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诚信(家庭教育案例)
尊重、理解与信任
——让孩子学会诚实做人、坦诚做事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石。为了让孩子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健康成长,我们应让孩子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更应该考虑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如何开展诚信教育。所谓诚信,就是坦诚正直,说话实事求是,敢于承认事实。对孩子来说,诚实的集中表现是勇于承认错误,不欺骗别人。
我国古代有则 “曾子杀猪” 的家教故事。故事讲的是:曾子的妻子要上集市,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她便哄儿子说: “别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从集市回来,看到曾子真的要杀猪,急忙道:“我只不过哄他玩的。”曾子说:“小孩子不能哄骗,孩子年幼没有知识,处处会模仿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哄骗他,就是教他学你的样子骗人。”曾子当真杀猪煮给孩子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兑现不了,应及时给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父母,事后父母应该兑现自己的承诺。因为孩子对大人说话是一向当真的。否则久而久之,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并认为说了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他们也会学着照样做。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成长经验是需要家长言传身教的,不能将教育责任简单地推给学校和老师,因此,从孩子小时开始,我就有特别注重对她的家庭教育。女儿现在三年级了,一直是我们全家的骄傲,自理能力强,乖巧懂事,从来不用操心,就连邻居都对她也赞不绝口。但我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信手拈来的,需要家长的细心、耐心和在错误中的不断反思。这里有我家庭教育的一件小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记得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有几次小测验没有得满分,当我要看试卷时。孩子告诉我丢了,由于孩子刚上一年级,我也没在意,感觉如果对孩子成绩太较真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里负担。可当学校召开家长会是我打开孩子的每一次测试卷,看到的是乱七八糟,几乎要破了,没有一丝干净整洁的痕迹。老师的指责,让我颜面尽失。回到家后,我将卷纸狠狠地摔在桌子上,厉声呵斥。女儿说了一句“不就是错了一点吗,有什么了不起”。这句话一下子激怒了我,我认为,她非但没有认识到撒谎的错误性,还敢顶撞家长,这是最大的教育失败。当时我没有顾忌太多,只顾大声地发泄不满,并狠狠地打了她。后来,她再也没有说话,直至被她爸爸带到卧室。此后几天,我再提出看她的作业本,她都是小心翼翼地,对学习有种抵触情况,而且还不敢大声说话。看我的眼神也是躲躲闪闪、唯唯诺诺,更是对我避而远之。
打骂过后我一直在思考,究竟这场打骂式的教育是否合适,有没有过分。孩子考试不好有几种原因,一是孩子每次告诉我试卷丢了,我都会不以为然,而且没有追究,也没有和老师沟通求证,这是养成孩子撒谎这一缺点的直接原因;二是我们家长只是盲目地夸奖孩子,信任孩子,没有考虑到她刚上一年级的不适应。反思过后,我第一时间给女儿道歉,并表示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然后我晓之以理、导之以情跟孩子讨论诚实守信的的重要性,我给他讲了很多故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我的亲子关系更近了一步。
作为父母,我们要尽全力配合老师的课堂教育,发挥好家长的作用,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主动地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老师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抽出时间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对于老师点明的第二天要测试的知识点在特别加深他们的记忆,降低他们的错误机率,确保能够在第二天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尤其在他们刚刚接受到系统地教育之时,作为家长应尽全力帮助孩子建议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从小树立诚信的种子。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以尊重孩子,引导孩子为根本,从情感上关心,从方法方式上引导,从行为上规范,相信我们的尊重、理解与信任会给孩子极大的鼓舞,会让孩子安心学习,乐于探索,教育她在以后的旅途里,诚实做人、坦诚做事。
作者姓名:孙立波
性 别:女
年 龄:
手机号码:
所在学校及班级:万家岭镇中心小学
三年一班
第二篇:家庭教育案例
新世纪,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三维立体教育模式更加明确,社会是
学校,生活是教育,处处可学习,事事可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生活与教育是融为一体的。
“人,谁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我的孩子在家活泼、好动,很喜欢描画。有一天,我带他到单位加班,在我的桌子上无意中发现一支笔,他就跟我说想把它带回家,并要回了我用的墨水。刚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取了出来,用白纸订的本子想满意地画起他的才艺来,我在一旁忙叮嘱他小心,不能溢出来滴到衣服上,可一转眼的工夫他用力开瓶盖时,一不小心溢得椅子上有了,他紧张地看着我,我漫不进径心地笑着说“没关系,自己收拾干净就是了。”接着,儿子拿来了餐巾纸,先是檫了一下,然后又找来了一块湿布,看他又重新檫了一下。我在旁边不动手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过了一会儿,他把椅子收拾的干干净净,开心地笑了,并且我还发现他接下来更小心了。
我觉得,以上事例,如果指责够多,会使孩子形成自卑、退缩和压抑的心理,伟大的教育家卢梭曾在书中指出:大自然希望儿童就要象个儿童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家长们爱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有成就、有创造,有益于社会,这是无可厚非的期望。但是,作为父母,要不断学习,运用理智,符合自己孩子个性、年龄和能力水平的教育策略,使他们循序渐进地自己增长知识,解决事情的能力,保证他们身心和谐地发展,并做到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深深地认识到:很多事情,只要为人父母者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是完全会想到办法的,并把事情做好。只有尊重、信任和理解,让孩子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克服困难中磨练自己,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让我们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吧。
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秘诀,在于正确地引导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是每个人能够自觉意识到有关主体自我的特征。自尊,是一个健康人所具备的素质,可是在今天的家庭中,孩子的自尊往往被忽视。尊重孩子,必须小心地保护孩子纯、真、诚的情感,孩子的情感与内心体验都是异常丰富的,父母应用自己细腻敏锐的感觉去感应,去理解孩子的情感。对孩子的教育,它有赖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将正确的教育方式融入生活中去。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善良、勤劳和乐观的父母,这样的家庭就是孩子心灵的圣堂与成长的源泉。
还有就是家长必须常向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行”“你来干”“你要把它干好”,久而久之,使之转化为孩子的信念。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着三句话是走向成功的保证——充满自尊,自信的口号:“我能行;”不怕困难挫折的主动要求:“我来干;”满怀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誓言:“我要把它干好!”在幼儿面前有着漫长的成长道路,父母双翼庇护下的小鸟,总有一天要独立飞翔,而蓝天下并不永远是晴空万里,一帆风顺的,有时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有时却是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不论孩子遇到的是成功或是失败,是困惑或是挫折,只要你的孩子坚信这三句话:“我能行!”“我来干!”“我要把它干好!”我相信他会以愉快、积极的心态,顽强不懈的努力,把一切甘苦看成是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动力,成功必然是属于他的!
第三篇:家庭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案例
——让孩子当自已的老师
[问题归类]本案例属于对孩子兴趣爱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背景交代]此事件发生在去年秋季,孩子刚进入初二年级学习。每天放学,回到家里总是喜欢泡电视,问他作业做得怎么样,他总是说,早在学校就写完了,在家里从不读书,所以,学业成绩也一般。
[过程回放]我的孩子很聪明,但最令我头痛的是不爱读书。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我也没有找到一个好办法!
同往常一样,晚放学后,孩子带着笑声回到家。一家人在吃饭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个念头来--何不让孩子当我的老师呢,用这方法试试,看看效果好不好。
吃完饭后,忙完了家务,我坐下来让儿子当我的老师,培养他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我说:“儿子,因为妈妈那个时候读英语不多,所以不懂英语,你来教妈妈,当妈妈的老师,行吗?”
儿子说:“不行,我又懂得不多!”
“行的,儿子。在学校,老师教你什么,你回家就教妈妈什么,妈妈保证能学会。儿子老师,不相信你的妈妈啊?”
“那我就教你学单词好了。”
“儿子,你也得把日常用语也教吧,要不然,妈妈学会了单词,却学不会对话,你让妈妈怎么说英语呀!总不能和人家对话要妈妈我一个一个单词拼吧!那样人家就会说儿子没能力,教不了妈妈了!不好吧?”
“行,我学啥教啥,每天教你一小段。”
我高兴地说:“真是好儿子,妈妈也会让做个好学生的,不会让老师失望的。”就这样,每天我都跟儿子读半个小时的英语,虽然我学的很吃力,但看到儿子教得那么认真,而且对每篇课文都能熟读成诵,成功的喜悦于是在我的心头融化开来!
一学期下来,孩子终于养成了一回家就读书的好习惯,而且每门功课成绩都为优秀„„
[解决办法] 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是不稳定的,也是不能持久的。其实养成学习的习惯很简单,主要有四条: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预习,认真复习。其中读书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大量的研究表明:阅读能力是人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而且在中小学阶段培养阅读能力尤其重要。本案中的家长重视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大胆尝试,让孩子做自己的老师,从而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好奇心理和强大的内趋力,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这种方法和策略符合儿童的心理,值得大家借鉴。不过,运用这样的方法不能凭一时心血来潮,要坚持一段时间,才有效果。习惯都与教育有关。有研究表明,70%以上的动作都是习惯动作。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动作习惯的养成都尚且需要时日,何况学习习惯的培养呢?
谈谈我教育孩子的一点体会
教育孩子是我们每个父母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如何教育孩子又是我们每个家长时常感到困惑的难题。下面我就自己的孩子在成长教育过程中经历的几个事例,来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就拿写作文来说吧。我的孩子在初一上半学期时的作文还是很一般般,词汇贫乏,错别字连篇。更糟高的是,每当她写完作文时,还从来不让我看。虽然我没有严厉地批评她的不是,可心里确实很着急。于是,一方面为她订购了一些诸如《简快作文》之类的书刊,一方面督促她看一些课外书籍,渐渐培养她爱看书的习惯和兴趣。对于词汇的记忆,为了不让她感觉枯燥,有时我会把它写在孩子经常用来折千纸鹤的小方纸上,然后折成更小的方块,撒在桌子上让她随便选。选中了打开时,则必须告诉我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其中带点词的意义,说不出就让她自己去查字典。她很喜欢这样轻松随意的学习方式,有时也会反过来考我。通过慢慢的积累,黄忆舟在初二上学期时的作文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这进步离不开张利民老师的认真教导和启发,还有不时的鼓励和支持!在去年的《姑苏杯》作文比赛中她还得了二等奖,这使她对写好作文有了更大的信心!而我也经常鼓励她,相信她会写得更好!
二、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
在孩子读初一、二年级时,我也像大多数家长那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个钢琴或小提琴什么的。可她不知为什么就是不肯学钢琴,也不愿学其它的乐器。后来,有一天她回家很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杨老师叫我去学二胡”,我一听,连忙说“那很好,你去吧!”。之后,就是在每周六的课外兴趣组学了一点。一年下来,没发现她有什么长进。于是我趁机说,还是学钢琴吧,可她依然坚持不肯。我没有强迫她参加钢琴组,而是让她自己选择,结果她还是选了二胡。于是我就对她说,这是你自己选的,相信你会拉好的。后来每次回家,她都很自觉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练习,而且总会跟我说一些关于刘老师教二胡的趣闻轶事。最近还告诉我暑假准备参加二胡考级呢!看来让孩子自己作选择是对的,不管最终能考上几级,只要她是很自愿、很乐意去做的,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能力。
三、尽可能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
我们父母平时都忙于工作,而孩子平时都在学校,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很有限。因此,我们做家长的无论工作再忙,也得抽出点时间来陪他们说说话。与孩子说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也有助于我们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他们的快乐、烦恼,我们都可以了解清楚。而经常和孩子及时沟通,他们也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从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让我们为拥有一个聪明可爱、健康向上的孩子而共同努力吧!
教育孩子不妨先从“三不四要”开始做起
很多家长为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而苦恼,我建议不妨先从“三不四要”开始 做起。
“三不”是:
1.不要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2.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挂在嘴边。家长重复这种无效的方式只能让孩子 更厌倦学习,产生精神沟通障碍,回避与父母交谈;
3.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四要”是:
1.家长要学会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孩子得到父母的认可,可以培养“阳光心理”,从而让孩子更自信;
2.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关注孩子的心情和感觉比关注成绩更重要;
3.家长要寻找与孩子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与孩子找到共同的话题,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4.家长要与孩子交朋友。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们的情感、意愿以及他们的隐私
批评孩子,应掌握哪些技巧?
当孩子犯有过错时,家长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那么,家长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一是低声 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五是适时适度 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家长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家长如何表扬孩子才有效?
可能在座的家长,都有同一个问题:“我们已经意识到应多表扬、鼓励孩子,但发现收效甚微,我们的表扬是否不得法?”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表扬好行为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表扬也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使表扬更有效呢?希望下面的观点能给大家带来些启发和参考。
1、不要吝啬你的表扬,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就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2、表扬要及时,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3、表扬要具体,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4、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表扬最好在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事先许诺,从而增强儿童良好行为发生的自觉性。
第四篇:家庭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评选
身教重于言教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家长对子女的百般溺爱和过多保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设法给以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种理应被包容、被关爱、被保护的依赖型人格,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乱发脾气,即“任性”的习惯。
又到吃饭的时间,我们一家人正吃饭。家里养的小狗从门缝里钻了进来。儿子见了就要把它赶出去。我说“你快吃,不要管它。”儿子一下就赌气了,说“: 你不把它赶出去,我就不吃饭了。”我听了就很生气,训了他几句。儿子不但没听我的,反而哭着跑了出去。我妈妈见了就把小狗赶跑了,并把儿子连哄带诱拉了回来。而且还当着儿子的面说我什么什么不好,儿子才不哭了继续吃饭。我与儿子的“较量”又以儿子的获胜而告终。
面对现代家庭中这样常见的事例,我不免思索: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孩子的任性是儿童的心理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2 至7岁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所谓不可逆性就是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点,从另一面去思考问题。所谓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正因有这样的特点,儿童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很难改变。
其次,孩子的任性还是父母长辈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如今的家庭中,除了孩子的父母亲,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等,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孩子是他们手心里的宝,只许爱护,不许伤害。况且他们还认为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给孩子吃好点、穿好点、玩好点是应该的。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正因为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我们的独生子女们才更加会“撒娇”。
分析了原因后,我认为要改善现代家庭独生子女“任性”这一普遍问题,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分歧和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家长在孩子面前应保持一致,否则不仅要求无法实现,降低教育效果,而且会产生不良的作用,让孩子更任性。因为他有“靠山”。
2、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对子女的要求要符合儿童发展水平和特点,尤其要从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别人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是为你好”等这样简单地说教。从而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将某种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
3、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家长和子女感情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子女的变化发展,对他们的合理要求表示理解,并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切忌独断专行,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即使说的不对,也要道理说服。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应特别注意“身教”的力量,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精神面貌。
我国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在1997年给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训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个校训正是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身教”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一个教师能否以身作责,是他能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的关键,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身教”就是要求教师“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一言一行都足以作为学生的模范。教师的言行就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甚至是终生的影响。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师,更是对学生的初期对社会的认知和以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多年的在校学习时间,会从各位老师那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不仅是文化知识上,更是道德、行为举止上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要坚持教育与身教相结合,做到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
对家长而言,如果没有高尚的品质,就不能起到良好的“身教”,就不可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当然家长本身的为人处世和以身作则是最为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也行”等古训同样是不变的道理。
作者姓名:李慧
单位:鲁村中学
职务:教师
手机:***
电子信箱:cilla_ice@163.com
通讯地址:山东淄博沂源县鲁村中学
邮政编码:256104
选送单位:沂源县鲁村中学
第五篇:家庭教育案例
家有“小闷瓜”
广饶县稻庄镇中心小学孙爱梅
【案例背景】
儿子言言今年7岁,刚上一年级有半年。也许是遗传了爸爸不多言的特点,从小就内向,不爱说话,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但脾气却是挺倔的,就像一个“小闷瓜”。如果他不高兴了,或者是哭了,原因一般是大人“猜”。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就发愁,这样的性格怎么和小朋友交往?怎么和老师沟通?甚至我都能想象出孩子在幼儿园的画面:独自一人在角落里玩玩具;苦等放学铃声响起,等着大人接回家;不管老师说多少话,一声不吭等等。每次的幼儿园家长会上,通过老师的反馈和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也能明显感觉到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和别的孩子是有差距的。特别是看到同事家、邻居家的同龄孩子都那么能说会道时,我的心里更加郁闷,更多的是发愁。也无数次的给他做思想工作:人长着嘴巴除了吃饭外,还要会说话,你看哪个小朋友真懂礼貌等等,但都无济于事。
【案例分析】
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喜欢与人接触,感情得不到很好的交流,了解的事情少,影响知识面的扩大,尤其是在语言表达方面是最让大人头疼的一件事,了解的还好,不了解的会认为家教不到位,连最根本的礼貌意识都没有,对长辈、熟人也不主动打招呼,甚至是越问越低头。那么,家长对于这样的孩子应怎么去帮助呢?
当孩子放学回家时,主动地与孩子接触,让孩子讲讲学校里的生活,让孩子谈谈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孩子看完电影或书后,让他复述一些
情节和谈谈自己的收获等等。永远没有所谓天赋神通,而只有意志坚强的家长。孩子这样的性格也让我在他身上倾注了许多心血和精力。
【具体措施】
一、多参加集体活动,创造与别人沟通交流的环境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除了上学外,基本上是房门一关,独自在家玩。孩子和大人之间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所以孩子更多的是自娱自乐,自言自语。这样的环境对于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来说,是不利于他成长的。为此,可以让孩子参加多种活动,为他提供更多的锻炼语言的机会,如:暑假我让孩子参加了一个假期的轮滑班,每天都有和许多小朋友在一起的时间,一个暑假下来,他结交了许多好朋友,看上去,话多了不少;前段时间,又让孩子参加了迪士尼外教班,让他通过外教活泼、开放的课堂锻炼自己。每次的英语公开课上,看到孩子高兴地参与各种游戏并能够主动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觉得孩子进步了。
二、让孩子早识字,早接触语言文字
孩子上幼儿园大班时,我让他接触了一本识字书,图字结合,既形象又好记。按照计划每天认识几个,到上一年级前,已经认识1000字左右,简单的故事书、儿歌童谣书都能熟练的读下来,使他能够有能力独自与语言接触,并能主动的出声朗读。有时在大街上,商店里,超市里,如果遇到自己认识的字,他会兴奋的说给大人听,得到表扬后,那种表情特别自豪。因此,早识字,早接触语言是培养孩子主动说话的前提。
三、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孩子的性格决定着他不爱出门,只愿意独自在家自言自语的玩玩具。
为了让他多与别人交流,利用周末、假期带他到超市、公园、书店等公共场所,引导他与人交流,如:玩滑梯时,让他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结交朋友,共同游戏;超市购物时,让他挑选物品并试着付钱;到书店时,让他自己挑书、买书。特别是最近带他到影院看电影,自己能成功的买到爆米花,我很欣慰,也许在别人看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对于我家的“小闷瓜”来说,已经让我很满意了。孩子独自去买爆米花时,内心还是很纠结的,他当然希望阿姨能看到他后,接过钱,给一桶爆米花,不用他说一句话,或者他希望阿姨能主动问他:“小朋友,买爆米花吗?给。”但偏偏不巧的是柜台有点高,阿姨看不到他。内心纠结的孩子回头看了我好几眼,我都装作没看见。这时他可能会想接下来怎么办?不买了吧?经不住香味的诱惑。买吧?阿姨看不到。也许是在他后面的人都等不及了,把他挤到后面了,越来越往后。他可能是着急了,大声的说出了那句话:“阿姨,我买爆米花。”我终于松了口气,就是这样一句话,难为了那么长时间。就是这样一句话,让孩子再次充满了信心,也更多的体验到了“说话”是多么重要。
四、多样的阅读方法,丰富孩子的语言,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引导孩子多种方法阅读,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好方法。在带孩子选书时,尽量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书,与他共同阅读,并作简单交流,如读完《狗熊与鲜花》后,交流说了哪些小动物?最后怎么样了?读《小红帽》后,交流小红帽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特别是在读《我有友情要出租》这本书时,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丰富了他的情感世界。尤其是最后大猩猩与朋友依依不舍的离别场面,以及大猩猩后来特别
孤独的情景,让孩子非常难过,眼眶里的泪水直打转。见此情急,我又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让他去把故事讲给大家听,虽然一开始不太情愿,但因为故事的精彩让他成功的给别人讲了一次故事。给孩子创设不同的趣味性的说话环境,让孩子多说,这对训练他的说话与表达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案例总结】
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太适合对他大声斥责,而是对他正确的引导、鼓励;小孩做事有顾虑时,让他放下思想包袱,大胆放手去做。也不要用高声愤怒的语调对待,他们虽然内向,但同样会很拧。他们会默默地坚持自己的主张,除非你能立刻说到他们的心坎上,他们才能打开心扉,否则他们可以长久地默默无语。现在,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加以及各方面不同的锻炼,语言表达和性格都有改变。他能在找不到姥姥家楼门的情况下,大胆的问别人;他能把学校发生的事情和大人分享;他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发言;他还能主动给别人打电话。虽然不是希望中那么能说会道,那么大方的待人接物,但我相信随着孩子慢慢的成长,接触面与知识面逐步增长,他身上还有着无穷的潜力等待着去挖掘。
孩子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将来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和事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没有成功的子女,就没有成功的人生!优秀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教育方法。我将努力做学习型家长,与孩子牵手,与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