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多元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案例及分析

时间:2019-05-15 04:4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化学多元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案例及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化学多元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案例及分析》。

第一篇:高中化学多元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案例及分析

高中化学课堂多元教学评价实践案例及分析

----以人教版高二化学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学会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乙烯分子结构的有序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乙烯和乙烷之间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乙烯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想象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思想情感: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乙烯实验室制法条件的选择控制,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通过乙烯分子结构模型,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

科学方法: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结合乙烯实验室制法条件的选择控制,使学生领悟到科学的实验方法。

二、案例背景:

本人硕士论文为《多元教学评价观下的高中化学学业成绩评价案例研究》,为了开展实验研究,根据多元评价理论,我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其中《乙烯》是其中的一课。在对多元教学评价进行过研究后,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评价具有激发兴趣、指引方向、发现问题、反思调整等多种功能。在化学教学评价中,灵活地运用恰当的教学评价方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

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本人在化学教学中尝试使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也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分析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同学们,我们预习了乙烯这节课内容,有哪些收获呢? A生:“乙烯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结构,所有六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内。”(我微笑地以赞许的眼光)

B生:“乙烯分子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是不饱和烃。乙烯分子的这种不饱和性使得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以发生很多化学反应。”(我竖起了大拇指)

C生:“乙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人们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三大重要指标之一就是乙烯的产量,乙烯在现代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鼓掌)

D生:“我查找资料发现,秋天落叶与乙烯有关:由于秋天的日照时间缩短,叶片中有较多的乙烯和脱落酸形成的。乙烯和脱落酸有促进叶子脱落的作用,叶柄基部形成一个离层区,在酶的作用下细胞间的联系变得松驰,一遇风吹叶子便从离层区脱落。”(同学们很惊讶,集体鼓掌)教学反思: 1. 只要有机会,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发表了见解后,我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

2. 评价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无处不在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赞同的话,都能让学生接受到学生老师发出的鼓励信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片段二】

师:昨天预习了实验室制乙烯,观察乙醇与乙烯的分子结构,推测反应过程中可能生成的产物.要发生这样的反应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反应温度如何确定?

A生:乙烯与乙醇分子相差一个水分子(这位同学很善于观察,大家来点掌声)

B生:反应要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这位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能回答问题,老师点头赞许,给予鼓励和肯定)师: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吗?

C生:还要控制好温度,我查了资料,乙醇根据温度不同脱水有两种方式:分子间脱水和分子内脱水(同学们很惊讶,纷纷表示赞赏)教学反思:

1.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众人的眼光中展示自己的成功,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表扬。

2. 能运用多元教学评价理念,提倡民主和宽容的评价,及时发现化学学习成绩不太出色的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赞扬,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引导学生进行同学间的“他评”活动,让学生在“他评”互相

评价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进而学习别人的优点,被评价者也可感受被赞扬的快乐。【片段三】

师:同学们预习了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本实验装置有哪些特点呢?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A生:本实验是液体跟液体需要加热的反应,要选择圆底烧瓶、铁架台、酒精灯、温度剂等仪器

师:该同学说得很好,他知道从反应类型来选择实验装置,很好.......

B生:实验时温度计要插入溶液内,为了防止暴沸要在瓶内加入碎瓷片.......

师:谁来设计实验方案及组装实验仪器.......

课堂情景:同学兴致很高,举手要求上讲台组装的同学很多,这时我选了一个平时成绩不太理想,但很喜欢动手的同学上台表现.......几分钟后,实验装置组装好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实验装置组装有问题,有的说组装得很好.......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组装得如何?

生:一位同学站了起来,他的收集方法不对,不能用排空气的方法,因为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收集到的乙烯气体有空气......

师:这位同学组装得基本正确,但气体收集应采用排水法,后面这位同学补充得很好.......

大家掌声鼓励两位同学通过合作圆满完成任务,教室顿时热闹得很,两位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本环节,我发现在探究形式的课堂上学生们反应很好,特别是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都有想亲自动手操作的欲望,而且同学们相互评价,增添了课堂活跃气氛,更能让同学们有机会看到他人的长处和不足,能促使同学们团结合作,增进友谊。【片段四】

组织各小组填写《乙烯实验室制法》学习评价表(见下表)教学反思:

本人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在一节课结束时的综合性评价是多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而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而这对于学习者本人来说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们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切忌只有教师单方面的评价,要强调平等、民主与理解,丰富教学评价的传统涵义,改变教学评价的单一模式;提倡被评价者要对评价结果的认同,评价的主体和客体都要清晰地认识到评价的目的—帮助评价者找到改善的途径和方法。

四、本节课教学反思:

本人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多元教学评价理论为依据,实现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多样性,改变了传统教学评价的单一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被评价者,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真正意义上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地位。但本节课设计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评价方式未必很科学、全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根据本节显现出的不足做进一步地改进与完善,努力尝试更科学、全面,适合学生特点的评价方式。

第二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某校六年级有位叫阿依别克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下面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为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知识:

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

(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学的经验: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5)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即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1)“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

(4)“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要全面、辨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5)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6)抓反复,反复抓。(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

第三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实践分析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实践分析

摘要: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问题。教师应找到新教材与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结合点,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设计问题的过程,理解科学设计问题的方式。本文以酸碱滴定实验为例,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反思对教学问题的设计进行了实际分析。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实践分析

引言: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运用发现的问题设计创新演示实验,以此分析教学模式,注重新知识的获得,掌握新理论的应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应用于生活实践。在化学教学课堂的研究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分析和解决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本文将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为例进行教学问题设计的实践分析。1.课前教学问题设计

进行课前准备,做好课前设计:为使教学问题设计实践在课堂中进展顺利,要明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课前教学问题设计需做到:熟悉教材,了解学生。

教学设计问题,需要实现三个方面:一是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反映学生的自主权。教师应选择合适恰当的情景,提出正确的问题。二是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学生通常可以从某个问题出发,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联想,变化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问题多种多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和认真的态度以及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实践的参与者,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应以认知结构中的传统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的生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情境意识。1.1熟悉教材

中和滴定法是通过定量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操作方案,也是高中化学中一个三个定量之一,教材本部分综合了计算材料浓度和pH值指标等知识点,介绍了如何使用滴定法的知识,提出了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化学中和滴定分析、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

本文简要介绍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并解释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际价值。然后详细讨论了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pH值变化。本知识点主要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引导,教师在课堂中演示滴定过程,讲解如何处理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数据测量的注意细节,以此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1.2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老师最根本的工作,高中学生在一年学习之后,学习成绩开始分化了,但大多数学生的基本知识是扎实的,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可以就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首先,现有的学生知识基础: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并对pH值指标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关于中和滴定的仪器知识,也具有初步的认识。

其次,学生有基本的能力:学校学生有两年多的化学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对定性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和一些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2.1引入教学问题

课堂教学问题的引入设计,必须引入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知识的水平,可以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从新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有用的知识和展现独特的思维,发现并学会解决新的问题。

拿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为例,可以这样设课堂教学问题: PH在医疗、环保、工农业等方面有很多应用。如调控体液PH辅助治疗疾病及根据土壤PH的不同因地制宜,甚至生活中选择合适的护发素调节头发的PH等等。那么有哪些方法来测定溶液的准确PH 呢?

2.2课堂过程教学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一】今有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你能想出多少种测定其PH的方法?

【问题设计二】为使酸碱中和滴定结果准确,关键是什么? 【问题设计三】如何准确量取两种溶液的体积? 【问题设计四】如何准确判断酸碱恰好中和?

这种教学模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发展起来的。各单元的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一是创建问题情境,这是教学问题设计的准备阶段;二是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多方位解决方案,这是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实施阶段;三是教学讨论、课堂评价、课后反思,这是教学问题设计的完成阶段。

具体实施策略:一是运用兴趣实验形成相关概念和理论,通过设置实验情境,展现化学课堂特有的优势;二是背景设计的机制是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因此,对待相同的实验现象或问题。教师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当然,他们将会体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或斟酌实验内容,建立最为合适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设计;三是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触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课后教学问题设计 课后教学的设计应重视学生自身的归纳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最后得出相关结论。结论的解释不应该太多,而应该留有余地,课后问题的安排应该是开放的,多样的。以此让学生将理论应用在广泛的实践情境中,用自己获得的结论来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相关知识点。例如在中和滴定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中和滴定在实际中的应用意义这一问题。4.总结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酸碱中和滴定为例通过对课前教学问题设计、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课后教学问题设计进行分析,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从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开始到引入教学问题,实施教学计划,课后及时反思引导等问题进行了设计。

值得重视的是,教师要时刻注意,良好的教学问题设计都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课堂。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的分析,还要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求真务实的优秀品质。参考文献:

[1]阮群[1],.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学,2011,(6)

[2]邵正亮[1],.高中化学“问题情景—探究—拓展”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3]汤女贤,.多元智能视域下高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初探[J].文理导航,2016,0(10Z)

第四篇: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及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及分析

江苏常熟沙家浜中学英语组时琴芬

[案例]

我和学生们分别已有一周左右时间了。今天我一进教室,许多学生就亲热地凑到了我的身边。这么多天,老师干什么去了?同学们都非常想知道。于是,我灵机一动,今天的英语课,我不教课本上的内容,而是来了一回别开生面的“答记者问”,同时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要求:用英语交谈。

生1:Miss Shi,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did you go?(还挺有礼貌,会用will you please)

师:You are very polite.But there are some mistakes in your sentence.(同时我板书学生的问句。学生经常这样出错,今天趁机再次纠错。)Is there someone can correct the sentence?

生2:Miss Shi,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you went?(我继续鼓励学生进一步找出错误并改正)生3:Miss Shi,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you have been? 生4: Miss Shi,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you have gone? 师:(我肯定学生的进步)I’d like to tell all of you that I have gone to Suzhou University.生5: What is Suzhou University like? 师:It is very large.There are lots of teaching buildings in the university, one of them is a tall building more than 15 floors.(这么高啊,同学们不禁失声赞叹。)With a long history, many buildings are very beautiful, the trees around were grown long ago, they are looking very nice.And also, lots of grass there is beautiful enough for you to sleep on.(瞧,一张张脸上流露出向往的表情。)生6:Miss Shi, what did you learn in that university? 师:I came to learn English grammar there.You know, there is no end to learn.Not only to you, but also to us teachers.(我竭力显示老师是不断要求上进的。)

生7:Miss Shi, what is your teacher like?(有同学发出了笑声,显然是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幼稚。)

师:Well, who can tell me what my teacher is like.(我把皮球踢回给学生。结果无一人举手。)See, there is a little difficulty.The student who asked this question is hard-working, so we shouldn’t laugh at him.Now I tell you that the teachers there are with great knowledge.Every time my teacher comes to the classroom, he’s always well dressed, his lessons are wonderful.师:Just now you asked me.Now I think it’s time for me to ask you.Can you tell me what happened while I were away? 生:Yes.(回答整齐而有力。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I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long jump”(一位男生兴奋地说。)“I didn’t finish my homework last week”(他不好意思地说。)“I made a kite with my father’s help and we are going to fly it this Sunday.”(他的小脸上放着光彩。)

„„

问题还在提出,回答仍在继续。英语课堂已然成为我们师生交流的课堂,对话的课堂,碰撞的课堂。我们都没有感觉到时间飞逝而过。[案例分析]

一、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科书是一种教学资源,地域和社区文化是一种教学资源,家长是一种教学资源,学生的出错是一种教学资源,其实,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教师也可以成为一种良好的教学资源。如教师的个人经历,道德情感,人文素养,内在底蕴。上述案例中,我出去函授的经历,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于是我把这当成一种课程资源,与学生交流、学习、分享,成了一堂紧密联系生活的英语口语交际课。实践证明,这些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

二、探究主体的有效生成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真正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是比较困难的。上述案例中,在教学形式上,我利用了“老师函授回来”这样一种自然的情境,采用了“答记者问”这样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主设计提问,趣味盎然地表达,乐在其中。有人说:“真正良好的教育是设法启发一个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语言上,我力求生动、幽默、风趣,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对大学教授的崇拜,对高等学府的向往,激励学生努力进取,不断向上。

三、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是教师教育技巧的“顶峰”。通过这一堂课,我感到,我一直在苦苦追寻的“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似乎与我有了一丝丝亲密接触。学生们的心是一个个燃烧的火把,等待我们去点燃;学生们的心是一片片肥沃的土地,等待我们去开垦。教师真诚地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学生,寓枯燥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于鲜活的生活情境中,润物无声地滋养了学生的心田,学生们自然地回报以热情、真诚和精彩的表现。看来,教师只要用心去教,再运用精巧的教育艺术,就能带领学生走进纯净的心灵殿堂。

第五篇:教学案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及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及案例分析

[课堂实录1] 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词汇课上,一位男生看着教师单词图片说:“ruler!”,声音响亮,发音准确。教师马上向他竖起两个大拇指,并向全班学生说:“Good,Good,very good!”课堂上马上响起了整齐又响亮的拍掌声。这样的评价课堂上出现了十几次。

[课堂实录2] 在五年级的课堂上,同桌之间按教师的要求进行pair work,,然后教师请一对学生表演,学生表演后,教师向全班学生说:“Great,great,excellent!”。全班对两个学生说:“Great,great,excellent!”声音不太响亮,也不太整齐。[分析] 以上两种现象,教师们应该都可以为常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学英语课堂掀起一种学生齐声表扬之风,一堂课下来,有不下十余次这样的表扬。开始时,学生们兴趣勃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他们的声音由高到低,掌声也渐渐稀落。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千篇一律、机械的表扬声方式开始厌倦、感到乏味。因此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便消失了,被评价的学生也感受不到表扬的音悦了。这说明:评价语言不宜单

一、机械化。[建议]

一、评价语言丰富化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话语中不知不觉地了解英语。因此教师应用丰富的表达方式对学生评价,尽量是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体现语言的运用。如“a clever girl, Wonderful!Nice picture!Well done!Good!Good idea!”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语言的多样性,感觉学习的喜悦。

二、评价方法人文化

另外,根据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同伴南行评价,而高年级则不需要这样同声、同步和公式化的表扬,这样会让学生感到走过场的感觉,教师只要对学生出色的表现表示真诚的欣赏与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以激发和保持,例如一张小贴画,一个亲昵的抚摸,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真诚赞赏的眼神,更能让教师与学生情感真实的交流。

是否说让语言丰富化、方法人文化就是让老师们一节课不停地说呢?看第三个例子。

[课堂实录3]学生每说一句话,回答一个问题,授课教师就进行表扬、加分和鼓励,学生每听一个单词,教师就对其说:“very good”,做对一个动作就:“excellent”,学生每说一段话教师就奖励其一张贴纸或一颗糖。[分析]课程标准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强调教师要欣赏学生,从正确鼓励学生,先不意味着教师要盲目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有些教师不对学生完成教学活动付出努力的大小进行评估,也不考虑活动的难易程度,一味进行雷同的表扬和鼓励,贴画奖励一个接一个的发,而且也没有一个小结性评价,就不能引导、甚至误导学生发展的方向,这样容易使评价丧失了应有的意义和功能,变得苍白和空洞。这说明:不宜将表扬和奖励泛滥。

[建议]注意分层次客观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

首先根据不同层次的活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也就是根据学生参加活动与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例如,对读单词、指图片等简单练习,教师只需对学生回答正确与否作出评价就可以,对描述图片、人物、场景、事件或自编对话表演性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进行评价时,表扬的力度就可以大一些,除了口头赞赏外,还可以增加其他形式和奖励,必竟大家都认为:物以稀为贵。其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比如当一个学习能力不是很优秀的学生或平时不太注意学习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答得不是很思想,教师应对学生的态度进行表扬,当优秀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有必要严格要求,纠正瑕疵,引导并鼓励学生答得更好。这样才能使落后的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优秀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课堂实录4]教师将学生分成1、2、3、4组,然后每组有学生答对问题就在黑板上给小组加一分,用画正字的形式。但一节课下来,给人的映象,似忽老师在忙于写“正字”,学生小组活动一团糟,纪律不好。[分析]

小组活动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但小组活动是很不好控制的,稍不注意学生就乱哄哄的了,除了安排好小组活动的角色,比如谁是做记录的,谁提问,内容与顺序的安排等,评价的作用是很大的。那么案例中分小组后为什么会出现不好的状况呢?这是因为:

①因为年龄特征,小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身体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课堂中需要受到各种刺激才能保持注意力和保持兴趣。只有单一的画正字的方式肯定不能吸引他们。

②为了活跃课堂,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不少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但竞赛结果一般是星星、红旗等数量的体现,只能体现学生参与或回答对问题的次数,与英语学习内容关联甚少。③因为学生的性格差异,这个小组没有人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就否定一组的同学在学习任务中的参与。以量化的方式等呈现活动的结果往往会出现僵化、简单的表面化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因为多少怀疑、质疑教师的不公平,违背了我们评价的初衷。这说明不宜脱离英语环境过于依赖量化评价教学。

[建议]建议教师在小组竞赛活动中,进行评价时注意: ①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肯定喜欢趣味化的东西,比如老师们让小组回答正确的同学为自己的画加一笔的评价活动,有画笑脸的,画树的,画花,漫画人物等。还有贴拼图的等等 ② 尽量使用英语形式

比如画正字是中国方式,画英美方式既是评价促进学生,又是文化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渗透。再比如用a-z 的方式: ③ 评价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关

今天学动物用动物卡奖励(周丹的形容词学习),明天学交通方式用交通方式分组,看谁跑的快。④评价方法丰富多样

同一小组评价方式无论多有趣,如果使用时间过程太长,或过于频繁,学生都会厌烦。所以教师应不断变换评价方式。今天爬楼梯,明天用颜色分组,后天用任务展示,再学生互动式语言描述评价。让学生在各种方法评价中获得新鲜感、愉快感,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到语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课堂实录 5]

授课教师在学生在“开火车”活中朗读所学单词,出现错误,教师无意识纠错。

[课堂实录 6]学生在学完有关询问日常活动句型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以下问答对话:

T: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Friday afternoon,Lily? S1:I usually watch TV on Friday afternoon.T: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aturday morning, Mike? S2:I usually go swimming on Saturday morning..T: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 „„

[分析]前者是语音错误的忽略,后者是词汇与句子意义理解错误的忽略。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与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有错纠形成鲜明对比。有错必纠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新课程提倡关注学生的情感,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于是部分教师又出现一切忽略的现象,对学生在课堂中所有的错误采取过度宽容态度,导至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这说明:不宜忽视错误,但注意纠错方式,[建议]

新课程引入形成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指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教师的评价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有效地自我调控,不断发展。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是机械性错误,那么教师可以立即纠正,但不要说:“No”或“You’re wrong!”等负面评价的语言,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可以用“Good, but„”“Can you say it again?”或“Say after me, please”等进行鼓励和纠正。

当学生进行侧重语言流利性的练习时,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情况下,只要学生能连贯说话,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教师就不宜打断学生的话语对其进行纠错了。这时教师宜推迟评价,用正确的表达或把学生的话重复一遍,对其接受正确的语言示范,并让其重复正确的语言表达形式就可以了。

也可以要求其它学生给予帮助,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互助、协作能力,或用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再尝试一次,例如: Take it easy!Think it over, please!从而让学生自然地接受教师的纠正。总之,在对待学生错误时,教师只要尊重并理解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宽容对待他们的错误,给他们提供时间与空间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他们才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反思自己的学习,并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控。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要抓住孩子的心,趣味化、英语化、促进学生有兴趣,有信心,有方法、有能力学习英语,拒绝哑巴英语,真正学以致用。

下载高中化学多元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案例及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多元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案例及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我的第一节课堂是《运白菜》,总体我还是满意的。老师说我思路清晰,让她听得很流畅,但是课堂组织教学不好。一开始我还不懂课堂组织教学是什么意思,后来老师解......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高县中学 李诗平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案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研究)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案例 (课堂实例〕 (背景:学生学习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后,教师出示了如下的一道练习题:) 师: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

    小学数学多元评价的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多元评价的教学实践 为了较好地体现评价的多元化,我们着力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式方法等方面打破单一的局面,现对实践过程作出如下总结. 1. 口算――学生思维训练......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胡秀芝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教材中充满了问题、观察、实验、探究、讨论和信息浏览的任务,如何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使初中......

    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巧用生成资源,收获别样精彩 ——《十分钟》教学案例 温泉小学 王丽丽 一 、案例背景 以情境的导入为出发点,通过节奏的拍击,唱名的熟悉、歌词的诵读,表演的创编,达到学习新歌的......

    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兴趣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享......

    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用真实的语境,多样的评价鼓励孩子听说英语 -- 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