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减负论文
浅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减负”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关键的攻坚阶段。音乐教育如何面对“减负”,音乐教师如何理解“减负”,并且在“减负”中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的素质在轻松愉快中得到提高呢?
一、音乐教学中的 “减负”
我们认为,“减负”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应使之成为学生乐意、家长满意、学校支持的有效的教育机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素质教育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那么,音乐教学又如何面对“减负”呢?
1.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学生看作是教师提供优质服务的对象,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充满欢乐的学习环境。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和科学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求知识、求发展。
2.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要做到这一点,音乐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不要让陈旧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笔者在担任一年级几个班的音乐教学中,开始有一个班每当我一走进教室,学生就会习惯性嘻嘻地笑一会儿,他们不自觉地用笑声取代了向教师问好,后来整个年级的各个班,他们都采取了一些觉得开心、轻松的方式来迎接老师的到来,有的班喜欢用笑声、有的班喜欢用跳跃的小动作。对此,我从来没有责备他们,而是同样以微笑面对他们。我想,让孩子们从由衷的、自然的笑声中开始进入教学显然比让学生被动地、教条地听从老师安排要轻松得多。
二、音乐教师要为“减负”做的措施
1.作为音乐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提高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否认,目前音乐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一直不受人们重视,经常要为“主科”让路,许多人认为这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升学率的一种有效举措,孰不知,这棒无形中使学生本来可以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教育却变成了课业的负担,学生不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掌握全面的知识。因此,音乐教师要重视音乐教育,坚守音乐教育阵地,这本身就是为学生“减负”。当然,音乐教师还必须努力提高 教学水平,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课堂教学要丰富多彩,教师应采用先进、现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比如在教音的高低这一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音乐理论,他们很容易把音的高低与声音的大小混淆,因此,我先利用多媒体教具播放自然界多种叫声较高和较低的动物,使学生从视觉到听觉对音的高低的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这些自然界的动物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模仿、分辨,最后再总结哪一类是高音哪一类是低音.同时再提问、学唱,让学生在声像俱全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了音乐的高低的概念。
3.在校园内广泛开展课余音乐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生活。通过“减负”,学生的课余时间多了,为了让他们的生活更充实更丰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更多的知识,音乐教师理应担负起这一重任。如最近我们在学校开展的竖笛教学就比较成功,第一花钱不多,才几元一支,家长满意;第二器乐轻巧易带,学生乐意。第三竖笛不像学钢琴、小提琴那样要看个人的基本素质条件,它可以面向全体,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音乐活动。学生通过学习,不但掌握了一门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减负”不单是一个教师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科学地组织一次教学就能实施的,而是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通过每一位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政策的引导、支持,才能真正获得效果。只有这样,“减负”才能落在实处,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文明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使青少年在人品、人格、品德、品行、道德、修养、素养、涵养、情操、礼貌礼仪、风范、魅力、举止风度和人文精神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2013.11
第二篇:减负论文
教育源于爱和信任
---浅谈我校减负增效工作指导思想的确立
教育源于爱和信任
---浅谈我校减负增效工作指导思想的确立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使学生课业趋于合理化。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就是要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下功夫,用爱和信任打造高效课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关键词: 高效 减负 信任 课程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也成为一个社会和学校敏感的话题。到底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呢?一段时间以来,我校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促进个性成长,在构建高效课堂方面作了初步探索,现简单总结如下,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理顺减负不减质关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教学中发现,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它消耗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丧失了学习动力。学习成为一种不得不完成的被动的苦差事,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教学中发现,用爱和信任构建高效课堂正是解决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方法之一。“爱”是一种境界,昭示着关系的融洽;“信任”是一种情感,意味着目标的实现。所以,爱的课堂是一种至高的课堂境界。“信任”具体是指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必须与学生的思维密切结合起来。“高效”具体是指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的要求,高效要求教师要达到一定的思维容量,一定的专业水平,能够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
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就是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心情愉快地高效地工作。以学生为本就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合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更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应有的基础。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构建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和学生应首先认识清自己的位置,并作好必要的角色准备。(一)教师方面
1.作好充分的课前备课。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构建高效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整个课堂设计,并对课堂作好必要的预设。
2.激发活跃的课堂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3.提供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学生方面
1.培养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预习了,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更加高效,负担也就相应减轻了。
2.培养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积极思考,达到课堂高效收益,从而减轻训练时的负担。
3.培养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
三、坚持爱和信任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高效的课堂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爱的课堂。高效课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为达到这个目标,只有教师感到教书的幸福,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幸福。而幸福来源于对学生的爱和信任。爱学生,就让他主动发展,而不是被动消极接受;信任学生,就是让他合作探究,实践锻炼,而不能包办一切。
我们通过总结,形成了以“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达标”的十六字教学模式,确立了我们今后的减负增效指导思想。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探究者;教学的重点必须转移,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与解决问题。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样的方式做。教师既要当好“幕后导演”,又要当好“台前主持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自主探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做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论文减负(推荐)
众人划浆开困船
——减负增效之我见
电力小学 刘育茹
当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内部急功近利、无序竞争、发展失衡、违背规律所致。要真正促使减负增效工作收到实效,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共破难关。
如何才能减负增效呢?
一、教师当好头。教师是实施减负的主力军,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减负增效的管理,须从教师入手。
(一)统一思想认识。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方针,学习新课程标准,统一思想,取得共识,了解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即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是切实做好“减负增效”的根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让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教师要在教学思想上转变过来,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也就是说,教师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做到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所以,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及时地转变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地探索追求,立足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从作业堆里解放出来,投身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
(二)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上课,备课不能只关注课本内容,更要关注学生。我们应该认清当前学生有什么特点。我们看大概有这么四点。一是有差异性,即要关注到学生的不同基础和不同兴趣特点;二是可发展性,要鼓励和保护学生自觉的发展欲望,指导学生发展的思路;三是新起点性,在信息社会、信息时代,学生知识视野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广阔得多,其原因是信息渠道的丰富,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特点;四是欠稳定性,无论是知识掌握还是情绪发展,学生有些不稳定是很正常的,只有我们清晰了学情,根据学情来实施教学,教学有效和学习轻松才有基础。另外,要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集大家的智慧,集体备课,要形成制度。
(三)向课堂要效益。关键是要抓好提高课堂效率这个核心。在强化课堂教学上,要努力做到“三不”和“三个15分钟”。即:学生会的不讲,无实质内容的课不讲,学生听不懂的课不讲;课堂的前15分钟用于设疑互动提问,中间15分钟用于答疑解惑,最后15分钟用于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会主动获取和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及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促进者、组织者,教师要改进教法,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习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对象,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四)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巩固、深化知识,形成技能。减轻学生负担,关键在于适度和精心的设计。精——不搞“题海战术”或机械重复练习。根据每课时的重点难点,安排以巩固为主,发展为辅的作业,注重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少中求胜。新——从多角度形式入手,设计新颖的题型,把较复杂的书面作业改成训练目标明确,形式灵活多样、难易适中的简单变式行练习,适应学生的新鲜感。活——遵循因材施教、分类要求的教学原则,作业分三种:必做题、选做题和深化题。这种阶梯式的练习设计,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后进生“吃得了”,优秀生“吃得饱”,提高作业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趣——作业形式不单一化,经常采用朗诵、讲演、绘图、表演、讲故事、智力竞赛等娱乐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学完《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可以开展一次轴对称图形的剪纸比赛活动。
二、学生为主体。要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坚韧顽强的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乐学勤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都懂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或学习成绩不好,主要原因不在于学生的智力差,而往往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制约。或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而缺乏学习动力,或是学习习惯不良而不能坚持持久地学习,或是缺乏毅力和耐性而时好时坏起伏不定……对于这类学生首先要进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单纯地在智力上下工夫往往是事倍功半。
三、家长要帮扶。学校在减轻学生的负担上下了功夫,有好多家长很担忧,担心孩子的作业量减少后成绩会下降。好多家长强烈要求增加孩子的作业量。有的家长还自己为孩子买辅导书,为孩子加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向家长讲清楚减负的目的,让家长配合学校、教师搞好减负工作,让家长明白减负不减质量,让孩子从机械训练、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家长要从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上下功夫,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天性得到彰显。
如果能严格做好以上三点,同时政府部门做好自己应该做的管理监督工作,就能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学校教学质量就能有更大的提高,“减负增效”工作就能真正落到实处。就能营造校长安安静静办学、教师兢兢业业育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浓厚氛围,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第四篇:减负论文
作业与减负
王各庄小学
作为一个老师,我很关注教育事业,也很关注孩子。中国的优良传统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反映在教育上就是给学生加压理所当然,“加压”的理由是为学生“成才”,然而事与愿违。加重课业负担并没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我国学生一方面负担重,另一方面素质不尽人意,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在高耗低效地工作;学生是勤奋向上的,教师是尽心尽力的,学生学的辛苦,教师也教得辛苦,却是无用功。我们可以判断:造成学生素质不高与学生负担过重应该是有内在联系的。学业负担过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过重的负担必然会造成学生情绪的长期紧张和不安,并由此导致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厌倦学习。长期承担过重学习压力的学生,一旦有可能摆脱书本控制时,连课外书籍也懒得碰一下,厌恶的情绪使其思维的活跃与严密不复存在。过重的课业负担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学校教育的工作重心仍在知识教育上,培养学生优良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开发创造潜能的工作还远未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更令人担忧。
“减负”是目前中国教育必须得走的路。我们必须得给孩子减压的同时,又让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使孩子快乐、自觉的爱上学习。我觉得只要我们的作业布置的合理又能使孩子产生兴趣,那么这样便可以达到只减作业,不减成绩的效果。这样一来。“减负”才能够落到实处。我们的学生才能够获得他们这个年龄所应该拥有的快乐。
既然兴趣是最好多老师。那么在我们作业布置时一定要多多地考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如何能让孩子既牢固的掌握了知识,又能在主观愿意学、乐与学的情况下学习,这便显得尤为重要。
要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必须首先解决现今布置作业中存在的几种问题。我们就以语文教学为例。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一刀切”的问题。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作无用功较多。其次,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布置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再者,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没有把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纳入语文作业常规,而只在课本知识学习暂告一段落时临时地、突然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致使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而只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教师的突然袭击,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我们的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形式上要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让学生用眼去发现,用手去创造,用脑去思索,用心去体会,愉快地完成各项作业,让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积极创新的园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以往大量的机械重复作业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枯燥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有些学生常常完成不好作业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作业设计中,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画五方面能力这一目的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作业形式多样化,力争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如针对故事性强的课文《两只鸟蛋》可以让学生画连环画,写景为主的课文,可以画表现意境的水彩画;有些有很好的故事情节的童话等课文,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演课本剧,可以让学生回家给家长讲讲,让家长写评语;有些描写大自然风光的课文,可以在预习作业中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自己去先感受。例如以前教过的《中华少年》这一课之前,我让学生大量的读,情感读,表演读最后使孩子拥有的对情感的理解,更增加了其自豪感。环保类的课文贯穿小学六年的教学。让他们大量的参与其中十分关键。教描写的春天的课文,可以带学生到野外观察春天的景物, 1 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春暖花开、草木复苏、万物峥嵘的生机勃勃景象,我们的作业可以更高效。把高效课堂问题定意于效率,明确,准确,既简单严格,不失高效课堂的最本质意义。布置精细的少量的作业。可以要求学生能记住的生字可以不写,有点印象的课以少些,记不住的巧用方法,多写几遍。对于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可以借助演课本剧去理解课文。我们的作业还可以更具趣味性。丰富作业内容作业不仅仅是抄写,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我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逼我做”为“我必做”,变“令我做”为“我乐做”。趣味性作业设计能够成倍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地让学习变成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在作业设计中加入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动手实践等等。
作业的“减负”对于我们现如今的老师要求更高。我们每学期开学都会被要求签署一份《减负承若书》。但是多年以来,“减负”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很多老师真的只是“签”,而根本没往心里去。孩子们面对的仍是那堆积如山的作业。我们的教育部门一直都为孩子们的“减负”煞费苦心。今年又提出让素质教育纳入考核,注重学生的社会生活、动手操作能力,淡化了考试而又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学生们可以从生活入手,将知识活学活用。
要使孩子爱上学习,其实不难。注重兴趣培养。使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享受学习。“减负”不止是一个口号。我们要想讲其落到实处,就应该从作业设计入手,全社会动起来,关注学生的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减负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减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而造成的身心压力。减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减负不是简单让学生减少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减负增效,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相信“明日花更红”!教育事业关乎千秋万代,关乎国家未来。我们应该给祖国的“花儿”足够的“氧气”足够的空间。既让孩子们享受快乐,又能学到科学知识,强大我们的祖国!
第五篇:小学音乐论文
创设情境课堂 提升音乐素养
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音๐课的情境教学则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低年段音乐教学情境教学极为重要。因为低年段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学唱歌曲和欣赏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非常需要教师精心创造各种有效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同时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以下是我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情境教学的途径进行的一些探索。
一、利用电教创设情境
所谓电教创设情境是指通过电教设备(如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VCD机等都可以作为创设音乐情境教学的教具)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如在欣赏第一册《平安夜》时,由于歌曲的旋律比较柔和、优美,与中国过年的音乐风格相差甚远,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我直接让学生欣赏了全曲,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受。大部分学生都说,听了以后感到很悲伤、很可怜、很想哭。还有一位学生竟然问:“老师,为什么外国人过节这么悲伤呀?”此时我用任何语言进行解释,都不能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因此在上课时,我先到网上找了一段关于过ᜣ诞节的影像资料,然后配上《平安夜》的歌曲,学生边看边听,看着外国人围着圣诞树快乐过节的情景,看着他们在虔诚祈祷的情节,真正了解了“平安夜”的内涵,两节课的效果明显不一样。
在唱歌教学中,利用电教创设情境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小雨沙沙》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雷声隆隆、风声呼呼、雨声沙沙的录音,创设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情境,再以幻灯展示出一张空白片,学生判断出雨声后,教师便在幻灯片上画出雨丝,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快的乐声中,教师再用幻灯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长出叶子的过程,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听音乐——再看画面,深刻地理解了词意,这样把学生
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二、借用图片展示情境
图片是展示音乐课情境教学的手段之一。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图片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情境,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如欣赏《大海摇篮》和《海上风暴》时,我选择了蓝色的大海两种不同的状态,一边是温柔的、波浪平静的海面,慢慢地转变为波涛起伏的海面,后有小船被吞没的情景。让学生看着这样的画面欣赏,根本无须教师解释,学生便一目了然,同时在这个环节后面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效果会更好。又如教《草原就是我的家》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歌曲的意境,我选用了美丽的大草原作为背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对大草原的印象,自主地到画上你自己想画的大草原上有的其他东西。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一会儿,一幅“草原美景图”就在大家的巧手下诞生了。通过引导学生也参与情境的创造,能使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学习歌曲。
总之,图片的使用是创设音乐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音乐老师可充分利用它,完美地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展示情境,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三、借助语言带入情境
语言也是音乐课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老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在备课时还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例如,在欣赏《挤奶舞》时,我先引导学生用动作感受了草原上的传统节目,如骑马、摔交、射箭等,然后用语言进行转移:“朋友们,进行了这么多的运动,你们累了吗?渴了吗?蒙古族热情好客的人们已经来到了奶牛场,准备挤奶来招待我们,大家想去学学挤奶吗?”由此导入《挤奶舞》的欣赏和表演。这样能激起学生的表演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教唱《下蛋罗》一歌时,教师一进课堂就说:“今天我们要去参观一个农场,在农场有一位光荣的妈妈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你们想去看看吗?”通过语言的刺激,激发了学生的想象里,使他们在跃跃欲试中,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音乐中。
四、通过表演体会情境
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感情,容易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境。如欣赏《快乐的一天》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活动场面:让学生根据自己一天的生活编
演小品《快乐的一天》,同时配上音乐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生活的快乐,同时也对音乐有了深刻的理解。又如教《两只小象》时,让学生扮演小象,通过舞蹈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小动物之间深厚的友情,学习它们要团结友爱。这样,通过各种表演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歌曲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五、借助生活领略情境
教师通过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因此在学习《闪烁的小星》时,可在前一天给学生留作业:晚上观察星星,让学生发现星星的各种形态,激发学生热爱美、表达美的能力。在音乐课听歌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的夜空景色,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在一段优美、宁静的乐曲声中,师朗读“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学会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星星的印象进行绘画,创造《星空图》。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作品,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
六、借助情境设计培养师生情感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体会到设计好的情境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学效果,还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例如我在教授《小袋鼠》一课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歌曲中小袋鼠活泼可爱的形象,让学生学会用跳跃的音色表现歌曲。有一个环节设计了学生戴着袋鼠头饰表演唱。我自己也参与到了表演当中,扮演了“袋鼠妈妈”,问学生:“‘妈妈’今天辛苦了,有哪些小袋鼠愿意去摘果子给‘妈妈’吃?”学生们争着参与表演,有的干脆对着我喊道:“妈妈!妈妈!我去,我去!”我将小袋鼠头饰发给部分同学,并告诉其他没有拿到头饰的同学:“他们去帮‘妈妈’摘果子去了,我们还小,还不能离开妈妈的袋子,那我们就在家里唱着歌曲等着他们回来吧!”整个课堂非常地温馨甜蜜。
新课程非常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让孩子们乐于学,并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实践证明,低年段音乐课的情境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