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教案
一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尊重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残暴腐朽的封建政权终究要被历史所摒弃。
从天主教会面临的内外困难,了解到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堕落,进一步理解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全面的认识,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查找资料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像,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用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通过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知道阻碍历史发展的事物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教学重点】:通过介绍欧洲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宗教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了解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堕落,理解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概念】: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
一 阅读课本和材料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你了解它们吗?
基督教:耶稣基督 1世纪《圣经》欧洲、美洲、大洋洲 人数最多21.4亿
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6世纪《古兰经》西亚、北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
佛教: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华严经>>,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阅读下列材料: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 ii)于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约翰·保罗二世是波兰籍人,1978年10月当选,在位近27年。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和人类大家庭。回答:材料一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 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1.阅读教材阐述基督教兴起发展概况。
(1)基督教的兴起:基督教大约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当时只是一个小教派。
(2)发展: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当时的教会实行教区制,教区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后来罗马教区的主教获得“教皇”称号。
(3)基督教在欧洲的分裂: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蛮族消灭,此后罗马教皇利用当时欧洲政治上四分五裂的有利时机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756年,他从法兰克国王手中获得一块赠地,从而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与此同时,东罗马帝国境内的教会处于皇帝的严密控制之下,并逐步形成了不同的教义,它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互相攻击。1054年,东西部基督教决裂。西部的基督教成为天主教,东部的基督教成为东正教。
1.鼎盛:12世纪天主教会的权威发展到鼎盛,到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
材料二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1.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1.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的地位是什么?结合教材分析其原因是什么?表现是什么?
地位:中世纪教皇国权倾欧洲,天主教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原因:①舆论准备:提出”双剑说” “太阳月亮说”;②内部改革;③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 ④封建王权势弱;⑤生产力水平低,人们的认识有限,教义具有麻醉性。
表现:①政治上: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封建统治的中心。②经济上: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1 / 3的土地,收取什一税。③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
④社会生活: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受天主教会的影响。1.探究:10世纪一个英国人的一生与天主教。生--死:洗礼、教堂婚礼、涂油礼 教育:内容与《圣经》为主 理想职业:牧师
业余生活:满眼是教堂、伴着教堂的钟声入眠;周末到教堂参加弥撒;犯错到教堂进行忏悔。节日。
1.马克思说宗教:“是无情世界的有情物;是智慧树上盛开的不结果的花;是医治人们心灵痛苦的精神鸦片。”结合天主教的教义分析理解马克思的观点。
教义:一神说和神创说;原罪说和救赎说;末日审判说;禁欲说。
评析:一方面天主教的思想给苦难的人民予精神的安慰、心灵的慰藉、是“有情物”;另一方面,天主教会用“来世的幸福”代替“今世的痛苦”,抛弃现世的享受,忍受剥削、压迫,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对人们思想进行禁锢,维护天主教会的专制神权统治,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不结果的花”,是“鸦片”。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一位西班牙官员(1)从以上材料,大家可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答:教士生活腐化,道德败坏;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材料四
材料五
1.天主教会为什么设立宗教裁判所?
答:为了维护自己在信徒心目中的权威,巩固自己在宗教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对传播“异端”的人予以野蛮残暴的迫害。1.什么叫“异端”?
答:各种不符合天主教传统教义的思想,被斥之为“异端”。1.如何评价宗教裁判所在欧洲的影响?
答:一定程度维护了天主教会的特权地位和对思想的垄断,但是阻碍了欧洲的思想、科学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激化了矛盾。促进了宗教改革的进程。1.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为什么遇到了种种挑战?
答:(1)天主教会:(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专制、贪然、堕落;残暴、血腥。)阻碍欧洲进步发展。
(2)欧洲巨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统一的国家、市场,需要新的文化体系;欧洲民族意识增强,王权加强。1.阅读教材归纳天主教会遇到挑战的表现。答:①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②经济上的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
③ 思想上,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人本主义思想开始挑战教会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天主教会的思想不再适应新兴的资产阶级的需要。
1.课本“自我测评”:为什么16、17世纪欧洲发生大规模的宗教改革? 答:(1)经济方面:14一15世纪,资本主义兴起与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2)政治方面:14-15世纪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合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体系,而教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肆意阻挠欧洲各国的统一,残酷迫害异教徒和其他进步人士。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3)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天主教会造成巨大冲击。(4)直接原因:教会贪婪腐败,对人民群众名目繁多的搜刮。教会兜售“赎罪券”成为导火索。(5)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教皇的奶牛”。因此,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
基础知识
权倾欧洲的教皇国:基督教的创立发展过程 权倾的原因、表现 天主教会的落后:表现 影响 挑战:原因 表现 启示
巩固训练
1.下列关于基督教发展演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在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一带b.4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c.11世纪时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各派d.不断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 1.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1.天主教曾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进行了持续近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的实质是
反对异教徒 b.争夺圣地 c.掠夺土地、财富 d.扩张天主教势力范围 1.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为()a.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b.“什一税”的大量征收
c.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 d.统一了《圣经》版本且有解释权
5、有关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所处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b、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c、在社会生活方面其影响无处不在d、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6、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落后性表现在()①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②教会的腐化、堕落③利用宗教裁判所迫害宗教“异端”④宣扬信仰得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8、下列符合中世纪欧洲人民人生经历的是()①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②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与同学、老师一起进行相关的科学观测和实验③在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④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为了维持自己的特权地位,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中世纪的天主教会()a.大力宣扬王权和神权都来自天主教会b.组织十字军侵略近东地区 c.将《圣经》解释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d.为社会成员制定行为准则
11.下列选项中不能够体现罗马天主教会野蛮残暴的是()a.设立宗教裁判所 b.对异端分子处以火刑
c.对异端分子割舌、挖鼻、剁手砍脚 d.出售赎罪券,大肆敛财 12.13世纪30年代,天主教会开始设立宗教裁判所,对持“异端”思想的人进行残酷迫害。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天主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天主教会开始堕落 c.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d.天主教会禁锢人性
13.14~16世纪西欧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欧洲民族国家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9~11世纪,教皇和皇帝(指封建君主)通常是携手合作。教皇帮助皇帝制服日耳曼的世俗封建主,而皇帝则支持教皇对付公开对抗罗马教皇的权威的对手拜占廷。1073年,随着格列高利七世继位为教皇,开始了教皇权力至高无上的时期。格列高利在教皇与皇帝争夺主教续任权——任命日耳曼主教的权力斗争中,赢得了胜利,从而削弱了皇帝的权力和帝国的行政管理。在两个多世纪里,教皇一直被普遍地公认为天主教世界的首脑。对此,13世纪中叶相继即位的法国、英国君主们
起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他们是非常虔诚的。教皇权力至高无上的时期,结束于1296年即法国腓力四世在向教士征税的问题上战胜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之时。材料二 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们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时教皇是如何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能战胜教皇权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教皇利用宗教的权威帮助封建君主打败世俗封建主,又在封建君主的支持下确立教皇在教会中的权威;教皇通过整顿教会,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由于中世纪时,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使得教皇最终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影响:教皇控制各国主教的任命权,严重削弱了封建王权;教士利用特权不向封建国家缴税,影响了封建国家的发展。
(2)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封建君主与封建割据势力、教皇势力进行斗争。影响: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篇:《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一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多数都有流血、抽血的经验,对血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血液的成分、各成分的功能并没有多少了解,因此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通过复习导入到具有运输功能的血液,并通过分析血常规化验报告单引入血液构成——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分组实验、比较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区别方法——自主学习掌握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理解血细胞的功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讨论为主,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性,但由于学生在自主观察和学习方面还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全面性,因此,教师应加强指导。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补充,使学生对血液各成分尤其是血细胞的功能和区别能够清晰明了,同时也体现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血液循环系统不可缺少的最基础的一节内容,它和血管与心脏共同构成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又有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说出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并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能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知识,了解食物通过消化和吸收后,营养物质进入血液,也了解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会通过血液进行运输。学生对血液虽然很熟悉,但多数情况下并不清楚血液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必须让学生亲眼看看血液的成分,认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要联系生活实际来介绍它们的功能,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也不太熟练,教学中适合采取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形式、小组竞赛等形式,适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启发,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能力目标
1.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血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搜集医院里的血常规化验报告单以及简化的血常规报告单 学生:预习并完成学案,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策略 多媒体辅助教学
观察法——观察血液静置分层图,结合血常规化验报告单分析血液的成分 实验法——观察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特点
自主学习法——课前预习并完成学案,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交流讨论法——解读血常规化验报告单,根据血液的功能尝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投影:
1.食物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后随什么被运往全身各个细胞?
2.在肺泡处经过交换进入肺泡外缠绕的毛细血管中的氧气通过什么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根据这两个问题的复习导入本章的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那么,血液具有什么样的成分又是如何完成运输功能的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始本堂课的学习。
二、互动授课
(一)血液的成分
老师:让学生说说对血液的认识。学生:血液是红色的、有腥味、会凝固等。学生:汇报学案中的自主学习1。
老师:把搜集到的血常规化验报告单复印若干份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血常规的化验项目分析血液的成分可能有哪些?
学生:说出报告单上面所有的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学生也会把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中间细胞、淋巴细胞等当做是不同的血细胞成分。老师可以适时的告诉学生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组成成分,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属于白细胞的一种。
老师:演示加入了抗凝剂的血液静置分层实验装置,再通过课件展示血液分层图,出示问题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化验单分析,阅读教材后回答:血液分成了几层?每一层的成分是什么?
学生:血液由不同的成分构成,所以加入抗凝剂后会分层,分成了三层,上半层半透明的是血浆,下半层暗红色的是红细胞,中间薄薄的一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老师:我们看到报告单上有各种成分的英文名称,请同学们找出三种血细胞及血红蛋白的英文名称。
学生: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 血红蛋白——HB 创设意图:先让学生根据血常规化验报告单猜测血液的成分,再亲眼目睹加入了抗凝剂后的血液出现了分层现象,让学生将教材上的内容和感官的认识联系起来。
(二)血液的功能
老师:血液的各个成分各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完成自主学习2)
教师总结:血浆可以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教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各种血细胞的真面目?(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教师给出实验报告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讨论。(学生分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老师:请同学们结合实验观察讨论:1.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血
细胞?2.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为什么我们无法观察到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一样容易观察到吗?为什么?
学生: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学生:红细胞呈红色,数量多;白细胞呈球状,体积比红细胞大,数量没有红细胞多。(学生在介绍的同时,教师分别出示红细胞、白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图片,帮助学生辨认)教师:为什么不容易看到血小板呢?
学生(思考):血小板太小了,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数量也不多,所以在显微镜下很难分辨。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热情,不仅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加深了对三种血细胞在形态、数量上的特点,更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血液的组成,了解了血浆的主要功能并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不同的血细胞以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形态特点,那么,三种血细胞各自有什么结构特点及功能呢?血常规报告单如何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
第三篇:第七课《神圣的宪法》教案
第七课《神圣的宪法》教案
教学内容课题名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科政治总课时数版本名称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年级九年级册
次全册单元章节名称第七课第一框页
码第80——82
页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一个内容。本课介绍宪法的相关知识理论性较强,相对枯燥,学生理解宪法的神圣性有一定困难。而学生只有准确认识和充分理解宪法的神圣性,才能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才能严格遵守宪法,勇于维护宪法的尊严。教学目标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够从宪法的效力方面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教学重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学难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补充材料教学流程第
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小
结
四、课堂练习通过拟人化的法律家族聚会活动,引出宪法与普通法律关系的讨论,引起学生对宪法神圣性的关注。
1、列举《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中违反宪法的有关规定,指出该《办法》必须进行修改。
2、向学生显示宪法的部分内容,学生回答相关的法律有哪些。采用各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法律文库”中呈现一些法律知识
4、绘图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1、做教材P82页填表,说明普通法律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2、请你用一句话或一副图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对书后的思考题进行讨论或辩论。学生课前分小组查阅资料。学生根据法律知识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学生绘图说明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学生看书归纳学生讨论,每组抽一代表说出本组的观点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主要意图是检查学生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的能力。检验学生本框内容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宪法权威性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违背
教学内容课题名称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学科思想品德总课时数2/4版本名称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年级九年级册
次全册单元章节名称第三单元法治时代页
码第
83页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二个内容。此单元,在全册教材中属重点篇目,因为,我国要建设法治国家,就必须重视未成年学生的法治教育,特别是对其进行宪法教育,使其树立宪法意识,而本课是宪法的本质部分,在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中都处在重要部分。因此,本课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诸多法律知识理解与把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一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懂得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普通法律只是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内容规定上体会宪法的地位及权威,深刻理解宪法具有总章程的意义。教学重点懂得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教学难点体会宪法的地位和权威。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教材、点拨王练习册、小黑板。教学流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探求新知:
二、交流新知:
三、总结知识:
四、巩固应用知识:
五、拓展知识:1.出示预习课文的内容: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有哪些?2.指名回答。3.教师加以引导。4.让学生朗读。5.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重点的内容背诵下来。6.让学生默读“法律文库”中的内容。1.根据第83页“法律文库”介绍的一些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但还不全,针对此完成下列问题;2.同学们是否查阅了我国宪法和某一普通法律的相关规定?3.教师可进一步举例说明。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公民受教育权方面等。4.教师加以评点。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请同学们完成第84页,宪法与普通法之间关系的举例说明。(5分钟)回家上网查阅:更多的,我国宪法和某一普通法律的相关规定?并举例说明1.学生自学课文一遍。2.学生回答。3.学生边读边把重点的内容用笔勾画出来。4.学生自由的朗读三遍。5.学生理解记忆。6.学生默读“法律文库”。1.学生交流讨论以下问题:(1)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由哪些部分组成?(2)我国的国家标志应该包括哪些?2.已查阅了的同学举手,并举例说明理由。3.同位互相交流。4.小组同学举例说明,加以验证。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的内容。学生分小组举例说明。查阅记载,宣传宪法规定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知道学整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性质、根本制度等。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确我国宪法规定的全面性的最根本的问题。检查自学的效果。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懂得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关系。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习效果。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板书设计
(1)国家性质
(2)国家的根本制度
国家和社会生活中、(3)国家的根本任务
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6)国家机构及国家标志等教学内容课题名称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学科思想品德总课时数一课时版本名称人民版社年级九年级册
次全册单元章节名称第三单元法治时代页
码第84-85
页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三目内容。此课本在本单元中属重点篇目,因为学生已明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且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因此,上好本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宪法权威和地位理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过程与方法:懂得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教学重点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教学难点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教材、点拨王练习册、小黑板。教学流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知:
二、探求新知:
三、巩固新知: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事例:
五、课堂小结:
六、课外拓展练习:1.提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主要有哪些?2.板书课题。1.学生自读课文内容:2.教师根据教材中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作进一步的介绍与列举。1.出示:书本第84至85页中的“空格练习”。2.出示:宪法还规定了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3.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要履行的义务是统一的。任何公民不得只想享有权利而不想履行义务。
.分析第85页至86页两个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先了解材料之后,分组思考讨论下列问题:材料一问题:
(1)齐某想要维护自己的什么权利?
(2)在具体的部门法中找不到与此案直接相关的法律条文,但齐某的合法权利却能得到维护,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问题:如果你是蒙某,你如何利用宪法为自己的权利辩护?2.自学第86页“法律文库”中的宪法规定。3.教师讲解: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了解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更懂得了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为此,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它、把它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提高宪法观念、用宪法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请举例说明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导课。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公民所具有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任何人无权剥夺。通过此题的思考练习,使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有进一步的了解及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目的是告诉学生,宪法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也是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武器,所以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和了解宪法。本环节的两个案例要说明的道理是一致的,所以上课时应灵活掌握。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同时,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总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板书设计:1.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公民基本权利
2.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的保障书
3.宪法是每个公民维护其基本权利的武器。4.宪法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遵守它,维护它。教学内容课题名称神圣的宪法学科思想品德总课时数4/4版本名称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年级九年级册
次全册单元章节名称第七课第四框更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页
码第87页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环节是对前一环节内容的补充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它是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这个角度说明宪法的神圣。并且是通过比较宪法和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三个不同之处,突出宪法的神圣性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的认识到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以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原因;
2、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树立宪法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的认识到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以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原因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树立宪法观念。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宪法的部分内容材料;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材料(补充)。教学流程第4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小
结
四、巩固提高
1、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2、明确告诉学生:“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向学生出示“宪法的部分内容材料内容”,要求学生把P87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2、在学生填写时进行巡视。
3、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主体、通过的人数和公布的机关三方面进行小结。
4、根据上述内容自然过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为什么要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2)举例说明,宪法的修改对具体的法律会不会产生影响?
5、根据学生讨论后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6、先向学生介绍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然后向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的宪法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制定和修改?最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小结。
1、以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为话题,请学生结合上述内容,简要的进行小结,2、创设疑问;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小结。完成《单元训练题》1、5、81、先独自思考,然后可以和同桌进行讨论,将前3节的知识回顾起来。
2、学生从思维上将本节内容和前面所学的知识衔接起来。
1、认真学习“宪法的部分内容”,然后填写表格
2、学生填写表格。
3、学生对照自己填写的情况进行思考和对比。
4、学生结合本课前后所学的内容分组展开讨论。
5、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讨论结果,并结合老师的评讲,对照自己的认识进行思考。
6、学生先听取老师的介绍,然后讨论问题。
1、学生进行小结
2、请个别学生回答,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思考。
1、引导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回顾和巩固。为本节教学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2、使学生从思维上将本节内容提前纳入到前面所学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导入新课。
1、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了解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给予必要的引导。
3、一是使学生通过对比知道自己填写时的不足;二是让学生对该知识有完整认识。
4、使学生通过讨论,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从而形成本课的知识结构;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形成宪法是神圣的观念。
5、进一步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的观念有一个整体认识。
6、学生对全国人代会的知识知道的较少,需要了解,同时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拓展。
1、进一步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的观念有一个整体认识。
2、即使本课内容前后照应,也使学生对全课有完整的认识。板书设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主体不同人数不同机关不同
第四篇:这片土地是神圣教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阿克苏市第四小学:李红梅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本文主要内容。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表达上面的特点进行仿说并背诵。
3、体会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背景,引出“神圣”
1、在美洲有座不可思议的城市,他的名字叫西雅图。它海拔很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它如春四季,被青山环绕,它的名字就叫西雅图。在这座城市中有一个这样的一个民族,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的态度。这个民族就是印第安。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用15万美元购买美国北部1200万亩的印第安人领地。印第安人被迫离开了这片土地。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就是根据当时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后来就变成了演讲稿。这文章题目就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配乐出图片)
2、齐读课题,“神圣”词给你怎样的感觉,请你们带着这些感觉崇高而庄严地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神圣”
1、咱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在西雅图酋长给白人的回信中多次提到了一个词是?
2、没错,同学们自由读全文,想想这封回信围绕“神圣”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的?(出示课件)
3、如果按课文的顺序,让他们三位同学串起来说,那谁先说呢?你们三位同学按顺序试一试。其实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这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三)、聚点“神圣”激发情感
1、同学们在印第安人心中土地是神圣的,在土地即将收购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跟白人领袖说的,齐读这句话。(课件出示)你现在就是西雅图酋长,你来说说这句话;你现在就是印第安人中的一员,你来说说这句话;你现在代表着所有印第安人,你来说说这句话。
(四)、体会亲密,感受“神圣” 的确,他们深知自己的生命和大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你能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吗?
A、课件出示“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的句子。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1)你有什么发现,(2)看到“兄弟、姐妹”这样的词语,你会联想到什么呢?(3)在这片土地上,除了青草、绿叶、花朵、麋鹿、骏马、雄鹰还会有哪些动物和植物呢?(4)那你模仿这句的写法,完成这个练习吗?(5)你能把这些放到这段话中在读读吗? B、“树叶……”你为什么要选这句呢?
(五)、咀味“神圣”,学习表达
1、你看,他们与这片土地如此的不可分割,在他们的眼中。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那这片土地上的哪些事物是神圣的呢?请你们用心地读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
2、这沙滩、耕地、山脉、河流„„每一片土地上都有他们的身影,那西雅图酋长是怎样把这片土地的神圣表达出来的呢?着你的同桌再来深情的读读这段话,看看你有什么重大发现。
3、(师配乐朗诵第二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借助这想象的画面,这段文字仿佛就成了一幅活的大自然巨作。如果让你给这幅画命名,你想称它为?在这幅圣洁的自然巨著中,又岂会只有沙滩、耕地、山脉、河流呢?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请你也用这样重复性的排比将这些自然的精灵加进西雅图的演讲稿吧。
5、对于印第安人来说吗,土地上的一切是圣洁的,也是神圣的。(出示课件)他们把土地看作是神。
6、看,这就是印第安人,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7、这寄情于景的语言,相信已深深的打动了你,你能背诵吗?边背诵边出示图片。
六、消失的事物、留有悬念
1、可是同学们这金黄柔软的沙滩,不再属于他们了,这预示着丰收的耕地不再属于他们了,这高耸的山脉,这清澈的河流,不再属于他们了。还有这闪闪发亮的松针,这嗡嗡鸣叫的昆虫,以及这片神圣土地的一切,都不属于印第安这个民族了。
2、作为印第安酋长的西雅图,会向收购这片土地的白人提些什么要求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师边说边出示图片)
七、布置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五篇:《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一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一
高台中学:王晨光
【教学重点】
台湾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思路】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歌声引入,讲述、综合提问,引导自学,归纳补充,分析比较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台湾风光、物产等图片,教师同步解说: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的神圣领土,风景秀丽,有迷人的日月潭等旅游资源,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祖国神圣领土-----------台湾 通过这样讲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是位置进入意境。讲授新课
一、祖国神圣的领土
1、出示《台湾省》图,让学生说出台湾的位置,周围的海洋和海峡:
(特别指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其中,钓鱼岛归属于中国,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让学生熟悉台湾的地理位置,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大量的资料说明,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强学生的国情教育。
学生量算基隆-----福州
高雄------厦门
的距离。学生阅读P39活动内容,归纳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关系
教师补充:A:历史文献记载,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曾多次经营管理台湾。三国时期,吴国统治者孙权派大将军卫温、诸葛率兵到过台湾
B:祖国大陆的文化,旧石器时代就已经传到台湾。
C:台湾的高山族根在大陆,是古代於越族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不仅风景名胜不胜枚举,而且物产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是个富饶的宝岛,现在我们从范围,位置,气候和地形来了解台湾
学生读图:(1)《台湾省》图,说出其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并指出北回归线穿过的部分。(2)《台湾地形图》说出地形的种类:中部和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3)《台湾主要农矿产品分布》
教师提出问题:A 农作物有哪些种?主要分布的地区,其与气候和地形的关系:
B 森林分布在哪?指出樟树是台湾著名的树种:
C 矿产有哪些?分布在哪?
教师指导完成P41的习题,进一步说明台湾是富饶的宝岛。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学生读图:《台湾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图
教师提问: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以什么为主?60年代后,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60年代以前以农产品和矿产品为主,60年代以后,以工业为主 教师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呢?
从位置,资源,教育,政策等方面加以分析,分析台湾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台湾主要城市分布》图:(1)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2)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从地理位置,地形与大陆的位置关系,交通等方面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