)(2)如何绣制? 以横排来回绣为例,它的优点是整齐、美观,用线也比较节省,绣的时候要松紧适度用力均匀,且注意方向的一致性(教师演示)。
(3)如何收针?
完成一横排绣后,在绣布的背面用针挑附近3~4根竖线后拔针拉线,并将余下的线段剪去便可。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及动手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自主探究全针法,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教师只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三、师生合作,完成作品
1、实践练习:对于前面所提到的需要注意的地方,同学们再来试验一下,这次我们的目标定高一点,绣6个一横排的。(对于掌握的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提高要求,绣个图案或者形状。)学生试验,教师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全针绣中连针的绣法。)
2、作品展评
每组选派一位代表来点评一下自己的作品。评价标准:(1)绣前要保证双手的清洁。(2)十字绣的压线方向要一致。
(3)起针和收针都不许打结,但应将线头压在其他绣线中。(4)抽线时用力要均匀。
(5)节约用线。(注意总结失败或者成功的经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评选出一幅最优秀的作品,授予“心灵手巧”奖,奖品是老师亲手绣的钥匙挂件一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优点或纰漏,并能够在修改完善中取长补短。)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可以亲手绣一幅美丽的作品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作为父亲节或者母亲节的小礼物,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随着十字绣小组进行了初步的练习和创作,课下,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十字绣,展评大家的作品,用我们的作品装点我们的家、我们的校园。
第四篇:劳技课教学总结
七年级劳技课教学总结
樊 俊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劳技教师如何在劳技教学中贯彻好这一基本理念,首先要明确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
一、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劳技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劳技能力。《中学劳技课程课标》强调“劳技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劳技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动手制作的主体,课程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
二、合作就是要切磋,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劳技教学中,同一件作品,同一类作品的制作,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三、探究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劳技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题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新课程之所以特别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这是为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需要:(1)探究的需要;(2)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3)获得认可和欣赏的需要;(4)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仅是认知方面的,也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和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
那么,劳技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呢?
一、明确教师的职责。
劳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职责:(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2)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二、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和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和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独特的人和事等等,它们对于密切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密切学生生活与实际的关系,提供学生尽可能优越的成长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确立新的教学策略。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那么,在怎样的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
1、当学生对课题有兴趣时;
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兴奋状态时;
3、当学习内容老师能以多种形式呈现时;4当学生遇到对手的挑战时;
5、当学生发现知识与个人生活相关联时;
6、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7当学生被老师鼓舞和信任时;
8、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
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
10、当学生对老师充满热爱和信任时。
教学中,应积极采用如下策略,将有助于增进教学中的学习效果:(1)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和要求;(2)教学方式尽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4)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5)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6)强调理解而非死钻牛角尖;(7)带动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8)启迪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疑点和难题;(9)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和错误。
四、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精神愉悦,并发展其坚毅、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1.抓重点学
学生已经懂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思考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教师不讲,重要的问题教师有意讲不清楚,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搞清楚。
如今的劳技教科书一改过去的老面孔,如沐春风,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鲜明的主题。教学时,尽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来学习课题内容制作,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则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的执行课前的教学设计。例如,学习七年级纸工课程“八角楼”,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一次窗户雕刻失败的经历,从而引导学习主体探索、进取、尝试,克服困难、不怕挫折,树立坚定信念。认真、努力制作得更加精细,完美。
2.给时间学
一节课要给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去学、去思、去做,让所有的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不要把学生的思考活动和动手操练一起布置,避免学生为了完成成品而虚化了读书思考,也不能以尖子生制作的速度来安排读书时间,应当有较充分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学习。如:学习七年级兔子灯扎制时,先请学生把“导读”默读一遍,要求学生在默读期间,注意这篇“导读”告诉我们什么,最后请学生回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通过自读、自想、自说,加深对导读提示的理解,居高临下地把握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在无形中渗透学习这组课题要注意的几点要求,使学生学习新的课程内容时既心中有数、有目标,又轻松、自动,可化难为易,化深为浅。
3.放权利学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我们就要尽量给予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这样就能把学生与教师从相互怀疑,缺乏友爱的气氛中解放出来
总之,作为教师,尤其是承担新课程改革实验任务的劳技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更有必要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真正掌握和使用好这种方式,按照其基本理念,探寻一定的、有效的方式并认真落实、具体操作,让其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作用,寻求到中学劳技课程改革课堂课堂教学中的突破口,创设情景,努力调动学生。从而,使中学劳技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实效性,能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真正寻求到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且认真操作和实践。这样,新课程改革中中学劳技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第五篇:劳技课教学工作总结
劳技课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劳技课的教学工作,在紧张忙碌的半年中,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得到了很多收获,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我在工作中能够努力钻研业务,虚心向各学科老教师求教,不断学习新知识,创造性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科研水平。
实践操作是中学劳技课的“重头戏”。劳技课以劳动技能训练为主,学生接触实际,视听结合,手脑并用,施展才华,大显身手,是学生掌握技术的主要环节,突出的是实践和应用,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劳动素质和身心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劳技课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很强,这学期学生所用的课本是手工制作,它与美术课程有着诸多共通之处,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我总结出以实践操作为中心的“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示范仿效——实践操作——指导纠误——作品评展”六步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导语,或生动的事例,或展示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或展示大师的手工作品,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通过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人要多才多艺,多技多能,特别是当今社会,更需要全面发展,假如优秀作品出自我手中,就会有一种自尊、自豪的感 觉,而积极动手制作。
明确目标:经过情境创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之后,随即在较短的时间里,准确、精炼、清楚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做什么”,“为什么做”和“如何做”的方法、步骤、要领。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较集中,宜紧接下一步。
示范仿效: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实践要求作示范,也可事先准备好一个同学作示范,让学生仿效。示范必须严格规范,重点、难点要分步有序地进行,也可以边讲解边示范,讲范结合,语言尽量精炼。选用合乎要求的学生作品作为示范样品,用学生的东西教育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亲切感,乐于沟通和易于理解,对于提高学生工艺制作技术水平很有好处。
实践操作:这个过程是中心环节,是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教师必须注意几点:一要给予学生时间、空间、工具、设备、材料等方面的保证;二要明确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勤动手,多动脑;三要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四要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工具,勤俭节约,爱惜劳动成果,同学间相互学习,相互切蹉,与同学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指导纠误: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深入学生中间进行同步指导,看学生是否按要求去做,使用工具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发现有特长的学生和作品,为评展作准备。
作品评展:学生作品完成之后,先由学生自评和小组内互评,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既陶冶学生情操,增长见识,又提高审美能力。然后教师总评,看步骤是否正确,作品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差在何处,谁做得最好,哪些同学哪些方面值得表扬。对学生实践成果分层次进行展示和肯定,再次引发学生兴趣,修整与完善作品,促使学生自我提高,激发学生动手热情,鼓励学生进行新的制作尝试。因为制作成果上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经过宣传、表扬,学生们会受到鼓励,感到自豪、自尊,享受成功感,认识自我价值,从而更好热爱劳动技术课,更加勤奋地钻研各科知识。
在这个教学程序中,六步犹如链条,环环相扣,配合进行。教师根据实际,本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目标实施教学,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能力,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
劳技课教学工作总结
蛮会中心校 五年级 关润平二0一四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