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科学活动让蛋宝宝站起来了
大班科学活动:让蛋宝宝站起来了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班的小朋友已经开始用好奇的眼光来观察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并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观察简单的自然现象,探索简单的规律,从而获得了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此时是结合科学活动激发孩子们热爱科学、积极动手动脑探知欲的最佳时机。但是,此时的幼儿对于为什么会出现某些现象却知之甚少。因此科学活动更加需要教师的引导,鼓励。为了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里自由地操作,在反反复复的观察、试验和研究中,鼓励孩子们探究自然奥秘,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努力下一步步地接近成功,从而培养孩子们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特制订本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探索,使用各种材料让蛋宝宝站起来。
2、使幼儿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以及探索结果,提高幼儿表达能力。
3、使幼儿能在教师的鼓励下,乐于在活动中探索、创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探索,使用各种材料让蛋宝宝站起来。
难点:使幼儿明白蛋宝宝站起来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熟鸡蛋两人人手一个、印泥、白纸、白色沙包、画有鸡妈妈画像的小篮子四个。
2、石头、碗、米、报纸、泡沫、牙签、彩泥、布、瓶盖、纸盒、积木、雪、花积木、橡皮、笔、绒线等物体若干。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鸡妈妈的小篮子,提问:“是谁来了?”“看看鸡妈妈还带来了什么?”教师出示鸡蛋,“蛋宝宝也来了。”
2、教师:“蛋宝宝有一个愿望,它想站起来,小朋友想一想它能不能站起来?”(学生提出质疑。)
教师边拿鸡蛋边说:“你们都说不能,那我就来做一个实验证明一下。”教师用鸡蛋放在桌上做实验,请幼儿观察。幼儿也可以自由说说。
3、教师:“那你们也去拿一个蛋宝宝试试,看看它能不能站起来。但是一定要注意,要轻轻拿轻轻放,千万不要把蛋宝宝弄坏哦!”幼儿自己动手试一试。
(听了教师的话,孩子们都急切地自己动手去试一试。)
4、教师请幼儿将蛋宝宝送回鸡妈妈身边,提问:“蛋宝宝能站起来吗?”“为什么?”
5、教师总结:蛋宝宝是两头圆的,所以站不起来。
二、解决问题
1、教师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教师:“蛋宝宝站不起来,它很失望,让我们一起来给它想想办法,好吗?”
2、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材料,只要小朋友好好地想一想,这些材料就可以帮助蛋宝宝站起来的。你们自己动手去试一试吧。一定要轻轻拿轻轻放!”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孩子们相互聊着、想着,一起试着各种方法,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3、教师和幼儿一起谈谈操作结果。
教师:“你们的蛋宝宝站起来吗?”“那我们轮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吧。”教师请幼儿上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4、幼儿再探索
(1)、教师要求幼儿再次操作,用和刚才不同的材料或方法让蛋宝宝站起来。教师巡视并指导。
(2)、教师请幼儿再来谈谈自己的方法。教师给予幼儿鼓励。
5、讨论:鸡蛋为什么能站起来?
(1)、教师引出问题所在:“蛋宝宝在桌上不能站起来,现在都能站起来了呢?是什么原因呢?”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师做实验引导学生明白蛋宝宝能站起来的原理。
教师拿一张纸,“蛋宝宝在这里能站起来吗?”(不能)教师再拿一个沙包,“但宝宝在这里能站起来吗?”(能)教师:“好,现就让蛋宝宝在这两个地方留一个脚印。”
(3)、教师边说边将鸡蛋沾上印泥,让蛋宝宝留脚印,让幼儿观察两个脚印:“小朋友,看看这两个脚印有什么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幼儿回答。
(4)、教师生共同总结:“蛋宝宝和别的物体接触的脚印面积大,它就能站得稳,而脚印面积小了就站不稳了。”
6、游戏。
让幼儿通过“双脚站”“单脚站”“脚尖站”的体验来进一步理解结论。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做一次蛋宝宝。”幼儿起立,教师:“现在你们站得稳吗?”(很稳)“为什么?”教师示范单只脚站:“现在稳吗?” “为什么?”教师示范用脚尖来站:“现在稳不稳?”(孩子们哈哈大笑:“现在更不稳了。”“为什么?”
三、总结延生
教师:“今天我们给蛋宝宝想了很多站起来的办法,让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些不同材料想一些不同办法让蛋宝宝站起来,行吗?” 教学反思
为了总结经验,改进不足,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好,特针对本节课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剖析:
1、为上好本节课,在备课中,我努力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大胆革新教学方法。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从我要幼儿说,转变为幼儿自觉要说;我要幼儿做,转变为幼儿自己主动做;从我为幼儿演示,转变为幼儿人人参与。。。通过以上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幼儿在本节课中表现的更加自由、活泼、主动,真正体现了一切为幼儿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真正转换师生角色、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时空及恰当评价方式来有效促进每位幼儿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用一个鸡蛋让幼儿进行猜测:蛋宝宝能否自己站起来呢?由于学生受到已有生活经验的影响便毫不思索的回答:不能。此时,教师并没有生硬的引出本课内容,而是耐心的引导同学们进行试验,终于发现了蛋宝宝也可以站起来的现象,同时明白了我们是可以通过想办法来改变问题的结论的。然而,此时的我并不满足于学生的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幼儿继续创新,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用不同的材料或用不同的方法使蛋宝宝站起来,你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的创新思维再一次燃起。然而,无论幼儿们运用了多少方法,如果他们不明白蛋宝宝为什么能站起来,那将是本节课最大的遗憾!于是,我再次通过活动,演示,深入浅出的为幼儿们展示原理,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可以说,整个活动过程,幼儿情绪始终在教师的调动下处于积极状态,每位幼儿都能自主的融于活动中,收获成功、自主发展。
(2)学生的发展往往能折射出教师的发展。在本课中亦是如此!每当学生因为有一个意外的发现而惊喜时,作为教师的我一定会和他甚至是全体同学分享,让他感到我们和他在一起,并和他感同身受;每当学生主动表达式时,我会微笑以待,为其补充、完善,更会多以赞许,我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最棒的,以后我要更棒;当有人没有认真听讲时,我会提醒他们,要做一个乖宝宝,让他们知道在活动中自己应该怎么做,处于什么位置。。。所有的一切,教师既要是学生导师,又要是他们学习的伙伴;既要当学生的严父,又要做他们的慈母。用专业的眼光了解他们、审视他们、关注他们。同时,在这样的氛围里使教师自己也一天天长大、成熟。
(3)要实现以学定教,就必须建立有效地师生互动机制。可以说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是不成功的课堂。不仅如此,本节课我还为幼儿们创造了生生互动的条件,由于以上讲的多了,这里将不再啰嗦。
3、在本节课里,我既注重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也注重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注重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活动的时空,在此过程中,我还尊重幼儿自尊,呵护他们幼小而脆弱的心灵,以最大的限度促进每位幼儿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亮点颇多。但是教学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如果让我重新酝酿此课,我会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特别衔接性过渡语言),提高自己的评价艺术,使对每一个评价做到恰如其分,有的放矢。
第二篇:大班科学 纸牌站起来了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
班级:大四班
幼儿人数:20
组织教师:金
丽 【设计意图】幼儿阶段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通过幼儿期科学教育活动可以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积累科学经验,掌握一些初步的科学方法与技能。我班的孩子对周围环境和事物非常感兴趣,喜欢动手动脑,好学好问。本学期在区角材料收集中,我班孩子带来了许多的纸牌投放在益智区,孩子们很感兴趣,有的用扑克牌找相同,有的比大小,有的玩接龙,有的学数的分解,有的搭火车„„看着孩子们对纸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利用纸牌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纸牌站起来了”,让孩子们在做做玩玩中探索让扑克牌站起来的方法。整个活动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挑战,引导幼儿探索一张、两张、许多张扑克牌合作站起来的多种方法,充分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活动名称:科学活动——纸牌站起来了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扑克,鼓励幼儿大胆寻找让扑克站立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
3、通过操作,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
扑克牌人手二十张、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们玩过扑克牌吗?今天老师有一种特别的玩法,想让你们来试一试。你能让扑克牌在椅子上站住吗?
二、幼儿探索怎样利用扑克牌站立在椅子上。
1、幼儿第一次尝试。
教师:你是用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立在椅子上的。幼儿:请个别幼儿经验介绍。
教师:喔,你们扑克牌是依靠别的东西站起来的。现在老师有一个要求,让扑克牌不依靠别的东西站在椅子上,大家来试一试吧!
2、幼儿第二次尝试。
教师:你用了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起来了? 幼儿:请个别幼儿出来展示台经验交流。
教师:喔,你们都想出了让扑克牌站起来的方法,有折的、折很多次的、卷的,那现在老师又有一个要求,请小朋友利用这些方法再试一试,看看哪一种方法站得最稳,等一会告诉大家,现在请大家到后面的桌子上找到一个位置,试一试吧!
3、幼儿第三次尝试。
教师:请小朋友拿出最满意的那一张放到展示台上。幼儿: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台经验交流。
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老师想问问,你们见过扑克搭建高楼吗? 幼儿:没有
三、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刚才的办法,将扑克牌搭建的更高。
1、幼儿第一次尝试搭高楼
教师:下面请大家欣赏扑克牌搭建的高楼。幼儿:欣赏
教师:那么现在也请你们试一试搭建高楼吧!记得要搭得高还要稳哦!小结:有些人搭得很高,你知道为什么吗?(站得稳)有些不够稳,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的柱子不稳)喔,原来是房子最下面的柱子,那么我们造房子,开始最重要的地方是地基,地基打得稳,房子才能造得高造得稳。如果你还想继续往上造,就要加一张平台,才能造第二层楼。
2、幼儿第二次尝试搭高楼
教师:你们还想不想再挑战一下呀!那我们来看看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吧!幼儿:欣赏
教师:那么现在我们再来挑战一下吧!看谁搭的又高又稳,又有特色。等会老师期待小朋友介绍你的作品哦。
3、评价作品小结。
四、活动结束。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宝宝站起来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宝宝站起来了》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3.与同伴交流,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科学探索结果和独特的感受。
活动准备:
每人一张纸、空的橡皮泥盒、各类积木、操作盒、牙膏盒、夹子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引起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请你们把小眼睛闭上老师来变魔术了。变变变你们看,老师变出了什么?(纸)它可以用来干什么?(画画、折纸、写字……)
2.刚才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可是今天的纸宝宝很不开心(出示苦着脸的纸宝宝)为什么呢?来听纸宝宝说话:哎,我呀每天都是躺在这儿,很难过。要是我也能像小朋友一样站起来。那该多好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幼儿自由回答)
3.“对,小朋友真聪明,除了用固体胶,那么还能请谁来帮忙呢?(积木、玩具……)
(二)第一次操作。(用辅助物体)
1.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不少,纸宝宝真高兴,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他们也很想和纸宝宝一起做朋友,请你们找到一样东西后,可以在桌子上试一试,看看它能不能帮助纸宝宝站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放音乐)操作完毕,教师进行评价,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操作的结果。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介绍一下,你是请谁来帮忙的?(边说边示范)
3.教师小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有的是用积木来帮忙让纸站起来,有的用橡皮泥盒帮忙站起来了,有的靠瓶子让纸站起来,你们可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三)第二次操作。(不用辅助物体)
1.小朋友们都让纸宝宝站了起来,纸宝宝可高兴了。(出示开心的纸宝宝),听听纸宝宝又是怎么说的:刚才小朋友请了其他材料来帮忙,让我站起来了,我真开心。要是你们不用这些材料,也能让我站起来,那该多好呀?(幼儿自由讨论)
恩,小朋友说了这么多,那就请小朋友自己来试试看吧。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已经做好的孩子可以给你旁边的小朋友看看,说说你是怎样使纸站起来的!也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好办法。)
3.操作完毕,进行评价,请个别幼儿示范。
提问:谁的纸站起来了?快来告诉大家,说说你的好办法。
哎呀,真没有想到小朋友这么能干呀,不用材料也能让纸宝宝站起来,纸宝宝太高兴了,你们听纸宝宝在说:”谢谢你们,中四班的小朋友真聪明"。
(四)结束部分。
教师:纸宝宝还有一个心愿,它还想自己站得更高一点,不知道你们又有什么好办法?请小朋友回去之后,自己试一下,把你的好办法来告诉老师,好吗?
第四篇:大班科学:蛋宝宝站起来
科目:大班科学名称:蛋宝宝站起来活动目标:
1、探索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2、通过幼儿动手探索,学会积累经验,并做个记录。
3、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物体支撑的经验。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鸡蛋,人手一份。并涂成彩蛋或加上图案,使其具有蛋宝宝的特征。
2、辅助材料:米、沙包、尾巴、纸、铅丝、海绵、积木、电线、布、瓶子、各种盖子等等。
3、《运动员进行曲》音乐。活动过程:
一、蛋宝宝想要站起来。
1、跟随音乐节奏,幼儿精神饱满的行走,音乐结束时做立正动作。
2、蛋宝宝非常想象小朋友一样神气的站起来,你们能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吗?幼儿进行探索,看看鸡蛋能否在平面上站起来。
二、我帮蛋宝宝站起来。
1、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在平面上让蛋站起来的方法。
2、你怎样让蛋宝宝在桌子上站起来的?
3、为什么蛋宝宝不容易站起来?引导幼儿说出蛋的特征,蛋的两头是尖尖的。
三、帮蛋宝宝找朋友帮忙,并记录下来。
(一)、1、我们请一些朋友来帮蛋宝宝站起来,你们想想找谁呢?
2、幼儿进行操作,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尝试,比较什么方法能让蛋宝宝站得更稳,并作好记录。
3、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好办法。
(二)、二次操作:
1、有的桌上的材料和另的桌上的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尝试一下其它材料,看看它能不能让蛋宝宝站稳?
2、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并做好记录。
3、再次交流,让幼儿说出更多更好的让蛋站起来的办法。
四、拓展思维,寻找材料以便投入区域中。
1、让幼儿说说除了今天你尝试的材料外,还有哪些是可以成为蛋宝宝的朋友的,能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材料?并让幼儿讨论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此材料,商定这些材料怎么收集。
第五篇:大班科学—有趣的蛋宝宝
大班科学:有趣的蛋宝宝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蛋、水、盐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通过不断往水里面加盐会让蛋的浮度发生不断的变化,是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的。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盐与水的混合浓度能让蛋浮沉度不一样的起现象只是活动的载体,不是活动的唯一目标,活动诣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存在。
2.幼儿能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活动准备:
两只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等量的淡水和盐水)、鸡蛋、盐、勺子、碗,水彩笔,记录表,抹布等,每组若干。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你们仔细看看,这两杯水一样多吗?(出示装有等量淡水、盐水的杯子,引导幼儿比较。)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蛋宝宝,今天我想和水做个游戏。你们猜猜看,我到了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
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么样呢?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幼儿猜测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现象。教师给予指导。)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一上。那么,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把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好吗?(幼儿针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却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探索悬浮秘密: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加了多少盐后才会浮上来呢?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三、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1.提出实验要求:两两分工合作,明确怎样加盐、搅拌、记录注意点等等。
2.展示幼儿记录纸,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实验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
3.交流实验情况。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4.师:鸡蛋宝宝除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宝宝浮起来?(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