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校、系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为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非常重视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建设,构建了以教学督导为主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多层次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多年的督导实践已取得明显成效,独立建制的教学督导系统在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系统中发挥了把握状态,控制过程,反馈结果,咨询决策四个方面的作用,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了主体的作用。
一、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有效地监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形成动态监控及定期评价并举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我院逐步从过去项目化单一教学过程监控,转变为全方位跟踪教学与管理活动,不断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教学、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参与学院全面教学质量监控的部门有: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督导评估办、教务处、各系(部)、学生班干部等,形成了较完整的监控组织机构。
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院、系(部)构成二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学院权威性的常设监督机构是教学工作委员会、督导评估办公室、教务处,督导评估办公室是监控执行的中心,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系(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二)建立多元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建立多元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保证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有力保障,学院先后制订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评学评教实施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督导工作实施办法》、《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等教学质量管理文件,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开展。
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一)培养目标、规格、教学计划的监控
1.人才培养目标的监控。通过《社会人才需求调查表》、《毕业生追踪调查表》等方法,监控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高技能型人才。
2.教学基本文件的监控。通过制定《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修订高职各专业教学计划的意见》、《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学工作规范》等文件,实施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材等教学文件的监控。
3.专业设置的监控。通过对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与预测来监控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论证,做到“以需定学、供求对路”。
(二)教学前准备情况监控与评价
1.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试讲制度。年轻教师在正式走上讲台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试讲,并接受由教务处、人事处及各系(部)教学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的评估,经过试讲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
2.青年教师导师制。学院对新入校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即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和实操中对新进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指导和培训,一年后,接受由教务处、督导评估办及科研与技术应用中心的专家组成的考核小组的考核。
3.学期初教学检查制度。开学上课前要求教师必须有规范的教学进度计划、教案及课件,每学期开学前教务处会同督导评估办、后勤管理中心、实训中心、计算中心等部门共同对教学设施,实验设备等进行检查,保障教学正常开展。开学两周内各系组织对教案、教学进度计划、实验教学安排进行检查,从硬件、软件两方面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三)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价
1.听课制度。通过各级领导及教学督导专家组深入教学一线的听课、系(部)教师相互听课、观摩教学或示范性的听课等方式进行,并将听课的评议意见及时反馈,以实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监控和评价。
2.教学检查制度。由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督导评估办、教务处、各系部)负责检查教师是否按授课计划进度上课,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以及实习、实训、实验等环节是否按计划和要求进行。检查的内容涉及教学各主要环节,包括授课计划的编写、备课、编写教案、讲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停课及调代课报批程序、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的上下课情况等。
3.教务工作例会制度。根据《关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例会制度》的有关规定,教学副院长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一,组织召开学院教学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教务例会。学院教学部门负责人畅所欲言,对本部门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提出下一月教学工作的安排和计划,分管副院长、院长助理做总结并对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集中统一解决,安排下个月学院教学重点工作。
4.学生评教工作。学生评教工作一是通过正方现代教学管理系统填写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信息,进行教学反馈,对于没有达到学院相关要求的教师,根据学院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
5.教师评学工作。教师评学主要是通过正方现代教学管理系统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等方面的信息。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尊敬师长,虚心好学,听课认真,课堂情绪饱满;遵守教学管理制度,出勤率高,课堂秩序好;自学能力较好,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跟随教师思路,理解授课内容并能认真做好笔记;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思维活跃,踊跃发言;学习自觉性高,经常阅读一些相关参考文献资料;课后常和老师交流,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辅导答疑;学生对该门课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掌握本门课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活学活用,学生能应用本课程知识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
6.教师评教工作。为正确评价我院教师教学工作表现和教学工作水平,考查全体教师遵守《教学业务规范》的情况,通过正方现代教学管理系统对我院所有任课教师进行了评价。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仪表大方、衣着整洁、举止文明、团结同志;准时行课,无迟到、早退现象,课堂无违纪(如接打手机等);能严格要求学生,尺度得体,培优帮差;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内容熟练、扎实;有足够的课堂信息量;板书布局合理,书写正确,多媒体教学使用合理;普通话表达清楚、简洁、规范、有感染力;教学方法独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留作业适度,批改情况好,辅导答疑认真;教研教改成绩突出等方面。通过各级领导深入教学一线检查式听课、同一教研室的教师相互听课、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督导评估办指导性或评价性听课、观摩教学或示范性的听课、来实现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查。
7.教师自评工作。为正确评价我院教师教学工作表现和教学工作水平,考查全体教师遵守《教学业务规范》的情况,通过正方现代教学管理系统对自己进行了评价,主要从教学、科研、课改等方面对自己进行剖析,查找不足,提高业务水平。
8.学风检查制度。由学工处、系(部)和学生会负责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考试纪律、课堂出勤、图书阅览室学习情况、课外活动情况等进行检查,组织学生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9.对毕业率的监控:毕业率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毕业率的重要途径是建立毕业率的预警监控机制:当本专业毕业率达不到一定要求(90%以上),应以预警;连续两年毕业率呈现下降趋势应以预警。对毕业率的监控主要由教务处负责,当毕业率需要预警时,应及时向院长汇报,便于院长作出整改决策。
10.对就业率的监控:就业率是反映一所学院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对就业率实施监控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举措。为此建立了就业率的预警机制: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所在地区同类学院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应以预警;就业率连续两年呈下降态势,也应及时预警。
11.考核。通过检查学生考核成绩的方法来检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此来实现对教学效果的监控与评价。
(四)学生信息的反馈与监控
1.建立学生座谈会制度。每学期中期,各系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邀请教学督导室、教务处等相关处室人员参加,认真听取学生代表对本系各门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对教师授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以此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追踪调查制度。由招生就业处、各系负责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通过对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及对学院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五)教材质量的监控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规范了教材使用,应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和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 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积极鼓励教师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自编教材。数控技术专业教师今年出版了一系列数控专业的课改教材,作为今后教学的首选教材。
三、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及调控体系 1.教学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系统
教学信息收集渠道主要以教学质量监控运行系统中实施的各项监控活动获得的信息为主,另外,院长短信热线、各种座谈会和调研等都是教学信息收集的渠道。本系统职责机构为教务处、督导评估办。
2.教学质量监控调控系统
实行学院、系(部)两级管理。院教学调控指挥系统由院领导、督导评估办、教务处人员构成。系(部)调控指挥系统由系领导、系教学督导组、教学管理人员构成。通过对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审议,明确教学过程偏离目标和标准的有关可控因素,并提出相关处理意见,以一定方式将须调控行为和结果反馈给相关单位。目的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为一个闭环系统。
四、运行效果良好
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良好运行,取得良好效果。1.规范了教学过程,完善了教学管理。通过几年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增强了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规范了教学过程。各教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的科学与完善,加强了教学管理和教学的基本建设,使各级教学部门准确地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指导和控制教学工作,保证了教学合理、有序、平稳地进行。
2.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在教学质量评价进程中,突出自下而上的全面评价与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依靠专职督导,运用听课、评课等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试成绩等做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科学评价,并对每位教师的每门课程教学状况做出量化考核的具体评价,促使教师找准自己的坐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控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3.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各方面对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直观判断,促进了教师主动地探讨和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深入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也促进了教学管理部门对各反馈系统搜集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开发研究,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并进一步指导教学工作。
4.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几年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作,“质量意识”已深深扎根于学院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教师脑海之中,教学过程中注重“质”的提高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同时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我们对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业务能力评价较好;同时我院近几年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以及每年招生时考生报考我院十分踊跃等,也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学生、用人单位、社会对我院教学质量的认可。
机械工程系
2007-03-08
第二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学院综合实力的反映。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保障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中职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学院实际,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是保证和提高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借鉴国内其他职业院校的经验,结合我院办学实际,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质量控制过程,合理选择相应的指标体系,并协调各种保障要素,确保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保障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项全方位、全程性的质量管理系统工程,这一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涉及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带有鲜明的导向性。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各项指标体系确定必须遵循规范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奖惩结合的原则,克服随意性,力求该体系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组织机构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在主管教学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实行学院、教学单位二级管理。教务处和教研与科研部代表学院行使教学管理的职能,负责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重点实施教学质量的宏观评价、监督和检查工作。各教学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并定期反馈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教学单位主管教学领导负责下的教学管理制度,主管教学领导和教务管理员全面管理教学工作。
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要内容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学目标监控、教学过程监控、教学结果监控。
(一)教学目标监控
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与技能的需求往往是动态的,因而如何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为用人单位输送合格人才,是学校的立足之本。目标监控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市场人才需求的预测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结果,来规划与调整教学单位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正确制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并监督实施情况。
各教学单位应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市场人才需求的预测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制订与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及学期授课进度计划,并报教务科审批。
时间:开学前一周。
(二)教学过程监控
1、教学检查
每学期组织四次教学质量全面检查,实行两级检查制度:由教务处、教研与科研部组织实施学院教学检查,由教学单位(系部)负责组织实施教学单位教学检查。并将情况整理备案。
1)开学后一个月后,检查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学生反馈、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抽查。
2)期中考试后,检查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学生反馈、期中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
3)期中考试一个月后,检查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学生反
馈、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抽查。
4)期末考试后,检查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学生反馈、期末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
2、听课
由教务处、教研与科研部制定听课制度并监督执行,各教学单位、各部门应按规定组织听课,并将听课情况整理备案。
3、学生意见反馈
各教学单位应主动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和教师。教务处与教研科研部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并将情况整理备案。
4、使用校园网络监控系统实施全方位监控,并将情况整理备案。
5、随机检查:检查内容:上课效果、上课纪律、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抽查等。教务科、教研与科研部每周随机检查不少于3次。各教学单位每天都要进行检查。并将情况整理备案。
(三)教学结果监控
1、教学单位按照学院的有关考试规定对考试进行组织管理。严格考场纪律、发现违纪及时处理。
2、学生考证内容及结果,留教学单位存档。
3、完成学生的跟岗实习、实训总结,留教学单位存档。
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务科、教研与科研部负责解释。
2014/2/15 教务科
第三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
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高等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是保证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经验,结合我系办学实际,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质量控制过程,合理选择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协调各种保障要素,确保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保障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全方位、全程性的质量管理系统工程,这一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涉及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带有鲜明的导向性。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各项指标体系确定必须遵循规范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奖惩结合的优劳优酬性等原则,克服随意性,力求该体系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督导委员会是法政系设置的教学监控、评估机构,是监控体系运行的职能部门,在监控体系中主要行使下列职能:
1.参与制定监控体系所需的各种评估方案及评估指标体系、实施办法及相关文件;
2.组织实施教学质量检查及各项教学评估工作; 3.负责处理评估信息及发布评估结果;
4.负责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计划,提交工作总结; 5.为学校各级督导员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提供服务;
6.负责面向学生的教学质量调查,并向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提供反馈意见; 7.负责对基层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估工作的检查、指导。
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要内容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学目标监控、教学过程监控、教学结果监控。
(一)教学目标监控 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与技能的需求往往是动态的,因而如何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为用人单位输送合格人才,是学校的立足之本。目标监控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市场人才需求的预测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结果,来规划与调整各系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指导各系正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并监督实施情况。我系应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市场人才需求的预测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制订与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
(二)教学过程监控
1、听课
由督导委员会制定听课制度并监督执行,各系、各部门应按规定组织听课、并将听课情况交督导委员会备案。
3、教研室活动
教研室要按学校要求组织教研室活动,应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由系负责检查,每月检查一次。
4、学生意见反馈
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各系教学督导组采取随时和定期相结合,个别访谈与召开座谈会相结合,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和老师,并报督导委员会备案。督导委员会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
5、教学经验交流与讲课比赛
系每学期、学校每年应举办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系每年举行一次讲课比赛,并推荐参加学校讲课比赛的老师。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讲课比赛,讲课比赛成绩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教学结果监控
1、考查、考试做到教考分离,严格考场纪律、发现违纪及时处理。
2、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方案报学校教务处备案。学校抽查相关报告和听取答辩。
3、学生参加英语、计算机等考级及职业技能鉴定结果报教务处备案。
五、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的保障制度 由八个方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构成。
1、教学检查制度
常规教学管理,每学期开展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检查,期初主要检查教学文件和教辅材料的准备情况。期中主要检查教师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期末主要检查教师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总体来说,教学检查覆盖教师教学的备课、课堂讲授、作业批改、实验实习、辅导答疑、考试、阅卷、试卷分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学全过程。
2、教师准入制度
所有新教师进校必须符合学校教师准入条件。新进教师上课,应履行试讲报批手续,确定其是否具备任课能力。其程序是,由担任课程的系提出用人意见,报教务处。由教务处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审批。
3、听课制度
听课制度要求从校级领导开始直至新进校门的教师,每学期必须按要求完成一定的听课工作。校级领导、系主任及行政部门中层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定期听课、督查教学过程,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老教师听课对新教师起到督导的作用,新教师通过听课掌握教学的基本技巧,学会如何上好一堂课。
学校设有督导委员会,各教学系设立系教学督导组,在学生中聘任教学信息员,形成一支健全的教学督导队伍并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
4、教师考核制度
建立教师考核制度,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等方面,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做出合理的评价。
5、信息反馈制度
建立学生、教师、督导教学评教体系,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处理。
6、教考分离制度
各教研室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完善的试题(卷)库,加强考试管理,实现教考分离。
第四篇: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抓好教学质量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所在,而且直接关系到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是难以将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的。为了使我校教学质量监控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新课标的全面落实和教学质量及教育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要站在抓质量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根据教育发展现状,以创新和改革的精神,在质量监控中融入现代教育思想观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科学、规范,能够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全面理解“监控”的基本内涵
教学质量监控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教育管理者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并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
从系统论角度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如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等。这些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地检测和控制,就有可能导致教学中的无序和失控。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健全的教学监控系统,就不会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更谈不上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
从监控的内涵来看,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教学“监控”。如,各种教学检查、各种教学评估、各项教学环节、各种调研工作等等,这些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收集教学信息、评价教学效果、调控教学策略的过程。教学管理者每天与教学质量的监控打交道,因此,教学质量监控具有较强的过程性。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多层面、多视角的检测与调控系统,包括目标监控、过程监控、效果监控、环节监控等。然而,从“监控”本身功能来看,教学监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监”与“控”,“监”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监测过程,“控”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其中,“监”是基础,是手段;“控”是反馈,是目的。如果把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分为“监”与“控”两个层面,并明确其职能,那么,当“监”出了问题时,如无监测系统或监测不科学、不准确;当“控”出了问题时,如无调控系统,调控不及
时或调控不得力,就可以准确判断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监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监”为基础,真抓实干,规范操作
“监”,即监测,监视,监督,它是“控”的基础,没有科学的“监”,就谈不上有效的“控”。因此,各级教研机构必须在“监”的设计和操作中做到准确、及时、科学、规范。可以按以下的思路来构建一套适合我区教育实际的新型的监控体系:即“一观——二测——三查——四评——五研”。
1、“一观”
即“观课”或“巡课”。各级教研员应经常性不定期地下到基层,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掌握基层学校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情况,同时观察师生的精神状态、教学氛围和周边环境,并做好观察和记录。区教研员每1—2月可进行一次地毯式的“观课”,可以不通知学校,轮流到各镇学校,包括民办学校进行“观课”,如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学校加以改进。
2、“二测”
质量检测,作为一种最有效性的教学控制方法,可在短时间内,省时省力地获得有关教学信息。通过质量检测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师生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每学年可由区教研室组织两次全区性的小学教学监控式的质量测试。一测:第一学期,区教研室对全区低、中、高年级进行随机性的教学质量检测,抽查的学校、年级和学科均不确定,方法方式灵活多样。这种测试不仅是为了可比,也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目前达标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二测:第二学期,区教研室对全区六年级各学科进行一次教学质量的抽查检测。这种检测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革,如与中学衔接,由小学教研员命题,并请 中教师参与监考和评卷,学生成绩可作为初中入学的诊断性考核。
当然,我们还要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质量监控贯穿于课内、课外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环节。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质量检测的命题研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注意质量检测的导向性作用。
3、“三查”
一查:以检测新学期教学准备工作和教学秩序为重点的开学初的教学检查。开学第一天,教育局及教科培中心中心全体干部都深入各镇街道,抽查学校开学情况。学校在第一周,校领导也要深入各班级,进入课堂,全面了解一线教学情况,汇总信息,掌握情况。
二查:以监测教学过程为重点的期中教学检查。每学期在学期中途,各教研部门不定期深入学校,通过检查学校的教学档案资料,采集教学信息,了解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改进教师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如,可以检查教师的教案,学生作业,教学札记,教研活动记录,教师论文总结,教学成果等。各镇教研室可以每学年对教学档案资料进行一次检查评比。
三查:以监测考风、考纪为重点的期末质量检测巡查。每学期末的考试,由区教研室组织相关人员到各乡镇,各直属学校考场巡查,各镇组织学校干部、各学科组长组成考风、考纪检查组,巡查每个考场的情况。就各教学单位的考试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主要内容包括:“考前教育(动员)”、“考题质量”、“考场布置”、“监考规则”、“试卷评改”、“质量分析”等内容。
4、“四评”
一评:以监测教学质量为重点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以学校为单位,按新课程标准制定评估指标,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方案和制度,开展人人上好“达标课”,即“上好一堂课”活动。
事前或同时请教研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这些讲座或报告必须事先准备充分,如,先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了解相关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加强活动的针对性。有条件的学校每人一节录像课,供存档分析。不达标的教师应限期整改,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区教研室、镇教研室可协助学校教研组评比“达标课”,从中发现和培养优秀苗子。
二评:以监测教师校本教研活动为重点的全区“教师‘沙龙式’教研活动”评估。为配合在全区开展新课程改革,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每学年或学期中或期末,以镇为单位,对各教学单位进行一次“沙龙式”教研活动评估,包括检查学校教学研究校刊,或教研随笔,或教改论坛等及其产生的教研效果 通过这种评估活动,形成多元互动交流的教研模式,推动学校教研质量。
三评:以监测各教学单位教学工作为重点的“各学科教学工作评估”。学校定期就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其中,可采取对话式评价方法,如,由区、镇教研员下到学校学科组,听取学科组长的汇报,并直接与学科组长进行教研教学的问题对话,考察评价学校学科带头人的真实水准。
四评:以监测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质量为重点的“课程改革质量评估”。制定“宝安区课程改革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对某门课程的师资水平、教学规范、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检查。重点突出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和教研成果。
5、“五研”
一研:每学期开学初,区教研室召集区—镇—校(代表)三级教研主管工作会议,研讨学期工作思路,与各镇教研室主任共商教研大事,同时总结经验,创新思路,解决疑难和困惑。随后各学科教研员召集学科组长传达相关精神,布置学科工作。
二研:每年5月份,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各校要征求六年级毕业班学生对六年来学校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师德师风、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风、学风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以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三研:每年由区教研室召开一次中小学衔接工作研讨会。中小学双方了解双方教学和学生的状况。高一级学校要向低一级学校反馈毕业生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学习状态,主要知识和能力的缺陷,探讨相关对策。
四研:教研部门每学年以镇为单位,联合开展一次对各学校的科研、教研及培训状况进行调研。通过进行全面的评估检查,了解科研课题和培训内容是否对实际教学产生了效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
五研:每学期年末,各学校组织一次教学研讨会,以座谈会形式,邀请区、镇教研员,直接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对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及工作建议,推进学校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以“控”为目的,开拓创新,提高质量
“控”的功能表现在通过监测后分析判断所获取教学信息提出了某种决策或对策,“控”在教学监控中作用是“导向”、“激励”、和“鞭策”。
1、导向作用
各级教研部门、基层学校,必须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作用,不仅要制定科学的监控体系,更要完善配套的激励机制,而这种激励机制,只有以现代的育人观念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才能让“控”真正起到良好的、科学的导向作用。
导向有正导向和负导向。诚然,对那些长期以来把全身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而教学效果好的广大教师,各教研部门应引导学校在学生评估、教师评估的基础上,评选出各种类型的“优秀教师”。但是并非人人能够评上“名师”,有许多教师不一定有名,但他们爱生如子,不图名利,默默奉献,赢得家长的口碑,可称之为“明师”。因此,还要建立对教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作为监控体系的“控”的导向功能,应该有所创新。如,根据不同素质类型的竞赛,评选各种能手,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程度水平,评为各种“星级”教师。学校要为各类优秀教师举行隆重的表彰活动,树立典型,激发教师的进取心和上进心。
2、激励作用
激励是影响、激发人积极向上的重要手段。激发和满足人的合力需要是激励的基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有的许多激励措施还必须根据新的教学观,新的评价观进行改革。学校要创造条件,把教师分为几个层次进行评比,以年长、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的“名师工程”,以高级教师为主的“学科带头人”,以一级教师为主的“教学能手”,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新秀”,让各个年龄阶段的教师都有平等的机会参加评选,让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
当然,要建立和完善一套新型激励机制,需要建立教师完整的绩效档案,包括各项监控方法使用后及时反馈评价信息,及时收集各种评价分析资料,存入教师个人档案。
3、鞭策作用
成绩与问题、先进与落后都是相对的,对成绩要肯定,对先进要奖励。但如何对待落后?能否做到不回避问题,不保护落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可向部门领导反馈,有的可向基层领导反馈,有的可单独向个别教师反馈,要看问题的大小程度。各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本着促进每一个教师发展的终止宗旨,选择各种办法,做好鞭策和改进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四、“监”与“控”有机结合是质量提升的根本途径
要做好监控工作,必须做到“监”要真,“控”要实。要真正把“监控”落到实处,把“监”与“控”有机结合起来,就要做到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建立起监控的保障机制。
1、建立以镇为单位的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
成立各镇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制定出《宝安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建立相关监控制度,明确委员会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方式、组织形式,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有机构、有组织、有措施。
2、建立领导干部听课达标制度
全区规定各级教育行政、各级教研干部的听课数量。比如,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主管教学的领导、教务主任不少于30节,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不少于25节。每次听课都应有听课记录,听课情况列入年终考核项目,同时保存在资料档案室。各级指导委员会成员、教务干部的听课安排纳入各自的工作计划,从制度上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落实。
3、建立各级领导和教研员与各学校各学科的固定联系制度
规定各级领导、教研员及各校教务干部每学期固定联系一个教学单位。特别要注意一些薄弱学校的定点视导工作。要求经常深入所联系的教学单位听课、参加重要的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典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每学期由区教研部门巡查时抽查各单位的教研活动记录检查这一制度的落实情况。
4、建立每学期的各种检查、质量检测制度
每学期,学校坚持教学月历检查制度、教务处管理人员随堂“观课”制度、教师教学札记检查制度、学生作业评改检查制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确保教学常规的全面落实。
5、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各校规定每学期,各学科组举行1-2次新课程教学问题研讨“沙龙”活动。邀请各级教研员、专家到学校针对本校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
第五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
为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稳定教学秩序,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过程监控与检查
1、学期初,教学监控与检查仅对课堂教学进行监控与检查是远 远不够的,全面教学质量监控与检查还应把眼光同时瞄准课堂教学以外的诸教学环节,各专业办和教研组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备课(教案)、授课教学日历、教材、实验设备状况作必要的检查,教务处教学工作督导组负责抽查。
2、开学两周后,教务处要召开学生座谈会,将吸取的意见(理论课、实验、实习课等)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
3、对新开课程的任课教师,教务处应组织同行教师听试讲课,经分管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同意后,由教务处发授课任务书。
4、任课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5、建立各班教学信息员制度,由信息员每天填写有关教学信息,每两周交学校教务处处。
6、对教师作业批改、课外指导与质疑、教书育人、师德等环节的工作质量经常检查与督促,在教学例会上沟通及反馈。
二、实践教学监控与检查
强化实践教学,树立我校新的教学过程质量观,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职业培训基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环
境、动手环境。
1、教务处、督导组每年对实验和实习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2、校领导和教学工作督导组走访有关实习单位,了解实习教学的效果,变封闭性教学监控与检查为开放性教学监控与检查。
3、教务处、督导组抽查毕业设计进行情况。
三、期中教学监控与检查
期中教学监控与检查,首先由教研组的意见进行自查,把自查情况写成书面报告交教务处,教务处自查基础上进行复查,也可采取发调查表,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查看教学资料或教学现场考察,听取领导汇报等形式进行。
四、听课制度
1、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课堂教学是运用教学方法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也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检查的主要内容。
对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案书写、授课目的及内容、教学组织、讲授方法、授课进度、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是否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性等诸方面进行监控与检查,学校工作督导组检查可分散也可集中进行听课,一般为不通知听课,重点在抓两头,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及分析。对优秀教师可组织观摩教学,并建议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撑。鼓励教师使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教学监控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学校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完成听课任务后,并作出听课记录,学期末作好听课总结。
2、教师互听不少于15节。
学校每学期应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并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末把教师听课记录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重要依据之一。
五、考试管理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应把考试仅仅理解为考学生掌握教师讲授过内容的程度,还应把考试当作学生表现自己学习心得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深化考试方法的改革和加强考试的管理,必须严格按照考试管理条例执行。
六、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基础,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课程教学又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因此,要求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时,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填写“教学质量问卷查表”充分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反映。
教学质量评价值由学生评价(30分)、教务处评价(30分)、学校督导小组评价(40分)构成,评价以教务处为主操作。教学工作督导组根据教学抽查情况和有关规定对评价情况进行修正,教务处负责督查、汇总和信息反馈。
七、附则
本办法的解释权在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