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论文2

时间:2019-05-15 04:1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音乐论文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音乐论文2》。

第一篇:小学音乐论文2

小学音乐论文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观念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古希腊哲学家早就提出:“由体力、智力、美学、道德这四个方面编织在一起去构成一个完整的人。”该思想早已在欧美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采纳。我国经过数十载的教育实践,由“德、智、体”不完全的“三育”发展到“德、智、体、美、劳”全面的“五育”教育,把美育放在适当的位置,或者说在我国整体教育改革中重新显现,这是新世纪的音乐老师们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它的教育功能、价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而小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是艺术类科目(即文学、美术、音乐),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发展规律,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但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人类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绘、去抒发、去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在小学美育教育中各具特色,共同为学校美育教育构置成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和的大千世界。

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由此笔者通过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就音乐教学和美的关系作以下管窥。

一、唱游学习中感受美,以美塑形

唱游是小学低年级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它是音乐形象的反映,形体艺术的表现。泰戈尔说:韵律起着河岸的作用,赋予诗以形式美和特征。其实,何止是文学,其它姊妹艺术的美又有哪一种能够摆脱节奏和韵律的约束呢?每当学生感受到律动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其自身的动作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的美感,给人带来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锵,让你获得美的享受。

如:小学底年级唱游教材歌表演《大雁大雁天上飞》和集体舞《东北秧歌》。前者音乐旋律抒展优美、节奏相对稳定,其动作形态显得平稳、圆滑、轻柔、舒展大方,显现出学生从小要学习大雁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本质,后者音乐旋律奔放,节奏活泼、兴奋、红火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跳跃、顿挫、轻快、情绪欢快激昂,呈现出集体性的广场民间艺术那欢快热烈的场面。通过上述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律动作品与相应的形体动作组合的教学,无疑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真可谓见而有形、听而有声、声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学生在参与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开发了潜力,丰富了情趣,培养了创新能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塑造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真正体现主导与主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思维与创造,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原则。进而在唱游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高尚品格,启发创新思维,拉近教师与学生,书本与实践的距离,从唱游学习活动中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以美塑形。

二、歌曲学习中认识美、以美悦情

俄国大文豪契可夫说:“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象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学习唱歌和歌曲欣赏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学习者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其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他们的心脾。

如歌曲欣赏教材中《我爱你,中国》,其歌词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森林山川、春苗秋果、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划,且词句清新秀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字句间展现出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把“我爱你,中国”的主题引向深化。歌曲的旋律跌宕起伏,词曲珠联壁合,相互辉映,仿佛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中国大地而引颈高歌的艺术境界。学生通过欣赏,加之教师生动的讲解,他们被歌曲优美的旋律和多媒体课件生动的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而深深吸引,难怪同学们在听后感中写到,歌曲犹如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瀑泻出海外儿女一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在《国歌》的学唱和欣赏中,学生知道它是中华民族形象的标志,联想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他们可以说出许多:中国的今天、明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今天对祖国说话的是澳门,三百年长久的呼唤,“祖**亲我要回来”。包含着酸甜苦辣。喜泪挂在笑脸上,奋斗抗争、渴望,随着音符的跳动从心底里流淌出来。香港的呼唤,让祖**亲看到《东方明珠》今天更加美丽。但是,还有一个子女日夜牵挂着母亲的心。“海龙王”你能架起彩桥,把鼓浪屿和基隆港连起来吗?郑成功的子孙们面对台湾,遥想当年“雄风”。“快快见到”的急切心情感染着学生,这情,是母子情、思恋情、思归情,通过歌曲的教唱和欣赏,谁不

受到感染,他们听着、唱着、爱国之情由然而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道德情操随之升华。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因此不难看出,音乐与文学艺术的整合在这里发挥到了及至。丰富的歌词和优美激进的歌曲旋律大量蕴藏着美。然而,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辨别美、感知美、认识美、发现美、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以美扬善的氛围,启迪领悟学会做人的真谛。

三、乐曲欣赏中孕育美,以美扬善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然而,音乐以其音响的魅力,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涵美的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它以其音响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如器乐曲欣赏教材中大独奏曲《天鹅》,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优美情景,那如歌的抒情旋律,恰似天鹅的吟唱,而钢琴玲珑剔透的琶音伴奏又似清澈明丽,波光摇曳的湖面,塑造了天鹅在湖面漫游的优雅形象,富有诗一般的境意。当孩子们聆听着轻柔优美的乐曲时,仿佛身临其境,美不胜收。其次,另一曲选听教材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作者细腻的笔触,为人们刻画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乐曲显得格外优美宁静。把月落前江面甜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细致入微。从那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洄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处、渔歌晚唱等段落的演奏中,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配器、不同的表现手法,将那山河秀美、碧波月影、层层涟漪的湖光山色演绎得惟妙惟肖,令人疑神屏息,浮想联翩,犹如一幅幅清丽淡雅的水墨丹清在你眼前徐徐展开,令人陶醉,仿佛把你带入这美丽的春江去畅想,去遨游。此时此刻,乐曲的魅力与学生的心灵在碰撞在交融,获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见机而行,指导学生在今后欣赏音乐作品中,要多听、多想,用心去感受,去领悟、去体会乐曲所表现的音响美、音色美、配器美、直体美、和谐美、意境美以美怡心。

四、音乐活动中体验美,以美怡心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功能,“凡乐于欣赏音乐,就能够倾心赏美,便是乐于接受教育的表现,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向尚的情绪,焕发出异彩”。笔者在器乐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摸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

美、感受美、体验美。比如,我在口风琴教学课上组织排练合奏《彩云追月》,首先运用声势训练法,让学生拍手、拍腿、跺脚,模仿伴奏乐器,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姿体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组用口风琴吹奏旋律,有的小组用节奏乐器为旋律伴奏,有的小组作即兴舞蹈表演。学生通实践,激起了创作的欲望。这种参与----互动----体验----升华的教育模式,则是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提验和深化。既优化了课堂,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拓展了思维空间,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心灵,以美怡心产生了相应的效果。

五、音乐实践中表现美,以美导行

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如在课外合唱、器乐合奏排练中,因合唱队,乐队由多人组成。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要整齐,而且要求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在整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多声部的唱、奏不仅声部直体谐和,而且更讲究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美导行”在这里所产生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事实。由此不难看出,集体主义意识在合唱、合奏音乐活动中是何等的重要。相互配合协调这种显性意识正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以美育美、以美启智、以美悦情、以美育德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

综上所述,学校的美育教育,它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的遮羞布,不是装饰名牌学校的广告牌!不是挂在校长嘴边动听的词燥,也不是校园墙壁上华丽的标语,更不是学校升学率的代名词。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应该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是个性发展的催化剂,是培养人格的工具,是勾勒宏伟蓝图的色彩,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是课堂上春雨润物的悉心交融、是开阔视野的明镜。它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绚丽多彩的画卷;它能编织出美育教育五光十色的彩环;它能堆砌出美育教育百年树人的大厦;它能谱写出壮丽人生的不朽乐章.....作为学校美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也许,我的“纸言片语”仅是盲人摸象,无法窥探音乐课程标准改革的全貌,但我们力求走进新课程,去感悟新课程改革那如火如荼的气息,去接受新课程改革那春风化雨般的洗礼,去加入新课程改革那轰轰烈烈的行列,去吮吸新课程改革那点点滴滴的精髓。

第二篇:小学音乐论文

创设情境课堂 提升音乐素养

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音๐课的情境教学则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低年段音乐教学情境教学极为重要。因为低年段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学唱歌曲和欣赏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非常需要教师精心创造各种有效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同时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以下是我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情境教学的途径进行的一些探索。

一、利用电教创设情境

所谓电教创设情境是指通过电教设备(如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VCD机等都可以作为创设音乐情境教学的教具)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如在欣赏第一册《平安夜》时,由于歌曲的旋律比较柔和、优美,与中国过年的音乐风格相差甚远,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我直接让学生欣赏了全曲,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受。大部分学生都说,听了以后感到很悲伤、很可怜、很想哭。还有一位学生竟然问:“老师,为什么外国人过节这么悲伤呀?”此时我用任何语言进行解释,都不能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因此在上课时,我先到网上找了一段关于过ᜣ诞节的影像资料,然后配上《平安夜》的歌曲,学生边看边听,看着外国人围着圣诞树快乐过节的情景,看着他们在虔诚祈祷的情节,真正了解了“平安夜”的内涵,两节课的效果明显不一样。

在唱歌教学中,利用电教创设情境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小雨沙沙》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雷声隆隆、风声呼呼、雨声沙沙的录音,创设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情境,再以幻灯展示出一张空白片,学生判断出雨声后,教师便在幻灯片上画出雨丝,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快的乐声中,教师再用幻灯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长出叶子的过程,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听音乐——再看画面,深刻地理解了词意,这样把学生

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二、借用图片展示情境

图片是展示音乐课情境教学的手段之一。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图片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情境,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如欣赏《大海摇篮》和《海上风暴》时,我选择了蓝色的大海两种不同的状态,一边是温柔的、波浪平静的海面,慢慢地转变为波涛起伏的海面,后有小船被吞没的情景。让学生看着这样的画面欣赏,根本无须教师解释,学生便一目了然,同时在这个环节后面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效果会更好。又如教《草原就是我的家》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歌曲的意境,我选用了美丽的大草原作为背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对大草原的印象,自主地到画上你自己想画的大草原上有的其他东西。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一会儿,一幅“草原美景图”就在大家的巧手下诞生了。通过引导学生也参与情境的创造,能使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学习歌曲。

总之,图片的使用是创设音乐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音乐老师可充分利用它,完美地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展示情境,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三、借助语言带入情境

语言也是音乐课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老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在备课时还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例如,在欣赏《挤奶舞》时,我先引导学生用动作感受了草原上的传统节目,如骑马、摔交、射箭等,然后用语言进行转移:“朋友们,进行了这么多的运动,你们累了吗?渴了吗?蒙古族热情好客的人们已经来到了奶牛场,准备挤奶来招待我们,大家想去学学挤奶吗?”由此导入《挤奶舞》的欣赏和表演。这样能激起学生的表演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教唱《下蛋罗》一歌时,教师一进课堂就说:“今天我们要去参观一个农场,在农场有一位光荣的妈妈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你们想去看看吗?”通过语言的刺激,激发了学生的想象里,使他们在跃跃欲试中,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音乐中。

四、通过表演体会情境

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感情,容易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境。如欣赏《快乐的一天》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活动场面:让学生根据自己一天的生活编

演小品《快乐的一天》,同时配上音乐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生活的快乐,同时也对音乐有了深刻的理解。又如教《两只小象》时,让学生扮演小象,通过舞蹈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小动物之间深厚的友情,学习它们要团结友爱。这样,通过各种表演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歌曲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五、借助生活领略情境

教师通过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因此在学习《闪烁的小星》时,可在前一天给学生留作业:晚上观察星星,让学生发现星星的各种形态,激发学生热爱美、表达美的能力。在音乐课听歌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的夜空景色,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在一段优美、宁静的乐曲声中,师朗读“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学会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星星的印象进行绘画,创造《星空图》。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作品,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

六、借助情境设计培养师生情感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体会到设计好的情境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学效果,还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例如我在教授《小袋鼠》一课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歌曲中小袋鼠活泼可爱的形象,让学生学会用跳跃的音色表现歌曲。有一个环节设计了学生戴着袋鼠头饰表演唱。我自己也参与到了表演当中,扮演了“袋鼠妈妈”,问学生:“‘妈妈’今天辛苦了,有哪些小袋鼠愿意去摘果子给‘妈妈’吃?”学生们争着参与表演,有的干脆对着我喊道:“妈妈!妈妈!我去,我去!”我将小袋鼠头饰发给部分同学,并告诉其他没有拿到头饰的同学:“他们去帮‘妈妈’摘果子去了,我们还小,还不能离开妈妈的袋子,那我们就在家里唱着歌曲等着他们回来吧!”整个课堂非常地温馨甜蜜。

新课程非常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让孩子们乐于学,并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实践证明,低年段音乐课的情境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音乐论文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学生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以上老师的片面做法,究其根源还是对审美教育认识不足。

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除此以外,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三、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当前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在相当范围内主旋律不响亮,优秀民族文化不占主导地位,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渗透到各个角落,学校也不例外。低年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而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却特别强。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阿克陶县实验小学2015-2016学年

第二学期音乐论文

授课学科:音乐 授课教师:曹娟 授课年级:四年级

时间:2016年6月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让音乐课“活”起来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

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领悟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以美激趣。

音乐教室是孩子的音乐乐园,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唤起孩子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例如:钢琴上摆一盆绿色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墙的一侧剪贴成用各色吹塑纸制成的动物贴画:弹琴的小松鼠,吹圆号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构成美妙的森林演唱会。另一侧中心位置是“我型我秀”的红花台,可以激励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旁边贴着音乐家画像,使孩子了解认识音乐家,并产生热爱音乐的思想。

孩子们在紧张的文化课之后,迈进音乐教室的一刹那,无不被这优美而富有艺术情境的教学环境所感染,犹如进入音乐的殿堂。心感到欢快与美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自觉、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二、在教学中孕育美----以美润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注重课堂纪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学生带着厌恶、压抑的心情去上音乐课,试问学生怎么会快乐呢?有怎么会对音乐课感兴趣呢?所以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更喜欢音乐课。

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副美的图画,给人以视觉美和听觉美。教唱歌曲决不能单纯教孩子唱会一首歌,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美,受到艺术上良好的熏陶,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学《嘀哩嘀哩》这首歌,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课前,我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上课时,我导言入题:“都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季节,那么,春天到底美在哪儿?小朋友,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因为有过切身体验,孩子们发言踊跃,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象,并富有激情地朗诵:山青了,树绿了,小草偷偷的探出小脑袋,柳树吐出了新芽,小鸟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春天再次映入孩子们的眼帘,他们被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至此,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并将这种情感带到歌曲学习中,在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学会了这首歌,真正体会到歌词美,旋律美,春天更美。创设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美景,从而感受音乐,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三、在欣赏中领悟美----以美怡情。

爱美是人之天性。音乐作品,不管是声乐曲也好,器乐曲也好,里面存在很多美的因素。比如:一曲《春江花月夜》,音乐一开始,学生突然从不安静的课堂气氛中竖起了两只耳朵,那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丝丝入扣的演奏,似乎把学生带到三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中,学生听完以后还要求再听一次,并且有的学生边听边舞起来,这就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通过这种娱乐性的欣赏,学生的精神愉悦了,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

在音乐教材中有表现雄壮的歌曲,有描写诙谐的乐曲,有抒情优美的音响,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姿美,使学生的情感丰富,并且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音乐对孩子们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美。

四、在活动中创造美----以美激智。

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现美,感受美,并去创造美。例如:在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的过程中,教师先问:“用什么表现方式能使歌曲听起来更热闹?”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可以一半学生唱歌,一半学生当“啦啦队”,而且带韵律地喊“加油,加油”。教师顺势将学生分成两组,一起感受这种表现形式的实际效果,接着,教师又激励学生改变它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激烈的比赛场面。教师适时肯定了学生的创意,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创新活动充满信心和热情。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情绪,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在共同创设美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求知欲望,愉悦了学生们的心情,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在实践中体验美----以美导行。

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心脾。例如在合奏合唱排练中,因为乐队,合唱队是多人组成,首先要求大家奏或唱要齐。这就需要大家心齐才能奏唱齐,另外在齐的基础上还要讲究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音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这一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正是“以美导行”所产生的效果。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我们共同搭建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在儿童的心中璀璨地绽放!

黄梅县五祖镇中学 熊志伟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让音乐插上快活的翅膀!

【内容提要】

音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简单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是愉快顺畅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快乐!

音乐课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科学认识的紧密结合。音乐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让音乐课乐起来、活起来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

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的去教一句学一句,学生在这种教唱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论文关键词】音乐学习、感受快乐、感受生活、激发活力

音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简单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是愉快顺畅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首先应该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快乐!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乐记》也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为此我们可以说:音乐是使人心情舒畅、轻松快乐的最佳途径。所以,乐(yue)即是乐(le)。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音乐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让音乐课乐起来、活起来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学生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和学生对音乐的灵感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快乐和魅力,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去尝试:

一、让课堂乐起来。音乐课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科学认识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让学生参加各种声音的模仿与模唱等音乐实践活动,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活动。下面以《娃哈哈》这节课中的若干教学设计为案例,谈谈自己是如何让孩子在音乐课上享受艺术的快乐的。

(一)让学唱变得轻松、容易,让学生感兴趣。

我在教学一直在尝试和探索这个问题。我发现,教学方法是学生对学唱感兴趣的关键。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比如在三年级教唱《嘀哩嘀哩》的时候,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歌曲《嘀哩嘀哩》正好表现这一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念与知识。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以“春”为主题线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感受春天――寻找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音乐教学。然后让学生寻找春天的声音

1、师:春天不但风景秀美,还有特有的声音呢。你听到过哪些春天的声音? 生:春天小鸟儿在歌唱。

2、师:小鸟儿怎么歌唱?能模仿一下吗? 生:叽喳喳嘀哩哩

3、师:春天小鸟儿可高兴了,他们的叫声特别欢快,我们来学小鸟欢快的叫声。教师引导下念出:嘀哩哩嘀哩 | 嘀哩 哩|……叽喳喳 叽喳 | 叽喳 喳|……

(二)通过游戏感受音乐的快乐 【例】玩一玩,感受音乐的强弱

在老师的带领下随《娃哈哈》的音乐,学生边拍手边走进音乐课堂。感受音乐的强弱。

1.说一说,发现强弱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是怎样跟着音乐拍手的?(拍手强,点手心弱)

2.做一做,表示强弱

(1)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强和弱。

(2)变节奏表示强弱(强拍跺脚,弱拍拍两次手)。

3.唱一唱,表现强弱

复习歌曲《娃哈哈》(边唱边拍强弱节奏)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对于活泼好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音乐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音乐游戏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活动,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了他们好动好玩的特点。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本课一开始我就带领孩子们在《娃哈哈》欢快、活泼的歌声中用拍手游戏进入课堂,让课堂伊始就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以体验表现强弱为切入口,将听、唱、动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听觉感知、动觉感知、视觉感知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发现,在游戏中表现。这种方式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二)通过舞蹈创编感受音乐的快乐

【例】动一动,学习新疆舞

(1)简介新疆。

(2)师表演新疆舞(老师表演的同时,学生仔细观察新疆舞的代表性动作)。

(3)学习新疆舞的动作。

①手腕的动作。师:手腕的动作丰富多变,有绕手腕,推手腕,翻掌等。②头部动作。师:动脖子,注意是左右移动脖子,叫移颈。③肩部动作。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个动作叫做耸肩,上下动。维吾尔族舞蹈中擅长的就是运用头、肩和手腕的动作,再加上昂首挺胸的姿态,以及眼神的运用,使得新疆舞风格独特。④学习新疆舞的脚部动作:踏踮步,生观察脚部动作。师:除了头、肩、手的动作,新疆舞也不能忘了脚部的动作,接下来我们学习舞蹈中的一种步伐,叫踏踮步。仔细看,老师是怎样做的。师:注意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脚抬起踏下,膝盖弯曲,接着左脚脚尖踮起来,将膝盖立直。注意脚部动作的连贯弹性和膝盖的颤动。⑤学生模仿,老师指导。⑥将手部和脚部动作配合练习。

(4)创编舞蹈(出示4-6个代表动作的图片,请学生自由选择组合,为歌曲《娃哈哈》进行舞蹈创编)。

(5)舞蹈展示,互相评价。

《课标》中指出“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部分,能使音乐教学在学生的快乐体验中得到升华。我把它分为两个小环节①模仿。②创编。在这一片段中,首先利用教师的自身特长,为学生表演一段新疆舞,教师的参与,师生互动,使学生的热情高涨,兴趣盎然。

通过教师直观的表演,学生经过仔细观察,说出新疆舞的典型动作,再通过模仿来掌握新疆舞的基本脚步和手位。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加以提炼和总结出4——6个代表动作用图片表示,鼓励学生大胆地选择,组合这些动作为歌曲进行舞蹈创编。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舞蹈,再表演出来,展示给大家,孩子们会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更大的创作兴趣。每个孩子在创作中都有其独特的方式,且不在意孩子们的创作是否优美,动作是否到位,是否恰当,只要他们在创作中能够大胆探索就足够了。本段教学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讨论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上来,培养学生参与表演、独立思考、想象创新的能力,强调了师生间互动、互学、互助的过程。孩子们在创造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感受因创作成功而带来的喜悦。

快乐三:通过欣赏视频舞蹈感受音乐的快乐

【例3】:看一看,了解新疆舞

(1)欣赏视频。师:新疆自古被称作歌舞之乡,维吾尔族的民间歌舞种类也有很多,有刀郎舞、盘子舞、手鼓舞等等,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几个舞蹈片段,从舞蹈的动作,道具等你猜猜,它是哪个舞蹈呢?

(2)简介新疆舞蹈。

(3)表现《娃哈哈》。(在音乐中结束音乐课,带领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当然,只让孩子简单的玩玩跳跳是不够的,还需要满足孩子们的眼睛,让他们学会去欣赏美。只有学会欣赏美,才能更好地创造美。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美丽民族,其舞蹈种类多种多样,在教学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刀郎舞、盘子舞、手鼓舞三种舞蹈给孩子欣赏,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让舞台、灯光、道具、服装、音乐、舞蹈的综合效果,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优美的舞姿和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到新疆舞具有音乐欢快、舞姿美的特点,以及舞蹈中所蕴涵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范畴,让学生获取有关新疆舞的更多知识,把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从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到生动多样的“游戏化”技能训练,这一切不仅让孩子喜欢音乐课,也让师生能够融为一体共同享受音乐的快乐。我们的音乐教学就应该在品味快乐中唱,享受快乐中演,欣赏快乐中舞。让我们为音乐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带领着孩子们去寻找快乐,创造快乐,享受快乐。

二、注入生活气息,让课堂活起来。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开放的音乐教学,就是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两只小象》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象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臂扣在一起放在头下充当大象鼻子一晃一晃的,他这一生动的举动,逗得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

(二)创设情境,将音乐和生活 联系起来。

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学习情感,增进音乐学习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努力成为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一年级《小宝宝睡着了》一课中,我事先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每人头上包好头巾。我说:这里有一只大摇篮,你们是48个可爱的宝宝,让我来做一回你们48个孩子的妈妈吧,轻轻地躺下,摇,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推出摇篮)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坐在摇篮边把我摇大的。接着,我让孩子们坐在摇篮边轻轻地摇,他们立刻进入情境。你摇得多温柔啊,真是位好妈妈,我走近学生及时评价,顺便把摇篮中的娃娃奖给他。就这样,孩子们边摇边聆听,边摇边跟唱,感受到了歌曲的优美、温柔、安静,并认真、用心的思考、讨论,如何给小宝宝唱歌,哄她睡觉。

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了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音乐实践的过程,感受音乐实践的必要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音乐的魅力。

(三).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积累的词汇很少;其次,他们写字很慢,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最近,我在一年级上了一节二年级的唱歌课《不再麻烦好妈妈》,而且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在给一个班上课时,课前我认真备好了课,主要还是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直接让他们创编歌词。我先让他们把平时生活中帮妈妈做的事儿说一说,然后再出示一些劳动的图片来引导,最后让他们在伴奏音乐中直接唱出所编创的歌词。结果孩子们很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的伴奏音乐中,他们中的很多人井然有序的将四句新歌词都唱出来了。我当时忍不住对她们说,你们太有才了。更有孩子将妈妈换成了爸爸、奶奶、爷爷,而且主动来表演。

(四)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童年时,我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老师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老师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老师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老师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让我能体会到了其中的点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没想到,同样的一幕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一首《爱的奉献》把我的眼泪推向悬崖。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给你,你传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完成治学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实践证明,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的去教唱歌词,学生在这种教唱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务必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开展音乐学习。音乐教学应该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音乐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快乐歌唱,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激发想象!让我们为音乐插上快乐、活泼的翅膀吧!

下载小学音乐论文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音乐论文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来理解音乐,为音乐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小学音乐减负论文

    浅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减负”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关键的攻坚阶段。音乐教育如何面对“减负”,音乐教师如何理解“减负”,并且在“减负”中为......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游戏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南五十家子蒙古族小学 赵亚男 一、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五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论 文 题 目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 学 校 名 称 山东省平邑县仲村李家庄完小 作 者 姓 名梁涛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八日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论文 (共5篇)

    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的培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生由于活波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所以需要一游戏和图片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课件的制作上下功夫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发掘学生的音乐听觉,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