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语文绽放人文光彩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县第三中学
联系地址:四川省达州市达县南外镇华蜀南路305号 联系电话:*** 作者姓名:赵小筌
E-mail:zxq196344@163.com 个人简介:赵小筌,男,1963.04.04出生,大学本科文凭,中学一级教师,中共党员。世界华人文学研究会会员,《当代中国人才库》名誉主编;县优秀党员,区、校优秀教师,校优秀班主任。1983.06参加教育教学工作;政治思想好;教育教学效果显著,1997年、1998年所带毕业班中考语文成绩均名列全县前列。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论文、指导学生作文、课本剧等活动中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县、校级一等或二等奖。课题《中学语文学生创新阅读与应对策略的探究》于2006年11月正式立项。
让语文绽放人文光彩
四川省达县第三中学 赵小筌
我有幸成为新课标语文教育教学的探索者、实践者。在二十几年的教育教学中,我不但领略了语文学科中人文思想的博大精深,还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中迎面扑鼻的人文气息。
如何让人文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如何让人文思想成为学生汲取中华文明精髓的精美盛宴?如何让人文思想成为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透视人生的一个窗口?如何让人文思想成为学生获取语文学科中知识素养的最爱?现就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解读文本,与大师对话,构建精神家园
我们使用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其中选编了不少中外佳作名篇,我们首先应该充分解读文本。例如,我们在第一模块和第三模块“走进自然怀抱”、“体悟山水神韵”、“倾听自然声音”的学习中,引领学生追随大师们一起“听冷雨”、“别康桥”、寻访“石钟山”、“与天地精神往来”,了解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铭记庞贝古城与楼兰王国给人类的永久警示,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自然观、宇宙观。在《敬畏自然》、《兰亭集序》中学会尊敬自然、敬畏生命,明白人生苦短当珍爱光阴;在张孝祥“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中感受乐观与放达;在《报任安书》与《苏武传》中淬砺生命的执著与气节;在“哀民生之多艰”的太息中感受屈原拳拳的报国之心;在《张衡传》中景仰这位古代科学家“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的儒雅风范……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在与大师的对话中,认识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向美向善,追求梦想,培养健全的人格,构建精神家园。
二、师生平等对话,构建人文课堂
教育的对象是有尊严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它必须
基于对个体个性的尊重,平等的对话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尝试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平等的语文课堂氛围。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例如,我在执教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时,以孟郊的《游子吟》导入,然后引领学生思考《游子吟》之所以流传千古,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捕捉了一个最普通也最感人的细节来展示母爱的伟大,然后让学生读文本,寻找文中作者捕捉了哪些细节来表现母爱的真诚无私。透过这些细节,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与此相对应文中的“我”又为母亲做了什么?在品读文本后,体会如此对比来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再进行延伸,开展“亲情讲述”活动,让学生联系自身经历讲述一两个让自己感动的细节。学生们含泪的讲述,使课堂沉浸在亲情的回忆和感激之中。我又启发学生: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我为学生唱《妈妈的吻》,让学生也唱一支献给妈妈的歌,于是《懂你》、《常回家看看》的歌声在教室中响起,课堂由此达到高潮。在亲情的礼赞中,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心灵也得到净化。让文本与现实接轨,成为活的教学资源,在联系实际的思索中让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我们还用演讲、辩论会、诗文朗诵、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还尝试着让学生走上讲台,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本学期文本中选取该小组喜爱的篇目(也可以选课外的),教师为其提供教学资料帮助学生组织,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们非常认真,查找到的资料有些我都是头一次听说。有一个小组的同学选中了《孔雀东南飞》,他们不仅分析了诗文,把刘兰芝的倾诉编成了歌曲,还添加了一个串线人物——媒婆,把全诗改编成了五场戏来演出,全剧调动学生达二十余人次。事后,一个从不爱学习的男生在周记里这样写到:“老师,我从来没想过,语文课可以这样上,太好了!”
三、人文作业,开阔视野,学会观察,学会思想
每到放假,我会为学生留下这样的作业:看一两本好书,或看一部好电影,一台电视节目,或走一门亲戚,看一个好朋友,或帮家里做些家务,打一天工等,回来写一篇周记,体味人生,感悟人生。这份作业学生们总是乐于完成,且每每有佳作。即使在校园中,我也尝试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作文。例如,在学习“感悟山水自然”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去观察楼前那一排树的生长情况,然后提炼主题作文。学生们在观察后发现,长得最好的是被办公楼遮挡的植株密集得那十几棵小树,而阳光充足、环境宽松处的大树却长得格外柔弱干瘪。很快学生拟出了《逆境出人才》、《宝剑锋从磨砺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顺境与人才》等文题。
四、上好阅读课,重视人格培养,让学生真正获益
(一)正确把握文章的“人文性”,在备课中融进情感
学生在写作文,必定是先具备了一定的人文性,才来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整
篇文章都体现了学生的人文性。因而,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正确把握作者的人文性,让教学内容处在这个人文性的观点下。如《白杨礼赞》,我们在备课时可能会认为它的人文精神体现在赞扬白杨一样的敌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军民。可当我们反复阅读,深入钻研后,我们会发现课文为什么要写“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的事呢?又为什么在文章结尾写上白杨树是“极易生长的”?可见,文章并不仅仅在赞扬敌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军民,而且还热情地礼赞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看到了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感情,学生也不会产生应有的情感,也就不能感悟文章的人文性。
我在教学《云南歌会》时,用一次次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朗读,打动了在场所有的学生,他们一个个热泪盈眶,唏嘘不已。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作为教师就得有丰沛的情感,这样才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在备课时充分融进感情。从教材中体味激烈高亢的篇章,优美典雅的诗歌,有趣诙谐的童话,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肺腑的故事。于是课上我总是富有激情,以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启迪他们的智慧,滋润他们的心灵,振奋他们的热情。
(二)精心布局,处处展示“人文性”
1、教师要从大处着手,确定事关全文的人文性,语言文字特色的中心点。因为教材不过是个例子.但是不同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不同的教学习惯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如教学鲁迅的《雪》一文时,倘若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联系现实,便会大谈作品时代背景,讲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种种丑恶现象、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讲我们如何做新时代的主人,这样学生学习就无激情,也就展示不出“人文性”;倘若当作文学作品来欣赏与评价,便会在文章的情感上大做文章,尽情抒发;倘若当作语言工具的理解和运用的一个示例,则会着力于课文的语言因素,让学生感知,理解人物,体会文章充满的温馨。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文章的中心点。《雪》应该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2、教师要在从小处着手,精心展开局部引导。①析题阐义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窥测文章中心内容的窗户。在阅读教学中应紧扣文章题目,挖掘其中的蕴义,使学生在析题中明理。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提出:课题中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让学生读文章,互相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共同归纳用“借”的好处:一说明有借必有还,到以后战斗的时候“归还” ;二是用
“借”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②品词评句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七律《登高》,前两联为“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中的三个景物“风,猿,木”,作者用了“急、哀、落,萧萧”来形容,刻画出一幅苍凉萧瑟之秋景。这是学生能很快理解的。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呢?我引导学生去追寻一个问题:这副秋景为什么在作者眼里是苍凉萧瑟的,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原因?学生只要循着这个思路,就很容易从下面的两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找到原因:常作客(客居在外),多病,艰难苦恨(国运危难)。因此整首诗表达的情感就很明显了:表达了作者沦落他乡,身体多病,为国事担忧的悲凉心情。
③设境激情
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深入情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可采用多媒体、录像、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文章的意蕴。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设计了一段动之以情的导语:“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的体会也不同: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而有的过后才能体会到。同学们,父母的疼爱感动过你吗,那你的体会又如何呢?前面我们学习了周韬奋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感受到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至情,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朱自清笔下的一段感人的父爱故事吧。于是,学生便产生了悬念,心中燃起强烈的求知欲。
④质疑探究
清代一位学者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牛顿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对学生渗透人文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学习《谈骨气》一文,在疏理文章内容时,我让学生按“什么”、“怎样”、“为什么”整体解读课文。学生发表意见,进行质疑探究:
师:你对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看法?
生:“谈骨气”这个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生:我不同意,“谈骨气”只是表明论述的范围,第一段“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才是揭示中心论点的。(大家表示同意)
师:体会一下,这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个语气肯定的判断句,用“是……的”这样的句式,给人斩钉截铁不容怀疑的感觉。
师:你的语感很准确。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个观点的。
生:作者在提出论点后,第2段就用孟子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具体说明什么是骨气。第3、4段从历史、传统的角度进一步肯定了中国人的骨气以及我们今天对待骨气的原则:对历史上有骨气的人,主要看他是不是“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
生:从第5段开始,作者用了三个具体的例子证明了“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这就支持了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生:课文最后一段在肯定孟子三句话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内容,既总结全文,又发出号召。
生:我有一个问题:作者所列举的三个人物,如果按年代先后排列,应该是:饿人、文天祥、闻一多。但作者却没有这样排列,为什么?
师:问题提得很好。谁能回答?
生: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三个人物完全是与孟子的三句话一一照应的:文天祥多次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这是“富贵不能淫”;饿人直至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这是“贫贱不能移”;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死不屈,这是“威武不能屈”。如果三个人物按年代前后排列,就跟三句话的次序不一致,思路就有些乱了。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思路,从优点说,比较严谨;但同时也显得有些呆板,读起来不大有味道。(不少同学表示赞同)
以上几点做法就顺应了学生人文性引导语言文字这一规律,以把握学生内在的人文性为骨架,构建血肉丰满的课堂阅读教学。
(三)重视人格培养,逐渐提高人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以课文为例子,强化学生人文性的自我扩充。语文教师必须担当传播真善美的使命,重视人格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个性,逐渐提高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一般的语文知识,还要讲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看法,对文学的理解,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
这样学生才有丰富的人文情怀去爱国、爱人和自爱,他们也就有了高尚的追求,有了探索的热情,有了奋进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而这也是他们进取的内动力和创造的催生力。在教学《望岳》一课,应着力引导学生学习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操。学习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学习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的
博大情怀。在《藤野先生》、《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中,挖掘出藤野先生、列夫〃托尔斯泰强烈的敬业精神,引导学生克服浮躁马虎的毛病,养成踏踏实实、孜孜以求的心理品格;在《愚公移山》中,体会愚公为搬掉大山的伟大壮举,培养学生的拼搏意识。
教师应把文章中深邃的思想,以及独具魅力的人文情怀融入到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品格移植到自己身上,借助教材中这些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优化学生的人格结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四)充分发挥阅读课的“辐射”作用,让学生真正获益。
开展阅读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这样学生就能够“厚积而薄发”,把阅读课上积累的阅读经验(也就是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应用于语文学习中。
在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在作者的眼里,爱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精彩极了”,这是慈祥的、鼓励式的爱;另一种是“糟糕透了”,这是严厉的、批评式的爱。我想,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也感受过不同形式的爱。现在请大家打开记忆的匣子,在音乐声中静静地回忆、感受。
(教师播放舒缓的音乐,反映亲情的一组图片,学生听音乐、看画面,静静地回忆、感受。)
师: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有的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对爱的新认识。)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十分高兴,我感到同学们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是啊,我们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父母的爱更是伴随着我们成长。现在,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爱的力量吧!
在一曲《懂你》的音乐声中,同学们带着真挚的感情读得有滋有味。
课后有个学生告诉我说:“老师,我刚才读最后那段话的时候,差点哭了。”我说:“为什么想哭呢”她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听了不禁在心里暗暗叫好:这不正是我需要的教学效果吗?
语文教学是生命的教学,它本身就栖居着烂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带着真挚的情感去体会语言文字,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处处流淌着感情,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第二篇:让青春绽放光彩
让青春绽放光彩
当星星还在夜幕中玩耍时,黎明已悄然而至;当乌云还在飘飘然时,阳光已经洒下黄金;当我们还在无止境地嬉笑玩闹时,年龄已悄然增长。就这样还没来得及和童年说再见,我们已经踏上了青春的列车。我们一群“不知愁滋味”的懵懵懂懂的少年,开始了我们的青春。不知倦怠地属于我们自己的密码在时空中写下故事,在乐谱中留下音符。
青春,我们多梦。
青春的我们,小小志高。梦想着踏上异国的土地,领略迥异的风俗人情;盼望着成为文坛上的托尔斯泰、雨果,科学上的牛顿、居里夫人,音乐上的贝多芬、莫扎特。青春的我们有着无数的梦想,当一个幻灭时,另一个又冉冉升起,永远生生不息。
青春,我们浪漫。
青春的我们,会独自登上峰顶,体会“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会一步步踏上台阶,认识“人往高处走”的人生哲理;青春的我们,会对着悠悠长夜轻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青春的我们,会找一条僻静的小河,细细体会垂钓人生。青春的我们,浪漫如丝,如雾,如雨,如风,悠柔地绽放浪漫。
青春,我们迷惘。
青春的我们,有时烦躁不安,心情恶劣,只会仰天长啸,最后疑心自己是否提前到达“更年期”;青春的我们,有时会躺在草地上,望着无尽的天空思索,生活是什么?我们在干什么?有太多的“什么”于“为什么”;青春的我们在生活不解时,会在马路上无尽地徘徊游荡,似乎是寻找失落的自我。青春的我们„„一半清醒一半梦。
青春,我们奋进。
青春,我们年轻,我们精力充沛。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探索,追寻,我们不要老后悔,不要“老大徒伤悲”。因此,我们抓紧分分秒秒,为了目标而奋进。青春,我以夸父的毅力,追寻我们的梦,一朝有一朝,无怨无悔。
青春,多姿!
青春,多彩!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初一:***
第三篇:让生命绽放光彩
让生命绽放光彩
打开相约生命的书,体会生命的美好与意义。当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便注定了和生命挂上钩,生命是公平的,它给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是神圣可贵、来之不易的,那么,我们该怎样好好地去爱护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具光彩呢?
生命教育概论是一门帮助我们认识、珍惜、尊重、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智慧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的课程。所以,要想使自己的生命更具光彩,就必须首先学会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独一无
二、来之不易,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提高生命的质量。
通过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思考过的内容和切身体会,具体的谈谈我对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具光彩的看法吧!第一,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三餐要记得准时吃,晚上不要经常熬夜,不要吃太多垃圾食品,多喝水,少喝有色素的饮料;当然,还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有轻生的念头,我们没有权利这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第二,在珍惜生命的基础上,当然就要提高到更高层次了,记得又一次上课老师跟我们讲了关于烦恼的问题,其实长大了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学习上的烦恼、感情上的烦恼、交际方面的烦恼……关键是要懂得怎样去消除烦恼,有的人会自己一个人去散散心,有的人会听听音乐,有的人会找朋友倾诉,但不管怎样,只要能消除烦恼的就是好办法。当然,要想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还得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因为有了目标我们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在到达理想的道路上会荆棘遍地,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没有什么事可以难倒我们的,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想海伦凯特、霍金那样的坚强,但至少我们能坚定的用户自己的理想,不要给挫折打败,在哪跌倒就在那站起来。多看书,书中自有黄金屋,看书有很多好处,看书能提升我们精神境界,能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多看书就变得更有意义了。要有接受批评的勇气,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事十全十美的,所以,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不要将别人拒之门外,也许正因为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不断的超越自我,我们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我们要争取今天做的比昨天好,明天做的比今天好,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生命教育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物性生命即人首先作为自然生理性的为个体生命而存在的;二精神性生命即人有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三是价值性生命即人对于生命意义会有发自内心的追问是人对价值生命的一种诉求。要使自己的生命更具光彩也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后努力地实现人生价值,那么怎么实现人生价值呢?我们都知道,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就是人对社会的贡献,自我价值就是社会对自我的满足程度。那么,实现人生的价值就要尽可能的对社会做出贡献以满足自我需求。这样我们的生命就能绽放光彩。
第四篇:理想,让青春绽放光彩
《理想,让青春绽放光彩》
青春如火,跳动着奔腾的节奏,燃烧着炽热的情怀!青春似河,平静时,泉水叮咚响,绵绵诉说着青春的故事;激荡时,汹涌澎湃,激情放射出绚烂的光彩。
青春,总是让心声装满期待,总是让梦想连着未来,青春,是一首纯真浪漫的歌谣,是一条绚丽缤纷的彩带,是跳动着不知疲倦的音符,是播种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带着一路风尘,带着对青春的渴望和对五彩梦幻的追求,我们终于走到一起来了。面对未来和自我的挑战,只有让理想在这里放飞,青春才可以变得色彩斑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本来就是脆弱的。但是有了理想的支撑,生命就可以变得坚强。生活在黑暗和寂寞世界里的海伦.凯勒,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因为心中有理想,海伦.凯勒的青春绽放了光彩;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因为心中有理想,张海迪的青春绽放了光彩;“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车祸瞬间推开学生,自己却失去双腿,在自己的安危与学生的安危做选择时,她毅然决然地将健康留给学生,丽莉老师就像“默默开放的花朵”,她的美不张扬,却在关键时刻大放异彩。因为心中有
理想,丽莉老师的青春绽放了光彩。
正因为如此,我们愿意走过的那段漫长而又充满荆棘的道路,让我们用艰辛的汗水冲散痛苦,用坚强的信念在崎岖的道路上,铺就一条通往理想的平坦大道,我们要学会珍惜这里的一切,学会在风雨雷电中成长,在坎坷泥泞中拼搏,在惊涛骇浪中奋进。
让我们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嚼一路艰辛,让青春在红旗下继续燃烧。让我们打开美好的心灵,让理想在他乡飞翔吧,不要让它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要用青春去揍响生命的乐章,我相信每一个音符都将是理想的归宿!
第五篇:让个性化教学绽放光彩
让个性化教学绽放光彩
[摘 要]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和谐中建构,激发学生个性;在活动中体验,培养学生个性;在探究中创新,发挥学生个性;在合作中完善,彰显学生个性;在质疑中反思,发展学生个性,让个性化教学绽放光彩。
[关键词]个性化 和谐 活动 探究 合作 质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5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为思想精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以逐步形成独特的思想意识,提高数学素养。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把学习活动变成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个性化教学绽放光彩。
一、在活动中体验,培养学生个性
体验是个性化的行为,具有鲜明的个体特点,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去,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1)猜想。怎样算出红领巾的面积?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面积?(2)拼摆。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摆,看能拼出哪些图形。(3)思考。直角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内在联系?(4)拼摆。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进行拼摆,看能拼出学过的哪些图形。(5)思考。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分别与锐角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②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联系?(6)拼摆。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进行拼摆,看能拼成学过的哪些图形。(7)思考。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分别与钝角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②钝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8)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9)多媒体展示下图。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割补法,先作底边上的高和中位线,沿高的一半旋转180°就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样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表达的活动中经历和体验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逐步建立清晰而深刻的表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三角形面积公式,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在探究中创新,发挥学生个性
赞可夫认为:“学生的反映是个体能动的反映过程,应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的探索。通过探索,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学生因知识水平、经验不一,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方法与角度不同,个性表现也不同。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数量关系或变化规律,让学生经历“具体事物――个性化表示――数学化表示”的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展示个性、表现个性、发挥个性的过程。如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下面问题进行探究。
1.口算并给算式分类。
(2+10)×4 9×7+11×7(2+8)×5 2×4+10×4
2×5+8×5(12+18)×5(9+11)×7
2.分类整合。有括号的一类,没有括号的一类。
(2+10)×4(2+8)×5(9+11)×7(12+18)×5
2×4+10×4 2×5+8×5 9×7+11×7
3.观察思考。上、下算式有什么特点?
4.感知规律。观察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2+10)×4=2×4+10×4(2+8)×5=2×5+8×5
(9+11)×7=9×7+11×7
5.验证规律。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验证。
6.表示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规律。①文字表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②字母表示。(a+b)c=ac+bc。③图形表示。(△+□)×○=△×○+□×○。④汉字表示。爱×(数+学)=爱×数+爱×学。
这样,学生在探究中用文字、字母、图形、汉字代替具体的数据,将乘法分配律用符号表达出来,既是符号思想的具体应用,也是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在合作中完善,彰显学生个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小组内学习,除了可以分享同组人的智慧外,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小学生的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个性地发展自我;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自己固有的特点,这种个性化的方法和策略正是展开教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数学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开展合作学习,把课堂有限的时空变成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同时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交流的机会,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当某一个学生对问题理解有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合作学习。(1)围一围。从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四根小棒中任取三根围一围,看能否围成三角形。(2)填一填。把围三角形的情况填入下表。(3)议一议。通过实践,你们发现了什么?(4)归纳小结,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这样合作学习,使学生畅所欲言,满足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学习中认识了三角形,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最终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
四、在质疑中反思,发展学生个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敢于和善于质疑是学生个性的显著特点,让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既要对有个性的学生持理解、宽容和鼓励的态度,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识易混处质疑,在课将结束时质疑,在质疑中发展学生个性;同时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反思,实现学生与知识的平等对话,最终实现“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实现自我超越。如教学“互质数”时,学生容易把“互质数”和“质数”混淆起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不同,主要区别在哪里?此时,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质数是指一个数,是从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来定义的,而互质数研究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基于两个数的公约数来研究的。又如,教学“十几减9”结束时,我问学生是否还有其他想法,一位学生质疑:15-9,5-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5得4,再用10-4得6,因此,15-9=6,这样做可以吗?问题一提出,立刻引来大家议论纷纷,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最终达成共识:这种做法是合理的。
这样质疑问难,在比较中解决问题,在反思中深化知识,使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