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减负论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减负是为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减负是为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历年来减负就是我们教师认为头疼的问题.既要减负,又要增效,这也是我们教师最关心的事情.我认为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效益,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得到发展.减负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学生应知应做应懂的某些部分去掉,也就是说减负不等于不要质量,更不等于不要管理.恰恰相反,减负更要求教师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减负增效,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热爱生活,对教育事业有执着的激情,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无限的潜能。教师只有纵观全面,对所教学科有充分的把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布置有趣、有效的作业,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课程与教师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要思考为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真正做到对学生减负增效,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 优秀教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教师的自我修炼应是永无休止的。如今,人们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发生了很打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的被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的调适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只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示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学习是经验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境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教育教学活动发生在师生之间,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课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教育理念的主战场。只有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走进新课程,让我深深地感到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提高效率的关键。然而语文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它是集工具性和思想性、人文性于一身的学科。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无不是作者丰富而深厚的情感体现,字里行间无不凝聚着作者情感。无论是对祖国山川景色形象描绘的课文,还是刻画人物思想感情,勾勒人物外貌的课文,无一不包含着作者极为丰富的情感。因此,要让语文课堂释放生命活力,充满勃勃生机,就必须抓住“情”,以“情”为动力,以“情”为突破口,以“情”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完全入情入境,在情感的带动下理解语言文字,陶冶情操,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在情感的带动下激活创造力,提高学习能力;在情感的带动下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也是如此,导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的成效。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头开的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自己的身心参与到课堂中,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为学生进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为营造生动多彩的一堂课奠定基础。如在教学<<长江之歌>>这一课时,一上课,我首先充满激情地朗诵起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亲怀!”在这种朗诵的情感氛围中,同学们调情而学,从而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情感空间,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情趣调动起来了,有了这样的氛围还怕没有好的效果吗?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激活课堂。教师要善于营造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从自身做起,在言行、情感上与学生平等相处,关心、热爱、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倾注一片真情,少一份“师道尊严”,在教学中把微笑带入课堂,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慈母般的感觉,让他们敢于走进教师心灵,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从某中角度上可以这样认为:减负是针对学生而言,要减少减小学生的不必要的负担,作为老师就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如果你总是老一套,按部就搬的话,教师倒是省去了一些麻烦,步骤.可是学生的负担就重了,学生满脑子都是一些没有条理的东西,是被动的要求接受,而没有主动,积极的去接受,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心理产生疲劳感,这样的话,学生的负担不是更重了吗? 相反,如果老师在课前充分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创设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境教学模式,课后更能合理安排作业,学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这样学生的感情是放松的,快乐的.在乐中学,效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一定是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首先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决不做无准备之战.讲课时必须做到:语言清晰,语音宏亮,抑扬顿挫、有吸引力.板书规范,组织教学得法,仪表端庄,教态和蔼,自然。要求上课突出一个“精”宇,精心设计导语,精心安排教学环节,精心选择教法,精心使用教具、学具,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设计作业时要精选,分量要恰当,要求要严格,批改要精心,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探索改革作业的布置方式和作业批改方法。我认为六年级每天布置的课外作业不应超过1小时。各年级各学科均应根据本年级本班学生的实际,布置分层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自主性作业和养成性作业。我坚决反对用作业来惩罚学生:其一,学生错一个字或者错一道题就罚学生重做十遍,甚至几十遍.其二,拖堂延长时间,认为把学生关在教室的时间越长越有效果.那些题海战术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训练。教师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对学生发生影响,而学生动手操作是通过触觉来产生认知效应。前者是间接的,后者则是直接的。为了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
另外,合理利用远程资源,可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丰富的图文、形象逼真的动感画面,惟妙惟肖的声音等创设情景,使学生保持集中、持久、稳定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通过想象和联想,升华了自身情感,从而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尽快领悟.总之,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就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情感特点,达到感在人心者,莫先于情的效果。在教学时,就要以“情”为主线,让激情走进课堂,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构建充满情感的教与学。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始终以高昂的情绪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学中来,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减负是老师和学生的配合问题,也是提高老师造诣的问题,更是检验老师敬业的标尺.减负是为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第二篇:减负论文
教育源于爱和信任
---浅谈我校减负增效工作指导思想的确立
教育源于爱和信任
---浅谈我校减负增效工作指导思想的确立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使学生课业趋于合理化。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就是要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下功夫,用爱和信任打造高效课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关键词: 高效 减负 信任 课程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也成为一个社会和学校敏感的话题。到底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呢?一段时间以来,我校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促进个性成长,在构建高效课堂方面作了初步探索,现简单总结如下,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理顺减负不减质关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教学中发现,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它消耗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丧失了学习动力。学习成为一种不得不完成的被动的苦差事,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教学中发现,用爱和信任构建高效课堂正是解决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方法之一。“爱”是一种境界,昭示着关系的融洽;“信任”是一种情感,意味着目标的实现。所以,爱的课堂是一种至高的课堂境界。“信任”具体是指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必须与学生的思维密切结合起来。“高效”具体是指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的要求,高效要求教师要达到一定的思维容量,一定的专业水平,能够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
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就是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心情愉快地高效地工作。以学生为本就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合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更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应有的基础。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构建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和学生应首先认识清自己的位置,并作好必要的角色准备。(一)教师方面
1.作好充分的课前备课。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构建高效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整个课堂设计,并对课堂作好必要的预设。
2.激发活跃的课堂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3.提供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学生方面
1.培养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预习了,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更加高效,负担也就相应减轻了。
2.培养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积极思考,达到课堂高效收益,从而减轻训练时的负担。
3.培养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
三、坚持爱和信任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高效的课堂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爱的课堂。高效课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为达到这个目标,只有教师感到教书的幸福,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幸福。而幸福来源于对学生的爱和信任。爱学生,就让他主动发展,而不是被动消极接受;信任学生,就是让他合作探究,实践锻炼,而不能包办一切。
我们通过总结,形成了以“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达标”的十六字教学模式,确立了我们今后的减负增效指导思想。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探究者;教学的重点必须转移,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与解决问题。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样的方式做。教师既要当好“幕后导演”,又要当好“台前主持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自主探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做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减负论文
作业与减负
王各庄小学
作为一个老师,我很关注教育事业,也很关注孩子。中国的优良传统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反映在教育上就是给学生加压理所当然,“加压”的理由是为学生“成才”,然而事与愿违。加重课业负担并没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我国学生一方面负担重,另一方面素质不尽人意,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在高耗低效地工作;学生是勤奋向上的,教师是尽心尽力的,学生学的辛苦,教师也教得辛苦,却是无用功。我们可以判断:造成学生素质不高与学生负担过重应该是有内在联系的。学业负担过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过重的负担必然会造成学生情绪的长期紧张和不安,并由此导致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厌倦学习。长期承担过重学习压力的学生,一旦有可能摆脱书本控制时,连课外书籍也懒得碰一下,厌恶的情绪使其思维的活跃与严密不复存在。过重的课业负担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学校教育的工作重心仍在知识教育上,培养学生优良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开发创造潜能的工作还远未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更令人担忧。
“减负”是目前中国教育必须得走的路。我们必须得给孩子减压的同时,又让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使孩子快乐、自觉的爱上学习。我觉得只要我们的作业布置的合理又能使孩子产生兴趣,那么这样便可以达到只减作业,不减成绩的效果。这样一来。“减负”才能够落到实处。我们的学生才能够获得他们这个年龄所应该拥有的快乐。
既然兴趣是最好多老师。那么在我们作业布置时一定要多多地考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如何能让孩子既牢固的掌握了知识,又能在主观愿意学、乐与学的情况下学习,这便显得尤为重要。
要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必须首先解决现今布置作业中存在的几种问题。我们就以语文教学为例。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一刀切”的问题。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作无用功较多。其次,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布置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再者,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没有把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纳入语文作业常规,而只在课本知识学习暂告一段落时临时地、突然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致使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而只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教师的突然袭击,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我们的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形式上要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让学生用眼去发现,用手去创造,用脑去思索,用心去体会,愉快地完成各项作业,让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积极创新的园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以往大量的机械重复作业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枯燥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有些学生常常完成不好作业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作业设计中,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画五方面能力这一目的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作业形式多样化,力争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如针对故事性强的课文《两只鸟蛋》可以让学生画连环画,写景为主的课文,可以画表现意境的水彩画;有些有很好的故事情节的童话等课文,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演课本剧,可以让学生回家给家长讲讲,让家长写评语;有些描写大自然风光的课文,可以在预习作业中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自己去先感受。例如以前教过的《中华少年》这一课之前,我让学生大量的读,情感读,表演读最后使孩子拥有的对情感的理解,更增加了其自豪感。环保类的课文贯穿小学六年的教学。让他们大量的参与其中十分关键。教描写的春天的课文,可以带学生到野外观察春天的景物, 1 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春暖花开、草木复苏、万物峥嵘的生机勃勃景象,我们的作业可以更高效。把高效课堂问题定意于效率,明确,准确,既简单严格,不失高效课堂的最本质意义。布置精细的少量的作业。可以要求学生能记住的生字可以不写,有点印象的课以少些,记不住的巧用方法,多写几遍。对于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可以借助演课本剧去理解课文。我们的作业还可以更具趣味性。丰富作业内容作业不仅仅是抄写,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我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逼我做”为“我必做”,变“令我做”为“我乐做”。趣味性作业设计能够成倍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地让学习变成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在作业设计中加入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动手实践等等。
作业的“减负”对于我们现如今的老师要求更高。我们每学期开学都会被要求签署一份《减负承若书》。但是多年以来,“减负”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很多老师真的只是“签”,而根本没往心里去。孩子们面对的仍是那堆积如山的作业。我们的教育部门一直都为孩子们的“减负”煞费苦心。今年又提出让素质教育纳入考核,注重学生的社会生活、动手操作能力,淡化了考试而又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学生们可以从生活入手,将知识活学活用。
要使孩子爱上学习,其实不难。注重兴趣培养。使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享受学习。“减负”不止是一个口号。我们要想讲其落到实处,就应该从作业设计入手,全社会动起来,关注学生的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减负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减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而造成的身心压力。减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减负不是简单让学生减少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减负增效,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相信“明日花更红”!教育事业关乎千秋万代,关乎国家未来。我们应该给祖国的“花儿”足够的“氧气”足够的空间。既让孩子们享受快乐,又能学到科学知识,强大我们的祖国!
第四篇:学生减负论文
浅谈学生减负
冉桂霞
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一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影响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表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首先,将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识记课堂传授的知识,成为教学的中心和惟一任务。教师很少从学生将来的发展考虑,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应付考试,忽视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次,教师只关注教、忽略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单一的,课堂成为讲堂,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消化知识的时间,从而占据了学生课上的自主学习时间,“以练代讲”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另外,一些学校对学生的收费名目繁多,从而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以上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和身心发展。为保障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身体,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针对学生的减负问题。
减负,究竟减什么?有人认为就是减轻学生的功课,少让学生做作业,少看书„„比方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干脆简单地讲讲课本,课后也没有布置作业,放宽了对学生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确实是很轻松,一天到晚除了在课堂上听听课,其余多数时间就无事可做,悠闲自得。是啊,学生的负担是减轻了不少,可问题又来了:学生成绩下滑,人也变得懒了,教学质量搞不上去了,其
原因何在?
其实我认为,减负是有一定限度的,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不能片面地只从某一方面入手。而要结合其它方面进行,这样才会有效果。
具体说来,减负,一方面就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即适当减少作业量,不搞“题海战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以利于身心发展。同时,减轻作业负担也要能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没有教学质量的减负是不可取的,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应该摒弃;减负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长期以来,一些学校收费名目繁多,学生每学期要上交学校上百元甚至上千元,这个数目对于家庭经济收入好的学生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从总体上看,能承担这个数目的又有多少呢?因此,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入学,造成学生上学困难乃至辍学现象的时有发生。这种结果的出现与我们教育初衷是相悖的,是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所以说,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收费,就可以确保更多的学生完成学业,实现理想。其三,减负应该减轻精神负担。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下,教师成了教学的中心,而学生则处于从属的位置。学生对教师的话总是言听计从,教师对升学率及名次的片面要求,对优、差生的态度、期望等,都直接造成了学生的精神负担,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还必须从精神上使学生放松下来,充分地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深入地开展这项工作,确保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014-5-28
第五篇:减负增效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 落实减负增效
黄 炼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上,占主导地位的是选择的教育观,即从教育对象中挑选一定社会、一定行业所需要的人才,而把多数人置于被淘汰的行列,让他们以失败者的身份进入社会。这样的观念,让以人为本的思想完全摒弃在实际教育活动之外。
因此,近几年来,为了扭转这样的思想,不断地提出教育要转变观念,从素质的培养着手,让受教育者先成人再成才,也因此有了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它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的需要,是发展的教育观,重视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强调个人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的调动,重视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校作为教育的最前沿,不可避免的面对早期的应试教育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所产生的冲突。而教师,作为最直接的教育、教学的传播者,更是在这样的冲突中左右为难。所以,当“减负增效”的观点提出时,大多教育者的眉头都锁得紧紧的。
其实,如果把眼光放远些,我们就会发现,二者并不矛盾,而且,有了能力的学生必然自信面对任何测试。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也从中获得几点启示:
一、提高学习效率是“减负增效”的实质,但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来自师生间的互相关注。
学生的情感激发往往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马卡连柯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儿童的情绪、情感处于急剧发展时期,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激起共鸣。如果我们平等对待他们,把微笑带给他们,把真诚和鼓励、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信赖带给他们,在他们心目中建立起可亲、可敬的形象,去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构建起和谐的情感的背景层面。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小学生一般不大关心以往自己是怎么做的,而对教师对自己评价的关心却尤为强烈,他们喜欢把老师的赞誉、夸奖看作是自己积极行为的结果。所以在课堂上,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引导;当解决问题时,要加强表扬;当自主解题出现错误时,要赞赏他勇于自主学习的好表现。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时,他们也会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之中,那么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而收获并不会减少,无形中提高了一节课的教与学的效果。
二、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知识的获得很大部分不是来自教师,而是通过与小伙伴的商量、争论、整理去获得。所以让学生充分地合作学习是“减负增效”的关键之一。作为教师,要彻底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形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讨论,探究,各抒己见,相互尊重,最终达成共识。教师要很耐心、细心地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加以灌输,对合作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只有从平时的点点滴滴的培养入手,坚持不懈,及时地给学生鼓励和提出改进的建议,才能让学生学会很好的合作。当学生能主动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作的交流、研究、讨论时,教师就减轻了教的负担,学生减少了学的负担,而掌握的知识却在增加。
三、让自己成为“反思型”教师,对教学现象和问题进行及时思考,是“减负增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完一节课,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每堂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本节课的评价内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教学任务、教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是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主题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这样系列化的反思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断推陈出新,适应瞬息变换的教育思想,让“减负增效”的教学活动落在实处。
四、拥有长远眼光的教师是“减负增效”越走越顺的中心。
要想让教师与学生都能急减负又增效,首先就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因为学生的一次甚至是几次不理想的成绩而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教师应把眼光放在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潜力的挖掘上。
如果有了长远的眼光,我们就会面对种种险阻而坚持走自己的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就会在困境中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减负增效”之路;就会建树起自己的教育理想,明晰教育思路,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如果有了长远的眼光,我们的心就会变得细腻起来,就会因对孩子的细微伤害而耿耿于怀;就会因孩子一个舒心的笑容而喜形于色;就会对孩子显露童真的“越轨”而宽宏大量„„
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长远的眼光,需要在给人知识、能力和完美人格中更关注人格;需要在给人今天和明天中更关注明天;需要在给人自我、他人和世界中更关注他人和世界。那么,就让我们都来“减负增效”,为学生铺垫一条轻松而高效的求学之路!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