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04:3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第一篇:《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外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定制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学 时:72(48/24)学 分:4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开设的一门临床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外科常用辨证方法,处理原则,掌握外科常见病的诊断,辨证论证及治法,为毕业后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总论(8学时)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0.5学时)

了解中医外科在我国历史上对人民健康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了解中医外科在世界医学领域中有过领先地位的成就和近年的发展,引导学生为创建中医外科的新成就去探索。讲解历代外科学的主要学术成就、著述和创造发明。重点介绍陈实功、王洪绪、高锦庭三大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

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名称及基本术语(0.5学时)

了解中医外科的范围、特点、疾病命名原则。掌握外科基本术语。举例说明中医外科疾病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征、范围大小、病程长短、传染性进行命名的原则。重点介绍基本术语:疡、疮疡、溃疡、胬肉、痈、根盘、根脚、应指、护场、袋胧、痔、漏、痰、毒、结核、岩、五善、七恶、顺证、逆证。

第三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时病因病机(1学时)

掌握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及特点。掌握外科疾病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发病机理。阐明外感六淫,情致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淤血等致病特点及从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说明外科疾病发病机理。

第四章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3学时)第一节 辨病

熟悉外科疾病的辨病程序,提高临床辨病水平。强调详询病史、全面检查、局部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和综合分析在临床辨病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阴阳辨证

掌握外科疾病阴证阳证的辨证方法。重点讲解如何以局部症状辨阴阳。应提示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部位辨证

掌握外科疾病上、中、下三部的辨证方法。外科疾病发于上、中、下三部的病因及发病特点,常见症状和疾病等。

第四节 经络辨证

了解十二经络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强调疮疡患在何经、按经络气血多少、引经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第五节 局部辨证

掌握痈、肿、痒、脓、麻木以及肿块、结块、溃疡、出血的辨证特点。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第一节 内治法(1.5学时)

掌握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概念及适应症。熟悉内治十一法的具体运用,概念及适应症。重点讲解消、托、补三大法是外科疾病的治疗总则。举例说明内治十一法:解表法、同理法、清热法、温通法、祛痰法、利湿法、行气法、和营法、内托法、补益法、养胃法在临症中的具体应用。

第二节 外治法(1.5学时)

掌握外用药物疗法的辨证施治特点。熟悉中医外科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了解外科其他外治方法。重点讲解外治药物疗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阐明中医外治法的机理。介绍临床常用的手术疗法。讲解其他外治方法在外科疾病 那个的具体应用。

第六章 中医外科调护(自学)

了解外科病人的疗养环境和身心调养的重要性。熟悉外科疾病的饮食护理要求。了解疗养环境和身心调养的重要性。

各论

第七章 疮疡(8学时)

疮疡有阴证、阳证的区别,对疮疡的辨证施治是中医外科的特色。通过学习要熟悉疮疡的病因病机,掌握疮疡的辨证论治规律和预防措施以及内治外治常用方药,要重点掌握走黄和内陷的发生原因及辨证救治方法。

概说(0.5学时)

总论内容,掌握阳证疮疡、阴证疮疡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熟悉疮疡的特殊形态及形态和损骨、透膜的辨识方法。重点讲解内治原则和外治方法。消法中以清热解毒法最常用。外治分阴证、阳证,按初期、中期(成脓期)、后期(溃后期)不同时期治疗。疮疡的成因和辨证论治为本章的要点和难点。疮疡的预后一般较好。

第一节 疖(0.5学时)

掌握疖、疖病的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蝼蛄的预防。重点讲解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的辨证论治和临床特点以及与痈、颜面疔疮、囊肿型座疮的鉴别。

第二节 疔(1学时)掌握颜面疔疮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掌握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的辨证论治特点。了解烂疔、疫疔的特点和防治。重点疔的命名含义、种类、历史沿革。

1.颜面疗疔

掌握其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的命名。病因病机:脏腑火毒,或外伤染毒,或外感火热,蕴蒸肌肤,气血凝滞,肉腐为脓而成。重点讲解疔疮的诊断。尤其是发生在颜面部的疔疮,病情变化快,容易并发走黄。注意本病应与疖做鉴别。辨证论治及外治按阳证疮疡初起、成脓、溃后治疗。

2.手足部疔疮

掌握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的命名。定义、特点。重点讲解临床表象及各自特点,辨证论治及外治按阳证疮疡处理。

3.红丝疔

掌握定义、特点、病因病机,发病特点。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火毒入络,3 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火毒入营,治宜凉血清营,解毒散结,方角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外治可用砭镰法,寸寸挑断红丝,外敷太乙膏、红灵丹。若结块成脓,切开引流。

4.烂疔

掌握其定义和特点,病因病机。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5.疫疔

掌握其定义和特点,病因病机,发病过程。本病应与颜面疔疮,丹毒相鉴别。重点讲解内治与外治方法。

第三节 痈(1学时)

掌握发于不同部位的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上的区别。了解中医“痈”与西医“痈”内涵的不同。重点讲解内治与外治方法。注意颈痈与痄腮、兴核,腋痈与腋疽的鉴别。

第四节 发(0.5学时)

熟悉发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不同部位发的证治特点。强调锁喉痈、臀痈、手发背、足发背的定义、特点。重点讲解内治与外治方法。

第五节 有头疽(1学时)

掌握有头疽的诊断及标本虚实在辨证论治上的意义。熟悉老人及消渴病患者有头疽用以引起内陷症的防治。了解各部有头疽的命名。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与发际疮、脂瘤染毒相鉴别。

第六节 流注(0.5学时)

掌握流注的特点及不同病因引起的流注的辨证论治。熟悉髂窝流注与环跳疽的鉴别。重点讲解内治与外治方法。髂窝流注与环跳疽、髋关节流痰、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第七节 发颐(自学)

熟悉发颐的诊断和辨证论治。强调定义及特点。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第八节 丹毒(0.5学时)掌握丹毒的诊断及辨证论治。熟悉丹毒与发的鉴别。了解下肢丹毒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及预防。重点讲解内治与外治方法。注意与类丹毒、发、接触性皮炎相鉴别。

第九节 无头疽(0.5学时)

掌握附骨疽的特点及外治方法,熟悉附骨疽的辅助检查。了解环跳疽的临床表现特点。第十节 走黄与内陷(0.5学时)掌握走黄和内陷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走黄和内陷的预防与调摄。强调本病的定义及其特点。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

第十一节 流痰(自学)

掌握流痰的定义及特点。熟悉本病辨证论治。了解流痰的预防与调摄。强调本病的定义及特点。重点介绍本病的好发人群、好发部位。病变特点和不同部位出现的特殊表现及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

第十二节 瘰疬(0.5学时)

掌握 属阴证疮疡的属性及与兴核、失荣的鉴别。掌握本病的诊断及辨证论治。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注意本病应与兴核、失荣相鉴别。

第十三节 褥疮(0.5学时)

掌握褥疮的防治。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第十四节 窦道(0.5学时)

掌握窦道的防治。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

第八章 乳房疾病(6学时)概述(0.5学时)

了解乳房与经络脏腑的关系,熟悉乳房疾病的发病特点。掌握乳房疾病的检查方法,做到不漏诊、不误诊,真正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掌握乳房疾病的辨证治疗原则。了解乳房疾病的治疗现状。

第一节 乳痈(1学时)

熟悉乳痈的病因病机、预防。掌握乳痈的早期诊断及辨证论治。了解乳发的特点。强调定义、特点、不同时期发病的命名。注意本病应与炎性乳癌向鉴别,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

第二节 粉刺性乳痈(0.5学时)

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熟悉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强调定义、特点。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注意与乳腺癌、乳晕部疖肿、导管内乳头状瘤、乳房部漏管鉴别。

第三节 乳痨(0.5学时)

熟悉乳痨的病因病机。掌握乳痨的诊断和辨证论治。强调定义、特点。注意应与乳岩、粉刺性乳痈相鉴别。诊断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

第四节 乳漏(0.5学时)

了解乳漏的发病机理。掌握乳漏的诊断和辨证论治。强调定义、特点及分类。诊断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

第五节 乳癖(0.5学时)

熟悉本病的病因病机。掌握本病的诊断和辨证论治。强调定义、特点。注意与乳岩相鉴别。诊断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

第六节 乳疠(0.5学时)

了解乳疠的发病机理。掌握乳疠的诊断和辨证论治强调概念、临床特点。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

第七节 乳核(0.5学时)

熟悉乳核与乳癖早期乳岩的鉴别。掌握乳核的诊断和辨证论治。强调定义、特点。应与早期乳岩、乳癖、巨人乳核相鉴别。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

第八节 衄乳(0.5学时)

掌握本病的诊断和辨证论治。强调定义、特点。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

第九节 乳岩(1学时)

了解乳岩的分类。掌握早期乳岩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注意本病应与乳癖、乳核、乳痨相鉴别。重点讲解早期的内治及外治方法。

第九章 瘿(2学时)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应对该病有较全面或较深层的认识。不同类型的瘿治疗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了解瘿病的含义与分类。重点掌握瘿病的概念,颈部疾病的检查方法。注意气瘿、肉瘿、石瘿、瘿痈的鉴别诊断。

第一节 气瘿(0.5学时)

了解地方性与非地方性气瘿的区别及发生原因。掌握气瘿的诊断及辨证论治。诊断讲解诊断。

第二节 肉瘿(0.5学时)

了解肉瘿的手术治疗指征。掌握肉瘿的诊断与辨证论治。强调定义及特点。重点讲解诊断,内治及外治方法。

第三节 瘿痈(0.5学时)

掌握瘿痈的病因病机和诊断治疗。强调其定义及特点。诊断讲解诊断,内治及外治方法。第四节 石瘿(0.5学时)

掌握石瘿的症状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强调其定义及特点。重点讲解诊断。第十章

瘤 岩(2学时)概述(0.5学时)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应对瘤、岩有较全面的认识,不同类型的瘤,岩治疗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应掌握瘤,岩检查方法,做到不漏诊,不误诊,真正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了解瘤,岩的定义,分类及特点。熟悉瘤,岩的治疗原则。掌握瘤、岩的诊断要点。第一节 血瘤(0.5学时)掌握血瘤的诊断及辨证论治,血瘤生长类型、体积大小、部位深浅与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差别。重点讲解其临床表现及内治及外治方法。第二节

肉瘤(自学)掌握肉瘤的特点及诊断。熟悉其治疗原则和方法。第三节

茧唇(自学)

掌握茧唇的病因病机和辩证论治。熟悉茧唇与唇风的鉴别。了解茧唇的预防和调护。第四节 失容(0.5学时)

掌握失容的诊断和辨证论治的规律。重点讲解其临床表现。注意本病应与瘰疬、肉瘿相鉴别。第五节

肾岩(0.5学时)

了解肾岩辨证论治。掌握定义及特点,早期肾岩的诊断,早期的内治及外治方法。

第十一章

皮肤及性传染疾病(详见中医皮肤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十二章

肛门直肠疾病(7课时)概述(1.5学时)

熟悉肛门直肠的解剖生理。熟悉肛门直肠疾病的检查方法。重点内容为肛门直肠的解剖与生理概要和内治及外治的常用方法。第一节 痔(2学时)

了解各种痔的病因病机。掌握各种痔的诊断与辨证论治。掌握痔治疗原则,各种痔的治疗方法和适应症。内痔

掌握定义及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注意本病应与直肠脱垂、息肉痔、肛乳头肥大、直肠癌、下消化道出血相鉴别。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手术后常见反应的处理。外痔

掌握定义及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注意本病应与血栓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相鉴别。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混合痔

掌握定义及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第二节 息肉痔(0.5学时)

了解息肉痔的病因病机。掌握息肉痔的定义及诊断、辨证论治和手术疗法。第三节 肛隐窝炎(0.5学时)

熟悉肛隐窝炎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掌握定义及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第四节 肛痈(0.5学时)

熟悉肛痈的病因病机。掌握肛痈的诊断和辨证论治。熟悉肛痈的手术治疗原则。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内治及外治方法。

第五节 肛漏(0.5学时)

熟悉肛漏切开术、挂线术、切开挂线术的适应症。了解肛漏手术时括约肌的处理原则及寻找内口的方法。掌握肛漏的诊断和分类。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内治及外治方法。第六节 肛裂(0.5学时)熟悉各种肛裂手术的适应证,操作法。掌握肛裂诊断及辨证论治。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内治及外治方法,手术治疗。第七节 脱肛(0.5学时)

了解脱肛的三度分类法。掌握脱肛的病因病机。掌握脱肛的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三度分类法,内治及外治方法。第八节 锁肛痔(0.5学时)

熟悉锁肛痔的症状、检查与诊断方法、分期及治疗原则。掌握锁肛痔的早期诊断和肛门指诊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临床表现。

第十三章

泌尿男性疾病(0.5学时)概述(0.5学时)

了解泌尿男性生殖系统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掌握泌尿男性疾病病因病机。掌握泌尿男性疾病的治疗大法。重点和难点为常见症状辨别和辨证论治。第一节 子痈(0.5学时)

了解子痈的不同病因。掌握子痈的诊断和辨证论治。强调其临床表现。重点讲解内治和外治方法。

第二节 囊痈(0.5学时)掌握囊痈的诊断。

第三节 子痰(0.5学时)

了解子痰的病因病机。掌握子痰的诊断和辨证论治。第四节 阴茎痰核(自学)

了解本病的特点与诊断,掌握治疗方法。第五节 尿石症(1学时)

了解尿石症的发病原因。掌握尿石症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掌握尿石症的检查方法。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内治和外治方法。第六节 男性不育(1学时)

了解男性不育的发病原因。熟悉男性不育的预防调护。掌握男性不育的诊断和辨证论治。强调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重点讲解内治方法。第七节 慢性前列腺炎(附:精囊炎)(1学时)

了解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原因。掌握急、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掌握前列腺的检查方法。了解精囊炎的特点。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和诊断,内治和外治方法。第八节 前列腺增生症(1学时)熟悉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病机。掌握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掌握急性尿潴留的处理方法。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和诊断,内治和外治方法。

第十四章

周围血管疾病(6学时)概述(0.5学时)

了解中医文献中有关周围血管疾病的记载。了解周围血管病的疾病分类及中医病因病理。熟悉周围血管病常见症状,体征及各种检查方法。熟悉周围血管病常见辨证分型。熟悉周围血管病的内治治疗大法及常见方剂。了解周围血管病的常用外治疗方法。

第一节 股肿(2学时)

了解股肿的病因及临床检查方法。掌握股肿的诊断和辨证论治。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内治和外治疗法。

第二节 血栓性浅静脉炎(0.5学时)

掌握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定义及贴点,病因病机、诊断与辩证论治。重点讲解内治和外治疗方法。

第三节

筋瘤(0.5学时)

掌握筋瘤的诊断和辨证论治。重点讲解下肢筋瘤临床变现及诊断,内治和外治方法。臁疮(0.5学时)

第四节 臁疮

掌握臁疮的定义以及特点,诊断和辨证论治。重点讲解内治和外治方法。脱疽(2学时)

第五节 脱疽

了解脱疽的定义。掌握脱疽的病因病机、诊断及辨证论治。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及内治和外治方法。

第十五章

其他外和疾病(3学时)

第一节冻疮(0.5学时)

了解冻疮的定义。特点及分类。掌握冻疮的诊断和急救处理机辨证论治。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内治和外治疗法。

第二节 烧伤(1学时)

掌握烧伤的上墙判断和中医的辨证施之(包括内、外治)。熟悉重度烧伤的病理变化、外置原则及转归。重点讲解内治和外治方法:包括现场急救、烧伤出其处理、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等。

第三节 毒蛇咬伤(0.5学时)

掌握毒蛇咬伤的分析与判断、急救处理剂治疗措施。重点讲解内治和外治方法。包括急救,早起综合治疗、中西医治疗及局部处理等。

第四节 破伤风(自学)

了解破伤风的预后及为中性,掌握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第五节 肠痈(1学时)

掌握常用的诊断、鉴别诊断、掌握常用的中医辨证论治。了解西医对本病的诊断及手术适应症。重点讲述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教学方法及能力培养

1.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课堂讨论。

2.临床见习,真对典型病例进行讨论、记录,辅以小讲课。3.配合教学录像片、多媒体教学方法。

4.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临床见习里穿插模拟手术、换药、消毒、专科检查等操作。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进行考核;

成绩评定:理论课闭卷考试应该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3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

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为100分;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

见习考核包括学习态度 学习纪律和出勤率;中医外科技能;见习笔记 病历书写等3项内容。其中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综合印象,计30分。中医外科技能包括换药操作过程及合理选择外用药规范程度,计40分。书写病历标准程度和见习笔记,计3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30%的比例列入科学课程总成绩。

五.说明

本大纲使用教材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六.主要参考书目

1.《皇帝内经》 元阳真人撰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2.《金匮要略》 汉 张仲景撰 于志贤,张智基点校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7 3.《五十二病方》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9

4.《华佗神医秘传》 汉 华佗撰 唐 孙思邈编 沈阳 辽宁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22卷 5.《刘涓子鬼遗方》 晋 刘涓子撰,南齐 龚庆宣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6.《诸病源候论》 巢元方等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 7.《太平圣惠方》 王怀隐等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 8.《千金方》 孙思邈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3 9.《圣济总录》 上下册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2 10.《儒门事亲》 金 张子和著 上海 上海卫生出版社

11.《医林绳墨》 明 方隔著 方毅校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7 12.《外科正宗》 明 陈实功编著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4 13.《景岳全书》 明 张介宾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14.《证治准绳》 明 王肯堂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4 15.《疡科心得集》 清 高秉钧著 徐福松点注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 16.《医宗金鉴》 清 吴谦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4 17.《外科证治全生集》

18.《疮疡经验全书》

19.《疡医大全》清 顾世澄撰 凌云鹏点校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40卷

20.《外科理例》 明 汪机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 7卷附方 1卷 21.《卫济宝书》 末 东轩居士著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6 上下卷 22.《外台秘要》 唐 王焘撰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 23.《世医得效方》 元 危亦林编著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64 24.《外科精要》 末 陈自明编,明薛己校注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25.《霉疮秘录》 陈司成 北京 学苑出版社 1994 26.《外科启玄》 申头垣著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 27.《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顾伯华主编 第2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28.《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姚乃礼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9.《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外科学》

30.《实用中医外科学》顾伯华编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5

31.《中医外科治疗大成》 王沛等主编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附:《中医外科》课程见习教学大纲

时:24

一、见习目的与任务

见习是将所学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的的过度阶段,是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桥梁,是强化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必须过度。通过中医外科学的见习,经过视觉和感悟,使学生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在实践中形成对外科疾病的感性认识,了解中医外科的临诊特点,对外科常见病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临床实习铺垫坚实基础。通过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耳闻目睹了解和熟悉外科基本操作的技巧,使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有较大幅度提升,增加学生对外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以便无障碍地过度到临床实习。

二、见习教学基本要求

1疮疡疾病见习

4学时

掌握常见疮疡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及相应外科处理原则。掌握门诊常见切开、拔甲、开窗术色操作程序以及局部解剖。掌握无菌操作原则,独立穿无菌反背衣、戴口罩、帽子、手套;熟悉常见外科器械及其使用功能。掌握中医外科常见创面的特点和治疗原则;掌握临床常见外用药,外用药的选择和使用原则;能独立操作敷料交换以及外科局部换药方法。

2乳腺科见习

4学时

掌握常见乳腺疾病的诊断、辩证治疗及相应外科处理原则。初步建立乳腺科诊疗思路。掌握乳腺疾病内治及外治的治疗原则,掌握乳腺科检查的基本操作,住院门诊病历的书写方法。

3泌尿男科见习

4学时

掌握常见泌尿男科疾病的诊断、辩证治疗及相应外科处理原则。初步建立泌尿男科诊疗思路。掌握泌尿男科疾病内治及外治的治疗原则,掌握泌尿男科检查的基本操作,住院及门诊病历的书写方法。

4肛肠科见习

6学时

掌握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断、辩证治疗及相应外科处理原则。初步建立肛肠科诊疗思路。掌握钢厂疾病内治及外部治疗原则,掌握肛肠科检查、换药的基本操作,住院门诊病例的书写方法。

5周围血管科见习

6学时

掌握常见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及相应外科处理原则。初步建立周围血管科诊疗思路。掌握周围血管疾病内治及外治的治疗原则,掌握周围血管科检查,换药的基本操作,住院门诊病历的书写方法。

三、考核与成绩评定

见教学大纲有关项目。

第二篇:《中医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眼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国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级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眼科学

教材:《中医眼科学》新世纪统编教材第二版

学识:45(33/12)学时

学分:2.5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中医眼科学》是在中医基础及中医眼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眼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辩证论制及预防护理的临床学科。因为临床的需要,课程中加入部分西医眼科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符合中医院校五年制通科中医师教学要求,内容实用,精炼,通过多媒体、眼科模型、图片、病例分析等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初步掌握中西医眼科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治及简单技能操作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总论 眼科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1.5学时)

掌握中医眼科历史分期和中医眼科主要著作及作者,了解中医眼科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成就。

重点:中医眼科的发展时期和眼科历代名医名著。

第二章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3学时)

掌握眼球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功能;熟悉眼的附属器的解剖和生理功能;了解眼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了解中西医眼科解剖名词对照。重点:眼球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第三章 眼与脏腑的生理关系(0.5学时)

熟悉言语五脏六腑的生理关系。

第四章 眼与经络的关系(0.5学时)

了解眼与经络的关系。

第五章 病因病机(1学时)

熟悉六淫、七情所致眼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致病特点;了解其他病因所致眼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的密切关系。病机部分自学。

第六章 眼科诊法(2学时)

掌握问诊及中心视力的检查方法。了解视野、色觉、立体视力的检查方法及翻转眼睑的方法;掌握五轮辩证法;熟悉其它外眼检查;熟悉辨常见症;了解眼底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了解辨翳与膜、辨内障与外障。了解眼科特殊检查。重点:五轮辩证法。

本章节的讲授包括眼科临床常用检查法等见习内容。

第七章 眼科治疗概要(0.5学时)

实习滴眼药水,涂眼药膏法;熟悉中医眼科内治法,掌握退翳明目法的应用;了解其他治疗方法;了解眼科常用药物。

各论 眼科疾病

第八章 胞睑疾病(3学时)

掌握针眼、椒疮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针眼于胞生痰核的鉴别诊断,熟悉胞睑疾病主要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及睑弦赤烂的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胞睑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多与脾胃有关;了解胞生痰核、上胞下垂。睑内结石的诊治要点。风赤疮痍、眼丹、胞轮震跳、栗疮、目剳自学。

重点:针眼、椒疮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第九章 两眦疾病(1学时)

掌握漏睛的诊断、病因病机、及治疗;其发病与心和小肠有关;了解流泪症的诊断、辨证论治;了解漏睛疮的诊治意义。

重点:漏睛的诊断、病因病机。

本章节的讲授包括胞睑疾病及两眦疾病的见习内容,以病例幻灯形式为主。

第十章 白睛疾病(2学时)

掌握暴风客热、天行赤眼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及预防;熟悉时复目痒的诊断、辨证论治;了解白睛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多与肺和大肠有关;了解天行眼暴翳、金疳、胬肉攀睛、白睛溢血的诊断要点;火疳、白涩症、脓漏眼自学。

重点:暴风客热、天行赤眼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及预防。

第十一章 黑睛疾病(2学时)

掌握聚星障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掌握白睛红赤、抱轮红赤、白睛混赤的鉴别;熟悉黑睛疾病的致病特点、主要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了解黑睛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容易影响视力,其发病多与肝胆有关;了解湿翳、凝脂翳。混睛障、花翳白陷、宿翳的诊断要点;疳积上目、暴露赤眼生翳自学。

重点:聚星障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湿翳、凝聚翳的诊断;白睛红赤、抱轮红赤、白睛混赤的鉴别。

本章节的讲授包括白睛疾病、黑睛疾病的见习内容,以病例幻灯形式为主。第十二章 瞳神疾病(12学时)

掌握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散瞳治疗及激素治疗的重要性和所用药物;掌握绿风内障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及抢救治疗的方法,熟悉绿风内障常用降压药物及作用原理;掌握天行赤眼、瞳神紧小、绿风内障三者的鉴别诊断;掌握圆翳内障的病因病机、诊断、临床分期、辨证论治;掌握络阻暴盲、络损暴盲、目系暴盲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及抢救实力要配合使用的西药;掌握消渴目病的临床分期、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了解其激光治疗的原理;掌握消渴目病与络损暴盲所致眼底出血的鉴别;熟悉视瞻有色、青盲的诊断、辨证论治;了解瞳神疾病的含义、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和影响视力的严重性;了解瞳神干缺的诊治要点;了解视瞻昏渺、云雾移晴、高风内障、视衣脱离的诊治要点;了解瞳神紧小和瞳神干缺的鉴别。

重点: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及散瞳的意义;绿风内障降低眼压的方法及重要性;络组暴盲、目系暴盲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消渴目病的临床分期、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

本章节的教授包括眼底检查、眼底病等见习内容,一病例幻灯形式为主。第十三章眼外肌疾病和弱视(1学时)

熟悉风牵偏视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了解弱视的诊断和治疗;通睛自学。

第十四章眼眶疾病(自学)

了解眼棱骨痛、突起睛高、鹘眼凝睛、珠突出眶、眼眶假瘤诊断要点。第十五章眼外伤(2学时)

掌握异物入目的诊断及角膜异物的剔除方法;掌握撞击伤目、真睛破损的诊断、辨证论治及常用外治法;掌握化学性眼损伤常见病因病机、一般治法原则、急救措施及预防注意事项;了解辐射性眼损伤、热烧伤的诊治要点。

重点:异物入目的诊断及角膜异物的剔出方法;化学性眼损伤常见病因病机、一般治法原则、急救措施

第十六章眼视光学(1学时)

掌握眼的屈光状态、调解与集合的概念;掌握近视、远视的诊断、辨证论治、针刺治疗常用穴位及验光配镜的意义;熟悉视疲劳的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检影验光的方法和意义。

第十七章防盲治盲(自学)

了解盲的诊断标准,我国防盲和治盲的历史和现状,几种主要致盲眼病的防治及我国防盲治盲的展望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以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具示教为主,结合课堂提问、布置复习思考题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大量的多媒体演示图,尽量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印象,培养其对眼科疾病的认识、诊断及处理能力,使其深刻领会中医眼科内涵与精髓,掌握眼科辩证法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进行考核: 成绩评定:本课程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其中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3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按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为100分。

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见习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及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水平(如:视功能检查、翻转眼睑、散瞳眼底检查等)两项,进行综合测评打分,各占50%。

五、教学参考书

曾庆华主编:《中医眼科学》第一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教材)惠延年主编:《眼科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西医教材)

曾庆华主编:《中医眼科学习题集》 配套教学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附:《中医眼科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

见习学时:12学时

一、见习目的临床教学见习是在临床授课的同时,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临床带教,是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初步了解或掌握眼科常见的检查方法、操作技能及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

二、见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四次12学时的临床教学见习,要求

(一)掌握:

掌握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的概念;

掌握中心视力检查法及光感、光定位的检查法,色盲检查法,立体视觉检查法;

初步掌握散瞳眼底检查;

掌握眼科常见疾病如针眼、暴风客热、天行赤眼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掌握针眼和胞生痰核的诊断及鉴别;初步掌握绿风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及抢救方法。

掌握视力下贱的眼科临床意义;

(二)了解:

了解用手电筒或自然光检查睑结膜的血管、乳头、滤泡、球结膜的血管等;了解白眼红赤、报轮红赤、白睛混赤(睫状充血、结膜充血及混合充血)的区别;了解瞳孔对光反射(直接、间接);了解视野检查法、眼压计(非接触眼压计、修兹氏眼压计、压平眼压计)的使用法及裂隙灯检查法。

了解泪道冲洗法、角膜异物剔除法;了解麦粒肿切开法及其注意事项;了解球结膜下及球后注射法;

了解眼部常见疾病的处理和暴盲、瞳神紧小、圆翳内障、聚星障、视瞻昏渺、风牵偏视及近视、远视的诊断、治疗及防预;

了解眼外伤的紧急处理方法;眼科常见外眼手术如散粒肿切除术、眼睑裂伤缝合术、翼状胬肉切除术、内翻矫正术。

(三)操作

掌握眼睑翻转法的操作;

掌握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的方法;

掌握结膜异物擦除法的操作;

掌握结膜囊冲洗的操作。

三、见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1、见习地点:眼科门诊或病房。

2、见习形式及方法:分组轮流见习,每天1组。

3、见习时间分配:分4次完成,每次3学时。

4、见习具体内容:

前两次见习,现由老师小课堂讲授,再结合仪器互相练习;后两次见习,临床看病人。由老师挑选典型病例示数,学生见习。对临床未能看到的病种,结

合多媒体图片,幻灯等予以弥补。眼科常见手术及技能操作在看病过程中随见随学或预约病人集中观看学习

第一次:是功能及外眼检查(3学时)

中心视力检查法(远近视力表检查、光感定位及红绿色觉检查)、色盲检查法、立体视觉检查法。眼睑的翻转检查,观察结膜充血情况及三种充血的鉴别。检查瞳孔对光放射。了解视野检查、眼压检查和裂隙灯检查。

第二次:眼底检查(3学时)

眼底检查,学生两人一组,每人一只眼散瞳,互相检查;散瞳后能窥尽眼底并描述视乳头的形状、大小、边界、颜色及视乳头生理凹陷,描述视网膜血管形态及动静脉比例,描述视网膜颜色和黄斑形态。

第三次:技能操作(跟随老师在看病过程中边学表操作)(3学时)

① 掌握滴眼药水和涂眼药膏的正确方法,并了解点眼药后需要按压眼囊的药物,如阿托品、后马托品、复方马托品酰胺等。

② 掌握结膜异物擦出发和结膜囊冲洗法。

③ 了解泪道冲洗法。

④ 了解麦粒肿切开法及其注意事项,如切开的适应症、内外麦粒肿切口的不同方向等。

⑤ 了解球结膜下和球后注射法。

⑥ 了解角膜异物剔除法。

第四次:眼科常见外眼手术及常见疾病(3学时)

⑴了解散粒肿切除术、眼睑裂伤缝合术、翼状胬肉切除术、内翻矫正术等。⑵眼科常见疾病

① 掌握针眼、暴风客热、天行赤眼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掌握针眼和胞生痰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初步掌握绿风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及抢救方法。

② 了解眼外伤急救措施、眼部常见疾病的处理。如暴盲、瞳神紧小、圆翳内障、聚星障、视瞻昏渺、风牵偏视及近视、原始的 诊断、治疗和预防。在见习的过程中,根据典型病例的多少,临时灵活分组安排,尽量争取每个同学都有亲自看病的机会。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见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

第三篇:《中医儿科学 》 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儿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儿科学》课堂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儿科学 学

时:54(39/15)学

分:3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临床课。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儿科学总论(4学时)

主要介绍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特点、喂养与保健、四诊概要、治疗概要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中医儿科的发展过程、中医儿科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学术思想、主要著作。重点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各种生理常数,熟悉中医儿科四诊的内容,了解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第二章

肺系病证(6学时)第一节

感冒(2学时)

了解小儿感冒的病因病机,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及辨证论治规律。重点掌握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的不同及所出现的兼夹症的辨证治疗。

第二节

肺炎喘嗽(2学时)

熟悉肺炎喘嗽的临床表现,掌握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重点掌握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及各型的辨证论治。

难点: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 第三节

哮喘(2学时)

熟悉小儿哮喘的临床表现,掌握小儿哮喘的病因病机和诱发因素,掌握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重点掌握哮喘的辨证论治。

第三章

脾系病证(5学时)

第一节

厌食、积滞、疳证(3学时)

熟悉厌食的发病原因,掌握厌食的临床表现和基本治疗原则,重点掌握厌食与积滞、疳证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的区别。了解积滞的一般发病原因,掌握积滞的辨证论治。掌握疳证的含义及其临床表现,熟悉疳证的发病原因及常见兼证得临床表现,重点掌握疳证的辨证论治。

难点:厌食与积滞、疳证的病因病机及病证鉴别。第二节

泄泻(2学时)

熟悉泄泻的病因以及产生伤阴、伤阳或导致疳证、慢惊风的病理转归,掌握泄泻的主证及泄泻治疗的常法和变法。

第四章

心肝病证(6学时)

第一节

病毒性心肌炎(2学时)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发病情况及所属的中医范畴,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要点。

第二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2学时)

熟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病机,掌握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第三节

惊风(2学时)

了解惊风的概念、发病年龄特点、惊风八候,掌握急惊风与慢惊风的区别;掌握惊风的病因病机及急惊风慢惊风的辨证论治。

第五章

肾系病证(4学时)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2学时)

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掌握临床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2学时)

熟悉肾病综合征的分类、临床特征、中医范畴及发病情况,重点掌握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了解西医治疗。

第六章

传染病(8学时)

第一节

麻疹(2学时)

熟悉麻疹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熟悉麻疹的特点及顺证逆证得鉴别,重点掌握麻疹顺证和逆证的辨证论治。

第二节

风疹、水痘、手足口病(2学时)

了解风疹的病因病机与临床特征,掌握风疹的证治。熟悉水痘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掌握水痘的证治。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掌握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辨证论治。

第三节

猩红热 幼儿急疹(2学时)

了解猩红热的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征、辨证论治;了解幼儿急疹的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征、辨证论治。重点掌握猩红热与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等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第四节

流行性腮腺炎(2学时)

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痄腮)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辨证论治。

第七章

新生儿疾病(2学时)

熟悉生理性胎黄和病理形胎黄的鉴别,熟悉胎黄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掌握胎黄的辨证论治。了解胎怯、新生儿硬肿症的特点。

第八章

其他疾病(4学时)

第一节

紫癜(2学时)

了解紫癜的发病情况、所属的中医范畴及临床特征,掌握紫癜的病因病机,重点掌握紫癜的辨证论治。掌握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鉴别。

第二节

佝偻病(2学时)

了解佝偻病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改变,掌握佝偻病的诊断要点、治疗、预防及辨证论治。

难点:钙在小儿体内代谢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临床课程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并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结合临床实际设立模拟病例让学生分析,重点是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进行考核。

2.成绩评定: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平时成绩按15%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15%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

3.成绩评定标准: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为100分;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平时成绩为100分。

临床见习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中医儿科临床技能;病历书写等3项内容。其中学习态度,纪律、出勤率等综合印象,计30分。中医儿科临床技能包括床边问诊、体格检查、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等计30分。见习笔记、书写病历标准程度,计4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15%的比例列入中医儿科学课程总成绩。

平时成绩以课堂提问、出勤抽查的方式考核,考核成绩以15%的比例列入中医儿科学课程总成绩。

五、教学参考书

1.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薛辛东主编,《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六、其他说明

1.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七版),中医中医药出版社

2.因不单独开设西医儿科学,在教授中医儿科同时向学生适当介绍西医儿科的相关知识。附:《中医儿科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

时:15

一、见习的目的与任务

见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将书本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用到临床实践,初步掌握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辩证思路和诊疗方法,熟悉儿科的常用中西医药物的使用,常用的检验方法,尤其是学会书写门诊病历等医疗文件。

二、见习的基本要求

1.小儿的生长发育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熟悉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体重、身高等计算公式及生理常数。学会测量小儿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小儿体格检查的参数。

2.小儿常用药物计量计算:包括抗生素、退热药、止咳药、解痉药、镇静及抗惊厥药的应用。要求学生根据小儿体重、体表面积计算常用药物的剂量,学会根据病情选药开处方。

3.儿科常用中成药及西药的使用原则及方法

结合患儿讲述药物的使用,要求学生掌握选药的原则,中成药的使用也要辨证论治。4.门诊病历的书写:要求学生学会询问病史,中成药的使用也要辨证论治。

5.全面掌握中西医儿科的诊疗思路,学会报传染病卡片,初步掌握儿科的传统疗法如捏脊、拔火罐。

三、考核与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标准:见习成绩为100分。

以学生提交见习门诊病历方式进行考核。要求病历书写格式规范,内容全面,用医学术语客观的记录病人的症状、体征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并能独立的确立治则治法、组方用药,表现良好的临床素质、见习态度认真,出勤满。病历书写为30分,辨证论治为40分,见习态度认真和出勤为3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15%的比例列入中医儿科课程总成绩。

第四篇:《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妇科学课》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妇科学 学

时:63(43/20)学

分:3.5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临床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女性生理、病理特点和常见经、带、胎、产、杂病的诊断及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论(1.5学时)

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及特点,了解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发展概况。

第二章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0.2学时)掌握胞宫的含义、子宫的功能;熟悉子宫的解剖位置与功能;了解毛际位置,阴户、子门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第三章 女性生殖生理(3学时)

掌握月经的生理表现、产生机理及周期调节,特殊月经生理现象,天癸与月经的关系;掌握产褥期生理特点,恶露;熟悉带下、妊娠的生理现象与产生机理;了解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变化,分娩的生理过程。

重点:天癸在月经产生中的作用,月经的生理表现、产生机理及其周期调节。

第四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0.3学时)

掌握寒、热、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掌握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是妇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掌握肾、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科常见疾病的主要机理;熟悉怒、思、恐的致病特点,其他因素的种类,体质因素在妇科病因学的地位,气血失调导致妇科常见疾病的主要机理。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辩证(自学)

掌握四诊在妇科临床上的运用;熟悉常用辩证方法及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的辩证要点;熟悉辩病与辩证的关系。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自学)

熟悉妇科常用治法,特别是外治法;熟悉中医妇科急症治疗。第七章 预防与保健(自学)熟悉各期保健及性养生保健。第八章 月经病(11学时)

掌握月经病总的概念、病机及治疗原则,掌握月经病中个疾病的定义、主要病机及辩证论治;熟悉月经病各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了解月经病相关的现代医学参考。

重点:闭经、痛经、崩漏的定义、主要病机及辩证论治,治崩三法的内容及含义。

难点:崩漏的鉴别诊断、闭经的诊断。第九章 带下病(2学时)掌握带下病的定义;掌握带下过多及过少的定义、主要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熟悉带下病的治疗原则。了解常用妇科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含义;了解计划生育手术相关内容。

第十章 妊娠病(6学时)

掌握妊娠病的定义、治疗原则与用药禁忌,掌握妊娠恶阻、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妊娠肿胀、妊娠眩晕、妊娠痫证、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与辨证论治,掌握堕胎、小产的治疗原则,异位妊娠的诊断;熟悉妊娠病主要发病机理,上述妊娠病及妊娠咳嗽、妊娠身痒、妊娠贫血及难产等妊娠病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熟悉异位妊娠的定义及手术适应症;了解妊娠病的范围及调护,妊娠肿胀、妊娠眩晕、妊娠痫证的内在联系,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概念、病因病理、诊断,西医对异位妊娠病因的认识和保守治疗的方法。

重点:上述妊娠病的定义及辨证论治。难点:上述妊娠病的鉴别诊断。第十一章 产后病(6学时)

掌握产后病的发病机理、诊断的特殊要求与治疗原则,掌握产后血晕、恶露不绝、产后发热、产后腹痛、产后身痛、缺乳的定义与辨证论治;熟悉以上产后病及产后小便不通、产后小便淋痛、产后汗证、产后乳汁自出、产后抑郁、产后血劳的定义、范围,上述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了解产后回乳的方法。

重点:产后病的发病机理,上述疾病的辨证论治。第十二章 妇科杂病(8学时)

掌握不孕症、癥瘕、盆腔炎、阴挺、阴痒、阴疮的定义及辨证论治;熟悉上述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及诊断,熟悉阴冷、妇人脏燥的主要病机及辩证论治;了解上述疾病的现代医学参考。

重点:不孕症、癥瘕的定义及辨证论治。

附论

【附】西医妇产科学基本知识(5学时)掌握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女性激素、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盆腔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女性内分泌调节机制,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技能,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发生、发展、转归及预防方法。

重点: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女性激素、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的病因、临床表现。

难点:女性内分泌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与内容培养

1.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课堂讨论,采用启发式教学。2.临床见习,对典型病例进行讨论、记录,辅以小讲课。3.配合教学录像片、多媒体教学方法。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进行考核。

成绩评定: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3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 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为100分;临床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

见习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妇科技能病历书写3项内容。其中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的等综合印象,计30分。妇科技能包括妇科基本功训练和临床技能(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妇科检查以及结合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正确诊断和处理问题能力等),计40分。见习笔记(平时见习试诊本)、书写病历标准程度(按要求仔细、书写一份完整病历上交,由老师批阅评分),计3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30%的比例列入中医外科学课程总成绩。

五、教学参考书

1.《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妇产科学》六版 乐杰主编 中国卫生出版社

六、其他说明

1.本大纲教学适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2.异位妊娠内容在急诊课中讲授。

附:《中医妇科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 学时:20

一、见习目的与任务

通过妇科临床见习,使学生初步接触病人,加强对课堂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妇科的基本操作,掌握妇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见习的基本要求

1.掌握中医妇科望、闻、问、切的特点、内容和方法。

2.掌握妇科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和方药。3.认识妇科常见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措施。4.认识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手术步骤,认识常用的避孕方法及避孕机理。

5.初步学会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的书写。

6.初步学会显微镜的使用,了解阴道分泌物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7.通过模型及实践,掌握女性内生殖器的解剖,初步学会门诊方法和步骤。8.掌握各种阴道炎及宫颈炎的诊断。

9.掌握基础体温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其他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10.掌握早孕的诊断、预产期计算的方法。

三、见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见习分为5次,每次4学时,共20学时。1.妇科检查及妇科常见病。学时:4

重点:带下病的主要病机,湿邪与带下病的关系,各种阴道炎的鉴别及外治法,各种宫颈炎的分类及外治法。在妇科门诊,借助模型,带教老师讲解内诊方法和步骤、宫颈刮片、TCT检查、阴道细胞学图片检查、宫颈粘液结晶检查、宫颈炎宫颈上药治疗等操作方法,学生使用模型联系上述操作。然后选择2-3例妇科常见病病例见习,并为学生讲解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辩证要点、治法和方药。

2.妇科常见病及计划生育 学时:4 内容要求:病种包括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月经前后诸证、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阴道炎、妊娠病、癥瘕、不孕症、计划生育手术等。

在妇科门诊,通过学生见习带教老师对6-7例妇科常见病病例的诊疗过程,使学生复习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法和方药,并在试诊本上练习门诊病例书写。

3.妇科常见病 学时:4 内容要求:病种包括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月经前后诸证、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阴道炎、妊娠病、癥瘕、不孕症等。

在妇科门诊,通过学生见习带教老师对6-7例妇科常见病病例的诊疗过程,使学生复习

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法和方药,并在试诊本上练习门诊病例书写。

4.门诊病例书写及独立试诊病人 学时:4 在妇科门诊,带教老师讲解中医妇科门诊病例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再次强调中医妇科望、闻、问、切的特点、内容和方法,选择1-2例典型患者,由学生独立采集病史、体检(妇科检查由老师带领操作),独立提出诊断、治疗和方药,并于课后独立完成门诊病例书写。

5.病例讨论 学时:4 在教室,选取4例典型病例,由学生讨论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法和方药,充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带教老师帮助归纳每例病例的疾病的疾病特点,总结学生认识的不足,并帮助学生复习相应的理论知识。

四、考核方法

见教学大纲有关项目。

第五篇:中医皮肤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皮肤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皮肤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皮肤病学 学 时:36(20/16)学 分:2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皮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皮肤及附属器疾病及性传播疾病规律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学科。中医皮肤科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特点是虽然疾病大部分发生在体表,但“有诸内,必形诸外”,“治外必本诸内”,故中医皮肤科学是用中医的整体观念结合皮损辩证去认识皮肤病的发生和演变规律,用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疾病。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是学生系统掌握中医皮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多发病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知识;了解某些疑难杂症的诊治要点,达到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篇 总论(4学时)2.1皮肤的结构 了解皮肤的结构 2.3皮肤的生理功能 了解皮肤的生理功能 3皮肤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了解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4皮肤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皮肤病的内外致病因素,以及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5.1皮肤病的症状辩证

熟悉瘙痒的辩证,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中医辩证。7.2内治法

熟悉常用内治法的适应症,掌握常用方剂。7.3外治法

了解各种外用药剂型,熟悉各种剂型的适应症,掌握外用药使用原则。难点:皮损辩证,外用药使用原则。下篇 各论

9.1热疮(0.3学时)

熟悉本病的定义、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辩证论治,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9.2蛇串疮(0.7学时)熟悉本病的定义、洗衣病名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表现】与热疮的鉴别诊断及辩证论治。难点:蛇串疮与热疮的鉴别诊断、辨证论治。9.3疣(1学时)

了解疣的定义及不同疣(如疣目、牛程蹇、扁瘊、鼠乳等)的西医病名。掌握各种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了解疣的防护。

难点:各种疣的诊断。

10.1黄水疮(0.3学时)

了解黄水疮的定义、特点及预防,熟悉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外治法。11真菌性皮肤病(1.5学时)

了解白秃疮、肥疮、紫白癜风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熟悉鹅掌风、脚湿气、油灰指甲、圆癣的定义、中西医病名、病因及传播途径;掌握临床表现,熟悉治疗及预防。

难点:各种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与白屑风、白疕、湿疮、风热疮的鉴别。12.1疥疮(0.2学时)

熟悉疥疮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掌握疥疮的临床表现、外治疗法。难点:疥疮外治的具体方法。12.2恶虫叮咬(自学)

了解恶虫叮咬皮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14.1湿疮(1.5学时)

熟悉湿疮的定义、特点、不同部位湿疮的中西医名称、病因病机,掌握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疮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及外治疗法。

难点:湿疮与漆疮、牛皮鲜、鹅掌风的鉴别诊断、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皮损选择外用疗法。

14.2奶癣(自学)

了解奶癣的定义、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及外治法。难点:婴幼儿用药特点。14.4漆疮(0.5学时)

熟悉漆疮的概念、中西医病名,致病因素、临床特点,掌握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

难点:本病的诊断、治疗原则。14.5药毒(1.5学时)

熟悉药毒的概念、西医病名、致病原因,掌握本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及防治。重点掌握七种类型药毒疹的临床表现。

难点:药毒疹的诊断;与瘾疹、麻疹、猩红热、猫眼疮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14.6瘾疹(0.5学时)

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掌握定义、西医病名、诊断及辨证论治。难点:瘾疹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15.1牛皮癣(0.3学时)

了解牛皮癣的西医病名及病因病机,掌握诊断,熟悉辨证论治。难点:牛皮癣、白疕、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病名的关系。15.2风瘙痒(0.2学时)

了解风瘙痒的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难点:风瘙痒的病因,辨证论治。16.1白疕(1.5学时)

了解白疕的病因病机,掌握白疕的定义及中西医病名,重点掌握白疕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

16.2风热疮(0.5学时)

了解风热疮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难点:风热疮与白疕、紫白癜风的鉴别诊断。

16.3猫眼疮(自学)

了解猫眼疮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难点:猫眼疮的皮损特点、辨证论治。17.2瓜藤缠(自学)

了解瓜藤缠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18.1红蝴蝶疮(1.5学时)

了解红蝴蝶疮的概念、西医的认识、实验室价差,熟悉病因病机、盘状和系统性的临床表现,掌握诊断及辨证论治,熟悉中西医结合治疗。

难点:红蝴蝶疮的诊断标准;品孙特点;辨证论治。19.1白屑风(0.5学时)

熟悉白屑风的概念,掌握诊断及辨证论治。难点:与白疕、白秃疮的鉴别诊断。19.2粉刺(0.5学时)

熟悉粉刺的诱因,掌握粉刺的定义、诊断及辨证论治。19.2酒齄鼻(0.5学时)

了解酒齄鼻的致病因素,熟悉症状分型,诊断及辨证论治。难点:与粉刺、面游风的鉴别诊断。19.4油风(0.5学时)

熟悉油风的定义、西医病名、致病因素,掌握诊断及辨证论治。难点:油风的辨证论治。20.1黧黑斑(自学)

了解黧黑斑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难点:黧黑斑的病因病机。20.2白驳风(自学)

了解白驳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难点:白驳风的病因病机。22.1杨梅疮(1学时)

掌握杨梅疮的西医病名,熟悉传染途径、诊断,了解治疗、预防。难点:各期杨梅疮的皮损特点。22.2花柳毒淋(1学时)

掌握花柳毒淋的西医病名,熟悉的传播途径,掌握诊断,了解中西医治疗。难点:花柳毒淋的诊断、鉴别诊断。22.4臊瘊(自学)

掌握臊瘊的西医病名、诊断,了解传播途径、中西医结合。22.5生殖器疱疹(自学)

了解生殖器疱疹的传播途径,掌握诊断,熟悉辨证论治。22.6艾滋病(自学)

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了解临床表现、诊断及辨证论治。

三、教材及教学方法

1.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医皮肤病学》。根据东方学院学生基础知识情况,教学内容主要选择常见多发皮肤病,重点讲授需要掌握的部分,对各种皮肤病临床特点给予归纳总结。

2.教学形式:皮肤科学应直观形象,重视实践。PPt教案文字与皮损图片相结合,课 4 堂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是学生加深对皮肤病性病的感性认识,便于理解、记忆。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进行考核; 成绩评定: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30%计入本课程考试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

理论课闭卷开始成绩为100分;临床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

见习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皮肤临床技能;见习笔录、病历书写等3项内容。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其中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等综合印象,计30分。中医皮肤技能(包括换药操作过程)及合理选择中医皮肤外用药,计40分。病历书写及诊断处方和见习笔记,计3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30%的比例列入中医外科学科程总成绩。

附:《中医皮肤科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

时:16

一、临床见习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皮肤科临床见习,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补充课堂所学内容的不足,是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熟悉和掌握常见、多发皮肤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与调护,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见习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1.熟悉皮肤病病因病机,掌握自觉症状辨证、各种原发皮损和继发皮损的特征与辨证。2.熟悉皮肤病的各种辨证方法,树立整体观念。

3.掌握以下病种的诊断、辨证论治、外治,了解西医治疗。

蛇串疮、疣、黄水疮、真菌性皮肤病、疥疮、湿疮、漆疮、药毒、瘾疹、牛皮癣、白疕、白屑风、粉刺、油风。

4.了解熟悉以下病种的诊断、中西医治疗

热疮、恶虫叮咬皮炎、风瘙痒、风热疮、猫眼疮、瓜藤缠、红蝴蝶疮、酒齄鼻、黛黑斑、白驳风、以及性传播疾病。

(二)基本技能

1.掌握门诊病历的书写方法,初步掌握皮损检查方法。2.熟悉皮肤科常用的检查方法:镜检真菌、疥虫、毛囊虫。3.了解皮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操作要求,如挤疣,冷冻。

(三)学生见习要求

1.见习态度认真严肃,衣着整齐,遵守医院规则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或生病请假,无故不到按旷课处理。

2.对待患者热情、耐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3.做好笔记,积极动手实践,不懂就问。

三、具体安排和带教方法:

根据皮肤科教学大纲安排,临床教学见习共16学时,分4次进行。

第1次:4学时,老师讲解见习安排,注意事项,病历书写要求。然后门诊见习,以老师示教为主。

1.见习的病种:病毒性皮肤病(热疹、蛇串疮、疣)、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湿疮、接 5 触性皮炎、药毒、瘾疹)、皮肤附属器疾病(油风、粉刺、面游风、酒齄鼻)。

2.主要内容:结合具体病人掌握以上3类皮肤病的发病特点、皮损形态、皮肤检查方法和辩证规律、皮肤科门诊病历的书写格式、皮损描述方法。针对各种不同的皮损复习掌握外用药的使用原则。介绍了解冷冻、挤疣、病损封闭等治疗方法的适应症计具体操作。

第2次:4学时。在门诊见习,随老师诊疗患者,做见习笔记。1.见习病种:白疕、牛皮癣、黄水疮、癣、疥疮等。

2.主要内容: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试接诊,检查患者,掌握正确的采集病史、查体、诊断及治疗方法。介绍皮肤科实验室常用检查方法,如真菌、疥虫、毛囊虫镜检,梅毒血清学检查,淋病图片检查。

第3次:4学时。在门诊见习,在老师指导下接诊患者,包括询问病史、查体、书写病历,提出治疗方案。见习病种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主。自爱笔记本上书写病历及处方。

第4次:4学时。前2学时同第3次。后2学时考核,由老师选择1个典型病例,学生独立应诊,书写1份完整的门诊病历(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查体望闻问切、中西医诊断、辨证分析、立法、处方(内服、外用)、医嘱)。

四、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

见教学大纲有关项目。

下载《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大全五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中医外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 中医学、针灸推拿 专业用) 英文名称: Surgery of TCM 总 学 时: 80 实验(实训)学时: 0 课程编码: 22011 课程学分: 5学分......

    《中医急诊学》 课程教学大纲 (修改)字

    《中医急诊学 》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修改)(含5篇)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一、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54学时 (一)神经外科3学时 1.颅内压增高 1.5 2.颅脑损伤 1.5 (二)胸外科 3学时 1.胸部损伤 1 2.心脏疾病 3.食道癌及原发......

    《外科学》 教学大纲

    外 科 学 教 学 大 纲 前言 外科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的范畴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等疾病。教材为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大纲适用......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使用) 郧阳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2008年8月修订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外科学发展简史、外科学范畴及我国在外科方面成就 2.......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预防、公管专业) 前言 本大纲为医学系本科生《外科学》教学指导性的纲要。教学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是理论课必讲授重点,同时也是考试......

    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专业教学大纲(5篇材料)

    第十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概说 【目的要求】 1. 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 了解皮肤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熟悉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3. 掌握原发性和继发......